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997A -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6997A
TW202036997A TW109109305A TW109109305A TW202036997A TW 202036997 A TW202036997 A TW 202036997A TW 109109305 A TW109109305 A TW 109109305A TW 109109305 A TW109109305 A TW 109109305A TW 202036997 A TW202036997 A TW 2020369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ontact unit
contact
hole
receiv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子容
山下宗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99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使接觸件單元穩定地保持於保持構件的接觸件單元、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將多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導通連接的多極連接器用的接觸件單元包括:圓筒狀的插座,收納於設置在底板的收納孔;及接觸件,由插座所抱持,插座包括:插入收納孔內的插座本體、及以向收納孔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的前端側部分,在插座本體設置向其徑向外側膨出的膨出部,在前端側部分設置向其徑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並且從插座的軸心至突出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形成為大於從插座的軸心至膨出部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

Description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以及包括接觸件單元的多極連接器。
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將多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導通連接的多極連接器。此多極連接器包括:形成為細長的筒狀的筒本體、收納於筒本體的內部且與筒本體成為導通狀態的接觸件、以及將筒本體加以保持的保持體。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9809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多極連接器中,將接觸件加以保持的筒本體(插座)是以嵌入至形成於保持體(保持構件)的孔部內的狀態來保持。換言之,根據藉由接觸件的筒本體壓接於保持體的孔部周面而發揮作用的摩擦力,來保持於保持體。但是,此構成中,存在由保持體帶來的接觸件的保持力不充分的可能性。
本發明用以解決所述問題,其目的為提供一種能使接觸件單元穩定地保持於保持構件的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包括接觸件單元的多極連接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一例的接觸件單元是將多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導通連接的多極連接器用的接觸件單元,包括:圓筒狀的插座,收納於設置在此接觸件單元的保持構件的收納孔;以及接觸件,由所述插座所抱持;所述插座包括:插入所述收納孔內的插座本體、以及以向所述收納孔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的前端側部分;在所述插座本體設置向其徑向外側膨出的膨出部,在所述前端側部分設置向其徑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並且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形成為大於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膨出部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
本發明的一例的插座的聚集體是構成所述接觸件單元的插座的聚集體,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載體、以及與此載體一起搬送的多個插座;並且在所述載體,以一定的間隔設置有所述插座的軸方向端部能夠脫離地連結的多個連結部。
本發明的一例的多極連接器包括:所述接觸件單元、以及設置有此接觸件單元的收納孔的保持構件;並且所述收納孔的直徑形成為較所述插座本體的外徑略大,且較插入所述收納孔內之前的所述膨出部的外徑略小。 [發明的效果]
此種構成的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以及包括接觸件單元的多極連接器能使接觸件單元的插座穩定地保持於保持構件。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各圖中標注有同一符號的構成表示同一構成,省略其說明。另外,各圖中所圖示的多極連接器1的各部位是示意性表示。
圖1表示後述圖14的I-I線的剖面圖。本說明書中,各圖中的上下方向是以接觸件單元2的長邊方向為基準來規定,將各圖的上方側設為接觸件單元2的長邊方向的前端部側,且將各圖的下方側設為接觸件單元2的長邊方向的基端部側。
圖1所示的多極連接器1將多個第一端子A與多個第二端子B電性連接。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第一連線物件的連接切換單元(未圖示)所具有的第一端子A與多極連接器1的基端部連接,作為第二連線物件的檢查治具用連接器(未圖示)所具有的第二端子B與多極連接器1的前端部連接。經由設置於此多極連接器1的接觸件單元2,第一端子A與第二端子B相互導通連接。
連接切換單元包括對例如設置於基板的佈線圖案的電特性進行檢查的基板檢查裝置所使用的所謂掃描器裝置。此掃描器裝置將檢查裝置本體的包括檢查用的電源部、電壓檢測部及電流檢測部的檢查單元,與設置於作為第二連線物件的檢查治具用連接器的接觸件之間的電性連接關係進行切換。
在連接切換單元,以規定間距配設有包括電極銷等的多個第一端子A,所述電極銷例如與多個開關元件連接。而且,從配置於圖1的下方側的連接切換單元,朝向多極連接器1的基端部側而突設有多根第一端子A。
在檢查治具用連接器,以規定間距配設有包括電極銷等的多根第二端子B。第二端子B分別經由導線而與檢查治具的各接觸件連接,所述檢查治具壓接於成為檢查物件的佈線圖案等檢查點。而且,從配置於圖1的上方側的檢查治具用連接器,朝向多極連接器1的前端部側而突設有多根第二端子B。
此外,多極連接器1並不限定於將連接切換單元與檢查治具用連接器之間接合的連接器,能應用於其他多種用途。即,與多極連接器1的基端部連接的連線物件並不限定為設置於連接切換單元的第一端子A。另外,與多極連接器1的前端部連接的連線物件並不限定為設置於檢查治具用連接器的第二端子B。
多極連接器1包括:包含接觸件10的多個接觸件單元2、包含底板3的保持構件、以及包含蓋板4的覆蓋構件。
接觸件10如圖2所示,包括:筒狀體11,利用導電性構件而形成為大致圓筒狀;柱塞12,利用導電性構件而形成為棒狀;以及螺旋彈簧33,配置於筒狀體11內。
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具有冠形狀。此外,柱塞12的前端部並不限定為冠形狀,也可為容易與第二端子B接觸的各種形狀。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圖17所示,也可為大致圓錐狀的尖銳形狀。
另外,在柱塞12的前端部,例如圖18所示,也可設置有直徑大於柱塞12的杯13。在杯13的前端,形成有凹陷為漏斗狀的漏斗部13a。杯13的直徑大於第二端子B。藉此,若將第二端子B與多極連接器1連接,則第二端子B前端的外周部與漏斗部13a的斜面接觸,由此,第二端子B與杯13穩定地接觸。
在位於圖2的上方側的筒狀體11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開口部11a。另一方面,在位於圖2的下方側的筒狀體11的基端部,設置有包括基端開口部11c的底壁11b。而且,柱塞12的基端側部分構成為可從前端開口部11a插入筒狀體11內。
基端開口部11c的內徑形成為大於圖1所示的第一端子A的外徑。另外,在筒狀體11的軸方向的中間部分,設置有使筒狀體11的一部分以向內側凹下的方式變形而成的縮徑部11d。
在柱塞12的基端部設置有膨出部12b,所述膨出部12b具有較筒狀體11的縮徑部11d的內徑略大的外徑。此膨出部12b插入筒狀體11內,擠入較縮徑部11d更靠基端部側。藉此,柱塞12是以防止向筒狀體11的上方側脫出的狀態,由筒狀體11以能滑動的方式來支撐。
螺旋彈簧33的外徑形成為較筒狀體11的內徑略小,且較筒狀體11的基端開口部11c的內徑更大。螺旋彈簧33配設於柱塞12的基端部與筒狀體11的底壁11b之間,將柱塞12的基端部向上方施力。
接觸件單元2如圖3所示,包括利用具有導電性的金屬材料來形成為圓筒狀的插座20。插座20的內徑形成為較接觸件10的外徑略大。而且,在插座20內,接觸件10的基端側部分、具體而言為筒狀體11的下方部插入而抱持。
另外,在插座20的周壁上形成有在插座20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21a。此狹縫部21a是在如後所述使矩形的插座構成部彎曲為圓筒狀而形成插座20時,在插座20的周壁必然會形成的間隙。
插座20包括:插座本體21,插入底板3的收納孔30內;以及前端側部分22,以向收納孔30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插座20的外徑d形成為較形成於底板3的收納孔30的內徑D(參照圖1及圖9)稍小。藉此,在接觸件單元2插入至收納孔30的狀態下,在插座20的外周面與收納孔30的內周面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
另外,在插座本體21,從位於圖3的下方側的插座本體21的基端部側起依序設置有第一端子用彈簧23、接觸件止動器24、接觸件用彈簧25及膨出部26。
即,在插座本體21的基端側部分,如圖4所示,三個第一端子用彈簧23等間隔地設置於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第一端子用彈簧23是藉由將形成於插座本體21的梯形狀切口的上部,向插座本體21的內側折彎而形成的懸臂樑狀的板彈簧材。
在第一端子用彈簧23的上方側,將接觸件10的基端部進行定位的三個接觸件止動器24如圖5所示,等間隔地設置於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接觸件止動器24例如藉由使在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切口24a(參照圖3)的下方部,向插座本體21的徑向內側凹入等而形成。
在接觸件止動器24的上方側,如圖6所示,三個接觸件用彈簧25等間隔地設置於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接觸件用彈簧25是如圖3所示,藉由將位於形成於插座本體21的周壁的在軸方向延伸的一對狹縫25a、25a間的部位,向插座本體21的徑向內側擠入而形成的雙臂樑狀的板彈簧材。
此外,圖例中示出如下例子:等間隔地配設於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上的三個第一端子用彈簧23、接觸件止動器24及接觸件用彈簧25在插座本體21的俯視圖中形成於分別重疊的位置。並不限定於此,各第一端子用彈簧23、接觸件止動器24及接觸件用彈簧25在插座本體21的俯視圖中,也可形成於在其圓周方向上偏離的位置。
另外,在位於插座本體21的前端部附近,即後述的突出部27的略下方的部分,如圖7及圖8所示般,設置有使插座本體21的周壁遍及其全周而向徑向外側膨出的環狀的膨出部26。此膨出部26的外徑d1形成為較設置於底板3的收納孔30的內徑D(參照圖9)略大。此外,未必需要將膨出部26遍及插座本體21的全周而形成,也可構成為包括在插座本體21的圓周方向上分割而成的多個膨出部。
在前端側部分22的基端部設置有向徑向外側突出的一對突出部27。突出部27包括切割部,所述切割部是藉由例如將形成於前端側部分22的周壁的在圓周方向延伸的切口的上方部,向前端側部分22的徑向外側擴展而形成。另外,突出部27的下端面形成為水平面。
兩突出部27如圖7及圖8所示,夾持插座20的軸心28而相互向反方向突設。而且,從插座20的軸心28至突出部27的前端為止的距離L2形成為大於從插座20的軸心28至膨出部26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L1。
構成多極連接器1的底板3利用具有規定厚度的絕緣性構件,而形成為具有矩形的俯視形狀的板狀。在底板3,如圖9所示,以一定的間隔排列有插座20所插入的多個收納孔30。
收納孔30包括將底板3在其厚度方向上貫穿的圓形的貫穿孔。收納孔30的內徑D形成為較圖8所示的插座20的外徑d略大,且較膨出部26的外徑d1略小。而且,當使用者如後所述使插座20保持於底板3時,膨出部26壓入收納孔30內,並且突出部27的下端面觸碰底板3的上壁面。其結果為插座20定位於其軸方向。
在圖9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底板3的縱方向上,形成有例如64個收納孔30。另外,在圖9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底板3的橫方向上,也形成有例如64個收納孔30。藉此,在底板3,格子狀地排列有4096個收納孔30。
構成多極連接器1的蓋板4利用具有規定厚度的絕緣性構件,形成為具有矩形的俯視形狀的板狀。蓋板4如圖1所示,設置為將保持於底板3的接觸件單元2的前端部覆蓋,例如利用螺母等元件來固定於底板3。
在蓋板4形成有:凹部40,具有較插座20的軸方向上的突出部27的尺寸T(參照圖1及圖8)更大的凹入量P;以及貫穿孔5,外嵌於接觸件單元2的前端部。此貫穿孔5包括形成於俯視時與底板3的收納孔30重疊的位置的第一孔部51、第二孔部52、第三孔部53、及第四孔部54。
設置於蓋板4的各孔部51~54中,位於最下方的第一孔部51的內徑形成為大於插座20的外徑d。藉此,在第一孔部51內能插入插座20的前端部。
在第一孔部51的上方側設置有第二孔部52,所述第二孔部52具有與接觸件10的筒狀體11的外徑大致相同的值的內徑。藉由在此第二孔部52內插入筒狀體11的前端部,第二孔部52的內周面與筒狀體1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成為大致密接的狀態。
在第二孔部52的上方側形成有第三孔部53,所述第三孔部53具有較接觸件10的柱塞12的外徑更大的內徑。在此第三孔部53內能插入柱塞12。
在第三孔部53的上方側形成有第四孔部54,所述第四孔部54具有較第三孔部53的內徑更大、且較所述第二端子B的外徑更大的值的內徑。在此第四孔部54內,插入柱塞12的前端部及第二端子B,而以電性連接的方式來構成。
此外,多極連接器1如例如圖18所示,也可代替蓋板4而包括蓋板4a。在蓋板4a,未形成圖1所示的蓋板4的第二孔部52、第三孔部53、以及第四孔部54。第一孔部51延伸至蓋板4a的上表面。另外,插座20及筒狀體11的上端的位置與蓋板4a的上表面齊平。藉由使用蓋板4a,對於在柱塞12的前端部設置有杯13的接觸件單元2,容易被覆蓋板4a。
參照圖10,插座20的聚集體6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載體61、載體62,以及與此載體61、載體62一起搬送的多個插座20。在位於圖10的上方側的載體61,以一定的間隔設置有插座20的軸方向上端部以能脫離的方式連結的多個連結部63。另外,在位於圖10的下方側的載體62,以一定的間隔設置有插座20的軸方向下端部以能脫離的方式連結的多個連結部64。
連結部63、連結部64藉由將其折彎而切斷,以插座20從載體61、載體62分別分離的方式形成為狹窄寬度。
另外,如圖11所示從插座20的上方來看,一對突出部27突設於方向Ls,所述方向Ls相對於載體61、載體62的長邊方向Lc而以例如45度的角度交叉。藉此,當如後所述,使用者將插座本體21插入至底板3的收納孔30來收納時,構成為:一對突出部27分別相對於收納孔30的排列方向而成為傾斜約45度的角度的狀態。
為了製造插座20的聚集體6,首先藉由對規定厚度的金屬板實施打孔加工,而如圖12所示形成打孔板60,所述打孔板60包括:上下一對載體61、載體62,以及配設於其間的包括矩形板狀體的多個插座構成部65。
然後,具體的圖示省略,但在插座構成部65的規定位置,藉由衝壓加工等而形成第一端子用彈簧23、接觸件止動器24、接觸件用彈簧25、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
繼而,在圖12的箭頭C所示的方向,實施使插座構成部65的左右兩側部緩緩彎曲的彎曲加工。如此一來,如圖10所示,在上下的載體61、載體62之間,形成設置有多個插座20的插座20的聚集體6。
在此聚集體6設置的相鄰接的插座20的設置間隔,具體而言為在載體61、載體62設置的相鄰接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例如設定為在底板3設置的相鄰接的收納孔30、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的整數倍。本實施方式中,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設定為例如在底板3的橫方向排列的收納孔30、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的3倍(參照圖9)。
此外,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並不限定為收納孔30、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的3倍,也可為2倍,或者也可為排列間隔S的4倍以上。進而,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也可設定為收納孔30、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的1倍,即,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與相鄰接的收納孔30、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相等。
為了使用插座20的聚集體6,將接觸件單元2及多極連接器1加以組裝,使用者首先藉由將在下側的載體62與插座20的基端部之間設置的連結部64的上端部折彎來切斷,從而如圖13所示,設為下側的載體62從插座20的基端部分離的狀態。
使如上所述成為僅與上側的載體61連結的狀態的各插座20的基端部,與例如在底板3的橫方向排列的收納孔30的上端開口部相向。在此狀態下,將多個插座20的基端側部分,即插座本體21插入收納孔30內。藉此,插座本體21的膨出部26嵌入收納孔30內,並且設置於前端側部分22的突出部27的下端面觸碰底板3的上壁面。
繼而,使用者藉由將連結部63的下端部折彎來切斷,從而將上側的載體61從插座20的前端部分離。其結果為,如圖9及圖13所示,在每兩個收納孔30中,以並排的狀態同時收納多個插座20。而且,藉由反復進行在與收納有插座20的收納孔30鄰接的收納孔30內收納插座20的操作,則如圖14所示,在底板3的所有收納孔30內收納插座20而保持。
在插座20的收納狀態下,設置於各插座20的一對突出部27是以相對於各插座20的排列方向(橫方向)而傾斜約45度的狀態來配置。即,一對突出部27如圖11所示,突設於方向Ls,所述方向Ls相對於載體61、載體62的長邊方向Lc而以45度的角度交叉。因此,使用者藉由將多個插座20插入底板3的收納孔30內後,將各插座20前端部從載體61分離,而成為一對突出部27的設置方向與收納孔30的排列方向以約45度的角度來交叉的狀態。
然後,圖3所示的接觸件10的基端側部分從前端開口部22a而插入至插座20內,接觸件10的底壁11b與插座本體21的接觸件止動器24觸碰。其結果為,接觸件用彈簧25壓接於接觸件10的外周面,組裝成接觸件10與插座20電性連接的接觸件單元2。
其次,為了將保持於底板3的接觸件單元2的前端部覆蓋而設置有蓋板4,且固定於底板3。其結果為,如圖1所示組裝成多極連接器1,所述多極連接器1包括:包含接觸件10及筒狀體11的接觸件單元2、包含底板3的保持構件、以及包含蓋板4的覆蓋構件。
如上所述,在插座本體21設置膨出部26,並且在插座20的前端側部分22設置突出部27,從插座20的軸心28至突出部27的前端為止的距離L2形成為大於從插座20的軸心28至膨出部26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L1,因此藉由膨出部26帶來的插座20的保持作用、與突出部27帶來的插座20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能使接觸件單元2穩定地保持於底板3。
即,當使用者在形成於底板3的收納孔30內插入插座本體21來收納時,藉由膨出部26壓入收納孔30內,而由底板3來穩定地保持插座20。因此,能在將保持於底板3的接觸件單元2與第一端子A及第二端子B準確定位的狀態下,將兩者適當地導通連接。
而且,設置於向收納孔30的外側突出的前端側部分22的突出部27的下端面與底板3的上壁面觸碰,來進行插座20的軸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夠使插座本體21保持於收納孔30內的適當位置。即,防止在膨出部26突出於收納孔30外的狀態下,插入操作中斷,或插座20的前端側部分22沒入收納孔30內。藉此,能夠使接觸件單元2穩定地保持於底板3的收納孔30內。
進而,由於以前端側部分22向收納孔30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故而當使用者將接觸件單元2從底板3拆下時,能夠將前端側部分22摘除而容易向上方側脫出。因此,能夠提高接觸件單元2的維護性。
而且,如所述實施方式所示,在將膨出部26配設在與突出部27接近的位置且為其略下方側的情況下,在插座本體21對於收納孔30的插入操作即將結束之前,膨出部26壓入。因此,與將膨出部26配設於突出部27的下方側的遠離位置的情況相比,使用者能夠容易地進行將插座本體21插入收納孔30內的操作。
進而,所述實施方式中,由於構成為包括將插座20的軸心28夾持而相互向反方向突出的一對突出部27,因此兩突出部27的圓周方向的間隔得到充分確保。因此,與兩突出部27以偏離的間隔來配置的情況等相比,能夠使接觸件單元2相對於底板3的保持狀態穩定。此外,一對膨出部26的個數並不限定為兩個,可為一個,也可為三個以上。
代替在插座20的周壁上形成在插座20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21a而成的所述實施方式,也可利用無狹縫的圓筒形的管材來構成插座。但是,由於插座20的直徑極小,故而極其難以在包括管材的插座,形成所述的第一端子用彈簧23、接觸件止動器24、接觸件用彈簧25、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
與此相對,如上所述,在構成為包括在插座20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21a的情況下,能夠藉由將板狀的插座構成部彎曲加工成圓筒狀而容易形成插座20。而且,在利用板狀的插座構成部來形成插座20之前,能夠藉由對插座構成部的一部分實施衝壓加工等,而容易形成膨出部26及突出部27等。因此,能夠將包括具有所述各部的插座20的接觸件單元2的製造成本有效地降低。
此外,在構成為包括在插座20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21a的情況下,插座20容易擴縮變形,因此存在難以使插座20的收納狀態穩定化的傾向。但是,如上所述,插座20包括使插座本體21向徑向外側膨出的膨出部26,因此利用此膨出部26的增強作用而具有充分的剛性。因此,插座20的所述擴縮變形得到抑制,從而穩定地保持於收納孔30內。
所述實施方式中,由於利用前端側部分22的一部分向徑向外側切割而成的切割部來構成突出部27,故而能夠在插座20的適當位置,比較容易地形成具有規定突出量的突出部27。
另外,藉由使用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載體61、載體62以及與這些載體一起搬送的多個插座20的插座20的聚集體6,使用者能夠容易地進行使插座20收納於底板3的收納孔30的作業。即,藉由將上端部與載體連結的各插座20的下方部、即插座本體21插入收納孔30內後,將上側的載體61從插座20的前端部分離,能夠在多個收納孔30內同時收納插座20。
進而,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由於將在載體61、載體62設置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參照圖10),設定為與在底板3排列的相鄰接的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參照圖9)的整數倍,故而能夠將多個插座20以一列狀態同時收納於收納孔30內。此外,也可使用梳狀的插座20的聚集體,其將下側的載體62及連結部64省略,且利用設置於上側的載體61的多個連結部63,將插座20的上端部以能脫離的方式連結而成。
另外,如圖11所示,若使用設置於插座20的一對突出部27突設於方向Ls的插座20的聚集體6,所述方向Ls以例如45度的角度與載體61、載體62的長邊方向Lc交叉,則如圖14所示,能夠將一對突出部27以相對於收納孔30的排列方向而傾斜一定角度的狀態來設置。
其結果為,與設置為使一對突出部27沿著底板3的橫方向或縱方向的情況相比,能夠有效地防止相鄰接的突出部27彼此的干擾。因此,能夠充分確保突出部27的突出量,能夠使由突出部27帶來的定位功能充分發揮。
圖15所示的插座20的聚集體6的變形例中,設置於插座20的一對突出部27所突出的方向Ls與載體61、載體62的長邊方向Lc平行。在此情況下,設置於載體61、載體62的連結部63、連結部64的設置間隔K1如圖16所示,優選為設定為在底板3的傾斜方向排列的相鄰接的收納孔30的排列間隔S1的整數倍。
藉此,若使用者在沿著於底板3的傾斜方向排列的各收納孔30而配置有載體61、載體62的狀態下,將插座20的下方部插入各收納孔30內來收納,則一對突出部27是以向底板3的傾斜方向傾斜的狀態來設置。
另外,根據多極連接器1,其包括:具有如上所述構成的接觸件單元2、以及設置有收納孔30的底板3(保持構件),所述收納孔30具有較插座本體21的外徑略大且較膨出部26的外徑略小的內徑D,則穩定地保持於底板3的接觸件單元2與第一端子A及第二端子B準確地定位,且適當地導通連接。
進而,根據多極連接器1,其包括:凹部40,具有較插座20的軸方向上的突出部27的尺寸T更大的凹入量P;以及覆蓋構件,包括設置有將接觸件單元2的前端部覆蓋的貫穿孔5;則利用蓋板4來保護接觸件單元2的前端部,並且防止接觸件單元2從底板3脫出。
另外,當使用者將蓋板4固定於底板3時,由插座20所抱持的接觸件10的前端部插入至蓋板4的貫穿孔5、具體而言插入至第二孔部52而受約束。藉此,能夠使接觸件10的軸心與貫穿孔5的軸心準確地一致(參照圖1)。因此,在保持於底板3的插座20的軸心、與接觸件10的軸心位置偏移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蓋板4來修正此軸心位置的偏移。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一例的接觸件單元是將多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導通連接的多極連接器用的接觸件單元,包括:圓筒狀的插座,收納於設置在此接觸件單元的保持構件的收納孔;以及接觸件,由所述插座所抱持;並且所述插座包括:插入所述收納孔內的插座本體、以及以向所述收納孔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的前端側部分;在所述插座本體,設置有向其徑向外側膨出的膨出部,在所述前端側部分,設置有向其徑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且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形成為大於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膨出部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
根據此構成,能夠膨出部帶來的插座的保持作用、與突出部帶來的插座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而使接觸件單元穩定地保持於底板。
另外,在所述前端側部分,優選為設置有夾持所述插座的軸心而相互向反方向突出的一對所述突出部。
根據此構成,由於兩突出部的圓周方向的間隔得到充分確保,故而與兩突出部以偏離的間隔來配置的情況等相比,能夠使接觸件單元對於底板的保持狀態穩定。
另外,在所述插座的周壁上,優選為形成有在此插座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
根據此構成,能夠藉由將板狀的插座構成部彎曲加工成圓筒狀而容易地形成插座。而且,在形成插座之前,藉由對插座構成部實施衝壓加工等,能夠容易地形成突出部及膨出部等。因此,能夠將包括具有所述各部的插座的接觸件單元的製造成本有效地降低。
另外,所述突出部優選為包括所述前端側部分的一部分向徑向外側切割而成的切割部。
根據此構成,能夠在插座的適當位置比較容易地形成具有規定突出量的突出部。
另外,本發明的一例的插座的聚集體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載體、以及與此載體一起搬送的多個插座,並且在所述載體,以一定的間隔設置有所述插座的軸方向端部以能脫離的方式連結的多個連結部。
根據此構成,使用各插座的上端部與上側的載體連結的插座的聚集體,使用者將各插座的下方部插入收納孔內後,從插座的前端部分離上側的載體,藉此能在多個收納孔內同時收納插座。因此,能容易地進行將插座本體插入收納孔內而使其收納於基座構件的作業。
另外,所述連結部的設置間隔優選為設定為在所述基座部排列的相鄰接的所述收納孔的排列間隔的整數倍。
根據此構成,能夠將多個插座以一列狀態同時收納於收納孔內,因此使用者能將插座本體插入收納孔內而對基座構件更容易地進行收納作業。
另外,本發明的一例的多極連接器包括:所述接觸件單元、以及設置有此接觸件單元的收納孔的保持構件,所述收納孔的直徑形成為較所述插座本體的外徑略大,且較插入所述收納孔內之前的所述膨出部的外徑略小。
根據此構成,藉由膨出部帶來的插座的保持作用、與突出部帶來的插座的定位作用的相乘作用,接觸件單元穩定地保持於底板。因此具有如下優點:在保持於底板的接觸件單元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被準確定位的狀態下,兩者適當地導通連接。
另外,優選為還包括將保持於所述保持構件的所述接觸件單元的前端部覆蓋的覆蓋構件,且在此覆蓋構件設置有:凹部,具有較所述插座的軸方向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尺寸更大的凹入量;以及貫穿孔,外嵌於所述接觸件單元的前端部。
根據此構成,利用覆蓋構件來保護接觸件單元的前端部,並且防止接觸件單元從底板脫出。而且,在保持於底板的插座的軸心、與接觸件的軸心位置偏離的情況下,也具有能夠利用覆蓋構件來修正此軸心的位置偏離的優點。
1:多極連接器 2:接觸件單元 3:底板(保持構件) 4、4a:蓋板(覆蓋構件) 5:貫穿孔 6:插座的聚集體 10:接觸件 11:筒狀體 11a:筒狀體的前端開口部 11b:筒狀體的底壁 11c:筒狀體的基端開口部 11d:筒狀體的縮徑部 12:柱塞 12b:柱塞的膨出部 13:杯 13a:漏斗部 20:插座 21:插座本體 21a:狹縫部 22:前端側部分 22a:插座的前端開口部 23:第一端子用彈簧 24:接觸件止動器 24a:切口 25:接觸件用彈簧 25a、25a:狹縫 26:膨出部 27:突出部 28:插座的軸心 30:收納孔 33 :螺旋彈簧 40:凹部 51:第一孔部 52:第二孔部 53:第三孔部 54:第四孔部 61、62:載體 63、64:連結部 65:插座構成部 A:第一端子 B:第二端子 C:箭頭 d:插座的外徑 D:收納孔的內徑 d1:膨出部的外徑 K、K1:連結部的設置間隔 L1:從插座的軸心至膨出部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 L2:從插座的軸心至突出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 Lc:載體的長邊方向 Ls:突出部的突出方向 P:凹入量 S、S1:收納孔的排列間隔 T:插座的軸方向上的突出部的尺寸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多極連接器的部分剖面圖。 圖2是表示接觸件的具體構成的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接觸件單元的分解前視圖。 圖4是圖3的IV-IV線剖面圖。 圖5是圖3的V-V線剖面圖。 圖6是圖3的VI-VI線剖面圖。 圖7是圖3的VII-VII線剖面圖。 圖8是圖7的VIII-VIII線剖面圖。 圖9是表示在一部分的收納孔內收納有插座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0是表示插座的聚集體的構成的前視圖。 圖11是圖10的XI-XI線剖面圖。 圖12是表示插座的聚集體的製造過程的前視圖。 圖13是表示插座的收納狀態的剖面圖。 圖14是表示在所有收納孔內收納有插座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5是表示插座的聚集體的變形例的平面剖面圖。 圖16是表示在一部分收納孔內收納有插座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圖1所示的柱塞的變形例的多極連接器的部分剖面圖。 圖18是表示圖1所示的多極連接器的變形例的部分剖面圖。
1:多極連接器
2:接觸件單元
3:底板(保持構件)
4:蓋板(覆蓋構件)
5:貫穿孔
10:接觸件
11:筒狀體
12:柱塞
20:插座
21a:狹縫部
23:第一端子用彈簧
24:接觸件止動器
25:接觸件用彈簧
26:膨出部
27:突出部
30:收納孔
40:凹部
51:第一孔部
52:第二孔部
53:第三孔部
54:第四孔部
A:第一端子
B:第二端子
D:收納孔的內徑
P:凹入量
T:插座的軸方向上的突出部的尺寸

Claims (8)

  1. 一種接觸件單元,是將多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相互導通連接的多極連接器用的接觸件單元,包括: 圓筒狀的插座,收納於設置在所述接觸件單元的保持構件的收納孔中;以及 接觸件,由所述插座所抱持, 所述插座包括:插入所述收納孔內的插座本體、以及以向所述收納孔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來設置的前端側部分, 在所述插座本體設置向其徑向外側膨出的膨出部, 在所述前端側部分設置向其徑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並且 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突出部的前端為止的距離大於從所述插座的軸心至所述膨出部的外周面為止的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觸件單元,其中 在所述前端側部分設置有一對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夾持所述插座的軸心而相互向反方向突出。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接觸件單元,其中 在所述插座的周壁上形成有在所述插座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狹縫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單元,其中 所述突出部包括所述前端側部分的一部分向徑向外側切割而成的切割部。
  5. 一種插座的聚集體,構成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單元, 包括:插座搬送用的載體、以及與所述載體一起搬送的多個插座,並且 在所述載體,以一定的間隔設置有所述插座的軸方向端部能夠脫離地連結的多個連結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插座的聚集體,其中 所述連結部的設置間隔設定為在基座部排列的相鄰接的所述收納孔的排列間隔的整數倍。
  7. 一種多極連接器,包括: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單元;以及 設置有所述接觸件單元的收納孔的保持構件,並且 所述收納孔的內徑較所述插座本體的外徑略大,且較插入所述收納孔內之前的所述膨出部的外徑略小。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多極連接器,其中 還包括覆蓋構件,將由所述保持構件所保持的所述接觸件單元的前端部覆蓋,並且 在所述覆蓋構件設置有:凹部,具有較所述插座的軸方向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尺寸更大的凹入量;以及貫穿孔,外嵌於所述接觸件單元的前端部。
TW109109305A 2019-03-22 2020-03-20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TW2020369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5502 2019-03-22
JP2019055502 2019-03-22
JP2020-011334 2020-01-28
JP2020011334A JP7463739B2 (ja) 2019-03-22 2020-01-28 ソケット、接触子ユニット、ソケットの集合体、及び接触子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多極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997A true TW202036997A (zh) 2020-10-01

Family

ID=7263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305A TW202036997A (zh) 2019-03-22 2020-03-20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63739B2 (zh)
TW (1) TW2020369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61308A (ko) * 2020-03-31 2022-12-06 니혼덴산리드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촉자 유닛, 소켓의 집합체 및 커넥터
CN116783782A (zh) * 2020-12-28 2023-09-19 尼得科精密检测科技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插座集合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09790A (ja) 2016-07-11 2018-01-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スプリング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したソケット
JP7077563B2 (ja) 2017-09-27 2022-05-31 日本電産リード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61472A (ja) 2020-10-01
JP7463739B2 (ja)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7887B1 (en) Gas sensor having pre-stressed terminal for contact with inserted sensor element
TWI594525B (zh) Coaxial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JP61039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1738337B1 (ko) 커넥터
JP5890157B2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JP4885320B1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TW202036997A (zh) 接觸件單元、構成其的插座的聚集體及多極連接器
US11101579B2 (en) Spring biased female terminal
JP201710311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722934B2 (ja) 端子、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2019061871A (ja) 多極コネクタ
JP2007073441A (ja) 導電性接触子および導電性接触子アセンブリ
JP2021044080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202143567A (zh) 接觸子單元、插座集合體以及連接器
JP731850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1725649A (zh) 接触件单元、构成其的插座的聚集体及多极连接器
JP6741175B2 (ja) 治具
KR101146496B1 (ko) 다접점 터미널
WO2022145134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の集合体
US2013021028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086065A (zh) 制造模块化可配置的同轴插头的方法
JP2014203814A (ja) 端子接続構造とこれを備える端子台、及び端子接続方法
JP200010050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7152207B2 (ja) 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及び、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260643B2 (ja) 同軸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