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8005A -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8005A
TW202028005A TW108141215A TW108141215A TW202028005A TW 202028005 A TW202028005 A TW 202028005A TW 108141215 A TW108141215 A TW 108141215A TW 108141215 A TW108141215 A TW 108141215A TW 202028005 A TW202028005 A TW 2020280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film
image display
plastic film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0250B (zh
Inventor
磯嶋征一
江口淳哉
黒田剛志
中川喜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8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8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2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5Stabilisers against oxidation, heat, light, oz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3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ultraviol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7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for use in the UV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當裝入影像顯示裝置時,可抑制影像顯示裝置蒼白感之光學膜。 一種光學膜,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成,當將波長365nm之激發光照射於塑膠膜側時的螢光發光與將波長365nm之激發光照射於紫外線吸收層側時的螢光發光滿足特定條件。

Description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於影像顯示裝置之顯示元件上,大多會使用各種塑膠膜。例如,於顯示元件上具有偏光板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了保護構成偏光板之偏光元件,而使用有用以保護偏光元件之兩面的塑膠膜(偏光元件保護膜)。
由偏光元件保護膜所代表之影像顯示裝置用光學膜,係以聚酯膜、丙烯酸膜、環烯系膜及三乙醯基纖維素膜等塑膠膜作為基材,並視需要而於該基材上具有功能層者。 關於為光學膜之基材的塑膠膜,為了抑制由紫外線所造成之經時劣化,而提出揑合紫外線吸收劑(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號WO2011/162198(請求項9)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若根據專利文獻1之塑膠膜,可藉由紫外線吸收劑使耐光性良好。
另一方面,近年來,影像顯示裝置之高解析度化急速發展,全高畫質(像素數為1920×1080以上)及4K(像素數為3840×2160以上)開始實用化。此種高解析度之影像顯示裝置較佳為畫面尺寸大者。 然而,當高解析度之影像顯示裝置含有揑合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塑膠膜的情形時,即使為不會產生由紫外線所造成之經時劣化的情形,亦有時會於關閉電源時或黒顯示時,於畫面之端部區域有蒼白感。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潛心進行了研究。其結果,發現「構成塑膠膜之樹脂成分及塑膠膜中所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至少一者吸收紫外線波長區域之光,使可見光之短波長區域的光進行螢光發光」為上述課題之原因。於是,本發明人等刻意於揑合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塑膠膜上形成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紫外線吸收層,藉此而解決了上述課題。 另,認為上述課題係如下述般容易發生。 首先,當將影像顯示裝置配置於客廳之牆邊的情形時,窗戶會位於影像顯示裝置之橫向,陽光從影像顯示裝置之橫向射入。此時,認為陽光之射入角會隨著遠離窗戶而變小,通過塑膠膜之陽光的距離變長,因此畫面端部週邊之螢光發光的強度變強(所謂端部,主要係指左右之任一端部。左右之端部之中,遠離窗戶之側之端部的螢光發光之強度容易變強。)。尤其是高解析度之影像顯示裝置由於畫面尺寸大,故畫面端部週邊之螢光發光的強度容易變強。又,塑膠膜之中,厚度厚者其螢光發光之強度容易變強。又,塑膠膜之中,聚酯膜由於為樹脂成分之聚酯容易螢光發光,故螢光發光之強度容易變強。 又,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式)、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折疊式),即使為上述之特定環境(陽光從影像顯示裝置之橫向射入的環境)以外的環境,或畫面尺寸為小型,有時畫面之一部分亦有蒼白感。其原因被認為是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相較於平面之影像顯示裝置,外部光線以小角度射入顯示畫面之情形容易變多的緣故(認為是於外部光線以小角度射入之部位,通過塑膠膜之陽光的距離變長,該部位之螢光發光之強度變強)。 另,螢光發光由於為均等散射,故當塑膠膜經進行螢光發光之情形時,即使假設於偏離射入畫面之光之單向反射方向的方向有人,該人亦可目視辨認到螢光發光。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下之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1]一種光學膜,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成,滿足下述條件1。 <條件1> 將垂直於該光學膜之平面的方向定義為0度。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塑膠膜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BL1。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SL1。 於該前提下,BL1及SL1滿足下述式(1)。 SL1/BL1≦0.30           (1) [2]一種偏光板,具有偏光元件、配置於該偏光元件之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該偏光元件之另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B,該透明保護板A及該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上述[1]所述之光學膜,係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以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該偏光元件相反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而成。 [3]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係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貼合光學膜而成,該光學膜為上述[1]所述之光學膜,係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以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該樹脂板或該玻璃板相反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而成。 [4]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元件與配置於該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側而成的光學膜,具有為上述[1]所述之光學膜的光學膜X作為該光學膜,係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以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成為光射出面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X而成。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光學膜及偏光板當裝入影像顯示裝置時,可抑制畫面蒼白感。又,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可抑制畫面蒼白感。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光學膜] 本發明之光學膜,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成,滿足下述條件1者。 <條件1> 將垂直於該光學膜之平面的方向定義為0度。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塑膠膜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BL1。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SL1。 於該前提下,BL1及SL1滿足下述式(1)。 SL1/BL1≦0.30           (1)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光學膜10之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1之光學膜10,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11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12而成者。
<條件1> 首先,說明條件1之技術思想。 如上述,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塑膠膜,有時構成塑膠膜之樹脂成分及塑膠膜中所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至少一者會吸收紫外線波長區域之光,使可見光之短波長區域之光進行螢光發光,而觀察到蒼白。又,厚度厚之塑膠膜其螢光發光之強度容易變強。又,塑膠膜之中,聚酯膜由於為樹脂成分之聚酯容易螢光發光,故螢光發光之強度容易變強。 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塑膠膜,由於其本身具有對紫外線之抗性,故沒有進一步將紫外線吸收層形成於該塑膠膜上之必然性。然而,當高解析度之影像顯示裝置含有揑合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塑膠膜的情形時,即使為塑膠膜沒有發生因紫外線所造成之經時劣化的情形,亦有時會於電源關閉時或黒顯示時有蒼白感。例如,於大畫面之影像顯示裝置,有時畫面之左右端部區域等會有蒼白感。又,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式)、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折疊式),不論畫面尺寸,在各種環境下有時畫面之一部分會有蒼白感。前述之「蒼白度」,認為是於外部光線對顯示畫面以小角度射入之部位中,通過塑膠膜之陽光的距離變長,因該部位之螢光發光的強度變強而產生。又,於表面具有低折射率層等抗反射層之影像顯示裝置中,由於陽光之穿透率提高,故具有更容易變蒼白之傾向。 本發明之光學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並於具有充分之耐候性的塑膠膜11上,勉強形成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藉此抑制陽光從該紫外線吸收層側射入時之螢光發光,而抑制影像顯示裝置蒼白感。
圖2為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光學膜10照射激發光,測量從光學膜10所發光之螢光的示意圖。 圖2之螢光分光光度計的測量,係藉由激發側分光器將激發光源之光分光為波長365nm之激發光。然後,對為試樣之光學膜10從+45度之方向照射經分光之波長365nm的激發光。然後,經由螢光側分光器藉由螢光檢測器檢測從光學膜10向-45度之方向發光的螢光。 作為可進行如上述之測量的螢光分光光度計,例如可舉日立高新技術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型號「F-7000」。
條件1之式(1)之中,「BL1」表示從光學膜之塑膠膜11側所測得之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SL1」則表示從光學膜之紫外線吸收層12側所測得之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亦即,「式(1)之SL1/BL1小」表示相較於塑膠膜側,紫外線吸收層側較能抑制激發光照射時之螢光發光。 因此,SL1/BL1為0.30以下且滿足條件1之光學膜,藉由將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配置成為光射出面側(陽光射入之側),可抑制陽光射入時之螢光發光。
於式(1)中,SL1/BL1較佳為0.25以下,更佳為0.20以下。另,若SL1/BL1過小,則有紫外線吸收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B之含量變多的傾向。因此,SL1/BL1較佳為0.10以上。
<條件2> 本發明之光學膜較佳進一步滿足下述條件2。 <條件2>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前述光學膜之塑膠膜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70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BL。於前述前提下,前述BL及前述BL1滿足下述式(2)。 0.50≦BL1/BL             (2)
「式(2)之BL1/BL大」表示從塑膠膜側照射激發光所發光之螢光之中,380~490nm之螢光比例多。 塑膠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使用不會螢光發光者,但若考慮與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的相容性、耐熱性(當將塑膠膜製膜時,為了於經以高溫將樹脂熔融之狀態下揑合紫外線吸收劑A,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為具有耐熱性),及對塑膠膜進行延伸處理之情形時之延伸控制的操作性,則有時會不得不使用螢光發光者作為紫外線吸收劑A。又,構成塑膠膜之樹脂亦較佳為使用不會螢光發光者,但為了對塑膠膜賦予規定之物性,有時不得不使用螢光發光者作為該樹脂。 於本發明,即使為滿足式(2)之情形(即使是紫外線吸收劑A及/或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為螢光發光者的情形),藉由進一步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可抑制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的螢光發光,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於式(2)中,BL1/BL較佳為0.70以上,更佳為0.80以上。BL1/BL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但為0.95左右。
另,於螢光分光光度計之測量,有於激發光波長之n倍(n為整數)的波長出現來自激發光之波峰的傾向。於本說明書中,激發光之波長為365nm,於730nm出現來自激發光之波峰。因此,於本說明書中,使算出BL之範圍為380~700nm,排除來自激發光之波峰。
<塑膠膜> 塑膠膜具有作為光學膜之基材的功用,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者。
作為塑膠膜之層構成,例如,可列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的單層構造者(圖1)、不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層與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層的積層構造者(未圖示)。 關於塑膠膜,較佳於上述層構成之中,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的單層構造。如後述,關於塑膠膜,為了使機械強度良好且同時抑制彩虹斑,較佳為面內相位差小之延伸塑膠膜。然而,為了使延伸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小,而需要將縱向及橫向大致均等延伸之控制。於多層構造,因各層之物性的不同等,而難以進行前述之控制,但於單層構造之情形時,則容易進行前述之控制,容易將面內相位差控制得較小,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作為構成塑膠膜之樹脂成分,可列舉:聚酯、三乙醯基纖維素(TAC)、二醋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聚醯胺、聚醯亞胺、聚苯醚碸、聚碸、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縮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胺酯及非晶質烯烴(Cyclo-Olefin-Polymer:COP)等。 此等之中,聚酯在容易使機械強度良好之方面上是較佳的。又,聚酯由於會因紫外線而進行螢光發光,故容易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亦即,塑膠膜較佳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聚酯膜。
又,作為構成聚酯膜之聚酯,可列舉: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此等之中,在固有雙折射低且容易降低面內相位差之方面,及容易抑制螢光發光之絕對量的方面上,較佳為PET。
<<延伸塑膠膜>> 又,關於塑膠膜,為了使機械強度良好,較佳為延伸塑膠膜,更佳為延伸聚酯膜。並且,延伸聚酯膜較佳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的單層構造,更佳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聚酯樹脂層的單層構造。
延伸塑膠膜,可藉由將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層加以延伸而得。延伸之方法,可列舉:逐步雙軸延伸及同時雙軸延伸等雙軸延伸、縱單軸延伸等單軸延伸。此等之中,較佳為容易降低面內相位差且容易提高機械強度之雙軸延伸。亦即,延伸塑膠膜較佳為雙軸延伸塑膠膜。又,較佳為雙軸延伸塑膠膜之中的雙軸延伸聚酯膜。
〔逐步雙軸延伸〕 於逐步雙軸延伸,係在將鑄膜延伸於長邊方向後,進行膜之寬度方向的延伸。 關於長邊方向之延伸,通常係藉由輥之周邊速率差來實施,可於1階段進行,亦可使用複數根輥對在多階段進行。長邊方向之延伸倍率,通常為2~15倍,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2~7倍,更佳為3~5倍,再更佳為3~4倍。 關於延伸溫度,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00℃。於PET之情形時,較佳為70~120℃,更佳為80~110℃,再更佳為95~110℃。
亦可藉由聯線塗布,對經延伸於長邊方向之膜賦予易滑性、易接著性、抗靜電性等功能。又,於聯線塗布之前,亦可視需要實施電暈處理或火焰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 以此方式藉由聯線塗布所形成之塗膜為厚度10~2000nm左右之極薄者(該塗膜可藉由延伸處理而再更薄地拉長。)。於本說明書,係使此種薄層為不以構成塑膠膜之層的數目來計數者。例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上積層有前述極薄之層而成的塑膠膜,解釋為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的單層構造。
寬度方向之延伸,通常係使用拉幅法,以夾子抓著膜的兩端且同時進行運送,於寬度方向進行延伸。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通常為2~15倍,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2~5倍,更佳為3~5倍,再更佳為3~4.5倍。又,較佳使横延伸倍率高於縱延伸倍率。 延伸溫度較佳為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20℃,較佳為溫度隨著從上游往下游逐漸變高。具體而言,當將橫延伸區間劃分為2之情形時,上游之溫度與下游之溫度的差較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再更佳為35℃以上,進而再更佳為40℃以上。又,為PET之情形時,第1段之延伸溫度較佳為80~120℃,更佳為90~110℃,再更佳為95~105℃。
如上述般經逐步雙軸延伸之塑膠膜,為了賦予平面性、尺寸穩定性,較佳於拉幅機內進行延伸溫度以上熔點以下之熱處理。具體而言,較佳於120~235℃之範圍進行熱定型,更佳為190~225℃。又,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於熱處理前半段進行1~10%之熱處理追延伸。 對塑膠膜進行熱處理後,於緩慢冷卻至室溫後可加以捲繞。又,視需要,亦可於熱處理或緩慢冷卻時合併使用鬆弛處理等。熱處理時之鬆弛率,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0.5~5%,更佳為0.5~3%,再更佳為0.8~2.5%,進而再更佳為1~2%。又,緩慢冷卻時之鬆弛率,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0.5~3%,更佳為0.5~2%,再更佳為0.5~1.5%,進而再更佳為0.5~1.0%。緩慢冷卻時之溫度,從平面性之觀點,較佳為80~150℃,更佳為90~130℃,再更佳為100~130℃,進而再更佳為100~120℃。
〔同時雙軸延伸〕 同時雙軸延伸係將鑄膜引導至同時雙軸拉幅機,以夾子抓著膜的兩端且同時進行運送,同時及/或階段地延伸於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作為同時雙軸延伸機,具有雙臂伸縮方式、螺旋方式、驅動馬達方式、線性馬達方式,但較佳為能夠任意地改變延伸倍率,且可於任意場所進行鬆弛處理之驅動馬達方式或者線性馬達方式。
關於同時雙軸延伸之倍率,以面積倍率來看,通常為6~50倍,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8~30倍,更佳為9~25倍,再更佳為9~20倍,進而再更佳為10~15倍。 又,於同時雙軸延伸之情形時,為了抑制面內之取向差,較佳使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相同,且使延伸速度亦大致相等。
關於同時雙軸延伸之延伸溫度,從抑制面內相位差等光學特性之參差不齊的觀點,較佳為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20℃。於PET之情形時,較佳為80~160℃,更佳為90~150℃,再更佳為100~140℃。
關於經同時雙軸延伸之膜,為了賦予平面性、尺寸穩定性,較佳為接著於拉幅機內之熱定型室進行延伸溫度以上熔點以下之熱處理。該熱處理之條件與逐步雙軸延伸後之熱處理條件相同。
<<紫外線吸收劑A>> 關於塑膠膜所含之紫外線吸收劑A,於不會阻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可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蒽系紫外線吸收劑等通用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的1種或2種以上。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為極大吸收波長為200~360nm者。 紫外線吸收劑A,理想上較佳為380~490nm之螢光發光的強度較弱者。然而,根據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亦具有難以相溶於構成塑膠膜之樹脂者、難以控制延伸者。又,即使紫外線吸收劑A為螢光發光者,亦可藉此後述之紫外線吸收層抑制紫外線吸收劑A之螢光發光。 因此,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選擇與樹脂之相容性優異,且易於控制延伸者。例如,當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為PET等聚酯的情形時,作為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為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蒽系紫外線吸收劑,更佳為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蒽系紫外線吸收劑雖然380~490nm之螢光發光的強度相對較強,但藉由後述之紫外線吸收層,可抑制作為紫外線吸收劑A之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蒽系紫外線吸收劑的螢光發光,輕易滿足條件1。
當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為PET等聚酯的情形時,作為合適之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2,2’-對伸苯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2,2’-對伸苯基雙(6-甲基-4H-3,1-苯并㗁𠯤-4-酮)、2,2’-對伸苯基雙(6-氯-4H-3,1-苯并㗁𠯤-4-酮)、2,2’-對伸苯基雙(6-甲氧基-4H-3,1-苯并㗁𠯤-4-酮)、2,2’-對伸苯基雙(6-羥基-4H-3,1-苯并㗁𠯤-4-酮)、2,2’-(萘-2,6-二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2,2’-(萘-1,4-二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2,2’-(噻吩-2,5-二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2,2’-(呋喃-2,5-二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2,2’-(吡咯-2,5-二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極大吸收波長的測量,例如記載於日本化學會編「第4版實験化學講座 7 分光II」(丸善,1992年)180~186頁等。具體而言,可將試樣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使用石英製或玻璃製單元,使用試樣用與對照用之2個單元藉由分光光度計進行測量。關於所使用之溶劑,要求試樣之溶解性,以及於測量波長區域不具有吸收、與溶質分子之相互作用小、揮發性不太顯著等。若為滿足上述條件之溶劑,則可選擇任意者。
紫外線吸收劑A較佳以光學膜之波長380nm的分光穿透率可為後述範圍之量加以添加。惟,當過度添加紫外線吸收劑A之情形時,紫外線吸收劑A容易從塑膠膜流出。 因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樹脂層中的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樹脂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01~5質量份,更佳為0.05~2質量份。
塑膠膜於不阻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亦可含有抗靜電劑、阻燃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抗膠化劑及界面活性劑等添加劑。又,塑膠膜由於大多平滑性高,故為了防止沾黏(blocking),亦可含有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
<塑膠膜之各物性> 塑膠膜之厚度T較佳為15~150μm,更佳為15~60μm,再更佳為20~55μm,進而再更佳為30~50μm。 藉由使厚度T在15μm以上,可輕易使塑膠膜之機械強度良好。 又,藉由使厚度T在150μm以下,可抑制光學膜之厚膜化。又,藉由使厚度T在60μm以下,可輕易滿足條件1,且可輕易使面內相位差為後述之範圍。 另,若厚度T過大,則即使滿足條件1,亦會容易意識到影像顯示裝置之蒼白。從該觀點,厚度T亦較佳為60μm以下。
又,塑膠膜之厚度T較佳根據用途加以改變。 例如,當將塑膠膜應用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從耐彎折性之觀點,厚度T較佳為15~100μm,更佳為17~65μm,再更佳為18~60μm,進而再更佳為20~45μm。另,從使耐彎折性更良好之觀點,較佳為厚度T滿足前述範圍,且同時面內相位差(Re)為1400nm以下。藉由面內相位差(Re)進一步為1000nm以下、850nm以下、500nm以下,耐彎折性會更加變得良好。 又,當將塑膠膜應用於平面之大畫面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為1300mm以上)的情形時,厚度T較佳為20~150μm,更佳為15~85μm,再更佳為27~70μm,進而再更佳為30~55μm。 又,當將塑膠膜應用於平面之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未達1300mm)的情形時,厚度T較佳為15~130μm,更佳為15~70μm,再更佳為20~60μm,進而再更佳為25~50μm。
塑膠膜較佳為面內相位差(Re)在500nm以下,更佳在400nm以下,再更佳在300nm以下,進而再更佳在250nm以下。藉由使面內相位差在500nm以下,可輕易抑制彩虹斑(主要為肉眼觀察時之彩虹斑)。又,面內相位差(Re)在500nm以下之塑膠膜由於取向性程度低,故具有可使耐彎折性良好之傾向,容易應用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面內相位差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但通常為50nm左右。 另,當光學膜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情形時,即使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Re)超過500nm,亦可輕易抑制彩虹斑(主要為肉眼觀察時之彩虹斑)。因此,當光學膜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情形時,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Re)較佳為1400nm以下,更佳為1200nm以下,更佳為1000nm以下,更佳為500nm以下,更佳為300nm以下,更佳為250nm以下。關於光學膜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情形時的塑膠膜其面內相位差(Re)之下限,從抑制彩虹斑之觀點,並無特別限定,即便使面內相位差過低,彩虹斑抑制效果亦會飽和。又,若使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Re)高,則具有塑膠膜之機械強度增加的傾向。因此,關於光學膜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情形時的塑膠膜其面內相位差(Re)之下限,較佳在100nm以上。 面內相位差(Re)藉由減小後述之式(A)的(nx-ny)或減小厚度T,而可輕易在500nm以下。為了減小(nx-ny),較佳使長邊方向及寬度方向之延伸如上述。 另,於本說明書中,面內相位差(Re)及後述之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意指於波長550nm之值。
塑膠膜較佳為面內相位差(Re)與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的比[Re/Rth]在0.25以下,更佳在0.20以下,更佳在0.16以下,更佳在0.13以下,更佳在0.10以下,更佳在0.09以下,更佳在0.08以下。 「該比變小」意指塑膠膜之延伸程度接近均等的雙軸性。因此,藉由使該比為0.20以下(較佳為0.10以下),而可使塑膠膜之機械強度良好。
關於面內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可藉由在塑膠膜之面內為折射率最大之方向的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x,在前述面內為與前述慢軸方向正交之方向的快軸方向之折射率ny,塑膠膜之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及塑膠膜之厚度T[nm],以下述式(A)及(B)表示。 面內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例如可藉由大塚電子公司製之商品名「RETS-100」、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之商品名「KOBRA-WR」、「PAM-UHR100」測量。
面內相位差(Re)=(nx-ny)×T[nm]              (A) 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nx+ny)/2-nz)×T[nm] (B)
當使用大塚電子公司製之商品名「RETS-100」測量面內相位差(Re)等的情形時,較佳依以下之次序(A1)~(A4)作測量之準備。 (A1)首先,為了穩定RETS-100之光源,而於裝設光源後放置60分鐘以上。然後,選擇旋轉檢偏鏡法,且進行θ模式(角度方向相位差測量及Rth算出之模式)選擇。藉由選擇此θ模式,載台會成為傾斜旋轉載台。 (A2)接著,對RETS-100輸入以下之測量條件。 <測量條件> ・延遲測量範圍:旋轉檢偏鏡法 ・測量點直徑:
Figure 02_image001
5mm ・傾斜角度範圍:每10度從-40度至+40度(惟,Re之測量係選擇0度) ・測量波長範圍:400nm~800nm ・塑膠膜之平均折射率(例如,當PET膜之情形時,使N=1.617) ・厚度:厚度之實測值(記載以SEM或光學顯微鏡另外所測量之厚度。) (A3)接著,不於此裝置設置樣品,得到背景資料。使裝置為封閉系統,每次點亮光源時實施此步驟。 (A4)然後,於裝置內之載台上設置樣品,進行測量。另,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亦可於塑膠膜上具有紫外線吸收層等其他層之狀態下進行測量。當於塑膠膜上具有其他層之情形時,較佳配置成平坦性高之側的面朝向載台側進行測量。
塑膠膜為聚酯膜,較佳為下述所示之表面取向度比超過1.0但在3.0以下,更佳在1.0以上2.0以下,再更佳在1.0以上1.50以下,進而再更佳在1.0以上1.3以下。 〔表面取向度比〕 以於塑膠膜之測量區域的面內為折射率最大之方向的慢軸方向作為起點(0度),於0度~170度之範圍旋轉塑膠膜,於FTIR-S偏光ATR法之1次反射光譜上,每10度測量塑膠膜於1340cm-1 之吸收強度(I1340 ),及於1410cm-1 之吸收強度(I1410 )。將I1340 /I1410 作為各角度之取向參數Y。使所測量之18點取向參數Y之中的最大值為Ymax ,最小值為Ymin ,將Ymax /Ymin 作為塑膠膜之表面取向度比。
藉由使表面取向度比超過1.0,可輕易使為塑膠膜之聚酯膜的機械強度良好。又,藉由使表面取向度比為3.0以下,可輕易使為塑膠膜之聚酯膜的面內相位差在上述範圍。 關於表面取向度比,例如可用下述方式測量,亦即可於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之FT-IR測量器(商品名:NICOLET6700,測量點:直徑2mm)設置Harrick公司製之ATR裝置(商品名:Seagull)及偏光元件(商品名:KRS-5,線柵),並將塑膠膜之測量面裝設於該ATR裝置後,藉由FTIR-S偏光ATR法之1次反射中的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進行測量。使用該裝置之表面取向度比之測量的詳細測量條件如下。 另,1340cm-1 之吸收帶為ωCH2 縱搖振動,表示反式體之存在,其強度定量地表示反式體濃度亦即聚酯分子擴展之取向強的狀態。另一方面,1410cm-1 之吸收帶為C=C伸縮振動,由於在面內旋轉之吸收強度為一定,故作為基準帶用以實施吸收強度之規格化。
<測量條件> 光源:紅外光 檢測器:TGS檢測器 分解能力:4cm-1 測量面積:約1.2mm
Figure 02_image001
方法:巨觀 ATR測量 測量區域:4000~700cm-1 使用晶體:Ge,測量深度區域:約1μm 折射率(ATR測量時):4.0 對試樣之射入角(ATR測量時):45度
塑膠膜較佳為JIS K7136:2000之霧度(haze)在3.0%以下,更佳在2.0%以下,再更佳在1.0%以下。 又,塑膠膜較佳為JIS K7361-1:1997之總光線穿透率在80%以上,更佳在85%以上,再更佳在90%以上。
另,於本說明書中,面內相位差(Re)、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表面取向度比、霧度及總光線穿透率意指16處之測量值的平均值。16個測量部位較佳從測量樣品之外緣空白1cm之區域,當對較該空白更內側之區域於縱向及橫向畫5等分之線時使交點之16處為測量之中心。當測量樣品為四角形之情形時,較佳從四角形之外緣空白1cm之區域,使於縱向及橫向將較該空白更內側之區域作5等分之線之交點的16處為中心進行測量,算出其平均值。另,當測量樣品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四角形以外之形狀的情形時,較佳為畫出內切於此等形狀之最大面積的四角形,對該四角形藉由上述方法進行16處之測量。另,根據測量樣品大小與測量點大小之關係,雖然有時測量區域會部分重疊,但該情形時可重疊地測量。 如上述般經測量之16處的測量值之中,Re之變動較佳相對於平均值在±100nm以內,更佳在±50nm以內。又,Rth之變動較佳相對於平均值在±200nm以內,更佳在±100nm以內。又,霧度及總光線穿透率之變動較佳相對於平均值在±15%以內,更佳在±10%以內。
<耐彎折性> 塑膠膜較佳於進行下述折疊測試10萬次後(更佳為進行30萬次後),不會產生裂縫或斷裂。又,塑膠膜更佳於進行下述折疊測試10萬次後(更佳為進行30萬次後),將測量樣品放置於水平之載台時,樣品之端部從載台浮起的角度在15度以下。樣品自端部浮起的角度在15度以下,意指不易有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較佳為下述之塑膠膜:當塑膠膜具有慢軸及快軸之情形時,無論哪一方向皆顯示出前述結果(不會產生裂縫、斷裂及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 另,於塑膠膜上具有紫外線吸收層之本發明的光學膜,亦較佳為具備與上述相同之耐彎折性。此時,較佳為將紫外線吸收層折疊於內側之情形及使紫外線吸收層為外側加以折疊之情形的兩種情形,皆具有10萬次(進而30萬次以上)之耐彎折性。
《折疊測試》 從塑膠膜切下短邊30mm×長邊100mm之細長狀樣品。將該樣品之短邊(30mm)側的兩端固定於耐久測試機(製品名「DLDMLH-FS」,湯淺系統機器公司製)(將距前端10mm之區域加以固定),進行折疊180度之連續折疊測試10萬次(或30萬次)。折疊速度為1分鐘120次。將折疊測試更詳細之方法揭示於下。 於折疊測試後將細長狀樣品放置於水平之載台,測量樣品之端部從載台浮起的角度。將樣品於中途發生裂縫或斷裂者當作「裂縫」或「斷裂」處理。 當塑膠膜具有慢軸及快軸之情形時,準備以短邊作為慢軸之樣品與以短邊作為快軸之樣品的2種樣品,對2種樣品進行測試。
《折疊測試之細節》 如圖8(A)所示,於連續折疊測試,首先將樣品S2之邊部S2a與和邊部S2a對向之邊部S2b以平行配置之固定部15分別加以固定。固定部15可滑動移動於水平方向。 接著,如圖8(B)所示,藉由使固定部15以相互接近之方式移動,而使樣品S2變形成折疊,並且如圖8(C)所示,例如使固定部15移動至樣品S2以固定部15固定之對向的2個邊部之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成為7mm的位置後,使固定部15往反方向移動,解除樣品S2之變形。 如圖8(A)~(C)所示,藉由移動固定部15,可將樣品S2折疊180度。又,以樣品S2之彎曲部S2d不從固定部15之下端露出的方式進行連續折疊測試,且將固定部15最接近時之間隔控制為7mm,藉此可使樣品S2對向之2個邊部的間隔為7mm。 較佳於此種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經進行10萬次或30萬次之測試的結果,不會有如上述之裂縫或斷裂、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最佳為即使是上述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進一步小至5mm、3mm、2mm、1mm之情形時,亦全部為良好。藉由具有此種耐彎折性,而可良好地應用於可折疊型影像顯示裝置、可捲曲型影像顯示裝置或經賦予各種設計性之影像顯示裝置。
<紫外線吸收層> 本發明之光學膜於塑膠膜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 如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藉由在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上,勉強形成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可抑制陽光從該紫外線吸收層側射入時之螢光發光,抑制影像顯示裝置蒼白感。 又,當僅於一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為了使作為光學膜整體之紫外線穿透率為規定值以下,而需要使該一層含有大量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之流出將會成為問題。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光學膜由於是在二層(塑膠膜及紫外線吸收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故可抑制此等二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而可抑制紫外線吸收劑流出之問題,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紫外線吸收劑B>> 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為極大吸收波長為200~360nm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又,紫外線吸收劑B為了容易滿足條件1,故較佳為當吸收紫外線區域之光時不易發出380~490nm之螢光者。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為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1種以上,此等之中,更佳為選自分子內之芳香族環數在2個以下者中的1種以上。另,苯并㗁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蒽系紫外線吸收劑具有下述傾向:於吸收紫外線區域之光時,容易發出380~490nm之螢光。 又,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使用2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2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的組合較佳為下述(i)或(ii)。另,於下述(i)之情形,可僅從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選擇2種以上,亦可僅從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選擇2種以上。 (i)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2種以上的組合。 (ii)選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1種以上與選自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及吲哚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1種以上的組合。
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滿足下述之條件3-1。另,當含有複數種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之情形時,雖然任一紫外線吸收劑滿足下述之條件3-1即可,但更佳為全部紫外線吸收劑滿足下述之條件3-1。 <條件3-1> 以1nm間隔測量紫外線吸收劑B之250~450nm波長區域的吸光度,使於極大吸收波長IB (nm)之吸光度為X。於較波長IB 大之側的波長區域中,將吸光度顯示0.8X以下之最短的波長定義為+Y(nm),而於較波長IB 小之側的波長區域中,將吸光度顯示0.8X以下之最短的波長定義為-Y(nm)。 並且,於將紫外線吸收劑A之極大吸收波長定義為IA (nm)時,滿足下述式(3)。 -Y≦IA ≦+Y               (3)
又,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滿足下述之條件3-2。另,當含有複數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之情形時,任一紫外線吸收劑滿足下述之條件3-2即可,但更佳為全部之紫外線吸收劑滿足下述之條件3-2。 <條件3-2> 當將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的吸收中心波長定義為IC (nm)時,前述+Y(nm)、-Y(nm)及IC (nm)滿足下述式(4)。 -Y≦IC ≦+Y               (4)
構成塑膠膜之樹脂的吸收中心波長可如下述(A1)~(A2)般算出。PET之吸收中心波長約為320nm。 (A1)測量樹脂之分光穿透率,使450~500nm之分光穿透率的平均為T(%)。 (A2)將分光穿透率為T/2(%)以下的波長之中,最長波長之波長作為吸收中心波長IC (nm)。
藉由滿足條件3-1及/或條件3-2,而可藉由紫外線吸收層輕易抑制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的螢光發光。 另,關於條件3-1及條件3-2,較佳滿足兩者。
關於紫外線吸收劑B,較佳以光學膜之波長380nm的分光穿透率可為後述範圍之量進行添加。惟,當過度添加紫外線吸收劑B之情形時,紫外線吸收劑B容易從紫外線吸收層流出。 因此,紫外線吸收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B的含量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1~20質量份,更佳為1~10質量份。另,當含有複數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B之情形時,較佳為複數個紫外線吸收劑之合計量為前述範圍。
<<黏合劑樹脂>> 紫外線吸收層較佳含有黏合劑樹脂。 作為黏合劑樹脂,可列舉:熱塑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及此等之混合物。此等之中,從抗刮性之觀點,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較為適合。又,作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列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從抗刮性之觀點,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為適合。亦即,作為黏合劑樹脂,最為適合含有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至少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之組成物,為藉由加熱而硬化之樹脂組成物。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可列舉:丙烯酸樹脂、胺酯樹脂、酚樹脂、尿素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矽氧樹脂等。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視需要於此等硬化性樹脂添加硬化劑。
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含有具有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及環氧基、氧環丁烷基(oxetanyl)等。 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較佳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其中,再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單體及寡聚物皆可使用。 另,所謂游離輻射,意指電磁波或帶電粒子束之中,具有可將分子加以聚合或者交聯之能量子者,通常可使用紫外線(UV)或電子束(EB),但其他亦使用X射線、γ射線等電磁波,α射線、離子束等帶電粒子束。
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之中,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可列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雙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可列舉:三羥甲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改質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又,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亦可為分子骨架之一部分經改質者,亦可使用經以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己內酯、異三聚氰酸、烷基、環狀烷基、芳香族、雙酚等進行改質者。
又,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寡聚物,可列舉:胺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關於胺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藉由多元醇及有機二異氰酸酯與羥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而得。 又,較佳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為可使3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多元酸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酚類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當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紫外線吸收層形成塗布液較佳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或光聚合促進劑等添加劑。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列舉選自苯乙酮、二苯基酮、α-羥基烷基苯酮、米其勒酮、安息香、二苯乙二酮二甲基縮酮、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醯基肟酯、α-胺基烷基苯酮、9-氧硫
Figure 108141215-A0304-12-01
Figure 108141215-A0304-12-02
類等之1種以上。 又,光聚合促進劑為可減少硬化時之空氣所造成的聚合阻礙,提升硬化速度者,例如,可列舉選自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異戊酯、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等之1種以上。
<<粒子>> 紫外線吸收層亦可含有粒子。藉由紫外線吸收層含有粒子,而可對光學膜賦予防眩性。
關於粒子,若為具有透光性者,則有機粒子及無機粒子皆可使用。又,粒子之形狀可列舉:球形、圓盤狀、橄欖球狀及不定形等。又,粒子可為中空粒子、多孔粒子及實心粒子之任一者。 作為有機粒子,可列舉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胍
Figure 108141215-A0304-12-03
-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聚矽氧、氟系樹脂及聚酯系樹脂等構成之粒子。 作為無機粒子,可列舉由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及氧化鈦等構成之粒子。
粒子之含量較佳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為0.2~15.0質量份,更佳為0.5~10.0質量份,再更佳為1.0~6.0質量份。
紫外線吸收層於不阻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亦可含有抗靜電劑、阻燃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抗膠化劑及界面活性劑等添加劑。 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較佳為0.1~20μm,更佳為0.5~15μm,再更佳為1~10μm。
光學膜於不阻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除了紫外線吸收層外,亦可還具有抗汚層、抗靜電層、透明導電層、接著劑層及抗反射層等功能性層。 尤其是光學膜較佳為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者。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光學膜,由於外部光線之穿透率會獲得提升,到達塑膠膜之外部光線量會增加,容易變蒼白,故可輕易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另,於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抗反射層之光學膜,較佳於紫外線吸收層與抗反射層之間,或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之間具有硬塗層。
<抗反射層> 關於抗反射層,例如可列舉:低折射率層之單層構造、高折射率層與低折射率層之積層構造。
《低折射率層》 低折射率層較佳為塑膠膜之紫外線吸收層側,形成於離塑膠膜最遠之側。另,使後述之高折射率層鄰接於低折射率層形成在較低折射率層靠近塑膠膜側,藉此可更加提高抗反射性。
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較佳為1.10~1.48,更佳為1.20~1.45,更佳為1.26~1.40,更佳為1.28~1.38,更佳為1.30~1.35。 又,低折射率層之厚度較佳為80~120nm,更佳為85~110nm,更佳為90~105nm。又,低折射率層之厚度較佳大於中空粒子等低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
作為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方法,可大致分為濕式法與乾式法。作為濕式法,可列舉:使用金屬烷氧化物等藉由溶膠凝膠法形成之方法、塗覆氟樹脂之類的低折射率樹脂而形成之方法、塗覆樹脂組成物含有低折射率粒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而形成之方法。作為乾式法,可舉下述方法:從後述之低折射率粒子中選擇具有期望之折射率的粒子,藉由物理氣相成長法或化學氣相成長法而形成。 濕式法於生產效率、抑制斜反射色調及耐化學品性之方面上,較乾式法優異。又,濕式法之中,從密合性、抗水性、抗刮性及低折射率化之觀點,較佳藉由黏合劑樹脂組成物含有低折射率粒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而形成。
低折射率層通常位於光學膜之最表面。因此,對低折射率層要求良好之抗刮性,通用之低折射率層亦被設計成具有規定之抗刮性。 近年來,為了降低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而使用粒徑大之中空粒子作為低折射率粒子。即使為用僅附著微細之固形物(例如沙子)者或僅附著油份者摩擦如上述般含有粒徑大之中空粒子的低折射率層表面亦無法目視辨認出損傷的情形,有時亦會因使用同時附著有固形物及油份者摩擦而受到損傷(以下,有時將該現象稱為「抗油/塵性」。)。使用附著有固形物及油份者摩擦之動作,例如相當於使用者用附著有化妝品及食品等所含之油份與大氣中所含之沙子的手指操作觸控面板式影像顯示裝置之動作。 使低折射率層之抗油/塵性良好一事,於可長期維持低折射率層之效果(抗反射、抑制彩虹斑等)的方面上,是較佳的。
上述之損傷主要有下述傾向:因低折射率層所含之中空粒子的一部分缺損或中空粒子脫落而發生。一般認為起因於形成在低折射率層表面之中空粒子的凹凸大是其原因。亦即,若以附著有固形物及油份之手指摩擦低折射率層表面,則會於油份成為黏合劑使固形物附著在手指之狀態下,手指移動於低折射率層表面。一般認為此時容易發生固形物之一部分(例如沙子之尖端部位)進入低折射率層表面之凹部的現象,及進入凹部之固形物與手指一起穿過凹部而越過凸部(中空粒子)的現象,由於此時巨大之力會施加於凸部(中空粒子),故中空粒子會損傷或脫落。又,一般認為位於凹部之樹脂本身亦會因固形物之摩擦而受損,中空粒子因樹脂之損傷而變得更加容易脫落。 於本發明之較適合的實施形態,藉由合併使用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作為低折射率粒子,且使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均勻地分散,而可使抗油/塵性良好。圖6顯示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均勻分散之低折射率層的剖面照片,圖7顯示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未均勻分散之低折射率層的剖面照片。圖6及圖7之剖面照片係使用日立全球先端科技公司製之電子顯微H-7650,於射出電流:10μA、加速電壓100keV、燈絲電壓20V之條件進行觀察而得者。
為了使抗油/塵性良好,低折射率粒子較佳包含中空粒子及非中空粒子。 中空粒子及非中空粒子之材質可為二氧化矽及氟化鎂等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之任一者,但從低折射率化及強度之觀點,較佳為二氧化矽。以下,以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為主加以說明。
所謂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係指下述之粒子:具有由二氧化矽構成之外殻層,被該外殻層環繞之粒子內部為空洞,該空洞內部含有空氣。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為下述之粒子:因含有空氣,使得相較於二氧化矽原本之折射率,折射率會與氣體之佔有率成正比而下降。而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則是指非如中空二氧化矽粒子般內部為空洞之粒子。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例如為實心之二氧化矽粒子。 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正圓形、旋轉橢球體狀及可近似於球體之多面體形狀等的近球狀等。其中,若考慮抗刮性,則較佳為正圓形、旋轉橢球體狀或近球狀。
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由於內部含有空氣,因此具有使低折射率層整體之折射率降低的功用。藉由使用經提高空氣比率之粒徑大的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可使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更加降低。另一方面,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具有機械強度差之傾向。尤其是當使用經提高空氣比率之粒徑大的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情形時,具有容易使低折射率層之抗刮性降低的傾向。 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藉由分散於黏合劑樹脂中,而具有提升低折射率層之抗刮性的功用。
若要以高濃度使黏合劑樹脂中含有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且同時使粒子於樹脂內均勻地分散於膜厚方向,較佳以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間接近,並且非中空粒子進入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間的方式,來設定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具體而言,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相對於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的比(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29以下,更佳為0.20以下。又,該平均粒徑之比,較佳為0.05以上。若考慮光學特性及機械強度,則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0nm以上且10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上且80nm以下。又,若為防止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凝聚且同時考慮分散性,則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nm以上且2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上且15nm以下。
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較佳為表面被矽烷偶合劑被覆。更佳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或環氧基之矽烷偶合劑。 藉由對二氧化矽粒子實施利用矽烷偶合劑進行之表面處理,二氧化矽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親和性會獲得提升,不易發生二氧化矽粒子之凝聚。因此,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容易變得均勻。
作為矽烷偶合劑,可列舉: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參-(三甲氧基矽基丙基)三聚異氰酸酯、3-巰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己基三甲氧基矽烷、己基三乙氧基矽烷、辛基三乙氧基矽烷、癸基三甲氧基矽烷、1,6-雙(三甲氧基矽基)己烷、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尤佳使用選自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及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之1種以上。
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越多,黏合劑樹脂中之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的填充率越高,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越為降低。因此,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較佳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50質量份以上。 另一方面,若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相對於黏合劑樹脂之含量過多,則從黏合劑樹脂露出之中空二氧化矽粒子會增加,且將粒子間結合之黏合劑樹脂會變少。因此,會有下述傾向:中空二氧化矽粒子變成變得容易損傷或脫落,低折射率層之抗刮性等機械強度降低。因此,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較佳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為4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00質量份以下。
若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少,則有時即使於低折射率層之表面存在有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亦不會對硬度上升造成影響。又,若含有大量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則可減小因黏合劑樹脂之聚合所造成之收縮不均的影響,可減小樹脂硬化後產生於低折射率層表面之凹凸。因此,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9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00質量份以上。 另一方面,若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過多,則非中空二氧化矽容易凝聚,產生黏合劑樹脂之收縮不均,表面之凹凸變大。因此,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含量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2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0質量份以下。
藉由以上述比例於黏合劑樹脂中含有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及非中空二氧化矽粒子,可提升低折射率層之不透性。推測此係因二氧化矽粒子以高填充率均勻地分散而使得氣體等之穿透受到阻礙的緣故。 又,有時於防曬霜及護手霜等各種化妝品含有揮發性低之低分子聚合物。藉由使低折射率層之不透性良好,而可抑制低分子聚合物滲透至低折射率層之塗膜內部,可抑制低分子聚合物長期殘存於塗膜所導致之不良情形(例如外觀異常)。
低折射率層之黏合劑樹脂較佳含有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又,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含之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其中,更佳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以下,將具有4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稱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又,將具有2~3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稱為「低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單體及寡聚物皆可使用。尤其從容易抑制硬化時之收縮不均而使低折射率層表面之凹凸形狀平滑化的觀點,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更佳含有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並且,在容易於低折射率層內使低折射率粒子(尤其是二氧化矽粒子)均勻地分散的方面上,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為較佳。 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中之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比例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再更佳為95質量%以上,最佳為100質量%。 又,從前述容易抑制硬化時之收縮不均而使低折射率層表面之凹凸形狀平滑化的觀點,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為具有2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之中,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舉:異三聚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雙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羥甲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改質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等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亦可如後述般為經改質者。
又,作為(甲基)丙烯酸酯系寡聚物,可列舉:胺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胺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藉由多元醇及有機二異氰酸酯與羥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反應而得。 又,較佳之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為使3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多元酸與(甲基)丙烯酸與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使2官能以上之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酚類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
又,從抑制因交聯所導致之收縮不均而提高表面平滑性的觀點,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亦可為分子骨架之一部分經改質者。例如,亦可使用經以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己內酯、異三聚氰酸、烷基、環狀烷基、芳香族、雙酚等進行過改質者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尤其從提高與低折射率粒子(尤其是二氧化矽粒子)之親和性,容易於低折射率層內使低折射率粒子(尤其是二氧化矽粒子)均勻分散的觀點,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為經以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環氧烷改質者。 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中之環氧烷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的比例較佳為6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再更佳為95質量%以上,最佳為100質量%。又,環氧烷改質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較佳為低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更佳為具有2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作為經環氧烷改質而成之具有2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舉:雙酚F環氧烷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環氧烷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環氧烷改質二(甲基)丙烯酸酯及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較佳為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所含之烷二醇的平均重複單元較佳為3~5。又,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所含之烷二醇較佳為乙二醇及/或聚乙二醇。 作為經環氧烷改質而成之具有3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舉:三羥甲丙烷環氧烷改質三(甲基)丙烯酸酯及異三聚氰酸環氧烷改質三(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於低折射率層中,從防污性及表面平滑性之觀點,較佳含有調平劑。 調平劑可列舉氟系及聚矽氧系,較佳為聚矽氧系。藉由含有聚矽氧系調平劑,可使低反射率層表面更加平滑。並且,可使低反射率層表面之滑移性及防污性(指紋擦拭性,對於純水及十六烷之大的接觸角)良好。
調平劑之含量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1~25質量份,更佳為2~20質量份,再更佳為5~18質量份。藉由使調平劑之含量為1質量份以上,可輕易賦予防污性等各性能。又,藉由使調平劑之含量為25質量份以下,可抑制抗刮性降低。
低折射率層之最大高度粗糙度Rz較佳為110nm以下,更佳為90nm以下,再更佳為70nm以下,進而再更佳為60nm以下。又,Rz/Ra(Ra為算術平均粗糙度)較佳為12.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使Rz/Ra為前述範圍,於Rz大至90~110nm左右之情形時特別有效。
於本說明書中,Ra及Rz為將掃描探針顯微鏡SPM-9600升級套件手冊(SPM-9600 2016年2月,P.194-195)所記載之2維粗糙度參數的粗糙度擴張成3維者。Ra及Rz定義如下。
(算術平均粗糙度Ra) 從粗糙度曲線於其平均線之方向上僅選出基準長度(L),於此選出部分之平均線的方向上取X軸,於縱倍率之方向上取Y軸,以y=f(x)表示粗糙度曲線時,可用下式求得。 [數1]
Figure 02_image003
(最大高度粗糙度Rz) 為從粗糙度曲線於其平均線之方向上僅選出基準長度,然後於粗糙度曲線之縱倍率的方向上測量此選出部分之山頂線與谷底線的間隔所得到之值。
「Rz小」意指微小區域中起因於中空二氧化矽粒子的凸部小。又,「Rz/Ra小」意指微小區域中起因於二氧化矽粒子之凹凸均一,不具有相對於凹凸之平均標高差為突出的凹凸。另,於本發明,Ra之數值並無特別限定,Ra較佳為15nm以下,更佳為12nm以下,再更佳為10nm以下,進而再更佳為6.5nm以下。 藉由使低折射率層中之低折射率粒子均勻分散,或抑制低折射率層之收縮不均,會容易滿足上述之Rz及Rz/Ra之範圍。
藉由低折射率層表面之Rz及Rz/Ra為上述範圍,可使固形物越過低折射率層表面之凸部(起因於存在表面附近之中空二氧化矽粒子)時的阻抗變小。因此,認為即使以伴隨油份之沙子施加載重且同時摩擦,固形物亦會滑順地移動於低折射率層表面。又,認為凹部之硬度本身亦上升。結果,可推測能防止中空二氧化矽粒子之破損或脫落,亦能防止黏合劑樹脂本身之損傷。
Rz及Ra等表面粗糙度只要沒有特別說明,意指將16處之測量值的最小值及最大值排除所得到之14處之測量值的平均值。 於本說明書中,上述16處測量部位較佳為使距測量樣品之外緣0.5cm的區域為空白,當對較該空白更內側之區域畫出將縱向及橫向5等分之線時,將交點之16處作為測量之中心。測量樣品較佳為5cm×5cm。
低折射率層可藉由塗布低折射率層形成塗布液並加以乾燥而形成,該低折射率層形成塗布液係將構成低折射率層之各成分加以溶解或分散而成。通常於該塗布液中,為了調節黏度或可將各成分加以溶解或分散,而會使用溶劑。 關於溶劑,例如可例示:酮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醚類(二㗁烷、四氫呋喃等)、脂肪族烴類(己烷等)、脂環式烴類(環己烷等)、芳香族烴類(甲苯、二甲苯等)、鹵碳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類(丁醇、環己醇等)、賽珞蘇類(甲基賽珞蘇、乙基賽珞蘇等)、乙酸賽珞蘇類、亞碸類(二甲基亞碸等)、二醇醚類(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等)、醯胺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等)等,亦可為此等之混合物。
當溶劑之揮發過快的情形時,於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之乾燥時溶劑會激烈地對流。因此,即使塗布液中之二氧化矽粒子為均勻分散的狀態,亦會容易因乾燥時之溶劑的激烈對流而使得均勻分散之狀態瓦解。因此,作為溶劑,較佳含有蒸發速度慢者。具體而言,較佳含有相對蒸發速度(使正乙酸丁酯之蒸發速度為100時的相對蒸發速度)為70以下之溶劑,更佳含有30~60之溶劑。又,相對蒸發速度為70以下之溶劑較佳為總溶劑的10~50質量%,較佳為20~40質量%。 若舉蒸發速度慢之溶劑的相對蒸發速度之例,則異丁醇為64,1-丁醇為47,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為44,乙基賽珞蘇為38,環己酮為32。 另,溶劑之殘餘物(蒸發速度慢之溶劑以外的溶劑)較佳為樹脂之溶解性優異者。又,溶劑之殘餘物較佳為相對蒸發速度為100以上者。
又,為了抑制乾燥時溶劑之對流,使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性良好,低折射率層形成時之乾燥溫度較佳為盡可能地低。乾燥溫度可考慮溶劑之種類、二氧化矽粒子之分散性、生產速度等作適當設定。
《高折射率層》 高折射率層可視需要而較低折射率層更靠近地形成於塑膠膜側。另,當具有後述之硬塗層的情形時,高折射率層較佳形成於硬塗層與低折射率層之間。
高折射率層之折射率較佳為1.53~1.85,更佳為1.54~1.80,更佳為1.55~1.75,更佳為1.56~1.70。 又,高折射率層之厚度較佳為200nm以下,更佳為50~180nm,再更佳為70~150nm。另,當製成為高折射率硬塗層之情形時,較佳為依照硬塗層之厚度。
高折射率層例如可由含有黏合劑樹脂組成物及高折射率粒子之高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形成。作為該黏合劑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舉後述之硬塗層所例示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作為高折射率粒子,可列舉:五氧化銻(1.79)、氧化鋅(1.90)、氧化鈦(2.3~2.7)、氧化鈰(1.95)、摻錫氧化銦(1.95~2.00)、摻銻氧化錫(1.75~1.85)、氧化釔(1.87)及氧化鋯(2.10)等。
高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2nm以上,更佳為5nm以上,再更佳為10nm以上。又,高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從抑制白化及透明性之觀點,較佳為200nm以下,更佳為100nm以下,更佳為80nm以下,更佳為60nm以下,更佳為30nm以下。高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越小,透明性越良好,尤其是藉由使之為60nm以下,可使透明性極為良好。
高折射率粒子或低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可藉由下述(y1)~(y3)之操作來算出。 (y1)以TEM或STEM拍攝高折射率層或低折射率層之剖面。TEM或STEM之加速電壓較佳為10kv~30kv,倍率較佳為5萬~30萬倍。 (y2)從觀察影像抽樣出任意之10個粒子,算出各個粒子之粒徑。粒徑係以任意平行之2條直線夾持粒子之剖面時,測量為如該2條直線間距離成為最大之2條直線之組合的直線間距離。當粒子凝聚之情形時,將凝聚之粒子視為一個粒子進行測量。 (y3)於相同樣品另外之畫面的觀察影像中進行相同之操作5次,將從合計50個粒徑數之平均所得到之值作為高折射率粒子或低折射率粒子之平均粒徑。
《硬塗層》 為了提升光學膜之抗刮性,可視需要形成硬塗層。硬塗層例如可配置於紫外線吸收層與抗反射層之間,或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之間,較佳配置於紫外線吸收層與抗反射層之間。
硬塗層從抗刮性之觀點,較佳含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或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更佳含有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至少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之組成物,為藉由加熱而硬化之樹脂組成物。作為熱硬化性樹脂,可列舉:丙烯酸樹脂、胺酯樹脂、酚樹脂、尿素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矽氧樹脂等。於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視需要於此等硬化性樹脂添加硬化劑。
游離輻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含有具有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官能基,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及環氧基、氧環丁烷基等。作為游離輻射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化合物,其中,再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為具有2個以上之乙烯性不飽和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單體及寡聚物皆可使用。 另,所謂游離輻射,意指電磁波或帶電粒子束之中,具有可將分子加以聚合或者交聯之能量子者,通常可使用紫外線(UV)或電子束(EB),但其他亦使用X射線、γ射線等電磁波,α射線、離子束等帶電粒子束。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所謂(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而所謂(甲基)丙烯醯基,則意指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硬塗層之厚度從抗刮性之觀點,較佳為0.1μm以上,更佳為0.5μm以上,再更佳為1.0μm以上,進而再更佳為2.0μm以上。又,硬塗層之厚度從抑制捲曲之觀點,較佳為10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下,更佳為30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下,更佳為15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下。
<紫外線穿透率> 光學膜之波長380nm的分光穿透率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再更佳為8%以下。另,若使波長380nm之分光穿透率過低,則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量會過剩,容易發生流出之問題。因此,波長380nm之分光穿透率較佳為0.3%以上,更佳為0.4%以上。
<霧度值> 關於光學膜之霧度值(JIS K7136:2000),當光學膜不具有防眩層之情形時,較佳為1%以下。 另一方面,當光學膜具有防眩層之情形時,光學膜整體之霧度值受到防眩層之凹凸形狀及內部散射性之影響,會因要重視影像清晰性或要重視防眩性而使得較佳範圍不同。當具有防眩層而重視影像清晰性之情形時,光學膜整體之霧度值上限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再更佳為3%以下,進而再更佳為1%以下,下限較佳為0.5%以上。當具有防眩層而重視防眩性之情形時,霧度值下限較佳為3%以上,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但為了抑制過白,較佳為50%以下。
<總光線穿透率> 光學膜之總光線穿透率(JIS K7361-1:1997)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再更佳為93%以上。
<總厚度> 光學膜之總厚度較佳根據用途作變更。 例如,當將光學膜應用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從耐彎折性之觀點,總厚度較佳為20~110μm,更佳為22~75μm,再更佳為25~70μm,進而再更佳為30~55μm。另,從使耐彎折性更加良好之觀點,較佳為總厚度滿足前述範圍,且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Re)在1400nm以下,更佳在1000nm以下,再更佳在850nm以下,進而再更佳在500nm以下。 又,當將光學膜應用於平面之大畫面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1300mm以上)的情形時,總厚度較佳為25~160μm,更佳為30~95μm,再更佳為32~80μm,進而再更佳為35~65μm。 又,當將光學膜應用於平面之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未達1300mm)的情形時,總厚度較佳為20~140μm,更佳為25~80μm,再更佳為27~70μm,進而再更佳為30~60μm。
<用途> 光學膜例如可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顯示元件的光射出面側使用,更具體而言,可使用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表面保護膜、偏光元件之透明保護板(尤其是光射出側之透明保護板)、觸控面板之構成構件(例如導電性膜之基材)。
[偏光板] 本發明之偏光板係具有偏光元件、配置於前述偏光元件之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前述偏光元件之另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B而成,前述透明保護板A及前述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係將前述塑膠膜作為基準以前述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前述偏光元件相反側的方式配置前述光學膜而成者。
<偏光元件> 作為偏光元件,例如可列舉:經藉由碘等染色且延伸之聚乙烯醇膜、聚乙烯甲醛膜、聚乙烯縮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片型偏光元件、由平行排列之多條金屬線構成的線柵型偏光元件、塗布有溶致液晶或雙色性客體-主體材料之塗布型偏光元件、多層薄膜型偏光元件等。另,此等偏光元件亦可為具備有將不穿透之偏光成分加以反射之功能的反射型偏光元件。
<透明板> 於偏光元件之一側配置透明板A,於另一側則配置透明板B。 作為透明板A及透明板B,可列舉:塑膠膜及玻璃等。作為塑膠膜,可列舉:聚酯膜、聚碳酸酯膜、環烯聚合物膜及丙烯酸膜,從機械強度之觀點,較佳為此等之延伸膜。玻璃可列舉:鹼玻璃、氮化玻璃、鈉鈣玻璃、硼矽玻璃及鉛玻璃等。又,作為保護偏光元件之透明板的玻璃,較佳兼用作影像顯示裝置之其他構件。例如,較佳兼用作液晶顯示元件之玻璃基板與保護偏光元件之透明板。 另,偏光元件與透明板較佳透過接著劑貼合。接著劑可使用通用之接著劑,較佳為PVA系接著劑。
本發明之偏光板的透明板A及透明板B兩者亦可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較佳為透明板A及透明板B之一者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又,較佳為偏光元件之光射出面側的透明板(於圖4之情形時,為透明板A(32))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
從抑制彩虹斑之觀點,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構成本發明之光學膜的塑膠膜之慢軸較佳為大致平行或大致正交地配置。所謂大致平行,意指0度±30度以內,較佳為0度±10度以內,再更佳為0度±5度以內,更佳為0度±2度以內,再更佳為0度±1度以內。又,所謂大致正交,意指90度±30度以內,較佳為90度±10度以內,再更佳為90度±5度以內,更佳為90度±2度以內,再更佳為90度±1度以內。
本發明之偏光板的最大徑較佳在1300mm以上。當偏光板之最大徑在1300mm以上的情形時,於將偏光板裝入影像顯示裝置時,由於在影像顯示裝置左右的端部區域之中任一區域會變得容易產生螢光發光之問題,故可有效地輕易發揮由形成為本發明之構成所達成的效果。偏光板之最大徑較佳在1300~3100mm。
所謂偏光板之最大徑,係指連接偏光板之面內任意2點時的最大長度。例如,當偏光板為長方形之情形時,該區域之對角線為最大徑。又,當偏光板為圓形之情形時,則直徑為最大徑。
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實施形態與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之實施形態相同。例如,構成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塑膠膜,較佳為聚酯膜。又,構成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塑膠膜,較佳為延伸塑膠膜。又,構成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塑膠膜其厚度T並無限定,但較佳為150μm以下等盡量地薄,更佳為15~60μm(進而較佳為根據所應用之影像顯示裝置種類來調整厚度。)。又,構成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塑膠膜較佳於將面內相位差定義為Re,將厚度方向之相位差定義為Rth時,Re/Rth為0.25以下。又,構成作為偏光板之透明板使用的光學膜之紫外線吸收層,較佳為紫外線吸收劑B滿足條件3-1及/或3-2。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具有顯示元件與配置於前述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側而成之光學膜的影像顯示裝置,具有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的光學膜X作為前述光學膜,係以前述塑膠膜為基準,將前述光學膜X配置成前述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成為光射出面側而成。
圖3及圖4為表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100的第一實施形態一例的剖面圖。 圖3及圖4之影像顯示裝置100於顯示元件20之光射出面側(圖3及圖4之上側),具有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10(光學膜X)。另,於圖3及圖4雖然未表示,但於影像顯示裝置100內,光學膜10係將塑膠膜作為基準以紫外線吸收層12側之面成為光射出面側的方式配置有光學膜X。 又,圖3及圖4之影像顯示裝置100皆於顯示元件100與光學膜10之間具有偏光元件31。又,於圖3及圖4中,在偏光元件31之兩面積層有透明保護板A(32)及透明保護板B(33)。另,於圖4之影像顯示裝置,係使用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10作為透明保護板A(32)。
另,影像顯示裝置100並不限定於圖3及圖4之形態。例如,於圖3及圖4,構成影像顯示裝置100之各構件雖然隔著規定之間隔作配置,但各構件亦可為透過接著劑層等而一體化者。又,影像顯示裝置亦可具有未加以圖示之構件(其他之光學膜、功能層等)。
<有效顯示區域>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較佳為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在1300mm以上。當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在1300mm以上的情形時,由於在影像顯示裝置左右的端部區域之中任一區域會變得容易產生螢光發光之問題,故可有效地輕易發揮由形成為本發明之構成所達成的效果。 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較佳在1300~3100mm。
所謂影像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係指可顯示影像之區域。例如,如圖5般,當影像顯示裝置100具有圍繞顯示元件20之殼體50的情形時,殼體50之內側區域為有效影像區域A。 另,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有效影像區域之最大徑,係指連接有效影像區域內之任意2點時的最大長度。例如,當有效影像區域為長方形之情形時,該區域之對角線為最大徑。又,當有效影像區域為圓形之情形時,則該區域之直徑為最大徑。
<顯示元件> 作為顯示元件,可列舉:液晶顯示元件、EL顯示元件(有機EL顯示元件、無機EL顯示元件)、電漿顯示元件等,進一步可舉微LED顯示元件等LED顯示元件。 當顯示裝置之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的情形時,於液晶顯示元件之樹脂片相反側之面需要背光源。
又,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具備有觸控面板功能之影像顯示裝置。 作為觸控面板,可列舉:電阻膜式、靜電電容式、電磁感應式、紅外線式、超音波式等方式。 關於觸控面板功能,可為如整合式觸控面板液晶顯示元件般於顯示元件內附加有功能者,亦為於顯示元件上裝載有觸控面板者。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亦可於顯示元件上具有複數片光學膜。另,當於顯示元件上具有複數片光學膜之情形時,最位於光射出面側之光學膜較佳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光學膜X)。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亦較佳為曲面形狀或可折疊。 如上述,曲面形狀或可折疊之影像顯示裝置由於容易變成外部光線以小角度射入顯示畫面之使用環境,於該情形時畫面容易有蒼白感,故容易發揮本發明之效果,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其他之光學膜> 作為其他之光學膜,可列舉:λ/4膜、λ/2膜、+C板、-C板等相位差膜、透明導電性膜、偏光元件保護膜、表面保護膜等。
<偏光元件>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亦可於顯示元件與光學膜X之間具有偏光元件。 構成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偏光元件之實施形態,與上述構成本發明之偏光板的偏光元件之實施形態相同。 偏光元件之兩面較佳以塑膠膜、玻璃等透明保護板覆蓋。於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較佳使用光學膜X作為偏光元件之光射出側的透明保護板。
偏光元件例如可藉由與λ/4板組合而用以賦予抗反射性。又,當顯示元件為液晶顯示元件之情形時,可於液晶顯示元件之光射入面側設置背面側偏光元件,將夾持液晶顯示元件位於上下方之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地配置,藉此用以賦予液晶閘門之功能。
偏光太陽鏡由於原則上會吸收S偏光,故偏光太陽鏡之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方向原則上亦為水平方向。因此,較佳設置成相對於影像顯示裝置之水平方向,偏光元件(位於顯示元件之光射出側的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方向的角度為未達±10°之範圍內。更佳為該角度為未達±5°之範圍。
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構成本發明之光學膜的塑膠膜之慢軸,從抑制彩虹斑之觀點,較佳作大致平行或大致正交之配置。大致平行及大致正交之具體數值範圍,與上述本發明之偏光板的大致平行及大致正交相同。
<表面板>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了保護顯示元件等,較佳於最表面設置表面板。 該表面板從輕量化之觀點,較佳為樹脂製之表面板。又,當表面板為玻璃製之情形時,因玻璃之紫外線吸收特性,而使得不易發生較玻璃更位於光射入側之光學膜的螢光發光。因此,當表面板為樹脂製之表面板的情形時,可顯著地顯現出本發明之效果,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另,即使為使用玻璃製之表面板的情形,當將光學膜X配置於較該表面板更靠近光射出面側之情形時,亦可顯著地顯現出本發明之效果,在此方面上是較佳的。
樹脂製之表面板可為單層之塑膠膜,亦可為透過接著劑層將複數片塑膠膜貼合而成者。又,將光學膜X貼合於其他塑膠膜而成者作為表面板使用,亦為較佳之態樣。
樹脂製表面板之總厚度較佳為10~1000μm,更佳為300~800μm。
[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係將光學膜貼合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而成者,前述光學膜為上述本發明之光學膜,係將前述塑膠膜作為基準以前述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前述樹脂板或前述玻璃板相反側的方式配置前述光學膜而成者。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用表面板,較佳使貼合有光學膜之側之面朝向表面側(顯示元件相反側)作配置。
作為樹脂板或玻璃板,可使用被通用地用作影像顯示裝置之表面板的樹脂板或玻璃板。
樹脂板或玻璃板之厚度較佳為10~1000μm,更佳為300~800μm。因此,將上述光學膜配置於表面板而成之本發明之表面板的總厚度,大致上為「樹脂板或玻璃板之厚度+光學膜之總厚度」。關於表面板總厚度之較適合的範圍,當將表面板應用於曲面形狀之影像顯示裝置及可彎折之影像顯示裝置的情形時,為30~1110μm,當將表面板應用於平面之大畫面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1300mm以上)的情形時,為35~1160μm,當將表面板應用於平面之影像顯示裝置(最大徑未達1300mm)的情形時,則為30~1140μm。 實施例
接著,藉由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到此等之例的任何限定。另,各測量及評價時之環境設定為溫度為23℃±5℃,濕度為40~65%。又,於測量及評價之前,使樣品暴露於前述環境30分鐘以上。將結果表示於表1。
1. 測量、評價 1-1. 螢光發光 製作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膜切割成縱50mm×橫50mm大小的樣品。將該樣品裝在日立High-Tech Sci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之螢光分光光度計(型號「F-7000」)的固體試樣夾持具,使激發波長為365nm,以下述條件測量螢光光譜。測量波長間隔為1nm。光源為氙燈。 對於實施例之光學膜,測量使激發光之光射入面為塑膠膜側的情形與為紫外線吸收層側的情形,算出式(1)之SL1/BL1。而比較例之光學膜,無論使激發光之射入面為哪一側,理論上皆為相同的螢光光譜,但為了慎重起見,而測量兩側之面的螢光光譜,算出比率。
<測量條件> 測量模式:波長掃瞄 掃瞄模式:螢光光譜 資料模式:螢光 螢光開始波長:380.0 nm 螢光結束波長:780.0 nm 掃瞄速率:240 nm/min 初期(穩定)等候時間:0.0 s 激發側狹縫:5.0 nm 螢光側狹縫:5.0 nm 光電放大器電壓:400 V 響應:自動 光譜修正:On 快門控制:On <裝置函數> 激發側(200~500nm)  狹縫:5.0/20.0nm  光電放大器電壓:400V 螢光側(200~500nm)  狹縫:5.0/20.0nm  光電放大器電壓:250V 螢光側(500~900nm)  狹縫:---/5.0nm    光電放大器電壓:400V 激發側(500~900nm)  狹縫:5.0/20.0nm  光電放大器電壓:350V <波峰檢測> 檢測方法:矩形(Rectangular) 感度:1 閾值:0.1
1-2. 面內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 對於在後述「2」所製作或準備之延伸聚酯膜A~C,使用大塚電子公司製之商品名「RETS-100(測量點:直徑5mm)」,測量面內相位差及厚度方向之相位差。測量之次序係依說明書本文之(A1)~(A4)實施。
1-3. 表面取向度比 對於在後述「2」所製作或準備之延伸聚酯膜A~C,使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之FT-IR測量器(商品名:NICOLET6700,測量點:直徑2mm),依據說明書本文之記載,測量表面取向度比。
1-4. 紫外線穿透率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膜,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商品名:UV-2450),測量波長380nm之分光穿透率。具有紫外線吸收層之光學膜,係將以塑膠膜為基準之紫外線吸收層側作為光射入面。
1-5. 大畫面影像顯示裝置之評價(蒼白度)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之影像顯示裝置設置於室內之牆邊。關閉室內照明,並用遮光簾遮擋陽光,使之為暗室(3Lx以下)。準備中心波長365nm之不可見光(榮進化學公司製,商品名:UV-LED LIGHT PB-365,於照射距離40cm之紫外線照度為6000μW/cm2 以上),從影像顯示裝置之右斜45度方向離60cm之距離,照射不可見光。然後,於影像顯示裝置之電源為關閉的狀態下,以目視評價影像顯示裝置之端部週邊(主要為距左側之端部約20mm的區域)是否有蒼白感。又,評價者係站立或坐於影像顯示裝置之正面,從直線距離1m進行評價。評價者藉由站立或坐著來觀察顯示區域整體。 使端部週邊不具有蒼白感者為2點,無法說是具有或不具有蒼白感者為1點,端部週邊具有蒼白感者為0點,20個受試者進行評價,算出平均點,以下述基準加以評價。 A:平均點超過1.6 B:平均點超過1.3但在1.6以下 C:平均點超過1.0但在1.3以下 D:平均點超過0.5但在1.0以下 E:平均點在0.5以下
1-6. 曲面影像顯示裝置之評價(蒼白度) 準備直徑50mm之表面為黒色的圓筒。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膜纏在該圓筒,製作模擬之曲面形狀的影像顯示裝置(以下,稱為「樣品」。)。此時,具有紫外線吸收層之光學膜配置成以塑膠膜為基準之紫外線吸收層側朝向圓筒相反側。 於室內之螢光燈照明下(600~1500Lx),對上述樣品從各種角度以目視觀察各個部位,以目視評價是否有蒼白感。樣品與評價者之距離為1m。評價者藉由站立或坐著來觀察顯示區域整體。 使樣品為沒有具有蒼白感之角度及部位者為2點,無法說是有或沒有具有蒼白感之角度及部位者為1點,樣品為有具有蒼白感之角度及部位者為0點,20個受試者進行評價,算出平均點,以下述基準加以評價。 A:平均點超過1.6 B:平均點超過1.3但在1.6以下 C:平均點超過1.0但在1.3以下 D:平均點超過0.5但在1.0以下 E:平均點在0.5以下
1-7. 影像顯示裝置之評價(彩虹斑)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之影像顯示裝置於暗室環境(3Lx以下)下點亮,以目視從各種角度觀察,評價有無彩虹斑。 使無法目視辨認出彩虹斑者為2點,無法說是有或沒有彩虹斑者為1點,可清楚目視辨認出彩虹斑者為0點,20個受試者進行評價,算出平均點,以下述基準加以評價。 評價者藉由站立或坐著觀察顯示區域整體。 A:平均點在1.5以上 B:平均點超過1.0但未達1.5 C:平均點超過0.5但在1.0以下 D:平均點在0.5以下
2. 延伸聚酯膜之製作及準備 [延伸聚酯膜A] 使用揑合機,於280℃將1kg之PET(熔點258℃,吸收中心波長:320nm)與0.1kg之紫外線吸收劑A(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SUNCHEMICAL公司:CYASORB UV-3638,極大吸收波長:350nm)加以熔融混合,製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顆粒。將該顆粒與熔點258℃之PET投入單軸擠壓機,於280℃進行熔融揑合,從T字模擠出,澆鑄於將表面溫度控制在25℃之澆鑄鼓輪上而得到鑄膜。鑄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A的量相對於PET100質量份,為1質量份。 將所得到之鑄膜以設定為95℃之輥群加熱後,於延伸區間長400mm之間,從膜兩面藉由輻射加熱器進行急速加熱,並同時使延伸時之膜溫度為103℃,且同時於膜長邊方向延伸3.3倍,然後暫時加以冷卻。接著,對此單軸延伸膜之兩面於空氣中實施電暈放電處理,使基材膜之濕潤張力為55mN/m,將含有玻璃轉移溫度18℃之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82℃之聚酯樹脂及平均粒徑100nm之二氧化矽粒子的光滑層塗布液聯線塗布於膜兩面之電暈放電處理面,形成光滑層。 接著,將單軸延伸膜引導至拉幅機,以95℃之熱風預熱後,在第1段為105℃,第2段為140℃之溫度於膜寬方向延伸4.5倍。此處,當將橫延伸區間分為2段之情形時,係以於橫延伸區間中間點之膜的延伸量(於測量地點之膜寬-延伸前膜寬)成為橫延伸區間結束時之延伸量的80%之方式以2階段延伸。經橫延伸之膜直接於拉幅機內以階段地從180℃至熱處理溫度225℃之熱風進行熱處理,接著以相同溫度條件於寬度方向實施1%之鬆弛處理,並進而急冷至100℃後,於寬度方向實施1%之鬆弛處理,然後進行捲繞,得到厚度28μm之延伸聚酯膜A。
[延伸聚酯膜B] 除了改變鑄膜之厚度,改變成雙軸延伸後之厚度為36μm以外,其餘皆以與延伸聚酯膜A相同方式得到延伸聚酯膜B。
[延伸聚酯膜C] 準備市售之單軸延伸聚酯膜作為延伸聚酯膜C。該單軸延伸聚酯膜係由下述積層構成所形成:在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樹脂層的兩側之面,具有不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樹脂層。
[延伸聚酯膜D] 除了改變鑄膜之厚度,改變成雙軸延伸後之厚度為48μm,並將橫延伸區間中間點之膜的延伸量(於測量地點之膜寬-延伸前膜寬)改變為橫延伸區間結束時之延伸量的70%以外,其餘皆以與延伸聚酯膜A相同方式得到延伸聚酯膜D。
3. 光學膜之製作及準備、偏光板之製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之製作 [實施例1] 將下述組成之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上述「2」所製作之延伸聚酯膜A的一面,並進行乾燥、照射紫外線,形成厚度5μm之紫外線吸收層,而得到實施例1之光學膜(光學膜X)。另,為了配合後述影像顯示裝置之大小,而將光學膜切割成對角1444mm(縱:約729mm,橫:約1247mm)之大小。 <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布液> ・6官能丙烯酸酯單體 50質量份 (製品名:DPHA,SARTOMER公司製) ・胺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寡聚物 50質量份 (製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 ・Omnirad184 6質量份 (IGM Resins公司製) ・反應性聚矽氧系調平劑 0.1質量份 (製品名:UV3500,BYK-Chemie公司製) ・有機微粒子:3質量份 (平均粒徑:2.0μm,球狀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積水化成品公司製) ・燻矽(fumed silica) 1質量份 (辛基矽烷處理;平均粒徑12nm,日本艾羅西爾公司製) ・紫外線吸收劑B 6質量份 (苯并三唑系,製品名:JF-79,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55nm) (表示說明書本文之-Y及+Y的波長:300nm,377nm) ・甲基異丁基酮 160質量份 ・異丙醇 40質量份
接著,對膜厚200μm之PVA膜進行單軸延伸(溫度110℃,延伸倍率5倍),得到膜厚40μm之膜。將此膜浸漬於含有碘0.15g及碘化鉀10g之水溶液60秒鐘,接著浸漬於含有碘化鉀12g及硼酸7.5g之68℃的水溶液。對其進行水洗、乾燥,而得到PVA偏光元件。 接著,透過接著劑(固形物成分濃度2.5質量%之PVA水溶液),將透明板A(實施例1之光學膜)之延伸聚酯膜A側之面與PVA偏光元件加以接著。並且透過相同接著劑,將透明板B(厚度50μm之TAC膜)與PVA偏光元件之另一側加以接著,而得到實施例1之偏光板。實施例1之偏光板為依序具有透明板B(厚度50μm之TAC膜)、接著劑層、PVA偏光元件、接著劑層及透明板A(實施例1之光學膜。該光學膜係以延伸聚酯膜A為基準,使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偏光元件相反側)者。於實施例1之偏光板內,PVA偏光元件之吸收軸與延伸聚酯膜A之慢軸係平行配置。
接著,準備市售之影像顯示裝置(LG電子製 55UK6300PJF:55吋)顯示元件:液晶,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1444mm,解析度:4K(3840×2160)。該影像顯示裝置為依序具有光源側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射出側偏光板(目視辨認側偏光板)、光學膜及表面板者。將該影像顯示裝置之射出側偏光板(目視辨認側偏光板)、光學膜及表面板取下,配置實施例1之偏光板,而得到實施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另,於影像顯示裝置內,實施例1之偏光板係配置成透明板A(實施例1之光學膜)側之面為光射出面側。 實施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依序具有光源側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及實施例1之偏光板者。 另,於本發明中,影像顯示裝置係以長邊為橫向之方向且與地面平行(±5°)地固定配置於平坦之場所,進行上述1-5及1-7之評價。
[實施例2] 除了將延伸聚酯膜A改變成延伸聚酯膜B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實施例2之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實施例3] 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將紫外線吸收層形成於延伸聚酯膜D上。 接著,將下述組成之硬塗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紫外線吸收層上,然後以70℃×1分進行乾燥,使溶劑揮發。接著進行紫外線照射(100mJ/cm2 ),形成硬塗層(乾燥厚度10μm)。 接著,將下述組成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塗布於硬塗層上,然後以60℃×1分進行乾燥,使溶劑揮發。接著進行紫外線照射(200mJ/cm2 ),形成低折射率層(乾燥厚度100nm),而得到實施例3之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硬塗層形成用塗布液> ・含有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之組成物:22質量份 (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KAYARAD PET-30」,固形物成分100%) ・含有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之組成物:17質量份 (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EWFRONTIER R-1403MB」,固形物成分80%) ・氟系調平劑:1質量份 (DIC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MEGAFACE F-568」) ・光聚合起始劑:1質量份 (IGM Resins B.V.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 184」) ・甲基異丁基酮:15質量份 ・甲基乙基酮:44質量份
<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 ・光聚合起始劑 0.02質量份 (IGM Resins公司製,商品名「Omnirad 127」) ・紫外線硬化性樹脂 0.6質量份 (聚乙二醇(n≒4)二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製,商品名「M-240」) ・中空二氧化矽 6.2質量份(有效成分:1.2質量份) (以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表面處理而成之平均粒徑75nm的中空二氧化矽。有效成分20質量%之分散液) ・實心二氧化矽 1.8質量份(有效成分:0.7質量份) (以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偶合劑進行表面處理而成之平均粒徑12.5nm的實心二氧化矽。有效成分40質量%之分散液) ・聚矽氧系調平劑 0.08質量份 (信越化學公司製,商品名「KP-420」) ・稀釋溶劑 91.3質量份 (甲基異丁基酮與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之68:32混合溶劑)
[實施例4] 除了將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布液之「紫外線吸收劑B(苯并三唑系,製品名:JF-79,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 6質量份」改變為下述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實施例4之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實施例4之紫外線吸收劑> ・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 10質量份 (製品名:Tinuvin479,BASF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22nm) (表示說明書本文之-Y及+Y的波長:303nm,340nm)
[比較例1] 準備延伸聚酯膜A作為比較例1之光學膜(比較例1之光學膜相較於實施例1之光學膜,差異點在於不具有紫外線吸收層)。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偏光板的製作時,將實施例1之光學膜改變為延伸聚酯膜A(比較例1之光學膜)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1之偏光板。比較例1之偏光板為依序具有透明板B(厚度50μm之TAC膜)、接著劑層、PVA偏光元件、接著劑層及透明板A(為比較例1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A)者。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的製作中,將實施例1之偏光板改變為比較例1之偏光板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另,於影像顯示裝置內,比較例1之偏光板係配置成透明板A(為比較例1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A)側之面成為光射出面側。 比較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依序具有光源側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比較例1之偏光板者。
[比較例2] 準備延伸聚酯膜B作為比較例2之光學膜(比較例2之光學膜相較於實施例2之光學膜,差異點在於不具有紫外線吸收層)。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偏光板的製作中,將實施例1之光學膜改變為延伸聚酯膜B(比較例2之光學膜)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2之偏光板。比較例2之偏光板為依序具有透明板B(厚度50μm之TAC膜)、接著劑層、PVA偏光元件、接著劑層及透明板A(為比較例2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B)者。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的製作中,將實施例1之偏光板改變為比較例2之偏光板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2之影像顯示裝置。另,於影像顯示裝置內,比較例2之偏光板係配置成透明板A(為比較例2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B)側之面為光射出面側。 比較例2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依序具有光源側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及比較例2之偏光板者。
[比較例3] 準備延伸聚酯膜C作為比較例3之光學膜。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偏光板的製作中,將實施例1之光學膜改變為延伸聚酯膜C(比較例3之光學膜)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3之偏光板。比較例3之偏光板為依序具有透明板B(厚度50μm之TAC膜)、接著劑層、PVA偏光元件、接著劑層及透明板A(為比較例3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C)者。 又,除了於實施例1之影像顯示裝置的製作中,將實施例1之偏光板改變為比較例3之偏光板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3之影像顯示裝置。另,於影像顯示裝置內,比較例3之偏光板係配置成透明板A(為比較例3之光學膜的延伸聚酯膜C)側之面為光射出面側。 比較例3之影像顯示裝置為依序具有光源側偏光板、液晶顯示元件及比較例3之偏光板者。
[比較例4] 除了將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布液之「紫外線吸收劑B(苯并三唑系,製品名:JF-79,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 6質量份」改變為下述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4之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比較例4之紫外線吸收劑> ・苯并㗁𠯤酮系紫外線吸收劑 6質量份 (製品名:CYASORB UV-3638,SUNCHEMICAL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50nm) (表示說明書本文之-Y及+Y的波長:320nm,360nm)
[比較例5] 除了將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布液之「紫外線吸收劑B(苯并三唑系,製品名:JF-79,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 6質量份」改變為下述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其餘皆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比較例5之光學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比較例5之紫外線吸收劑> ・蒽系紫外線吸收劑 6質量份 (製品名:UVS-1331,川崎化成公司製) (極大吸收波長:386nm) (表示說明書本文之-Y及+Y的波長:381nm,390nm)
[表1]
Figure 02_image005
從表1之結果,可確認裝入有實施例之光學膜的影像顯示裝置能夠抑制畫面蒼白感。
此處,所謂實施例1之光學膜,係指於厚度28μm之延伸聚酯膜A積層有厚度5μm之紫外線吸收層者,總厚度為33μm。實施例3之光學膜為於厚度48μm之延伸聚酯膜D積層有厚度5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厚度10μm之硬塗層、厚度100nm之低折射率層者,總厚度為63.1μm。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3之光學膜,實施說明書本文所記載之折疊測試。 於折疊測試,係將下述4種條件各自組合,實施8種測試。其結果,於將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固定為7mm之4種測試,實施例1及3之光學膜皆未產生裂縫及斷裂,亦無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 另一方面,於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為3mm且折疊次數30萬次之測試,無論光學膜之方向為哪個方向,實施例1之光學膜沒有產生裂縫及斷裂,亦沒有產生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相對於此,於實施例3之光學膜,雖然沒有裂縫或斷裂,但無論光學膜之方向為哪個方向,端部浮起之角度皆約為20度,且稍微具有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 (條件0:折疊方向)於沿著延伸聚酯膜之慢軸的方向折疊。條件0為固定條件。 (條件1:光學膜之方向)當將紫外線吸收層折疊於內側之情形時,或使紫外線吸收層為外側加以折疊之情形時 (條件2: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7mm或3mm (條件3:折疊次數)10萬次或30萬次
又,除了於延伸聚酯膜A之製造方法中,使延伸倍率於膜長邊方向上延伸2.1倍,於膜寬方向上延伸4.8倍,使膜厚與實施例3相同地為48μm以外,其餘皆以與延伸聚酯膜A之製造方法相同地得到延伸聚酯E。延伸聚酯膜之面內相位差(Re)為2100nm。 與實施例3相同地,將厚度5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厚度10μm之硬塗層、厚度100nm之低折射率層積層於延伸聚酯膜E上,製作光學膜。 對該光學膜,實施與上述相同之折疊測試(條件0~3之8種組合的測試)。當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為7mm之情形時,雖然經過10萬次或30萬次,皆無裂縫、斷裂,但於10萬次後產生因折疊所造成之折痕(端部浮起之角度為40度)。而當間隔
Figure 02_image001
為3mm之情形時,於10萬次已產生裂縫。
10:光學膜 11: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 12: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 15:固定部 20:顯示元件 30:偏光板 31:偏光元件 32:透明保護板A 33:透明保護板B 50:殼體 100:影像顯示裝置 A:有效影像區域 S2:樣品 S2a、S2b:邊部 S2d:彎曲部
Figure 02_image001
:間隔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光學膜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2]為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測量光學膜之螢光發光時的示意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一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4]為表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他實施形態的剖面圖。 [圖5]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有效顯示區域的剖面圖。 [圖6]為均勻分散有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之低折射率層一例的剖面照片。 [圖7]為未均勻分散中空粒子與非中空粒子之低折射率層一例的剖面照片。 [圖8]為示意地表示連續折疊測試狀況之圖。

Claims (16)

  1. 一種光學膜,係於含有紫外線吸收劑A之塑膠膜上具有含有紫外線吸收劑B之紫外線吸收層而成,滿足下述條件1, <條件1> 將垂直於該光學膜之平面的方向定義為0度,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塑膠膜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BL1,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49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SL1, 於該前提下,BL1及SL1滿足下述式(1): SL1/BL1≦0.30           (1)。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膜,其進一步滿足下述條件2: <條件2> 使用螢光分光光度計,對該光學膜之塑膠膜側之面從+45度之方向照射波長365nm之激發光,從-45度之方向測量所發光之螢光,將380~700nm之螢光的強度和定義為BL,於該前提下,該BL及該BL1滿足下述式(2), 0.50≦BL1/BL             (2)。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光學膜,其中,該塑膠膜為聚酯膜。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該塑膠膜為延伸塑膠膜。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該塑膠膜之厚度T為15~60μm。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該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為500nm以下。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於將該塑膠膜之面內相位差定義為Re,將該塑膠膜之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定義為Rth時,Re/Rth為0.10以下。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該塑膠膜為聚酯膜,表面取向度比超過1.0但在3.0以下。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其中,於該紫外線吸收層上具有低折射率層。
  10. 一種偏光板,具有偏光元件、配置於該偏光元件之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A及配置於該偏光元件之另一側而成的透明保護板B, 該透明保護板A及該透明保護板B之至少一者為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以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使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該偏光元件相反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而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偏光板,其最大徑為1300mm以上。
  12.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係於樹脂板或玻璃板上貼合光學膜而成,該光學膜為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以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使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朝向該樹脂板或該玻璃板相反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而成。
  13.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元件與配置於該顯示元件之光射出面側而成的光學膜, 具有為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膜的光學膜X作為該光學膜,以將該塑膠膜作為基準使該紫外線吸收層側之面成為光射出面側的方式配置該光學膜X而成。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有效顯示區域之最大徑為1300mm以上。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為曲面形狀或可折疊。
  16. 如請求項13~15中任一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於該顯示元件與該光學膜X之間具有偏光元件。
TW108141215A 2018-11-13 2019-11-13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820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8-213238 2018-11-13
JP2018213238 2018-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8005A true TW202028005A (zh) 2020-08-01
TWI820250B TWI820250B (zh) 2023-11-01

Family

ID=7073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215A TWI820250B (zh) 2018-11-13 2019-11-13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405272A1 (zh)
JP (2) JP7302604B2 (zh)
KR (1) KR20210089726A (zh)
CN (1) CN113272689B (zh)
TW (1) TWI820250B (zh)
WO (1) WO2020100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32485A (zh) * 2020-02-18 2021-09-01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塗佈液組成物及聚酯膜結構
JPWO2021171930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TWI770876B (zh) * 2020-03-30 2022-07-11 日商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US11971567B2 (en) 2020-10-21 2024-04-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selection method
TW202221090A (zh) * 2020-11-27 2022-06-01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偏光膜用積層膜、液晶偏光膜用表面保護膜、附液晶偏光膜之積層體及包含液晶偏光膜之圖像顯示裝置
US20230417956A1 (en) * 2020-12-02 2023-12-2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oly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230009097A (ko) 2021-07-08 2023-01-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 슬러리 조성물, 양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4613277A (zh) * 2022-03-31 2022-06-1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5053A (ja) * 2001-12-28 2003-07-09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64958A1 (en) * 2008-06-09 2011-03-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Weather-resistance resin base material and optical element
JP5377252B2 (ja) * 2009-11-27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9798189B2 (en) 2010-06-22 2017-10-24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EP2695930B1 (en) * 2011-03-30 2019-09-11 DIC Corporation Polymerizable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polarized light-emitting coating material, novel naphtholactam derivative, novel coumarin derivative, novel nile red derivative, and novel anthracene derivative
JP5790133B2 (ja) * 2011-05-09 2015-10-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を用いる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2014187A (ja) * 2011-09-15 2012-01-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702530B2 (ja) 2016-03-09 2020-06-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JP6738042B2 (ja) * 2016-04-27 2020-08-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装置、及びicカード
JP2018018061A (ja) * 2016-07-14 2018-02-01 川崎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ブルーライトカットフィルム及びブルーライトカットフィルム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0926A1 (ja) 2020-05-22
JPWO2020100926A1 (ja) 2021-10-07
JP2023134487A (ja) 2023-09-27
CN113272689B (zh) 2023-06-09
KR20210089726A (ko) 2021-07-16
TWI820250B (zh) 2023-11-01
CN113272689A (zh) 2021-08-17
JP7302604B2 (ja) 2023-07-04
US20210405272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0250B (zh)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用之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5644927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TWI380050B (zh)
TWI830848B (zh) 光學膜、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
TW201013229A (en)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65978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KR20190053920A (ko) 눈부심 방지성 반사 방지 하드 코팅 필름, 화상 표시 장치, 눈부심 방지성 반사 방지 하드 코팅 필름 제조 방법
JP2008286907A (ja) 反射用積層体
JP2014198405A (ja) 導電性光学部材
WO2021065967A1 (ja) 光学用の二軸延伸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二軸延伸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2015069171A (ja) 偏光板複合体、偏光板セ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偏光板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セット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KR20220155583A (ko) 광학 적층체,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표면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7211555B2 (ja) 光学用の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65837A (ja)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干渉縞改善方法
JP6291830B2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TW202417236A (zh) 光學用之塑膠膜、以及使用其之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688447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240090750A (ko) 광학용의 플라스틱 필름,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5219508A (ja)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干渉縞改善方法
TW202210875A (zh) 抗反射構件、以及使用該抗反射構件之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抗反射物品、以及抗反射構件之篩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