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2856A -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 Google Patents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2856A
TW202002856A TW108118795A TW108118795A TW202002856A TW 202002856 A TW202002856 A TW 202002856A TW 108118795 A TW108118795 A TW 108118795A TW 108118795 A TW108118795 A TW 108118795A TW 202002856 A TW202002856 A TW 2020028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layer
cable
extension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田二千武
松下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56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20869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38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2831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2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85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01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everal cushions, mattresses or the like, to be put together in one co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02Mattress or cushion tickings or co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 A47C27/14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inside the mattress or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5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8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in combination with inflatable bodi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作為緩衝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墊子主體(10)具備: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的作為緩衝構件的聚氨酯層(17),以及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的機構所包含的氣室(31);聚氨酯層(17)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峰部(18A)),在面內方向中的作為第一方向的一個例子的Y方向上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槽部(18B)),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Description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本發明關於一種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本發明基於在2018年5月31日申請的日本申請第2018-105617號以及在2018年8月20日申請的日本申請第2018-153831號主張優先權,並引用在前述日本申請中記載的全部記載內容。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一種墊子式的按摩機,具有墊子主體及氣室,前述墊子主體包含沿著使用者的身長方向排列的多個分割體,前述氣室分別設置於分割體。該按摩機藉由獨立控制多個氣室的膨脹來進行將躺在按摩機上的使用者的身體的一部分抬起的動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43939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該墊子式的按摩機中,若氣室的膨脹經由墊子不能恰當地傳遞給使用者,則無法使使用者的身體做出設想的動作。特別是,在使使用者的身體做出複雜的運動的情況下,重要的是,使氣室等的將墊子抬起的機構所進行的抬起動作更有效地傳遞給使用者的身體。
根據某實施型態,緩衝裝置具備: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的緩衝構件,以及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的機構;緩衝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根據其他實施型態,緩衝構件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且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更詳細的內容作為後述的實施型態來進行說明。
10‧‧‧墊子主體
10a‧‧‧第一側面
10b‧‧‧第二側面
10c‧‧‧上表面
10d‧‧‧下表面
10e‧‧‧第三側面
10f‧‧‧第四側面
11‧‧‧第一墊子部
11H‧‧‧內部空間
11L‧‧‧墊子部
11R‧‧‧墊子部
11a‧‧‧第一側面
11b‧‧‧第二側面
11c‧‧‧上表面
11d‧‧‧下表面
12‧‧‧第二墊子部
12L‧‧‧墊子部
12R‧‧‧墊子部
13‧‧‧第三墊子部
13L‧‧‧墊子部
13R‧‧‧墊子部
13a‧‧‧第一側面
13b‧‧‧第二側面
13c‧‧‧上表面
13d‧‧‧下表面
13e‧‧‧承受板
13f‧‧‧下表面
13g‧‧‧上表面
14‧‧‧連結部
15‧‧‧連結部
16‧‧‧樹脂層
16B‧‧‧樹脂層
16F‧‧‧樹脂層
16H‧‧‧樹脂層
17‧‧‧聚氨酯層
17B‧‧‧聚氨酯層
17F‧‧‧聚氨酯層
17H‧‧‧聚氨酯層
17a‧‧‧第一層
17b‧‧‧第二層
18‧‧‧凹部
18A‧‧‧峰部
18B‧‧‧槽部
18a‧‧‧突起
18b‧‧‧周緣部
19‧‧‧第二接頭
19A‧‧‧第一部分
19B‧‧‧第二部分
20‧‧‧記憶體
21A‧‧‧峰部
21B‧‧‧穀部
21C‧‧‧平面
22A‧‧‧峰部
22B‧‧‧穀部
22C‧‧‧斜面
22D‧‧‧斜面
23B‧‧‧斜面
23C‧‧‧斜面
23D‧‧‧三角部
23E‧‧‧穀部
31‧‧‧氣室
31B‧‧‧氣室
31C‧‧‧氣室
31He‧‧‧氣室
31HeL‧‧‧氣室
31HeR‧‧‧氣室
31Hi‧‧‧氣室
31HiL‧‧‧氣室
31HiR‧‧‧氣室
31L‧‧‧氣室
31S‧‧‧氣室
31SL‧‧‧氣室
31SR‧‧‧氣室
31Th‧‧‧氣室
31To‧‧‧氣室
32‧‧‧泵箱
33‧‧‧氣管
33a‧‧‧端子
34‧‧‧電磁閥
35‧‧‧接頭盒
35A‧‧‧接頭盒
35a‧‧‧第一側面
35b‧‧‧第二側面
35c‧‧‧上表面
35d‧‧‧下表面
35e‧‧‧簷部
36‧‧‧交叉部
36A‧‧‧角部
36a‧‧‧上方交叉部
36b‧‧‧下方交叉部
37‧‧‧延出面
37A‧‧‧平面
37a‧‧‧延出部
37b‧‧‧延出部
38‧‧‧開口
38A‧‧‧開口
38a‧‧‧第一開口
38b‧‧‧第二開口
39a‧‧‧周緣
39b‧‧‧周緣
40‧‧‧控制單元
41‧‧‧接合面
42‧‧‧凸部
42a‧‧‧凹陷
43‧‧‧控制部
44‧‧‧發送接收部
45‧‧‧第一接頭
50‧‧‧遙控器
51‧‧‧通訊盒
51A‧‧‧通訊盒
51a‧‧‧第一側面
51b‧‧‧第二側面
51c‧‧‧上表面
51d‧‧‧下表面
51e‧‧‧簷部
52‧‧‧交叉部
52A‧‧‧角部
53‧‧‧開口
53a‧‧‧第一開口
53b‧‧‧第二開口
54‧‧‧延出面
54A‧‧‧平面
54a‧‧‧延出部
55a‧‧‧周緣
55b‧‧‧周緣
56‧‧‧智能手機
57‧‧‧通訊線纜
57a‧‧‧端子
60‧‧‧罩
61‧‧‧通過孔
61a‧‧‧周緣部
62‧‧‧夾邊
62a‧‧‧側方夾邊
62b‧‧‧側方夾邊
62c‧‧‧上方夾邊
65‧‧‧通過孔
71‧‧‧軸
72‧‧‧外周面
81‧‧‧接合面
81a‧‧‧周緣部
100‧‧‧睡眠裝置
P‧‧‧使用者
θ1‧‧‧角度
θ2‧‧‧角度
【圖1】是示出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睡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方塊圖。
【圖3】是睡眠裝置所包含的床墊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用於對床墊中的氣室的配置狀態進行說明的圖。
【圖5】是構成床墊的聚氨酯層的一部分的概略圖。
【圖6】是用於說明在睡眠裝置的控制單元所包含的記憶體中記憶的伸展模式的具體例子的圖。
【圖7】是用於說明設置在聚氨酯層的線條對聚氨酯層的變形的影響的圖。
【圖8】是用於說明設置在聚氨酯層的線條對聚氨酯層的變形的影響的圖。
【圖9】是表示比較例的床墊的構造的概略圖。
【圖10】是用於對第二實施型態的床墊的構造進行說明的概略圖。
【圖11】是示出聚氨酯層的構造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圖12】是示出聚氨酯層的構造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圖13】是示出聚氨酯層的構造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圖14】是示出聚氨酯層的構造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圖15】是示出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的外觀的概略立體圖。
【圖16】是示出將睡眠裝置的罩拆下的狀態的外觀的概略立體圖。
【圖17】是示出睡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方塊圖。
【圖18A】是示出睡眠裝置所包含的接頭盒的結構的概略圖。圖18B是用於說明延出面的圖。
【圖19】是示出將接頭盒從第三墊子部拆下的狀態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20】是用於對第三墊子部與接頭盒的接合部分進行說明的圖。
【圖21A】是示出睡眠裝置所包含的通訊盒的結構的概略圖。圖21B是用於說明延出面的圖。
【圖22】是示出罩的通過孔的第一例子的圖。
【圖23】是示出罩的通過孔的第二例子的圖。
【圖24】是示出延出部的結構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圖25】是示出延出部的結構的另一其他例子的概略圖。
〔1.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的概要〕
(1)本實施型態所包含的緩衝裝置具備: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的緩衝構件,以及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的機構;緩衝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緩衝裝置是具有緩衝體的裝置,在此該緩衝裝置所具有的緩衝體包含具備使用者的載置面的緩衝構件。該緩衝裝置是例如床墊、護理床、按摩椅、椅子、交通工具的座椅等。
在載置面是上表面的情況下,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彎曲的機構是例如用於將緩衝構件撐起的機構。用於撐起緩衝構件的機構例如包含氣室。亦可以是促動器或充填液體等流體的室(流體室)來替代氣室。促動器例如是馬達驅動促動器、氣缸或液壓缸等流體促動器。
藉由在緩衝構件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彎曲的機構所產生的撐起力被第二部分吸收且難以傳導。因此,能夠在第二方向將撐起力作用的範圍限制在局部。另一方面,因為在第一方向,第一部分作為傳導撐起力的棱發揮作用,所以撐起力作用的範圍是大範圍。即,能夠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使緩衝構件被撐起的範圍不同。藉以,能夠使位於緩衝構件的上表面的使用者有效地進行例如「扭轉腰部」或「抬起上半身」等。
(2)理想為第二部分是在多個前述第一部分之間形成的槽。藉由在緩衝構件的上表面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槽部及峰部(線條),在藉由氣室的膨脹等將載置於緩衝構件上表面的使用者撐起時線條隨著撐起而產生變形。
(3)理想為第一部分的與前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截面呈三角形。藉以,與在線條隨著撐起而變形的緩衝構件的上表面上載置的使用者接觸的面的角度發生變化。因此,使用者能夠藉由與緩衝構件接觸的感覺實際感受到緩衝構件的撐起。
(4)理想為緩衝構件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被分割。藉以,不僅緩衝構件的折疊性、搬運性得到提升,上述機構的撐起力在第一方向的傳導被中斷。藉以,能夠使撐起機構的力有效地作用於使用者。
(5)理想為第一方向是載置於載置面的使用者的身長方向。藉以,在與身長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用於使緩衝構件彎曲的機構所產 生的撐起力被線條的槽部分吸收且難以傳導。因此,能夠在與身長方向垂直的方向使撐起力的作用範圍為局部。另一方面,在身長方向上,因為線條作為傳導撐起力的棱發揮作用,所以撐起力的作用範圍是大範圍。即,能夠在身長方向以及與該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床墊被撐起的範圍不同。藉以,能夠使床墊的上表面的使用者有效地進行例如「扭轉腰部」或「抬起上半身」等。
(6)理想為緩衝構件是層疊構造,包含構成載置面的第一層以及由比第一層的原料硬的原料成形並構成載置面的背面側的第二層。藉由由柔軟的原料使第一層成形,能夠確保第一層對使用者的緩衝性。藉由在第一層的下方設置由比第一層硬的原料成形的第二層,使被位於其下方的撐起機構撐起的範圍比沒有第二層的情況時大。其結果,第一層的單位面積的壓力變小,第一層的原料變得難以被壓壞。藉以,能夠使撐起機構的力有效地作用於使用者。另外,在緩衝構件僅以柔軟的原料所形成的第一層構成的情況下,第一層過度下沉,使用者會感到觸底感。觸底感是經由柔軟層感受到床、樹脂板、撐起機構等的接觸感。觸底感能夠藉由設置較硬的第二層來得到減輕。
(7)理想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設置在第一層。藉以,能夠將用於使緩衝構件彎曲的機構的力有效地作用於使用者。
(8)本實施型態所包含的緩衝構件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並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該緩衝構件例如用於具有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彎曲的機 構的緩衝裝置。即,該緩衝構件用於(1)~(7)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緩衝裝置。因此,藉由如此使用,緩衝構件能夠實現與(1)~(7)所記載的緩衝裝置相同的效果。
〔2.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的例子〕
〔第一實施型態〕
<睡眠裝置的結構>
圖1是示出本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100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睡眠裝置100的概略結構的方塊圖。此外,將鉛垂方向(上下方向)設定為Z方向,將與Z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左右方向)設定為X方向,將與Z方向以及X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後方向)設定為Y方向。在各方向中,將朝向正側的朝向稱為正向,將朝向負側的朝向稱為負向。
參照圖式,睡眠裝置100包含作為身體支撐部即作為床墊的墊子主體10以及對睡眠裝置100進行控制的控制單元40。圖3是墊子主體10的立體分解圖。墊子主體10是緩衝裝置的一個例子。
墊子主體10以上下表面呈水平且長度方向與Y方向一致的方式被設置在地面等上。將Z方向正向的面設定為上表面,將其背面(Z方向負向的面)設定為下表面。墊子主體10對在上表面橫臥的使用者P進行支撐。墊子主體10具有聚氨酯層17、氣室31、作為聚氨酯層17以及氣室31的支撐構件的樹脂層16以及作為表面構件的罩層60,此等零件層疊在一起。墊子主體10中的聚氨酯層17是緩衝構件。聚氨酯層17的上表面即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是使用者的載置面。載置面並不僅限於使用者直接載置於該面的意思,而是表示載置於墊子主體10上的使用者一 側的面的意思。緩衝構件例如是具有緩衝性的泡沫樹脂。泡沫樹脂例如是聚氨酯泡沫,聚氨酯層17由聚氨酯泡沫構成。氣室31以及樹脂層16是用於將聚氨酯層17撐起的機構。將聚氨酯層17撐起是指,使聚氨酯層17在與作為載置面的上表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與上表面交叉的方向包含Z方向正向以及大致的Z方向正向。
墊子主體10以第一墊子部11、第二墊子部12以及第三墊子部13的3個部分在Y方向上按順序排列的方式,在X方向上被分割。當使用者P以使腳朝向Y方向正向,使頭朝向其相反朝向(Y方向負向)的方式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時,設想第一墊子部11支撐使用者P的頭肩,第二墊子部12支撐軀幹,第三墊子部13支撐腳。
在第一墊子部11與第二墊子部12的接合面的下表面側形成有切口構造的連結部14。另外,在第二墊子部12與第三墊子部13的接合面的上表面側形成有相同的連結部15。藉以,墊子主體10可以折3折。
第三墊子部13由樹脂層16F、聚氨酯層17F以及作為表面構件的罩層60層疊而成。如圖3所示,在聚氨酯層17F與罩層60之間,更可以層疊有第三墊子部13用的罩層。如此之結構在其他墊子部亦相同。在樹脂層16F與聚氨酯層17F之間配置有2個氣室31C、31To。
第二墊子部12由樹脂層16B、聚氨酯層17B以及罩層60層疊而成。在樹脂層16B與聚氨酯層17B之間配置有4個氣室31HiL、31HiR、31L、31Th。以氣室31Hi來代表在X方向上並列的氣室31HiL、31HiR。
第一墊子部11由樹脂層16H、聚氨酯層17H以及罩層60層疊而成。在樹脂層16H與聚氨酯層17H之間配置有5個氣室31HeL、31HeR、31SL、31SR、31B。以氣室31He來代表在X方向上並列的氣室31HeL、31HeR,以氣室31S來代表氣室31SL、31SR。
氣室31經由氣管33及電磁閥34與配置在外部的泵箱32連結。作為一個例子,在第三墊子部13的Y方向的端部設置有接頭盒35。接頭盒35具有用於連接從泵箱32伸出的氣管33的連接口,並經由連接口使從泵箱32伸出的氣管33與墊子主體10內部的氣管33連結。在泵箱32中內置有未圖示的泵。除了氣管33以外,從泵箱32至接頭盒35更連接著用於向電磁閥34及控制單元40供給電力的配電電線。
圖4是用於對墊子主體10中的氣室31的配置狀態進行說明的圖。參照圖4,當使用者P仰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時,設想氣室31HeL、31HeR被配置在使用者P的頭部的左右,氣室31SL、31SR被配置在左右肩部的下方,氣室31B被配置在後背的下方,氣室31HiL、31HiR被配置在左右腰部,氣室31L被配置在腰部中央的下方,氣室31Th被配置在臀部的下方,氣室31C被配置在兩膝後側的下方,氣室31To被配置在兩個腿肚子的下方。
作為一個例子,控制單元40配置在第三墊子部13的Y方向的端部。控制單元40包含未圖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及記憶體20,對睡眠裝置100整體進行控制。在記憶體20中,記憶有由CPU執行的程式,並儲存有伸展模式的數據。後述伸展模式的具體例子。
控制單元40具有對內置於泵箱32的泵的驅動以及電磁閥 34的開閉進行控制的控制部43。藉由使控制部43打開電磁閥34並驅動泵箱32,來使多個氣室31中的與打開的電磁閥34連接的氣室31膨脹,並將聚氨酯層17中的與膨脹的氣室31重疊的部分撐起。藉以,將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的使用者P的與上述部分接觸的身體的一部分抬起。藉由使控制部43連續驅動泵,能夠維持氣室31的最大的膨脹狀態。另外,藉由使控制部43在此後停止驅動泵並關閉電磁閥34,來維持上述氣室31的膨脹狀態,其結果,維持使用者P的身體的一部分被抬起的狀態。
藉由控制部43在停止驅動泵的狀態下打開電磁閥34,將多個氣室31中的與打開的電磁閥34連接的氣室31內的空氣排出,使膨脹進行收縮。藉以,聚氨酯層17中的與該氣室31重疊的部分即被撐起的部分復原到原始位置。其結果,使用者P的被抬起的身體的一部分復原到原始位置。
控制單元40具有能夠與智慧手機56之間接收發送數據的發送接收部44。作為一個例子,發送接收部44與智慧手機56進行無線通訊。發送接收部44與智慧手機56的通訊亦可以是有線通訊。智慧手機56是接收使用者P對控制單元40進行的輸入操作的裝置的一個例子,作為其他例子,可以是遙控器50等。與遙控器50的通訊跟與智慧手機56的通訊相同,可以是無線通訊亦可以是有線通訊。在有線通訊的情況下,作為一個例子,在第一墊子部11的Y方向負向的端部設置有通訊盒51。通訊盒51具有連接口,前述連接口與遙控器50等的外部裝置之間連接通訊線纜,並經由連接口來中繼與控制單元40的通訊。
<聚氨酯層的構造>
圖5是聚氨酯層17的一部分的概略圖,示出從上方俯視水平放置的聚氨酯層17的狀態。參照圖5,聚氨酯層17是由上表面側的第一層17a及下表面側的第二層17b構成的雙層結構。第一層17a是朝向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上的使用者P的一側的層,第二層17b是與氣室31接觸的一側的層。
在第一層17a的上表面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的水平方向即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第一部分之間與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在圖5的例子中,上述面內方向是XY平面內的任意方向。第一方向與墊子主體10被分割的方向垂直。在本實施型態中,墊子主體10被分割的方向是X方向,第一方向是Y方向(圖5),第一部分是在Y方向延伸的峰部18A,第二部分是被相鄰的峰部18A夾著的槽部18B。
理想為,如圖5所示,在X方向上平行地設置有多個槽部18B。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一對以上的峰部18A以及槽部18B交替配置的形狀稱為線條(line)。藉由在第一層17a的上表面形成線條,當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上的使用者P因氣室31的膨脹而被抬起時,線條隨著氣室31的膨脹而變形,藉以第一層17a的與使用者P抵接的位置發生變化。因為峰部18A的與XZ平面平行的截面是三角形,所以若第一層17a的與使用者P抵接的位置發生變化,則與使用者P接觸的面的角度發生變化。因此,使用者P更能夠藉由與墊子主體10接觸的感覺實際感受到墊子主體10被撐起。
第一層17a及第二層17b分別由聚氨酯泡沫等泡沫樹脂形成。第一層17a與第二層17b例如原料或密度不同。第二層17b的原料比第一層17a的原料硬。藉由以柔軟的原料成形第一層17a,能夠確保第一層17a對使用者P的緩衝性。另一方面,若沒有第二層17b,僅有由柔軟的原料成形的第一層17a,則有時第一層17a的原料會因下方的氣室31的膨脹而被壓壞,無法將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的使用者P撐起。另外,當在第一層17a形成有線條的情況下,若第一層17a的原料被壓壞,則以沒有線條的面與使用者P接觸,因此有時對使用者P的壓迫感會變大。
對於該點,藉由在第一層17a的下方設置以更硬的原料成形的第二層17b,被位於下方的氣室31的膨脹撐起的範圍大於沒有第二層17b的情況。其結果,氣室31的膨脹所作用於第一層17a的單位面積的壓力變小,第一層17a的原料變得難以被壓壞。藉以,能夠使氣室31的動作有效地作用於使用者P。
<控制單元的控制>
控制單元40的控制部43根據記憶在記憶體20中的伸展模式來對泵的驅動以及電磁閥34的開閉進行控制。圖6是用於對記憶在記憶體20中的伸展模式的具體例子進行說明的圖,是示出伸展模式中的「扭轉腰部」、「交叉扭轉」以及「抬起上半身」的圖。圖中從左向右示出時間經過,從左依次設為時間t1、t2、t3……。此外,在圖中,畫有剖面線的氣室表示膨脹,未畫有剖面線的氣室表示未膨脹。
參照圖式,對於「扭轉腰部」,控制部43在時間t1時使左 右腰以及腰中央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2時使左腰以及腰中央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3時使右腰以及腰中央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4時使左腰以及腰中央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5時使右腰以及腰中央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藉由時間t2~t5的控制,對使用者P進行將腰部向左右扭轉的伸展。此外,藉由時刻t1的控制,使用者P能夠調整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的位置,使得與腰部被氣室31抬起的位置一致。
參照圖式,對於「交叉扭轉」,控制部43在時間t1時使左右肩以及左右腰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2時使左肩以及右腰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3時使右肩以及左腰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4時使左肩以及右腰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在時間t5時使右肩以及左腰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藉由時間t2~t5的控制,對使用者P進行將腰部及肩部向各自相反一側的左右方向扭轉的伸展。此外,藉由時刻t1的控制,使用者P能夠調整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的位置,使得與左右肩以及左右腰部被氣室31抬起的位置一致。
參照圖式,對於「抬起上半身」,控制部43使頭部左右、左右肩以及後背的下方的氣室31膨脹。藉由該控制,對使用者P作用將上半身抬起的方向的力。
<實施型態的效果>
在本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100所包含的墊子主體10中,在作為緩衝構件的聚氨酯層17的第一層17a形成有1根以上的在Y方向延伸的線條。圖7及圖8是用於說明聚氨酯層17所設置的線條對聚氨酯層17的變 形的影響的圖。圖7示出聚氨酯層17的與XZ平面的平行的截面,圖8示出聚氨酯層17的與YZ平面平行的截面。
圖7以第一墊子部11的聚氨酯層17H以及配置於其下方並在X方向並列的氣室31HeL、31HeR為例子,對此等氣室31HeL、31HeR的動作及聚氨酯層17H的變形進行說明。參照圖7,在於X方向並列的氣室31HeL及氣室31HeR中的僅一個氣室(在圖7的例子情況下是氣室31HeL)膨脹,其他氣室(在圖7的例子中是氣室31HeR)未膨脹的情況下,在聚氨酯層17的包含氣室31HeL、31HeR的正上方的位置的與XZ平面平行的截面中,氣室31HeL的正上方的聚氨酯層17隨著氣室31HeL的膨脹而被撐起。另一方面,氣室31HeL的膨脹所產生的撐起力在X方向上被線條的槽部18B吸收且難以傳導。因此,能夠在X方向上將撐起的範圍限制在局部。
圖8以第一墊子部11的聚氨酯層17H以及配置於其下方並在Y方向並列的氣室31HeR、31SR為例子,對此等氣室31HeR、31SR的動作及聚氨酯層17H的變形進行說明。參照圖8,在於Y方向並列的氣室31HeR及氣室31SR中的僅一個氣室(在圖8的例子的情況下是氣室31HeR)膨脹,其他氣室(在圖8的例子中是氣室31SR)未膨脹的情況下,在聚氨酯層17的包含氣室31HeR、31SR的正上方的位置的與YZ平面平行的截面中,氣室31HeR的正上方的聚氨酯層17隨著氣室31HeR的膨脹而被撐起。另外,線條的峰部18A作為用於傳導氣室31HeR的膨脹所產生的撐起力的棱發揮作用,向Y方向傳導。其結果,被撐起的範圍在Y方向變為大範圍。
此外,對於被氣室31撐起的範圍在X方向為局部且在Y方向為大範圍的結構的比較例,可以舉出圖9的結構。圖9所示的比較例的結構在X方向上分為兩部分,在Y方向上分為三部分,由在Y方向上排列的墊子部11R、12R、13R以及與此等墊子部在X方向並列的墊子部11L、12L、13L構成。在各墊子部配置有氣室31。
藉由將墊子主體10變為圖9所示的比較例的結構,在X方向及Y方向上均能將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的傳導中斷。即,每個墊子部皆因氣室31的膨脹而被撐起且撐起力不向相鄰的墊子部傳導。
即使將墊子主體10變為如此之構造,亦被認為能夠與第一實施型態的床墊相同地控制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的傳導。但是,在圖9的結構中,墊子主體10的折疊性、搬運性差。因此,進一步考慮折疊性及搬運性,將本實施型態的墊子主體10變為圖1~圖5所示的結構。
若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在X方向上作用於大範圍內,則在圖6所示的「扭轉腰部」等中,會出現聚氨酯層17在X方向上被整體撐起的情況。其結果,無法有效地使使用者P變為左右不同的身體姿勢。
相對於此,藉由將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限制在X方向的局部(圖7),在圖6所示的「扭轉腰部」等中,能夠有效地使使用者P變為左右不同的身體姿勢。即,在時間t2時能夠抬起左腰及腰中央而不抬起右腰。另外,在時間t3時能夠抬起右腰及腰中央而不抬起左腰。 藉由重複該過程,能夠有效地扭轉腰部。
另外,若將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限制在Y方向的局部,則在圖6所示的「抬起上半身」等中,會出現聚氨酯層17在Y方向上僅氣室31正上方附近被撐起的情況。其結果,不能夠有效地在身長方向上將使用者P抬起。
相對於此,藉由使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在Y方向上作用於大範圍內(圖8),在圖6所示的「抬起上半身」等中,能夠有效地在身長方向上將使用者P抬起。
而且,藉由使墊子主體10在與線條的延伸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被分割,不僅墊子主體10的折疊性、搬運性得到提高,而且將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在Y方向的傳導中斷。藉以,在圖6所示的「交叉扭轉」等中,能夠有效地使使用者P變為左右以及上下不同的身體姿勢。
即,在時間t2時能夠抬起左肩而不抬起右肩,且抬起右腰而不抬起左腰。而且,能夠抬起左肩而不抬起左腰,且抬起右腰而不抬起右肩。在時間t3時能夠抬起右肩而不抬起左肩,且能夠抬起左腰而不抬起右腰。而且,能夠抬起右肩而不抬起右腰,且能夠抬起左腰而不抬起左肩。藉由重複該該過程,能夠有效地進行交叉扭轉。
〔第二實施型態〕
線條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以及與線條的延伸方向垂直並將墊子主體10分割的方向(第二方向)並不分別限定於Y方向以及X方向,亦可以是其他方向。作為其他例子,如圖10所示,線條的延伸方向(第一方 向)可以是X方向,與線條的延伸方向垂直並將墊子主體10分割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Y方向。
藉由變為如此之結構,因氣室31的膨脹而產生的撐起力在Y方向上作用於局部,並在X方向上作用於大範圍。用於實現此種作用的構造並不限於在聚氨酯層17的第一層17a形成的線條。
〔第三實施型態〕
在第一實施型態及第二實施型態的墊子主體10中,第一層17a的上表面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因為第一層17a上表面的形狀而分別藉由峰部18A及槽部18B實現。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並不限於該結構,可以是如圖11~圖14所示的其他例子。圖11~圖14是表示墊子主體10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的其他例子的圖,是墊子主體10的XZ平面的截面概略圖。
對於圖11示出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第一部分19A及第二部分19B交替配置,第二部分19B由比第一部分19A容易變形的原料成形。或者,第一部分19A及第二部分19B採用相同的原料,第二部分19B由密度比第一部分19A低的原料成形。
或者,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可以是厚度不同的階梯形狀。將厚的一方作為第一部分,將薄的一方作為第二部分。
對於圖12所示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第一層17a上表面成形為矩形波形狀。圖12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為如下形狀,即,在第一層17a的上表面,與上表面平行的峰部21A及穀部21B交替出現,在峰部21A及穀部21B之間藉由與第一層17a上表面垂直的平面21C相連。在該情況下,將厚的一方的峰部21A作為第一部分並將薄的一方的穀部21B作 為第二部分。
對於圖13所示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第一層17a上表面成形為梯形波形狀。圖13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為如下形狀,即,在第一層17a的上表面,與上表面平行的峰部22A及穀部22B交替出現,峰部22A至穀部22B藉由斜面22C相連,穀部22B至峰部22A藉由與斜面22C對稱的斜面22D相連。在該情況下,將厚的一方的峰部22A作為第一部分並將薄的一方的穀部22B作為第二部分。
對於圖14所示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第一層17a的上部的截面成形為三角形截面,下部的截面成形為矩形截面。圖14的第一層17a的構造為如下形狀,即,三角部23D以及穀部23E交替出現,前述三角部23D由在第一層17a的上表面以點23A作為頂點而相面對的斜面23B、23C構成,前述穀部23E將斜面23C與斜面23B相連並與上表面平行。在該情況下,將厚的一方的三角部23D作為第一部分並將薄的一方的穀部23E作為第二部分。
圖11~圖14所示的第三實施型態的墊子主體10亦能夠提供與第一實施型態及第二實施型態的墊子主體10相同的效果。即,第三實施型態所示的墊子主體10亦能夠將被氣室31撐起的範圍限制在X方向的局部而在Y方向上為大範圍。
〔第四實施型態〕
緩衝裝置並不僅限於床墊。作為其他例子,例如包含按摩椅、椅子、交通工具的座椅、護理床等。
〔第五實施型態〕
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彎曲的機構的配置不限於作為緩衝構件的聚氨酯層的下表面側。作為其他例子,可以配置在聚氨酯層的內部,並藉由在該位置膨脹來抬起位於該機構的上表面側的聚氨酯層。
<附註>
此外,根據本實施型態的其他方面,包含以下的緩衝裝置。即,根據某個實施型態,緩衝裝置具備: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的緩衝構件,以及用於使緩衝構件在與載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的機構;緩衝構件是層疊構造,包含構成載置面的第一層以及由比第一層的原料硬的原料成形並構成載置面的背面側的第二層。
〔3.固定式裝置的概要〕
(1)本實施型態所包含的固定式裝置是連接有線纜的固定式裝置,具有:裝置主體,具有第一側面以及與第一側面隔著角部相鄰的第二側面,延出部,設置於裝置主體且延伸出線纜;角部構成為能夠從延出部在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
固定式是指固定並設置在房間的內表面,內表面例如是地面,作為其他例子,亦可以是壁面、天花板面。固定式裝置例如是後述的睡眠裝置。另外,作為其他的例子為冰箱、固定式烹飪設備、洗衣機、電視機、空調、照明器具、大型電腦、影印機、傳真收發機、各種工作機器、固定式遊戲機等。
延伸出線纜包含使從裝置主體伸出的線纜與外部端子連接及使從外部伸出的線纜與裝置主體所具有的端子連接。延出部是裝置主體與線纜的連結部分,在使從裝置主體伸出的線纜與外部端子連接的情況 下,延出部是指線纜與裝置主體接合的部分,在使從外部伸出的線纜與裝置主體所具有的端子連接的情況下,延出部是指設置有端子的部分。延出部內置於裝置主體是指,延出部配置於裝置主體的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相比的內側。
藉由使角部構成為能夠從延出部在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即使以任意一個側面側與壁面接觸的方式設置裝置主體,亦能夠從另一個側面側延伸出線纜。因此,能夠減輕因線纜的延出方向而產生的對裝置主體的設置的制約,因而能夠大大地提高房間的佈局的自由度。此外,以下示出能夠在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的角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
(2)理想為在角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構成有切口,延出部設置在切口內。構成有切口的意思是,固定式裝置並不限定於藉由切除製造方法來製造角部的裝置,而是指角部在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被切除的狀態。切口更指被切除而形成的內側面。藉以,線纜能夠在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
(3)理想為裝置主體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夾著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切口包含從上表面至下表面的角部在高度方向的全部範圍中的除去上表面及下表面以外的範圍的切口。藉以,包含上表面的上表面構件以及包含下表面的下表面構件以在延出面至交叉部的範圍內不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鄰的方式突出。因此,延出部成為被上表面構件以及下表面構件夾著的結構。其結果,裝置主體內的線纜以及與裝置主體連結的連結部分受到保護。
(4)理想為裝置主體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夾著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切口包含從上表面至下表面的角部在高度方向的全部範圍中的除去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的面以外的範圍的切口。藉以,包含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一方的面的構件以在延出面至角部的範圍內不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鄰的方式突出,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另一方的面被切除至交叉部。藉以,能夠容易地延伸出線纜,且藉由突出至交叉部的構件使裝置主體內的線纜以及與裝置主體連結的連結部分得到保護。
(5)理想為線纜的從延出部的延出方向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分別形成的角度大致相等。在角部為90度的情況下,延出面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分別形成的角度大致為45度。藉以,從任意一個側面側均能容易地延伸出線纜。
(6)理想為具有多個角部,多個角部中的第一角部構成為在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夠延伸出第一線纜,多個角部中的第二角部構成為在第二側面及相對於第二側面隔著第二角部相鄰的第三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夠延伸出第二線纜。藉以,能夠以第二側面以外的任意一個側面與壁面接觸的方式設置。因此,能夠減輕因此等線纜的延出方向而產生的對裝置的設置的制約,從而能夠提高房間的佈局的自由度。此外,第一線纜與第二線纜可以是不同的線纜,亦可以是相同的線纜。
(7)理想為裝置主體具有墊子主體以及裝卸構件,裝卸構件構成角部,能夠與墊子主體自由裝卸並具有延出部,裝卸構件具有第一 接頭,墊子主體具有連接第一接頭的第二接頭。藉以,能夠分別製造墊子主體及裝卸構件。
(8)理想為墊子主體以及裝卸構件具有與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形成角度的接合面,多個接合面中的一方設置有凹部,另一方設置有凸部,凹部及凸部嵌合,墊子主體以及裝卸構件藉由接合面接合。根據該機構,能夠確保裝卸構件與墊子主體的接合。
(9)理想為更具有罩,罩覆蓋墊子主體,並具有從延出部延伸出的線纜能夠通過的通過孔。藉由設置通過孔,能夠在將罩安裝到墊子主體上的狀態下從延出部延伸出線纜。
(10)理想為通過孔的尺寸大於裝卸構件。因此,在安裝罩時通過孔不覆蓋裝卸構件。藉以,在安裝有罩的狀態下能夠使裝卸構件相對於墊子主體裝卸。理想為罩在通過孔的周緣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夾邊,在安裝在裝置主體時,夾邊被墊子主體及裝卸構件的接合面夾住。藉以,在將裝卸構件安裝在墊子主體時,夾邊被夾入。藉以,有效地防止在安裝裝卸構件後罩偏離。
〔4.固定式(stationarytype)裝置的例子〕
〔第一實施型態〕
<睡眠裝置的結構>
本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100是固定式裝置的一個例子。圖15是示出本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100的外觀的概略立體圖。圖16是示出將睡眠裝置100的罩60拆下的狀態的外觀的概略立體圖。此外,將鉛垂方向(上下方向)設定為Z方向,將與Z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左右方向)設定為 X方向,將與Z方向及X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後方向)設定為Y方向。在各方向中,將朝向正側的朝向稱為正向,將朝向負側的朝向稱為負向。參照圖式,睡眠裝置100包含:作為身體支撐部例如作為床墊的墊子主體10;以及作為能夠相對於墊子主體10裝卸的裝卸構件的後述的接頭盒35及通訊盒51。
墊子主體10以上下表面呈水平且長度方向與Y方向一致的方式被設置在地面等上。將Z方向正向的面設定為上表面,將其背面(Z方向負向的面)設定為下表面。墊子主體10是具有4個側面、上表面10c及下表面10d的矩形形狀,4個側面包含與XZ平面平行且位於Y方向正側的第一側面10a(圖15的右側面)、與YZ平面平行且位於X方向正側的第二側面10b(圖15的前側面)、與XZ平面平行且位於Y方向負側的第三側面10e(圖15的左側面)以及與YZ平面平行且位於X方向負側的第四側面10f(圖15的後側面)。第一側面10a與第二側面10b隔著交叉部36相鄰,第二側面10b與第三側面10e隔著交叉部52相鄰。
墊子主體10對橫臥在上表面10c的使用者P進行支撐。墊子主體10在Y方向按順序分割成第一墊子部11、第二墊子部12以及第三墊子部13此3個部分。當使用者P以使腳朝向Y方向正向,使頭朝向其相反朝向(Y方向負向)的方式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時,設想第一墊子部11支撐使用者P的頭肩,第二墊子部12支撐軀幹,第三墊子部13支撐腳。
睡眠裝置100包含覆蓋墊子主體10的罩60。罩60至少覆蓋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10c以及側面10a、10b、10e、10f。另外,罩60 至少覆蓋下表面10d的一部分。罩60例如是所謂的床笠。
在墊子主體10的內部配置有1個或多個的氣室31。在氣室31連接有氣管33,用於排出氣室31內的空氣或向氣室31中供給外部空氣。因此,從睡眠裝置100延伸出作為線纜的一個例子的氣管33。各氣室31經由氣管33及電磁閥34(參照圖17)與外部的泵箱32連結。另外,從睡眠裝置100延伸出作為線纜的一個例子的通訊線纜57。
在第一墊子部11的包含交叉部52的範圍即角部52A設置有通訊盒51,通訊盒51具有延伸出通訊線纜57的延出部。在第三墊子部13的包含交叉部36的範圍即角部36A設置有接頭盒35,接頭盒35具有延伸出氣管33的延出部。
當罩60安裝在墊子主體10上時,在罩60的與角部36A以及角部52A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通過孔61、65。藉以,當在墊子主體10上安裝罩60時,接頭盒35從通過孔61露出,通訊盒51從通過孔65露出。因此,能夠在罩60安裝在墊子主體10的狀態下將與氣管33連接的接頭盒35裝卸。另外,能夠在罩60安裝在墊子主體10的狀態下將與通訊線纜57連接的通訊盒51裝卸。
接頭盒35具有用於連接從泵箱32伸出的氣管33的延出部37a(圖18A),並經由延出部37a使從泵箱32伸出的氣管33與墊子主體10內部的氣管33連結。在泵箱32中內置有未圖示的泵。除了氣管33以外,從泵箱32至接頭盒35更連接有用於向電磁閥34及控制單元40供給電力的配電電線。
圖17是表示睡眠裝置100的裝置結構的一個例子的概略方 塊圖。參照圖式,控制單元40包含未圖示的CPU以及記憶體20,用於對睡眠裝置100整體進行控制。在記憶體20中,記憶有由CPU執行的程式,並儲存有伸展模式等控制程式所必需的數據。
控制單元40具有對內置於泵箱32的泵的驅動以及電磁閥34的開閉進行控制的控制部43。藉由使控制部43打開電磁閥34並驅動泵,來使多個氣室31中的與打開的電磁閥34連接的氣室31膨脹,並將墊子主體10的與氣室31重疊的部分撐起。藉以,將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10c的使用者P的與上述部分接觸的身體的一部分抬起。藉由使控制部43連續驅動泵能夠維持氣室31的最大的膨脹狀態。另外,藉由控制部43在此後停止驅動泵並關閉電磁閥34,來維持上述氣室31的膨脹狀態,其結果,維持使用者P的身體的一部分被抬起的狀態。
藉由控制部43在停止驅動泵的狀態下打開電磁閥34,將多個氣室31中的與打開的電磁閥34連接的氣室31內的空氣排出,使膨脹進行收縮。藉以,墊子主體10的與該氣室31重疊的部分即被撐起的部分復原到原始位置。其結果,使用者P的被抬起的身體的一部分復原到原始位置。
控制單元40具有能夠與智慧手機56之間接收發送數據的發送接收部44。作為一個例子,發送接收部44與智慧手機56進行無線通訊。發送接收部44與智慧手機56的通訊亦可以是有線通訊。智慧手機56是接收使用者P對控制單元40進行的輸入操作的裝置的一個例子,作為其他例子,可以是遙控器50等。與遙控器50的通訊跟與智慧手機56的通訊相同,可以是無線通訊亦可以是有線通訊。
在發送接收部44是有線通訊的情況下,作為一個例子,在第一墊子部11的Y方向的端部設置有通訊盒51。通訊盒51具有延出部54a(圖21A),前述延出部54a與遙控器50等的外部裝置之間連接作為線纜的一個例子的通訊線纜57,並經由延出部54a來中繼與控制單元40的通訊。
<接頭盒的構造>
圖18A是示出接頭盒35的構造的概略圖。接頭盒35配置在第三墊子部13在Y方向的端部即墊子主體10的角部36A,是三棱柱形狀的盒子,圖18A是從上方俯視(向Z方向負向看)的圖。
參照圖式,接頭盒35具有隔著交叉部36相鄰的與XZ平面平行的第一側面35a以及與YZ平面平行的第二側面35b。第一側面35a及第二側面35b分別與第三墊子部13的平行於XZ平面的第一側面13a以及平行於YZ平面的第二側面13b連續,前述第一側面13a及第二側面13b隔著交叉部36相鄰。因此,第一側面35a及第一側面13a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XZ平面平行的第一側面10a中,第二側面35b及第二側面13b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YZ平面平行的第二側面10b中。此外,接頭盒35可以與第三墊子部13一體。
接頭盒35更具有與第三墊子部13的上下表面13c、13d平行的Z方向正側的面(圖的上表面)35c以及與第三墊子部13的上下表面13c、13d平行的Z方向負側的面(圖的下表面)35d,前述面35c及面35d之間夾著第一側面35a及第二側面35b。上表面35c與第三墊子部13的平行於XY平面的上表面13c連續。
第三墊子部13在角部36A具有用於接合接頭盒35的承受板13e。承受板13e的下表面13f與第三墊子部13的下表面13d連續。承受板13e的上表面13g與第三墊子部13所連接的接頭盒35的下表面35d接觸。因此,上表面35c以及上表面13c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XY平面平行的上表面10c中,承受板13e的下表面13f以及下表面13d包含在下表面10d中。
除了交叉部36的在高度方向(Z方向)的一部分即距上表面35c規定的厚度的部分35e(後述的簷部35e)以及承受板13e之外的範圍構成切口。即,除了交叉部36的在高度方向的距上表面35c規定的厚度的部分35e以及承受板13e之外的範圍被面37A切除。作為一個例子,面37A是平面37A。面37A亦可以是曲面。因此,交叉部36由上表面35c側的上方交叉部36a以及承受板13e側的下方交叉部36b構成。平面37A是包含延出面37的面。亦即,承受板13e以在延出面37至下方交叉部36b的範圍內不與第一側面35a及第二側面35b相鄰的方式突出。另外,距上表面35c規定的厚度的部分35e構成簷部35e。簷部35e以在延出面37至上方交叉部36a的範圍內不與第一側面35a以及第二側面35b相鄰的方式突出。承受板13e與簷部35e隔著延出面37相向。
圖18B是用於說明延出面37的圖,是從上方俯視(向Z方向負向看)墊子主體10的概略圖。參照圖式,交叉部36被相對於第一側面35a具有角度θ 1且相對於第二側面35b具有角度θ 2的被平面37A切除。平面37A的被第一側面35a以及第二側面35b夾持的範圍構成延出面37。亦即,延出面37與交叉部36相比位於朝向矩形的墊子主體10的 交叉部36的對角的方向。在第一側面35a形成有被平面37A切除而成的第一開口38a,在第二側面35b形成有被平面37A切除而成的第二開口38b,此等開口加上交叉部36形成一個連續的開口38。
此外,交叉部36在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被切除,並不意味著延出面37是藉由切除製造方法製造的,而是意味著延出面37是被切除而形成的形狀。更將被切除而成的面即延出面37稱為切口。
在切口內即延出面37配置有未圖示的氣管33的延出部37a。延出部37a是例如從接頭盒35內伸出的氣管33所通過的開口,氣管33從延出部37a朝向接頭盒35的外部延伸出。第一開口38a及第二開口38b均能使從延出部37a延伸出的氣管33通過。
理想為角度θ 1、θ 2是0~90度。藉以,延出面37相對於各側面35a、35b形成角度。理想為角度θ 1、θ 2是45度或大致45度的角度。此相當於,氣管33的從延出部37a起的延出方向相對於第一側面35a以及第二側面35b形成的角度是0~90度,理想為45度。藉以,即使在從側面35a、35b中的任一側連接氣管33的情況下,亦能夠使氣管33曲率變大,從而能夠減少對氣管33的負擔。
理想為延出面37在第一開口38a的周緣39a與第一側面35a連續且在第二開口38b的周緣39b與第二側面35b連續。即,延出面37在兩周緣39a、39b以無階梯的方式連續。理想為延出面37與2個側面35a、35b一體成型。藉以,從側面35a、35b的任一側均能容易地連接氣管33而且易於成形。
如圖16所示,接頭盒35是能夠相對於墊子主體10裝卸的 裝卸構件。藉由使接頭盒35能夠相對於墊子主體10裝卸,可以分別製造接頭盒35及墊子主體10。
圖19是示出從第三墊子部13拆下接頭盒35的狀態的構造的概略圖。參照圖式,接頭盒35具有上方交叉部36a及開口38A。在接頭盒35的與第三墊子部13的接合面41形成有凸部42,在凸部42的第三墊子部13側的面設置有第一接頭45。
在第三墊子部13的與接頭盒35的接合面81形成有與凸部42對應的凹部18,在凹部18的接頭盒35一側的面,設置有能夠與第一接頭45接合的第二接頭19。理想為氣管33包含電力供給用的線纜,第一接頭45以及第二接頭19分別包含氣管33用的接頭以及電力供給用的線纜用的接頭。
圖20是用於對第三墊子部13與接頭盒35的接合部分進行說明的圖。為了說明,圖中示出第三墊子部13的位於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的水平面上的截面。並示出從上方觀察的接頭盒35的圖。
參照圖式,在第三墊子部13的凹部18中,在兩側部設置有突起18a。突起18a具有彈簧構造,若被按壓,則被容納至第三墊子部13內,若解除按壓力,則因彈簧而復原至從凹部18側面突出的狀態。在接頭盒35的2個側面的與第三墊子部13結合時突起18a所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凹陷42a。
若在接頭盒35的下表面35d與承受板13e的上表面13g接觸的狀態下將凸部42插入第三墊子部13的凹部18,則凸部42的2個側面與凹部18的2個側面接觸。如此,藉由在2個側面接觸的狀態下將凸 部42插入凹部18直至嵌合,來對第一接頭45及第二接頭19進行引導以使其結合。
在第一接頭45與第二接頭19結合的位置,突起18a與凹陷42a嵌合,並藉由彈簧維持突起18a嵌合在凹陷42a中的狀態。藉以,能夠確保第三墊子部13與接頭盒35的接合。
<通訊盒的構造>
圖21A是示出通訊盒51的構造的概略圖。通訊盒51是配置在第一墊子部11在Y方向的端部即墊子主體10的角部52A的三棱柱形狀的盒子,圖21A是從上方俯視(向Z方向負向看)的圖。
參照圖式,通訊盒51具有隔著交叉部52相鄰的與YZ平面平行的第一側面51a以及與XZ平面平行的第二側面51b。第一側面51a與第一墊子部11的平行於YZ平面的第一側面11a連續,第二側面51b與平行於XZ平面的第二側面11b連續。因此,第一側面51a以及第一側面11a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YZ平面平行的第二側面10b中,第二側面51b以及第二側面11b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XZ平面平行的第三側面10e中。此外,通訊盒51可以與第一墊子部11一體。
通訊盒51更具有與第一墊子部11的上表面11c連續的上表面51c及與第一墊子部11的下表面11d連續的下表面51d,前述上表面51c及前述下表面51d夾著第一側面51a以及第二側面51b。因此,上表面51c以及上表面11c包含在墊子主體10的與XY平面平行的上表面10c中,下表面51d以及下表面11d包含在下表面10d中。
除了交叉部52的在高度方向(Z方向)的一部分即距上表 面51c規定的厚度的部分51e之外的範圍構成切口。即,除了交叉部52的在高度方向的距上表面51c規定的厚度的部分51e之外的範圍被面54A切除。作為一個例子,面54A是平面54A。面54A亦可以是曲面。平面54A是包含延出面54的面。亦即,距上表面51c的規定的厚度的部分51e構成簷部51e。簷部51e以在延出面54至交叉部52的範圍內不與第一側面51a以及第二側面51b相鄰的方式突出。
圖21B是用於對延出面54進行說明的圖,是從上方俯視(向Z方向負向看)墊子主體10的概略圖。參照圖式,交叉部52被相對於第一側面51a具有角度θ 1且相對於第二側面51b具有角度θ 2的平面54A切除。平面54A的被第一側面51a以及第二側面51b夾著的範圍構成延出面54。亦即,延出面54與交叉部52相比位於朝向矩形的墊子主體10的交叉部52的對角的方向。在第一側面51a形成有被平面54A切除而成的第一開口53a,在第二側面51b形成有被平面54A切除而成的第二開口53b,此等開口加上交叉部52形成一個連續的開口53。
此外,交叉部52在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被切除,並不意味著延出面54是藉由切除製造方法製造的,而意味著延出面54是被切除而形成的形狀。更將被切除而形成的面即延出面54稱為切口。
在切口內即延出面54配置有通訊線纜57的延出部54a。延出部54a例如是能夠裝卸通訊線纜57的端子57a的接頭。第一開口53a及第二開口53b均能夠使從延出部54a延伸出的通訊線纜57通過。
理想為角度θ 1、θ 2是0~90度。藉以,延出面54相對於各側面51a、51b形成角度。理想為角度θ 1、θ 2是45度或大致45度的 角度。此相當於,通訊線纜57的從延出部54a起的延出方向相對於第一側面51a以及第二側面35b形成的角度是0~90度,理想為45度。藉以,即使在從側面51a、51b中的任一側連接通訊線纜57的情況下,亦能夠使通訊線纜57的曲率變大,從而能夠減少對通訊線纜57的負擔。
理想為延出面54在第一開口53a的周緣55a與第一側面51a連續且在第二開口53b的周緣55b與第二側面51b連續。即,延出面54在兩周緣55a、55b以無階梯的方式連續。理想為延出面54與2個側面55a、55b一體成型。藉以,從側面55a、55b的任一側均能容易地連接通訊線纜57而且易於成形。
<接頭盒與通訊盒的關係>
當在墊子主體10設置有接頭盒35及通訊盒51此2個盒子的情況下,其等分別配置在墊子主體10的同一個側面與相鄰的兩側的2個側面之間的2個角部的附近。即,參照圖15,接頭盒35配置在第二側面10b與在Y方向正側相鄰的第一側面10a之間的角部36A,通訊盒51配置在第二側面10b與在Y方向負側相鄰的第三側面10e之間的角部52A。此外,雖然在該例子中,在同一個墊子主體10設置延伸出各不相同的2根線續的2個延出部,但亦可以在同一個墊子主體10設置延伸出相同的線纜的2個延出部。
<罩的構造>
圖22是示出罩60的通過孔61的第一例子的圖,是安裝有罩60並拆下接頭盒35的角部36A的概略圖。參照圖式,通過孔61為,在將罩60安裝於墊子主體10的狀態下,在周緣部61a不與第三墊子部13的與接頭 盒35接合的接合面81的周緣部81a重合的範圍內設置於罩60的開口。即,通過孔61的尺寸大於接頭盒35。因此,能夠使從延出部37a延伸出的氣管33通過。藉以,在安裝接頭盒35時不會夾入罩60,接頭盒35與第三墊子部13的裝卸變得容易。
圖23是示出罩60的通過孔61的第二例子的圖。參照圖式,在第二例子中,通過孔61設置有夾邊62,前述夾邊62在將罩60安裝到墊子主體10的狀態下從第三墊子部13的接合面81的周緣部81a向內側突出。夾邊62存在於接合面81的周緣部81a至凹部18的周緣部18b之間。理想為夾邊62具有從接合面81的兩個側方向周緣部81a的內側(左側以及右側)突出的側方夾邊62a、62b以及從上方向周緣部81a的內側(下側)突出的上方夾邊62c。藉以,在安裝接頭盒35時,夾邊62被夾入第三墊子部13與接頭盒35之間。藉以,能夠有效地防止在接頭盒35安裝後罩60偏離。
此外,在通訊盒51是裝卸構件的情況下,罩60的設置在相當於交叉部52的位置的通過孔65(參照圖15)亦與圖22以及圖23所示的結構相同。
此外,罩60並不限於所謂的床笠,亦可以是以袋狀將墊子主體10內包的形狀。在該情況下,在罩60的側面的整周皆設置拉鍊。藉以,罩60向墊子主體10的安裝變得容易。
因為在墊子主體10的第二側面10b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接頭盒35及通訊盒51,所以理想為將整周的拉鍊分割為形成在罩60的第二側面10b上的拉鍊,及形成在第一側面10a、第三側面10e以及第四側面 10f上的拉鍊。藉以,即使是線纜分別與接頭盒35以及通訊盒51連接的狀態下,罩60向墊子主體10的安裝亦會變得容易。
<實施型態的效果>
作為固定式裝置的一個例子的本實施型態的睡眠裝置100具有角部,該角部構成為相對於隔著交叉部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從延出部延伸出線纜。具體地說,墊子主體10的角部的在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被相對於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的雙方皆具有角度的平面切除,在切除角部的平面的被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包圍的範圍內的墊子主體10的外周側的面構成延出面,延出部設置於延出面。藉以,即使僅有延出部37a此一延出部的情況下,亦能夠相對於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
在接頭盒35的情況下,參照圖18A,藉由從第一側面35a向第一開口38a插通氣管33,另外藉由從第二側面35b向第二開口38b插通氣管33,能夠向作為開口的延出部37a插通氣管33。另外,在通訊盒51的情況下,參照圖21A,藉由從第一側面51a向第一開口53a插通通訊線纜57,另外藉由從第二側面51b向第二開口53b插通通訊線纜57,能夠使通訊線纜57的端子57a與作為接頭的延出部54a連接。
藉由從任意一個側面側均能延伸出線纜,即使以任意一個側面側與壁面接觸的方式設置墊子主體10,亦能夠從其他側面側延伸出線纜。因此,能夠減輕因線纜的延出方向而產生的對墊子主體10的設置的制約,從而能夠大大提高房間的佈局的自由度。
對於延出面37,藉由將包含延出面37的平面配置為與分 別包含2個側面35a、35b的2個平面皆相交的角度,不論向側面35a、35b中的哪一側插通氣管33,皆能夠使從延出部37a延伸出的氣管33的曲率變大。因此,能夠降低對氣管33的負擔。此點對於通訊盒51亦相同。特別是因為氣管33有硬度,另外存在內壓高的情況,所以若曲率變小則難以連接。而且,因為當在氣管33內包含電線的情況下氣管33的尺寸變大,所以若曲率變小則難以連接。因此,線纜是氣管33的情況下更有效。
如圖18A所示,因為簷部35e以及承受板13e以朝向交叉部36突出的方式形成,所以延出部37a夾在突出的簷部35e以及承受板13e之間。藉以,接頭盒35內的氣管33以及與延出部37a的連結部分得到保護。此外,如圖21A所示,可以以僅簷部51e朝向交叉部52突出的方式形成,被切除至下表面11d。藉以,亦能夠容易地從形成有開口的下表面11d側延伸出通訊線纜57。此外,在該情況下,理想為成為使上表面51c以及下表面51d中的上表面51c側的簷部51e突出的形狀。藉以,當使用者P橫臥在墊子主體10的上表面10c從上方增加重量的情況下,更能夠防止直接對延出部54a增加重量。藉以,能夠減少對從延出部54a延伸出的通訊線纜57造成損傷。
此外,在分別延伸出2根線纜的2個延出部37a、54a設置在同一個墊子主體1的情況下,藉由使延出部37a、54a分別形成在同一個側面10b與相鄰的兩側的2個側面之間的2個角部36A、52A的附近,能夠以使側面10b那邊以外的側面10a、10e、10f中的任意一個側面與壁面接觸的方式進行設置。因此,即使在設置2個延出部37a、54a的情況下, 亦能夠減輕因線纜的延出方向而對墊子主體10的設置產生的制約,從而能夠提高房間的佈局的自由度。
〔第二實施型態〕
在第一實施型態中,在墊子主體10連接有從外部伸出的線纜。設想例如使從遙控器50伸出的通訊線纜57與內置於通訊盒51內的延出部54a連接等。作為一個例子,實施型態的固定式裝置是能夠連接從外部伸出的線纜的裝置。
作為其他實施型態,可以是使從墊子主體10延伸出的線纜與外部端子連接的實施型態。例如,可以是從內置於接頭盒35的延出部37a延伸出氣管33,並將設置在延伸出的氣管33的另一側端部的插孔與泵箱32連接的實施型態。即,包含線纜從主體延伸出並將該線纜與外部連接的裝置。因此,從裝置延伸出的線纜包含從主體延伸出的線纜以及從外部與主體連接的線纜。
〔第三實施型態〕
第一實施型態及第二實施型態的固定式裝置的一個例子是睡眠裝置100。但是,固定式裝置並不限於睡眠裝置100。另外,固定並不限於在地面的設置,是指在壁面、天花板面等任意一個內面固定的設置。作為其他例子,固定式裝置例如列舉冰箱、固定式烹飪設備(燃氣爐或電爐、烤箱、微波爐等)、洗衣機、電視、空調、照明器具、大型電腦、影印機、傳真收發機、各種工作機器、固定式遊戲機等。
即使固定式裝置是上述裝置,藉由將線纜的延出部內置於角部附近且在2個側面的角部附近形成有開口,亦能夠從任意一個側面側 連接延出部。藉以,能夠減輕因線纜的延出方向而產生的對裝置的設置的制約,從而能夠大大提高佈局的自由度。
〔第四實施型態〕
能夠從隔著角部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的延出部的結構並不僅限於第一實施型態所示出的角部在高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被相對於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的雙方具有角度的平面切除而成的結構。只要能夠從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線纜,亦可以是其他結構。
圖24是示出延出部的結構其他例子的概略圖。圖24示出第四實施型態的通訊盒51A的概略。參照圖24,通訊盒51A是在設置於第一墊子部11的內部空間11H內能夠以與Z軸平行的軸71為中心在A方向旋轉的圓筒形狀的旋轉體。在圓筒形狀的位於內部空間11H的外側的外周面72設置有延出部54a。延出部54a是例如能夠裝卸通訊線纜57的端子57a的接頭。藉以,延出部54a隨著通訊盒51A在A方向的旋轉可以朝向第一側面11a側亦可以朝向第二側面11b側。其結果,在第一側面11a以及第二側面11b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延伸出通訊線纜57。
此外,作為延出部的結構的其他結構,亦可以是圖25中示出的概略結構。圖25示出第四實施型態的接頭盒35A的概略結構。參照圖25,接頭盒35A在第一側面35a以及第二側面35b分別配置有延出部37a、37b。設置於接頭盒35A的延出部37a、37b例如是能夠裝卸氣管33的端子33a的接頭。
藉由在接頭盒35A的第一側面35a配置有延出部37a以及 在第二側面35b配置有延出部37b,能夠在第一側面35a以及第二側面35b的任意一個側面裝卸氣管33的端子33a。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結構使線纜從任意一個側面側延伸出。
<附註>
此外,根據本實施型態的某個方面,包含以下的固定式裝置。即,
(1)一種連接有線纜的固定式裝置,具有:裝置主體,具有第一側面以及與前述第一側面隔著角部相鄰的第二側面,延出部,設置於前述裝置主體且延伸出前述線纜;前述角部構成為能夠從前述延出部在前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延伸出前述線纜。
(2)如(1)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在前述角部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上構成有切口,前述延出部設置在前述切口內。
(3)如(2)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裝置主體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夾著前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前述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切口包含從前述上表面至前述下表面的前述角部在高度方向的全部範圍中的除去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以外的範圍的切口。
(4)如(2)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裝置主體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夾著前 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前述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的切口包含從前述上表面至前述下表面的前述角部在高度方向的全部範圍中的除去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的面以外的範圍的切口。
(5)如(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線纜的從前述延出部的延出方向與前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分別形成的角度大致相等。
(6)如(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具有多個前述角部,多個前述角部中的第一角部構成為:在前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夠延伸出第一線纜,多個前述角部中的第二角部構成為:在前述第二側面及相對於前述第二側面隔著前述第二角部相鄰的第三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能延伸出第二線纜。
(7)如(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裝置主體具有墊子主體及裝卸構件,前述裝卸構件構成前述角部,能夠與前述墊子主體自由裝卸並具有前述延出部,前述裝卸構件具有前述第一接頭,前述墊子主體具有連接前述第一接頭的第二接頭。
(8)如(7)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墊子主體以及前述裝卸構件具有與前述第一側面及前述第二側面的中的任意一個側面均形成角度的接合面,在多個前述接合面中的一方設置有凹部,在另一方設置有凸部,前述凹部與前述凸部嵌合,前述墊子主體以及前述裝卸構件藉由前述接合面接合。
(9)如(7)或(8)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更具有罩,罩覆蓋墊子主體,並具有從前述延出部延伸出的前述線纜能夠通過的通過孔。
(10)如(9)所記載之固定式裝置,其中,前述通過孔的尺寸大於前述裝卸構件。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能夠進行各種變形。
10‧‧‧墊子主體
11‧‧‧第一墊子部
12‧‧‧第二墊子部
13‧‧‧第三墊子部
16‧‧‧樹脂層
16B‧‧‧樹脂層
16F‧‧‧樹脂層
16H‧‧‧樹脂層
17‧‧‧聚氨酯層
17B‧‧‧聚氨酯層
17F‧‧‧聚氨酯層
17H‧‧‧聚氨酯層
31‧‧‧氣室
31B‧‧‧氣室
31C‧‧‧氣室
31He‧‧‧氣室
31HeL‧‧‧氣室
31HeR‧‧‧氣室
31Hi‧‧‧氣室
31HiL‧‧‧氣室
31HiR‧‧‧氣室
31L‧‧‧氣室
31S‧‧‧氣室
31SL‧‧‧氣室
31SR‧‧‧氣室
31Th‧‧‧氣室
31To‧‧‧氣室
60‧‧‧罩

Claims (8)

  1. 一種緩衝裝置,其特徵係其具備: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的緩衝構件,以及用於使前述緩衝構件在與前述載置面交叉的方向上彎曲的機構;前述緩衝構件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前述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前述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前述第一部分之間與前述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第二部分是在多個前述第一部分之間形成的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部分的與前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截面呈三角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緩衝構件在與前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被分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方向是載置於前述載置面的使用者的身長方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緩衝構件是層疊構造,包含構成前述載置面的第一層以及由比前述第一層的原料硬的原料成形並構成前述載置面的背面側的第二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緩衝裝置,其中,前述第一部分以及前述第二部分設置在前述第一層。
  8. 一種緩衝構件,其具有使用者的載置面,其特徵係其具有:多個第一部分,在前述載置面的面內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比前述第一部分容易變形的第二部分,在多個前述第一部分之間與前述第一部分形成為一體。
TW108118795A 2018-05-31 2019-05-30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TW2020028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5617 2018-05-31
JP2018105617A JP2019208699A (ja) 2018-05-31 2018-05-31 クッション装置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JP2018-153831 2018-08-20
JP2018153831A JP2020028313A (ja) 2018-08-20 2018-08-20 据置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856A true TW202002856A (zh) 2020-01-16

Family

ID=68696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795A TW202002856A (zh) 2018-05-31 2019-05-30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2655583B1 (zh)
CN (1) CN112004442A (zh)
TW (1) TW202002856A (zh)
WO (1) WO20192308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00C (zh) * 1990-12-19 1999-05-12 黄英俊 具单面凹穴与立体支撑架构之缓冲护件及其组合结构
JP3101827B2 (ja) * 1991-04-18 2000-10-23 バラン ジャン−ピエール 歯の付着物及び汚れの除去用器具
JP3028795U (ja) * 1996-03-06 1996-09-13 六之丈 石田 ロール可能な波形クッション
JP3028795B2 (ja) * 1997-09-11 2000-04-04 株式会社佐竹製作所 粉粒体の混合装置
JP3101827U (ja) * 2003-11-21 2004-06-24 株式会社アテックス ベッドの就寝枠
JP5030393B2 (ja) * 2004-05-28 2012-09-19 株式会社シーエンジ ベッド用クッ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31453B2 (ja) * 2004-06-16 2010-08-25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上半身受け用クッションマット
JP2007014415A (ja) * 2005-07-05 2007-01-25 Atex Co Ltd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ベッド
CN2870903Y (zh) * 2006-02-21 2007-02-21 青岛康顿钢塑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健身运动垫
NL1035218C1 (nl) * 2008-02-28 2009-09-01 Neggers Johannes Cornelis Mari Inrichting voor aanpassing van de vorm van een steunvlak.
CN102784040A (zh) * 2012-08-10 2012-11-21 李双喜 自动翻身褥疮垫
JP2017093549A (ja) * 2015-11-19 2017-06-01 株式会社ナム 多目的布製品
JP2017143939A (ja) 2016-02-16 2017-08-24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7411428A (zh) * 2017-08-25 2017-12-01 上海右辟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气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55583B1 (ko) 2024-04-09
KR20210016512A (ko) 2021-02-16
WO2019230865A1 (ja) 2019-12-05
CN112004442A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861B (zh) 一種包括間隔織物的床墊及其相關方法
JP5269591B2 (ja) 網目状材料身体支持体および方法
US20190014909A1 (en) Foldable Bed Frame and Adjustable Mattress
TW202002856A (zh) 緩衝裝置以及緩衝構件
JP2020069112A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KR20070091271A (ko) 가구에 손잡이를 형성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7192541A (ja)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及びエアーマットレス装置
CA2204094A1 (en) Water bed
JP2023086928A (ja) クッション装置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KR101603949B1 (ko) 하이브리드 쿠션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253089B2 (en) Pillow apparatus and system
JP2004154423A (ja) マット式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ベッド
US10631660B2 (en) Support pad
KR101761157B1 (ko) 체압 분산 매트
WO2018103068A1 (zh) 一种床垫
JP2019213653A (ja) クッション装置及びクッションの表面部材
CN220293334U (zh) 垫子
CN218607241U (zh) 手术体位垫装置
JP2020028313A (ja) 据置型装置
JP7127011B2 (ja) マットレスおよびベッド装置
CN214595182U (zh) 一种抑菌床垫
JP7267348B2 (ja) 流体セル、マット装置、および流体セルの製造方法
KR102030505B1 (ko) 공기층이 형성된 소파
US20220079360A1 (en) Therapeutic side and back sleep position pillow
JP2017143939A (ja) マッサー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