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8464B - 纜線操作機構 - Google Patents

纜線操作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8464B
TWI388464B TW098104520A TW98104520A TWI388464B TW I388464 B TWI388464 B TW I388464B TW 098104520 A TW098104520 A TW 098104520A TW 98104520 A TW98104520 A TW 98104520A TW I388464 B TWI388464 B TW I3884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ake
pivot axis
positions
angular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4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2697A (en
Inventor
Tatsuya Kawakam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44557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8846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12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2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8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84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08Constant tension susta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Description

纜線操作機構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一種纜線操作機構。更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操作一後變速器之經纜線操作之腳踏車換檔裝置的纜線操作機構。
騎腳踏車正變為一種日益盛行之休閒形式及運輸方式。此外,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騎腳踏車已變為一種極為盛行之競技運動。無論腳踏車係用於休閒、運輸亦或競技,腳踏車行業正不斷改良腳踏車之各種組件。
已經過大量重新設計之腳踏車之一個部件為腳踏車之傳動裝置。具體而言,腳踏車傳動裝置通常包括經設計以操作前及後變速器從而經由複數個鏈輪或齒輪橫向移動該等變速器的前及後換檔操作裝置。該等鏈輪或齒輪通常耦接至前曲軸及後輪以便經由鏈條將踏板力自騎車者傳送至後輪。
在後變速器之狀況下,與前變速器相比,該後變速器通常經組態以能夠使鏈條在多個齒輪之間移位。典型後變速器基本上包括一基座構件、一對連桿構件及一具有鏈條導軌之可移動構件。該鏈條導軌通常樞轉地安裝於該可移動構件上。該鏈條導軌通常具有一具導輪及拉緊帶輪之鏈條籠(chain cage)。該連桿構件係樞轉地耦接於該基座構件與該可移動構件之間以形成一四桿平行四邊形連桿組。一換檔纜線耦接於該基座構件與該等連桿構件之一者之間,以相對於腳踏車之中心面橫向移動該鏈條導軌。因此,牽拉該纜線之內部金屬線以使該鏈條導軌相對於腳踏車之中心面在第一橫向方向上移動,且釋放該纜線之內部金屬線以使該鏈條導軌相對於腳踏車之中心面在第二橫向方向上移動。
與往返於中間換檔位置換檔所需之位移量相比,利用此類後變速器,往返於兩末端換檔位置換檔需要換檔纜線之內部金屬線之較大位移量。因此,與往返於中間換檔位置換檔相比,騎車者通常必須較多地移動換檔操作裝置以往返於兩末端換檔位置換檔。
鑒於上述內容,熟習此項技術者自本揭示案將顯而易見存在對改良之纜線操作機構之需求。本發明致力於此項技術中之此種需求以及其他需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揭示案而對該等需求顯而易見。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纜線操作機構,其中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每一者之角移動量之間的差異減小。
上述目的可基本上藉由提供一種纜線操作機構來達成,該纜線操作機構基本上包含一固定構件、一收線構件、一拉線構件及一傳動構件。該收線構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在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該拉線構件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傳動構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傳動構件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便經由該傳動構件將該拉線構件之移動傳遞至該收線構件。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結合隨附之圖式揭示一較佳實施例之下列詳細描述而對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的、特徵、態樣及優勢顯而易見。
現在參考形成本正文揭示案之一部分的隨附圖式加以描述。
現在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之所選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自本揭示案將顯而易見,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下列描述係僅出於說明之目的而非出於限制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而提供。
最初參考圖1及2,說明一腳踏車10,其裝備有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換檔操作(控制)裝置12。該腳踏車換檔操作(控制)裝置12構成一較佳用於腳踏車10換檔之纜線操作機構。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係安裝於一把手14上。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該腳踏車10裝備有各種習知組件,包括(但不限於)一前變速器16及一後變速器18,其為習知腳踏車驅動系統之部件之實例。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為由騎車者右手操作之右手側控制裝置。或者,需要及/或必要時,可將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安裝於把手14之另一側上。
一換檔操作纜線22將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操作性連接至該後變速器18。較佳地,該操作纜線22為習知腳踏車控制纜線,其具有內部金屬線22a及覆蓋該內部金屬線22a之外層22b。可藉由操作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使該後變速器18在複數個(9個)不同齒輪位置之間移動,此將選擇性牽拉或釋放該換檔操作纜線22之內部金屬線22a。
如圖2中所示,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係安裝於把手14上與一煞車桿26緊密相鄰且位於該煞車桿26之內側上。較佳地,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具有一用於覆蓋內部部件之外殼30及一用於將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緊固於把手14之把手夾鉗或托架32。該把手夾鉗32較佳係由(例如)金屬製成且經組態以藉由擰緊螺釘而固定於把手14上。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之外殼30放置下文所述之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之內部部件。
如圖3至6中所示,該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基本上包括一上部支撐板34、一下部支撐板36、一收線構件38、一構成一傳動構件之凸輪構件40、一換檔定位機構42、一(換檔)拉桿44及一換檔釋放桿46及一主要支撐軸48。外殼30、把手夾鉗32以及支撐板34及36基本上構成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亦即纜線操作機構)之支撐或固定構件。該換檔拉桿44基本上構成該纜線操作機構之拉桿且該換檔釋放桿46構成該纜線操作機構之金屬線釋放構件。
支撐板34及36係藉由該主要支撐軸48緊固在一起,該主要支撐軸48較佳為下端擰裝有螺帽50之螺釘。較佳地,該主要支撐軸48垂直於支撐板34及36延伸且界定換檔定位機構42之中心或主要樞軸線A。支撐板34及36亦藉由螺釘52及螺帽54緊固在一起。該螺釘52之軸具有一使支撐板34與36以合適間距保持分離之隔片56。因此,支撐板34及36係安裝於主要支撐軸48上以支撐主要支撐軸48上之換檔定位機構42。
下部支撐板36較佳具有一用於接收換檔操作纜線22之纜線調節螺帽36a。該纜線調節螺帽36a將換檔操作纜線22之內部金屬線22a導引至換檔定位機構42。該纜線調節螺帽36a為習知結構且因此將不對其進行詳細論述及/或說明。
收線構件38係藉由一樞銷58相對於固定構件(例如,部件30、32、34及36)可移動地安裝於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樞銷58係固定地安裝於支撐板34上。樞銷58界定一樞軸線B以供樞轉地支撐收線構件38。收線構件38之樞軸線B係自換檔定位機構42之主要樞軸線A偏移(例如,偏移約8毫米)。可將樞軸線B視為第一樞軸線且可將主要樞軸線A視為第二樞軸線,或需要及/或必要時,可將樞軸線B視為第二樞軸線且可將主要樞軸線A視為第一樞軸線。在任一情況下,收線構件38均係樞轉地安裝於樞銷58上以相對於固定構件(例如,部件30、32、34及36)樞轉,以致收線構件38可在牽拉換檔操作纜線22之內部金屬線22a的拉線方向及釋放換檔操作纜線22之內部金屬線22a的金屬線釋放方向上移動。
較佳地,該收線構件38包括一安裝臂部件60及一金屬線附接部件62。該安裝臂部件60較佳為由諸如金屬板材料之合適剛性材料形成之硬剛性構件。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為金屬筒形構件,其較佳為由諸如鑄造金屬材料之合適剛性材料形成之硬剛性構件。該安裝臂部件60及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固定在一起以當處於其裝置操作位置時作為一整體單元移動。
如圖6中最佳展示,一彈簧構件64(例如,扭轉盤簧)提供於該支撐板34與該收線構件38之間以在金屬線釋放方向(圖7及8中之順時針方向)上對該收線構件38進行彈簧加載。具體而言,將該彈簧構件64之一端掛於收線構件38上且將另一端掛於上部支撐板34上。因此,彈簧構件64之偏向力使收線構件38在金屬線釋放操作期間圍繞樞軸線B旋轉。此外,後變速器18通常具有一對內部金屬線22a亦施加牽引力之偏置構件,該內部金屬線22a隨後在金屬線釋放方向(圖7及8中之順時針方向)上驅動收線構件38。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如圖6中所示,該安裝臂部件60在一端具有一樞軸孔60a且在另一端具有一開口60b。樞銷58係安置於樞軸孔60a中以使安裝臂部件60樞轉地安裝於樞銷58上。開口60b經組態以支撐安裝臂部件60上之金屬線附接部件62。收線構件38之安裝臂部件60亦具有一固定於其之嚙合突起或支座構件60c。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該支座構件60c係形成為剛性銷之形式,其自安裝臂部件60之板之下表面向下突出且穿過上部支撐板34中之狹槽,其中該支座構件60c接觸凸輪構件40。該支座構件60c藉由彈簧構件64而偏置成與凸輪構件40滑動接觸。由此,將彈簧構件64之偏向力傳遞至凸輪構件40,從而使得該凸輪構件40在金屬線釋放操作期間與收線構件38一起旋轉。
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經組態以使內部金屬線22a與其附接。需要及/或必要時,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可與安裝臂部件60一起整體地形成。或者,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可為一如所示附接至安裝臂部件60之單獨構件。因此,在本文中將不詳細論述精確構造。相反,將僅關於所說明之實施例簡要描述安裝臂部件60與金屬線附接部件62之間的連接。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金屬線附接部件62具有一降低區域,其形成一介於金屬線附接部件62之軸端之間的凹槽62a。該金屬線附接部件62之凹槽62a接收收線構件38之安裝臂部件60中之開口60b。該形成凹槽62a之降低區域具有當處於第一方位時允許將金屬線附接部件62之降低區域插入安裝臂部件60中之開口60b中的第一橫向寬度,及當處於第二方位(亦即,使用位置之法向)時防止金屬線附接部件62自安裝臂部件60中之開口60b移開的第二橫向寬度。金屬線附接部件62亦具有用於附接內部金屬線22a之孔62b。
如圖6至8中最佳展示,凸輪構件40包括一附接部分40a及一凸輪系統部分40b。凸輪構件40之附接部分40a係樞轉地安裝於主要支撐軸48上以圍繞樞軸線A旋轉。具體而言,附接部分40a具有一用於樞轉地接收該主要支撐軸48之中心樞軸孔。凸輪構件40之附接部分40a具有與換檔定位機構42之一部分嚙合(如下文所述)使得凸輪構件40之移動受換檔定位機構42控制之非圓形周邊表面。凸輪構件40之凸輪系統部分40b為一自凸輪構件40之附接部分40a呈放射狀延伸之臂形構件。凸輪構件40之凸輪系統部分40b與收線構件38之支座構件60c可滑動地接觸。凸輪構件40(傳動構件)之凸輪系統部分40b及收線構件38之支座構件60c構成傳動配置。
參考圖7及8,現將論述收線構件38與凸輪構件40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後變速器18之每一齒輪位置之移動量直接對應於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量。然而,歸因於收線構件38與凸輪構件40之間的滑動接觸,所以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量不直接對應於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量或後變速器18之每一齒輪位置之移動量。收線構件38具有複數個分別對應於預定齒輪位置之預定金屬線位置,但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量不同於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量。因此,收線構件38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於第一樞軸線B周圍以在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另一方面,凸輪構件40具有複數個分別對應於後變速器18之預定齒輪位置之預定凸輪位置。具體而言,當凸輪構件40及收線構件38分別圍繞樞軸線A及B樞轉時,收線構件38具有小於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的角位移。
舉例而言,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在自第一齒輪位置移位至第二齒輪位置之狀況下,自第一金屬線位置(完全牽拉)至第二金屬線位置之收線構件38的角位移為12°26',而自第一凸輪位置(完全牽拉)至第二凸輪位置之凸輪構件40的角位移為18°33'。在自第二齒輪位置移位至第三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8°3'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5°2'。在自第三齒輪位置移位至第四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7°2'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2°9'。在自第四齒輪位置移位至第五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6°7'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2°7'。在自第五齒輪位置移位至第六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6°2'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3°5'。在自第六齒輪位置移位至第七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6°1'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4°2'。在自第七齒輪位置移位至第八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6°3'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2°4'。在自第八齒輪位置移位至第九齒輪位置之狀況下,收線構件38之角位移為10°3'且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16°8'。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收線構件38在某些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不同於在其他預定金屬線位置變化的角位移量。同樣,凸輪構件40在複數個預定凸輪位置中之某些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不同於在其他預定凸輪位置變化的角位移量。因此,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收線構件38及凸輪構件40之角位移為非線性的。
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收線構件38在預定金屬線位置之每一末端位置與鄰近末端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大於在末端位置之間之兩個中間位置之間的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類似地,凸輪構件40在預定凸輪位置之每一末端位置與相鄰末端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大於在末端位置之間之兩個中間位置之間的預定凸輪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
此外,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收線構件38具有一對應於第一對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例如,第六與第七金屬線位置之間)之位移的最小角位移量P(例如,6°1'),及一對應於第二對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例如,第一與第二金屬線位置之間)之位移的最大角位移量Q(例如,12°26')。另外,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凸輪構件40具有一對應於複數個凸輪預定位置中之第一對預定凸輪位置之間(例如,第七與第八凸輪位置之間)之位移的最小角位移量R(例如,12°4'),及一對應於第二對預定凸輪位置之間(例如,第一與第二凸輪位置之間)之位移的最大角位移量S(例如,18°33')。因此,凸輪構件40之最大角位移量與最小角位移量之比率(例如18°33'與12°26'之比率)小於收線構件38之最大角位移量與最小角位移量之比率(例如,12°26'與6°1'之比率)。
仍參考圖6,換檔定位機構42基本上包括一定位元件或板66、一位置保持元件或掣爪68及一牽拉元件或掣爪70。一般而言,換檔定位機構42係操作性耦接於收線構件38與桿44及46之間以將收線構件38選擇性地保持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一者上。更具體而言,換檔拉桿44係藉由牽拉掣爪70操作性耦接至換檔定位機構42之定位板66,使得換檔拉桿44在第一旋轉方向(圖7至16中之反時針方向)上之樞軸移動引起收線構件38在第一旋轉方向(圖7至16中之反時針方向)上自當前換檔位置旋轉至隨後之換檔位置,同時換檔定位機構42將收線構件38固持於該隨後之換檔位置。換檔釋放桿46係操作性耦接至換檔定位機構42之位置保持掣爪68,使得換檔釋放桿46在第二旋轉方向(圖7至16中之順時針方向)上之移動引起收線構件38自當前換檔位置旋轉至隨後之換檔位置(圖7至16中之順時針方向),同時換檔定位機構42將收線構件38固持於該隨後之換檔位置。
定位板66係藉由主要支撐軸48可旋轉地安裝於上部支撐板34與下部支撐板36之間,以圍繞(第二)樞軸線A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之間旋轉。換言之,定位板66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例如,部件30、32、34及36)樞轉地安裝於自(第一)樞軸線B偏移之(第二)樞軸線A周圍,以於複數個預定位置之間移動。定位板66為具有一非圓形嚙合孔66a之棘輪板,該非圓形嚙合孔66a與凸輪構件40之附接部分40a相配合,使得定位板66與凸輪構件40以單元形式整體移動。因此,凸輪構件40(傳動構件)係相對於固定構件(例如,部件30、32、34及36)可移動地安裝於自第一樞軸線B偏移之第二樞軸線A周圍。凸輪構件40(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牽拉掣爪70(拉線構件70)及收線構件38,以經由凸輪構件40(傳動構件)將牽拉掣爪70(拉線構件70)之移動傳遞至收線構件38。定位板66包括一外周邊緣,其具有複數個可與位置保持掣爪68選擇性嚙合之定位齒66b及複數個可與牽拉掣爪70選擇性嚙合之牽拉齒66c。定位齒66b及牽拉齒66c經組態及安置以形成定位板66、凸輪構件40及收線構件38之九個預定位置。基於達到後變速器18之換檔位置所需之纜線移動量來確定定位齒66b與牽拉齒66c之間的間隔尺寸。
如圖10至16最佳展示,位置保持掣爪68係藉由一樞軸72樞轉地安裝於上部支撐板34與下部支撐板36之間。樞軸72自上部支撐板34之底表面突出。位置保持掣爪68係藉由一彈簧構件74(例如,扭轉盤簧)在圖9至16之反時針方向上進行彈簧加載。因此,位置保持掣爪68係相對於上部支撐板34及下部支撐板36可移動地安置以於將定位板66固持於一個預定位置之位置固定狀態(圖10、12、14及16)與釋放定位板66以使定位板66旋轉移動之位置釋放狀態(圖11及15)之間移動。
較佳地,位置保持掣爪68具有一擋止齒68a、一防過度旋轉齒68b、一擋止突出物68c及一致動突出物68d。一般而言,擋止齒68a及防過度旋轉齒68b回應換檔釋放桿46之樞軸移動而選擇性地且交替地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嚙合。擋止突出物68c在徑向方向上自位置保持掣爪68之外周邊緣向外突出,以與下部支撐板36上之支座接觸從而使位置保持掣爪68保持於位置固定狀態或靜止位置。具體而言,彈簧構件74在圖9至16之反時針方向上驅動位置保持掣爪68,使得位置保持掣爪68之擋止突出物68c與下部支撐板36上之支座接觸從而使位置保持掣爪68保持於位置固定狀態。致動突出物68d在徑向方向上自位置保持掣爪68之外周邊緣向外突出,使得換檔釋放桿46之樞軸移動接觸致動突出物68d,從而使位置保持掣爪68自位置固定狀態旋轉至位置釋放狀態。
位置保持掣爪68經組態以在與定位板66相同之平面上移動,使得擋止齒68a及防過度旋轉齒68b回應換檔釋放桿46之樞軸移動而選擇性地且交替地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嚙合。具體而言,在換檔釋放桿46處於靜止位置之情況下,位置保持掣爪68偏向於位置固定狀態,如圖10、12、14及16中所示,其中擋止齒68a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嚙合且防過度旋轉齒68b與定位齒66b隔開。因此,位置保持掣爪68之擋止齒68a接觸定位齒66b中之一者以使定位板66(其在圖9至16之反時針方向上經彈簧加載)停止在金屬線釋放方向上之旋轉。當換檔釋放桿46自靜止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位置保持掣爪68移動至位置釋放狀態,如圖11及15中所示,其中擋止齒68a自定位齒66b脫離且防過度旋轉齒68b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嚙合以將定位板66臨時固持於中間位置。換言之,防過度旋轉齒68b經組態以在金屬線釋放操作期間於不接觸位置(其中其不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接觸)與接觸位置(其中其在不同於擋止齒68a之位置處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接觸)之間移動。當防過度旋轉齒68b藉由換檔釋放桿46移動至接觸位置時,該防過度旋轉齒68b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接觸,使一個齒在釋放方向上定位於與位置保持掣爪68接觸之定位齒66b中之一者的下游,從而在位置保持掣爪68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分離之後,防止定位板66在金屬線釋放方向上持續旋轉。當防過度旋轉齒68b處於接觸位置時,位置保持掣爪68之擋止齒68a係安置於位於最初與其嚙合之定位齒66b中之一者之外的位置。
如圖6至16中所示,牽拉掣爪70係提供於換檔拉桿44上,使得換檔拉桿44之移動引起牽拉掣爪70與定位板66之牽拉齒66c中之一者選擇性嚙合以旋轉定位板66。因此,牽拉掣爪70(例如,拉線構件)係相對於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在拉線方向上驅動定位板66、凸輪構件40及收線構件38。具體而言,牽拉掣爪70係樞轉地安裝於固定至換檔拉桿44之樞銷76上。因此,牽拉掣爪70係相對於換檔拉桿44可移動地安置以於脫離或靜止位置與牽拉位置之間移動。在牽拉位置上,牽拉掣爪70之鉸齒與牽拉齒66c中之一者嚙合。在脫離或靜止位置上,牽拉掣爪70之鉸齒與牽拉齒66c分離。一彈簧構件78(例如,扭轉盤簧)提供於樞銷76上,其中該彈簧構件78之一端與換檔拉桿44嚙合且該彈簧構件78之另一端與牽拉掣爪70嚙合。該彈簧構件78使牽拉掣爪70朝向定位板66偏動。換言之,藉由彈簧構件78在圖9至16之反時針方向上對牽拉掣爪70進行彈簧加載。然而,當牽拉掣爪70處於靜止位置時,牽拉掣爪70之鉸齒停置於下部支撐板36之邊緣上。當換檔拉桿44在第一旋轉方向(拉線方向)上移動時,牽拉掣爪70之鉸齒離開下部支撐板36之邊緣而與牽拉齒66c中之一者嚙合。定位齒66b之數目及牽拉齒66c之數目對應於後變速器18之換檔位置之數目,且鉸齒66b及66c經組態以自定位板66之外部圓周表面向外呈放射狀突出。定位板66與收線構件38一起在金屬線釋放方向(俯視圖之順時針方向)上藉由彈簧構件64進行彈簧加載。
如上文所提及,換檔拉桿44支撐構成拉線構件之牽拉掣爪70。因此,換檔拉桿44為一具有用於操作典型齒輪變換裝置(例如,後變速器)之纜線牽拉功能的操作構件。如圖10及11中所示,換檔拉桿44係可旋轉地安裝於主要支撐軸48上,以使該換檔拉桿44可藉由自靜止或開始位置反時針方向樞轉而於圖10中所示之靜止或開始位置與操作結束位置之間自由樞轉。換檔拉桿44係操作性耦接至換檔定位機構42以改變收線構件38之當前位置。換檔拉桿44較佳為在移動至操作位置以改變收線構件38之當前位置後返回至靜止位置的板機桿。具體而言,藉由一彈簧構件82(例如,螺旋彈簧)使換檔拉桿44朝向靜止位置經彈簧加載。彈簧構件82具有與換檔拉桿44嚙合之一端及與固定板84嚙合之另一端,該固定板84係提供於主要支撐軸48之末端上介於螺帽50與換檔拉桿44之間。固定板84與下部支撐板36之凸緣接觸以防止固定板84圍繞主要支撐軸48旋轉。較佳地,一螺帽片86亦提供於主要支撐軸48之末端上介於螺帽50與固定板84之間。螺帽50係擰裝於主要支撐軸48之下端上以將換檔拉桿44、換檔釋放桿46、固定板84及螺帽片86固定於下部支撐板36下方之主要支撐軸48上。
換檔釋放桿46為具有用於操作典型齒輪變換裝置(例如,後變速器18)之金屬線釋放功能的釋放構件。換檔釋放桿46係相對於固定構件(例如,部件30、32、34及36)可旋轉地安裝於主要支撐軸48上。換檔釋放桿46經組態成與換檔定位機構42嚙合以釋放收線構件38,以致其可因彈簧構件64之力而旋轉。具體而言,換檔釋放桿46具有一藉由使換檔釋放桿46之末端彎曲所形成之傳動突起或釋放支座46a。釋放支座46a為換檔釋放桿46之整體部分,其樞轉地安裝於樞軸線A上。當換檔釋放桿46自靜止位置樞轉至釋放位置,以致釋放收線構件38而使得其在彈簧構件64之驅動力下旋轉時,釋放支座46a與位置保持掣爪68之致動突出物68d嚙合。
較佳地,換檔釋放桿46為在移動至操作或釋放位置以改變收線構件38之當前位置後返回至靜止位置的板機桿。具體而言,藉由一彈簧構件88(例如,扭轉盤簧)使換檔釋放桿46朝向靜止位置經彈簧加載,該彈簧構件88具有一耦接至下部支撐(構件)板36之第一端及一耦接至換檔釋放桿46之第二端。
現在將參考圖10至12說明腳踏車換檔操作裝置12之換檔定位機構42之操作以用於換檔。首先,將說明牽拉該換檔操作纜線22之操作。
如圖10及12中所示,展示靜止位置,其中換檔拉桿44及換檔釋放桿46均未操作。在圖10中,後變速器18係處於第九(頂部)位置,亦即與具有最小鉸齒計數之齒輪相對應之位置,且收線構件38係處於第九預定金屬線位置。若自圖10中所示之狀態,騎車者用右手拇指按壓換檔拉桿44且使換檔拉桿44自開始或靜止位置向結束位置移動,則牽拉掣爪70將與定位板66之牽拉齒66c中之一者接觸,且定位板66及凸輪構件40將在拉線方向(亦即圖10至12中之反時針方向)上一起樞轉。此定位板66之樞軸移動亦引起凸輪構件40樞轉收線構件38。收線構件38之樞軸移動將牽拉內部金屬線22a,使得後變速器18朝向與較大齒輪(亦即,具有較大直徑之齒輪)相對應之中間位置移動。在此移動期間,如圖11中所示,藉由與擋止齒68a嚙合之定位齒66b中之一者來移動位置保持掣爪68,以旋轉位置保持掣爪68,使得位置保持掣爪68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當換檔拉桿44已朝向結束位置樞轉且釋放時,如圖12中所示,換檔拉桿44由於彈簧構件82之彈簧載荷而返回至開始或靜止位置,且定位板66由於位置保持掣爪68與定位齒66b嚙合而定位。
現在將參考圖14至16說明釋放該換檔操作纜線22之操作。若自圖14中所示之位置,在順時針方向上移動換檔釋放桿46,則此換檔釋放桿46之移動會使換檔釋放桿46之釋放支座46a與致動突出物68d接觸,從而使位置保持掣爪68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因而,防過度旋轉齒68b在兩個定位齒66b之間移動以防止定位板66在彈簧構件64之力下過度旋轉。因此,當位置保持掣爪68順時針樞轉時,位置保持掣爪68之擋止齒68a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分離,且定位板66與凸輪構件40一起在金屬線釋放方向上反時針旋轉。此定位板66之樞軸移動亦使得凸輪構件40樞轉收線構件38。收線構件38之樞軸移動使內部金屬線22a釋放從而使後變速器18移動至下一齒輪。當定位板66在金屬線釋放方向上旋轉時,位置保持掣爪68之防過度旋轉齒68b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接觸,使一個齒遠離定位齒66b中之一者,且定位板66停止旋轉。當騎車者釋放換檔釋放桿46時,換檔釋放桿46由於彈簧構件88之彈簧力而返回至如圖16中所示之靜止位置。接著位置保持掣爪68由於彈簧構件74而反時針旋轉且防過度旋轉齒68b與定位齒66b中之一者分離,使定位板66再次反時針旋轉。然而,位置保持掣爪68之擋止齒68a與定位齒66b接觸且使定位板66、凸輪構件40及收線構件38定位。
術語之一般解釋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包含"及其衍生詞意欲為開放式術語,其指定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組群、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並不排除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組群、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上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之詞,諸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詞。另外,術語"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當以單數形式使用時可具有單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意義。如本文中描述上述實施例所用,下列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裝備有該纜線操作機構之腳踏車之彼等方向。因此,此等術語在用於描述該纜線操作機構時應相對於當用於正常騎行位置時裝備有本發明之腳踏車來解釋。最後,如本文中所用之諸如"大體上"、"約"及"大約"之程度術語意謂所修飾之術語之偏差之合理量以致最終結果並無顯著改變。
雖然選擇僅所選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自本揭示案將顯而易見,在不偏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可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與修改。舉例而言,需要及/或必要時,可改變各種組件之尺寸、形狀、位置或方位。展示為直接連接或彼此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間之中間結構。一元件之功能可由兩元件執行,且兩元件之功能亦可由一元件執行。一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可用於另一實施例中。所有優勢不必同時存在於一特定實施例中。與先前技術不同之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之每一特徵(包括此等特徵所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亦應視為申請者對其他發明之單獨描述。因此,僅出於說明目的而非出於限制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來提供對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上述描述。
10...腳踏車
12...腳踏車換檔操作(控制)裝置
14...把手
16...前變速器
18...後變速器
22...換檔操作纜線
22a...內部金屬線
22b...外層
26...煞車桿
30...外殼
32...把手夾鉗
34...上部支撐板
36...下部支撐板
36a...纜線調節螺帽
38...收線構件
40...凸輪構件
40a...附接部分
40b...凸輪系統部分
42...換檔定位機構
44...換檔拉桿
46...換檔釋放桿
46a...釋放支座
48...主要支撐軸
50...螺帽
52...螺釘
54...螺帽
56...隔片
58...樞銷
60...安裝臂部件
60a...樞軸孔
60b...開口
60c...支座構件
62...金屬線附接部件
62a...凹槽
62b...孔
64...彈簧構件
66...定位板
66a...非圓形嚙合孔
66b...定位齒
66c...牽拉齒
68...位置保持掣爪
68a...擋止齒
68b...防過度旋轉齒
68c...擋止突出物
68d...致動突出物
70...牽拉掣爪/拉線構件
72...樞軸
74...彈簧構件
76...樞銷
78...彈簧構件
82...彈簧構件
84...固定板
86...螺帽片
88...彈簧構件
A...主要樞軸線
B...樞軸線
P...收線構件之最小角位移量
Q...收線構件之最大角位移量
R...凸輪構件之最小角位移量
S...凸輪構件之最大角位移量
圖1為根據一實施例之裝備有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腳踏車的側視圖;
圖2為安裝於腳踏車之把手之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俯視圖;
圖3為在移除外殼情況下圖2中所說明之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俯視圖;
圖4為在移除外殼情況下圖2及3中所說明之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仰視圖;
圖5為在移除外殼情況下圖2至4中所說明之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外視圖;
圖6為根據所說明之實施例之腳踏車控制或纜線操作機構之所選部分的簡單分解透視圖;
圖7為在完全牽拉位置之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8為在完全釋放位置之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之示意性俯視圖;
圖9為在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處於完全釋放位置之情況下所示處於空檔或靜止位置之纜線操作機構的所選部分之俯視圖;
圖10為在移除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之情況下所示處於空檔或靜止位置之纜線操作機構的所選部分之俯視圖;
圖11為類似於圖10之纜線操作機構之所選部分之放大的俯視圖,其說明在換檔操作期間拉桿自圖9之位置移動至拉線位置;
圖12為類似於圖10及11之纜線操作機構之所選部分之放大的俯視圖,其說明拉桿自圖11之換檔操作返回至空檔或靜止位置;
圖13為在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處於完全牽拉位置之情況下所示處於空檔或靜止位置之纜線操作機構的所選部分之俯視圖;
圖14為在移除收線構件及傳動構件之情況下所示處於空檔或靜止位置之纜線操作機構的所選部分之俯視圖;
圖15為類似於圖14之纜線操作機構之所選部分之放大的俯視圖,其說明在換檔操作期間釋放桿自圖14之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及
圖16為類似於圖14及15之纜線操作機構之所選部分之放大的俯視圖,其說明釋放桿在圖15之換檔操作之後返回至空檔或靜止位置。
38...收線構件
40...凸輪構件
40a...附接部分
40b...凸輪系統部分
48...主要支撐軸
58...樞銷
60...安裝臂部件
60c...支座構件
62...金屬線附接部件
A...主要樞軸線
B...樞軸線
P...收線構件之最小角位移量
Q...收線構件之最大角位移量
R...凸輪構件之最小角位移量
S...凸輪構件之最大角位移量

Claims (10)

  1. 一種纜線操作機構,其包含:一固定構件;一收線構件,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一拉線構件,其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及一傳動構件,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致該拉線構件之一移動經由該傳動構件傳遞至該收線構件,該傳動構件具有一凸輪系統部分,該凸輪系統部分具有第一及第二側面,其中僅該凸輪系統部分之該第一側面於各該預定金屬線位置間接觸該收線構件,以致界定一由該第一樞軸線、該第二樞軸線及該收線構件與該傳動構件間之一接觸點形成之三角形,該三角形於該第二樞軸線具有一內角,該內角遍及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一直為頓角。
  2. 如請求項1之纜線操作機構,其中當該收線構件及該傳動構件分別圍繞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樞轉時,該收線構件具有一小於該傳動構件之一角位移的角位移。
  3. 一種纜線操作機構,其包含:一固定構件; 一收線構件,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該收線構件具有一在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某些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該量不同於在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其他位置變化的角位移量;一拉線構件,其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及一傳動構件,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第二樞軸線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呈一固定方位,該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致該拉線構件之一移動經由該傳動構件傳遞至該收線構件,該傳動構件具有一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中之某些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該量不同於在該等預定位置中之其他位置變化的角位移量。
  4. 如請求項1之纜線操作機構,其中該收線構件具有一對應於一介於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一第一對之間之位移的最小角位移量,及一對應於一介於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一第二對之間之位移的最大角位移量,且該傳動構件具有一對應於一介於複數個預定位置中之一第一對之間之位移的最小角位移量,及一對應於一介於該等預定位置中之一第二對之間之位移的最大角位移量,且該傳動構件之該最大角位移量與該最小角位移量 之一比率小於該收線構件之該最大角位移量與該最小角位移量之一比率。
  5. 如請求項3之纜線操作機構,其中該收線構件具有一在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之每一末端位置與一相鄰末端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該量大於在該等末端位置之間之兩個中間位置之間的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且該傳動構件具有一在該等預定位置之每一末端位置與一相鄰末端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該量大於在該等末端位置之間之兩個中間位置之間的該等預定位置之間變化的角位移量。
  6. 一種纜線操作機構,其包含:一固定構件;一收線構件,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一拉線構件,其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及一傳動構件,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第二樞軸線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呈一固定方位,該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致該拉線構件之一移動經由該傳動構件傳遞至該收線構件,該傳動構件與該收線構件可滑動地接觸。
  7. 一種纜線操作機構,其包含: 一固定構件;一收線構件,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一定位元件,其與該收線構件一起移動;一定位掣爪,其與該定位元件嚙合以將該收線構件選擇性地保持於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中之一者處;一拉線構件,其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及一傳動構件,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第二樞軸線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呈一固定方位,該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致該拉線構件之一移動經由該傳動構件傳遞至該收線構件。
  8. 如請求項7之纜線操作機構,其進一步包含一金屬線釋放構件,其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金屬線釋放構件包括一釋放支座,其與該定位掣爪嚙合以回應該金屬線釋放構件之一移動而釋放該定位元件。
  9. 一種之纜線操作機構,其包含:一固定構件;一收線構件,其係圍繞一第一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以於複數個預定金屬線位置之間移動,該收線構件包括一金屬線附接部件;一拉線構件,其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 一拉桿,其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拉桿樞轉地將該拉線構件支撐於其上;及一傳動構件,其係圍繞一自該第一樞軸線偏移之第二樞軸線而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可移動地安裝,該第二樞軸線係相對於該固定構件呈一固定方位,該傳動構件係操作性耦接至該拉線構件及該收線構件以致該拉線構件之一移動經由該傳動構件傳遞至該收線構件。
  10. 如請求項1之纜線操作機構,其中該第一樞軸線及該第二樞軸線係設置有一延伸經過該第一樞軸線及該第二樞軸線二者之平面,其中該收線構件與該傳動構件間之一接觸點於呈現該收線構件之一完全釋放位置之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之一第一者處定位於該平面之一第一側上,並且該接觸點於呈現該收線構件之一完全牽拉位置之該等預定金屬線位置之一最後一者處定位於該平面之一第二相對側上。
TW098104520A 2008-09-19 2009-02-12 纜線操作機構 TWI388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233,754 US9156518B2 (en) 2008-09-19 2008-09-19 C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697A TW201012697A (en) 2010-04-01
TWI388464B true TWI388464B (zh) 2013-03-11

Family

ID=41445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4520A TWI388464B (zh) 2008-09-19 2009-02-12 纜線操作機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6518B2 (zh)
EP (1) EP2165925B1 (zh)
CN (1) CN101676173B (zh)
TW (1) TWI388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8442B2 (en) * 2009-02-10 2013-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8459144B2 (en) 2011-09-29 2013-06-1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er
US9327793B2 (en) 2011-10-01 2016-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31405B2 (en) * 2015-04-13 201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US10919388B2 (en) 2017-05-09 2021-02-16 Arctic Cat Inc. ATV with ratcheting four wheel drive actuator
DE102018214218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rad-Kettenschaltwerk mit exzentrischer Seilzug-Umlenkrollenanordung mit Übersetzungsverhältnis
US11072392B2 (en) * 2018-11-08 2021-07-27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9402A (en) * 1974-10-03 1977-04-26 William Henry Leonheart Motorcycle throttle twist-grip control
EP0185135A3 (en) 1984-12-20 1988-07-13 Suntory Limited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y
US4653613A (en) * 1985-12-02 1987-03-31 Rueben Blancas Rotating grip brake for bicycles
WO1995003208A1 (de) * 1993-07-23 1995-02-02 Heinrich Elsen Fahrradgangschaltung
JP3644604B2 (ja) 1994-03-07 2005-05-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US5896779A (en) * 1997-08-01 1999-04-27 Sunrise Medical Hhg Inc. Dual mode brake actuator for walker
US7281489B2 (en) 2004-04-29 2007-10-16 Shimano, Inc. Bicycle transmission gear indicating device
US7628095B2 (en) * 2006-05-10 2009-12-08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697A (en) 2010-04-01
EP2165925B1 (en) 2014-04-16
CN101676173B (zh) 2013-04-24
US20100071498A1 (en) 2010-03-25
EP2165925A2 (en) 2010-03-24
CN101676173A (zh) 2010-03-24
US9156518B2 (en) 2015-10-13
EP2165925A3 (en)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8464B (zh) 纜線操作機構
US7628095B2 (en) Bicycle shifting mechanism
US932779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7665382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994434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701365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7392723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US20150210342A1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8746106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534156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20297919A1 (en)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8161841B2 (en) C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US9056648B2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9381975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528442B2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TW200930615A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640568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EP2157011B1 (en) C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