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775A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24775A TW202024775A TW108136565A TW108136565A TW202024775A TW 202024775 A TW202024775 A TW 202024775A TW 108136565 A TW108136565 A TW 108136565A TW 108136565 A TW108136565 A TW 108136565A TW 202024775 A TW202024775 A TW 20202477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control
- pattern
- photomask
- transfer
- ligh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26—Phase shift masks [PSM]; PSM blanks;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32—Attenuating PSM [att-PSM], e.g. halftone PSM or PSM having semi-transparent phase shift portion; Preparation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2051—Exposure without an original mask, e.g. using a programmed deflection of a point source, by scanning, by drawing with a light beam, using an addressed light or corpuscular source
- G03F7/2059—Exposure without an original mask, e.g. using a programmed deflection of a point source, by scanning, by drawing with a light beam, using an addressed light or corpuscular source using a scann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beam, e.g. an electron beam
- G03F7/2063—Exposure without an original mask, e.g. using a programmed deflection of a point source, by scanning, by drawing with a light beam, using an addressed light or corpuscular source using a scann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beam, e.g. an electron beam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posure masks or re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5—Materials, e.g. materials for housing, stage or other support having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weight, strength, conductiv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 G03F7/70958—Optical materials or coatings, e.g. with particular transmittance, reflectance or anti-reflection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使用近接曝光裝置進行保真度較高之圖案轉印之光罩。
光罩10係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之近接曝光用光罩,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於平板顯示器及半導體積體電路等電子元件之製作中,使用具有於透明基板之一主表面上對遮光膜等光學膜進行圖案化而形成之轉印用圖案之光罩。
尤其是,作為半導體積體電路(以下,LSI: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製造用光罩,已知有半色調型相移光罩。該光罩將二元光罩中之遮光區域設為具有圖案不會轉印之程度之透過率者,作為使透過之光之相位偏移180度之構造,提高解析性能(非專利文獻1)。
另一方面,於圖像顯示裝置中,亦產生對增大像素數且具有更高之解析度者之要求,因此,正進行將相移光罩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之嘗試(專利文獻1)。
又,已知有用於平板顯示器之製造之多階之半色調光罩。例如,透明基板上具備透過率為20~50%、相位差為60~90度之半透過膜圖案及遮光膜圖案。藉由使用此種多階之半色調光罩,可利用1次曝光形成膜厚根據位置而不同之光阻圖案,可削減平板顯示器之製造步驟中之微影術之步驟數,從而可降低製造成本。此種用途之半色調光罩可利用透明基板、半透過膜、遮光膜實現3灰階,又,亦可實現使用透過率不同之複數個半透過膜之4灰階以上之半色調光罩(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0927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8-00507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田邉功、竹花洋一、法元盛久著、「光罩電子零件製造之基礎技術」、初版、東京電機大學出版局、2011年4月20日、p.245-246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平板顯示器之製造中,存在應用近接(proximity)曝光方式之情形。近接曝光裝置與投影(projection)曝光裝置相比較,於解析性能方面不及投影曝光裝置,但光罩與被轉印體(顯示器基板等)之間不設置成像光學系統,因此裝置構成簡單,裝置導入相對較容易,又,製造上之成本優勢高。因此種理由,近接曝光裝置主要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彩色濾光片(CF:Color Filter)中使用之黑矩陣或黑色條紋、或感光性間隔件(PS:Photo Spacer)之製造。又,亦可用於有機EL顯示裝置之黑矩陣等。
另一方面,因平板顯示器之像素密度增大或亮度增大、及省電之要求,於製造步驟中使用之光罩中,轉印用圖案之微細化傾向亦較顯著。若於微細之圖案之轉印中使用投影曝光方式,則解析力較有利,但失去利用近接曝光方式之上述優勢,因此,一面應用近接曝光方式一面細緻地轉印微細之圖案為新課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其係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者,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透過控制部,其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有透過控制膜;及透光部,其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且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其係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者,且
於用以藉由具有波長313~365 nm之波長區域內之波長之曝光之光進行近接曝光之光罩中,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且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波長365 nm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第1或第2態樣之光罩,其係負型感光性材料曝光用。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第1至第3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如第1至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寬度3~10 μm之線狀之透光部。
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如第1至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係於被轉印體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形成10 μm以下之寬度之線狀之圖案者。
本發明之第7態樣係如第1至第6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與上述透光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上述重複圖案之重複間距為10~35 μm。
本發明之第8態樣係如第1至第7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與上述透光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且上述透過控制部具有被封閉之線包圍之形狀。
本發明之第9態樣係如第1至第7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且上述透過控制部為四邊形。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係如第1至第9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255度以上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11態樣係如第1至第10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300度以上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12態樣係如第1至第11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330度以下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13態樣係如第1至第12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係黑矩陣或黑色條紋形成用圖案。
本發明之第14態樣係如第1至第13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其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之特徵在於: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僅將上述透過控制膜圖案化。
本發明之第15態樣係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之製造方法,該近接曝光用光罩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且該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準備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有上述透過控制膜之光罩基底;及
圖案化步驟,其係對上述透過控制膜實施圖案化而形成上述轉印用圖案;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上述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具有超過10%以下之透過率及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本發明之第16態樣係一種平板顯示器用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第1至第14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光罩;及
轉印步驟,其係藉由近接曝光裝置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於形成於被轉印體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膜轉印上述轉印用圖案;且
於上述轉印步驟中,應用將近接間隙設定為50~200 μm之範圍之近接曝光。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以使用近接曝光裝置更準確地轉印光罩之轉印用圖案之光罩。
於平板顯示器等想要獲得之電子元件之設計高精細化且密度增大時,若僅將用以製造電子元件之光罩之轉印用圖案單純地微細化,則會產生不便。例如,若使用近接曝光方式對具有微細之圖案寬度(CD:Critical Dimension)之黑矩陣之轉印用圖案進行曝光,則容易產生四邊形之像素之角部帶弧度等轉印像中之圖案形狀之劣化。
圖1表示用以形成黑矩陣之轉印用圖案35之一例。該轉印用圖案35形成於透明基板21(參照圖6),具有透過控制部36及透光部37。透光部37係供透明基板21之表面露出之線狀之部分。透過控制部36係於透明基板21上形成有透過控制膜之四邊形之形狀,且介隔透光部37而呈矩陣狀配置。即,被封閉之線包圍之形狀(此處為具有4個角部之四邊形)之透過控制部36介隔透光部37而規則性地以特定之間距排列於X方向及與其垂直之Y方向。角部除如圖1所示般為直角之情形以外,亦可如下述實施例所示般,包含銳角或鈍角。
然而,於先前之光罩中,相當於透過控制部36之區域係如下區域,即,於透明基板21上作為形成有遮光膜之遮光部形成,於對光罩進行曝光時,實質上不使曝光之光透過。於此情形時,觀察到如下傾向,即,隨著圖案微細化且CD變小,藉由近接曝光轉印至被轉印體51(參照圖3)上而獲得之轉印像之形狀劣化,而無法忠實地反映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
於圖5中例示於藉由近接曝光裝置50(參照圖3)將包含透光部及遮光部之先前之光罩轉印至設置於被轉印體51之表面之負型感光性材料(以下,為方便起見,亦將感光性材料稱為抗蝕劑)時獲得之黑矩陣52之形狀。其為於對圖1所示之轉印用圖案35進行曝光時未進行忠實之圖案轉印之情形之一例。相較於圖1,四邊形之角部產生弧度,線狀之部分之形狀亦產生變化。
認為其原因在於,於近接曝光時,於轉印用圖案35之邊緣產生光之繞射,進而,因光罩與被轉印體51之間隙(即近接間隙)導致於被轉印體51上產生複雜之光之干涉。即,存在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透過光之光強度分佈無法忠實地反映光罩之轉印用圖案35之問題。尤其是,於高精細之圖案中顯著地觀察到該傾向。
另一方面,對曝光之光具有特定範圍之透光率且使曝光之光之相位位移180度之所謂半色調型相移光罩代替遮光膜於主要應用投影曝光之半導體裝置製造用光罩(LSI光罩)之領域應用。因此,考慮藉由將該半色調型相移光罩用作近接曝光用光罩而更準確地轉印轉印用圖案35之可能性。因此,研究了作為圖1中之透過控制部36形成有使透過光之相位偏移180度之相移膜時之圖案之轉印性之提昇。然而,如下述實施形態所示般,其效果未必如所期待。
一般而言,已知於藉由近接曝光而形成轉印像之原理中,菲涅爾繞射發揮作用。圖21係表示於近接曝光中透過光罩10之曝光之光到達至被轉印體51上之任意之一點之情況之模式圖。於圖21中,光波由實線及虛線之週期構造表示。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亦可將峰與谷反轉考慮)。可知透過狹縫SL(Slit)之光於邊緣一面產生繞射(迴繞)一面前進,且以各種相位到達被轉印體51上之到達點。
到達點之任意之一點(x,y)中之光之振幅資訊U(x,y)於以下之菲涅爾繞射式(1)中近似(J.W.Goodman, Introduction to Fourier Optics (3rd Edition), Roberts & Company Publishers (2016), p. 66-67)。
於菲涅爾繞射式(1)中,ξ及η分別表示光罩10上之X座標及Y座標。即,U(ξ,η)係光罩10上之座標(ξ,η)中之光之振幅資訊。又,z表示近接間隙,λ表示曝光之光之波長,k表示波數,j表示虛數單位。
而且,將被轉印體51上之特定面內之所有位置中之上述振幅資訊U(x,y)整合所得者決定轉印像之光強度分佈,且轉印至被轉印體51上。
另一方面,認為於對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進行近接曝光時,使被轉印體51上之光之相位、振幅最佳化對提高所形成之轉印像之解析性、忠實性有用。藉此,對在既有之二元光罩中產生之菲涅爾繞射,考慮可使之產生更有利之光強度分佈之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於對上述情況進行考察時發現,於投影曝光中使用之半色調型相移光罩之相位偏移量(180度)未必於近接曝光中為最佳。
而且,研究之結果得知,於藉由具有相移作用之透過控制膜形成近接曝光用之轉印用圖案35(例如,圖1中之透過控制部36)且將其相位偏移量設為較既有之半色調型相移光罩大之值時,可減少於被轉印體51上獲得之轉印像之形狀劣化,提高轉印之忠實性。
[實施形態1]
本實施形態1之光罩10係於主面為長方形或正方形之板狀之透明基板21(圖6)之一主面設置特定之轉印用圖案35(圖1)而構成。透明基板21係使用對合成石英等透明材料進行加工將主表面研磨為平坦、平滑者。作為用於平板顯示器用光罩之透明基板21,較佳地使用主面之一邊為300~2000 mm、厚度為5~16 mm者。
將光罩10具有之轉印用圖案35例示於圖1。轉印用圖案35包含:透過控制部36,其於透明基板21上形成透過控制膜而成;及透光部37,其供透明基板21露出。
此處,透過控制部36係短邊之尺寸為B、長邊之尺寸為C之長方形,於短邊方向隔開D間隔,於長邊方向隔開E間隔而呈矩陣狀配置。即,各個透過控制部36介隔透光部37而規則性地排列,成為長邊方向之間距(亦稱為長邊間距)為Pm1(=C+E)、短邊方向之間距(亦稱為短邊間距)為Pm2(=B+D)之重複圖案。於本實施形態1中,轉印用圖案35係於平板顯示器中使用之黑矩陣52(參照圖4)用之圖案,圖1中之縱橫延伸之透光部37轉印至被轉印體51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而成為所要獲得之黑矩陣52。於圖2中表示於構成被轉印體51之玻璃基板56上形成有黑矩陣52之狀態之剖面說明圖。
即,光罩10係於被轉印體上形成殘存感光性材料之部分及未殘存感光性材料之部分之2灰階之光罩,透過控制部36與先前之二元光罩之遮光部對應。
轉印用圖案35之各部分之尺寸(CD)例如較佳為如下設定。於圖1中,縱方向之線狀透光部37(亦稱為長邊狹縫)之寬度D較佳為3≦D≦10(μm),
更佳為:
3≦D≦8(μm),
進而佳為:
3≦D≦6(μm)。
藉由上述設定,於平板顯示器中可獲得開口率較高之良好之黑矩陣52。即便此種具有微細之CD之高精細圖案,若應用本發明,形狀劣化亦減少,效果顯著。
又,於圖1中沿橫方向延伸之線狀之透光部37(亦稱為短邊狹縫)之寬度E可與上述長邊狹縫之寬度D相等,又,亦可大於上述長邊狹縫之寬度D。
例如,亦可為3≦E≦30(μm)。
又,圖1之重複圖案之短邊間距(重複間距)Pm2可設為:
10≦Pm2≦35(μm)。
更佳可設為:
15≦Pm2≦35(μm)。
於為此程度時,可適當地用於250 ppi至700 ppi左右之高精細之顯示器。
另一方面,長邊間距Pm1較佳為大於上述Pm2。例如,可設為:
30≦Pm1≦105(μm)。
再者,於近接曝光中,投影倍率未設定(即等倍),被轉印體51上之長邊間距Pp1、短邊間距Pp2與上述Pm1、Pm2相同。
又,於使用此種轉印用圖案35進行近接曝光時,近接間隙G較佳地使用50~200 μm左右。而且,根據本發明,即便於存在近接間隙G之面內不均勻之情形時,亦減少因此而產生之轉印像之面內不均勻。近接曝光之準直角較佳為1.5~2.5度左右。
考慮使用如上所述之轉印用圖案35於被轉印體51上與上述寬度D之線狀透光部37對應而形成寬度10 μm以下之線狀圖案。例如,考慮形成3~10 μm寬度、作為更微細者3~8 μm寬度、進而3~6 μm寬度之圖案而形成微細寬度之黑矩陣52。
此處,所謂對光罩10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係用以藉由近接曝光裝置50(圖3)對轉印用圖案35進行曝光、轉印之光,較佳地使用具有313~365 nm之範圍內之波長之光。於包含複數波長之曝光之光中,可將上述波長範圍所包含之任一波長(較佳為具有強度峰值之波長)作為代表波長設為上述相位偏移量之基準。
例如,於使用包含313~365 nm之範圍內之波長之曝光之光之情形時,可將短波長側之313 nm設為代表波長,亦可將接近上述波長區域之中央值之334 nm設為代表波長。又,可將處於上述波長範圍之最長側之365 nm設為代表波長。
因此,例如,光罩10係用以藉由包含波長313~365 nm之波長區域內之波長之曝光之光進行近接曝光者,可設為上述透過控制部36相對於最長波長側之波長365 nm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之光罩。於此情形時,實質上,相對於曝光之光所包含之上述波長範圍之所有波長,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超過180度。
或者,亦可於曝光之光之波長設為包含365~436 nm(i射線、h射線、g射線)者之情形時,將最長波長側之436 nm設為代表波長,將相對於其之透過控制膜之相位偏移量設為>180。進而,於使用之曝光之光之波長區域,亦可將強度最大之波長設為代表波長。於將高壓水銀燈設為曝光之光源且使用i射線、h射線、g射線之情形時,強度最大者一般而言為i射線。
又,用以形成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控制膜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透過率T。該透過率T係將透明基板21設為1.0(100%)時之數值。又,此處所謂透過率可設為相對於與關於上述相位偏移量所述者同樣之代表波長之透過率。
透過控制膜之透過率T較佳為0.1(10%)以下。例如,透過率T可設為:
0.01≦T≦0.1。
若T過小,則對於既有之二元光罩,無法顯著地獲得下述保真度提高效果。若T過大,則會產生如下風險,即,於透過控制部36中之遠離邊緣之區域,遮光性變得不充分。
於使用光罩10形成平板顯示器之黑矩陣52時,於圖1中,利用2點鏈線表示與構成該平板顯示器之各像素(像素)彼此之交界線對應之線。於此例中,一個像素包含紅、綠、及藍之合計3個子像素,且係一邊之長度為A(=Pm1)之正方形。於與圖1中之透過控制部36對應之部分分別形成1個子像素。
於平板顯示器為液晶顯示器之情形時,係於對向配置之彩色濾光片基板與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基板之間密封液晶而製作成。黑矩陣52形成於彩色濾光片基板之一面。例如,可於與圖1中之透過控制部36對應之部分形成紅、綠及藍色之彩色濾光片。
於平板顯示器為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之情形時,於設置有圖1中之透過控制部36之部分形成紅、綠及藍色之有機EL發光元件。
於任一情形時,黑矩陣52均防止子像素間之混色或漏光,使顯示於平板顯示器之圖像、影像清晰。為了實現高精細、即各個像素小且像素密度大並且明亮之平板顯示器,必須使黑矩陣52之寬度較細(例如3~10 μm、更佳為3~8 μm)且形成為如設計之形狀。
因此,期望將光罩10具有之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儘可能忠實地(提高保真度)反映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像。此處,所謂保真度係指將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維持於被轉印體51上之程度,例如,於轉印用圖案35之角部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像中產生弧度之程度降低或轉印用圖案35之線狀之部分於轉印像中變粗或變細之程度降低之情形等時,可謂之保真度提高。
如上述般,轉印用圖案35之被封閉之線包圍之透過控制部36介隔線狀之透光部37而配置。藉由該透過控制部36,利用使用光罩10之曝光、及顯影,被轉印體51上之感光性材料溶出,另一方面,於與包圍其之透光部37對應之部分形成包含感光性材料之立體構成物(例如黑矩陣)。而且,本發明之光罩10對該立體構成物之形狀保真度之提昇具有優異之效果。
以下,以圖1所示之A至E為表1所示之長度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表1]
符號 | 尺寸(μm) |
A | 90 |
B | 24 |
C | 63 |
D | 6 |
E | 27 |
於本發明之光罩10之曝光中較佳地使用近接曝光裝置50。圖3係模式性地說明近接曝光裝置50之構成之說明圖。近接曝光裝置50若將自光源57出射之光經由照明系統58而照射至光罩10之背面12側,則透過至形成有轉印用圖案之正面11側,並到達至被轉印體51。於光罩10與被轉印體51之間設置近接間隙G。
光源57可設為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於i射線、h射線、g射線具有較強之峰值,但於本實施形態1之光罩10之曝光中,較佳為利用i射線(波長λ=365 nm)、及較其靠短波長側之光譜群。例如,使用對具有365 nm、334 nm、及313 nm之峰值之曝光之光具有良好之感度域之負型抗蝕劑較有用。
圖4例示於假定圖1所示之轉印用圖案35忠實地轉印至被轉印體51上之情形時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黑矩陣52之形狀。於使用負型感光性材料之情形時,相對於圖1,白黑反轉。此處,將圖4之形狀設為理想狀態之黑矩陣。
另一方面,圖5表示於對具有圖1所示之轉印用圖案35之二元光罩進行近接曝光並轉印至被轉印體51上時,因光之繞射、干涉之作用導致形狀劣化之情形之轉印像。例如,於將圖1所示之透過控制部36設為遮光部之先前之光罩中,容易產生此種形狀劣化。於此情形時,與子像素對應之部分之角部帶有弧度等轉印之忠實度(保真度)不充分。
使用圖6,對光罩10、及藉由近接曝光而形成之轉印像進行說明。於圖6(a)表示將光罩10沿著透過控制部36之短邊方向切斷所得之模式剖視圖。如使用圖1所說明般,透過控制部36之寬度設為B,透光部37之寬度設為D。此處,與黑矩陣52之寬度對應之D之尺寸為10 μm以下之微細尺寸。
圖6(b)表示於自光罩10之背面側藉由近接曝光裝置50進行曝光時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光強度分佈。橫軸表示被轉印體51上之位置,縱軸表示光強度。
光強度閾值Ith相當於藉由顯影而於被轉印體51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形成寬度D之黑矩陣52時之光強度之閾值。此時,於考慮如顯影行為可二值化為完全可溶及完全不溶之理想之顯影模型之情形時,Ith係負型感光性材料完全不溶之光強度之閾值。
於線與間隙圖案等明暗交替地重複之重複圖案中,一般而言,係利用被稱為對比度之指標評估轉印像之優劣。對比度值越高,則明部與暗部之光強度差越清晰。光微影法係使用該明暗差將轉印資訊燒繪於被轉印體51上之方法,因此,較佳為具有固定值以上之對比度。
對比度之量化存在若干種方法,但作為著眼於差之方法,廣泛使用利用Michelson Contrast之量化。Michelson Contrast於將明部之光強度設為I1、將暗部之光強度設為I2時,定義為{(I1-I2)/((I1+I2)}。於本發明中,作為表示明部之光強度之指標,已定義了Ith。另一方面,對於暗部,根據圖6(b)亦可知較大地取決於透過控制部36之性質。於圖6(b)中,圖示了假定暗部B十分暗之情形之I2接近0之情形,但於如下述般使透過控制膜具有顯著之透過率T之情形時,該暗部根據配置於光罩上之位置、或於被轉印體上起作用之位置,有時以不可忽視之光強度動作。
此處,Ith如上述般相當於被轉印體51上之抗蝕劑膜藉由顯影而變為不溶之光強度之閾值。而且,係假定於被轉印體51上形成具有寬度D之轉印像者。
T係不考慮透過控制部36相對於曝光之光之相位效果之透過控制膜固有之膜透過率,係於透過率為100%時將T設為1之數值。
於(3)式中,對比度Co表示Ith與T之Michelson Contrast。即,若T之值相對於Ith具有無法忽視之充分之比率,則分子相對於分母變得相對較小,對比度Co亦變小。此時,可預想與期待之保真度改善效果不同而產生如下顧慮。
於抗蝕劑為負型時,因照射曝光之光而進行交聯反應,成為不會因顯影而溶出之狀態。
除理想模型以外,於現實之感光性材料中或多或少存在半途而廢之光反應或因此導致之半途而廢之顯影行為。作為其結果,考慮如下風險,即,於被轉印體51上,最終於不需要包含抗蝕劑之構造物之部分(例如不應形成黑矩陣52之部分)局部地進行交聯反應,於顯影後殘渣滯留。即,若透過率T之值接近Ith,則可能會存在如下情況,即,於不需要上述構造物之部分之交聯反應、進而殘渣滯留之風險上升。為了避免該情況,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率T較佳為不超過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之2成之範圍。透過率T為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之2成之情形之對比度Co2係利用(4)式算出。
即,對比度Co較佳為設為0.667以上。
又,若考慮產生可能會於曝光步驟或其後之顯影步驟中產生之變動(照射強度之變動、顯影之面內不均勻等)之可能性,則為了獲得更優異之良率,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率T更理想為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之1成以下。透過率T為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之1成之情形之對比度Co1係利用以下之(5)式算出。
即,對比度Co進而較理想為0.818以上。而且,由上述(4)、(5)式可知,其等之較佳之對比度Co之值與Ith之值無關。
進而,形成於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為了更直接地評估反映至被轉印體51之程度(保真度),藉由模擬而獲得藉由近接曝光而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用圖案35之轉印像,並將所獲得之轉印像與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差異量化而作為差分S算出。
差分S對應於光罩10上之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與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像之形狀之不同之面積。差分S係利用(6)式定義。差分S越接近0,則越係將光罩10上之轉印用圖案忠實地轉印至被轉印體51之所謂保真度較佳之狀態。
S=S1+S2 ‥‥‥(6)
此處,S1係若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忠實地轉印,則成為構成黑矩陣52之區域,但於利用模擬獲得之轉印像中,光強度不滿足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因此係指成為不構成黑矩陣52之區域之面積。
另一方面,S2係若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忠實地轉印則為不構成黑矩陣52之區域,但於藉由模擬而獲得之轉印像中,光強度超過閾值Ith,而係指成為構成黑矩陣52之區域之面積。
即,S1、S2可分別考慮為自忠實轉印之負側、正側之誤差(偏離量)之絕對值,此處對其合計進行評估。再者,S1、S2之數值係量化為計算輸出至680像素見方時之上述偏離部分之像素數,並使其乘以像素單位面積之u所得者。
圖7係對具有圖1之形狀、表1之尺寸之轉印用圖案35,藉由模擬且利用差分S之數值及形狀差異之分佈(圖7(b)~(f))表示將近接間隙G設為100 μm且使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變化時之對轉印像之影響者。具體而言,與將透過率設為零之二元光罩之比較例1一同,將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率設為0.03(3%),求出關於將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設為0度、90度、180度、270度之各者之情形之差分S及與差分S對應之形狀差異之分佈。再者,此處,曝光之光強度閾值Ith係以於被轉印體51上相當於窄幅之黑矩陣52之部分(與圖1之透光部37之寬度D對應之部分)成為6 μm之方式設定。
對於轉印用圖案35之形狀(a),若觀察用以算出上述S之形狀差異之分佈、及將其量化之S之數值,則可知以下情況。相對於(b)之比較例1(二元光罩、以下亦簡稱為「二元」)或(c)之參考例1(無相移之半色調光罩、以下亦稱為「無相位差之HTM」),使相位偏移量大於180度之(f)之實施例1之差分S之數值最低,保真度優異。
(e)所示之使用相位偏移量180度之所謂半色調型相移光罩(以下亦稱為「180度PSM」)製成透過控制部36之參考例3較(b)所示之比較例1之二元光罩保真度低。
上述傾向亦可根據圖7之形狀差異之分佈視覺性地把握。即,可知,本實施形態1之光罩10藉由將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設為超過180度之數值,可獲得較先前之任一光罩均更優異之轉印像。
一般而言,近接曝光方式係將近接間隙設定為特定值(例如100 μm)而進行,但現實中不可能遍及光罩10之面內整個區域將與被轉印體51之距離設定為該數值。例如,於大尺寸之平板顯示器用光罩10中,於近接曝光時會產生因自重而產生之彎曲,因此,於光罩10之中心附近與外緣附近產生近接間隙不同之情形。或者,亦有如下情形,即,因出於減少該彎曲之目的而對光罩10施加負荷之保持機構等導致產生更複雜之近接間隙之面內分佈(不均)。
因此,於上述模擬中,將對於近接間隙G成為150 μm之情形之保真度進行研究之結果示於圖8。於此情形時,150 μm之近接間隙係因面內分佈等而意外產生者,因此,於曝光之光強度閾值中使用作為有意設定之特定近接間隙值之於100 μm中導出之Ith之值。
根據圖8,與圖7同樣地,相較於(b)所示之二元光罩或(e)所示之180度PSM,於(f)所示之實施例2之光罩10中,形狀差異較小,而顯示優異之保真度。
根據上述情況可知,於欲在近接曝光用光罩10中應用相移膜而獲得利用相移效果所得之解析性之提昇之情形時,關於其相位偏移量,於投影曝光方式中確立之180度之相移未必最佳。即,判明了於近接曝光方式中使用之相移作用於其相位偏移量超過180度時,顯示更優異之保真度。尤其是,可知,於此情形時,相對於近接間隙G之變動,轉印像之形狀穩定性顯著優異。此方面根據實施例1與實施例2之差異(亦即,圖7(f)與圖8(f)之差分S之差異)較小亦可理解。
接下來,對所獲得之轉印像之保真度表示更詳細之光學模擬。
圖9係說明模擬結果之顯示方法之說明圖。模擬係使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與透過率T之組合進行各種變更而實施。於圖9中,橫軸表示相位偏移量(度),縱軸表示透過率T。以虛線表示交界之一個個長方形框表示各者之模擬條件。
粗線包圍之K部表示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率T為0、即透過控制部36不使光透過之二元光罩。粗線包圍之L部表示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為360度、即0度且無相位差之HTM。粗線包圍之M部表示180度PSM。粗線包圍之N部表示相位偏移量超過180度且未達360度之透過控制部36。於以下說明中,將具備相當於N部之透過控制部36之光罩10亦稱為過偏移角相移光罩。
於模擬中,作為曝光之光,應用包含波長為313 nm、334 nm及365 nm之光(強度比0.25:0.25:0.5)之寬波長區域之曝光條件。其等係高壓水銀燈之放射光譜中之應用於黑矩陣52等之製造之適合負型之抗蝕劑具有之感光區域之i射線以下之主要之峰值分量。透過率T及相位差藉由模擬器特性而於每個波長與特定值一致。又,近接間隙G設為100 μm。
又,光罩10之轉印用圖案35與對圖7說明者相同。
而且,於本模擬中,算出上述各模擬條件中之對比度Co及差分S之值,與圖9之虛線所示之各長方形框建立對應。
圖10至圖12係說明模擬結果之說明圖。圖10表示近接間隙G為100 μm之情形,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利用過偏移角相移光罩所得之差分S較具有相同之透過率(0.03)之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小且較二元小之區域。
即,粗線內之區域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中之轉印之保真度較二元、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之任一者均優異之區域。
圖11表示除將近接間隙G設為150 μm以外以與圖10相同條件進行之模擬結果。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於與上述相同之基準下,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較二元、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之任一者均優異之區域。
一般而言,有若近接間隙G變得大於設定值則轉印像之劣化變得顯著之傾向。此方面根據圖7、圖8亦可把握。然而,可知,根據本發明之過偏移角相移光罩,即便近接間隙G於面內變化且變得大於設定值,與既有之光罩相比,亦顯示具有穩定之保真度之較高之轉印性。
圖12之單點鏈線包圍之區域表示於圖10及圖11中粗線包圍之部分之和集。亦即,表示於近接間隙G為100 μm或150 μm之任一情形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較其他光罩10高之區域。又,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於圖10及圖11之任一者中均為由粗線包圍之部分、即共通集合。即,表示於近接間隙G為100 μm及150 μm之任一者之情形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均較高之區域。
再者,於圖13中表示計算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像之對比度Co所得之結果。粗線包圍之W部係對比度Co成為0.667以上之區域(其中,未達0.818),進而,粗線包圍之V部係對比度Co成為0.818以上之區域。即,區域W係利用上述(4)式所得之較佳之範圍,區域V係利用上述(5)式所得之更佳之範圍。
又,透過率T之值如上述般較佳為0.1以下,尤其是,若為:
0.01≦T≦0.09,
則可於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之較寬之範圍內獲得對比度良好之轉印像。
若透過率T為:
0.01≦T≦0.08,
則其優點更顯著。
[實施形態2]
圖14表示將光罩10具有之轉印用圖案35之設計形狀自實施形態1變更之情形。即,該光罩10具有之轉印用圖案35代替長方形而具有平行四邊形之重複圖案。例如,設為平板顯示器之子像素之形狀為平行四邊形之情形之設計。
於圖14中,透過控制部36係底邊之長度為C、高度為B、銳角部分之角度為45度、鈍角部分之角度為135度之平行四邊形。透過控制部36於高度方向隔開D之間隔、於沿著底邊之方向隔開E之間隔而呈矩陣狀配置。本實施形態2之轉印用圖案35除該等圖案之設計變更以外,於特別記載以外係設為與實施形態1相同,又,此處之A至E之尺寸設為與表1所示之尺寸相同。
圖15表示於假定圖14所示之轉印用圖案35被忠實地轉印至被轉印體51上之情形時,形成於被轉印體51上之黑矩陣52之形狀。其設為理想狀態之黑矩陣52。但是,實際上,若對圖14之轉印用圖案35進行近接曝光,則會於被轉印體51上之轉印像中產生因光之繞射、干涉導致之形狀劣化。
此處,對於對圖14所示之轉印用圖案35進行近接曝光之情形,將與在上述圖7、圖8中進行者同樣之光學模擬之結果示於圖16、圖17。
即,對於圖14之轉印用圖案35,將使將間隔D設為6 μm、將近接間隙G設為100 μm之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變化時之轉印像及差分d示於圖16(b)~(e)。具體而言,與將透過率設為零之二元光罩之比較例4一同,將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率設為0.03(3%),對將透過控制部36之相位偏移量設為0度、90度、180度、270度之各種情形求出差分d。再者,此處,Ith以窄幅之黑矩陣52(相當於轉印用圖案35之D之部分)成為6 μm之方式將光強度規格化。近接曝光之準直角設為2.0度。模擬條件設為與實施形態1之情形相同。
進而,圖17表示除近接間隙G為150 μm以外以與圖16相同之條件進行模擬之結果。
根據圖16、圖17可知,相較於二元光罩或180度PSM,根據差分d之值,實施例3、及實施例4之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轉印保真度優異。又,根據圖16,於近接間隙G為100 μm之情形時,無相位差之HTM之保真度較實施例3略佳,但根據圖17,若近接間隙G變為150 μm,則實施例4之差分d之數值成為更優異者。進而,於近接曝光中,於根據面內之位置而形成不同之近接間隙G時,根據該近接間隙G之變動,差分d之變化量小之方面亦可根據實施例3、4理解。此方面尤其於平板顯示器之製造中,於維持轉印之圖案之面內均勻性之方面意義非常大。
圖18至圖20係說明與上述圖9至圖11同樣之模擬之結果之說明圖。
圖18表示近接間隙G為100 μm之情形,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較二元、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之保真度更優異之區域。
即,粗線內之區域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中之上述差分d較二元小、進而較具有相同透過率之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之任一者均小之區域。
圖19表示除將近接間隙G設為150 μm以外以與圖18相同條件進行之模擬結果。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較二元、無相位差之HTM、180度PSM之任一者均優異之區域。
圖20之單點鏈線包圍之區域表示於圖18及圖19中粗線包圍之部分之和集合。亦即,表示於近接間隙G為100 μm或150 μm之任一者之情形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較高之區域。又,粗線包圍之部分表示於圖18及圖19之任一者中均為由粗線包圍之部分、即共通集合。即,表示於近接間隙G為100 μm及150 μm之任一者之情形時,過偏移角相移光罩之保真度均較高之區域。
又,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藉由同時考慮利用圖13所得之對比度Co良好之範圍,可選擇保真度更有利之條件。
如上述實施形態1及2所示般,根據過偏移角相移光罩,可提供一種可使用近接曝光裝置50進行保真度良好之光微影法之光罩10。
又,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即便於因光罩10之面內位置導致近接間隙G變動之情形時亦可減少因此導致之轉印像之形狀(包含CD)之變化之光罩10。尤其是,於用於平板顯示器之大型之光罩10中,容易產生因自重導致之彎曲或因曝光裝置之保持手段導致之近接間隙G之變動,因此,採用本實施形態之光罩10較有效。
進而,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可將使用負型感光性材料之抗蝕劑與高壓水銀燈組合而進行保真度較高之曝光之光罩10。
構成透過控制部36之透過控制膜係為了製成具有特定之曝光之光透光率及相位偏移量者而決定其組成或膜厚者,其組成可於膜厚方向均勻,或者亦可為將不同之組成或不同之物性之膜積層而構成一個透過控制膜者。
但是,於不損害本發明之作用效果之範圍內,可附加性地具有不同之膜(遮光膜、蝕刻終止膜等),亦可於透過控制膜之圖案之上表面側或下表面側具有利用附加性之膜所得之膜圖案。
又,於轉印用圖案35之外周側亦可具有附加性之膜圖案(例如,遮光膜圖案),亦可於此種附加性之膜圖案形成於對光罩10曝光時或操作時參照之標記圖案。
與上述2個實施形態共通地,本發明之光罩10例如可利用以下製造方法製造。
首先,準備於透明基板21上成膜有透過控制膜之光罩基底。
於透過控制膜成膜時,以相對於曝光之光滿足特定之透過率、及相位偏移量之方式,選擇其素材及膜厚。成膜方法可應用濺鍍法等公知之成膜方法。
繼而,準備於透過控制膜上形成有抗蝕劑膜之附有抗蝕劑之光罩基底。抗蝕劑可為正型亦可為負型,但較佳為正型。
然後,對上述附有抗蝕劑之光罩基底實施圖案化。具體而言,使用雷射繪圖裝置等繪圖裝置,進行利用特定之圖案資料之繪圖,並進行顯影。進而,將利用顯影形成之抗蝕劑圖案作為光罩對透過控制膜實施乾式或濕式蝕刻,而形成轉印用圖案35。然後,將抗蝕劑圖案剝離。
根據以上步驟,可僅藉由1次圖案化(即僅1次之繪圖)即可形成光罩10。即,較佳為僅將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光罩10。亦可視需要進行附加之膜之形成、及圖案化。
透過控制膜之材料例如可設為含有Si、Cr、Ta、Zr等之膜,亦可自其等之化合物選擇適合者。
作為含有Si之膜,可使用Si之化合物(SiON等)、或過渡金屬矽化物(MoSi、TaSi、ZrSi等)或其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碳氮氧化物等)。
作為含有Cr之膜,可使用Cr之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物、碳氮化物、碳氮氧化物)。
本發明包含使用光罩10之平板顯示器用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即,係一種平板顯示器用電子元件係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準備上述過偏移角相移光罩;及轉印步驟,其係藉由近接曝光裝置50對上述過偏移角相移光罩進行曝光,於被轉印體51上轉印上述轉印用圖案35;且於上述轉印步驟中,近接間隙應用50~200 μm之近接曝光。
光罩10之用途可較佳地用於黑矩陣52或黑色條紋之製造,但並不限定於其等。其中,本發明之光罩特佳地用於在被轉印體上形成利用感光性材料所得之立體構造物之目的。其原因在於:於被上述封閉之線包圍之透過控制部與包圍其之透光部形成之立體構造物之形狀中,可獲得優異之保真度極其有意義。
又,本發明可較佳地應用於包含如線與間隙圖案般規則性地重複處於光學上相互影響之距離之單位圖案之所謂密集圖案之轉印用圖案。
於各實施例中記載之技術性特徵(構成要件)可相互組合,可藉由組合而形成新的技術特徵。
應認為本次揭示之實施形態1、2於所有方面係例示而並非限制性者。本發明之範圍並非上述之意思,而係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有意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意思及範圍內之所有變更。
10:光罩
11:正面
12:背面
21:透明基板
35:轉印用圖案
36:透過控制部
37:透光部
50:近接曝光裝置
51:被轉印體
52:黑矩陣
56:被轉印體(玻璃基板)
57:光源
58:照明系統
圖1係表示用以形成黑矩陣之轉印用圖案之一例之圖。
圖2係表示於構成被轉印體之玻璃基板上形成有黑矩陣之狀態之剖面說明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近接曝光裝置之構成之說明圖。
圖4係例示於假定將圖1所示之轉印用圖案忠實地轉印至被轉印體上之情形時形成於被轉印體上之黑矩陣之形狀之圖。
圖5係表示於對具有圖1所示之轉印用圖案之二元光罩進行近接曝光,並轉印於被轉印體上時,因光之繞射、干涉之作用而導致形狀劣化之情形之轉印像之圖。
圖6(a)、(b)係說明光罩10、及藉由近接曝光而形成之轉印像之說明圖。
圖7(a)~(f)係利用差分S之數值及形狀差異之分佈表示對具有圖1之形狀、表1之尺寸之轉印用圖案將近接間隙G設為100 μm且使透過控制部之相位偏移量變化時對轉印像之影響之圖。
圖8(a)~(f)表示於模擬中對近接間隙G成為150 μm之情形之保真度進行研究之結果。
圖9係說明模擬結果之顯示方法之說明圖。
圖10係說明模擬結果之說明圖。
圖11係說明模擬結果之說明圖。
圖12係說明模擬結果之說明圖。
圖13表示計算形成於被轉印體上之轉印像之對比度Co所得之結果。
圖14表示黑矩陣形成用轉印用圖案之另一例。
圖15表示於假定圖14所示之轉印用圖案忠實地轉印至被轉印體上之情形時,形成於被轉印體上之黑矩陣之形狀。
圖16(a)~(f)對於對圖14所示之轉印用圖案進行近接曝光之情形,表示與在圖7、8中進行者同樣之光學模擬之結果。
圖17(a)~(f)係對於對圖14所示之轉印用圖案進行近接曝光之情形,表示與在圖7、8中進行者同樣之光學模擬之結果之圖。
圖18係說明與圖9至圖11同樣之模擬之結果之說明圖。
圖19係說明與圖9至圖11同樣之模擬之結果之說明圖。
圖20係說明與圖9至圖11同樣之模擬之結果之說明圖。
圖21係表示於近接曝光中透過光罩之曝光之光到達至被轉印體上之任意之一點之情形之模式圖。
Claims (16)
- 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其係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者,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 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其係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者,且 於用以藉由具有波長313~365 nm之波長區域內之波長之曝光之光進行近接曝光之光罩中,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波長365 nm之光具有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 如請求項2之光罩,其係負型感光性材料曝光用。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寬度3~10 μm之線狀之透光部。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係於被轉印體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形成10 μm以下之寬度之線狀之圖案者。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與上述透光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上述重複圖案之重複間距為10~35 μm。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與上述透光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且上述透過控制部具有被封閉之線包圍之形狀。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上述透過控制部規則性地排列之重複圖案,且上述透過控制部為四邊形。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255度以上之相位偏移量。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300度以上之相位偏移量。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曝光之光具有330度以下之相位偏移量。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係黑矩陣或黑色條紋形成用圖案。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其中上述轉印用圖案係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僅將上述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
- 一種平板顯示器用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罩;及 轉印步驟,其係藉由近接曝光裝置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於形成於被轉印體上之負型感光性材料膜轉印上述轉印用圖案;且 於上述轉印步驟中,應用將近接間隙設定為50~200 μm之範圍之近接曝光。
- 一種近接曝光用光罩之製造方法,該近接曝光用光罩具備將形成於透明基板上之透過控制膜圖案化而成之轉印用圖案,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有上述透過控制膜之光罩基底;及 圖案化步驟,其係對上述透過控制膜實施圖案化,而形成上述轉印用圖案;且 上述轉印用圖案具有於上述透明基板上形成上述透過控制膜而成之透過控制部、及供上述透明基板露出之透光部,且 上述透過控制部相對於對上述光罩進行曝光之曝光之光具有10%以下之透過率及超過180度之相位偏移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8733 | 2018-10-22 | ||
JP2018-198733 | 2018-10-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4775A true TW202024775A (zh) | 2020-07-01 |
TWI787548B TWI787548B (zh) | 2022-12-21 |
Family
ID=7031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0153A TWI821625B (zh) | 2018-10-22 | 2019-10-09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TW108136565A TWI787548B (zh) | 2018-10-22 | 2019-10-09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0153A TWI821625B (zh) | 2018-10-22 | 2019-10-09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55598B2 (zh) |
KR (1) | KR102371333B1 (zh) |
CN (1) | CN111077725B (zh) |
TW (2) | TWI82162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8741A (en) * | 1992-07-31 | 1994-05-03 | Motorola, Inc. | Lithographic method using double exposure techniques, mask position shifting and light phase shifting |
JPH11271958A (ja) * | 1998-02-06 | 1999-10-08 |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 高解像フォト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553069B1 (ko) * | 1999-11-08 | 2006-02-15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포토마스크 및 포토마스크의 작성방법 |
US6905899B2 (en) * | 2003-09-23 | 2005-06-14 |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 Methods for forming a photoresist pattern using an anti-optical proximity effect |
JP4697960B2 (ja) * | 2004-12-21 | 2011-06-0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パターンニング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近接露光用の原版マスク |
JP4848932B2 (ja) * | 2006-11-13 | 2011-12-2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プロキシミティ露光用階調マスク |
JP5897498B2 (ja) * | 2012-04-27 | 2016-03-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材料用永久膜の製造方法、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6089604B2 (ja) | 2012-11-06 | 2017-03-0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
WO2014111983A1 (ja) * | 2013-01-21 | 2014-07-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
JP2014191323A (ja) * | 2013-03-28 | 2014-10-06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プロキシミティ露光用フォトマス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パターン露光方法 |
JP6522277B2 (ja) * | 2013-11-19 | 2019-05-29 | Hoya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パターン転写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6726553B2 (ja) * | 2015-09-26 | 2020-07-22 | Hoya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6557638B2 (ja) | 2016-07-06 | 2019-08-07 | 株式会社エスケー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 ハーフトーンマスクおよびハーフトーンマスクブランクス |
US10394114B2 (en) * | 2016-08-25 | 2019-08-27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Chromeless phase shift mask structure and process |
JP6716427B2 (ja) * | 2016-11-07 | 2020-07-01 | Hoya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近接露光用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8116088A (ja) * | 2017-01-16 | 2018-07-26 | Hoya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19
- 2019-10-09 TW TW110100153A patent/TWI821625B/zh active
- 2019-10-09 TW TW108136565A patent/TWI787548B/zh active
- 2019-10-15 KR KR1020190127658A patent/KR1023713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10-18 CN CN201910993158.6A patent/CN111077725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21 JP JP2019192029A patent/JP7355598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55598B2 (ja) | 2023-10-03 |
KR20200045408A (ko) | 2020-05-04 |
TW202132904A (zh) | 2021-09-01 |
TWI787548B (zh) | 2022-12-21 |
TWI821625B (zh) | 2023-11-11 |
JP2020067661A (ja) | 2020-04-30 |
CN111077725B (zh) | 2023-10-27 |
CN111077725A (zh) | 2020-04-28 |
KR102371333B1 (ko) | 2022-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4058B (zh) | 大型相位移遮罩及大型相位移遮罩之製造方法 | |
TWI431411B (zh)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圖案轉印方法及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 | |
CN111624849A (zh) | 光掩模、光掩模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KR20090010907A (ko) | 포토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패턴 전사 방법, 포토마스크 및데이터베이스 | |
CN103676468A (zh) | 光掩模及其制造方法、转印方法及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1346664B (zh) | 掩模坯料及光掩模 | |
TWI691783B (zh) | 顯示裝置製造用光罩、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 |
TWI712851B (zh)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
TWI569090B (zh) | 相位移遮罩及使用該相位移遮罩之抗蝕劑圖案形成方法 | |
JP2010107970A (ja) | 多階調フォト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2212125A (ja) | 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パターン転写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3068967A (ja) | 多階調フォトマスク、パターン転写方法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 |
TWI787548B (zh) | 光罩、光罩之製造方法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
TWI495929B (zh) | 光罩之製造方法、圖案轉印方法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 |
JP2010191398A (ja) | 多階調フォトマスクの検査方法 | |
CN111077728A (zh) | 一种光罩及图像校准方法 | |
JP7507100B2 (ja) | フォトマスク、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用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JP6767735B2 (ja) | フォトマスク、フォトマスクの設計方法、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1209759A (ja) | 5階調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転写方法 | |
CN113406857A (zh) | 光掩模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JP2010175697A (ja) | 濃度分布マスク | |
JP2011221484A (ja) | 濃度分布マスクとその設計方法及び設計装置 | |
KR20110092162A (ko) | 하프톤 패드를 이용한 포토 마스크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포토 마스크 | |
JP2011070227A (ja) | 5階調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転写方法 | |
JP2010266877A (ja) | 5階調フォトマスク及び5階調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