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823A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6823A
TW201946823A TW108111621A TW108111621A TW201946823A TW 201946823 A TW201946823 A TW 201946823A TW 108111621 A TW108111621 A TW 108111621A TW 108111621 A TW108111621 A TW 108111621A TW 201946823 A TW201946823 A TW 2019468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ositioning ratchet
gears
operating device
restri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6771B (zh
Inventor
中村毅志
三木良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7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定位棘輪、固持構件及限制構件。固持構件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以選擇性地建立複數個檔位。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防止定位棘輪的移動,且在固持構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定位棘輪以供移動。限制構件在非限制位置與限制構件限制定位棘輪的移動的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移動。當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定位棘輪在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當限制構件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定位棘輪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發明一般地關於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更確切地,本發明關於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允許騎士(使用者)在至少二個不同組的操作位置之間選擇性地調節自行車操作裝置,以用來操作不同的自行車組件。
自行車經常設有能由騎士在騎乘時所操作及/或調整之一個或更多個自行車組件。一些這些自行車組件的範例包括檔位改變裝置(例如,撥鏈器或內變速輪轂)。自行車操作裝置通常被設置在自行車上於方便的位置(例如,自行車車把),以供騎士操作及/或調整這些自行車組件。自行車操作裝置經常以例如包登型(Bowden-type)控制纜線而被連接於自行車組件。在變換檔位改變裝置的案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典型地設計來用於特定數目的檔位變換操作。這特別是對於具有用來正面地接合所選檔位的分度(indexing)配置的機械(例如,纜線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之案例。然而,典型地,利用具有分度配置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能僅被與具有特定數目的檔位驅動裝置使用。換言之,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分度類型被典型地製作成用來在特定數目的檔位之間變換。因此,如果騎士例如從具有較少或較多的檔位的驅動裝置改變,則騎士將須改變自行車操作裝置,以匹配新的驅動裝置。
一般地,本揭示涉及允許騎士(使用者)在至少二個不同組的操作位置之間選擇性地調節自行車操作裝置以用來操作不同的自行車組件之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各種不同特徵。更確切地,在變換檔位改變裝置的案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鑒於已知技術的狀態且根據本揭示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基本地設置成包含底座構件、定位棘輪、固持構件及限制構件。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固持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的複數個檔位。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防止定位棘輪的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定位棘輪以供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將定位棘輪固持在檔位中的一者。限制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限制構件被建構成在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的在第一方向的移動。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定位棘輪被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
有利地,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基本地設置成包含底座構件、定位棘輪、固持構件及限制構件。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固持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複數個檔位。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防止定位棘輪的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定位棘輪以供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將定位棘輪固持在檔位中的一者。檔位包括第一檔位及第二檔位。當定位棘輪在第一方向從第一檔位移動至第二檔位時,第二檔位被依序地配置成鄰近第一檔位且在第一檔位的下游。限制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包括第一檔位的第一組中移動。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不包括第一檔位的第二組中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基本地設置成包含底座構件、定位棘輪、固持構件及限制構件。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固持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複數個檔位。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防止定位棘輪的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定位棘輪以供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將定位棘輪固持在檔位中的一者。限制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二個限制位置之間,以建立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的第一組中移動。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至少二個限制位置時分別在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中的至少二個附加組中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基本地設置成包含底座構件、定位棘輪、固持構件及限制構件。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繞著樞轉軸線可移動地安裝。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固持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防止定位棘輪的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定位棘輪以供在第二方向的移動。固持構件在固持構件位於固持位置時將定位棘輪固持在檔位中的一者。限制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固持構件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與具有至少四個檔位的驅動裝置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檔位中的第二組具有比檔位中的第一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數目的檔位之二個不同的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檔位包括第一檔位及第二檔位,第二檔位在定位棘輪於第一方向從第一檔位移動至第二檔位時被依序地配置成鄰近第一檔位且在第一檔位的下游,檔位中的第一組包括第二檔位,且檔位中的第二組不包括第二檔位。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藉由將定位棘輪在第二方向移動,自行車操作裝置能在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時有效地限制檔位的能被近取的數目。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包括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建立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位於第一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位於第二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三組中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的速率範圍之三個不同的自行車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檔位中的第二組具有比檔位中的第一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且檔位中的第三組具有比檔位中的第二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的速率範圍之三個不同的自行車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限制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繞著安裝軸線可樞轉地安裝。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使用者或騎士能容易地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限制構件,以在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時有效地限制檔位的能被近取的數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限制構件包括非限制表面,非限制表面未限制固持構件與定位棘輪的接合,以建立檔位中的每一者,且限制構件包括限制表面,限制表面在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的在第一方向的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允許定位棘輪移動,以建立檔位中的每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或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包括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建立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限制構件包括第一限制表面,當限制構件被定位在第一限制位置時,第一限制表面限制定位棘輪的在第一方向的移動。限制構件包括第二限制表面,當限制構件被定位在第二限制位置時,第二限制表面限制定位棘輪的在第一方向的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使用來操作具有不同的速率範圍之三個不同的自行車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第一限制表面位於離限制構件的安裝軸線的第一線性距離,且第二限制表面位於離限制構件的安裝軸線的第二線性距離,第二線性距離長於第一線性距離。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有效地建立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提供檔位中的三個不同組。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限制構件被建構成接觸被固定於定位棘輪的部件,以致限制構件在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的在第一方向的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在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時有效地限制檔位的能被近取的數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繞著樞轉軸線可旋轉地安裝。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有效地建立檔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定位棘輪包括相對於樞轉軸線被環周地配置之複數個定位抵靠部,定位抵靠部被與固持構件選擇性地接合,以選擇性地建立檔位。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有效地建立檔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五或第十六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線絲捲放構件,其被配置成在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繞著樞轉軸線旋轉時與定位棘輪一起旋轉。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使用來操作纜線操作自行車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五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固持構件包括第一固持棘爪,第一固持棘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固持位置與第一釋放位置之間。固持構件包括第二固持棘爪,第二固持棘爪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固持位置與第二釋放位置之間。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操作來施行釋放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第一操作構件,其在第一操作構件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固持構件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操作來施行釋放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釋放構件及釋放棘爪。釋放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當釋放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時,釋放構件將固持構件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釋放棘爪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操作構件41,且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釋放構件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釋放操作能被有效地施行。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第二操作構件,第二操作構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定位棘輪,以在第二操作構件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將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構件在第一方向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能被容易地操作來施行拉引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拉引構件及拉引棘爪。拉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當拉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時,拉引構件將定位棘輪在第一方向移動。拉引棘爪被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二操作構件上。拉引棘爪在第二操作構件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接觸拉引構件且將拉引構件移動。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拉引操作能被有效地施行。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者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摩擦構件,摩擦構件接觸限制構件,以將限制構件維持在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一者。
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限制構件能被有效地維持在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且限制構件仍能被從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一者移動至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另一者。
又,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優點對於熟習本技術領域者將從以下詳細說明而變得明白,結合隨附圖式的以下詳細說明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實施例。
現在將參照圖式來解釋所選擇的實施例。對於熟習自行車領域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實施例的以下說明僅被提供來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先參照圖1至圖5,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繪示。在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車把H的右側,以由騎士的右手所操作。然而,自行車操作裝置10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能被修改成被安裝在車把H的左側上。在所繪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控制纜線12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自行車組件(未示出)中的一者。更確切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來作為自行車變速器,以用來控制像是後自行車撥鏈器或內變速輪轂之後檔位改變裝置的檔位。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6至圖8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限制構件14,其允許騎士(使用者)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在三個不同組的檔位之間選擇性地調節。更確切地,如以下所解釋,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且被配置成使得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被與三個不同的自行車驅動裝置使用。例如,在所繪的此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被與十二鏈輪後卡式飛輪(cassette)、十一鏈輪後卡式飛輪、或十鏈輪後卡式飛輪。當然,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依所需要及/或想要被使用來鎖定十二鏈輪後卡式飛輪的鏈輪中的一個或二個。在此,限制構件14在未拆解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情形下是可近取的(accessible)。如以下所解釋,使用者或騎士能藉由使用工具(未示出)轉動限制構件14而調節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檔位的數目。以此方式,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設定成十二個檔位12S、十一個檔位11S或十個檔位10S。
較佳地,如圖1中所見,控制纜線12是具有罩覆內線絲12b的外殼套12a之傳統自行車操作纜線。換言之,控制纜線12是包登型纜線,其中內線絲12b被可滑動地接收在外殼套12a內。自行車操作裝置10藉由選擇性地拉引及釋放內線絲12b而操作自行車組件(未示出)。
如圖1至圖5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殼體16及車把鉗夾18。殼體16封裝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纜線位置維持機構,其將內線絲12b固持在各種不同的預定位置處,如以下所討論。殼體16亦封裝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纜線釋放機構及纜線維持機構,其分別在各種不同的預定檔位之間釋放及拉引內線絲12b,如以下所討論。限制構件14在未拆解殼體16的情形下是可近取的。在此,例如,殼體16具有兩件式構造,其具有被以複數個螺釘20緊固在一起之一對的殼體部件16a及16b。殼體部件16a及16b是硬質剛性構件,其由像是硬塑膠或輕金屬的適合材料所建構。然而,殼體16能依所需要及/或想要而具有多種組態。在第一實施例中,限制構件14可通過殼體部件16b中的開口16b1近取,殼體部件16b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處於位在車把H上的安裝狀態時之底部殼體構件。
如能在圖5及圖9中容易所見,車把鉗夾18是分開的部件,其藉由螺紋緊固件或螺栓22而被緊固於殼體16。車把鉗夾18是傳統管件鉗夾,其構成車把安裝構件的一個範例。在此,車把鉗夾18包括緊固螺栓24或其他緊固構件,其被建構成將車把鉗夾18壓縮至車把H上。較佳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纜線調整器26,以用來以傳統方式調整內線絲12b。
如圖9及圖10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30、定位棘輪32及固持構件34。底座構件30被認為包括殼體16、車把鉗夾18、及內部支撐結構。底座構件30的內部支撐結構基本地支撐纜線位置維持機構、纜線釋放機構及纜線拉引機構的各種不同內部構件。基本地,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固持構件3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以選擇性地接合定位棘輪32,以建立複數個檔位。
定位棘輪32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D1及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動。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對應於內線絲拉引方向,且第二方向D2對應於內線絲釋放方向。較佳地,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樞轉軸線P1可移動地安裝。確切地,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樞轉軸線P1可旋轉地安裝。
基本地,如以下所解釋,固持構件3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圖11、圖13及圖15中的實線)與釋放位置(如圖13及圖15中的虛線所示)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32的複數個檔位。較佳地,固持構件3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換言之,雖然定位棘輪32及固持構件34在第一實施例中被建構成建立總共十二個檔位,定位棘輪32及固持構件34能被重新建構成建立總共僅四個檔位。因此,廣義而言,固持構件34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
如圖11至圖15中所見,限制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安裝軸線A1可樞轉地安裝。限制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圖11)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圖13及圖15)之間。基本地,當限制構件14位在限制位置時,限制構件14被建構成限制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換言之,限制構件14被建構成在限制構件14位於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32的繞著樞轉軸線P1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以此方式,當限制構件14位在限制位置時,固持構件34不能接合定位棘輪32來建立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全部可能檔位。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摩擦構件36,其接觸限制構件14,以將限制構件14維持在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一者。摩擦構件36施加垂直於安裝軸線A1的接觸力,以摩擦地防止限制構件14的相對於底座構件30的移動,直到使用者利用工具施加克服力(override force),以將限制構件14繞著安裝軸線A1轉動。換言之,限制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克服地維持。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組裝之期間,摩擦構件36亦協助將限制構件14維持於底座構件30。在此,摩擦構件36是具有一對的腳部之金屬線絲,此一對的腳部接觸摩擦構件36,以施加垂直於安裝軸線A1之一對的接觸力。摩擦構件36設有限制構件14的環周溝槽14d,以用來接收摩擦構件36的腳部。環周溝槽14d包括至少二對的平行溝槽,以將限制構件14維持在非限制位置及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一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摩擦構件能具有多種結構。例如,摩擦構件能被建構成將可克服的軸向力施加於限制構件14,以將限制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30可克服地維持。提供可克服的軸向力於限制構件14之摩擦構件的範例包括被安裝在限制構件14上且繞著安裝軸線A1之彈性O形環、螺旋彈簧、錐形墊圈(Belleville washer)等。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0至圖15中所見,限制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二個限制位置之間,以建立至少三個不同組的檔位。因此,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至少二個限制位置時分別在至少三個不同組的檔位中之至少二個附加組中移動。換言之,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包括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建立至少三個不同組的檔位。第一限制表面14b位於離限制構件14的安裝軸線A1的第一線性距離L1。第二限制表面14c位於離限制構件14的安裝軸線A1的第二線性距離L2。第二線性距離L2長於第一線性距離L1。較佳地,如圖6至圖8中所見,殼體部件16b設有標記(亦即,標記12S、11S及10S),以指出限制構件14何時是位於非限制位置(亦即,12S)、第一限制位置(亦即,11S)及第二限制位置(亦即,10S)。
限制構件14被建構成接觸被固定於定位棘輪32的部件,以致限制構件14在限制構件14位於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在此,在第一實施例中,限制構件14包括非限制表面14a,其未限制固持構件34與定位棘輪32的接合,以建立檔位中的每一者。當限制構件14如圖10及圖11中所見位在非限制位置時,定位棘輪32能在定位棘輪32位於完全拉引位置時接觸非限制表面14a(如所示)或與非限制表面14a隔開,以建立終端檔位(稍後稱為第一檔位)。換言之,當限制構件14位在非限制位置且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被旋轉成盡可能地遠時,固持構件34接合定位棘輪32,以建立新的終端檔位(稍後稱為第一檔位)。
在第一實施例中,限制構件14包括第一限制表面14b,當限制構件14被定位在第一限制位置時,第一限制表面14b限制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如圖12及圖13中所見。在此,限制構件14還包括第二限制表面14c,當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第二限制位置時,第二限制表面14c限制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如圖14及圖15中所見。替代地,限制構件14包括第一限制表面14b及第二限制表面14c中的僅一者。換言之,廣義而言,限制構件14包括限制表面(第一限制表面14b或第二限制表面14c),其在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限制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移動。以此方式,當限制構件14如圖12及圖13位於第一限制位置時,第一限制表面14b防止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完全旋轉,使得定位棘輪32不能到達完全拉引位置。而是,當限制構件14位於第一限制位置且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被旋轉成盡可能地遠時,固持構件34接合定位棘輪32,以建立新的終端檔位(稍後稱為第二檔位)。又,當限制構件14如圖14及圖15中所示位於第二限制位置時,第二限制表面14c防止定位棘輪32的在第一方向D1的完全旋轉,使得定位棘輪32不能到達完全拉引位置。當限制構件14位於第二限制位置且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被旋轉成盡可能地遠時,固持構件34接合定位棘輪32,以建立新的終端檔位(稍後稱為第三檔位)。
雖然限制構件14包括第一限制表面14b及第二限制表面14c時,限制構件14能被建構成沒有第一限制表面14b。如果第一限制表面14b被省略,則檔位中的第一組包括全部十二個檔位,且檔位中的第二組包括十二個檔位中的十個。換言之,在此案例中,檔位中的第一組包括第二檔位,且檔位中的第二組不包括第二檔位。
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限制構件14,使用者或騎士能選擇性地設定自行車操作裝置10,使得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藉由將限制構件14轉動成利用殼體部件16b的對應於非限制位置的標記12S來對準槽縫,檔位中的第一組被建立,如圖6中所見。
又,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限制構件14,使用者或騎士能選擇性地設定自行車操作裝置10,使得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特別地,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位於第一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藉由將限制構件14轉動成利用殼體部件16b的對應於第一限制位置的標記11S來對準槽縫,檔位中的第二組被建立,如圖7中所見。檔位中的第二組具有比檔位中的第一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在此,檔位中的第一組包括十二個預定檔位,且檔位中的第二組包括十一個預定檔位。利用此配置,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不包括第一檔位的第二組中移動。
又,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限制構件14,使用者或騎士能選擇性地設定自行車操作裝置10,使得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限制構件14位於第二限制位置時在檔位中的第三組中移動。藉由將限制構件14轉動成利用殼體部件16b的對應於第二限制位置的標記10S來對準槽縫,檔位中的第三組被建立,如圖8中所見。檔位中的第三組具有比檔位中的第二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在此,檔位中的第三組包括十個預定檔位。
如在圖10至圖15中最佳所見,定位棘輪32基本地是由像是例如金屬材料的板件所製成之剛性板件。定位棘輪32包括複數個定位抵靠部32a,其相對於樞轉軸線P1被環周地配置。定位抵靠部32a被與固持構件34選擇性地接合,以選擇性地建立檔位。如以上所提,取決於限制構件14是被定位於非限制位置、或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中的一者,定位棘輪32可在檔位中的不同者之間移動。檔位包括第一檔位及第二檔位。當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從第一檔位移動至第二檔位時,第二檔位被依序地配置成鄰近第一檔位且在第一檔位的下游。因此,第一檔位在定位棘輪32的完全拉引位置對應於最終端檔位,而第二檔位對應於最終端檔位的鄰近檔位。當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定位棘輪32被配置成在檔位的不包括第一檔位的第二組中移動。亦即,當限制構件14被定位於第一限制位置時,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在檔位中的不包括第一檔位的第二組中被操作。
如在圖16中最佳所見,當固持構件34位於固持位置時,固持構件34防止定位棘輪32的在第二方向D2的移動。當固持構件34位於釋放位置時,固持構件34釋放定位棘輪32,以供在第二方向D2的移動。當固持構件34位於固持位置時,固持構件34將定位棘輪32固持於檔位中的一者。
固持構件34包括第一固持棘爪38,其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P2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固持位置與第一釋放位置之間。固持構件34包括第二固持棘爪40,其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P2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固持位置與第二釋放位置之間。雖然在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固持構件34包括二個固持棘爪,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固持構件34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能為單一個棘爪。如果單一個棘爪被使用,則定位抵靠部32a須增加,以獲得相同數目的檔位。
在第一實施例中,用來固持、拉引及釋放內線絲12b的範例機構被繪示。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所繪的用來固持、拉引及釋放內線絲12b的機構。而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被建構成具有其他用來固持、拉引及釋放內線絲12b的機構,其中定位棘輪由限制構件所限制,以建立至少二個不同組的檔位。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使用與2017年3月6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450,759號所揭示的內線絲固持、拉引及釋放機構基本地相同之內線絲固持、拉引及釋放機構,但其已經被修改來適應限制構件14。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一操作構件41,其在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圖1及圖2)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圖3及圖4)時將固持構件34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第一操作構件41被使用來將內線絲12b從殼體16釋放。如以下所解釋,第一操作構件41具有至少二個第一致動位置。第一操作構件41包括使用者操作部件41a,其完全地位於殼體16的外部,以供使用者或騎士相對於殼體16樞轉第一操作構件41。第一操作構件41構成釋放桿件,以用來在第一操作構件41被使用者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內線絲12b從殼體16釋放。
如圖9及圖10中所見,第一操作構件41還包括安裝部件41b,其被建構成位於殼體16的內部且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構件30的內部支撐結構。在此,使用者操作部件41a被模造於安裝部件41b的延伸於殼體16外部的端部上。在此所使用的用語“靜置位置”是指在不需要使用者介入(例如,固持第一操作構件41)來建立對應於靜置位置的狀態的情形下可移動部件(例如,第一操作構件41)維持靜止不動之狀態。因此,用語“靜置位置”亦能被稱為非操作位置。
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二操作構件42,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以在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圖1至圖4)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圖5)時將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在第一方向移動。第二操作構件42被使用來將內線絲12b拉引至殼體16中。因此,第二操作構件42構成拉引桿件,其用來在第二操作構件42被使用者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將內線絲12b拉引至殼體16中。然而,對於熟習自行車領域技術者將會明白的是,限制器能被與僅具有被使用來釋放內線絲12b及拉引內線絲12b兩者的單一個操作構件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使用。
第二操作構件42包括使用者操作部件42a,其完全地位於殼體16的外部,以供使用者或騎士相對於殼體16樞轉第二操作構件42。第二操作構件42還包括安裝部件42b,其位於殼體16的內部且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內部支撐結構(例如,如所繪實施例中的支撐軸50)。
使用者操作部件42a具有使用者接觸墊42c,其被安裝於凹部42a1中。使用者接觸墊42c沿著在第二操作構件42的操作的期間使用者所接觸之區域被定位在使用者操作部件42a上。在此,使用者操作部件42a由硬質剛性材料所製成,而使用者接觸墊42c由橡膠或彈性體材料所製成。較佳地,使用者接觸墊42c藉由一對的螺紋緊固件F(亦即,螺釘)而被附接於使用者操作部件42a。在此,如圖20及圖21中所見,使用者接觸墊42c具有用來螺合地接收螺紋緊固件F中的一者之第一緊固件接收管42d、及用來螺合地接收螺紋緊固件F中的另一者之第二緊固件接收管42e。在使用者接觸墊42c附接於使用者操作部件42a之期間,第一緊固件接收管42d及第二緊固件接收管42e被插入至使用者操作部件42a的開口42a2中。第一緊固件接收管42d被調整尺度成在形狀及尺寸上與開口42a2實質地相同,而第二緊固件接收管42e具有被調整尺度成提供與開口42a2干涉之一對的突出部42e。以此方式,第一緊固件接收管42d及第二緊固件接收管42e不須被精確地製造成適配於開口42a2。
第一操作構件41及第二操作構件42被建構成為觸發桿件,其分別被朝向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偏壓,如圖23中所見。特別地,如圖23中所見,第一偏壓元件52被操作性地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41與頂部靜止支撐板44,以致第一操作構件41在被使用者操作及釋放以後回復至靜置位置。類似地,如圖30及圖31中所見,第二偏壓元件54被操作性地設置在第二操作構件42與底部靜止支撐板46之間,以致第二操作構件42在被使用者操作及釋放以後回復至靜置位置。因此,作為觸發桿件,第一操作構件41及第二操作構件42在被使用者操作及然後釋放以後自動地回復至它們的靜置或起始位置。
如稍後所解釋,第一操作構件41能藉由將第一操作構件41繞著操作軸線P2在第三方向D3(如圖3中所見)或第四方向D4(如圖4中所見)樞轉而被從第一靜置位置操作至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而第二操作構件42能藉由將第二操作構件42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一方向D1(如圖5中所見)樞轉而被從第二靜置位置操作至第二致動位置。
如圖22及圖23中所見,內部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或頂部靜止支撐板44、第二或中間靜止支撐板46、第三或底部靜止支撐板48及支撐軸50。靜止支撐板44、46及48是由像是例如金屬材料的適合材料所製成之剛性板件。在此,支撐軸50包括螺栓50A(圖23)及螺母50B(圖31)。支撐軸50的螺栓50A具有縱向軸線,其界定第一樞轉軸線P1。底座構件30藉由使用車把鉗夾18而被固定地耦接於自行車部件(例如,所繪的實施例中的車把H)。
較佳地,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由硬質塑膠材料所製成,此硬質塑膠材料沿著在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的期間使用者所接觸之區域披覆有適合的橡膠材料。使用者操作部件41a包括第一側及與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的第一側在第一操作構件41a的繞著操作軸線P2於第三方向D3(如圖3中所見)的操作之期間由使用者所接觸。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的第二側在第一操作構件41a的繞著操作軸線P2於與第三方向D3相反的第四方向D4(如圖4中所見)的操作之期間由使用者所接觸。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的第一側披覆有適合的橡膠材料,而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的第二側未披覆有適合的橡膠材料。替代地,使用者操作部件41a的第一側及第二側兩者能披覆有適合的橡膠材料。替代地,使用者操作部件41a能由適合的橡膠材料所製成。
在所繪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對於操作纜線操作自行車組件是特別地有用。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線絲捲放構件55,其被配置成在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繞著樞轉軸線P1旋轉時與定位棘輪32一起旋轉。參照圖10、圖22、及圖26至圖29,線絲捲放構件55被可樞轉地安裝在支撐軸50上,以取決於線絲捲放構件55的樞轉方向而釋放或拉引內線絲12b。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二方向D2被偏壓。在此,當線絲捲放構件55回應於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而在第二方向D2樞轉時,線絲捲放構件55將內線絲12b從殼體16釋放。因此,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第二方向D2是線絲捲放構件55的線絲釋放方向。另一方面,當線絲捲放構件55回應於第二操作構件42的操作而在第一方向D1樞轉時,線絲捲放構件55將內線絲12b拉引至殼體16中。因此,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是線絲捲放構件55的線絲拉引方向。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線絲捲放構件55是被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撐軸50上之線軸。線絲捲放構件55是由像是例如硬質非金屬材料所製成之剛性部件。
參照圖9及圖22,第一操作構件41藉由樞轉銷56而被可移動地附接於頂部靜止支撐板44及中間靜止支撐板46。樞轉銷56界定操作軸線P2。在此,樞轉銷是螺栓及螺母配置。如圖9、圖23、及圖32至圖37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內部操作部件58,其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可樞轉地安裝。第一操作構件41與操作部件58合作,使得第一操作構件41能被騎士繞著操作軸線P2在第三方向D3或第四方向D4操作。基本地,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將操作部件58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樞轉。因此,操作部件58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靜置位置與致動位置之間。當然,替代地,第一操作構件41能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41能僅在一個方向被樞轉,以施行釋放操作。例如,如果想要第一操作構件41能僅在單一個方向被操作,操作部件58及第一操作構件41能被形成為單一件。
在此二個案例中,第一偏壓元件52(如圖9中所示)作用為回復彈簧,以用來將第一操作構件41及操作部件58分別從它們的致動位置回復至它們的靜置位置。結果,第一操作構件41是觸發構件,其在被操作及釋放時回復至它的靜置位置。特別地,第一偏壓元件52是被繞著支撐軸50的螺栓50A捲繞之平的螺旋扭力彈簧。第一偏壓元件52的第一端部被附接於操作部件58(亦即,被設置在操作部件58的開口中)。第一偏壓元件52的第二端部被附接於底座構件30(亦即,被勾於頂部靜止支撐板44上)。第一操作構件41具有一對的突出部,其接觸操作部件58,以將第一操作構件41維持在靜置位置。以此方式,當操作部件58藉由第一偏壓元件52的偏壓力而被推迫至靜置位置時,第一操作構件41及操作部件58是靜止不動的且被固持成不會自由地移動。
參照圖10至圖16,位置維持機構現在將被討論。位置維持機構被使用來在第一操作構件41及第二操作構件42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時固持內線絲12b。特別地,在所繪的實施例中,位置維持機構由定位棘輪32、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主要地形成。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交替地接觸定位抵靠部32a,以防止定位棘輪32的繞著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的樞轉。定位棘輪32被固定於線絲捲放構件55,以致線絲捲放構件55及定位棘輪32成為一個單元一起繞著樞轉軸線P1樞轉。基本地,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可樞轉地安裝。確切地,定位棘輪32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旋轉。更確切地,定位棘輪32被可樞轉地安裝在支撐軸50的螺栓50A上。
第一操作構件41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以在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時將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在第二方向D2樞轉。另一方面,第二操作構件42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以在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將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在第一方向D1樞轉。
一般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固持構件34,以用來將定位棘輪32及線絲捲放構件55選擇性地固持於複數個檔位。在所繪的實施例中,如以上所提,固持構件34包括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然而,固持構件34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能為單一個定位棘爪。在此,固持構件3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如圖32至圖34、圖36及圖37中所見。確切地,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各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繞著第三樞轉軸線P3樞轉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更確切地,操作部件58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以在操作部件58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構件41將操作部件58樞轉,以在操作部件58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基本地,當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一者位於固持位置且當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另一者位於預備位置時,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防止定位棘輪32的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的樞轉。當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一者被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釋放定位棘輪32,以在第二方向D2樞轉。當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一者被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另一者位於預備位置,以接合定位棘輪32且停止定位棘輪32的旋轉。現在,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另一者從預備位置切換至固持位置。
在此,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第一固持棘爪38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一固持位置與第一釋放位置之間。類似地,第二固持棘爪40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二固持位置與第二釋放位置之間。確切地,第一固持棘爪38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亦即,第三樞轉軸線P3)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固持位置與第一釋放位置之間。第二固持棘爪40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第三(棘爪)樞轉軸線P3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固持位置與第二釋放位置之間。當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第一操作構件41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分別從第一固持位置及第二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第一釋放位置及第二釋放位置。以此方式,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選擇性地固持及釋放定位棘輪32。基本地,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僅一個在任何給定的時間接合定位抵靠部32a中的一者。更特別地,當定位棘輪32從預定位置中的一者移動至預定位置中的下一者時,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在與定位棘輪32的定位抵靠部32a中的一者接合之間交替地移動。如圖32至圖34、圖36、圖37中最佳所見,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被建構成彼此獨立地移動。在所繪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括樞轉銷60,其可樞轉地支撐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
參照圖22至圖25,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用來將第一固持棘爪38朝向第一固持位置偏壓的第一偏壓構件62、及用來將第二固持棘爪40朝向第二固持位置偏壓的第二偏壓構件64。自行車操作裝置10在所繪的實施例中還包含支撐第一偏壓構件62及第二偏壓構件64之銷66。第一偏壓構件62將第一固持棘爪38朝向第一固持位置偏壓。換言之,第一偏壓構件62將第一固持棘爪38朝向定位棘輪32的周緣偏壓成與定位棘輪32的定位抵靠部32a中的一者接合。第二偏壓構件64將第二固持棘爪40朝向第二固持位置偏壓。換言之,第二偏壓構件64將第二固持棘爪40朝向定位棘輪32的周緣偏壓成與定位棘輪32的定位抵靠部32a中的一者接合。
第一偏壓構件62及第二偏壓構件64是繞著銷66捲繞的螺旋扭力彈簧。第一偏壓構件62具有與底部靜止支撐板46接合(亦即,勾上)的一端、及與第一固持棘爪38接合(亦即,接觸)的另一端。另一方面,第二偏壓構件64具有與中間靜止支撐板46接合(亦即,勾上)的一端、及與第二固持棘爪40接合(亦即,接觸)的另一端。然而,第一偏壓構件62及第二偏壓構件64能被形成為單一個偏壓構件,其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兩者朝向與定位棘輪32接合。
如圖11、圖15及圖16中所見,當第一固持棘爪38位於第一固持位置時,第一固持棘爪38防止定位棘輪32的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的樞轉。如圖16中所見,當第一固持棘爪38位於第一釋放位置時,第一固持棘爪38釋放定位棘輪32,以在第二方向D2樞轉,直到定位棘輪32接觸第二固持棘爪40為止。類似地,如圖13及圖16中所見,當第二固持棘爪40在第二固持位置時,第二固持棘爪40防止定位棘輪32的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的樞轉。如圖16中所見,當第二固持棘爪40位於第一釋放位置時,第二固持棘爪40釋放定位棘輪32,以在第二方向D2樞轉,直到定位棘輪32接觸第一固持棘爪38為止。
較佳地,如圖38及圖39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偏壓元件68,其被設置來將線絲捲放構件55及定位棘輪32相對於殼體16在第二方向D2(線絲釋放方向)偏壓。如以上所解釋,定位棘輪32相對於線絲捲放構件55樞轉。因此,定位棘輪32選擇性地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合作,以將線絲捲放構件55抵頂偏壓元件68的偏壓力而維持在複數個預定檔位中的一者。換言之,為了建立複數個檔位,定位棘輪32的定位抵靠部32a由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選擇性地接合,以將線絲捲放構件55及定位棘輪32固持而在受偏壓元件68的偏壓力下無法旋轉。
在所繪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68是被繞著支撐軸50的螺栓50A捲繞之平的螺旋扭力彈簧。替代地,偏壓元件68能被刪除,且線絲捲放構件55能藉由由自行車操作裝置10所操作的自行車組件的彈簧而在第二方向D2被偏壓。基本地,當第一操作構件41被使用者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時,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釋放線絲捲放構件55,使得偏壓元件68(亦即,扭力彈簧)將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二方向D2樞轉。
在此,參照圖28及圖29,線絲捲放構件55藉由一對的固定銷69而被不可移動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特別地,固定銷69被設置在線絲捲放構件55的二個內孔55a及定位棘輪32的二個內孔32b中,以防止在線絲捲放構件55及定位棘輪32之間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的相對移動。以此方式,當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樞轉時,線絲捲放構件55被配置成與定位棘輪32一起樞轉。換言之,定位棘輪32被建構成與線絲捲放構件55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之間樞轉,此複數個預定位置由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一者與定位棘輪32選擇接合而被建立。定位棘輪32亦包括纜線頭節(nipple)附接部32c,以用來接收纜線頭節12c(參圖10)。因此,定位棘輪32、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基本地形成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纜線位置維持機構。
參照圖32至圖37,為了釋放定位棘輪32及線絲捲放構件55以供在支撐軸50的螺栓50A上於第二方向D2樞轉,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釋放構件70及釋放棘爪72。另一方面,參照圖40至圖42,為了將定位棘輪32及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一方向D1樞轉,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拉引構件74及拉引棘爪76。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二釋放元件78。釋放元件78被配置成在釋放操作的期間將拉引棘爪76移動遠離拉引構件74,如圖35中所見。
釋放構件70基本地是由像是例如金屬材料的板件所製成之剛性板件。定位棘輪32沿著第一樞轉軸線P1被定位在拉引構件74與釋放構件70之間。釋放構件70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基本地,當釋放構件70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釋放構件70將固持構件34從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釋放位置。更確切地,釋放構件70被可移動地安裝,以與固持構件34的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選擇性地合作,以釋放線絲捲放構件55,以供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在第二方向D2的旋轉移動。
釋放構件70包括複數個釋放齒70a。因此,釋放構件70構成釋放棘輪。當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時,釋放齒70a由釋放棘爪72選擇性地接合,以將釋放構件70在第一方向D1移動。結果,釋放構件70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當釋放構件70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釋放構件70將固持構件34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確切地,當釋放構件70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釋放構件70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分別從第一固持位置及第二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第一釋放位置及第二釋放位置。
參照圖27、圖33及圖34,釋放構件70在釋放構件70與定位棘輪32之間以小量的旋轉游隙被基本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由於定位棘輪32被固定於線絲捲放構件55,釋放構件70被可移動地耦接於定位棘輪32,以相對於定位棘輪32在非釋放位置(圖33)與釋放位置(圖34)之間於第二方向D2在預定的範圍內移動。當釋放構件70位於釋放位置時,釋放構件70交替地固持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中的一者以不與定位棘輪32的定位抵靠部32a接合。
參照圖27,偏壓構件80被定位在釋放構件70與定位棘輪32之間,以用將釋放構件70偏壓至非釋放位置。在所繪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80是壓縮彈簧,其被設置在定位棘輪32的開口及第一釋放構件56的開口中。當釋放構件70在第二方向D2移動時,釋放構件70交替地將第一固持棘爪38朝向第一釋放位置移動且將第二固定棘爪40朝向第二釋放位置移動。
參照圖27,釋放構件70具有一對的弧形開口70b,其與固定銷69的頂端匹配。弧形開口被建構成使得釋放構件70在第一操作構件41的釋放操作之期間能相對於線絲捲放構件55於預定範圍內樞轉,如以上所提。由於偏壓構件80將釋放構件70偏壓至非釋放位置,釋放構件70被建構成回應於因第二操作構件42的操作所造成之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一方向D1的旋轉而在第一方向D1移動。
如圖32至圖34、圖36及圖37中所見,釋放棘爪72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釋放棘爪72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操作構件41,且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釋放構件70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確切地,釋放棘爪72經由操作部件58­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第一操作構件41,以用來施行釋放操作,如以下所解釋。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當操作部件58從靜置位置移動至致動位置時,第一操作構件41將操作部件58樞轉,以選擇性地移動釋放棘爪72。釋放棘爪72然後將釋放棘爪72繞著釋放樞轉軸線P4移動。因此,當操作部件58從靜置位置及致動位置移動時,操作部件58移動釋放棘爪72。以此方式,操作部件58被建構成在操作部件58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移動釋放棘爪72。結果,當第一釋放棘爪72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釋放棘爪72移動釋放構件70。
在所繪的實施例中,如圖10中所見,釋放棘爪72包括第一棘爪部件72a及第二棘爪部件72b。第一棘爪部件72a及第二棘爪部件72b被建構成在釋放棘爪72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與釋放構件70選擇性地接觸。釋放棘爪72相對於操作部件58被繞著釋放樞轉軸線P4可樞轉地安裝在操作部件58上。在所繪的實施例中,釋放棘爪72藉由樞轉銷82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操作部件58上,樞轉銷82界定與第一樞轉軸線P1、第三樞轉軸線P3及操作軸線P2平行之釋放樞轉軸線P4。基本地,釋放棘爪72被建構成在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釋放構件70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
較佳地,如在所繪的實施例中,釋放棘爪72被偏壓元件83(例如,螺旋扭力彈簧)朝向第一樞轉軸線P1徑向地偏壓。因此,釋放棘爪72被偏壓元件83偏壓,以致在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與釋放齒70a接合。然而,當第一操作構件41位於第一靜置位置時,釋放棘爪72被固持成脫離釋放齒70a。特別地,釋放棘爪72的抵靠部72c藉由第一偏壓元件52的偏壓力而被推移抵頂中間靜止支撐板46,以在第一操作構件41位於第一靜置位置時將釋放棘爪72從釋放齒70a向外地樞轉。換言之,釋放棘爪72的抵靠部72c(圖10)藉由作用在操作部件58上之第一偏壓元件52的偏壓力而被迫與中間靜止支撐板46接觸。根據此接觸,當第一操作構件41位於第一靜置位置時,釋放棘爪72在樞轉銷82上被向外地樞轉遠離釋放構件70。
在此,第二棘爪部件72b相對於第一樞轉軸線P1被與第一棘爪部件72a環周地隔開。因此,第一棘爪部件72a及第二棘爪部件72b彼此不同。當第一棘爪部件72a接觸釋放構件70且釋放棘爪72將釋放構件70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釋放構件70將第一固持棘爪38從第一固持位置移動至第一釋放位置。當第二棘爪部件72b接觸釋放構件70且釋放棘爪72將釋放構件70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釋放構件70將第二固持棘爪40從第二固持位置移動至第二釋放位置。
釋放齒70a中的一者被建構成與釋放棘爪72的第一棘爪部件72a及釋放棘爪72的第二棘爪部件72b接觸。釋放齒70a中的一者被建構成與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接觸。
現在,現在將討論拉引構件74及拉引棘爪76,其用來施行圖40至圖42中所示之線絲拉引操作。首先,參照圖10、圖12、及圖14,拉引構件74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確切地,拉引構件74被可樞轉地安裝在支撐軸50的螺栓50A上,以相對於底座構件30樞轉。如圖11、圖13及圖15中所見,拉引棘爪76被可移動地安裝在第二操作構件42上。特別地,第二操作構件42可移動地支撐拉引棘爪76,以藉由樞轉拉引構件74而將內線絲12b拉引至殼體16中。當拉引構件74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拉引構件74將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移動。特別地,當拉引構件74回應於第二操作構件42的操作而由拉引棘爪76所移動時,拉引構件74將定位棘輪32在第一方向D1樞轉。
拉引構件74包括複數個拉引齒74a,其由拉引棘爪76選擇性地接合。因此,拉引構件74構成拉引棘輪。當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拉引棘爪76接觸拉引構件74且移動拉引構件74。拉引構件74亦包括纜線頭節附接部74b,以用來接收纜線頭節。在第二操作構件42的操作之期間,當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拉引棘爪76接合拉引齒74a且將定位棘輪32及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一方向D1(線絲拉引方向)樞轉。特別地,拉引構件74藉由固定銷69而被固定於拉引棘輪32,固定銷69延伸至拉引構件74的一對的內孔74c中(參圖11及圖28至圖30)。結果,定位棘輪32及拉引構件74成為一個單元一起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1移動。
由於拉引構件74被附接於定位棘輪32,偏壓元件68將線絲捲放構件55、定位棘輪32及拉引構件74在第二方向D2偏壓。偏壓元件68的第一端部被附接於底部靜止支撐板46(亦即,在所繪的實施例的案例中,被勾上底部靜止支撐板46的一部分)。偏壓元件68的第二端部被操作性地耦接於線絲捲放構件55(亦即,在所繪的實施例的案例中,被設置在拉引構件74的孔洞中,拉引構件74被不可移動地附接於線絲捲放構件55的底部)。
如圖31中所見,拉引棘爪76藉由被安裝於第二操作構件42的樞轉銷84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操作構件42上。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偏壓元件88。偏壓元件88將拉引棘爪76朝向與拉引構件74接合來偏壓。在此,偏壓元件88是螺旋扭力彈簧,其被安裝在樞轉銷84上且將拉引棘爪74朝向第一樞轉軸線P1徑向地偏壓。當第一操作構件41及第二操作構件42分別位在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拉引棘爪76被偏壓,以與拉引構件74的拉引齒74a中的一者接合,如圖30中所見。然而,當第一操作構件41及第二操作構件42分別位在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拉引棘爪76能被偏壓,以接觸釋放元件78且將釋放元件78固持在拉引構件74的一對的拉引齒74a之間。當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致動位置移動時,拉引棘爪76脫離拉引構件74的拉引齒74a,如圖35中所見且如以下所解釋。
當第二操作構件42在第一方向D1被樞轉以施行內線絲12b的拉引操作時,拉引棘爪74被移動成與拉引構件74接觸,以在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將拉引構件74及定位棘輪32相對於底座構件30在第一方向D1樞轉。換言之,當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拉引棘爪76接觸拉引構件74且移動拉引構件74。以此方式,當拉引棘爪76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拉引棘爪76接觸拉引構件74且移動拉引構件74。因此,當第二操作構件42施行內線絲12b的拉引操作時,拉引棘爪76將會把拉引構件74在第一方向D1樞轉。結果,當第二操作構件42從第二靜置位置(例如,參圖40及圖42)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例如,參圖41)時,定位棘輪32及線絲捲放構件55在第一方向D1一起移動。
然而,當第一操作構件41被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時,釋放元件78將會把拉引棘爪76移動成不與拉引構件74的拉引齒74a接合。特別地,拉引棘爪76在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之期間被拉引元件78在樞轉銷84上向外地樞轉,以致拉引棘爪76不與釋放操作干涉。
現在參照圖32至圖34、圖36及圖37,現在將討論釋放元件78,其用來將拉引棘爪76移動成不與拉引構件74的拉引齒74a接合,以致拉引棘爪76不與釋放操作干涉。基本地,釋放元件78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可移動地安裝。更確切地,釋放元件78相對於底座構件30被繞著第三樞轉軸線P3可樞轉地安裝。換言之,釋放元件78被可樞轉地支撐在樞轉銷60上,樞轉銷60亦支撐固持構件34。在所繪的實施例中,釋放元件78被可樞轉地支撐在樞轉銷60上,樞轉銷60亦支撐第一固持棘爪38及第二固持棘爪40。操作部件58將釋放元件78移動,釋放元件78接著在操作部件78從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一致動位置中的一者移動時將拉引棘爪76移動遠離拉引構件74。換言之,當釋放元件78相對於底座構件30移動時,釋放元件78將拉引棘爪76移動遠離拉引構件74。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偏壓元件90,其被設置來將釋放元件78朝向第一樞轉軸線P1偏壓。偏壓元件78是被繞著樞轉銷60捲繞之扭力彈簧。偏壓元件78的第一端部被附接於(亦即,勾上)第二釋放元件78,而偏壓元件78的第二端部被附接於(亦即,勾上)頂部靜止支撐板44。
如圖35中所見,釋放元件78被建構成接觸操作部件58。以此方式,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將操作部件58樞轉,操作部件58接著樞轉釋放元件78。釋放元件78被建構成接觸拉引棘爪76。換言之,當釋放構件70藉由第一操作構件41從第一靜置位置至第一致動位置的移動而移動時,釋放元件78將拉引棘爪76移動成不與拉引齒74a接合。因此,利用此配置,當第一操作構件41位於第一致動位置時,拉引棘爪76被固持在與拉引齒74a脫離的脫離位置。換言之,當第一操作構件41位於第一致動位置時,拉引棘爪76在第一操作構件41的操作之期間於樞轉銷84上被向外地樞轉,以致拉引棘爪76不與釋放操作線絲捲放構件55的釋放操作干涉。
現在參照圖43至圖45,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10將被討論。在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10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相同,除了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限制構件14及殼體16已經被限制構件114及殼體116b取代。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其餘部件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對應部件相同。因此,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對應部件相同之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部件將會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
在此,在第二實施例中,限制構件114被可樞轉地配置成在未限制位置(圖44)與限制位置(圖45)之間移動。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旨在作為開放式用語,其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前述者亦應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例如用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又,用語“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型使用時能具有單一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陳述並非如此。
在此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性用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底”、“側”、“豎直”、“水平”、“垂直”及“橫截”、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用語是指在直立騎乘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那些方向。因此,被運用來描述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這些方向性用語應相對於在水平表面上於直立騎乘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來解釋。用語“左”及“右”被使用來在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以右側作參考時指明“右”,且在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以左側作參考時指明“左”。
又,將會瞭解的是,雖然用語“第一”或“第二”可在此被使用來描述各種不同的組件,這些組件不應該被這些用語限制。這些用語僅被使用來將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區分。因此,例如,在不離開本發明的教示的情形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記載為第二組件,且反之亦然。在此所使用的用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以下組態:藉由將元件直接地附加於另一元件,元件被直接地牢固於另一元件之組態;藉由將元件附加於接著被附加於另一元件的中間構件,元件被間接地牢固於另一元件之組態;及元件與另一元件成一體之組態,亦即,元件本質是另一元件的一部分。此定義亦應用於類似意義的字,例如,“被連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黏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在此所使用的程度用語“實質地”、“大約”、“近似地”意指所修飾用語的合理變異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地改變。
雖然僅所選的實施例已經被選來繪示說明本發明,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從此揭示將會明白的是,在不離開如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範圍的情形下,能在此作成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除非確切地陳述並非如此,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能依所需要及/或想要而被改變,只要此等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意欲的功能。除非確切地陳述並非如此,被顯示成直接連接或互相接觸的組件能具有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結構,只要此等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意欲的功能。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且反之亦然,除非確切地陳述並非如此。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這樣的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性及/或功能性概念。因此,前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說明僅用於繪示說明,而非以限制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0S‧‧‧十個檔位,標記
11S‧‧‧十一個檔位,標記
12‧‧‧控制纜線
12a‧‧‧外殼套
12b‧‧‧內線絲
12S‧‧‧十二個檔位,標記
14‧‧‧限制構件
14a‧‧‧非限制表面
14b‧‧‧第一限制表面
14c‧‧‧第二限制表面
14d‧‧‧環周溝槽
16‧‧‧殼體
16a‧‧‧殼體部件
16b‧‧‧殼體部件
16b1‧‧‧開口
18‧‧‧車把鉗夾
20‧‧‧螺釘
22‧‧‧螺栓
24‧‧‧緊固螺栓
26‧‧‧纜線調整器
30‧‧‧底座構件
32‧‧‧定位棘輪
32a‧‧‧定位抵靠部
32b‧‧‧內孔
34‧‧‧固持構件
36‧‧‧摩擦構件
38‧‧‧第一固持棘爪
40‧‧‧第二固持棘爪
41‧‧‧第一操作構件
41a‧‧‧使用者操作部件
41b‧‧‧安裝部件
42‧‧‧第二操作構件
42a‧‧‧使用者操作部件
42a1‧‧‧凹部
42a2‧‧‧開口
42b‧‧‧安裝部件
42c‧‧‧使用者接觸墊
42d‧‧‧第一緊固件接收管
42e‧‧‧第二緊固件接收管
44‧‧‧頂部靜止支撐板
46‧‧‧中間靜止支撐板
48‧‧‧底部靜止支撐板
50‧‧‧支撐軸
50A‧‧‧螺栓
50B‧‧‧螺母
52‧‧‧第一偏壓元件
54‧‧‧第二偏壓元件
55‧‧‧線絲捲放構件
55a‧‧‧內孔
58‧‧‧內部操作部件
60‧‧‧樞轉銷
62‧‧‧第一偏壓構件
64‧‧‧第二偏壓構件
66‧‧‧銷
68‧‧‧偏壓元件
69‧‧‧固定銷
70‧‧‧釋放構件
70a‧‧‧釋放齒
72‧‧‧釋放棘爪
72a‧‧‧第一棘爪部件
72b‧‧‧第二棘爪部件
74‧‧‧拉引構件
74a‧‧‧拉引齒
76‧‧‧拉引棘爪
78‧‧‧釋放元件
80‧‧‧偏壓構件
82‧‧‧樞轉銷
83‧‧‧偏壓元件
84‧‧‧樞轉銷
88‧‧‧偏壓元件
90‧‧‧偏壓元件
1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14‧‧‧限制構件
116b‧‧‧殼體
A1‧‧‧安裝軸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F‧‧‧螺紋緊固件
H‧‧‧車把
L1‧‧‧第一線性距離
L2‧‧‧第二線性距離
P1‧‧‧樞轉軸線
P2‧‧‧棘爪樞轉軸線
P3‧‧‧第三樞轉軸線
P4‧‧‧釋放樞轉軸線
現在參照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分之隨附圖式:
圖1是具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之自行車車把的一部分的上視圖,其中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位於它們的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
圖2是圖1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下視圖,其中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位於它們的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
圖3是圖1及圖2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上視圖,其顯示第一操作構件在第一操作方向被從第一靜置位置(以虛線顯示)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以實線顯示);
圖4是圖1至圖3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上視圖,其顯示第一操作構件在第二操作方向被從第一靜置位置(以虛線顯示)移動至另一個第一致動位置(以實線顯示);
圖5是圖1至圖4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上視圖,其顯示第二操作構件被從第二靜置位置(以虛線顯示)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以實線顯示);
圖6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局部下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以允許自行車操作裝置選擇性地建立十二個檔位;
圖7,類似於圖6,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局部下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第一限制位置以允許自行車操作裝置選擇性地建立十一個檔位,但防止建立十二個可能檔位中的一者;
圖8,類似於圖6及圖7,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局部下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第二限制位置以允許自行車操作裝置選擇性地建立十個檔位,但防止建立十二個可能檔位中之二者;
圖9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局部分解立體圖,其顯示在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被設置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的內部部件;
圖10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下視圖,其中所選部件被移除以顯示限制構件在所繪部件位於靜置位置的情形下位於非限制位置;
圖11是圖10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放大上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
圖12,類似於圖10,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下視圖,但顯示限制構件在所繪的部件位於靜置位置之情形下位於第一限制位置;
圖13是圖12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放大上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第一限制位置;
圖14,類似於圖10及圖12,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下視圖,但顯示限制構件位於第二限制位置;
圖15是圖14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放大上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第二限制位置;
圖16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一系列放大上視圖,其顯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四個檔位(亦即,第一檔位至第四檔位);
圖17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二操作構件的局部立體圖,其係從使用者接合側觀看;
圖18是圖17中所繪的第二操作構件的局部立體圖,其係從非使用者接合側觀看;
圖19是圖17中所繪的第二操作構件的分解立體圖,其係從使用者接合側觀看;
圖20是圖17至圖19中所繪的第二操作構件的斜視圖,其係從非使用者接合側觀看,其中安裝螺釘已經被移除;
圖21是圖17至圖19中所繪的第二操作構件的帶有紋理的墊的後側立體圖;
圖22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側視圖,其中殼體被移除以顯示在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被設置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的內部部件;
圖23是圖22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其係處於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被設置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的情形;
圖24是圖22及圖23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下側立體圖,其中殼體被移除以顯示在第一操作構件及第二操作構件分別被設置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的內部部件;
圖25是圖24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下側立體圖,其顯示限制構件從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部支撐結構分離;
圖26,類似於圖23,是圖23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但其中額外的部件被移除;
圖27,類似於圖23及圖26,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但其中額外的所選部件被移除;
圖28,類似於圖23、圖26及圖27,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但其中額外的所選部件被移除;
圖29,類似於圖23及圖26至圖28,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但其中額外的所選部件被移除;
圖30,類似於圖23及圖26至圖29,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側立體圖,但其中額外的所選部件被移除;
圖31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螺母、安裝螺母罩件及第二安裝構件的上側立體圖,其中拉引棘爪及回復彈簧被安裝在第二操作構件上;
圖32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上視圖,其顯示第二固持棘爪在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時接合定位棘輪以建立第四檔位;
圖33是圖32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以開始釋放操作,使得釋放棘爪被移動成與釋放構件接合;
圖34是圖32及圖33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一操作構件在釋放操作中被從圖33中所示的位置進一步移動,使得釋放元件將拉引棘爪移動遠離拉引構件;
圖35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其中第一操作構件位於顯示拉引棘爪被釋放元件移動遠離拉引構件的圖34的部分致動位置;
圖36是圖32至圖34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一操作構件在釋放操作中被從圖34及圖35中所示的位置進一步移動,使得釋放元件將第二固持棘爪移動成不與定位棘輪接合,以將定位棘輪釋放來接合第一固持棘爪,以用來建立第三檔位;
圖37是圖32至圖34及圖36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一操作構件在圖33至圖36中所示的釋放操作以後回復至靜置位置;
圖38是圖24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下視圖;
圖39,類似於圖26,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下視圖,其中附加部件被移除;
圖40是圖1至圖5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上視圖,其顯示自行車操作裝置在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的情形下位於第十二檔位;
圖41是圖40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以開始拉引操作,使得拉引棘爪以第二操作構件從靜置位置至致動位置而未回復至靜置位置的單一個前進移動將拉引構件旋轉二個檔位;
圖42是圖40及圖41中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的上視圖,但其中第二操作構件在圖42中所示的拉引操作以後回復至靜置位置;
圖43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局部下視圖;
圖44是圖43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於它們的靜置位置的上視圖,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非限制位置;及
圖45是圖44中所繪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所選部件位的上視圖,但其顯示限制構件位於限制位置。

Claims (23)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 定位棘輪,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該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 固持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該定位棘輪的複數個檔位,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防止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釋放位置時釋放該定位棘輪以供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將該定位棘輪固持在該等檔位中的一者;及 限制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該限制構件被建構成在該限制構件位於該限制位置時限制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一方向的移動, 該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非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
  2.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 定位棘輪,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該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 固持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複數個檔位,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防止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釋放位置時釋放該定位棘輪以供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將該定位棘輪固持在該等檔位中的一者,該等檔位包括第一檔位及第二檔位,當該定位棘輪在該第一方向從該第一檔位移動至該第二檔位時,該第二檔位被依序地配置成鄰近該第一檔位且在該第一檔位的下游;及 限制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 該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非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包括該第一檔位的第一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不包括該第一檔位的第二組中移動。
  3.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 定位棘輪,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該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 固持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複數個檔位,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防止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釋放位置時釋放該定位棘輪以供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將該定位棘輪固持在該等檔位中的一者;及 限制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二個限制位置之間,以建立該等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 該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非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該至少三個不同組的第一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至少二個限制位置時分別在該等檔位中的該至少三個不同組中的至少二個附加組中移動。
  4.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 定位棘輪,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繞著樞轉軸線可移動地安裝,該定位棘輪被建構成在第一方向及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 固持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以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防止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釋放位置時釋放該定位棘輪以供在該第二方向的移動,該固持構件在該固持構件位於該固持位置時將該定位棘輪固持在該等檔位中的一者;及 限制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非限制位置與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之間, 該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非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第一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第二組中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固持構件選擇性地建立至少四個檔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二組具有比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一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等檔位包括第一檔位及第二檔位,該第二檔位在該定位棘輪於該第一方向從該第一檔位移動至該第二檔位時被依序地配置成鄰近該第一檔位且在該第一檔位的下游,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一組包括該第二檔位,且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二組不包括該第二檔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包括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建立該等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該定位棘輪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位於該第一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二組中移動,且被配置成在該限制構件位於該第二限制位置時在該等檔位中的第三組中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二組具有比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一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且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三組具有比該等檔位中的該第二組的檔位總數目更少之檔位總數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限制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繞著安裝軸線可樞轉地安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限制構件包括非限制表面,該非限制表面未限制該固持構件與該定位棘輪的接合,以建立該等檔位中的每一者,且 該限制構件包括限制表面,該限制表面在該限制構件被定位於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時限制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一方向的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包括第一限制位置及第二限制位置,以建立該等檔位中的至少三個不同組, 該限制構件包括第一限制表面,當該限制構件被定位在該第一限制位置時,該第一限制表面限制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一方向的移動,且 該限制構件包括第二限制表面,當該限制構件被定位在該第二限制位置時,該第二限制表面限制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一方向的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限制表面位於離該限制構件的該安裝軸線的第一線性距離,且該第二限制表面位於離該限制構件的該安裝軸線的第二線性距離,該第二線性距離長於該第一線性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限制構件被建構成接觸被固定於該定位棘輪的部件,以致該限制構件在該限制構件位於該限制位置時限制該定位棘輪的在該第一方向的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繞著樞轉軸線可旋轉地安裝。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定位棘輪包括相對於該樞轉軸線被環周地配置之複數個定位抵靠部,該等定位抵靠部被與該固持構件選擇性地接合,以選擇性地建立該等檔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線絲捲放構件,其被配置成在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繞著該樞轉軸線旋轉時與該定位棘輪一起旋轉。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固持構件包括第一固持棘爪,該第一固持棘爪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繞著棘爪樞轉軸線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固持位置與第一釋放位置之間,且 該固持構件包括第二固持棘爪,該第二固持棘爪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繞著該棘爪樞轉軸線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固持位置與第二釋放位置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第一操作構件,其在該第一操作構件從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將該固持構件從該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該釋放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釋放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當該釋放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時,該釋放構件將該固持構件從該固持位置選擇性地移動至該釋放位置;及 釋放棘爪,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該第一操作構件,且被配置成在該第一操作構件從該第一靜置位置移動至該第一致動位置時將該釋放構件從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釋放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第二操作構件,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該定位棘輪,以在該第二操作構件從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將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構件在該第一方向移動。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拉引構件,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當該拉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時,該拉引構件將該定位棘輪在該第一方向移動;及 拉引棘爪,其被可移動地安裝在該第二操作構件上,該拉引棘爪在該第二操作構件從該第二靜置位置移動至該第二致動位置時接觸該拉引構件且將該拉引構件移動。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摩擦構件,其接觸該限制構件,以將該限制構件維持在該非限制位置及該至少一個限制位置中的一者。
TW108111621A 2018-04-03 2019-04-02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816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944,011 2018-04-03
US15/944,011 US10435113B1 (en) 2018-04-03 2018-04-03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823A true TW201946823A (zh) 2019-12-16
TWI816771B TWI816771B (zh) 2023-10-01

Family

ID=67991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621A TWI816771B (zh) 2018-04-03 2019-04-02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5113B1 (zh)
CN (1) CN110341874B (zh)
DE (1) DE102019107804A1 (zh)
TW (1) TWI8167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0615A1 (de) * 2021-01-14 2022-07-14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DE102023115290A1 (de) 2022-11-29 2024-05-29 Shimano Inc.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muskelkraftbetriebenes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1293A (ja) * 1986-02-14 1987-08-21 マエダ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レバ−装置
JP3501509B2 (ja) * 1994-08-23 2004-03-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5809923A (en) * 1996-12-23 1998-09-22 Yilmaz; G. George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buoyancy and draft of a vessel
US6220111B1 (en) * 1999-08-10 2001-04-24 Chieh-Yuan Chen Bicycle speed changing device
US7526979B2 (en) 2005-07-19 2009-05-0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US7721621B2 (en) * 2005-11-04 2010-05-2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US7665383B2 (en) * 2006-01-31 2010-02-23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7628095B2 (en) 2006-05-10 2009-12-08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mechanism
US8640568B2 (en) * 2009-09-04 2014-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8534156B2 (en) 2011-05-26 2013-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CA2926285A1 (en) * 2013-10-16 2015-04-23 John L. Calendrille, Jr. Shift lever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US10597109B2 (en) 2014-01-28 2020-03-24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10005513B2 (en) * 2015-07-06 2018-06-26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07804A1 (de) 2019-10-10
CN110341874A (zh) 2019-10-18
US20190300117A1 (en) 2019-10-03
TWI816771B (zh) 2023-10-01
CN110341874B (zh) 2021-01-01
US10435113B1 (en)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671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597109B2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7665382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TWI661967B (zh) 用於操作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控制裝置
US9701365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TWI53403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572520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510403B (zh)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TW201028333A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I739981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41524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M466069U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724267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1832986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EP2189363B1 (en) C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TW200930615A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TW201946823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491534B (zh)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TWI388464B (zh) 纜線操作機構
TWI551505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I674214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40449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TW201817642A (zh) 自行車組件操作裝置
TW200930616A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TWI594917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