TW202039849A -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 Google Patents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9849A
TW202039849A TW108141240A TW108141240A TW202039849A TW 202039849 A TW202039849 A TW 202039849A TW 108141240 A TW108141240 A TW 108141240A TW 108141240 A TW108141240 A TW 108141240A TW 202039849 A TW202039849 A TW 2020398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seq
ppb
oligosaccharide content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可 拉莫爾
巴拉蘇伯拉曼尼 拉馬納坦
理查德 耶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84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9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14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from serum
    • C07K16/065Purification, fragmen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2/00Hydrolases acting on glycosyl compounds, i.e. glycosylases (3.2)
    • C12Y302/01Glycosidases, i.e. enzymes hydrolysing O- and S-glycosyl compounds (3.2.1)
    • C12Y302/01035Hyaluronoglucosaminidase (3.2.1.35), i.e. hyaluronida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603/00Ligases forming carbon-nitrogen bonds (6.3)
    • C12Y603/01Acid-ammonia (or amine)ligases (amide synthases)(6.3.1)
    • C12Y603/01002Glutamate-ammonia ligase (6.3.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1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ource of isolation or production
    • C07K2317/14Specific host cells or culture conditions, e.g. components, pH or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4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 C07K2317/41Glycosylation, sialylation, or fucosy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0/00Specific components of cell culture medium
    • C12N2500/05Inorganic components
    • C12N2500/10Metals; Metal chela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係關於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控制微量金屬的方法、使用該等方法產生之原料藥(drug substance)及藥品(drug product)、及所產生之原料藥及藥品的用途。

Description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本揭露係關於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控制微量金屬的方法、使用該等方法產生之原料藥(drug substance)及藥品(drug product)、及所產生之原料藥及藥品的用途。 序列表
本申請案含有經由EFS-Web提交的序列表,其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ASCII文字檔(建立於2018年11月02日)被命名為JBI6023USNP1_ST25.txt且檔案大小為91千位元組。
在過去幾十年中,許多研究聚焦於產生重組蛋白質,例如自細胞培養產生之單株抗體。雖然已使用含有血清或水解產物的培養基以用於此類培養,但開發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以最小化培養基組分之批間差異(Luo and Chen,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97(6):1654-59, 2007)。對細胞培養有更好的理解已允許轉換至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而不損害產物品質,同時維持相對高的存活率。
在產生抗體之期間的N-醣基化可介導其抗原性、在體內之清除率、穩定性、及Fc介導之效應功能,且可取決於細胞培養條件。因此,需要開發可提供治療性抗體之可預測醣基化概況的方法,該等治療性抗體係獲自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中之細胞培養。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重鏈可變區(VH)及SEQ ID NO: 8之輕鏈可變區(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及 藉由在步驟a)中所製備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藉由在步驟a)中所製備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所有在本說明中引用、包括但不限於專利及專利申請文件之發表文獻在此全部併入作為參照。
應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且不意欲為限制性。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用語皆具有與本揭露有關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共同理解的相同含義。
雖然任何類似或均等於本文中所述者之方法及材料可在用於測試本揭露之實務中使用,但本文中仍描述例示性材料及方法。在描述及請求本揭露時,將使用下列用語。定義
如於本說明書及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除非內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單數形式的「 (a/an) 」及「 (the) 」皆包括複數指稱。因此,例如對於「一細胞(a cell)」之指稱包括兩或更多個細胞之組合與類似者。
(about) 」意指在特定值的可接受誤差範圍內,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判定,其將部分地取決於該值是如何測量或判定的,即測量系統的限制。除非在實例或說明書中的其他地方在一特定檢定、結果或實施例的上下文中另有明確說明,「約(about)」意指根據本領域的實務在一個標準偏差內,或者至多5%的範圍,以較大者為準。
抗體 (antibody) 」係指具有藉由雙硫鍵互連之兩條重鏈(HC)及兩條輕鏈(LC)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各重鏈包含重鏈可變區(VH)及重鏈恆定區,重鏈恆定區分成CH1區、鉸鏈區、CH2區、及CH3區。各輕鏈包含輕鏈可變區(VL)及輕鏈恆定區(CL)。VH及VL可進一步細分成散佈於架構區(FR)的多個高變區,其被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各VH及VL係由三個CDR及四個FR區段構成,按照下列順序從胺基至羧基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及FR4。抗體包括單株抗體(包括鼠類、人類、人源化、及嵌合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或多特異性抗體。免疫球蛋白可被分為下列五大類:IgA、IgD、IgE、IgG、及IgM,取決於重鏈恆定區胺基酸序列。IgA及IgG被進一步細分為同型IgA1、IgA2、IgG1、IgG2、IgG3、及IgG4。任何脊椎動物物種的抗體輕鏈可被分為兩種明確不同類型(即kappa (κ)及lambda (λ))中之一者,其視其恆定域的胺基酸序列而定。
抗原結合片段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係指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保留親本全長抗體之抗原結合性質的部分。例示性抗原結合片段係重鏈互補決定區(HCDR) 1、2、及/或3、輕鏈互補決定區(LCDR) 1、2、及/或3、VH、VL、VH及VL、Fab、F(ab')2、Fd、及Fv片段、以及由一個VH域或一個VL域所組成的域抗體(dAb)。VH及VL域可經由合成連接子連接在一起以形成各種類型的單鏈抗體設計,其中VH/VL域會進行分子內配對,或者在VH及VL域係由分開之鏈所表現之情況下則會進行分子間配對,以形成單價抗原結合部位,諸如單鏈Fv (scFv)或雙價抗體(diabody);其係例如描述於下列中:國際專利公開號WO1998/44001、國際專利公開號WO1988/01649;國際專利公開號WO1994/13804;國際專利公開號WO1992/01047。
(經核准之參考產品/生物藥物)之「生物相似藥 (biosimilar) 」係指高度類似於參考產品的生物產品,儘管在不具臨床活性的組份上有微小差異,但在生物相似藥與參考產品之間,就安全性、純度、及效力而言不具有臨床上有意義的差異,此係基於衍生自下列之數據:(a)分析研究,其證明儘管在不具臨床活性的組份上有微小差異,但該生物產品高度類似於該參考產品;(b)動物研究(包括毒性評估);及/或(c)(多個)臨床研究(包括免疫原性及藥物動力學或藥效動力學的評估),其在一或多個適當的使用條件下足以證明安全性、純度、及效力,該等使用條件係該參考產品已獲得許可並意欲使用的條件、及針對該生物相似藥所尋求許可的條件。生物相似藥可係在藥局可取代參考產品的可互換產品,而無需開處方的醫療照護專業人員之介入。為了符合「可互換性(interchangeability)」的額外標準,預期生物相似藥會在任何給定患者中產生與參考產品相同的臨床結果,且若向個體投予生物相似藥多於一次,則在生物相似藥與參考產品之間交替或切換使用之安全性或療效減少方面的風險不大於使用該參考產品而無此類交替或切換的風險。在參考產品之機制為已知的情況下,生物相似藥針對所提出之使用條件利用相同的作用機制。針對生物相似藥提出之標籤中所規定、推薦、或建議的(多個)使用條件先前已獲准用於參考產品。生物相似藥之投予途徑、劑型、及/或劑型規格(strength)與參考產品者相同,且生物相似藥係在符合經設計以確保生物相似藥持續為安全、純淨、及有效之標準的設施中製造、加工、包裝、或存放。當相較於參考產品時,生物相似藥可在胺基酸序列中包括微小修飾,諸如不預期會改變生物相似藥性能之N或C端截短。參考產品可在美國、歐洲、或日本中之至少一者獲得核准。
CD38 」係指分化簇38蛋白,其係一種表現於免疫細胞上之醣蛋白,免疫細胞包括漿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及B及T細胞之亞群。
細胞培養基 (cell culture medium) 」及「培養基 (culture medium) 」係指含有提供生長中哺乳動物細胞養分之組分或營養素的溶液。一般而言,營養素包括必需及非必需胺基酸、維生素、能量源、脂質、及微量元素,其係細胞所需的以達到最小生長及/或存活。此溶液亦可含有另外的提高生長及/或存活超過最小比率之營養素或補充組分,包括荷爾蒙及/或生長因子、特定離子(諸如鈉、氯化物、鈣、鎂、及磷酸鹽)、緩衝劑、維生素、核苷或核苷酸、微量元素(通常以極低的最終濃度存在之無機化合物)、以高最終濃度存在之無機化合物(例如鐵)、胺基酸、脂質、及/或葡萄糖或其他能量源。
互補決定區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係結合抗原之抗體區。VH中有三個CDR(HCDR1、HCDR2、HCDR3),且VL中有三個CDR(LCDR1、LCDR2、LCDR3)。CDR可使用各種描繪來定義,諸如Kabat (Wuet al. (1970) J Exp Med 132: 211-50) (Kabatet al.,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5th Ed.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Chothia (Chothiaet al., J Mol Biol 196: 901-17, 1987)、IMGT (Lefrancet al., Dev Comp Immunol 27: 55-77, 2003)、及AbM (Martin and Thornton, J Bmol Biol 263: 800-15, 1996)。描述各種描繪與可變區編號之間之對應(參見,例如Lefrancet al., Dev Comp Immunol 27: 55-77, 2003;Honegger and Pluckthun,J Mol Biol 309:657-70, 2001;國際免疫遺傳學(International ImMunoGeneTics, IMGT)資料庫;網路資源,http://www_imgt_org)。可用程式(諸如UCL Business PLC之abYsis)可用於描繪CDR。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CDR」、「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包括由上述Kabat、Chothia、IMGT、或AbM中的任何方法定義的CDR,除非在說明書中另有明確說明。
連接詞「包含 (comprising) 」、「基本上由 組成(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及「 ... 組成(consisting of) 」意欲意味著彼等在專利語言中一般公認的意義;亦即,(i)「包含(comprising)」與「包括(including)」、「含有(containing)」、或「其特徵在於(characterized by)」同義,係包括式或開放式,且不排除額外、未列舉之元件或方法步驟;(ii)「由…組成」排除請求項中未指明的任何元件、步驟、或成分;且(iii)「基本上由…組成」將請求項的範疇限制在所指明的材料或步驟、「及不實質影響所主張之揭露的(多個)基本及新穎特徵者」。以片語「包含」(或其均等詞)描述的實施例亦提供以「由…組成」及「基本上由…組成」所獨立描述之實施例。
培養 (culture/culturing/cultured) 」及「細胞培養 (cell culture) 」係指在適於細胞群存活及/或生長之條件下懸浮於培養基中的一群細胞。細胞培養包括饋料批式(fed-batch)細胞培養及灌注細胞培養。
原料藥 (drug substance) 」或「DS 」係指任何意欲用於製造藥物(藥用)產品之物質或物質混合物,且當用於產生藥物時,其變成該藥物產品之活性成分。此類物質意欲在疾病之診斷、治癒、減輕、治療、或預防中提供藥理活性或其他直接效應,或影響身體之結構或功能。
藥品 (drug product) 」或「DP 」係指含有活性醫藥成分(例如原料藥)的成品劑型(例如錠劑、膠囊、或溶液),其通常但不一定與非活性成分結合。
表現載體 (expression vector) 」係指可在生物系統或重構生物系統中用以引導多肽轉譯的載體,該多肽係由存在於該表現載體中之多核苷酸序列編碼。
「G0F 係指一種去唾液酸(asialo)、去半乳糖(agalacto)的核心海藻糖基化之雙觸角聚醣。
G0F 寡醣含量(G0F oligosaccharide content) 」係指在醣蛋白寡醣中之G0F寡醣百分比(G0F%)。
G1F 」係指一種去唾液酸、單半乳糖的核心海藻糖基化之雙觸角聚醣。
G1F 寡醣含量(G1F oligosaccharide content) 」係指在醣蛋白寡醣中之G1F寡醣百分比(G1F%)。
G2F 」係指一種去唾液酸、二半乳糖的核心海藻糖基化之雙觸角聚醣。
G2F 寡醣含量(G2F oligosaccharide content) 」係指在醣蛋白寡醣中之G2F寡醣百分比(G2F%)。
符合 GMP 之條件(GMP-compliant condition) 」係指在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強制執行之優良製造規範(CGMP)規定下進行製造。CGMP提供確保製造程序及設施之適當設計、監測、及控制的系統。遵守CGMP規定係藉由要求藥物製造商適當控制製造作業來確保藥品之同一性、劑型規格、品質、及純度。此包括建立強大的品質管理系統、獲得適當品質的原料、建立健全的作業程序、偵測及調查產品品質偏差、及維持可靠的測試實驗室。如果此正規的控制系統在製藥公司適當地付諸實踐,則其會幫助防止汙染、混淆(mix-up)、偏差、失敗、及失誤的情況。此確保藥品符合其品質標準。
人源化抗體 (humanized antibody)」係指至少一個CDR係衍生自非人類物種且至少一個架構係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的抗體。人源化抗體可在架構中包括取代,所以該等架構可能不是所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或人類免疫球蛋白生殖系基因序列的確切複製物。
人類抗體 (human antibody)」係指經最佳化以在投予至人類對象時具有最小免疫反應之抗體。人類抗體之可變區係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若人類抗體含有恆定區或恆定區的一部分,則該恆定區亦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如果該人類抗體的可變區係得自使用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或重排(rearranged)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系統,則人類抗體包含「衍生自(derived from)」人源序列的重及輕鏈可變區。此等例示性系統係經展示在噬菌體上的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庫(gene library)、及基因轉殖非人類動物(諸如帶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位點的小鼠或大鼠)。當相較於人類中表現之免疫球蛋白時,「人類抗體」一般含有胺基酸差異,這是由於用於獲得人類抗體及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位點之系統之間的差異、引入體細胞突變或向架構或CDR或兩者中刻意引入取代。一般而言,「人類抗體」在胺基酸序列上與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或重排免疫球蛋白基因所編碼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約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同一性。在一些情況下,「人類抗體」可能含有自人類架構序列分析衍生出的共有架構序列,例如Knappiket al.,J Mol Biol 296:57-86, 2000中所述,或合併至經展示在噬菌體上之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庫的合成HCDR3,例如Shiet al., J Mol Biol 397:385-96, 2010及國際專利公開號WO2009/085462中所述。至少一種CDR係衍生自非人類物種的抗體不包括在「人類抗體」的定義中。
經單離 (isolated) 」係指已自製出該分子的系統(諸如重組細胞)的其他組分實質上分離及/或純化出之均質性分子族群(諸如合成多核苷酸或蛋白質,諸如抗體)、以及已經受至少一次純化或單離步驟的蛋白質。「經單離之抗體(isolated antibody)」係指實質上不含其他細胞材料及/或化學物的抗體,且涵蓋經單離成更高純度的抗體,諸如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純度。
標籤 (label及labeling)」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係指在容器或包裝上、在容器或包裝中、或伴隨容器或包裝、或者以其他方式電子或在網路上取得之所有書寫、印刷、或圖形資訊的標籤及展示,該容器或包裝包含藥物(諸如達拉單抗(daratumumab))。「標籤」包括藥品仿單(package insert)及處方資訊。
單株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y) 」係指自實質上均質的抗體分子族群獲得之抗體,即除了可能的熟知改變之外包含該族群之個別抗體係同一的,該等改變諸如自抗體重鏈移除C端離胺酸或轉譯後修飾,諸如胺基酸異構化或脫醯胺化、甲硫胺酸氧化或天冬醯胺酸或麩醯胺酸脫醯胺化。單株抗體一般結合一種抗原表位。單株抗體在抗體群內可具有異源醣基化。單株抗體可係單特異性或多特異性的(諸如雙特異性的)、單價、二價、或多價的。
多核苷酸 (polynucleotide) 」係指包含藉由糖-磷酸主鏈或其他等效共價化學共價連接之核苷酸鏈的合成分子。cDNA係多核苷酸的典型實例。
ppb 」或「十億分點 (parts per billion) 」係指溶液或固體中之金屬量。當在溶液中測量時,ppb等於金屬在溶液中之µg/L濃度。當在固體中測量時,ppb等於金屬在溶液中之µg/kg濃度。
重組 (recombinant) 」係指當來自不同來源之區段經連接以產生重組DNA、抗體、或蛋白質時,藉由重組手段來製備、表現、建立、或單離之多核苷酸、抗體、及其他蛋白質。「重組抗體(recombinant antibody)」包括所有藉由重組手段來製備、表現、建立、或單離之抗體,諸如自經過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基因轉殖或染色體轉殖的動物(例如小鼠)或由其製備的融合瘤(於以下進一步描述)單離之抗體,自經轉形(transform)以表現抗體的宿主細胞單離之抗體,自重組的組合抗體庫單離之抗體,及藉由任何其他涉及將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至其他DNA序列的手段來製備、表現、建立、或單離之抗體,或在體外使用Fab臂交換所產生的抗體(諸如雙特異性抗體)。
參考產品 (reference product) 」係指與生物相似藥產品比較的經核准之生物產品。除了其他方面外,參考產品係基於全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而獲得核准,且係在美國、歐洲、或日本中之至少一者獲得核准。
「難治性(refractory) 係指對治療沒有反應的疾病。難治性疾病可在治療之前或在開始治療時對該治療具有抗性,或者難治性疾病可在治療期間變成具有抗性。
「復發(relapsed) 係指在先前用治療劑治療之後在一段時間的改善後,疾病或疾病的徵象及症狀的回歸。
特異性結合 (specific binding/specifically bind) 」或「結合 (bind) 」係指抗體以比對其他抗原更大的親和力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一般來說,抗體以下列平衡解離常數(KD )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約1×10-8 M或更低,例如約1×10-9 M或更低、約1×10-10 M或更低、約1×10-11 M或更低、或約1×10-12 M或更低,一般以小於其結合至非特異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之KD 至少一百倍的KD 結合。解離常數可使用標準程序來測量。然而,特異性結合至抗原或抗原內之表位的抗體可能對於其他相關抗原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對於來自其他物種(諸如人類或猴)的相同抗原(同源物(homolog))具有交叉反應性,例如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cynomolgus, cyno))、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chimpanzee, chimp))、或狨(Callithrix jacchus (common marmoset, marmoset))。
對象 (subject)」包括任何人類或非人類動物。「非人類動物 (nonhuman animal) 」包括所有脊椎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及非哺乳動物,諸如非人類靈長類、綿羊、狗、貓、馬、牛、雞、兩棲動物、爬蟲動物等。用語「對象 」與「患者 (patient) 」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治療有效量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mount) 」係指有效達成所欲治療成果所需之劑量及時間段的量。治療有效量可依不同因素而異,諸如個體之疾病狀態、年齡、性別、及體重、以及治療劑或治療劑的組合在個體中誘發所欲反應的能力。有效的治療劑或治療劑組合之例示性指標包括例如患者之幸福感改善。
治療 (treat/treatment) 」係指治療性處理及疾病預防性或防治性措施兩者,其中目標係預防或減緩(減輕)非所欲的生理變化或病症,諸如癌症所致之併發症。有益或所欲之臨床成果包括減輕症狀、減小疾病程度、使疾病進入穩定化(即不惡化)狀態、延緩或減緩疾病進程、改善或緩和疾病狀態、及緩解(無論部分或完全),無論可偵測或不可偵測。該等有治療需要的包括該等已具有狀況或病症的,以及該等易患有狀況或病症的,或者該等要防治狀況或病症的。
載體 (vector) 」係指在生物系統內能夠被複製或者可在此類系統之間移動的多核苷酸。載體多核苷酸一般含有作用為促進這些多核苷酸在生物系統中的複製或維持的元素,諸如複製源、多腺核苷酸化信號、或選擇標記。此等生物系統的實例可包括細胞、病毒、動物、植物、及利用能夠複製載體之生物組件的重構生物系統(reconstituted biological system)。包含載體之多核苷酸可為DNA或RNA分子或這些分子的雜交物。本揭露之方法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重鏈可變區(VH)及SEQ ID NO 8之輕鏈可變區(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之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feed medium)。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重鏈(HC)及SEQ ID NO: 10之輕鏈(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或DARZALEX® (達拉單抗)。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重鏈(HC)及SEQ ID NO: 10之輕鏈(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重鏈可變區(VH)及SEQ ID NO 8之輕鏈可變區(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重鏈(HC)及SEQ ID NO: 10之輕鏈(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及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6%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GS。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及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從而產生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在經測量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在經控制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及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來控制該G1F寡醣含量,從而產生該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抗體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該抗體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抗體。
本揭露提供一種在培養基中生物合成抗CD38抗體之程序中用於控制該抗體的G1F寡醣含量之方法,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方法包含:在生物合成該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水平;及在生物合成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水平。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6%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7%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8%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9%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0%與約2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之G0F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6%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7%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在約4.0 ppb至約8.5 ppb之間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在約4.0 ppb至約6.5 ppb之間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8.0 ppb、約7.5 ppb或更少、約7.0 ppb或更少、約6.5 ppb或更少、約6.0 ppb或更少、約5.5 ppb或更少、或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7.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7.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6.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2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2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2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5 ppb、8.0 ppb、約7.5 ppb或更少、約7.0 ppb或更少、約6.5 ppb或更少、約6.0 ppb或更少、約5.5 ppb或更少、或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8.0 ppb、約7.5 ppb或更少、約7.0 ppb或更少、約6.5 ppb或更少、約6.0 ppb或更少、約5.5 ppb或更少、或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7.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7.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6.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2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2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經控制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饋料批式培養。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補料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任何一個或多個培養基或其組合可用於本揭露之方法中。培養基通常為已知的且包括伊格爾(Eagle's) MEME(最低必需培養基)、哈姆(Ham's) F12、F-12 K培養基、達爾伯克(Dulbecco's)培養基、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MEM/哈姆F12 1:1、Trowell氏T8、A2培養基、Waymouth培養基、Williams E培養基、RPMI 1640、MCDB 104/110培養基、Ventrex HL-1培養基、白蛋白-球蛋白培養基、RPMI-1640培養基、RPMI-1641培養基、伊思考夫改良達爾伯克培養基(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McCoy氏5 A培養基、Leibovitz氏L-15培養基、及無血清培養基,諸如EX-CELL 300系列、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培養基(美國專利第4,072,565號)、生物素-葉酸培養基、轉鐵蛋白-脂肪酸培養基(美國專利第4,560,655號)、轉鐵蛋白-EGF培養基(美國專利第4,615,977號;美國專利第4,786,599號)、及其他培養基排列(media permutation)(美國專利第6,048,728號;美國專利第7,294,484號;美國專利第5,122,469號;美國專利第5,976,833號;美國專利第6,180,401號;美國專利第5,856,179號;美國專利第5,705,364號;美國專利第7,666,416號;美國專利第6,528,286號;美國專利第6,924,124號;美國專利第7,429,491號)、以及其他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培養基組成物一般可透過供應商取得。
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 (chemically defined media) 」係指已知其中所有組分之身分及濃度的合成生長培養基。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不含有細菌、酵母、動物、或植物萃取物、動物血清或血漿,然而彼等可或可不包括個別植物或動物衍生之組分(例如蛋白質、多肽等)。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可含有支持生長所需之無機鹽,諸如磷酸鹽、硫酸鹽、及類似者。碳來源係確定的,且通常係糖,諸如葡萄糖、乳糖、半乳糖、及類似者、或其他化合物,諸如甘油、乳酸鹽、乙酸鹽、及類似者。雖然某些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亦使用磷酸鹽作為緩衝劑,但可採用其他緩衝劑,諸如檸檬酸鹽、三乙醇胺、及類似者。市售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之實例包括ThermoFisher的CD Hybridoma培養基及CD Hybridoma AGT 培養基、各種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DME)培養基(Sigma-Aldrich Co; SAFC Biosciences, Inc)、哈姆營養混合物(Sigma-Aldrich Co; SAFC Biosciences, Inc)、其組合、及類似者。製備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之方法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例如在美國專利第6,171,825號及美國專利第6,936,441號、國際專利公開號WO2007/077217、及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08/0009040及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07/0212770中。本文中所述之例示性培養基可以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使用。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饋料經設計以提供用於培養CHO細胞之饋料批式程序的細胞培養營養素,包括可購自IrivneScientific者,諸如BalanCD® CHO Feed粉末或液體培養基。
培養基之例示性組分包括必需及非必需胺基酸、維生素、能量源、脂質、及微量元素。
本揭露之方法可與任何適於所欲程序(例如重組抗體之生產)之細胞培養方法一起使用。細胞可在批次或饋料批式培養下生長,其中培養係在抗體的足夠表現之後終止,其後收穫經表現之抗體。替代地,細胞可在批式再饋料(batch-refeed)下生長,其中培養並未終止,並將新的營養素及其他組分定期或持續地添加至培養物,在此期間定期或持續地收穫經表現之抗體。其他合適的方法(例如離心管(spin-tube)培養)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且可使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饋料批式培養。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批式再饋料培養。「饋料批式培養 (fed-batch culture) 」係指在培養程序開始後的(多個)時間點提供額外組分至培養物的培養細胞之方法。此類所提供之組分一般包含培養程序期間已被耗盡之針對細胞的營養組分。一般在某時間點停止饋料批式培養,且收穫並可選地純化培養基中之細胞及/或組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饋料批式培養包含補充有補料培養基之基礎培養基。細胞可在任何便利的體積下生長。舉例而言,細胞可在小規模反應容器中生長,該容器之體積範圍在數毫升至數公升。替代地,細胞可在大規模商業生物反應器中生長,該生物反應器之體積範圍在大約至少1公升至10、50、100、250、500、1000、2500、5000、8000、10,000、12,000、15000、20000、或25000公升或更多、或其間之任何體積。
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錳之培養基可藉由分析培養基之各原料組分在各種批次中的錳濃度;及選擇用於製作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錳濃度為約8.5 ppb或更少的批次、或當組合在一起時所選組分中的總錳濃度為約8.5 ppb或更少的批次。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錳之培養基可藉由分析培養基之各原料組分在各種批次中的錳濃度;及選擇用於製作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錳濃度為約8.0 ppb或更少的批次、或當組合在一起時所選組分中的總錳濃度為約8.0 ppb或更少的批次。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錳之培養基可藉由分析培養基之各原料組分在各種批次中的錳濃度;及選擇用於製作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錳濃度為約6.5 ppb或更少的批次、或當組合在一起時所選組分中的總錳濃度為約6.5 ppb或更少的批次。可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測量原料組分或培養基中的錳濃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例示性真核細胞可以是哺乳動物、昆蟲、鳥類或其它動物來源。哺乳動物真核細胞包括永生化細胞系(immortalized cell line)如融合瘤或骨髓瘤細胞系,諸如SP2/0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 Manassas, VA, CRL-1581)、NS0 (European Collection of Cell Cultures (ECACC), Salisbury, Wiltshire, UK, ECACC No. 85110503)、FO (ATCC CRL-1646)及Ag653 (ATCC CRL-1580)鼠類細胞系。例示性人類骨髓瘤細胞系為U266 (ATTC CRL-TIB-196)。其他有用的細胞系包括衍生自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者,諸如HD-BIOP3 GS Null CHO K1 (Horizon Discovery Limited, Cambridge, UK)、CHO-K1SV (Lonza Biologics, Walkersville, MD)、CHO-K1 (ATCC CRL-61)、DG44、CHO-S、或CHO-DXB11。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已知使用GS作為哺乳動物細胞之可選擇標記的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重鏈互補決定區1 (HCDR1)、HCDR2、HCDR3、輕鏈互補決定區1 (LCDR1)、LCDR2、及L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由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表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重鏈可變區(VH)及SEQ ID NO: 8之輕鏈可變區(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IgG1同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IgG2同型。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IgG4同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重鏈(HC)及SEQ ID NO: 10之輕鏈(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DARZALEX® (達拉單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DARZALEX® (達拉單抗)之生物相似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MOR-202 (MOR-03087),其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1及12之VH及VL,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8,088,896號中。MOR-202的該VH及該VL可被表示為IgG1/κ。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伊沙妥昔單抗(isatuximab),其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3及14之VH及VL,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8,153,765號中。伊沙妥昔單抗的VH及VL可以IgG1/κ表示。
SEQ ID NO: 1 SFAMS SEQ ID NO: 2 AISGSGGGTYYADSVKG SEQ ID NO: 3 DKILWFGEPVFDY SEQ ID NO: 4 RASQSVSSYLA SEQ ID NO: 5 DASNRAT SEQ ID NO: 6 QQRSNWPPTF SEQ ID NO: 7 EVQLLESGGGLVQPGGSLRLSCAVSGFTFNSFAMSWVRQAPGKGLEWVSA ISGSGGGT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FCAKDK ILWFGEPVFDYWGQGTLVTVSS SEQ ID NO: 8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 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PTFGQ GTKVEIK SEQ ID NO: 9 EVQLLESGGGLVQPGGSLRLSCAVSGFTFNSFAMSWVRQAPGKGLEWVSAISGSGGGT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FCAKDKILWFGEPV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0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PTFGQGTKV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11 Q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YMNWVRQAPGKGLEWVSGISGDPSNT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LPLVYTGFAYWGQGTLVTVSS SEQ ID NO: 12 DIELTQPPSVSVAPGQTARISCSGDNLRHYYVYWYQQKPGQAPVLVIYGDSKRPSGIPERFSGSNSGNTATLTISGTQAEDEADYYCQTYTGGASLVFGGGTKLTVLGQ SEQ ID NO: 13 QVQLVQSGAEVAKPGTSVKLSCKASGYTFTDYWMQWVKQRPGQGLEWIGT IYPGDGDTGYAQKFQGKATLTADKSSKTVYMHLSSLASEDSAVYYCARGD YYGSNSLDYWGQGTSVTVSS SEQ ID NO: 14 DIVMTQSHLSMSTSLGDPVSITCKASQDVSTVVAWYQQKPGQSPRRLIYS ASYRYIGVPDRFTGSGAGTDFTFTISSVQAEDLAVYYCQQHYSPPYTFGG GTKLEIK測量抗體之寡醣組成的方法
抗體之寡醣組成可使用Agilent 1100/1200系列HPLC系統(具有Chemstation/Chemstore軟體)用HPLC法來判定。為了定量聚醣的相對量,首先將N-連接寡醣用N-聚醣酶(PNGase F)自還原且變性的測試物品切割。將釋放之聚醣使用鄰胺苯甲酸標示,藉由過濾使用0.45-µm的尼龍過濾器純化,並藉由HPLC使用螢光偵測進行分析。HPLC層析圖作為可用以識別並定量存在於樣本中的N-連接寡醣之相對量的圖譜。聚醣係藉由與寡醣標準品共析(co-elution)及藉由滯留時間來識別。
各聚醣之量係藉由峰面積積分來定量,並以總聚醣峰面積之百分比(峰面積%)表示。可針對G0F、G1F、G2F、總中性聚醣、及總帶電聚醣記述結果。亦可分析其他中性聚醣,且係在17與35分鐘之間在系統中洗提的所有積分峰之總和,不包括對應於G0F、G1F、及G2F的峰。總中性聚醣係G0F、G1F、G2F、及其他中性聚醣之總和。總帶電聚醣係在42與55分鐘之間在系統中洗提的所有單唾液酸化(mono-sialylated)聚醣峰、及在78與90分鐘之間洗提的所有二唾液酸化聚醣峰之總和。
將寡醣標準品之混合物(G0F、G2F、G2F + N-乙醯基神經胺酸(NANA)、及G2F + 2NANA)作為標示反應之陽性對照、作為峰識別之標準、及作為系統適用性之量度並行分析。使用來自Prozyme之重構寡醣、G0F(目錄號GKC-004301)、G2F(目錄號GKC-024301)、SA1F(目錄號GKC-124301)、及SA2F(目錄號GKC-224301)、或等效物作為參考標準。出於系統適用性之目的,亦運行方法空白陰性對照及經預標示之G0F標準品。測量培養基及乾粉中之錳濃度的方法
材料及溶液中之錳濃度可使用已知方法及本文所述者來測量。可使用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以定量測試樣本中以十億分點(ppb,µg/公升)計之微量金屬濃度。可使用酸消化程序來將富含碳的來源消化成二氧化碳及水,之後再將樣本注入ICP-MS儀器,諸如NexION® 350X ICP-MS (PerkinElmer)。濕式化學消化可利用不同的酸及氧化劑,諸如硝酸(HNO3 )、過氧化氫(H2 O2 )、及鹽酸(HCl)。產生抗體之方法
大規模產生抗體之方法係已知的。抗體可例如在使用已知方法所培養之CHO細胞中產生。抗體可藉由離心或過濾作為純化程序中之第一步驟來移除固體而自培養基單離及/或純化。抗體可藉由標準方法進一步純化,包括層析法(例如離子交換、親和、粒徑篩析、及氫氧磷灰石層析法)、凝膠過濾、離心、或差異溶解(differential solubility)、乙醇沉澱、或藉由任何其他可用於純化抗體之技術。可在任何或所有階段添加蛋白酶抑制劑(諸如苯甲基磺醯氟(PMSF)、亮肽素(leupeptin)、胃蛋白酶抑制劑(pepstatin)、或抑肽酶(aprotinin)),以降低或消除抗體在純化程序期間的降解。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確切的純化技術將取決於待純化之多肽或蛋白質的特性、表現該多肽或蛋白質之細胞的特性、及該等細胞在其中生長之培養基的組成而變化。產生藥品之方法
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亦包括產生藥品之方法。舉例而言,本揭露提供一種產生藥品之方法,其包含執行如本文於上所揭示之產生抗體之方法的步驟。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藉由在步驟a)中所製備之該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配製該藥品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在約2,000 U/ml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約5 mM至約15 mM組胺酸、約100 mM至約300 mM山梨醇、約0.01% w/v至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至約2 mg/mL甲硫胺酸中在約5.6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配製該藥品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藉由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至約180 mg/mL與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30,000 U的rHuPH20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5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至約180 mg/mL與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至約180 mg/mL與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5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2,000 U/ml的rHuPH20、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1 mg/mL甲硫胺酸、約0.04%聚山梨醇酯20、及約2000 U/ml rHuPH20在5.6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之步驟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2,000 U/ml的rHuPH20、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1 mg/mL甲硫胺酸、約0.04%聚山梨醇酯20、及約2000 U/ml rHuPH20在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5%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G0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藉由在包含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之該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該G1F寡醣含量及該G0F寡醣含量,該CHO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該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21%與約25%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及在約68%與約74%之間的該G0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與約2,000 U/ml的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在約5.6之pH下配製。物質組成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經測量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6%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7%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8%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9%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0%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6%與7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7%與約7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經測量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經測量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包含該抗CD38抗體之該原料藥,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原料藥,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藉由下列製備: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藉由下列製備: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0 ppb、約7.5 ppb或更少、約7.0 ppb或更少、約6.5 ppb或更少、約6.0 ppb或更少、約5.5 ppb或更少、或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補料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饋料批式培養。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原料藥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製造。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藉由本揭露之方法產生的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本揭露之原料藥的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該抗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藉由包含下列之程序產生:在經測量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該抗CD38抗體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該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6%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7%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8%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9%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0%與約26%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6%與7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7%與約7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藉由下列製備: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以製備該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0 ppb、約7.5 ppb或更少、約7.0 ppb或更少、約6.5 ppb或更少、約6.0 ppb或更少、約5.5 ppb或更少、或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7.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6.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5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約5.0 ppb或更少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2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8.0 ppb之間的錳。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5 ppb之間的錳。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7.0 ppb之間的錳。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錳。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基係補料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饋料批式培養。在一些實施例中,培養係灌注培養。
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在一些實施例中,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製造。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參考產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生物相似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DARZALEX® (達拉單抗)之生物相似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配製之20 mg/ml的抗CD38抗體;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及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 mg/mL至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 mg/mL至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6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4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40 mg/mL至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60 mg/mL至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80 mg/mL至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至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 mg/mL、約5 mg/mL、約10 mg/mL、約15 mg/mL、約20 mg/mL、約30 mg/mL、約40 mg/mL、約50 mg/mL、約60 mg/mL、約70 mg/mL、約80 mg/mL、約90 mg/mL、約100 mg/mL、約110 mg/mL、約120 mg/mL、約130 mg/mL、約140 mg/mL、約150 mg/mL、約160 mg/mL、約170 mg/mL、或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 U/mL至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 U/mL至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0 U/mL至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00 U/mL至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 U/mL至約2,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 U/mL至約2,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0 U/mL至約2,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 U/mL、約600 U/mL、約700 U/mL、約800 U/mL、約900 U/mL、約1,000 U/mL、約1,100 U/mL、約1,200 U/mL、約1,300 U/mL、約1,400 U/mL、約1,500 U/mL、約1,600 U/mL、約1,700 U/mL、約1,800 U/mL、約1,900 U/mL、約2,000 U/mL、約2,100 U/mL、約2,200 U/mL、約2,300 U/mL、約2,400 U/mL、約2,500 U/mL、約2,600 U/mL、約2,700 U/mL、約2,800 U/mL、約2,900 U/mL、約3,000 U/mL、約3,100 U/mL、約3,200 U/mL、約3,300 U/mL、約3,400 U/mL、約3,500 U/mL、約3,600 U/mL、約3,700 U/mL、約3,800 U/mL、約3,900 U/mL、約4,000 U/mL、約4,100 U/mL、約4,200 U/mL、約4,300 U/mL、約4,400 U/mL、約4,500 U/mL、約4,600 U/mL、約4,700 U/mL、約4,800 U/mL、約4,900 U/mL、或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0 U/mL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0 mg至約5,0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0 mg至約2,4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0 mg至約1,8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4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6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8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2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4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6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8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3,0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3,5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4,0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4,5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0 mg的抗CD38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750 U至約7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7,500 U至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30,000 U至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7,500 U、約8,000 U、約8,500 U、約9,000 U、約10,000 U、約15,000 U、約20,000 U、約21,000 U、約22,000 U、約23,000 U、約24,000 U、約25,000 U、約26,000 U、約27,000 U、約28,000 U、約29,000 U、約30,000 U、約31,000 U、約32,000 U、約33,000 U、約34,000 U、約35,000 U、約36,000 U、約37,000 U、約38,000 U、約39,000 U、約40,000 U、約41,000 U、約42,000 U、約43,000 U、約44,000 U、約45,000 U、約46,000 U、約47,000 U、約48,000 U、約49,000 U、約50,000 U、約55,000 U、約60,000 U、約65,000 U、約70,000 U、或約7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5,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3,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3,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8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8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6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6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4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4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2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2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2,0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8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8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6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600 mg的抗CD38抗體及約45,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rHuPH20係具有SEQ ID NO: 22之胺基酸序列的rHuPH20。
rHuPH20係重組rHuPH20(HYLENEX® 重組),且係描述於國際專利公開號WO2004/078140中。rHuPH20係降解玻尿酸的酶(EC 3.2.1.35),並減低在細胞外基質中玻尿酸之黏度,從而增加組織滲透性。rHuPH20(包括rHuPH20)的酶活性可藉由每mL之單位(U/mL)或藉由特定配方中的總酶活性(U)來定義。一單位(U)之酶活性的標準定義係每分鐘催化1 nmol受質反應之酶的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及約30,000 U的rHuPH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 mM至約50 mM之組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 mM至約50 mM之組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 mM至約30 mM之組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 mM至約20 mM之組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 mM、約2 mM、約3 mM、約4 mM、約5 mM、約6 mM、約7 mM、約8 mM、約9 mM、約10 mM、約11 mM、約12 mM、約13 mM、約14 mM、約15 mM、約16 mM、約17 mM、約18 mM、約19 mM、約20 mM、約21 mM、約22 mM、約23 mM、約24 mM、約25 mM、約26 mM、約27 mM、約28 mM、約29 mM、約30 mM、約31 mM、約32 mM、約33 mM、約34 mM、約35 mM、約36 mM、約37 mM、約38 mM、約39 mM、約40 mM、約41 mM、約42 mM、約43 mM、約44 mM、約45 mM、約46 mM、約47 mM、約48 mM、約49 mM、或約50 mM之組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0 mM至約50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0 mM至約45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0 mM至約40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0 mM至約35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5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00 mM、約110 mM、約120 mM、約130 mM、約140 mM、約150 mM、約160 mM、約170 mM、約180 mM、約190 mM、約200 mM、約210 mM、約220 mM、約230 mM、約240 mM、約250 mM、約260 mM、約270 mM、約280 mM、約290 mM、約300 mM、約310 mM、約320 mM、約330 mM、約340 mM、約350 mM、約360 mM、約370 mM、約380 mM、約390 mM、約400 mM、約410 mM、約420 mM、約430 mM、約440 mM、約450 mM、約460 mM、約470 mM、約480 mM、約490 mM、或約500 mM之山梨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1%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8%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01% w/v、0.02% w/v、0.03% w/v、0.04% w/v、0.05% w/v、0.06% w/v、0.07% w/v、0.08% w/v、0.09% w/v、或0.1%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1 mg/mL至約5 mg/mL之甲硫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1 mg/mL至約2.5 mg/mL之甲硫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0.5 mg/mL、約1 mg/mL、約1.1 mg/mL、約1.2 mg/mL、約1.3 mg/mL、約1.4 mg/mL、約1.5 mg/mL、約1.6 mg/mL、約1/7 mg/mL、約1.8 mg/mL、約1.9 mg/mL、約2.0 mg/mL、約2.1 mg/mL、約2.2 mg/mL、約2/3 mg/mL、約2.4 mg/mL、約2.5 mg/mL、約2.6 mg/mL、約2.7 mg/mL、約2.8 mg/mL、約2.9 mg/mL、約3 mg/mL、約3.5 mg/mL、約4 mg/mL、約4.5 mg/mL、或約5 mg/mL之甲硫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的pH為5.0至6.0。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的pH為5.3至5.8。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的pH為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的pH為5.6。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聚山梨醇酯20 (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2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2,0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6。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及約2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1% w/v PS-20、及約2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2% w/v PS-20、及約2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6% w/v PS-20、及約2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2,0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一些實施例中,藥品包含約10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4及5之VH及VL)、約5,000 U/mL rHuPH20、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甲硫胺酸;pH為約5.5。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8.0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錳(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8.0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8.0 ppb或更少的錳(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分別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藥品。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在包含約6.5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之培養基中培養CHO細胞,該CHO細胞經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包含原料藥之藥品,該原料藥包含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且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原料藥係使用包含下列之程序製造: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Mn;及 在包含約6.5 ppb或更少的錳(Mn)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經分別編碼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的多核苷酸轉染,從而產生該原料藥。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包含約20 mg/ml的抗CD38抗體,該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及/或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該藥品係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及/或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及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
rHuPH20係包含SEQ ID NO: 15之胺基酸序列的重組人類玻尿酸酶。
SEQ ID NO: 15: MGVLKFKHIFFRSFVKSSGVSQIVFTFLLIPCCLTLNFRAPPVIPNVPFLWAWNAPSEFCLGKFDEPLDMSLFSFIGSPRINATGQGVTIFYVDRLGYYPYIDSITGVTVNGGIPQKISLQDHLDKAKKDITFYMPVDNLGMAVIDWEEWRPTWARNWKPKDVYKNRSIELVQQQNVQLSLTEATEKAKQEFEKAGKDFLVETIKLGKLLRPNHLWGYYLFPDCYNHHYKKPGYNGSCFNVEIKRNDDLSWLWNESTALYPSIYLNTQQSPVAATLYVRNRVREAIRVSKIPDAKSPLPVFAYTRIVFTDQVLKFLSQDELVYTFGETVALGASGIVIWGTLSIMRSMKSCLLLDNYMETILNPYIINVTLAAKMCSQVLCQEQGVCIRKNWNSSDYLHLNPDNFAIQLEKGGKFTVRGKPTLEDLEQFSEKFYCSCYSTLSCKEKADVKDTDAVDVCIADGVCIDAFLKPPMETEEPQIFYNASPSTLSATMFIVSILFLIISSVAS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包含約20 mg/ml至約18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及/或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量為約30,000 U至約45,000 U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濃度為約5 mM至約15 mM之組胺酸、濃度為約100 mM至約300 mM之山梨醇、濃度為約0.01% w/v至約0.04% w/v之PS-20;及濃度為約1 mg/mL至約2 mg/mL之甲硫胺酸,pH為約5.5。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包含約120 mg/mL的抗CD38抗體(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1、2、3、4、5、及6之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及LCDR3、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及/或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約10 mM組胺酸、約300 mM山梨醇、約1 mg/mL甲硫胺酸、約0.04%聚山梨醇酯20、及約2000 U/ml rHuPH20,pH 5.6。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DARZALEX® (達拉單抗)。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DARZALEX® (達拉單抗)之生物相似藥。治療方法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先前已接受至少三種療法,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PI)及免疫調節劑,或者該對象對PI及免疫調節劑係雙重難治的,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
例示性蛋白酶體抑制劑包括VELCADE® (硼替佐米(bortezomib))、卡非佐米(carfilzomib)、或依沙佐米(ixazomib)。在一些實施例中,蛋白酶體抑制劑係硼替佐米。例示性免疫調節劑包括環孢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黴酚酸、黴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皮質類固醇(諸如強體松(prednisone))、胺甲喋呤(methotrexate)、金鹽、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抗瘧疾藥、布喹那(brequinar)、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咪唑立賓(mizoribine)、15-去氧精胍菌素(15-deoxyspergualine)、6-巰嘌呤(6-mercaptopurine)、環磷醯胺、雷帕黴素(rapamycin)、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OKT3、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胸腺五肽(thymopentin)、胸腺素α (thymosin-α)、及類似藥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根據藥品標籤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先前已接受至少兩種療法,包括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及蛋白酶體抑制劑,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泊馬度胺(pomalidomide)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泊馬度胺、及地塞米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先前已接受至少一種療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先前已接受至少一種療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不符合自體幹細胞移植的資格,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硼替佐米、美法侖(melphalan)、及強體松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硼替佐米、美法侖、及強體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不符合自體幹細胞移植的資格,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多發性骨髓瘤的方法,該對象先前已接受至少一種療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與治療有效量的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來那度胺、及地塞米松係以藥品標籤中指示之劑量投予。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以16 mg/kg之劑量在第1至6週期間每週投予一次,在第7至54週期間每三週投予一次,且其後每四週投予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以16 mg/kg之劑量在第1至8週期間每週投予一次,在第9至24週期間每兩週投予一次,且其後每四週投予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品係以16 mg/kg之劑量在第1至9週期間每週投予一次,在第10至24週期間每三週投予一次,且其後每四週投予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泊馬度胺在重複的28天週期之第1至21天係以4 mg每天口服投予一次,且地塞米松係以20 mg或40 mg每週靜脈內投予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來那度胺在重複的28天週期之第1至21天係以25 mg每天口服投予一次,且地塞米松係以20 mg或40 mg每週靜脈內投予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硼替佐米係以1.3 mg/m2 體表面積之劑量藉由皮下(SC)注射或靜脈內(IV)輸注,在重複的21天治療週期中每週投予兩次持續兩週(第1、4、8、及11天),總共8個週期,且地塞米松在8個地塞米松週期之各者的第1、2、4、5、8、9、11、及12天係以20 mg口服投予。
在一些實施例中,硼替佐米係以1.3 mg/m2 體表面積之劑量藉由皮下(SC)注射,在第一個6週週期之第1、2、4、5週每週投予兩次(週期1;8個劑量),接著在另外的八個6週週期之第1、2、4、5週每週投予一次(週期2至9;每週期4個劑量),美法侖在九個6週週期(週期1至9)之第1至4天係以9 mg/m2 投予,且強體松在九個6週週期(週期1至9)之第1至4天係以60 mg/m2 口服投予。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CD38陽性血液惡性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揭露之藥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CD38陽性血液惡性疾病係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Burkitt氏淋巴瘤(BL)、濾泡性淋巴瘤(FL)或被套細胞淋巴瘤(MCL)、輕鏈類澱粉變性症、骨髓性白血病(AM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燜燃型多發性骨髓瘤(SMM)、意義未明的單株球蛋白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MGUS)、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或Burkitt氏淋巴瘤。
B細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實例係淋巴瘤樣肉芽腫病、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血管內大B細胞淋巴瘤、縱膈大B細胞淋巴瘤、重鏈疾病(包括γ、µ、及α疾病)、經由具免疫抑制劑之療法誘導的淋巴瘤(諸如經環孢靈素(cyclosporine)誘導之淋巴瘤及經胺甲喋呤(methotrexate)誘導之淋巴瘤)。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抑制表現CD38之細胞生長及/或增生的方法,其包含向對象投予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現CD38之細胞係B細胞、漿細胞、單核球、或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現CD38之細胞涉及腫瘤或免疫病症的致病機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病症係自體免疫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病症係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皮膚炎、全身性硬皮症、發炎性腸病(IBD)、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呼吸窘迫症候群、腦膜炎、腦炎、眼色素層炎、腎小球腎炎、濕疹、氣喘、動脈粥樣硬化、白血球黏附缺陷、多發性硬化症、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syndrome)、休格倫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幼發型糖尿病、萊特氏症候群(Reiter's disease)、貝賽特氏症(Behçet's disease)、免疫複合物腎炎、IgA腎病、IgM多發性神經病變、免疫媒介之血小板減少症、溶血性貧血、重症肌無力、狼瘡性腎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RA)、異位性皮膚炎、天皰瘡、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韋格納氏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歐門氏症候群(Omenn's syndrome)、慢性腎衰竭、急性感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多發性硬化症、HIV、及皰疹病毒相關疾病。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治療對象之自體免疫病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對象投予治療有效量的本文所述之本揭露之藥品。
在一些實施例中,自體免疫病症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休格倫氏症候群、或類風濕性關節炎(RA)。
雖然已用一般用語描述了本揭露,但本揭露之實施例將進一步揭示於下列實例中,且其不應被解讀為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實例1. 製造調查
在製造DARZALEX® (達拉單抗)之期間,一些批號就DARZALEX® (達拉單抗)G1F%概況而言係識別為超出規格(OOS)或偏離趨勢(OOT)。展開調查以識別根本原因,且尤其是微量金屬雜質(諸如與原料相關聯的錳(Mn))對在DARZALEX® (達拉單抗)中之聚醣概況的調節作用。
原料表徵研究經設計以評估與DARZALEX® (達拉單抗)製造批次相關聯的乾粉培養基(Dry powder medium, DPM)原料及水合培養基溶液中之Mn濃度。在由饋料批式細胞培養、接著用一系列層析法、病毒去活化、及過濾步驟純化所組成之11階段程序中,製造DARZALEX® (達拉單抗)活性物質。使用ICP-MS評估原料中之Mn量,其中使用硝酸及過氧化物預消化DPM及水合培養基樣本兩者。在病毒去活化及中和(viral inactivation and neutralization, VIN)或在原料藥(DS)階段,測試DARZALEX® (達拉單抗)樣本之G0F%及G1F%的相對量。
使用DPM中的Mn濃度作為預測工具,以基於在關鍵DPM組分中Mn的累積貢獻來估計水合培養基中預期的Mn濃度。生產生物反應器濃度係基於針對基礎及補料培養基每公升所添加的質量來計算,接著調整濃度係基於基礎Mn濃度加上根據補料速率之調整補料來計算。
水合培養基中的錳濃度:預期的Mn溶液(µg/L~ppb) = [(組分1 (g/L)*Mn1(ppb))+(組分2 (g/L)*Mn2 (ppb))+ …(組分n (g/L)*Mn n (ppb))]/1000。生物反應器中的錳濃度:(µg/L~ppb) =基礎Mn (ppb) +(補料Mn (ppb)*補料因子)。
DPM的水合導致在最終液體培養基中的錳濃度顯著稀釋。由於此稀釋,水合培養基組分中的Mn濃度不在ICP-MS檢定的定量範圍內。然而,結果係用於Mn濃度及醣基化之大致定性關係的整體理解及確認、及用於DPM模型。預期水合培養基之此等測量的變化係大於DPM測量(其係在定量範圍內)。
獲得十二個製造批次之DPM組分的ICP-MS數據及DARZALEX® (達拉單抗)G0F%及G1F%。 1 顯示各種批次中之G0F、G1F百分比、及錳總濃度及在基礎及補料培養基中的濃度。數據展示,Mn濃度為約6.6 ppb及更低導致DARZALEX® (達拉單抗)規格內(in-specification)醣基化模式。在各種分析批次中Mn DPM濃度與DARZALEX® (達拉單抗)G0F百分比及G1F百分比之間的相關性係分別顯示於 1 2 中。結果展示分別為R2 = 0.904及R2 = 0.939之相關性。 1 2 中的批次不一定與 1 中所示者相同。
圖3 顯示在OOS、OOT、及通過批次中的所計算之Mn DPM濃度及DARZALEX® (達拉單抗)G0F%。 4 顯示在OOS、OOT、及通過批次中的所計算之Mn DPM濃度及DARZALEX® (達拉單抗)G1F%。〔表1
批號 G0F (%) G1F (%) 基礎培養基Mn (ppb) 補料培養基Mn (ppb) 總Mn (ppb) 彙總結果
16C0922 63 29 7.7 23.8 9 OOS
16C0918 64 28 7.9 25.1 9.3 OOS
16C0927 65 27 7.2 22.8 8.4 OOT(根據規格)
16C0913 66 26 6.2 18.9 7.2 通過(CPV OOT)
16C0942 67 26 5.8 11.5 6.4 通過(CPV OOT)
16C0943 67 25 5.9 13.4 6.6 通過
16C0917 68 22 4.4 12.5 5.1 通過
16C0928 71 22 3.7 25.7 5.1 通過
L17C0901 71 21 3.9 11.5 4.5 通過
L17C0902 71 21 3.9 11.5 4.5 通過
L17C0903 72 20 3.8 11.3 4.4 通過
L17C0904 73 20 3.8 11.3 4.4 通過
3101737 70 23 5 5.4 5.3 通過
3101738 70 23 5 5.4 5.3 通過
3101739 70 23 5 8.2 5.5 通過
3101741 69 23 5 10.4 5.8 通過
3101742 69 24 5 10.4 5.6 通過
3101743 70 22 5.1 10.4 5.7 通過
3101744 70 22 5.1 10.4 5.7 通過
3101745 70 22 5.2 10.5 5.8 通過
Mn值由DPM測量計算出。OOS:偏離規格;OOT:偏離趨勢:CPV:
圖5 顯示在製造批次內隨時間之DARZALEX® (達拉單抗)的G1F%、及各批次中由基礎或由補料培養基所貢獻的Mn濃度。基於這些數據,似乎當Mn的總貢獻大於~8.5 ppb(次要y軸)時,G1F%係OOT/OOS(≥26% -主要y軸)。當Mn的總貢獻低於~6.5 ppb時,G1F%總是通過並在趨勢內。在約2 ppb與8 ppb之間的Mn濃度導致n DARZALEX® (達拉單抗)具有在約15%與27%之間的G1F%含量。
進行OOS/OOT批號之根部原因分析,建立微量金屬程序控制策略,其包括針對錳預篩選培養基組分及隨後的監測及/或摻合各種培養基。程序控制策略成功地消除DARZALEX® (達拉單抗)OOS/OOT批次。 6 顯示在OOS/OOT批次製造之前、期間、及之後的總Mn濃度(ppb)。OOT/OOS批次中的Mn濃度係在約9至10.5 ppb之範圍內,而在OOT/OOS前或後的批次具有在約5至8 ppb之間的Mn濃度。方法 寡醣組成物之定量
使用標準方法判定DARZALEX® (達拉單抗)寡醣組成。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ICP-MS )
ICP-MS係用以定量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中以十億分點(ppb,µg/公升)計之微量金屬濃度,該培養基係用以產生不同的抗體批次。簡言之,該方法係由酸消化程序所組成,以將富含碳的來源消化成二氧化碳及水,之後再將樣本注入ICP-MS儀器,諸如NexION® 350X ICP-MS (PerkinElmer)。濕式化學消化利用不同的酸及氧化劑。較佳的組合包括硝酸(HNO3 )、過氧化氫(H2 O2 )、及鹽酸(HCl)。
消化方法係特別針對用於判定在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中之金屬濃度而開發,該培養基可適用於乾燥培養基粉末或水合培養基樣本(1 g樣本= 1 mL水合樣本)。 消化方法 •     將~1 g乾樣本(±0.5 g,重量記錄至0.001 g)或~1 mL溶液樣本(±0.5 mL,重量記錄至0.001 g)添加至消化容器(適用的摻料溶液(spike solution)亦在此時添加) •     將5.0 mL的50% v/v HNO3 (硝酸)及2.5 mL濃縮的H2 O2 添加至樣本,然後立即用聚丙烯錶玻璃將消化容器加蓋-緩慢添加H2 O2 以避免樣本冒泡溢出 •     將樣本在95℃(±5℃)下加熱30分鐘 •     將樣本自熱移除並使其冷卻 •  添加2.5 mL濃縮的HNO3 ,並將樣本在95℃(±5℃)下加熱30分鐘。若產生棕色煙,其指示樣本藉由HNO3 氧化,則不斷重複該步驟直到樣本沒有釋出棕色煙為止。無棕色煙指示藉由HNO3 完全氧化。 •     將樣本自熱移除並使其冷卻 •     添加2.5 mL濃縮的HNO3 及5 mL濃縮的HCl,並將樣本在95℃(±5℃)下加熱2小時 •     將樣本自熱移除並使其冷卻 •     將樣本總體積用去離子水(DIW)調至50 mL,然後樣本已準備好進行分析
所有在95℃(±5℃)下的加熱係在回流、不沸騰下、樣本用聚丙烯錶玻璃加蓋、且在預熱的熱塊(例如Hotblock® )中進行。將消化小瓶在5%/5% v/v HNO3 /HCl中浸泡過夜,並在使用前用DIW潤洗三次。將聚丙烯錶玻璃在5%/5% v/v HNO3 /HCl中浸泡過夜,並在使用前用DIW潤洗三次。將用於移液之塑膠吸管尖在使用前用試劑潤洗三次。將樣本在2週的消化內藉由ICP-MS分析。該等方法亦可適用於自動化程序,例如使用Vulcan Automated Digestion及Work-Up System (Questron Technologies Corp.)
所使用之試劑及標準品:去離子水(DIW),經測試不含金屬,>18.0 MΩ;微量金屬摻料標準品,來自可追溯至NIST之來源;濃縮的HNO3 ,試劑級或更高,經過金屬測試;50% HNO3 溶液– 500 mL DIW及緩慢添加的500 mL HNO3 ,溶液可保存6個月;濃縮的HCl,試劑級或更高,經過金屬測試;濃縮的(30% v/v) H2 O2 ,定期測試所有的DIW、HNO3 、及HCL以確保沒有汙染。
〔圖 1 顯示在各種製造批次中,DARZALEX® (達拉單抗(daratumumab))G0F寡糖百分比(G0F%)對乾粉培養基(dry powder medium, DPM)之所計算錳(Mn)濃度的相關性。Y軸:Mn濃度,十億分點(ppb);X軸:G0F%。〔圖 2 顯示在各種製造批次中,DARZALEX® (達拉單抗)G1F寡糖百分比(G1F%)對DPM所計算Mn濃度的相關性。Y軸:Mn濃度(ppb);X軸:G1F%。〔圖 3 顯示偏離規格(OOS)、偏離趨勢(OOT)、及通過批次之DARZALEX® (達拉單抗)G0F%對由DPM生物反應器培養基組分計算出之Mn濃度。〔圖 4 顯示OOS、OOT、及通過批次之DARZALEX® (達拉單抗)G1F%對由DPM生物反應器培養基組分計算出之Mn濃度。〔圖 5 顯示在各種生產批次中,隨時間之DARZALEX® (達拉單抗)G1F%(在圖中指示為%G1F)對Mn濃度。〔圖 6 顯示在OOS/OOT批次製造之前、期間、及之後的總Mn濃度(ppb)。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Claims (70)

  1. 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重鏈可變區(VH)及SEQ ID NO: 8之輕鏈可變區(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a)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十億分點(ppb)或更少的錳(Mn);及 b)     藉由在步驟a)中所製備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feed medium)。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重鏈(HC)及SEQ ID NO: 10之輕鏈(LC)。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
  24. 一種產生抗CD38抗體之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a)     在產生該抗CD38抗體的條件下培養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表現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及 b)     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監測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且藉由在生物合成該抗CD38抗體之期間,調控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以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27.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28.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29.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中的Mn濃度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32.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33.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34. 如請求項2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經調控以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3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方法,其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3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缺乏GS。
  41.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43. 如請求項4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44. 如請求項4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
  4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
  46. 一種產生包含抗CD38抗體之藥品的方法,該抗體係由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表現,且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該方法包含: a)      製備培養基,其包含約8.5 ppb或更少的Mn; b)      藉由在步驟a)中所製備之培養基中培養宿主細胞來控制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該宿主細胞包含編碼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8之VL的多核苷酸,從而產生具有在約15%與約27%之間的G1F寡醣含量之該抗CD38抗體;及 c)      將該抗CD38抗體配製為藥品。
  47.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
  48. 如請求項4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
  49.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
  50. 如請求項4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之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74%之間。
  51.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製備該培養基包含測量一或多個批次的用來製備該培養基之原料組分中的Mn濃度、及選擇共含有約8.5 ppb或更少的Mn之一或多個批次的原料組分。
  52.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53. 如請求項5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54. 如請求項5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55.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7%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5%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8.5 ppb之間的Mn。
  56. 如請求項5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15%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4.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57.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的G1F寡醣含量在約21%與約25%之間,該抗CD38抗體的G0F寡醣含量在約68%與約74%之間,且該培養基係製備成包含在約5.0 ppb與約6.5 ppb之間的Mn。
  58.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培養基係基礎培養基或補料培養基。
  59. 如請求項58所述之方法,其中培養包含饋料批式培養或灌注培養。
  60. 如請求項5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宿主細胞係真核細胞。
  61. 如請求項60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真核細胞係CHO細胞、PER.C6細胞、NS0細胞、Sp2/0細胞、或BHK細胞。
  62. 如請求項6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係CHO-K1細胞、CHO-DG44細胞、CHO-S細胞、或CHO-DXB11細胞。
  63. 如請求項6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CHO細胞缺乏麩醯胺酸合成酶(GS)。
  64.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係在符合GMP之條件下進行。
  65. 如請求項6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7之VH及SEQ ID NO: 9之VL。
  66. 如請求項6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IgG1同型。
  67. 如請求項6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包含SEQ ID NO: 9之HC及SEQ ID NO: 10之LC。
  68.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抗CD38抗體係生物相似藥。
  69.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配製該藥品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120 mg/mL在約2,000 U/ml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約5 mM至約15 mM組胺酸、約100 mM至約300 mM山梨醇、約0.01% w/v至約0.04% w/v PS-20、及約1 mg/mL至約2 mg/mL甲硫胺酸中在約5.6之pH下配製。
  70. 如請求項46所述之方法,其中配製該藥品包含將該抗CD38抗體以約20 mg/ml在約25 mM乙酸、約60 mM氯化鈉、約140 mM甘露醇、及約0.04% w/v聚山梨醇酯-20 (PS-20)中在約5.5之pH下配製。
TW108141240A 2018-11-13 2019-11-13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TW2020398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60782P 2018-11-13 2018-11-13
US62/760,782 2018-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849A true TW202039849A (zh) 2020-11-01

Family

ID=7055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240A TW202039849A (zh) 2018-11-13 2019-11-13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4499B2 (zh)
EP (2) EP3880824B1 (zh)
JP (2) JP2022513018A (zh)
KR (1) KR20210091763A (zh)
CN (1) CN113015805A (zh)
AU (1) AU2019379858B2 (zh)
CA (1) CA3117447C (zh)
EA (1) EA202191352A1 (zh)
IL (1) IL282970A (zh)
MA (1) MA54248A (zh)
MX (1) MX2021005611A (zh)
SG (1) SG11202104092UA (zh)
TW (1) TW202039849A (zh)
WO (1) WO2020100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3927B2 (en) 2014-02-28 2017-03-28 Janssen Biotech, Inc. Combination therapies with anti-CD38 antibodies
US9732154B2 (en) 2014-02-28 2017-08-15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CD38 antibodie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P4219561A3 (en) 2015-05-20 2023-11-08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cd38 antibodies for treatment of light chain amyloidosis and other cd38-positiv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SI3827845T1 (sl) * 2015-11-03 2022-06-30 Janssen Biotech, Inc. Subkutane formulacije protiteles proti CD38 in njihove uporabe
EA202191352A1 (ru) 2018-11-13 2021-08-11 Янссен Байотек, Инк. Контроль содержания микроэлементов-металлов во время продукции антител к cd38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2565A (en) 1974-11-04 1978-02-0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duction of viruses in tissue culture without use of serum
EP0082974B1 (en) 1981-12-24 1986-05-14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diploid cells and cultivation medium used therefor
US4560655A (en) 1982-12-16 1985-12-24 Immunex Corporation Serum-free cell culture mediu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FR2543158B1 (fr) 1983-03-24 1985-11-15 Inst Nat Sante Rech Med Milieu de culture de cellules animales sans serum, sans hormones et sans facteurs de croissance et procedes de culture primaire et d'obtention de lignees cellulaires utilisant ce milieu
EP0281604B1 (en) 1986-09-02 1993-03-31 Enzon Labs Inc.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binding molecules
US6048728A (en) 1988-09-23 2000-04-11 Chiron Corporation Cell culture medium for enhanced cell growth, culture longevity, and product expression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US5122469A (en) 1990-10-03 1992-06-16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culturing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to improv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EP0672142B1 (en) 1992-12-04 2001-02-28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ultivalent and multi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their manufacture and use
US5856179A (en) 1994-03-10 1999-01-05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production in animal cell culture
AUPO591797A0 (en) 1997-03-27 1997-04-24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High avidity polyvalent and polyspecific reagents
US5705364A (en) 1995-06-06 1998-01-06 Genentech, Inc. Mammalian cell culture process
US6656466B1 (en) 1995-06-06 2003-12-02 Genetech, Inc.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immunoglobulin(TNFR1-IgG1) chimera composition
JP4306813B2 (ja) 1995-09-19 2009-08-05 アスビオ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動物細胞の新規培養方法
US5804420A (en) 1997-04-18 1998-09-08 Bayer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Factor VIII in a protein free medium
US6475725B1 (en) 1997-06-20 2002-11-05 Baxter Aktiengesellschaft Recombinant cell clones having increased stabilit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6528286B1 (en) 1998-05-29 2003-03-04 Genentech, Inc. Mammalian cell culture process for producing glycoproteins
US6924124B1 (en) 2002-08-23 2005-08-02 Immunex Corporation Feeding strategies for cell culture
ZA200507978B (en) 2003-03-05 2007-03-28 Halozyme Inc Soluble hyaluronidase glycoprotein (s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ATE472597T2 (de) 2003-05-15 2010-07-15 Wyeth Llc Kontrollierte glukosezufuhr für tierzellkultur
US7294484B2 (en) 2004-08-27 2007-11-13 Wyeth Research Ireland Limited Production of polypeptides
US20060094104A1 (en) 2004-10-29 2006-05-04 Leopold Grillberger Animal protein-free media for cultivation of cells
BRPI0618399B1 (pt) 2005-10-12 2023-10-03 Morphosys Ag Anticorpo específico anti-cd38 humano, composição de ácido nucleico, vetor de expressã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uso do anticorpo e uso de uma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SI2522717T1 (sl) 2006-01-04 2014-05-30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Mediji celične kulture brez oligopeptidov
EP1914242A1 (en) 2006-10-19 2008-04-23 Sanofi-Aventis Novel anti-CD38 antibod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20090076249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Michel De Weers Antibodies against CD38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JP2011507519A (ja) 2007-12-19 2011-03-10 セントコア・オーソ・バイオテ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pIX又はpVIIへの融合を介したヒトデノボpIXファージディスプレイライブラリの設計及び作製、ベクター、抗体、及び方法
EP2702077A2 (en) 2011-04-27 2014-03-05 AbbVie Inc.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galactosylation profile of recombinantly-expressed proteins
AU2014294618B2 (en) * 2013-07-23 2019-06-27 Biocon Limite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ucosylation levels in proteins
US20150139988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Abbvie, Inc. Glycoengineered binding protein compositions
CN106133146B (zh) * 2014-02-27 2021-05-04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重组糖蛋白生产中的细胞生长和糖基化的调节
US9603927B2 (en) 2014-02-28 2017-03-28 Janssen Biotech, Inc. Combination therapies with anti-CD38 antibodies
KR101660580B1 (ko) * 2014-04-02 2016-09-28 프레스티지 바이오파마 피티이. 엘티디. 항체의 당 함량 조절을 통한 항체의 제조 방법
EP3072957B1 (en) * 2015-03-23 2019-07-10 Lonza Lt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rotein glycosylation
EP3303559A1 (en) * 2015-06-01 2018-04-11 Biogen MA Inc. Manganese supplementation for control of glycosylation in mammalian cell culture process
EA202191352A1 (ru) 2018-11-13 2021-08-11 Янссен Байотек, Инк. Контроль содержания микроэлементов-металлов во время продукции антител к cd3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379858A1 (en) 2021-05-20
CN113015805A (zh) 2021-06-22
KR20210091763A (ko) 2021-07-22
EP3880824A1 (en) 2021-09-22
CA3117447A1 (en) 2020-05-22
CA3117447C (en) 2024-06-04
US20200148782A1 (en) 2020-05-14
MX2021005611A (es) 2021-06-30
IL282970A (en) 2021-06-30
AU2019379858B2 (en) 2024-01-04
US11634499B2 (en) 2023-04-25
EP4461310A2 (en) 2024-11-13
EP3880824A4 (en) 2022-08-10
JP2022513018A (ja) 2022-02-07
WO2020100073A1 (en) 2020-05-22
SG11202104092UA (en) 2021-05-28
MA54248A (fr) 2021-09-22
JP2024129019A (ja) 2024-09-26
BR112021008879A2 (pt) 2021-10-26
EP3880824B1 (en) 2024-07-24
EA202191352A1 (ru)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9849A (zh) 在產生抗cd38抗體之期間微量金屬的控制
US10323094B2 (en) Humanized and affinity matured antibodies to FcRH5 and methods of use
JP2020162614A (ja) 抗tigit抗体
CA3095086A1 (en) Subcutaneous dosing of anti-cd38 antibodies
TW201809006A (zh) 抗-pd-1抗體
JP6963508B2 (ja) ループス腎炎を治療する組成物及び方法
CN114751982A (zh) 抗人ngf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20240059774A1 (en) Anti-ctla-4 antibody and use thereof
US20230058982A1 (en) Anti-ctla-4 antibody and use thereof
JP2015510397A (ja) 抗体凝集物レベルを低下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産生される抗体
JP2022521773A (ja) 抗tigit抗体と抗cd20抗体又は抗cd38抗体とによる処置のための投薬
JP7477127B2 (ja) 抗ctla-4抗体の使用
AU2022299846B2 (en) Anti–ctla-4 antibody
TW202300521A (zh) 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組成物及方法
EA045535B1 (ru) Контроль содержания микроэлементов-металлов во время продукции антител к cd38
BR112021008879B1 (pt) Métodos de produção de um anticorpo anti-cd38 e de um produto farmacêutico
CA3198003A1 (en) Anti-garp/tgf?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23549809A (ja) Fab高マンノースグリコフォーム
TW202216764A (zh) 抗ctla-4抗體及其之用途
TW202118512A (zh) 治療狼瘡性腎炎之組成物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