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4606A -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4606A
TW201934606A TW108104140A TW108104140A TW201934606A TW 201934606 A TW201934606 A TW 201934606A TW 108104140 A TW108104140 A TW 108104140A TW 108104140 A TW108104140 A TW 108104140A TW 201934606 A TW201934606 A TW 2019346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bis
copolycarbonate
hydroxyphenyl
un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2380B (zh
Inventor
田炳圭
孫泳旭
黃大鉉
洪武鎬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4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3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1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 chain-terminating or -crosslink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4Polyesters containing both carboxylic ester groups and carbon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 C08G64/2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and phen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具有優異耐候性的共聚碳酸酯,其製備方法,及包括其之模製物,其中該共聚碳酸酯引入了特定結構。

Description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相關申請案交互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2月7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Kor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提出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10-2018-0015214號的權益,該案揭示係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關於具有優異耐候性的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聚碳酸酯為聚合物材料,其由於優異物理性質諸如耐衝擊強度、尺寸安定性、耐熱性、透明度等而應用在廣泛範圍的領域中,諸如電器產品及電子產品之外部材料、汽車零件、建築材料、及光學組件等。
隨著近來聚碳酸酯應用領域的擴展,需要新穎的共聚碳酸酯結構,其具有改善的耐候性,同時保持其固有的物理性質。
已藉由將二或多種具有不同之結構的芳族二醇共聚合而將具有不同結構之單體引入聚碳酸酯之主鏈來進行研究以獲得所欲物理性質。但大部分該等技術受限於生產成本高,以及當耐化學性或耐衝擊強度改善時透明度劣化或當透明度改善時耐化學性或耐衝擊強度劣化。
因此,有需要開發新穎的共聚碳酸酯結構,其具有較優的耐候性,同時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質,諸如拉伸強度、耐衝擊強度等。
本發明藉由引入特定結構提供了具有優異耐候性的共聚碳酸酯。
又者,本發明提供了製備該共聚碳酸酯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共聚碳酸酯,其包括以下示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以下示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及以下示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製備共聚碳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聚合包括以下示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以下示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含有以下示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之封端劑,及碳酸酯前驅物之組成物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包括該共聚碳酸酯的模製物(molded article)。
下文,將更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態樣之共聚碳酸酯、其製備方法及包括其之模製物。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這裡使用的技術術語僅用於解釋示例性實施態樣,而非意圖限制本發明。
除非在上下文中不同地表示,否則本文使用的單數表示可以包括複數表示。
必須理解的是,這裡使用的術語“包括”僅用於指明所述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其他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其群組。
儘管這裡可以使用包括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數的術語來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分開,但是這些元件不應受序數的限制。例如,第一元件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並且類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一元件,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範圍。

I. 共聚碳酸酯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態樣,提供了共聚碳酸酯,其包括以下示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以下示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及以下示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

化學式1中,R1 至R3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a、b、及c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化學式2中,Z為經苯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伸烷基、經C1-10 烷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15 伸環烷基、O、S、SO、SO2 、或CO,
R4 和R5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d和e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化學式3中,R6 和R7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
m和n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及
星號(*)表示鍵結點。
共聚碳酸酯為具有優異物理性質諸如耐衝擊強度、尺寸安定性、耐熱性、透明度等的材料,且被應用在廣泛範圍的領域中。因此需要新穎的共聚碳酸酯結構,其具有改善的耐候性,同時保持其固有的物理性質。作為持續研究的結果,本案發明人發現到在共聚碳酸酯的製備中引入諸如化學式1之重複單元時,藉由發生弗里斯重排(Fries rearrangement)可以實現長期耐候性,特別是,藉由置換基於化學式1中在所有苯環對位上的酯鍵和醚鍵,可以改善保持初始耐候性(500 h或更短)的效果。此外,以化學式3表示的封端劑具有可進行酮-烯醇互變異構化的結構,從而進一步改善耐候性並增強保持長/短期耐候性的效果。
因此,當本發明的共聚碳酸酯應用於汽車內部/外部材料、輕型外殼、建築用塑料外部材料產品等時,即使在產品製造程序或產品的實際應用期間暴露於光、高溫、和高壓條件下也可以達成優異的耐候性。
化學式1中,R1 至R3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1 至R3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1中,a、b、和c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以化學式2表示之重複單元可衍生自一或多種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芳族二醇化合物: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雙酚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及a,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
“衍生自芳族二醇化合物”的含義是芳族二醇化合物的羥基和碳酸酯前驅物反應形成以下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
化學式2中,R4 和R5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2中,d和e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以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可較佳包括以下示化學式2-1表示之重複單元,其中以下示化學式2-1表示之重複單元是芳族二醇化合物雙酚A與碳酸酯前驅物三光氣的聚合產物。
化學式3中,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3中,m和n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在本發明一具體實施態樣中,共聚碳酸酯的物理性質可以藉由控制共聚碳酸酯的重複單元的含量來改善。以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和以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的莫耳比可以是1:99至50:50,並且較佳為5:95至30:70。
當重複單元以上述含量範圍內含時,可以顯著改善耐候性同時保持聚碳酸酯的固有物理性質。
各重複單元的重量比對應於在共聚物的製備中使用的各單體的重量比。
相對於該共聚碳酸酯的總量,以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的內含量可為0.0001重量%至0.1重量%,較佳0.001至0.05重量%,及更佳0.01至0.03重量%。
當封端基以上述含量範圍內含時,可以較佳地改善保持長/短期耐候性的效果。當封端基的內含量小於0.0001重量%時,由於小量,難以達成所欲效果,特別是,由於分子量的增加可能產生加工性問題。此外,當封端基的內含量大於0.1重量%時,由於分子量的降低,可能產生機械性質降低的問題。
此外,共聚碳酸酯具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為10,000 g/mol至100,000 g/mol、或30,000 g/mol至700,000 g/mol。當共聚碳酸酯具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0,000 g/mol時,有耐衝擊性可能大大降低的問題。當共聚碳酸酯具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大於100,000 g/mol時,造模性(moldability)反而可能惡化。

Ⅱ.製備共聚碳酸酯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態樣,提供了一種製備共聚碳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聚合組成物之步驟,該組成物包括以下示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以下示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含有以下示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之封端劑,及碳酸酯前驅物。
化學式4中,R1 至R3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a、b、及c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化學式5中,Z可為經苯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伸烷基、經C1-10 烷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15 伸環烷基、O、S、SO、SO2 、或CO,R4 和R5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d和e可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化學式6中,R6 和R7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m和n可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態樣的製備方法,可包括聚合組成物之步驟,該組成物包括以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含有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之封端劑,及碳酸酯前驅物。通過該聚合步驟,可以獲得包括以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以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及以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之共聚碳酸酯。
更具體地,以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可藉由聚合以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形成,以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可藉由聚合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形成,及以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可藉由聚合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與部分該等單體形成。
化學式4中,R1 至R3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1 至R3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4中,a、b、和c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化學式5中,R4 和R5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5中,d和e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化學式6中,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20 烷基,較佳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烷基,及更佳氫。具體地,R5 和R6 可各獨立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或癸基。
化學式6中,m和n可各獨立為1至3的整數或1或2的整數。
以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可為以下示化學式4-1表示之單體。
此外,以化學式4表示的單體由於其之可進行弗里斯重排的結構可表現出長期耐候性的效果。
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可為選自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雙酚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及a,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較佳地,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可為雙酚A。
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其為在聚合期間用以控制共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之封端劑,可由於其之可進行酮-烯醇互變異構化的結構而表現出優異耐候性。
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具有兩個鍵結到羰基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酚。具體地,芳族二醇可包括在羰基鄰位的酚系羥基和在羰基對位的酚系羥基。
由於在羰基對位的酚系羥基相對遠離羰基,故其對於與化學式4和以化學式5表示的單體聚合具有高反應選擇性,並因此作為封端劑。相反,由於在羰基鄰位的酚系羥基相對接近羰基,故其對該聚合的選擇性低,並因此可能不與該等單體聚合。雖然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包括兩個羥基,但只有在羰基對位的酚系羥基參與聚合反應而作為封端劑。結果,包括芳族二醇的共聚碳酸酯可具有優異的耐候性。
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可為,例如以下示化學式6-1表示的芳族二醇。
封端劑可另外包括,例如,單烷基酚。單烷基酚可以是,例如,選自第三丁基酚、對異丙苯基酚、癸基酚、十二烷基酚、十四烷基酚、十六烷基酚、十八烷基酚、二十烷基酚、二十二烷基酚及三十烷基酚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封端劑可以在聚合開始之前、聚合期間、或聚合開始之後引入。
如上所述,相對於最終製備之共聚碳酸酯的總量,封端劑的內含量可為0.0001重量%至0.1重量%,較佳0.001重量%至0.05重量%,及更佳0.01 重量%至0.03重量%。
碳酸酯前驅物可用以聯結以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及/或以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且其具體實例可為選自光氣、三光氣、雙光氣、溴光氣、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酯)、碳酸間甲苯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酯)、雙鹵代甲酸酯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相對於以化學式4和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的總含量,碳酸酯前驅物的內含量可為10 mol%至70mol%,較佳15 mol%至50 mol%,或更佳20 mol%至40 mol%。
當碳酸酯前驅物的內含量小於10莫耳%時,由於小量,很難達到所欲效果,特別是未反應的二醇系單體可能導致產品品質的劣化。此外,當碳酸酯前驅物的含量大於70莫耳%時,有商業成本大大增加的問題。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態樣中,可將用於製備聚碳酸酯的任何方法應用於聚合反應而沒有特別限制。較佳地,可以進行界面聚合。當進行界面聚合時,聚合反應可以在低溫和大氣壓下進行,並且其易於調節分子量。
較佳地,聚合溫度為0℃至40℃,而反應時間為10分鐘至5小時。此外,反應期間的pH較佳保持在9或更高或11或更高。
對聚合中有用的溶劑沒有特別限制,只要它是使用在聚合共聚碳酸酯領域中的溶劑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鹵代烴諸如二氯甲烷、氯苯等。
聚合較佳在酸結合劑存在下進行。此外,酸結合劑可包括鹼金屬氫氧化物,諸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或胺化合物,諸如吡啶等。
此外,為了加速聚合反應,可以另外使用反應促進劑,例如三級胺化合物、季銨化合物、或季鏻化合物,諸如三乙胺、四正丁基溴化銨、四正丁基溴化鏻等。

. 包括共聚碳酸酯之模製產品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提供了一種模製物,其包含如上述之共聚碳酸酯。
根據本發明的模製物可較佳應用於汽車內部/外部材料、輕型外殼、建築用內部/外部材料等,並且可以表現出較優的耐候性和硬度,同時具有優異的耐衝擊強度、尺寸安定性、耐熱性、和透明性,其等為現有聚碳酸酯的固有性質。
特別是,即使在產品製造程序或產品的實際應用期間暴露於光、高溫、和高壓條件下,該模製物也可以表現出保持長/短期耐候性的優異效果。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具有優異耐候性的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具體實施態樣的詳細說明
下文中,將提供較佳實施例以更佳地理解本發明。然而,以下實施例僅為了例示說明目的,並且本發明不意圖受限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和比較例:共聚碳酸酯的製備
實施例 1
向20 L玻璃反應器中,引入1,014.57 g(4.44 mol)的雙酚A(BPA)、1,785 g的40 % NaOH水溶液、156.64 g(0.45 mol)的下列氫醌雙(4-羥基苯甲酸酯)(hydroquinone bis(4-hydroxybenzoate))和7500 g的蒸餾水。確認BPA在氮氣氛下完全溶解後,加入4700 g的二氯甲烷並混合。以1小時,向該混合物中滴加3850 g其中溶解有565.3 g(1.9 mol)三光氣的二氯甲烷。此時,將NaOH水溶液保持在pH 12。滴加完成後,滴加溶解在400 g二氯甲烷中之60 g(0.28 mol)的2,4-二羥基二苯甲酮。滴加完成後,將混合物放置15分鐘,然後引入10 g的三乙胺。10分鐘後,使用1 N鹽酸水溶液將混合物調整至pH 3,然後用蒸餾水洗滌三次。隨後,分離二氯甲烷相,然後在甲醇中沉澱,得到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最終獲得的共聚碳酸酯樹脂包括有下列重複單元,其中第一-A重複單元和第二-A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為約9:91。


實施例2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改成引入316 g(0.9 mol)的氫醌雙(4-羥基苯甲酸酯)來獲得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最終得到的共聚碳酸酯樹脂包括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重複單元,其中第一重複單元和第二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為約17:83。

實施例3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改成引入30 g而不是60 g的2,4-二羥基二苯甲酮作為封端劑以及另外引入22 g的對第三丁基酚(PTBP)來獲得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最終得到的共聚碳酸酯樹脂包括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重複單元,其中第一重複單元和第二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為約9:91。

實施例4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但改成除了引入60 g的2,4-二羥基二苯甲酮之外,還另外引入22 g的對第三丁基酚(PTBP)作為封端劑來獲得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最終得到的共聚碳酸酯樹脂包括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重複單元,其中第一重複單元和第二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為約9:91。

比較例1
向20 L玻璃反應器中,引入978.4 g(4.29 mol)的雙酚A(BPA)、3.927 g(0.006 mol)的BPDA(雙(4-(2-(4-羥基苯基)丙烷-2-基)苯基)癸二酸酯)、1620 g的40 % NaOH水溶液、和7500 g的蒸餾水。確認BPA在氮氣氛下完全溶解後,加入3670 g的二氯甲烷和17.9 g(0.11 mol)的對第三丁基酚(PTBP)並混合。以1小時,向該混合物中滴加3850 g其中溶解有542.5 g(1.8 mol)三光氣的二氯甲烷。此時,將NaOH水溶液保持在pH 12。滴加完成後,將混合物放置15分鐘,然後引入溶解在二氯甲烷中195.7 g之三乙胺。10分鐘後,使用1 N鹽酸水溶液將混合物調整至pH 3,然後用蒸餾水洗滌三次。隨後,分離二氯甲烷相,然後在甲醇中沉澱,得到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比較例2
向20 L玻璃反應器中,引入232 g(1.02 mol)的雙酚A(BPA)、385 g的32 % NaOH水溶液、和1784 g的蒸餾水。確認BPA在氮氣氛下完全溶解後,加入14.3 g(0.1 mol)的對第三丁基酚(PTBP)和12.54 g(0.004 mol)之AP-PDMS(經2-烯丙基酚取代的聚二甲基矽氧烷)與0.66 g(0.0001 mol)之MBHB-PDMS(經2-甲基-1-丁烯羥基苯甲酸酯取代的聚二甲基矽氧烷)的混合物(重量比為95:5)並混合。以1小時,向該混合物中滴加3850 g其中溶解有128 g(0.43 mol)三光氣的二氯甲烷。此時,將NaOH水溶液保持在pH 12。滴加完成後,使反應產物老化15分鐘,然後對其加入溶解在二氯甲烷中46 g之三乙胺。10分鐘後,使用1 N鹽酸水溶液將混合物調整至pH 3,然後用蒸餾水洗滌三次。隨後,分離二氯甲烷相,然後在甲醇中沉澱,得到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AP-PDMS是以下示化學式A表示的化合物,MBHB-PDMS是以下示化學式B表示的化合物。



比較例3
混合70重量%比較例1的共聚碳酸酯和30重量%比較例2的共聚碳酸酯。

比較例4
混合50重量%比較例1的共聚碳酸酯和50重量%比較例2的共聚碳酸酯。

比較例5
向20 L玻璃反應器中,引入1,014.57 g(4.44 mol)的雙酚A(BPA)、1,785 g的40 % NaOH水溶液、130 g(0.61 mol)的(2-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甲酮、130 g(0.37 mol)的間苯二甲酸雙(3-羥基苯酯)和7500 g的蒸餾水。確認BPA在氮氣氛下完全溶解後,加入4700 g的二氯甲烷和64 g(0.18 mol)的下列對苯二甲酸雙(3-羥基苯酯)並混合。以1小時,向該混合物中滴加3850 g其中溶解有565.3 g(1.90 mol)三光氣的二氯甲烷。此時,將NaOH水溶液保持在pH 12。滴加完成後,滴加溶解在400 g二氯甲烷中之44 g(0.29 mol)的對第三丁基酚(PTBP)。滴加完成後,使反應產物老化15分鐘,然後對其加入10 g的三乙胺。10分鐘後,使用1 N鹽酸水溶液將混合物調整至pH 3,然後用蒸餾水洗滌三次。隨後,分離二氯甲烷相,然後在甲醇中沉澱,得到粉末形式的共聚碳酸酯樹脂。

比較例6
以與比較例5相同的方式,但改成使用60 g(0.28 mol)的2,4’-二羥基二苯甲酮替代對第三丁基酚(PTBP)而製備共聚碳酸酯。

實驗例:共聚碳酸酯物理性質的評估
相對於1重量份的實施例和比較例製備的各共聚碳酸酯樹脂,加入0.050重量份的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並使用Bau Tech小型雙螺桿擠出機將所得混合物造粒,然後使用HAKKE小型注射成型機在300℃的料筒溫度和80℃的模具溫度下注射成型而製備各試樣。
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備的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GPC用PC標準品使用Agilent 1200系列測定,結果示於下表1中。

1)耐候性評估試驗
根據ASTM G151和G155,依據UL746C UV&Water Exposure Test使用老化測試儀(ATLAS,CI5000)而用UV照射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備的共聚碳酸酯試樣。
首先,根據ASTM D630測量未經UV照射試樣、用UV照射500小時的試樣、以及用UV照射1000小時的試樣之黃色指數(Y.I.),且結果如下表1所示。

2)耐衝擊強度(kJ/m2 )
對於在實施例和比較例中製備的共聚碳酸酯試樣,使用Toyoseki的衝擊試驗機根據ASTM D256測量耐衝擊強度(kJ/m2 ),結果示於下表1中。

如表1所示,證實了特定結構的重複單元和封端基可以引入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碳酸酯中,從而同時改善耐候性和耐衝擊強度。
相反地,儘管比較例的那些共聚碳酸酯顯示出與實施例相當的耐衝擊強度,但是在光照射時黃色指數隨時間顯著增加。

Claims (13)

  1. 一種共聚碳酸酯,其包含以下示化學式1表示之第一重複單元;以下示化學式2表示之第二重複單元;及以下示化學式3表示之封端基: 其中,化學式1中,R1 至R3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a、b、及c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其中,化學式2中,Z為經苯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伸烷基、經C1-10 烷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15 伸環烷基、O、S、SO、SO2 、或CO, R4 和R5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d和e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其中,化學式3中,R6 和R7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 m和n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及 星號(*)表示鍵結點。
  2.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於化學式1中,R1 至R3 各獨立為氫。
  3.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以化學式2表示之該第二重複單元為以下示化學式2-1表示之重複單元:
  4.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於化學式2中,R4 和R5 各獨立為氫。
  5.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於化學式3中,R6 和R7 各獨立為氫。
  6.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以化學式1表示之該第一重複單元與以化學式2表示之該第二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為1:99至50:50。
  7.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中相對於該共聚碳酸酯的總量,以化學式3表示之該封端基的內含量為0.001重量%至0.1重量%。
  8. 如請求項1之共聚碳酸酯,其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 g/mol至100,000 g/mol。
  9. 一種製備共聚碳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聚合組成物之步驟,該組成物包括以下示化學式4表示之單體,以下示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含有以下示化學式6表示的芳族二醇之封端劑,及碳酸酯前驅物: 其中,於化學式4中,R1 至R3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a、b、及c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其中,於化學式5中,Z為經苯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10 伸烷基、經C1-10 烷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15 伸環烷基、O、S、SO、SO2 、或CO, R4 和R5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d和e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其中,於化學式6中,R6 和R7 各獨立為氫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60 烷基,及 m和n各獨立為1至4的整數。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以化學式5表示之單體為選自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雙酚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及a,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11.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封端劑另包括選自對第三丁基酚、對異丙苯基酚、癸基酚、十二烷基酚、十四烷基酚、十六烷基酚、十八烷基酚、二十烷基酚、二十二烷基酚及三十烷基酚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12.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碳酸酯前驅物為選自光氣、三光氣、雙光氣、溴光氣、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酯)、碳酸間甲苯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酯)、雙鹵代甲酸酯所組成群組的一或多者。
  13. 一種模製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共聚碳酸酯。
TW108104140A 2018-02-07 2019-02-01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TWI722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5214A KR102241910B1 (ko) 2018-02-07 2018-02-07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10-2018-0015214 2018-02-07
KR10-2018-0015214 2018-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606A true TW201934606A (zh) 2019-09-01
TWI722380B TWI722380B (zh) 2021-03-21

Family

ID=6754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140A TWI722380B (zh) 2018-02-07 2019-02-01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6682B2 (zh)
EP (1) EP3628699B1 (zh)
JP (1) JP6913767B2 (zh)
KR (1) KR102241910B1 (zh)
CN (1) CN110809594B (zh)
TW (1) TWI722380B (zh)
WO (1) WO2019156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9311B1 (ko) * 2018-08-10 2021-0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07792B1 (ko) * 2019-09-05 2022-06-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올 화합물,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30787A1 (de) * 1979-07-28 1981-02-12 Bayer Ag Vernetzbare polycarbonat-elastomere,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fuer medizinische verpackungen nach erfolgter vernetzung
DE3325704A1 (de) * 1983-07-16 1985-01-24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Mesomorphe aromatishe polyestercarbon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koerpern, filamenten, fasern und folien
US5034496A (en) 1987-04-15 1991-07-2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U610570B2 (en) 1987-04-15 1991-05-23 Dow Chemical Company, The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684425B2 (ja) 1988-02-17 1994-10-26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KR930004119B1 (ko) * 1990-08-13 1993-05-20 금성일렉트론 주식회사 다결정 실리콘막의 정경사 식각방법
JP3348473B2 (ja) 1993-08-24 2002-11-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JP2001040083A (ja) * 1998-07-07 2001-02-13 Ricoh Co Ltd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法
US6187492B1 (en) * 1998-07-07 2001-02-13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for use in the photoconductor
JP3730054B2 (ja) 1999-04-08 2005-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4713750B2 (ja) 2001-02-06 2011-06-29 帝人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WO2005080468A1 (ja) 2004-02-19 2005-09-01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056216A (ja) 2005-08-26 2007-03-08 Fujifilm Corp ポリアリレート、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999037B2 (en) 2008-12-31 2011-08-1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8207287B1 (en) 2011-06-07 2012-06-2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polymers containing bisphenol compounds
JP2014113961A (ja) 2012-12-11 2014-06-26 Fujifilm Corp タイヤ、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の日射による温度上昇を抑制する方法
WO2014100535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Cross-linked polycarbonate resin with improved chemical and flame resistance
CN105073830A (zh) 2013-03-13 2015-11-18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耐化学性和阻燃性的多官能光活性添加剂
KR101620168B1 (ko) 2013-07-01 2016-05-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히드록시 캡핑 단량체, 이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US20170166742A1 (en) 2014-06-19 2017-06-1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Reinforced cross-linkable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EP3157981B1 (en) 2014-06-20 2019-03-2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lt reaction process for crosslinkable polycarbonates
DE202015009117U1 (de) 2014-06-20 2016-10-24 Google Inc. Integration von Online-Navigationsdaten mit gecachten Navigationsdaten während der aktiven Navigation
WO2015193863A1 (en) 2014-06-20 2015-12-23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of crosslinkable polycarbonate
EP3221380B1 (en) 2014-11-19 2021-10-20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method of polymerizing end-capped polycarbonate and end-capped polycarbonates derived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594A (zh) 2020-02-18
TWI722380B (zh) 2021-03-21
WO2019156432A1 (ko) 2019-08-15
JP6913767B2 (ja) 2021-08-04
KR102241910B1 (ko) 2021-04-16
US11186682B2 (en) 2021-11-30
EP3628699A4 (en) 2020-07-29
EP3628699A1 (en) 2020-04-01
CN110809594B (zh) 2021-12-31
JP2020521025A (ja) 2020-07-16
KR20190095790A (ko) 2019-08-16
EP3628699B1 (en) 2022-12-28
US20200148818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1480B (zh) 共聚碳酸酯及含彼之組成物
WO2016089168A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JP6049113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物品
JP6085819B2 (ja) ヒドロキシキャッピング単量体、そ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れを含む物品
TWI722380B (zh) 共聚碳酸酯及其製備方法
KR20160026062A (ko) 디올 단량체, 이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KR101758962B1 (ko) 디올계 화합물, 이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US10364327B2 (en) Polyorganosiloxane and copolycarbonate prepared by using the same
KR101735888B1 (ko) 디올계 화합물, 이의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KR20170028831A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498840B2 (ja) 新規な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KR102030732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2086051B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성형품
WO2016089171A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WO2016089118A2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TW202313768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US20210269590A1 (en) Copolycarbonate and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TW202313769A (zh) 聚碳酸酯配混組成物及其製備方法
JPH07173278A (ja) 変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