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3602A -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3602A
TW201943602A TW108112438A TW108112438A TW201943602A TW 201943602 A TW201943602 A TW 201943602A TW 108112438 A TW108112438 A TW 108112438A TW 108112438 A TW108112438 A TW 108112438A TW 201943602 A TW201943602 A TW 2019436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torage
storage unit
stat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1552B (zh
Inventor
高山仁志
中島康博
本元泰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3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5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3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rider-propelled cycl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3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quipment other than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20Cycle computers as cycle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2Front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課題] 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技術內容] 控制裝置(34),是將朝人力驅動車的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控制裝置(34),是依據:可充電的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1狀態、及伴隨人力驅動車的動作發電的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

Description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藉由來自電池的電力而將人力驅動車的部件驅動的技術。且,在專利文獻1中也揭示了,將花鼓式發電機等的發電機構設於人力驅動車的技術。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再表2015/033492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人力驅動車中,藉由電池而將部件驅動的情況,在行走負荷(搭乘者的驅動負荷)的面中雖有利,但是因為在蓄電量具有限制所以驅動時間也被限制。另一方面,藉由發電機構而將部件驅動的情況,驅動時間的限制雖被消解,但是行走負荷變大。因此要求,可對應狀況,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本發明,是解決上述的課題者,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目的,依照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將朝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依據:可充電的蓄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1狀態、及伴隨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動作發電的發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前述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依據前述第1態樣的話,藉由對應連接狀態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1態樣的第2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當收訊到來自前述蓄電部的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對於前述第2狀態,當收訊到來自前述發電部的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依據前述第2態樣的話,藉由訊號的收訊而將連接狀態辨認,就可以將連接狀態穩定地辨認。
依照前述第2態樣的第3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當朝前述蓄電部將第1訊號發訊,從前述蓄電部收訊到顯示收訊到前述第1訊號的第1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對於前述第2狀態,當朝前述發電部將第2訊號發訊,從前述發電部收訊到顯示收訊到前述第2訊號的第2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依據前述第3態樣的話,藉由依據顯示收訊到發訊的訊號的收訊訊號來辨認連接狀態,就可以將連接狀態穩定地辨認。
依照前述第3態樣的第4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具備檢出前述人力驅動車的狀態的檢出部,依據前述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第1訊號及前述第2訊號發訊。
依據前述第4態樣的話,藉由依據人力驅動車的狀態,將訊號發訊,就可以將連接狀態穩定地辨認。
依照前述第1至第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5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對於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未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5態樣的話,只有蓄電部是與部件連接的情況時,藉由從蓄電部電力供給,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1至第5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6態樣的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未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對於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6態樣的話,只有發電部是與部件連接的情況時,藉由從發電部電力供給,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1至第6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7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發電部及前述蓄電部的至少一方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7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的情況時,藉由控制電力供給,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7態樣的第8態樣的控制裝置,是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8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在蓄電部的蓄電量有多餘的情況,藉由從蓄電部電力供給,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7或是第8態樣的第9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前述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停止由前述發電部所產生的發電。
依據前述第9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在蓄電部的蓄電量有多餘的情況,藉由停止發電部的發電,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且將行走負荷減輕。
依照前述第7至第9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0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10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在蓄電部的蓄電量無多餘的情況時,藉由從發電部電力供給,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依照前述第7至第10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1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依照第10態樣的控制裝置,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前述第2規定值的情況,藉由來自前述發電部的電力而將前述蓄電部充電。
依據前述第11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在蓄電部的蓄電量無多餘的情況時,藉由發電部的電力朝蓄電部充電,就可以將發電部的電力有效利用。
依照前述第7至第11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2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藉由來自前述發電部的電力而將前述蓄電部充電,且,前述部件的動作時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12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在蓄電部的蓄電量無多餘的情況時,依據需要,藉由將發電部的電力供給至部件及蓄電部,就可以將發電部的電力有效利用。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目的,依照本發明的第13態樣的控制裝置,是在具有可充電的蓄電部、及發電部的人力驅動車中,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13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的情況時,藉由將電力供給控制,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在依照前述第1至第13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4態樣的控制裝置中,前述部件,是電動制動裝置。
依據前述第14態樣的話,可以將電動制動裝置適切地驅動。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目的,依照本發明的第15態樣的人力驅動車,是具有:前述第1至第1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前述控制裝置、及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及前述部件。
依據前述第15態樣的話,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目的,依照本發明的第16態樣的控制方法,是將朝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的控制方法,依據:可充電的蓄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1狀態、及伴隨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動作發電的發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前述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依據前述第16態樣的話,藉由對應連接狀態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目的,依照本發明的第17態樣的控制方法,是在具有可充電的蓄電部、及發電部的人力驅動車中,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依據前述第17態樣的話,發電部及蓄電部的雙方是與部件連接的情況時,藉由將電力供給控制,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以下參照添付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例。又,本發明,不藉由此實施例被限定。且,實施例是複數的情況時,各實施例的組合也被包含於本發明。
參照第1圖,本實施例的人力驅動車10,是藉由搭乘者的人力而行走。本實施例中的人力驅動車10,是有關行走用的原動力,至少部分地使用人力的車輛的意思,包含由電動將人力輔助的車輛。只有使用人力以外的原動力的車輛,未包含在人力驅動車中。尤其是,只有將內燃機關作為原動力使用的車輛,未包含在人力驅動車中。通常,在人力驅動車中,假定小型輕車輛,假定在公路中的駕駛不需要許可證(駕照)的車輛。在本實施例中,人力驅動車10,是自行車。人力驅動車10,是具備:車架12、及車手把14、及叉16、及鞍座18、及前輪20、及後輪22。
車架12,是具備:頭易彎管12a、及頂易彎管12b、及下降易彎管12c、及坐墊易彎管12d、及左右一對的坐墊支撐架12e、及左右一對的下叉12f。頭易彎管12a,是將車手把14及叉16支撐。頂易彎管12b,其一端是與頭易彎管12a連接,另一端是與坐墊易彎管12d連接。下降易彎管12c,其一端是與頭易彎管12a連接,另一端是與坐墊易彎管12d連接。坐墊支撐架12e,其一端是與坐墊易彎管12d連接,另一端是與下叉12f連接。下叉12f,其一端是與坐墊易彎管12d連接,另一端是與坐墊支撐架12e連接。又,“前”、“後”、“左”、“右”、“上”及“下”、以及與這些同義的用語,是從搭乘者朝向車手把14坐在鞍座18的狀態所見的“前”、“後”、“左”、“右”、“上”及“下”的意思。
車手把14,是藉由人力驅動車10的搭乘者而被把持的構件。車手把14,是對於頭易彎管12a可旋轉。車手把14是藉由被旋轉,而使叉16旋轉,使人力驅動車10的進行方向變化。
鞍座18,是將人力驅動車10的搭乘者的臀部支撐的構件。鞍座18,是透過後述的可調節坐墊柱36c被支撐於坐墊易彎管12d。
前輪20,是被安裝於叉16。前輪20,是對於車架12可旋轉。前輪20,是包含:安裝有輪胎的輪框20a、及複數輻絲20b。後輪22,是被安裝於作為坐墊支撐架12e及下叉12f之間的連接處被定義的後端部。後輪22,是對於車架12可旋轉。後輪22,是包含:安裝有輪胎的輪框22a、及複數輻絲22b。
且人力驅動車10,是作為驅動機構,具有:曲柄總成24、及後鏈輪總成26、及鏈條28。在人力驅動車10中,取代這種鏈條型式的驅動機構,而採用皮帶型式或是軸型式的驅動機構也可以。
曲柄總成24,是具備:曲柄軸242、及左右一對的曲柄臂244、及前鏈輪246。曲柄軸242,是透過底板托架(圖示略),可旋轉地被支撐在車架12。左右一對的曲柄臂244,是對於車架12可旋轉地與曲柄軸242連接。在一方(在此右側)的曲柄臂244中,設有齒數不同的複數前鏈輪246。搭乘者是藉由踩踏各別被安裝在左右一對的曲柄臂244的踏板248,而使曲柄軸242、及前鏈輪246旋轉。又,前鏈輪246的數量,不限定於複數,1個也可以。
如第1圖所示,後鏈輪總成26,是被支撐於後輪22。後鏈輪總成26,是具備複數後鏈輪。後鏈輪總成26,是與後輪22可相對旋轉。後鏈輪總成26,是包含齒數不同的複數後鏈輪。又,被包含於後鏈輪總成26的後鏈輪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定。
如第1圖所示,鏈條28,是被捲掛在曲柄總成24的複數前鏈輪246的1個。鏈條28,是被捲掛在後鏈輪總成26的複數後鏈輪的1個。曲柄總成24的旋轉,是透過鏈條28朝後鏈輪總成26被傳達,將後輪22旋轉。
且如第1圖所示,人力驅動車10,是具有: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及控制裝置34、及複數部件36。蓄電部30,是被安裝於車架12。蓄電部30,是可蓄電的電池,將蓄電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進一步說明的話,蓄電部30,是可充電的電池(二次電池),可以藉由充電,而將電力儲存。在本實施例中,蓄電部30,雖是鋰離子電池,但是可充電的電池的話,種類是任意。又,蓄電部30,不限定於車架12,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任意的位置即可。
蓄電部30,是可切換: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及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與部件36非連接的狀態)地構成。蓄電部30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是指可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電力供給的狀態的意思。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是指不可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電力供給的狀態的意思。
在本實施例中,蓄電部30,是可裝卸地設於人力驅動車10。在蓄電部30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中,蓄電部30,是成為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在從人力驅動車10被取下的狀態中,蓄電部30,是成為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但是,對於部件36的蓄電部30的連接狀態的切換方法,不限於朝人力驅動車10的裝卸。例如,在蓄電部30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下搭乘者是藉由透過後述的控制裝置34進行設定,來切換: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及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也可以。
發電部32,是伴隨人力驅動車10的動作而發電的機構(裝置)。發電部32,是將發電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且,發電部32,是將發電的電力,朝蓄電部30供給也可以。此情況,蓄電部30,是藉由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而被充電。
如第2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發電部32,是花鼓式發電機。發電部32,是設於後輪22,被裝設於車架12。發電部32,是具備:輪轂軸321a、及輪轂套罩321b、及飛輪321c、及定子322、及旋轉件324、及蓄電機構325、及第1拉索326、及第2拉索327。
如第2圖所示,輪轂軸321a,是形成實質上筒狀。輪轂軸321a,是藉由固定機構328,而被安裝於車架12。詳細的話,輪轂軸321a,是被安裝於下叉12f(坐墊支撐架12e)。具體而言,輪轂軸321a,是藉由固定手段,例如公知的固定機構328,而被安裝於車架12的後端部,例如下叉12f(坐墊支撐架12e)。
輪轂套罩321b,是繞輪轂軸321a周圍,可旋轉地構成。輪轂套罩321b的旋轉軸心,是與輪轂軸321a的中心軸心一致。輪轂套罩321b,是在與輪轂軸321a的中心軸心平行的軸方向,與飛輪321c並列地配置。輪轂套罩321b,是收容:定子322、及旋轉件324、及蓄電機構325、及第1拉索326、及第2拉索327。在輪轂套罩321b的凸緣部分中,安裝有輻絲22b。
飛輪321c,是在與輪轂軸321a的中心軸心平行的軸方向,與輪轂套罩321b並列地配置。飛輪321c,是與輪轂套罩321b連結,繞輪轂軸321a周圍可旋轉地構成。飛輪321c的旋轉軸心,是與輪轂軸321a的中心軸心一致。飛輪321c,是將後鏈輪總成26可支撐地構成。飛輪321c,是可將第1方向的旋轉朝輪轂套罩321b傳達。飛輪321c,是不能將與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旋轉朝輪轂套罩321b傳達。在此,第1方向,是驅動力從鏈條朝後鏈輪總成26被傳達的情況時後鏈輪總成26旋轉的方向。飛輪321c,是實質上形成筒狀,在飛輪321c的內周部中配置有輪轂軸321a。
定子322,是被固定於輪轂軸321a,具備線圈。旋轉件324,是被支撐於輪轂套罩321b。旋轉件324,是可以對於輪轂軸321a相對旋轉。旋轉件324,是具備與定子322相面對的複數磁鐵。旋轉件324旋轉的話,在線圈會發生感應電動勢。
蓄電機構325,是將發電部32所發電的電力暫時地蓄電的構成。蓄電機構325,在本實施例中,是包含例如電容器。蓄電機構325,是將由定子322的線圈發生的電力儲存。蓄電機構325,是朝部件36及蓄電部30的至少一方供給電力。第1拉索326,是將定子322的線圈及蓄電機構325連接。第1拉索326,是將由定子322的線圈發生的電力傳達至蓄電機構325。第2拉索327,是將蓄電機構325及部件36連接,將蓄電機構325及蓄電部30連接。第2拉索327,是將被儲存在蓄電機構325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將被儲存在蓄電機構325的電力供給至蓄電部30。
如此,發電部32,是藉由由旋轉件324的旋轉所發生的感應電動勢而發電。如上述,搭乘者是藉由在踏板248加上力,而使曲柄軸242、及前鏈輪246旋轉,使人力驅動車10動作(在此人力驅動車10是前進)。發電部32,是伴隨人力驅動車10的行走藉由旋轉件324旋轉而發電。即,發電部32,是伴隨人力驅動車10的動作而發電的發電機構。在本實施例中,發電部32,是花鼓式發電機,可伴隨人力驅動車10的動作而發電的話,不限於花鼓式發電機。例如,發電部32,是藉由人力驅動車10的動作,如後述的懸吊36e的振動而發電的機構也可以。且,發電部32,是藉由與輪框20a及輪框22a等的旋轉體接觸而發電的磨電式發電機也可以。發電部32是磨電式發電機的情況,可以將發電部32及旋轉體之間的接觸狀態藉由電動驅動機構而變更即可。進一步,花鼓式發電機及磨電式發電機等的發電部32,是設於前輪20及後輪22的其中任一也可以,設於前輪20及後輪22的雙方也可以。且,發電部32,是將後述的電動輔助裝置36d的電動馬達作為動能回收發電機利用的機構也可以。即,發電部32,是將電動輔助裝置36d作為動能回收制動器利用的機構也可以。
發電部32,是可切換: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及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與部件36非連接的狀態)地構成。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是指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電力供給是可能的狀態的意思。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是指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電力供給是不可能的狀態的意思。換言之,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是指發電部32可發電的狀態的意思,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是指發電部32不可發電的狀態的意思。
在本實施例中,發電部32,是可裝卸地設於人力驅動車10。發電部32,當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時,是成為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發電部32,當從人力驅動車10被取下時,是成為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但是,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及未連接的狀態的切換方法,不限於朝人力驅動車10的裝卸。且,發電部32,是對於人力驅動車10裝卸不能也可以。例如,發電部32,是在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下,藉由操作者操作後述的控制裝置34的輸入部34d進行設定,來切換: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即由發電部32所產生的發電是可能的狀態、及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即由發電部32所產生的發電不可能的狀態也可以。又,由發電部32所產生的發電是不可能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是藉由第2圖所示的切換機構330而被實現。如第2圖所示,切換機構330,是具有:籠部332及致動器334。籠部332,是被設於定子322及旋轉件324之間的籠狀的構件。進一步說明的話,籠部332,是被設於:旋轉件324的磁鐵、及與旋轉件324的磁鐵相面對的定子322的磁軛之間。致動器334,是例如,設於定子322或是輪轂軸321a,以將籠部332對於磁軛的相位變更的方式與籠部332連結。致動器334,是藉由將籠部332驅動,而將籠部332朝輪轂軸321a的圓周方向旋轉。籠部332,是藉由旋轉圓周方向的位置變化,來切換:定子322的磁軛是從旋轉件324的磁鐵被磁性遮斷的狀態、及定子322的磁軛是與旋轉件324的磁鐵被磁性連接的狀態。定子322的磁軛及旋轉件324的磁鐵是被磁性連接的狀態,是指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即,由發電部32所產生的發電是可能的狀態。且,定子322的磁軛及旋轉件324的磁鐵被磁性遮斷的狀態,是指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即,由發電部32所產生的發電是不可能的狀態。如此,致動器334,是以藉由使定子322的磁軛及旋轉件324的磁鐵被磁性連接的方式將籠部332驅動,來實現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且,以藉由使定子322的磁軛及旋轉件324的磁鐵被磁性遮斷的方式將籠部332驅動,來實現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
返回至第1圖,控制裝置34,是由電腦單元所構成。控制裝置34,是例如包含: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控制裝置34的各功能,是藉由這些的合作而被實現。又,如第1圖所示,控制裝置34,雖是被安裝於車手把14,但是不被安裝於車手把14也可以。且,控制裝置34,雖是具備電池,藉由電池而作動,但是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而作動也可以。
控制裝置34,是將朝人力驅動車10的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的裝置。如第3圖所示,控制裝置34,是具有:檢出部34a、及通訊部34b、及控制部34c、及輸入部34d。
檢出部34a,是以檢出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的方式構成。檢出部34a,是檢出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例如,人力驅動車10的振動、人力驅動車10的前輪20或是後輪22的旋轉、控制裝置34的電源的導通(ON)/斷開(OFF)等。檢出振動的情況,檢出部34a例如振動感測器是設於人力驅動車10。檢出前輪20或是後輪22的旋轉的情況,檢出部34a例如檢出前輪20或是後輪22的旋轉的旋轉感測器是設於人力驅動車10。檢出控制裝置34的電源的導通(ON)/斷開(OFF)的情況,例如,控制裝置34的電源電路是作為檢出部34a的功能。在第3圖的說明中,檢出部34a雖是被包含於控制裝置34,但是檢出部34a,是與控制裝置34是別體較佳,以可將人力驅動車10的狀態檢出的方式,設於人力驅動車10的任意的位置。
通訊部34b,是以與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通訊的方式構成。通訊部34b,是藉由無線通訊而與蓄電部30、發電部32及部件36通訊也可以,藉由有線通訊而與蓄電部30、發電部32及部件36通訊也可以。且,通訊部34b,是與檢出部34a通訊將檢出部34a的檢出結果取得,朝控制部34c將檢出部34a的檢出結果傳達也可以。
控制部34c,是由CPU所構成,辨認: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1狀態、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2狀態。且,控制部34c,是控制是否將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且,控制部34c,是控制是否將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及蓄電部30。對於由控制部34c所產生的控制內容,是如後述。且,控制部34c,是依據檢出部34a的檢出結果來判斷人力驅動車10是否動作。以下,人力驅動車10是將動作的狀態稱為規定狀態。檢出部34a是檢出振動的情況,控制部34c,是藉由檢出部34a檢出規定的振動值以上的振動,而判斷為規定狀態。檢出部34a是檢出前輪20或是後輪22的旋轉的情況,控制部34c,是藉由檢出部34a檢出規定的旋轉數以上的旋轉數,而判斷為規定狀態。且,檢出部34a是檢出控制裝置34的電源的導通(ON)/斷開(OFF)的情況,控制部34c,是藉由控制裝置34的電源導通(ON),而判斷為規定狀態。又,是否規定狀態的判斷,是在檢出部34a另外設置CPU等,由檢出部34a實行也可以。
輸入部34d,是接受搭乘者H的操作用,例如由按鈕和觸控面板等所構成。但是,控制裝置34,是不具備輸入部34d也可以。且,控制裝置34,是進一步具有:將資訊顯示的顯示部、和將控制部34c的控制內容等記憶的記憶部也可以。
返回至第1圖,部件36,是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藉由電力而被驅動。即,部件36,是藉由電力供給而動作,將人力驅動車10的作動狀況變化的裝置。部件36,是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動作。在本實施例中,部件36,是具有:電動制動裝置36a、及電動變速裝置36b、及可調節坐墊柱36c、及電動輔助裝置36d、及懸吊36e。但是,上述的複數部件36可以任意地選擇,人力驅動車10,是具有上述的複數部件36的至少1個即可。進一步說明的話,人力驅動車10,其部件36,是具有電動制動裝置36a較佳。
電動制動裝置36a,是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將人力驅動車10制動的裝置。如第1圖所示,電動制動裝置36a,是具備:前制動器36a1、及後制動器36a2。前制動器36a1,是具備剎車塊(剎車來令片)。前制動器36a1,是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而將剎車塊對於前輪20的輪框20a進退。前制動器36a1,是藉由剎車塊及輪框20a之間的摩擦而將前輪20制動。後制動器36a2,是具備剎車塊(剎車來令片)。後制動器36a2,是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而將剎車塊對於後輪22的輪框22a進退。後制動器36a2,是藉由剎車塊及輪框22a之間的摩擦而將後輪22制動。又,前制動器36a1及後制動器36a2,不限定於輪緣制動器(輪圈剎),例如滾子制動器或是碟剎也可以。
電動制動裝置36a,是對應制動器操作裝置38a的操作,將人力驅動車10制動。制動器操作裝置38a,是將電動制動裝置36a操作用的裝置,被安裝於車手把14。制動器操作裝置38a,是由有線或是無線與電動制動裝置36a電連接。制動器操作裝置38a,是具備前制動器操作裝置38a1及後制動器操作裝置38a2。又,在第1圖中,在車手把14中只有顯示被配置於右側的制動器操作裝置。前制動器操作裝置38a1,是將包含有關於來自搭乘者的輸入的資訊的訊號朝前制動器36a1發訊。前制動器36a1,是將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圖示略),依據收訊到的訊號控制,將剎車塊朝輪框20a推壓。後制動器操作裝置38a2,是將包含有關於來自搭乘者的輸入的資訊的訊號朝後制動器36a2發訊。後制動器36a2,是將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圖示略),依據收訊到的訊號控制,將剎車塊朝輪框22a推壓。
如第1圖所示,電動變速裝置36b,是具備:前撥鏈器36b1、及後撥鏈器36b2。前撥鏈器36b1,是在曲柄總成24中,藉由將鏈條28捲掛在不同的前鏈輪246而將人力驅動車10的變速比變化用的裝置。後撥鏈器36b2,是在後鏈輪總成26中,藉由將鏈條28捲掛在不同的後鏈輪而將人力驅動車10的變速比變化用的裝置。
電動變速裝置36b,是對應變速操作裝置38b的操作,將人力驅動車10制動。變速操作裝置38b,是將電動變速裝置36b操作用的裝置,被安裝於車手把14。變速操作裝置38b,是由有線或是無線與電動變速裝置36b電連接。變速操作裝置38b,是具備前變速操作裝置38b1及後變速操作裝置38b2。又,在第1圖中,在車手把14中只有顯示被配置於右側的變速操作裝置。且,在此實施例中,制動器操作裝置及變速操作裝置,是作為1個裝置地構成。前變速操作裝置38b1,是對應來自搭乘者的輸入,將包含有關於變速的資訊(昇檔和降檔等)的訊號,朝前撥鏈器36b1發訊。前撥鏈器36b1,是將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圖示略),依據收訊到的訊號控制,在複數前鏈輪246之間將鏈條28移動。後變速操作裝置38b2,是對應來自搭乘者的輸入,將包含有關於變速的資訊(昇檔和降檔等)的訊號,朝後撥鏈器36b2發訊。後撥鏈器36b2,是將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圖示略),依據收訊到的訊號控制,在複數後鏈輪之間將鏈條28移動。但是,電動變速裝置36b,是不依靠搭乘者的操作,而依據人力驅動車10的速度及傾斜等,由自動被變速的構成也可以。
如第1圖所示,可調節坐墊柱36c,是被安裝於坐墊易彎管12d。可調節坐墊柱36c,是將鞍座18支撐。可調節坐墊柱36c,是將鞍座18的高度調節用的裝置。可調節坐墊柱36c,是藉由將2個構件朝坐墊易彎管12d的軸方向相對移動,而將鞍座18上下移動。可調節坐墊柱36c,是例如對應由搭乘者所產生的朝控制裝置34的輸入部34d的操作動作,而將鞍座18的高度調節。控制裝置34,是對應來自搭乘者的輸入,將包含有關於位置調整的資訊(鞍座的提高下降等)的訊號,透過通訊部34b朝可調節坐墊柱36c發訊。可調節坐墊柱36c,是將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圖示略),依據收訊到的訊號控制,將鞍座18的高度調節。但是,可調節坐墊柱36c,是對應例如路面傾斜等的行走狀態,由自動將鞍座18的高度調節的構成也可以。
如第1圖所示,電動輔助裝置36d,是被配置於曲柄總成24的周邊。電動輔助裝置36d,是被安裝於車架12。電動輔助裝置36d,是將人力驅動車10的驅動輔助。電動輔助裝置36d,是具備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電動馬達(致動器),將曲柄總成24的旋轉輔助。例如,電動馬達的扭矩,是透過減速機被傳達至曲柄總成24。又,電動輔助裝置36d,是設於前輪20或是後輪22的輪轂也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懸吊36e,是包含設於叉16的前懸吊。懸吊36e,是具備阻尼器。懸吊36e,是將被輸入至前輪20的振動衰減。懸吊36e,是抑制從前輪20朝搭乘者傳達的振動。例如,懸吊36e,可以切換:將阻尼器作動的解開狀態、及不將阻尼器作動的鎖定狀態。懸吊36e,是例如,藉由來自蓄電部30或是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而被驅動的致動器,而將懸吊36e的閥開閉,將解開狀態及鎖定狀態切換。又,懸吊36e,即使包含將被輸入至後輪22的振動衰減的後懸吊也可以。
如以上構成的部件36,是如第3圖所示,藉由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電力W1),或是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電力W2)而動作。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藉由控制裝置34的控制部34c的控制,而朝部件36進行電力供給。但是,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如上述,使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及未連接的狀態被切換,在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中,無法電力供給。本實施例的控制裝置34,是藉由辨認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藉由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至少其中任一,而朝部件36進行電力供給。以下,具體說明。
控制裝置34的控制部34c,是依據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1狀態、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的構成。以下,參照第4圖~第6圖,說明蓄電部及發電部的連接模式。第4圖,是顯示蓄電連接模式。蓄電連接模式,是指蓄電部30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且,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控制部34c,是在第1狀態中,辨認為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且,在第2狀態中,辨認為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進一步說明的話判斷為蓄電連接模式。第5圖,是顯示發電連接模式。發電連接模式,是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狀態,且,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控制部34c,是在第1狀態中,辨認為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且,在第2狀態中,辨認為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進一步說明的話判斷為發電連接模式。第6圖,是顯示兩連接模式。兩連接模式,是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且,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狀態。控制部34c,是在第1狀態中,辨認為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且,在第2狀態中,辨認為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即判斷為兩連接模式。又,在第4圖中,因為發電部32未被連接,所以實際上,發電部32是從人力驅動車10被取下的狀態也可以,同樣地,在第5圖中,因為蓄電部30未被連接,所以實際上,蓄電部30是從人力驅動車10被取下的狀態也可以。
控制部34c,是對於第1狀態,收訊到來自蓄電部30的訊號(後述的第1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蓄電部30是與部件連接的構成,未收訊到來自蓄電部30的訊號(後述的第1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蓄電部30是與部件未連接的構成。且,控制部34c,是對於第2狀態,收訊到來自發電部32的訊號(後述的第2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發電部32是與部件連接,未收訊到來自發電部32的訊號(後述的第2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發電部32是與部件未連接。以下,對於由控制部34c所產生的第1狀態及第2狀態的辨認方法,更詳細說明。
參照第7圖,控制裝置34的控制部34c,是依據檢出部34a的檢出結果判斷是否為規定狀態(步驟S10)。規定狀態,如上述,例如人力驅動車10的振動是成為規定振動值以上的狀態等,假定為人力驅動車10被動作的狀態。控制裝置34,不是規定狀態的情況(步驟S10;No),返回至步驟S10,直到成為規定狀態為止待機。
將規定狀態檢出的情況(步驟S10;Yes),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步驟S12)。即,控制部34c,是依據檢出部34a的檢出結果,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對於蓄電部30將第1訊號發訊,對於發電部32將第2訊號發訊。換言之,控制部34c,是將蓄電部30作為發訊目的地將第1訊號發訊,將發電部32作為發訊目的地將第2訊號發訊。第1訊號及第2訊號,是銷(Ping)。因此,控制部34c,也可說是對於蓄電部30,將確認可以與蓄電部30通訊用的第1訊號發訊,對於發電部32,將確認可以與發電部32通訊用的第2訊號發訊。
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蓄電部30,因為也成為與控制裝置34連接的狀態,所以可藉由蓄電部30的無圖示的通訊部,與控制裝置34通訊。且,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蓄電部30,因為是可朝部件36電力供給,所以蓄電量是殘留,成為可起動通訊部並與控制裝置34通訊。因此,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透過通訊部,將來自控制裝置34的第1訊號收訊。蓄電部30,是例如藉由無圖示的CPU,而將收訊到第1訊號辨認,辨認為收訊到第1訊號的話,透過通訊部,對於控制裝置34,將第1收訊訊號發訊。控制裝置34,是將蓄電部30所發訊的第1收訊訊號收訊。第1收訊訊號,是顯示收訊到第1訊號的訊號,換言之,蓄電部30可與控制裝置34通訊,也可說是顯示蓄電部30與部件36連接的訊號。另一方面,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蓄電部30,因為也成為與控制裝置34未連接的狀態(與控制裝置34非連接的狀態),所以成為不可與控制部34c通訊。因此,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蓄電部30,是未收訊到來自控制裝置34的第1訊號。此情況,蓄電部30,是不將第1收訊訊號對於控制裝置34發訊,控制裝置34,是未收訊第1收訊訊號。
控制裝置34的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判斷是否收訊到來自蓄電部30的第1收訊訊號(步驟S14)。控制部34c,是從蓄電部30收訊到第1收訊訊號的情況(步驟S14;Yes),在第1狀態中,辨認為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步驟S16)。另一方面,控制部34c,是未收訊第1收訊訊號情況(步驟S14;No),在第1狀態中,辨認為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步驟S18)。
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發電部34,因為也成為與控制裝置34連接的狀態,所以藉由發電部34的無圖示的通訊部,而可與控制裝置34通訊。且,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發電部34,因為是可朝部件36電力供給,所以例如在蓄電機構325蓄電量殘留,成為可起動通訊部並與控制裝置34通訊。因此,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透過通訊部,將來自控制裝置34的第2訊號收訊。發電部32,是例如藉由無圖示的CPU,而將收訊到第2訊號辨認,辨認為收訊到第2訊號的話,透過通訊部,對於控制裝置34,將第2收訊訊號發訊。第2收訊訊號,是顯示收訊到第2訊號的訊號,換言之,發電部32是與控制裝置34可通訊,也可說是顯示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訊號。另一方面,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發電部34,因為也成為與控制裝置34未連接的狀態(控制裝置34及非連接的狀態),所以成為不可與控制部34c通訊。因此,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發電部34,是未收訊到來自控制裝置34的第2訊號。此情況,發電部32,是不將第2收訊訊號對於控制裝置34發訊,控制裝置34,是未收訊第2收訊訊號。
在步驟S16或是步驟S18,辨認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話,控制裝置34的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判斷是否收訊到來自發電部32的第2收訊訊號(步驟S20)。控制部34c,是從發電部32收訊到第2收訊訊號的情況(步驟S20;Yes),在第2狀態中,辨認為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步驟S22)。另一方面,控制部34c,是未收訊第2收訊訊號情況(步驟S20;No),在第2狀態中,辨認為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步驟S24)。如此,在步驟S16或是步驟S18,辨認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話,終了第1狀態及第2狀態的辨認,即,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確認處理。又,在第7圖的說明中,在步驟S14至步驟S18中的第1狀態的確認之後,雖進行了步驟S20至步驟S24中的第2狀態的確認,但是第1狀態及第2狀態的確認的順序是任意,先確認第2狀態也可以,將第1狀態及第2狀態同時確認也可以。
且如以上,控制部34c,是將規定狀態的檢出作為觸發器,進行了第1訊號及第2訊號的發訊。此情況,控制部34c,是伴隨每規定的期間的檢出部34a的檢出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將第1狀態及第2狀態確認也可以。如此藉由監視是否為第1狀態及第2狀態下,就可以將現在的連接狀態更佳地把握。且,控制部34c,是不依靠檢出部34a的檢出,而進行第1訊號及第2訊號的發訊也可以。此情況,例如,控制部34c,不依靠是否在規定狀態下的檢出,而在每規定的期間,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也可以。且,控制裝置34,是一旦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之後,不再度將第1訊號及第2訊號發訊也可以。
控制部34c,如以上,進行第1狀態及第2狀態的確認。控制部34c,是辨認為在第1狀態中蓄電部30被連接,在第2狀態中發電部32未被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第4圖所示的蓄電連接模式,實行蓄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的控制。且,控制部34c,是辨認為在第1狀態中蓄電部30未被連接,在第2狀態中發電部32被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第5圖所示的發電連接模式,實行發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的控制。且,控制部34c,是辨認為在第1狀態中蓄電部30被連接,在第2狀態中發電部32被連接的情況,即,辨認為在第1狀態及第2狀態中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時,辨認為第6圖所示的兩連接模式,實行兩連接模式中的電力供給的控制。以下,說明各模式中的電力供給控制。
最初,說明第4圖所示的蓄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控制。控制部34c,是辨認為蓄電連接模式的情況,如第4圖所示,使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供給電力W1,將蓄電部30控制。換言之,控制部34c,是辨認為蓄電連接模式的情況,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將蓄電部30控制。即,在蓄電連接模式中,發電部32不進行發電,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電力供給不被進行。例如,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將指示朝蓄電部30的通訊部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的訊號發訊。蓄電部30,是收訊到該訊號的話,依據部件36的需要,朝部件36供給電力W1。部件36,是在蓄電連接模式中,藉由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W1,而被驅動。
接著,說明第5圖所示的發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控制。控制部34c,是辨認為發電連接模式的情況,如第5圖所示,使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將發電部32控制。換言之,控制部34c,是辨認為發電連接模式的情況,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將發電部32控制。即,在蓄電連接模式中,不進行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電力供給。例如,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將指示朝發電部32的通訊部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的訊號發訊。發電部32,是收訊到該訊號的話,依據部件36的需要,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部件36,是在發電連接模式中,藉由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W1,而被驅動。
接著,說明第6圖所示的兩連接模式中的電力供給控制。控制部34c,是辨認為兩連接模式的情況,如第6圖所示,從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至少一方朝部件36供給電力,將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控制。更具體而言,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中,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供給電力。具體而言,控制部34c,是辨認為兩連接模式的情況,從蓄電部30,將蓄電量的資訊取得。控制部34c,是從蓄電量的資訊,辨認為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時,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將蓄電部30控制。例如,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將指示朝蓄電部30的通訊部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的訊號發訊。蓄電部30,是收訊到該訊號的話,依據部件36的需要,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又,在此的第1規定值,是預先設定的任意的值即可,例如,對於蓄電部30的最大蓄電量,為20%以上70%以下程度的值較佳。
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中,停止來自發電部32的發電較佳。即,控制部34c,是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有多餘的情況,是藉由停止來自發電部32的發電,減少在發電部32的發電所需要的搭乘者的負荷,將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供給優先。停止來自發電部32的發電,是指如上述,藉由切換機構330將籠部332的位置調整,藉由發電部32的定子322及旋轉件324成為未被磁性遮斷的狀態而被實現。停止來自發電部32的發電的話,發電用的負荷是成為不需要,搭乘者的駕駛負荷被減輕。但是,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依據需要進行來自發電部32的發電也可以。此情況,控制部34c,是除了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以外,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朝部件36供給也可以。且,控制部34c,是藉由將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朝蓄電部30供給,將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朝蓄電部30充電也可以。
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中,使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供給電力。控制部34c,是從蓄電量的資訊,辨認為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時,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將發電部32控制。例如,控制部34c,是透過通訊部34b,將指示朝發電部32的通訊部供給部件36所必要的電力的訊號發訊。發電部32,是收訊到該訊號的話,依據部件36的需要,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又,在此的第2規定值,在本實施例中,雖是與第1規定值相同值,但是與第1規定值相異的值也佳,預先設定的任意的值即可。
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中,不進行從蓄電部30朝部件36電力供給。即,控制部34c,是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無多餘的情況時,將來自蓄電部30的電力供給停止,將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優先。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中,藉由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W3而將蓄電部30充電也可以。
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中,藉由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W3而將蓄電部30充電,且,部件36的動作時,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也可以。即,控制部34c,是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無多餘的情況,在發電部32發電,由發電部32的電力將蓄電部30充電,且將發電部32的電力供給至部件36,將部件36動作。又,在此的第3規定值,在本實施例中,雖是與第1規定值及第2規定值相同值,但是與第1規定值及第2規定值相異的值也佳,預先設定的任意的值即可。即,第1規定值、第2規定值、及第3規定值,是相同值也可以,彼此不同的值也可以。且,第1規定值、第2規定值、及第3規定值,是各別可變更也可以。
更具體而言,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中,部件36是動作時,使從發電部32朝部件36供給電力W2,藉由電力W2而將部件36動作。且,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中,部件36不驅動時,在部件36不進行電力供給,將來自發電部32的電力W3供給至蓄電部30,朝蓄電部30蓄電。例如,發電部32,是在部件36不需要電力期間,即在部件36不動作期間中,也具有持續發電的情況。此情況,控制部34c,是在兩連接模式中,在蓄電部30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中,在部件36不動作期間將發電部32所發電的電力,供給至蓄電部30朝蓄電部30蓄電也可以。如此,從發電部32,不經由蓄電部30而藉由直接朝部件36供給電力,就可以將蓄電在蓄電部30時的能量損失減少,將部件36適切地作動。
參照第8圖,控制部34c,是對應第1狀態及第2狀態,即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連接狀態,將朝部件36的電力供給的控制變化。如第8圖所示,控制部34c,是如第7圖說明,將第1狀態及第2狀態確認(步驟S30)。即,控制部34c,是確認: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確認第1狀態及第2狀態的話,控制部34c,是確認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雙方是否與部件36連接,即是否為兩連接模式(步驟S32)。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雙方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步驟S32;Yes),控制部34c,是如上述進行兩連接模式中的電力供給(步驟S34)。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至少其中任一個是未連接的情況(步驟S32;No),控制部34c,是確認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步驟S36)。蓄電部30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步驟S36;Yes),控制部34c,是如上述進行蓄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步驟S38)。蓄電部30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步驟S36;No),控制部34c,是確認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步驟S40)。發電部32是與部件36連接的情況(步驟S40;Yes),控制部34c,是如上述進行發電連接模式下的電力供給(步驟S42)。發電部32與部件36未連接的情況(步驟S40;No),因為皆未與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部件36連接,所以終了本處理。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例的人力驅動車10,是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是可與部件36連接,可從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至少其中任一,朝部件36將電力供給。且,人力驅動車10,是可以將蓄電部30及發電部32的至少其中任一,對於部件36非連接。對於這種人力驅動車10,本實施例的控制裝置34,是辨認:蓄電部30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1狀態、及發電部32是否與部件36連接的第2狀態,依據其,將朝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因此,依據此控制裝置34的話,可以將電動的部件適切地驅動。
又,本實施例的控制裝置34,是藉由辨認第1狀態及第2狀態,來辨認:蓄電連接模式、或發電連接模式、或兩連接模式。且,控制裝置34,是依據此辨認結果,將朝部件36的電力供給控制。但是,控制裝置34,是如此不辨認第1狀態及第2狀態也佳,不辨認:蓄電連接模式、或發電連接模式、或兩連接模式也可以。此情況,控制裝置34,是例如,時常為兩連接模式的話,進行兩連接模式中的電力供給即可。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實施例不是藉由此實施例的內容而被限定。且,在前述的構成要素中,包含:本行業者可以容易地假定者、實質上同一者的均等的範圍者。進一步,前述的構成要素是可適宜組合。進一步,在不脫離前述的實施例的實質範圍可以進行構成要素的各種的省略、置換或是變更。
10‧‧‧人力驅動車
12‧‧‧車架
12a‧‧‧頭易彎管
12b‧‧‧頂易彎管
12c‧‧‧下降易彎管
12d‧‧‧坐墊易彎管
12e‧‧‧坐墊支撐架
12f‧‧‧下叉
14‧‧‧車手把
16‧‧‧叉
18‧‧‧鞍座
20‧‧‧前輪
20a‧‧‧輪框
20b‧‧‧輻絲
22‧‧‧後輪
22a‧‧‧輪框
22b‧‧‧輻絲
24‧‧‧曲柄總成
26‧‧‧後鏈輪總成
28‧‧‧鏈條
30‧‧‧蓄電部
32‧‧‧發電部
34‧‧‧控制裝置
34a‧‧‧檢出部
34b‧‧‧通訊部
34c‧‧‧控制部
34d‧‧‧輸入部
36‧‧‧部件
36a‧‧‧電動制動裝置
36a1‧‧‧前制動器
36a2‧‧‧後制動器
36b‧‧‧電動變速裝置
36b1‧‧‧前撥鏈器
36b2‧‧‧後撥鏈器
36c‧‧‧可調節坐墊柱
36d‧‧‧電動輔助裝置
36e‧‧‧懸吊
38a‧‧‧制動器操作裝置
38a1‧‧‧前制動器操作裝置
38a2‧‧‧後制動器操作裝置
38b‧‧‧變速操作裝置
38b1‧‧‧前變速操作裝置
38b2‧‧‧後變速操作裝置
242‧‧‧曲柄軸
244‧‧‧曲柄臂
246‧‧‧前鏈輪
248‧‧‧踏板
321a‧‧‧輪轂軸
321b‧‧‧輪轂套罩
321c‧‧‧飛輪
322‧‧‧定子
324‧‧‧旋轉件
325‧‧‧蓄電機構
326‧‧‧第1拉索
327‧‧‧第2拉索
328‧‧‧固定機構
330‧‧‧切換機構
332‧‧‧籠部
334‧‧‧致動器
[第1圖] 本實施例的人力驅動車的示意的前視圖。
[第2圖] 本實施例的發電部的示意的剖面圖。
[第3圖] 本實施例的控制裝置及發電部及蓄電部及部件的示意的方塊圖。
[第4圖] 顯示蓄電部及發電部對於部件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
[第5圖] 顯示蓄電部及發電部對於部件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
[第6圖] 顯示蓄電部及發電部對於部件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
[第7圖] 顯示由控制裝置所產生的連接狀態的辨認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8圖] 說明對應連接狀態的電力供給的控制用的流程圖。

Claims (17)

  1. 一種控制裝置, 是將朝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依據:可充電的蓄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1狀態、及伴隨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動作發電的發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前述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當收訊到來自前述蓄電部的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對於前述第2狀態,當收訊到來自前述發電部的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當朝前述蓄電部將第1訊號發訊,從前述蓄電部收訊到顯示收訊到前述第1訊號的第1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對於前述第2狀態,當朝前述發電部將第2訊號發訊,從前述發電部收訊到顯示收訊到前述第2訊號的第2收訊訊號的情況時,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具備檢出前述人力驅動車的狀態的檢出部, 依據前述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第1訊號及前述第2訊號發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對於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未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未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對於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的情況時,從前述發電部及前述蓄電部的至少一方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前述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停止由前述發電部所產生的發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前述第2規定值的情況,藉由來自前述發電部的電力而將前述蓄電部充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對於前述第1狀態及前述第2狀態,辨認為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是與前述部件連接,且,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3規定值的情況,藉由來自前述發電部的電力而將前述蓄電部充電,且,前述部件的動作時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13. 一種控制裝置, 是在具有可充電的蓄電部、及發電部的人力驅動車中,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13項中任一項的控制裝置,其中, 前述部件,是電動制動裝置。
  15. 一種人力驅動車, 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的控制裝置、及前述蓄電部、及前述發電部、及前述部件。
  16. 一種控制方法, 是將朝人力驅動車的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依據:可充電的蓄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1狀態、及伴隨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動作發電的發電部是否與前述部件連接的第2狀態,將朝前述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17. 一種控制方法, 是在具有可充電的蓄電部、及發電部的人力驅動車中,將朝部件的電力供給控制, 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第1規定值以上的情況,從前述蓄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前述蓄電部的蓄電量是未滿第2規定值的情況,從前述發電部朝前述部件供給電力。
TW108112438A 2018-04-11 2019-04-10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TWI801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6355 2018-04-11
JP2018076355A JP7037994B2 (ja) 2018-04-11 2018-04-11 制御装置、人力駆動車、およ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602A true TW201943602A (zh) 2019-11-16
TWI801552B TWI801552B (zh) 2023-05-11

Family

ID=6805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438A TWI801552B (zh) 2018-04-11 2019-04-10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37994B2 (zh)
DE (1) DE102019108800A1 (zh)
TW (1) TWI8015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1355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0483A (ja) * 1998-02-25 1999-09-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補助動力付き車両
GB0716992D0 (en) 2007-08-31 2007-10-10 Immune Targeting Systems Its L Influenza antigen delivery vectors and constructs
US7145256B2 (en) * 2004-10-05 2006-12-05 Alan William Koharcheck Lighting system for a bicycle
JP5268479B2 (ja) * 2008-07-31 2013-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5395603B2 (ja) * 2009-10-05 2014-01-2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回生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アシスト車
JP5174855B2 (ja) * 2010-06-11 2013-04-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の電動機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027861A (ja) * 2013-07-05 2015-02-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043333A (ja) * 2015-08-28 2017-03-02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自転車
JP3214709U (ja) * 2017-11-16 2018-02-01 中村 和彦 アシスト自転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1355A (zh) * 2020-05-01 2021-11-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US11731730B2 (en) 2020-05-01 2023-08-22 Shimano Inc. Control device, operating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7994B2 (ja) 2022-03-17
DE102019108800A1 (de) 2019-10-17
JP2019182249A (ja) 2019-10-24
TWI801552B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6982B1 (ja) 電動自転車
EP1886913B1 (en) Electrically assisted bicycle
WO2021220823A1 (ja) 電動自転車
JP5546614B2 (ja) 発電機及び変速装置
CN103038128B (zh) 电动自行车
TW201221383A (en)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bicycle
JP2013047083A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5211181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4124393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TW201943602A (zh)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JP4573280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6578898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3786600B (zh) 电动车用驱动装置和电动车
WO2022249981A1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18020768A (ja) 自転車用ダイナモ
CN113320636B (zh) 人力驱动车用控制装置
KR101473183B1 (ko) 전기 자전거
JP2020090109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2000224715A (ja) 電動機
JP6923469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727761B1 (en) Driv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JP7223505B2 (ja)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0291572Y1 (ko) 전동스쿠터
JP2011110944A (ja) アシスト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202734A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