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9563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9563A
TW202009563A TW108101518A TW108101518A TW202009563A TW 202009563 A TW202009563 A TW 202009563A TW 108101518 A TW108101518 A TW 108101518A TW 108101518 A TW108101518 A TW 108101518A TW 202009563 A TW202009563 A TW 2020095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pixels
display device
signal lines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047B (zh
Inventor
郭雅佩
陳鵬聿
陳弘祥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371,0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707281B2/en
Priority to CN201910555238.3A priority patent/CN110278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04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9563A/zh
Priority to US16/874,687 priority patent/US20200279895A1/en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包括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多條第一訊號線以及多條第二訊號線。基板包括多個第一畫素、多個第二畫素、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以及多個第二主動元件。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一顯示區外,且控制這些第一畫素。這些第二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且控制這些第二畫素。另,一種顯示裝置亦被提供。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在一般的手機中,會在手機屏幕的上方設置有凹口(Notch Region),以設置攝像元件或其他不同功能的元件,從而使手機實現不同的功能。
但是,由於凹口區佔據了部分的屏幕面積,且凹口區無法顯示影像,使得整體的影像顯示區具有缺口,這樣的手機難以實現高屏占比(full screen)設計。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高屏占比且以及多功應用的優勢。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包括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顯示裝置包括基板、第一驅動電路、多條第一訊號線以及多條第二訊號線。基板包括多個第一畫素、多個第二畫素、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以及多個第二主動元件。這些第一畫素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中。這些第二畫素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一顯示區外,且電性連接這些第一畫素的至少其中之一。這些第二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且分別電性連接至這些第二畫素。第一驅動電路設置於基板。這些第一訊號線,包括多條第一組第一訊號線與多條第二組第一訊號線。這些第一組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第一驅動電路。這些第二組第一訊號線分別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二主動元件與第一驅動電路。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包括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基板包括多個第一畫素、多個第二畫素、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以及多個第二主動元件。這些第一畫素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中。這些第二畫素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邊框區,且電性連接這些第一畫素的至少其中之一。這些第二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且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二畫素。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用來控制位於第一顯示區的這些第一畫素的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之外,因此第一顯示區具有高透光度,可供所需的功能模組對應設置,而使功能設計上可以更具有調整的靈活度。並且,顯示裝置除了執行功能模組的功能外,更能夠搭配控制位於第一顯示區的多個第一畫素以及位於第二顯示區的多個第二畫素一起顯示畫面,以同時實現顯示畫面以及執行功能模組的功能,具有高屏占比以及多功應用的優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1B為圖1A中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圖1C為在圖1A中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圖1D為在圖1A中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圖1E為圖1D中的第一畫素與第二畫素的上視示意圖。圖1F為圖1D中的第一畫素中的第一子畫素的剖面圖。圖1G為圖1D中的第二畫素中的第二子畫素的剖面圖。應注意的是,於圖1D中,更具體示出第一畫素與第二畫素的上視結構,而其他圖式中則以不同的標示方法來簡要標示第一、第二畫素,並且,為求清楚表示,圖1D僅示出第一顯示區內的電路配置,而第二顯示區內的電路配置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皆知曉,故省略。
首先,先介紹顯示裝置100中不同區域所分別對應具有的功能。
請先參照圖1A,巨觀來說,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具有顯示區DR與鄰接於顯示區DR的非顯示區NDR。非顯示區NDR位於顯示區DR以外,亦可被稱為邊框區BR(Border Region)。於本實施例中,顯示區DR為顯示裝置100中用以顯示影像畫面的區域,非顯示區NDR則例如是用以設置顯示裝置100中的電路元件或走線的區域,但不以此為限。顯示區DR更包括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
請參照圖1B,顯示裝置100具有彼此相對的顯示側DS與背側BS。顯示區DR朝向顯示側DS,使用者可位於顯示側DS以觀賞顯示區DR所顯示的影像畫面。背側BS則是背向顯示側BS的一側。
請參照圖1A至圖1G,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包括基板110、第一驅動電路120、第二驅動電路130、多條第一訊號線FSL、多條第二訊號線SSL以及功能模組140。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上述各元件。
基板110為由多個半導體疊層所構成的半導體基板,且例如是畫素陣列基板(pixel array substrate)。於本實施例中,基板110例如是薄膜電晶體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TFT substrate),但不以此為限。基板110包括多個畫素P(或稱像素)以及多個主動元件T。這些畫素P用以於顯示裝置100的顯示區DR中顯示出影像畫面,而這些主動元件T則電性連接於這些畫素P。
請參照圖1A、圖1C與圖1D,這些畫素P更包括多個第一畫素P1與多個第二畫素P2。這些主動元件T包括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以及多個第二主動元件T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元件T1的數量例如是多個。這些第一畫素P1位於第一顯示區DR1中,且例如是以矩陣的方式排列於第一顯示區DR1中。這些第二畫素P2位於第二顯示區DR2中,且例如是以矩陣的方式排列於第二顯示區DR2中。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的至少其中之一。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則分別電性連接至這些第二畫素P2。
第一驅動電路120與第二驅動電路130依據影像資料來提供電氣訊號以驅動這些畫素P而顯示影像畫面。請參照圖1C,第一驅動電路120與第二驅動電路130皆設置於非顯示區NDR,且分別設置於基板110的二不同側。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電路120例如是資料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130例如是閘極驅動電路,但不以此為限。
這些第一訊號線FSL與這些第二訊號線SSL係分別用以傳輸顯示裝置100內部的電氣訊號至這些畫素P中。請參照圖1C與圖1D,這些第一訊號線FSL的延伸方向不同於這些第二訊號線SSL的延伸方向,且這些第一訊號線FSL與這些第二訊號線SSL於基板110上交錯設置。這些第一訊號線FSL由第一驅動電路120往顯示區DR的方向延伸,而這些第二訊號線SSL由第二驅動電路130往顯示區DR的方向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FSL例如是作為資料線,第二訊號線SSL例如是作為閘極線,但不以此為限。
功能模組140係泛指能實現各種不同功能的模組元件,其可為相機模組、光強度感測模組、聲波收發模組或其他具有不同功能的模組。相機模組例如是具有攝像功能的模組。光強度感測模組例如是具有感測外界光束光強度的光學感測模組。聲波收發模組例如是能夠發送聲波或感測聲波的模組。請參照圖1B,於本實施例中,功能模組140具體化為相機模組140a。相機模組140包括成像模組Len與影像感測器IS。成像模組Len例如是用以接收外界光束並使外界光束於影像感測器IS的感測面形成影像。於一實施例中,成像模組Len可為一由多種具有不同屈光度的鏡片所組成的光學成像鏡頭。於另一實施例中,成像模組Len亦可為由多個光學透鏡以陣列排列方式所組成的透鏡陣列,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以及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的設置位置、畫素P間的電路佈局方式、各畫素P的具體架構與各畫素P內的電路佈局方式、這些第一畫素P1與相機模組140a之間的配置關係。
首先,先介紹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以及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的設置位置。
請參照圖1D,於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外。更具體來說,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之間,且為分散地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周圍。由另一觀點來看,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於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區域不重疊於第一顯示區DR1。換言之,第一顯示區DR1是不設置有任何的主動元件T。
請參照圖1C與圖1D,另一方面,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則設置於第二顯示區DR2中。更具體來說,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分別設置於這些第二畫素P2中。
接著,介紹畫素P間的電路佈局方式。
為了說明畫素P間的電路佈局方式,需要先說明第一訊號線FSL與這些第二訊號線SSL分組的依據。這些第一訊號線FSL可依據與第一主動元件T1、第二主動元件T2與第一驅動電路120之間的電性連接關係被分為多個組,這些第二訊號線SSL亦可依據與第一主動元件T1、第二主動元件T2與第二驅動電路130之間的電性連接關係被分為多個組。於以下段落會說明具體的電性連接關係。
請參照圖1C與圖1D,這些第一訊號線FSL可被分為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以及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其主要差異在於:這些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電性連接於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與第一驅動電路120。這些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分別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的一部分與第一驅動電路120。
另一方面,這些第二訊號線SSL亦可被分為第一組第二訊號線SSL1以及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其主要差異在於:這些第一組第二訊號線SSL1電性連接於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與第二驅動電路130。這些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分別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的一部分與第二驅動電路130。
請參照圖1C,圖1C中示出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與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的電路佈局方式。
這些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在方向D1上延伸。這些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在方向D2上延伸。方向D1垂直於方向D2。各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電性連接於第一驅動電路120,且電性連接於對應的第二畫素P2。各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分別電性連接於第二驅動電路130,且電性連接於對應的第二畫素P2。
請參照圖1D,圖1D中示出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與第一組第二訊號線SSL1的電路佈局方式。
在第二顯示區DR2與第一顯示區DR1的之間,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與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分別在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疊。具體而言,第一主動元件T1的數量為多個。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分別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各第一主動元件T1或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至少部分的設置位置對應於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於本段落中所指的「設置位置對應」的意思是:各第一主動元件T1或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至少部分與第一組第一訊號線FSL1在垂直方向VD上重疊,亦即第一主動元件T1於垂直方向VD投影於基板110的投影面積與第一訊號線FSL1於垂直方向VD投影於基板110的投影面積有重疊區域,詳細來說,第一主動元件T1於基板110的投影面積可完全或部分地與第一訊號線FSL1於基板110的投影面積重疊。接著,再由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個別延伸出走線以一對一地方式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應注意的是,為求簡化圖式,於單一個第一主動元件T1延伸於第一顯示區DR1內的走線係以一條為示例,僅用以示例性地說明電性連接關係,而實際上其可為兩條或多條走線。垂直方向VD垂直於方向D1、D2,或為基板110的法向量。
在第二顯示區DR2鄰近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區域中,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與第二組第一訊號線SSL1分別在基板110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疊。具體而言,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分別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各第一主動元件T1或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至少部分的設置位置對應於第二組第一訊號線SSL1。於本段落所指的「設置位置對應」的意思是:各第一主動元件T1或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至少部分與第二組第一訊號線SSL1在垂直方向VD上重疊。接著,再由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一部分延伸出走線以一對一地方式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中,第一驅動電路120與第二驅動電路130可藉由第一組、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1、FSL2、第一組、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1、SSL2的電路佈局方式,以電性連接這些第一、第二主動元件T1、T2而進一步控制這些第一畫素P1與這些第二畫素P2,而顯示出影像畫面。
承上述,由於主動元件T本身具有遮光的效果,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藉由將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外,因此第一顯示區DR1的透光度可大幅地提升。而第二顯示區DR2的這些第二畫素P2中分別設有對應的一第二主動元件T2,因此第二顯示區DR2的穿透度小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穿透度。
應注意的是,於本實施例中,用以連接第一顯示區DR1內的第一畫素P1的訊號線也可以連接第二顯示區DR2內的第二畫素P2,即兩顯示區DR1、DR2的訊號線是可以共用的,於其他的實施例中,兩顯示區DR1、DR2的訊號線亦可以是不共用的,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接著,再介紹各畫素P的具體架構與各畫素P內的電路佈局方式。
於本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一畫素P1的架構不同於設置於第二顯示區DR2的第二畫素P2的架構。於以下的段落中會先說明第一畫素P1與第二畫素P2的不同之處。
請參照圖1D與圖1E,第一畫素P1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Sub-pixel)SP1(以三個為例)及穿透區TR。第二畫素P2包括多個第二子畫素SP2(以三個為例)。由於第一畫素P1相較於第二畫素P2更具有一穿透區TR,因此第一畫素P1的穿透率高於第二畫素P2的穿透率。
請參照圖1F,為了說明基板110的第一畫素P1、第二畫素P2的具體架構,於此處僅以第一畫素P1中的第一子畫素SP1R與第二畫素P2中的第二子畫素SP2R為範例說明。第一畫素P1中的其他第一子畫素SP1G、SP1B類似於第一子畫素SP1R。而第二畫素P1中的其他第二子畫素SP2G、SP2B類似於第二子畫素SP2R。
詳細來說,第一子畫素SP1R設置於基材SB與閘絕緣層GI上,且第一子畫素SP1R包括紅光發光元件、絕緣層I1、I2以及畫素界定層PDL。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子畫素SP1內設有的發光元件的態樣例如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具體而言,紅光發光元件包括發光層EL、電極層A1與電極層A2。發光層EL夾置於電極層A1與電極層A2之間,且電極層A1、A2電性連接,其中電極層A1例如是作為陰極(Cathode),而電極層A2例如是作為陽極(Anode),但不以此為限。電極層A1、A2藉由走線與第一子主動元件ST11電性連接。發光層EL的材料例如是有機發光材料,且例如是可被電致發光之後而發出紅光的有機發光材料。
絕緣層I1、I2設置於紅光發光元件與閘絕緣層GI之間。
畫素界定層PDL亦可稱為畫素定義層,其露出第一子畫素SP1R製作發光層EL的區域。並且,畫素界定層PDL更用以將位於其他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發光層隔開。
此外,在第一子畫素SP1R旁設有穿透區TR。於本實施例中,穿透區TR內設有透光材料,其例如是空氣或透光材料,但不以此為限。並且,於圖1F中,穿透區TR設有基材SB,而未設有其他層。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亦可以依照製程需求而選擇性地設置一至多層絕緣層或發光層等。應注意的是,穿透區TR不設有使透光度降低的層,舉例來說,穿透區TR不設有金屬層(例如是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陰極)。具體而言,於圖1F之實施例中,各層別,如絕緣層、發光層、金屬層..等,皆在穿透區TR形成一開口,進而增加穿透區TR的穿透率(對比於其他區域),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於其他變形例中,部分絕緣層依然設置在穿透區TR,而發光層與金屬層則形成開口於穿透區TR,使得在穿透區TR包含基板SB與絕緣層(如閘絕緣層GI、絕緣層I1或絕緣層I2..等)。
至此,第一子畫素SP1R與穿透區TR的架構大致說明完畢。第一子畫素SP1G、第一子畫素SP1B的架構以此類推,其差異在於:其對應設置的發光層EL選用的材料為可被電致發光之後而發出綠光與藍光的有機發光材料。
基板110的第二畫素P2與第一畫素P1的差異主要是:第二畫素P2內不設有穿透區TR。並且,第二畫素P2中的第二子畫素SP2R類似於第一子畫素SP1R的架構,其差異在於:第二子畫素SP2R更包括第二子主動元件ST21。
第二子主動元件ST21例如是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其包括通道層CH、閘極G、源極D與汲極S。通道層CH、閘極G、源極D與汲極S堆疊設置於基材SB上。閘極G電性連接至對應的第二訊號線SSL(屬於第二組第二訊號線SSL2),且透過第二訊號線SSL而電性連接至第二驅動電路130。閘極G重疊於通道層CH,且閘極G與通道層CH之間夾有閘絕緣層GI。源極S與汲極D位於通道層CH上,且電性連接至通道層CH。源極S電性連接至對應的第一訊號線FSL(屬於第二組第一訊號線FSL2),且透過對應的第一訊號線FSL而電性連接至第一驅動電路120。
第二子主動元件ST2是以底部閘極型的薄膜電晶體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子主動元件ST2也可以是頂部閘極型或其他類型的薄膜電晶體。此外,第一子主動元件ST1的架構類似於第二子主動元件ST2的架構,於此不再贅述。
接著,絕緣層I1、I2設置於紅光發光元件與第二子主動元件ST2之間。一填有導電材料的導通孔貫穿絕緣層I1、I2,導通孔的一端連接於電極層A2,而另一端連接於電極層A1。
至此,第二子畫素SP2R的架構大致說明完畢。第二子畫素SP2B、第二子畫素SP2G的架構以此類推,其差異在於:其對應設置的發光層EL選用的材料為可被電致發光之後而發出綠光與藍光的有機發光材料。
此外,於上述的實施例中,發光元件的態樣以有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範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發光元件的態樣更換為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或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其中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尺寸大小例如是落在100微米至200微米的範圍內,而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尺寸大小例如是微米等級的大小,其尺寸例如是小於100微米且大於0微米的範圍內,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上述的發光二極體尺寸大小例如是由發光二極體的上視圖的對角線的長度來定義為其尺寸的大小,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基板110不一定是用來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也可以是用來驅動其他不同種類的發光元件。
應注意的是,上述所提到的各第一畫素P1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SP1與穿透區TR。這些第一子畫素SP1包括紅光、綠光、藍光發光元件且各第二畫素P1中的這些第二子畫素SP2包括紅光、綠光、藍光發光元件。即,上述的第一畫素P1的態樣是RGBT態樣,第二畫素P2的態樣是RGB態樣。於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畫素P1可不設置穿透區TR,而可在於圖1E的穿透區TR的區域中更改為具有白光發光元件的另一第一子畫素,即此實施例包括四個第一子畫素,且此第一畫素P1的態樣為RGBW態樣。或者是,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畫素P1可不設置穿透區TR,即第一畫素P1的態樣可為RGB態樣。
最後,介紹這些第一畫素P1與相機模組140a之間的配置關係。
請參照圖1B與圖1D,於本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40a可設置於顯示裝置100的背側BS,且對應設置於基板110位於第一顯示區DR1的背面上。由於第一顯示區DR1具有高穿透度,相機模組140a能夠對應攝入外界光束而感測到影像。換言之,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優良的收光效果。同時,顯示裝置100亦可控制位於第一顯示區DR1的這些第一畫素P1與位於第二顯示區DR2的這些第二畫素P2一起顯示影像畫面。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能夠實現高屏占比設計。
於其他的實施範例中,相機模組140a亦可以替換成具有其他功能的功能模組,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若將相機模組140a替換成光強度感測模組,則光強度感測模組就比較容易感測到外界光束。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以下的實施例沿用上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2至圖7為在圖1A中的區域B的不同實施例的放大示意圖。應注意的是,於圖2至圖7中省略示出部分的第一訊號線FSL與第二訊號線SSL,以求圖式清楚。
請參照圖2,圖2的第一主動元件T1以及相關走線的佈局與圖1D不同,其主要差異在於:於圖2中,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側S1與第三側S3,其分別例如是上側與下側。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對於第一側S1與第三側S3的第一對稱軸SA1。第一對稱軸SA1垂直於第一掃描線FSL的延伸方向D1。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根據第一對稱軸SA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一側S1與第三側S3。更具體來說,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例如是根據第一對稱軸SA1並以對稱的方式來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兩側S1、S3。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亦可以不以對稱的方式設置,例如是將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以分散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周圍,或者是,將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集中設置於第一顯示區外的一個區域,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依據設計需求來改變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設置位置,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係與對應的第一掃描線FSL(未於圖2中示出)重疊設置。如此一來,可以較不影響第二顯示區DR2的開口率。
請參照圖3,圖3的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以及相關走線的佈局類似於圖2,其主要差異在於:於圖3中,第一顯示區DR1更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三側S3與第四側S4,其分別例如是左側與右側。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一部分(即位於上下兩側的8個第一主動元件T1)根據第一對稱軸SA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一側S1與第三側S3。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另一部分(即位於左側的4個第一主動元件)則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二側S2。但第四側S4不設有第一主動元件T1。於其他的實施例中,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可以平均地分散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周圍,或者是可以集中配置於第一顯示區DR1外的一區域等,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4,圖4的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設置方式類似於圖1D,其主要差異在於:於圖4中,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二側S2與第四側S4,其分別例如是左側與右側。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對於第二側S2與第四側S4的第二對稱軸SA2。第二對稱軸SA2垂直於第二訊號線SSL的延伸方向D2。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中的至少一部分(除了圖4中最左邊的三個第一主動元件T1以外的其他第一主動元件T1)根據第二對稱軸SA1對稱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二側S2與第四側S4。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中的另一部分(即圖4中的最左邊的三個第一主動元件T1)更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二側S2。此外,各第一主動元件T1設置於第一組第二訊號線SSL1中對應的第二訊號線SSL上。於本段落中,所謂的對應設置係指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一部分與第二訊號線SSL在垂直方向VD上重疊,因此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可以較不影響第二顯示區DR2的開口率。接著,再由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個別延伸出走線以一對一地方式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
並且,於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顯示區DR1的第一畫素P1與位於第二顯示區DR2的第二畫素P2共用第一組第二訊號線SSL1,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共用,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5,圖5的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及相關走線布局大致類似於圖1D,其主要差異在於: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元件T1的數量例如是一個,且此第一主動元件T1藉由走線與這些第一畫素P1電性連接而控制這些第一畫素P1。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採用的是整區共用同一個第一主動元件T1的佈局方式。
請參照圖6,圖6的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設置方式類似於圖1D,其主要差異在於:於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畫素P1排列成多行之矩陣M,且位於同一行之第一畫素P1則電性連接在同一個第一主動元件T1。具體而言,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皆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一側(例如是左側),而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藉由走線與分別控制此矩陣M中的這些行中對應的這些第一畫素P1。更詳細來說,各第一主動元件T1藉由對應的走線控制單一行上的部分第一畫素P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亦可分別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不同側。
請參照圖7,圖7的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的設置方式類似於圖6,其主要差異在於:於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畫素P1排列成多列之矩陣M,且位於同一列之第一畫素P1則電性連接在同一個第一主動元件T1。具體而言,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皆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一側(例如是上側),而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藉由走線與分別控制此矩陣M中的這些列中對應的這些第一畫素P1。更詳細來說,各第一主動元件T1藉由對應的走線控制單一列上的部分第一畫素P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亦可分別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的不同側。
此外,於圖5至圖7的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元件T1亦可被移至非顯示區NDR(邊框區BR),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8B為在圖8A中的區域F的放大示意圖。應注意的是,圖8A省略了第一訊號線與第二訊號線,以求圖式清楚。
請參照圖8A與圖8B,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a大致上類似於圖1D中的顯示裝置100的佈局方式,其主要差異在於:這些第一主動元件T1設置於邊框區BR(非顯示區NDR)中。並且,於本實施例中,邊框區BR設有第一驅動晶片與第二驅動晶片(未示出)。各驅動晶片的種類例如是包括資料驅動電路、閘極驅動電路、時序驅動電路或者是其他種類的驅動電路,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驅動晶片與位於邊框區BR的這些第一畫素P1電性連接。第二驅動晶片則與位於第二顯示區DR2的這些第二畫素P2電性連接。第一驅動晶片透過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T1而電性連接於至少一之第一畫素P1。第二驅動晶片透過這些第二主動元件T2而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二畫素P2。換言之,這些第一畫素P1與這些第二畫素P2可分別被第一、第二驅動晶片獨立地驅動,而對應顯示畫面。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亦可以將第一驅動晶片直接與這些第一畫素P1連接,即第一驅動晶片與第一畫素P1之間是不設有第一主動元件的。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晶片亦可電性連接於這些第一畫素P1與這些第二畫素P2,即位於兩個顯示區DR1、DR2的畫素P1、P2共用一顆驅動晶片。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DR1被第二顯示區DR2所包圍,即第一顯示區DR1的四個側邊皆鄰近於第二顯示區DR2。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9B為在圖9A中的區域H的放大示意圖。應注意的是,圖9A省略了第一訊號線與第二訊號線,以求圖式清楚。
請參照圖9A與圖9B,圖9A與圖9B大致上類似於圖8A與圖8B,其主要差異在於:在顯示裝置100b中,第一顯示區DR1鄰近於邊框區BR。更具體來說,邊框區BR與第一顯示區DR1之間不設有第二顯示區DR2。也就是說,第一顯示區DR1與邊框區BR之間不設有第二畫素P2。換言之,第一顯示區DR1的三個側邊鄰近於第二顯示區DR2,而第一顯示區DR1的一個側邊鄰近於邊框區BR。類似地,圖9B的電性連接關係與其他相關電性變化關係亦可以參照圖8B的實施例。
綜上所述,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藉由將用以控制第一顯示區內的第一畫素的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以外的區域(例如是邊框區(非顯示區)或第二顯示區),因此第一顯示區的穿透度較高,可供所需的功能模組對應設置,而使功能設計上可以更具有調整的靈活度。並且,顯示裝置除了執行功能模組的功能外,更能夠搭配控制位於第一顯示區的多個第一畫素以及位於第二顯示區的多個第二畫素一起顯示畫面,以同時實現顯示畫面以及執行功能模組的功能,具有高屏占比以及多功應用的優勢。
舉例來說,上述的功能模組可以是相機模組,且相機模組設置於顯示裝置的背側且對應設置於第一顯示區。據此,顯示裝置除了可以顯示畫面之外,更能夠藉由第一顯示區的高透光度而實現相機模組的攝像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顯示裝置 110‧‧‧基板 120‧‧‧第一驅動電路 130‧‧‧第二驅動電路 140‧‧‧功能模組 140a‧‧‧相機模組 A、B、F、H‧‧‧區域 A-A’、B-B’、I-I’‧‧‧剖線 A1、A2‧‧‧電極層 BR‧‧‧邊框區 BS‧‧‧背側 CH‧‧‧通道層 D‧‧‧源極 D1、D2‧‧‧方向 DR‧‧‧顯示區 DR1‧‧‧第一顯示區 DR2‧‧‧第二顯示區 DS‧‧‧顯示側 E‧‧‧發光元件 EL‧‧‧發光層 FSL‧‧‧第一訊號線 FSL1‧‧‧第一組第一訊號線 FSL2‧‧‧第二組第一訊號線 G‧‧‧閘極 GI‧‧‧閘絕緣層 I1、I2‧‧‧絕緣層 IS‧‧‧影像感測器 Len‧‧‧成像模組 M‧‧‧矩陣 NDR‧‧‧非顯示區 P‧‧‧畫素 P1‧‧‧第一畫素 P2‧‧‧第二畫素 PDL‧‧‧畫素界定層 S‧‧‧汲極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3‧‧‧第三側 S4‧‧‧第四側 SA1‧‧‧第一對稱軸 SA2‧‧‧第二對稱軸 SB‧‧‧基材 SSL‧‧‧第二訊號線 SSL1‧‧‧第一組第二訊號線 SSL2‧‧‧第二組第二訊號線 SP1、SP1R、SP1G、SP1B‧‧‧第一子畫素 SP2、SP2R、SP2G、SP2B‧‧‧第二子畫素 T‧‧‧主動元件 TR‧‧‧穿透區 ST1、ST11~ST13‧‧‧第一子主動元件 ST2、ST21~ST23‧‧‧第二子主動元件 T1‧‧‧第一主動元件 T2‧‧‧第二主動元件 VD‧‧‧垂直方向
圖1A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1B為圖1A中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1C為在圖1A中的區域A的放大示意圖。 圖1D為在圖1A中的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1E為圖1D中的第一畫素與第二畫素的上視示意圖。 圖1F為圖1D中的第一畫素中的第一子畫素的剖面圖。 圖1G為圖1D中的第二畫素中的第二子畫素的剖面圖。 圖2至圖7為在圖1A中的區域B的不同實施例的放大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8B為在圖8A中的區域F的放大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9B為在圖9A中的區域H的放大示意圖。
D1、D2‧‧‧方向
DR‧‧‧顯示區
DR1‧‧‧第一顯示區
DR2‧‧‧第二顯示區
FSL1‧‧‧第一組第一訊號線
SSL1‧‧‧第一組第二訊號線
SP1、SP1R、SP1G、SP1B‧‧‧第一子畫素
SP2、SP2R、SP2G、SP2B‧‧‧第二子畫素
P‧‧‧畫素
P2‧‧‧第二畫素
T‧‧‧主動元件
T1‧‧‧第一主動元件
T2‧‧‧第二主動元件
TR‧‧‧穿透區
VD‧‧‧垂直方向

Claims (24)

  1. 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的一顯示區包括一第一顯示區及一第二顯示區,且該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包括: 多個第一畫素,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中; 多個第二畫素,設置於該第二顯示區中; 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外,且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一畫素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多個第二主動元件,設置於該第二顯示區中,且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畫素; 一第一驅動電路,設置於該基板; 多條第一訊號線,包括多條第一組第一訊號線與多條第二組第一訊號線,其中, 該些第一組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第一驅動電路; 該些第二組第一訊號線分別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二主動元件與該第一驅動電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驅動電路,設置於該基板;以及 多條第二訊號線,該些第二訊號線的延伸方向不同於該些第一訊號線的延伸方向,該些第二訊號線包括多條第一組第二訊號線與多條第二組第二訊號線,其中, 該些第一組第二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第二驅動電路; 該些第二組第二訊號線分別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二主動元件的一部分與該第二驅動電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第一組第一訊號線分別在該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彼此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的數量為多個,該些第一主動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一畫素,且各該第一主動元件或部分之該些第一主動元件設置位置對應於該第一組第一訊號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主動元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的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與一第三側,且該第一顯示區具有對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三側的一第一對稱軸,該第一對稱軸垂直於該些第一訊號線的延伸方向, 其中,該些第一主動元件根據該第一對稱軸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三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的數量為多個,且各該第一主動元件或部分之該些第一主動元件設置位置對應於與該第一組第二訊號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主動元件中的至少部分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的彼此相對的一第二側與一第四側,且該第一顯示區具有對於該第二側與該第四側的一第二對稱軸,該第二對稱軸垂直於該些第二訊號線的延伸方向, 其中,該些第一主動元件根據該第二對稱軸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的該第二側與該第四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的數量為多個,且該些第一畫素排列成一矩陣, 其中, 該些第一主動元件分別控制該矩陣中的該些行中對應的該些第一畫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的數量為多個,且該些第一畫素排列成一矩陣, 其中, 該些第一主動元件分別控制該矩陣中的該些列中對應的該些第一畫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主動元件的數量為一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非顯示區,鄰接於該顯示區,且該些第一主動元件設置於該非顯示區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電路為一資料驅動電路,該第二驅動電路為一閘極驅動電路, 其中, 該閘極驅動電路藉由該些第二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些第二主動元件,且 該資料驅動電路藉由該些第一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些第二主動元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功能模組,且該功能模組對應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功能模組為相機模組或感測模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畫素更包括一穿透區。
  17.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相鄰之一顯示區及一邊框區,該顯示區包括一第一顯示區及一第二顯示區,且該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包括: 多個第一畫素,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中; 多個第二畫素,設置於該第二顯示區中; 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設置該邊框區,且電性連接該些第一畫素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多個第二主動元件,設置於該第二顯示區中,且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畫素。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驅動晶片,透過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至少一之該些第一畫素;以及 一第二驅動晶片,透過該些第二主動元件而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二畫素。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與該些第二主動元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功能模組,且該功能模組對應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功能模組為相機模組或感測模組。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主動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一畫素。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畫素包括多個第一子畫素,且該第二畫素包括多個第二子畫素。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些第一子畫素包括多個不同發光顏色的第一發光元件,且 該些第二子畫素包括多個不同發光顏色的第二發光元件。
TW108101518A 2018-08-10 2019-01-15 顯示裝置 TWI684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371,087 US10707281B2 (en) 2018-08-10 2019-03-31 Display apparatus
CN201910555238.3A CN110278300A (zh) 2018-08-10 2019-06-25 显示装置
US16/874,687 US20200279895A1 (en) 2018-08-10 2020-05-15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7036P 2018-08-10 2018-08-10
US62/717,036 2018-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4047B TWI684047B (zh) 2020-02-01
TW202009563A true TW202009563A (zh) 2020-03-01

Family

ID=7041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743A TWI692665B (zh) 2018-08-10 2018-12-12 顯示裝置
TW107146592A TWI687742B (zh) 2018-08-10 2018-12-22 顯示裝置
TW108100320A TWI684174B (zh) 2018-08-10 2019-01-04 顯示面板
TW108101518A TWI684047B (zh) 2018-08-10 2019-01-15 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4743A TWI692665B (zh) 2018-08-10 2018-12-12 顯示裝置
TW107146592A TWI687742B (zh) 2018-08-10 2018-12-22 顯示裝置
TW108100320A TWI684174B (zh) 2018-08-10 2019-01-04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4) TWI6926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115B (zh) * 2020-12-07 2022-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7441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Yaw-Ming Tsai Array substrates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12024270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ctive matrix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TW201346998A (zh) * 2012-05-15 2013-11-16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TWI559048B (zh) * 2013-12-27 2016-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元件基板與應用其之顯示面板
CN103941507B (zh) * 2014-04-02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48083B (zh) * 2014-06-19 2016-09-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其畫素結構
CN106157881B (zh) * 2015-04-23 2019-04-2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补偿电路及amoled结构及显示装置
KR102534107B1 (ko) * 2016-03-24 2023-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057855B (zh) * 2016-05-30 2019-02-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2513988B1 (ko) * 2016-06-01 2023-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5869564B (zh) * 2016-06-03 2018-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KR20180077953A (ko) * 2016-12-29 2018-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장치
CN106843389B (zh) * 2017-01-09 2022-08-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6921767A (zh) * 2017-03-07 2017-07-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CN107633807B (zh) * 2017-09-08 2019-10-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264695U (zh) * 2017-09-30 2018-04-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屏
CN108269502A (zh) * 2018-03-09 2018-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115B (zh) * 2020-12-07 2022-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9561A (zh) 2020-03-01
TWI684174B (zh) 2020-02-01
TW202009906A (zh) 2020-03-01
TWI687742B (zh) 2020-03-11
TW202009562A (zh) 2020-03-01
TWI684047B (zh) 2020-02-01
TWI692665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728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985231B2 (en) Display device
TWI67467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JP6535545B2 (ja) 表示装置
TWI723495B (zh) 顯示裝置及其oled顯示面板
KR102652572B1 (ko) 플렉서블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51726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9501960B2 (en) Display panel
CN10756227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3514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072928A (ko) 부분 투명 표시장치
WO2021238490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85645B (zh) 显示装置
WO2021098133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KR2015014049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30028201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2088030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302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84047B (zh) 顯示裝置
JP7420518B2 (ja) 表示装置
KR10129179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7702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633505B1 (ko) 협-베젤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WO2023230805A1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2088031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