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5504A - 半導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5504A
TW202025504A TW107146844A TW107146844A TW202025504A TW 202025504 A TW202025504 A TW 202025504A TW 107146844 A TW107146844 A TW 107146844A TW 107146844 A TW107146844 A TW 107146844A TW 202025504 A TW202025504 A TW 2020255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type
heavily doped
doped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4380B (zh
Inventor
陳新綱
李榮仁
Original Assignee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6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4380B/zh
Priority to CN201911334808.2A priority patent/CN111354759B/zh
Priority to US16/725,040 priority patent/US1125133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2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3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01L33/145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with a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04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peration
    • H01L33/0008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peration having p-n or hi-lo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25Physical imperfections, e.g. particular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6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components, e.g. waveguides,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s,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 H01S5/183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一半導體疊層,具有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一活性結構以及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設於該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上,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具有一摻雜濃度;一第一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電流侷限區域;及一第二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具有一摻雜濃度,其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之該摻雜濃度高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之該摻雜濃度。

Description

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半導體元件,特別是一種具有重摻雜區域的半導體元件。
這裡的陳述僅提供與本發明有關的背景資訊,而不必然地構成先前技術。
常見的發光元件,例如: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垂直共振腔表面發光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s,VCSEL),需要額外連接靜電防護元件,例如:基納二極體(Zener Diode)或瞬態抑制二極體(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以避免工作中的靜電電壓造成發光元件的損毀。舉例而言,可以透過封裝製程,將發光元件與相對應的靜電防護元件配置於同一電路結構,以製造具有抗靜電功能之發光組件。
有鑑於此,本發明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包含一半導體疊層,具有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一活性結構以及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設於該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上,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具有一摻雜濃度;一第一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電流侷限區域;及一第二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具有一摻雜濃度,其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之該摻雜濃度高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之該摻雜濃度。
以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瞭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圖式中相同或類似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符號來表示。特別注意的是,圖式僅為示意之用,並非代表元件實際之尺寸或數量,有些細節可能未完全繪出,以求圖式之簡潔。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一俯視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半導體元件沿AA’ 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請一併參照第1圖及第2圖,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包含一半導體疊層,其包含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一活性結構10位於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上、以及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位於活性結構10上。半導體元件包含一第一部分20以做為發光區,及一第二部分22以做為靜電保護區,因此,第一部分20與第二部分22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活性結構10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
於一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垂直共振腔表面發光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s,VCSEL)或邊緣發光雷射(Edge Emitting Laser,EEL),但不限於此。本文以第一型及第二型分別指稱不同導電型態,若電洞為多數載子即稱為p型,若電子為多數載子即為稱n型,舉例而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之導電型態為n型,且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導電型態為p型半導體,或者,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之導電型態為p型,且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導電型態為n型半導體。於部分實施例中,活性結構10包含複數量子井層(Multiple Quantum Wells),以增進發光效率,但不以此為限。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之材料包含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例如可以為AlGaInP、AlGaP、AlInP、GaInP、AlP、GaP、InP、AlGaInAs、AlGaAs、AlInAs、GaInAs、AlAs、GaAs、InAs、InGaAsP、GaAsP、InAsP、GaN、InGaN、AlGaN等化合物。在本揭露內容之實施例中,若無特別說明,上述化學表示式包含「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及「非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其中,「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例如為三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與五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相同,反之,「非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例如為三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與五族元素的總元素劑量不同。舉例而言,化學表示式為AlGaInAs即代表包含三族元素鋁(Al)、鎵(Ga)及銦(In),以及包含五族元素砷(As),其中三族元素(鋁、鎵及銦)的總元素劑量可以與五族元素(砷)的總元素劑量相同或相異。另外,若上述由化學表示式表示的各化合物為符合化學劑量之化合物時,AlGaInAs即代表 (Aly1 Ga(1-y1) )1-x1 Inx1 As其中,0<x1<1,0<y1<1;AlGaInP即代表 (Aly2 Ga(1-y2) )1-x2 Inx2 P,其中,0<x2<1,0<y2<1; InGaAsP即代表Inx3 Ga1-x3 As1-y3 Py3 ,其中,0<x3<1,0<y3<1;AlGaP即代表Alx4 Ga1-x4 P,其中,0<x4<1。依據活性結構10之材料,可發出峰值波長(peak wavelength)介於700 nm及 1700 nm的紅外光、峰值波長介於610 nm及700 nm之間的紅光、峰值波長介於570 nm及590 nm之間的黃光、峰值波長介於490 nm及570 nm之間的綠光、峰值波長介於400 nm及490 nm之間的藍光或深藍光、 或是峰值波長介於250 nm及400 nm之間的紫外光。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包含複數個不同折射率的膜層交互週期性的堆疊,以形成分散式布拉格反射鏡(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DBR)。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可反射活性結構10發射的光,且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反射率大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使得由活性結構10發射的光可以在兩個分散式布拉格反射鏡中多次反射以形成同調光後,朝向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方向射出,因此,做為發光區的第一部分20可視為垂直共振腔表面發光雷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包含複數個第一層及複數個第二層互相交疊,其中第二層的折射率與第一層的折射率不同,例如:第一層的材料例如為Alm1 Ga(1-m1) As,第二層的材料例如為Aln1 Ga(1-n1) As,且m1不同於n1;此外,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包含複數個第三層及複數個第四層互相交疊,其中第三層的折射率與第四層的折射率不同,例如:第三層的材料例如為Alm2 Ga(1-m2) As,第四層的材料例如為Aln2 Ga(1-n2) As,且m2不同於n2。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m1、m2、n1、n2可以介於0與1之間,且包含0與1。
再者,第一部分20更包含一電流侷限區域201位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中,用以限制電流的路徑,以降低發光區的閘值電流 (Ith)。於其他實施例,電流侷限區域201可以位於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中、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及活性結構10之間、或活性結構10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部分20的中心區域被電流侷限區域201環繞並定義出電流導通區域202,且電流侷限區域201的導電率低於電流導通區域202,使注入第一部份20的電流集中於電流導通區域202中。詳言之,電流侷限區域201具有一內輪廓201a及一外輪廓201b,內輪廓201a以定義電流導通區域202。此外,外輪廓201b可以做為劃分第一部分20以及第二部分22的界線,但第一部分20及第二部分22的分界並不限定以此方式界定。此外,第2圖的電流侷限區域201的厚度僅為例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流侷限區域201的厚度係小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厚度。
電流侷限區域201可以透過氧化製程、離子佈植(ion implant)等製程形成,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離子佈植可以是藉由在預定形成電流侷限區域201之處佈植氫離子(H+ )、氦離子(He+ )或氬離子(Ar+ )來實現。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透過電流侷限區域201與第二部分22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物理性隔絕。
請繼續參照第1、2圖,第二部分22包含一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位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中。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導電型態相異,使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具有一第一PN界面PN1,使得第二部分22對第一部分有靜電防護效果,詳請見後說明。此外,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與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導電型態相同,且部分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位於第一型重摻雜區24與活性結構10之間。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以及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導電型態為n型,且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導電型態為p型。舉例而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摻雜例如:矽(Si)離子之摻雜物,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摻雜,例如:碳(C)離子之摻雜物,且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係摻雜,例如:砷(As)離子之摻雜物。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高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以有效達成靜電防護效果,例如: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等於或大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之一百倍。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具有一第一厚度d1,且第一型重摻雜區24具有一第二厚度d2小於第一厚度d1,且第二厚度d2大於或等於一半的第一厚度d1,亦即,第一型重摻雜區24的摻雜深度超過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第一厚度d1的一半。本實施例的第一厚度d1是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遠離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一表面至靠近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另一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第二厚度d2指的是第一型重摻雜區24遠離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一表面至靠近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另一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0為一發光區,且第二部分22則做為發光區的一靜電防護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二部分22的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的面積小於第一部分20的活性結構10的面積,以使半導體元件中的發光區具有較大的面積,藉此增加空間利用率,例如第一部分20中的活性結構10的邊長L1可為20 mil,而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的邊長L2可為6mil至12 mil,詳請見第1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0的活性結構10的面積可以小於第二部分22的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的面積。
請參照第2圖,於一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更包含一基板4,前述之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活性結構10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依序形成於基板4上。基板4可以是生長其上之半導體疊層的成長基板,或是半導體疊層亦可以在其他基板(圖未示)磊晶生長後,再透過基板轉移製程將上述半導體疊層與基板4接合。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更包含一第一導電結構30以及一第二導電結構5,第一導電結構30設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上,第二導電結構5設於基板4上且遠離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使第一導電結構30及第二導電結構5分別位於活性結構10的相反側,以形成一垂直式(vertical type)半導體元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為一水平式(horizontal type)結構,即第一導電結構30及第二導電結構5是設在活性結構10的同一側。第一導電結構30連接第一部分20之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以及第二部分22之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以利用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實現靜電防護的功效。
此外,第一導電結構30具有一出光孔D1,設於第一部分20,且大致對應於電流導通區域202的位置,使光可由出光孔D1自半導體元件射出。第一導電結構30或第二導電結構5的材料包含金屬,可以包含但不限於金、銅、鎳、鈦、鉑、鋁、錫等金屬或上述金屬之合金。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包含選擇性設置的保護層26介於第一導電結構30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藉此避免電流自第一導電結構30直接注入第二部分22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中,進而分散注入第一部份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電流,對發光區的發光效率產生影響。
依據上述結構,為了避免受到外界靜電電壓/電流的損害,可以形成一靜電保護區,使發光區與保護區整合於同一半導體元件中。此外,只需一次性磊晶成長,即可產出兼具靜電保護與發光的半導體元件,因此,無需再額外封裝任何靜電防護元件在發光模組中,具有節省封裝空間、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簡化工序的優點及功效。以下說明部分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工作原理。
以下所述的「順向」及「逆向」是對第一部份20的發光區而言的電流流向。詳言之,當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導電型態為p型半導體,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之導電型態為n型,且電流方向為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時,第一部份20的發光區屬於「順向」。當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導電型態為p型半導體,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之導電型態為n型,且電流方向為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時,第一部份20的發光區屬於「逆向」。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型重摻雜區24之導電型態為n型。
正常操作下,外部電源所提供的電流係由第一導電結構30流入第一部份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並且流經活性結構10、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基板4至第二導電結構5,使第一部份20被驅動發出光;當有一靜電放電(ESD)而產生一順向靜電電流時,第二部分22的靜電保護區提供了一電流分流路徑,進而使順向靜電電流能夠由第二部分22的第一型重摻雜區24流入靜電保護區,以對第一部份20達到順向保護的效果。詳言之,順向靜電電流由第一導電結構30流入,並且依序流經第一型重摻雜區24、第一PN界面PN1、第二部份22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活性結構10、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至第二導電結構5。當有一靜電放電(ESD)而產生一逆向靜電電流時,電流會流經第二部分22的靜電保護區,而不經過第一部份20,因此可對第一部份20達到逆向保護的效果。詳言之,逆向靜電電流由第二導電結構5流入基板4,並且依序流經第二部份22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活性結構10、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第一型重摻雜區24至第一導電結構30。當靜電放電(ESD)而產生一逆向或順向電壓且該逆向或順向電壓大於一電壓閥值時,第二部分22會產生崩潰(例如: 穿隧崩潰),進而使順向靜電電流或逆向靜電電流可流經第二部分22,以對第一部份20達到順向保護或逆向保護的效果。上述電壓閥值可以為在第二部分22產生崩潰(例如: 穿隧崩潰)時的最小電壓值。
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第二厚度d2可進行設計,且小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第一厚度d1。換言之,藉由控制摻雜深度,可調整第一型重摻雜區24與第一型半導體層2之間的第二型半導體層2的區域厚度,進而控制第二部分22中的電壓閥值。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第二厚度d2大於或等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第一厚度d1的一半厚度,例如但不限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第一厚度d1為6mm,且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第二厚度d2為3mm。此外,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摻雜濃度可視所欲達到的電壓閥值進行設計,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50至200倍,此外,若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5之間的濃度差不夠顯著,將使第二部分22失去保護第一部分20的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一百倍。
由上述說明可知,部分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是透過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從而形成具有雙向靜電防護效果的第二部分22,無需額外製造靜電防護裝置、或另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成長電性相異的半導體結構,以節省元件體積並降低生產成本。
第3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側視示意圖。第3圖與第2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且第3圖為沿第1圖之AA’ 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與第2圖所示的半導體元件大致上具有類似的結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另包含一溝槽T貫穿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使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暴露出來。在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上透過乾式蝕刻(Dry Etching)或濕式蝕刻(Wet Etching)形成溝槽T,接著,透過氧化製程以將預定形成電流侷限區域201的區域產生材料氧化,以形成低導電率的電流侷限區域201。在此實施例中,溝槽T亦可以做為劃分第一部分20以及第二部分22的界線且本實施例的電流侷限區域201包含氧化鋁(Al2 O3 )。在本實施例中,透過第一部分20及第二部分22之間的溝槽T,使第一部分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分別與第二部分22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物理性隔絕。
第4圖及第5圖分別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俯視示意圖及沿BB’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半導體元件包含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一活性結構10以及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依序堆疊設於基板4上,此外,另包含一第一導電結構30設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上,以及一第二導電結構5設於基板4上且遠離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各構件之結構特徵、連結關係及相關實施例可參考前述。相較於第2圖,本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結構差異在於,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包含相互分離之一第一區域241以及一第二區域242,第一區域241及第二區域242位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中,詳言之,第一區域241及第二區域242被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環繞,第一區域241及第二區域242的摻雜濃度高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區域241的摻雜濃度與第二區域242的摻雜濃度相同,且由同一道製程形成。
第一導電結構30連接第一部分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以及第一重摻雜區域24的第一區域241,此外,半導體元件另包含一連接導電結構32位於第二區域242及第二部分22的第一型半導體1上,且覆蓋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之側表面,用以連接第二區域242以及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連接導電結構32與第一導電結構30物理性分離。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的導電型態相異;舉例而言,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的第一區域241、第二區域242以及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屬於n型半導體,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屬於p型半導體;或者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的第一區域241、第二區域242以及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屬於p型半導體,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屬於n型半導體,因此,第一區域241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存在一第二PN界面PN2,且在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與第二區域242之間存在一第三PN界面PN3。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元件包含選擇性設置的保護層26,介於第一導電結構30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連接導電結構32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間及連接導電結構32與活性結構10之間,藉此避免連接導電結構32與活性結構10直接連接,也避免連接導電結構32與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直接連接。
第6圖顯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側視示意圖。第6圖與第5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且第6圖為沿第4圖之BB’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相較於第5圖,本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結構差異在於,透過第一部分20及第二部分22之間的溝槽T,露出部分之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使第一部分20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與第二部分22的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活性結構10物理性隔絕。其他構件之結構特徵、連結關係及相關實施例可參考前述。
有關如何在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中形成第二PN界面PN2及第三PN界面PN3,從而整體構成雙向的靜電保護的第二部分22,例示實施方式、結構特徵及相關實施例已如前述。需說明者,在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中形成相互分離的第一區域241以及第二區域242,有助於同時調整電流方向為順向及逆向時的靜電防護部分的電壓閥值。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區域241的摻雜濃度與第二區域242的摻雜濃度及摻雜深度均相同,使順向及逆向時的電壓閥值具有相同的絕對值。詳言之,在順向時,電流於第二部分22首次遇到的PN界面為第二PN界面PN2,故由第一區域241的摻雜濃度、第二半導體結構2的摻雜濃度及/或第一區域241摻雜深度決定第二部分22在順向時的電壓閥值;在逆向時,電流於第二部分22首次遇到的PN界面為第三PN界面PN3,故由第二區域242的摻雜濃度、第二半導體結構2的摻雜濃度及/或第二區域242摻雜深度決定第二部分22在逆向時的電壓閥值,而上述的摻雜濃度及摻雜深度均相同,故本實施例的第二部分22在順向及逆向時的電壓閥值具有相同的絕對值。
由於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高於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之摻雜濃度,且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之摻雜濃度高於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之摻雜濃度,因此,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具有相對較低的電阻值,有利於靜電電流通過。在本實施例中,當半導體元件受到靜電放電(ESD)而產生一逆向靜電電流時,第5、6圖實施例中的逆向靜電電流係自第二導電結構5進入基板4,再透過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連接導電結構32進入第二區域242,再進入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及第一區域241,最後到達第一導電結構30,從而有效保護第一部分20免於逆靜電電流的損害;反之,當半導體元件接受靜電放電(ESD)而產生一順向靜電電流時,亦可沿相同的導電通道反向通過第二部分22,以有效保護第一部分20。於一實施例中,連接導電結構32亦可貫穿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而直接連接基板4,有助於避免靜電電流對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的影響或損害。
請參照第7圖,於一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包含相鄰的複數個第一部分20及複數出光孔D1,各出光孔D1對應於各第一部分20,以形成一發光陣列並發射多道光線。需注意者,縱使半導體元件具有複數個出光孔D1,仍只需配置一個第二部分22即可避免複數個第一部份20受靜電毀損,且第二部分22之面積可以小於第一部分20集合之總體面積,以實現微型化半導體元件之優點及功效。
綜合上述,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在原有的半導體結構中,透過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實現靜電防護之優點及功效。同時,可視需求調整第一型重摻雜區域24摻雜濃度及深度,進而有效控制第二部分22的電壓閥值。此外,透過半導體製程使第一部分20與第二部分22一體成型,只需一次性成長製程,即可產出兼具雙向靜電防護功能的半導體元件,因此,無需再額外封裝任何靜電防護元件在發光模組中,具有節省封裝空間、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簡化工序的優點及功效。
上述之半導體元件可應用於感測裝置(如臉部、虹膜、指紋辨識等)、光達(LiDAR)裝置、光纖通訊裝置、雷射滑鼠、照明裝置、醫療裝置等,且對應於不同應用需求,半導體元件亦可以整合於手機及/或其他穿戴式裝置中,如用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的眼鏡或頭盔等。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是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第一型半導體結構10:活性結構2:第二型半導體結構20:第一部分201a:內輪廓201b:外輪廓201:電流侷限區域202:電流導通區域22:第二部分24:第一型重摻雜區241:第一區域242:第二區域26:保護層30:第一導電結構32:連接導電結構4:基板5:第二導電結構PN1:第一PN界面PN2:第二PN界面PN3:第三PN界面AA’、BB’:剖面線D1:出光孔T:溝槽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一俯視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第1圖之AA’ 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側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一俯視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第4圖之BB’ 剖面線的側視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側視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之一俯視示意圖。
1:第一型半導體結構
10:活性結構
2:第二型半導體結構
20:第一部分
201a:內輪廓
201b:外輪廓
201:電流侷限區域
202:電流導通區域
22:第二部分
24:第一型重摻雜區
26:保護層
30:第一導電結構
4:基板
5:第二導電結構
D1:出光孔
d1:第一厚度
d2:第二厚度
PN1:第一PN界面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含: 一半導體疊層,具有一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一活性結構以及一第二型半導體結構設於該第一型半導體結構上,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具有一摻雜濃度; 一第一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電流侷限區域;及 一第二部分,具有一部分的第一型半導體結構、活性結構及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且包含一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位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具有一摻雜濃度,其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之該摻雜濃度高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之該摻雜濃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更包含一導電結構連接該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且設於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更包含一溝槽位於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之該摻雜濃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之該摻雜濃度之一百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具有一第一厚度,且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具有一第二厚度小於該第一厚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二厚度大於或等於一半的該第一厚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半導體疊層包含複數個該第一部分。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第一型重摻雜區域包含相互分離的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半導體元件,更包含一連接導電結構,電性連接該第二區域以及該第二部分的該第一型半導體結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連接導電結構覆蓋於該第二型半導體結構之一側表面。
TW107146844A 2018-12-24 2018-12-24 半導體元件 TWI794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6844A TWI794380B (zh) 2018-12-24 2018-12-24 半導體元件
CN201911334808.2A CN111354759B (zh) 2018-12-24 2019-12-23 半导体元件
US16/725,040 US11251336B2 (en) 2018-12-24 2019-12-23 Semiconducto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6844A TWI794380B (zh) 2018-12-24 2018-12-24 半導體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5504A true TW202025504A (zh) 2020-07-01
TWI794380B TWI794380B (zh) 2023-03-01

Family

ID=7109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6844A TWI794380B (zh) 2018-12-24 2018-12-24 半導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1336B2 (zh)
CN (1) CN111354759B (zh)
TW (1) TWI7943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854B (zh) * 2020-10-26 2021-10-0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半導體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6569B2 (ja) 2000-03-02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6990135B2 (en) * 2002-10-28 2006-01-24 Finisar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US6905900B1 (en) * 2000-11-28 2005-06-14 Finisar Corporation Versatile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ngle mode VCSELs
TW558846B (en) * 2001-06-15 2003-10-21 Nichia Corp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DE102004005269B4 (de) * 2003-11-28 2005-09-2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ichtemitt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mit einer Schutzdiode
JP2005311089A (ja) * 2004-04-22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垂直共振器型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JP4747516B2 (ja) 2004-06-08 2011-08-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垂直共振器型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CN100386891C (zh) * 2004-07-02 2008-05-07 北京工业大学 高抗静电高效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KR100576872B1 (ko) * 2004-09-17 2006-05-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정전기 방전 방지기능을 갖는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2007329193A (ja) * 2006-06-06 2007-12-20 Fuji Xerox Co Ltd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80089859A (ko) * 2007-04-02 2008-10-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88337B (zh) 2011-07-12 2015-06-11 Huga Optotech Inc 發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US8488645B2 (en) * 2011-07-31 2013-07-16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and a protection diode integrated therein and having reduced capacitance to allow the VCSEL to achieve high operating speeds
TWI484626B (zh) * 2012-02-21 2015-05-11 Formosa Epitaxy Inc 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具有此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
US8835949B2 (en) * 2013-02-21 2014-09-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hree-terminal light emitting device (LED) with built-i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device
FR3005788B1 (fr) * 2013-05-14 2016-10-2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optoelectron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KR102075984B1 (ko) * 2013-12-06 2020-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반도체 발광장치
US9825088B2 (en) * 2015-07-24 2017-11-21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681026B (zh) * 2017-09-25 2019-06-07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854B (zh) * 2020-10-26 2021-10-0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半導體元件
US11411141B2 (en) 2020-10-26 2022-08-09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 semicondu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4759B (zh) 2024-05-17
TWI794380B (zh) 2023-03-01
CN111354759A (zh) 2020-06-30
US20200203569A1 (en) 2020-06-25
US11251336B2 (en)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58780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9923743B (zh)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US6653660B2 (en) Vertical cavity-typ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optical module using vertical cavity-typ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070145388A1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US715128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220149589A1 (en) Laser element
US904862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and a protection diode integrated therein and having reduced capacitance to allow the VCSEL to achieve high operating speeds
TWI795364B (zh) 發光器件及其形成之方法
JP2001094208A (ja) 面発光レーザ
US20020041613A1 (e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and opticlal fiber amplifier using the same
TWI794380B (zh) 半導體元件
JP2008085338A (ja)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
TWI841213B (zh) 半導體元件
KR102472459B1 (ko) 표면발광 레이저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CN208723311U (zh) 延长使用寿命的vcsel芯片和电子器件
KR20100070074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제조방법
US20240313507A1 (en)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evice,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evice arra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evice
KR20050106426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40250499A1 (en)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US20240204481A1 (en) Semiconductor laser element
TWI797044B (zh) 半導體元件
JPH03270186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09952659B (zh) 具有超晶格的ⅲ-p发光器件
JP200429706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2821190A (zh) 激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