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7075A - 動力傳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動力傳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7075A
TW201937075A TW107143652A TW107143652A TW201937075A TW 201937075 A TW201937075 A TW 201937075A TW 107143652 A TW107143652 A TW 107143652A TW 107143652 A TW107143652 A TW 107143652A TW 201937075 A TW201937075 A TW 2019370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uter diameter
receiving member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0321B (zh
Inventor
西川純一
吉本克
恒香 曾
小澤嘉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F C 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F C 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F C 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3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2013/565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with means for releasing the clutch pressure in case of back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藉由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以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的動力傳輸裝置。包含能使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的加壓元件、將加壓元件(5)往離合器板施壓接觸的方向施力的離合器彈簧(10)、由安裝在與加壓元件(5)獨立的元件所形成的承接元件11、以及當輸出元件的旋轉超過輸入元件的轉數時進行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的降低的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之動力傳輸裝置,其包含限制承接元件(11)向相對於加壓元件(5)的外徑側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壁(4e)之間的隔距t之外徑側限制部。

Description

動力傳輸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任意將輸入元件的旋轉力向輸出元件傳輸或中斷的動力傳輸裝置。
通常,機車所具備的動力傳輸裝置是用於任意地進行對變速器及驅動輪傳輸或中斷引擎的驅動力的裝置,其構成為具有與引擎側連結的輸入元件、與變速器及驅動輪側連結的輸出元件、與輸出元件連結的離合器元件、以及可使離合器板(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的加壓元件,藉由將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以進行動力的傳輸,並藉由釋放此施壓接觸力以中斷該動力的傳輸。
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動力傳輸裝置構成為將承接元件安裝於加壓元件,藉由收容在此承接元件的離合器彈簧(施力手段),使該加壓元件向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的方向施力。一邊的凸輪面形成在該承接元件,並且與該一邊的凸輪面相對的另一邊凸輪面形成在離合器元件,藉由這些凸輪面構成當輸出元件的旋轉超過輸入元件的轉數而使加壓元件及離合器元件相對地旋轉時,以降低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的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
也就是,當輸出元件的旋轉超過輸入元件的轉數而使加壓元件及離合器元件相對地旋轉時,一邊的凸輪面及另一邊的凸輪面相互地滑動並使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作用,使承接元件相對於加壓元件向軸向移動。因此,由於影響加壓元件的離合器彈簧的施力降低,因而降低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國際公開2016/02455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上述習知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當包含加壓元件及離合器元件的裝置整體以高速旋轉時,由於所產生的離心力將使承接元件推壓向位於外徑側的離合器元件,而具有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比預想更大的可能性。在此情況下,當操作者藉由操作離合器桿等,以使加壓元件相對於離合器元件離開而使離合器關閉(釋放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之後,再次打開離合器(施壓接觸離合器板)時,由於過大的滑動阻力將使承接元件的移動變慢,而具有離合器打開時反應變慢且因空轉產生操作性的不協調感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由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可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的動力傳輸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請求項1記載的發明為一種動力傳輸裝置,其包含:安裝有與輸入元件的旋轉共同旋轉的複數個驅動側離合器板之離合器箱;安裝有與離合器箱的驅動側離合器板交互地形成的複數個被驅動側離合器板,且與輸出元件連結之離合器元件;安裝在離合器元件,能伴隨著往相對於離合器元件的軸向移動使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之加壓元件;將加壓元件向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的方向施力之施力手段;由安裝在與加壓元件獨立的元件所形成,接收加壓元件側中的施力手段的一施力,並能將該施力傳輸至加壓元件之承接元件;以及由在輸出元件的旋轉超過輸入元件的轉數時,降低加壓元件及離合器元件相對旋轉時的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之一對凸輪面所形成,一邊的凸輪面形成在承接元件,另一邊的凸輪面形成在離合器元件之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藉由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或施壓接觸力的釋放,可將輸入至輸入元件的旋轉力向輸出元件傳輸或中斷,其中該動力傳輸裝置包含:限制承接元件向加壓元件的外徑側移動,以維持承接元件的側面與離合器元件之間的隔距之外徑側限制部。
在請求項1記載的動力傳輸裝置中,請求項2記載的發明為外徑側限制部包含:形成在承接元件的開口側之凸緣部;以及形成在加壓元件,與凸緣部抵接並限制承接元件往該外徑側移動之抵接部。
在請求項2記載的動力傳輸裝置中,請求項3記載的發明為抵接部由向加壓元件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壁面所形成,且可與凸緣部的側面匹配抵接。
在請求項3記載的動力傳輸裝置中,請求項4記載的發明為抵接部設置成在平面觀看下為仿造凸緣部的外輪廓形狀的形狀。
在請求項1記載的動力傳輸裝置中,請求項5記載的發明為加壓元件形成有用於安裝承接元件的安裝孔,且外徑側限制部由安裝孔的外徑側開口部所形成,且可與承接元件抵接並限制往外徑側的移動。
在請求項5記載的動力傳輸裝置中,請求項6記載的發明為承接元件具有仿造安裝孔的外徑側開口部形狀的抵接面,並且抵接面可與外徑側開口部匹配抵接。
〔發明效果〕
根據請求項1的發明,由於具有限制承接元件往相對於加壓元件的外徑側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的側面與離合器元件之間的隔距的外徑側限制部,因而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可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
根據請求項2的發明,外徑側限制部具有形成在承接元件的開口側的凸緣部、以及形成在加壓元件且與凸緣部抵接而可限制承接元件往外徑側移動的抵接部,因而可利用承接元件的凸緣部限制往外徑側的移動,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
根據請求項3的發明,抵接部是由往加壓元件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壁面所形成,而可與凸緣部的側面匹配抵接,因而可使凸緣部相對於抵接部穩定地抵接,以更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
根據請求項4的發明,抵接部是設置成在平面觀看下為仿造凸緣部的外輪廓形狀的形狀,因而可使凸緣部相對於抵接部更穩定地抵接,以更進一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
根據請求項5的發明,由於加壓元件形成有用於安裝承接元件的安裝孔,並且外徑側限制部由安裝孔的外徑側開口部所形成,而可與承接元件抵接以限制往外徑側移動,因而可利用安裝孔的外徑側開口部限制承接元件往外徑側的移動,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
根據請求項6的發明,承接元件具有仿造安裝孔的外徑側開口部的形狀的抵接面,且抵接面可與外徑側開口部匹配抵接,因而可使承接元件相對於外徑側開口部穩定地抵接,以更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的滑動阻力。
以下,本發明的實施例將參照圖式具體地說明。
本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是設置於機車等的車輛並任意地向變速器或驅動輪側傳輸或中斷引擎的驅動力的裝置,如第1圖所示,主要由形成有作為輸入元件的齒輪1的離合器箱2、與作為輸出元件的軸3連結的離合器元件4、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圖中右側端的加壓元件5、連結在離合器箱2側的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連結在離合器元件4側的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固定元件8、推桿9、作為施力手段的離合器彈簧10以及承接元件11所構成。此外,圖中符號S表示為制音器,且符號D表示為滾珠軸承。
齒輪1可自引擎傳輸的驅動力(旋轉力)輸入時,以軸3為中心進行旋轉,藉由鉚釘等與離合器箱2連結。此離合器箱2是由如圖右端側有開口的圓筒狀的殼元件所形成,其內周壁安裝有複數個驅動側離合器板6。該驅動側離合器板6可構成為分別由形成為接近環形的板材所形成並與形成在離合器箱2的內周面的栓槽嵌合,以與該離合器箱2共同旋轉,並且可在軸向(第1圖中的左右方向)滑動。
離合器元件4是由設置在離合器箱2的元件所形成,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其構成為具有軸3可貫穿的中央孔4a、形成有栓槽的外周壁4b、可插入螺栓B的螺栓孔4c、形成有螺栓孔4c的轂部4d以及外周壁4b的內周面4e。在中央孔4a的內周面及軸3的外周面分別形成栓槽,藉由將軸3栓槽嵌合並連結在中央孔4a,以在離合器元件4旋轉時,也使軸3旋轉。此外,於形成在外周壁4b的栓槽,嵌入並安裝有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
更具體而言,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外周壁4b的栓槽涵蓋此外周壁4b中接近整個外周並由一體成形的凹凸形狀所構成,構成栓槽的凹溝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嵌合,以容許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相對於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移動並限制旋轉方向的移動,而構成為可與該離合器元件4一起旋轉。
該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與驅動側離合器板6交互積層形成,使得相鄰的各驅動側離合器板6及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或是釋放施壓接觸力。也就是,驅動側離合器板6及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被容許往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滑動,並以加壓元件5往第1圖中的左方推壓而施壓接觸,以呈現離合器箱2的旋轉力介由離合器元件4傳輸至軸3的狀態,當加壓元件5的推壓解除時,釋放該施壓接觸力,使得離合器元件4不跟從離合器箱2的旋轉而停止並且不向軸3傳輸旋轉力。
此外,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在轂部4d的突出端側中,藉由插入至螺栓孔4c的螺栓B固定固定元件8,在此固定元件8中安裝有作為施力手段的離合器彈簧10。具體而言,固定元件8是由圓環狀的金屬製元件所形成,藉由螺栓B固定在轂部4d的突出端,以使承接元件11位在螺栓B之間並安裝成與離合器彈簧10的另一端部抵接。
離合器彈簧10在被收容於承接元件11的狀態中,是由一端抵接在承接元件11的底面側(具體為後述的承接部11b),且另一端抵接並組裝在固定元件8的線圈彈簧所形成,以使加壓元件5可經常向驅動側離合器板6及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的方向(也就是,使加壓元件5往離合器元件4接近的方向)施力。此外,離合器彈簧10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施力手段。
加壓元件5可向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第1圖中的左右方向)移動並安裝在該離合器元件4的第1圖中的右端側位置,隨著往相對於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移動,可使得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更具體而言,如第8圖至第11圖所示,加壓元件5可構成為具有可使驅動側離合器板6及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的凸緣部5a、用於安裝承接元件11的安裝孔5b、通孔5c、中央孔5d以及抵接部5e。
其中,如第1圖所示,受推壓元件E介由滾珠軸承D安裝至加壓元件5的中央孔5d。此受推壓元件E安裝在軸3的突出端側,而可跟從推桿9移動。然而,操作者操作未圖示得離合器桿等的操作手段而使推桿9往第1圖中的右方突出時,由於受推壓元件E往相同方向移動,使得加壓元件5抵抗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而可往第1圖中的右方(自離合器元件4離開的方向)移動。
然而,當加壓元件5往右方移動時,則釋放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使得齒輪1及離合器箱2輸入的旋轉力無法往離合器元件4及軸3傳輸而中斷(離合器關閉)。此外,當操作者不進行操作手段的操作時,藉由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使加壓元件5向第1圖中的左方移動,而使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因而使得齒輪1及離合器箱2輸入的旋轉力往離合器元件4及軸3傳輸(離合器打開)。也就是,加壓元件5構成為伴隨著往相對於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移動而可使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
此外,安裝孔5b是在加壓元件5中以同心圓狀且複數個(3個)等間隔地形成,此些安裝孔5b分別安裝有承接元件11。安裝在該加壓元件5的安裝孔5b的承接元件11與離合器彈簧10的一端抵接並可承接其施力,並且設置成與該加壓元件5獨立的元件。具體而言,如第12圖至第1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承接元件11是由具有收容離合器彈簧10的凹部11a、形成在該凹部11a內且與離合器彈簧10的一端部抵接並承接施力的承接部11b、與加壓元件5抵接並可將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傳輸至該加壓元件5的凸緣部11c以及側面11d的杯狀元件所形成。
由於其中的凸緣部11c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開口側,當承接元件11安裝在安裝孔5b時,抵接在該安裝孔5b的開口緣部。然而,在承接元件11安裝在安裝孔5b後,在凹部11a內收容離合器彈簧10並且安裝成將其一端部抵接在承接部11b的狀態,以使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介由承接元件11的凸緣部11c傳輸至加壓元件5側,藉由其傳輸的施力可使得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
此外,本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具有在作為輸入元件的齒輪輸入的旋轉力可傳輸至作為輸出元件的軸3的狀態下,可增加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相對旋轉時的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之施壓接觸輔助用凸輪、以及當作為輸出元件的軸3的旋轉超過作為輸入元件的齒輪1的轉數時,降低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相對地旋轉時的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之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此外,構成施壓接觸輔助用凸輪及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的凸輪面(第一凸輪面C1~第六凸輪面C6)是施以陰影(交叉影線)圖示。
如第4圖、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施壓接觸輔助用凸輪是由分別形成在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的第三凸輪面C3及第四凸輪面C4對峙構成。也就是,當安裝離合器元件4及加壓元件5時,呈現形成在加壓元件5的第三凸輪面C3(參照第11圖)與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第四凸輪面C4(參照第7圖)對峙的狀態,以在輸入至齒輪1的旋轉力可傳輸至軸3的狀態下將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相對旋轉時,藉由第三凸輪面C3及第四凸輪面C4的凸輪作用使得加壓元件5往第16圖中的α方向移動,因而接近離合器元件4,使得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增加。
如第4圖、第1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是由分別形成在承接元件11及離合器元件4的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二凸輪面C2對峙構成。也就是,當安裝離合器元件4、加壓元件5及承接元件11時,呈現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底部側面的的第一凸輪面C1(參照第13圖、第14圖)與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第二凸輪面C2(參照第6圖)對峙的狀態,因而當軸3的旋轉超過齒輪1的轉數使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相對旋轉時,藉由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二凸輪面C2的凸輪作用使得承接元件11往第16圖中的β方向移動,因而降低向加壓元件5傳輸的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以使得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降低。此外,施壓接觸力的降低表示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彼此滑動並降低旋轉力的傳輸能力的狀態。
此外,如第14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承接元件11在與第一凸輪面C1的反對側形成有第五凸輪面C5,並且與該第五凸輪面C5對峙的第六凸輪面C6(參照第11圖)形成在加壓元件5。也就是,在承接元件11的底部兩側面分別形成有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五凸輪面C5,且藉由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二凸輪面C2與第五凸輪面C5及第六凸輪面C6構成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
然而,當安裝安裝離合器元件4、加壓元件5及承接元件11時,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第一凸輪面C1與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第二凸輪面C2呈現對峙,且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第五凸輪面C5與形成在加壓元件5的第六凸輪面C6呈對峙的狀態,因而當軸3的旋轉超過齒輪1的轉數使加壓元件5及離合器元件4相對旋轉時,藉由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二凸輪面C2的凸輪作用與第五凸輪面C5及第六凸輪面C6的凸輪作用,使得承接元件11往第16圖中的β方向移動,因而降低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的施壓接觸力。
因此,當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發揮功能時,承接元件11承接第一凸輪面C1及第二凸輪面C2的凸輪作用與第五凸輪面C5及第六凸輪面C6的凸輪作用的兩方作用。此外,本實施例之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除了具有第一凸輪面C1及び第二凸輪面C2之外,還構成為具有第五凸輪面C5及第六凸輪面C6,但也可以只具有第一凸輪面C1及び第二凸輪面C2。
此外,本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包含限制承接元件11往相對於加壓元件5的外徑側(自加壓元件5的旋轉中心向外側的方向)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參照第1圖)的外徑側限制部。具體而言,如第1圖、第1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外徑側限制部是由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開口側的凸緣部11c、以及形成在加壓元件5且與凸緣部11c抵接而可限制承接元件11往外徑側移動的抵接部5e所構成。
也就是,在承接元件11安裝在安裝孔5b的狀態下,在該承接元件11中的凸緣部11c的外徑側位置形成有抵接部5e,當加壓元件5等進行高速旋轉並使承接元件11承接向外徑側的離心力時,凸緣部11c抵接在抵接部5e以抵抗離心力,因而可避免承接元件11往外徑側移動,以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間隙)。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抵接部5e與加壓元件5中的安裝孔5b的外徑側一體成形,因而由往該加壓元件5的旋轉軸方向(第1圖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面所形成,而可與承接元件11中的凸緣部11c的外徑側的側面11ca(外周端面)匹配抵接。另外,如第1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抵接部5e設置成在平面觀看下為仿造凸緣部11c的外輪廓形狀的形狀,且在凸緣部11c的外徑側的側面11ca可與涵蓋抵接部5e的接近整體區域抵接。
根據本實施例,由於具有限制承接元件11往相對於加壓元件5的外徑側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與離合器元件4之間的隔距t的外徑側限制部,因而可防止承接元件11在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滑動,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而可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外徑側限制部具有形成在承接元件11的開口側的凸緣部11c、以及形成在加壓元件5且與凸緣部11c抵接而可限制承接元件11往外徑側移動的抵接部5e,因而可利用承接元件11的凸緣部11c限制往外徑側的移動,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抵接部5e是由往加壓元件5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壁面所形成,而可與凸緣部11c的側面11ca匹配抵接,因而可使凸緣部11c相對於抵接部5e穩定地抵接,以更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另外,由於本實施例之抵接部5e設置成在平面觀看下為仿造凸緣部11c的外輪廓形狀的形狀,因而可使凸緣部11c相對於抵接部5e更穩定地抵接,以更進一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
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
本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是設置於機車等的車輛並任意地向變速器或驅動輪側傳輸或中斷引擎的驅動力的裝置,如第18圖所示,主要由形成有作為輸入元件的齒輪1的離合器箱2、與作為輸出元件的軸3連結的離合器元件4、形成在離合器元件4的圖中右側端的加壓元件5、連結在離合器箱2側的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連結在離合器元件4側的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固定元件8、推桿9、作為施力手段的離合器彈簧10以及承接元件11所構成。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成構件將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加壓元件5可向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第18圖中的左右方向)移動並安裝在該離合器元件4的第18圖中的右端側位置,隨著往相對於離合器元件4的軸向移動,可使得驅動側離合器板6與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更具體而言,如第19圖至第2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加壓元件5可構成為具有可使驅動側離合器板6及被驅動側離合器板7施壓接觸的凸緣部5a、用於安裝承接元件11的安裝孔5b、通孔5c以及中央孔5d。
承接元件11安裝在加壓元件5的安裝孔5b,並與離合器彈簧10抵接而可承受其施力,並且設置成與該加壓元件5獨立的元件。具體而言,如第23圖、第24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承接元件11是由具有收容離合器彈簧10的凹部11a、形成在該凹部11a內且與離合器彈簧10的一端部抵接並承接施力的承接部11b、與加壓元件5抵接並可將離合器彈簧10的施力傳輸至該加壓元件5的凸緣部11c、以及構成該承接元件11的外周面的抵接面11e與外徑側的側面11f的杯狀元件所形成。
此外,本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包含限制承接元件11往相對於加壓元件5的外徑側(自加壓元件5的旋轉中心向外側的方向)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參照第18圖)的外徑側限制部。具體而言,如第22圖、第2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外徑側限制部是由加壓元件5中的安裝孔5b的外徑側開口部5f所形成,以構成為可與承接元件11抵接並限制往外徑側移動。
外徑側開口部5f的開口尺寸是由比承接元件11的寬度尺寸更窄的位置所形成,可與承接元件11的抵接面11e匹配。也就是,承接元件11安裝在安裝孔5b的狀態下,其承接元件11的抵接面11e與安裝孔5b中的外徑側開口部5f匹配抵接,當加壓元件5等進行高速旋轉並使承接元件11承接向外徑側的離心力時,抵接面11e抵接在外徑側開口部5f以抵抗離心力,因而可避免承接元件11往外徑側移動,以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外徑側的側面11f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間隙)。
此外,本實施例之承接元件11的抵接面11e呈現仿造安裝孔5b的外徑側開口部5f的形狀,並且該抵接面11e構成為可與外徑側開口部5f匹配抵接。具體而言,抵接面11e構成為由夾住外徑側的側面11f的2方向的表面所形成,且抵接面11e與開口部5f匹配抵接,以在抵接面11e與開口部5f抵接的狀態下,維持承接元件11的外徑側的側面11f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
根據本實施例,由於具有限制承接元件11往相對於加壓元件5的外徑側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外徑側的側面11f與離合器元件4之間的隔距t的外徑側限制部,因而可防止承接元件11在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滑動,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而可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外徑側限制部由安裝孔5b的外徑側開口部5f所形成,而可與承接元件11抵接以限制往外徑側移動,因而可利用安裝孔5b的外徑側開口部5f限制承接元件11往外徑側的移動,以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承接元件11具有仿造安裝孔5b的外徑側開口部5f的形狀的抵接面11e,而使該抵接面11e可與外徑側開口部5f匹配抵接,因而可使承接元件11相對於外徑側開口部5f穩定地抵接,以更確實地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
以上,雖對本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如第26圖、第27圖所示,也可應用於不具有施壓接觸輔助用凸輪(第1實施例、第2實施例中的第三凸輪面C3及第四凸輪面C4)的例子。在此情況下,由於具有限制承接元件11往相對於加壓元件4的外徑側移動,而可維持該承接元件11的側面(11d、11f)與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之間的隔距t的外徑側限制部,因而可防止承接元件11在離合器元件4的內周面4e滑動,降低承接元件11的滑動阻力,可提升離合器打開時的反應性及提升操作性。
此外,雖然本實施之承接元件11是在加壓元件5中安裝有複數個(3個),且藉由外徑側限制部對所有每個承接元件11限制往外徑側的移動,但也可對任意選擇的承接元件11以外徑側限制部進行限制。此外,可任意設置承接元件11安裝的數量或每個的形狀等。另外,本發明的動力傳輸裝置除了應用於機車之外,也可應用於機車、3輪或4輪的越野車或通用機器等各種的多片離合器類型的動力傳輸裝置。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具有限制承接元件往相對於加壓元件的外徑側移動,可維持該承接元件的側面與離合器元件之間的隔距的外徑側限制部之動力傳輸裝置,也可應用於外觀形狀不同或附加有其他功能的機械等。
1‧‧‧齒輪
2‧‧‧離合器箱
3‧‧‧軸
4‧‧‧離合器元件
4a‧‧‧中央孔
4b‧‧‧外周壁
4c‧‧‧螺栓孔
4d‧‧‧轂部
4e‧‧‧內周面
5‧‧‧加壓元件
5a‧‧‧凸緣部
5b‧‧‧安裝孔
5c‧‧‧通孔
5d‧‧‧中央孔
5e‧‧‧抵接部
5f‧‧‧外徑側開口部
6‧‧‧驅動側離合器板
7‧‧‧被驅動側離合器板
8‧‧‧固定元件
9‧‧‧推桿
10‧‧‧離合器彈簧
11‧‧‧承接元件
11a‧‧‧凹部
11b‧‧‧承接部
11c‧‧‧凸緣部
11ca、11d‧‧‧側面
11e‧‧‧抵接面
11f‧‧‧外徑側的側面
B‧‧‧螺栓
C1‧‧‧第一凸輪面
C2‧‧‧第二凸輪面
C3‧‧‧第三凸輪面
C4‧‧‧第四凸輪面
C5‧‧‧第五凸輪面
C6‧‧‧第六凸輪面
D‧‧‧滾珠軸承
E‧‧‧受推壓元件
S‧‧‧制音器
t‧‧‧隔距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的整體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將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離合器箱等卸下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將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離合器箱等卸下的狀態的平面圖。
第4圖係為截取第3圖中的IV-IV線的剖視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離合器元件的立體圖。
第6圖係顯示第5圖的離合器元件的平面圖。
第7圖係顯示第5圖的離合器元件的背面圖。
第8圖係自一側邊觀看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加壓元件的立體圖。
第9圖係自另一側邊觀看第8圖的加壓元件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第8圖的加壓元件的內面圖。
第11圖係顯示第8圖的加壓元件的平面圖。
第12圖係自一側邊觀看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承接元件的立體圖。
第13圖係自另一側邊觀看第12圖的承接元件的立體圖。
第14圖係顯示第12圖的承接元件的平面圖及背面圖。
第15圖係為第14圖中的XV-XV線的截面圖 。
第16圖係顯示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凸輪面的展開圖。
第17圖係顯示第1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外徑側限制部的圖式,其為第1圖中的XVII-XVII線的截面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動力傳輸裝置的整體截面圖。
第19圖係自一側邊觀看第18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加壓元件的立體圖。
第20圖自另一側邊觀看第19圖的加壓元件的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第19圖的加壓元件的內面圖。
第22圖係顯示第19圖的加壓元件的平面圖。
第23圖係顯示第18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承接元件的平面圖及背面圖。
第24圖係為第23圖中的XXIV-XXIV線的截面圖。
第25圖係顯示第18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外徑側限制部的圖式,其為第18圖中的XXV-XXV線的截面圖。
第26圖係為部分截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動力傳送裝置的剖視圖。
第27圖係顯示第26圖的動力傳輸裝置中的凸輪面的展開圖。

Claims (6)

  1. 一種動力傳輸裝置,其包含: 一離合器箱,安裝有與一輸入元件的旋轉共同旋轉的複數個驅動側離合器板; 一離合器元件,安裝有與該離合器箱的該驅動側離合器板交互地形成的複數個被驅動側離合器板,且與一輸出元件連結; 一加壓元件,係安裝在該離合器元件,能伴隨著往相對於該離合器元件的軸向移動使該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該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或釋放施壓接觸力; 一施力手段,係將該加壓元件向該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該被驅動側離合器板施壓接觸的方向施力; 一承接元件,係由安裝在與該加壓元件獨立的元件所形成,接收該加壓元件側中的該施力手段的一施力,並能將該施力傳輸至該加壓元件;以及 一後扭矩限制器用凸輪,係由一對凸輪面所形成,該一對凸輪面係在該輸出元件的旋轉超過該輸入元件的轉數時,降低該加壓元件及該離合器元件相對旋轉時的該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該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力,其中一邊的凸輪面形成在該承接元件,另一邊的凸輪面形成在該離合器元件, 藉由該驅動側離合器板與該被驅動側離合器板的施壓接觸或施壓接觸力的釋放,能將輸入至該輸入元件的一旋轉力向該輸出元件傳輸或中斷, 其中該動力傳輸裝置包含一外徑側限制部,其限制該承接元件向該加壓元件的一外徑側移動,以維持該承接元件的側面與該離合器元件之間的一隔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動力傳輸裝置,其中該外徑側限制部包含: 一凸緣部,形成在該承接元件的一開口側;以及 一抵接部,形成在該加壓元件,與該凸緣部抵接並限制該承接元件往該外徑側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動力傳輸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由向該加壓元件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一壁面所形成,且能與該凸緣部的側面匹配抵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動力傳輸裝置,其中該抵接部係設置成在平面觀看下為仿造該凸緣部的外輪廓形狀的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動力傳輸裝置,其中該加壓元件形成有用於安裝該承接元件的一安裝孔,且該外徑側限制部係由該安裝孔的一外徑側開口部所形成,且能與該承接元件抵接並限制往該外徑側的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動力傳輸裝置,其中該承接元件具有仿造該安裝孔的該外徑側開口部形狀的一抵接面,並且該抵接面能與該外徑側開口部匹配抵接。
TW107143652A 2018-01-11 2018-12-05 動力傳輸裝置 TWI790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2702 2018-01-11
JP2018002702A JP6903020B2 (ja) 2018-01-11 2018-01-11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075A true TW201937075A (zh) 2019-09-16
TWI790321B TWI790321B (zh) 2023-01-21

Family

ID=6721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652A TWI790321B (zh) 2018-01-11 2018-12-05 動力傳輸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9678B2 (zh)
EP (1) EP3739232B1 (zh)
JP (1) JP6903020B2 (zh)
CN (1) CN111566373B (zh)
BR (1) BR112020014299A2 (zh)
TW (1) TWI790321B (zh)
WO (1) WO20191390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4792B2 (ja) * 2017-07-27 2021-06-3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7225461B1 (ja) 2022-06-30 2023-02-2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12193B1 (ja) 2022-07-06 2023-01-24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7255009B1 (ja) 2022-07-06 2023-04-1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5259B2 (ja) * 1992-01-28 2001-06-11 豊田工機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
US7014026B2 (en) * 2001-06-07 2006-03-21 Drussel Wilfley Design, L.L.C. Manual/automatic pressure control mechanism for centrifugal clutch
JP5198188B2 (ja) * 2008-08-29 2013-05-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のオイル通路
JP5502507B2 (ja) * 2010-01-27 2014-05-2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5363385B2 (ja) * 2010-03-15 2013-1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クラッチ
JP5995439B2 (ja) * 2011-12-28 2016-09-2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JP5272089B1 (ja) * 2012-03-09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CN110454513B (zh) * 2014-08-12 2021-06-18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装置
JP7217588B2 (ja) * 2018-01-11 2023-02-03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9678B2 (en) 2022-06-14
WO2019139044A1 (ja) 2019-07-18
TWI790321B (zh) 2023-01-21
JP6903020B2 (ja) 2021-07-14
EP3739232A4 (en) 2021-10-20
EP3739232A1 (en) 2020-11-18
BR112020014299A2 (pt) 2020-12-08
US20200340536A1 (en) 2020-10-29
CN111566373B (zh) 2022-03-18
JP2019120392A (ja) 2019-07-22
EP3739232B1 (en) 2022-10-26
CN111566373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37075A (zh) 動力傳輸裝置
JP550250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6024557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310013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7131038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88538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4762215A (en) Brake torque limiting coupling
JP69614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6969062B (zh) 离合器装置
US2023027282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85220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650244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14979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4947969A (en) Center load clutch brake
JP2021089016A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11664196A (zh) 多板式摩擦离合器
CN113167338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H01316525A (ja) クラッチ・アセンブリ
US1183509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GB2209194A (en) A multiple friction disc clutch and flywheel assembly
JP2021089017A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11773923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EP4303461A2 (en) Clutch device and motorcycle
JPH0442576Y2 (zh)
KR101711295B1 (ko) 클러치의 허브 조립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