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5487A -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5487A
TW202035487A TW108110756A TW108110756A TW202035487A TW 202035487 A TW202035487 A TW 202035487A TW 108110756 A TW108110756 A TW 108110756A TW 108110756 A TW108110756 A TW 108110756A TW 202035487 A TW202035487 A TW 2020354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resin
resin sheet
polypropylene
homopolypropylene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8000B (zh
Inventor
林道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積水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積水化成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80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5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000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和耐衝撃性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和樹脂製容器。
本發明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和樹脂製容器係由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其中該均聚聚丙烯與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值為具有預定關係性。

Description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以往係廣泛地使用具備容器本體及蓋子之樹脂製容器作為食品等之包裝用的容器,該容器本體係在上部設置有開口部,該蓋子係將前述開口部關閉。
此種樹脂製容器的容器本體,以往大多使用能夠大量生產的樹脂片製成形品。
此種樹脂製容器的蓋子,以往係使用由聚合物塗層紙、透明的樹脂片等所構成之頂部密封材。
亦即,已知有一種在此種樹脂製容器中,以將前述頂部密封材熱封在容器本體的開口部周緣而將食品密封在內部之方式構成者。
在此種容器中,係被要求使內容物的視認性良好,而採用具 有優異的防霧性之透明的樹脂片作為頂部密封材(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
在此種容器中,係有在頂部密封材印刷商品名和內容物的說明、或印刷花紋和標誌記號之情形,在此種情況,因為難以通過頂部密封材而視認內容物,所以容器本體亦有被要求透明性之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070191號公報
因為聚丙烯系樹脂片係具有優異的耐熱性,所以被廣泛地利用作為前述樹脂製容器的容器本體等的形成材料。
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聚丙烯系樹脂的結晶尺寸變大時透明性容易降低,即便為相同的結晶化度,存在多數微細的結晶者就發揮透明性之點而言係較容易成為有利者。
因此,在如被要求透明性之用途,在構成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有含有結晶核劑之情形。
但是在聚丙烯系樹脂片結晶微細化時,結晶在全體所佔之比率變高,致使柔軟性消失且難以充分地確保耐衝撃性。
因此,欲使用聚丙烯系樹脂片來構成樹脂製容器的容器本體時,係有難以兼具優異的透明性與優異的耐衝撃性之情形,而聚丙烯系樹脂片係被 要求必須兼具優異的透明性與優異的耐衝撃性。
對聚丙烯系樹脂片要求優異的透明性及優異的耐衝撃性之兩者一事,不是只有在將聚丙烯系樹脂片利用作為樹脂製容器的構成材料之情況而已。
在此種狀況,尚未發現使聚丙烯系樹脂片發揮優異的透明性與耐衝撃性之手段。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係滿足此種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片,其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係實施下列步驟而製造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該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包含:混煉步驟,其係使用擠製機將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邊加熱邊混煉而得到熔融混煉物;及擠製步驟,其係將前述熔融混煉物從安裝在前述擠製機之模具擠製成為薄片狀而得到聚丙烯系樹脂片;在前述混煉步驟所使用的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 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樹脂製容器,其具備在上部設置有開口部之容器本體,及將前述開口部關閉的蓋子,其中,前述容器本體及前述蓋子的至少一者係由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且製成0.4mm的厚度的聚丙烯系樹脂片時藉由落錘衝撃試驗而產生的全吸收能量為1.0J以上,而且彎曲剛性為40gf.cm2/cm以上且100gf.cm2/cm以下。
1‧‧‧樹脂製容器
10‧‧‧容器本體
10a‧‧‧開口部
10b‧‧‧底面部
10f‧‧‧凸緣部
10w‧‧‧周側壁
20‧‧‧蓋子
100、100’‧‧‧聚丙烯系樹脂片
CL‧‧‧冷卻設備
E1‧‧‧擠製機
EX‧‧‧製造設備
FD‧‧‧平模
HP‧‧‧料斗
MD‧‧‧擠製方向
R0‧‧‧輥筒
R1‧‧‧第1冷卻輥筒(輥筒)
R2‧‧‧第2冷卻輥筒
TD‧‧‧與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
X‧‧‧收容物
第1圖係容器本體及蓋子之樹脂製容器的概略斜視圖。
第2圖係樹脂製容器的概略剖面圖(第1圖的A-A’線箭視剖面圖)。
第3圖係表示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設備之概略正面圖。
第4圖係表示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設備之概略上面圖。
以下,邊參照圖示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以下,係將利用聚丙烯系樹脂片作為樹脂製容器的容器本體的構成材料時作為例子,而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首先,邊參照第1圖、第2圖邊說明樹脂製容器。
如該等圖示顯示,樹脂製容器1係由樹脂製的容器本體10及蓋子20所構成,該容器本體10係收容食品等的收容物X,而該蓋子係將前述收容物X密封。
更詳言之,樹脂製容器1係具備容器本體10及蓋子20,該容器本體10係在上部設置有開口部10a;而該蓋子20係將前述開口部10a關閉;前述容器本體10及前述蓋子20之中,前述容器本體10係由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
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容器本體10,係將平坦狀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進行熱成形而成為三維構造之成形品。
前述容器本體10係能夠藉由真空成形、壓空成形、真空/壓空成形、多模成形、壓縮成形等之熱成形而製造之成形品。
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蓋子20,係使用平坦狀態的頂部密封材而構成。
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蓋子20,係使用前述頂部密封材而構成,前述頂部密封材係對前述容器本體10施行熱封而接著在容器本體10。
前述容器本體10係具備大略正方形的底面部10b、及沿著該底面部10b的外周而立設之周側壁10w,在前述底面部10b與前述周側壁10w的內側係成為用以收容前述收容物X之大略長方體形狀的收容空間。
前述容器本體10的前述開口部10a,係藉由前述周側壁10w的上端緣而以輪廓形狀成為正方形的方式劃定。
前述容器本體10係具有從前述周側壁10w的上端部往外側延伸之凸緣部10f。
該凸緣部10f係以將前述開口部10a包圍的方式設置,且以成為大略一定寬度而將前述開口部10a圍繞的形式設置。
因而,在藉由凸緣部10f的外緣而被劃定之容器本體10的俯視之輪廓線,係成為比前述開口部10a更大一些的正方形。
前述蓋子20係使用對應凸緣部10f的外緣形狀之形狀的頂部密封材而構成,且在前述凸緣部10f的外緣與頂部密封材的外緣為一致的狀態下被安裝在容器本體10。
更詳言之,前述蓋子20係藉由將頂部密封材的外周部熱接著在前述凸緣部10f的上面,而在將前述開口部10a關閉的狀態下被安裝在容器本體10。
其次,說明構成前述容器本體10之聚丙烯系樹脂片。
前述容器本體10的形成,係使用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單層的聚丙烯系樹脂片。
該聚丙烯系樹脂片亦可經施行防霧處理、脫模處理、抗菌處理等表面處理。
考慮藉由熱成形等而製造成形品時之作業性,本實施形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係通常具有0.05mm以上且0.8mm以下的厚度。
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厚度係以0.7mm以下為佳,以0.6mm以下為較佳, 以0.5mm以下為特佳。
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厚度係以0.10mm以上為佳,以0.15mm以上為較佳,以0.20mm以上為更佳。
在本實施形態,就容器本體10而言亦以具有如上述的厚度為佳。
在形成成形品之前的平坦狀態下,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厚度係藉由隨意選擇的複數處(例如10處)的測定值之算術平均值而求取。
針對容器本體10的厚度,亦能夠同樣地進行而求取。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之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厚度和容器本體10的厚度係意味著平均厚度。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的厚度,係例如能夠使用測微計而求取。
但是,測定係將試料在溫度20±2℃、相對濕度65±5%的環境下進行狀態調節24小時以上之後,在同樣的試驗環境(溫度20±2℃、相對濕度65±5%)實施。
在前述容器本體,在一面形成有肋條等細小的凹凸時,測微計係有難以進行正確的測定之情況。
作為求取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的平均厚度之其它方法,例如可舉出將聚丙烯系樹脂片切割成為預定大小而製造測定用試料,藉由該測定用試料的面積(A:cm2)、質量(M:g)、及該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密度(ρ:g/cm3)而求取之方法。
具體而言,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平均厚度(t:mm)係能夠依照下述式(1) 而求取。
t=[(M/ρ)/A]×10...(1)
針對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密度,係能夠藉由依據JIS K7112:1999「塑膠-非發泡塑膠的密度及比重久測定方法」的A法(水中取代法)等而求取。
針對容器本體10,亦能夠藉由求取外表面的表面積、質量及密度而與聚丙烯系樹脂片同樣地求取平均厚度。
容器本體10的表面積係能夠使用三維測定器等而求取。
就對形成具有優異的透明性之容器本體10為有利而言,本實施形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霧度值為25%以下。
該霧度係以23%以下為佳,以21%以下為較佳,以19%以下為更佳,以17%以下為特佳。
又,欲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霧度過度地降低時,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係有被限定為特殊者之虞。
因而,就容易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而言,前述霧度係以1%以上為佳,以5%以上為較佳。
較佳為不僅是成形前的聚丙烯系樹脂片,而且成為容器本體10的狀態之後在該容器本體10也具備如上述的霧度之值。
較佳為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在前述較佳平均厚度的範圍內之全部顯示如上述的霧度。
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等的霧度,係能夠依據JIS K7136:2000「塑膠-透明材料的霧度之求取方法」記載的方法而測定。
具體而言,前述霧度係能夠使用從聚丙烯系樹脂片、容器本體10等採取之1邊50mm的正方形試料而測定。
測定係使用霧度計量器HM-150型(股份公司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且使用前述試料及光源(D65)而實施。
此時的試驗次數係原則上設為3次且將其算術平均值作為霧度之值。
但是,測定係將試料在溫度20±2℃、相對濕度65±5%的環境下進行狀態調節24小時以上之後,在同樣的試驗環境(溫度20±2℃、相對濕度65±5%)實施。
而且霧度係能夠依照下述式(2)而求取。
霧度(%)={(τ4/τ2)-τ3(τ2/τ1)}×100...(2)
在此式(1)中的各記號的意思係如以下。
τ1:入射光的光束
τ2:透射試片後的全光束
τ3:在裝置擴散後的全光束
τ4:在裝置及試片擴散後的全光束
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較佳為不僅是如上述具有優異的透明性,亦具有優異的耐衝撃性。
具體而言,聚丙烯系樹脂片及容器本體10係在實施落錘衝撃試驗時所得到的全吸收能量之值,以1.0J以上為佳。
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的前述全吸收能量之值係以1.2J以上為較佳,以1.5J以上為更佳,以2.0J以上為特佳。
又,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的全吸收能量,係通常為4J以下 之值。
較佳為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在前述較佳平均厚度的範圍內的全部顯示如上述的全吸收能量。
前述全吸收能量係能夠使用如以下顯示的方法而求取。
(全吸收能量的測定方法)
全吸收能量係能夠藉由依據ASTM D-3763-9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High Speed Puncture Properties of Plastics Using Load and Displacement Sensors(採用重量及位移傳感器之塑膠的高速穿刺特性的標準測試方法)之落錘衝撃試驗且如以下方式進行而求取。
亦即,試片的尺寸係設為長度100mm×寬度100mm×原厚度(藉由擠製成形而得到的薄片之厚度)。
使用落錘衝撃試驗裝置CEAST9350(CEAST公司製)、計量軟體CEAST VIEW測定落錘將試片穿孔時的全吸收能量(J)。
試驗條件等係通常如以下。
試驗速度:1.75m/sec、落錘荷重:1.926kg、無追加重錘、試片支撐間距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10-15
76mm、使用的錘頭為壓電式4.5kN檢測儀表化錘頭且前端形狀為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10-16
12.7mm半球型的錘頭插件、落下高度(止動器位置):56cm、落錘距離:12cm、試驗溫度23℃、試驗數:6。
試驗溫度23℃的試片,係在測定之前依照ASTM D618-13的ProcedureA且在23±2℃、相對濕度50±10%的環境下進行狀態調整40小時以上之後,在相同的標準環境下進行測定。
全吸收能量係能夠將測定所得到的圖表的積分值藉由該裝 置的自動計算而算出。
就能夠使由該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之成形品發揮優異的強度而言,在本實施形態之聚丙烯系樹脂片係以在前述的較佳平均厚度範圍內具有預定彎曲剛性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之聚丙烯系樹脂片,係例如使用由KATO TECH公司以商品名「KES FB2-L」市售的彎曲試驗機等所測定之彎曲剛性(特性值B),係以顯示40gf.cm2/cm以上的值為佳。
該彎曲剛性之值係以45gf.cm2/cm以上為佳,以50gf.cm2/cm以上為特佳。
該彎曲剛性之值係通常100gf.cm2/cm以下。
彎曲剛性係例如能夠如以下進行測定。
(彎曲剛性的測定方法)
在聚丙烯系樹脂片隨意地選擇之3處,切取縱向100mm×橫向10mm的長方形試片。
又,3片試片係設成使其縱向成為相同方向且為對聚丙烯系樹脂片在擠製時之樹脂的吐出方向(MD方向)呈垂直方向(TD方向)。
準備彎曲試驗機(例如KATO TECH公司、大型純彎曲試驗機、商品名「KES FB2-L」),藉由固定臂及可動臂將各試片的縱向兩端部之各者以臂間距離40mm之方式予以把持,且在曲率0.5cm-1、彎曲速度0.1cm-1/sec的測定條件下將可動臂往試片的表面方向及背面方向各自移動各一次,而且從所偵測到的轉矩算出各試片的彎曲剛性(特性值B),將各試片的彎曲剛性(特性值B)之各自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彎曲剛性。
前述容器本體10為複雜的形狀而難以精度良好地測定彎曲剛性及全吸收能量時,亦可將容器本體10進行熱壓、或使用構成容器本體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製造預定厚度(例如0.4mm)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且將該聚丙烯系樹脂片作為測定試料而求取前述容器本體10的彎曲剛性和全吸收能量。
本實施形態的前述容器本體10較佳為在此種聚丙烯系樹脂片的測定中,針對如上述的彎曲剛性和全吸收能量亦顯示較佳特性值。
就使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發揮如上述的特性而言,較佳為調整成在使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之聚丙烯的結晶微細化之同時,使結晶在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的存在比率不過度地變高。
就使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具備如剛性的強度而言,在構成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中,當作基質聚合物之聚丙烯系樹脂係以均聚聚丙烯為佳。
但是,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聚丙烯系樹脂係只有均聚聚丙烯時,在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之過程,有結晶比率太高而難以發揮良好的耐衝撃性之情形。
因此在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以同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為佳。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作為聚丙烯系樹脂。
前述均聚聚丙烯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前述均聚聚丙烯 的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之比率,係以50質量%以上為佳。
前述均聚聚丙烯的前述比率係以55質量%以上為較佳,以60質量%以上為更佳,以65質量%以上為特佳。
前述均聚聚丙烯的前述比率係以95質量%以下為佳,以90質量%以下為較佳,以85質量%以下為更佳,以80質量%以下為特佳。
藉由前述比率為上述範圍內,能夠得到具有優異的耐衝撃性、透明性、彎曲剛性之聚丙烯系樹脂片。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除了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以外而含有另外的聚合物時,因為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容器本體10有無法發揮充分良好的透明性之可能性,故另外的聚合物的含量係以5質量%以下為佳。
另外的聚合物的前述含量係以4質量%以下為較佳,以3質量%以下為更佳。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除了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以外,以不含有另外的聚合物為特佳。
就使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發揮優異的透明性和優異的耐衝撃性而言,前述無規聚丙烯係對前述均聚聚丙烯以在良好的分散狀態下存在為佳。
就使前述無規聚丙烯成為良好的分散狀態而言,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係以具有預定關係性為佳。
具體而言,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的條件下所測 定之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係以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為佳。
藉由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上述範圍內,能夠得到具有優異的耐衝撃性、透明性、彎曲剛性之聚丙烯系樹脂片。
又,所謂「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係意味著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的絕對值,且意味著兩者之中從數值較高者減去數值較低者時之差。
亦即,係意味著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時,將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h(g/10min)」,將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r(g/10min)」時,滿足下述式(3)。
0.6≦|MFRh-MFRr|≦6.0...(3)
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係以0.7g/10min以上為較佳,以0.8g/10min以上為更佳。
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係以5.5g/10min以下為較佳,以5.0g/10min以下為更佳,以4.5g/10min以下為特佳。
均聚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h)係以1.0g/10min以上為佳,以1.5g/10min以上為較佳。
均聚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h)係以5.0g/10min以下為佳,以4.0g/10min以下為較佳。
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係能夠使用股份公司東洋精機製作所製的SEMI-AUTO MELT INDEXER2A且依據JIS K7210:1999「塑 膠-熱塑性塑膠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及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elt volume-flow rate:MVR)的試驗方法」B法記載的「b)測定活塞移動預定距離的時間之方法」而測定。
此時,測定條件係原則上如以下設定。
試料量:3至8g
預熱時間:270秒
負荷保持:30秒
試驗溫度:230℃
試驗荷重:21.18N
又,試料的試驗次數係設為3次且將其平均設為熔體質量流動速率(g/10min)之值。
在本實施形態,沒有必要單獨使用1種均聚聚丙烯,亦可將2種以上的均聚聚丙烯摻合而使用。
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含有複數種均聚聚丙烯時,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h)係能夠算出質量比率的平均值而決定。
例如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n種類的均聚聚丙烯時,將第1均聚聚丙烯在均聚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質量比率設為「a1(%)」,將第1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h1(g/10min)」,將第2均聚聚丙烯的質量比率設為「a2(%)」,將第2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h2(g/10min)」,將第n均聚聚丙烯的質量比率設為「an(%)」,將第n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hn(g/10min)」,均聚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h)係能夠依照下述式而求取。
MFRh=[MFRh1×a1+MFRh2×a2+...MFRhn×an]/100
沒有必要使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含有單獨種類,不僅是均聚聚丙烯,針對無規聚丙烯亦相同。
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含有n種類的無規聚丙烯時,將第1無規聚丙烯在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質量比率設為「b1(%)」,將第1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r1(g/10min)」,將第2無規聚丙烯的質量比率設為「b2(%)」,將第2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r2(g/10min)」,將第n無規聚丙烯的質量比率設為「bn(%)」,將第n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設為「MFRrn(g/10min)」時,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MFRr)係能夠依照下述式而求取。
MFRr=[MFRr1×b1+MFRr2×b2+...MFRrn×bn]/100
作為前述無規聚丙烯,係以丙烯以外的乙烯等共聚單體成分的含量為0.3質量%以上且6質量%以下之物為佳。
共聚單體成分的含量係以0.5質量%以上為佳。
共聚單體成分的含量係以5質量%以下為佳。
相較於金屬茂(metallocene)觸媒品等,前述無規聚丙烯係以分子量分布有成為廣濶的傾向之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塔觸媒品為佳。
前述無規聚丙烯亦可含有1-丁烯、1-己烯、1-辛烯等的α-烯烴單體作為乙烯以外的共聚單體成分,以將1-丁烯等與乙烯一起含有為佳。
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就使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和前述容器本體10發揮優異的透明性而言,以含有結晶核劑為佳。
作為前述結晶核劑,係能夠採用通常被使用作為用以使結晶性聚合物的透明性提升之造核劑,例如可舉出對三級丁基苯甲酸鋁等的芳香族羧酸金屬鹽;磷酸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基苯基)鈉、磷酸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基苯基)鋁等的芳香族磷酸金屬鹽;己糖醇系衍生物、庚糖醇系衍生物、辛糖醇系衍生物、壬糖醇系衍生物等的醣醇系衍生物、山梨糖醇系衍生物等的糖醇衍生物;松香的鈉鹽等松香的金屬鹽等。
該等造核劑能夠單獨或複數種組合而使用。
前述結晶核劑係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以含有0.1質量份以上且1.0質量份以下的比率為佳。
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之前述結晶核劑的含量,係以0.2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3質量份以上為較佳。
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之前述結晶核劑的含量,係以0.9質量份以下為佳,以0.8質量份以下為較佳。
作為如前述的結晶核劑,以醣醇(alditol)系衍生物為佳、壬糖醇系衍生物為特佳。
亦即,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前述壬糖醇系衍生物係以含有0.1質量份以上且1.0質量份以下的比率為佳。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亦能夠更含有脫模劑、抗靜電劑、抗菌劑、耐候劑等通常的塑膠用添加劑。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例如能夠藉由如第3圖、第4圖顯示的設備而製成聚丙烯系樹脂片。
該第3圖係用以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設備的概略正面圖,第4圖為 相同設備的上面圖。
如該圖所顯示,在本實施形態之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設備EX,係具備:擠製機E1,其係用以將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混煉;及平模TD,其係用以將藉由該擠製機E1的熔融混煉而得到的熔融混煉物擠製成為薄片狀而得到聚丙烯系樹脂片。
前述擠製機E1係在擠製方向MD之基端側,具備用以導入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料斗HP,而前述平模FD係與前述料斗HP為相反地安裝在前述擠製機E1的前端部。
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平模FD,係安裝在擠製方向MD的前端部用以將前述熔融混煉物擠製成為薄片狀。
前述平模FD係具有直線狀的吐出口,該吐出口的延伸方向為水平方向且以吐出方向朝下的方式配置。
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製造設備EX,係更具備冷卻裝置,用以將從前述平模FD的直線狀吐出口所吐出之熔融狀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冷卻固化。
具體而言,前述製造設備EX係具備使旋轉軸平行的3根輥筒在水平方向並列3根而形成之冷卻裝置CL。
該3根輥筒係以前述平模FD的吐出口與旋轉軸成為平行的方式配置,且被配置在前述熔融混煉物被擠製的方向之前述平模FD的下方。
該3根輥筒之中,中央輥筒係用以將成為薄片狀而被擠製的前述熔融混煉物冷卻之冷卻輥筒R1,前述熔融混煉物(熔融狀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 100’)從前述平模FD被擠製至其外周面,被擠製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密著在該冷卻輥筒R1之外周面以從一面側冷卻該聚丙烯系樹脂片100’。
中央輥筒之前述冷卻輥筒R1,係以位於平模FD下方的位置之外周面從平模FD遠離的方式旋轉,且以伴隨著該旋轉而將聚丙烯系樹脂片100’牽引之方式配置。
又,在薄片的流動方向之該冷卻輥筒R1下游側,以與前述冷卻輥筒R1相鄰的方式配置之輥筒亦是能夠達成與前述冷卻輥筒R1同樣的功能者,從前述冷卻輥筒R1的側緣部之外周面被剝離之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被纏繞在該輥筒的外周面,而該輥筒係能夠達成作為第2冷卻輥筒R2(以下亦稱為「第2冷卻輥筒R2」)的功能,用以從與被前述冷卻輥筒R1冷卻之側為相反側的面將聚丙烯系樹脂片100’進行冷卻者。
而且,在與第2冷卻輥筒R2為相反側且與中央輥筒為相鄰之輥筒,係用以藉由與中央冷卻輥筒R1(以下亦稱為「第1冷卻輥筒R1」)之間的距離而使最後得到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的厚度成為一定之輥筒R0(以下亦稱為「厚度規定用輥筒R0」)。
使用此種製造設備EX而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在其製造時藉由調整從擠製機E1的吐出量、前述第一冷卻輥筒R1的旋轉速度(聚丙烯系樹脂片100的牽引速度)而決定厚度之同時,藉由前述厚度規定輥筒R0而能夠以厚度不產生偏差的方式製造。
而且,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在從平模FD被擠製的時點,雖然至少厚度方向中央部為比無規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熔點更高的高溫,但是藉由與第一冷卻輥筒R1和前述厚度規定輥筒R0接觸而急速地被冷卻。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之前述製造設備EX,係能夠藉由在擠製機的溫度設定、從平模FD起算至第一冷卻輥筒R1為止的距離、第一冷卻輥筒R1和厚度規制輥筒R0的溫度調整等而調整聚丙烯系樹脂片100的結晶化。
如以上,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藉由實施下列步驟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之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包含:混煉步驟,其係使用擠製機E1將含有聚丙烯系樹脂的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混煉而得到熔融混煉物之步驟;及擠製步驟,其係從安裝在前述擠製機E1之模具(平模FD)將前述熔融混煉物擠製成為薄片狀而得到聚丙烯系樹脂片之步驟。
在該聚丙烯系樹脂片100的製造方法,在前述混煉步驟所使用的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在本實施形態,因為在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含有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值較接近的無規聚丙烯及均聚聚丙烯,所以在擠製機E1的內部,無規聚丙烯係對均聚聚丙烯顯示良好的分散性,從平模FD被吐出後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能夠不產生急速的結晶化。
因而,在前述擠製步驟係能夠容易地製造具有霧度為25%以下之優異的透明性之丙烯系樹脂片。
在本實施形態,由於係實施使用平模FD作為前述模具且對 於旋轉中的輥筒(第1冷卻輥筒R1)的外周面從前述平模FD將前述熔融混煉物擠製成為薄片狀之前述擠製步驟,而且接著前述擠製步驟而實施將前述輥筒冷卻而藉由該輥筒冷卻被擠製成為薄片狀之前述熔融混煉物之冷卻步驟,而特別容易製造具有霧度為25%以下之優異的透明性之聚丙烯系樹脂片。
又,本實施形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不僅是此種方法,亦能夠使用吹塑法等各種方法來製造。
為了使用前述製造設備EX而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以製造前述容器本體10,在本實施形態亦能夠採用真空成形法、壓空成形法、真空-壓空成形法、多模成形法、壓縮成形法等在通常的熱成形被採用的方法。
在本實施形態,係例示將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使用於形成容器本體10之情況,但是例示的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亦可作為蓋子的形成材料。
又,針對聚丙烯系樹脂片100,只要滿足求要求物性,能夠以多層的方式使用。
而且,聚丙烯系樹脂片100係除了用以收容食品等的收容物X之容器以外,亦能夠利用在如被要求透明性及耐衝撃性的各種用途。
亦即,本發明係不被上述例示任何限定。
[實施例]
其次,舉出實施例而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係不被該等實施例限定。
將有關本發明的效果之驗證結果顯示在以下。
<驗證1>
(比較例1-1)
將含有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衝撃強度(23℃、ASTM D256)3.0kg.cm/cm)100質量份、及含結晶核劑的母料(MB1)4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基重)
從所得到的聚丙烯系樹脂片切取一邊10cm的正方形試料且測定質量,且將其換算成為每1m2的質量而求取基重(每1m2的質量)。
(耐衝撃性評估)
使用落錘衝撃試驗裝置CEAST9350進行評估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耐衝撃性。
評估項目係設為全吸收能量(J)。
(透明性)
測定聚丙烯系樹脂片的霧度。
(彎曲剛性)
使用KATO TECH公司的彎曲試驗機(商品名「KES FB2-L」)而求取聚丙烯系樹脂片的彎曲剛性(特性值B)。
(實施例1-1)
將含有與在「比較例1-1」所使用的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相同的均聚聚丙烯50質量份、及無規聚丙烯(rPP1)(MFR:1.2g/ 10min、衝撃強度(23℃、JIS K6921-2)24.0kJ/m2)5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且與「比較例1-1」的聚丙烯系樹脂片同樣地進行評估。
(實施例1-2)
將含有與在「比較例1-1」所使用的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相同的均聚聚丙烯50質量份、及與「實施例1-1」為另外的無規聚丙烯(rPP2)(MFR:2.3g/10min、衝撃強度(23℃、JIS K6921-2)7.8kJ/m2)5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且與「比較例1-1」的聚丙烯系樹脂片同樣地進行評估。
將該驗證1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24-1
如該結果所顯示,在含有熔體質量流動速率為顯示接近均聚聚丙烯之值的無規聚丙烯之「實施例1-1」、「實施例1-2」,雖然不使用結晶核劑母料,但是相較於使用結晶核劑母料之「比較例1-1」,霧度為僅稍微上升且具有優異的透明性。
而且相較於「比較例1-1」,在「實施例1-1」、「實施例1-2」之全吸收能量係顯示約5倍以上之值。
亦即,從該情形,得知依照本發明,在聚丙烯系樹脂片能夠發揮優異的透明性、耐衝撃性、彎曲剛性。
<驗證2>
(比較例2-1)
將與驗證1不同的均聚聚丙烯(hPP2)(MFR:0.5g/10min、衝撃強度(23℃、JIS K6921-2)8.2kJ/m2)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2-2)
相對於均聚聚丙烯(hPP2)100質量份,以2質量份的比率使用與驗證1相同的結晶核劑母料(MB1)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該驗證2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25-2
在上述的表,得知不調配、無規聚丙烯時,透明性及耐衝撃性成為不充分。
<驗證3>
(實施例3-1)
將含有與驗證1、驗證2不同的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 衝撃強度(23℃、JIS K6921-2)5.7kJ/m2)90質量份、無規聚丙烯(rPP3)(MFR:1.3g/10min、衝撃強度(23℃、JIS K7111)9.0kJ/m2)10質量份,而且含有與驗證1相同的結晶核劑母料(MB1)2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3-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與無規聚丙烯(rPP3))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70:30以外,係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3-3)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與無規聚丙烯(rPP3))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50:50以外,係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3-1)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與無規聚丙烯(rPP3))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30:70以外,係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3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27-3
在上述表,與至此為止的驗證同樣地調配有無規聚丙烯之物,係相較於其它物,顯示具有較優異的透明性及耐衝撃性。
又,在上述表,無規聚丙烯的調配量大於50質量份時,得知「全吸收能量」及「彎曲剛性」之值低落且耐衝撃性及剛性各自開始低落。
<驗證4>
(實施例4-1)
將含有與驗證1相同的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相同的均聚聚丙烯50質量份、與至此為止的驗證所使用的無規聚丙烯為不同的無規聚丙烯(rPP4)(MFR:1.8g/10min、衝撃強度(23℃、ASTM D256)6.0kg.cm/cm)50質量份、及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 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4-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4)(MFR:1.8g/10min))的比率從50:50變更成為70:30以外,係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4-3)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4)(MFR:1.8g/10min))的比率從50:50變更成為80:20以外,係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4-4)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1)(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4)(MFR:1.8g/10min))的比率從50:50變更成為90:10以外,係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4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29-4
從該表顯示之結果,得知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耐衝撃性係能夠藉由含有無規聚丙烯而提升。
<驗證5>
(實施例5-1)
將含有與驗證3相同的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90質量份、與驗證1的「實施例1-2」相同的無規聚丙烯(rPP2)(MFR:2.3g/10min)10質量份、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5-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2) (MFR:2.3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70:30以外,係與「實施例5-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5-3)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2)(MFR:2.3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50:50以外,係與「實施例5-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5-1)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2)(MFR:2.3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30:70以外,係與「實施例5-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5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30-5
與在驗證3所得到的結果相同,得知在上述的表之無規聚丙烯的調配量大於50質量份時,「全吸收能量」及「彎曲剛性」之值降低且耐衝撃性及、剛性各自開始降低。
<驗證6>
(實施例6-1)
將含有與驗證3、驗證5相同的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90質量份、與至此為止的驗證為另外的無規聚丙烯(rPP5)(MFR:5.8g/10min、衝撃強度(23℃、廠商法)20.0kJ/m)10質量份、及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6-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5)(MFR:5.8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70:30以外,係與「實施例6-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實施例6-3)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5)(MFR:5.8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50:50以外,係與「實施例6-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6-1)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5)(MFR:5.8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30:70以外,係與「實施 例6-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6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32-6
在該驗證6,係與至此為止的驗證不同,無規聚丙烯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係比均聚聚丙烯更高。
但是,得知此時亦藉由熔體質量流動速率為預定範圍,而能夠得到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和耐衝撃性之聚丙烯系樹脂片。
又,在上述的表,得知無規聚丙烯的調配量大於50質量份時,「霧度」值上升且透明性低落,而且,「彎曲剛性」之值亦開始降低。
<驗證7>
(實施例7-1)
與驗證6同樣地,係使用相較於均聚聚丙烯,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較高的無規聚丙烯而進行驗證。
在此,係使用相較於驗證6所使用的無規聚丙烯(rPP5)(MFR:5.8g/10min),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較高的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
具體而言,係將含有與驗證3、驗證5、驗證6相同的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50質量份、與至此為止的驗證為另外的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衝撃強度(23℃、廠商法)20.0KJ/m)50質量份、及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7-1)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的比率從50:50變更成為30:70以外,係與「實施例7-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7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34-7
得知在該驗證7亦是無規聚丙烯的調配量大於50質量份時,「霧度」值上升且透明性開始降低。
<驗證8>
(比較例8-1)
與驗證6、驗證7同樣地,係使用相較於均聚聚丙烯,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較高的無規聚丙烯而進行驗證。
在此,係使用相較於在驗證7所使用的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較高的無規聚丙烯(rPP7)(MFR:9.5g/10min、衝撃強度(23℃、JIS K6921-2)4.9kJ/m2)。
亦即,在此係使用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比6.0g/10min更大的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而實施驗證。
具體而言,係將含有與驗證3、驗證5、驗證6、驗證7相同的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90質量份、與至此為止的驗證為另外的無規聚丙烯(rPP7)(MFR:9.5g/10min)10質量份、及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8-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7)(MFR:9.5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70:30以外,係與「比較例8-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8-3)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3)(MFR:3.0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7)(MFR:9.5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50:50以外,係與「比較例8-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在該驗證8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36-8
在該驗證8,係與至此為止的驗證不同,無法觀察到無規聚丙烯的添加效果。
<驗證9>
(比較例9-1)
與驗證8相反地,使用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較小的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而實施驗證。
具體而言,係將含有均聚聚丙烯(hPP4)(MFR:7.5g/10min、衝撃強度(23℃、JIS K6921-2)4.0kJ/m2)90質量份、與驗證7相同的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10質量份、及結晶核劑母料(MB1)2.0質量份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供給至擠製機,使用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煉且使用平模進行擠製,藉由冷卻輥筒進行冷卻固化而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比較例9-2)
除了將均聚聚丙烯(hPP4)(MFR:7.5g/10min)與無規聚丙烯(rPP6)(MFR:7.0g/10min))的比率從90:10變更成為50:50以外,係與「比較例9-1」同樣地製造聚丙烯系樹脂片。
將在該驗證10所製造的聚丙烯系樹脂片之評估結果顯示在下述表。
Figure 108110756-A0202-12-0037-9
在該驗證9亦與驗證8同樣地,無法觀察到無規聚丙烯的添加效果。
從以上的結果,能夠得知依照本發明在聚丙烯系樹脂片能夠發揮優異的透明性、耐衝撃性、彎曲剛性。
1‧‧‧樹脂製容器
10‧‧‧容器本體
10a‧‧‧開口部
10b‧‧‧底面部
10f‧‧‧凸緣部
10w‧‧‧周側壁
20‧‧‧蓋子
X‧‧‧收容物

Claims (10)

  1. 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片,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其中藉由落錘衝撃試驗而得到的全吸收能量為1.0J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其中彎曲剛性為40gf.cm2/cm以上且100gf.cm2/cm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其中在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更含有結晶核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丙烯系樹脂片,其中前述均聚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為0.1g/10min以上且5.0g/10min以下。
  6. 一種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係實施下列步驟而製造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該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包含:混煉步驟,其係使用擠製機將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邊加熱邊混煉而得到熔融混煉物;及擠製步驟,其係將前述熔融混煉物從安裝在前述擠製機之模具擠製成 為薄片狀而得到聚丙烯系樹脂片;在前述混煉步驟所使用的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的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擠製步驟中係使用平模作為前述模具,且對於旋轉中的輥筒的外周面從前述平模將前述熔融混煉物擠製成為薄片狀,而且接著前述擠製步驟而實施將前述輥筒冷卻而藉由該輥筒而將被擠製成為薄片狀之前述熔融混煉物冷卻之冷卻步驟。
  8. 一種樹脂製容器,係具備在上部設置有開口部之容器本體,及將前述開口部關閉的蓋子,其中前述容器本體及前述蓋子的至少一者係由霧度為25%以下的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均聚聚丙烯及無規聚丙烯,製成0.4mm的厚度的聚丙烯系樹脂片時藉由落錘衝撃試驗而產生的全吸收能量為1.0J以上,而且彎曲剛性為40gf.cm2/cm以上且100gf. cm2/cm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前述均聚聚丙烯在前述均聚聚丙烯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總量所佔之比率為50質量%以上且95質量%以下,而且,前述均聚聚丙烯在溫度230℃、荷重2.16kg所測定的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與前述無規聚丙烯的前述熔體質量流動速率之差為0.6g/10min以上且6.0g/10min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樹脂製容器,其中前述容器本體係由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該容器本體係在前述開口部具備朝外延伸之凸緣部,前述蓋子係被接著在前述凸緣部且由將前述開口部關閉之頂部密封材所構成,由前述聚丙烯系樹脂片所構成之前述容器本體的平均厚度為0.1mm以上且0.7mm以下。
TW108110756A 2019-03-27 2019-03-27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TWI818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756A TWI8180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756A TWI8180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487A true TW202035487A (zh) 2020-10-01
TWI818000B TWI818000B (zh) 2023-10-11

Family

ID=7409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756A TWI818000B (zh) 2019-03-27 2019-03-27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80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6131B2 (en) * 2006-07-13 2012-08-07 Mitsui Chemicals, Inc.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multilayer lamin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rticle obtained by allowing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to adhere thereto,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surface of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8000B (zh)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08032841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製カップ型容器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103442889A (zh) 多层透明片及其成型体
US20070040292A1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for high gloss retention
JP2008133020A (ja) 深絞り容器
KR20080103083A (ko)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성형체, 시트 및 용기
JP6094847B2 (ja) 射出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容器および蓋
KR102460745B1 (ko) 적층체, 용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적층체 원료용 시트
WO2012067231A1 (ja) 薄肉射出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容器
TWI818000B (zh) 聚丙烯系樹脂片、聚丙烯系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及樹脂製容器
JP2002348421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透明シート
JP473645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中空容器
JP2009299039A (ja) 熱成形シート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シートおよび容器
JP2019137017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た積層体、包装容器
JP4045013B2 (ja) 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シート
JP5953968B2 (ja) 熱成形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36833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成形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6492909B2 (ja) 深絞り容器
JP6980588B2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積層シート及び成形体
JP6942530B2 (ja) 多層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転写フィルム
JP3868076B2 (ja) オレフィン系複合樹脂積層シート
JPH11165390A (ja) オレフィン系複合樹脂積層シート
JP6980452B2 (ja) 中空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ブローフィルシール用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4244589B2 (ja) Ptp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着色単層シート
JP2005059932A (ja) Ptp包装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シート
JP2005047601A (ja) Ptp用ポリプレピレン系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