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254A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6254A
TW201946254A TW108108434A TW108108434A TW201946254A TW 201946254 A TW201946254 A TW 201946254A TW 108108434 A TW108108434 A TW 108108434A TW 108108434 A TW108108434 A TW 108108434A TW 201946254 A TW201946254 A TW 2019462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electrode layers
columnar body
memory device
sacrific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2853B (zh
Inventor
長友健
泉達雄
鈴木亮太
西川拓也
中嶋康人
高山大希
內藤大明
川口元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2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28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複數個第1電極層,其等在第1方向積層;複數個第2電極層,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積層;第1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第2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連接部,其連接前述第1柱狀體與前述第2柱狀體;及島狀之間隔膜,其包圍前述連接部。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在前述第1方向並排配置,前述連接部及前述間隔膜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之間。

Description

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
業界不斷開發三維配置有記憶體單元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例如,NAND型非揮發性記憶裝置包含:積層於導電層上之複數個電極層、及設置於貫穿複數個電極層延伸之記憶體孔內之半導體膜及電荷保持膜,且在記憶體孔貫穿電極層之部分配置有記憶體單元。此種記憶裝置藉由增加電極層之積層數,而能夠增大其記憶容量。然而,電極層之積層數增加,而難以形成貫通複數個電極層之記憶體孔。
相對於此,可利用形成貫穿複數個第1電極層之第1記憶體孔,進而,貫穿積層於第1電極層上之複數個第2電極層,而形成與第1記憶體孔連通之第2記憶體孔的方法。藉此,降低用於形成貫穿積層數為大之電極層之記憶體孔的蝕刻之難度,但有起因於第2記憶體孔之位置偏移,而形成於第1記憶體孔內之電荷保持膜蒙受製程損傷之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3532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實施形態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電荷保持膜之製程損傷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複數個第1電極層,其等在第1方向積層;複數個第2電極層,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積層;第1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第2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連接部,其連接前述第1柱狀體與前述第2柱狀體;及島狀之間隔膜,其包圍前述連接部。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在前述第1方向並排配置,前述連接部及前述間隔膜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之間。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對圖式中之同一部分賦予同一編號,且適宜地省略其詳細之說明,針對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此外,附圖是示意性或概念性附圖,各部分之厚度與寬度之關係、部分間之大小之比率等不一定限定為與實物相同。又,即便在表示相同部分時,也有根據附圖而彼此之尺寸或比率不同地表示之情形。
再者,利用各圖中所示之X軸、Y軸及Z軸說明各部分之配置及構成。X軸、Y軸、Z軸相互正交,分別表示X方向、Y方向、Z方向。又,有以Z方向為上方,以其相反方向為下方而進行說明之情形。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1之立體圖。記憶裝置1例如係NAND型快閃記憶體裝置,包含經三維配置之記憶體單元。此外,在圖1中,為了顯示記憶裝置1之構造,而省略絕緣膜。
如圖1所示,記憶裝置1包含:複數個第1電極層(以下為選擇閘極SGS及字元線WL1)、複數個第2電極層(以下為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
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例如積層於源極層SL上。源極層SL例如係設置於矽基板(未圖示)之P型井。又,源極層SL可為介隔著層間絕緣膜(未圖示)設置於矽基板上之金屬層或多晶矽層。
第1柱狀體PB1貫穿選擇閘極SGS及字元線WL1且在積層方向(Z方向)延伸。第2柱狀體PB2貫穿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
記憶裝置1更具備間隔膜20、及位元線BL。間隔膜20設置為呈島狀包圍柱狀體PB1與柱狀體PB2之間之連接部JP(參照圖2)。換言之,配置於第1柱狀體PB1與第2柱狀體PB2之間之間隔膜20與配置於其他第1柱狀體PB1與其他第2柱狀體PB2之間之其他間隔膜20分離地配置。例如,在X方向及Y方向上相鄰之間隔膜20相互分開配置。位元線BL經由連接插頭VB電性連接於柱狀體PB2所包含之半導體膜SF(參照圖2)。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1之示意剖視圖。在圖2中顯示柱狀體PB1、PB2及連接部JP之剖面構造。
如圖2所示,記憶裝置1包含: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貫穿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例如,若將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視為一體,則柱狀體PB1係較連接部JP更靠下之部分,柱狀體PB2係較連接部JP更靠上之部分。
絕緣性芯CA例如係在Z方向延伸之氧化矽。半導體膜SF例如係多晶矽膜,設置為覆蓋絕緣性芯CA。半導體膜SF在柱狀體PB1之底面與源極層SL相接,且電性連接。
記憶體膜MF設置為覆蓋半導體膜SF之側面。記憶體膜MF係具有電荷保持功能之絕緣膜。例如,記憶體單元MC設置於柱狀體PB1與字元線WL1交叉之部分、及柱狀體PB2與字元線WL2交叉之部分。記憶體膜MF位於字元線WL1與半導體膜SF之間、及字元線WL2與半導體膜SF之間,分別包含作為記憶體單元MC之電荷保持部而發揮功能之部分。此外,記憶體膜MF可採用以絕緣膜包圍導電性膜之周圍之浮動閘極構造。
記憶裝置1包含層間絕緣膜13、15、23及25。層間絕緣膜13設置於源極層SL與選擇閘極SGS之間,層間絕緣膜15設置於在Z方向上相鄰之字元線WL1之間。層間絕緣膜23在字元線WL1與字元線WL2之間設置為包圍間隔膜20。層間絕緣膜15設置於在Z方向上相鄰之字元線WL2之間。
如圖2所示,間隔膜20設置為包圍柱狀體PB1與柱狀體PB2之間之連接部JP。例如,間隔膜20之X方向上之寬度WS1大於第1柱狀體PB1之貫穿字元線WL1之部分之寬度WT1。又,連接部JP之X方向上之最小寬度WJ1窄於柱狀體PB1之貫穿字元線WL1之部分之寬度WT1。此處,柱狀體PB1之寬度WT1係貫穿複數條字元線WL1中之最接近連接部JP之字元線WL1之部分的寬度。
且,連接部JP之最小寬度WJ1窄於柱狀體PB1之寬度WB1。柱狀體PB1之寬度WB1例如係貫穿最接近柱狀體PB1之下端之字元線WL1或選擇閘極SGS之部分的寬度。在此例中,寬度WB1係貫穿選擇閘極SGS之部分之寬度。
例如,若柱狀體PB1及連接部JP之X-Y剖面為大致圓形,則連接部JP之外徑WJ1小於柱狀體PB1之外徑WT1及外徑WB1。
其次,參照圖3~圖10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1之製造方法。圖3(a)~圖6(b)、圖7、圖8(a)、圖8(b)、圖9及圖10係顯示記憶裝置1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3(a)所示,在源極層SL上積層層間絕緣膜13、15、23及犧牲膜17。層間絕緣膜15及犧牲膜17在層間絕緣膜13上交替地積層。再者,在複數個犧牲膜17中位於最上方之犧牲膜17T上形成層間絕緣膜23。層間絕緣膜13、15及23例如係矽氧化膜。犧牲膜17例如係矽氮化膜。
繼而,形成具有自層間絕緣膜23之上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1。記憶體孔MH1例如藉由利用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應性離子蝕刻)選擇性去除層間絕緣膜13、15、23及犧牲膜17而形成。
如圖3(b)所示,以將記憶體孔MH1埋入之方式形成犧牲膜33。犧牲膜33例如係利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汽相沈積)形成之非晶矽膜。
如圖4(a)所示,回蝕犧牲膜33,在記憶體孔MH1之上部形成凹入部RC。凹入部RC形成為其底面位於較犧牲膜17T更上方之層級。犧牲膜17T係積層於Z方向之複數個犧牲膜17中之位於最上方之犧牲膜17。
如圖4(b)所示,例如,利用各向同性之乾式蝕刻對層間絕緣膜23予以蝕刻,而將凹入部RC在橫向方向擴張。即,將凹入部RC之寬度較記憶體孔MH1之寬度擴寬。又,若記憶體孔MH1之X-Y剖面例如為大致圓形,則凹入部RC之中心與記憶體孔MH之中心一致。
如圖5(a)所示,形成覆蓋凹入部RC之內面之間隔膜20。在間隔膜20中利用與犧牲膜33不同之材料。在間隔膜20中例如可利用氧化矽(SiO2 )、氧化鋁(Al2 O3 )、氧化鉿(HfO)、氮化矽(SiN)、添加有雜質之多晶矽、添加有雜質之非晶矽或碳化矽(SiC)。
如圖5(b)所示,殘留與凹入部RC之內壁相接之部分,並回蝕間隔膜20。例如,利用各向異性RIE去除堆積於層間絕緣膜23之上表面之部分及堆積於犧牲膜33上之部分。藉此,例如,沿凹入部RC之內壁之環狀之間隔膜20被殘留。
堆積於層間絕緣膜23上之間隔膜20之厚度TS (參照圖5(a))設定為在凹入部RC之內部殘留空間,且蝕刻後之凹入部RC之最小寬度WJ2窄於記憶體孔MH1之寬度WT2及寬度WB2。此處,若記憶體孔MH1之X-Y剖面為大致圓形,則最小寬度WJ2係環狀之間隔膜20之內徑。又,記憶體孔MH1之寬度WT2係貫穿犧牲膜17T之部分之內徑,寬度WB2係貫穿最接近記憶體孔MH1之底面之位置之犧牲膜17B之部分的內徑。
如圖6(a)所示,以將凹入部RC埋入之方式形成犧牲膜35。犧牲膜35係例如非晶矽。
如圖6(b)所示,例如,利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研磨犧牲膜35,而使層間絕緣膜23露出。藉此,能夠去除犧牲膜35,且殘留犧牲膜35中之將凹入部RC埋入之部分。
如圖7所示,在層間絕緣膜23及犧牲膜35上交替地積層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層間絕緣膜25例如係矽氧化膜,犧牲膜27例如係矽氮化膜。再者,形成自複數個層間絕緣膜25中之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上表面與犧牲膜35連通之記憶體孔MH2。
如圖8(a)所示,經由記憶體孔MH2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5及犧牲膜33,而形成記憶體孔MH1與記憶體孔MH2成為一體之記憶體孔MH。之後,在記憶體孔MH之內面上形成記憶體膜MF。
在字元線WL之積層數為多時,較佳為,如上述般,分別形成記憶體孔MH1與記憶體孔MH2,最終形成1個記憶體孔MH。藉此,能夠降低形成貫穿多數條字元線WL之記憶體孔MH時之蝕刻等之難度。
圖8(b)係顯示記憶體孔MH之X-Y剖面之示意圖。如圖8(b)所示,記憶體膜MF具有在記憶體孔MH之內面上依序積層有阻擋絕緣膜FL1、電荷保持膜FL2及穿隧絕緣膜FL3之構造。阻擋絕緣膜FL1及穿隧絕緣膜FL3例如係矽氧化膜。電荷保持膜FL2例如係矽氮化膜。阻擋絕緣膜FL1例如可包含金屬氧化物。
如圖9所示,在記憶體孔MH之底面中,選擇性去除記憶體膜MF中之形成於源極層SL上之部分。記憶體膜MF例如利用各向異性RIE被選擇性去除。
如圖10所示,以覆蓋形成有記憶體膜MF之記憶體孔MH之內面之方式形成半導體膜SF。半導體膜SF例如係多晶矽膜,形成為與記憶體膜MF相接。又,半導體膜SF在記憶體孔MH之底面中與源極層SL相接。
再者,以將記憶體孔MH之內部埋入之方式形成絕緣性芯CA。絕緣性芯CA例如係利用CVD被堆積之氧化矽。再者,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及25,並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WL2、選擇閘極SGS及SGD。
圖11(a)及圖11(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1之特性之示意剖視圖。圖11(a)係顯示在比較例之記憶裝置2中選擇性去除記憶體膜MF之過程之示意剖視圖。圖11(b)係顯示選擇性去除記憶裝置1之記憶體膜MF之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11(a)所示,記憶裝置2不包含間隔膜20。再者,在圖11(a)中顯示記憶體孔MH2相對於記憶體孔MH1位置偏移之狀態。
如圖11(a)所示,因記憶體孔MH2之位置偏移,而記憶體孔MH1之內壁之一部分通過記憶體孔MH2露出。在此狀態下,若利用RIE自記憶體孔MH2之開口側去除記憶體膜MF之形成於源極層SL上之部分,則記憶體孔MH1之內壁之一部分受離子衝擊。因而,在形成於記憶體孔MH1之內壁上之記憶體膜MF之一部分形成損傷區域。其結果,產生記憶體單元MC之電荷保持功能劣化、及洩漏電流增加等不良狀況。
相對於此,在圖11(b)所示之記憶裝置1中,記憶體孔MH1之內壁由間隔膜20遮蔽,為自記憶體孔MH2之開口側無法觀察到之構成。因而,形成於記憶體孔MH1之內壁上之記憶體膜,在去除源極層SL上之記憶體膜MF之一部分時係由間隔膜20保護。又,形成於間隔膜20之表面上之記憶體膜MF之一部分因離子衝擊而蒙受損傷,但由於設置於該區域之記憶體膜MF不起電性作用,故不影響記憶裝置1之動作。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1中,藉由在記憶體孔MH1與記憶體孔MH2之間之連接部設置間隔膜20,而能夠保護形成於記憶體孔MH1之內壁上之記憶體膜MF,防止記憶體單元MC之特性之劣化。
又,如圖11(b)所示,在記憶體孔MH2相對於記憶體孔MH1位置偏移時,將記憶體孔MH1與記憶體孔MH2相連之開口之寬度變窄。因而,於在記憶體孔MH之內面形成記憶體膜MF及半導體膜SF之過程(參照圖10)中,有將記憶體孔MH1與記憶體孔MH2之間閉塞之虞。因而,記憶體孔MH1之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例如內徑),較佳為形成為寬於記憶體孔MH2之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換言之,柱狀體PB1之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例如外徑),較佳為寬於柱狀體PB2之X方向及Y方向之寬度。
(第2實施形態)
圖1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3之示意剖視圖。在圖12中顯示柱狀體PB1及PB2之剖面構造。
如圖12所示,柱狀體PB1貫穿積層於Z方向之選擇閘極SGS及複數條字元線WL1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2貫穿積層於Z方向之複數條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係在複數條字元線WL1中之位於最上方之字元線WLT1與複數條字元線WL2中之位於最下方之字元線WLL2之間被連接。
如圖12所示,柱狀體PB1及PB2包含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貫穿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例如,柱狀體PB1及PB2係形成為一體之包含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之柱狀體之一部分。柱狀體PB1位於柱狀體PB2與源極層SL之間。半導體膜SF電性連接於源極層SL。
如圖12所示,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設置有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絕緣膜43設置於層間絕緣膜15T與字元線WLL2之間。柱狀體PB1貫穿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且在Z方向延伸。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例如係矽氧化膜。
在柱狀體PB1與絕緣膜43之間設置有擋止膜40S。擋止膜40S例如在平行於字元線WLT1之上表面或字元線WLL2之下表面之剖面中設置為包圍柱狀體PB1。擋止膜40S例如具有接近柱狀體PB1之部分之Z方向之厚度厚於遠離柱狀體PB1之部分之Z方向之厚度的形狀。又,與擋止膜40S之層間絕緣膜15T相接之下表面之X方向或Y方向之寬度寬於擋止膜40S之接近字元線WLL2之部分之X方向或Y方向之寬度。
擋止膜40S例如包含與層間絕緣膜15T、絕緣膜43、及後述之犧牲膜27不同之材料。在擋止膜40S中例可如利用氧化鋁(Al2 O3 )、氧化鉿(HfO)等金屬氧化物或碳化矽(SiC)等。在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並非是矽氧化膜時,擋止膜40S可包含氧化矽(SiO2 )。又,在後述之犧牲膜27並非是氮化矽(SiN)時,阻擋膜49S可包含氮化矽。
其次,參照圖13(a)~圖14(b)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3之製造方法。圖13(a)~圖14(b)係依序顯示記憶裝置3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例如,在源極層SL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及1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17。層間絕緣膜13位處位於最下方之犧牲膜17與源極層SL之間。層間絕緣膜15及犧牲膜17在層間絕緣膜13上交替地積層。繼而,在形成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15T之上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的記憶體孔MH1後,形成將記憶體孔MH1之內部埋入之犧牲膜33(參照圖3(a)及圖3(b))。
再者,如圖13(a)所示,以犧牲膜33之上端朝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之方式去除犧牲膜33之一部分及層間絕緣膜15T之一部分。例如,在選擇性回蝕堆積於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之犧牲膜33之一部分後,選擇性回蝕層間絕緣膜15T之一部分。
如圖13(b)所示,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擋止膜40。擋止膜40例如利用CVD形成,且覆蓋犧牲膜33之上端。擋止膜40例如具有與犧牲膜33之上端(亦即,朝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之部分)之Z方向之寬度ΔT相同程度的Z方向之厚度。
如圖13(c)所示,殘留包圍犧牲膜33之上端之部分,並回蝕擋止膜40。擋止膜40例如利用各向異性RIE被回蝕。藉此,在犧牲膜33之上端之周圍形成有擋止膜40S。
如圖14(a)所示,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絕緣膜43。絕緣膜43形成為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於外部。絕緣膜43例如在利用CVD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及擋止膜40S後,利用CMP被局部地去除、或被回蝕。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之絕緣膜43之表面被平坦化。
如圖14(b)所示,在絕緣膜43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2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27。之後,形成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在絕緣膜43上交替地積層。
記憶體孔MH係藉由在形成記憶體孔MH2後(參照圖15(a))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3而形成。記憶體孔MH2例如藉由選擇性去除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而形成為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表面至犧牲膜33之深度。
繼而,在記憶體孔MH之內部形成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再者,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及27,並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WL2、選擇閘極SGS及SGD。
圖15(a)及圖15(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3之特性之示意剖視圖。圖15(a)係顯示形成有記憶體孔MH2後之包含犧牲層17及27之積層體之剖面的示意圖。圖15(b)係顯示未設置擋止膜40S時之記憶體孔MH2之形狀之示意圖。
記憶體孔MH2形成為與犧牲膜33連通。在多數情形下,起因於製造過程中之定位之精度,而記憶體孔MH2形成於自其底面與犧牲膜33之上表面一致之位置在X方向或Y方向偏移之位置。
在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3中,擋止膜40S與犧牲膜33之上表面一起露出於記憶體孔MH2之底面。擋止膜40S對於形成記憶體孔MH2之蝕刻條件具有耐性,而保護位於其下方之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
相對於此,在未設置擋止膜40S時,如圖15(b)所示,對露出於記憶體孔MH2之底面之層間絕緣膜15T予以蝕刻,直至蝕刻至位於其下方之犧牲膜17為止。其結果為,形成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被非意圖地蝕刻之區域EX。
當在記憶體孔MH之內面上形成記憶體膜MF後,在選擇性去除形成於源極層SL上之部分之過程中,形成於區域EX上之部分也被蝕刻、或蒙受損傷(參照圖11(a))。藉此,有使半導體膜SF與字元線WL1短路、或使記憶裝置3之可靠性降低之情形。
如此,擋止膜40S防止形成記憶體孔MH2之過程中之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之蝕刻,而使記憶裝置3之製造成品率及可靠性提高。此外,在擋止膜40S中利用對於選擇性去除犧牲膜27之蝕刻條件具有耐性之材料。亦即,在將犧牲膜27置換為字元線WL2之工序中,較理想為不蝕刻擋止膜40S。
圖1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4之示意剖視圖。在圖16中顯示柱狀體PB1及PB2之剖面構造。
如圖16所示,柱狀體PB1貫穿選擇閘極SGS及複數條字元線WL1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2貫穿複數條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係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被連接。擋止膜40S設置為包圍柱狀體PB1之上端。
在此例中,字元線WLL2設置為與擋止膜40S分開之位置。在字元線WLL2與擋止膜40S之間、及字元線WLL2與絕緣膜43之間例如配置有層間絕緣膜25。
此構造例如藉由當在絕緣膜43上形成層間絕緣膜25後積層犧牲膜27而形成(參照圖14(a)及圖14(b))。藉此,在將犧牲膜27置換為字元線WL2之工序中,能夠避免擋止膜40S之蝕刻。例如,由於可將與犧牲膜27相同之材料用於擋止膜40S,故在本實施例中,即便在將氮化矽用於犧牲膜27時,也能夠將氮化矽(SiN)用於阻擋膜40。又,由於擋止膜40S藉由層間絕緣膜25與字元線WLL2電性絕緣,故作為擋止膜40S之材料可利用添加有雜質之多晶矽或添加有雜質之非晶矽。
(第3實施形態)
圖17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5之示意剖視圖。在圖17中顯示柱狀體PB1及PB2之剖面構造。
如圖17所示,柱狀體PB1貫穿選擇閘極SGS及複數條字元線WL1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2貫穿複數條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係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被連接。
在此例中,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設置有連接部JP。連接部JP包含:記憶體膜MF之擴張部MFJ、半導體膜SF之擴張部SFJ及絕緣性芯CA之擴張部CAJ。連接部JP例如具有將柱狀體PB1之上端在X方向及Y方向擴張之構造。連接部JP例如位於層間絕緣膜15T與字元線WLL2之間。
又,連接部JP例如在平行於字元線WLT1之上表面或字元線WLL2之下表面之剖面中由絕緣膜43包圍。又,連接部JP例如具有位於內側之部分之Z方向之厚度厚於位於外緣之部分之Z方向之厚度的形狀。又,連接部JP之與層間絕緣膜15T相接之下表面之X方向或Y方向之寬度寬於接近字元線WLL2之部分之X方向或Y方向之寬度。
其次,參照圖18(a)~圖19(b)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5之製造方法。圖18(a)~圖19(b)係依序顯示記憶裝置5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18(a)所示,在源極層SL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及1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17。繼而,形成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1。之後,形成將記憶體孔MH1之內部埋入之犧牲膜33。其結果為,犧牲膜33設置為在Z方向貫穿積層於源極層SL上之層間絕緣膜13、15及犧牲膜17。
再者,以犧牲膜33之上端朝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之方式去除犧牲膜33之一部分及層間絕緣膜15T之一部分。繼而,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犧牲膜50。犧牲膜50例如係利用CVD形成之非晶矽膜,且覆蓋犧牲膜33之上端。犧牲膜50例如具有與朝較犧牲膜33之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之部分之Z方向之寬度相同程度的Z方向之厚度。
如圖18(b)所示,殘留包圍犧牲膜33之上端之部分,並回蝕犧牲膜50。犧牲膜50例如利用各向異性RIE被回蝕。藉此,在犧牲膜33之上端之周圍形成犧牲膜50S。
如圖18(c)所示,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絕緣膜43。絕緣膜43形成為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於外部。絕緣膜43例如在利用CVD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及犧牲膜50S後,利用CMP被局部地去除、或被回蝕。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之絕緣膜43之表面被平坦化。
如圖19(a)所示,在絕緣膜43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2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27。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在絕緣膜43上交替地積層。之後,形成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表面與犧牲膜33連通之記憶體孔MH2。
犧牲膜50S在記憶體孔MH2之形成過程中保護位於其下方之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藉此,即便因記憶體孔MH2之位置偏移而其底面自與犧牲膜33之上表面一致之位置偏移,仍能夠防止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之蝕刻(參照圖15(b))。
如圖19(b)所示,形成自層間絕緣膜25T之上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記憶體孔MH例如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3而形成。記憶體孔MH在層間絕緣膜15T與位於最下方之犧牲膜27之間具有擴張區域50F。擴張區域50F係藉由與犧牲膜33同時地選擇性去除犧牲膜50S而形成。
繼而,在記憶體孔MH之內部形成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記憶體膜MF包含沿記憶體孔MH之擴張區域50F之內面形成之擴張部MFJ。半導體膜SF包含形成於記憶體膜MF之擴張部MFJ之上之擴張部SFJ。絕緣性芯CA包含將擴張區域50F內之空間埋入之擴張部CAJ。再者,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及25,並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WL2、選擇閘極SGS及SGD。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設置包含擴張部MFJ、SFJ及CAJ之連接部JP,而能夠提高記憶裝置5之製造成品率、及可靠性。
(第4實施形態)
圖20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6之示意剖視圖。在圖20中顯示包含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之積層體之剖面。圖20所示之剖面包含柱狀體PB之剖面。
如圖20所示,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15及25積層於源極層SL上。包含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之積層體設置有複數個,例如在X方向並排配置。各積層體介隔著狹槽ST分開地配置。在狹槽ST之內部例如設置有連接導體LI。連接導體LI係藉由覆蓋狹槽ST之內壁之絕緣膜55而與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電性絕緣。且,連接導體LI電性連接於源極層SL。源極層SL經由連接導體LI連接於控制電路(未圖示)。
柱狀體PB貫穿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例如包含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柱狀體PB包含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柱狀體PB1貫穿選擇閘極SGS及複數條字元線WL1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2貫穿複數條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係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被連接。
在此例中,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設置有擋止膜60S。擋止膜60S例如選擇性設置於供配置複數個柱狀體PB之區域。柱狀體PB以貫穿擋止膜60S的方式設置。擋止膜60S未設置於例如由狹槽ST分斷之區域、及配置有將字元線WL1及WL2連接於控制電路(未圖示)之接觸插塞(未圖示)之區域。
在擋止膜60S中可利用氧化鋁(Al2 O3 )、氧化鉿(HfO)、氧化鎢(WOX )、氧化鈦(TiO)、碳化矽(SiC)等金屬氧化物。又,在擋止膜60S中例如可利用氮化矽(SiN)或碳化矽(SiC)。在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並非是矽氧化膜時,擋止膜60S可包含氧化矽(SiO2 )。
其次,參照圖21(a)~圖22(b)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6之製造方法。圖21(a)~圖22(b)係依序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6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如圖21(a)所示,犧牲膜33貫穿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及15積層於源極層SL上之犧牲膜17且在Z方向延伸。犧牲膜33設置為其上端朝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繼而,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擋止膜60。擋止膜60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之上端。
擋止膜60包含擋止膜60M、及擋止膜60P。例如,形成於設置有複數個犧牲膜33之區域的擋止膜60M之Z方向之厚度,係形成為厚於設置於其周邊之擋止膜60P之Z方向之厚度。擋止膜60P例如藉由在絕緣膜43上形成均一之厚度之擋止膜60後,將設置有犧牲膜33之區域以外之部分選擇性薄層化而形成。
如圖21(b)所示,以位於設置有犧牲膜33之區域之部分殘留之方式回蝕擋止膜60。擋止膜60例如利用RIE被回蝕。藉此,在犧牲膜33之上端之周圍形成有擋止膜60S。擋止膜60S形成為覆蓋形成有複數個犧牲膜33之區域,且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於其表面。
如圖21(c)所示,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絕緣膜43。絕緣膜43形成為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及擋止膜60S之上表面露出。絕緣膜43例如在利用CVD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及擋止膜60S後,利用CMP被局部地去除、或被回蝕。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及擋止膜60S之上表面露出之絕緣膜43之表面被平坦化。
如圖22(a)所示,在犧牲膜33、擋止膜60S及絕緣膜43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2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27。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交替地積層。之後,形成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表面與犧牲膜33連通之記憶體孔MH2。
擋止膜60S在記憶體孔MH2之形成過程中保護位於其下方之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藉此,即便因記憶體孔MH2之位置偏移而其底面自與犧牲膜33之上表面一致之位置偏移,仍能夠防止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之蝕刻(參照圖15(b))。
如圖22(b)所示,形成自層間絕緣膜25T之上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記憶體孔MH例如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3而形成。
繼而,在記憶體孔MH之內部形成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再者,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及25,並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WL2、選擇閘極SGS及SGD。
圖23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7之示意剖視圖。在圖23中顯示包含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之積層體之剖面構造。在圖23也顯示柱狀體PB之剖面。
如圖23所示,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15及25積層於源極層SL上。包含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之積層體設置有複數個,例如在X方向並排配置。各積層體介隔著狹槽ST分開地配置。在狹槽ST之內部例如設置有連接導體LI。連接導體LI係藉由覆蓋狹槽ST之內壁之絕緣膜55而與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電性絕緣。且,連接導體LI電性連接於源極層SL。源極層SL經由連接導體LI連接於控制電路。
柱狀體PB貫穿選擇閘極SGS、字元線WL1、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例如包含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柱狀體PB包含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柱狀體PB1貫穿選擇閘極SGS及複數條字元線WL1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2貫穿複數條字元線WL2及選擇閘極SGD且在Z方向延伸。柱狀體PB1及柱狀體PB2係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被連接。
在此例中,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設置有擋止膜70S。擋止膜70S例如選擇性設置於配置有複數個柱狀體PB之區域。柱狀體PB設置為貫穿擋止膜70S。擋止膜70S例如包含位於相鄰之柱狀體PB之間之凹部70D。
在擋止膜70S中可利用氧化鋁(Al2 O3 )、氧化鉿(HfO)、氧化鎢(WOX )、氧化鈦(TiO)等金屬氧化物。又,在擋止膜70S中可利用摻雜有雜質之多晶矽、摻雜有雜質之非晶矽等半導體。再者,在擋止膜70S中例如可利用氮化矽(SiN)或碳化矽(SiC)。在層間絕緣膜15T及絕緣膜43並非是矽氧化膜時,擋止膜70S可包含氧化矽(SiO2 )。
其次,參照圖24(a)~圖26(b)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7之製造方法。圖24(a)~圖26(b)係依序顯示記憶裝置7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圖。圖24(a)~圖24(c)、圖26(a)及圖26(b)係顯示沿圖25中所示之K-K線之剖面之剖視圖,圖25係平面圖。
如圖24(a)所示,犧牲膜33貫穿在源極層SL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及15積層之複數個犧牲膜17且在Z方向延伸。犧牲膜33設置為其上端朝較層間絕緣膜15T更靠上之層級突出。繼而,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擋止膜70。擋止膜70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之上端。
例如,在相鄰之犧牲膜33間之間隔狹窄時,擋止膜70的位於犧牲膜33之間之部分70m之Z方向之厚度形成為厚於位於未設置有犧牲膜33之區域之部分70f之Z方向之厚度。
如圖24(b)所示,以位於設置有複數個犧牲膜33之區域之部分殘留之方式回蝕擋止膜70。擋止膜70例如利用RIE被回蝕。藉此,在犧牲膜33之上端之周圍形成有擋止膜70S。擋止膜70S形成為覆蓋形成有犧牲膜33之區域,且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露出於其表面。又,擋止膜70S具有位於相鄰之犧牲膜33之間之凹部70D。
如圖24(c)所示,在層間絕緣膜15T上形成絕緣膜43。絕緣膜43形成為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及擋止膜70S之上表面露出。絕緣膜43例如在利用CVD形成為覆蓋犧牲膜33及擋止膜70S後,利用CMP被局部地去除、或被回蝕。使犧牲膜33之上表面及擋止膜60S之上表面露出之絕緣膜43之表面被平坦化。
圖25係顯示絕緣膜43之表面之示意平面圖。如該圖所示,絕緣膜43形成為包圍未設置有犧牲膜33之區域。又,絕緣膜43之一部分也形成於位於相鄰之犧牲膜33之間之凹部70D之內部。
如圖25所示,擋止膜70S例如未形成於設置有狹槽ST之區域。又,在位於設置有複數個犧牲膜33之區域之Y方向之兩側的區域也未形成。在該區域中例如設置有連接於字元線WL1之接觸插塞。
如圖26(a)所示,在犧牲膜33、擋止膜70S及絕緣膜43上介隔著層間絕緣膜25積層複數個犧牲膜27。層間絕緣膜25及犧牲膜27交替地積層。之後,形成自位於最上方之層間絕緣膜25T之表面與犧牲膜33連通之記憶體孔MH2。在此例中,在位於最下方之犧牲膜27L與擋止膜70S之間形成有層間絕緣膜25,但可為犧牲膜27L與擋止膜70S相接之構造。
擋止膜70S在記憶體孔MH2之形成過程中保護位於其下方之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藉此,即便因記憶體孔MH2之位置偏移而其底面自與犧牲膜33之上表面一致之位置偏移,仍能夠防止層間絕緣膜15T及犧牲膜17之蝕刻(參照圖15(b))。
如圖26(b)所示,形成自層間絕緣膜25T之上表面至源極層SL之深度之記憶體孔MH。記憶體孔MH例如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3而形成。
繼而,在記憶體孔MH之內部形成記憶體膜MF、半導體膜SF及絕緣性芯CA。再者,藉由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及25,並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WL2、選擇閘極SGS及SGD。
圖27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7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在此例中,在形成圖26(b)所示之記憶體孔MH後,去除擋止膜70S之一部分70X。
例如,在形成有記憶體孔MH2後,擋止膜70S之一部分被露出於記憶體孔MH2之底面(參照圖26(a))。因而,在選擇性去除犧牲膜33後,自記憶體孔MH內壁突出之擋止膜70之一部分70X被殘留。擋止膜70之一部分70X例如利用各向異性RIE被去除。
在此例中,在去除擋止膜70之一部分70X之區域中,能夠在記憶體孔MH之內面上以均一之厚度形成記憶體膜MF及半導體膜SF。又,藉由縮短柱狀體PB2與柱狀體PB1之間之連接區域中之半導體膜SF之縱向方向之長度,而能夠抑制在Z方向流動之通道電流之降低。
圖28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記憶裝置8之示意平面圖。圖28係與圖25對應之平面圖,顯示絕緣膜43之表面。
如圖28所示,在記憶裝置8之製造過程中配置犧牲膜33及犧牲膜37。犧牲膜33及37貫穿介隔著層間絕緣膜13及15積層於源極層SL上之犧牲膜17且在Z方向延伸。犧牲膜33例如形成於設置有柱狀體PB之區域。犧牲膜37例如配置於設置有接觸插塞CC之區域。犧牲膜37例如被置換為柱狀支持體(未圖示)。柱狀支持體例如為了在將犧牲膜17置換為金屬層而形成字元線WL1及選擇閘極SGD之過程中,支持層間絕緣膜15,且保持選擇性去除犧牲膜17後之空間而設置。
在此例中,除擋止膜70S外,還設置有包圍犧牲膜37之擋止膜70G。擋止膜70G例如在字元線WLT1與字元線WLL2之間配置為包圍柱狀支持體(未圖示)。擋止膜70G設置於複數個柱狀支持體各者之周圍,且相互分開地配置。
第1~第4實施形態所記載之實施例並非係限定於各個形態者。例如,相同符號之構成要素在各實施形態中共通,1個實施形態所記載之構成要素係若技術上可行則也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者。
雖然說明了本發明之若干個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子而提出者,並非意欲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在不脫離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係包含於發明之範圍及要旨內,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
1‧‧‧記憶裝置
2‧‧‧記憶裝置
3‧‧‧記憶裝置
4‧‧‧記憶裝置
5‧‧‧記憶裝置
6‧‧‧記憶裝置
7‧‧‧記憶裝置
8‧‧‧記憶裝置
13‧‧‧層間絕緣膜
15‧‧‧層間絕緣膜
15T‧‧‧層間絕緣膜
17‧‧‧犧牲膜/犧牲層
17B‧‧‧犧牲膜
17T‧‧‧犧牲膜
20‧‧‧間隔膜
23‧‧‧層間絕緣膜
25‧‧‧層間絕緣膜/犧牲膜
25T‧‧‧層間絕緣膜
27‧‧‧犧牲膜/犧牲層
27L‧‧‧犧牲膜
33‧‧‧犧牲膜
35‧‧‧犧牲膜
37‧‧‧犧牲膜
40‧‧‧擋止膜
40S‧‧‧擋止膜
43‧‧‧絕緣膜
50‧‧‧犧牲膜
50F‧‧‧擴張區域
50S‧‧‧犧牲膜
55‧‧‧絕緣膜
60‧‧‧擋止膜
60M‧‧‧擋止膜
60P‧‧‧擋止膜
60S‧‧‧擋止膜
70‧‧‧擋止膜
70D‧‧‧凹部
70f‧‧‧部分
70G‧‧‧擋止膜
70m‧‧‧部分
70S‧‧‧擋止膜
70X‧‧‧一部分
BL‧‧‧位元線
CA‧‧‧絕緣性芯
CAJ‧‧‧擴張部
CC‧‧‧接觸插塞
EX‧‧‧區域
FL1‧‧‧阻擋絕緣膜
FL2‧‧‧電荷保持膜
FL3‧‧‧穿隧絕緣膜
JP‧‧‧連接部
K-K‧‧‧線
LI‧‧‧連接導體
MC‧‧‧記憶體單元
MF‧‧‧記憶體膜
MFJ‧‧‧擴張部
MH‧‧‧記憶體孔
MH1‧‧‧記憶體孔
MH2‧‧‧記憶體孔
PB‧‧‧柱狀體
PB1‧‧‧柱狀體/第1柱狀體
PB2‧‧‧柱狀體/第2柱狀體
RC‧‧‧凹入部
RIE‧‧‧反應性離子蝕刻
SF‧‧‧半導體膜
SFJ‧‧‧擴張部
SGD‧‧‧選擇閘極
SGS‧‧‧選擇閘極
SL‧‧‧源極層
ST‧‧‧狹槽
TS‧‧‧厚度
VB‧‧‧連接插頭
WB1‧‧‧寬度/外徑
WB2‧‧‧寬度
WJ1‧‧‧最小寬度/外徑
WJ2‧‧‧最小寬度
WL‧‧‧字元線
WL1‧‧‧字元線
WL2‧‧‧字元線
WLL2‧‧‧字元線
WLT1‧‧‧字元線
WT1‧‧‧寬度/外徑
WT2‧‧‧寬度
X‧‧‧軸/方向
Y‧‧‧軸/方向
Z‧‧‧軸/方向
ΔT‧‧‧寬度
圖1係示意性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3(a)、圖3(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4(a)、圖4(b)係顯示接續圖3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5(a)、圖5(b)係顯示接續圖4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6(a)、圖6(b)係顯示接續圖5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7係顯示接續圖6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8(a)、圖8(b)係顯示接續圖7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9係顯示接續圖8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10係顯示接續圖9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11(a)、圖11(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特性之示意剖視圖。
圖12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13(a)~圖13(c)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14(a)、圖14(b)係顯示接續圖13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15(a)、圖15(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特性之示意剖視圖。
圖1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17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18(a)~圖18(c)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19(a)、圖19(b)係顯示接續圖18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20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21(a)~圖21(c)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22(a)、圖22(b)係顯示接續圖18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23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剖視圖。
圖24(a)~圖24(c)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的示意剖視圖。
圖25係顯示接續圖24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平面圖。
圖26(a)、圖26(b)係顯示接續圖25之製造過程之示意剖視圖。
圖27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記憶裝置之製造過程的示意剖視圖。
圖28係顯示第4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記憶裝置之示意平面圖。

Claims (16)

  1.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包含: 複數個第1電極層,其等在第1方向積層; 複數個第2電極層,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積層; 第1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 第2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 連接部,其連接前述第1柱狀體與前述第2柱狀體;及 島狀之間隔膜,其包圍前述連接部;且 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係在前述第1方向並排配置; 前述連接部及前述間隔膜,係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由前述間隔膜包圍之前述連接部之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最小寬度,窄於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之部分之前述第1柱狀體之前述第2方向之寬度。
  3.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間隔膜之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寬度,寬於前述第1柱狀體之前述第2方向之寬度。
  4.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剖面中之前述第1柱狀體具有大致圓形之形狀,前述剖面中之前述第1柱狀體之中心和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之剖面中之前述間隔膜之中心大致一致。
  5.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1柱狀體在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中之最遠離前述連接部之第1電極層之部分中,具有較前述連接部之前述最小寬度窄之前述第2方向之寬度。
  6.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2柱狀體之前述第2方向之寬度,小於前述第1柱狀體之前述第2方向之寬度。
  7.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1柱狀體及前述連接部包含:在前述第1方向延伸之絕緣性芯、及包圍前述絕緣性芯且在前述第1方向延伸之半導體膜;且 前述第1柱狀體之前述半導體膜之外徑,大於前述連接部之前述半導體膜之外徑之最小值。
  8.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包含: 複數個第1電極層,其等在第1方向積層; 複數個第2電極層,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積層; 第1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 第2柱狀體,其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且連接於前述第1柱狀體;及 島狀之擋止膜,其包圍前述第1柱狀體之連接於前述第2柱狀體之端部;且 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在前述第1方向並排配置; 前述擋止膜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之間,前述擋止膜包含:第1部分、及位於前述第1柱狀體與前述第1部分之間之第2部分,且前述第1部分之前述第1方向之第1寬度,窄於前述第2部分之前述第1方向之第2寬度。
  9.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包含設置於最接近前述擋止膜之位置之第1電極層;且 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包含設置於最接近前述擋止膜之位置之第2電極層; 前述擋止膜具有與前述第1電極層對向之第1表面; 前述擋止膜具有:沿前述第1表面自前述第1柱狀體朝向前述擋止膜之外緣之第2方向上之前述第1表面之第1長度、及位於前述第1表面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之部分之前述第2方向上之第2長度; 前述第1長度長於前述第2長度。
  10.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更包含: 第1絕緣膜,其設置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中之相鄰之2個第1電極層之間;及 第2絕緣膜,其設置於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中之相鄰之2個第2電極層之間;且 前述擋止膜包含與前述第1絕緣膜之材料及前述第2絕緣膜之材料不同之材料。
  11. 如請求項10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擋止膜包含金屬氧化物。
  12. 如請求項10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擋止膜包含半導體。
  13. 如請求項12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更包含設置於前述第2電極層與前述第3電極層之間之第3絕緣膜。
  14.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包含: 複數個第1電極層,其等在第1方向積層; 複數個第2電極層,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積層; 複數個第1柱狀體,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 複數個第2柱狀體,其等在前述第1方向貫穿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且分別連接於前述複數個第1柱狀體;及 擋止膜,其包圍前述複數個第1柱狀體之連接於前述複數個第2柱狀體之端部;且 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在前述第1方向並排配置; 前述擋止膜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與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之間; 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層,包含設置於最接近前述擋止膜之位置之第1電極層; 前述複數個第2電極層,包含設置於最接近前述擋止膜之位置之第2電極層; 前述擋止膜在前述第1電極層與前述第2電極層之間,配置於連接前述複數個第1柱狀體與前述複數個第2柱狀體之區域。
  15. 如請求項14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擋止膜包含:第1部分,其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柱狀體中之相鄰之2個第1柱狀體之間;第2部分,其位於前述2個柱狀體中之1個柱狀體與前述第1部分之間;及第3部分,其位於前述2個柱狀體中之另一柱狀體與前述第1部分之間;且 前述第1部分之前述第1方向上之第1厚度,薄於前述第2部分之前述第1方向上之第2厚度及前述第3部分之前述第1方向上之第3厚度。
  16. 如請求項14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擋止膜包含金屬氧化物。
TW108108434A 2018-03-20 2019-03-13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692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2558A JP2021089905A (ja) 2018-03-20 2018-03-20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8-052558 2018-03-20
WOPCT/JP2019/009686 2019-03-11
PCT/JP2019/009686 WO2019181606A1 (ja) 2018-03-20 2019-03-11 半導体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254A true TW201946254A (zh) 2019-12-01
TWI692853B TWI692853B (zh) 2020-05-01

Family

ID=6798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434A TWI692853B (zh) 2018-03-20 2019-03-13 半導體記憶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9253B2 (zh)
JP (1) JP2021089905A (zh)
CN (1) CN111989776B (zh)
SG (1) SG11202008495TA (zh)
TW (1) TWI692853B (zh)
WO (1) WO2019181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41283A (ja) * 2020-03-09 2021-09-1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2603209B1 (ko) * 2021-03-26 2023-11-16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개선된 스택 연결 부위를 갖는 3차원 플래시 메모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4057540A1 (ja) * 2022-09-16 2024-03-21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5525B2 (ja) * 2007-11-14 2013-04-03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4468433B2 (ja) 2007-11-30 2010-05-26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0225741A (ja) * 2009-03-23 2010-10-07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8420480B2 (en) * 2011-03-31 2013-04-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atterning a gate stack of a non-volatile memory (NVM) with formation of a gate edge diode
US9741736B2 (en) * 2011-05-20 2017-08-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2013197419A (ja) * 2012-03-21 2013-09-30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53447A (ja) * 2012-09-07 2014-03-20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9799671B2 (en) * 2015-04-07 2017-10-24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schemes for reducing fluorine-induced electrical shorts
JP6434877B2 (ja) * 2015-08-26 2018-12-05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9768191B2 (en) * 2015-10-19 2017-09-19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70141124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4071787B1 (en) * 2015-12-18 2023-09-27 Floadia Corporation Memory cell,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9991280B2 (en) * 2016-02-17 2018-06-05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Multi-tie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containing annular dielectric spacers within memory openin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9780034B1 (en) * 2016-03-16 2017-10-03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nnular etch-stop spac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9768192B1 (en) 2016-03-16 2017-09-19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nnular etch-stop spac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10242994B2 (en) 2016-03-16 2019-03-2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annular etch-stop spac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9953993B2 (en) * 2016-07-25 2018-04-24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9776B (zh) 2024-01-05
US11569253B2 (en) 2023-01-31
WO2019181606A1 (ja) 2019-09-26
JP2021089905A (ja) 2021-06-10
CN111989776A (zh) 2020-11-24
SG11202008495TA (en) 2020-10-29
TWI692853B (zh) 2020-05-01
US20200395371A1 (en)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6755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256251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60488B (zh) Memory device
CN108573977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921921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63716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92853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JP2015170692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211222B1 (en) Memory device
US20200395379A1 (en) Ver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54747B (zh)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15020689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268289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67527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製造方法
US20220199533A1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622373B2 (en) Storag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