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9501A - 經取代之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之嘌呤以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 u s p 1 ) 抑制劑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經取代之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之嘌呤以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 u s p 1 ) 抑制劑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9501A
TW202039501A TW108146728A TW108146728A TW202039501A TW 202039501 A TW202039501 A TW 202039501A TW 108146728 A TW108146728 A TW 108146728A TW 108146728 A TW108146728 A TW 108146728A TW 202039501 A TW202039501 A TW 2020395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onally substituted
cancer
alkyl
methyl
trifluorometh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4784B (zh
Inventor
耶羅德 布藍尼曼
艾爾莎 克拉爾
麥可 施拉巴赫
安德魯 偉利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Ksq治療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Ksq治療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Ksq治療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78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urine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12Q1/6883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 C12Q1/688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for canc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56Polymorphic or mutational mark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案提供具有式I 之化合物,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溶劑合物,其中X1 、X2 、X11 、X12 、R1 、R3 、R5 、R5' 、R6 及R7 如說明書中所述定義。本揭示案亦係關於式I 化合物抑制USP1蛋白質及/或治療對USP1蛋白質及USP1活性之抑制有反應之病症的用途。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尤其適用於治療癌症。

Description

經取代之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之嘌呤以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USP1)抑制劑的用途
本揭示案提供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USP1)抑制劑之經取代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嘌呤,以及治療其中抑制USP1提供益處之病況及疾病的治療方法。具體言之,本揭示案提供藉由投與USP1抑制劑治療癌症之方法。
泛素係在轉錄後連接至目標蛋白的一種小(76個胺基酸)蛋白質。泛素化之結果係由結合至目標蛋白之泛素分子的數量及鍵聯拓撲學決定。舉例而言,展現離胺酸48連接之聚泛素鏈的蛋白質一般係用於降解之蛋白酶體的目標,而經由其他離胺酸連接之單泛素化或聚泛素鏈調控非蛋白水解功能,諸如細胞週期調控、DNA損傷修復、轉錄及胞吞作用。泛素化係一個可逆過程,且稱為去泛素化酶之酶將泛素自目標蛋白移除。
USP1係在DNA損傷修復中起到作用之去泛素化酶。USP1與UAF1 (USP1相關因子1)相互作用形成複合物,該複合物係去泛素化酶活性所需的。USP1 /UAF1複合物使單泛素化增殖細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單泛素化範可尼貧血互補群D2 (Fanconi anemia group complementation group D2,FANCD2)去泛素化,單泛素化PCNA及單泛素化FANCD2分別係在跨病變合成(TLS)及範可尼貧血(FA)路徑中發揮重要功能的蛋白質。USP1/UAF1複合物亦使範可尼貧血互補群I (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I,FANCI)去泛素化。該兩條路徑係修復由DNA交聯劑,諸如順鉑(cisplatin)及絲裂黴素C (mitomycin C,MMC)誘導之DNA損傷必需的。
靶向去泛素化酶之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尚不明了,且亦無法商購,或尚未在臨床上開發出來。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具有式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在本文中亦稱為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 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R2 ;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嗪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嗪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X11 及X1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H; R5' 獨立地選自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 -(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 R5 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 -(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或 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雜環烷基環; R6 及R7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R2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R31a 及R31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雜環基)烷基、芳烷基及(雜芳基)烷基;且 R24 、R25 、R27 、R32a 及R32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溶解性,此係例如藉由本文所揭示之ADME溶解度分析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代謝穩定性,此係例如藉由本文所揭示之肝微粒體及肝細胞代謝穩定性分析量測。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活體內作用持續時間及經口暴露。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氫、鹵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中至少一個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12 係N。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中至少一個係CH。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係CH。在一些實施例中,X12 係CH。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各自係N。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各自係CH。
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及X12 中一個係N且X11 及X12 中另一個係CH。在一個實施例中,X11 係N且X12 係CH。在另一個實施例中,X11 係CH且X12 係N。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在一些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07
係選自: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02_image013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及(雜芳基)烷基;或 R3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其中該苯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2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或在2位及3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3-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4-基,其中該吡啶-3-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2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且其中該吡啶-4-基在3位視情況經取代、在5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3位及5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5-基,其中該嘧啶-5-基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或在2位、4位及6位視情況經三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5-基,其中該吡唑-5-基在1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1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經取代且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甲氧基、氘代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二氟甲氧基、2-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四氫呋喃-3-基)氧基、苯甲氧基、甲基、乙基、異丙基、2-氟異丙基、第三丁基、環丙基、環丁基、甲基環丙基、吡咯啶-1-基、氮雜環丁烷-1-基、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氰基、鹵基、甲基硫基、甲基磺醯基及乙基磺醯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21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羥基、羧基、羧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雜環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雜芳烷基胺基、烷基硫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羥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氰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羧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二胺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磺醯胺基、烷基磺醯二胺基、芳基磺醯基、芳氧基、雜芳氧基、-C(=O)R23 、-C(=O)OR24 、 -C(=O)NR31a R31b 、-NR31a C(=O)R25 、-NR31a C(=O)OR26 、 -NR31a C(=O)NR31a R31b 、-NR31a SO2 R27 、-OC(=O)R28 、 -OC(=O)OR29 、-OC(=O)NR31a R31b 、-OSO2 R30 及 -NR32a R32b ;或 R5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環烷基、雜環基、芳基或雜芳基;且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2a 及R32b 各自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 (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C(=O)R23 、-C(=O)OR24 、-NR32a R32b 、 -NR31a C(=O)R25 、-NR31a C(=O)NR31a R31b 、 -C(=O)NR31a R31b 、-S(O)2 R27 及-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 (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四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諸如咪唑基、吡唑基或三唑基,其中該等取代基獨立地選自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氧雜環丁烷-3-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2_image023
Figure 02_image025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化合物具有式II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X3 係選自N及CR10 ;X4 係選自N及CR11 ;X5 係選自N及CR12 ;且 R8 、R9 、R10 、R11 及R12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具有式III 、式IV 、式V 、式VI 或式VIa
Figure 02_image029
Figure 02_image031
Figure 02_image033
Figure 02_image035
Figure 02_image037
; 其中X1 、X2 、R1 、R5 、R6 、R7 、R8 、R9 及R11 各自如以上針對式II 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R5 係:
Figure 02_image039
; 其中X6 係選自NR13 及CR18 ;X7 係選自NR14 及CR19 ;X8 係選自NR15 及CR20 ;X9 係選自NR16 及CR21 ;X10 係選自NR17 及CR22 ;且 R13 、R14 、R15 、R16 及R17 各自不存在或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甲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R18 、R19 、R20 、R21 及R2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甲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具有式VII 、式VIII 、式IX 、式X 、式XI 或式XII
Figure 02_image041
Figure 02_image043
Figure 02_image045
Figure 02_image047
Figure 02_image049
Figure 02_image051
; 其中X1 、X2 、R1 、R3 、R6 、R7 、R15 、R16 、R17 、R20 、R21 及R22 各自如以上針對式II 所定義。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具有式XIII 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Figure 02_image053
; 其中: X1a 及X2a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R2a ; R2a 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硫基、芳基、雜芳基及雜環基;且 其餘取代基各自如本文所揭示來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實施方式中所列具體化合物之一,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在Ub-Rho去泛素化分析中以小於約1 µM之IC50 值抑制USP1蛋白。
在一些實施例中,Ub-Rho去泛素化分析係實例26中所揭示之分析。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係關於用於治療癌症之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係關於用於治療癌症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係關於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的藥劑。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醫藥組成物,及有關向癌症患者投與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該醫藥組成物的說明書。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患者投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血液癌症、淋巴癌及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係生殖系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係體細胞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肺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結腸癌、膀胱癌、骨肉瘤、卵巢癌及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非小細胞肺癌(NSCLC)。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結腸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膀胱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卵巢癌或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卵巢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三陰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之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 mRNA水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高之RAD18水準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方法,其另外包括偵測自個體獲得之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骨癌,包括骨肉瘤及軟骨肉瘤;腦癌,包括神經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及腦脊髓膜瘤;軟組織癌,包括橫紋肌樣肉瘤;腎癌;膀胱癌;皮膚癌,包括黑素瘤;及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結腸癌、子宮癌;神經系統癌症;頭頸癌;胰臟癌;及子宮頸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係生殖系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係體細胞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1突變係生殖系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1突變係體細胞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1突變引起BRCA1缺陷。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2突變係生殖系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2突變係體細胞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BRCA2突變引起BRCA2缺陷。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及BRCA2突變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2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缺陷型癌症及BRCA2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難治性或抗性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BRCA2或BRCA1及BRCA2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BRCA2或BRCA1及BRCA2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編碼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性突變(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蛋白質激酶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TM突變係生殖系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ATM突變係體細胞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ATM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種之基因中具有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的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有效治療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之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醫藥組成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USP1蛋白質包含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抑制USP1蛋白質之方法,其包括使USP1蛋白質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醫藥組成物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觸係在活體外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觸係在活體內發生。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的突變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該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偵測到自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癌細胞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未偵測到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的情況下,不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之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p53之基因的突變指示該患者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能夠特異性偵測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的至少一種劑之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的突變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自該患者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偵測在該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偵測到自患者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樣品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有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樣品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自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未偵測到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的情況下,不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之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其中該樣品中編碼BRCA1之基因的突變指示該患者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能夠特異性偵測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的至少一種劑之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的突變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自該患者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偵測在該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偵測到自患者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樣品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有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樣品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自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未偵測到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的情況下,不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之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樣品(例如癌症樣品或血液樣品)中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其中該樣品中編碼BRCA2之基因的突變指示該患者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能夠特異性偵測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的至少一種劑之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編碼ATM之基因中的突變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自該患者獲得的樣品中偵測在該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偵測到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癌細胞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用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未偵測到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的情況下,不向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之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ATM之基因的突變指示該患者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另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案係關於能夠特異性偵測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的至少一種劑之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USP1抑制劑係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在一個態樣(A1)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癌細胞。
在一個態樣(A2)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三陰性乳癌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在A1之一個態樣(A3)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癌細胞。
在A1或A3之一個態樣(A4)中,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升高之RAD18水準。在A4之一個態樣(A5)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
在一個態樣(A5)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選擇患癌症之個體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的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細胞,則選擇該個體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
在一個態樣(A6)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癌細胞。
在一個態樣(A7)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三陰性乳癌的USP1抑制劑。
在A7或A8之一個態樣(A9)中,由於偵測到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將該個體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RAD18之水準升高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個態樣(A10)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升高而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RAD18水準升高將該患者鑑別為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個態樣(A11)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用於A7-A10中之任一個的USP1抑制劑,其中在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未偵測到RAD18水準升高的情況下,不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在一個態樣(A12)中,本揭示案係關於一種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之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其中該癌症樣品中RAD18水準升高指示該患者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在一個態樣(A13)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能夠特異性偵測RAD18之至少一種劑的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癌症個體對USP1抑制劑治療是否有反應。
在一個態樣(A14)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套組或組件式套組,其包含:(a)包含USP1抑制劑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的醫藥組成物;及(b)包含能夠特異性偵測RAD18之至少一種劑的診斷套組。
在A13或A14之一個態樣(A15)中,該能夠特異性偵測RAD18之至少一種劑能夠與RAD18 mRNA特異性雜交。在A13或A14之一個態樣(A16)中,該能夠特異性偵測RAD18之至少一種劑能夠特異性結合至RAD18蛋白質。
在A10、A12或A13之一個態樣(A17)中,該癌症係三陰性乳癌。
在A10、A12、A13或A17之一個態樣(A18)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癌細胞。
在一個態樣(A19)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對個體之癌症分類的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升高之RAD18水準。
在A1-A1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0)中,該癌症不為BRCA1突變型癌症。在A1-A1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1)中,該癌症不為BRCA2突變型癌症。在A1-A1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2)中,該癌症不為BRCA1突變型癌症或BRCA2突變型癌症。
在A1-A1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3)中,該癌症不為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在A1-A1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4)中,該癌症不為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
在A1-A23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5)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視情況其中該在編碼p53之基因中的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在A1、A3-A7、A9-A12及A18-A25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26)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在A26之一個態樣(A27)中,關於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的偵測係藉由西方墨點法進行。在A26之一個態樣(A28)中,關於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的偵測係藉由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進行。在A26之一個態樣(A29)中,關於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的偵測係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法進行。
在A1、A3-A7、A9-A12及A18-A25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0)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 mRNA水準。在A30之一個態樣(A31)中,關於升高之RAD18 mRNA水準的偵測係藉由定量逆轉錄酶(RT)-聚合酶鏈反應(PCR)、RNA-Seq或微陣列法進行。
在A1、A3-A7、A9-A12及A18-A31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2)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至少與ES2細胞中之RAD18水準一樣高。在A1、A3-A7、A9-A12及A18-A31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3)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高於HEP3B217細胞中之RAD18水準。
在A1、A4-A7、A9-A16及A18-A33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4)中,該癌症係卵巢癌。在A1、A4-A7、A9-A16及A18-A33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5)中,該癌症係乳癌。在A35之一個態樣(A36)中,該乳癌係三陰性乳癌。
在A1-A19及A24-A36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7)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在A1-A19及A24-A36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8)中,該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在A1-A19及A24-A36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39)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或BRCA2突變型癌症。
在A1-A18及A20-A3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0)中,該USP1抑制劑係選自小分子、siRNA、反義寡核苷酸、肽或適體。在A1-A18及A20-A40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1)中,該USP1抑制劑特異性結合USP1蛋白質。在A41之一個態樣(A42)中,該USP1蛋白質包含胺基酸序列MPGVIPSESNGLSRGSPSKKNRLSLKFFQKKETKRALDFTDSQENEEKASEYRASEIDQVVPAAQSSPINCEKRENLLPFVGLNNLGNTCYLNSILQVLYFCPGFKSGVKHLFNIISRKKEALKDEANQKDKGNCKEDSLASYELICSLQSLIISVEQLQASFLLNPEKYTDELATQPRRLLNTLRELNPMYEGYLQHDAQEVLQCILGNIQETCQLLKKEEVKNVAELPTKVEEIPHPKEEMNGINSIEMDSMRHSEDFKEKLPKGNGKRKSDTEFGNMKKKVKLSKEHQSLEENQRQTRSKRKATSDTLESPPKIIPKYISENESPRPSQKKSRVKINWLKSATKQPSILSKFCSLGKITTNQGVKGQSKENECDPEEDLGKCESDNTTNGCGLESPGNTVTPVNVNEVKPINKGEEQIGFELVEKLFQGQLVLRTRCLECESLTERREDFQDISVPVQEDELSKVEESSEISPEPKTEMKTLRWAISQFASVERIVGEDKYFCENCHHYTEAERSLLFDKMPEVITIHLKCFAASGLEFDCYGGGLSKINTPLLTPLKLSLEEWSTKPTNDSYGLFAVVMHSGITISSGHYTASVKVTDLNSLELDKGNFVVDQMCEIGKPEPLNEEEARGVVENYNDEEVSIRVGGNTQPSKVLNKKNVEAIGLLGGQKSKADYELYNKASNPDKVASTAFAENRNSETSDTTGTHESDRNKESSDQTGINISGFENKISYVVQSLKEYEGKWLLFDDSEVKVTEEKDFLNSLSPSTSPTSTPYLLFYKKL (SEQ ID NO:1)。
在A1-A18及A20-A42之一個態樣(A43)中,該USP1抑制劑抑制USP1/UAF1複合物之形成及/或活性。
在A1-A18及A20-A40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4)中,該USP1抑制劑特異性結合至USP1/UAF1複合物。
在A1-A18及A20-A40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5)中,該USP1抑制劑特異性結合USP1 mRNA。
在A1-A18及A20-A45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6)中,該USP1抑制劑增加單泛素化PCNA。
在A1-A18及A20-A46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7)中,該USP1抑制劑增加單泛素化FANCD2。
在A1-A18及A20-A3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8)中,該USP1抑制劑係嘌呤酮。在A1-A18及A20-A3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49)中,該USP1抑制劑係GW7647。在A1-A18及A20-A3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50)中,該USP1抑制劑係匹莫奇特(Pimozide)。在A1-A18及A20-A39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51)中,該USP1抑制劑係ML323。
在A1-A18及A20-A51中之任一個的一個態樣(A52)中,該個體係人類。
本揭示案之其他實施例及優勢將部分陳述於以下實施方式中,且將自實施方式瞭解,或可以藉由實踐本揭示案來學習。藉助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之要素及組合,將認識到並獲得本揭示案之實施例及優勢。
應瞭解,前述概述及以下實施方式均僅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而不是對所主張之發明進行限制。
本揭示案之一個態樣係基於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USP1)蛋白質之抑制劑的用途。鑒於此特性,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用於抑制USP1蛋白質且可用於治療對USP1蛋白質抑制有反應的疾病、病症或病況,例如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溶解性,此係例如藉由本文所揭示之ADME溶解度分析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代謝穩定性,此係例如藉由本文所揭示之肝微粒體代謝穩定性分析量測。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展現改良之活體內作用持續時間及經口暴露。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55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R2 ;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嗪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嗪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R5' 係選自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 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C(=O)R23 、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或 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雜環烷基環; R6 及R7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X11 及X1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H; R2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R31a 及R31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雜環基)烷基、芳烷基及(雜芳基)烷基;且 R24 、R25 、R27 、R32a 及R32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 及X2 各自係CR2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 及X2 中至少一個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1 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2 係N。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 及X2 中至少一個係CR2 。在一些實施例中,X1 係CR2 。在一些實施例中,X2 係CR2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 及X2 各自係N。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氫、鹵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
Figure 02_image057
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59
Figure 02_image061
Figure 02_image063
Figure 02_image065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67
Figure 02_image069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71
Figure 02_image07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75
Figure 02_image077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79
Figure 02_image081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83
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85
Figure 02_image087
Figure 02_image089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91
Figure 02_image093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95
Figure 02_image097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
Figure 02_image099
Figure 02_image101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及氰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4 )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2-4 )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4 )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2-4 )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2-4 )炔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嗪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嗒嗪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及(雜芳基)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3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鹵基-(C1 -C4 )烷基、羥基-(C1 -C4 )烷基、(C1 -C4 )烷氧基、鹵基-(C1 -C4 )烷氧基、(C6 -C10 )芳氧基、(C3 -C6 ) 雜芳氧基、芳-(C1 -C4 )烷基、芳-(C1 -C4 )烷氧基、(C1 -C4 )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C1 -C4 )烷基羰基、(C6 -C10 )芳基羰基、(C1 -C4 )烷基磺醯基、(C6 -C10 )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C2 -C4 )烯基、(C2 -C4 )炔基、烷氧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氰基)-(C1 -C4 )烷基、(羧醯胺基)-(C1 -C4 )烷基、巰基-(C1 -C4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  (C1 -C4 )烷基、(C1-4 鹵烷氧基)-(C1 -C4 )烷基及(雜芳基)-  (C1 -C4 )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3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C3 -C8 )環烷基、(C6 -C10 )芳基、(C3 -C6 )雜芳基及(C3 -C8 )雜環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3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其中該苯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苯基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苯基係在2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苯基在2位及3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3-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4-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3-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3-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3-基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3-基在2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4-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4-基在3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4-基在5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啶-4-基在3位及5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5-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4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2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2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嘧啶-5-基在2位、4位及6位視情況經三取代。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3-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5-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5-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1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3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1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1位及3位視情況經雙取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吡唑-5-基在3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 經取代且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甲氧基、氘代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二氟甲氧基、2-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四氫呋喃-3-基)氧基、苯甲氧基、甲基、乙基、異丙基、2-氟異丙基、第三丁基、環丙基、環丁基、甲基環丙基、吡咯啶-1-基、氮雜環丁烷-1-基、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氰基、鹵基、甲基硫基、甲基磺醯基及乙基磺醯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R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2_image103
Figure 02_image105
Figure 02_image107
Figure 02_image109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中至少一個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係N。在一些實施例中,X12 係N。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中至少一個係CH。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係CH。在一些實施例中,X12 係CH。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各自係N。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X11 及X12 各自係CH。
在一些實施例中,X11 及X12 中一個係N且X11 及X12 中另一個係CH。在一個實施例中,X11 係N且X12 係CH。在另一個實施例中,X11 係CH且X12 係N。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氧基、(C1 -C4 )鹵烷基、(C1 -C4 )鹵烷氧基、(C1 -C4 )羥基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0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6 )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雜環基-(C1 -C2 )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含有一或多個氮的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僅含氮原子作為該一或多個雜原子的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烷基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環烷基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雜環烷基環。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羥基、羧基、羧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雜環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雜芳烷基胺基、烷基硫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羥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氰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羧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二胺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磺醯胺基、烷基磺醯二胺基、芳基磺醯基、芳氧基、雜芳氧基、-C(=O)R23 、-C(=O)OR24 、 -C(=O)NR31a R31b 、-NR31a C(=O)R25 、-NR31a C(=O)OR26 、 -NR31a C(=O)NR31a R31b 、-NR31a SO2 R27 、-OC(=O)R28 、 -OC(=O)OR29 、-OC(=O)NR31a R31b 、-OSO2 R30 及 -NR32a R32b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C1 -C4 )烷氧基、羥基、羧基、羧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C3 -C8 )環烷基胺基、雜環基-(C1 -C4 )烷基胺基、芳-(C1 -C4 )烷基胺基、雜芳-(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硫基、鹵基-(C1 -C4 )烷基、鹵基-(C1 -C4 )烷氧基、羥基-(C1 -C4 )烷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烷氧基-(C1 -C4 )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胺基)-(C1 -C4 )烷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羧醯胺基)-(C1 -C4 )烷基、巰基-(C1 -C4 )烷基、(氰基)-(C1 -C4 )烷基、(環烷基)-(C1 -C4 )烷基、芳-(C1 -C4 )烷基、芳-(C1 -C4 )烷氧基、(C1 -C4 )烷基羰基、芳基羰基、(雜環基)-(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芳烷基胺基)-(C1 -C4 )烷基及(C1-4 鹵烷氧基)-(C1 -C4 )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羧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二胺基、(C1 -C4 )烷基磺醯基、(C1 -C4 )烷基磺醯胺基、(C1 -C4 )烷基磺醯二胺基、(C6 -C10 )芳基磺醯基、(C6 -C10 )芳氧基、(C3 -C6 )雜芳氧基、-C(=O)R23 、-C(=O)OR24 、 -C(=O)NR31a R31b 、-NR31a C(=O)R25 、-NR31a C(=O)OR26 、 -NR31a C(=O)NR31a R31b 、-NR31a SO2 R27 、-OC(=O)R28 、 -OC(=O)OR29 、-OC(=O)NR31a R31b 、-OSO2 R30 及 -NR32a R32b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及(C1 -C6 )羥基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及 -NR31a SO2 R27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0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6 )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雜環基-(C1 -C2 )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C1 -C2 )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四唑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四唑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經取代且取代基獨立地選自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氧雜環丁烷-3-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5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2_image111
Figure 02_image113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6 及R7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及氰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6 及R7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2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環基-(C1 -C4 )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C1 -C4 )烷基、芳-(C6 -C10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芳烷基胺基)-(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31a 及R31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氧基-(C1 -C4 )烷基、(C3 -C8 )環烷基、(環烷基)-(C1 -C4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芳-(C1 -C4 )烷基及(雜芳基)-(C1 -C4 )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24 、R25 、R27 、R32a 及R32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C3 -C8 )環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C1 -C4 )烷基、芳-(C1 -C4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芳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氧基-(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 之化合物,其中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2a 及R32b 各自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2a 及R32b 各自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4 )炔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C3 -C8 )環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環烷基)-(C1 -C4 )烷基、芳-(C1 -C4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雜芳基)-(C1 -C4 )烷基、(胺基)(羥基)-(C1 -C4 )烷基、(芳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烷氧基-(C1 -C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I 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15
;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其中: X1 、X2 、R1 、R5 、R6 及R7 各自如以上針對式I 所定義; X3 係選自N及CR10 ;X4 係選自N及CR11 ;且X5 係選自N及CR12 ;且 R8 、R9 、R10 、R11 及R12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8 、R9 、R10 、R11 及R1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C1 -C4 )烷基胺基、二-(C1 -C4 )烷基胺基、鹵基-(C1 -C4 )烷基、羥基-(C1 -C4 )烷基、(C1 -C4 )烷氧基、鹵基-(C1 -C4 )烷氧基、(C6 -C10 )芳氧基、(C3 -C6 )雜芳氧基、芳-(C1 -C4 )烷基芳-(C1 -C4 )烷氧基、(C1 -C4 )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C1 -C4 )烷基羰基、(C6 -C10 )芳基羰基、(C1 -C4 )烷基磺醯基、(C6 -C10 )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C1 -C4 )烷基、(C1 -C4 )烷基、(C2 -C4 )烯基、(C2 -C4 )炔基、烷氧基-(C1 -C4 )烷基、(胺基)-(C1 -C4 )烷基、羥基-(C1 -C4 )烷基胺基、(烷基胺基)-(C1 -C4 )烷基、(二烷基胺基)-(C1 -C4 )烷基、(氰基)-(C1 -C4 )烷基、(羧醯胺基)-(C1 -C4 )烷基、巰基-(C1 -C4 )烷基、(雜環基)-(C1 -C4 )烷基、(環烷基胺基)-(C1 -C4 )烷基、(C1-4 鹵烷氧基)-(C1 -C4 )烷基或(雜芳基)-(C1 -C4 )烷基。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8 、R9 、R10 、R11 及R12 各自獨立地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0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6 )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雜環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III 、式IV 、式V 、式VI 或式VIa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17
Figure 02_image119
Figure 02_image121
Figure 02_image123
Figure 02_image125
; 其中X1 、X2 、R1 、R5 、R6 、R7 、R8 、R9 及R11 各自如以上針對式II 所定義。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R5 係:
Figure 02_image127
; 其中: X6 係選自NR13 及CR18 ;X7 係選自NR14 及CR19 ;X8 係選自NR15 及CR20 ;X9 係選自NR16 及CR21 ;X10 係選自NR17 及CR22 ;且 R13 、R14 、R15 、R16 及R17 各自不存在或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氧雜環丁烷-3-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R18 、R19 、R20 、R21 及R2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甲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VII VIII 、式IX 、式X 、式XI 或式XII 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29
Figure 02_image131
Figure 02_image133
Figure 02_image135
Figure 02_image137
Figure 02_image139
; 其中X1 、X2 、R1 、R3 、R6 、R7 、R15 、R16 、R17 、R20 、R21 及R22 各自如以上針對式II 所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具有式XIII 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141
; 其中: X1a 及X2a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R2a ; R2a 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硫基、芳基、雜芳基及雜環基;且 其餘取代基各自如本文所揭示來定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化合物: 6-(3-甲氧基吡啶-4-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8);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磺醯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3);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6-(甲基磺醯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23); 6-(2-(乙基磺醯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7); 1-(4-(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2-異丙基吡啶-3-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20); 6-(2-甲氧基-4-甲基吡啶-3-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6); 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21); 6-(2-異丙基吡啶-3-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8); 6-(2,6-二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4); 6-(2-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2); 6-(2-異丙基苯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5); 6-(2-甲氧基-6-甲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5); 2-甲氧基-3-(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異菸鹼甲腈(實例22); 2-(2-異丙基苯基)-9-(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實例24);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2); 6-(2-異丙基吡啶-3-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9);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6-(甲基硫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3);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9); 6-(2-環丙基-6-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1); 6-(2-異丙基苯基)-1-(4-(1-(1-甲基氮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25); 6-(2-異丙基苯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6); 6-(2-異丙基苯基)-4-甲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4); 6-(3-氟-2-異丙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0); 6-(2-異丙基苯基)-3-甲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7); 6-(2-異丙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實例1); 6-(4-(第三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氟丙烷-2-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甲腈; 6-環丙基-N,N-二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異丙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硫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甲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磺醯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甲氧基乙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氧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1-異丙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及 5-(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 或以上任一種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化合物: 6-(4,6-二乙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三氟甲基)-5,6,7,8-四氫咪唑并[1,5-a]吡嗪-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5-(三氟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環丙基-4-甲氧基-1H-吡唑-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6-(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吡啶-3-基)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2-(三氟甲基)-1H-咪唑-4-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氟丙烷-2-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乙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6-(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吡啶-3-基)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5-甲基-1H-吡唑-3-甲腈; 6-(4-環丙基-1-乙基-1H-吡唑-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d3 )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甲腈; 6-(4-環丙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二氟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氧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第三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第三丁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氟乙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d3)-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環丁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3-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2-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4-二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甲氧基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甲氧基乙氧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異丙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N,N,6-三甲基-5-(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硫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甲氧基乙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1-甲基氮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3-(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吡啶甲腈;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N-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1-(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四氫呋喃-3-基)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苯甲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5-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苯甲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N,N-二甲基乙醯胺; 6-環丙基-N,N-二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吡咯啶-1-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氮雜環丁烷-1-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及 5-(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 或以上任一種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例如水合物。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化合物: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甲基磺醯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甲基硫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4-甲氧基苯甲基)硫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1-(1-(4-(5-溴-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8-(甲氧基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異丙基-9-(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3-環丁氧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異丙基-2-(三氟甲基)-1H-咪唑-4-基)苯甲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乙基-9-(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3-(氮雜環丁烷-1-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5-溴-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乙氧基嘧啶-5-基)-3-乙氧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乙氧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3-氟苯甲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甲氧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甲基-9-(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8-環丙基-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8-環丁基-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異丙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乙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甲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5-(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 2-(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9-(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及 2-(2-異丙基苯基)-9-(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定義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係指含有一個至十二個碳原子(亦即,C1-12 烷基)或指定碳原子數(亦即,C1 烷基如甲基、C2 烷基如乙基、C3 烷基如丙基或異丙基等)之直鏈或分支鏈脂族烴。烷基可適當地選自直鏈C1-10 烷基、分支鏈C3-10 烷基、直鏈C1-6 烷基、分支鏈C3-6 烷基、直鏈C1-4 烷基、分支鏈C3-4 烷基、直鏈或分支鏈C3-4 烷基。烷基可為部分或完全氘化的,亦即,烷基之一或多個氫原子經氘原子置換。非限制性例示性C1-10 烷基包括甲基(包括-CD3 )、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3-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及癸基。非限制性例示性C1-4 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及異丁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兩個或三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烷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1-4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可經兩個取代基或一個取代基取代。非限制性例示性的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包括 -CH2 CH2 NO2 、-CH2 CH2 CO2 H、-CH2 CH2 SO2 CH3 、 -CH2 CH2 COPh及-CH2 C6 H11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術語「伸烷基(alkylene/alkylenyl)」係指二價烷基。以上提及之單價烷基中的任一個可為藉由自烷基移除第二氫原子得到的伸烷基。伸烷基亦可為C1 -C6 伸烷基或C1 -C4 伸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伸烷基包括-CH2 -、-CH(CH3 )-、-C(CH3 )2 -、 -CH2 CH2 -、-CH2 CH(CH3 )-、-CH2 C(CH3 )2 -、-CH2 CH2 CH2 -及-CH2 CH2 CH2 CH2 -。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環烷基」係指含有一個至三個環且具有三個至十二個碳原子(亦即,C3-12 環烷基)或指定碳數的飽和及部分不飽和(含有一或兩個雙鍵)環狀脂族烴。環烷基可具有兩個環,或一個環。環烷基可選自C3-8 環烷基及C3-6 環烷基。環烷基可含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或一個碳-碳雙鍵。非限制性例示性環烷基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降莰基、十氫萘、金剛烷基、環己烯基及螺[3.3]庚烷。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環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兩個或三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可經兩個取代基或一個取代基取代。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烯基」係指含有一個、兩個或三個碳-碳雙鍵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烯基可選自C2-6 烯基及C2-4 烯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烯基包括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第二丁烯基、戊烯基及己烯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兩個或三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炔基」係指含有一個至三個碳-碳參鍵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炔基可具有一個碳-碳參鍵。炔基可選自C2-6 炔基及C2-4 炔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炔基包括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2-丁炔基、戊炔基及己炔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兩個或三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或雜環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氟、氯、溴及/或碘原子取代的烷基。烷基可經一個、兩個或三個氟及/或氯原子取代。鹵烷基可選自C1-4 鹵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鹵烷基包括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五氟乙基、1,1-二氟乙基、2,2-二氟乙基、2,2,2-三氟乙基、3,3,3-三氟丙基、4,4,4-三氟丁基及三氯甲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羥基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例如一個、兩個或三個羥基取代的烷基。羥基烷基可選自單羥基烷基,亦即,經一個羥基取代;二羥基烷基,亦即,經兩個羥基取代;及C1-4 羥基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羥基烷基包括羥基甲基、羥基乙基、羥基丙基及羥基丁基,諸如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1,2-二羥基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3-羥基丁基、4-羥基丁基、2-羥基-1-甲基丙基及1,3-二羥基丙-2-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氧基」係指連接至末端氧原子的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可選自C1-4 烷氧基及連接至末端氧原子之C1-4 烷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及第三丁氧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硫基」係指經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取代的硫原子。烷基硫基可選自C1-4 烷基硫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硫基包括-SCH3 (亦即,甲基硫基)及-SCH2 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氧基烷基」係指經烷氧基取代之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烷氧基烷基包括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甲氧基丁基、乙氧基甲基、乙氧基乙基、乙氧基丙基、乙氧基丁基、丙氧基甲基、異丙氧基甲基、丙氧基乙基、丙氧基丙基、丁氧基甲基、第三丁氧基甲基、異丁氧基甲基、第二丁氧基甲基及戊氧基甲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鹵基」係指鹵素原子。非限制性例示性鹵基包括氟基、氯基、溴基及碘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鹵烷氧基」係指連接至末端氧原子之鹵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鹵烷氧基包括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及2,2,2-三氟乙氧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雜烷基」係指含有1至10個碳原子及至少兩個雜原子的穩定直鏈或分支鏈烴基,該等雜原子可為相同或不同的,選自O、N及S,其中:1)氮原子及硫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及/或2)氮原子可視情況經四級銨化。雜原子可位於雜烷基之任何內部位置處或雜烷基連接至分子其餘部分的位置處。雜烷基可含有兩個氧原子、一個氧及一個氮原子,或兩個氮原子。非限制性例示性雜烷基包括-CH2 OCH2 CH2 OCH3 、 -OCH2 CH2 OCH2 CH2 OCH3 、-CH2 NHCH2 CH2 OCH2 、 -OCH2 CH2 NH2 、-NHCH2 CH2 N(H)CH3 、-NHCH2 CH2 OCH3 及-OCH2 CH2 O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基」係指具有六至十四個碳原子(亦即,C6-14 芳基)之單環或雙環芳族環系統。芳基可選自C6-14 芳基及C6-10 芳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基包括苯基(縮寫為「Ph」)、萘基、菲基、蒽基、茚基、薁基、聯苯、伸聯苯基及茀基。芳基可選自苯基或萘基。芳基可為苯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芳基未經取代或經一至五個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可具有四個取代基、三個取代基、兩個取代基或一個取代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可具有一個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或(二烷基胺基)烷基取代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經取代芳基包括2-甲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2-氟苯基、2-氯苯基、2-溴苯基、3-甲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3-氟苯基、3-氯苯基、4-甲基苯基、4-乙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氟苯基、4-氯苯基、2,6-二-氟苯基、2,6-二-氯苯基、2-甲基、3-甲氧基苯基、2-乙基、3-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氟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2-氟-3-氯苯基、3-氯-4-氟苯基及2-苯基丙烷-2-胺。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意欲包括具有稠合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及稠合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環的基團。實例包括:
Figure 02_image14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氧基」係指連接至末端氧原子的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氧基係PhO-。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雜芳氧基」係指連接至末端氧原子的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烷氧基」或「芳基烷氧基」係指連接至末端氧原子之芳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烷氧基係PhCH2 O-。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術語「雜芳基」或「雜芳族基團」係指具有5至14個環原子(亦即,C5-14 雜芳基)及1、2、3或4個獨立地選自氧、氮或硫之雜原子的單環及雙環芳族環系統。雜芳基可選自C5-14 雜芳基及C3-6 雜芳基。雜芳基可具有三個雜原子、兩個雜原子或一個雜原子。雜芳基可為C5 雜芳基或C6 雜芳基。非限制性例示性雜芳基包括噻吩基、苯并[b]噻吩基、萘并[2,3-b]噻吩基、噻蒽基、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吡喃基、異苯并呋喃基、苯并噁酮基、色烯基、氧雜蒽基、2H -吡咯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嗒嗪基、異吲哚基、3H -吲哚基、吲哚基、吲唑基、嘌呤基、異喹啉基、喹啉基、酞嗪基、萘啶基、口辛啉基、喹唑啉基、喋啶基、4aH -咔唑基、咔唑基、β-咔啉基、啡啶基、吖啶基、啡啉基、啡嗪基、噻唑基、異噻唑基、啡噻唑基、異噁唑基、呋呫基、三唑基、四唑基及啡噁嗪基。雜芳基可選自噻吩基(例如噻吩-2-基及噻吩-3-基)、呋喃基(例如2-呋喃基及3-呋喃基)、吡咯基(例如1H-吡咯-2-基及1H-吡咯-3-基)、咪唑基(例如2H-咪唑-2-基及2H-咪唑-4-基)、吡唑基(例如1H-吡唑-3-基、1H-吡唑-4-基及1H-吡唑-5-基)、吡啶基(例如吡啶-2-基、吡啶-3-基及吡啶-4-基)、嘧啶基(例如嘧啶-2-基、嘧啶-4-基及嘧啶-5-基)、噻唑基(例如噻唑-2-基、噻唑-4-基及噻唑-5-基)、異噻唑基(例如異噻唑-3-基、異噻唑-4-基及異噻唑-5-基)、噁唑基(例如噁唑-2-基、噁唑-4-基及噁唑-5-基)、異噁唑基(例如異噁唑-3-基、異噁唑-4-基及異噁唑-5-基)、三唑基(例如1,2,4-三唑基及1,2,3-三唑基)。術語「雜芳基」亦意欲包括可能的N-氧化物。例示性N-氧化物包括吡啶基N-氧化物。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雜芳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個至四個取代基,例如一或兩個取代基取代,該或該等取代基獨立地選自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烷基芳氧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    -N(R33 )(R34 )或-N(H)C(=O)-R35 ,其中R33 係氫或C1-4 烷基;R34 係烷氧基烷基、(雜環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或(二烷基胺基)烷基;且R35 係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可具有一個取代基。取代基可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雜環基)烷基、-N(R33 )(R34 )或 -N(H)C(=O)-R35 。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亦即,2-吡啶基、3-吡啶基或4-吡啶基。任何可用碳原子或氮原子均可經取代。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雜環」或「雜環基」係指含有一個、兩個或三個環且具有三至十四個環成員(亦即,3至14員雜環基)及至少一個雜原子的飽和及部分不飽和(例如含有一或兩個雙鍵)環狀基團。雜環基可選自C3-14 雜環基及C3-8 雜環基。每個雜原子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氧原子;硫原子,包括亞碸及碸;及/或氮原子,其可經四級銨化。術語「雜環基」意欲包括環狀脲基,諸如咪唑啶基-2-酮;環狀醯胺基團,諸如β-內醯胺、γ-內醯胺、δ-內醯胺及ε-內醯胺基團;及環狀胺基甲酸酯基團,諸如噁唑啶基-2-酮。術語「雜環基」亦意欲包括具有稠合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的基團,例如吲哚啉基、吲哚啉基-2-酮、苯并[d]噁唑基-2(3H)-酮。術語「雜環基」亦意欲包括具有稠合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的基團,例如5,6,7,8-四氫咪唑并[1,5-a]吡嗪。雜環基可選自含有一個環及一或多個氧及/或氮原子之4員、5員、6員、7員或8員環狀基團;含有一個環及一或兩個氮原子之5員或6員環狀基團;含有兩個環及一或兩個氮原子之8員、9員、10員、11員或12員環狀基團。雜環基可視情況經由碳原子或氮原子連接至分子其餘部分。非限制性例示性雜環基包括2-側氧基吡咯啶-3-基、2-咪唑啶酮、哌啶基、嗎啉基、哌嗪基、吡咯啶基、氮雜環丁烷基、8-氮雜雙環[3.2.1]辛烷(降莨菪鹼)、6-氮雜螺[2.5]辛烷、6-氮雜螺[3.4]辛烷、吲哚啉基、吲哚啉基-2-酮、1,3-二氫-2H-苯并[d]咪唑-2-酮。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如本文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雜環基未經取代或經一個至四個獨立地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環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及(雜芳基)烷基。取代可發生於任何可用碳或氮原子上,且可形成螺環。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胺基」係指-NH2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胺基」係指-NHR36 ,其中R36 係C1-6 烷基。R36 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胺基包括-N(H)CH3 及-N(H)CH2 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二烷基胺基」係指-NR37a R37b ,其中R37a 及R37b 各自獨立地為C1-6 烷基。R37a 及R37b 可各自獨立地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二烷基胺基包括-N(CH3 )2 及-N(CH3 )CH2 CH(CH3 )2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羥基烷基胺基」係指-NHR38 ,其中R38 係羥基烷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環烷基胺基」係指-NR39a R39b ,其中R39a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且R39b 係氫或C1-4 烷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烷基胺基」係指-NR40a R40b ,其中R40a 係芳烷基且R40b 係氫或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烷基胺基包括-N(H)CH2 Ph及-N(CH3 )CH2 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胺基)烷基」係指經胺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胺基)烷基包括-CH2 NH2 、-C(NH2 )(H)CH3 、-CH2 CH2 NH2 、 -CH2 C(NH2 )(H)CH3 、-CH2 CH2 CH2 NH2 、 -CH2 CH2 CH2 CH2 NH2 及-CH2 C(CH3 )2 CH2 NH2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胺基)烷基」係指經烷基胺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胺基)烷基係-CH2 CH2 N(H)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二烷基胺基)烷基」係指經二烷基胺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二烷基胺基)烷基係-CH2 CH2 N(CH3 )2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環烷基胺基)烷基」係指經環烷基胺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環烷基胺基)烷基包括-CH2 N(H)環丙基、-CH2 N(H)環丁基及-CH2 N(H)環己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烷基胺基)烷基」係指經芳烷基胺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烷基胺基)烷基係-CH2 CH2 CH2 N(H)CH2 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氰基)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氰基,例如-CN基團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氰基)烷基包括-CH2 CH2 CN、-CH2 CH2 CH2 CN及-CH2 CH2 CH2 CH2 CN。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胺基)(羥基)烷基」係指經一個胺基、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及一個羥基取代之烷基。烷基係C1-6 烷基或C1-4 烷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胺基)(芳基)烷基」係指經一個胺基、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及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環烷基)烷基」係指經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4 烷基或 C3-6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可經胺基或(胺基)烷基取代。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羥基)(芳基)烷基」係指經一個羥基及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之烷基。烷基可為C1-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羥基)(芳基)烷基包括:
Figure 02_image145
Figure 02_image147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羧醯胺基」係指式 -C(=O)NR41a R41b 之基團,其中R41a 及R41b 各自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或R41a 及R41b 連同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3員至8員雜環基。R41a 及R41b 可各自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羧醯胺基包括-CONH2 、-CON(H)CH3 、-CON(CH3 )2 及-CON(H)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羧醯胺基)烷基」係指經羧醯胺基取代之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羧醯胺基)烷基包括  -CH2 CONH2 、-C(H)CH3 -CONH2 及-CH2 CON(H)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磺醯胺基」係指式 -SO2 NR42a R42b 之基團,其中R42a 及R42b 各自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R42a 及R42b 連同其所連接之氮一起形成3員至8員雜環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磺醯胺基包括-SO2 NH2 、-SO2 N(H)CH3 及 -SO2 N(H)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羰基」係指經烷基取代之羰基,亦即,-C(=O)-。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羰基係-COCH3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基羰基」係指經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之羰基,亦即,-C(=O)-。非限制性例示性芳基羰基係-CO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磺醯基」係指經任何上述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取代之磺醯基,亦即,-SO2 -。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磺醯基係-SO2 CH3 (亦即,甲基磺醯基)及 -SO2 CH2 CH3 (亦即,乙基磺醯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基磺醯基」係指經任何上述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之磺醯基,亦即,-SO2 -。非限制性例示性芳基磺醯基係-SO2 P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巰基烷基」係指經-SH基團取代的任何上述烷基。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羧基」係指式-COOH之基團。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羧基烷基」係指經-COOH取代之任何上述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羧基烷基係-CH2 CO2 H。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氧基羰基」係指經烷氧基取代之羰基,亦即,-C(=O)-。非限制性例示性烷氧基羰基係-CO2 Me及-CO2 Et。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芳烷基」或「芳基烷基」係指經一個、兩個或三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的烷基。芳烷基可為經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的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芳烷基包括苯甲基、苯乙基、-CHPh2 、 -CH2 (4-OH-Ph)及-CH(4-F-Ph)2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雜環基)烷基」係指經一個、兩個或三個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取代之烷基。(雜環基)烷基可為經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取代的C1-4 烷基。雜環基可經由碳或氮原子連接至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雜環基)烷基包括:
Figure 02_image149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雜芳烷基」或「(雜芳基)烷基」係指經一個、兩個或三個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取代之烷基。(雜芳基)烷基可為經一個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取代的C1-4 烷基。非限制性例示性(雜芳基)烷基包括:
Figure 02_image151
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單獨使用或作為另一基團之一部分使用的術語「烷基羰基胺基」係指連接至胺基之烷基羰基。非限制性例示性烷基羰基胺基係-NHCOCH3
本揭示案涵蓋藉由用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置換一或多個原子進行同位素標記(亦即,放射性標記)的任何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以併入所揭示之化合物中的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及氯之同位素,分別諸如2 H(或氘(D))、3 H、11 C、13 C、14 C、15 N、18 O、17 O、31 P、32 P、35 S、18 F及36 Cl,例如3 H、11 C及14 C。本揭示案亦提供一種組成物,其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內某一位置處的實質上所有原子均經具有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置換。本揭示案亦提供一種組成物,其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內某一位置處的一部分原子經具有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置換,亦即,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在某一位置處富集具有不同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之原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組成物,其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之1至8個氫經氘置換。經同位素標記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製備。
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含有一或多個不對稱中心且可產生鏡像異構物、非鏡像異構物及其他立體異構形式。本揭示案意欲涵蓋所有此類可能的形式以及其外消旋形式及拆分形式及其混合物的用途。鑒於本揭示案,個別鏡像異構物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分離。當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含有烯系雙鍵或其他幾何不對稱中心時,且除非另作說明,否則預期該等化合物包括E及Z幾何異構物。預期所有互變異構物亦涵蓋在本揭示案中。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立體異構體」係個別分子之僅在其原子於空間中之取向方面不同之所有異構物的通用術語。該術語包括鏡像異構物及不互為鏡像之具有多於一個對掌性中心之化合物的異構物(非鏡像異構物)。
術語「對掌性中心」或「不對稱碳原子」係指連接四個不同基團之碳原子。
術語「鏡像異構物」及「鏡像異構」係指無法重疊於其鏡像上且因此具有光學活性的分子,其中鏡像異構物沿一個方向旋轉偏光平面且其鏡像化合物沿相對方向旋轉偏光平面。
術語「外消旋」係指相等份數鏡像異構物之混合物且該混合物不具光學活性。
術語「絕對構形」係指對掌性分子實體(或基團)中各原子之空間佈置及其立體化學描述,例如R或S。
除非另作指示,否則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立體化學術語及慣例意欲與Pure & Appl. Chem 68 :2193 (1996)中所描述者一致。
術語「鏡像異構物過量」或「ee」係指一種鏡像異構物相較於另一鏡像異構物之存在量之量度。對於RS 鏡像異構物之混合物,鏡像異構物過量百分比係定義為│R - S │*100,其中RS 係混合物中鏡像異構物之各別莫耳或重量分數,由此R +S =1。根據對掌性物質之旋光度之知識,鏡像異構物過量百分比係定義為([α]obs /[α]max )*100,其中[α]obs 係鏡像異構物混合物之旋光度且[α]max 係純鏡像異構物之旋光度。鏡像異構物過量可使用多種分析技術(包括NMR光譜法、對掌性管柱層析法或旋光測定法)來測定。
術語「鏡像異構純」或「鏡像純」係指對掌性物質樣品之所有分子(在偵測限內)皆具有相同對掌性含義。
術語「鏡像異構富集」或「鏡像體富集」係指對掌性物質樣品之鏡像異構物比率高於50:50。鏡像異構富集之化合物可為鏡像異構純的。
應瞭解,本文所描述的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由實施例組成」及/或「基本上由實施例組成」。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所使用,單數形式「一個/種(a、an)」及「該(該等)」包括複數形式之指示物。在本文中所用術語「或」不意欲暗指替代選擇係相互排斥的。
在本申請案中,除非明確規定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否則所用「或」意謂「及/或」。在多重附屬項之情況下,所用「或」回指一項以上前述獨立項或附屬項。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約」包括所述數值± 10%。因此,「約10」意謂9至11。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文中提及「約」一個值或參數包括(且描述)針對該值或參數本身之實例。舉例而言,提及「約X」之描述包括「X」之描述。
本揭示案涵蓋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之鹽的製備及使用,該等鹽包括無毒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加成鹽的實例包括無機及有機酸加成鹽及鹼性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但不限於金屬鹽,諸如鈉鹽、鉀鹽、銫鹽及類似鹽;鹼土金屬鹽,諸如鈣鹽、鎂鹽及類似鹽;有機胺鹽,諸如三乙胺鹽、吡啶鹽、甲基吡啶鹽、乙醇胺鹽、三乙醇胺鹽、二環己胺鹽、N,N'-二苯甲基乙二胺鹽及類似鹽;無機酸鹽,諸如鹽酸鹽、氫溴酸鹽、磷酸鹽、硫酸鹽及類似鹽;有機酸鹽,諸如檸檬酸鹽、乳酸鹽、酒石酸鹽、馬來酸鹽、富馬酸鹽、扁桃酸鹽、乙酸鹽、二氯乙酸鹽、三氟乙酸鹽、草酸鹽、甲酸鹽及類似鹽;磺酸鹽,諸如甲烷磺酸鹽、苯磺酸鹽、對甲苯磺酸鹽及類似鹽;以及胺基酸鹽,諸如精胺酸鹽、天冬胺酸鹽、麩胺酸鹽及類似鹽。如本文所使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例如藉由使本揭示案之化合物與酸或鹼反應獲得的目標患者(例如哺乳動物,例如人類)生理學上耐受之任何鹽。
酸加成鹽可藉由將特定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溶液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毒酸(諸如鹽酸、富馬酸、馬來酸、琥珀酸、乙酸、檸檬酸、酒石酸、碳酸、磷酸、草酸、二氯乙酸或類似酸)的溶液混合而形成。鹼性鹽可藉由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溶液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毒鹼(諸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膽鹼、碳酸鈉及類似鹼)的溶液混合而形成。
本揭示案涵蓋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之溶劑合物的製備及使用。溶劑合物典型地不會顯著改變化合物之生理活性或毒性,且因此可作為藥理學等效物起作用。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溶劑合物」係本揭示案之化合物與溶劑分子之組合、物理締合及/或溶劑化,諸如二溶劑合物、單溶劑合物或半溶劑合物,其中溶劑分子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比率分別係約2:1、約1:1或約1:2。此物理締合涉及不同程度之離子及共價鍵結,包括氫鍵結。在某些情況下,諸如當一或多個溶劑分子併入結晶固體之晶格中時,溶劑合物能夠分離。因此,「溶劑合物」涵蓋溶液相與可分離之溶劑合物。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呈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進行溶劑化之形式,該溶劑諸如為水、甲醇、乙醇及類似物,且預期本揭示案包括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溶劑化及未溶劑化的形式。一種類型之溶劑合物係水合物。「水合物」係指溶劑分子係水的一子群特定的溶劑合物。溶劑合物典型地可作為藥理學等效物起作用。溶劑合物之製備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參見例如M. Caira等人 ,J. Pharmaceut. Sci., 93(3) :601-611 (2004),其描述氟康唑(fluconazole)與乙酸乙酯及與水之溶劑合物的製備。溶劑合物、半溶劑合物、水合物及類似物之類似製備描述於E.C. van Tonder等人 ,AAPS Pharm. Sci. Tech., 5(1) :Article 12 (2004);及A.L. Bingham等人 ,Chem. Commun. 603-604 (2001)中。製備溶劑合物之典型、非限制性方法涉及在高於20℃至約25℃溫度下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溶解於所希望之溶劑(有機溶劑、水或其混合物)中,接著以足以形成晶體之速率冷卻該溶液,並藉由已知方法,例如過濾分離出晶體。可使用分析技術,諸如紅外光譜法確定溶劑合物晶體中溶劑之存在。
由於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USP1蛋白質之抑制劑,故本揭示案提供一種用於抑制USP1蛋白質之方法,其包括使USP1蛋白質或包含USP1蛋白質之組成物與一或多種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接觸。
由於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USP1蛋白質之抑制劑,故可藉由採用該等化合物治療由USP1蛋白質介導的多種疾病、病況或病症。因此,本揭示案概言之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罹患對抑制USP1蛋白質有反應之病症或有患該病症之風險之動物的該疾病、病況或病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動物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本揭示案進一步係關於一種抑制有需要動物之USP1蛋白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動物投與治療有效量的至少一種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治療」係用於獲得有益或所希望之臨床結果的方法。如本文所使用,「治療」涵蓋針對包括人類在內之哺乳動物之疾病之治療劑的任何投與或施用。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有益或所希望之臨床結果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任一種或多種:減輕一或多種症狀;降低疾病之程度;預防或延遲疾病擴散(例如轉移);預防或延遲疾病復發;延遲或減慢疾病進展;改善疾病狀態;抑制疾病或疾病進展;抑制或減慢疾病或其進展;停滯其發展;及緩解(無論部分緩解抑或完全緩解)。「治療」亦涵蓋減輕增生性疾病之病理後果。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涵蓋該等治療態樣中之任一個或多個。與上述一致,術語治療不需要百分之百地移除該病症之所有態樣。
在癌症背景中,術語「治療」包括但不限於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癌細胞複製;減小總體腫瘤負荷;以及延遲、停止或減慢腫瘤生長、進展或轉移。
如本文所使用,「延遲」意謂使疾病(諸如癌症)之發展或進展推遲、阻止、減慢、延緩、穩定、抑制及/或延期。取決於病史及/或所治療之個體,該延遲可具有不同時間長度。
物質之「治療有效量」可以根據多種因素而變化,諸如疾病狀態;個體之年齡、性別及體重;以及該物質在個體中引起所希望反應之能力。治療有效量亦為治療有益作用超過該物質之任何有毒或有害作用的量。治療有效量可以分一或多次投與來遞送。治療有效量係指以必需之劑量且在必需時間段內有效達成所希望之治療結果的量。
術語「投與(administer/administering/ administration)」及類似形式係指可用於實現將治療劑遞送至所希望之生物作用部位的方法。可用於本文所述之劑及方法之投與技術見於例如Goodman及Gilman,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 現行版, Pergamon; and Remington’s,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現行版),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a。
術語「醫藥調配物」及「醫藥組成物」係指呈使活性成分之生物活性有效之形式且不含對將投與調配物之個體產生不可接受之毒性之其他組分的製劑。該等調配物可為滅菌的。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此項技術中習知與治療劑一起使用的無毒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填充劑、稀釋劑、囊封材料、調配助劑或載劑,其共同構成「醫藥組成物」以投與個體。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所用劑量及濃度下對接受者無毒且與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該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適於所用調配物。
「滅菌」調配物係無菌或基本上不含活微生物及其孢子。
術語「容器」意謂適於儲存、運輸、分配及/或處置醫藥產品之任何收容器及其封蓋。
術語「插頁」或「包裝插頁」意謂醫藥產品所附資訊,其提供有關如何投與該產品之描述,以及使醫師、藥師及患者就該產品之使用作出知情決定所需的安全性及功效資料。包裝插頁一般被視為醫藥產品之「標籤」。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疾病」或「病況」或「病症」係指需要及/或希望治療之病況且表示通常被視為病理病況或功能之紊亂及/或異常,且其可表現為特定病徵、症狀及/或功能障礙之形式。如下文所展示,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蛋白質且可用於治療諸如增生性疾病之類疾病及病況,其中抑制USP1蛋白質將提供益處。
術語「多肽」與「蛋白質」可互換使用,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且不侷限於最短長度。該等胺基酸殘基聚合物可含有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且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殘基之肽、寡肽、二聚體、三聚體及多聚體。該定義涵蓋全長蛋白質及其片段。該等術語亦包括多肽之表現後修飾,例如糖基化、唾液酸化、乙醯化、磷酸化及類似修飾。另外,出於本揭示案之目的,「多肽」係指包括天然序列之修飾(諸如缺失、添加及取代(本質上一般為保守的))的蛋白質,只要該蛋白質維持所希望之活性即可。該等修飾可為有意的,如經由定點突變誘發進行之修飾;或可為偶發的,諸如經由產生蛋白質之宿主的突變引起的修飾,或由PCR擴增引起之誤差。
如本文所使用,「USP1」及「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係指任何天然多肽或編碼USP1之聚核苷酸。術語「USP1」涵蓋「全長」未加工之USP1多肽以及由在細胞內加工(例如移除信號肽)得到的任何形式之USP1。該術語亦涵蓋USP1的天然存在之變異體,例如由剪接變異體及對偶基因變異體編碼者。本文所描述之USP1多肽可自多種來源,諸如自人類組織類型或自另一來源分離,或藉由重組或合成方法製備。人類USP1序列係已知的且包括例如以UniProt第O94782號公開可得的序列(包括同功型)。如本文所使用,術語「人類USP1蛋白質」係指包含如2019年6月6日提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857,986號中SEQ ID NO: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USP1蛋白質。
USP1係充當與UAF1之複合物之一部分的去泛素化酶。USP1之「去泛素化酶活性」包括其去泛素化作為USP1-UAF1複合物之一部分的能力。
術語「特異性結合」至蛋白質或蛋白質之結構域係此項技術中熟知之術語,且測定該特異性結合之方法亦係此項技術中熟知的。若分子與特定蛋白質或蛋白質之結構域之反應或締合比其與替代性蛋白質或結構域之反應或締合更頻繁、更快、持續時間更長及/或親和力更高,則認為該分子展現「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應瞭解,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一蛋白質或結構域之分子可或可不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二蛋白質或結構域。因此,「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未必需要(但其可以包括)獨佔性結合。一般而言但不一定,提及結合意謂優先結合。舉例而言,特異性結合至USP1、UAF1及/或USP1-UAF1複合物之USP1抑制劑可不結合至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USP46-UAF1),或可以相較於結合至USP1降低之親和力結合至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
術語「減少(reduction/reduce)」或「抑制(inhibition/inhibit)」係指任何表型特徵之降低或停止,或該特徵之發生率、程度或可能性的降低或停止。「減少」或「抑制」係使活性、功能及/或量相較於參考降低、減少或停滯。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引起20%或更高百分比總體降低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引起50%或更高百分比總體降低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或「抑制」意謂引起75%、85%、90%、95%或更高百分比總體降低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在一定時間段內的對照,上述量在相同時間段內受抑制或降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USP1蛋白質係抑制USP1蛋白質之一或多種活性或功能。應理解,該一或多種USP1蛋白質之活性或功能可在活體外或活體內受到抑制。USP1之活性及功能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去泛素化酶活性及與UAF1形成複合物且在本文中有描述。對一或多種USP1蛋白質之活性之抑制的例示性水準包括至少10%抑制、至少20%抑制、至少30%抑制、至少40%抑制、至少50%抑制、至少60%抑制、至少70%抑制、至少80%抑制、至少90%抑制及至多100%抑制。
術語「個體(individual或subject)」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指動物,例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在一些情況下,提供治療哺乳動物之方法,該等哺乳動物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囓齒動物、猿、貓、犬、馬、牛、豬、綿羊、山羊、哺乳動物實驗動物、哺乳動物農場動物、哺乳動物體育動物及哺乳動物寵物。在一些實例中,「個體(individual或subject)」係指需要治療疾病或病症之個體(individual或subject)。在一些情況下,接受治療之個體可為患者,表明該個體已鑑別為患有治療相關病症或特別有感染病症之風險之事實。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癌症」及「腫瘤」係指或描述哺乳動物體內細胞群以不受調控之細胞生長為特徵的生理疾患。該等術語涵蓋實體癌及血液/淋巴癌。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癌症之其他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卵巢癌、乳癌(包括三陰性乳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及骨肉瘤。癌症可為BRCA1或BRCA2野生型。癌症亦可為BRCA1或BRCA2突變型。癌症亦可為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癌症,或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或BRCA2突變型癌症。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功能喪失」突變係指導致基因不存在、基因表現減少或產生活性降低或無活性基因產物(例如蛋白質)之突變。功能喪失突變包括例如誤義突變、核苷酸插入、核苷酸缺失及基因缺失。功能喪失突變亦包括顯性負性突變。因此,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的癌細胞包括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含有誤義突變的癌細胞以及缺乏編碼p53之基因的癌細胞。 USP1抑制劑
在各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降低USP1蛋白質之水準及/或抑制或減少USP1蛋白質之至少一種生物活性的USP1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特異性結合至USP1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特異性結合至USP1-UAF1複合物中之USP1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特異性結合至USP1 mRNA。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特異性結合至USP1蛋白質(單獨USP1蛋白質或USP1-UAF1複合物中之USP1蛋白質)或USP1 mRNA。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特異性結合至UAF1(單獨UAF1或USP1-UAF1複合物中之UAF1)並抑制或減少USP1-UAF1複合物之形成或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減少USP1-UAF1複合物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降低USP1-UAF1複合物之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降低USP1之去泛素化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增加單泛素化PCNA。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增加單泛素化FANCD2。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增加單泛素化FANCI。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不結合至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或以相較於對USP1之親和力降低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或至少100倍的親和力結合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亦即,USP1抑制劑對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的KD 係對USP1之KD 之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或至少100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去泛素化酶活性,例如,如使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7/0145012號中所揭示之分析所量測,其IC50小於約50 nM、在約50 nM與約200 nM之間、在約200 nM與約2 pM之間或高於2 pM,或例如,如使用Liang等人 ,Nat Chem Biol 10 : 289-304 (2014)中所揭示之分析所量測,其IC50係50 nM至10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去泛素化酶活性,其IC50係如使用Chen等人,Chem Biol. , 18(11):1390-1400 (2011)中所揭示之分析所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不抑制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之活性,或以對抑制USP1去泛素化酶活性之IC50的至少5倍、至少10倍、至少20倍或至少100倍之IC50抑制其他去泛素化酶、其他USP蛋白質或其他UAF1複合物(例如USP46-UAF1)之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在1 pM至100 μM、或1 pM至1 μM、或1 pM至500 nM、或1 pM至100 nM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為約1 pM至約100 μM、約1 nM至約100 μM、約1 μM至約100 μM、約1 μM至約50 μM、約1 μM至約40 μM、約1 μM至約30 μM、約1 μM至約20 μM、或約1 μM至約10 μM、約1 μM、約5 μM、約10 μM、約15 μM、約20 μM、約25 μM、約30 μM、約35 μM、約40 μM、約45 μM、約50 μM、約60 μM、約70 μM、約80 μM、約90 μM或約100 μ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為約100 nM至約1 μM、約100 nM至約900 nM、約100 nM至約800 nM、約100 nM至約700 nM、約100 nM至約600 nM、約100 nM至約500 nM、約100 nM至約400 nM、約100 nM至約300 nM、約100 nM至約200 nM、約200 nM至約1 μM、約300 nM至約1 μM、約400 nM至約1 μM、約500 nM至約1 μM、約600 nM至約1 μM、約700 nM至約1 μM、約800 nM至約1 μM、約900 nM至約1 μM、約100 nM、約200 nM、約300 nM、約400 nM、約500 nM、約600 nM、約700 nM、約800 nM或約9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為約1 nM至約100 nM、1 nM至約90 nM、1 nM至約80 nM、1 nM至約70 nM、1 nM至約60 nM、1 nM至約50 nM、1 nM至約40 nM、1 nM至約30 nM、1 nM至約20 nM、1 nM至約10 nM、約10 nM至約100 nM、約20 nM至約100 nM、約30 nM至約100 nM、約40 nM至約100 nM、約50 nM至約100 nM、約60 nM至約100 nM、約70 nM至約100 nM、約80 nM至約100 nM、約90 nM至約100 nM、約1 nM、約2 nM、約3 nM、約4 nM、約5 nM、約6 nM、約7 nM、約8 nM、約9 nM、約10 nM、約20 nM、約30 nM、約40 nM、約50 nM、約60 nM、約70 nM、約80 nM、約90 nM或約1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小於1 μM、小於500 nM、小於100 nM、小於10 nM或小於1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結合至USP1蛋白質之親和力小於1 nM。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為1 pM至100 μM、或1 pM至1 μM、或1 pM至500 nM、或1 pM至1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為約1 pM至約100 μM、約1 nM至約100 μM、約1 μM至約100 μM、約1 μM至約50 μM、約1 μM至約40 μM、約1 μM至約30 μM、約1 μM至約20 μM、或約1 μM至約10 μM、約1 μM、約5 μM、約10 μM、約15 μM、約20 μM、約25 μM、約30 μM、約35 μM、約40 μM、約45 μM、約50 μM、約60 μM、約70 μM、約80 μM、約90 μM或約100 μ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為約100 nM至約1 μM、約100 nM至約900 nM、約100 nM至約800 nM、約100 nM至約700 nM、約100 nM至約600 nM、約100 nM至約500 nM、約100 nM至約400 nM、約100 nM至約300 nM、約100 nM至約200 nM、約200 nM至約1 μM、約300 nM至約1 μM、約400 nM至約1 μM、約500 nM至約1 μM、約600 nM至約1 μM、約700 nM至約1 μM、約800 nM至約1 μM、約900 nM至約1 μM、約100 nM、約200 nM、約300 nM、約400 nM、約500 nM、約600 nM、約700 nM、約800 nM或約9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為約1 nM至約100 nM、1 nM至約90 nM、1 nM至約80 nM、1 nM至約70 nM、1 nM至約60 nM、1 nM至約50 nM、1 nM至約40 nM、1 nM至約30 nM、1 nM至約20 nM、1 nM至約10 nM、約10 nM至約100 nM、約20 nM至約100 nM、約30 nM至約100 nM、約40 nM至約100 nM、約50 nM至約100 nM、約60 nM至約100 nM、約70 nM至約100 nM、約80 nM至約100 nM、約90 nM至約100 nM、約1 nM、約2 nM、約3 nM、約4 nM、約5 nM、約6 nM、約7 nM、約8 nM、約9 nM、約10 nM、約20 nM、約30 nM、約40 nM、約50 nM、約60 nM、約70 nM、約80 nM、約90 nM或約100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小於1 μM、小於500 nM、小於100 nM、小於10 nM或小於1 nM。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之IC50 小於1 nM。 例示性分析
此項技術中之任何適合分析均可用於測定活性,偵測結果或效應,測定功效等。可用於本文所提供之方法中的某些非限制性例示性分析已有描述。
在一些情況下,確定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是否抑制USP1去泛素化酶活性之方法量測在去泛素化酶結合而裂解二泛素後質量之變化。舉例而言,泛素醛及泛素乙烯基碸與去泛素化酶形成不可逆共價鍵聯,由此引起去泛素化酶的可觀察到之質量變化。類似地,二泛素裂解引起可觀察到的質量變化。
在一些情況下,確定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是否抑制USP1去泛素化酶活性之方法涉及在裂解後發光或螢光增加,此例如可在讀板器上監測到。該等分析可使用經由連接子鍵聯連接至螢光團之泛素,諸如泛素-7-胺基-4-甲基香豆素(Ub-AMC)或泛素-玫瑰紅110。該等分析亦可使用含異肽鍵聯之二泛素。例示性二泛素可包含在一個泛素上之螢光團及在另一個泛素上之猝滅劑,由此在二泛素裂解時,螢光增加。該等分析亦可使用酶偶合系統,其中泛素偶合至酶,該酶僅在產生螢光酶產物且該產物自泛素釋放時具有活性。
用於USP1/UAF1活性及抑制劑測試之例示性去泛素化分析。去泛素化酶活性可使用泛素-玫瑰紅110作為受質來量測。玫瑰紅與泛素之c末端甘胺酸之間之醯胺鍵裂解使得螢光信號增加。該分析可在20 ul總體積之分析緩衝液(50mM Tris-HCl,pH值7.8,0.5mM EDTA,0.01%牛血清白蛋白、1mM DTT、0.01% Tween-20)及0.05nM USP1/UAF1酶中進行。反應可藉由添加150nM泛素-玫瑰紅(Boston Biochem)受質起始。
可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溶解於DMSO中並以10 µM開始,以劑量反應形式進行測試。
可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添加至酶/分析緩衝液混合物中並培育10分鐘。可添加受質混合物,且可在Ex480/Em540下,以動力學模式讀取反應混合物30分鐘,且可繪製IC50反應曲線。參見例如 Chen等人,Chem Biol. , 18(11):1390-1400 (2011)。 使用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用於抑制USP1蛋白質之活性。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USP1蛋白質之方法包括使USP1蛋白質與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接觸。該接觸可在活體外或活體內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用於治療「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係已知USP1蛋白質起到作用之任何病理病況。在一些實施例中,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係增生性疾病,諸如癌症。
本文提供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疾病及病症之的各種方法。可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例示性疾病及病症包括但不限於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之方法。該等方法包括向患有癌症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選自血液癌症、淋巴癌及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選自非小細胞肺癌(NSCLC)、骨肉瘤、卵巢癌及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卵巢癌或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卵巢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三陰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擬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的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骨癌,包括骨肉瘤及軟骨肉瘤;腦癌,包括神經膠質瘤、膠質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及腦脊髓膜瘤;軟組織癌,包括橫紋肌樣肉瘤;腎癌;膀胱癌;皮膚癌,包括黑素瘤;及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結腸癌、子宮癌;神經系統癌症;頭頸癌;胰臟癌;及子宮頸癌。
本文提供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的各種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投與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的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 mRNA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之前,已偵測到(例如在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升高之RAD18(例如RAD18蛋白質及/或RAD18 mRNA)水準。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始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前,已測試個體之癌症中的RAD18蛋白質或mRN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包括(a)將個體之癌症鑑別為USP1抑制劑敏感性癌症,及接著(b)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包括(a)偵測癌細胞中(例如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的RAD18(例如RAD18蛋白質及/或RAD18 mRNA)水準,及接著(b)向患有癌症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之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包括向患有三陰性乳癌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之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該癌症在同源重組路徑中不具有缺陷。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及BRCA2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不為BRCA1突變型癌症或BRCA2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缺陷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2缺陷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BRCA1缺陷型癌症及BRCA2突變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ATM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不為ATM突變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ATM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治療癌症,其中該癌症係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缺陷型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BRCA1及/或BRCA2突變型癌症,其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之細胞,例如其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至少與ES2細胞中之RAD18蛋白質及/或mRNA水準同樣高,或其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高於HEP3B217細胞中之RAD18蛋白質及/或mRNA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三陰性乳癌係BRCA1及/或BRCA2突變型癌症。
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實體癌。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血液癌症/淋巴癌。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在一些情形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在一些情形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的癌細胞。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非小細胞肺癌(NSCLC)、骨肉瘤、卵巢癌及乳癌(包括三陰性乳癌)。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卵巢癌或乳癌(包括三陰性乳癌)。在一些情形中,該癌症係卵巢癌。在一些情形中,癌症係乳癌(包括三陰性乳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組合用於治療癌症。據報導,p53狀態決定PARP抑制劑敏化(Sa等人, Genome Biology, (2019) 20:253)且BRCA1/2狀態預測PARP抑制劑在臨床上之功效(Audeh等人, Lancet (2010) 376 (9737), 245-51)。如以下所示,p53突變型癌症及BRCA突變型癌症對USP1抑制劑之敏感性增加。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與PARP抑制劑組合用於治療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其係用作藥劑或用於製備例如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其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中。 醫藥組成物
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可以不含任何其他存在之組分的原料化學試劑形式投與哺乳動物,或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亦可作為含有該化合物與適合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組合的醫藥組成物之一部分投與哺乳動物(參見例如,Gennaro, 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with Facts and Comparisons: Drugfacts Plus, 第20版(2003);Ansel等人,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第7版, Lippe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04);Kibbe等人, 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第3版, Pharmaceutical Press (2000))。此一載劑可選自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佐劑。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涵蓋任何標準醫藥載劑、溶劑、表面活性劑或媒劑。標準醫藥載劑及其調配物描述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A, 第19版, 1995中。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使用液體,諸如油、水、醇及其組合製備為液體懸浮液或溶液。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製備為滅菌的可注射製劑,其可為水性或油性懸浮液。該等懸浮液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調配。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以任何經口可接受之劑型,包括膠囊、錠劑、水性懸浮液或溶液經口投與。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以供直腸投與之栓劑形式投與。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亦可經表面投與,尤其是當治療目標包括藉由表面施用容易達到之區域或器官,包括眼部、皮膚或下腸道疾病時。下腸道之表面施用可以直腸栓劑調配物(參見上文)或以適合灌腸劑調配物實現。亦可使用表面經皮貼片。對於表面施用,該等醫藥組成物可調配成含有懸浮或溶解於一或多種載劑中之活性組分之適合軟膏劑、洗劑或霜劑。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亦可經眼部投與,且在等滲、pH值經調節之滅菌鹽水中調配成微粉化懸浮液,或較佳地,在添加或不添加防腐劑(諸如苯紮氯銨)之等滲、pH值經調節之滅菌鹽水中調配成溶液。或者,對於眼部應用,醫藥組成物可以調配成軟膏劑,諸如凡士林。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亦可藉由鼻用氣霧劑或吸入投與。該等組成物係根據醫藥調配領域中熟知之技術製備,且可以採用苯甲醇或其他適合防腐劑、用以增強生物利用率之吸收促進劑、碳氟化合物及/或其他習知增溶劑或分散劑,在鹽水中製備成溶液。
欲用於活體內投與之醫藥組成物可以為滅菌的。此易於藉由濾過例如滅菌濾膜來實現。
在本揭示案之範圍內的醫藥組成物包括本揭示案之化合物與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的所有組成物。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組成物中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存在量有效達成其預定治療目的。
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投與可能體驗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之有益作用的任何患者。最重要的是,該等患者係哺乳動物,例如人類及伴侶動物,不過本揭示案並非意欲受此限制。在一個實施例中,患者係人類。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投與患有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癌症之患者。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投與患有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缺陷型癌症之患者。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之醫藥組成物可與PARP抑制劑組合投與患者。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套組,其包含以有助於使用其實踐本揭示案之方法的方式包裝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組成物)。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套組包括包裝於容器中的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的組成物),該容器諸如為密封瓶或容器,且有標籤附於該容器上或包括在該套組中,該標籤描述使用該化合物或組成物實踐本揭示案之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化合物或組成物係包裝於單位劑型中。該套組另外可包括適於根據預期投與途徑投與該組成物之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以及有關向患有癌症之患者投與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的說明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I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II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IV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V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V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VIa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VI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VII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IX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X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X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具有式XII 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中該化合物結合至由USP1基因編碼之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中該醫藥組成物係用於治療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案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其中該醫藥組成物係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 實例 一般合成方法
本揭示案之化合物係根據本揭示案,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或藉由以下一般方案中所示之闡釋性方法製備。在該等一般方案中之任一個中,可在合成中採用適合保護基。(參見Wuts, P. G. M.; Greene, T. W., 「Greene'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第4版, J. Wiley & Sons, NY, 2007)。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所有試劑皆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1 H NMR光譜係在室溫下於Bruker 300 MHz儀器上,在DMSO-d6 或CD3 OD中獲得。當偵測到多於一種構形異構物時,報導含量最豐富之構形異構物之化學位移。1 H NMR光譜中之化學位移係基於δ標度相對於殘留溶劑之內標以百萬分率(ppm)記錄。裂分型式係設計為s,即單峰;d,即雙重峰;t,即三重峰;q,即四重峰;m,即多重峰;br,即寬峰。LC-MS或製備型HPLC條件描述於下: LCMS方法A LCMS管柱: Agilent Zorbax XDB C18 4.6×50 mm,3.5µm 移動相:      溶劑A:水(含0.1%甲酸) 溶劑B:MeOH 流量:         1.0 mL/min, 運行時間:  2分鐘梯度(20%-90% B),接著3分鐘之90% B, 溫度:         30℃ LCMS方法B LCMS管柱: X-Select CSH C18 3.0×50 mm,2.5µm 移動相:      溶劑A:水(含0.05%甲酸)/MeCN (95:5) 溶劑B:於MeCN中之0.05%甲酸 流量:         1.2 mL/min, 運行時間:  2分鐘梯度(0%-98% B),保持1分鐘,接著0% B,至多4分鐘 溫度:         50℃ LCMS方法C LCMS管柱: X-Select CSH C18 3.0×50 mm,2.5µm 移動相:      溶劑A:5 mM碳酸氫銨 溶劑B:MeCN 流量:         1.2 mL/min, 運行時間:  2分鐘梯度(0%-98% B),保持1分鐘,接著0% B,至多4分鐘 溫度:         50℃ HPLC管柱A:     Agilent SB-C18 4.6×150 mm,3.5µm 移動相:      溶劑A:水(含0.02% TFA) 溶劑B:MeOH 流量:         1.0 mL/min, 運行時間:  0.5分鐘,10% B;9.5分鐘梯度(10%-90% B);接著10 分鐘,90%B, 溫度:         30℃ 製備型管柱A:   Phenomenex Luna 5u 100A,21.2×250 mm,5µm 移動相:      溶劑A:水 溶劑B:MeOH 流量:         10 mL/min, 運行時間:  1分鐘,20% B;30分鐘梯度(20%-80% B);接著10分鐘,90% B, 溫度:         環境溫度 製備型管柱B:    X-Select C18,30 × 250 mm,5µm 移動相:      溶劑A:於水中之10 mM甲酸 溶劑B:MeCN 流量:         30 mL/min 運行時間:   50 min,等濃度5% A:95% B 溫度:         環境溫度 製備型管柱C:    Nucleodur C18,30 × 250 mm,5µm 移動相:      溶劑A:於水中之10 mM碳酸氫銨 溶劑B:MeCN 流量:         30 mL/min 運行時間:   50 min,等濃度5% A:95% B 溫度:         環境溫度 製備型管柱D:    X-Select C18,30 × 250 mm,5µm 移動相:      溶劑A:於水中之10 mM碳酸氫銨 溶劑B:MeCN 流量:         30 mL/min 運行時間:   50 min,等濃度5% A:95% B 溫度:         環境溫度 製備型管柱E:    Nucleodur C18,30 × 250 mm,5µm 移動相:      溶劑A:於水中之10 mM NH3 溶劑B:MeCN 流量:         30 mL/min 運行時間:   50 min,等濃度5% A:95% B 溫度:         環境溫度 SFC方法:    Green Sep ES Diol,250×4.6mm,5 µm 移動相:      溶劑A:CO2 溶劑B:MeCN 流量:         80 mL/min;稀釋劑:MeCN 運行時間:  10-20% B,3分鐘;20-25% B,9分鐘;25-30% B,3分鐘,30-50%B,6分鐘;50% B 50分鐘 對掌性方法A:    DIACEL CHIRAL PAK- IC (250 × 4.6mm, 5 µ);波長:260 nm 移動相         溶劑A:CO2 溶劑B:MeOH + DCM (80:20) 流量:         3 mL/min. 運行時間:  5分鐘,25-50% B;50% B,保持4分鐘;10分鐘,50-25% B;25% B,保持2分鐘 對掌性方法B:     DIACEL CHIRAL PAK- IG (250 × 4.6mm, 5 µ);波長:280 nm 移動相         溶劑A:CO2 溶劑B:MeOH + 0.1% NH3 流量:         3 mL/min. 運行時間:   5分鐘,10-40% B;40% B,保持4分鐘;10分鐘,40-10% B;10% B,保持2分鐘
在正文中使用以下縮寫: PE=石油醚 EA或EtOAc=乙酸乙酯 DMSO=二甲亞碸 DMF=N,N-二甲基甲醯胺 DMA=N,N-二甲基乙醯胺 MeOH=甲醇 MTBE=甲基第三丁基醚 DCM=二氯甲烷 TEA=三乙胺 DIPEA=二異丙基乙胺 TFA=三氟乙酸 MeCN或ACN=乙腈 TLC=薄層層析法 (BPin)2 =雙(頻哪醇合)二硼 HFIP=1,1,1,3,3,3-六氟丙烷-2-醇 DIBAL-H=二異丁基氫化鋁 MeI=碘甲烷 hex或n-hex=正己烷 DCE=1,2-二氯乙烷 TBSCl=第三丁基二甲基氯矽烷 Tf2 O=三氟甲烷磺酸酐 n-BuLi=正丁基鋰 DMAP=4-二甲基胺基吡啶 KOAc=乙酸鉀 NaOAc=乙酸鈉 TFAA=三氟乙酸酐 m-CPBA=間氯過氧苯甲酸 DME=1,2-二甲氧基乙烷 TPP=三苯基膦 DTAD=偶氮二甲酸二第三丁酯 DEAD=偶氮二甲酸二乙酯 DIAD=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 PS-TPP=聚苯乙烯負載之三苯基膦 NBS=N -溴代琥珀醯亞胺製備通用中間體 I-1
Figure 02_image153
步驟 1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55
向3,3-二溴-1,1,1-三氟丙烷-2-酮(3.1 g,11.49 mmol)於水(6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NaOAc (951.8 mg,11.60 mmol)。將混合物在100℃下加熱1小時,接著將其冷卻至室溫。接著,在室溫下將4-甲醯基苯甲酸甲酯(1.7 g,10.34 mmol)於MeOH (47 ml)及NH4 OH (11 ml)中之溶液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40分鐘後,使反應物升溫至100℃並攪拌2小時。用水(50 mL)淬滅混合物,且接著用EA (100 mL × 2)萃取。將有機層經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1.9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71 (M+H)+1 H-NMR (300 MHz, CD3 OD) δ8.12 (d,J= 8.7 Hz, 2H), 8.01 (d,J= 8.7 Hz, 2H), 7.72 (s, 1H), 3.93 (s, 3H)。步驟 2 :合成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57
在0℃下,經5分鐘向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1.9 g,7.03 mmol)於THF (5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0%分散液) (338 mg,8.44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經2分鐘將MeI (1.2 g,8.44 mmol)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經3小時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接著用冰水(30 g)淬滅。用EA (50 mL × 3)萃取所得溶液,且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1.4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85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8.17 (d,J= 8.4 Hz, 2H), 7.80 (d,J= 8.4 Hz, 2H), 7.75 (s, 1H), 3.94 (s, 3H), 3.83 (s, 3H)。步驟 3 :合成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59
在0℃下,經由注射器向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1.4 g,4.93 mmol)於THF (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BAL-H (24 ml,24.6 mmol,1 M之甲苯溶液)。添加後,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20分鐘,且接著經30分鐘使其升溫至室溫。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1N HCl溶液將pH值調至5。用EA (50 mL × 2)萃取所得混合物,且用鹽水(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1.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7 (M+H)+1 H-NMR (300 MHz, CD3 OD) δ7.69 (s, 1H), 7.63 (d,J= 8.1 Hz, 2H), 7.52 (d,J= 8.1 Hz, 2H), 4.69 (s, 2H), 3.78 (s, 3H)。步驟 4 :合成 2-(4-( 氯甲基 ) 苯基 )-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Figure 02_image161
向(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甲醇(1.2 g,4.68 mmol)於DCE (40 ml)中之混合物中一次性添加SOCl2 (1.7 g,14.1 mmol)。添加後,在50℃下將反應物攪拌20分鐘,接著濃縮至乾,得到1.28 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75, 277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8.04 (s, 1H), 7.74 (d,J= 8.4 Hz, 2H), 7.68 (d,J= 8.4 Hz, 2H), 4.75 (s, 2H), 3.87 (s, 3H)。步驟 5 :合成 6- -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1)
Figure 02_image163
向2-(4-(氯甲基)苯基)-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 g,3.64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6-氯-1H-吡唑并[3,4-d]嘧啶( 675 mg,4.37 mmol)及K2 CO3 (1.26 g,9.10 mmol)。在35℃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0小時,接著用水(50 mL)淬滅並用EA (100 mL × 2)萃取。用水及鹽水洗滌合併之有機相,經Na2 SO4 (5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580 mg含少量區域異構物之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93, 39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 δ 9.06 (s, 1H), 8.18 (s, 1H), 7.61 (d,J =8.1 Hz, 2H), 7.47 (d,J =8.1 Hz, 2H), 7.30 (s, 1H), 5.69 (s, 2H), 3.74 (s, 3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製備 I-1 之方法,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165
製備通用中間體 I-8
Figure 02_image167
步驟 1 :合成 3-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169
用氬使2-氯-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00 g,5.40 mmol)、(2-氟-4-甲醯基苯基)硼酸(1.00 g,6.50 mmol)及K3 PO4 (3.40 g,16.30 mmol)於二噁烷(20 mL)及H2 O (5 mL)中之溶液脫氣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依序添加Xphos-Pd-G2 (0.42 g,0.54 mmol)及X-Phos (1.03 g,2.10 mmol),並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由此獲得的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純化,得到1.4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272.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09 (s, 1H), 8.08 (s, 1H), 7.83-7.94 (m, 3H), 3.66 (s, 3H) 步驟 2 :合成 (3-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71
向3-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醛(1.40 g,5.14 mmol)於MeOH (30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添加NaBH4 (0.293 g,7.7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反應混合物溶解於水中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1.40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方法B) (ESI+): m/z 274.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9 (s, 1H), 7.54 (t,J =7.8 Hz, 1H), 7.28-7.34 (m, 2H), 5.46 (t,J =5.6 Hz, 1H), 4.60 (d,J =5.4 Hz, 2H), 3.59 (s, 3H) 步驟 3 :合成 2-(4-( 氯甲基 )-2- 氟苯基 )-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173
向(3-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1.40 g,5.10 mmol)於DCM (15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添加SOCl2 (1.80 g,15.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DCM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1.42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LC-MS(方法B) (ESI+): m/z 292.85 (M+H)+步驟 4 :合成 6- -1-(3-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8)
Figure 02_image175
在35℃下,將2-(4-(氯甲基)-2-氟苯基)-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41 g,4.80 mmol)、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5 (0.65 g,4.20 mmol)及K2 CO3 (1.45 g,10.50 mmol)於DMF (12 mL)中之溶液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5% EA純化,得到0.7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410.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 (s, 1H), 8.54 (s, 1H), 7.99 (s, 1H), 7.57 (t,J =7.6 Hz, 1H), 7.31 (d,J =10.8 Hz, 1H), 7.19 (d,J =7.8 Hz, 1H), 5.76 (s, 2H), 3.58 (s, 3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針對中間體 I-8 之程序,由適當醛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177
Figure 02_image179
製備通用中間體 I-15
Figure 02_image181
步驟 1 :合成 1-( 甲基 -d 3)-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183
在0℃下,向4-(三氟甲基)-1H -咪唑(4.0 g,29.4 mmol)於無水THF (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氫化鈉(60%分散液,1.294 g,32.35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5分鐘,且接著在0℃下添加碘甲烷-d 3 (4.26 g,29.4 mmol),並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接著,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4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飽和氯化銨溶液(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乾燥。將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50-100% EA)純化,得到3.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154.45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48 (s, 1H), 7.27 (s, 1H)。步驟 2 :合成 2- -1-( 甲基 -d 3)-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185
在-78℃下,向1-(甲基-d 3)-4-(三氟甲基)-1H -咪唑(2.70 g,17.6 mmol)於THF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2.5M正丁基鋰於正己烷中之溶液(7 mL,17.64 mmol)。在-78℃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用六氯乙烷(2.08 g,8.82 mmol)處理。1小時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此後再繼續攪拌3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飽和氯化銨溶液(2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30-100% EA)純化,得到1.3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188.30 (M+H)+步驟 3 :合成 4-(1-( 甲基 -d 3)-4-( 三氟甲基 )-1 H -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187
向2-氯-1-(甲基-d 3)-4-(三氟甲基)-1H -咪唑(1.40 g,7.49 mmol)於1,4-二噁烷(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X-Phos-Pd-G2催化劑(0.294 g,0.374 mmol)。用氬氣將所得混合物吹掃10分鐘,此後添加固體K3 PO4 (4.76 g,22.5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2.24 g,14.97 mmol),隨後再用氬氣吹掃5分鐘。接著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水(60 mL)及EA (60 mL)稀釋混合物。分離有機層,並用EA (2 × 5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0-30% EA)純化,得到1.6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258.0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10.09 (s, 1H), 8.00 (d,J= 7.88 Hz, 2H), 7.86 (d,J= 7.88 Hz, 2H), 7.37 (s, 1H)。步驟 4 :合成 (4-(1-( 甲基 -d 3)-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89
在0℃下,向4-(1-(甲基-d 3)-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醛(1.60 g,6.23 mmol)於甲醇(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BH4 (0.118 g,3.11 mmol)。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冰水(3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10%甲醇之DCM溶液(4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0-60% EA/正己烷)純化,得到1.3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259.8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60 (d,J= 8.31 Hz, 2H), 7.45 (d,J= 7.83 Hz, 2H), 7.31 (s, 1H), 4.76 (s, 2H)。步驟 5 :合成 6- -1-(4-(1-( 甲基 -d 3)-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15)
Figure 02_image191
在0℃下,向(4-(1-(甲基-d 3)-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0.500 g,1.930 mmol)及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7 (0.335 g,2.181 mmol)於無水THF (5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三苯基膦(0.657 g,2.509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分鐘,且接著用偶氮二甲酸二乙酯(0.434 g,2.509 mmol)逐滴處理。再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水(30 mL)稀釋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用鹽水(3 × 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DCM中之0-3%甲醇)純化,得到0.40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396.0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9.05 (s, 1H), 8.18 (s, 1H), 7.61 (d,J= 8.31 Hz, 2H), 7.47 (d,J= 7.82 Hz, 2H), 7.30 (s, 1H), 5.69 (s, 2H)。製備通用中間體 I-16
Figure 02_image193
步驟 1 :合成 4-(2- 溴乙醯基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95
向4-乙醯基苯甲酸甲酯(5.00 g,28.0 mmol)於AcOH (4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含於AcOH (10 mL)中之Br2 (1.00 mL,19.6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至冰水(100 mL)中,且過濾所得固體並乾燥。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7% EA純化,得到3.5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278.95 (M+Na)+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4 - 8.15 (m, 4H), 5.00 (s, 2H), 3.89 (s, 3H)。步驟 2 :合成 4-(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97
向2,2,2-三氟乙脒(4.37 g,39.0 mmol)於THF (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4-(2-溴乙醯基)苯甲酸甲酯(2.00 g,7.8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鹽水(2 × 20 mL)洗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15% EA純化,得到0.81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270.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3.89 (s, 1H), 8.14 (s, 1H), 7.98 (s, 4H), 3.86 (s, 3H) 步驟 3 :合成 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99
在0℃下,向4-(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甲酸甲酯(0.80 g,2.9 mmol)於THF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0%於礦物油中之分散液,0.178 g,4.40 mmol),並在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碘甲烷(0.624 g,4.4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用鹽水(2 × 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0.8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284.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12-8.17 (m, 1H), 7.96-8.02 (m, 2H), 7.88-7.94 (m, 2H), 3.86 (s, 6H)。步驟 4 :合成 (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01
在0℃下,向4-(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甲酸甲酯(0.80 g,2.8 mmol)於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DIBAL-H (1M之甲苯溶液,5.63 mL,5.63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2N HCl (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0.65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LC-MS(方法B) (ESI+): m/z 256.85 (M+H)+步驟 5 :合成 4-(4-( 氯甲基 ) 苯基 )-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203
在0℃下,向(4-(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基)甲醇(0.65 g,2.5 mmol)於DCM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OCl2 (0.27 mL,3.8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DCM (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飽和NaHCO3 溶液(3 × 30 mL)洗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0.65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LC-MS(方法B) (ESI+): m/z 274.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0 (s, 1H), 7.77 (d,J =7.8 Hz, 2H), 7.46 (d,J =7.8 Hz, 2H), 4.78 (s, 2H), 3.84 (s, 3H)。步驟 6 :合成 6- -1-(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16)
Figure 02_image205
向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40 g,2.5 mmol)於DM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一次性添加K2 CO3 (0.517 g,3.70 mmol)。在室溫下攪拌10分鐘後,添加4-(4-(氯甲基)苯基)-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0.638 g,2.3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至冰水(50 mL)上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0-50% EA/己烷純化,得到0.15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392.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0 (s, 1H), 8.49 (s, 1H), 7.94 (s, 1H), 7.72 (d,J =8.3 Hz, 2H), 7.29 (d,J =8.3 Hz, 2H), 5.63 (s, 2H), 3.82 (s, 3H) 以下中間體係根據針對中間體 I-16 之程序,由適當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207
製備通用中間體 I-18
Figure 02_image209
步驟 1 合成 4- 乙醯基 -3- 甲氧基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11
向1-(4-溴-2-甲氧基苯基)乙-1-酮1 (3.00 g,13.1 mmol)於乙醇(6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3.67 mL,26.2 mmol)並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在室溫下,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Cl2 (dppf) (0.957 g,0.131 mmol),並在一氧化碳(20 psi壓力)下,在80℃下將所得混合物加熱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50 g)。LC-MS(方法B) (ESI+): m/z 223.0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72-7.76 (m, 1H), 7.64-7.70 (m, 2H), 4.42 (dq,J= 3.99, 7.15 Hz, 2H), 4.00 (br s, 1H), 3.99 (s, 2H), 2.65 (s, 1H), 2.64 (s, 2H), 1.43 (dt,J= 3.99, 6.98 Hz, 3H)。步驟 2 合成 4-(2,2- 二溴乙醯基 )-3- 甲氧基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13
在室溫下,向4-乙醯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2 (1.00 g,4.50 mmol)於乙酸(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溴(0.16 mL,3.15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水(30 mL)及EA (50 mL)稀釋粗殘餘物,且接著使用飽和Na2 CO3 溶液中和。用(30 mL)鹽水洗滌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1.20 g)。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83 (d,J= 7.98 Hz, 1H), 7.69 (d,J= 8.48 Hz, 1H), 7.67 (s, 1H), 4.59 (s, 1H), 4.41 (q,J= 7.15 Hz, 2H), 4.01 (s, 3H), 1.42 (t,J= 6.98 Hz, 3H)。步驟 3 合成 4-(2- 溴乙醯基 )-3- 甲氧基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15
在室溫下,向4-(2,2-二溴乙醯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3 (1.20 g,3.17 mmol)於THF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0.44 mL,3.17 mmol)及亞磷酸二乙酯(0.433 g,3.166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3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鹽水(3 × 1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1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900 g)。LC-MS(方法B) (ESI+): m/z 300.80 (M)+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84 (d,J= 7.98 Hz, 1H), 7.69 (d,J= 7.98 Hz, 1H), 7.67 (s, 1H), 4.60 (s, 2H), 4.41 (q,J= 7.15 Hz, 2H), 4.02 (s, 3H), 1.42 (t,J= 6.98 Hz, 3H)。步驟 4 合成 3- 甲氧基 -4-(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17
在室溫下,向4-(2-溴乙醯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4 (0.900 g,3.00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2,2,2-三氟乙脒(1.68 g,15.0 mmol)。接著,在6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飽和NaHCO3 溶液(2 × 3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300 g)。LC-MS(方法B) (ESI+): m/z 315.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3.82 (br s, 1H), 8.17 (d,J= 7.48 Hz, 1H), 7.92 (br s, 1H), 7.64 (d,J= 7.98 Hz, 1H), 7.59 (s, 1H), 4.33 (q,J= 7.31 Hz, 2H), 4.00 (s, 3H), 1.34 (t,J= 6.98 Hz, 3H)。步驟 5 合成 3- 甲氧基 -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19
在0℃下,向3-甲氧基-4-(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甲酸乙酯5 (0.300 g,0.955 mmol)於DM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0%氫化鈉於油中之分散液(0.057 g,1.43 mmol)及碘甲烷(0.089 mL,1.43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的水(50 mL)中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40 g)。LC-MS(方法B) (ESI+);m/z 328.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14 (d,J= 8.48 Hz, 1H), 8.04 (s, 1H), 7.64 (dd,J= 1.50, 7.98 Hz, 1H), 7.59 (s, 1H), 4.33 (q,J= 7.15 Hz, 2H), 4.00 (s, 3H), 3.87 (s, 3H), 1.33 (t,J= 7.23 Hz, 3H)。步驟 6 合成 (3- 甲氧基 -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21
在0℃下,向3-甲氧基-4-(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甲酸乙酯6 (0.320 g,0.975 mmol)於無水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BAL-H (1M於甲苯中之溶液,1.46 mL,1.46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1N HCl (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0.260 g)。LC-MS(方法B) (ESI+): m/z 287.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4 (d,J= 7.83 Hz, 1H), 7.84 (s, 1H), 7.05 (s, 1H), 6.95 (d,J= 7.82 Hz, 1H), 5.21 (t,J= 4.89 Hz, 1H), 4.51 (d,J= 4.89 Hz, 2H), 3.92 (s, 3H), 3.84 (s, 3H)。步驟 7 合成 4-(4-( 氯甲基 )-2- 甲氧基苯基 )-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223
在0℃下,向(3-甲氧基-4-(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4-基)苯基)甲醇7 (0.260 g,0.909 mmol)於DCM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亞硫醯氯(0.065 mL,0.91 mmol)。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DCM (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飽和Na2 CO3 溶液(3 × 2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0.260 g)。LC-MS(方法B) (ESI+): m/z 304.8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0 (d,J= 7.98 Hz, 1H), 7.90 (s, 1H), 7.18 (s, 1H), 7.08 (d,J= 7.98 Hz, 1H), 4.78 (s, 2H), 3.94 (s, 3H), 3.85 (s, 3H)。步驟 8 合成 6- -1-(3- 甲氧基 -4-(1- 甲基 -2-(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4-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18)
Figure 02_image225
在室溫下,向4-(4-(氯甲基)-2-甲氧基苯基)-1-甲基-2-(三氟甲基)-1H -咪唑8 (0.250 g,0.822 mmol)於DM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鉀(0.170 g,1.23 mmol)及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126 g,0.822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的水(30 mL)中並用EA (2 × 30 mL)萃取。用(2 × 30 mL)鹽水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3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50 g)。LC-MS(方法B) (ESI+): m/z 423.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1 (s, 1H), 8.50 (s, 1H), 7.92 (d,J= 7.98 Hz, 1H), 7.86 (s, 1H), 7.11 (s, 1H), 6.82 (d,J= 7.98 Hz, 1H), 5.64 (s, 2H), 3.89 (s, 3H), 3.83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19
Figure 02_image227
步驟 1 :合成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29
經5分鐘向冷卻至0℃的4-肼基苯甲酸甲酯鹽酸鹽(1.0 g,4.92 mmol)及1,1,1-三氟戊烷-2,4-二酮(758 mg,4.92 mmol)於HFIP (5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TEA (994 mg,9.84 mmol)於HFIP (3 mL)中的溶液。添加後,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接著用水(20 mL)淬滅並用DCM (10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1:20)純化,得到1.1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8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18 (d,J =8.7 Hz, 2H), 7.57 (d,J =8.7 Hz, 2H), 6.50 (s, 1H), 3.96 (s, 3H), 2.41 (s, 3H)。步驟 2 :合成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31
在0℃下,經10分鐘向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1.0 g,3.52 mmol)於無水THF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BAL-H (10.5 mL,10.56 mmol,1 M之甲苯溶液)。添加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用EA (100 ml × 3)萃取。用無水Na2 SO4 (50 g)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將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1.1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40-7.49 (m, 4H), 6.46 (s, 1H), 4.76 (s, 2H), 2.34 (s, 3H), 2.17 (br s, 1H)。步驟 3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233
向(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基)甲醇(0.82 g,3.20 mmol)於DCE (2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1.14 g,9.61 mmol)。在50℃下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後,將混合物冷卻至0℃並用水(10 mL)淬滅。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溶液中和所得溶液並用DCM (3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50 g)乾燥,過濾並濃縮至乾,得到480 mg粗產物,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LC-MS (方法A) (ESI+): m/z 27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3 (d,J =8.7 Hz, 2H), 7.46 (d,J =8.7 Hz, 2H), 6.47 (s, 1H), 4.64 (s, 2H), 2.37 (s, 3H)。步驟 4 :合成 6- -1-(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19)
Figure 02_image235
向1-(4-(氯甲基)苯基)-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0.48 g,1.75 mmol)於DMF (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6-氯-1H-吡唑并[3,4-d]嘧啶(0.27 g,1.75 mmol)及K2 CO3 (0.60 g,4.38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2小時,且接著用水(20 mL)淬滅並用EA (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370 mg含少量區域異構物之標題產物。LC-MS (方法A) (ESI+): m/z 393,39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6 (s, 1H), 8.19 (s, 1H), 7.51 (d,J =8.7 Hz, 2H), 7.42 (d,J =8.7 Hz, 2H), 6.44 (s, 1H), 5.70 (s, 2H), 2.33 (s, 3H)。以下通用中間體係根據 I-19 之程序,由適當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237
製備通 用中間體 I- 22
Figure 02_image239
步驟 1 合成 6- -4- 甲氧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
Figure 02_image241
向4,6-二氯-1H-吡唑并[3,4-d]嘧啶1 (330 mg,1.74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240 mg,1.74 mmol)。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24小時後,用飽和氯化銨(30 mL)溶液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純化(溶離劑:EA/n-Hex=1/10),得到12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8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10.69 (br s, 1H), 8.09 (s, 1H), 4.19 (s, 3H)。步驟 2 合成 6- -4- 甲氧基 -1-(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22)
Figure 02_image243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19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23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5 (s, 1H), 7.45 (m, 4H), 6.44 (s, 1H), 5.63 (s, 2H), 4.15 (s, 3H), 2.31 (s, 3H)。以下通用中間體係根據 I-22 之程序,由適當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245
製備通用中間體 I- 23
Figure 02_image247
步驟 1 合成 4- 肼基 -3- 甲氧基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49
在-10℃下,向4-胺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 (5.0 g,27.6 mmol)於濃HCl (5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NaNO2 (1.99 g,29.0 mmol)於水(5 mL)中之水溶液。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逐滴添加SnCl2 (26.0 g,138 mmol)於濃HCl (35 mL)中之溶液,,並將反應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所得固體過濾並減壓乾燥。用乙醚(50 mL)洗滌粗化合物,過濾並減壓乾燥,得到粗標題化合物(8.0 g),其不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43 (br s, 2H), 7.95-8.40 (m, 1H), 7.57 (d,J= 8.31 Hz, 1H), 7.44 (s, 1H), 7.09 (d,J= 8.31 Hz, 1H), 3.88 (s, 3H)。步驟 2 合成 3- 甲氧基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51
在90℃下,將4-肼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 (2.0. g,12.98 mmol)及1,1,1-三氟戊烷-2,4-二酮(6.09 g,25.97 mmol)於乙醇(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尺寸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5 g)。LC-MS(方法B) (ESI+): m/z 315.05 (M+H)+步驟 3 合成 (3- 甲氧基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53
在0℃下,向3-甲氧基-4-(5-甲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3 (2.5 g,7.96 mmol)於THF (4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DIBAL-H (16 mL,15.9 mmol,1.0 M於THF中之溶液)。在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在0℃下用1N HCl (4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品4 (1.5 g)。將粗產物不經純化以原樣使用。LC-MS(方法B) (ESI+): m/z 287.4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31 (d,J= 7.98 Hz, 1H), 7.21 (s, 1H), 7.05 (d,J= 7.98 Hz, 1H), 6.67 (s, 1H), 5.40 (br s, 1H), 4.59 (br s, 2H), 3.79 (s, 3H), 2.09 (s, 3H)。步驟 4 合成 6- -1-(3- 甲氧基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23)
Figure 02_image255
向(3-甲氧基-4-(5-甲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基)甲醇4 (1.0 g,3.494 mmol)於THF (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486 g,3.144 mmol)、DTAD (1.20 g,5.240 mmol)及TPP (2.747 g,10.48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尺寸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 g)。LC-MS(方法B) (ESI+): m/z 423 (M+H)+製備通用中間體 I-24
Figure 02_image257
步驟 1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59
在100℃下,將3,3-二溴-1,1,1-三氟丙烷-2-酮(1.0 g,7.3 mmol)及NaOAc (533.5 mg,8.1 mmol)於H2 O (7.3 mL)中之溶液攪拌1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並經10分鐘添加4-(羥基甲基)苯甲醛(2.18 g,8.08 mmol)及NH4 OH(9.3 mL)於MeOH (37 mL)中之溶液。添加後,在環境溫度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減壓濃縮所得混合物以移除大部分溶劑。向濃縮之殘餘物中添加水(20 mL)並用EA (100 mL × 3)萃取混合物。用鹽水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5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所得粗產物在DCM (30 mL)中形成漿液,藉由過濾收集,並真空乾燥,得到1.1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88 (d,J =8.4 Hz, 2H), 7.64 (s, 1H), 7.48 (d,J =8.4 Hz, 2H), 4.66 (s, 2H)。步驟 2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261
在0℃下,經5分鐘向(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甲醇(1 g,4.1 mmol)於EA (8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戴斯-馬丁試劑(Dess-Martin reagent)(2.6 g,6.2 mmol)。添加後,在環境溫度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過濾所得懸浮液,且用EA (20 mL)沖洗濾餅。用飽和NH4 Cl水溶液(20 mL)洗滌濾液,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0.9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3 OD)δ 10.04 (s, 1H), 8.12 (d,J =8.4 Hz, 2H), 8.03 (d,J =8.4 Hz, 2H), 7.74 (s, 1H)。步驟 3 :合成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263
在室溫下,向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醛(0.9 g,3.8 mmol)於DMF (4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Cs2 CO3 (3.7 g,11.2 mmol)及MeI (1.1 g,7.5 mmol)。在環境溫度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後,用水(10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100 mL × 2)萃取。用水(50 mL × 2)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5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0.8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10.09 (s, 1H), 8.00 (d,J =8.4 Hz, 2H), 7.86 (d,J =8.4 Hz, 2H), 7.38 (s, 1H), 3.85 (s, 3H)。步驟 4 :合成 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基 ) -1- 醇:
Figure 02_image265
在0℃下,經10分鐘向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醛(0.8 g,3.2 mmol)於THF (3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CH3 MgBr (4.7 mL,4.7 mmol,1 M之THF溶液)。添加後,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1.5小時,且接著藉由添加飽和NH4 Cl水溶液(20 mL)淬滅。用EA (100 mL × 2)萃取所得混合物,且用鹽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得到0.9 g粗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0 (d,J =8.1 Hz, 2H), 7.47 (d,J =8.1 Hz, 2H), 7.31 (s, 1H), 4.97 (q,J =6.3, 1H), 3.81 (s, 3H), 1.52 (d,J =6.3 Hz, 3H)。步驟 5 :合成 2-(4-(1- 氯乙基 ) 苯基 )-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Figure 02_image267
向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烷-1-醇(570 mg,2.1 mmol)於DCE (2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753.8 mg,6.3 mmol)。添加後,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且接著真空濃縮至乾。將殘餘物溶解於EA (100 mL)中,且接著用飽和NaHCO3 溶液處理。分離後,用無水Na2 SO4 (30 g)乾燥有機層並真空濃縮。將濃縮之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純化,得到33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4 (d,J =8.4 Hz, 2H), 7.53 (d,J =8.4 Hz, 2H), 7.32 (s, 1H), 5.13 (q,J =6.6 Hz, 1H), 3.79 (s, 3H), 1.87 (d,J =6.6 Hz, 3H)。步驟 6 :合成 6- -1-(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基 ) 乙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24)
Figure 02_image269
向6-氯-1H-吡唑并[3,4-d]嘧啶(321.2 mg,2.1 mmol)於DMF (1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1-氯乙基)苯基)-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400 mg,1.4 mmol)及K2 CO3 (574.5 mg,4.2 mmol)。添加後,在65℃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接著用水(30 mL)淬滅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水(20 mL × 2)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5:1至3:1)純化,得到40 mg標題化合物。純化後獲得其區域異構物作為主要產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3 (s, 1H), 8.19 (s, 1H), 7.50-7.64 (m, 4H), 7.29 (s, 1H), 6.26 (q,J =7.2, 1H), 3.75 (s, 3H), 2.04 (d,J =7.2 Hz, 3H)。以下通用中間體係根據 I-24 之程序,由適當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271
製備 通用中間體 I-27
Figure 02_image273
步驟 1 合成 2- -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275
在-78℃下,向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 (12.0 g,73.2 mmol)於THF (7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n -BuLi (1.6M於己烷中之溶液,68.5 mL,110 mmol)。在-78℃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用CBr4 (36.3 g,109.75 mmol)於無水THF (75 mL)中之溶液處理。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1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8.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9 (s, 1H), 4.01 (q,J= 7.34 Hz, 2H), 1.33 (t,J= 7.34 Hz, 3H)。步驟 2 合成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基 ) -1- 酮:
Figure 02_image277
向2-溴-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 (1.80 g,7.44 mmol)於二噁烷:H2 O (8: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3.94 g,18.6 mmol)及(4-乙醯基-2-氟苯基)硼酸3 (1.48 g,8.18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密封管中,在室溫下用X-Phos (0.708 g,1.49 mmol)及X-Phos-Pd-G2 (0.292 g,0.372 mmol)處理。再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2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85 g)。LC-MS(方法B) (ESI+): m/z 301.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14-8.20 (m, 1H), 7.93 (d,J= 9.29 Hz, 2H), 7.76 (t,J= 7.34 Hz, 1H), 3.93 (q,J= 7.01 Hz, 2H), 2.66 (s, 3H), 1.29 (t,J= 7.34 Hz, 3H)。步驟 3 合成 (R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基 ) -1- 醇:
Figure 02_image279
在室溫下,向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氟苯基)乙-1-酮4 (2.30 g,7.67 mmol)於THF (1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 )-2-甲基-CBS-噁唑硼烷(0.42 mL 1.53 mmol)。接著,在45℃下將所得混合物加熱1小時。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硼烷-DMS (1.09 mL,11.5 mmol),並在60℃下將該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甲醇(10 mL)淬滅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3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10 g)。LC-MS(方法B) (ESI+): m/z 303.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10 (s, 1H), 7.50 (t,J= 7.82 Hz, 1H), 7.30-7.37 (m, 2H), 5.43 (d,J= 4.40 Hz, 1H), 4.81 (m,J= 5.87 Hz, 1H), 3.88 (q,J= 7.17 Hz, 2H), 1.37 (d,J= 6.36 Hz, 3H), 1.27 (t,J= 7.09 Hz, 3H)。步驟 3 合成 (S )-6- -1-(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基 ) 乙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27)
Figure 02_image281
在0℃下,向(R )-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氟苯基)乙-1-醇5 (2.10 g,6.95 mmol)於THF (1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1.07 g,6.95 mmol)、DEAD (2.41 g,13.9 mmol)及TPP (2.25 g,13.9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1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產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20 g)。LC-MS(方法B) (ESI+): m/z 439.22 (M+H)+以下通用中間體係根據 I-27 之程序,由適當酮及 CBS 還原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283
製備通用中間體 I-31
Figure 02_image285
步驟 1 :合成 2-(4-(((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 ) 氧基 ) 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Figure 02_image287
在室溫下,向(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甲醇(1.90 g,7.85 mmol)、DMAP (95.8 mg,0.79 mmol)及TEA (1.19 g,11.78 mmol)於THF (4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TBSCl (1.42 g,9.42 mmol)。添加後,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小時。接著,用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1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5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1:10至1:1)純化,得到2.69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5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82 (br s, 1H), 7.68 (d,J =8.7 Hz, 2H), 7.26-7.31 (m, 3H), 4.66 (s, 2H), 0.84 (s, 9H), 0.00 (s, 6H)。步驟 2 :合成 3-(2-(4-( 羥基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1-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酯:
Figure 02_image289
向2-(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50 g,7.02 mmol)於DMF (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碘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2.58 g,9.13 mmol)及Cs2 CO3 (6.87 g,21.06 mmol)。在12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4小時。接著用水(8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150 mL × 3)萃取。用水(50 mL × 2)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10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DCM:MeOH=100:1至20:1)純化,得到917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9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3 (s, 1H), 7.37-7.44 (m, 4H), 5.06 (m, 1H), 4.74 (s, 2H), 4.37-4.43 (m, 2H), 4.07-4.16 (m, 2H), 2.86 (br s, 1H), 1.46 (s, 9H)。步驟 3 :合成 3-(2-(4-( 氯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1-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291
向3-(2-(4-(羥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0.92 g,2.32 mmol)於DCE (2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吡啶(1.10 g,13.92 mmol)及SOCl2 (0.83 g,6.95 mmol)。接著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隨後真空濃縮至乾。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法(EA:n- Hex=1:10至1:4)純化,得到48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1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5 (s, 1H), 7.52 (d,J =8.1 Hz, 2H), 7.46 (d,J =8.1 Hz, 2H), 5.07 (m, 1H), 4.64 (s, 2H), 4.41-4.47 (t,J =9.0 Hz, 2H), 4.09-4.14 (m, 2H), 4.47 (s, 9H)。步驟 4 :合成 3-(2-(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1-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I-31)
Figure 02_image293
在室溫下,將3-(2-(4-(氯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0.45 g,1.07 mmol)、6-氯-1H-吡唑并[3,4-d]嘧啶(0.18 g,1.18 mmol)及K2 CO3 (0.37 g,2.68 mmol)於DMF (13 mL)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接著用水(3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100 mL × 3)萃取。用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且經無水Na2 SO4 (5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Hex=1:10至1:0)純化,得到28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53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7 (s, 1H), 8.19 (s, 1H), 7.72 (s, 1H), 7.41-7.49 (m, 4H), 5.70 (s, 2H), 5.01 (m, 1H), 4.36-4.42 (t,J= 8.7 Hz, 2H), 4.06-4.13 (m, 2H), 1.42 (s, 9H)。製備通用中間體 I-32
Figure 02_image295
步驟 1 :合成 4-(3-( 二氟甲基 )-5- 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297
在0℃下,經2分鐘向4-肼基苯甲酸乙酯鹽酸鹽(300 mg,1.5 mmol)及1,1-二氟戊烷-2,4-二酮(201.5 mg,1.5 mmol)於HFIP (2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TEA (299.6 mg,3.0 mmol)於HFIP (1 mL)中的溶液。添加後,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2.5小時。接著用水(10 mL)淬滅反應並用DCM (20 mL × 2)萃取。用水(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5:1至3:1)純化,得到30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17 (dd,J =6.9, 1.8Hz, 2H), 7.56 (dd,J =6.9, 1.8 Hz, 2H), 6.71 (t,J =54.9 Hz, 1H), 6.48 (s, 1H), 3.96 (s, 3H), 2.42 (s, 3H)。步驟 2 :合成 (4-(3-( 二氟甲基 )-5- 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299
標題化合物係根據通用中間體I-1之步驟3合成。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49 (dd,J =6.3, 2.1 Hz, 2H), 7.42 (dd,J =6.3, 2.1 Hz, 2H), 6.70 (t,J =55.2 Hz, 1H), 6.44 (s, 1H), 4.78 (d,J =5.7 Hz, 2H), 2.35 (s, 3H), 1.90 (t,J =5.7 Hz, 1H)。步驟 3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3-( 二氟甲基 )-5- 甲基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301
向(4-(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基)甲醇(290 mg,1.2 mmol)於DCE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426.4 mg,3.6 mmol)。添加後,在60℃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接著真空濃縮,得到300 mg粗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2 (dd,J =6.3, 2.1 Hz, 2H), 7.44 (dd,J =6.3, 2.1 Hz, 2H), 6.70 (t,J =54.9 Hz, 1H), 6.44 (s, 1H), 4.65 (s, 2H), 2.37 (s, 3H)。步驟 4 :合成 6- -1-(4-(3-( 二氟甲基 )-5- 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32)
Figure 02_image303
在90℃下,將1-(4-(氯甲基)苯基)-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300 mg,1.2 mmol)、6-氯-1H-吡唑并[3,4-d]嘧啶(270.9 mg,1.8 mmol)及K2 CO3 (484.6 mg,351 mmol)於DMF (12 mL)中之溶液攪拌1.5小時。接著用水(25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水(20 mL × 2)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5:1至3:1)純化,得到150 mg含少量區域異構物之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6 (s, 1H), 8.19 (s, 1H), 7.50 (dd,J =6.6, 1.8 Hz, 2H), 7.41 (dd,J =6.6, 1.8 Hz, 2H), 6.67 (t,J =54.9 Hz, 1H), 6.42 (s, 1H), 5.69 (s, 2H), 2.33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33 I-34
Figure 02_image305
步驟 1 :合成 4- 溴苯甲亞胺酸乙酯鹽酸鹽:
Figure 02_image307
在0℃下,使氣態HCl鼓泡穿過4-溴苯甲腈(4.2 g,23.07 mmol)於無水MeOH (40 mL)中之劇烈攪拌之溶液,保持3小時。接著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隔夜。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倒入Et2 O (40 mL)中,且藉由過濾收集所得固體沈澱物。使固體懸浮於冷DCM (80 mL)中並藉由飽和NaHCO3 水溶液(80 mL)中和。分離有機相後,用DCM (40 mL × 2)萃取水相。用硫酸鈉(40 g)乾燥合併之有機相,過濾並濃縮,得到5.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1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81 (br s, 1H), 7.51-7.68 (m, 4H), 3.92 (s, 3H)。步驟 2 :合成 4- 溴苯甲亞胺酸醯肼:
Figure 02_image309
在0℃下,經30分鐘向4-溴苯甲亞胺酸甲酯(4.6 g,21.6 mmol)於IPA (8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於IPA (20 mL)中之水合肼(1.6 g,25.9 mmol)。在冰水浴中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且接著升溫至室溫隔夜。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濃縮至乾。用Et2 O (35 mL)稀釋殘餘物並使大量固體沈澱。在室溫下將懸浮液攪拌1小時,接著藉由過濾收集固體,得到3.8 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14 (M+H)+1 H-NMR (300 MHz, DMSO)δ 7.63 (d,J= 8.7 Hz, 2H), 7.52 (d,J= 8.7 Hz, 2H), 5.66 (br s, 2H), 5.08 (br s, 2H)。步驟 3 :合成 3-(4- 溴苯基 )-5-( 二氟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11
在0℃下,經5分鐘將2,2-二氟乙酸酐(1.63 g,9.38)於DCM (2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4-溴苯甲亞胺酸醯肼(2.0 g,9.38 mmol)及TEA (2.84 g,28.14 mmol)於DCM (7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後,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隔夜。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鹽水(8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DCM (80 mL × 2)萃取。用硫酸鈉(30 g)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8:1至4:1)純化,得到1.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7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85 (d,J= 8.4 Hz, 2H), 7.66 (d,J= 8.4 Hz, 2H), 6.81 (t,J =53.4 Hz, 1H)。步驟 4 :合成 5-(4- 溴苯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及 3-(4- 溴苯基 )-5-(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13
在0℃下,經5分鐘向3-(4-溴苯基)-5-(二氟甲基)-1H-1,2,4-三唑(1.05 g,3.85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化鈉(200 mg,5.0 mmol)。在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0分鐘後,經1分鐘逐滴添加MeI (1.09 g,7.69 mmol)。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5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70 mL × 2)萃取。用水(60 mL × 2)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用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15:1)純化,得到260 mg之5-(4-溴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及750 mg之3-(4-溴苯基)-5-(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
5-(4-溴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LC-MS (方法A) (ESI+): m/z 28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0 (d,J =6.6, 1.8 Hz, 2H), 7.59 (d,J =6.6, 1.8 Hz, 2H), 6.73 (t,J =53.7 Hz, 1H), 4.03 (s, 3H)。
3-(4-溴苯基)-5-(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LC-MS (方法A) (ESI+): m/z 28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93 (d,J= 8.7 Hz, 2H), 7.58 (d,J= 8.7 Hz, 2H), 6.87 (t,J =53.7 Hz, 1H), 4.09 (s, 3H)。步驟 5 :合成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5-(4- 乙烯基苯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15
在氮保護下,用三丁基乙烯基錫烷(2.65 g,8.36 mmol)及Pd(PPh3 )4 (644 mg,0.56 mmol)一次性處理5-(4-溴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1.6 g,5.57 mmol)於甲苯(50 ml)中的溶液。在90℃下將反應物攪拌5小時,接著用(50 mL)淬滅水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鹽水(6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急驟二氧化矽層析法(PE:EA=10:1)純化,得到1.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3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8 (d,J= 8.1 Hz, 2H), 7.56 (d,J= 8.1 Hz, 2H), 6.74 (t,J= 53.7 Hz, 1H), 6.73 (m, 1H), 5.88 (d,J= 17.4 Hz, 1H), 5.40 (d,J= 11.1 Hz, 1H), 4.05 (s, 3H)。步驟 6 :合成 5-( 二氟甲基 )-1- 甲基 -3-(4- 乙烯基苯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17
該化合物係根據通用中間體I-33 步驟5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3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2 (d,J= 8.1 Hz, 2H), 7.51 (d,J= 8.1 Hz, 2H), 6.90 (t,J =53.7 Hz, 1H), 6.78 (m, 1H), 5.83 (d,J= 17.2 Hz, 1H), 5.31 (d,J= 10.8 Hz, 1H), 4.10 (s, 3H)。步驟 7 :合成 4-(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5-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319
在室溫下,向3-(二氟甲基)-1-甲基-5-(4-乙烯基苯基)-1H-1,2,4-三唑(450 mg,1.91mmol)於THF (15 mL)及水(8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IO4 (1.23g, 5.75 mmol)及OsO4 (4.2 mg,1 mol%)。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飽和氯化銨溶液(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0 mL × 2)萃取。用鹽水(4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45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38 (M+H)+步驟 8 :合成 4-(5-(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3-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321
該化合物係根據之通用中間體I-33 步驟7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3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99 (s, 1H), 8.17 (d,J= 8.1 Hz, 2H), 7.90 (d,J= 8.1 Hz, 2H), 6.84 (t,J =52.5 Hz, 1H), 4.06 (s, 3H)。步驟 9 :合成 (4-(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5-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323
向4-(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5-基)苯甲醛(450 mg,1.90 mmol)於THF (1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BH4 (94 mg,2.47 mmol)。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40 mL × 2)萃取。用鹽水(4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2)純化,得到34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4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1 (d,J= 8.1 Hz, 2H), 7.54 (d,J= 8.1 Hz, 2H), 6.74 (t,J =53.7 Hz, 1H), 4.81 (d,J= 5.7 Hz, 2H) 4.04 (s, 3H)。步驟 10 :合成 (4-(5-(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3-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325
該化合物係根據通用中間體I-14 步驟9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4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6 (d,J= 8.4 Hz, 2H), 7.45 (d,J= 8.4 Hz, 2H), 7.89 (t,J =52.5 Hz, 1H), 4.75(d,J= 6.0 Hz, 2H) 4.13 (s, 3H)。步驟 11 :合成 5-(4-( 氯甲基 ) 苯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27
向(4-(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5-基)苯基)甲醇(320 mg,1.34 mmol)於DCE (1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318 mg,2.68 mmol)。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濃縮至乾,得到34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2 (d,J= 8.1 Hz, 2H), 7.57 (d,J= 8.1 Hz, 2H), 6.74 (t,J =53.7 Hz, 1H), 4.66 (s, 2H), 4.05 (s, 3H)。步驟 12 :合成 3-(4-( 氯甲基 ) 苯基 )-5-(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29
該化合物係根據通用中間體I-33 步驟11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5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6 (d,J= 8.1 Hz, 2H), 7.45 (d,J= 8.1 Hz, 2H), 6.89 (t,J =52.5 Hz, 1H), 4.63 (s, 2H), 4.10 (s, 3H)。步驟 13 :合成 6- -1-(4-(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5-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33)
Figure 02_image331
向5-(4-(氯甲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340 mg,1.32 mmol)及6-氯-1H-吡唑并[3,4-d]嘧啶(244 mg,1.58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Cs2 CO3 (474 mg,1.45 mmol)。在8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接著冷卻至室溫。接著用冰水(40 mL)淬滅反應,且接著用EA (50 mL × 2)萃取。用水(40 mL × 3)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1至1:3)純化,得到18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7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7 (s, 1H), 8.20 (s, 1H), 7.69 (d,J= 8.4 Hz, 2H), 7.52 (d,J= 8.4 Hz, 2H), 6.71 (t,J =53.7 Hz, 1H), 5.72 (s, 2H), 4.00 (s, 3H)。步驟 14 :合成 6- -1-(4-(5-(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3-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34)
Figure 02_image333
該化合物係根據通用中間體I-33 步驟13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37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5 (s, 1H), 8.18 (s, 1H), 8.03 (d,J= 8.4 Hz, 2H), 7.43 (d,J= 8.4 Hz, 2H), 6.86 (t,J =58.2 Hz, 1H), 5.67 (s, 2H), 4.10 (s, 3H)。製備 通用中間體 I- 35
Figure 02_image335
步驟 1 合成 5- -1- 乙基 -3-( 三氟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337
向5-溴-3-(三氟甲基)-1H-1,2,4-三唑1 (0.500 g,2.31 mmol)於DMF (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份添加氫化鈉(0.138 g,3.47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5分鐘,且接著添加碘乙烷(0.360 mL,0.708 g,0.462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用水(20 mL)及鹽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接著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0-5%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8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4.28 (q,J =7.01 Hz, 2H), 1.40 (t,J =7.09 Hz, 3H)。步驟 2 合成 4-(1- 乙基 -3-( 三氟甲基 )-1H -1,2,4- 三唑 -5-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339
在密封管中向5-溴-1-乙基-3-(三氟甲基)-1H -1,2,4-三唑2 (0.250 g,1.03 mmol)於二噁烷:H2 O (10: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0.436 g,2.07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3 (0.200 g,1.34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添加X-Phos (0.049 g,0.102 mmol)及X-Phos-Pd-G2 (0.040 g,0.051 mmol)。再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淬滅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25%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2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13 (s, 1H), 8.11 (d,J= 6.85 Hz, 2H), 8.00 (d,J= 7.34 Hz, 2H), 4.38 (q,J= 6.85 Hz, 2H), 1.44 (t,J= 6.85 Hz, 3H)。步驟 3 合成 (4-(1- 乙基 -3-( 三氟甲基 )-1H -1,2,4- 三唑 -5-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341
向4-(1-乙基-3-(三氟甲基)-1H -1,2,4-三唑-5-基)苯甲醛4 (0.200 g,0.743 mmol)於甲醇(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份添加硼氫化鈉(0.056 g,1.49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再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淬滅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40% EA溶離來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50 g)。LC-MS(方法B) (ESI+): m/z 271.4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72 (d,J= 8.31 Hz, 2H), 7.53 (d,J= 7.82 Hz, 2H), 5.38 (t,J= 5.62 Hz, 1H), 4.61 (d,J= 5.87 Hz, 2H), 4.34 (q,J= 7.34 Hz, 2H), 1.42 (t,J= 7.34 Hz, 3H)。步驟 4 合成 6- -1-(4-(1- 乙基 -3-( 三氟甲基 )-1H -1,2,4- 三唑 -5-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35)
Figure 02_image343
在0℃下,向(4-(1-乙基-3-(三氟甲基)-1H -1,2,4-三唑-5-基)苯基)甲醇5 (0.130 g,0.479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066 g,0.43 mmol)、DEAD (0.163 g,0.959 mmol)及TPP (0.246 g,0.959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 (s, 1H), 8.53 (s, 1H), 7.73 (d,J= 8.31 Hz, 2H), 7.45 (d,J= 7.83 Hz, 2H), 5.77 (s, 2H), 4.30 (q,J= 7.17 Hz, 2H), 1.39 (t,J= 7.34 Hz, 3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針對 I-35 之製備方法,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345
製備通用中間體 I-39
Figure 02_image347
步驟 1 :合成 1-(4- 溴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醇:
Figure 02_image349
在室溫下,向(4-溴苯基)肼鹽酸鹽(4.9 g,22 mmol)於乙醇(6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氫氧化鈉(898 mg,22.5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接著將4,4,4-三氟-3-側氧基丁酸乙酯(4.9 g,27 mmol)於乙醇(10 mL)中的溶液一次性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將反應物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隔夜。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150 mL)淬滅。用稀鹽酸溶液(1 N)將所得混合物酸化至pH值5並用EA (10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5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0:1至6:1)純化,得到6.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07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62-7.74 (m, 4H), 5.84 (s, 1H)。步驟 2 :合成 1-(4- 溴苯基 )-5- 甲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351
在0℃下,經5分鐘向甲基1-(4-溴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6.2 g,20 mmol)於DMF (6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氫化鈉(60%分散液,973 mg,0.024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經2分鐘將碘甲烷(4.26 g,0.03 mmol)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3小時,且接著用冰水(200 mL)淬滅並用EA (100 mL × 3)萃取。用水(100 mL × 2)洗滌有機相,經硫酸鈉(4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至PE:EA=100:1)純化,得到4.4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21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55-7.63 (m, 4H), 5.95 (s, 1H), 4.00 (s, 3H)。步驟 3 :合成 4-(5- 甲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353
在-78℃下,經15分鐘向1-(4-溴苯基)-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 g,3.13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n-BuLi (1.5 mL,3.76 mmol)。在   -78℃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後,經5分鐘將無水DMF (0.48 mL,6.26 mmol)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添加後,在  -78℃下再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升溫至室溫。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20 mL)淬滅反應。用EA (30 mL × 2)萃取所得混合物,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0:1至20:1)純化,得到57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71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10.04 (s, 1H), 7.97 (d,J= 6.6 Hz, 4H), 3.99 (s, 1H), 4.05 (s, 3H)。步驟 4 :合成 (4-(5- 甲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355
在室溫下,向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醛(570 mg,2.11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BH4 (80 mg,2.11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得到620 m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純化即用於後續步驟。LC-MS (方法A) (ESI+): m/z 273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68 (d,J= 8.4 Hz, 2H), 7.45 (d,J= 8.4 Hz, 2H), 5.96 (s, 1H), 4.75 (d,J= 5.1 Hz, 2H), 3.99 (s, 3H), 1.58 (s, 1H)。步驟 5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5- 甲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357
向(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基)甲醇(570 mg,2.10 mmol)於DCE (2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748 mg,6.29 mmol)。添加後,在50℃下將反應物攪拌20分鐘。TLC分析指示反應混合物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至乾,得到500 mg粗標題化合物,其不經純化即用於後續步驟。LC-MS (方法A) (ESI+): m/z 291 (M+H)+步驟 6 :合成 6- -1-(4-(5- 甲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39)
Figure 02_image359
向1-(4-(氯甲基)苯基)-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20 mg,1.79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6-氯-1H-吡唑并[3,4-d]嘧啶(276 mg,1.79 mmol)及碳酸鉀(741 mg,5.37 mmol)。添加後,在7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30 mL × 2)萃取。用水及鹽水洗滌合併之有機相,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1至5:1)純化,得到33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09 (M+H)+1 H -NMR (300 MHz, CD3 OD)δ 9.05 (s, 1H), 8.17 (s, 1H), 7.67 (d,J =8.4 Hz, 2H), 7.47 (d,J =8.4 Hz, 2H), 5.93 (s, 1H), 5.66 (s, 2H), 3.99 (s, 3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 I-39 之製備方法,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
Figure 02_image361
製備 通用中間體 I- 45
Figure 02_image363
步驟 1 合成 1-(4- 溴苯基 )-5- 側氧基 -4,5- 二氫 -1H- 吡唑 -3- 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365
向(4-溴苯基)肼鹽酸鹽(1.0 g,4.5 mmol)於乙醇(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23 g,8.94 mmol)。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後,經5分鐘將於乙醇(10 mL)中之丁2-炔二酸二乙酯(761 mg,4.47 mmol)逐滴添加至反應物中。將反應物在回流下攪拌4小時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並用稀鹽酸溶液調至pH值5。用EA (40 mL × 3)萃取所得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10/1至5:1)純化,得到32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11, 313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74 (d,J= 9.0 Hz, 2H), 7.71 (d,J= 9.0 Hz, 2H), 6.01 (s, 1H), 4.30-4.38 (q,J= 6.9 Hz, 2H), 1.32-1.38 (t,J= 6.9 Hz, 3H)。步驟 2 合成 1-(4- 溴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367
在0℃下,經5分鐘向1-(4-溴苯基)-5-側氧基-4,5-二氫-1H-吡唑-3-甲酸乙酯(720 mg,2.32 mmol)、三苯基膦(913 mg,3.48 mmol)及甲醇(96 mg,3.02 mmol)於甲苯(40 mL)中之混合物中逐滴添加DIAD (704 mg,3.48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使反應物緩慢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隔夜。在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3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65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25, 32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5 (d,J= 8.7 Hz, 2H), 7.56 (d,J= 8.7 Hz, 2H), 6.22 (s, 1H), 4.39-4.46 (q,J= 7.2 Hz, 2H), 3.98 (s, 3H), 1.39-1.44 (t,J= 7.2 Hz, 3H)。步驟 3 合成甲基 1-(4- 溴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醯胺:
Figure 02_image369
在密封管中,在60℃下將1-(4-溴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酸乙酯(650 mg,2.01 mmol)於飽和甲醇之氨溶液(30 mL)中之溶液攪拌7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5/1至0/1)純化,得到405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96, 29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5-7.65 (m, 4H), 6.82 (s, 1H), 6.26 (s, 1H), 5.40 (s, 1H), 3.99 (s, 3H)。步驟 4 合成 1-(4- 溴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371
在0℃下,經5分鐘向甲基1-(4-溴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醯胺(400 mg,1.36 mmol)於DCM (40 mL)及吡啶(2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三氟乙酸酐(1.6 mL)。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水溶液(4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DCM (40 mL × 3)萃取。用水(20 mL)及鹽水(20 mL)洗滌有機層,且經硫酸鈉(4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295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78, 28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9 (s, 4H), 6.06 (s, 1H), 4.00 (s, 3H)。步驟 5 合成 5- 甲氧基 -1-(4- 乙烯基苯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373
向1-(4-溴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腈(290 mg,1.05 mmol)於甲苯(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丁基(乙烯基)錫烷(498 mg,1.57 mmol)及Pd(Ph3 )4 (121 mg,0.11 mmol)。在90℃下將反應物攪拌6小時。藉由LC-MS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1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2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2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4 (d,J= 8.7 Hz, 2H), 7.49 (d,J= 8.7 Hz, 2H), 6.74 (dd,J= 17.7 Hz,J= 10.8Hz, 1H), 6.06 (s, 1H), 5.80 (d,J= 17.7 Hz, 1H), 5.33 (d,J= 10.8 Hz, 1H), 3.99 (s, 3H)。步驟 6 合成 1-(4- 甲醯基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375
向5-甲氧基-1-(4-乙烯基苯基)-1H-吡唑-3-甲腈(20 mg,0.89 mmol)於THF/H2 O (10 mL/ 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IO4 (570 mg,2.67 mmol)及OsO4 (22 mg,0.09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NH4 Cl水溶液(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2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21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2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10.05 (s, 1H), 7.84-8.05 (m, 4H), 6.01 (s, 1H), 3.99 (s, 3H)。步驟 7 合成 1-(4-( 羥基甲基 ) 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377
經5分鐘向1-(4-甲醯基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腈(210 mg,0.93 mmol)於THF (3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BH4 (46 mg,1.2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3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5/1至2/1)純化,得到17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3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7 (d,J= 8.7 Hz, 2H), 7.47 (d,J= 8.7 Hz, 2H), 6.07 (s, 1H), 4.76 (d,J= 6 Hz, 2H), 3.99 (s, 3H), 1.75 (t,J= 6 Hz, 1H)。步驟 8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379
向1-(4-(羥基甲基)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腈(170 mg,0.74 mmol)於DCE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176 mg,1.48 mmol),並在5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混合物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濃縮至乾,得到205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4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0 (d,J= 8.4 Hz, 2H), 7.49 (d,J= 8.4 Hz, 2H), 6.07 (s, 1H), 4.62 (s, 2H), 4.00 (s, 3H)。步驟 9 合成 1-(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5- 甲氧基 -1H- 吡唑 -3- 甲腈 (I-45)
Figure 02_image381
向1-(4-(氯甲基)苯基)-5-甲氧基-1H-吡唑-3-甲腈(205 mg,0.83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6-氯-1H-吡唑并[3,4-d]嘧啶(153 mg,1.0 mmol)及碳酸鉀(812 mg,2.49 mmol)。添加後,在7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混合物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30 mL × 2)萃取。用水(20 mL)及鹽水(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10/1至5/1)純化,得到57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66 (M+H)+1 H -NMR (300 MHz, CDCl3 )δ 9.05 (s, 1H), 8.18 (s, 1H), 7.66 (d,J =8.4 Hz, 2H), 7.48 (d,J= 8.4 Hz, 2H), 6.04 (s, 1H), 5.67 (s, 2H), 3.97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46
Figure 02_image383
步驟 1 合成 4,4,4- 三氟 -3- 側氧基丁腈:
Figure 02_image385
在氬氣氛下,在0℃下向NaH (10.5 g,264 mmol)於THF (150 mL)中之經攪拌之懸浮液中同時添加2,2,2-三氟乙酸乙酯1 (15.0 g,106 mmol)及MeCN (12.4 g,159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且接著加熱至7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減壓濃縮以移除有機相。用乙醚(2 × 30 mL)萃取剩餘水層。接著,使用濃HCl將水層調至pH值2,接著用乙醚(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2 (18.0 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步驟。步驟 2 合成 4-(5- 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387
在室溫下,向4,4,4-三氟-3-側氧基丁腈2 (3.39 g,24.8 mmol)於甲醇(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4-肼基苯甲酸甲酯鹽酸鹽3 (2.50 g,12.47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2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9 (d,J= 8.48 Hz, 2H), 7.79 (d,J= 8.48 Hz, 2H), 5.98 (br s, 2H), 5.84 (s, 1H), 3.89 (s, 3H)。步驟 3 合成 4-(5- 乙醯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389
向4-(5-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乙酯4 (1.00 g,3.51 mmol)於吡啶(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滴添加CH3 COCl (0.37 mL,5.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CuSO4 溶液(3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800 g)。LC-MS(方法B) (ESI+):觀測值:328.05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21 (d,J= 8.48 Hz, 2H), 7.59 (d,J= 8.48 Hz, 2H), 6.95-7.00 (m, 1H), 3.96 (s, 3H), 2.17 (s, 3H)。步驟 3 合成 4-(5-(N - 甲基乙醯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391
在室溫下,向4-(5-乙醯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5 (0.800 g,2.45 mmol)於CH3 CN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鉀(0.506 g,3.67 mmol)及碘甲烷(0.45 mL,7.34 mmol)。接著,在密封管中在85℃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水(2 × 25 mL),隨後鹽水(2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650 g)。LC-MS(方法B) (ESI+):觀測值:342.1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19 (d,J= 8.48 Hz, 2H), 7.57 (d,J= 8.48 Hz, 2H), 6.62 (s, 1H), 3.96 (s, 3H), 3.15 (s, 3H), 1.85 (s, 3H)。步驟 5 合成 4-(5-( 甲基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393
在室溫下,向4-(5-(N -甲基乙醯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6 (0.650 g,1.91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濃HCl (7 mL)。接著,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稀釋並用EA (3 × 2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500 g)。LC-MS(方法C) (ESI+): m/z 299.98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16 (d,J= 8.48 Hz, 2H), 7.68 (d,J= 8.48 Hz, 2H), 5.80 (s, 1H), 3.95 (s, 3H), 2.89 (s, 3H)。步驟 6 合成 (4-(5-( 甲基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395
在0℃下,向4-(5-(甲基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7 (0.500 g,1.67 mmol)於THF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BAL-H (1M於甲苯中,5.00 mL,5.02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NH4 Cl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用EA (20 mL)稀釋所得溶液並經矽藻土墊過濾。分離水層並用EA (3 × 15 mL)再萃取。用鹽水(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0-8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42-7.51 (m, 4H), 5.89 (s, 1H), 5.83 (d,J= 4.40 Hz, 1H), 5.33 (t,J= 5.62 Hz, 1H), 4.56 (d,J= 5.87 Hz, 2H), 2.69 (d,J= 4.89 Hz, 3H)。步驟 7 合成 1-(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N -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I-46)
Figure 02_image397
向(4-(5-(甲基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基)甲醇8 (0.200 g,0.738 mmol)於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102 g,0.664 mmol)、DIAD (0.336 g,1.48 mmol)及TPP (0.382 g,1.48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60 g)。LC-MS(方法C) (ESI+): m/z 407.86 (M+H)+製備通用中間體 I-47
Figure 02_image399
步驟 1 合成 4-(5- 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3- 氟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401
在室溫下,向4,4,4-三氟-3-側氧基丁腈1 (0.500 g,2.136 mmol)於甲醇(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3-氟-4-肼基苯甲酸乙酯鹽酸鹽2 (0.731 g,5.341 mmol)。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5-2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7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2 (d,J= 9.29 Hz, 2H), 7.72 (t,J= 7.83 Hz, 1H), 5.91 (s, 2H), 5.75 (s, 1H), 4.37 (q,J= 6.85 Hz, 2H), 1.35 (t,J= 7.09 Hz, 3H)。步驟 2 合成 4-(5-( 二甲基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3- 氟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403
在0℃下,向4-(5-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3-氟苯甲酸乙酯3 (0.250 g,0.788 mmol)於DM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0%氫化鈉於油中之分散液(0.063 g,1.577 mmol)及碘甲烷(0.145 mL,2.365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7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4-8.00 (m, 2H), 7.79-7.85 (m, 1H), 6.40 (s, 1H), 4.37 (q,J= 6.85 Hz, 2H), 2.56 (s, 6H), 1.35 (t,J= 7.09 Hz, 3H)。步驟 3 合成 (4-(5-( 二甲基胺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1- )-3- 氟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405
向4-(5-(二甲基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3-氟苯甲酸乙酯4 (0.150 g,0.434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份添加硼氫化鈉(0.066 g,1.739 mmol)。添加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攪拌5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NH4 Cl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40-5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90 g)。LC-MS(方法B) (ESI+): m/z 304.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56 (t,J= 7.98 Hz, 1H), 7.38 (d,J= 11.47 Hz, 1H), 7.32 (d,J= 7.98 Hz, 1H), 6.35 (s, 1H), 5.49 (t,J= 5.73 Hz, 1H), 4.59 (d,J= 5.49 Hz, 2H), 2.54 (s, 6H)。步驟 4 合成 1-(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2- 氟苯基 )-N ,N - 二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I-47)
Figure 02_image407
在室溫下,向(4-(5-(二甲基胺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3-氟苯基)-甲醇5 (0.080 g,0.264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036 g,0.237 mmol)、DTAD (0.119 g,0.528 mmol)及TPP (0.136 g,0.528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6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60 g)。LC-MS(方法B) (ESI+): m/z 440.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 (s, 1H), 8.54 (s, 1H), 7.60 (t,J= 8.07 Hz, 1H), 7.38 (d,J= 10.76 Hz, 1H), 7.21 (d,J= 8.31 Hz, 1H), 6.35 (s, 1H), 5.77 (s, 2H), 2.52 (s, 6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針對 I-47 之製備方法,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409
製備通用中間體 I-50
Figure 02_image411
步驟 1 合成 1-(4- 溴苯基 )-3-( 三氟甲基 ) -1H- 吡唑 -5- 硫醇:
Figure 02_image413
向1-(4-溴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900 mg,2.94 mmol)於甲苯(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拉氏試劑(Lawesson's Reagent )(2.38 g,5.88 mmol)。接著,在回流下將反應物攪拌4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過濾懸浮液,並將濾液濃縮至乾,得到2.6 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23, 325 (M+H)+步驟 2 合成 1-(4- 溴苯基 )-5-( 甲基硫基 )-3-( 三氟甲基 )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415
在0℃下,經5分鐘向粗甲基1-(4-溴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硫醇(2.6 g,8.1 mol)於DMF (2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388 mg,9.69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經2分鐘逐滴添加MeI (1.72 g,12.1 mmol)。先在0℃下攪拌反應物,且接著使其經3小時升溫至室溫。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2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20 mL × 3)萃取。用水(20 mL × 2)及鹽水(20 mL)洗滌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50/0至50/1)純化,得到65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37, 339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3 (d,J= 6.9 Hz, 2H), 7.48 (d,J= 6.9 Hz, 2H), 6.57 (s, 1H), 2.44 (s, 3H)。步驟 3 合成 4-(5-( 甲基硫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417
在-78℃下,經5分鐘向1-(4-溴苯基)-5-(甲基硫基)-3-(三氟甲基)-1H-吡唑3 (550 mg,1.64 mmol)於無水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n-BuLi (0.98 mL,2.46 mmol)。在-78℃下攪拌1小時後,經5分鐘逐滴添加DMF (240 mg,3.28 mmol),並使混合物經2小時緩慢升溫至室溫。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20 mL)淬滅混合物。用EA (30 mL × 2)萃取所得混合物。將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100/1至50/1)純化,得到1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8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10.08 (s, 1H), 8.02 (d,J= 8.7 Hz, 2H), 7.84 (d,J= 8.7 Hz, 2H), 6.61 (s, 1H), 2.48 (s, 3H)。步驟 4 合成 (4-(5-( 甲基硫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419
根據I-8 之還原程序製備。LC-MS (方法A) (ESI+): m/z 289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7 (d,J= 8.4 Hz, 2H), 7.49 (d,J= 8.4 Hz, 2H), 6.57 (s. 1H), 4.78 (s, 2H), 2.43 (s, 3H), 1.83 (br s, 1H)。步驟 5 合成 6- -1-(4-(5-( 甲基硫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I-50)
Figure 02_image421
在0℃下,經5分鐘向5 (130 mg,0.45 mol)、6-氯-1H-吡唑并[3,4-d]嘧啶(90 mg,0.59 mmol)及PS-TPP (300 mg,0.9 mmol)於無水THF (10 mL)中之懸浮液中逐滴添加DIAD ( 136 mg,0.68 mmol)。在冰水浴中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使其緩慢升溫至室溫隔夜。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乾燥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10/1至1/0)純化,得到160 mg粗產物。將粗產物進一步藉由製備型HPLC (方法A)純化,得到3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2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6 (s. 1H), 8.19 (s, 1H), 7.59-7.45 (m, 4H), 6.55 (s. 1H), 5.70 (s, 2H), 2.42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51
Figure 02_image423
步驟 1 :合成 4-(5- 甲氧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3-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425
在氮下,向3-溴-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500 mg,2.60 mmol)、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苯甲酸甲酯(1.02 g,3.91 mmol)、三環己基膦(219.07 mg,0.78 mmol)、K3 PO4 -3H2 O (2.08 g,7.81 mmol)於二噁烷(26 mL)及H2 O (1.3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Pd2 (dba)3 (238.45 mg,0.26 mmol)。在9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5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粗產物。將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1)純化,得到65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8 (s, .4H), 4.17 (s, 3H), 3.93 (s, 3H), 3.68 (s, 3H)。步驟 2 :合成 (4-(5- 甲氧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3-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427
在0℃下,經15分鐘向4-(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酸甲酯(650 mg,2.63 mmol)於THF (26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DIBAL-H (1.5 M,7.9 mL,11.9 mmol)。在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接著用飽和NH4 Cl水溶液(10 mL)緩慢稀釋。在冰水浴中將所得懸浮液再攪拌30分鐘且接著過濾以移除固體。用EA (30 mL × 4)洗滌濾餅,且用鹽水(50 mL)洗滌所得濾液。分離後,將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粗殘餘物,將其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1至2:1)純化,得到50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00 (d,J =8.4 Hz, 2H), 7.41 (d,J =8.4 Hz, 2H), 4.73 (d,J =6.0 Hz, 2H), 4.16 (s, 3H), 3.67 (s, 3H), 1.70 (t,J =6.0 Hz, 1H)。步驟 3 :合成 3-(4-( 氯甲基 ) 苯基 )-5- 甲氧基 -1- 甲基 -1H-1,2,4- 三唑:
Figure 02_image429
在室溫下,向(4-(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基)甲醇(450 mg,2.05 mmol)於DCM (2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PPh3 (592 mg,2.26 mmol)及NBS (438 mg,2.05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真空濃縮反應混合物且將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5:1至3:1)純化,得到48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98 (d,J =8.4 Hz, 2H), 7.43 (d,J =8.4 Hz, 2H), 4.53 (s, 2H), 4.16 (s, 3H), 3.66 (s, 3H)。步驟 4 :合成 6- -1-(4-(5- 甲氧基 -1- 甲基 -1H -1,2,4- 三唑 -3-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 嘧啶 (I-51)
Figure 02_image431
向3-(4-(氯甲基)苯基)-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480 mg,1.70 mmol)及6-氯-1H-吡唑并[3,4-d]嘧啶(316 mg,2.04 mmol)於DMF (17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Cs2 CO3 (1.66 g,5.10 mmol)並在8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反應完成(如TLC分析指示)後,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接著用冰水(3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水(40 mL × 3)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1至1:3)純化,得到22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5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3 (s, 1H), 8.16 (s, 1H), 7.95 (d,J= 81 Hz, 2H), 7.40 (d,J= 8.1 Hz, 2H), 5.65 (s, 2H), 4.13 (s, 3H), 3.64 (s, 3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 I-51 之製備方法,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試劑製備 :
Figure 02_image433
製備通用中間體 I-53
Figure 02_image435
步驟 1 :合成 (4-( 乙醯氧基甲基 ) 苯基 ) 硼酸:
Figure 02_image437
在室溫下,將(4-(羥基甲基)苯基)硼酸(3 g,0.02 mol)及乙酸酐(4.08 g,0.04 mol)於吡啶(5 mL,0.062 mol)中之混合物攪拌4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混合物倒入稀鹽酸水溶液(2 N,20 mL)中並用EA (30 mL × 2)萃取。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5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得到4.5 g粗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3 OD)δ 8.04 (d,J= 7.8 Hz, 2H), 7.38 (d,J= 7.8 Hz, 2H), 5.13 (s, 2H), 2.11 (s, 3H)。步驟 2 :合成乙酸 4-(3- 氰基 -5- 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酯:
Figure 02_image439
向(4-(乙醯氧基甲基)苯基)硼酸(1.087 g,5.60 mmol)、5-甲基-1H-吡唑-3-甲腈(500 mg,11.60 mmol)、三乙胺(709 mg,4.67 mmol)、吡啶(1.11 g,14.07 mmol)於DCM (2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單水合乙酸銅(1.14 g,6.26 mmol)並在4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隔夜。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藉由添加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DCM (20 mL × 2)萃取。用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相,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0:1至6:1)純化,得到39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6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51 (d,J= 8.7 Hz, 2H), 7.44 (d,J= 8.7 Hz, 2H), 6.60 (s, 1H), 5.18 (s, 2H), 2.36 (s, 3H), 2.15 (s, 3H)。步驟 3 合成 1-(4-( 羥基甲基 ) 苯基 )-5- 甲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441
向乙酸4-(3-氰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甲酯(390 mg,1.53 mmol)於THF (40 mL)及水(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氫氧化鋰(128 mg,3.06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3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冰水(10 mL)淬滅反應。用EA (10 mL × 2)萃取所得混合物並分離各層。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1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30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14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56 (d,J= 8.4 Hz, 2H), 7.47 (d,J= 8.4 Hz, 2H), 6.75 (s, 1H), 4.70 (s, 2H), 2.37 (s, 3H)。步驟 4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5- 甲基 -1H- 吡唑 -3- 甲腈:
Figure 02_image443
向1-(4-(羥基甲基)苯基)-5-甲基-1H-吡唑-3-甲腈(300 mg,0.96 mmol)於DCE (6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SOCl2 (341 mg,2.87 mmol)。添加後,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混合物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至乾,得到33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32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55 (d,J= 8.4 Hz, 2H), 7.44 (d,J= 8.4 Hz, 2H), 6.10 (s, 1H), 4.65 (s, 2H), 2.38 (s, 3H)。步驟 5 :合成 1-(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5- 甲基 -1H- 吡唑 -3- 甲腈 (I-53)
Figure 02_image445
向1-(4-(氯甲基)苯基)-5-甲基-1H-吡唑-3-甲腈(330 mg,1.43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6-氯-1H-吡唑并[3,4-d]嘧啶(220 mg,1.43 mmol)及碳酸鉀(590 mg,4.29 mmol)。添加後,在7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10 mL × 2)萃取。用水洗滌合併之有機相,經硫酸鈉(1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1至2:1)純化,得到188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50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07 (s, 1H), 8.20 (s, 1H), 7.52 (d,J =8.4 Hz, 2H), 7.41 (d,J =8.4 Hz, 2H), 6.58 (s, 1H), 5.71 (s, 2H), 2.36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 54
Figure 02_image447
步驟 1 合成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449
在室溫下,向丙炔酸甲酯2 (500 mg,5.94 mmol)於DCM (4.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NO2 水溶液(613 mg NaNO2 於2.0 mL水中)。添加後,用冰水浴冷卻反應物並經5分鐘將2,2,2-三氟乙胺鹽酸鹽1 (1.2 g,8.9 mmol)逐份添加至反應物中。接著,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且接著在室溫下攪拌隔夜。用水(3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DCM (30 mL × 2)萃取。將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1.1 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9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11.41 (br s, 1H), 7.10 (s, 1H), 3.98 (s, 3H)。步驟 2 合成 1-(4-( 乙醯氧基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451
向3-(三氟甲基)-1H-吡唑-5-甲酸甲酯3 (870 mg,4.48 mmol)及(4-(乙醯氧基甲基)苯基)硼酸(1.1 g,5.8 mmol)於DCM (20 mL)及DCE (2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Cu(OAc)2 (1.2 g,6.7 mmol)及吡啶(709 mg,8.96 mmol)。接著,在40℃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過濾混合物,並用DCM (30 mL)洗滌濾餅。用水(30 mL × 2)洗滌合併之濾液,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9/1)純化,得到1.1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43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43-7.51(m, 4H), 7.08 (s, 1H), 5.18 (s, 2H), 3.84 (s, 3H), 2.14 (s, 3H)。步驟 3 合成 1-(4-( 羥基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醯胺:
Figure 02_image453
向飽和甲醇之氨溶液(10 mL,7 N)中一次性添加1-(4-(乙醯氧基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甲酸甲酯5 (1.1 g,3.2 mmol)。在密封管中,在50℃下將反應物攪拌6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飽和氯化銨溶液混合物(40 mL)淬滅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水(30 mL)、鹽水(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DCM/MeOH=50/1至20/1)純化,得到53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86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43-7.51(m, 4H), 7.19 (s, 1H), 4.68 (s, 2H)。步驟 4 合成 1-(4-( 羥基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腈:
Figure 02_image455
該化合物係根據I-44 之步驟4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6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2 (d,J =8.7 Hz, 2H), 7.58 (d,J =8.4 Hz, 2H), 7.27 (s, 1H), 4.83 (s, 2H)。步驟 5 合成 1-(4-( 氯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腈:
Figure 02_image457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8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8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4 (d,J= 8.1 Hz, 2H), 7.61 (d,J =8.1 Hz, 2H), 7.29 (s, 1H), 4.66 (s, 2H)。步驟 6 合成 1-(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甲腈 (I-54)
Figure 02_image459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8 之程序合成 LC-MS (方法A) (ESI+): m/z 40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8 (s, 1H), 8.20 (s, 1H) 7.71 (d,J =8.4 Hz, 2H), 7.58 (d,J =8.4 Hz, 2H), 7.27 (s, 1H), 5.72 (s, 2H)。製備通用中間體 I-56
Figure 02_image461
步驟 1 合成 4- 甲氧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463
在室溫下,向4-溴-1H -咪唑1 (15.0 g,102 mmol)於NaOMe溶液(1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碘化銅(3.87 g,20.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80% EA溶離來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5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1.61 (br. s, 1H), 7.25 (br s, 1H), 6.39 (br s, 1H), 3.64 (s, 3H)。步驟 2 合成 1- 異丙基 -4- 甲氧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465
在室溫下,向4-甲氧基-1H -咪唑2 (1.50 g,15.3 mmol)於THF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9.90 g,30.6 mmol)及異丙基碘(3.88 g,23.0 mmol)。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尺寸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0 g)。LC-MS(方法B) (ESI+): m/z 140.9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29 (s, 1H), 6.55 (s, 1H), 4.26 (td,J= 6.79, 13.33 Hz, 1H), 3.63 (d,J= 0.98 Hz, 3H), 1.35 (dd,J= 0.98, 6.85 Hz, 6H)。步驟 3 合成 2- -1- 異丙基 -4- 甲氧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467
在-78℃下,向1-異丙基-4-甲氧基-1H -咪唑3 (1.00 g,7.14 mmol)於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n -BuLi (1.6M於己烷中,6.69 mL,10.7 mmol)。在   -78℃下,將所得溶液攪拌15分鐘,且接著添加CBr4 (3.50 g,10.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3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00 g)。LC-MS(方法B) (ESI+): m/z 221.19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6.81 (s, 1H), 4.34 (td,J= 6.79, 13.33 Hz, 1H), 3.65 (s, 3H), 1.34 (d,J= 6.85 Hz, 6H)。步驟 4 合成 4-(1- 異丙基 -4- 甲氧基 -1H -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469
向2-溴-1-異丙基-4-甲氧基-1H -咪唑4 (0.700 g,3.21 mmol)於二噁烷:H2 O (15:3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1.36 g,6.42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5 (0.621 g,4.17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密封管中,用XPhos (0.152 g,0.321 mmol)及X-Phos-Pd-G2 (0.126 g,0.160 mmol)處理。再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淬滅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00 g)。步驟 5 合成 (4-(1- 異丙基 -4- 甲氧基 -1H -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471
在0℃下,向4-(1-異丙基-4-甲氧基-1H -咪唑-2-基)苯甲醛6 (0.400 g,1.64 mmol)於甲醇(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063 g,1.64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7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50 g)。LC-MS(方法B) (ESI+): m/z 247.04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37-7.46 (m, 4H), 6.75 (s, 1H), 4.54 (d,J= 5.87 Hz, 2H), 4.43 (tt,J= 6.79, 13.27 Hz, 2H), 3.70 (s, 3H), 1.35 (d,J= 6.85 Hz, 6H)。步驟 6 合成 6- -1-(4-(1- 異丙基 -4- 甲氧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56)
Figure 02_image473
在0℃下,向(4-(1-異丙基-4-甲氧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7 (0.250 g,1.02 mmol)於THF (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156 g,1.02 mmol)、DEAD (0.357 g,2.03 mmol)及TPP (0.532 g,2.03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20 g)。LC-MS(方法B) (ESI+): m/z 383.04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8.51 (s, 1H), 7.45 (d,J= 8.31 Hz, 2H), 7.34 (d,J= 8.31 Hz, 2H), 6.76 (s, 1H), 5.70 (s, 2H), 4.36-4.42 (m, 1H), 3.68 (s, 3H), 1.33 (d,J= 6.85 Hz, 6H)。製備通用中間體 I-57
Figure 02_image475
步驟 1 合成 4- -1- 異丙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477
在室溫下,向4-溴-1H -咪唑1 (10.0 g,68.0 mmol)於丙酮(2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22.1 g,74.8 mmol)及異丙基碘(12.7 g,74.8 mmol)。接著,在55℃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經由矽藻土墊過濾。減壓濃縮濾液。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9.00 g)。LC-MS(方法C) (ESI+): m/z 191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69 (d,J= 1.00 Hz, 1H), 7.43 (d,J= 1.50 Hz, 1H), 4.39 (td,J= 6.73, 13.46 Hz, 1H), 1.38 (d,J= 6.98 Hz, 6H)。步驟 2 合成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479
在室溫下,向4-溴-1-異丙基-1H -咪唑2 (5.00 g,26.4 mmol)於DMA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Zn(CN)2 (6.17 g,52.9 mmol)。接著,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2 (dba)3 (2.40 g,2.64 mmol)及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2.92 g,5.29 mmol)。接著在密封管中,在13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氨水溶液(30 mL)淬滅並用EA (100 mL)萃取。用水(2 × 200 mL)洗滌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10 g)。LC-MS(方法B) (ESI+): m/z 135.9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27 (s, 1H), 7.98 (s, 1H), 4.49 (五重峰,J= 6.60, 13.21 Hz, 1H), 1.41 (d,J= 6.85 Hz, 6H)。步驟 3 合成 2-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481
在室溫下,向甲基1-異丙基-1H -咪唑-4-甲腈3 (2.00 g,14.79 mmol)於DM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BS (5.26 g,29.6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4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60% EA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50 g)。LC-MS(方法B) (ESI-);m/z 213.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25 (s, 1H), 4.40-4.49 (m, 1H), 1.45 (d,J= 6.48 Hz, 6H)。步驟 4 合成 2-(4- 甲醯基苯基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483
向2-溴-1-異丙基-1H -咪唑-4-甲腈4 (0.840 g,5.60 mmol)於二噁烷:H2 O (2:1) (7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3.64 g,11.2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5 (1.2 g,5.60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在室溫下,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三苯基膦(0.586 g,2.24 mmol)及Pd(OAc)2 (0.251 g,1.12 mmol)。在密封管中,在8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10 mL)稀釋並用EA (6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800 g)。LC-MS(方法B) (ESI+): m/z 240.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11 (s, 1H), 8.32 (s, 1H), 8.11 (d,J= 7.83 Hz, 2H), 7.78 (d,J= 7.83 Hz, 2H), 4.33 (td,J= 6.42, 13.08 Hz, 1H), 1.42 (d,J= 6.85 Hz, 6H)。步驟 5 合成 2-(4-( 羥基甲基 ) 苯基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485
在10℃下,向2-(4-甲醯基苯基)-1-異丙基-1H -咪唑-4-甲腈6 (0.750 g,3.134 mmol)於甲醇(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059 g,1.567 mmol)。在相同溫度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10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8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00 g)。LC-MS(方法B) (ESI+): m/z 242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23 (s, 1H), 7.51-7.55 (m, 2H), 7.44-7.49 (m, 2H), 5.34 (t,J= 5.87 Hz, 1H), 4.59 (d,J= 5.87 Hz, 2H), 4.29 (td,J= 6.60, 13.21 Hz, 1H), 1.40 (d,J =6.85 Hz, 6H)。步驟 6 合成 2-(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甲腈 (I-57)
Figure 02_image487
在室溫下,向2-(4-(羥基甲基)苯基)-1-異丙基-1H -咪唑-4-甲腈7 (0.319 g,2.07 mmol)及TPP (0.812 g,3.11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EAD (0.540 g,3.11 mmol )及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500 g,2.07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並將殘留殘餘物溶解於水(50 mL)中並用EA (5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50 g)。LC-MS(方法B) (ESI+): m/z 377.9 (M+H)+以下中間體係根據針對 I-57 之製備方法,由 4- 硝基 -1H- 咪唑製備:
Figure 02_image489
製備通用中間體 I-59
Figure 02_image491
步驟 1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493
經5分鐘時間向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14.5 g,53.0 mmol)於THF (300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0%於礦物油中之分散液) (3.23 g,80.0 mmol)。在相同溫度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接著經30分鐘時間逐滴添加SEM-Cl (14.2 mL,80.0 mmol)。在室溫下再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水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5% EA純化,得到15.00 g標題化合物及1.20 g非所需之區域異構物。LC-MS(方法B) (ESI+): m/z 400.9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23 (s, 1H), 8.06 (d,J =7.8 Hz, 2H), 7.96 (d,J =8.3 Hz, 2H), 5.44 (s, 2H), 3.87 (s, 3H), 3.57 (t,J =7.8 Hz, 2H), 0.83 (t,J =8.1 Hz, 2H), -0.06 (s, 9H)。步驟 3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495
在0℃下,向4-(4-(三氟甲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10.0 g,25.0 mmol)於THF (2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BAL-H (1M之甲苯溶液,125 mL,125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8.1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372.97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13 (s, 1H), 7.73 (d,J =8.3 Hz, 2H), 7.43 (d,J =8.3 Hz, 2H), 5.36 (s, 2H), 5.29 (t,J =5.6 Hz, 1H), 4.54 (d,J =5.9 Hz, 2H), 3.56 (t,J =8.1 Hz, 2H), 0.79-0.86 (m, 2H), -0.04 (s, 9H)。步驟 4 :合成 2-(4-( 氯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 咪唑:
Figure 02_image497
在0℃下,向(4-(4-(三氟甲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2.50 g,6.72 mmol)於DCM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OCl2 (1.46 mL,20.1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在0℃下,用飽和NaHCO3 溶液(約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用水(200 mL)稀釋,並用DCM (2 × 2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2.40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以原樣用於下一反應。LC-MS(方法B) (ESI+): m/z 390.85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81 (d,J =7.9 Hz, 2H), 7.51 (d,J =8.4 Hz, 2H), 7.47 (s, 1H), 5.30 (s, 2H), 4.64 (s, 2H), 3.62 (t,J =8.1 Hz, 2H), 0.91-1.01 (m, 2H), -0.06 (m, 9H)。步驟 5 :合成 6- -1-(4-(4-( 三氟甲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59)
Figure 02_image499
在35℃下,將2-(4-(氯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52 g,6.46 mmol)、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1.00 g,6.46 mmol)及K2 CO3 (2.32 g,16.10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攪拌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完成後,用冷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200 mL)萃取。用冰冷的水(3 × 200 mL),隨後鹽水(20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0-100% EA純化,得到1.25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509.01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9.06 (s, 1H), 8.19 (s, 1H), 7.78 (d,J =7.4 Hz, 2H), 7.41-7.49 (m, 3H), 5.70 (s, 2H), 5.26 (s, 2H), 3.59 (t,J =7.9 Hz, 2H), 0.94 (t,J =8.1 Hz, 2H), -0.01 (s, 9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0
Figure 02_image501
步驟 1 合成 4-(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噻唑 -4-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503
向4-溴-5-甲基-2-(三氟甲基)噻唑1 (1.00 g,4.10 mmol)於二噁烷: H2 O (4:1,12.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1.73 g,8.20 mmol)、(4-甲醯基苯基)硼酸2 (0.730 g,4.92 mmol)並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5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X-Phos (0.195 g,0.410 mmol)及Pd-XPhos-G2 (0.161 g,0.205 mmol)。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再將反應混合物加熱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0 g)。LC-MS(方法B) (ESI+): m/z 271.99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08 (s, 1H), 8.05 (d,J= 7.98 Hz, 2H), 7.94-7.98 (m, 2H), 2.73 (s, 3H)。步驟 2 合成 (4-(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噻唑 -4-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505
向4-(5-甲基-2-(三氟甲基) 噻唑-4-基)苯甲醛3 (1.00 g,3.690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140 g,3.69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減壓濃縮至乾。將所得粗殘餘物溶解於水(20 mL)中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800 g)。LC-MS(方法B) (ESI+): m/z 273.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66 (d,J= 7.82 Hz, 2H), 7.45 (d,J= 7.83 Hz, 2H), 5.27 (t,J= 5.62 Hz, 1H), 4.56 (d,J= 5.87 Hz, 2H), 2.66 (s, 3H)。步驟 3 合成 4-(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噻唑 (I-60)
Figure 02_image507
在室溫下,向(4-(5-甲基-2-(三氟甲基)噻唑-4-基)苯基)甲醇4 (0.500 g,1.831 mmol)於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282 g,1.831 mmol)、DTAD (0.842 g,3.662 mmol)及TPP (0.959 g,3.662 mmol),並將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50 g)。LC-MS(方法B): (ESI+): m/z 410.02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8.52 (s, 1H), 7.67 (d,J= 7.98 Hz, 2H), 7.39 (d,J= 7.98 Hz, 2H), 5.71 (s, 2H), 2.63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1
Figure 02_image509
步驟 1 合成乙酸 4-(2- 溴乙醯基 ) 苯酯:
Figure 02_image511
向乙酸4-乙醯基苯酯1 (5.00 g,28.08 mmol)於乙酸(5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溴(1.15 mL,22.47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至冰冷的水(10 mL)上並將所得固體收集於布氏漏斗(Buchner funnel)上。用水(20 mL)洗滌固體並減壓乾燥,得到粗標題化合物(5.10 g)。LC-MS(方法B) (ESI+): m/z 258.95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16 (d,J= 7.98 Hz, 2H), 8.05 (d,J= 8.48 Hz, 2H), 4.47 (s, 2H), 3.96 (s, 3H)。步驟 2 合成 4-(2-( 三氟甲基 ) 噻唑 -4- ) 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513
在室溫下,向乙酸4-(2-溴乙醯基)苯酯2 (0.700 g,2.73 mmol)於甲苯(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2,2,2-三氟乙烷硫醯胺(1.05 g,8.20 mmol),並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2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00 g)。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13 (d,J= 7.98 Hz, 2H), 8.01 (d,J= 8.48 Hz, 2H), 7.82 (s, 1H), 3.95 (s, 3H)。步驟 3 合成 (4-(2-( 三氟甲基 ) 噻唑 -4-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515
向4-(2-(三氟甲基)噻唑-4-基)苯甲酸甲酯3 (0.500 g,1.74 mmol)於THF (5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滴添加DIBAL-H (5.22 mL,5.22 mmol,1.0 M於THF中之溶液)。添加後,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1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0.400 g)。LC-MS(方法B) (ESI+): m/z 260.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54 (s, 1H), 7.96 (d,J= 7.83 Hz, 2H), 7.44 (d,J= 8.31 Hz, 2H), 5.27 (t,J= 5.87 Hz, 1H), 4.55 (d,J= 5.38 Hz, 2H)。步驟 4 合成 4-(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2-( 三氟甲基 ) 噻唑 (I-61)
Figure 02_image517
在室溫下,向(4-(2-(三氟甲基)噻唑-4-基)苯基)甲醇4 (0.400 g,1.544 mmol)及TPP (0.606 g,2.316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EAD (0.363 g,2.316 mmol)及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214 g,1.389 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35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1 (s, 1H), 8.55 (s, 1H), 8.51 (s, 1H), 7.96 (d,J= 8.31 Hz, 2H), 7.38 (d,J= 7.83 Hz, 2H), 5.69 (s, 2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2
Figure 02_image519
步驟 1 合成 1-(4- 溴苯基 ) -2- -1- 醇:
Figure 02_image521
在氮氣氛下,向4-溴苯甲醛1 (5.00 g,27.0 mmol)於無水THF (75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滴添加乙炔基溴化鎂(0.5M於THF中之溶液,119 mL,67.6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稀HCl (1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3.00 g)。LC-MS(方法B) (ESI+): m/z 212.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56 (d,J= 7.98 Hz, 2H), 7.41 (d,J= 7.98 Hz, 2H), 6.15 (d,J= 5.98 Hz, 1H), 5.33-5.37 (m, 1H), 3.54 (d,J= 2.49 Hz, 1H)。步驟 2 合成 N -(1-(4- 溴苯基 ) -2- -1- ) 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523
在-10℃下,向1-(4-溴苯基)丙-2-炔-1-醇2 (1.00 g,4.76 mmol)於乙腈(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硫酸鈉(0.676 g,4.76 mmol)並攪拌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逐滴添加濃H2 SO4 (2.33 g,23.8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反應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的水中(50 mL),使用碳酸鈉鹼化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3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10 g)。LC-MS(方法C) (ESI+): m/z 252.00 (M)+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87 (d,J= 8.31 Hz, 1H), 7.58 (d,J= 8.31 Hz, 2H), 7.37 (d,J= 8.31 Hz, 2H), 5.79 (d,J= 8.31 Hz, 1H), 3.50 (d,J= 2.45 Hz, 1H), 1.86 (s, 3H)。步驟 3 合成 1-(4- 溴苯基 ) -2- -1- 胺:
Figure 02_image525
在室溫下,向N -(1-(4-溴苯基)丙-2-炔-1-基)乙醯胺3 (0.700 g,2.79 mmol)於甲醇(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N HCl (10 mL)。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所得粗殘餘物溶解於水(20 mL)及EA (30 mL)之混合物中,且接著使用固體Na2 CO3 中和。用EA (2 × 1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5-3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51-7.56 (m, 2H), 7.45 (d,J= 7.98 Hz, 2H), 4.67 (s, 1H), 3.33 (br s, 1H, DMSO溶劑合併於H2 O峰中), 2.28 (br s, 2H)。步驟 4 合成 N -(1-(4- 溴苯基 ) -2- -1- )-2,2,2- 三氟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527
在室溫下,向1-(4-溴苯基)丙-2-炔-1-胺4 (0.350 g,1.67 mmol)於DM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鉀(0.277 g,2.01 mmol),隨後添加三氟乙酸酐(0.28 mL,0.42 g,2.01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至冰水(30 mL)上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4-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60 g)。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54 (d,J= 8.48 Hz, 2H), 7.40 (d,J= 8.48 Hz, 2H), 6.70 (br s, 1H), 5.95 (dd,J= 1.75, 8.23 Hz, 1H), 2.63 (d,J= 2.49 Hz, 1H)。步驟 5 合成 4-(4- 溴苯基 )-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噁唑:
Figure 02_image529
在0℃下,向N -(1-(4-溴苯基)丙-2-炔-1-基)-2,2,2-三氟乙醯胺5 (0.250 g,0.819 mmol)於無水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0%氫化鈉於油中之分散液(0.033 g,0.82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冷的水(30 mL)中,充分攪拌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3-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00 g)。LC-MS(方法B) (ESI+): m/z 308.08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52-7.61 (m, 4H), 2.61 (s, 3H)。步驟 6 合成 4-(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噁唑 -4- ) 苯甲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531
在壓力小瓶中,向4-(4-溴苯基)-5-甲基-2-(三氟甲基)噁唑6 (0.200 g,0.655 mmol)及乙醇(10 mL)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0.180 mL,1.31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dppf)Cl2 (0.048 g,0.065 mmol)處理。接著,在一氧化碳氣氛(30 psi壓力)下,在8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1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70 g)。LC-MS(方法B) (ESI+): m/z 299.80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13 (d,J= 8.31 Hz, 2H), 7.76 (d,J= 8.31 Hz, 2H), 4.40 (q,J= 7.17 Hz, 2H), 2.66 (s, 3H), 1.42 (t,J= 7.09 Hz, 3H)。步驟 7 合成 (4-(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噁唑 -4-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533
在0℃下,向4-(5-甲基-2-(三氟甲基)噁唑-4-基)苯甲酸乙酯7 (0.170 g,0.568 mmol)於無水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BAL-H (1M於甲苯中之溶液,0.850 mL,0.85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稀HCl (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0.130 g)。1 H-NMR (400 MHz, CDCl3 )δ 7.67 (d,J= 7.83 Hz, 2H), 7.46 (d,J= 7.83 Hz, 2H), 4.75 (s, 2H), 2.62 (s, 3H)。步驟 8 合成 4-(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5- 甲基 -2-( 三氟甲基 ) 噁唑 (I-62)
Figure 02_image535
在室溫下,向(4-(5-甲基-2-(三氟甲基)噁唑-4-基)苯基)甲醇8 (0.120 g,0.466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072 g,0.47 mmol)、DTAD (0.161 g,0.699 mmol)及TPP (0.183 g,0.699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1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品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5-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00 g)。LC-MS(方法B) (ESI+): m/z 393.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1 (s, 1H), 8.51 (s, 1H), 7.67 (d,J= 8.31 Hz, 2H), 7.38 (d,J= 8.31 Hz, 2H), 5.69 (s, 2H), 2.61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3
Figure 02_image537
步驟 1 合成 3- -N - 甲基 -2- 硝基苯胺:
Figure 02_image539
在0℃下,向1,3-二氟-2-硝基苯1 (14.0 g,88.1 mmol)於DCM (1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甲胺(7.00 g,228 mmol)並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9.0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29 (s, 1H), 7.41 (dd,J= 4.24, 8.73 Hz, 1H), 7.01 (dd,J= 8.73, 10.22 Hz, 1H), 4.09 (s, 3H)。步驟 2 合成 3- -N 1 - 甲基苯 -1,2- 二胺:
Figure 02_image541
在室溫下,向3-氟-N -甲基-2-硝基苯胺2 (9.0 g,53 mmol)於IPA:H2 O (4:1, 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氯化銨(28.2 g,529 mmol)及鐵粉(29.5 g,529 mmol)。接著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經由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濾液且用水(25 mL)稀釋並殘餘物用DCM (3 × 100 mL)萃取。用鹽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由此得到的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4.67 g)。LC-MS(方法B) (ESI+): m/z 141.0 (M+H)+步驟 3 合成 4- -1- 甲基 -1,3- 二氫 -2H - 苯并 [d ] 咪唑 -2- 酮:
Figure 02_image543
在室溫下,向3-氟-N 1 -甲基苯-1,2-二胺3 (1.5 g,10.70 mmol)於DCM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1.4 g,14 mmol)及三光氣(0.950 g,3.21 mmol)。將混合物攪拌1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DCM (1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洗滌。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4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70 g)。LC-MS(方法B) (ESI+): m/z 166(M+H)+步驟 4 合成 2- -4- -1- 甲基 -1H - 苯并 [d ] 咪唑:
Figure 02_image545
在0℃下,向4-氟-1-甲基-1,3-二氫-2H -苯并[d ]咪唑-2-酮4 (0.770 g,4.63 mmol)於二氯乙烷(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POBr3 (0.650 g,2.27 mmol)。再在 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用冰冷的水(20 mL)稀釋所得粗殘餘物,並使用NaHCO3 (0.500 g)將pH值調至8。接著用DCM (3 × 10 mL)萃取混合物。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806 g)。LC-MS(方法B) (ESI+): m/z 230.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46 (d,J= 7.98 Hz, 1H), 7.27 (dt,J= 4.74, 8.10 Hz, 1H), 7.05 (dd,J= 7.98, 10.97 Hz, 1H), 3.81 (s, 3H)。步驟 5 合成 4-(4- -1- 甲基 -1H - 苯并 [d ] 咪唑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547
在室溫下,向2-溴-4-氟-1-甲基-1H -苯并[d ]咪唑5 (0.600 g,2.62 mmol)於二噁烷:H2 O (7:3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1.2 g,7.9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6 (0.471 g,3.14 mmol)。接著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5分鐘,隨後在室溫下添加X-phos (0.099 g,0.21 mmol)及X-phos-Pd-G2 (0.082 g,0.10 mmol)。再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DCM (10 mL)中並用H2 O (1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33 g)。LC-MS(方法C) (ESI+): m/z 255.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14 (s, 1H), 8.09-8.15 (m, 4H), 7.53 (d,J= 8.48 Hz, 1H), 7.32 (dt,J= 4.74, 8.10 Hz, 1H), 7.10 (dd,J= 7.98, 10.97 Hz, 1H), 3.95 (s, 3H)。步驟 6 合成 (4-(4- -1- 甲基 -1H - 苯并 [d ] 咪唑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549
在0℃下,向4-(4-氟-1-甲基-1H -苯并[d ]咪唑-2-基)苯甲醛5 (0.432 g,1.70 mmol)於甲醇(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128 g,3.4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減壓濃縮。將所得粗殘餘物溶解於DCM (20 mL)中並用鹽水(5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300 g)。LC-MS(方法B) (ESI+): m/z 256.90 (M+H)+步驟 7 合成 6- -1-(4-(4- -1- 甲基 -1H - 苯并 [d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63)
Figure 02_image551
向(4-(4-氟-1-甲基-1H -苯并[d ]咪唑-2-基)苯基)甲醇8 (0.300 g,1.17 mmol)於THF (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162 g,1.05 mmol)、DTAD (0.403 g,1.76 mmol)及TPP (0.460 g,1.76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6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160 g)。LC-MS(方法C) (ESI+): m/z 393.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3 (s, 1H), 8.54 (s, 1H), 7.85 (d,J= 7.98 Hz, 2H), 7.43-7.49 (m, 3H), 7.27 (dt,J= 4.49, 7.98 Hz, 1H), 7.05 (dd,J= 8.23, 10.72 Hz, 1H), 5.77 (s, 2H), 3.87 (s, 3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4
Figure 02_image553
步驟 1 合成 4-(4-( 三氟甲基 ) 嘧啶 -2- ) 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555
用氬將2-溴-4-(三氟甲基)嘧啶1 (2.00 g,8.81 mmol)、(4-甲醯基苯基)硼酸2 (1.50 g,10.6 mmol)及Cs2 CO3 (7.15 g,22.0 mmol)於二噁烷-H2 O (5:1, 25 mL)中之溶液吹掃3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PPh3 )4 (1.01 g,0.881 mmol)。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2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50 mL)稀釋並用EA (2 × 2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50 g)。LC-MS(方法B) (ESI+): m/z 253.2 (M+H)+1 H-NMR (400 MHz, CDCl 3 )δ 10.14 (s, 1H), 9.11 (d,J= 4.99 Hz, 1H), 8.70 (d,J= 8.48 Hz, 2H), 8.04 (d,J= 7.98 Hz, 2H), 7.60 (d,J= 4.99 Hz, 1H)。步驟 2 合成 (4-(4-( 三氟甲基 ) 嘧啶 -2- ) 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557
在0℃下,向4-(4-(三氟甲基)嘧啶-2-基)苯甲醛3 (1.50 g,5.95 mmol)於甲醇(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份添加NaBH4 (0.449 g,11.9 mmol)。在室溫下,再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冰冷的水(50 mL)淬滅並用EA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00 g)。步驟 3 合成 6- -1-(4-(4-( 三氟甲基 ) 嘧啶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64)
Figure 02_image559
在室溫下,向(4-(4-(三氟甲基)嘧啶-2-基)苯基)甲醇4 (0.700 g,2.75 mmol)於THF (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388 g,2.48 mmol)及三苯基膦(1.083 g,4.130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分鐘。接著,將混合物冷卻至0℃,並用DEAD (0.719 g,4.13 mmol)處理。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550 g)。LC-MS(方法B) (ESI+): m/z 390.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9.26 (d,J= 4.49 Hz, 1H), 8.53 (s, 1H), 8.37 (d,J= 7.98 Hz, 2H), 7.95 (d,J= 4.49 Hz, 1H), 7.44 (d,J= 7.98 Hz, 2H), 5.73-5.77 (m, 2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1)
Figure 02_image561
步驟 1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2- 異丙基吡啶 -3- 基酯:
Figure 02_image563
在0℃下,經2分鐘向2-異丙基吡啶-3-醇(0.40 g,2.92 mmol)於吡啶(4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Tf2 O (0.82 g,2.92 mmol)。添加後,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2小時。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冷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中和。用DCM (50 mL × 3)萃取所得混合物,用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法(EA:n- Hex=0:1至1:100)純化,得到42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60 (d,J =4.2 Hz, 1H), 7.57 (m, 1H), 7.24 (m, 1H), 3.42 (m, 1H), 1.32-1.37 (d,J =7.2 Hz, 6H)。步驟 2 :合成 2- 異丙基 -3-(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吡啶 (BB-1)
Figure 02_image565
在N2 氣氛下,在95℃下將三氟甲烷磺酸2-異丙基吡啶-3-基酯(0.28 g,1.04 mmol)、(Bpin)2 (0.53 g,2.08 mmol)、KOAc (0.20 g,2.08 mmol)及Pd(dppf)Cl2 (85 mg,10 mol%)於二噁烷(5 mL)中之混合物攪拌5小時。接著用水(15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1:20至1:5)純化,得到30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60 (dd,J =4.8, 2.1 Hz, 1H), 8.00 (m, 1H), 7.08 (m, 1H), 3.75 (m, 1H), 1.32-1.37 (d,J =7.2 Hz, 6H), 1.24-1.29 (s, 12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2)
Figure 02_image567
步驟 1 :合成 3- -2-( -1- -2- ) 苯酚:
Figure 02_image569
在氮氣氛下,向2-溴-3-氟苯酚(2 g,10.5 mmol)、4,4,5,5-四甲基-2-(丙-1-烯-2-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37 g,14.1 mmol)及K2 CO3 (2.9 g,21 mmol)於二噁烷及水(30 mL:6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Pd(dppf)Cl2 (800 mg,1 mmol)。在9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隔夜,且接著用水(50 mL)淬滅並用EA (10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Na2 SO4 (3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5:1)純化,得到1.5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12 (m, 1H), 6.74 (d,J =8.1 Hz, 1H), 6.63 (t,J =8.4 Hz, 1H), 5.72 (s, 1H), 5.54 (s, 1H), 5.16 (s, 1H), 2.08 (s, 3H)。步驟 2 :合成 3- -2- 異丙基苯酚:
Figure 02_image571
在氫氣氛下,向3-氟-2-(丙-1-烯-2-基)苯酚(1.5 g,0.98 mmol)於MeOH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Pd/C (100 mg,10% wt)並攪拌。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懸浮液經矽藻土墊過濾。用MeOH (10 mL)洗滌濾餅。將濾液濃縮至乾,得到1.3 g粗標題化合物,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1 H-NMR (300 MHz, CDCl3 )δ 6.96 (m, 1H), 6.59 (m, 1H), 6.51 (d,J =8.1 Hz, 1H), 4.96 (br s, 1H), 3.40 (m, 1H), 1.32-1.35 (d,J =6.6 Hz, 6H)。步驟 3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3- -2- 異丙基苯酯:
Figure 02_image573
在0℃下,向3-氟-2-異丙基苯酚(1.2 g,7.8 mmol)及吡啶(3 mL)於DCM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過量Tf2 O (2 mL)。在0-5℃下將反應物攪拌2小時,接著藉由倒入冷水(20 mL)中淬滅。用飽和NH4 Cl溶液(20 mL)處理所得混合物,且接著用DCM (10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Na2 SO4 (30 g)乾燥並濃縮至乾,得到粗產物。將粗產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0:1)純化,得到1.8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19 (m, 1H), 7.04-7.10 (m, 2H), 3.32 (m, 1H), 1.33-1.37 (d,J =6.6 Hz, 6H)步驟 4 :合成 2-(3- -2- 異丙基苯基 )-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BB-2)
Figure 02_image575
向三氟甲烷磺酸3-氟-2-異丙基苯酯(100 mg,0.35 mmol)、(Bpin)2 (178 mg,0.7 mmol)及KOAc (69 mg,0.7 mmol)於二噁烷(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Pd(dppf)Cl2 (29 mg,0.035 mmol)。添加後,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90℃並攪拌16小時。過濾反應混合物,且用EA (5 mL)洗滌濾餅。將濾液濃縮至乾且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100:1至30: 1)純化,得到47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43 (d,J =6.3 Hz, 1H), 7.14 (m, 1H), 7.02 (m, 1H), 3. 62 (m, 1H), 1.35 (s, 12H), 1.24-1.26 (d,J =6.0 Hz, 6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3)
Figure 02_image577
步驟 1 :合成 (2- -6- 甲氧基苯氧基 )( 第三丁基 ) 二甲基矽烷:
Figure 02_image579
向2-溴-6-甲氧基苯酚(500 mg,2.46 mmol)於DCM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BSCl (446 mg,2.96 mmol)、DMAP (30 mg,0.246 mmol)及TEA (373 mg,3.69 mmol)。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得到800 mg粗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10 (m, 1H), 6.74-6.78 (m, 2H), 3.78 (s, 3H), 1.05 (s, 9H), 0.25 (s, 6H)。步驟 2 :合成第三丁基 (2- 環丙基 -6- 甲氧基苯氧基 ) 二甲基矽烷:
Figure 02_image581
在95℃下,將(2-溴-6-甲氧基苯氧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700 mg,2.21 mmol)、環丙-基硼酸(379 mg,4.42 mmol)、K3 PO4 (2.81 mg,13.3 mmol)及Pd(PPh3 )4 (255 mg,0.220 mmol)於甲苯(35 mL)及H2 O (1.75 mL)中之混合物中攪拌隔夜。用EA (50 mL × 3)萃取所得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0:1至1:200)純化,得到50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6.78 (t,J= 7.8 Hz, 1H), 6.67 (d,J= 8.1 Hz, 1H), 6.38 (d,J= 8.1 Hz, 1H), 3.77 (s, 3H), 2.21 (m, 1H), 1.05 (s, 9H), 0.89-0.95 (m, 2H), 0.63-0.68 (m, 2H), 0.19 (s, 6H)。步驟 3 :合成 2- 環丙基 -6- 甲氧基苯酚:
Figure 02_image583
在室溫下,向第三丁基-(2-環丙基-6-甲氧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500 mg,1.8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TBAF溶液(3.6 mL,1M)。添加後,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接著用水(15 mL)淬滅並用EA (1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0:1至1:100)純化,得到21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6.69-6.79 (m, 2H), 6.47 (d,J= 7.8 Hz, 1H), 5.77 (s, 1H), 3.88 (s, 3H), 2.13 (m, 1H), 0.91-0.98 (m, 2H), 0.65-0.71 (m, 2H)。步驟 4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2- 環丙基 -6- 甲氧基苯酯:
Figure 02_image585
在回流下,將2-環丙基-6-甲氧基苯酚(90 mg,0.55 mmol)、吡啶(0.5 mL)及Tf2 O (0.5 mL)於DCM (5 mL)中之溶液攪拌30分鐘。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飽和NH4 Cl溶液(15 mL)淬滅。接著用DCM (10 mL × 3)萃取混合物,且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至乾。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1: 200至1:100)純化,得到16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19 (t,J= 8.1 Hz, 1H), 6.82 (dd,J= 8.1, 0.9 Hz, 1H), 6.54 (dd,J= 8.1, 0.9 Hz, 1H), 3.88 (s, 3H), 2.08 (m, 1H), 1.01-1.09 (m, 2H), 0.71-0.79 (m, 2H)。步驟 5 :合成 2-(2- 環丙基 -6- 甲氧基苯基 )-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BB-3)
Figure 02_image587
在N2 氣氛下,在80℃下將三氟甲烷磺酸2-環丙基-6-甲氧基苯酯(96 mg,0.33 mmol)、(BPin)2 (166 mg,0.650 mmol)、KOAc (96 mg,0.98 mmol)及Pd(PPh3 )4 (35 mg,0.03 mmol)於二噁烷(2 mL)中之混合物中攪拌隔夜。接著,用水(1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1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相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Hex=1:200至1:100)純化,得到3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16-7.21 (t,J= 8.1 Hz, 1H), 6.62 (d,J =8.1 Hz, 1H), 6.50 (d,J =8.1 Hz, 1H), 3.76 (s, 3H), 1.96 (m, 1H), 1.37 (s, 12H), 0.85-0.91 (m, 2H), 0.71-0.73 (m, 2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4)
Figure 02_image589
步驟 1 :合成 (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 硼酸:
Figure 02_image591
在-78℃下,經30分鐘向5-溴-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00 mg,2.2 mmol)及硼酸三異丙酯(533.7 mg,2.8 mmol)於甲苯(5 mL)及THF (1.5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n-BuLi (1.1 mL,2.8 mmol)。在-78℃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使反應物升溫至-20℃,保持1小時。接著用1N HCl水溶液(3.4 mL)淬滅反應。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後,用飽和Na2 CO3 水溶液處理混合物以將pH值調至8。用EA (100 mL × 2)萃取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並真空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0.450 g)。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61 (s, 1H), 6.56 (br s, 2H), 4.01 (s, 3H), 3.02 (m, 1H), 1.38-1.35 (m, 1H), 1.18-1.23 (m, 2H), 1.00-1.06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 BB-4 之程序,由市售溴化物製備:
Figure 02_image593
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6)
Figure 02_image595
步驟 1 :合成 (2- -3- 甲基苯基 )( 甲基 ) 硫烷:
Figure 02_image597
在0℃下,將2-甲基-6-(甲基硫基)苯胺(1.0 g,6.53 mmol)於丙酮(20 mL)及濃鹽酸(1.36 mL)中之溶液攪拌10分鐘。隨後,經10分鐘將NaNO2 (540 mg,7.84 mmol)於H2 O (8 mL)中之溶液及NaI (2.06 g,13.7 mmol)於H2 O (8 mL)中的溶液添加至所得混合物中。添加後,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接著用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1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法(EA:n-Hex=0:100至1:100)純化,得到97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22 (m, 1H), 7.02 (dd,J =8.4, 0.6 Hz, 1H), 6.88 (d,J =8.4, 0.6 Hz, 1H), 2.47 (s, 3H), 2.45 (s, 3H)。步驟 2 :合成 (2- 甲基 -6-( 甲基硫基 ) 苯基 ) 硼酸 (BB-6)
Figure 02_image599
在-78℃下,經10分鐘向(2-碘-3-甲基苯基)(甲基)硫烷(200 mg,0.76 mmol)於無水TH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BuLi (0.37 mL,2.5 M)。在-78℃下將反應物攪拌45分鐘後,經10分鐘逐滴添加B(OCH3 )3 (237 mg,2.28 mmol)。添加後,在-78℃下再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經40分鐘使其升溫至室溫。在用1N HCl水溶液(2 mL)淬滅反應後,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約30分鐘。用EA (5 mL × 3)萃取所得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1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使殘餘物在正己烷(5 mL)中形成漿液,接著過濾以收集固體,隨後將其真空乾燥,得到75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DMSO-d6 )δ 7.11-7.21 (m, 2H), 6.95 (d,J =7.2 Hz, 1H), 2.40 (s, 3H), 2.23 (s, 3H)。利用 SN Ar 製備烷基化嘧啶硼酸建構組元之一般程序:合成 (4- 環丙基 -6-(( 四氫呋喃 -3- ) 氧基 ) 嘧啶 -5- ) 硼酸 (BB-7)
Figure 02_image601
步驟 1 :合成 5- -4- 環丙基 -6-(( 四氫呋喃 -3- ) 氧基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03
在0℃下,經5分鐘向四氫呋喃-3-醇(107 mg,1.95 mmol)於無水THF (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60%氫化鈉分散液(76 mg,1.95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後,經5分鐘將5-溴-4-氯-6-環丙基嘧啶(300 mg,1.30 mmol)於無水THF (5 mL)中的溶液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純化,得到358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8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33 (s, 1H), 5.53 (m, 1H), 3.98-4.06 (m, 2H), 3.84-3.97 (m, 2H), 2.45 (m, 1H), 2.12-2.23 (m, 2H), 1.06-1.13 (m, 2H), 1.00-1.06 (m, 2H)。步驟 2 :合成 (4- 環丙基 -6-(( 四氫呋喃 -3- ) 氧基 ) 嘧啶 -5- ) 硼酸 (BB-7)
Figure 02_image605
在-78℃下,經10分鐘向5-溴-4-環丙基-6-((四氫呋喃-3-基)氧基)嘧啶(200 mg,0.7 mmol)及硼酸三異丙酯(171 mg,0.9 mmol)於甲苯(4 mL)及THF (1 mL)中之混合物中逐滴添加正丁基鋰(0.36 mL,0.9 mmol)。在    -78℃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接著升溫至-20℃並攪拌1小時。用1N HC1水溶液(3 mL)淬滅反應,且接著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添加飽和Na2 CO3 水溶液以將pH值調至8,且接著用EA (25 mL × 3)萃取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得到146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1 (M+H)+1 H-NMR (300 MHz, DMSO-d6 ) δ 8.51 (s, 1H), 8.44 (s, 2H), 5.50 (m, 1H), 3.90 (m, 1H), 3.70-3.88 (m, 3H), 2.18 (m, 1 H), 1.86-1.98 (m, 2H), 0.90-1.05 (m, 4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製備 BB-7 之方法製備:
Figure 02_image607
Figure 02_image609
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18)
Figure 02_image611
步驟 1 :合成 4- 甲氧基 -6-( -1- -2-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13
向4-氯-6-甲氧基嘧啶(10.0 g,69.2 mmol)於二噁烷(100 mL)及水(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2 CO3 (19.1 g,138.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5分鐘,隨後添加4,4,5,5-四甲基-2-(丙-1-烯-2-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13.90 g,83.00 mmol)及Pd(dppf)Cl2 -DCM (2.80 g,3.40 mmol)。再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並加熱至 9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經矽藻土床過濾。收集有機層並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15% EA純化,得到7.8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ESI+): m/z 150.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4 (s, 1H), 7.00 (s, 1H), 6.18 (s, 1H), 5.44 (s, 1H), 3.93 (s, 3H), 2.09 (s, 3H)步驟 2 :合成 4- 甲氧基 -6-(1- 甲基環丙基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15
向三甲基碘化亞碸(16.5 g,74.9 mmol)於DMSO (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OtBu (8.42 g,74.9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4-甲氧基-6-(丙-1-烯-2-基)嘧啶2 (7.50 g,49.9 mmol)於THF (10 mL)中的溶液,並在室溫下再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5-10% EA純化,得到3.8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ESI +): m/z 164.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59 (s, 1H), 6.79 (s, 1H), 3.89 (s, 3H), 1.40 (s, 3H), 1.19-1.25 (m, 2H), 0.85 (q,J =3.4 Hz, 2H)。步驟 3 :合成 5- -4- 甲氧基 -6-(1- 甲基環丙基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17
在0℃下,向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3.00 g,18.2 mmol)於EtOH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Br2 (2.91 mL,54.0 mmol),且在室溫下將所得反應混合物攪拌7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5% EA純化,得到3.0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B)(ESI+): m/z 244.8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3 (s, 1H), 3.98 (s, 3H), 1.35 (s, 3H), 0.88-0.93 (m, 2H), 0.78 - 0.84 (m, 2H)。步驟 4 :合成 (4- 甲氧基 -6-(1- 甲基環丙基 ) 嘧啶 -5- ) 硼酸 (BB-18)
Figure 02_image619
向5-溴-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0.50 g,2.1 mmol)於甲苯:THF (3:1,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酸三甲酯(0.32 g,3.1 mmol)。在-78℃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n -BuLi (1.6M,1.93 mL,3.1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2N HCl (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接著,藉由添加NaHCO3 水溶液將pH值調至7。接著,用EA (2 × 10 mL)萃取混合物,且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用Et2 O研磨粗化合物,過濾並乾燥,得到0.11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209.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56 (s, 1H), 8.29 (s, 2H), 3.84 (s, 3H), 1.41 (s, 3H), 1.10 (d,J =2.0 Hz, 2H), 0.65-0.69 (m, 2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 19 )
Figure 02_image621
步驟 1 合成 4- 甲氧基 -6-(2- 甲基丙 -1- -1-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23
在室溫下,向4-氯-6-甲氧基嘧啶1 (5.00 g,34.7 mmol)、4,4,5,5-四甲基-2-(2-甲基丙-1-烯-1-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 (7.50 g,41.7 mmol)於二噁烷(50 mL)及水(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2 CO3 (14.30 g,104.2 mmol)。用氬吹掃混合物30分鐘,且接著用Pd(dppf)    Cl2 -DCM (2.83 g,3.47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  100℃下將混合物加熱16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5.20 g)。LC-MS(方法B) (ESI+): m/z 164.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0 (s, 1H), 6.70 (s, 1H), 6.20 (s, 1H), 3.90 (s, 3H), 2.18 (s, 3H), 1.93 (s, 3H)。步驟 2 合成 4-(2,2- 二甲基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25
在室溫下,向三甲基碘化亞碸(9.09 g,41.1 mmol)及第三丁醇鉀(4.5 g,41.1 mmol)於DMSO (50mL)及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4-甲氧基-6-(2-甲基丙-1-烯-1-基)嘧啶3 (4.5 g,27.4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4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4.5 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以原樣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方法B) (ESI+): m/z 178.9 (M+H)+步驟 3 合成 4-(2,2- 二甲基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27
在0℃下,向4-(2,2-二甲基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4 (4.50 g,2.53 mmol)於乙醇(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溴(6.02 g,3.79 mmol)。添加完成後,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己烷(3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得到粗標題化合物(1.50 g),其不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方法B) (ESI+): m/z 256.8 (M+);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0 (s, 1H), 3.99 (s, 3H), 2.21 (dd,J= 5.98, 7.48 Hz, 1H), 1.47 (t,J= 4.74 Hz, 1H), 1.30 (s, 3H), 0.97 (dd,J= 3.99, 7.48 Hz, 1H), 0.84 (s, 3H)。步驟 4 合成 4-(2,2- 二甲基環丙基 )-6- 甲氧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BB-19)
Figure 02_image629
在室溫下,向5-溴-4-(2,2-二甲基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 (0.500 g,1.95 mmol)及4,4,4',4',5,5,5',5'-八甲基-2,2'-聯(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40 g,9.77 mmol)於二噁烷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KOAc (0.382 g,3.91 mmol)。用氬吹掃所得混合物30分鐘,且接著用Pd(dppf)Cl2 -DCM (0.159 g,0.195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330 g)。LC-MS(方法B) (ESI+): m/z 304.00 (M+)。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20)
Figure 02_image631
步驟 1 :合成 6- 環丁基嘧啶 -4- 醇:
Figure 02_image633
在0℃下,將鈉金屬(1.47 g,64.0 mmol)添加至MeOH (4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甲脒(4.00 g,38.4 mmol)及3-環丁基-3-側氧基丙酸甲酯(4.00 g,25.6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AcOH調至pH值=4。接著,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於DCM中之10% MeOH (3 × 50 mL)萃取粗反應混合物,且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5-10% MeOH純化,得到1.7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150.93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1.66 - 12.56 (m, 1H), 8.12 (s, 1H), 6.09 (s, 1H), 3.27-3.40 (m, 1H), 2.08-2.19 (m, 4H), 1.87-2.01 (m, 1H), 1.74-1.86 (m, 1H)。步驟 2 :合成 5- -6- 環丁基嘧啶 -4- 醇:
Figure 02_image635
向6-環丁基嘧啶-4-醇(1.70 g,11.3 mmol)於EtOH (30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緩慢添加Br2 (1.80 g,11.3 mmol)並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2 S2 O3 水溶液(50 mL)淬滅粗反應混合物,並過濾所得固體,用過量Na2 S2 O3 溶液洗滌,並乾燥,得到2.0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C) (ESI+): m/z 230.86 (M+H)+81 Br。步驟 3 :合成 5- -4- -6- 環丁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37
向5-溴-6-環丁基嘧啶-4-醇(2.00 g,8.70 mmol)於1,2-DCE (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POCl3 (5 mL)並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H2 O (15 mL)稀釋粗反應混合物,使用飽和NaHCO3 溶液鹼化至pH值=8,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急驟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0% EA純化,得到1.30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C) (ESI+): m/z 248.80 (M+H)+81 Br;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96 (s, 1H), 3.92-4.02 (m, 1H), 2.29-2.39 (m, 4H), 1.96-2.10 (m, 1H), 1.76-1.88 (m, 1H)。步驟 4 :合成 5- -4- 環丁基 -6- 甲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39
向5-溴-4-氯-6-環丁基嘧啶(1.30 g,5.20 mmol)於MeOH (30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添加甲醇鈉(1.17 g,21.00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殘餘物溶解於水(10 mL)中並用EA (3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1.0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244.90 (M+H)+81 Br;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1 (s, 1H), 3.98 (s, 3H), 3.85-3.94 (m, 1H), 2.23-2.39 (m, 4H), 1.95-2.08 (m, 1H), 1.77-1.87 (m, 1H)。步驟 5 :合成 (4- 環丁基 -6- 甲氧基嘧啶 -5- ) 硼酸 (BB-20)
Figure 02_image641
在氮氣氛下,向5-溴-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1.00 g,4.11 mmol)於甲苯: THF (5:1,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酸三異丙酯(2.86 mL,12.30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78℃。接著,經45分鐘時間逐滴添加n -BuLi (1.6M,3.85 mL,6.17 mmol)。在相同溫度下繼續攪拌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再將反應混合物攪拌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2N HCl (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使用K2 CO3 (固體)將反應混合物鹼化至pH值=8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用Et2 O及正戊烷(10 mL)研磨粗化合物,過濾以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0.42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209.03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0 (s, 1H), 8.33 (s, 2H), 3.85 (s, 3H), 3.46-3.58 (m, 1H), 2.26-2.38 (m, 2H), 2.10-2.20 (m, 2H), 1.89-2.03 (m, 1H), 1.74-1.86 (m, 1H)。以下建構組元係根據 BB-20 之程序,由適當 β- 酮酯或 6- 烷基嘧啶 -4- 醇製備:
Figure 02_image643
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25)
Figure 02_image645
步驟 1 :合成 5- -4- 環丙基 -6-( 二氟甲氧基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47
在室溫下,經10分鐘向5-溴-6-環丙基嘧啶-4-醇(1.0 g,4.7 mmol)於ACN (100 mL)中之懸浮液中逐份添加NaH (60%分散液,560 mg,14.0 mmol)。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20分鐘後,經10分鐘逐滴添加2,2-二氟-2-(氟磺醯基)乙酸(1.4 g,7.9 mmol)。添加後,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隔夜。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飽和NH4 Cl溶液(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至10:1)純化,得到60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46 (s, 1H), 7.48 (t,J= 71.4 Hz), 2.58 (m, 1H), 1.10-1.30 (m, 4H)。步驟 2 :合成 4- 環丙基 -6-( 二氟甲氧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BB-25)
Figure 02_image649
在氮下,向5-溴-4-環丙基-6-(二氟甲氧基)嘧啶(100 mg,0.38 mmol)、4,4,4',4',5,5,5',5'-八甲基-2,2'-聯(1,3,2-二氧雜二硼雜環戊烷) (192 mg,0.75 mmol)及KOAc (112 mg,1.14 mmol)於二噁烷(3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Pd(dppf)Cl2 (33.00 mg,10 mol%)。在95℃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隔夜。基於TLC分析發現反應完成後,用水(15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相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Hex=1:20)純化,得到93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13 (M+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26)
Figure 02_image651
步驟 1 :合成 4- -6- 異丙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53
將氫化鈉(60%分散液,1.07 g,26.8 mmol)於THF (40 mL)中之混合物中冷卻至0℃並逐滴添加異丙醇(2.04 mL,26.8 mmol)於THF (15 mL)中的溶液。添加後,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逐滴添加於THF (15 mL)中之4,6-二氯嘧啶(4.0 g,26.84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另外1.5小時,且接著用冷水(100 mL)淬滅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乾燥。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0-10% EA)純化,得到1.75 g標題化合物。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55 (s, 1H), 6.70 (s, 1H), 5.34 - 5.42 (m, 1H), 1.36 (dd,J= 1.22, 6.11 Hz, 6H)。步驟 2 :合成 4- 環丙基 -6- 異丙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55
用氬氣將4-氯-6-異丙氧基嘧啶(1.50 g,8.720 mmol)、環丙基硼酸(1.49 g,17.4 mmol)、磷酸三鉀(5.54 g,26.2 mmol)及Ag2 O (1.00 g,4.36 mmol)於1,4二噁烷(15 mL)中之混合物中吹掃2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溶液中添加PdCl2 (dppf) (0.637 g,0.872 mmol)。接著在 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8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將混合物經矽藻土墊過濾並用DCM (50 mL)洗滌。減壓濃縮濾液。將所得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0-5% EA)純化,得到0.700 g標題化合物。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8.53 (s, 1H), 6.76 (s, 1H), 5.27 (td,J= 6.11, 12.23 Hz, 1H), 1.95-2.05 (m, 1H), 1.35 (d,J= 6.36 Hz, 2H), 1.28 (d,J= 6.36 Hz, 6H), 0.98 (d,J= 3.91 Hz, 2H)。步驟 3 :合成 5- -4- 環丙基 -6- 異丙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57
在0℃下,向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0.600 g,3.370 mmol)於乙醇(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溴(0.20 mL,4.04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4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30 mL)淬滅混合物。用EA (3 × 30 mL)萃取水層且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所得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正己烷中之0-10% EA)純化,得到0.610 g標題化合物 1 H-NMR (400 MHz, CDCl3 )δ 8.40 (s, 1H), 5.38 (td,J= 6.11, 12.23 Hz, 1H), 2.47-2.57 (m, 1H), 1.40 (d,J= 5.87 Hz, 6H), 1.16 (d,J= 1.96 Hz, 2H), 1.08 (dd,J= 3.18, 4.65 Hz, 2H)。步驟 4 :合成 4- 環丙基 -6- 異丙氧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BB-26)
Figure 02_image659
在室溫下,將5-溴-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4 (0.250 g,0.972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烷(0.246 g,0.972 mmol)及KOAc (0.095 g,0.972 mmol)於甲苯:DME:EtOH:H2 O (3:2:2:1,3 mL)中之混合物合併並用氬氣吹掃20分鐘。向所得溶液中添加PdCl2 (dppf) (0.071 g,0.097 mmol)。在微波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0分鐘。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混合物不經處理即用於後續偶合反應中。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27)
Figure 02_image661
步驟 1 :合成 5- -4- -6- 甲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63
在室溫下,向4-氯-6-甲氧基嘧啶(5.00 g,34.70 mmol)於EtOH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Br2 (3.20 g,41.6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亞硫酸氫鈉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正己烷(3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 EA純化,得到3.9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224.70 (M+H)+81 Br;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4 (s, 1H), 4.04 (s, 3H)。步驟 2 :合成 5- -4,6- 二乙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65
在室溫下,在氬氣氛下向EtOH之經攪拌溶液(20 mL)中一次性添加鈉金屬(0.092 g)。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5-溴-4-氯-6-甲氧基嘧啶(0.90 g,4.0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且用水(50 mL)淬滅由此得到的殘餘物並用EA (2 × 2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對另一批500 mg規模之起始物質重複該序列,並藉由製備型HPLC一起純化兩批批料的合併之粗化合物,得到0.38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246.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40 (s, 1H), 4.44 (q,J =7.2 Hz, 4H), 1.33 (t,J =7.1 Hz, 6H)。步驟 3 :合成 (4,6- 二乙氧基嘧啶 -5- ) 硼酸 (BB-27)
Figure 02_image667
在氬氣氛下,向5-溴-4,6-二乙氧基嘧啶(0.38 g,1.54 mmol)於THF (2.5 mL)及甲苯(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酸三異丙酯(0.435 g,2.31 mmol)。在-76℃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逐滴添加n -BuLi (1.6M之己烷溶液,1.35 mL,2.16 mmol),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並在室溫下再攪拌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2N HCl (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並使用Na2 CO3 (2 g)調至pH值=7.5-8。用EA (3 × 2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用正戊烷(10 mL)研磨粗化合物,且收集所得固體並乾燥,得到0.065 g粗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以原樣用於下一步驟。LC-MS(方法C) (ESI+): m/z 212.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35-8.43 (m, 1H), 8.11 (s, 1H), 4.27-4.37 (m, 4H), 1.21-1.35 (m, 6H)。以下中間體係經由所述製備 BB-27 之程序,自市售芳基溴化物製得:
Figure 02_image669
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31)
Figure 02_image671
步驟 1 :合成 1- 異丙基 -4- 甲基 -1H- 吡唑:
Figure 02_image673
在0℃下,經5分鐘向4-甲基-1H-吡唑(1.0 g,12.2 mmol)於THF (3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0%分散液,730 mg,18.3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接著使其升溫至室溫。將4-甲基苯磺酸異丙酯(2.6 g,12.2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一次性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添加後,將反應物加熱至回流隔夜。接著用水(5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50:1至10:1)純化,得到0.44 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30 (s, 1H), 7.20 (s, 3H), 4.44 (m, 1H), 2.07 (s, 3H), 1.48 (d,J= 6.6 Hz, 6H)。步驟 2 :合成 1- 異丙基 -4- 甲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1H- 吡唑 (BB-31)
Figure 02_image675
在0℃下,經10分鐘向1-異丙基-4-甲基-1H-吡唑(350 mg,2.82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n-BuLi (2.3 mL,5.7 mmol)。在0℃下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將反應物冷卻至-78℃。經5分鐘將2-異丙氧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1.05 g,5.65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後,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4小時。用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1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管柱層析法(溶離劑:PE/EA=100/1至20/1)純化,得到18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1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7.34 (s, 1H), 5.05 (m, 1H), 2.22 (s, 3H), 1.45 (d,J= 6.6 Hz, 6H), 1.33 (s, 1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 BB-31 所述之程序,由適當雜環及烷基化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677
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35
Figure 02_image679
步驟 1 :合成 4- 異丙基 -6- 甲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81
在室溫下,向4-氯-6-甲基嘧啶(2 g,15.63 mmol)於Et2 O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i(dppe)Cl2 (165 mg,0.3 mmol)。在-10℃下將混合物冷卻10分鐘後,經5分鐘將異丙基溴化鎂溶液(1 M,18.75 mmol,18.75 mL)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10℃下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且接著用水(30 mL)淬滅並用EA (3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5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0:1至20:1)純化,得到2.0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3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0 (s, 1H), 7.06 (s, 1H), 2.98 (m, 1H), 2.51 (s, 3H), 1.30 (d,J= 6.9 Hz, 6H)。步驟 2 :合成 5- -4- 異丙基 -6- 甲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83
在0℃下,向4-異丙基-6-甲基嘧啶(500 mg,3.6 mmol)於EtOH (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Br2 (588 mg,3.6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隔夜,接著用水(20 mL)淬滅並用EA (15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在二氧化矽上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20:1)純化,得到4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15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88 (s, 1H), 3.56 (m, 1H), 2.66 (s, 3H), 1.25-1.31 (m, 6H)。步驟 3 :合成 4- 異丙基 -6- 甲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BB-35)
Figure 02_image685
在-78℃下,經10分鐘向5-溴-4-異丙基-6-甲基嘧啶(400 mg,1.86 mmol)及硼酸三異丙酯(457 mg,2.43 mmol)於甲苯(4 mL)及THF (1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正丁基鋰(1 mL,2.6 mmol)。在-78℃下30分鐘後,使反應物升溫至-20℃並攪拌1小時。接著用HCl水溶液 (3 mL,1 N)淬滅反應,並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接著,用飽和Na2 CO3 水溶液將pH值調至8並用EA (25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得到14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81 (M+H)+1 H-NMR (300 MHz, CD3 OD) δ 8.91 (s, 1H), 2.78 (m, 1H), 2.44 (s, 3H), 1.26-1.32 (d,J= 6.6 Hz, 6H)。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36
Figure 02_image687
步驟 1 合成 3-(6- 甲氧基嘧啶 -4-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689
向鋅(3.78 g,58.3 mmol)於THF (1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TMSCl (0.574 g,5.30 mmol)及1,2-二溴乙烷(0.962 g. 5.30 mmol)。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5分鐘,且接著以維持內部反應溫度低於40℃之速率用3-碘代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2 (15 g,53.0 mmol)處理。在室溫下,再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4-氯-6-甲氧基嘧啶1 (7.64 g,53.0 mmol)、X-Phos (5 g,10.6 mmol)及Pd2 (dba)3 (4.84 g,5.30 mmol)。在密封管中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保持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用EA (200 mL)萃取並經由矽藻土乾燥。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7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00 g)。LC-MS(方法C) (ESI+): m/z 266.3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80 (s, 1H), 6.89 (s, 1H), 4.09-4.20 (m, 2H), 3.95-4.06 (m, 2H), 3.91 (s, 3H), 3.79-3.86 (m, 1H), 1.39 (s, 9H)。步驟 2 合成 4-( 氮雜環丁烷 -3- )-5- -6- 甲氧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691
在0℃下,向3-(6-甲氧基嘧啶-4-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3 (3.0 g,11.3 mmol)於乙醇(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溴(5.42 g,33.9 mmol)。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殘餘物溶解於氨水溶液(30 mL)中並用DCM (10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10%甲醇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7 g)。LC-MS(方法C) (ESI+): m/z 245.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7 (s, 1H), 4.31 (td,J= 8.35, 16.21 Hz, 2H), 4.01 (s, 3H), 3.87-3.94 (m, 3H)。步驟 3 合成 5- -4- 甲氧基 -6-(1- 甲基氮雜環丁烷 -3- ) 嘧啶:
Figure 02_image693
向4-(氮雜環丁烷-3-基)-5-溴-6-甲氧基嘧啶4 (1.0 g,4.08 mmol)於甲醇(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甲醛溶液(10 mL,37%於水中)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4.3 g,20.4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DCM (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使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10 mL)將溶液調至pH值8。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10%甲醇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19 g)。LC-MS (方法C) (ESI): m/z 257.8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5 (s, 1H), 4.11 (五重峰,J= 7.83 Hz, 1H), 4.01 (s, 3H), 3.90 (t,J= 8.07 Hz, 2H), 3.62 (t,J= 7.58 Hz, 2H), 2.45 (s, 3H)。步驟 4 合成 4- 甲氧基 -6-(1- 甲基氮雜環丁烷 -3-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BB-36)
Figure 02_image695
向5-溴-4-甲氧基-6-(1-甲基氮雜環丁烷-3-基)嘧啶5 (0.600 g,2.32 mmol)及B2 Pin2 (1.77 g,6.97 mmol)於二噁烷(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OAc (0.676 g,6.97 mmol)並用氬氣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5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dppf)Cl2 -DCM (0.375 g,0.465 mmol),並在密封管中,在80℃下將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EA (100 mL)稀釋並經由矽藻土墊過濾。減壓濃縮所得濾液,得到粗標題化合物(0.709 g)。將粗化合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以原樣用於下一步驟。製備通用建構組元 BB-37
Figure 02_image697
步驟 1 2- 胺基 -6- 環丙基嘧啶 -4- 醇:
Figure 02_image699
在室溫下,經20分鐘向3-環丙基-3-側氧基丙酸甲酯(8.1 g,57 mmol)及碳酸胍(5.65 g,63 mmol)於乙醇(70 mL)中之懸浮液中逐份添加NaOEt (7.75 g,114 mmol)。添加後,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回流並攪拌隔夜。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減壓濃縮所得懸浮液以移除大部分乙醇。用飽和NH4 Cl溶液(100 mL)稀釋殘餘物並用EA (3 × 200 mL)萃取。用Na2 SO4 (50 g)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得到9 g粗產物。在室溫下,使粗產物在混合溶劑(甲醇/MTBE=1/10,33 mL)中形成漿液隔夜。過濾並乾燥後,得到7.2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52 (M+H)+1 H-NMR (300 MHz, DMSO-d6 )δ 10.45 (s, 1H), 6.37 (s, 2H), 5.48 (s, 1H), 1.65 (m, 1H), 078-0.83 (m, 4H)。步驟 2 4- -6- 環丙基嘧啶 -2- 胺:
Figure 02_image701
向2-胺基-6-環丙基嘧啶-4-醇(1.5 g,9.9 mmol)於DCE (3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POCl3 (20 mL)。在75℃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TLC指示反應完成後,將混合物濃縮至乾。用冷飽和碳酸鈉溶液(60 mL)淬滅殘餘物並用DCM (10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10:1)純化,得到1.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7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6.52 (s, 1H), 5.05 (br s, 2H), 1.79 (m, 1H), 0.94-1.10 (m, 4H)。步驟 3 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2- 胺:
Figure 02_image703
向4-氯-6-環丙基嘧啶-2-胺(850 mg,5.03 mmol)於MeOH (5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aOMe溶液(2.72 g,15.1 mmol,30 wt.%於MeOH中)。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3小時。TLC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6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100 mL × 2)萃取。用鹽水(1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80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16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5.91 (s, 1H), 4.80 (br s, 2H), 3.84 (s, 3H), 1.79 (m, 1H), 0.91-1.08 (m, 2H), 0.85-0.91 (m, 2H)。步驟 4 Boc 保護之 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2- 胺:
Figure 02_image705
經5分鐘向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2-胺(900 mg,5.45 mmol)及Boc2 O (5.96 g,27.3 mmol)於THF (5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54 mg,16.4 mmol,60 wt.%)。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NH4 Cl水溶液(10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100 mL × 2)萃取。用鹽水(1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50:1至25:1)純化,得到1.27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6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6.43 (s, 1H), 3.92 (s, 3H), 1.89 (m, 1H), 1.44 (s, 18H), 1.02-1.10 (m, 2H), 0.91-1.02 (m, 2H)。步驟 5 Boc 保護之 5- -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2- 胺:
Figure 02_image707
在0℃下,經5分鐘向雙Boc保護之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2-胺(1.27 g,3.47 mmol)於DCM (35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BS (1.24 g,6.96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TLC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DCM (40 mL × 2)萃取。用鹽水(60 mL)洗滌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60:1至30:1)純化,得到1.4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4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4.01 (s, 3H), 2.52 (m, 1H), 1.45 (s, 18H), 1.09-1.17 (m, 2H), 1.02-1.09 (m, 2H)。步驟 6 Boc 保護之 4- 環丙基 -6- 甲氧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2- (BB-37)
Figure 02_image709
向雙Boc保護之5-溴-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2-胺(1.5 g,3.4 mmol)於1,4-二噁烷(3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雙(頻哪醇合)二硼(1.72 g,6.77 mmol)、乙酸鉀(997 mg,10.2 mmol)及Pd(dppf)Cl2 (249 mg,0.34 mmol)。接著,將反應物加熱至95℃隔夜。在基於TLC分析確定大部分溴起始物質均消耗後,用水(40 mL)淬滅混合物,並過濾未溶解之固體。用EA (100 mL × 2)萃取濾液。用鹽水(6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0:1至10:1)純化,得到65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9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3.90 (s, 3H), 2.18 (m, 1H), 1.45 (s, 18H), 1.33 (s, 12H), 1.09-1.13 (m, 2H), 0.89-0.96 (m, 2H)。一般實驗程序 1. 製備實例 1
Figure 02_image711
在100℃下,將6-氯-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100 mg,0.25 mmol)、K3 PO4 . 3H2 O (208 mg,0.78 mmol)、(2-異丙基苯基)硼酸(84 mg,0.51 mmol)及Pd(PPh3 )4 (30 mg,0.025 mmol)於1,4-二噁烷(4 ml)及水(0.3 ml)中之混合物攪拌2小時。用水(10 mL)稀釋所得混合物並用EA (20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Na2 SO4 (10 g)乾燥,過濾並濃縮至乾。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0:1至5:1),隨後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62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7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30 (s, 1H), 8.20 (s, 1H), 7.72 (d,J= 7.2 Hz, 1H), 7.59 (d,J= 8.1Hz, 2H), 7.44-7.51 (m, 4H), 7.26-7.35 (m, 2H), 5.75 (s, 2H), 3.73 (s, 3H), 3.56 (m, 1H), 1.27 (d,J= 6.9 Hz, 6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 1 ,使用 Pd(PPh3 )4 /K3 PO4 XPhos-Pd-G2/XPhos/K3 PO4 及適當硼物質 ( 指定市售硼酸及硼酸酯結構 ) 製備:
Figure 02_image713
Figure 02_image715
Figure 02_image717
Figure 02_image719
Figure 02_image721
Figure 02_image723
Figure 02_image725
Figure 02_image727
Figure 02_image729
Figure 02_image731
Figure 02_image733
Figure 02_image735
Figure 02_image737
Figure 02_image739
Figure 02_image741
Figure 02_image743
Figure 02_image745
Figure 02_image747
Figure 02_image749
Figure 02_image751
Figure 02_image753
Figure 02_image755
Figure 02_image757
Figure 02_image759
Figure 02_image761
Figure 02_image763
Figure 02_image765
Figure 02_image767
Figure 02_image769
Figure 02_image771
Figure 02_image773
Figure 02_image775
Figure 02_image777
Figure 02_image779
Figure 02_image781
Figure 02_image783
Figure 02_image785
Figure 02_image787
Figure 02_image789
Figure 02_image791
Figure 02_image793
Figure 02_image795
Figure 02_image797
Figure 02_image799
Figure 02_image801
Figure 02_image803
Figure 02_image805
Figure 02_image807
Figure 02_image809
Figure 02_image811
Figure 02_image813
Figure 02_image815
Figure 02_image817
Figure 02_image819
Figure 02_image821
Figure 02_image823
Figure 02_image825
Figure 02_image827
Figure 02_image829
Figure 02_image831
Figure 02_image833
Figure 02_image835
Figure 02_image837
Figure 02_image839
Figure 02_image841
Figure 02_image843
Figure 02_image845
Figure 02_image847
* 離散鏡像異構物之立體化學係在對掌性 SFC 分離外消旋物之後任意地指定。 實例 133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嘧啶 -5- )-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3)
Figure 02_image849
步驟 1 :合成 5- -6- 環丙基 -2- 甲基嘧啶 -4- 醇:
Figure 02_image851
將6-環丙基-2-甲基嘧啶-4-醇(2.0 g,13.33 mmol)於DCM (50 mL)中之溶液冷卻至0℃,用溴(0.75 mL,14.66 mmol)逐滴處理。在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4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溶液(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用於DCM中之10%甲醇(3 × 5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粗化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DCM中之0-10%甲醇)純化,得到1.50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B) (ESI+): m/z 230.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12.62 (br. s, 1H), 2.31 (td,J= 6.17, 12.59 Hz, 1H), 2.20 (s, 3H), 0.96-1.02 (m, 4H)。步驟 2 :合成 5- -4- -6- 環丙基 -2- 甲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853
在90℃下,將5-溴-6-環丙基-2-甲基嘧啶-4-醇(1.5 g,6.550 mmol)於POCl3 (20 mL)中之溶液加熱2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冰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法(矽膠;於正己烷中之0-20% EA)純化,得到1.2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248.95 (M+H)+步驟 3 :合成 5- -4- 環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嘧啶:
Figure 02_image855
向5-溴-4-氯-6-環丙基-2-甲基嘧啶(1.1 g,4.453 mmol)於甲醇(20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添加2 M甲醇鈉溶液(20 mL)。在0℃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冰冷的水(50 mL)及EA (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分離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法(矽膠;於正己烷中之0-10% EA)純化,得到0.90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242.95 (M+H)+1 H-NMR (400 MHz, CDCl3 )δ 4.00 (s, 3H), 2.47-2.51 (m, 1H), 2.46 (s, 3H), 1.12-1.17 (m, 2H), 1.00-1.05 (m, 2H)。步驟 4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嘧啶 -5- )-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3)
Figure 02_image857
步驟 1
向30 mL微波小瓶中添加5-溴-4-環丙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0.100 g,0.411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0.104 g,0.411 mmol)、KOAc (0.040 g,0.41 mmol)及甲苯:DME:EtOH:H2 O (3:2:2:1,6 mL)。用氬將混合物吹掃20分鐘,此後添加PdCl2 (dppf) (0.030 g,0.041 mmol)。接著在微波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0分鐘。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混合物不經處理即用於步驟 3步驟 2
向另一個30 mL微波小瓶中添加於1,4二噁烷(6 mL)中之6-氯-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0.160 g,0.408 mmol)、雙頻哪醇合二硼烷(0.103 g,0.408 mmol)及KOAc (0.119 g,1.224 mmol)。用氬將所得混合物吹掃20分鐘,此後添加Pd(amphos)Cl2 (0.028 g,0.040 mmol)。接著,在微波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0分鐘。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反應混合物不經處理即用於步驟 3步驟 3
將來自步驟 1步驟 2 之兩種反應混合物合併,並在室溫下添加2M Na2 CO3 水溶液(4 mL)。在微波中在120℃下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30分鐘。反應完成(藉由TLC監測)後,用水(50 mL)稀釋混合物並用EA (3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於DCM中之0-10%甲醇)純化,得到0.025 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B) (ESI+): m/z 521.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9.48 (s, 1H), 8.50 (s, 1H), 7.91 (s, 1H), 7.67 (d,J= 8.31 Hz, 2H), 7.41 (d,J= 8.31 Hz, 2H), 5.76 (s, 2H), 3.82 (s, 3H), 3.74 (s, 3H), 2.50 (br. s, 3H, 併入殘留溶劑峰中之OCH3 質子), 1.59-1.67 (m, 1H), 1.00-1.05 (m, 2H), 0.81 (dd,J= 3.18, 7.58 Hz, 2H)。實例 134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4)
Figure 02_image859
步驟 1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4-( 三氟甲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861
向6-氯-1-(4-(4-(三氟甲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59 (0.50 g,0.98 mmol)及(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硼酸(BB-4 ) (0.25 g,1.27 mmol)於二噁烷:H2 O (5:1,1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0.801 g,2.46 mmol)。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0分鐘,隨後添加Pd(PPh3 )4 (0.113 g,0.09 mmol)。用氬使反應混合物脫氣5分鐘並加熱至90℃,保持12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0 mL)萃取。用鹽水(20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30% EA純化,得到0.41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623.25 (M+H)+步驟 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4)
Figure 02_image863
在0℃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嘧啶(0.07 g,0.11 mmol)於DCM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緩慢添加TFA (2 m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向殘餘物中添加水,使用NaHCO3 溶液調至pH值=7,並用EA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純化,得到0.025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493.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3.17 (s, 1H), 9.50 (s, 1H), 8.71 (s, 1H), 8.51 (s, 1H), 7.88-7.94 (m, 3H), 7.40 (d,J =7.8 Hz, 2H), 5.74 (s, 2H), 3.86 (s, 3H), 1.66 (s, 1H), 1.06 (s, 2H), 0.86 (d,J =3.9 Hz, 2H)。實例 135 :合成 6-(4- ( 氮雜環丁烷 -3- )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 三氟甲基 )- 1H - 咪唑 -2 -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 135 )
Figure 02_image865
步驟 1 合成 3-(5- -6- 甲氧基嘧啶 -4-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67
在0℃下,向3-(6-甲氧基嘧啶-4-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10.0 g,37.7 mmol)於乙醇(2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溴(9.0 g,57 mmol)。接著,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氨水溶液(30 mL)中並用EA (20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1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0 g)。LC-MS(方法C) (ESI+): m/z 289.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77 (s, 1H), 4.15-4.21 (m, 3H), 4.05-4.10 (m, 2H), 4.01 (s, 3H), 1.38 (s, 9H)。步驟 2 合成 3-(6- 甲氧基 -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嘧啶 -4-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69
向3-(5-溴-6-甲氧基嘧啶-4-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2 (5.0 g,14.5 mmol)及B2 Pin2 (11.1 g,43.6 mmol)於二噁烷(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OAc (4.26 g,43.6 mmol)並用氬氣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dppf)Cl2 -DCM (2.36 g,2.90 mmol),且接著在密封管中,在80℃下將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EA(100 mL)稀釋並經矽藻土墊過濾。減壓濃縮濾液並將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10-3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3.9 g)。LC-MS (方法C) (ESI+): m/z 392.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3 (s, 1H), 4.05-4.15 (m, 3H), 3.90-3.94 (m, 2H), 3.89 (s, 3H), 1.38 (s, 9H), 1.16 (s, 12H)。步驟 3 合成 3-(5-(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6- )-6- 甲氧基嘧啶 -4-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71
在室溫下,向3-(6-甲氧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嘧啶-4-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3 (1.0 g,2.6 mmol)於二噁烷(20 mL)及水(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I-5 (1.03 g,2.6 mmol)及磷酸鉀(0.811 g,3.83 mmol)。用氬氣使所得反應混合物脫氣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X-Phos-Pd-G2 (0.200 g,0.255 mmol)及X-Phos (0.243 g,0.511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稀釋並用EA (10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10-10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714 g)。LC-MS(條件03) (ESI+): m/z 636.12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9 (s, 1H), 8.97 (s, 1H), 8.54 (s, 1H), 8.01 (s, 1H), 7.61 (d,J= 7.83 Hz, 2H), 7.41 (d,J= 7.83 Hz, 2H), 5.77 (s, 2H), 4.04 (q,J= 7.34 Hz, 3H), 3.90 (s, 3H), 3.74-3.87 (m, 3H), 3.61-3.71 (m, 2H), 1.31 (s, 9H), 1.24-1.29 (m, 2H)。步驟 5 合成 6-(4-( 氮雜環丁烷 -3-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5)
Figure 02_image873
在0℃下,向3-(5-(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嘧啶-6-基)-6-甲氧基嘧啶-4-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4 (0.250 g,0.393 mmol)於DCM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TFA (0.224 g,1.97 mmol)。再在室溫下將所得溶液攪拌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殘留殘餘物溶解於DCM(10 mL)中並使用氨水溶液(10 mL)將pH值調至9。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10%甲醇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50 g)。LC-MS(方法B) (ESI+): m/z 536.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1 (br s, 1H), 8.94 (br s, 1H), 8.49 (br s, 1H), 7.88 (br s, 1H), 7.54 (d,J= 7.82 Hz, 2H), 7.38 (d,J= 7.34 Hz, 2H), 5.71 (br. s, 2H), 4.16-4.24 (m, 2H), 3.92-4.02 (m, 6H), 3.86 (br s, 3H), 1.23 (d,J= 6.85 Hz, 3H)。實例 136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三氟甲基 )-5,6,7,8- 四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3-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6)
Figure 02_image875
步驟 1 :合成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77
在0℃下,向1-(三氟甲基)-5,6,7,8-四氫咪唑并[1,5-a ]吡嗪(2.00 g,10.40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三乙胺(2.10 g,20.80 mmol),隨後添加DMAP (0.12 g,1.00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Boc2 O (3.42 g,15.7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純化,隨後用正戊烷洗滌,得到3.0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292.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82 (s, 1H), 4.66 (s, 2H), 4.09 (t,J =5.4 Hz, 2H), 3.73 (t,J =5.4 Hz, 2H), 1.43 (s, 9H)。步驟 2 :合成 3-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79
在室溫下,向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3.00 g,10.00 mmol)於MeCN (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BS (2.10 g,12.00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保持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3.00 g粗標題化合物,其不經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4.65 (s, 2H), 3.91-3.96 (m, 2H), 3.77 (t,J =5.4 Hz, 2H), 2.56 (s, 1H), 1.43 (s, 9H)。步驟 3 :合成 3-(4- 甲醯基苯基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81
用氬使3-溴-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3.00 g,8.10 mmol)、(4-甲醯基苯基)硼酸(1.45 g,9.70 mmol)及2M Cs2 CO3 水溶液(5.28 g,16.20 mmol)於二噁烷(30 mL)中之混合物脫氣1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PPh3 )4 (0.92 g,0.81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純化,得到1.4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396.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09 (s, 1H), 7.95- 8.06 (m, 4H), 4.78 (s, 2H), 4.26 (d,J =4.4 Hz, 2H), 3.73 (s, 2H), 1.46 (s, 9H)。步驟 4 :合成 3-(4-( 羥基甲基 ) 苯基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83
在0℃下,向3-(4-甲醯基苯基)-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1.40 g,3.50 mmol)於MeOH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BH4 (0.20 g,5.3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水(20 mL)淬滅所得殘餘物並用DCM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1.20 g標題化合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後續反應中。LC-MS(方法B) (ESI+): m/z 397.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68 (d,J =8.0 Hz, 2H), 7.44 (d,J =8.0 Hz, 2H), 5.31 (t,J =5.5 Hz, 1H), 4.75 (s, 2H), 4.57 (d,J =5.5 Hz, 2H), 4.17 (t,J =5.0 Hz, 2H), 3.71 (d,J =4.5 Hz, 2H), 1.45 (s, 9H)。步驟 5 :合成 3-(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85
在0℃下,向3-(4-(羥基甲基)苯基)-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1.20 g,3.02 mmol)及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7 (0.41 g,2.72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聚合物結合之三苯基膦(2.37 g,9.06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偶氮二甲酸二乙酯(DEAD) (1.05 g,6.04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經矽藻土過濾,並減壓濃縮濾液。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純化,得到0.5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534.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8.52 (s, 1H), 7.69 (d,J =8.3 Hz, 2H), 7.38 (d,J =7.8 Hz, 2H), 5.72 (s, 2H), 4.74 (s, 2H), 4.15 (s, 2H), 3.68 (s, 2H), 1.44 (s, 9H)。步驟 6 :合成 3-(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三氟甲基 )-5,6- 二氫咪唑并 [1,5-a] 吡嗪 -7(8H )-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887
用氬使3-(4-((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0.30 g,0.50 mmol)、(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硼酸(0.11 g,0.60 mmol)及2M K3 PO4 水溶液(0.318 g,1.50 mmol)於二噁烷(5 mL)中之混合物脫氣5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Cl2 (dppf)(0.04 g,0.05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60% EA純化,得到0.20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648.3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0 (s, 1H), 8.71 (s, 1H), 8.51 (s, 1H), 7.67 (d,J =7.8 Hz, 2H), 7.42 (d,J =7.8 Hz, 2H), 5.75-5.79 (m, 2H), 4.74 (s, 2H), 4.14 (s, 2H), 3.86 (s, 3H), 3.68 (s, 2H), 1.44 (s, 9H), 1.65 (s, 1H), 1.06 (s, 2H), 0.87 (d,J =4.4 Hz, 2H)。步驟 7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三氟甲基 )-5,6,7,8- 四氫咪唑并 [1,5-a ] 吡嗪 -3-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36)
Figure 02_image889
在0℃下,向3-(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三氟甲基)-5,6-二氫咪唑并[1,5-a ] 吡嗪-7(8H )-甲酸第三丁酯(0.20 g,0.40 mmol)於DCM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緩慢添加TFA (0.097 g,0.80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由此得到的殘餘物溶解於水中,用2N NaHCO3 溶液鹼化,並用EA (2 × 1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0.052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548.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0 (s, 1H), 8.71 (s, 1H), 8.51 (s, 1H), 7.66 (d,J =8.0 Hz, 2H), 7.40 (d,J =8.0 Hz, 2H), 5.76 (s, 2H), 4.03 (s, 2H), 3.98 (s, 2H), 3.85 (s, 3H), 2.94-2.99 (m, 2H), 1.61-1.69 (m, 1H), 1.06 (s, 2H), 0.85 (dd,J =3.0, 7.5 Hz, 2H)。藉由實例 134 之官能化來合成 N- 烷基咪唑的一般程序:
Figure 02_image891
實例 134 可藉由以下方法 A 或方法 B 烷基化,得到 N- 官能化之咪唑。 一般程序:
方法 -A 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34 ) (1 eq)於DMF (5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60%於礦物油中之分散液) (1.2 eq),並在相同溫度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烷基鹵化物(1.20 eq)並在室溫下繼續攪拌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方法 -B
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34 ) (1 eq)於DM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依序添加Cs2 CO3 (1 eq)及烷基鹵化物1 (1 eq)。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90℃,保持12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用冷水(3 × 5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由此得到的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893
Figure 02_image895
Figure 02_image897
實例 148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咪唑 -4- 甲腈 (148 )
Figure 02_image899
步驟 1 合成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4- 甲腈及 1-((2-( 三甲基 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5- 甲腈:
Figure 02_image901
在10℃下,經30分鐘向1H-咪唑-4-甲腈(1 g,10.76 mmol)及碳酸鉀(2.96 g,21.5 mmol)於丙酮(20 mL)中之懸浮液中逐滴添加SEMCl (1.98 g,11.8 mmol),同時保持內溫低於15℃。接著,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隔夜。反應完成後,藉由冷水(5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濃縮之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4)純化,得到1.3 g標題化合物及其區域異構物2a 之混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24 (M+H)+步驟 2 合成 2-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903
在60℃下,經5分鐘向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4-甲腈2 及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5-甲腈2a (1.30 g,5.83 mmol)於CCl4 (3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BS (1.14 g,6.41 mmol)。觀察到放熱反應,並使內溫增加至75℃。添加後,在60℃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使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並過濾所得懸浮液。用CCl4 (20 mL)洗滌濾餅。用飽和NaHCO3 溶液(60 mL)洗滌合併之濾液。分離後,將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10)純化,得到8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24 (M+Na)+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3 (s, 1H), 5.30 (s, 2H), 3.55 (t,J= 8.1 Hz, 2H), 0.93 (t,J= 8.1 Hz, 2H), 0.05 (s, 9H)。步驟 3 合成乙酸 4-(4- 氰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酯:
Figure 02_image905
向2-溴-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4-甲腈3 (800 mg,2.48 mmol)於1,4-二噁烷/H2 O (20 mL,20:1)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4-(乙醯氧基甲基)苯基)硼酸(568 mg,2.93 mmol)、K3 PO4 ·3H2 O (2.12 g,7.98 mmol)及Pd(PPh3 )4 (307 mg,0.27 mmol)。接著在110℃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50 mL)淬滅。用EA (50 mL × 3)萃取所得混合物。將有機層經硫酸鈉(10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 n-Hex=1/3)純化,得到65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7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6 (d,J= 8.1 Hz, 2H), 7.65 (s, 1H), 7.46 (d,J= 8.1 Hz, 2H), 5.28 (s, 2H), 5.16 (s, 2H), 3.58 (t,J= 8.4 Hz, 2H), 2.12 (s, 3H), 0.94 (t,J= 8.4 Hz, 2H), 0.05 (s, 9H)。步驟 4 合成 2-(4-( 羥基甲基 ) 苯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907
向乙酸4-(4-氰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苯甲酯5 (650 mg,1.75 mmol)於1:1 THF/水(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LiOH. H2 O (150 mg,3.50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4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稀HCl溶液將反應物調至pH值8並用EA (50 mL × 2)萃取。用硫酸鈉(30 g)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得到690 m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33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5 (d,J= 7.8 Hz, 2H), 7.65 (s, 1H), 7.49 (d,J= 7.8 Hz, 2H), 5.28 (s, 2H), 4.78 (d,J= 5.1 Hz, 2H), 3.57 (t,J= 8.1 Hz, 2H), 1.80 (t,J= 5.1 Hz, 1H), 0.94 (t,J= 8.1 Hz, 2H), 0.05 (s, 9H)。步驟 5 合成 2-(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909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47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6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6 (s, 1H), 8.19 (s, 1H), 7.76 (d,J= 8.4 Hz, 2H), 7.64 (s, 1H), 7.47 (d,J= 8.4 Hz, 2H), 5.70 (s, 2H), 5.26 (s, 2H), 3.57 (t,J= 8.1 Hz, 2H), 0.93 (t,J= 8.1 Hz, 2H), 0.05 (s, 9H)。步驟 6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2-( 三甲基矽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咪唑 -4- 甲腈:
Figure 02_image911
該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1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58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35 (s, 1H), 8.69 (s, 1H), 8.24 (s, 1H), 7.66-7.78 (m, 2H), 7.64 (s, 1H), 7.42-7.58 (m, 2H), 5.77 (s, 2H), 5.25 (s, 2H), 3.95 (s, 3H), 3.58 (t,J= 8.4 Hz, 2H), 1.64-1.75 (m, 1H), 1.20-1.31 (m, 2H), 0.83-0.99 (m, 4H), 0.05 (s, 9H)。步驟 7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咪唑 -4- 甲腈 (148)
Figure 02_image913
在室溫下,將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4-甲腈10 (400 mg,0.69 mmol)於TFA (10 mL) 中之溶液攪拌3小時。基於TLC分析確定反應完成後,將反應物真空濃縮至乾。將殘餘物溶解於EA (50 mL)中並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和。分離後,用EA (50 mL × 2)萃取水相。將合併之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400 mg去保護之粗中間體。
向去保護之中間體(180 mg,0.40 mmol)於DMF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銫(156 mg,0.48 mmol)及EtI (75 mg,0.48 mmol)。在40℃下將反應物攪拌5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3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3)萃取。用水(20 mL)洗滌有機層,用硫酸鈉(5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A),得到53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78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40 (s,1H), 8.64 (s, 1H), 8.42 (S, 1H), 8.06 (s, 1H), 7.51-7.62 (m, 4H), 5.81 (s, 2H), 4.09 (q,J= 7.2 Hz, 2H), 3.91 (s, 3H), 1.60-1.75 (m, 1H), 1.34 (t,J= 7.2 Hz, 3H), 1.10-1.20 (m, 2H), 0.83-0.94 (m, 2H)。實例 149 合成 6-(2- 異丙基苯基 )-1-(4-(1-(1- 甲基氮雜環丁烷 -3-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 149)
Figure 02_image915
步驟 1 合成 2-(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1- ) 丙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917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34 ) (0.320 g,0.650 mmol)於DM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2 CO3 (0.224 g,1.63 mmol)及2-溴丙酸乙酯1 (0.141 g,0.780 mmol)。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10 mL)淬滅且用EA (3 × 5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10% MeOH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40 g)。LC-MS(方法C) (ESI+): m/z 593.1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8.15 (br s, 1H), 7.95 (s, 1H), 7.47-7.51 (m, 2H), 7.41-7.45 (m, 2H), 5.78 (s, 2H), 5.06-5.13 (m, 2H), 4.01-4.08 (m, 2H), 3.85 (s, 3H), 1.68 (d,J= 6.98 Hz, 3H), 1.02-1.08 (m, 4H), 0.82-0.88 (m, 2H)。步驟 2 合成 2-(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1- ) -1- (149)
Figure 02_image919
向2-(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基)丙酸乙酯2 (0.175 g,0.296 mmol)於THF (3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LAH (0.022 g,0.59 mmol)。接著,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墊過濾並用EA (5 mL)洗滌。減壓濃縮濾液,得到粗化合物,將其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C),得到標題化合物(0.042g)。LC-MS(方法C) (ESI+): m/z 551.14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4 (s, 1H), 8.64 (s, 1H), 8.45-8.50 (m, 1H), 8.00 (br s, 1H), 7.53 (d,J= 7.98 Hz, 2H), 7.37 (d,J= 7.48 Hz, 2H), 5.73 (br s, 2H), 4.28 (d,J= 4.99 Hz, 1H), 3.81 (s, 3H), 3.51-3.62 (m, 3H), 1.54-1.63 (m, 1H), 1.25 (d,J= 6.48 Hz, 3H), 0.98-1.06 (m, 2H), 0.81-0.86 (m, 2H)。實例 150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1- 甲氧基丙 -2-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50)
Figure 02_image921
在0℃下,向2-(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基)丙-1-醇(149 ) (0.050 g,0.090 mmol)於DMF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H (0.005 g,0.14 mmol),並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MeI (0.011 mL,0.19 mmol)且在室溫下,再將反應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4 × 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E),得到標題化合物(0.025 g)。LC-MS(方法C) (ESI+): m/z 56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8.15 (s, 1H), 7.55 (d,J= 7.98 Hz, 2H), 7.42 (d,J= 7.98 Hz, 2H), 5.78 (s, 2H), 4.45 (d,J= 3.49 Hz, 1H), 3.85 (s, 3H), 3.57-3.64 (m, 1H), 3.50 (dd,J= 4.24, 10.22 Hz, 1H), 3.11 (s, 3H), 1.66 (dt,J= 3.99, 7.73 Hz, 1H), 1.33 (d,J= 6.98 Hz, 3H), 1.03-1.08 (m, 2H), 0.86 (dd,J= 2.99, 7.48 Hz, 2H)。實例 151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1- 氟丙 -2-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51)
Figure 02_image923
在室溫下,向2-(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丙-1-醇(149 ) (0.120 g,0.2181 mmol)於DCE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AST (0.140 g,0.872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2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10%甲醇,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90 g)。LC-MS (方法B) (ESI+): m/z 553.2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8.22 (s, 1H), 7.50-7.54 (m, 2H), 7.44 (d,J =8.31 Hz, 2H), 5.79 (s, 2H), 4.54-4.72 (m, 3H), 3.85 (s, 3H), 1.62-1.71 (m, 1H), 1.38 (d,J =6.36 Hz, 3H), 1.03-1.09 (m, 2H), 0.83-0.89 (m, 2H)。實例 152 :合成 6-(2- 異丙基苯基 )-1-(4-(1-(1- 甲基氮雜環丁烷 -3-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52)
Figure 02_image925
步驟 1 :合成 3-(2-(4-((6-(2- 異丙基苯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1-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927
在氮氣氛下,在90℃下將3-(2-(4-((6-氯-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I-31 ) (0.26 g,0.49 mmol)、K3 PO4 (0.39 g,1.47 mmol)、(2-異丙基苯基)硼酸及Pd(PPh3 )4 (57 mg,10 mol%)於二噁烷(9 mL)及水(0.9 mL)中之混合物攪拌3小時。接著,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10 mL)稀釋,並用EA (10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EA:n -Hex=1:10至1:4)純化,得到28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31 (s, 1H), 8.21 (s, 1H), 7.73 (s, 1H), 7.64-7.71 (m, 3H), 7.52-7.56 (m, 2H), 7.42-7.50 (m, 3H), 5.76 (s, 2H), 5.01 (m, 1H), 4.35-4.40 (m, 2H), 4.05-4.13 (m, 2H), 3.56 (m, 1H), 1.45 (s, 9H), 1.26 (d,J =7.2 Hz, 6H)。步驟 2 :合成 1-(4-(1-( 氮雜環丁烷 -3-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6-(2- 異丙基苯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Figure 02_image929
向3-(2-(4-((6-(2-異丙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0.25 g,0.41 mmol)於DCM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FA (3 mL)。在室溫下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且接著真空濃縮。粗產物直接用於下一步驟。LC-MS (ESI): m/z 518 (M+H)+步驟 3 :合成 6-(2- 異丙基苯基 )-1-(4-(1-(1- 甲基氮雜環丁烷 -3-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52)
Figure 02_image931
在室溫下,向3-(2-(4-((6-(2-異丙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氮雜環丁烷-1-鎓2,2,2-三氟乙酸鹽(TFA鹽) (0.20 g,0.41 mmol)於DCM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37%甲醛水溶液(2.04 mL)及NaBH(OAc)3 (0.17 g,0.82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30分鐘後,再添加70 mg NaBH(OAc)3 。又1小時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並用DCM (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DCM:MeOH=100:1至20:1)純化,得到38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53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31 (s, 1H), 8.21 (s, 1H), 7.82 (s, 1H), 7.72 (d,J =7.5 Hz, 1H), 7.41-7.71 (m, 6H), 7.33 (m, 1H), 5.75 (s, 2H), 4.78-4.82 (m, 1H), 3.60-3.65 (m, 2H), 3.55 (m, 1H), 3.31-3.36 (m, 2H), 2.37 (s, 3H), 1.26-1.28 (d,J =6.9 Hz, 6H)。以下實例係根據實例 152 ,由 BB-4 製備:
Figure 02_image933
實例 154 :合成 1-(4-(1- 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54)
Figure 02_image935
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34 ) (0.20 g,0.40 mmol)及環丙基硼酸(0.052 g,0.60 mmol)於DCE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u(OAc)2 (0.108 g,0.60 mmol)及2,2'-聯吡啶(0.074 g,0.48 mmol)。用氧使反應混合物脫氣30分鐘且接著在氧氣球壓力下,在90℃下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經矽藻土床過濾,用DCM洗滌,並減壓濃縮濾液。將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2% MeOH純化,得到不純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將其進一步純化,得到0.042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C) (ESI+): m/z 533.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3 (s, 1H), 7.92 (s, 1H), 7.85 (d,J =7.8 Hz, 2H), 7.40 (d,J =8.3 Hz, 2H), 5.78 (s, 2H), 3.85 (s, 3H), 3.67-3.74 (m, 1H), 1.62-1.69 (m, 1H), 1.06 (s, 2H), 0.92-1.00 (m, 2H), 0.83-0.91 (m, 4H)。用於製備胺基嘧啶之一般程序:合成 6- 環丙基 -N ,N - 二甲基 -5-(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6- ) 嘧啶 -4- (155)
Figure 02_image937
步驟 1 :合成 6- 環丙基 -5-(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6- ) 嘧啶 -4- 醇:
Figure 02_image939
在氮氣氛下,向6-(4-(苯甲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02) (0.32 g,0.55 mmol)於MeOH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Pd/C(0.10 g),並在H2 氣氛下,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經矽藻土過濾,並減壓濃縮濾液。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7-10% MeOH純化,得到0.215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493.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2.62 (s, 1H), 9.47 (s, 1H), 8.48 (s, 1H), 8.17 (s, 1H), 7.91 (s, 1H), 7.67 (d,J =7.9 Hz, 2H), 7.40 (d,J =8.4 Hz, 2H), 5.77 (s, 2H), 3.74 (s, 3H), 1.46-1.54 (m, 1H), 0.97-1.02 (m, 2H), 0.74 - 0.80 (m, 2H) 步驟 2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6- 環丙基 -5-(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嘧啶 -6- ) 嘧啶 -4- 基酯:
Figure 02_image941
向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6-基)嘧啶-4-醇(0.20 g,0.41 mmol)於DM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2 CO3 (0.168 g,1.22 mmol)。接著添加N -苯基-雙(三氟甲烷磺醯胺) (0.217 g,0.61 mmol)並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H2 O (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用冷H2 O (25 mL)及鹽水(25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1-2% MeOH純化,得到0.13 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625.0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62 (s, 1H), 9.09 (s, 1H), 8.61 (s, 1H), 7.92 (s, 1H), 7.67 (d,J =7.9 Hz, 2H), 7.40 (d,J =7.9 Hz, 2H), 5.81 (s, 2H), 3.74 (s, 3H), 2.26-2.30 (m, 1H), 1.25 (s, 2H), 1.09-1.14 (m, 2H)。步驟 3 :合成 6- 環丙基 -N ,N - 二甲基 -5-(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6- ) 嘧啶 -4- ( 實例 155)
Figure 02_image943
向三氟甲烷磺酸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6-基)嘧啶-4-基酯(1 eq)於無水THF (2 mL)中之冰冷卻溶液中依序添加DIPEA (2 eq)及Me2 NH (2 eq)。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用正戊烷(10 mL)研磨粗化合物,過濾,且藉由製備型HPLC將由此得到的固體進一步純化,得到mg標題化合物。LC-MS(方法B) (ESI+): m/z 520.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9 (s, 1H), 8.51 (s, 1H), 8.41 (s, 1H), 7.92 (s, 1H), 7.67 (d,J =7.8 Hz, 2H), 7.36 (d,J =8.3 Hz, 2H), 5.78 (s, 2H), 3.74 (s, 3H), 2.61 (s, 6H), 1.58-1.66 (m, 1H), 0.93-0 97 (m, 2H), 0.67-0.70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55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胺製備:
Figure 02_image945
實例 160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6- 環丙基 -5-(1-(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6- ) 嘧啶 -4- 基酯 (160)
Figure 02_image947
向三氟甲烷磺酸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6-基)嘧啶-4-基酯(0.15 g,0.24 mmol)於DMA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Zn(CN)2 (0.141 g,1.20 mmol)及Cs2 CO3 (0.156 g,0.48 mmol)。接著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此後添加Pd2 (dba)3 (0.022 g,0.024 mmol)及dppf (0.013 g,0.02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90℃,保持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Et2 O (50 mL)中,經矽藻土過濾,並用Et2 O (20 mL)洗滌。減壓濃縮有機層且將粗化合物藉由SFC純化,得到0.037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C) (ESI+): m/z 501.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65 (s, 1H), 9.28 (s, 1H), 8.63 (s, 1H), 7.92 (s, 1H), 7.67 (d,J =7.8 Hz, 2H), 7.46 (d,J =7.8 Hz, 2H), 5.83 (s, 2H), 3.74 (s, 3H), 2.38-2.45 (m, 1H), 1.23 (s, 2H), 1.09-1.16 (m, 2H)。實例 161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 -N ,N - 二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4- (161 )
Figure 02_image949
步驟 1 合成 4,6- 二氯 -1-(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951
在室溫下,向(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1 (1.0 g,3.52 mmol)、4,6-二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665 g,0.352 mmol)及TPP (1.84 g,7.04 mmol)於TH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逐份添加DTBAD (1.61 g,7.04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至乾,得到粗化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30 g)。LC-MS(方法B) (ESI+): m/z 455.10 (M)+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3 (s, 1H), 8.17 (s, 1H), 7.54 (d,J= 7.83 Hz, 2H), 7.40 (d,J= 7.83 Hz, 2H), 5.73-5.77 (m, 2H), 4.43 (td,J= 6.72, 12.96 Hz, 1H), 1.38 (d,J= 6.85 Hz, 6H)。步驟 2 合成 6- -1-(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 N ,N - 二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4- 胺:
Figure 02_image953
在室溫下,向4,6-二氯-1-(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0.230 g,0.506 mmol)於THF (1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PEA (0.263 mL,1.519 mmol)。向所得混合物中添加二甲胺(2M於THF中之溶液,0.506 mL,1.01 mmol)並將反應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00 g)。LC-MS(方法B) (ESI+): m/z 464.08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31 (s, 1H), 8.17 (s, 1H), 7.53 (d,J= 7.83 Hz, 2H), 7.32 (d,J= 7.83 Hz, 2H), 5.57 (s, 2H), 4.10 (q,J= 5.22 Hz, 1H), 3.42 (br s, 3H), 3.26 (br s, 3H), 1.38 (d,J= 6.36 Hz, 6H)。步驟 3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N ,N - 二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4- (161)
Figure 02_image955
在室溫下,向6-氯-1-(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N ,N -二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4-胺3 (0.090 g,0.194 mmol)及(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硼酸BB-4 (0.041 g,0.213 mmol)於二噁烷:H2 O (3:1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0.158 g,0.485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用X-Phos (0.018 g,0.038 mmol)及X-Phos-Pd-G2 (0.015 g,0.019 mmol)處理。再用氬使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100 mL)稀釋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分離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得到(0.070 g)標題化合物。將該物質溶解於二噁烷(7 mL)中並與PS-硫醇二氧化矽(0.007 g)一起攪拌。將所得漿液加熱至100℃,保持2小時,接著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0.050 g)。
將該物質進一步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C),得到標題化合物(0.020 g)。LC-MS(方法B) (ESI+): m/z 578.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1 (s, 1H), 8.29 (s, 1H), 8.11 (s, 1H), 7.47 (d,J= 7.83 Hz, 2H), 7.34 (d,J= 7.83 Hz, 2H), 5.59 (s, 2H), 4.38 (td,J= 6.24, 12.96 Hz, 1H), 3.83 (s, 3H), 3.19-3.47 (m, 6H), 1.70 - 1.80 (m, 1H), 1.35 (d,J= 6.36 Hz, 6H), 0.96-1.02 (m, 2H), 0.80-0.86 (m, 2H)。製備 I-65 合成 1-(4-(5- -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65)
Figure 02_image957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54 ) (1.80 g,3.461 mmol)於DMF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一次性添加NBS (1.23 g,6.92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15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1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至乾。將由此得到的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0 g)。LC-MS(方法B) (ESI+): m/z 600.4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3 (s, 1H), 7.54-7.64 (m, 3H), 7.43 (d,J= 7.98 Hz, 1H), 5.80 (s, 2H), 4.00-4.08 (m, 2H), 3.85 (s, 2H), 1.62-1.69 (m, 1H), 1.24 (t,J= 7.23 Hz, 3H), 1.17 (t,J= 7.23 Hz, 1H), 1.02-1.08 (m, 2H), 0.83-0.88 (m, 2H)。以下實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 I-65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959
實例 164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5- 甲氧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64)
Figure 02_image961
向1-(4-(5-溴-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65 (0.100 g,0.167 mmol)於二噁烷:MeOH (1.2:0.3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OtBu(0.032 g,0.334 mmol)。接著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在室溫下,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第三丁基-Brettphos (0.002 g,0.003 mmol)及第三丁基-BrettphosPd-G3 (0.003 g,0.003 mmol),並再用氬使混合物脫氣5分鐘。接著,在6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48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DCM中之0-2%甲醇溶離進行純化,隨後使用製備型HPLC再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14 g)。LC-MS (方法B) (ESI+): m/z 551.2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7.58 (d,J =8.31 Hz, 2H), 7.40 (d,J =8.31 Hz, 2H), 5.78 (s, 2H), 3.97 (s, 3H), 3.90-3.96 (m, 2H), 3.85 (s, 3H), 1.61-1.69 (m, 1H), 1.17 (t,J =7.09 Hz, 3H), 1.03-1.08 (m, 2H), 0.83-0.88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64 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963
實例 167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5-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67)
Figure 02_image965
在室溫下,向1-(4-(5-溴-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65 (0.200 g,0.334 mmol)及三甲基硼氧六環(0.031 g,0.502 mmol)於二噁烷(6 mL)及水(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2 CO3 (0.090 g,0.668 mmol)並用氬氣使反應混合物脫氣15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Pd(dppf)Cl2 -DCM (0.014 g,0.016 mmol)。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經由矽藻土過濾,且用EA (5 mL)洗滌。減壓濃縮所得濾液。將所得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向化合物168 (0.70 g)於二噁烷(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P硫醇二氧化矽(0.007 g)。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接著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0.027 g)。LC-MS(方法B) (ESI+): m/z 535.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7.55 (d,J= 7.82 Hz, 2H), 7.41 (d,J= 7.82 Hz, 2H), 5.79 (s, 2H), 3.92-4.01 (m, 2H), 3.85 (s, 3H), 2.37 (br s, 3H), 1.66 (d,J= 3.42 Hz, 1H), 1.19 (t,J= 7.09 Hz, 3H), 1.02-1.08 (m, 2H), 0.85 (d,J= 3.91 Hz, 2H)。製備通用中間體 I-63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66)
Figure 02_image967
步驟 1 合成 6- -1-( 四氫 -2H - 吡喃 -2-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969
在室溫下,向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1 (2.5 g,16.2 mmol)於DCM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p -TsOH (0.418 g,2.4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分鐘,且接著在0℃下逐滴添加3,4-二氫-2H -吡喃2 (2.29 g,3.24 mmol)。添加後,在相同溫度下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2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3.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1-9.29 (m, 1H), 8.50 (s, 1H), 5.94 (dd,J =2.4, 10.3 Hz, 1H), 3.98-3.92 (m, 1H), 3.77-3.69 (m, 1H), 2.48-2.36 (m, 1H), 2.07-1.98 (m, 1H), 1.97-1.89 (m, 1H), 1.84-1.71 (m, 1H), 1.62-1.54 (m, 2H)。步驟 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 四氫 -2H - 吡喃 -2-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971
在室溫下,向6-氯-1-(四氫-2H -吡喃-2-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3 (2.5 g,10.5 mmol)及(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硼酸BB-4 (2.03 g,10.5 mmol)於二噁烷:H2 O (3:1, 4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2.43 g,11.4 mmol)。用氬吹掃反應混合物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XPhos-Pd-G2 (0.818 g,1.04 mmol)及XPhos (0.991 g,2.08 mmol)處理。在密封管中,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 90℃,保持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5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4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4 (3.00 g)。向化合物4 (3.00 g)於二噁烷(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P硫醇二氧化矽(0.250 g)。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且接著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2.92 g)。LC-MS(方法C) (ESI+): m/z 353.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9.49 (s, 1H), 8.72 (s, 1H), 8.51 (s, 1H), 3.97-3.90 (m, 1H), 3.84 (s, 3H), 3.76-3.68 (m, 1H), 2.05-1.98 (m, 3H), 1.86-1.71 (m, 1H), 1.63-1.52 (m, 3H), 1.20-1.15 (m, 1H), 1.11-1.02 (m, 2H), 0.90-0.86 (m, 2H)。步驟 3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I-66)
Figure 02_image973
在室溫下,將固體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四氫-2H -吡喃-2-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4 (2.9 g,8.23 mmol)溶解於TFA (30 mL)中,並攪拌15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DCM (50 mL)稀釋殘餘物並使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將其鹼化至pH值8。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2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87 g)。LC-MS(方法C) (ESI+): m/z 268.9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4.20 (br s, 1H), 9.46 (s, 1H), 8.69 (s, 1H), 8.43 (s, 1H), 3.83 (s, 3H), 1.67-1.59 (m, 1H), 1.05 (td,J =3.7, 7.1 Hz, 2H), 0.91-0.84 (m, 2H)。實例 168 合成 (S)-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1-(4-(1-(2- 氟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甲氧基苯基 ) 乙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68)
Figure 02_image975
步驟 1 合成三氟甲烷磺酸 4- 乙醯基 -2- 甲氧基苯酯:
Figure 02_image977
在0℃下,向1-(4-羥基-3-甲氧基苯基)乙-1-酮1 (3 g,18 mmol)於DCM (6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4-二甲基胺基吡啶(3.3 g,27 mmol)。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逐滴添加三氟甲磺酸酐(6.1 g,22 mmol)。添加完成後,在0℃下再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1N HCl (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50 mL)萃取。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4.57 g)。1 H-NMR (400 MHz, CDCl 3 )δ 7.66 (d,J= 1.96 Hz, 1H), 7.57 (dd,J= 1.96, 8.31 Hz, 1H), 7.32 (d,J= 8.31 Hz, 1H), 3.99 (s, 3H), 2.61-2.64 (m, 3H)。步驟 2 合成 1-(3- 甲氧基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 苯基 ) -1- 酮:
Figure 02_image979
向三氟甲烷磺酸4-乙醯基-2-甲氧基苯酯2 (4.5 g,15.1 mmol)及雙(頻哪醇合)二硼烷(19.15 g,75.44 mmol)於二噁烷(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乙酸鉀(4.44 g,45.2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dppf)Cl2 (0.044 g,1.508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經由矽藻土墊過濾。用水(100 mL)稀釋濾液並用EA (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1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3 (2.07 g)。LC-MS(方法C) (ESI+): m/z 277.26 (M+H)+1 H-NMR (400 MHz, CDCl 3 )δ 7.73 (d,J= 7.34 Hz, 1H), 7.49 (dd,J= 1.22, 7.58 Hz, 1H), 7.42-7.45 (m, 1H), 3.89 (s, 3H), 2.61 (s, 3H), 1.37 (s, 12H)。步驟 3 合成 1-(4-(1-(2- 氟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甲氧基苯基 ) -1- 酮:
Figure 02_image981
向2-溴-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4 (2.0 g,7.24 mmol)及1-(3-甲氧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苯基)乙-1-酮3 (1.89 g,7.24 mmol)於二噁烷:H2 O (4:1, 5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3.53 g,10.96 mmol)。用氬吹掃所得混合物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XPhos-Pd-G2 (0.284 g,0.362 mmol)及XPhos (0.345 g,0.724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0℃,保持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2 × 2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0 g)。LC-MS(方法B) (ESI+): m/z 331.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1 (s, 1H), 7.67-7.72 (m, 1H), 7.62 (s, 1H), 7.53 (d,J= 7.83 Hz, 1H), 4.49-4.67 (m, 2H), 4.08-4.20 (m, 2H), 3.89 (s, 3H), 2.63-2.70 (m, 4H)。步驟 4 合成 (R )-1-(4-(1-(2- 氟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甲氧基苯基 ) -1- )
Figure 02_image983
在室溫下,向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3-甲氧基苯基)乙-1-酮5 (1.5 g,4.5 mmol)於THF (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 )-2-甲基-CBS-噁唑硼烷(0.9 mL,0.91 mmol)。接著在45℃下將混合物加熱1小時。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硼烷-DMS (0.689 mg,9.08 mmol),並在65℃下將該混合物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緩慢地用甲醇(50 mL)淬滅並減壓濃縮。用1N HCl (20 mL)稀釋所得粗殘餘物並用EA (2 × 2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6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4 g)。LC-MS(方法B) (ESI+): m/z 333.4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7.94 (s, 1H), 7.28 (d,J= 7.83 Hz, 1H), 7.15 (s, 1H), 7.04 (d,J= 7.34 Hz, 1H), 5.31 (d,J= 3.91 Hz, 1H), 4.74-4.83 (m, 1H), 4.67 (t,J= 4.40 Hz, 1H), 4.55 (t,J= 4.65 Hz, 1H), 4.14 (t,J= 4.40 Hz, 1H), 4.07 (t,J= 4.65 Hz, 1H), 3.80 (s, 3H), 1.37 (d,J= 6.36 Hz, 3H)。步驟 5 合成 (S)-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1-(4-(1-(2- 氟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甲氧基苯基 ) 乙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68)
Figure 02_image985
在室溫下,向(R )-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甲氧基苯基)乙-1-醇6 (0.400 g,1.20 mmol)、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66 (0.322 g,1.20 mmol)及三苯基膦(0.470 g,1.80 mmol)於THF (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EAD (0.133 g,1.80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水(30 mL)稀釋所得粗殘餘物並用EA (2 × 25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7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不純化合物,將其藉由製備型HPLC(方法D)及對掌性SFC純化(方法B)進一步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00 g)。LC-MS(方法B) (ESI+): m/z 583.25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9.49 (s, 1H), 8.71 (s, 1H), 8.55 (s, 1H), 7.93 (s, 1H), 7.28 (d,J= 7.83 Hz, 1H), 6.97 (d,J= 7.83 Hz, 1H), 6.30-6.38 (m, 1H), 4.63 (t,J= 4.40 Hz, 1H), 4.51 (t,J= 4.40 Hz, 1H), 4.11 (d,J= 3.91 Hz, 1H), 4.04 (d,J= 4.40 Hz, 1H), 3.82 (s, 3H), 3.74 (s, 3H), 2.00 (d,J= 6.85 Hz, 3H), 1.55-1.64 (m, 2H), 1.01-1.07 (m, 2H), 0.77-0.88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68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987
實例 170 合成 3-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70)
Figure 02_image989
步驟 1 合成 3-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991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66 (1.80 g,6.71 mmol)於DMF (1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BS (2.38 g,13.4 mmol)。接著,將反應混合物攪拌2小時。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粗標題化合物2 。用DCM (20 mL)研磨粗化合物,過濾並真空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2 (2.04 g)。LC-MS(方法C) (ESI+): m/z 346.8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4.58 (br s, 1H), 9.39 (s, 1H), 8.71 (s, 1H), 3.84 (s, 3H), 1.71-1.62 (m, 1H), 1.06 (br s, 2H), 0.91-0.83 (m, 2H)。步驟 2 合成合成 3-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70)
Figure 02_image993
在室溫下,向(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甲醇3 (1.55 g,5.74 mmol)、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2 (2.00 g,5.740 mmol)及三苯基膦(2.26 g,8.611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混合物中添加DEAD (1.50 g,8.611 mmol)。接著,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10-6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2.41 g)。LC-MS(方法B) (ESI+): m/z 599.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 6 )δ 9.44 (s, 1H), 8.72 (s, 1H), 8.02 (s, 1H), 7.61 (d,J= 7.83 Hz, 2H), 7.45 (d,J= 7.83 Hz, 2H), 5.77 (s, 2H), 4.05 (q,J= 7.34 Hz, 2H), 3.86 (s, 3H), 1.70 (dd,J= 3.67, 8.07 Hz, 1H), 1.30 (t,J= 7.34 Hz, 3H), 1.04-1.09 (m, 2H), 0.83-0.89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70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995
實例 17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3- 甲腈 (172)
Figure 02_image997
在室溫下,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0 ) (0.200 g,0.334 mmol)於DMA (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氰化鋅(0.078 g,0.67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0.044 g,0.080 mmol)及Pd2 (dba)3 (0.036 g,0.040 mmol)處理。在密封管中,在13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氨水溶液(20 mL)處理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DCM (20 mL)萃取反應混合物。分離有機層,用水(10 mL)及鹽水(10 mL)洗滌。接著,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用於THF中之PS-硫醇金屬清除劑樹脂處理粗化合物,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不純化合物,其藉由製備型HPLC (方法B)進一步再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70 g)。LC-MS(方法C) (ESI+): m/z 546.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80 (s, 1H), 8.74 (s, 1H), 8.03 (d,J= 1.47 Hz, 1H), 7.62 (d,J= 8.31 Hz, 2H), 7.49 (d,J= 8.31 Hz, 2H), 5.92 (s, 2H), 4.05 (q,J= 7.34 Hz, 2H), 3.86 (s, 3H), 1.70 (ddd,J= 4.65, 7.95, 12.35 Hz, 1H), 1.30 (t,J= 7.09 Hz, 3H), 1.06-1.11 (m, 2H), 0.83-0.89 (m, 2H)。實例 173 合成 (S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5-(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2,3- 二氫 -1H - -1-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73)
Figure 02_image999
步驟 1 合成 (S )-1-(5- -2,3- 二氫 -1H - -1-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1001
在0℃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I-66 (0.800 g,2.98 mmol)於THF (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R )-5-溴-2,3-二氫-1H -茚-1-醇1 (0.635 g,2.98 mmol)、DEAD (0.777 g,4.47 mmol)及TPP (1.17 g,4.4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3 × 15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10-9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897 g)。LC-MS(方法B) (ESI+): m/z 463.00 (M+)。步驟 2 合成 (S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5-(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雜硼雜環戊烷 -2- )-2,3- 二氫 -1H - -1-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1003
向(S )-1-(5-溴-2,3-二氫-1H -茚-1-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2 (0.800 g,1.72 mmol)於二噁烷(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OAc (0.506 g,5.16 mmol)及B2 Pin2 (2.19 g,8.62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Cl2 (dppf)-DCM (0.140 g,0.171 mmol)處理。接著,在8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3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墊過濾。用水(50 mL)及EA (50 mL)稀釋濾液。分離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4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550 g)。LC-MS(方法C) (ESI+);m/z 511.2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8 (s, 1H), 8.71 (s, 1H), 8.43 (s, 1H), 7.65 (s, 1H), 7.42 (d,J= 7.48 Hz, 1H), 6.91 (d,J= 7.48 Hz, 1H), 6.56 (t,J= 7.23 Hz, 1H), 3.87 (s, 3H), 3.21-3.29 (m, 2H), 3.04 (td,J= 7.73, 15.46 Hz, 1H), 2.60-2.76 (m, 3H), 1.64-1.72 (m, 1H), 1.16 (s, 6H), 1.07 (s, 6H), 0.89 (t,J= 6.73 Hz, 2H)。步驟 3 合成 (S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5-(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2,3- 二氫 -1H - -1-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73)
Figure 02_image1005
在室溫下,向(S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2,3-二氫-1H -茚-1-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3 (0.500 g,0.979 mmol)於二噁烷:H2 O (25: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2 CO3 (0.155 g,1.47 mmol)及2-溴-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4 (0.252 g,0.979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Cl2 (dppf)-DCM (0.080 g,0.097 mmol)處理。再用氬使反應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8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H2 O (50 mL)及EA (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10-9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藉由製備型HPLC(方法D)再純化由此得到的不純化合物,得到173 。向173 (0.090 g)於二噁烷 (9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P硫醇二氧化矽(0.009 g)。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0.040 g)。LC-MS(方法B) (ESI+): m/z 561.3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0 (s, 1H), 8.72 (s, 1H), 8.46 (s, 1H), 8.16 (s, 1H), 7.55 (s, 1H), 7.31 (d,J= 7.48 Hz, 1H), 7.07 (d,J= 7.98 Hz, 1H), 4.47 (td,J= 6.67, 13.09 Hz, 1H), 3.88 (s, 3H), 3.06 - 3.17 (m, 2H), 2.64 - 2.82 (m, 3H), 1.68 - 1.76 (m, 1H), 1.39 (d,J= 6.48 Hz, 6H), 1.06-1.10 (m, 2H), 0.91 (td,J= 3.74, 7.48 Hz,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73 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1007
實例 175: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3- 氟苯甲基 )-3- 甲氧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75)
Figure 02_image1009
步驟 1 合成 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甲醛:
Figure 02_image1011
向2-溴-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 (1.50 g,6.17 mmol)於二噁烷:H2 O (5:1) (18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4.0 g,12.3 mmol)及(2-氟-4-甲醯基苯基)-硼酸2 (1.24 g,7.41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PPh3 )4 (0.709 g,0.617 mmol)處理。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2 × 6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使用於己烷中之10-3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400 g)。LC-MS(方法B) (ESI+): m/z 286.9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10.09 (s, 1H), 8.19 (s, 1H), 7.92 (d,J= 7.83 Hz, 2H), 7.81 -7.87 (m, 1H), 3.94 (q,J= 7.34 Hz, 2H), 1.29 (t,J= 7.34 Hz, 3H)。步驟 2 合成 (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基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013
在0℃下,向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氟苯甲醛3 (0.400 g,1.398 mmol)於甲醇(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053 g,1.398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減壓濃縮。將殘留殘餘物溶解於水(20 mL)中並用EA (2 × 3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5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50 g)。LC-MS(方法B) (ESI+): m/z 289.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09 (s, 1H), 7.51 (t,J= 7.83 Hz, 1H), 7.28-7.34 (m, 2H), 5.45 (br s, 1H), 4.60 (br s, 2H), 3.88 (q,J= 7.01 Hz, 2H), 1.26 (t,J= 7.09 Hz, 3H)。步驟 3 合成 3-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1015
向(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氟苯基)甲醇4 (0.250 g,0.868 mmol)於TH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嘧啶(中間體 2實例 170) (0.301 g,0.868 mmol)、DEAD (0.226 g,1.302 mmol)及TPP (0.341 g,1.302 mmol)。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己烷中之0-40% EA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00 g)。LC-MS(方法B) (ESI+): m/z 619.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5 (s, 1H), 8.72 (s, 1H), 8.09 (s, 1H), 7.55 (t,J= 7.83 Hz, 1H), 7.38 (d,J= 10.76 Hz, 1H), 7.28 (d,J= 6.85 Hz, 1H), 5.81 (s, 2H), 3.86 (s, 3H), 3.84-3.85 (m, 2H), 1.72 (td,J= 4.03, 7.58 Hz, 1H), 1.25 (t,J= 7.34 Hz, 3H), 1.04-1.09 (m, 2H), 0.85 (dd,J= 2.93, 7.83 Hz, 2H)。步驟 4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3- 氟苯甲基 )-3- 甲氧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75)
Figure 02_image1017
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3-氟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5 (0.180 g,0.292 mmol)於二噁烷:H2 O (4: 1) (12.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第三丁醇鈉(0.042 g,0.438 mmol),且接著添加甲醇(2.5 m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5分鐘,接著在室溫下,用第三丁基brettphos-Pd-G3 (0.024 g,0.029 mmol)及第三丁基-Brettphos (0.028 g,0.058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6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20 mL)稀釋並用EA (2 × 6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1-5%甲醇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在100℃下,用於THF中之PS-硫醇二氧化矽使由此獲得的產物形成漿液,保持2小時,接著過濾。真空濃縮濾液,得到標題化合物(0.025 g)。LC-MS(方法C) (ESI+): m/z 569.15 (M+H)+1 H-NMR (400 MHz, CD3 OD)δ 9.21 (s, 1H), 8.63 (s, 1H), 7.84 (s, 1H), 7.50 (t,J= 7.48 Hz, 1H), 7.29-7.36 (m, 2H), 5.63 (s, 2H), 4.13-4.18 (m, 3H), 3.93-3.97 (m, 2H), 3.92 (s, 3H), 1.70 (ddd,J= 4.49, 8.10, 12.34 Hz, 1H), 1.32 (t,J= 7.23 Hz, 3H), 1.14-1.19 (m, 2H), 0.88-0.94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75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及試劑製備:
Figure 02_image1019
Figure 02_image1021
Figure 02_image1023
實例 186 合成 3-( 氮雜環丁烷 -1-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86)
Figure 02_image1025
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0 (0.150 g,0.250 mmol)及氮雜環丁烷(0.143 g,2.51 mmol)於二噁烷(6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OtBu(0.036 g,0.38 mmol)並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在室溫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添加Brettphos (0.027 g,0.050 mmol)及Brettphos-Pd-G3 (0.023 g,0.025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正己烷中之0-50% EA溶離進行純化。將所得產物(0.080 g)溶解於二噁烷(8 mL)中並用PS-硫醇二氧化矽(0.008 g)處理。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2小時,接著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以移除金屬污染物。接著,將由此得到的固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35 g)。LC-MS(方法B) (ESI+): m/z 576.30 (M+H)+1 H-NMR(400 MHz, DMSO-d 6 )δ 9.21 (s, 1H), 8.69 (s, 1H), 8.01 (s, 1H), 7.58 (d,J= 8.31 Hz, 2H), 7.37 (d,J= 7.83 Hz, 2H), 5.52 (s, 2H), 4.17 (t,J= 7.34 Hz, 4H), 4.02-4.09 (m, 2H), 3.85 (s, 3H), 2.42-2.47 (m, 2H), 1.62-1.71 (m, 1H), 1.30 (t,J= 7.09 Hz, 3H), 1.02-1.07 (m, 2H), 0.86 (dd,J= 3.18, 7.58 Hz, 2H)。實例 187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 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87)
Figure 02_image1027
在室溫下,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0 (0.200 g,0.334 mmol)及三甲基硼氧六環(0.031 g,1.00 mmol)於二噁烷(10 mL)及水(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0.162 g,0.5016 mmol)。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5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dppf)Cl2 . DCM (0.054 g,0.066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EA (20 mL)及水(10 mL)稀釋。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向粗化合物(0.70 g)於二噁烷(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P硫醇二氧化矽(0.007 g)。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接著,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D),得到標題化合物(0.050 g)。LC-MS(方法C) (ESI+): m/z 535.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7 (s, 1H), 8.71 (s, 1H), 8.02 (s, 1H), 7.59 (d,J= 8.48 Hz, 2H), 7.40 (d,J= 7.98 Hz, 2H), 5.69 (s, 2H), 4.05 (q,J= 6.98 Hz, 2H), 3.85 (s, 3H), 2.63 (s, 3H), 1.60 - 1.68 (m, 1H), 1.29 (t,J= 7.23 Hz, 3H), 1.03-1.07 (m, 2H), 0.85 (dd,J= 3.24, 7.23 Hz, 2H)。實例 188 合成 (S )-1-(1-(4-(5- -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基 ) 乙基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3- 甲氧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88)
Figure 02_image1029
在室溫下,向(S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甲氧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基)乙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9 (0.220 g,0.400 mmol)於DMF (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BS (0.142 g,0.800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用水(10 mL)稀釋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0-4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隨後再進行對掌性純化(方法A),得到標題化合物(0.035 g)。LC-MS(方法B) (ESI+): m/z 629.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32 (s, 1H), 8.69 (s, 1H), 7.63 (d,J= 8.31 Hz, 2H), 7.51 (d,J= 8.31 Hz, 2H), 6.20 (q,J= 7.17 Hz, 1H), 4.12 (s, 3H), 3.84 (s, 3H), 3.65 (s, 3H), 1.93 (d,J= 7.34 Hz, 3H), 1.58 - 1.67 (m, 1H), 1.04 (d,J= 3.42 Hz, 2H), 0.84 (dd,J= 2.20, 7.58 Hz,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88 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1031
實例 190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 甲基硫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0)
Figure 02_image1033
在室溫下,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0 (0.200 g,0.334 mmol)於DMF (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甲烷硫醇鈉(0.047 g,0.67 mmol)。在微波中,在150℃下再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用冰冷的水(2 × 15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正己烷中之0-40% EA溶離進行純化,隨後再使用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25 g)。LC-MS(方法B) (ESI+): m/z 567.30 (M+H)+1 H-NMR(400 MHz, DMSO-d 6 )δ 9.47 (s, 1H), 8.71 (s, 1H), 8.02 (s, 1H), 7.60 (d,J= 8.31 Hz, 2H), 7.42 (d,J= 8.31 Hz, 2H), 5.73 (s, 2H), 4.05 (q,J= 7.34 Hz, 2H), 3.85 (s, 3H), 2.72 (s, 3H), 1.64-1.71 (m, 1H), 1.29 (t,J= 7.34 Hz, 3H), 1.02-1.07 (m, 2H), 0.85 (dd,J= 3.18, 7.58 Hz, 2H)。實例 191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3-( 甲基磺醯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91)
Figure 02_image1035
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甲基硫基)-1H-吡唑并[3,4-d]嘧啶190 (0.150 g,0.265 mmol)於DCM (15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m-CPBA (0.182 g,1.06 mmol)。使所得混合物達到室溫且再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隨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30 g)。LC-MS (方法B) (ESI+): m/z 599.2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67 (s, 1H), 8.74 (s, 1H), 8.02 (s, 1H), 7.62 (d,J =8.31 Hz, 2H), 7.50 (d,J =8.31 Hz, 2H), 5.93 (s, 2H), 4.05 (q,J =7.17 Hz, 2H), 3.86 (s, 3H), 3.53 (s, 3H), 1.69-1.76 (m, 1H), 1.30 (t,J =7.09 Hz, 3H), 1.06-1.10 (m, 2H), 0.86 (dd,J =3.42, 7.83 Hz, 2H)。實例 19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乙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4- 甲氧基苯甲基 ) 硫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2)
Figure 02_image1037
向3-溴-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70 (0.300 g,0.501 mmol)及(4-甲氧基苯基)甲硫醇(0.115 g,0.752 mmol)於二噁烷(1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IPEA(0.620 mL,3.51 mmol)。用氬使所得溶液脫氣10分鐘,接著在室溫下,用Xantphos (0.020 g,0.035 mmol)及Pd2 (dba)3 (0.032 g,0.035 mmol)處理。再用氬使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100℃下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0-3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300 g)。LC-MS(方法B) (ESI+): m/z 673.30 (M+H)+1 H-NMR(400 MHz, DMSO-d 6 )δ 9.28 (d,J= 1.96 Hz, 1H), 8.70 (d,J= 1.96 Hz, 1H), 8.03 (s, 1H), 7.62 (d,J= 6.85 Hz, 2H), 7.41 (d,J= 7.34 Hz, 2H), 7.22 (d,J= 7.34 Hz, 2H), 6.74 (d,J= 6.85 Hz, 2H), 5.74 (s, 2H), 4.40 (s, 2H), 4.03-4.11 (m, 2H), 3.85 (s, 3H), 3.65 (s, 3H), 1.59-1.67 (m, 1H), 1.27-1.33 (m, 3H), 1.02-1.07 (m, 2H), 0.83-0.88 (m, 2H)。實例 193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甲基磺醯基 )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3)
Figure 02_image1039
步驟 1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甲基硫基 )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
Figure 02_image1041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34 (0.200 g,0.406 mmol)及(氯甲基)(甲基)硫烷(0.078 g,0.813 mmol)於DMF (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銫(0.397 g,1.219 mmol)。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用水(3 × 10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80 g)。LC-MS(方法B) (ESI+): m/z 553.2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8.06 (s, 1H), 7.67 (d,J= 8.31 Hz, 2H), 7.42 (d,J= 7.83 Hz, 2H), 5.78 (s, 2H), 5.22 (s, 2H), 3.85 (s, 3H), 2.01 (s, 3H), 1.61-1.69 (m, 1H), 1.03-1.07 (m, 2H), 0.86 (d,J= 4.40 Hz, 2H)。步驟 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1-(( 甲基磺醯基 )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3)
Figure 02_image1043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硫基)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 (0.070 g,0.126 mmol)於二噁烷:H2 O (3:1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Oxone (0.233 g,0.380 mmol)。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5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5%甲醇進行純化,且接著藉由製備型HPLC再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18 g)。LC-MS(方法B) (ESI+): m/z 585.1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7.99 (s, 1H), 7.69 (d,J= 7.98 Hz, 2H), 7.44 (d,J= 7.98 Hz, 2H), 5.79 (s, 2H), 5.63 (s, 2H), 3.85 (s, 3H), 3.04 (s, 3H), 1.63-1.70 (m, 1H), 1.03-1.07 (m, 2H), 0.84-0.92 (m, 2H)。實例 194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 咪唑 -4- ) 甲醇 (194)
Figure 02_image1045
步驟 1 合成 1- 乙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47
在室溫下,向1H -咪唑-4-甲酸甲酯1 (15.0 g,119.04 mmol)於DMF (3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96.7 g,297.61 mmol)及碘乙烷(27.8 g,178.56 mmol)。在7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經由矽藻土墊過濾。減壓濃縮濾液,並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9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6.0 g)。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96 (s, 1H), 7.78 (s, 1H), 4.03 (q,J= 7.15 Hz, 2H), 3.73 (s, 3H), 1.34 (t,J= 7.23 Hz, 3H)。步驟 2 合成 2- -1- 乙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49
在室溫下,向1-乙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2 (1.50 g,9.740 mmol)於DMF (10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BS (1.73 g,9.740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6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冷的水(10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5%甲醇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50 g)。LC-MS(方法B) (ESI+): m/z 234.95 (M+H)+步驟 3 合成 1- 乙基 -2-(4- 甲醯基苯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51
向2-溴-1-乙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3 (1.00 g,4.291 mmol)於二噁烷:H2 O (90: 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Cs2 CO3 (3.42 g,10.72 mmol)及(4-甲醯基苯基)硼酸4 (0.77 g,5.149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3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PPh3 )4 (0.097 g,0.085 mmol)處理。接著在密封管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用水(50 mL)稀釋並用EA (2 × 5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8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0 g)。LC-MS(方法B) (ESI+): m/z 259 (M+H)+步驟 4 合成 1- 乙基 -2-(4-( 羥基甲基 ) 苯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53
在0℃下,向1-乙基-2-(4-甲醯基苯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5 (1.0 g,3.875 mmol)於甲醇(4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硼氫化鈉(0.073 g,1.937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30分鐘。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減壓濃縮。將殘留殘餘物溶解於水(20 mL)中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0.960 g)。LC-MS(方法B) (ESI+): m/z 261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7.89 (s, 1H), 7.39-7.44 (m, 2H), 7.31-7.36 (m, 2H), 5.29 (t,J= 5.73 Hz, 1H), 4.57 (d,J= 5.49 Hz, 2H), 3.82 (q,J= 6.98 Hz, 2H), 3.57 (s, 3H), 1.12 (t,J= 7.23 Hz, 3H)。步驟 5 合成 2-(4-((6-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55
在0℃下,向1-乙基-2-(4-(羥基甲基)苯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6 (0.900 g,3.461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0.533 g,3.461 mmol)、DEAD (0.887 g,5.192 mmol)及TPP (1.33 g,5.192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20-7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1.20 g)。LC-MS(方法B) (ESI+): m/z 396.9 (M+H)+步驟 6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 咪唑 -4- 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057
在室溫下,向2-(4-((6-氯-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乙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7 (1.2 g,3.03 mmol)於二噁烷:H2 O (20: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3 PO4 (0.320 g,1.51 mmol)及(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硼酸(BB-4) (1.59 g,7.58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30分鐘,接著在室溫下,用X-phos (0.288 g,0.606 mmol)及X-phos-Pd-G2(0.118 g,0.1515 mmol)處理。隨後,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接著在密封管中,在10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H2 O (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80%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隨後真空濃縮,得到中間體8 (1.50 g)。向8 (1.50 g)於二噁烷(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SP硫醇二氧化矽(0.150 g)。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保持2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1.20 g)。LC-MS(方法B) (ESI+): m/z 511.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3 (s, 1H), 7.88 (s, 1H), 7.33-7.39 (m, 4H), 5.78 (s, 2H), 3.85 (s, 3H), 3.78 (q,J= 7.01 Hz, 2H), 3.54 (s, 3H), 1.65 (d,J= 4.40 Hz, 1H), 1.03-1.12 (m, 5H), 0.85 (dd,J= 2.93, 4.40 Hz, 2H)。步驟 7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 咪唑 -4- ) 甲醇 (194)
Figure 02_image1059
在0℃下,向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乙基-1H -咪唑-4-甲酸甲酯8 (0.070 g,0.1372 mmol)於THF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緩慢添加LAH於THF中之1.0 M溶液(0.260 mL,0.260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2 SO4 溶液(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經由矽藻土過濾。減壓濃縮濾液,並將所得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25 g)。LC-MS(方法B) (ESI+): m/z 483.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7.69 (s, 1H), 7.36-7.43 (m, 4H), 5.76 (s, 2H), 4.71 (t,J= 5.24 Hz, 1H), 4.14 (d,J= 4.99 Hz, 2H), 3.87-3.93 (m, 2H), 3.85 (s, 3H), 1.66 (d,J= 3.99 Hz, 1H), 1.11 (t,J= 6.98 Hz, 3H), 1.04-1.07 (m, 2H), 0.82-0.88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94 所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1061
實例 196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4-( 二氟甲基 )-1- 乙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6)
Figure 02_image1063
步驟 1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乙基 -1H - 咪唑 -4- 甲醛:
Figure 02_image1065
向(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乙基-1H -咪唑-4-基)甲醇(194) (0.250 g,0.518 mmol)於DCM (4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添加戴斯-馬丁過碘烷(Dess-Martin periodinane) (0.330 g,0.778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接著攪拌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10 mL)及飽和硫代硫酸鈉溶液(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攪拌20分鐘。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5%甲醇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20 g)。LC-MS(方法C) (ESI+): m/z 481.30 (M+H)+1 H-NMR (400 MHz, CDCl 3 )δ 9.72 (s, 1H), 9.36 (s, 1H), 8.69 (s, 1H), 8.26 (s, 1H), 7.67 (s, 1H), 7.56 (d,J= 7.98 Hz, 2H), 7.37 (d,J= 8.48 Hz, 2H), 5.79 (s, 2H), 3.94 (s, 3H), 3.86-3.93 (m, 2H), 1.31 (t,J= 7.23 Hz, 3H), 1.23-1.28 (m, 3H), 0.85-0.91 (m, 2H)。步驟 2 合成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4-(4-( 二氟甲基 )-1- 乙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96)
Figure 02_image1067
在室溫下,向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1-乙基-1H-咪唑-4-甲醛1 (0.200 g,0.416 mmol)於DCM (2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AST(0.335 g,2.08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小時,並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飽和NaHCO3 溶液(20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用DCM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先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25% EA作為溶離劑進行純化。接著。將由此獲得的不純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35 g)。LC-MS(方法B) (ESI+): m/z 503.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3 (s, 1H), 7.90 (s, 1H), 7.39 (q,J= 7.99 Hz, 4H), 6.47-6.75 (m, 1H), 5.79 (s, 2H), 3.86-3.90 (m, 2H), 3.85 (s, 3H), 1.66 (td,J= 3.55, 7.58 Hz, 1H), 1.12 (t,J= 7.09 Hz, 3H), 1.03-1.08 (m, 2H), 0.84 (dd,J= 2.93, 7.34 Hz,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針對實例 196 描述之方法,由適當建構組元製備:
Figure 02_image1069
實例 198 合成 (1-(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 甲醇 (198)
Figure 02_image1071
步驟 1 合成 1-(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甲酸:
Figure 02_image1073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呋喃-2-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實例 30 ) (1.00 g,2.25 mmol)於丙酮:水(2:1,3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KMnO4 (0.707 g,4.48 mmol)。接著,在5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4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H2 O (50 mL)稀釋。過濾懸浮液,並減壓濃縮所得濾液。用DCM (2 × 10 mL)洗滌水層並使用1N HCl溶液將pH值調至5。過濾固體沈澱物,用水洗滌並在烘箱中在60℃下乾燥2小時,得到標題化合物(0.350 g)。LC-MS(方法B) (ESI+): m/z 537.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3 (s, 1H), 7.38-7.52 (m, 6H), 5.80 (s, 2H), 3.85 (s, 3H), 1.65 (d,J= 3.99 Hz, 1H), 1.02-1.07 (m, 2H), 0.83-0.89 (m, 2H)。步驟 2 合成 (1-(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2,3- 二氫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075
向1-(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5-甲酸2 (0.300 g,0.559 mmol)於THF (10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滴添加DIPEA (0.145 mL,0.838 mmol)及氯甲酸異丁酯(0.080 mL,0.62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在相同溫度下,向所得反應混合物中一次性添加硼氫化鈉(0.021 g,0.56 mmol)。接著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再攪拌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接著用EA (20 mL)及水(20 mL)稀釋。將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用於DCM中之0-10%甲醇溶離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050 g)。LC-MS(方法B) (ESI+): m/z 525.3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8.62 (s, 1H), 7.99 (s, 1H), 7.58 (d,J= 8.31 Hz, 2H), 7.35 (d,J= 8.31 Hz, 2H), 7.15 (s, 1H), 6.88 (s, 1H), 5.58 (t,J= 5.38 Hz, 1H), 5.25 (s, 2H), 4.74 (s, 2H), 4.49 (d,J= 5.38 Hz, 2H), 3.93 (s, 3H), 2.10-2.18 (m, 1H), 0.94 - 1.05 (m, 4H)。步驟 3 合成 (1-(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 吡唑 -5- ) 甲醇 (198)
Figure 02_image1077
向(1-(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2,3-二氫-1H -吡唑并[3,4-d ]嘧啶-1-基)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5-基)甲醇3 (0.040 g,0.076 mmol)於甲苯(4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DDQ (0.026 g,0.114 mmol)並在6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減壓濃縮反應混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己烷中之0-90% EA作為溶離劑純化粗化合物,得到不純化合物,將其再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D),得到標題化合物(0.022 g)。LC-MS(方法B) (ESI+): m/z 523.2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51 (s, 1H), 8.71 (s, 1H), 8.52 (s, 1H), 7.61 (d,J= 7.83 Hz, 2H), 7.46 (d,J= 8.31 Hz, 2H), 6.88 (s, 1H), 5.80 (s, 2H), 5.57 (t,J= 5.38 Hz, 1H), 4.48 (d,J= 5.38 Hz, 2H), 3.85 (s, 3H), 1.62 - 1.69 (m, 1H), 1.02-1.07 (m, 2H), 0.86 (dd,J= 3.18, 7.58 Hz, 2H)。實例 199 合成 2-(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1- 異丙基 -1H - 咪唑 -4- (199)
Figure 02_image1079
在室溫下,向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異丙基-4-硝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1H -吡唑并[3,4-d ]嘧啶(實例 73 ) (0.130 g,0.254 mmol)於EtOH:H2 O (4: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氯化銨(0.067 g,1.27 mmol)及鐵粉(0.069 g,1.27 mmol)。在密封管中,在9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用水(10 mL)稀釋所得粗殘餘物並用DCM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DCM中之0-5% MeOH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550 g)。LC-MS(方法B) (ESI+): m/z 482.0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49 (s, 1H), 8.71 (s, 1H), 8.50 (s, 1H), 7.46 (s, 1H), 7.36 (d,J= 8.48 Hz, 2H), 7.25 (d,J= 7.98 Hz, 2H), 5.71 (s, 2H), 4.11-4.18 (m, 1H), 4.09 (s, 2H), 3.85 (s, 3H), 1.27 (d,J= 6.48 Hz, 6H), 1.03-1.09 (m, 3H), 0.83-0.89 (m, 2H)。實例 200 合成 1-(4-(5-( 氮雜環丁烷 -3- 基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200)
Figure 02_image1081
步驟 1 合成 3-((1-(4- 溴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1083
在0℃下,向1-(4-溴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醇(I-39,中間體3) (550 mg,1.63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3-羥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339 mg,1.96 mmol)及PS-TPP (2.18 g,4.52 mmol)。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10分鐘之後,經2分鐘將DIAD (495 mg,2.45 mmol)逐滴添加至反應物中。在0℃下,將反應物攪拌10分鐘,接著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隔夜。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2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有機層經硫酸鈉(2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50/1至25/1)純化,得到42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62, 464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0 (s, 4H),5.74 (s, 1H),4.94 (m, 1H), 4.31-4.39 (m, 2H), 4.04-4.19 (m, 2H), 1.45 (s, 9H)。步驟 2 合成 3-((3-( 三氟甲基 )-1-(4- 乙烯基苯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1085
向3-((1-(4-溴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基)氧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2 (370 mg,0.80 mmol)於甲苯(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丁基(乙烯基)錫烷(382 mg,1.20 mmol)及Pd(PPh3 )4 (92 mg,0.08 mmol)。接著在90℃下,將反應物攪拌隔夜。藉由LC-MS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EA (15 mL × 2)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PE/EA=30/1至20/1)純化,得到3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10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5 (d,J= 8.7 Hz, 2H), 7.50 (d,J= 8.7 Hz, 2H), 6.78 (m, 1H), 5.75-5.79 (m, 2H), 5.32 (d ,J= 7.2 Hz, 1H), 4.92 (m ,1H), 4.30-4.39 (m, 2H), 4.05-4.20 (m, 2H), 1.45 (s, 9H)。步驟 3 合成 3-((1-(4- 甲醯基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1087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33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34.19 (M+Na)+步驟 4 合成 3-((1-(4-( 羥基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1089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33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14 (M+Na)+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8 (d,J= 8.1 Hz, 2H), 7.48 (d,J= 8.1 Hz, 2H), 5.75 (s, 1H), 4.94 (m, 1H), 4.76 (d,J= 5.4Hz, 2H), 4.30-4.35 (m, 2H), 4.04-4.13 (m, 2H), 1.85 (m, 1H), 1.45 (s, 9H)。步驟 5 合成 3-((1-(4-((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第三丁酯:
Figure 02_image1091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148 中所描述之製備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572.00 (M+Na)+步驟 6 合成 3-((1-(4-((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甲基 ) 苯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5- ) 氧基 ) 氮雜環丁烷 -1- 甲酸酯:
Figure 02_image1093
該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1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664 (M+H)+步驟 7 合成 1-(4-(5-( 氮雜環丁烷 -3- 基氧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6-(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200)
Figure 02_image1095
在室溫下,將3-((1-(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5-基)氧基)氮雜環丁烷-1-甲酸第三丁酯9 (90 mg,0.14 mmol)於DCM (10 mL)及TFA (1 mL)中之溶液中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水(10 mL)淬滅混合物並用碳酸鈉溶液將pH值調至8。用DCM (10 mL × 3)萃取混合物,並將有機層經硫酸鈉(30 g)乾燥,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A),得到24.6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564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40 (s, 1H), 8.64 (s, 1H), 8.41 (s, 1H), 7.68 (d,J= 8.4 Hz, 2H), 7.51 (d,J= 8.4 Hz, 2H),6.06 (s, 1H), 5.79 (s, 2H), 5.12 (m, 1H), 3.95-4.02 (m, 2H),3.92 (s, 3H),3.65-3.71(m, 2H), 1.65 (m,1H), 1.09-1.19 (m, 2H), 0.85-0.92 (m, 2H)。實例 201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7H - 吡咯并 [2,3-d ] 嘧啶 (201)
Figure 02_image1097
步驟 1 合成 2- -7-(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7H - 吡咯并 [2,3-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1099
向2-氯-7H -吡咯并[2,3-d ]嘧啶(0.140 g,0.914 mmol)於DMF (5 mL)中之冰冷的溶液中逐份添加60%氫化鈉於油中之分散液(0.073 g,1.8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且接著用2-(4-(溴甲基)苯基)-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1 (0.292 g,0.914 mmol)處理。在室溫下,再攪拌混合物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冰水(1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5 mL)萃取。用冷水(10 mL),隨後鹽水(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30-50% EA進行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0.260 g)。LC-MS(方法B) (ESI+): m/z 391.90 (M+H)+步驟 2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7H - 吡咯并 [2,3-d ] 嘧啶 (201)
Figure 02_image1101
在室溫下,向4-環丙基-6-甲氧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嘧啶BB-4 (0.243 g,0.880 mmol)及2-氯-7-(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2 (0.230 g,0.587 mmol)於乙醇:H2 O (10:2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Na2 CO3 (0.186 g,1.76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PPh3 )4 (0.034 g,0.029 mmol)處理。再用氬使混合物脫氣5分鐘,且接著在微波中,在100℃下加熱2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EA (25 mL)稀釋反應混合物並經矽藻土墊過濾。分離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矽膠層析法,使用於正己烷中之0-50% EA進行純化,隨後藉由製備型HPLC再純化(方法B),得到標題化合物(0.032 g)。LC-MS(方法B) (ESI+): m/z 506.1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16 (s, 1H), 8.67 (s, 1H), 7.92 (s, 1H), 7.85 (d,J= 3.42 Hz, 1H), 7.66 (d,J= 7.83 Hz, 2H), 7.40 (d,J= 8.31 Hz, 2H), 6.76 (d,J= 3.42 Hz, 1H), 5.57 (s, 2H), 3.83 (s, 3H), 3.73 (s, 3H), 1.60-1.66 (m, 1H), 1.00-1.04 (m, 2H), 0.81 (dd,J= 3.18, 7.58 Hz, 2H)。實例 202 :用於合成合成咪唑并嘧啶之一般程序。 製備 2-(2- 異丙基苯基 )-9-(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9H- 嘌呤 (202)
Figure 02_image1103
步驟 1 :合成 4-(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腈:
Figure 02_image1105
在100℃下,將3,3-二溴-1,1,1-三氟丙烷-2-酮1 (3.06 g,11.3 mmol)及NaOAc (0.93 g,11.3 mmol)於水(3 ml)中之混合物攪拌1小時。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並將4-甲醯基苯甲腈2 (1.5 g,11.3 mmol)於甲醇(50 ml)及NH4 OH (10 ml)中之混合物依序添加至反應中。在室溫下將所得反應混合物攪拌40分鐘,且接著在100℃下攪拌2小時。接著,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100 mL)淬滅,且接著用EA (100 mL × 2)萃取。用Na2 SO4 (30 g)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至乾,得到粗產物,藉由管柱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10至1:5)純化,得到1.5 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A) (ESI+): m/z 238 (M+H)+1 H-NMR (300 MHz, DMSO-d 6 )δ 13.55 (br s, 1H), 8.14 (d,J= 8.1 Hz, 1H), 8.07 (s, 1H), 7.97 (d,J= 8.1 Hz, 1H)。步驟 2 :合成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腈:
Figure 02_image1107
在0℃下,經2分鐘向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腈3 (1.37 g,5.8 mmol)於THF (15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NaH (290 mg,7.25 mmol)。添加後,在0℃下將所得懸浮液攪拌1小時。接著經2分鐘逐滴添加MeI (1.03 g,7.25 mmol),並在0℃下再將混合物攪拌2.5小時。接著用飽和NH4 Cl溶液(3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50 mL × 2)萃取。合用Na2 SO4 (30 g)乾燥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至乾。將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10至1:5)純化,得到7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6-7.83 (m, 4H), 7.38 (s, 1H), 3.83 (s, 3H)。步驟 3 :合成 (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基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109
使用H2 氣球(1 atm)使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腈4 (2.5 g,9.9 mmol)及雷尼鎳(Raney Ni) (2 g,濕固體)於EA (100 mL)及NH3 .H2 O (0.5 mL)中之懸浮液氫化。在室溫下將反應物攪拌2.5小時後,將懸浮液經矽藻土墊過濾。用EA (10 mL)洗滌濾餅,並將濾液濃縮至乾,得到2.5 g粗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25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0 (d,J= 8.1 Hz, 1H ), 7.46 (d,J= 8.1 Hz, 1H), 7.31 (s, 1H), 3.95 (s, 2H), 3.77 (s, 3H)。步驟 4 :合成 2- -N-(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 硝基嘧啶 -4- 胺:
Figure 02_image1111
在室溫下,將(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甲胺5 (0.87 g,3.4 mmol)、2,4-二氯-5-硝基嘧啶6 (0.66 g,3.4 mmol)及DIEA (0.88 g,6.8 mmol)於DMF (12 mL)中之混合物攪拌30分鐘。接著用水淬滅混合物並用EA (50 mL × 3)萃取。用水(3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n -Hex=1:20至1:4)純化,得到480 mg標題化合物。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09 (s, 1H), 8.74 (br s, 1H), 7.66 (d,J =8.1 Hz, 2H), 7.48 (d,J =8.1 Hz, 2H), 7.33 (s, 1H), 4.91 (d,J =6.0 Hz, 2H), 3.79 (s, 3H)。步驟 5 :合成 2-(2- 異丙基苯基 )-N-(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 硝基嘧啶 -4- 胺:
Figure 02_image1113
在80℃下,將2-氯-N-(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5-硝基嘧啶-4-胺7 (0.30 g,0.74 mmol)、K3 PO4 (0.47 g,2.2 mmol)、Pd(dppf)Cl2 (121 mg,20 mol%)及(2-異丙基苯基)硼酸(0.24 g,1.5 mmol)於DME (18 mL)中之混合物攪拌3小時。接著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用水(20 mL)稀釋,且隨後用EA (5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10至1:5)純化,得到30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97 (M+H)+步驟 6 :合成 2-(2- 異丙基苯基 )-N4-(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 嘧啶 -4,5- 二胺:
Figure 02_image1115
在N2 氣氛下,向2-(2-異丙基苯基)-N-(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5-硝基嘧啶-4-胺8 (0.28 g,0.56 mmol)於EtOH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FeCl3 (18 mg,0.11 mmol)、N2 H4 (1.13 g,17.9 mmol)及木炭(0.11 g)。在7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2小時,且接著將懸浮液經矽藻土墊過濾。用EA (30 mL)洗滌濾餅。用水(50 mL)稀釋濾液並用EA (50 mL × 3)萃取。用水(2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且經無水Na2 SO4 (3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溶離劑:EA:n-Hex=1:10至2:1)純化,得到33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67 (M+H)+步驟 7 :合成 2-(2- 異丙基苯基 )-9-(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9H- 嘌呤 (202)
Figure 02_image1117
向2-(2-異丙基苯基)-N4-(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嘧啶-4,5-二胺9 (60 mg,0.13 mmol)於二噁烷(4.8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甲烷磺酸(0.30 mg,2.5%)及三甲氧基甲烷(1.2 mL)。添加後,在 80℃下將反應物攪拌1小時。接著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用水(10 mL)淬滅,並用EA (20 mL ×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2 SO4 (20 g)乾燥,過濾並真空濃縮。將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 (方法A)純化,得到28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77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18 (s, 1H), 8.69 (s, 1H), 7.64-7.68 (m, 3H), 7.53-7.56 (m, 3H), 7.40-7.48 (m, 2H), 7.27 (m, 1H), 5.66 (s, 2H), 3.74 (s, 3H), 3.37 (m, 1H), 1.16 (d,J =6.9 Hz, 6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 202 製備:
Figure 02_image1119
實例 205 製備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8- 乙基 -9-(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9H- 嘌呤 (205)
Figure 02_image1121
合成 2- -N4-(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 嘧啶 -4,5- 二胺:
Figure 02_image1123
該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202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11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59 (s, 1H), 7.47 (d,J= 8.4 Hz, 2H), 7.39-7.42 (m, 3H), 5.61 (br s, 1H), 4.71 (d,J= 5.7 Hz, 2H), 4.49-4.58 (m, 1H), 3.22 (br s, 2H), 1.45 (d,J= 6.6 Hz, 6H)。步驟 1 合成 N-(2- -4-((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 胺基 ) 嘧啶 -5- ) 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125
經2分鐘向2-氯-N4 -(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嘧啶-4,5-二胺1 (250 mg,0.61 mmol)於無水THF (10 mL)中之溶液中逐滴添加丙醯氯(65 mg,0.70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NaHCO3 水溶液(10 mL)淬滅反應並用EA (20 mL × 2)萃取。用Na2 SO4 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矽膠層析法(PE/EA=3/1至1/1)純化,得到320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467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27 (s, 1H), 7.98 (s, 1H), 7.44 (s, 1H), 7.31-7.38 (m, 4H), 6.13 (m, 1H), 4.65 (d,J= 5.7 Hz, 2H), 4.48 (m, 1H), 2.40 (q,J= 7.5 Hz, 2H), 1.41-1.46 (d,J= 6.6 Hz, 6H), 1.25 (t,J= 7.5 Hz, 3H)。步驟 2 合成 N-(4'- 環丙基 -4-((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 胺基 )-6'- 甲氧基 -[2,5'- 聯嘧啶 ]-5- ) 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127
該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1合成。
LC-MS (方法A) (ESI+): m/z 581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60 (s, 1H), 8.26 (s, 1H), 7.40-7.42 (m, 6H), 6.10 (m, 1H), 4.75 (d,J= 5.4 Hz, 2H), 4.50 (m, 1H), 3.91 (s, 3H), 2.43 (q,J= 7.2 Hz, 2H), 2.10-2.13 (m, 1H), 1.41-1.46 (m, 6H), 1.26-1.28 (m, 4H), 0.85-0.89 (m, 2H)。步驟 3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8- 乙基 -9-(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9H- 嘌呤 (205)
Figure 02_image1129
在回流下,將N-(4'-環丙基-4-((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胺基)-6'-甲氧基-[2,5'-聯嘧啶]-5-基)丙醯胺3 (80 mg,0.14 mmol)於AcOH (5 mL)中之溶液攪拌7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反應物濃縮至乾。將殘餘物溶解於EA (50 mL)中,用NaHCO3 水溶液(20 mL)洗滌。乾燥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得到粗產物。將粗產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A),得到57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563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11 (s, 1H), 8.61 (s, 1H), 7.91 (s, 1H), 7.54 (d,J= 8.1 Hz, 2H), 7.44 (d,J= 8.1 Hz, 2H), 5.67 (s, 2H), 4.52 (m, 1H), 3.91 (s, 3H), 3.03 (q,J= 7.5 Hz, 2H), 1.68 (m, 1H), 1.38-1.44 (m, 9H), 1.10-1.18 (m, 2H), 0.84-0.92 (m, 2H)。以下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 205 製備:
Figure 02_image1131
實例 209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8- 乙基 -9-(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9H- 嘌呤 (209)
Figure 02_image1133
步驟 1 合成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腈:
Figure 02_image1135
該化合物係根據製備通用中間體I-19 之程序合成 LC-MS (方法A) (ESI+): m/z 25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79-7.85 (d,J =8.7 Hz, 2H), 7.65 (d,J =8.7 Hz, 2H), 6.53 (s, 1H), 2.45 (s, 3H)。步驟 2 合成 (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基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137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2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256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39-7.47 (m, 4H), 6.46 (s, 1H), 3.96 (s, 2H), 2.34 (s, 3H)。步驟 3 合成 2- -N-(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5- 硝基嘧啶 -4- 胺:
Figure 02_image1139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2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13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10 (s, 1H), 8.73 (s, 1H), 7.45-7.53 (m, 4H), 6.48 (s, 1H), 4.91 (d, J= 6.0 Hz, 2H), 2.37 (s, 3H)。步驟 4 合成 2- -N4-(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 嘧啶 -4,5- 二胺:
Figure 02_image1141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2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383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7.65 (s, 1H), 7.48 (d,J =8.4 Hz, 2H), 7.41 (d,J =8.4 Hz, 2H), 6.47 (s, 1H), 5.43 (br s, 1H), 4.74 (d,J =5.7 Hz, 2H), 3.07 (br s, 2H), 2.36 (s, 3H)。步驟 5 合成 N-(2- -4-((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 胺基 ) 嘧啶 -5- ) 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143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5 之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39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8.23 (s, 1H), 7.58 (d,J= 8.4 Hz, 2H), 7.49 (d,J =8.4 Hz, 2H), 6.59 (s, 1H), 4.84 (s, 2H), 2.49 (q,J =7.5 Hz, 2H), 2.34 (s, 3H), 1.20 (t,J= 7.5 Hz, 3H)。步驟 6 合成 N-(4'- 環丙基 -6'- 甲氧基 -4-((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 胺基 )-[2,5'- 聯嘧啶 ]-5- ) 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145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5 合成 LC-MS (方法A) (ESI+): m/z 553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8.53 (s, 1H), 8.18 (s, 1H), 7.53 (d,J =8.4 Hz, 2H), 7.42 (d,J =8.4 Hz, 2H), 6.57 (s, 1H), 4.78 (s, 2H), 3.88 (s, 3H), 2.52 (q,J= 7.5 Hz, 2H), 2.32 (s, 3H), 1.72 (m, 1H), 1.24 (t,J =7.5 Hz, 3H), 1.03-1.10 (m, 2H), 0.78-0.92 (m, 2H)。步驟 7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8- 乙基 -9-(4-(5-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1- ) 苯甲基 )-9H- 嘌呤 (209)
Figure 02_image1147
該化合物係根據實例205 之程序合成。LC-MS (ESI+): m/z 535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11 (s, 1H), 8.61 (s, 1H), 7.44-7.52 (m, 4H), 6.57 (s, 1H), 5.67 (s, 2H), 3.91 (s, 3H), 3.04 (q,J =7.2 Hz, 2H), 2.32 (s, 3H), 1.68 (m, 1H), 1.41 (t,J =7.2 Hz, 3H), 1.10-1.16 (m, 2H), 0.84-0.89 (m, 2H)。以下實例係根據實例 209 之程序,使用原甲酸三甲酯或適當酸性氯化物製備:
Figure 02_image1149
實例 215 合成 5-(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3-(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H -[1,2,3] 三唑并 [4,5-d ] 嘧啶 (215)
Figure 02_image1151
步驟 1 合成 5- -3-(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H -[1,2,3] 三唑并 [4,5-d ] 嘧啶:
Figure 02_image1153
在室溫下,向2-氯-N 4 -(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嘧啶-4,5-二胺1 (0.500 g,1.31 mmol)於DMF (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亞硝酸異戊酯(0.229 g,1.96 mmol)。在50℃下,將反應混合物加熱2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在攪拌下,用飽和Na2 CO3 溶液(20 mL)緩慢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10 mL)萃取。用冰冷的水(10 mL)洗滌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用乙醚(20 mL)研磨來純化粗化合物,過濾並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0.380 g)。LC-MS(方法B) (ESI+): m/z 394.25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78 (s, 1H), 7.94 (s, 1H), 7.73 (d,J= 8.31 Hz, 2H), 7.51 (d,J= 8.31 Hz, 2H), 6.03 (s, 2H), 3.76 (s, 3H)。步驟 2 合成 5-(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3-(4-(1- 甲基 -4-( 三氟甲基 )-1H - 咪唑 -2- ) 苯甲基 )-3H -[1,2,3] 三唑并 [4,5-d ] 嘧啶 (215)
Figure 02_image1155
在室溫下,向5-氯-3-(4-(1-甲基-4-(三氟甲基)-1H -咪唑-2-基)苯甲基)-3H -[1,2,3]三唑并[4,5-d ]嘧啶2 (0.150 g,0.380 mmol)於二噁烷:H2 O (5:1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銫(0.308 g,0.950 mmol)、4-環丙基-6-甲氧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烷-2-基)嘧啶BB-4 (0.157 g,0.571 mmol)。用氬使所得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用Pd(PPh3 )4 (0.065 g,0.057 mmol)處理。再用氬使混合物脫氣10分鐘,且接著在90℃下加熱16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展。完成後,用H2 O (2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EA (2 × 20 mL)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將粗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D),得到標題化合物(0.050 g)。LC-MS(方法B) (ESI+): m/z 508.20 (M+H)+1 H-NMR (400 MHz, DMSO-d6 )δ 9.94 (s, 1H), 8.73 (s, 1H), 7.93 (s, 1H), 7.72 (d,J= 8.31 Hz, 2H), 7.54 (d,J= 8.31 Hz, 2H), 6.09 (s, 2H), 3.85 (s, 3H), 3.75 (s, 3H), 1.69 (td,J= 3.79, 8.07 Hz, 1H), 1.05-1.09 (m, 2H), 0.85 (dd,J= 2.93, 7.83 Hz, 2H)。實例 216 217 合成 5-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216)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7- 二氫 -6H- 吡咯并 [2,3-d] 嘧啶 -6- (217)
Figure 02_image1157
步驟 1 合成 2-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Figure 02_image1159
該化合物係根據合成通用中間體I-8 之一般程序合成。LC-MS (方法A) (ESI+): m/z 43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86 (s, 1H), 7.53 (t,J= 7.5 Hz, 1H), 7.44 (s, 1H), 7.19 (s, 1H), 7.12 (d,J= 7.8 Hz, 1H), 6.97 (d,J= 10.2 Hz, 1H), 6.65 (d,J= 3.6 Hz, 1H), 5.49 (s, 2H), 4.23 (m, 1H), 1.41 (d,J= 6.6 Hz, 6H)。步驟 2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Figure 02_image1161
該化合物係根據一般實驗程序1 合成 LC-MS (方法A) (ESI+): m/z 552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9.16 (s, 1H), 8.66 (s, 1H), 7.52 (t,J= 7.2 Hz, 1H), 7.43 (s, 1H), 7.28 (s, 1H), 7.20 (d,J= 8.1 Hz, 1H),7.10 (d,J= 9.6 Hz, 1H), 6.69 (d,J= 3.6 Hz, 1H), 5.54 (s, 2H), 4.19 (m, 1H), 3.93 (s, 3H), 1.72 (m, 1H), 1.40 (d,J= 6.6 Hz, 6H), 1.19-1.25 (m, 2H), 0.82-0.89 (m, 2H)。步驟 2 合成 5,5- 二溴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7- 二氫 -6H- 吡咯并 [2,3-d] 嘧啶 -6- (6) 5-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216)
Figure 02_image1163
向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3-氟-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60 mg,0.11mmol)於AcOH (1 mL)及t-BuOH (2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三溴化吡啶鎓(104 mg,0.33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5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將反應物濃縮至乾。將殘餘物溶解於EA (10 mL)中並用NaHCO3 水溶液(10 mL)洗滌。乾燥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急驟二氧化矽層析法(PE/EA=2/1)純化,得到含有一些雜質的14 mg (5-溴-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3-氟-4-(1-異丙基-4-(三氟甲基) -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216 及47 mg 5,5-二溴-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3-氟-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5,7-二氫-6H-吡咯并[2,3-d]嘧啶-6-酮6
5-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216 之分析資料 :LC-MS (方法A) (ESI+): m/z 630 (M+H)+1 H-NMR (300 MHz, CD3 OD)δ 9.03 (s, 1H), 8.62 (s, 1H), 7.96 (s, 1H), 7.87 (s, 1H), 7.48 (t,J= 7.5 Hz, 1H), 7.31 (d,J= 9.0 Hz, 1H), 5.62 (s, 2H), 4.21 (m, 1H), 3.91 (s, 3H), 1.66 (m, 1H), 1.40 (d,J= 6.6 Hz, 6H), 1.19-1.25 (m, 2H), 0.82-0.89 (m, 2H)。
5,5- 二溴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7- 二氫 -6H- 吡咯并 [2,3-d] 嘧啶 -6- 6 之分析資料。 LC-MS (方法A)(ESI+): m/z 724,726,728 (M+H)+步驟 4 合成 2-(4- 環丙基 -6- 甲氧基嘧啶 -5- )-7-(3- -4-(1- 異丙基 -4-( 三氟甲基 )-1H- 咪唑 -2- ) 苯甲基 )-5,7- 二氫 -6H- 吡咯并 [2,3-d] 嘧啶 -6- (217)
Figure 02_image1165
向5,5-二溴-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3-氟-4-(1-異丙基-4- (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5,7-二氫-6H-吡咯并[2,3-d]嘧啶-6-酮6 (47 mg,0.065 mmol)於THF (1.5 mL)及飽和NH4 Cl水溶液(1.5 ml)中之溶液中一次性添加Zn粉(65 mg,0.26 mmol)。在室溫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5小時。藉由TLC分析指示反應完成後,用H2 O (1 mL)淬滅反應並用EA (3 mL × 3)萃取。用Na2 SO4 乾燥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將殘餘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方法A),得到7 mg標題化合物。LC-MS (方法A) (ESI+): m/z 568 (M+H)+1 H-NMR (300 MHz, CDCl3 )δ 8.66 (s, 1H), 8.52 (s, 1H), 7.35-7.52 (m, 4H), 5.02 (s, 2H), 4.23 (m, 1H), 3.93 (s, 3H), 3.68 (s, 2H), 1.75 (m, 1H), 1.40 (d,J= 6.6 Hz, 6H), 1.22-1.26 (m, 2H), 0.87-0.95 (m, 2H)。實例 218 用於 USP1/UAF1 活性及抑制劑測試之去泛素化分析
在改編自先前所描述之分析的泛素玫瑰紅分析中,針對USP1/UAF1活性評估某些本揭示案化合物。
使用泛素-玫瑰紅110作為受質量測去泛素化酶活性。玫瑰紅與泛素之c末端甘胺酸之間之醯胺鍵裂解使得螢光信號增加。該分析係在20 μl總體積之分析緩衝液(50mM Tris-HCl,pH值7.8,0.5mM EDTA,0.01%牛血清白蛋白、1mM DTT、0.01% Tween-20)及0.05nM USP1/ UAF1酶中進行。藉由添加150nM泛素-玫瑰紅(Boston Biochem)受質起始反應。
自10 μM開始,以劑量反應形式測試溶解於DMSO中之化合物。
將以下描繪之化合物添加至酶/分析緩衝液混合物中並培育10分鐘。添加受質混合物,並在Ex480/Em540下,以動力學模式讀取反應混合物,保持30分鐘,且繪製IC50反應曲線。
所有分析形式之數據皆計算為相較於對照孔之抑制百分比。抑制百分比係使用以下公式計算:抑制%=100 × [1 - (X - min)/(max - min)],其中X係原始數據讀數,min係不含酶之對照孔(n=32)的平均值,max係DMSO對照孔(n=32)之平均值。在Prism GraphPad (La Jolla, CA)軟體或Collaborative Drug Discovery (Burlingame, CA) CDD Vault中,使用標準四參數曲線擬合算法計算IC50 值。參見 Chem. Biol. 20(1): 55-62 (2013年1月24日); Bioorg. Med. Chem. Lett. 23(20): 5660-5666 (2013年10月15日)。
以下本揭示案之化合物抑制USP1活性且其IC50 值顯示於下表2、表3及表4中。
Figure 02_image1167
Figure 02_image1169
Figure 02_image1171
Figure 02_image1173
Figure 02_image1175
Figure 02_image1177
Figure 02_image1179
USP1 IC50 50 :「+」指示200 nM或更高;「++」指示100 nM至低於200 nM;「+++」指示10 nM至低於100 nM;「++++」指示低於10 nM。
Figure 02_image1181
Figure 02_image1183
Figure 02_image1185
Figure 02_image1187
Figure 02_image1189
Figure 02_image1191
Figure 02_image1193
Figure 02_image1195
Figure 02_image1197
Figure 02_image1199
Figure 02_image1201
Figure 02_image1203
Figure 02_image1205
Figure 02_image1207
Figure 02_image1209
Figure 02_image1211
Figure 02_image1213
USP1 IC50 :「+」指示200 nM或更高;「++」指示100 nM至低於200 nM;「+++」指示10 nM至低於100 nM;「++++」指示低於10 nM。
Figure 02_image1215
Figure 02_image1217
Figure 02_image1219
Figure 02_image1221
Figure 02_image1223
Figure 02_image1225
Figure 02_image1227
Figure 02_image1229
Figure 02_image1231
USP1 IC50 50 :「+」指示200 nM或更高;「++」指示100 nM至低於200 nM;「+++」指示10 nM至低於100 nM;「++++」指示低於10 nM。實例 219 P53 BRCA 突變與對 USP1 抑制劑之敏感性相關
為了鑑別對USP1抑制劑敏感之癌症,在對USP1抑制劑敏感或不敏感的癌症細胞株中評價p53突變狀態及BRCA突變狀態。
在該等實驗中,使用兩種不同的分析型式。第一種分析型式,稱為長期增殖分析(LTP),涉及將癌症細胞株以於3 ml培養基體積中之極低密度塗鋪於6孔板中,以使其不分裂至少10天(典型地5k-20k個細胞/孔)。在第-1天及第0天塗鋪細胞,用DMSO或遞增濃度之USP1抑制劑處理各孔。在整個分析中,檢查用DMSO處理之細胞的匯合度且當細胞匯合度達到80%時,將該等細胞再分裂成20-40%。接著,將達成此目的所需之比率應用於經USP1抑制劑處理之其他孔。每3-4天更換含適當濃度DMSO或USP1抑制劑之培養基。在實驗結束時,使用CellTiter-Glo® (Promega)試劑量測細胞生長並使用SynergyHTX讀板器偵測結果。第二種分析型式係群落形成分析(CFA)。本分析需要先確定當生長約14天時能夠在六孔板上產生清楚分散之群落的細胞塗鋪密度。在鑑別出此密度之後,即在第-1天及第0天塗鋪細胞,用DMSO或遞增濃度之USP1抑制劑處理各孔。在第8天更換含適當濃度DMSO或USP1抑制劑之培養基。在第14天或第14天左右,當在DMSO處理之孔中看到清楚地分散之群落時,固定細胞並在室溫下,使用於10%乙醇中之0.1%結晶紫染色20分鐘。獲取各板影像,接著藉由將結晶紫萃取至10%乙酸中並在565 nm下量測吸光度來對各孔中結晶紫染色劑的量進行定量。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Figure 02_image1233
Figure 02_image1235
Figure 02_image1237
*USP1抑制劑敏感性係基於一項實驗報告。
該等結果指示,p53突變型癌症對USP1抑制劑具有較高敏感性且BRCA突變型癌症對USP1抑制劑具有較高敏感性。先前已報導,p53狀態決定PARP抑制劑敏化(Sa等人, Genome Biology, (2019) 20:253)且BRCA1/2狀態預測臨床上PARP抑制劑之功效(Audeh等人, Lancet (2010) 376 (9737), 245-51)。此外,該等結果指示,ATM突變型癌症對USP1抑制劑可具有較高敏感性。先前已報導,在ATM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對PARP抑制劑敏感(Wang等人, Translational Oncology (2017) 10, 190-196)。因此,USP1抑制劑與PARP抑制劑組合可能係有效的。實例 220 溶解度測定
評估本揭示案之某些化合物在pH值2.0及pH值7.4下的ADME溶解度。
藉由將各化合物添加至DMSO中以使濃度為10 mM來製備儲備液。藉由將50 µL各儲備液添加至獨立小瓶中來製備樣品。將小瓶裝載至96孔架上並乾燥。將500 µL磷酸鹽緩衝鹽水(PBS) (pH值7.4或PBS pH值2.0)添加至各小瓶中。接著,在25℃下以1,100 rpm將小瓶振盪24小時。
24小時後,在25℃下以3220 G將小瓶離心30分鐘。藉由LC-MS/MS,對照已知濃度之標準分析上清液。接著,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各樣品之溶解度:
Figure 02_image1239
其中DF係稀釋因子。
以下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具有下表5中所示ADME溶解度值。
Figure 02_image1241
Figure 02_image1243
Figure 02_image1245
Figure 02_image1247
Figure 02_image1249
溶解度:「+」指示低於10 µM;「++」指示10 µM或更高。實例 221 肝微粒體穩定性
在人類肝微粒體(HLM)及大鼠肝微粒體(RLM)中評估本揭示案之某些化合物的ADME代謝穩定性。
藉由將222.5 μL母液(100 mM磷酸鹽緩衝液及1 mg/mL肝微粒體(HLM或RLM))及25 μL之10 mM NADPH溶液添加至培育板中,接著使其升溫10分鐘來製備樣品。將各化合物分開溶解於DMSO中以製備10mM儲備液,接著用乙腈將該等儲備液稀釋至100 µM。藉由將2.5 μL之100 μM各化合物溶液添加至獨立培育板中以使各板中各化合物之最終濃度係1 μM來開始反應。
在0.5、5、10、15、20及30分鐘時獲取25 µL各樣品之等分試樣,並藉由添加5體積含IS(100 nM阿普唑侖(alprazolam)、200 nM咖啡因及100 nM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之冷乙腈來停止反應。接著,以3,220 G將樣品離心30分鐘,並將100 µL上清液與100 µL超純水混合。
接著,藉由LC-MS/MS分析樣品。根據萃取離子層析圖測定峰面積。藉由對殘留化合物百分比之自然對數-培育時間曲線的線性回歸來確定斜率值(k)。使用以下公式,由斜率值確定活體外半衰期(活體外t1/2 ):活體外 t1/2 =- (0.693/k)。
使用以下公式,將活體外半衰期(min)轉化成活體外內在清除率(活體外 CLint ,以µL/min/mg蛋白質表示):
Figure 02_image1251
以下本揭示案之化合物具有下表6中所示之ADME代謝穩定性值。
Figure 02_image1253
Figure 02_image1255
Figure 02_image1257
Figure 02_image1259
Figure 02_image1261
HLM/RLM穩定性t1/2 :「+」指示低於25分鐘;「++」指示25分鐘或更長時間。實例 222 一子群癌症細胞株存活需要 USP1
為執行CRISPR-Cas9基因耗盡篩選,將約500個癌症細胞株工程改造成表現Cas9且隨後用表現靶向基因組中每一基因之嚮導RNA的慢病毒感染。14天後,收集細胞,提取基因組DNA,並使用Illumina測序確定嚮導呈現,且使用「丟失」分數量測靶向各細胞株中每一基因之嚮導的耗盡。較低之丟失分數指示對基因喪失具有較高敏感性。各種細胞株中USP1之丟失分數呈現於圖1中。該等資料展示,在一子群卵巢癌及乳癌細胞株中靶向USP1之嚮導耗盡,指示該等細胞株之存活需要USP1 (圖1)。乳癌細胞株以白色顯示,且卵巢癌細胞株以黑色顯示。九個最敏感之乳癌細胞株中有七個係三陰性乳癌(TNBC),但一些TNBC細胞株對USP1喪失不敏感。
USP1係自單泛素化PCNA (圖2)及FANCD2移除泛素之去泛素化酶蛋白質。CRISPR-Cas9基因耗盡或藥理學抑制USP1使得PCNA及FANCD2之單泛素化增加。實例 223 Rad18 水準與對 USP1 喪失之敏感性相關
為鑑別可預測對USP1喪失之敏感性的特徵,分析約500個細胞株全部之基因表現。發現Rad18 mRNA水準與對USP1喪失之敏感性相關。Rad18係使PCNA泛素化之E3泛素連接酶(圖2)。先前已報導,Rad18之基因敲除引起單泛素化PCNA之喪失且由此挽救具有BRCA1及BRCA2突變之同源重組缺陷型腫瘤中由USP1抑制誘導之複製叉不穩定。(Lim K等人,「USP1 is required for replication fork stability in BRCA1-deficient tumors」,AACR 2018屆會議,概要333/14。)  因此,意外地是,USP1敏感性細胞株包括BRCA1/2野生型細胞株以及BRCA1/2突變型細胞株(圖1)。
先前甚至未曾提出RAD18作為USP1抑制劑敏感性之潛在生物標記物,且如本文所展示,可在對USP1敏感及對USP1不敏感之腫瘤中偵測到Rad18 (參見圖3-6)。不過,對USP1抑制劑最敏感之細胞株亦傾向於具有高Rad18水準。圖3顯示約500個細胞株中Rad18 mRNA表現之直方圖,且具有最低USP1丟失分數之20個細胞株以延伸到圖頂部之深色柱指示。類似地,圖4顯示,USP1丟失分數與乳癌細胞株(包括TNBC)及卵巢癌細胞株中之Rad18 mRNA表現水準相關。
為進一步分析Rad18水準與對USP1抑制劑之敏感性的相關性,在一組對USP1敏感及不敏感之細胞株中分析Rad18 mRNA及蛋白質水準。敏感性細胞株係59M (一種BRCA1/2野生型卵巢癌細胞株)及ES2 (一種BRCA1/2野生型卵巢癌細胞株)。不敏感細胞株係OVISE (一種BRCA1/2野生型卵巢癌細胞株)、Hep3B217 (一種BRCA1/2野生型肝癌細胞株)及JHH7 (一種BRCA1/2野生型肝癌細胞株)。使用定量逆轉錄PCR (qRT-PCR)測定Rad18 mRNA水準,且觀察到敏感性細胞株具有較高的Rad18 mRNA表現(圖5)。在相同細胞株中藉由西方墨點法檢查Rad18蛋白質水準,且亦觀察到敏感性細胞株具有較高的Rad18蛋白質表現水準(圖6)。
該等資料展示,儘管可在對USP1敏感及對USP1不敏感之腫瘤中偵測到Rad18,但升高之Rad18 mRNA及蛋白質水準與USP1敏感性相關。實例 224 Rad18 缺失挽救 USP1 缺失
已發現Rad18在對USP1喪失之敏感性方面發揮功能作用。用表現Cas9之慢病毒感染ES2細胞,接著電穿孔放入含有Cas9蛋白質及陰性對照嚮導(OR1A1)或靶向Rad18之嚮導的核糖核蛋白。隨後,用表現針對陰性對照(OR1A1)之嚮導、陽性致死性對照(EEF2)之嚮導、或靶向USP1之四種不同嚮導之一的慢病毒感染細胞。在陰性對照細胞中,用靶向USP1之嚮導處理使活力降低。不過,Rad18基因耗盡將逆轉USP1喪失對細胞活力之效應。(圖7)。該等資料展示,Rad18缺失挽救USP1缺失。
現已完整地描述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在不影響本發明之範圍或其任何實施例之情況下,在較寬且等效之條件、配方及其他參數範圍內實施本發明。
熟習此項技術者藉由考慮本文所揭示本發明之說明書及實踐將明瞭其他實施例預期說明書或實例應僅視為例示性的,且本發明之真實範圍及精神係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指示。
本文引用之所有專利及出版物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完整地併入本文。
[ 1 ]提供約500個癌症細胞株中之USP1丟失譜。較低之丟失分數指示對USP1喪失具有較高敏感性。乳癌細胞株以白色顯示,且卵巢癌細胞株以黑色顯示。符號指示BRCA1/2突變或三陰性乳癌(TNBC)狀態。
[ 2 ]提供來自Jacquemont C.及Taniguchi T.,BMC Biochemistry 8 (Suppl 1):S10 (2007)之PCNA泛素化的示意圖。E3連接酶Rad18使PCNA單泛素化。USP1使單泛素化之PCNA去泛素化。
[ 3 ]顯示約500個癌症細胞株中Rad18 mRNA表現之分佈。x軸顯示正規化之Rad18 mRNA表現值,且y軸顯示具有x軸上指示之表現值的細胞株之數量。具有最低USP1丟失分數之20個細胞株以延伸至圖頂部之深色柱顯示。
[ 4 ]提供的圖顯示在乳癌細胞株(左上圖)、卵巢癌細胞株(右上圖)及三陰性乳癌細胞株(下圖)中Rad 18 mRNA表現水準之USP1丟失分數。
[ 5 ]顯示如藉由qRT-PCT量測的針對GAPDH表現正規化及針對OVISE正規化的USP1敏感性細胞株(59M及ES2)及不敏感細胞株(OVISE、JHH7及HEP3B217)中之Rad18 mRNA水準。
[ 6 ]顯示USP1敏感性細胞株(59M及ES2)及不敏感細胞株(OVISE、JHH7及HEP3B217)中之RAD18蛋白質水準。頂圖顯示西方墨點法中之蛋白質水準,且下圖提供西方墨點法蛋白質水準之定量。測定的西方分析中之「HCC1395」(頂圖)經另一細胞株污染且因此不用於定量(底圖)。
[ 7 ]提供的圖展示Rad18缺失挽救USP1之缺失。該等圖顯示在OR1A1(陰性對照)基因敲除細胞(左圖)或Rad18基因敲除細胞(右圖)中之相對細胞活力,其中添加針對OR1A1陰性對照(「陰性對照」)、EEF2泛致死陽性對照(「致死對照」)之嚮導或4種不同USP1嚮導(「USP1_1」、「USP1_2」、「USP1_3」及「USP1_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08146728-A0101-11-0003-3

Claims (111)

  1. 一種具有式I 之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 X1 及X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R2 ; R1 及R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嗪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嗪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X11 及X12 各自獨立地選自N及CH; R5' 係選自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     -C(=O)R23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 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C(=O)R23 、 -C(=O)OR24 、-NR32a R32b 、-NR31a C(=O)R25 、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或 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環烷基環;或相鄰原子上的一個R5 及一個R5' 連同其所連接之同一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螺雜環烷基環; R6 及R7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 R2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R31a 及R31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環烷基、(環烷基)烷基、(雜環基)烷基、芳烷基及(雜芳基)烷基;且 R24 、R25 、R27 、R32a 及R32b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 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
    Figure 03_image003
    Figure 03_image00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
    Figure 03_image007
    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009
    Figure 03_image011
    Figure 03_image01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及(雜芳基)烷基;或 其中R3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或氮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其中該苯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2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或在2位及3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3-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4-基, 其中該吡啶-3-基在2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2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且 其中該吡啶-4-基在3位視情況經取代、在5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3位及5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5-基,其中該嘧啶-5-基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在6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及6位視情況經雙取代或在2位、4位及6位視情況經三取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5-基,其中該吡唑-5-基在1位視情況經取代、在4位視情況經取代或在1位及4位視情況經雙取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第6項、第7項或第8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3 經取代且取代基獨立地選自甲氧基、氘代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二氟甲氧基、2-氟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四氫呋喃-3-基)氧基、苯甲氧基、甲基、乙基、異丙基、2-氟異丙基、第三丁基、環丙基、環丁基、甲基環丙基、吡咯啶-1-基、氮雜環丁烷-1-基、甲基胺基、二甲基胺基、氰基、鹵基、甲基硫基、甲基磺醯基及乙基磺醯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3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3_image015
    Figure 03_image017
    Figure 03_image019
    Figure 03_image021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X11 及X12 中至少一個係N。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上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硝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烷氧基、羥基、羧基、羧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雜環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雜芳烷基胺基、烷基硫基、鹵烷基、鹵烷氧基、羥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胺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氰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羧醯胺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二胺基、烷基磺醯基、烷基磺醯胺基、烷基磺醯二胺基、芳基磺醯基、芳氧基、雜芳氧基、-C(=O)R23 、-C(=O)OR24 、 -C(=O)NR31a R31b 、-NR31a C(=O)R25 、-NR31a C(=O)OR26 、 -NR31a C(=O)NR31a R31b 、-NR31a SO2 R27 、-OC(=O)R28 、 -OC(=O)OR29 、-OC(=O)NR31a R31b 、-OSO2 R30 及 -NR32a R32b ;或 其中R5 上之兩個視情況存在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且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2a 及R32b 各自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炔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環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環烷基)烷基、芳烷基、(雜環基)烷基、(雜芳基)烷基、(胺基)(羥基)烷基、(芳烷基胺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12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2 -C6 )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1 -C6 )烷氧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鹵烷氧基、(C1 -C6 )羥基烷基、氰基、鹵基、磺醯胺基、-C(=O)R23 、-C(=O)OR24 、-NR32a R32b 、 -NR31a C(=O)R25 、-NR31a C(=O)NR31a R31b 、-C(=O)NR31a R31b 、-S(O)2 R27 、-NR31a SO2 R27 、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O-((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O-雜環基-(C1 -C2 )烷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12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6 -C14 )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3 -C8 )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 ((C3 -C8 )環烷基)-(C1 -C2 )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C1 -C2 )烷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2項或第14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四唑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2項、第14項或第1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2項、第14項或第1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2項、第14項或第1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三唑基。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第16項或第17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5 經取代且取代基獨立地選自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環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氧雜環丁烷-3-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12項、第14項或第1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3_image023
    Figure 03_image025
    Figure 03_image027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具有式II
    Figure 03_image029
    ; 其中: X3 係選自N及CR10 ; X4 係選自N及CR11 ; X5 係選自N及CR12 ;且 R8 、R9 、R10 、R11 及R12 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鹵基、硝基、氰基、羥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烷氧基、鹵烷氧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硫基、羧醯胺基、磺醯胺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羧基、羧基烷基、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烯基、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烷氧基烷基、(胺基)烷基、羥基烷基胺基、(烷基胺基)烷基、(二烷基胺基)烷基、(氰基)烷基、(羧醯胺基)烷基、巰基烷基、(雜環基)烷基、(環烷基胺基)烷基、(C1-4 鹵烷氧基)烷基或(雜芳基)烷基。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具有式III 、式IV 、式V 、式VI 或式VIa:
    Figure 03_image031
    Figure 03_image033
    Figure 03_image035
    Figure 03_image037
    Figure 03_image039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或第22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R5 係:
    Figure 03_image041
    ; 其中: X6 係選自NR13 及CR18 ; X7 係選自NR14 及CR19 ; X8 係選自NR15 及CR20 ; X9 係選自NR16 及CR21 ; X10 係選自NR17 及CR22 ; R13 、R14 、R15 、R16 、及R17 各自不存在或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甲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且 R18 、R19 、R20 、R21 及R22 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甲氧基、三唑基、氰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基磺醯基及甲基氮雜環丁烷基。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具有式VII 、式VIII 、式IX 、式X 、式XI 或式XII
    Figure 03_image043
    Figure 03_image045
    Figure 03_image047
    Figure 03_image049
    Figure 03_image051
    Figure 03_image053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6-(3-甲氧基吡啶-4-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磺醯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6-(甲基磺醯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乙基磺醯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2-異丙基吡啶-3-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甲氧基-4-甲基吡啶-3-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吡啶-3-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6-二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甲氧基-6-甲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甲氧基-3-(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異菸鹼甲腈; 2-(2-異丙基苯基)-9-(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9H-嘌呤;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吡啶-3-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2-甲基-6-(甲基硫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環丙基-6-甲氧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1-(4-(1-(1-甲基氮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4-甲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3-氟-2-異丙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3-甲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異丙基苯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第三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氟丙烷-2-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甲腈; 6-環丙基-N,N-二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異丙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硫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8-甲基-9-(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9H-嘌呤;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磺醯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甲氧基乙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氧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1-異丙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7-(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及 5-(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6-(4,6-二乙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三氟甲基)-5,6,7,8-四氫咪唑并[1,5-a]吡嗪-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5-(三氟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環丙基-4-甲氧基-1H-吡唑-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6-(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吡啶-3-基)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2-(三氟甲基)-1H-咪唑-4-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氟丙烷-2-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乙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6-(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吡啶-3-基)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5-甲基-1H-吡唑-3-甲腈; 6-(4-環丙基-1-乙基-1H-吡唑-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d3 )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甲腈; 6-(4-環丙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二氟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氧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第三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第三丁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氟乙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d3)-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環丁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1-(4-(1-環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2-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3-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2-氟-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2,4-二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甲氧基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2-甲氧基乙氧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1-甲基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1-異丙基-4-甲基-1H-吡唑-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S)-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R)-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基)乙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丁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異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異丙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乙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N,N,6-三甲基-5-(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基-6-(甲基硫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6-二甲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2-甲氧基乙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1-(1-甲基氮雜環丁烷-3-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3-(1-(4-(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吡啶甲腈;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3-(二氟甲基)-5-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環丙基-N-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1-(4-(5-甲氧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甲基)-6-(4-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四氫呋喃-3-基)氧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苯甲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乙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3-(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5-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苯甲氧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甲氧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2-(2-(4-((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1H-咪唑-1-基)-N,N-二甲基乙醯胺; 6-環丙基-N,N-二甲基-5-(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6-基)嘧啶-4-胺; 6-(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1-(4-(5-(二氟甲基)-1-甲基-1H-1,2,4-三唑-3-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環丙基-6-(吡咯啶-1-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 6-(4-(氮雜環丁烷-1-基)-6-環丙基嘧啶-5-基)-1-(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及 5-(4-環丙基-6-甲氧基嘧啶-5-基)-3-(4-(1-甲基-4-(三氟甲基)-1H-咪唑-2-基)苯甲基)-3H-[1,2,3]三唑并[4,5-d]嘧啶,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抑制USP1蛋白質。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在Ub-Rho去泛素化分析中以小於約1 µM之IC50 值抑制USP1蛋白質。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化合物,其中該Ub-Rho去泛素化分析係實例218中所揭示之分析。
  30.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31.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治療癌症。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用於治療癌症。
  34.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癌症用之藥劑。
  35. 一種套組,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27項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及有關向患有癌症之患者投與該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該醫藥組成物的說明書。
  36.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該患者投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血液癌症、淋巴癌、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及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功能喪失突變之癌細胞的癌症。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肺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結腸癌、膀胱癌、骨肉瘤、卵巢癌、皮膚癌及乳癌。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卵巢癌或乳癌。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卵巢癌。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乳癌。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三陰性乳癌。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至第4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包含具有升高之RAD18水準之癌細胞。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方法、醫藥組成物、化合物、用途或套組,其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蛋白質水準。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方法、醫藥組成物、化合物、用途或套組,其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係升高之RAD18 mRNA水準。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至第4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升高之RAD18水準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之RAD18水準。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DNA損傷修復路徑缺陷型癌症。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方法、醫藥組成物、化合物、用途或套組,其中該癌症係同源重組缺陷型癌症。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視情況其中在該編碼p53之基因中的該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第36項及第38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第36項及第38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第36項及第38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及BRCA2突變型癌症。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第36項及第38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醫藥組成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其中該癌症係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癌症或PARP抑制劑抗性或難治性BRCA1或BRCA2突變型癌症。
  55. 一種治療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的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有效治療該USP1蛋白質介導之病症之量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醫藥組成物。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及第36項至第5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至第29項及第33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用途、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套組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至第32項中任一項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USP1蛋白質包含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
  57. 一種抑制USP1蛋白質之方法,其包括使USP1蛋白質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醫藥組成物接觸。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係在活體外發生。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係在活體內發生。
  60.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6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之方法,其中該在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6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或第6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偵測在該編碼p53之基因中之該突變。
  63. 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進行治療。
  64. 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藉由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66.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6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4項至第66項中任一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在自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未偵測到編碼p53之基因之突變的情況下,不向該個體投與該USP1抑制劑。
  68. 一種用於鑑別對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的患有癌症之個體的活體外方法,其包括偵測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編碼p53之基因的突變,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p53之基因的突變指示該患者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69. 一種能夠特異性偵測編碼p53之基因中之突變的至少一種劑之活體外用途,其係用於鑑別對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的患有癌症之個體。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69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編碼p53之基因中的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7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7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
  7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71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
  7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7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癌症係乳癌。
  7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72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癌症係卵巢癌。
  7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至第7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USP1抑制劑或用途,其中該USP1抑制劑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7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方法、醫藥組成物、化合物、用途或套組,其中該BRCA1或BRCA2突變型癌症係BRCA1或BRCA2缺陷型癌症。
  77.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7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其中該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突變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7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或第78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偵測在該編碼BRCA1之基因中之該突變。
  80. 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進行治療。
  81. 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藉由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83.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BRCA1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84.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8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4項之方法,其中該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突變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8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4項或第85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該編碼BRCA2之基因中之該突變。
  87. 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進行治療。
  88. 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8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8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藉由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90.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BRCA2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91.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之方法,其中該在編碼ATM之基因中之突變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9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項或第92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該編碼ATM之基因中之該突變。
  94. 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進行治療。
  95. 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9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5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藉由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97.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ATM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98. 一種治療患者之癌症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9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8項之方法,其中該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之突變在該投與之前已偵測到。
  10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8項或第99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之該突變。
  101. 一種選擇癌症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治療之方法,其包括偵測該癌症是否包含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其中若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則選擇該患者以用USP1抑制劑進行治療。
  102. 一種用於治療患者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BRCA1、BRCA2或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的癌細胞。
  10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2項所使用之USP1抑制劑,其中藉由偵測自該患者獲得的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104.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癌症的USP1抑制劑,該個體因自該個體獲得的癌症樣品中有在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而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之治療有反應,其中該癌症樣品中編碼p53、BRCA1、BRCA2及ATM中至少兩個之一或多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將該患者鑑別為對該USP1抑制劑治療有反應。
  10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至第104項中任一項之方法或USP1抑制劑,其中該USP1抑制劑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9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
  106. 一種治療個體之三陰性乳癌的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USP1抑制劑。
  107. 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三陰性乳癌之USP1抑制劑。
  10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或第107項之方法或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係BRCA2突變型癌症。
  10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或第107項之方法或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
  1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或第107項之方法或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係BRCA1突變型癌症或BRCA2突變型癌症。
  1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至第110項中任一項之方法或USP1抑制劑,其中該癌症包含在編碼p53之基因中具有突變之癌細胞,視情況其中該在編碼p53之基因中的突變係功能喪失突變。
TW108146728A 2018-12-20 2019-12-19 經取代之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之嘌呤以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 u s p 1 ) 抑制劑的用途 TWI834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83014P 2018-12-20 2018-12-20
US62/783,014 2018-12-20
US201962799423P 2019-01-31 2019-01-31
US62/799,423 2019-01-31
US201962857986P 2019-06-06 2019-06-06
US62/857,986 2019-06-06
US201962868616P 2019-06-28 2019-06-28
US62/868,616 2019-06-28
US201962946263P 2019-12-10 2019-12-10
US62/946,263 2019-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501A true TW202039501A (zh) 2020-11-01
TWI834784B TWI834784B (zh) 2024-03-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405925A1 (en) 2021-07-29
KR20210105887A (ko) 2021-08-27
CL2021001575A1 (es) 2022-06-03
SG11202106232TA (en) 2021-07-29
US11485736B2 (en) 2022-11-01
US11787813B2 (en) 2023-10-17
CO2021009078A2 (es) 2021-10-29
US20210115049A1 (en) 2021-04-22
EP3897652A1 (en) 2021-10-27
MX2021007179A (es) 2021-09-28
JP2022511515A (ja) 2022-01-31
WO2020132269A1 (en) 2020-06-25
CA3122108A1 (en) 2020-06-25
BR112021010715A2 (pt) 2021-11-16
IL284050A (en) 2021-08-31
CN113164485A (zh) 2021-07-23
US20230203046A1 (en) 2023-06-29
EP3897652A4 (en) 2022-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5736B2 (en) Substituted pyrazolopyrimidines and substituted purines and their use as ubiquitin-specific-processing protease 1 (USP1) inhibitors
US20230062491A1 (en) Inhibitors of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7 (cdk7)
EP3399968B1 (en)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clinically important mutants of the egfr tyrosine kinase
KR102483020B1 (ko) Tam 저해제로서의 피롤로트리아진 화합물
EP3189038B1 (en) Inhibitors of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1
TWI469983B (zh) 用於治療神經病症之咪唑並[5,1-f][1,2,4]三類
EP3168219B1 (en) Pyridone derivative having tetrahydropyranyl methyl group
JP5957077B2 (ja) タンキラーゼ阻害剤として使用するための4−ピペリジニル化合物
KR20210049090A (ko) A2a/a2b 억제제로서 융합된 피라진 유도체
KR20170040300A (ko) 2-(모르폴린-4-일)-l,7-나프티리딘
US10202389B2 (en) Pyrazolopyrimidinyl inhibitors of 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
JPWO2013051639A1 (ja) ピラゾロキノリン誘導体
JP2023538060A (ja) 二環化合物、それを含む組成物、及びそれらの使用
TW202210482A (zh) 含氮稠合二環化合物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usp1)抑制劑之用途
JP2024023699A (ja) 環式化合物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TW202342464A (zh) Rna解旋酶dhx9之抑制劑及其用途
TWI834784B (zh) 經取代之吡唑并嘧啶及經取代之嘌呤以及其作為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1 ( u s p 1 ) 抑制劑的用途
WO2022232004A1 (en) Modulators of trex1
EP4169904A1 (en) Substituted quinolines as improved nf-kb-inducing kinase (nik) inhib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