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1355A -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1355A
CN113581355A CN202110463488.1A CN202110463488A CN113581355A CN 113581355 A CN113581355 A CN 113581355A CN 202110463488 A CN202110463488 A CN 202110463488A CN 113581355 A CN113581355 A CN 113581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or
power source
power
stat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34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1355B (zh
Inventor
增田隆哉
沼田史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81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1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1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3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quipment other than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1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装置,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第一通信器,该第一通信器配置为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的一者,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控制器。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和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第一电力源和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状态以及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一通信器供应电力。

Description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人力驱动车辆包括配置为与其他电部件通信的电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控制装置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配置为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的一者的第一通信器,该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控制器。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和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第一电力源和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状态以及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一通信器供应电力。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电源状态和/或通信状态选择供电状态的更优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为检测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器。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使用检测器可靠地获得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检测器配置为检测电源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电源状态控制供电状态。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使用电源状态选择供电状态的更优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电源状态包括第二电力源连接至连接端口的第一连接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从第一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从第二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第二量大于第一量。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控制装置,如果第二电力源连接至连接端口则能够优先使用第二电力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第一量是零。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减少第一电力源所存储的电力的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电源状态包括第二电力源未连接至连接端口的第二连接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连接状态控制从第一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第一量大于零。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控制装置,如果第二电力源未连接至连接端口则能够使用第一电力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三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电源状态包括第一电力源的电负载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供电状态。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第一电力源的电负载状态选择供电状态的更优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电负载状态与第一电力源的电压、电流、电阻、温度、功率阈值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有关。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基于第一电力源的电负载状态的若干因素选择供电状态的更优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二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检测器配置为检测通信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通信状态控制供电状态。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使用通信状态选择供电状态的更优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通信状态包括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有线通信的第一通信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通信状态控制从第一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通信状态控制从第二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第二量大于第一量。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控制装置,如果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有线通信则能够优先地使用第二电力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第一量是零。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减少第一电力源所存储的电力的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通信状态包括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状态。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状态控制从第一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电力具有第一量。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状态控制从第二电力源供应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第一量大于第二量。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控制装置,如果第一通信器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则能够使用第一电力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第二量是零。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减少第二电力源所存储的电力的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为通知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的通知单元。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通知用户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供电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控制器和第二电压控制器。第一电压控制器配置为转换从第一电力源供应的第一输入电压。第二电压控制器配置为转换从第二电力源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将第一输入电压和第二输入电压转换成适合于第一通信器的输出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控制装置配置为使得第一电压控制器配置为将第一输入电压增大至第一预定电压。第二电压控制器配置为将第二输入电压调节至第二预定电压。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控制装置,能够使用具有低于第一通信器的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的第一电力源以及使用具有高于第一通信器的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力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控制装置,基座构件,以及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的可移动构件。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使用用于操作装置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操作装置构造成使得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和抓握部分。第一端部分构造成联接至车把。第二端部分在纵向方向上与第一端部分相反。抓握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操作装置,能够使用用于具有抓握部分的操作装置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二通信器。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控制系统,能够提供用于包括第二通信器的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控制系统配置为使得第二通信器联接至人力驱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部件。至少一个部件包括换档装置、悬架、可调座杆组件、制动装置、显示装置和辅助驱动单元中的一者。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控制系统,能够使用用于至少一个部件的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参考下文详细描述时,将容易地获得、且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更完整的解析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控制系统的人力驱动车辆的侧视立面图。
图2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原理图。
图3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操作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4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在第二模式下的第一连接状态)。
图5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原理图(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的第一连接状态、在第三模式下的第一通信状态)。
图6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连接状态)。
图7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原理图(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的第二连接状态)。
图8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的第二连接状态、在第三模式下的第二通信状态)。
图9示出了电池的电压与实耗时间(elapsed time)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电池的温度而变化。
图10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原理图(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的第一连接状态、在第三模式下的第一通信状态)。
图11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在第一或第二模式下的第一连接状态、在第三模式下的第一通信状态)。
图12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的流程图(第一模式)。
图13和图14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的流程图(第二模式)。
图15是图1中所图示的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的流程图(第三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各图中对应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参考图1,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10。例如,人力驱动车辆VH是利用至少包括骑驶该人力驱动车辆VH的用户(即,骑驶者)的人力的动力行进的车辆。人力驱动车辆VH具有任意数目的车轮。例如,人力驱动车辆VH具有至少一个车轮。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VH优选地具有比四轮汽车的尺寸更小的尺寸。然而,人力驱动车辆VH可以具有任意的尺寸。人力驱动车辆VH的示例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和滑板车。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力驱动车辆VH是自行车。包括电动机的电辅助系统可以应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例如自行车)以辅助用户的肌肉动力。即,人力驱动车辆VH可以是电动自行车。尽管人力驱动车辆VH图示为公路自行车,但是控制系统10可以应用于山地自行车或任何类型的人力驱动车辆。
人力驱动车辆VH还包括车体VH1、车座VH2、车把VH3、前叉VH4、可调座杆组件VH5、悬架VH6、制动装置VH7、制动装置VH8和显示装置VH9。前叉VH4可旋转地安装至车体VH1。车把VH3固定至前叉VH4。车座VH2附接至可调座杆组件VH5。可调座杆组件VH5安装至车体VH1以改变车座VH2相对于车体VH1的位置。悬架VH6安装至前叉VH4以吸收从道路传来的震动。显示装置VH9配置为显示与人力驱动车辆VH有关的信息。显示装置VH9的示例包括码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人力驱动车辆VH还包括前轮W1和后轮W2。前轮W1可旋转地联接至前叉VH4。后轮W2可旋转地联接至车体VH1。制动装置VH7配置为将制动力施加至前轮W1。制动装置VH8配置为将制动力施加至后轮W2。
在本申请中,下列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相似的方向性术语指的是基于处于人力驱动车辆VH中的用户的标准位置(例如在车座VH2或座位上)并且面向车把VH3的用户(例如骑驶者)而确定的那些方向。由此,如用于描述控制系统10或其他部件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如在水平面上的直立骑驶位置中使用的装备有控制系统10的人力驱动车辆VH来解释。
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传动系DT。传动系DT包括曲柄CR、前链轮组件FS、后链轮组件RS、链条C、换档装置RD和换档装置FD。前链轮组件FS固定至曲柄CR。后链轮组件RS可旋转地安装至车体VH1。链条C与前链轮组件FS和后链轮组件RS接合。换档装置RD安装至车体VH1并且配置为使链条C相对于后链轮组件RS移位以改变档位。换档装置FD安装至车体VH1并且配置为使链条C相对于前链轮组件FS移位以改变档位。
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配置为将辅助驱动力施加至传动系DT的辅助驱动单元DU。辅助驱动单元DU包括配置为产生辅助驱动力的辅助电机DU1。
如图2中所示,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操作装置12和操作装置13。操作装置12配置为电连接至换档装置RD。操作装置13配置为电连接至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RD配置为电连接至换档装置FD。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12和操作装置13中的每个配置为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和有线通信信道中的每个电连接至换档装置RD。然而,操作装置12和操作装置1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配置为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和有线通信信道中的每个电连接至换档装置FD。
操作装置12包括电开关SW1和电开关SW2。电开关SW1配置为接收用户输入U1。电开关SW2配置为接收用户输入U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1和电开关SW2中的每个包括常开开关。电开关SW1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1而接通。电开关SW2配置为响应于用户输入U2而接通。然而,电开关SW1和SW2的结构不限于常开开关。
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第一电力源PS1配置为向操作装置12供应电力。第二电力源PS2配置为向操作装置12、操作装置13、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辅助驱动单元DU、可调座杆组件VH5、悬架VH6和显示装置VH9中的至少一个供应电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力源PS1设置在操作装置12中,第二电力源PS2安装至车体VH1(例如见图1)。然而,第一电力源PS1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中。第二电力源PS2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中。
第一电力源PS1包括第一电池PS11和第一电池保持件PS12。第一电池PS11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一电池保持件PS12。在第一电池PS11附接至第一电池保持件PS12的状态下,第一电池PS11电连接至第一电池保持件PS12的正、负极触点。第一电池PS11的示例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电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PS11包括一次电池,诸如形状为扁平圆柱体的纽扣电池。然而,第一电力源PS1的构造不限于上面的示例。
第二电力源PS2包括第二电池PS21和第二电池保持件PS22。第二电池PS21构造成可拆卸地附接至第二电池保持件PS22。在第二电池PS21附接至第二电池保持件PS22的状态下,第二电池PS21电连接至第二电池保持件PS22的正、负极触点。第二电池PS21的示例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电容器。第二电力源PS2具有与第一电力源PS1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池PS21包括二次电池,诸如可充电电池。然而,第二电力源PS2的构造不限于上面的示例。第二电力源PS2可以具有与第一电力源PS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二电力源PS2可以包括一次电池。
人力驱动车辆VH包括电布线结构WS。第二电力源PS2利用电布线结构WS电连接至操作装置12、操作装置13、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辅助驱动单元DU、可调座杆组件VH5、悬架VH6和显示装置VH9。例如,电布线结构WS包括至少一个电缆和/或至少一个接点。然而,电布线结构WS的构造不限于电缆和接点。
如图3中所示,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操作装置12包括基座构件14和可移动构件16。可移动构件16绕枢转轴线A1枢转地联接至基座构件14。基座构件14在纵向方向DR1上延伸。基座构件14包括第一端部分18、第二端部分20和抓握部分22。
第一端部分18构造成联接至车把VH3。第二端部分20在纵向方向DR1上与第一端部分18相反。第二端部分20构成基座构件14的自由端。抓握部分22设置在第一端部分18与第二端部分20之间。基座构件14在纵向方向DR1上在第一端部分18与第二端部分20之间延伸。操作装置12包括构造成将第一端部分18联接至车把VH3的安装结构23。
操作装置12包括设置在基座构件14中的液压单元24。液压单元24构造成响应于可移动构件16的移动而产生液压压力。例如,液压单元24包括缸膛、活塞、液压腔室、活塞偏置构件和蓄液器。液压腔室构造成利用液压软管VH81连接至制动装置VH8。可移动构件16构造成联接至活塞。然而,可移动构件16可以操作性地联接至其他结构而不是液压单元24。例如,可移动构件16可以操作性地联接至诸如鲍登缆线的机械控制缆线以便操作制动装置VH8。
电开关SW1和SW2安装至可移动构件16以连同可移动构件16一起相对于基座构件14可移动。然而,电开关SW1和SW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至操作装置12的其他部分,诸如基座构件14。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开关SW1与换档装置RD的升档对应。电开关SW1与换档装置RD的降档对应。然而,电开关SW1和SW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其他电部件的控制对应。
如图2中所示,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控制系统10包括控制装置25。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操作装置12包括控制装置25。然而,控制装置25可以包括在除操作装置12以外的其他装置中。控制装置25可以与操作装置12或其他装置分开设置。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控制系统10包括第一通信器CM1。控制装置25电连接至第一通信器CM1。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操作装置12包括第一通信器CM1。然而,第一通信器CM1可以包括在除操作装置12以外的其他装置中。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控制系统10包括第二通信器CM2。第二通信器CM2联接至人力驱动车辆VH的至少一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至少一个部件包括换档装置RD或FD、悬架VH6、可调座杆组件VH5、制动装置VH7或VH8、显示装置VH9和辅助驱动单元DU中的一者。例如,第二通信器CM2联接至换档装置RD。第二通信器CM2设置在换档装置RD中。然而,第二通信器CM2可以联接至代替换档装置RD或除换档装置RD外的其他部件,诸如换档装置FD、悬架VH6、可调座杆组件VH5、制动装置VH7或VH8、显示装置VH9和辅助驱动单元DU。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控制装置25和第一通信器CM1设置到操作装置12的基座构件14。控制装置25和第一通信器CM1中的每个至少部分地设置到基座构件14的第二端部分20。然而,控制装置25和第一通信器CM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到操作装置12的其他部分。
如图2中所示,用于人力驱动车辆VH的第一通信器CM1的控制装置25配置为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的一者。控制装置25包括供电控制器26。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状态以及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的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一通信器CM1供应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状态向第一通信器CM1供应电力。然而,供电控制器26可以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的通信状态向第一通信器CM1供应电力。
供电控制器26包括控制器26A。控制器26A包括处理器26P、存储器26M、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电安装在电路板26C上。处理器26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控制器。存储器26M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存储器26M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26M包括在ROM和RAM中都具有地址的存储区。处理器26P配置为控制存储器26M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6M的存储区中以及从存储器26M的存储区读取数据。电路板26C、电开关SW1、电开关SW2电连接至系统总线26D。电开关SW1和电开关SW2利用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存储器26M(例如ROM)存储程序。该程序被读取至处理器26P中,从而实现供电控制器26的配置和/或算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器CM1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器WC1。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无线通信。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响应于由电开关SW1或SW2接收到的用户输入U1或U2无线地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通过无线通信信道无线地接收控制信号和/或信息。
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通过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电连接至电开关SW1以响应于用户输入U1产生并发送控制信号CS1。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电连接至电开关SW2以响应于用户输入U2产生并发送控制信号CS2。
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包括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天线。因此,第一无线通信器WC1也可以称作第一无线通信电路WC1或第一无线通信电路电路系统(circuitry)WC1。
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使用预定的无线通信协议将诸如控制信号CS1和CS2的数字信号叠加在载波上以无线地发送诸如控制信号CS1和CS2的控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使用密钥加密控制信号(例如控制信号CS1或CS2)以产生加密的无线信号。
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经由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解码该无线信号以辨识从其他无线通信器无线地发送的信号和/或信息。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使用密钥解密该无线信号。
第二通信器CM2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器WC2。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信道与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建立无线通信。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无线地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无线地接收控制信号和/或信息。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电连接至换档装置RD以向换档装置RD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换档装置RD配置为响应于由第二无线通信器WC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CS1执行升档。换档装置RD配置为响应于由第二无线通信器WC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CS2执行降档。
第二无线通信器WC2包括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天线。因此,第二无线通信器WC2也可以称作第二无线通信电路WC2或第二无线通信电路电路系统WC2。
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预定的无线通信协议将数字信号叠加在载波以无线地发送控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密钥加密控制信号以产生加密的无线信号。
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经由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解码该无线信号(例如控制信号CS1或CS2)以辨识从诸如第一无线通信器WC1的其他无线通信器无线地发送的信号和/或信息。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使用密钥解密该无线信号(例如控制信号CS1或CS2)。
第一通信器CM1包括第一有线通信器WD1。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使用有线通信信道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有线通信。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信道响应于由电开关SW1或SW2接收到的用户输入U1或U2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信道接收控制信号和/或信息。
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通过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电连接至电开关SW1以响应于用户输入U1产生并发送控制信号CS1。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电连接至电开关SW2以响应于用户输入U2产生并发送控制信号CS2。
第二通信器CM2包括第二有线通信器WD2。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使用有线通信信道与第一有线通信器WD1建立有线通信。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信道响应于由电开关SW1或SW2接收到的用户输入U1或U2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通过有线通信信道接收控制信号和/或信息。
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电连接至换档装置RD以向换档装置RD发送控制信号和/或信息。换档装置RD配置为响应于由第二有线通信器WD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CS1执行升档。换档装置RD配置为响应于由第二有线通信器WD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CS2执行降档。
使用电力线通信(PLC)技术建立有线通信。PLC在同时也用于到电部件的电力传输或电力分配的导体上传送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从第二电力源PS2通过电布线结构WS供应到操作装置1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电布线结构WS包括可拆卸地连接至由通信接口形成的串行总线的接地线和电压线。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使用PLC通过电布线结构WS在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与诸如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的其他部件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操作装置1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全部都可以使用PLC技术通过电布线结构WS的电压线与彼此通信。
PLC使用指定给电部件(诸如操作装置1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的唯一装置标识(ID)。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存储器26M配置为存储包括指定给操作装置12的唯一装置ID的装置信息。唯一装置ID可以用于第一无线通信器WC1与第二无线通信器WC2的无线通信。
基于唯一装置ID,第一有线通信器WD1和第二有线通信器WD2中的每个配置为在经由有线通信信道发送的信号之中辨识其自身必需的信号。例如,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产生包括指示操作装置12的装置信息的信号。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产生包括指示换档装置RD的装置信息的信号。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产生包括指示操作装置12的装置信息的无线信号。第二无线通信器WC2配置为产生包括指示换档装置RD的装置信息的无线信号。
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辨识包括装置信息的信号,如经由有线通信信道从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发送的信号。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区分为电源电压和包括其他电部件的装置信息的信号。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将输入电压调节至第一通信器CM1可以合宜地运转的水平。第一有线通信器WD1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诸如包括操作装置12的装置信息的信号)叠加在从第二电力源PS2施加至电布线结构WS的电源电压上。
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辨识包括装置信息的信号,如经由有线通信信道从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发送的信号。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区分为电源电压和包括其他电部件的装置信息的信号。第二有线通信器WD2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至第二通信器CM2可以合宜地运转的水平。第二有线通信器WD2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诸如包括换档装置RD的装置信息的信号)叠加在从第二电力源PS2施加至电布线结构WS的电源电压上。
如图2中所示,换档装置RD包括基座构件RD1、链条引导件RD2、致动器RD3、位置传感器RD4和致动器驱动器RD5。基座构件RD1安装至车体VH1(例如见图1)。链条引导件RD2可移动地联接至基座构件RD1并且构造成与链条C(例如见图1)接合。致动器RD3构造成使链条引导件RD2相对于基座构件RD1移动以使链条C相对于后链轮组件RS(例如见图1)移位。
致动器驱动器RD5电连接至致动器RD3以基于从第一通信器CM1发送的通过第二通信器CM2的控制信号CS1和CS2控制致动器RD3。致动器RD3的示例包括直流(DC)电机和步进电机。致动器RD3包括操作性地联接至链条引导件RD2的旋转轴。位置传感器RD4配置为感测换档装置RD的当前档位。位置传感器RD4的示例包括电位器和旋转编码器。位置传感器RD4配置为感测致动器RD3的旋转轴的绝对旋转位置作为换档装置RD的当前档位。致动器RD3和位置传感器RD4电连接至致动器驱动器RD5。
致动器驱动器RD5配置为基于控制信号CS1和由位置传感器RD4感测到的当前档位控制致动器RD3,以使链条引导件RD2相对于基座构件RD1在升档方向上移动一个档位。致动器驱动器RD5配置为基于控制信号CS2和由位置传感器RD4感测到的当前档位控制致动器RD3,以使链条引导件RD2相对于基座构件RD1在降档方向上移动一个档位。
换档装置FD具有与换档装置RD的结构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其将不在此处详细描述。
第二通信器CM2包括处理器27P、存储器27M、电路板27C和系统总线27D。处理器27P和存储器27M电安装在电路板27C上。处理器27P包括CPU和存储控制器。存储器27M电连接至处理器27P。存储器27M包括ROM和RAM。存储器27M包括在ROM和RAM中都具有地址的存储区。处理器27P配置为控制存储器27M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7M的存储区中以及从存储器27M的存储区读取数据。电路板27C、位置传感器RD4和致动器驱动器RD5电连接至系统总线27D。位置传感器RD4和致动器驱动器RD5利用电路板27C和系统总线27D电连接至处理器27P和存储器27M。存储器27M(例如ROM)存储程序。该程序被读取至处理器27P中,从而实现第二通信器CM2的配置和/或算法。
控制装置25还包括检测器28。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电源状态。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通信状态。检测器28包括配置为检测电源状态的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器28包括配置为检测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检测器32。通信状态检测器32是与电源状态检测器30分开的单元。然而,通信状态检测器32可以与电源状态检测器30一体地设置为单个单元。
检测器28配置为电连接至供电控制器26。电源状态检测器30和通信状态检测器32中的每个配置为电连接至供电控制器26。电源状态检测器30和通信状态检测器32中的每个配置为通过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接收由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电源状态的和由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的通信状态。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与人力驱动车辆VH有关的信息选择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的一者。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与人力驱动车辆VH有关的信息选择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和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中的一者。该信息的示例包括由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的电源状态、第一电力源PS1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第二电力源PS2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第一电力源PS1的剩余水平和第二电力源PS2的剩余水平。例如,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力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则选择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力不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而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的,则选择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通信状态检测器32配置为检测由供电控制器26从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和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之中选择的通信器。
控制装置25包括连接端口34。连接端口34配置为通过电布线结构WS连接至其他部件,诸如第二电力源PS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连接端口34电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检测器28。连接端口34包括连接孔,电缆的缆线连接件待插入该连接孔中。连接端口34包括设置在连接孔中的端口连接件用以电连接至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端口连接件配置为电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检测器28。
控制装置25配置为在电布线结构WS的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电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状态下通过连接端口34与其他部件通信。控制装置25配置为在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电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状态下通过连接端口34接收来自第二电力源PS2的电力。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在第二电力源PS2通过电缆电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状态下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连接端口34的电力。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在第二电力源PS2通过电布线结构WS电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状态下从第二电力源PS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辅助驱动单元DU中的至少一个发送到连接端口34的通信信号。连接端口34也可以称作第一连接端口34。
第二通信器CM2包括第二连接端口36。第二连接端口36配置为通过电布线结构WS连接至其他部件,诸如第二电力源PS2、换档装置RD、换档装置FD和辅助驱动单元DU。第二连接端口36电连接至第二有线通信器WD2。第二连接端口36包括连接孔,电缆的缆线连接件待插入该连接孔中。第二连接端口36包括设置在连接孔中的端口连接件用以电连接至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端口连接件配置为通过电路板27C和系统总线27D电连接至处理器27P和存储器27M。
第二通信器CM2配置为在电布线结构WS的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电连接至第二连接端口36的状态下通过第二连接端口36与其他部件通信。第二通信器CM2配置为在电缆的缆线连接件电连接至第二连接端口36的状态下通过第二连接端口36接收来自第二电力源PS2的电力。
如图4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包括第一电压控制器40和第二电压控制器42。第一电压控制器40配置为转换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的第一输入电压V11。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转换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第一电压控制器40配置为将第一输入电压V11转换成第一预定电压V12。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将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二输入电压V21与第二电力源PS2的输出电压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电压V11低于第二输入电压V21。第一预定电压V12等于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一输入电压V11低于第一预定电压V12。第二输入电压V21高于第二预定电压V22。因此,第一电压控制器40配置为将第一输入电压V11增大至第一预定电压V12。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将第二输入电压V21调节至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一电压控制器40包括电压转换器40A和电阻器40B。电压转换器40A配置为将第一输入电压V11增大至第一预定电压V12。电压转换器40A的示例包括DC-DC转换器。第二电压控制器42包括配置为将第二输入电压V21调节至第二预定电压V22的低压差(LDO)调节器。
然而,第一输入电压V11可以等于或高于第二输入电压V21。第一输入电压V11可以高于第一预定电压V12。第二输入电压V21可以低于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一电压控制器40可以配置为将第一输入电压V11调节至第一预定电压V12。第二电压控制器42可以配置为将第二输入电压V21增大至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一电压控制器40可以包括代替DC-DC转换器或除DC-DC转换器外的其他电路。第二电压控制器42可以包括代替LDO调节器或除LDO调节器外的其他电路。
供电控制器26包括二极管44和46。二极管44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流动至控制器26A。二极管46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从第二电压控制器42流动至控制器26A。二极管44配置为限制电流从第二电压控制器42流动至第一电压控制器40。二极管46配置为限制电流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流动至第二电压控制器42。
控制器26A电连接至第一电压控制器40以接收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输出的第一预定电压V12。控制器26A电连接至第二电压控制器42以接收从第二电压控制器42输出的第二预定电压V22。第一预定电压V12和第二预定电压V2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控制器26A施加至第一通信器CM1。因此,第一通信器CM1和控制器26A配置为由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的每个驱动。
供电控制器26包括第三电压控制器47。第三电压控制器47配置为基于控制信息在开启(ON)状态与关闭(OFF)状态之间改变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状态。在ON状态下,第三电压控制器47配置为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流动。在OFF状态下,第三电压控制器47配置为中断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流动。该控制信息包括来自控制器26A的控制、电开关SW1的激活和电开关SW2的激活。第三电压控制器47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6A的控制将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状态从ON状态改变成OFF状态。第三电压控制器47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6A的控制、电开关SW1的激活或电开关SW2的激活将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状态从OFF状态改变成ON状态。因此,电开关SW1和SW2充当上电(power-on)开关。
第三电压控制器47包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FET)48。第一FET48配置为响应于施加至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控制电流在第一源极端子S1与第一漏极端子D1之间的流动。第一FET48配置为当施加至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高于第一阈值电压时允许电流在第一源极端子S1与第一漏极端子D1之间的流动。第一FET48配置为当施加至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等于或低于第一阈值电压时中断电流在第一源极端子S1与第一漏极端子D1之间的流动。第一电力源PS1的输出电压高于第一阈值电压。例如,第一FET48包括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然而,第一FET48可以包括其他FET,诸如N型MOSEFT。
第三电压控制器47包括第二场效应晶体管(FET)50。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施加至第二栅极端子G2的第二栅极电压VG2控制电流在第二源极端子S2与第二漏极端子D2之间的流动。第二FET50配置为当施加至第二栅极端子G2的第二栅极电压VG2高于第二阈值电压时允许电流在第二源极端子S2与第二漏极端子D2之间的流动。第二FET50配置为当施加至第二栅极端子G2的第二栅极电压VG2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电压时中断电流在第二源极端子S2与第二漏极端子D2之间的流动。第二漏极端子D2电连接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以将第一栅极电压VG1供应至第一栅极端子G1。第二栅极端子G2电连接至控制器26A。控制器26A包括配置为将第二栅极电压VG2施加至第二栅极端子G2的栅极驱动器26G。第二FET50的输出电压高于第一阈值电压。从控制器26A的栅极驱动器26G施加的第二栅极电压VG2高于第二阈值电压。例如,第二FET50包括N型MOSFET。然而,第二FET50可以包括其他FET,诸如P型MOSEFT。
第三电压控制器47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器52、第二上拉电阻器54和第三上拉电阻器56。第一上拉电阻器52配置为响应于电开关SW1和SW2中的一者的激活保持施加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二上拉电阻器54配置为响应于电开关SW1的激活保持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施加至控制器26A的电压。第三上拉电阻器56配置为响应于电开关SW2的激活保持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施加至控制器26A的电压。
第三电压控制器47包括第一二极管58、第二二极管60、第三二极管62和第四二极管64。第一二极管58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第二二极管60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第三二极管62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第四二极管64配置为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当电开关SW1和SW2中的一者在第三电压控制器47处于OFF状态的状态下接通时,第一栅极电压VG1通过第一上拉电阻器52的作用从第一电力源PS1施加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因此,第一FET48响应于从第一电力源PS1施加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允许电流从第一源极端子S1流动至第一漏极端子D1。
第一电压控制器40将从第一FET48施加至控制器26A的第一输入电压V11控制在第一预定电压V12。如果电开关SW1接通,则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施加至控制器26A的第一预定电压V12通过第二上拉电阻器54的作用被保持。如果电开关SW2接通,则从第一电压控制器40施加至控制器26A的第一预定电压V12通过第三上拉电阻器56的作用被保持。因此,控制器26A通过第一电压控制器40和第三电压控制器47由第一电力源PS1供电。
控制器26A在供电控制器26接通之后检测电开关SW1或SW2的操作。控制器26A的栅极驱动器26G配置为响应于电开关SW1和SW2中的一者的操作将第二栅极电压VG2施加至第二FET50的第二栅极端子G2。当控制器26A将第二栅极电压VG2施加至第二FET50的第二栅极端子G2时,第一栅极电压VG1从第二FET50施加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这在电开关SW1和SW2中的一者断开之后维持了从第一电力源PS1到控制器26A的电力供应。
当控制器26A停止第二栅极电压VG2向第二栅极端子G2的供应、停止第一栅极电压VG1从第二FET50到第一栅极端子G1的供应时,从第二FET50施加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的第一栅极电压VG1停止。因此,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满足OFF条件则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向控制器26A供应电力。当第一FET48处于OFF状态时,第一FET48具有电流值低于控制器26A的最小电力的电流值的漏电电流。因此,控制器26A配置为通过停止第二栅极电压VG2的供应将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从唤醒模式改变成睡眠模式。
在一个变型中,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压转换器40A可以包括配置为使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状态在激活状态与禁用状态之间改变的端子E1。例如,在激活状态下,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压转换器40A被激活并且将第一输入电压V11转换成第一预定电压V12。即,第一电压控制器40在激活状态下允许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在禁用状态下,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压转换器40A被禁用并且不转换第一输入电压V11。即,第一电压控制器40在禁用状态下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阻器40B电连接至端子E1。
电源状态检测器30电连接至控制器26A、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输出线和第二电压控制器42的输出线。在该变型中,代替控制器26A或除控制器26A外,电源状态检测器30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端子E1。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管理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第一输出电压与第二电压控制器42的第二输出电压之间的电压差。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将电压差与预定阈值比较。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压差等于或低于预定阈值则输出第一状态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SS1。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压差高于预定阈值则输出第二状态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SS2(例如见图8)。即,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输出第一状态信号SS1。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输出第二状态信号SS2(例如见图8)。
如图2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具有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使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中改变。控制装置25包括模式选择开关SW3。模式选择开关SW3配置为接收第一模式用户输入U31、第二模式用户输入U32和第三模式用户输入U33。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响应于由模式选择开关SW3接收到的第一模式用户输入U31将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改变成第一模式。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响应于由模式选择开关SW3接收到的第二模式用户输入U32将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改变成第二模式。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响应于由模式选择开关SW3接收到的第三模式用户输入U33将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改变成第三模式。
如图4至图8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电源状态控制供电状态。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的电源状态控制供电状态。
如图5和图6中所示,电源状态包括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第一连接状态ST11。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第一连接状态ST11。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检测第一连接状态ST11。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将第一状态信号SS1输出至供电控制器26。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从电源状态检测器30输出的第一状态信号SS1辨识第一连接状态ST11。
如图7和图8中所示,电源状态包括第二电力源PS2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第二连接状态ST12。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第二连接状态ST12。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检测第二连接状态ST12。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将第二状态信号SS2输出至供电控制器26。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从电源状态检测器30输出的第二状态信号SS2辨识第二连接状态ST12。
如图6中所示,在第一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ST11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1。在第一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ST11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11是零。第二量AM12大于第一量AM11。第二量AM12大于零。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量AM11可以大于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量AM12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量AM11。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量AM12可以是零。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12。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12。即,第二量AM12与第二预定电压V22对应,第二预定电压V22是第二电压控制器42的输出电压。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1,第一量AM11是零。具体地,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输出第一状态信号SS1。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6A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一状态信号SS1则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的停止而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的停止而中断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然而,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压转换器40A可以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状态信号SS1将电压转换器40A的状态从激活状态改变成禁用状态。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电压转换器40A可以配置为响应于第二状态信号SS2将电压转换器40A的状态从禁用状态改变成激活状态。在一个这样的变型中,代替第三电压控制器47或除第三电压控制器47外,第一电压控制器40响应于第一状态信号SS1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代替第三电压控制器47或除第三电压控制器47外,第一电压控制器40响应于第二状态信号SS2允许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11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第二量AM12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然而,第一量AM11和第二量AM1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其他物理量,诸如电流或电能。
如图4中所示,在第二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ST11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21。在第二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连接状态ST11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21和第二量AM22大于零。第二量AM22等于第一量AM21。第二模式下的第二量AM22等于第一模式下的第二量AM12。然而,第二模式下的第二量AM22可以与第一模式下的第二量AM12不同。第二量AM22可以与第一量AM21不同。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22。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22。即,第二量AM22与第二预定电压V22对应,第二预定电压V22是第二电压控制器42的输出电压。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21,第一量AM21大于零。具体地,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输出第一状态信号SS1。不像第一模式,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6A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一状态信号SS1则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即,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供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21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第二量AM22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然而,第一量AM21和第二量AM2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其他物理量,诸如电流或电能。
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个下,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如果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与第二有线通信器WD2建立有线通信。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个下,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如果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不与第二无线通信器WC2建立无线通信。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个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二连接状态ST12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13大于零。电力不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为第二电力源PS2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
如图8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3,第一量AM13大于零。具体地,电源状态检测器30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输出第二状态信号SS2。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6A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二状态信号SS2则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配置为当第一栅极电压VG1供应至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时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未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13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然而,第一量AM13可以是其他物理量,诸如电流或电能。
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个下,第一无线通信器WC1配置为,如果检测器28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与第二无线通信器WC2建立无线通信。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每个下,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如果检测器28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不与第二有线通信器WD2建立有线通信。
如图4中所示,电源状态包括第一电力源PS1的电负载状态ST2。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电负载状态ST2。检测器28包括配置为检测电负载状态ST2的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配置为电连接至供电控制器26。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配置为通过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控制器26A配置为接收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
在第二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供电状态。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供电状态。存储器26M配置为存储预定电负载状态。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供电状态。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供电控制器26断定第一电力源PS1不满足预定电负载状态则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供电控制器26断定第一电力源PS1满足预定电负载状态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预定电负载状态包括第一电力源PS1合宜地向供电控制器26和第一通信器CM1供应电力的状态。
电负载状态ST2与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电流、电阻、温度、功率阈值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有关。例如,第一电力源PS1的电阻包括第一电力源PS1的内阻。第一电力源PS1的优先级包括第一电力源PS1的第一剩余水平与第二电力源PS2的第二剩余水平之间的差。例如,如果第一电力源PS1的第一剩余水平大于第二电力源PS2的第二剩余水平,则第一电力源PS1优先于第二电力源PS2。如果第二电力源PS2的第二剩余水平等于或大于第一电力源PS1的第一剩余水平,则第二电力源PS2优先于第一电力源PS1。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使用优先于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中一者的另一者。
如图9中所示,当电池连接至特定负载时,电池的电压与实耗时间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电池的温度而变化。例如,电池在第一温度T1下具有第一特性CH1。电池在第二温度T2下具有第二特性CH2。电池在第三温度T3下具有第三特性CH3。第一温度T1高于第二温度T2和第三温度T3。第二温度T2高于第三温度T3。图9的曲线图示出了在相同的实耗时间处更高的电池的温度使电池的电压更高。因此,优选基于电池的电压和温度评估电池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电负载状态ST2包括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和温度。具体地,电负载状态ST2包括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的改变。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包括配置为测量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的电压表66A。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包括配置为测量第一电力源PS1的温度的温度计66B。例如,温度计66B配置为测量第一电力源PS1的环境温度。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电连接至控制器26A。电压表66A和温度计66B电连接至控制器26A。控制器26A配置为接收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的电压表66A测量的电压。控制器26A配置为接收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的温度计66B测量的温度。
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存储在存储器26M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由电压表66A测量的电压存储在存储器26M中。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由温度计66B测量的温度存储在存储器26M中。控制器26A配置为定期地将由电压表66A测量的电压存储在存储器26M中。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定期地将由温度计66B测量的温度存储在存储器26M中。
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当前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之前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作比较。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由电压表66A当前测量的电压与由电压表66A之前测量的电压作比较以获得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的改变。
在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情况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供电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6A配置为计算电压数值差,电压数值差是由电压表66A当前测量的电压与由电压表66A之前测量的电压之间的差。预定电负载状态包括预定电压数值差。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电压数值差与预定电压数值差比较。较小的电压数值差指示第一电力源PS1处于正常状况。较大的电压数值差指示第一电力源PS1处于异常状况。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压数值差小于预定电压数值差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压数值差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数值差则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的电力。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基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检测到的电负载状态ST2改变预定电负载状态。预定电负载状态包括与多个温度范围分别对应的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如果由温度计66B测量的当前温度为多个温度范围中的一者,则控制器26A配置为选择与多个温度范围中的一者对应的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中的一者。控制器26A配置为将电压数值差与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中所选择的一者比较。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压数值差小于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中所选择的一者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压数值差等于或大于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中所选择的一者则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的电力。因此,能够基于由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测量的电压和温度确定第一电力源PS1是否处于正常状况。在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的情况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一电力源PS1处于正常状况则使用第一电力源PS1,反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停止使用第一电力源PS1。
如图4至图8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通信状态控制供电状态。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的通信状态控制供电状态。
如图5中所示,通信状态包括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有线通信的第一通信状态ST31。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第一通信状态ST31。通信状态检测器32配置为检测第一通信状态ST31。通信状态检测器32配置为检测在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和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之中,第一有线通信器WD1被供电控制器26选择。
如图7中所示,通信状态包括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状态ST32。检测器28配置为检测第二通信状态ST32。通信状态检测器32配置为检测第二通信状态ST32。通信状态检测器32配置为检测在第一无线通信器WC1和第一有线通信器WD1之中,第一无线通信器WC1被供电控制器26选择。
如图6中所示,在第三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通信状态ST31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1。在第三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一通信状态ST31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3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31是零。第二量AM32大于第一量AM31。第二量AM32大于零。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量AM31可以大于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量AM32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量AM31。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量AM32可以是零。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32。第二电压控制器42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32。即,第二量AM32与第二预定电压V22对应,第二预定电压V22是第二电压控制器42的输出电压。第三模式下的第二量AM32等于第一模式下的第二量AM12。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1。具体地,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的停止而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的停止而中断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有线通信则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第三模式下的第一量AM31等于第一模式下的第一量AM1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31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第二量AM32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然而,第一量AM31和第二量AM3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其他物理量,诸如电流或电能。
如图8中所示,在第三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状态ST32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3。在第三模式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器28检测到的第二通信状态ST32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3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量AM34是零。第一量AM33大于第二量AM34。第一量AM33大于零。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量AM33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量AM34。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量AM34可以大于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量AM33可以是零。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二通信状态ST32则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3,第一量AM33大于零。具体地,控制器26A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二通信状态ST32则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配置为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配置为当第一栅极电压VG1供应到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时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建立无线通信则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第三模式下的第一量AM33等于在第一模式下的第一量AM1。
在第二通信状态ST32下,电力不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为第二电力源PS2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因此,第二量AM34是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量AM33是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第二量AM34是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的电压。然而,第一量AM33和第二量AM3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其他物理量,诸如电流或电能。
如图2中所示,控制装置25还包括通知单元68。通知单元68配置为通知电源状态和通信状态中的至少一个。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控制通知单元68以通知用户由检测器28的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的电源状态。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控制通知单元68以通知用户由检测器28的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的通信状态。
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一连接状态ST11。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二连接状态ST12。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一通信状态ST31。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二通信状态ST32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二通信状态ST32。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由电压表66A测量的电压等于或高于电压阈值,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一电力源PS1的剩余水平足以合宜地使供电控制器26和第一通信器CM1运转。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由电压表66A测量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通知单元68指示第一电力源PS1的剩余水平不足以合宜地使供电控制器26和第一通信器CM1运转。
通知单元68包括发光体,诸如发光二极管(LED)。通知单元68电连接至控制器26A。通知单元68通过电路板26C和系统总线26D电连接至处理器26P和存储器26M。通知单元68配置为用不同方式发光以指示第一连接状态ST11、第二连接状态ST12、第一通信状态ST31和第二通信状态ST32,诸如多个不同颜色以及照明控制(例如照明和闪烁)。通知单元68可以从控制装置25省略。
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中的每个下,如果第一电力源PS1未连接至供电控制器26,则电力不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供电控制器26。例如,如果第一电池PS11未附接至第一电池保持件PS12,则电力不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供电控制器26。因此,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中的每个下,供电控制器26配置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连接端口34但第一电力源PS1未连接至供电控制器26,则允许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第一通信器CM1的第一有线通信器WD1配置为与第二通信器CM2的第二有线通信器WD2建立有线通信。
下面将参考图12至图15详细描述控制装置25的控制。
如图12中所示,供电控制器26确定供电控制器26处于第一模式、第二模式还是第三模式(步骤S10)。如果供电控制器26确定供电控制器26处于第一模式,则供电控制器26确定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还是第二连接状态ST12(步骤S11)。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如果第二电力源SP2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电源状态检测器30输出第一状态信号SS1。如果第二电力源SP2在第一模式下未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电源状态检测器30输出第二状态信号SS2。
如图12中所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12,第二量AM12大于零(步骤S12)。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第二电压控制器42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12(例如第二预定电压V22)。
如图12中所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1,第一量AM11是零(步骤S13)。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如果控制器26A在第一模式下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一状态信号SS1,则控制器26A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的停止而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的停止而中断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供电控制器26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
由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供电控制器26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因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二电力源PS2供电而不使用第一电力源PS1。
如图12中所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一模式下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3,第一量AM13大于零(步骤S14)。具体地,如图8中所示,如果控制器26A在第一模式下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二状态信号SS2,则控制器26A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当第一栅极电压VG1供应到第一FET48的第一栅极端子G1时,第一FET48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未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供电控制器26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
由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电力不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一模式下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一电力源PS1供电而不使用第二电力源PS2。
如图13中所示,如同在图12的步骤S11的情况下,如果供电控制器26确定供电控制器26处于第二模式,则供电控制器26确定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还是第二连接状态ST12(步骤S21)。
如同在图12的步骤S12的情况下,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22,第二量AM22大于零(步骤S22)。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第二电压控制器42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22(例如第二预定电压V22)。
如图13中所示,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ST1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21,第一量AM21大于零(步骤S23)。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如果控制器26A在第二模式下接收到来自电源状态检测器30的第一状态信号SS1,则控制器26A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持续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允许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控制装置25的连接端口34,则供电控制器26允许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
由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此,不像第一模式,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两者供电。
如图13中所示,如同在图12的步骤S14的情况下,如果电源状态检测器30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ST12,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13,第一量AM13大于零(步骤S24)。由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电力不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此,如同在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二模式下未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一电力源PS1供电而不使用第二电力源PS2。
如图14中所示,电负载状态检测器66在第二模式下在图13的步骤S23之后检测电负载状态ST2(步骤S25)。具体地,电压表66A测量第一电力源PS1的电压(步骤S25A)。温度计66B测量第一电力源PS1的温度(步骤S25B)。供电控制器26的控制器26A计算电压数值差VD1,电压数值差VD1是之前电压与当前电压之间的差(步骤S25C)。控制器26A基于在第二模式下由温度计66B测量的当前温度从多个预定电压数值差之中选择预定电压数值差VD2(步骤S25D)。步骤S25可以包括步骤S25A、S25B、S25C和S25D中的至少一个。如果需要和/或期望,步骤S25可以包括除步骤S25A、S25B、S25C和S25D中的至少一个以外的其他步骤。
控制器26A在第二模式下将电压数值差VD1与预定电压数值差VD2比较(步骤S26)。如果在第二模式下电压数值差VD1小于预定电压数值差VD2,则控制器26A持续允许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步骤S26)。如果在第二模式下电压数值差VD1等于或大于预定电压数值差VD2,则控制器26A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步骤S26和S27)。因此,如果第一电力源PS1处于正常状况并且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供电控制器26在第二模式下使用第一电力源PS1和第二电力源PS2两者。如果第一电力源PS1处于异常状况并且第二电力源PS2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供电控制器26在第二模式下使用第二电力源PS2而不使用第一电力源PS1。
如图15中所示,如果供电控制器26确定供电控制器26处于第三模式下,则供电控制器26确定检测器28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还是第二通信状态ST32(步骤S31)。具体地,通信状态检测器32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或第二通信状态ST32。
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在第三模式下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二量AM32,第二量AM32大于零(步骤S32)。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如果在第三模式下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建立有线通信,则第二电压控制器42将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V21转换成第二量AM32(例如第二预定电压V22)。
如图15中所示,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在第三模式下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1,第一量AM31是零(步骤S33)。具体地,如图6中所示,如果控制器26A断定通信状态检测器32在第三模式下检测到第一通信状态ST31,则控制器26A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二FET50供应第二栅极电压VG2。第二FET50响应于第二栅极电压VG2的停止而停止向第三电压控制器47的第一FET48供应第一栅极电压VG1。第一FET48响应于第一栅极电压VG1的停止而中断电流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电压控制器40的流动。因此,如果在第三模式下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建立有线通信,则供电控制器26停止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
由此,如果第二电力源PS2在第三模式下连接至连接端口34,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供电控制器26中断从第一电力源PS1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供应。因此,第一通信器CM1在第三模式下由第二电力源PS2供电而不使用第一电力源PS1。
如图15中所示,如同图12的步骤S14的情况,如果通信状态检测器32在第三模式下检测到第二通信状态ST32,则供电控制器26控制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的电力具有第一量AM33,第一量AM33大于零(步骤S34)。
由此,如果在第三模式下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则通过供电控制器26将电力从第一电力源PS1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同时电力不从第二电力源PS2供应到第一通信器CM1。因此,如果在第三模式下第一通信器CM1与第二通信器CM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则第一通信器CM1由第一电力源PS1供电而不使用第二电力源PS2。
变型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三模式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式可以从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中省略。例如,第一通信器CM1和第二通信器CM2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为使用PLC建立有线通信。然而,第一通信器CM1和第二通信器CM2可以配置为仅使用无线通信与彼此通信。在一个这样的变型中,第三模式可以从供电控制器26的模式中省略。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指开放性术语,其说明存在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此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具有”“包括”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元件”、“本体”和“结构”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记载的序数,诸如“第一”和“第二”仅为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第二元件”的存在,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意味着“第一元件”的存在。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对”,除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以外,还可以涵盖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术语“一(a或an)”、“一个或更多个”以及“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
如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中的至少一个”的意思是期望的选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举一例,如果其选项的数目为二,则如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中的至少一个”的意思是“仅一个单个选项”或“两个选项中的两者”。举其他示例,如果其选项的数目等于或多于三,则如本公开中使用的短语“中的至少一个”的意思是“仅一个单个选项”或“等于或多于两个选项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涵盖(1)单独A,(2)单独B,以及(3)A和B两者。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涵盖(1)单独A,(2)单独B,(3)单独C,(4)A和B两者,(5)B和C两者,(6)A和C两者,以及(7)A、B和C全部。换言之,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公开中的意思不是“A中的至少一个和B中的至少一个”。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程度术语,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表示修改后的术语的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全部数值可以被解释成包括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术语。
显然,鉴于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许多变型和变体。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发明可以不同于本文具体描述地实施。

Claims (20)

1.一种控制装置,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第一通信器,所述第一通信器配置为与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的一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供电控制器,其配置为控制第一电力源和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供电状态,以基于
所述第一电力源和所述第二电力源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状态,和
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器之间的通信状态
中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通信器供应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检测器,其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源状态和所述通信状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器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源状态,并且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源状态控制所述供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电力源连接至连接端口的第一连接状态,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一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二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并且
所述第二量大于所述第一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量是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电力源未连接至连接端口的第二连接状态,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一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并且
所述第一量大于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电力源的电负载状态,并且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负载状态与预定电负载状态之间的比较控制所述供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负载状态与所述第一电力源的电压、电流、电阻、温度、功率阈值和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有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器配置为检测所述通信状态,并且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通信状态控制所述供电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器建立有线通信的第一通信状态,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一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通信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二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并且
所述第二量大于所述第一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量是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器与所述第二通信器建立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状态,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通信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一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一量,
所述供电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通信状态控制从所述第二电力源供应到所述第一通信器的电力具有第二量,并且
所述第一量大于所述第二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量是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其配置为通知所述电源状态和所述通信状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控制器包括
第一电压控制器,其配置为转换从所述第一电力源供应的第一输入电压,以及
第二电压控制器,其配置为转换从所述第二电力源供应的第二输入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压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输入电压增大至第一预定电压,并且
所述第二电压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第二输入电压调节至第二预定电压。
17.一种操作装置,用于人力驱动车辆,所述操作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基座构件;以及
可移动构件,其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座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构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
第一端部分,其构造成联接至车把,
第二端部分,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分相反,以及
抓握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
19.一种控制系统,用于人力驱动车辆,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器联接至所述人力驱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部件,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部件包括换档装置、悬架、可调座杆组件、制动装置、显示装置和辅助驱动单元中的一者。
CN202110463488.1A 2020-05-01 2021-04-23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Active CN113581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64,170 US11731730B2 (en) 2020-05-01 2020-05-01 Control device, operating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6/864,170 2020-05-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1355A true CN113581355A (zh) 2021-11-02
CN113581355B CN113581355B (zh) 2022-11-15

Family

ID=7824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3488.1A Active CN113581355B (zh) 2020-05-01 2021-04-23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1730B2 (zh)
CN (1) CN113581355B (zh)
DE (1) DE102021110925A1 (zh)
TW (1) TW202142439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30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发电机和/或换档装置
CN107303938A (zh) * 2016-04-21 2017-10-3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TWM553291U (zh) * 2016-07-06 2017-12-2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變速單元
CN107804420A (zh) * 2016-09-09 2018-03-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组件及其通信部
CN108622268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9319028A (zh) * 2017-07-31 2019-02-1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电部件
CN110386221A (zh) * 2018-04-16 2019-10-29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TW201942003A (zh) * 2018-03-29 2019-11-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及控制系統
TW201943602A (zh) * 2018-04-11 2019-11-16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TW202009177A (zh) * 2018-08-17 2020-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無線系統及操作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4056B2 (ja) * 2005-04-14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の更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35011A1 (en) * 2010-08-09 2012-02-09 Menachem Haim Electro mechanical bicycle derailleur actuator system and method
US8909424B2 (en) * 2012-10-11 2014-12-0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30A (zh) * 2011-12-09 2013-06-1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发电机和/或换档装置
CN107303938A (zh) * 2016-04-21 2017-10-3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TWM553291U (zh) * 2016-07-06 2017-12-2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變速單元
CN107804420A (zh) * 2016-09-09 2018-03-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组件及其通信部
CN108622268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9319028A (zh) * 2017-07-31 2019-02-1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电部件
TW201942003A (zh) * 2018-03-29 2019-11-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及控制系統
TW201943602A (zh) * 2018-04-11 2019-11-16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人力驅動車、及控制方法
CN110386221A (zh) * 2018-04-16 2019-10-29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TW202009177A (zh) * 2018-08-17 2020-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無線系統及操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31730B2 (en) 2023-08-22
US20210339824A1 (en) 2021-11-04
CN113581355B (zh) 2022-11-15
DE102021110925A1 (de) 2021-11-04
TW202142439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7466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30234670A1 (en) Bicycle drive system, bicycle drive unit, and bicycle battery unit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30406430A1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operating system and telescopic apparatus
US11827307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07473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assist driv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54834B2 (en)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3581355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操作装置和控制系统
US11780529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2298435B (zh) 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装置
US11897574B1 (en) Operating device of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0025298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41415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2298441B (zh) 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设备
TW202003312A (zh) 用於包括自行車在內的推進式車輛的組件
US20230078660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306236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063755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6890957A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和拨链器
TW202308894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零件的電源供應控制裝置
TW202308886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電源供應監控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