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2250A - 捆束機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2250A
TW202012250A TW108125056A TW108125056A TW202012250A TW 202012250 A TW202012250 A TW 202012250A TW 108125056 A TW108125056 A TW 108125056A TW 108125056 A TW108125056 A TW 108125056A TW 202012250 A TW202012250 A TW 2020122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nd side
signal
feed
trigger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9541B (zh
Inventor
森尻剛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54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65B13/285Han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10Bundling rods, sticks, or like elongated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7/00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 B65B57/02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57/04Automatic control, check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responsive to absence, presence, abnormal feed, or misplacement of binding or wrapp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and operating to control, or to stop, the feed of such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9/00Arrangements to enable machines to handle 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produce packag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vary the contents of packages, to handle different types of packaging material, or to give access for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purposes
    • B65B59/001Arrangements to enable adjustments related to the product to be packag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6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固持部(70),係固持被捲曲之金屬線W的前端側;金屬線進給部(3A),係可進給地固持藉固持部(70)固持前端側之金屬線(W)的基端側;捆束部(7A),係扭轉金屬線(W);以及控制部,係控制金屬線進給部(3A)及捆束部(7A)。控制部係在偵測到第1信號時,控制金屬線進給部(3A),進給金屬線(W),而在偵測到第2信號時,控制捆束部(7A),扭轉金屬線(W)。

Description

捆束機
本揭示係有關於一種以金屬線等之線材捆束鋼筋等之捆束對象物的捆束機。
廣為利用稱為鋼筋捆束機之捆束機(例如,專利文獻1),該鋼筋捆束機係作成藉觸發開關之操作一個動作可捆束鋼筋。這種鋼筋捆束機係由以下之構件所構成,收容室,係收容捲繞金屬線之金屬線捲盤;進給手段,係進給金屬線捲盤所捲繞之金屬線;導引部,係對藉進給手段所進給之金屬線賦與捲繞習性,並將金屬線捲繞於鋼筋之周圍;以及金屬線扭轉裝置,係握持並扭轉在鋼筋之周圍所捲繞之金屬線。
在導引部之下方,係以與導引部相對向的方式設置下部導件。下部導件係接受來自導引部的金屬線,並導引至金屬線扭轉裝置。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係形成前端部分開口之側視C字形,為了捆束鋼筋,將鋼筋插入該開口,即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之間。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126101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為了使用鋼筋捆束機來捆束鋼筋,係必須在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之間插入成為捆束對象之鋼筋。因此,可捆束之鋼筋的條數或粗細受到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之間之尺寸的限制。例如,欲捆束5條以上之鋼筋,亦若其無法進入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之間,藉鋼筋捆束機之捆束係無法實現。為了捆束多條鋼筋,係只要使導引部與下部導件之間的尺寸變大即可,但是那麼做時,裝置變成大型,進而亦失去重量平衡等,而在操作性引起問題。此問題係欲捆束之鋼筋的條數或粗細愈大愈顯著。 此外,由於欲捆束之鋼筋的條數多等的理由,在藉鋼筋捆束機之捆束困難的情況,成為作業員利用本身的手來捆束,但是這種藉手動之捆束係不僅費時,而且作業員之作業負擔大。
本揭示係為了解決這種課題所開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捆束機,該捆束機係是各種大小之捆束對象物,都可捆束。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捆束機係包括:固持部,係固持被捲曲之線材的前端側;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之該線材的基端側;扭轉部,係扭轉該線材;以及控制部,係控制該進給部及該扭轉部;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第1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而在偵測到第2信號時,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若依據該捆束機,藉由分別藉固持部與進給部固持被捲曲之線材的前端側與基端側,從固持部至進給部之間的線材係構成圓環狀之金屬線環。而且,將捆束對象物插入此金屬線環之中(內側),再藉扭轉部扭轉線材時,可捆束捆束對象物。
金屬線環之大小係藉控制部控制藉進給部之線材的進給量,藉此,可隨意地調整。因此,若以配合捆束對象物之大小的方式來調整金屬線環之大小,可捆束各種大小之捆束對象物。
本揭示之捆束機之其他的形態係包括: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前端側被開放之線材的基端側;固持部,係固持藉該進給部所進給之該線材的前端側;扭轉部,係扭轉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的該線材;以及控制部,係控制該進給部及該扭轉部;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第3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在偵測到第4信號時,控制該固持部,固持該線材的前端側,而在偵測到第5信號時,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若依據該捆束機,將前端側被開放之線材捲繞於捆束對象物之周圍,並藉固持部固持線材的前端側後,藉扭轉部扭轉線材,藉此,可捆束捆束對象物。
前端側被開放之線材的基端側係因為可藉進給部進給(線材之進給量係由控制部所控制),所以只要控制線材之進給量,即將線材進給至可捲繞捆束對象物之程度,就可捆束各種大小之捆束對象物。
本揭示之捆束機之其他的形態係包括:本體部;固持部,係固持被捲曲之線材的前端側;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之該線材的基端側;以及扭轉部,係扭轉該被捲曲之線材;藉該固持部與該進給部在該本體部的前端側形成閉合之環狀的線材;藉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之該基端側,藉此,可對該環狀的線材擴徑。
若依據該捆束機,藉由調整線材之進給量,可配合捆束對象物之大小(直徑)來調整成為環狀之環狀線材的環直徑。因此,可捆束各種大小之捆束對象物。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揭示,藉由控制線材之進給量,因為可隨意地調整被捲曲之線材的捲曲直徑或前端側被開放之線材的拉出量,所以是各種大小之捆束對象物,都可捆束。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揭示之適合的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整體構成之一例的側視圖。圖2係圖1之A-A剖面圖。
鋼筋捆束機1A係包括:本體部10A;從本體部10A所突出的把手部11A;以及捲曲導件5A,係被設置於本體部10A的前端側,對金屬線W賦與捲曲習性,並使金屬線W捲曲。在把手部11A係設置觸發開關12A。此處,「對金屬線W賦與捲曲習性」或「使金屬線W捲曲」係意指使金屬線W彎曲成圓弧形或彎曲狀(其中,亦可未必是圓滑之圓弧或彎曲,亦包含彎曲成稍尖)。又,「被捲曲之金屬線W」係意指依上述之方式所彎曲之金屬線W。 此外,在以下之說明,係將對本體部10A設置把手部11A之側當作下側,將其相反側當作上側,將對本體部10A設置捲曲導件5A之側當作前側,將其相反側當作後側。
在本體部10A,係安裝捲盤收容部2A,而該捲盤收容部2A係收容捲繞金屬線W之金屬線捲盤20。在本體部10A之內部,係設置:金屬線進給部(進給部)3A,係從捲盤收容部2A所收容之金屬線捲盤20拉出金屬線W並進給;裁斷部6A,係裁斷藉捲曲導件5A所被捲曲之金屬線W;捆束部(扭轉部)7A,係固持並扭轉藉裁斷部6A所裁斷之金屬線W;以及控制部14A,係控制金屬線進給部3A或捆束部7A。
金屬線捲盤20係包括:筒狀之轂部20a,係捲繞金屬線W;及一對凸緣20b,係被設置於轂部20a之軸向兩端側。凸緣20b係具有比轂部20a之直徑更大的直徑,並自轂部20a之軸向兩端側向徑向突出。
捲盤收容部2A係以位於把手部11A之前方的方式被設置於本體部10A的下方。捲盤收容部2A係包括:壁部(未圖示),係劃定可收容金屬線捲盤20之空間;及捲盤支撐軸(未圖示),係從壁部向捲盤收容部2A之內部突出。金屬線捲盤20係被捲盤支撐軸支撐成可轉動,並藉金屬線進給部3A進給金屬線W時,配合該進給而轉動。
金屬線進給部3A係包括:一對進給齒輪30L、30R,係位於捲盤收容部2A之上方,並用以進給金屬線W;驅動部33,係驅動一對進給齒輪30L、30R中之一方(在本例係第1進給齒輪30L);以及位移部34,係使另一方之齒輪(在本例係第2進給齒輪30R)對第1進給齒輪30L接近、遠離。第1及第2進給齒輪30L、30R係都是正齒輪,並被配置成隔著金屬線W之進給路徑外周面彼此相對向。為了進給金屬線W,將金屬線W設定於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之間,藉位移部34使第2進給齒輪30R與第1進給齒輪30L抵接並夾持(固持)金屬線W後,藉驅動部33驅動第1進給齒輪30L。此外,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係只要是可適當地進給金屬線W者,未必限定為正齒輪。
驅動部33係由進給馬達33a與齒輪等所構成,該齒輪係與進給馬達33a之輸出軸連接,並將進給馬達33a之驅動力傳達至第1進給齒輪30L。藉由切換進給馬達33a之輸出軸的轉向,切換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的轉向,而切換金屬線W之進給方向的正反轉。在本例,係藉由使進給馬達33a之輸出軸在正方向轉動而進給金屬線W,藉由在反方向轉動而拉回金屬線W。
捲曲導件5A係被設置於本體部10A的前端側,並由上下一對之導引部,即第1導引部50及第2導引部51所構成。第1導引部50係被設置於本體部10A之對捆束部7A的上側,並對金屬線W賦與捲曲習性。又,第2導引部51係被設置於本體部10A之對捆束部7A的下側,接受藉第1導引部50已賦與捲曲習性的金屬線W並導引至捆束部7A。捲曲導件5A係構成為藉第1導引部50與第2導引部51,形成前端側開口之側視C字形。為了捆束鋼筋S,在該開口,即第1導引部50與第2導引部51之間插入鋼筋S。
第1導引部50係具備導槽52,該導槽52係構成金屬線W所通過之金屬線W的進給路徑之至少一部分。導槽52係沿著金屬線W之前進方向被形成為彎曲(圓弧)狀。在導槽52,係設置與金屬線W抵接並限制金屬線W之前進方向的導銷53、53b。導銷53係被設置於導槽52之入口(金屬線W的導入口)的附近,並從下側(被捲曲之金屬線W的內側)與金屬線W抵接。導銷53b係被設置於導槽52之出口的附近,並從上側(被捲曲之金屬線W的外側)與金屬線W抵接。金屬線W係在通過第1導引部50之過程,與導銷53、導槽52以及導銷53b抵接。金屬線W係一面藉導銷53、導槽52以及導銷53b限制前進方向,一面通過第1導引部50的結果,捲曲狀地被賦與捲曲習性。
第2導引部51係具備導槽,該導槽係接受來自第1導引部50之金屬線W,並向捆束部7A導引。
裁斷部6A係包括:固定刃60,係被設置於金屬線進給部3A與捲曲導件5A之間,並形成金屬線W可通過的貫穿孔;及可動刃61,係在固定刃60的外周面滑動。為了藉裁斷部6A裁斷金屬線W,在金屬線W貫穿固定刃60之貫穿孔的狀態,使可動刃61沿著固定刃60的外周面滑動。此外,在可動刃61之驅動係利用捆束部7A之扭轉馬達80。構成為扭轉馬達80之驅動力經由連桿62等傳達至可動刃61,藉扭轉馬達80之驅動,可動刃61在固定刃60的外周面滑動。
捆束部7A係包括:扭轉馬達80;減速機構81,係進行扭轉馬達80之減速及扭矩之放大;轉軸82,係與減速機構81連接,並藉扭轉馬達80之轉動而轉動;可動構件83,係藉轉軸82之轉動動作而位移;以及固持部70,係向可動構件83的前端側突出,固持金屬線W並扭轉。
在轉軸82之外周面與可動構件83之內周面,係分別形成螺紋,轉軸82之螺紋與可動構件83之螺紋螺合。可動構件83係在被限制轉動的狀態,轉軸82轉動時,向前後方向移動,而轉動之限制被解除時,與轉軸82成一體地轉動。
固持部70係具有用以固持金屬線W之複數個爪部(後述之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以及固定固持構件70C)。固持部70係配合可動構件83之前後方向的移動而開閉,並配合可動構件83之轉動而轉動。
圖3係固持部70的側視圖,圖4A及圖4B係固持部70的主要部放大圖。
固持部70係包括固定固持構件70C、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以及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與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係經由固定固持構件70C在左右方向所配置。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及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係配合可動構件83之前後方向的移動,接近或遠離固定固持構件70C。
在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或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遠離固定固持構件70C時,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及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係分別形成金屬線W所通過之進給路徑。因此,藉金屬線進給部3A所進給進來的金屬線W係首先通過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並藉捲曲導件5A捲曲後,再通過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在此狀態,藉由使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接近固定固持構件70C,金屬線W係被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與固定固持構件70C固持(握持)。
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亦與第1可動固持構件70L一樣,構成為接近固定固持構件70C,但是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係即使是最接近固定固持構件70C的情況,亦不會握持金屬線W。即,即使是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最接近固定固持構件70C的情況,亦金屬線W係成為可通過第2可動固持構件70R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的狀態。藉由作成依此方式,在第1可動固持構件與固定固持構件70C之間固持圓弧形地被賦與捲曲習性之金屬線,即金屬線環之前端側(不僅前端部,而且亦包含前端部的附近)的狀態,可進給或拉回金屬線環的基端側(在本例的情況,意指是比金屬線環之金屬線W所交叉的位置更上游側,並在金屬線進給部3A之位置所存在的金屬線部位)。
圖5係表示鋼筋捆束機1A的控制功能之一例的方塊圖。如圖5所示,鋼筋捆束機1A係具備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40、記憶體以及輸出入介面的控制部14A,控制部14A係藉由執行ROM等之記憶體所儲存的程式,控制鋼筋捆束機1A整體的動作。
在控制部14A,係分別連接主開關16A、觸發開關12A、進給馬達33a以及扭轉馬達80。控制部14A係根據來自主開關16A的信號,控制鋼筋捆束機1A之電源的開(導通)與關(不導通)。
控制部14A係根據來自觸發開關12A之開關信號,控制進給馬達33a或扭轉馬達80。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的控制之一例的流程圖。鋼筋捆束機1A係藉由執行在未圖示之記憶體所儲存的程式,執行圖6所示之處理。又,圖7~圖12係表示鋼筋捆束機1A的動作說明圖。
在步驟S10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操作者)對觸發開關(第1操作部)12A已進行導通操作(按操作)。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從觸發開關12A輸出與導通對應之信號。控制部14A係偵測到該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控制部14A係待命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110。此外,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係如圖7所示,成為金屬線W尚未被進給至捲曲導件5A的狀態(起始狀態)。又,為了便於說明,有將在既定時間內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僅一次的情況(不僅導通/不導通的情況),亦包含持續導通的情況(有將持續導通的情況稱為「觸發開關12A之長按」的情況)稱為「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的情況。
在步驟S110,控制部14A係驅動進給馬達33a,而在正方向進給金屬線W。在正方向所進給之金屬線W係如圖8所示,以捲曲導件5A形成圓環狀之金屬線環。在此時,控制部14A係驅動扭轉馬達80,而使固持部70固持金屬線環的前端側。即,控制部14A係在步驟S110,進行金屬線環的形成與金屬線W之前端側的固持。
在步驟S12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導通操作(第1操作)。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從觸發開關12A輸出與導通對應之信號(第1信號)。控制部14A係偵測到第1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控制部14A係待命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即,偵測到來自觸發開關12A之第1信號時,移至步驟S130。
在步驟S130,控制部14A係驅動進給馬達33a,而在正方向進給金屬線W。在此時,因為金屬線環的前端側係被固持部70固持,所以藉由在正方向進給金屬線W(金屬線環的基端側),金屬線環係變大(金屬線環的直徑擴大)(參照圖9)。
在步驟S14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不導通操作。即,控制部14A係成為未偵測到第1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成為不導通。控制部14A係只要觸發開關12A未成為不導通,即只要觸發開關12A持續成為導通(長按狀態),如圖9所示,持續進給金屬線W(步驟S130)。藉由持續進給金屬線W,金屬線環亦配合之而持續擴大。依此方式,因為因應於觸發開關12A之導通時間(長按)而金屬線環之大小亦變化(擴大),所以作業員係藉由調整觸發開關12A之導通時間,可隨意地改變金屬線環之大小(直徑)。另一方面,控制部14A係觸發開關12A成為不導通時,移至步驟S150。
在步驟S150,控制部14A係伴隨觸發開關12A之不導通,使進給馬達33a之驅動停止。因此,金屬線W之進給動作亦停止。
在步驟S16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導通操作。控制部14A係待命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170。
在步驟S160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時,接著在步驟S17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觸發開關12A已被按複數次,在本例的情況係2次(按2次(第2操作))。「觸發開關12A之按2次」係意指在既定時間內觸發開關12A被按2次,即,在既定時間內被進行導通、不導通、導通之操作。觸發開關12A被按2次時,從觸發開關12A係輸出與被按2次對應之信號(第2信號)。控制部14A係偵測到第2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被按2次,控制部14A係在判斷觸發開關12A未被按2次的情況,即觸發開關12A之操作為按一次的情況(在此情況,控制部14A係偵測到第1信號),回到步驟S130,再進給金屬線W。藉由使觸發開關12A成為不導通(步驟S140),金屬線環之擴大(擴徑)係一度停止(步驟S150),但是藉由觸發開關12A再被按一次(步驟S170),金屬線環係再擴大(步驟S130)。另一方面,控制部14A係在偵測到第2信號而判斷觸發開關12A已被按2次的情況,移至步驟S180。
在步驟S180,控制部14A係依序地進行捆束動作,即,金屬線W之拉回、金屬線W之裁斷、以及金屬線W之扭轉動作後,結束處理。此處,在進行金屬線W之拉回或扭轉動作之前,作業員係如圖10所示,將是捆束對象物之複數條鋼筋S插入環之內側。而且,在插入鋼筋S後,藉由對觸發開關12A按2次(步驟S170),控制部14A係控制進給馬達33a、扭轉馬達80,藉此執行金屬線W之拉回、扭轉動作等之步驟S180的處理。藉金屬線W之拉回,金屬線W係如圖11所示,與鋼筋之周圍密接。然後,被裁斷之金屬線W係如圖12所示,藉金屬線W之扭轉動作,捆束鋼筋。
此外,金屬線W之拉回係不是必需的處理,亦可在不拉回金屬下,進行金屬線W之裁斷及扭轉動作。
又,在本例,係都以共同的觸發開關(第1操作部)12A進行第1操作或第2操作,但是這些操作係未必以共同的觸發開關12A進行。即,亦可以不同的開關進行各個操作。例如,與觸發開關12A係另外地設置在被進行第2操作時輸出第2信號的開關(第2操作部)。
在本例,係只要持續按觸發開關12A,金屬線環亦持續擴大,但是亦可對金屬線環之擴大量設置限制。即,亦可即使是持續按觸發開關12A的情況,亦在金屬線W之進給量達到既定量時或金屬線環成為既定大小時,使藉進給馬達33a之金屬線W的進給,即金屬線環之擴大停止。此外,亦可作成藉刻度盤或開關等預先可隨意地(多段地)設定金屬線W之進給量或金屬線環之大小。
在本例,係將第1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將第2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2次。但是例如,如將第1操作當作按2次、將第2操作當作按3次所示,亦可第1操作及第2操作之任一種操作都當作按複數次。
在本例,係將第1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將第2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2次。但是例如,亦可第1操作與第2操作都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在此情況,亦可作成藉由根據檢測出第1操作來進給金屬線W,形成藉刻度盤或開關等所設定之既定大小的金屬線環,然後,若進行第2操作,就進行捆束動作。
在本例,係作成在送上電源後,使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藉此,形成金屬線環,但是亦可作成在送上電源後,不使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亦自動地形成金屬線環。進而,亦可作成在上次作業結束時,形成金屬線環。在此情況,在下次作業時(送上電源時),係成為已形成金屬線環的狀態。
>第2實施形態> 在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A,係作成首先形成分別固持被捲曲之金屬線W的前端側與基端側並閉合之狀態的金屬線環,從該狀態進給金屬線環的基端側,藉此,擴大金屬線環。可是,在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B,係未如第1實施形態般形成金屬線環,而將金屬線W的前端側設定成開放狀態。即,不是使金屬線環擴大,而作成從本體部10A的前方拉長(拉出)前端側被開放的金屬線W。作業員係藉後述之既定操作將金屬線W拉長至所要之長度後,將金屬線W捲繞於鋼筋之周圍,再使固持部70固持金屬線W的基端側。而且,在使固持部70固持金屬線W的基端側後,進行捆束動作(金屬線W之拉回、金屬線W之裁斷、以及金屬線W之扭轉動作)。
圖13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1B的控制之一例的流程圖。鋼筋捆束機1B係藉由執行在未圖示之記憶體所儲存的程式,執行圖13所示之處理。又,圖14~圖17係鋼筋捆束機1B的動作說明圖。
在步驟S30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第3操作部)12A已進行導通操作(第3操作)。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從觸發開關12A輸出與導通對應之信號(第3信號)。控制部14A係偵測到第3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控制部14A係待命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在偵測到第3信號而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的情況,係移至步驟S310。
在步驟S310,控制部14A係驅動進給馬達33a,使第1進給齒輪30L與第2進給齒輪30R進行正轉,藉此,在正方向進給金屬線W。在此時,因為金屬線W的前端側係絲毫未被固持而位於被開放之狀態,所以進給金屬線W時,如圖14所示,金屬線W從第1導引部50被拉長。
在步驟S32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不導通操作。控制部14A係在判斷觸發開關12A未成為不導通的情況,即,在觸發開關12A持續成為導通之間(觸發開關12A之長按狀態),持續進給金屬線W(步驟S310)。藉由持續進給金屬線W,金屬線W係從第1導引部持續伸長(參照圖15)。另一方面,控制部14A係在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不導通的情況,移至步驟S330。
在步驟S330,控制部14A係伴隨觸發開關12A之不導通,使進給馬達33a之驅動停止。因此,金屬線W之進給動作亦停止。在金屬線W之進給動作結束的階段,作業員係如圖16所示,將前端側被開放之金屬線W捲繞於是捆束對象物之複數條鋼筋S的周圍。
在步驟S34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導通操作。控制部14A係待命至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350。
在步驟S35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觸發開關12A已被按複數次,在本例的情況係2次(第4操作)。即,控制部14A係偵測到與觸發開關12A之按2次對應的信號(第4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被按2次,控制部14A係在判斷觸發開關12A未被按2次的情況,即觸發開關12A之操作為按一次(第3操作)的情況,回到步驟S310,再進給金屬線W。另一方面,控制部14A係在偵測到第4信號而判斷觸發開關12A已被按2次的情況,移至步驟S360。
在步驟S360,控制部14A係藉由驅動扭轉馬達80,而藉固持部70固持金屬線W的前端部(參照圖17)。此處,為了固持金屬線W的前端側,需要作業員預先將金屬線W的前端側設定於固持部70。作業員係在將金屬線W的前端側設定於固持部70後,對觸發開關12A按2次。
在步驟S370,控制部14A係判斷是否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導通操作(第5操作)。即,控制部14A係偵測到與觸發開關12A之導通對應的信號(第5信號)時,判斷觸發開關12A已成為導通。控制部14A係待命至作業員對觸發開關12A已進行導通操作,觸發開關12A成為導通時,移至步驟S380。
在步驟S380,控制部14A係依序地進行捆束動作,即,金屬線W之拉回、金屬線W之裁斷、以及金屬線W之扭轉動作後,結束處理。此外,因為在此處之處理係與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所以詳細之說明係省略。
在本例亦金屬線W之拉回係未必是必需的處理,這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又,第3操作、第4操作以及第5操作係未必以共同的觸發開關(第3操作部)12A進行,亦可分別以不同的開關進行。例如,與觸發開關12A係另外地設置在進行第4操作時輸出第4信號的開關(第4操作部)、在進行第5操作時輸出第5信號的開關(第5操作部)。
在本例,係將第3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將第4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2次,將第5操作當作觸發開關12A之按一次,但是例如,如將第3操作當作按2次、將第4操作當作按3次、將第5操作當作按4次所示,亦可第3操作、第4操作以及第5操作之任一種操作都當作按複數次。
在本例,係只要持續按觸發開關12A,金屬線W持續伸長,但是亦可對金屬線W之伸長量設置限制。即,亦可作成即使持續按觸發開關12A,亦若金屬線W成為既定長度,則停止更伸長。例如,亦可作成在金屬線W之伸長量(進給量)達到既定量時,使進給馬達33a停止,而停止金屬線W之進給。此外,亦可作成藉刻度盤或開關等可隨意地設定金屬線W之伸長量(進給量)。
在本例,係具備用以對金屬線W賦與捲曲習性的捲曲導件,但是在本例的情況,因為亦可未必對金屬線W賦與捲曲習性,所以捲曲導件5A係不是必需的構成。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若依據第1及第2實施形態,藉由調整觸發開關12A之導通時間(長按時間),可隨意地調整金屬線環之大小或金屬線W之伸長量(拉出量)。因此,藉由使金屬線環之大小或金屬線W之伸長量對應於鋼筋S之條數或粗細,即使是在至目前為止之鋼筋捆束機係無法捆束之條數或粗細的鋼筋亦可捆束。即,因為藉觸發開關12A之操作可無段地調整金屬線環之大小或金屬線W之伸長量,所以是各種粗細之捆束對象物都可捆束。
又,在第1實施形態,因為需要將鋼筋S插入閉合之圓環形的金屬線環,所以為了捆束鋼筋S,必須將金屬線環移至鋼筋S的端部,並從鋼筋S的端部插入金屬線環的環。可是,在第2實施形態,係因為金屬線W的前端側被開放(因為未閉合),所以不必將金屬線W移至鋼筋S的端部,而在想捆束的位置可將金屬線W直接捲繞於鋼筋S。
此外,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係不是被限定為上述之實施形態,在不超出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包含對上述之實施形態施加各種的變更者。
例如,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係作成以捆束部7A的固持部70固持金屬線環或金屬線W的前端側,但是亦可不是將固持部70設置於捆束部7A,而與捆束部7A係分開地設置。例如,亦可將固持部70設置於與捆束部7A係相異的本體部10A或捲曲導件5A。
又,亦可作成在一台鋼筋捆束機,可執行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與第2實施形態之控制的雙方。在此情況,例如,設置執行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的模式、與執行第2實施形態之控制的模式,並可選擇這些模式。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作為捆束對象物,說明了鋼筋S的例子,但是捆束對象物係未限定為鋼筋S。例如,作為捆束對象物,亦可是管等之長條物,其材質亦不限定為鐵製,亦可是樹脂製等。進而,捆束對象物係不限定為工業用材料,例如,亦可是果樹或蔬菜等之樹枝或蔓藤、木製之支柱等。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作為捆束捆束對象物的線材,說明了金屬線W的例子,但是線材係未限定為金屬線W。在第1實施形態,係因為需要藉捲曲導件5A形成金屬線環,所以需要可塑性變形的線材,但是在第2實施形態,係亦可使用由不會塑性變形之例如樹脂製的膠帶、將細繩等捻合之繩子等的柔軟構件所構成的線材。
又,在第1實施形態,係根據觸發開關12A之操作來進行金屬線W的捆束動作。具體而言,係在將是捆束對象物之鋼筋S插入金屬線環之內側後,對觸發開關12A按2次,藉此,進行捆束動作,即,金屬線W之拉回、金屬線W之裁斷、以及金屬線W之扭轉動作。相對地,例如,亦可作成構成為可檢測出鋼筋S已被插入金屬線環之內側,檢測出鋼筋S時不進行觸發開關12A之操作,而自動地進行捆束動作。在鋼筋捆束機1A係用以檢測出捆束對象物(鋼筋S等)之檢測部17A被設置於本體部10A或捲曲導件5A,如圖18所示,檢測部17A係與控制部14A連接。檢測部17A係構成為在金屬線環之內側檢測出捆束對象物(鋼筋S)時,輸出第2信號。偵測到第2信號之控制部14A係控制進給馬達33a及扭轉馬達80,執行捆束動作(圖6之步驟S180)。
在第2實施形態,亦不是在固持金屬線W的前端側(圖13之步驟S360)後,藉觸發開關12A之操作來進行捆束動作(圖13之步驟S370、380),而亦可作成在固持金屬線W後,不操作觸發開關12A,自動地進行捆束動作。具體而言,與上述一樣,檢測部17A被設置於本體部10A或捲曲導件5A,並與控制部14A連接。檢測部17A係構成為在前端側被固持之金屬線W的內側檢測出捆束對象物時,輸出第5信號,偵測到第5信號之控制部14A係控制進給馬達33a及扭轉馬達80,執行捆束動作(圖13之步驟S380)。
此外,檢測部17A之檢測方法係不是被限定為特定的方法,例如,是檢測出捆束對象物與極限開關等接觸的接觸式感測器、從所投射之光或所發射之超音波的反射光或反射波等檢測出捆束對象物的非接觸式感測器、藉由對以相機所拍攝之影像進行影像處理來檢測出捆束對象物之影像感測器等之任一種感測器都可。 本專利申請係根據於2018年7月18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8-135390者,其內容係在此作為參照而被取入。
1A:鋼筋捆束機(捆束機) 3A:金屬線進給部(進給部) 7A:捆束部(扭轉部) 10A:本體部 12A:觸發開關(第1操作部、第3操作部) 14A:控制部 17A:檢測部 70:固持部 W:金屬線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整體構成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2]係圖1之A-A剖面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固持部的側視圖。 [圖4A]係第1實施形態之固持部的主要部放大圖。 [圖4B]係第1實施形態之固持部的主要部放大圖,係表示夾持金屬線之例子的圖。 [圖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6]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控制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8]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9]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0]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3]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控制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6]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7]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鋼筋捆束機的動作說明圖。 [圖18]係表示第1及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鋼筋捆束機的控制功能之一例的方塊圖。
1A:鋼筋捆束機(捆束機)
3A:金屬線進給部(進給部)
5A:捲曲導件
6A:裁斷部
7A:捆束部(扭轉部)
30R:第2進給齒輪
50:第1導引部
51:第2導引部
52:導槽
53:導銷
53b:導銷
62:連桿
70:固持部
W:金屬線

Claims (19)

  1. 一種捆束機,其係: 包括: 固持部,係固持被捲曲之線材的前端側; 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之該線材的基端側; 扭轉部,係扭轉該線材;以及 控制部,係控制該進給部及該扭轉部; 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第1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而在偵測到第2信號時,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第1操作部,該第1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1操作時輸出該第1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2操作時輸出該第2信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第2操作部,該第2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2操作時輸出該第2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 該進給部係可拉回該前端側被固持之該線材的該基端側; 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該第2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拉回該線材後,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捆束機,其中 該第1操作部係觸發開關; 該第1操作或該第2操作之其中一方是按一次之操作,另一方是按複數次之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檢測部,該檢測部係在捆束對象物位於該被捲曲之線材的內側時,輸出該第2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該第1信號並進給該線材的情況,在該線材之進給量達到既定量時,停止該線材的該進給。
  9. 一種捆束機,其係: 包括: 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前端側被開放之線材的基端側; 固持部,係固持藉該進給部所進給之該線材的前端側; 扭轉部,係扭轉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的該線材;以及 控制部,係控制該進給部及該扭轉部; 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第3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在偵測到第4信號時,控制該固持部,固持該線材的該前端側,而在偵測到第5信號時,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第3操作部,該第3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3操作時輸出該第3信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捆束機,其中該第3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4操作時輸出該第4信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捆束機,其中該第3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5操作時輸出該第5信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第4操作部,該第4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4操作時輸出該第4信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第5操作部,該第5操作部係在操作者已進行第5操作時輸出該第5信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4項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 該進給部係可拉回該前端側被固持之該線材的該基端側; 該控制部係在收到該第5信號時,控制該進給部,拉回該線材後,控制該扭轉部,扭轉該線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捆束機,其中 該第3操作部係觸發開關; 該第3操作、該第4操作以及該第5操作之至少其中一種是按一次之操作,剩下之至少其中一方是按複數次之操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1項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具備檢測部,該檢測部係在捆束對象物位於該前端側被固持之線材的內側時,輸出該第5信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7項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該控制部係在偵測到該第1信號並進給該線材的情況,在該線材之進給量達到既定量時,停止該線材的該進給。
  19. 一種捆束機,其係: 包括: 本體部; 固持部,係固持被捲曲之線材的前端側; 進給部,係可進給地固持藉該固持部固持該前端側之該線材的基端側;以及 扭轉部,係扭轉該被捲曲之線材; 藉該固持部與該進給部在該本體部的前端側形成閉合之環狀的線材; 藉該進給部進給該線材之該基端側,藉此,可對該環狀的線材擴徑。
TW108125056A 2018-07-18 2019-07-16 捆束機 TWI789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5390 2018-07-18
JP2018135390A JP7275486B2 (ja) 2018-07-18 2018-07-18 結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250A true TW202012250A (zh) 2020-04-01
TWI789541B TWI789541B (zh) 2023-01-11

Family

ID=69164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056A TWI789541B (zh) 2018-07-18 2019-07-16 捆束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9184A1 (zh)
EP (1) EP3825241A4 (zh)
JP (1) JP7275486B2 (zh)
KR (1) KR102662059B1 (zh)
CN (1) CN112424071B (zh)
AU (1) AU2019305369A1 (zh)
TW (1) TWI789541B (zh)
WO (1) WO2020017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91203A3 (fr) * 2018-12-27 2020-07-03 Michelin & Cie Installation de fabrication de tringles pour pneumatiques comprenant un poste de sertissage pourvu d’un sous-ensemble de preparation automatique de manchons de sertissage
JP7469971B2 (ja) 2020-06-30 2024-04-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CN114872952B (zh) * 2022-05-09 2024-02-2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扎带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6101B2 (zh) 1973-04-26 1976-08-04
JPS5126101U (zh) 1974-08-20 1976-02-26
DE69616761T2 (de) * 1995-02-17 2002-08-01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reifen von gegenständen
JP3050516B2 (ja) * 1995-12-14 2000-06-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の捨て打ち防止機構
JPH09156608A (ja) * 1995-12-06 1997-06-17 Bentatsuku:Kk 結束機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582411B2 (ja) * 1999-07-23 2004-10-2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AU2002323936B2 (en) *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4016799B2 (ja) * 2002-10-24 2007-12-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028935B2 (ja) * 2006-09-29 2012-09-1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及び巻付け具
EP2757211B1 (en) * 2008-05-19 2019-01-09 Max Co., Ltd. Brake system of wire reel in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US8968887B2 (en) 2010-04-28 2015-03-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Triphenylene-benzofuran/benzothiophene/benzoselenophene compounds with substituents joining to form fused rings
CN116853585A (zh) * 2015-07-22 2023-10-10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JP6674265B2 (ja) * 2016-01-28 2020-04-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US20170334587A1 (en) * 2016-05-19 2017-11-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able Tie Tensioning And Cut Off Tool
JP6887760B2 (ja) * 2016-05-20 2021-06-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JP6972551B2 (ja) * 2016-12-29 2021-11-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N107161375B (zh) * 2017-06-13 2019-11-22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钢筋捆扎机捆扎圈数的控制方法及钢筋捆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62059B1 (ko) 2024-05-03
CN112424071B (zh) 2023-06-06
JP7275486B2 (ja) 2023-05-18
EP3825241A4 (en) 2022-04-20
JP2020011754A (ja) 2020-01-23
AU2019305369A1 (en) 2021-02-04
TWI789541B (zh) 2023-01-11
KR20210033469A (ko) 2021-03-26
EP3825241A1 (en) 2021-05-26
CN112424071A (zh) 2021-02-26
US20210269184A1 (en) 2021-09-02
WO2020017612A1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9541B (zh) 捆束機
TWI700219B (zh) 捆束機
JP3604695B2 (ja) 駆動機構を備えたワイヤ結束具
TWI516415B (zh) 鐵筋捆紮機
EP0751269A1 (en) Twisting and tightening mechanism in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TWI744635B (zh) 捆束機
TWI700221B (zh) 捆束機
JP2018109299A (ja) 結束機
TWI827812B (zh) 捆束機
JP2011127323A (ja)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イニシャライズ方法
TW201836930A (zh) 捆束機
TW202210372A (zh) 捆束機
CN114056637B (zh) 捆扎机
US20230242291A1 (en) Binding machine
JP7459454B2 (ja) 結束機
JP2018109295A (ja) 結束機
TW202132167A (zh) 捆束機
RU2801194C2 (ru) Обвязочная машина
JP2024069282A (ja) 結束機
JP2022027448A (ja) 結束機
JPH0764336B2 (ja) 結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