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3048A -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 Google Patents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3048A
TW201913048A TW107130060A TW107130060A TW201913048A TW 201913048 A TW201913048 A TW 201913048A TW 107130060 A TW107130060 A TW 107130060A TW 107130060 A TW107130060 A TW 107130060A TW 201913048 A TW201913048 A TW 2019130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late
light shielding
infrared
light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2305B (zh
Inventor
豊田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3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2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23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05Mechanical elements; Support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olid angle of collected radiation, e.g. adjusting or orienting field of view, tracking position or encoding angular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75Windows; Arrangements for fasten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93Arrangements to attach devices to a pyrometer, i.e. attaching an optical interface; Spatial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e.g. folded beam pa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1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5/34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capacitors, e.g. pyroelectric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1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pyroelectric sensor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3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cusing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17Surveillance camera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8B13/19619Details of ca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 G01J2005/065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by shie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目的為提出可允許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包含 :一裝飾罩部;以及一光屏蔽板,用以屏蔽紅外線光。該裝飾罩部係用以附著於外殼本體。該外殼本體容納紅外線感測器且將紅外線透射構件支撐於該紅外線感測器的前方。該裝飾罩部包含用於使該紅外線透射構件暴露的一窗孔。該光屏蔽板包含與該裝飾罩部在與該外殼本體相反側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該裝飾罩部之面向該外殼本體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具體而言,係關於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包含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的紅外線偵測器、及用於其中的光屏蔽板。
在過去,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被公知為紅外線偵測裝置的一種類型(文獻1[JP H06-243356 A])。文獻1中所揭示的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包含熱射線感測器,其包含用以偵測來自人體等之熱射線的一熱釋電裝置、一控制器、及容納該熱射線感測器與該控制器的一外殼。
在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中,該外殼在其下端具有擁有實質上盤形的凸緣。該凸緣係設置於其中心、並帶有圓形暴露窗,該暴露窗使具有半球外形的光接收透鏡暴露。將光接收透鏡安置在外殼中所容置的熱射線感測器的光接收表面前方,且光接收透鏡包含Fresnel透鏡,其使從外殼之外部進入光接收透鏡的熱射線(紅外線)能聚集於熱射線感測器上。再者,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包含附著於該凸緣的裝飾板(裝飾罩部),以使其覆蓋該凸緣的下表面。
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設有區域限制附件(光屏蔽板),其覆蓋光接收透鏡的前表面。區域限制附件具有沿著光接收透鏡之前表面延伸的半球外形、且係由能夠屏蔽熱射線的合成樹脂材料所構成。此外,區域限制附件包含一開口窗,用以將熱射線照在光接收透鏡的入射區域限制成光接收透鏡的部分區域。再者,二閂鎖爪部由區域限制附件的上緣突出。各閂鎖爪部具有能夠被嚙合至閂鎖凹槽的外形,該閂鎖凹槽係形成於對應於光接收透鏡附近之凸緣的區域中。
在熱射線感測自動開關中,區域限制附件係藉由將閂鎖爪部嚙合至閂鎖凹槽而可拆卸地附著於外殼。因此,裝飾板與區域限制附件之間的位置關係可能會改變。裝飾板與區域限制附件之間的位置關係改變可能使設定偵測區域之精確性降低。
在紅外線偵測器之領域中,可能需要更精確地設定偵測區域。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出可允許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包含一裝飾罩部、以及用以屏蔽紅外線光的一光屏蔽板。該裝飾罩部係用以附著於外殼本體。該外殼本體容納紅外線感測器且將紅外線透射構件支撐於該紅外線感測器的前方。該裝飾罩部包含用於使該紅外線透射構件暴露的一窗孔。該光屏蔽板包含與該裝飾罩部在與該外殼本體相反側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該裝飾罩部之面向該外殼本體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二部分。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之紅外線偵測器包含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之光屏蔽板係用於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中。
(實施例) (1) 紅外線偵測器的整體結構 在下文中,參照圖1至10、及圖11A至11C而說明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
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係用以偵測在偵測區域中的熱源(例如,人體)。紅外線偵測器100為用以執行偵測區域內之人體偵測的紅外線人體偵測器。
如圖1至8所示,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複數(五)紅外線感測器2(見圖4)、複數(五)紅外線透射構件3、外殼4、以及光屏蔽板9。將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逐一設置於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的前方。外殼4容納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且支撐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光屏蔽板9屏蔽紅外線光。放置光屏蔽板9以覆蓋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的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各者(以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厚度方向)。因此,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偵測區域係小於在光屏蔽板9自紅外線偵測器100拆離之情況下的偵測區域(在下文中,如有必要,稱為預定偵測區域)。在本實施例中,預定偵測區域可為最大偵測區域。預定偵測區域係由紅外線接收器單元所決定,該紅外線接收器單元包含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及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換言之,將預定偵測區域視為由五個單一偵測區域所形成的組合偵測區域。各單一偵測區域係由與彼此逐一相關聯的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與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套組的相應者所決定。預定偵測區域具有四面角錐外形。本實施例的紅外線偵測器100之偵測區域具有四面斜角錐外形。圖10為紅外線偵測器100之偵測區域的說明視圖,且「A2」顯示在未放置光屏蔽板9之情況下的偵測區域(預定偵測區域),而「A1」顯示在放置光屏蔽板9之情況下的偵測區域。事實上,偵測區域為不可見的。
此外,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見圖4及6)。再者,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感測器模組11(見圖4及6),該感測器模組11包含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將由外部電源供應器(例如商用電源供應器)供應的AC電壓轉換為期望之DC電壓、並將其供應至感測器模組11。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及感測器模組11係被容納於外殼4中。
此外,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附著裝置20(見圖3及7),其用以將紅外線偵測器100附著於例如暴露的附著罩部。可將暴露的附著罩部附著於例如天花板材料、金屬圓形暴露箱體、樹脂圓形暴露箱體、金屬製模、管道、嵌入式箱體等。
(2)紅外線偵測器之個別元件 (2.1)紅外線感測器 如圖6所示,紅外線感測器2包含熱釋電裝置25、安裝基板26、以及包裝件23。
熱釋電裝置25為四型熱釋電裝置,其包含單一熱釋電材料基板,四偵測器係以二乘二陣列(矩陣)設置於該熱釋電材料基板。四偵測器之各者為電容器,該電容器包含置於熱釋電材料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電極、置於第一表面對側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電極、以及介設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熱釋電材料基板之一部分。第一電極係由具有吸收紅外線光之特性的導電膜(例如NiCr膜)所構成。將紅外線感測器2的光軸定義為:當熱釋電裝置25係以其厚度方向觀看時,在正方形中心處的法線,該正方形包含該四偵測器的個別的光接收表面。當接收紅外線光時,熱釋電裝置25依據所接收之紅外線光量的變化而輸出電流信號。
各紅外線感測器2更包含用以在來自熱釋電裝置25的輸出信號上執行信號處理的信號處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包含一或更多IC裝置(IC:積體電路)。信號處理單元包含電流-電壓轉換電路、電壓放大電路、判定電路、及輸出電路。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包含用以將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的電路,該電流信號係由熱釋電裝置25輸出的輸出信號。電壓放大電路包含用於將具有在預定頻率範圍(例如,0.1 Hz至10 Hz)內之頻率的成分放大,該等成分係包含於由電流-電壓轉換電路輸出的電壓信號中。電壓放大電路具有帶通濾波器功能。帶通濾波器功能包含容許由電流-電壓轉換電路所輸出的電壓信號之預定頻率範圍的成分通過的功能、但移除被視為雜訊的非期望頻率成分。判定電路包含用於以下各者的電路:用於將由電壓放大電路輸出的電壓信號之電壓位準與一或更多預定的參考電壓(閾值)作比較(亦即,判定是否電壓信號的電壓位準大於或小於參考電壓)、以及用於將對應於例如比較結果的輸出信號輸出。在一範例中,判定電路包含窗型比較器。在此範例中,可配置窗型比較器以將電壓信號的電壓位準與具有相異電壓值的兩參考電壓作比較。可將窗型比較器配置為在以下情形時輸出具有「L」位準的輸出信號:當電壓信號的電壓位準變為比二參考電壓之較大者(下文中稱為「第一參考電壓」)大時、或當電壓位準變為比低於第一參考電壓之第二參考電壓小時。該窗型比較器亦係配置為在以下情形時輸出具有「H」位準的輸出信號:當電壓信號的電壓位準係在第一參考電壓與第二參考電壓之間的範圍內時。輸出電路包含用於以下者的電路:用於在經判定電壓位準越過由閾值所界定的邊界時,輸出人體偵測信號以作為其輸出信號。
熱釋電裝置25及信號處理單元係裝設於安裝基板26上。安裝基板26可為例如模製基板。
包裝件23為通常被稱為「罐裝包裝件」的包裝件。在一些情況下,可將該罐裝包裝件稱為「金屬包裝件」。包裝件23包含基底231、蓋部232、窗構件233、以及複數引線端子234(圖6中僅顯示其中兩者)
基底231係具導電性的。在此方面,基底231係由金屬所構成。基底231具有盤外形、且在其厚度方向於其側邊上支撐安裝基板26。
蓋部232係具導電性的。在此方面,蓋部232係由金屬所構成。蓋部232具有帶有底部的中空圓柱外形、且係固定於基底231以覆蓋安裝基板26及熱釋電裝置25。
窗構件233為具有紅外線光透射特性的構件。窗構件233係具導電性的。在此方面,窗構件233包含例如矽基板。除了矽基板之外,窗構件233在此矽基板上包含紅外線濾光器。該紅外線濾光器包含光學多層膜,該光學多層膜使可由紅外線偵測器100偵測的波長範圍中的紅外線光透射。
放置窗構件233以阻隔形成於蓋部232之前壁中的窗孔2321。窗構件233係以導電材料與蓋部232接合,藉以與蓋部232電耦合。將窗構件233安置於熱釋電裝置25的光接收表面前方。
藉由基底231固持三引線端子234。三引線端子234各自具有銷之外形。三引線端子234以基底231之厚度方向各自穿過基底231。三引線端子234包含電源供應引線端子、信號輸出引線端子、以及接地引線端子。
(2.2)感測器模組 感測器模組11包含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電路板111、控制電路、以及間隔件112。
電路板111為一印刷電路基板。電路板111包含橫跨其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1111、以及在第一表面1111之對面的第二表面1112。在感測器模組11中,紅外線感測器2係設置於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以使四紅外線感測器2(下文中,在一些情況下稱為「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圍繞一紅外線感測器2(下文中,在一些情況下稱為「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更詳細地說,在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四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係以近乎規則間隔設置於一假想圓上,而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係安置於該假想圓的中心處。換言之,在感測器模組11中的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四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係逐一地安置於一假想正方形的四個角,而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係安置於該假想正方形的中心處。
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的光軸係垂直於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在此句中,用詞「垂直」並非僅用以表示「以一精確角度相交」,而係用以表示「近乎垂直(以90° ± 5°之角度相交)」。複數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光軸係向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傾斜。複數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光軸以相同角度與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的光軸相交。再者,複數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係裝設於電路板111上,以使複數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光軸由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的光軸以個別的不同方向傾斜。
間隔件112係安置於電路板111與五紅外線感測器2(其包裝件23之基底231)之間。間隔件112包含安置於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與電路板111之間的第一間隔件部分1121、以及四第二間隔件部分1122,該四第二間隔件部分1122係各自安置於四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相應者與電路板111之間。
第一間隔件部分1121包含面向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之基底231的表面,其中該表面係垂直於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的光軸、且平行於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第二間隔件部分1122之各者包含面向相應之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之基底231的表面,其中該表面係垂直於該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該光軸、且相對於電路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而傾斜。
控制電路係配置為基於來自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的個別輸出信號而打開及關掉一開關裝置114(見圖4)。開關裝置114係耦接於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說明於後)的電源耦合的連接端子與負載耦合的連接端子之間,
感測器模組11包含複數感測器罩部12,該複數感測器罩部12係逐一附著於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
感測器罩部12圍繞紅外線感測器2之包裝件23之蓋部232的一側。感測器罩部12係由導熱性低於蓋部232的材料所構成。感測器罩部12的材料可為例如ABS樹脂。
(2.3)電源供應電路模組 如圖4所示,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包含電路板110、構成電源供應電路的複數電子部件113、開關裝置114、及端子台115。電路板110包含印刷電路板。電源供應電路包含配置如下的電路:將由外部電源供應器(例如商用電源供應器)供應的AC電壓轉換為預定之DC電壓、並將其供應至感測器模組11。複數電子部件113、開關裝置114、及端子台115係裝設於電路板110上。開關裝置114可包含例如三極交流開關(triac)。端子台115包含電氣絕緣的端子台本體1051及用以耦接於外部電線的六連接端子。該六連接端子係各自容置於端子台本體1051中。端子台本體1051包含六電線插入孔1052,該六電線插入孔1052係逐一對應於該六連接端子。各連接端子係耦接於插入通過相應之電線插入孔1052的電線。
六連接端子之二連接端子係作為電源供應耦合的端子,其他二連接端子係作為負載耦合的端子,而剩餘的二連接端子係作為從屬及主控耦合的端子。負載的範例可包含照明負載。從屬或主控的範例可包含人體感測器。
(2.4)紅外線透射構件 紅外線透射構件3係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材料的範例可包括聚乙烯。更詳細地說,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材料的範例可為含有白色著色劑的聚乙烯。白色著色劑可為例如二氧化鈦。可藉由模製以製成紅外線透射構件3。紅外線透射構件3為介電質。
在下文中,如有必要,對於五紅外線透射構件3,對應於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的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可稱為「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而逐一對應於四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四紅外線透射構件3各可稱為「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
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包含多透鏡塊體310(見圖6),該多透鏡塊體310使來自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之外部的紅外線光聚集於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其熱釋電裝置25)上。多透鏡塊體310包含複數(三十)透鏡311(見圖6)。再者,複數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各者包含多透鏡塊體320(見圖6),該多透鏡塊體320使來自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外部的紅外線光聚集於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的相應者上。各多透鏡塊體320包含複數(十五)透鏡321(見圖6)。下文中,在一些情況下,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的多透鏡塊體310可稱為「第一多透鏡塊體310」,而第一多透鏡塊體310的透鏡311可稱為「第一透鏡311」。再者,在一些情況下,各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的多透鏡塊體320可稱為「第二多透鏡塊體320」,而第二多透鏡塊體320的透鏡321可稱為「第二透鏡321」。
如圖6所示,第一多透鏡塊體310包含入射表面3101,來自外部的紅外線光照在該處,該入射表面3101係由複數第一透鏡311的個別入射表面之群組所構成。第一多透鏡塊體310包含出射表面3102,紅外線光在該處射出,該出射表面3102係由複數第一透鏡311的個別出射表面之群組所構成。
第一多透鏡塊體310的複數第一透鏡311之各者係作為會聚透鏡之功能、且係由凸透鏡所構成。在此方面,構成複數第一透鏡311之各者的凸透鏡包含非球面透鏡。
第二多透鏡塊體320包含入射表面3201,來自外部的紅外線光照在該處,該入射表面3201係由複數第二透鏡321的個別入射表面之群組所構成。第二多透鏡塊體320包含出射表面3202,紅外線光在該處射出,該出射表面3202係由複數第一透鏡321的個別出射表面之群組所構成。
第二多透鏡塊體320的複數第二透鏡321之各者係作為會聚透鏡之功能、且係由凸透鏡所構成。在此方面,構成複數第二透鏡321之各者的凸透鏡包含Fresnel透鏡。
如圖1及6所示,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具有帶有底部的中空圓柱外形、且包含設有上述之第一多透鏡塊體310的底壁(前壁)312。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包含設有四鉤部34(見圖6)的側壁313,該四鉤部34係用於將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附著於外殼4。
如圖1及6所示,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各者具有帶有底部的箱體外形、且包含設有上述之第二多透鏡塊體320的底壁(前壁)322。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包含設有在圓周方向上分隔的複數爪部324(見圖8)的側壁323,該複數爪部324係用於將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附著於外殼4。
四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係相對於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的中心線而以階次4的旋轉對稱加以設置。
(2.5)外殼 外殼4包含外殼本體5及裝飾罩部8。外殼本體5容納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及感測器模組11。裝飾罩部8包含複數窗孔83,用以個別地使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暴露。裝飾罩部8係附著於外殼本體5。
外殼本體5包含本體6及罩部7。外殼本體5係藉由將本體6及罩部7耦合在一起而加以組裝。
本體6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本體6之材料的範例可包含ABS樹脂。本體6具有電氣絕緣的特性。本體6具有帶有底部的中空圓柱外形。本體6容納電源供應電路模組10及感測器模組11。本體6包含設有複數(四)耦合突出部64(見圖1及4)的側壁63,該等耦合突出部64係用於與罩部7耦合。
存在複數(六)電線插入孔,該複數電線插入孔係在罩部7的對側形成於本體6中、且係逐一對應於端子台115的複數(六)電線插入孔1052。各電線插入孔為通孔,其容許電線插入連接至端子台115的快速連接端子。
罩部7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罩部7之材料的範例可包含ABS樹脂。罩部7具有電氣絕緣的特性。罩部7包含中空圓柱部分71、複數(四)耦合突出件75、凸緣部分72、中空圓柱隔板74(見圖5、6及7)、第一附著部分781、複數(四)第二附著部分782。
複數耦合突出件75自中空圓柱部分71之軸方向上之第一端(面向本體6的一端)在中空圓柱部分71之軸方向上突出。複數耦合突出件75逐一對應於本體6的複數耦合突出部64。複數耦合突出件75之各者包含與耦合突出部64之相應者嚙合的嚙合孔76。總之,本體6及罩部7係藉由將本體6的各耦合突出部64與罩部7的各嚙合孔76嚙合而耦合在一起。
凸緣部分72自中空圓柱部分71之軸方向上之第二端向外突出。凸緣部分72在其外周之外形上為圓形。
此外,罩部7更包含在凸緣部分72的直徑方向上由凸緣部分72的外周之部分向外突出的凸條722(見圖8),其中該部分係相較於凸緣部分72的後端(上端)而較靠近前端(下端)。凸條722的外形看似U之外形,其中當以直徑方向觀看時,較靠近裝飾罩部8之前壁81的一端係開放的。在藉由諸如一字型螺絲起子之工具從外殼本體5移除裝飾罩部8時,凸條722可作為支撐工具頂部的支點。
在中空圓柱部分71內部,隔板74圍繞五紅外線感測器2。隔板74係由中空圓柱部分71所支撐。隔板74的外形係以不干擾偵測區域而決定,該偵測區域係由五紅外線感測器2及五紅外線透射構件3所決定。隔板74在較靠近於感測器模組11的開口部741之周邊742處與感測器模組11相接觸。在此方面,如圖6所示,隔板74的開口部741之周邊742係與感測器模組11的電路板111之第一表面1111或間隔件112之任一者相接觸。
第一附著部分781為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所附著的壁部。第一附著部分781的外形為沿著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的側壁313延伸的圓環。更詳細地說,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係附著於第一附著部分781,以使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被容納於第一附著部分781之內部。第一附著部分781設有凹槽7811,用以接收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的四鉤部34(見圖6)。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的四鉤部34與凹槽7811嚙合,因此第一附著部分781將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固持。除了凹槽7811形成的區域之外,第一附著部分781之內周表面幾近於圓周上與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之外周表面相接觸。
四第二附著部分782之各者為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相應者所附著的壁部。更詳細地說,第二附著部分782具有幾乎與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側壁323相同的中空稜柱外形。前述之第二附著部分782的部分亦作為第一附著部分781的部分。第二附著部分782設有梯級部分7821,該梯級部分7821係與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內側表面及側壁323的邊緣相接觸、但與第一附著部分781共同擁有的部分除外。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之側壁323之較靠近於第一附著部分781的部分係與第二附著部分782的內側表面(第一附著部分781的外側表面)相接觸。
再者,罩部7包含對應於爪部324突出件723,該等爪部324係由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的側壁323之外表面突出。各突出件723包含嚙合孔724,該嚙合孔724係與爪部324之相應者嚙合。
裝飾罩部8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裝飾罩部8之材料的範例可包含ABS樹脂。裝飾罩部8具有電氣絕緣的特性。裝飾罩部8包含具有盤之外形的前壁81、及由前壁81之周邊向後延伸的側壁82。裝飾罩部8包含前表面811及後表面812(見圖5)。裝飾罩部8具有圓形的外周外形。裝飾罩部8的側壁82具有略大於凸緣部分72外直徑的內直徑。
裝飾罩部8包含複數(四)閂鎖爪部85(見圖9B),用以可拆卸地附著於外殼本體5(其凸緣部分72)。將複數閂鎖爪部85設置於裝飾罩部8的後表面812。藉由將複數閂鎖爪部85之各者插入凸緣部分72之複數附著孔725(見圖9B)之相應的附著孔725,以使其與相應的附著孔725之周邊嚙合,俾使裝飾罩部8附著於凸緣部分72。
當裝飾罩部8被附著於凸緣部分72時,裝飾罩部8覆蓋凸緣部分72之外周表面721、螺絲17的頭171等。
裝飾罩部8的側壁82具有一切口,用以接收罩部7的凸條722。因此,在自外殼本體5移除裝飾罩部8時,可將工具(例如一字型螺絲起子)的頂部插入通過切口而進入切口的內表面與罩部7的凸條722之間的空間。接著,可藉由以凸條722為支點而施力於裝飾罩部8,俾將其從前表面811的對側推開。因此,可破壞裝飾罩部8之複數閂鎖爪部85與罩部7之附著孔725之周邊的嚙合。因此可自外殼本體5移除裝飾罩部8。
裝飾罩部8包含形成於前壁81中的複數(五)窗孔83。下文中,在一些情況下,對於五窗孔83,使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暴露的窗孔83可稱為「第一窗孔831」,而逐一使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暴露的窗孔83可稱為「第二窗孔832」。第一窗孔831係形成於裝飾罩部8之前壁81的中心。第一窗孔831具有圓形的開口外形。四第二窗孔832係以第一窗孔831之圓周方向而按規則間隔加以設置。四窗孔832具有近乎六邊形的開口外形。
(2.6)端子罩部 端子罩部16係可拆卸地附著於本體6,以覆蓋形成於本體6中的複數電線插入孔。端子罩部16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端子罩部16具有電氣絕緣的特性。
(2.7)附著裝置 附著裝置20為用於將外殼本體5附著於例如暴露附著罩部等之裝置。暴露附著罩部形成具有底部的中空圓柱外形。暴露附著罩部具有能夠容納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尺寸。暴露附著罩部與一對肩部整體成形,該對肩部由其側壁的內周表面以徑向方向往內突出、並面對彼此。該對肩部之間的距離係小於外殼4中的凸緣部分72之直徑、而在較短方向上係大於本體6之尺寸。暴露附著罩部包含形成於其底壁(頂板)之中心的電線插入孔,以容許電線從中通過。再者,暴露附著罩部包含螺絲插入孔,其係形成於其底壁的電線插入孔附近,以容許用於使暴露附著罩部附著於線槽等的螺絲從中通過。暴露附著罩部包含位在肩部之下表面的凸部,其中該凸部可與形成於凸緣部分72之上表面的凹槽嚙合。
附著裝置20包含二螺絲17、二鉗夾金屬部件18、及二襯套19。
如圖3、7及8所示,各螺絲17包含頭171、及具有一長度且包含外螺紋1721的軸172。螺絲17的軸172被插入凸緣部分72的螺絲插入孔727(見圖3)、且係位在本體6旁邊。
襯套19係位在螺絲17的頭171下方以圍繞軸172的整個圓周、且位在螺絲17的軸172(頭171與其外螺紋1721之間的部分)與凸緣部分72的螺絲插入孔727之間。
各鉗夾金屬部件18包含與螺絲17之軸172之外螺紋1721嚙合的內螺紋、且與軸172之外螺紋1721嚙合。
附著裝置20包含容納部分67,其由本體6的側壁63橫向突出以個別地容納螺絲17之軸172。容納部分67包含狹縫671(見圖3、4、及8),其係在面向凸緣部分72之一端的相對端形成於容納部分67。狹縫671容許鉗夾金屬部件18在垂直於螺絲17之軸172之軸方向的平面旋轉。
藉由使暴露附著罩部的凸部嚙合至凸緣部分72的凹槽、並將螺絲17擰緊,可將肩部固持於凸緣部分72與鉗夾金屬部件18之間。藉由此舉,紅外線偵測器100係可拆卸地附著於暴露附著罩部。
(2.8)光屏蔽板 光屏蔽板9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光屏蔽板9係由具有屏蔽或阻擋紅外線光之特性的材料所製成。光屏蔽板9的材料之範例可包含聚碳酸酯。光屏蔽板9係透明且無色的。
光屏蔽板9係放置為與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其部分)重疊。在此方面,光屏蔽板9以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厚度方向與個別的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重疊。光屏蔽板9係附著於外殼4(其裝飾罩部8),以延伸至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之上。
光屏蔽板9包含光屏蔽板本體91及複數(二)附著爪部92(見圖5、11A、11B及11C),該複數附著爪部92由光屏蔽板本體91突出以與裝飾罩部8之後表面812嚙合。光屏蔽板本體91具有擁有一長度的板外形、且包含前表面911及後表面912。光屏蔽板9包含與裝飾罩部8之前表面811(亦即,裝飾罩部8在外殼本體5之相反側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裝飾罩部8之後表面812 (亦即,裝飾罩部8之面向外殼本體5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包含一凸條,其由光屏蔽板本體91的後表面912突出(之後所述的第一凸條94)。第二部分可包含複數附著爪部92。
對於使光屏蔽板9附著於外殼4之結構,如圖5所示,二附著爪部92被夾在裝飾罩部8與外殼本體5之間。
二附著爪部92各自包含由光屏蔽板本體91朝向外殼本體5(以接近外殼本體5之方向)突出的腿件921、以及由腿件921之遠端遠離外殼本體5(以遠離外殼本體5之方向)突出的爪件922。二附著爪部92由光屏蔽板本體91在其長度軸上的相對端突出,因此一附著爪部92由光屏蔽板本體91的每一端突出。
如圖11C所示,光屏蔽板9包含第一凸條94及第二凸條95,該第一凸條94及第二凸條95由光屏蔽板本體91的後表面912突出。第一凸條94係形成於光屏蔽板本體91在其長度軸上的中心、且沿著光屏蔽板本體91的寬度軸延伸。第一凸條94係用以與對應於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的二第二窗孔832之間的裝飾罩部8之部分相接觸(見圖5)。第二凸條95係作為標記凸條,用以指示使用者藉由剪刀等來移除光屏蔽板9之部分的切割線,俾改變偵測區域。第二凸條95係形成為沿著光屏蔽板本體91的長度軸延伸。對於光屏蔽板9,可藉由沿著第二凸條95切割而將光屏蔽板本體91之部分移除。在紅外線偵測器100中,相對於在不切割光屏蔽板本體91的情況下將其附著於外殼4,將部分切割之光屏蔽板本體91附著於外殼4可擴大偵測區域。
(2.9) 用於使光屏蔽板附著於外殼之結構 外殼4容許複數光屏蔽板9附著於裝飾罩部8。
裝飾罩部8包含複數(二)切口84(見圖2、3及5),其係形成於各第二窗孔832之內周中、且各自容許光屏蔽板9的二附著爪部92之任一附著爪部92從中通過。總之,裝飾罩部8包含用於複數(四)第二窗孔832之各者的二切口84。各第二窗孔832的二切口84係以沿著裝飾罩部8之圓周方向的方向遠離彼此。當從裝飾罩部8的前表面811觀看時,切口84各自具有四邊形之外形。
如圖2及5所示,對於光屏蔽板9,將一附著爪部92插入二第二窗孔832中之一第二窗孔832之切口84之一者(所述者離另一窗孔832較另一者遠),該二第二窗孔832係在平行於裝飾罩部8的一徑向方向上並排設置,並將另一附著爪部92插入其他第二窗孔832之切口84之一者(所述者離前述窗孔832較另一者遠)。如圖5所示,各切口84之內部側表面包含傾斜表面841,該傾斜表面841係與光屏蔽板9之相應的附著爪部92的腿件921相接觸。
裝飾罩部8包含凹槽815(見圖5),該等凹槽815係形成於其後表面812中的切口84附近、且係與光屏蔽板9之附著爪部92的爪件922嚙合。因此,光屏蔽板9之二附著爪部92的爪件922係與裝飾罩部8的二凹槽815嚙合。
在外殼4中,在平行於裝飾罩部8的一徑向方向上並排設置的二切口84構成一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因此,外殼4包含複數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光屏蔽板9係附著於複數光屏蔽板附著結構之一光屏蔽板附著結構。
外殼4包含複數(八)定位凸條79(圖5及8)。八定位凸條79由外殼本體5之面向裝飾罩部8的前表面(凸緣部分72的前表面)朝向裝飾罩部8的前壁81突出。八定位凸條79係形成於凸緣部分72中。八定位凸條79係在沿著凸緣部分72之圓周方向的方向上設置、並與彼此相間隔。
八定位凸條79之各者係位在以下位置:容許光屏蔽板9之附著爪部92(圖5、11A、11B及11C)被夾在定位凸條79與裝飾罩部8之間的位置。更詳細地說,八定位凸條79之二者形成空間,在該空間處光屏蔽板9之附著爪部92以裝飾罩部8之前壁81的厚度方向被夾在裝飾罩部8與所述二者之間。
八定位凸條79之各者包含第一部分791及第二部分792。第一部分791係與附著爪部92的腿件921之遠端平面接觸的部分。第一部分791具有長方體之外形。第一部分791係形成於與裝飾罩部8之切口84附近重疊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部分792係形成於與裝飾罩部8之切口84重疊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第二部分792係與二附著爪部92之一者的附著爪部92的腿件921之面向光屏蔽板本體91的一側相接觸的部分、且被固持於裝飾罩部8與第二部分792之間。定位凸條79之第二部分792包含傾斜表面7921,其係與腿件921之面向光屏蔽板本體91的表面平面接觸。裝飾罩部8容許光屏蔽板9之腿件921被夾在切口84的傾斜表面841與定位凸條79的傾斜表面7921之間。
在將光屏蔽板9附著於外殼4時,首先,如圖9A所示,在裝飾罩部8係與外殼本體5分離之情況下,可將光屏蔽板9之二附著爪部92之一附著爪部92插入裝飾罩部8之切口84之一者,並可使所述之一附著爪部92與裝飾罩部8之後表面812嚙合,隨後可使光屏蔽板9彎曲,並可將光屏蔽板9之其他附著爪部92插入其他切口84 ,且可使附著爪部92與裝飾罩部8嚙合。因此,可將光屏蔽板9附著於裝飾罩部8。在此方面,將光屏蔽板9放置為延伸至裝飾罩部8的二窗孔83及二窗孔83之間的部分之上。因此,可避免光屏蔽板9無意間卸離並從裝飾罩部8的後表面812(見圖5)脫落。
之後,如圖9B所示,光屏蔽板9所附著的裝飾罩部8被置於外殼本體5的對側、並朝向外殼本體5移動。此後,裝飾罩部8被附著於外殼本體5。依據紅外線偵測器100,定位凸條79包含第二部分792。因此,即使當光屏蔽板9被附著於裝飾罩部8時附著爪部92的爪件922未能嚙合至凹槽815,藉由將裝飾罩部8附著於外殼本體5,可更確定地完成爪部92的爪件922與凹槽815之嚙合。
相較之下,在將光屏蔽板9自外殼4卸離時,可將裝飾罩部8自外殼本體5卸離,之後可使光屏蔽板9彎曲,且可將附著爪部92的爪件922從裝飾罩部8的凹槽815拔出,因此使光屏蔽板9從裝飾罩部8卸離。
用於光屏蔽板9之附著的結構包含裝飾罩部8及用以屏蔽紅外線光的光屏蔽板9。裝飾罩部8係附著於外殼本體5。外殼本體5容納紅外線感測器2並將紅外線透射構件3支撐於紅外線感測器2的前方。裝飾罩部8包含窗孔83,用以使紅外線透射構件3暴露。裝飾罩部8包含前表面811及後表面812。光屏蔽板9包含與裝飾罩部8之前表面811相接觸的第一部分(第一凸條94)、以及與後表面812相接觸的第一部分(複數附著爪部92)。
(2.10) 紅外線偵測器之偵測區域 在一範例中,假設紅外線偵測器100用以定位成使得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之光接收表面係垂直向下定向。預定偵測區域可為具有四面角錐外形的三維區域。預定偵測區域在垂直於其中心線的水平面上具有正方形之外形。例如,可藉由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及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以決定預定偵測區域的立體角。
預定偵測區域包含複數小偵測區域,其數目(90)係等於第一多透鏡塊體310(見圖6)之第一透鏡311之數目(30)與四第二多透鏡塊體320(見圖10)之第二透鏡321之數目(4 * 15 = 60)的和。複數(九十)小偵測區域之各者包含逐一對應於熱釋電裝置25之複數(四)偵測器的複數(四)微小偵測區域。複數微小偵測區域之各者具有四面斜角錐外形。複數微小偵測區域之各者之立體角係小於小偵測區域之立體角。換言之,微小偵測區域比小偵測區域狹小。微小偵測區域可為:藉由以與紅外線光行進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將通過第一透鏡311而撞擊第一紅外線感測器21之熱釋電裝置25之偵測器的紅外線光的射線延伸所形成的三維區域;或者可為:藉由以與紅外線光行進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將通過第二透鏡321而撞擊第二紅外線感測器22之熱釋電裝置25之偵測器的紅外線光的射線延伸所形成的三維區域。換言之,微小偵測區域可為以下之三維區域:容許用於在熱釋電裝置25之偵測器的光接收表面上產生影像的紅外線光的射線通過的三維區域。例如,可由使用者利用射線追蹤及分析之軟體的模擬結果來決定微小偵測區域。預定偵測區域、各小偵測區域及各微小偵測區域可為光學上所界定的三維區域、但可能並非可由實際人類所視覺上感知的三維區域。在一些情況下,小偵測區域可取決於紅外線感測器2之窗構件233的尺寸及外形、窗孔2321的開口外形等。
(2.11) 有利功效 依據本實施例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光屏蔽板9包含與裝飾罩部8之前表面811相接觸的第一部分(第一凸條94)、以及與後表面812相接觸的第一部分(複數附著爪部92)。因此,本實施例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允許包含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的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再者,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前述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因此可允許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此外,本實施例之光屏蔽板9可用於前述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因此可允許包含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的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此外,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複數紅外線感測器2及複數紅外線透射構件3,因此可具有擴大的偵測區域。
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包含光屏蔽板9,因此可改變偵測區域的範圍。於是,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可使偵測區域比預定偵測區域狹窄。再者,在本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中,光屏蔽板9係附著於裝飾罩部8以與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重疊(部分重疊)。因此有助於偵測區域之設定。
(3) 變化 前述實施例係依據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一者。可依據設計等等而以各種方式修改前述實施例,只要其可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
(3.1) 變化1 如圖12所示,依據實施例之變化1的紅外線偵測器101在以下方面係不同於前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取代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光屏蔽板9,紅外線偵測器101更包含具有不同於光屏蔽板9之外形的光屏蔽板9a。應注意,與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之元件相同或相當的變化1之紅外線偵測器101之元件,可由相同的參考符號加以指定,以避免冗餘的說明。
藉由部分切割光屏蔽板9之光屏蔽板本體91以形成光屏蔽板9a。因此,光屏蔽板9a包含附著爪部92a,其具有與光屏蔽板9之附著爪部92之外形相同的外形。光屏蔽板9a可不限於藉由部分切割光屏蔽板9而形成。光屏蔽板9a可為合成樹脂之製模,其係藉由使用與光屏蔽板9之模具不同的模具而形成。
變化1之紅外線偵測器101可使偵測區域大於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偵測區域。決定光屏蔽板本體91a之尺寸,以使光屏蔽板9a所覆蓋的小偵測區域之數目等於光屏蔽板9所覆蓋的小偵測區域之數目的大約一半。
(3.2) 變化2 如圖13A及13B所示,依據實施例之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在以下方面係不同於前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取代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光屏蔽板9,紅外線偵測器102更包含具有不同於光屏蔽板9之外形的光屏蔽板9b。應注意,與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之元件相同或相當的變化2之紅外線偵測器102之元件可由相同的參考符號加以指定,以避免冗餘的說明。
在紅外線偵測器102中,光屏蔽板9及光屏蔽板9b係與彼此部分重疊。依據紅外線偵測器102,在垂直於預定偵測區域之中心軸的平面上沿著正方形預定偵測區域之兩側的L型區域可被設為非偵測區域。
光屏蔽板9及光屏蔽板9b具有相互不同的外形。下文中,在一些情況下,光屏蔽板9可稱為「第一光屏蔽板9」,而光屏蔽板9b可稱為「第二光屏蔽板9b」。
第二光屏蔽板9b之光屏蔽板本體91b的前表面911b及後表面912b係各別地相同於第一光屏蔽板9之光屏蔽板本體91的前表面911及後表面912的外形。
第二光屏蔽板9b包含附著爪部92b,其由光屏蔽板本體91b之周邊突出。第二光屏蔽板9b包含比第一光屏蔽板9之腿件921長的腿件921b。因此,可將光屏蔽板9b附著於裝飾罩部8以與光屏蔽板9重疊。
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可使偵測區域比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偵測區域狹窄。
(3.3) 變化3 如圖14所示,依據實施例之變化3的紅外線偵測器103在以下方面係不同於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除了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的構造之外,紅外線偵測器103還包含第一光屏蔽板9。應注意,與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之元件相同或相當的變化3之紅外線偵測器103之元件可由相同的參考符號加以指定,以避免冗餘的說明。
變化3之紅外線偵測器103包含二第一光屏蔽板9及一第二光屏蔽板9b。第二光屏蔽板9b包含光屏蔽板本體91b,該光屏蔽板本體91b在其長度方向上包含第一端,其與二第一光屏蔽板9之一第一光屏蔽板9的一端重疊,且該光屏蔽板本體91b在其長度方向上包含第二端,其與另一第一光屏蔽板9的一端重疊。
依據紅外線偵測器103,在垂直於預定偵測區域之中心軸的平面上沿著正方形預定偵測區域之三側的U型區域可被設為非偵測區域。
(3.4) 變化4 如圖15所示,依據實施例之變化4的紅外線偵測器104在以下方面係不同於前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取代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的光屏蔽板9,紅外線偵測器104更包含具有不同於光屏蔽板9之外形的光屏蔽板9c。應注意,與上述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100之元件相同或相當的變化4之紅外線偵測器104之元件可由相同的參考符號加以指定,以避免冗餘的說明。
光屏蔽板9c包含形成為L型的光屏蔽板本體91c。因此,變化4的紅外線偵測器104可允許單一光屏蔽板9c形成與變化2的紅外線偵測器102之偵測區域相似或相當的偵測區域。
(3.5) 其他變化 光屏蔽板9、9a、9b、及9c可不限於與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32重疊,而係可與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31重疊。
熱釋電裝置25可不限於四元熱釋電裝置,而可為雙元熱釋電裝置、單一熱釋電裝置等。再者,熱釋電裝置25之一或更多偵測器的外形、佈置等可不受限。
熱釋電裝置25為用於電流偵測模式中且輸出電流信號以作為其輸出信號的熱釋電裝置,但可不受限於此。例如,熱釋電裝置25可包含用於電壓偵測模式中且輸出電壓信號以作為其輸出信號的熱釋電裝置。再者,熱釋電裝置25可不受限於包含熱釋電材料基板的構造,而可為包含一或更多偵測器的晶片,該一或更多偵測器係藉由將後表面電極、熱釋電材料膜、及前表面電極以此順序堆疊於電氣絕緣膜上所形成,該電氣絕緣膜係形成於矽基板的表面上。
紅外線偵測器100至104可包含熱電堆、電阻型輻射熱計等,用以取代熱釋電裝置25而作為紅外線感測器2中的熱紅外線偵測器。
紅外線感測器2之包裝件23之窗構件233可包含一或更多諸如矽透鏡的半導體透鏡。
(總結) 顯然地,可由上述之實施例等衍生以下實施態樣。
第一實施態樣為一種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包含 :一裝飾罩部(8) ;以及一光屏蔽板(9; 9a; 9b; 9c),用以屏蔽紅外線光。該裝飾罩部(8)係用以附著於外殼本體(5)。該外殼本體(5)容納紅外線感測器(2)且將紅外線透射構件(3)支撐於該紅外線感測器(2)的前方。該裝飾罩部(8)包含用於使該紅外線透射構件(3)暴露的一窗孔(83)。該光屏蔽板(9; 9a; 9b; 9c)包含與該裝飾罩部(8)在與該外殼本體(5)相反側的表面(前表面811)相接觸的第一部分(94)、以及與該裝飾罩部(8)之面向該外殼本體(5)的表面(後表面812)相接觸的第二部分(92; 92a; 92b; 92c)。
依據第一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允許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第二實施態樣為依據第一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該光屏蔽板(9; 9a; 9b; 9c)包含一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及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該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由該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突出、且與該裝飾罩部(8)之面向該外殼本體(5)的該表面(812)嚙合;該第一部分包含一凸條(94),該凸條(94)由該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之後表面(912; 912b)突出;以及該第二部分包含該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
依據第二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允許光屏蔽板(9; 9a; 9b; 9c)被穩定地附著於該裝飾罩部(8)。
第三實施態樣為依據第二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該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被夾在該裝飾罩部(8)與該外殼本體(5)之間。
依據第三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允許光屏蔽板(9; 9a; 9b; 9c)以經改善的位置準確性被附著於該裝飾罩部(8)。
第四實施態樣為依據第三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該外殼本體(5)包含複數定位凸條(79),以及該複數定位凸條(79)之其中至少一定位凸條(79)容許該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之其中一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被夾在該至少一定位凸條(79)與該裝飾罩部(8)之間。
依據第四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允許光屏蔽板(9; 9a; 9b; 9c)之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與裝飾罩部(8)上的預定位置更精確地嚙合。
第五實施態樣為依據第四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該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各自包含一腿件(921; 921a; 921b; 921c)及一爪件(922; 922a; 922b; 922c),該腿件(921; 921a; 921b; 921c)由該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朝向該外殼本體(5)突出,且該爪件(922; 922a; 922b; 922c)由該腿件(921; 921a; 921b; 921c)之遠端遠離該外殼本體(5)而突出;以及該至少一定位凸條(79)包含與來自該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的前述該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的該腿件(921; 921a; 921b; 921c)相接觸的部分(第二部分792)。
依據第五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允許光屏蔽板(9; 9a; 9b; 9c)之複數附著爪部(92; 92a; 92b; 92c)與裝飾罩部(8)上的預定位置更精確地嚙合。
第六實施態樣為依據第五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該部分(第二部分792)包含一傾斜表面(7921),該傾斜表面(7921)與該腿件(921; 921a; 921b; 921c)之面向該光屏蔽板本體(91; 91a; 91b; 91c)的表面相接觸。
依據第六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可改善光屏蔽板(9; 9a; 9b; 9c)的位置準確性。
第七實施態樣為一種紅外線偵測器(100; 101; 102; 103; 104),其包含依據第一至第六實施態樣之任一者的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
依據第七實施態樣的紅外線偵測器(100; 101; 102; 103; 104)可允許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第八實施態樣為一種光屏蔽板(9; 9a; 9b; 9c),其用於依據第一至第六實施態樣之任一者的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中。
依據第八實施態樣的光屏蔽板(9; 9a; 9b; 9c)可允許包含上述光屏蔽板之附著結構的紅外線偵測器(100; 101; 102; 103; 104)的偵測區域之較精確設定。
10‧‧‧電源供應電路模組
100‧‧‧紅外線偵測器
1051‧‧‧端子台本體
1052‧‧‧電線插入孔
11‧‧‧感測器模組
110‧‧‧電路板
111‧‧‧電路板
1111‧‧‧第一表面
1112‧‧‧第二表面
112‧‧‧間隔件
1121‧‧‧第一間隔件部分
1122‧‧‧第二間隔件部分
1123‧‧‧第三間隔件部分
1124‧‧‧通孔
113‧‧‧電子部件
114‧‧‧開關裝置
115‧‧‧端子台
116‧‧‧電子部件
12‧‧‧感測器罩部
16‧‧‧端子罩部
17‧‧‧螺絲
171‧‧‧頭
172‧‧‧軸
1721‧‧‧外螺紋
18‧‧‧鉗夾金屬部件
19‧‧‧襯套
2‧‧‧紅外線感測器
20‧‧‧附著裝置
21‧‧‧第一紅外線感測器
22‧‧‧第二紅外線感測器
23‧‧‧包裝件
231‧‧‧基底
232‧‧‧蓋部
2321‧‧‧窗孔
233‧‧‧窗構件
234‧‧‧引線端子
25‧‧‧熱釋電裝置
26‧‧‧安裝基板
3‧‧‧紅外線透射構件
31‧‧‧第一紅外線透射構件
310‧‧‧多透鏡塊體
3101‧‧‧入射表面
3102‧‧‧出射表面
311‧‧‧透鏡
312‧‧‧前壁
313‧‧‧側壁
3131‧‧‧內周表面
3132‧‧‧外周表面
3133‧‧‧開口部
32‧‧‧第二紅外線透射構件
320‧‧‧多透鏡塊體
3201‧‧‧入射表面
3202‧‧‧出射表面
321‧‧‧透鏡
322‧‧‧前壁
323‧‧‧側壁
3231‧‧‧第一部分
3232‧‧‧第二部分
3233‧‧‧開口部
324‧‧‧爪部
325‧‧‧突出部分
3251‧‧‧第一突出部分
3252‧‧‧第二突出部分
34‧‧‧鉤部
4‧‧‧外殼
5‧‧‧外殼本體
6‧‧‧本體
63‧‧‧側壁
64‧‧‧耦合突出部
67‧‧‧容納部分
671‧‧‧狹縫
7‧‧‧罩部
70‧‧‧暴露孔
701‧‧‧第一窗部
702‧‧‧第二窗部
71‧‧‧圓柱部分
72‧‧‧凸緣部分
721‧‧‧外周表面
722‧‧‧凸條
723‧‧‧突出件
724‧‧‧嚙合孔
725‧‧‧附著孔
726‧‧‧人工操作孔
727‧‧‧螺絲插入孔
74‧‧‧隔板
741‧‧‧開口部
742‧‧‧周邊
7421‧‧‧第一區域
7422‧‧‧第二區域
743‧‧‧突出部分
7431‧‧‧通孔
744‧‧‧傾斜部分
745‧‧‧對定位突出部
75‧‧‧耦合突出件
76‧‧‧嚙合孔
781‧‧‧第一附著部分
7811‧‧‧凹槽
7812‧‧‧突出部
7813‧‧‧第一外側表面
7814‧‧‧前表面
7815‧‧‧第二外側表面
782‧‧‧第二附著部分
7821‧‧‧梯級部分
7822‧‧‧狹縫
79‧‧‧定位凸條
791‧‧‧第一部分
792‧‧‧第二部分
7921‧‧‧傾斜表面
8‧‧‧裝飾罩部
81‧‧‧前壁
811‧‧‧前表面
812‧‧‧後表面
815‧‧‧凹槽
82‧‧‧側壁
83‧‧‧窗孔
831‧‧‧第一窗孔
832‧‧‧第二窗孔
84‧‧‧切口
841‧‧‧傾斜表面
85‧‧‧閂鎖爪部
9‧‧‧光屏蔽板
91‧‧‧光屏蔽板本體
911‧‧‧前表面
911b‧‧‧前表面
912‧‧‧後表面
912b‧‧‧後表面
91a‧‧‧光屏蔽板本體
91b‧‧‧光屏蔽板本體
91c‧‧‧光屏蔽板本體
92‧‧‧附著爪部
921‧‧‧腿件
921a‧‧‧腿件
921b‧‧‧腿件
921c‧‧‧腿件
922‧‧‧爪件
922a‧‧‧爪件
922b‧‧‧爪件
922c‧‧‧爪件
92a‧‧‧附著爪部
92b‧‧‧附著爪部
92c‧‧‧附著爪部
94‧‧‧第一凸條
95‧‧‧第二凸條
9a‧‧‧光屏蔽板
9b‧‧‧光屏蔽板
9c‧‧‧光屏蔽板
圖1為依據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例之紅外線偵測器之透視圖。 圖2為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前視圖。 圖3為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分解透視圖。 圖4係關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且為其分解透視圖,其中裝飾罩部、端子罩部、螺絲、鉗夾金屬部件、及其他係卸離的。 圖5係關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且為沿圖2之A-A線截取的剖面。 圖6係關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且為沿圖2之B-B線截取的剖面。 圖7係關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且為其透視圖,其中紅外線透射構件、裝飾罩部、光屏蔽板、及其他係卸離的。 圖8係關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且為其透視圖,其中紅外線透射構件及光屏蔽板係卸離的。 圖9A及9B為如何組裝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之說明視圖。 圖10為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偵測區域之說明視圖。 圖11A為用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中的光屏蔽板之平面圖。 圖11B為用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中的光屏蔽板之前視圖。 圖11C為用於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中的光屏蔽板之底視圖。 依據本發明,圖12為依據一實施例之變化1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前視圖。 依據本發明,圖13A為依據一實施例之變化2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前視圖。 依據本發明,圖13B為上述之紅外線偵測器的兩個光屏蔽板之右側視圖,用以說明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依據本發明,圖14為依據一實施例之變化3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前視圖。 依據本發明,圖15為依據一實施例之變化4之紅外線偵測器之前視圖。

Claims (8)

  1. 一種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包含: 一裝飾罩部,其係用以附著於外殼本體,該外殼本體容納紅外線感測器且將紅外線透射構件支撐於該紅外線感測器的前方,且該裝飾罩部包含用於使該紅外線透射構件暴露的一窗孔;以及 一光屏蔽板,用以屏蔽紅外線光, 該光屏蔽板包含與該裝飾罩部在該外殼本體之相反側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該裝飾罩部之面向該外殼本體的表面相接觸的第二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 該光屏蔽板包含一光屏蔽板本體及複數附著爪部,該複數附著爪部由該光屏蔽板本體突出、且與該裝飾罩部之面向該外殼本體的該表面嚙合; 該第一部分包含一凸條,該凸條由該光屏蔽板本體之後表面突出;以及 該第二部分包含該複數附著爪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 該複數附著爪部被夾在該裝飾罩部與該外殼本體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 該外殼本體包含複數定位凸條,以及 該複數定位凸條之其中至少一定位凸條容許該複數附著爪部之其中一附著爪部被夾在該至少一定位凸條與該裝飾罩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 該複數附著爪部各自包含一腿件及一爪件,該腿件由該光屏蔽板本體朝向該外殼本體突出,且該爪件由該腿件之遠端遠離該外殼本體而突出,以及 該至少一定位凸條包含與來自該光屏蔽板本體的前述該附著爪部的該腿件相接觸的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屏蔽板附著結構,其中 該部分包含一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與該腿件之面向該光屏蔽板本體的表面相接觸。
  7. 一種紅外線偵測器,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之任一者的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
  8. 一種光屏蔽板,其用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之任一者的該光屏蔽板附著結構中。
TW107130060A 2017-08-31 2018-08-29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TWI742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8045A JP6956379B2 (ja) 2017-08-31 2017-08-31 遮光板の取付構造、赤外線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が備えている遮光板
JP2017-168045 2017-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3048A true TW201913048A (zh) 2019-04-01
TWI742305B TWI742305B (zh) 2021-10-11

Family

ID=6355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060A TWI742305B (zh) 2017-08-31 2018-08-29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50944A1 (zh)
JP (1) JP6956379B2 (zh)
TW (1) TWI742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1724A1 (zh) * 2017-03-09 2018-09-13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照明控制装置及系统
FR3099591B1 (fr) * 2019-07-31 2022-01-28 Dubois Jean Claude Capteur thermique stéréoscopique miniaturisé pour dispositif de comptage automatique
GB2589064A (en) * 2019-10-23 2021-05-26 Texecom Ltd Covers for safety/security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3356A (ja) 1993-02-15 199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感知式自動スイッチ
JP3503669B2 (ja) * 1995-09-08 2004-03-08 神保電器株式会社 感熱センサスイッチ装置
JP2001337178A (ja) * 2000-05-26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センサ
JP2003131290A (ja) * 2001-10-26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レンズフードおよびレンズカバー
JP4337781B2 (ja) * 2005-06-27 2009-09-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式人感センサ装置
CN102507013A (zh) * 2011-11-22 2012-06-20 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的红外热成像仪
GB2507818B (en) * 2012-11-13 2015-09-09 Pyronix Ltd Infrared detection device and masking section
JP6044841B2 (ja) * 2013-06-05 2016-1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2015200878A (ja) * 2014-03-31 2015-11-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センサ、近赤外線吸収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イメージセンサ、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化合物
US9915566B2 (en) * 2015-02-04 2018-03-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mart lookdown function switch design for intrusion detectors
CN204535858U (zh) * 2015-03-27 2015-08-05 德清兰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45278A (ja) 2019-03-22
TWI742305B (zh) 2021-10-11
EP3450944A1 (en) 2019-03-06
JP6956379B2 (ja)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7078B (zh) 紅外線偵測器
TW201913048A (zh) 光屏蔽板附著結構、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US10001266B2 (en) Trapezoidal pir sensor lens
KR20050013226A (ko) 산란된 광 스모크 탐지기
AU2003233745A1 (en) Fire detector
JP2008237396A (ja) 耳式体温計及びこれの制御方法
TW201913140A (zh) 紅外線偵測器及光屏蔽板
CN210166515U (zh) 一种探头传感器
JP2018005497A (ja) 情報発信アダプタ
KR100999385B1 (ko) 적외선 센서 스위치
JP6709724B2 (ja) 火災感知器
JP2017152342A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
JP2565208Y2 (ja) 輻射式火災感知器
CN218721757U (zh) 照明检测装置和烟机
CN217637677U (zh) 一种红外传感装置
KR101671076B1 (ko) 조명 장치
JP7026326B2 (ja) 配線器具
JP2023067547A (ja) 感知器
JP2003215313A (ja) 広角レンズ
US10422511B1 (en) Covers for emergency egress light fixtures
JP5964133B2 (ja) 火災感知器
US6014302A (en) Electric shock preven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component having an uninsulated exterior surface
JP2003303535A (ja) 熱線式人感センサ装置
KR20160073849A (ko) 조명 장치
TW202320105A (zh) 近接感測器、及具備此近接感測器之配線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