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6881A -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 Google Patents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6881A
TW201906881A TW107119958A TW107119958A TW201906881A TW 201906881 A TW201906881 A TW 201906881A TW 107119958 A TW107119958 A TW 107119958A TW 107119958 A TW107119958 A TW 107119958A TW 201906881 A TW201906881 A TW 2019068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mass
monomer
processed product
unsaturated mon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9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8076B (zh
Inventor
川原勇汰
深瀨一成
中川康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6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0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08F220/06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2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e.g. maleic acid or itacon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 C08F230/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Dental Preparation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Paper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共聚物,其係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且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

Description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本發明關於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7年6月27日在日本申請的特願2017-125089號,主張優先權,在此援用其內容。
在基材上附著有紙處理劑、纖維處理劑、黏接著劑等處理劑之加工品(以下,亦稱為「加工品等」)係廣泛使用於建築材料、家電、電子材料、汽車等的車輛內裝材料等用途。於加工品等所使用的處理劑之材料中,作為物性提高劑、黏結劑或分散劑,廣泛使用合成樹脂。
近年來,從安全性之觀點來看,要求加工品等的難燃化。作為將加工品等予以難燃化之方法,可舉出作為於加工品等所使用的處理劑,使用包含難燃劑者之方法。   作為難燃劑,已知紅磷、三氧化銻、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之無機系難燃劑;五溴聯苯、八溴聯苯、十溴聯苯等之鹵素系難燃劑;磷酸鹽、磷酸胍、磷酸三苯酯、胺磺酸等之非鹵素難燃劑等。
鹵素系難燃劑具有優異的難燃化性能。因此,使用鹵素系難燃劑作為難燃劑時,多可以使難燃劑的使用量成為比較少量。因此,於使用包含鹵素系難燃劑的處理劑所製造的加工品等中,難燃劑賦予加工品等物性之影響較少。
然而,鹵素系難燃劑含有氯或溴、氟等的鹵素元素。因此,若焚化包含鹵素系難燃劑的加工品等,則有產生戴奧辛或鹵化氫等有害物質之虞。因此,鹵素系難燃劑係在以EU諸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進行管制或使用的重新評估。   又,廣泛已知鹵素系難燃劑係與銻化合物併用藉此展現更高的難燃性。因此,鹵素系難燃劑多與銻化合物併用而使用。然而,近年來,關於銻化合物,亦開始進行管制或使用的重新評估,有避免其使用的傾向。
與鹵素系難燃劑比較,非鹵素系有機難燃劑係安全性優異。作為非鹵素系有機難燃劑,大多檢討由磷系化合物所構成之磷系難燃劑。   然而,一般而言,磷系難燃劑之難燃化性能係比鹵素系難燃劑更低。因此,使用磷系難燃劑作為難燃劑時,為了得到充分的難燃性,多必須大量地使用難燃劑。因此,於使用包含磷系難燃劑的處理劑之加工品等中,由於需要多地摻合難燃劑,有加工品等的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不足之情況。
專利文獻1中提案有由包含特定量的磷之單體與丙烯酸系不飽和單體及乙酸乙烯酯單體之三元共聚物所構成的難燃性共聚合樹脂。   專利文獻2中提案將有具有磷酸基或亞磷基的不飽和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與丙烯酸系不飽和單體予以共聚合而得之樹脂組成物、使用此而加工的紙及纖維加工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18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3583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然而,以往之包含難燃性樹脂的加工品,無法滿足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之全部。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事而完成者,其課題在於提供難燃性優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樹脂。   又,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能得到具有良好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之塗膜的樹脂組成物及處理劑。   另外,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之加工品。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提供滿足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之全部的樹脂,而重複專心致力的研究。   結果,發現只要是一種共聚物即可,其係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前述來自(B)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且相對於前述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而想出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第一態樣為以下之共聚物。
[1]一種共聚物,其係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其特徵為:   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且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
上述[1]所述的共聚物亦較佳為具有以下之特徵的共聚物。下述之特徵亦可互相組合。
[2]如[1]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的構成成分。   [3]如[2]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前述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為酸性・膦醯氧基聚氧化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磷原子含量為0.1~10質量%。
[5]如[1]~[4]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前述不飽和羧酸單體(b-1)係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β-羧基乙基丙烯酸所選出的至少1種。   [6]如[1]~[5]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中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前述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30~95質量%。
[7]如[1]~[6]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進一步包含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   [8]如[7]記載之共聚物,其中前述鏈轉移劑(C)為巰基烷基羧酸酯(c-1)。   [9]如[7]或[8]記載之共聚物,其中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100質量份,前述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份。   [10]如[1]~[9]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5000~70000。   [11]如[1]~[10]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其酸價為300~800mgKOH/g。
本發明之第二態樣為以下之樹脂組成物。   [12]一種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   上述樹脂組成物亦較佳為具有以下之特徵的組成物。   [13]如[12]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之第三態樣為以下之處理劑。   [14]一種處理劑,其包含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   本發明之第四態樣為以下之加工品。   [15]一種加工品,其具有基材與附著於前述基材上的如[1]~[11]中任一項記載之共聚物。   上述加工品亦較佳為具有以下之特徵的組成物。   [16]一種加工品,其係在基材上附著有如[14]記載之處理劑的固體成分之加工品,前述固體成分係對於前述加工品附著5~70質量%。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之共聚物係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優異。   又,使本發明之共聚物附著於基材上,藉此得到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加工品。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及處理劑,由於包含本發明之共聚物,可得到難燃性優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塗膜。   本發明之加工品具有基材與附著於前述基材上的本發明之共聚物。因此,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之較佳例。還有,本發明係不限定於僅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例如,於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之範圍內,種類、數、量、材料、構成等係可以追加、省略、變更。
本說明書中的「~」係意指「~」的記載之前的值以上,且「~」的記載之後的值以下。   又,本說明書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之記載係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等同義。   另外,本說明書中的「不飽和單體」等之記載係與「具有a,β-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單體」等同義。
[共聚物]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必須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以下,亦稱為「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以下,亦稱為「來自(B)的構成成分」)。惟,於來自(B)的構成成分中,不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   於共聚物中,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及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皆為重複單位。於共聚物中,重複單位之排列順序係沒有特別的限制。即,共聚物可為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之任一者。
<含磷不飽和單體(A)>   共聚物中所包含之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係提高共聚物之難燃性。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係來自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含磷不飽和單體(A)。   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含磷不飽和單體(A)係在分子中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與磷原子者。
作為含磷不飽和單體(A)之具體例,可舉出二甲基乙烯基膦酸酯、二乙基乙烯基膦酸酯、二苯基乙烯基膦酸酯、二苯基乙烯基膦酸酯、二甲基(1,2-二苯基-乙烯基)膦酸酯、二甲基-p-乙烯基苄基膦酸酯、二乙基-p-乙烯基苄基膦酸酯、二苯基-p-乙烯基苄基氧化膦、9,10-二氫-9-氧雜-10-磷雜菲-10-氧化物-10-p-乙烯基苄基、酸性・膦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酸性磷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酸性磷酸酯、二苯基-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酸性磷酸酯・單乙醇胺鹽、酸性・膦醯氧基聚氧乙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及酸性・膦醯氧基聚氧丙烯二醇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此等之金屬鹽、銨鹽、胺鹽等。   此等之化合物係可單獨或作為二種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   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含磷不飽和單體(A),較佳為具有下述式(1)所示的磷酸基與下述式(2)所示的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藉由使用單體(a-1),可得到難燃性更優異之共聚物。
(式(1)中,*表示與構成不飽和單體的原子之鍵結部)。
(式(2)中,*表示與構成不飽和單體的原子之鍵結部)。
作為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例如可舉出以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以及此化合物之金屬鹽、銨鹽及胺鹽等,可單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式(3)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的烷基;Z表示氫原子或羥基;n為1~20之整數)。
式(3)中,R1 及R2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3的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式(3)中,Z表示氫原子或羥基,較佳為氫原子。   式(3)中,n為1~20之整數,較佳為1~8之整數,更佳為1~3之整數。
作為具有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的具體例,可舉出酸性・膦醯氧基聚氧化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若具有磷酸基或亞磷酸基的單體(a-1)為酸性・膦醯氧基聚氧化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則得到難燃性更高的共聚物故較宜。於酸性・膦醯氧基聚氧化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之中,尤其在每1分子的磷原子之比例高之點上,較佳為酸性・膦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較佳為5~60質量%,更佳為7~50質量%,尤佳為10~40質量%。若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A)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5質量%以上,則成為難燃性更優異之共聚物。又,若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A)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60質量%以下,則可安定地聚合共聚物,同時共聚物之保存安定性變良好。另外,來自(A)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60質量%以下之共聚物係在將此使用作為加工品之材料時,抑制因來自(A)的構成成分之含量過多所造成的強度及耐熱黃變性之降低,同時可得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加工品。
<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   共聚物中所包含之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係藉由與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併用,而提高共聚物之難燃性。又,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係提高使用共聚物作為材料的加工品之密著性及外觀之安定性。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係來自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
共聚物中所包含之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包含: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   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係可僅為不飽和羧酸單體(b-1)。又,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係除了不飽和羧酸單體(b-1)之外,還可包含在分子中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展現聚合性,與含磷不飽和單體(A)共聚合的其他不飽和單體。
(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   來自(B)的構成成分中所包含的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係提高共聚物之難燃性。來自(B)的構成成分係可僅一部分為上述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若來自(B)的構成成分全部為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則成為難燃性更優異之共聚物故較宜。
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係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所謂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主鏈,就是指在化合物之結構中,由碳原子與氧原子所構成的分子鏈之中,最長的分子鏈。例如,主鏈的碳原子數與氧原子數之合計係於甲基丙烯酸中為4個,於馬來酸中成為6個。作為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不飽和羧酸單體為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不超過10的主鏈者時,共聚物的難燃性變充分。又,使用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不超過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作為共聚物的原料時,共聚物的聚合安定性變充分。
作為不飽和羧酸單體(b-1)之具體例,可舉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富馬酸、馬來酸及β-羧基乙基丙烯酸等。   於此等之中,尤其因為可安定地聚合共聚物,提高共聚物中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較佳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伊康酸,更佳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尤佳為丙烯酸。
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共聚物中之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較佳為30質量%~95質量%。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下限值更佳為35質量%以上,尤佳為40質量%以上。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上限值更佳為90質量%以下,尤佳為85質量%以下。若上述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30質量%以上,則可安定地聚合共聚物(P)。若上述之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95質量%以下,則成為難燃性更優異的共聚物。
(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   於本實施形態中,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必須使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包含不含有之情況)成為0.00~1.00質量%。   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可舉出下述式(4)所示的單體。
(式(4)中,R3 ~R5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6 係碳數為1~4之直鏈或分枝的烷基)。
作為以式(4)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之具體例,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
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來自(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更佳為0.75質量%以下,尤佳為0.50質量%以下。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超過1.00質量%,則共聚物之難燃性降低。
於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中,亦可包含不是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及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來自其他不飽和單體的構成成分。   作為可作為共聚物的原料使用之(b-1)、(b-2)以外的聚合性不飽和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四亞甲基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基環己基甲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富馬二甲酸酯、富馬酸二乙酯、富馬酸二丁酯、富馬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之富馬酸酯;馬來酸二甲酯、馬來酸二乙酯、馬來酸二丁酯、馬來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之馬來酸酯;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之(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甲氧基苯乙烯、乙氧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乙烯基苄基乙酸酯、羥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之苯乙烯衍生物;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等之乙烯酯類;甲基馬來醯亞胺、乙基馬來醯亞胺、異丙基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苯基馬來醯亞胺、苄基馬來醯亞胺、萘基馬來醯亞胺等之N取代馬來醯亞胺化合物;伊康酸單甲酯、伊康酸二甲酯、伊康酸單乙酯、伊康酸二乙酯、伊康酸單丁酯、伊康酸二丁酯等之伊康酸酯;巴豆酸甲酯、巴豆酸乙酯、巴豆酸丁酯等之巴豆酸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等之鄰苯二甲酸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等之琥珀酸酯等,此等係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較佳為40質量%~95質量%。   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下限值更佳為50質量%以上,尤佳為60質量%以上。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上限值更佳為90質量%以下,尤佳為85質量%以下。若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40質量%以上,則可安定地聚合共聚物。又,若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之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95質量%以下,則由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相乘效果變更顯著,共聚物的難燃性更進一步升高。
<鏈轉移劑(C)>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係可含有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係為了調整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在聚合時所使用之鏈轉移劑(C)的片段係鍵結於共聚物。
作為鏈轉移劑(C),例如可舉出硫二甘醇、乙烯硫乙醇、二正丁基硫化物、二正辛基硫化物、二苯基硫化物、二異丙基硫化物、巰基乙酸、巰基丙酸、巰基丁酸、巰基己酸、巰基乙酸2-乙基己酯、巰基琥珀酸、硫代乙酸、硫脲等之含硫化合物;亞硫酸氫鹽、次磷酸及其鹽以及亞磷酸及其鹽等之含磷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醛等之醛化合物;甲酸、甲酸鈉、甲酸銨等之有機酸;異丙醇等之醇化合物等。此等之鏈轉移劑(C)係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還有,在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亦為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時,視為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
作為鏈轉移劑(C),於上述之中,尤其從聚合安定性,及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中的末端羧酸與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之相乘效果所致的難燃性升高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包含巰基烷基羧酸酯。作為巰基烷基羧酸酯,可舉出巰基乙酸、巰基丙酸、巰基丁酸、巰基己酸等。
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100質量份,較佳為0.1~10質量份。   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下限值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尤佳為2質量份以上。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的上限值更佳為9質量份以下,尤佳為8質量份以下。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若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1質量份以上,則因鏈轉移劑(C)調整所具有的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的效果,而成為具有優異的聚合安定性及保存安定性之共聚物。又,相對於上述合計含量,若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下,則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係不妨礙共聚物的難燃性,而成為難燃性更優異者。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係可用1 H-NMR等眾所周知之方法測定。又,為了使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成為上述範圍,較佳為將比含量稍多的量使用於聚合時。
「質量平均分子量」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係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5000~70000。質量平均分子量之下限值更佳為27000以上,尤佳為30000以上。質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值更佳為60000以下,尤佳為55000以下。若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5000以上,則共聚物成為難燃性更優異者。若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70000以下,則共聚物之聚合安定性變良好。
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術(GPC)商品名「Shodex GPC-101」(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Shodex」為註冊商標),如以下地測定之值。   調製於磷酸氫二鈉12水合物34.5g及磷酸二氫鈉2水合物46.2g中,加入超純水而使全量成為5.000g之水溶液,作為載液。於此載液中溶解共聚物,使用泵(<DU-H2000>,Shodex製),以流速0.5ml/min.進行測定。   管柱係使用水系GPC管柱(分析管柱:<OHpak SB-806M MQ>,Shodex製,參考管柱:<OHpak SB-800RL>,Shodex製)。使用RI檢測器(<RI-71S>,Shodex製)作為檢測器,使用聚丙烯酸鈉(Sigma-Aldrich)作為分子量標準樣品。
「酸價」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係酸價較佳為300~800mgKOH/g。酸價之下限值較佳為350mgKOH/g以上,更佳為450mgKOH/g以上。酸價之上限值較佳為785mgKOH/g以下,更佳為750mgKOH/g以下。若共聚物之酸價為300mgKOH/g以上,則共聚物成為難燃性更優異者。若共聚物之酸價為800mgKOH/g以下,則共聚物之聚合安定性及保存安定性變良好
「磷原子含量」   共聚物中的磷原子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0.1~10質量%。上述的磷原子含量之下限值更佳為0.5質量%以上,尤佳為1.0質量%以上。上述的磷原子含量之上限值更佳為9.0質量%以下,尤佳為8.0質量%以下。若上述的磷原子含量為0.1質量%以上,則成為難燃性更優異的共聚物。若上述的磷原子含量為10質量%以下,則可安定地聚合共聚物,同時共聚物的保存安定性變良好。又,若上述的磷原子含量為10質量%以下,則在使用此作為加工品的材料時,抑制因磷原子含量過多所造成的對基材的密著性降低及外觀變化,同時可得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的加工品。
[共聚物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例如可藉由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將共聚物之原料的不飽和單體予以自由基共聚合而製造。   原料的不飽和單體包含上述之含磷不飽和單體(A)與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
作為將不飽和單體共聚合之方法,例如可使用懸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塊狀聚合法等。又,可使用連續式聚合法,也可使用分批式聚合法。   在將不飽和單體共聚合而製造共聚物時,視需要可使用鏈轉移劑(C)、以下所示的溶劑、界面活性劑、起始劑、中和劑。
作為製造共聚物之方法,較佳為使用採用界面活性劑的乳化聚合法或不用界面活性劑的溶液聚合法。   於乳化聚合法中,首先混合原料的不飽和單體、溶劑、界面活性劑(乳化劑)與上述的鏈轉移劑(C)而成為單體乳化物。鏈轉移劑(C)係視需要使用者,亦可不含於單體乳化物中。其次,混合所得之單體乳化物與起始劑,使其在指定的反應溫度下反應,成為在溶劑中分散有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水性乳液)。於樹脂組成物中,共聚物的一部分亦可溶解於溶劑中。其後,視需要將中和劑加到樹脂組成物中而中和。然後,藉由去除樹脂組成物中的溶劑而使其乾燥,可從樹脂組成物中,分離包含共聚物的樹脂固體成分。
於溶液聚合法中,首先混合原料的不飽和單體、溶劑與上述的鏈轉移劑(C)而成為單體溶液。鏈轉移劑(C)係視需要使用者,亦可不含於單體溶液中。其次,混合所得之單體溶液與起始劑,使其在指定的反應溫度反應,成為在溶劑中溶解有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於樹脂組成物中,亦可藉由共聚物的高分子量化等,而共聚物的一部分不溶解於溶劑。其後,視需要將中和劑加到樹脂組成物而進行中和。然後,藉由去除樹脂組成物中的溶劑而使其乾燥,可從樹脂組成物中,分離包含共聚物的樹脂固體成分。
於乳化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中,作為混合單體乳化物(溶液聚合法中為單體溶液)與起始劑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   例如,於起始劑中,可使用滴下單體乳化物(溶液聚合法中為單體溶液)而添加,進行攪拌之方法。此時,可將起始劑的一部分與單體乳化物(溶液聚合法中為單體溶液)一起滴下至起始劑中。又,也可使用一併混合起始劑之全量與單體乳化物(溶液聚合法中的單體溶液)的全量之方法。
於本實施形態的共聚物之製造方法中,作為調整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之方法,並沒有特別得限定,例如可舉出使用鏈轉移劑(C)之方法,或調整起始劑的濃度之方法、調整反應溫度之方法等。反應溫度係可按照起始劑的種類等而變更。
<溶劑>   作為在製造共聚物時所用之溶劑,可任意地選擇,例如可使用水等之水性溶劑或通常使用的有機溶劑等,較佳為水性溶劑。
作為溶劑,例如可舉出水、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等之醇類;乙酸乙類、乙酸異丙類、溶纖劑乙酸酯、丁基溶纖劑乙酸酯等之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等之二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等之乙酸酯類;乙二醇二烷基醚類;甲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等之二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三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丙二醇二烷基醚類;二丙二醇二烷基醚類;甲醚、乙醚、1,4-二烷、四氫呋喃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類;苯、甲苯、二甲苯、己烷、辛烷、癸烷等之烴類;石油醚、石油腦、氫化石油腦、溶劑油等之石油系溶劑;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等之乳酸酯類;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乙二醇單乙基醚等。此等之溶劑係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起始劑>   藉由自由基聚合,使原料的不飽和單體共聚合而製造共聚物時,在起始劑之存在下共聚合。
作為起始劑,只要能開始自由基聚合者,則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通常使用的過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等。   作為起始劑之具體例,可舉出過硫酸鈉、過硫酸鉀、過硫酸銨、過氧化氫、苯甲醯基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二異丙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第三丁基過氧苯甲酸酯、第三己基過氧苯甲酸酯、第三丁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第三己基過氧-2-乙基己酸酯、1,1-雙(第三丁基過氧)-3,3,5-三甲基環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己基-3,3-異丙基氫過氧化物、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氫過氧化物、乙醯基過氧化物、雙(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二碳酸酯、二異丙基過氧二碳酸酯、異丁基過氧化物、3,3,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月桂基過氧化物、1,1-雙(第三己基過氧)-3,3,5-三甲基環己烷、偶氮雙異丁腈、偶氮雙甲醯胺等依照反應亦可使用適當的還原劑。
起始劑之使用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為了成為適當的聚合速度,相對於原料的含磷不飽和單體(A)與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0.01~20質量份,更佳為0.1~15質量份,尤佳為0.5~10質量份。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係使用於藉由乳化聚合法製造共聚物時。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使用一般市售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共聚合性界面活性劑。於此等之中,作為界面活性劑,較佳為使用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作為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硫酸酯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鹽、脂肪酸鹽等。   作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聚乙烯醇、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多環苯基醚、聚氧化烯烷基醚、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   作為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鯨蠟基三甲基銨溴化物、月桂基吡啶鎓氯化物等。
作為共聚合性界面活性劑,可使用在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以上的能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雙鍵性基的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作為共聚合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具有硫酸銨鹽基(-SO3- NH4+ )等的硫酸鹽基與烯丙基(-CH2 -CH=CH2 )之烴化合物、具有硫酸銨鹽基 (-SO3- NH4+ )等的硫酸鹽基與甲基丙烯醯基[-CO-C(CH3 )=CH2 ]之烴化合物、或具有硫酸銨鹽基(-SO3- NH4+ )等的硫酸鹽基與1-丙烯基(-CH=CH2 CH3 )之芳香族烴化合物等。
界面活性劑之使用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為了保持乳化的安定性,相對於原料的含磷不飽和單體(A)與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0.01~40質量份,更佳為0.05~20質量份,尤佳為0.1~10質量份。
<中和劑>   中和劑係在製造包含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時視需要而使用。藉由使用中和劑來調整包含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之pH,可得到樹脂組成物中的混和安定性升高,或可抑制滲出之效果。   作為中和劑,可使用習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氫氧化鈉水溶液、氨水溶液、單甲基胺等之單烷基胺等。
<水溶性高分子>   水溶性高分子係在製造共聚物時視需要而使用。水溶性高分子係將共聚物予以保護膠體化,使其安定地分散於水性溶劑中者。作為水溶性高分子,可使用水溶性(甲基)丙烯酸樹脂、水溶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聚氧乙烯烷基醚等。此等之水溶性高分子係可無關於皂化度、平均聚合度、有無改性而使用。從製造共聚物時的聚合安定性及共聚物的黏度之觀點來看,水溶性高分子之平均聚合度較佳為200~2,400。從製造共聚物時的聚合安定性之觀點來看,水溶性高分子之皂化度較佳為80%~100%。   還有,於水溶性高分子亦為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時,視為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
使用水溶性高分子時的使用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為了保持分散安定性,相對於原料的含磷不飽和單體(A)與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0.01~40質量份,更佳為0.05~20質量份,尤佳為0.1~10質量份。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來自(B)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且相對於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難燃性優異。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的難燃性,推測係藉由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中所包含的羧基之相乘效果,促進燃燒時的碳化層形成藉此可得者。
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具有優異的難燃化性能。因此,於包含本實施形態的共聚物作為難燃劑的加工品中,可使難燃劑之含量成為比較少量。因此,於包含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作為難燃劑的加工品中,難燃劑賦予加工品之物性之影響較少。   又,由於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同時包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B)的構成成分,使用作為加工品的材料時,得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加工品。
[樹脂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包含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只要是包含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者即可,例如除了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之外,還可包含上述的溶劑、界面活性劑、起始劑、中和劑等。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可為在製造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的過程中所得者。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可以任意之量包含上述共聚物,但若舉例,則前述組成物中的前述共聚物之量較佳為1.0~90質量%,更佳為10~85質量%,尤佳為15~80質量%。惟,不限定於此等範圍。例如,亦可為0.1~1.0質量%,或90~95質量%。
[處理劑]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包含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例如可舉出使共聚物分散或溶解於上述溶劑中者。如此的處理劑係藉由塗佈於基材而附著於基材上,藉由去除溶劑而形成包含共聚物的塗膜。因此,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係可使用作為塗料、紙處理劑、纖維處理劑、接著劑、黏著劑等。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可直接使用將上述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共聚物分散或溶解在溶劑中之樹脂組成物。
本說明書中之所謂「處理劑」,就是定義為除了紙處理劑、纖維處理劑等之外,還包含塗料及黏接著劑者。   所謂處理劑的「固體成分」,就是定義為使處理劑中所包含的溶劑乾燥者。
<其他樹脂>   於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係可按照用途,含有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不同的其他樹脂。   作為其他樹脂,可舉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酯樹脂等之各種樹脂。其他樹脂亦可為樹脂乳液或溶液樹脂之狀態。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中的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與其他各種樹脂之混合比例係可任意。
<其他成分>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係除了共聚物之外,視需要還可含有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按照用途,於不損害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方便地選擇交聯劑、增黏劑、酸或鹼等之pH調整劑、成膜助劑、可塑劑、防腐劑、消泡劑、顏料、分散劑、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防鏽劑、浸透劑、抗靜電劑、調平劑、增黏劑等眾所周知慣用添加劑而含有。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例如係可藉由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混合上述實施形態的共聚物、上述溶劑、視需要使用的其他樹脂與其他成分中的至少1者之方法而製造。在製造處理劑時,例如可使用各種磨機、溶解器等之混合裝置進行混合。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由於包含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可得到難燃性優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塗膜。   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由於可賦予基材優異的難燃性,可適用於各種領域。
[加工品]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具有基材與附著於前述基材上的上述實施形態之共聚物、樹脂組成物或處理劑。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例如可舉出紙加工品、纖維加工品、一般加工品、接著劑加工品、黏著劑加工品等。
於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中,相對於加工品,附著於基材上的處理劑之固體成分較佳為5~70質量%,更佳為10~60質量%,尤佳為20~50質量%。若處理劑之固體成分的附著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加工品。若處理劑之固體成分的附著量為7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因處理劑中的共聚物附著於基材之表面所致的外觀不良。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係相對於基材100質量份,共聚物之含量較佳為1~70質量份。共聚物之含量之下限值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尤佳為40質量份以上。共聚物之含量之上限值更佳為65質量份以下,尤佳為60質量份以下。若共聚物之含量為1質量份以上,則更有效果地得到包含共聚物所致的難燃性提高效果。若共聚物之含量為70質量份以下,則變可容易得到按照用途的加工品。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例如係可藉由將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塗佈或含浸,使其乾燥,使共聚物附著於基材之方法而製造。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具有基材與附著於前述基材上的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係可適用於各種領域。
「具體例」   接著,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及加工品的具體例,分別說明「紙處理劑及紙加工品」、「纖維處理劑及纖維加工品」、「一般塗料及一般加工品」、「黏接著劑及黏接著劑加工品」。   還有,在本說明書中所謂「黏接著劑」,就是意指具有黏著劑與接著劑之任一者或兩者的機能之處理劑。
「紙處理劑及紙加工品」 (紙處理劑)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紙處理劑,可使用使任意地選擇之量的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溶解或分散於溶劑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紙處理劑中的共聚物之含量較佳為1~90質量%,更佳為10~80質量%。藉由成為共聚物之含量為上述範圍的紙處理劑,包含共聚物所致的效果變更顯著。
(紙加工品)   於本實施形態之紙加工品中,使用紙作為基材。作為紙,例如可舉出由紙漿纖維素所構成之通用的紙類等。
紙處理劑對於紙加工品之使用量(附著量),係可按照所用的基材本身之難燃性等而適宜變更。紙處理劑之乾燥後的附著量(固體成分)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紙加工品,較佳為5~70質量%,更佳為10~60質量%,尤佳為20~50質量%。若紙處理劑之附著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紙加工品。若紙處理劑之附著量為7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因在由紙所構成的基材之表面附著紙處理劑中的共聚物所造成的強度及手感之降低。
紙加工品中的共聚物之附著量(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紙(基材)100質量份,較佳為1~70質量份,更佳為3~60質量份,尤佳為5~50質量份。若共聚物之附著量為1質量份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紙加工品。若共聚物之附著量為70質量份以下,則可抑制因在由紙所構成的基材之表面附著共聚物而造成的強度及手感之降低。
(紙加工品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紙加工品之製造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由紙所構成的基材,塗佈或含浸本實施形態的紙處理劑後,使其乾燥之方法。   作為於由紙所構成的基材塗佈紙處理劑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紙處理劑中浸漬基材之方法(浸漬)、噴霧塗佈、輥塗佈等。藉由此等之塗佈方法,於基材塗佈紙處理劑後,使用軋液輥等,壓榨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藉此亦可調整附著或含浸於基材的紙處理劑之附著量。
作為使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乾燥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對於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進行送風乾燥,也可減壓乾燥,亦可加壓乾燥。   使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乾燥時,亦可將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加熱。將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加熱而使其乾燥時的加熱溫度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50~250℃,更佳為80~190℃,尤佳為90~150℃。若上述加熱溫度為50℃以上,則因加熱而促進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之乾燥。若上述加熱溫度為250℃以下,則可抑制因加熱而塗佈有紙處理劑的基材變質。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的紙加工品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又,本實施形態之紙加工品係因為在由紙所構成的基材上附著有共聚物,而具有優異的強度。基於此等,本實施形態之紙加工品例如係可適合作為壁紙、壁紙用襯底紙等之建築材料、家電、電子材料、汽車內部裝飾材料用途之材料。
「纖維處理劑及纖維加工品」 (纖維處理劑)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纖維處理劑,可使用使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纖維處理劑中的共聚物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1~90質量%,更佳為10~80質量%。藉由成為共聚物之含量為上述範圍之纖維處理劑,包含共聚物所致的效果變更顯著。
(纖維加工品)   於本實施形態之纖維加工品中,使用纖維作為基材。   纖維之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將不織布、織物、針織物、形成薄片狀的纖維予以毛網化而成為毛網(web),接著或纏結所得之毛網而布形化者等。
纖維之材料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舉出棉花、麻、蠶絲、羊毛、膠原纖維、丙烯酸纖維、纖維素系纖維、聚醯亞胺纖維、聚醯胺醯亞胺纖維、縲縈纖維、尼龍纖維、維尼綸纖維、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聚氯乙烯纖維、聚乙烯纖維、聚間伸苯基間苯二甲醯胺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聚芳酯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聚苯并咪唑纖維、聚醚醚酮纖維、聚苯硫纖維及此等之混紡品等。
纖維處理劑對於纖維加工品之使用量(附著量),係可按照所用的基材本身之難燃性等而適宜變更。相對於纖維加工品,纖維處理劑之乾燥後的附著量(固體成分)較佳為5~70質量%,更佳為10~60質量%,尤佳為20~50質量%。若纖維處理劑之附著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纖維加工品。若纖維處理劑之附著量為7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因在由纖維所構成的基材之表面附著纖維處理劑中的共聚物所造成的強度及手感之降低。
纖維加工品中的共聚物之附著量(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纖維(基材)100質量份,較佳為1~70質量份,更佳為3~60質量份,尤佳為5~50質量份。若共聚物之附著量為1質量份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纖維加工品。若共聚物之附著量為70質量份以下,則可抑制因在由纖維所構成的基材之表面附著共聚物所造成的強度及手感之降低。
(纖維加工品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纖維加工品之製造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由纖維所構成的基材,塗佈或含浸本實施形態的纖維處理劑後,使其乾燥之方法。   作為於由纖維所構成的基材塗佈紙處理劑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纖維處理劑中浸漬基材之方法(浸漬)、直接塗佈法、噴霧塗佈法、輥塗法、槽塗法、刮刀塗佈法、印刷法、輥轉印法、背面塗佈法等。作為於纖維處理劑中浸漬基材之方法,可舉出水平輥法、金屬輥法、網輸送法、發泡法等。
當纖維的形狀為不織布時,作為在纖維上塗佈纖維處理劑之方法,較佳為使用噴霧塗佈法、印刷法、輥轉印法、水平輥法、金屬輥法、網輸送法、發泡法等。   當纖維的形狀為織物時,作為在纖維上塗佈纖維處理劑之方法,較佳為使用直接塗佈法、噴霧塗佈法、輥塗法、槽塗法、刮刀塗佈法等。
作為基材,使用將形成薄片狀的纖維予以毛網化而成為毛網,接著或纏結所得之毛網而布形化者時,纖維處理劑對基材之塗佈係可對於毛網化之前的纖維進行,也可將纖維毛網化後而進行。   作為將纖維予以毛網化之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種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氣流成網法等。
作為使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乾燥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對於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進行送風乾燥,也可減壓乾燥,亦可加壓乾燥。   使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乾燥時,亦可將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加熱。將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加熱而使其乾燥時的加熱溫度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50~250℃,更佳為80~190℃。若上述加熱溫度為50℃以上,則因加熱而促進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之乾燥。若上述加熱溫度為250℃以下,則可抑制因加熱而塗佈有纖維處理劑的基材變質。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的纖維加工品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又,本實施形態之纖維加工品係因為在由纖維所構成的基材上附著有共聚物,而具有優異的強度。基於此等,本實施形態之纖維加工品例如係可適合作為窗簾等的內部裝飾材料、家電用緩衝材等的家電、電子材料用緩衝材等的電子材料、汽車內裝緩衝材及汽車椅墊等的汽車內部裝飾材料用途之材料。
「一般塗料及一般加工品」 (一般塗料)   本實施形態之一般塗料係塗佈於基材者,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處理劑。   於本實施形態中,一般塗料中的共聚物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1~90質量%,更佳為10~80質量%。藉由成為共聚物之含量為上述範圍的一般塗料,包含共聚物所致的效果變更顯著。
(一般加工品)   本實施形態之一般加工品係在基材塗佈一般塗料而形成者。作為一般加工品中使用的基材之材料,例如可舉出玻璃、聚烯烴樹脂、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聚苯乙烯樹脂等之樹脂、金屬、木材、紙等,不受此等所限定。   一般加工品中使用的基材之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成為薄膜、薄片、杯等之形狀。
一般塗料對於一般加工品之使用量(附著量),係可按照所用的基材本身之難燃性等而適宜變更。一般塗料的乾燥後之附著量(固體成分)係可任意地選擇,但相對於一般加工品,較佳為5~70質量%,更佳為10~60質量%,尤佳為20~50質量%。若一般塗料之附著量為5質量%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一般加工品。若一般塗料之附著量為7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因在基材之表面上附著一般塗料中的共聚物所造成的外觀不良。
(一般加工品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一般加工品之製造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由樹脂、金屬等所構成的基材,塗佈本實施形態之一般塗料後,使其乾燥之方法。   作為一般加工品中使用的基材上塗佈一般塗料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於一般塗料中浸漬基材之方法(浸漬),使用噴霧、刷毛塗佈、輥塗、鏝刀塗佈、氣刀、流塗、棒塗、輥塗、凹版塗佈、塗抹器等之方法。
於基材塗佈一般塗料時的膜厚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任意地選擇。例如,較佳為1~200μm,更佳為10~150μm,尤佳為10~100μm。若塗佈一般塗料的膜厚為1μm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一般加工品。若塗佈一般塗料的膜厚為200μm以下,則抑制因塗膜的乾燥不充分所造成的外觀不良之發生。
作為使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乾燥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於使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乾燥時,亦可將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加熱。將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加熱而使其乾燥時的加熱溫度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80℃~170℃,更佳為90℃~150℃。若上述加熱溫度為80℃以上,則藉由加熱所造成之促進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之乾燥。若上述加熱溫度為170℃以下,則因加熱所造成之塗佈有一般塗料的基材之劣化不易發生。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的一般加工品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又,本實施形態之一般加工品由於包含含有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而塗膜與基材之密著性及外觀的安定性優異。基於此,本實施形態之一般加工品例如係可適合作為建築材料、電子材料、汽車內部裝飾材料用途之材料。
「黏接著劑及黏接著劑加工品」 (黏接著劑)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可使用使本實施形態之共聚物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者。   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中的共聚物之含量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1~90質量%,更佳為10~80質量%。藉由成為共聚物之含量為上述範圍之黏接著劑,可更有效果地得到包含共聚物所致的效果。
(黏接著劑加工品)   所謂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加工品中的基材,就是藉由黏接著劑貼合的被黏體與支持包含黏接著劑的黏接著劑層之支持體中的至少1個。   作為基材之材料,例如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聚烯烴、聚醯胺、聚醯亞胺等之聚合物;天然或合成橡膠;紙;金屬;玻璃布等,不受此等所限定。   於基材之表面,為了提高與附著於基材上之包含黏接著劑的黏接著劑層之密著性,可形成錨層,或施予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等的各種易接著處理。
作為支持體使用的基材,可舉出紙、塑膠薄膜、塑膠或橡膠的發泡體、金屬、玻璃、織布、不織布、無機板等。   作為支持體使用的基材之形狀,較佳為薄膜狀或膠帶狀。   於作為支持體使用的基材上塗佈黏接著劑,使其乾燥而形成黏接著劑層時,亦可在黏接著劑層上貼合以樹脂薄膜等所形成的剝離薄膜。
附著於基材上之包含共聚物的黏接著劑層之厚度(乾燥後之厚度)係可設為任意之厚度,可按照用途而適宜決定。具體而言,黏接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5~200μm,更佳為10~150μm,尤佳為10~100μm。若黏接著劑層之厚度為5μm以上,則可容易得到難燃性良好的黏接著劑加工品。若黏接著劑層之厚度為200μm以下,則可得到黏接著劑充分地乾燥之黏接著劑層。
(黏接著劑加工品之製造方法)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黏接著劑加工品之製造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以往習知的方法。   基材係藉由黏接著劑貼合的被黏體時,例如可舉出於基材之被黏面,塗佈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後,以接觸於由黏接著劑所構成的塗膜之方式,在基材配置要貼合的另一材料,使由黏接著劑所構成的塗膜乾燥之方法等。   作為於藉由黏接著劑貼合的被黏體之基材,塗佈黏接著劑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例如,作為塗佈黏接著劑之方法,可舉出線棒、塗抹器、毛刷、噴霧、輥、凹版塗佈機、模塗機、唇塗機、缺角輪塗佈機、刀塗機、反向塗佈機、旋轉塗佈機等。
基材為作為支持體使用的薄膜狀者時,例如可舉出在基材的單面或兩面,塗佈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後,使其乾燥之方法等。藉此,可得到薄膜狀的黏接著劑加工品。又,藉由按照用途,捲取薄膜狀的黏接著劑加工品及切斷,可得到膠帶狀的黏接著劑加工品。   於作為支持體使用的薄膜狀基材塗佈黏接著劑時,例如可使用輥塗、吻輥塗佈、輥刷、浸輥塗佈、棒塗、氣刀塗佈、簾式塗佈、模塗機等所致之擠出塗佈法等的塗佈方法。
作為使塗佈於基材上的黏接著劑乾燥之方法,可使用以往習知的方法。使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乾燥時,亦可將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加熱。將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加熱而使其乾燥時的加熱溫度係可任意地選擇,但較佳為80℃~170℃,更佳為90℃~150℃。若上述加熱溫度為80℃以上,則藉由加熱而促進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之乾燥。若上述加熱溫度為170℃以下,則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之因加熱所致之劣化不易發生。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使塗佈有黏接著劑的基材乾燥而得的黏接著劑層之表面,亦可進行易接著處理。   又,於黏接著劑層上,亦可貼合以樹脂薄膜等所形成的剝離薄膜。
本實施形態之加工品的黏接著劑加工品具有優異的難燃性、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初期黏著力及耐熱保持力優異。基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黏接著劑加工品例如係可適用作為黏著膠帶、雙面膠帶、黏著標籤等之日用品、壁紙、地磚、地墊(緩衝地板)、地毯、天花板材料、窗用黏著片等之建築材料、汽車用製品、家電製品、電子零件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還有,本發明係不限定於僅以下之實施例。
[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1)
均勻地混合表1所示之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酸性膦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100g、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之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丙烯酸100g、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甲基丙烯酸酯0.5g、鏈轉移劑(C)的巰基丙酸4.0g、界面活性劑的十二基苯磺酸鈉1.5g及聚氧乙烯烷基醚7.5g、與作為溶劑的離子交換水150g,成為包含單體的溶液。
於五口的可分離式燒瓶中,置入1L的作為溶劑的離子交換水150g,邊攪拌邊加熱到80℃。於上述的可分離式燒瓶中,添加起始劑的過硫酸鉀3.0g。然後,於上述的可分離式燒瓶中,開始滴下包含單體的溶液及10質量%過硫酸鉀水溶液,而開始聚合反應。包含單體的溶液係以大略一定的供給量,費4小時添加到可分離式燒瓶內。10質量%過硫酸鉀水溶液70g亦與包含單體的溶液一起,以大略一定的供給量,費4小時添加。於包含單體的溶液及10質量%過硫酸鉀水溶液之添加結束後,在80℃攪拌2小時,結束反應。
於反應結束後,冷卻可分離式燒瓶,添加中和劑的30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20g,而中和反應系內。於中和劑之添加結束後,攪拌1小時。藉由以上之步驟,得到實施例1之共聚物分散或溶解於水中之樹脂組成物。   表1中顯示實施例1的樹脂組成物之製造中使用的原料及使用量。
(實施例2~30、比較例1~8)   除了以表1~表6所示的使用量,使用表1~表6所示的原料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2~30、比較例1~8之樹脂組成物。
表1~表6中的各成分之詳細係如以下。 (含磷不飽和單體(A))   酸性膦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UNI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Phosmer M,磷原子含量15質量%)   酸性膦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P-1A,磷原子含量16質量%)   二苯基-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酸酯(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MR-260,磷原子含量8質量%)   酸性膦醯氧基聚氧乙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UNI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Phosmer PE,磷原子含量9質量%)
(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   (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   丙烯酸(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甲基丙烯酸(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伊康酸(扶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β-羧基乙基丙烯酸(DAICEL-ALLNEX股份有限公司製)
(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   甲基丙烯酸酯(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   丙烯酸乙酯(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   丙烯酸丁酯(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其他的(B))   2-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鏈轉移劑(C))   β-巰基丙酸(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化學研究所製) 巰基乙酸2-乙基己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界面活性劑)   十二基苯磺酸鈉(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   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 聚乙烯醇(股份有限公司KURARAY製,PVA205(皂化度86.5~89.0%,平均聚合度500))
(起始劑)   過硫酸鉀(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過硫酸銨(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偶氮雙異丁腈(大塚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中和劑)   30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KISHID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25質量%氨水溶液(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   單甲基胺(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劑)   二乙二醇單乙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磷原子含量」   表1~表6中的不飽和單體成分中之磷原子含量係藉由以下之式算出。表1~表6中顯示其結果。所算出的磷原子含量係可視為相對於實施例1~30、比較例1~8的各共聚物之磷原子含量。   磷原子含量(質量%)=[含磷不飽和單體(A)中的磷原子之質量/含磷不飽和單體(A)與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之合計質量]×100
藉由去除實施例1~30、比較例1~8的各樹脂組成物中之溶劑的水而使其乾燥,從樹脂組成物中分離包含共聚物的樹脂固體成分。   然後,針對實施例1~30、比較例1~8的樹脂組成物或樹脂固體成分,藉由以下所示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表1~表8中顯示其結果。
「質量平均分子量」   於以下之條件下使用凝膠滲透層析術(GPC):商品名「Shodex GPC-101」(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Shodex」為註冊商標),測定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調製於磷酸氫二鈉12水合物34.5g及磷酸二氫鈉2水合物46.2g中,加入超純水而使全量成為5.000g的水溶液,作為載液。於此載液中溶解包含共聚物的樹脂固體成分,使用泵(<DU-H2000>,Shodex製),以流速0.5ml/min.進行測定。
作為管柱,使用水系GPC管柱(分析管柱:<OHpak SB-806M MQ>,Shodex製,參考管柱:<OHpak SB-800RL>,Shodex製),作為檢測器,使用RI檢測器(<RI-71S>,Shodex製)。作為分子量標準樣品,使用聚丙烯酸鈉(Sigma-Aldrich)。
「酸價」   共聚物之酸價係依據JIS K 0070之中和滴定法,如以下般進行而予以評價。   使用精密天平,精秤約2g的試料(包含共聚物的樹脂固體成分),置入100ml三角燒瓶中,於其中加入乙醇/二乙基醚=1/1(質量比)之混合溶劑10ml及溶解。再者,於此三角燒瓶中,添加1~3滴作為指示劑的酚酞乙醇溶液,充分地攪拌直到試料成為均勻為止。以0.1N氫氧化鉀-乙醇溶液滴定此,將指示劑的淡紅色持續30秒時,作為中和之終點。由其結果,將使用下述式(5)而得之值作為共聚物的酸價。
酸價(mgKOH/g)=(B´f´5.611)/S (5)   B:0.1N氫氧化鉀-乙醇溶液的使用量(ml)   f:0.1N氫氧化鉀-乙醇溶液的因數   S:試料的採集量(g)
(難燃性)   將以藉由後述方法所製作之樹脂薄膜,於23℃、相對濕度50%之條件下靜置12小時以上,作為試驗體。接著,從試驗體採集長度150mm、寬度60mm的試驗片。然後,依據JIS K 7201-2:1999之方法,將試驗片安裝於U字形保持具,分別測定著火後的試驗片持續燃燒長度50mm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氧濃度,及燃燒時間成為180秒以上所需要的最低氧濃度,將值為小者作為氧指數。作為燃燒性的指標,將氧指數22%以下者作為可燃性,將氧指數23~27%者作為自熄性,將氧指數28%以上者作為難燃性。   ○(良):氧指數50%以上   △(可):氧指數40%以上~未達50%   ´(不行):氧指數未達40%
<樹脂薄膜之製作>   將實施例1~30、比較例1~8之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離子交換水稀釋為固體成分成為20質量%,作為樹脂薄膜製作用的樹脂液。將該樹脂液均勻地流入於以矽密封膠所製作之長:200mm、寬:50mm的框內而成為玻璃板狀。確認流入樹脂液的玻璃板為水平,以真空乾燥機於70℃乾燥24小時,得到實施例1~30、比較例1~8之樹脂薄膜。
(保存安定性)   將pH變化作為確認保存安定性之指標。針對剛製造的樹脂組成物,測定在23℃的pH。又,於容量140mL的無色透明之玻璃瓶中,填充剛製造的樹脂組成物直到容量的90%體積為止及密閉,於23℃、相對濕度50%之條件下保管半年。然後,針對半年保管後的樹脂組成物,測定在23℃的pH。其後,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評價剛製造的樹脂組成物與半年間保管後的樹脂組成物之pH變化量。 「基準」   ○(良):pH變化量為±0~未達2   △(可):pH變化量為±2.0以上~未達3   ´(不行):pH變化量±3.0以上
(聚合安定性)   依據剛製造的樹脂組成物中之殘存單體量(所使用的全部不飽和單體成分之中,殘存在樹脂組成物中的不飽和單體成分之含量)及聚合時有無凝膠化,用以下所示的標準進行評價。殘存單體量係藉由氣體層析法測定。 「基準」   ○(良):未凝膠化,且殘存單體為0%以上~未達0.1質量%   △(可):未凝膠化,且殘存單體為0.1%以上~未達1質量%   ´(不行):因凝膠化而聚合中止,或殘存單體為1質量%以上
如表7所示,使用實施例1~30之樹脂組成物所製造的樹脂薄膜係難燃性良好。其中,包含鏈轉移劑(C)的實施例1~27之樹脂組成物係保存安定性及聚合安定性特別良好。又,實施例1~27之樹脂組成物係保存安定性特別良好。
如表8所示,使用不含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比較例1、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多的比較例2、5~8、不含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之比較例3之樹脂組成物所製造的樹脂薄膜,係難燃性不良。   又,不含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比較例4之樹脂組成物係聚合安定性顯著地低,無法進行難燃性及保存安定性之評價。
「紙加工品・纖維加工品」 (實施例31~33、35~37、比較例9、10)   以表9、表10所示之比例,摻合表9、表10所示的樹脂與稀釋劑的水,調製實施例31~33、35~37、比較例9、10所用之處理劑1~4。   表9、表10所示的「樹脂1」表示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樹脂3」表示實施例3之樹脂組成物,「樹脂5」表示實施例5之樹脂組成物,「樹脂28」表示比較例1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34、38)   以表9、表10所示的比例,摻合表9、表10所示的樹脂、難燃劑的聚磷酸銨(Clariant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Exolit AP422,磷原子含量32質量%)與稀釋劑的水,調製實施例34、38所使用之處理劑5。
使用如此般進行所得之處理劑1~5作為紙處理劑,以後述之方法製作實施例31~34、比較例9之紙加工品。又,使用處理劑1~5作為纖維處理劑,以後述之方法製作實施例35~38、比較例10之纖維加工品。
<紙加工品之製作>   作為基材,準備濾紙(No.2東洋濾紙股份有限公司製,厚度0.25mm,單位面積重量130g/m2 )。然後,使表9所示的處理劑1~5浸漬於基材及塗佈。其後,以2支軋液輥壓榨已含浸處理劑的基材,使處理劑附著於1~5基材。接著,以熱風式乾燥機,使附著有處理劑的基材於130℃乾燥10分鐘,得到紙加工品。
然後,針對所得之紙加工品,藉由以下所示的方法,求出相對於紙加工品之紙處理劑(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表9中顯示其結果。
使用感度0.5mg以下的直讀天平,精秤處理劑浸漬前之基材。又,將浸漬有處理劑的基材在經調整成內溫105℃±2℃的乾燥機內放置1小時而使其乾燥。將乾燥後的基材在乾燥器內冷卻到室溫為止,以相同的直讀天平精秤,作為浸漬處理劑而經乾燥的基材(加工品)之質量。使用如此般進行所得之「加工品的質量」與「處理劑塗佈前之基材的質量」,以下式算出相對於加工品之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   相對於加工品之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加工品的質量-處理劑浸漬前之基材的質量)/(加工品的質量)}´100
<纖維加工品之製作>   除了作為基材,使用由聚酯-纖維素不織布(股份有限公司BERKSHIRE製,厚度200μm,單位面積重量35g/m2 )所構成的纖維以外,藉由與紙加工品同樣之方法,得到纖維加工品。   然後,針對所得之纖維加工品,藉由與紙加工品同樣之方法,求出相對於纖維加工品之纖維處理劑(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表10中顯示其結果。
針對實施例31~34、比較例9之紙加工品、實施例35~38、比較例10之纖維加工品,藉由以下所示的評價方法,評價難燃性、抗滲出性、抗黏連性、硬挺性。表9、表10中顯示其結果。
(難燃性)   將於23℃、相對濕度50%之條件下靜置12小時以上的紙加工品或纖維加工品作為試驗體,從各試驗體各自採集各5條長度127mm、寬度12.7mm之長條狀試驗片。對於各試驗片,基於據UL-94垂直燃燒試驗(V-0、V-1、V-2規格),進行燃燒試驗。對於各試驗片,進行各2次(對於各試驗體,合計各10次)接觸火焰,測定熄焰時間(燃燒時間)。   使用其結果,對於每試驗體,求出合計10次的接觸火焰所致的合計燃燒時間與最大燃燒時間,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進行評價。
「基準」   V-0:合計燃燒時間為50秒以內,且最大燃燒時間為10秒以內,於全部的試驗片中,沒有因燃燒所致的材料之滴下。   V-1:合計燃燒時間為250秒以內,且最大燃燒時間為30秒以內,於全部的試驗片中,沒有因燃燒所致的材料之滴下。   V-2:合計燃燒時間為250秒以內,且最大燃燒時間為30秒以內,但有因燃燒而材料滴下的試驗片。
(抗滲出性)   從與難燃性之評價中使用者相同的試驗體,採集長70mm、寬50mm的矩形試驗片。於長100mm、寬60mm的矩形濾紙(No.2,東洋濾紙股份有限公司製)之間夾入試驗片,於60℃、相對濕度95%之條件下靜置5日,確認試驗片表面有無滲出。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評價其結果。 「基準」   ´(不行):試驗片表面之白化係以試驗片面積之10%以上發生。   △(可):試驗片表面之白化係以未達試驗片面積之10%發生。   ○(良):無試驗片表面之白化。
(抗黏連性)   從與難燃性之評價中使用者相同的試驗體,採集長25mm、寬25mm的略正方形試驗片。於長35mm、寬35mm的略正方形底紙(合股公司柳生印刷所製)之間夾入試驗片,於60℃、相對濕度70%之條件下靜置3日,確認試驗片有無黏連。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評價其結果。還有,從試驗片剝離底紙時是否發生聲音,係於23℃、300mm/min之條件下依據T型剝離試驗(Tensilon:ORIENTEC製RTA-100)進行剝離試驗,藉由評價當時有無剝離聲音之方法而判斷。
「基準」   ´(不行):從試驗片剝離底紙時發生聲音,且在從試驗片剝離的底紙上有剝屑(黏連有)   △(可):從試驗片剝離底紙時發生聲音,但在從試驗片剝離的底紙上無剝屑(稍微有黏連)   ○(良):從試驗片剝離底紙時沒有發生聲音,且在從試驗片剝離的底紙上無剝屑(黏連無)
(硬挺性)   從與難燃性之評價中使用者相同的試驗體,採集長150mm、寬150mm的略正方形試驗片。將試驗片,依據JIS L1096:2010之一般織物試驗方法中記載的8.21.5E法(織物手感測定法),進行硬挺性之測定。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評價其結果。   硬挺性(g)表示纖維的硬度(柔軟度),硬挺性之數值愈高,表示試驗片之手感愈硬。 「基準」   ○(良):160g以上   △(可):140g以上~未達160g   ´(不行):未達140g
如表9、表10所示,實施例31~34之紙加工品及實施例35~38之纖維加工品係難燃性良好。又,實施例31~34之紙加工品及實施例35~38之纖維加工品係抗滲出性、抗黏連性、硬挺性皆「○(良)」或「△(可)」之評價而良好。   相對於其,比較例9之紙加工品由於作為紙處理劑使用的處理劑4不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而難燃性不良。又,比較例10之纖維加工品由於作為纖維處理劑使用的處理劑4不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而難燃性不良。
於實施例31~38之中,不使用磷系化合物的聚磷酸銨作為難燃劑的實施例31~33之紙加工品及實施例35~37之纖維加工品,係尤其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
「一般加工品」 (實施例39~41、比較例11)   以表11所示的比例,摻合表11所示的樹脂與交聯劑的季戊四醇聚環氧丙基醚(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Denacol EX411),調製實施例39~41、比較例11所用之塗料6~9。   表11所示的「樹脂1」表示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樹脂3」表示實施例3之樹脂組成物,「樹脂5」表示實施例5之樹脂組成物,「樹脂28」表示比較例1之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42)   以表11所示的比例,摻合表11所示的樹脂、難燃劑的聚磷酸銨(Clariant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Exolit AP422,磷原子含量32質量%)與表11所示的交聯劑,調製實施例42所用之塗料10。
使用如此般進行所得之塗料6~10,以後述之方法製作實施例39~42、比較例11之一般加工品。
<一般加工品之製作>   作為基材,準備厚度25μm的PET薄膜。然後,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10μm之方式,將表11所示之塗料6~10塗佈於基材。其後,以熱風式乾燥機,將塗佈有塗料的基材於105℃乾燥3分鐘,藉由於40℃熟化3日,得到一般加工品。
然後,針對所得之一般加工品,藉由與紙加工品同樣之方法,求出相對於一般加工品之塗料(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表11中顯示其結果。   針對實施例39~42、比較例11之一般加工品,藉由以下所示的評價方法,評價難燃性、密著性、外觀變化。表11中顯示其結果。
(難燃性)   分別使用一般加工品中使用的塗料6~10,與上述<樹脂薄膜之作成>同樣地製作薄膜,與使用樹脂組成物所作成的樹脂薄膜同樣地,評價一般加工品的難燃性。
(密著性)   將於23℃、相對濕度50%之條件下靜置12小時以上的一般加工品作為試驗體,對於各試驗體,實施Cellotape(註冊商標)剝離試驗。藉由目視觀察剝離試驗後的一般加工品之表面,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進行評價。 「基準」   ○(良):無剝離   △(可):剝離的面積未達表面之80%   ´(不行):剝離的面積為表面之80%以上
(外觀變化)   將與密著性之評價中使用者相同的試驗體,於60℃、相對濕度70%之條件下靜置3日。然後,藉由目視觀察一般加工品,依照以下所示的標準,評價有無外觀變化。 「基準」   ○(良):無外觀變化   △(可):白化的面積未達表面之80%   ´(不行):白化的面積為表面之80%以上
如表11所示,實施例39~42之一般加工品係難燃性良好。又,實施例39~42之一般加工品係密著性及外觀變化之評價為「○(良)」或「△(可)」之評價。   相對於其,比較例11之一般加工品由於塗料9不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而難燃性不良。   又,於實施例39~42之中,不使用磷系化合物的聚磷酸銨作為難燃劑的實施例39~41之一般加工品,係尤其密著性及外觀變化之評價良好。
「黏接著劑加工品」 (實施例43~45、比較例12)   以表12所示的比例,摻合藉由下述之方法所製造的丙烯酸樹脂(D)、表12所示的樹脂與交聯劑的季戊四醇聚環氧丙基醚(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Denacol EX411),調製實施例43~45、比較例12所用之黏接著劑1~4。
表12所示的「樹脂1」表示實施例1之樹脂組成物,「樹脂3」表示實施例3之樹脂組成物,「樹脂5」表示實施例5之樹脂組成物,「樹脂28」表示比較例1之樹脂組成物。
「丙烯酸樹脂(D)之製造」   於附有攪拌機、溫度調節器、回流冷卻器、滴液漏斗、溫度計的反應裝置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150g、甲基丙烯酸甲酯34g、丙烯酸2-羥基乙酯2g與甲苯195g,於加熱回流開始後,添加聚合起始劑的偶氮雙異丁腈0.2g。於甲苯之回流溫度下使其反應8小時後,以甲苯稀釋,得到固體成分50質量%之丙烯酸樹脂(D)。
(實施例46)   以表12所示的比例,摻合藉由下述之方法所製造的丙烯酸樹脂(D)、表12所示的樹脂、難燃劑的聚磷酸銨(Clariant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Exolit AP422,磷原子含量32質量%)、交聯劑的季戊四醇聚環氧丙基醚(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Denacol EX411),調製實施例46所用之黏接著劑5。
使用如此般進行所得之黏接著劑1~5,以後述之方法製作實施例43~46、比較例12之黏接著劑加工品。
<黏接著劑加工品之製作>   作為基材,準備厚度25μm之PET薄膜。然後,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10μm之方式,將表12所示之黏接著劑1~5塗佈於基材,形成黏接著劑層。   其後,於黏接著劑層上貼合剝離薄膜,以輥壓接,藉由在40℃熟化3日,得到黏接著劑加工品。
然後,針對所得之黏接著劑加工品,藉由與紙加工品同樣之方法,求出相對於黏接著劑加工品之黏接著劑(處理劑)之固體成分量(質量%)。還有,作為「加工品之質量」,使用:將塗佈黏接著劑,貼合剝離薄膜,以輥壓接之基材,在經調整成內溫105℃±2℃的乾燥機內放置1小時而使其乾燥,於乾燥器內冷卻到室溫為止,以感度0.5mg以下的直讀天平所精秤之值。即,作為剝離薄膜亦包含於基材中者進行計算。表12中顯示其結果。
針對實施例43~46、比較例12之黏接著劑加工品,藉由以下所示的評價方法,評價難燃性、初期黏著力、耐熱保持力。表12中顯示其結果。
(難燃性)   分別使用黏接著劑加工品中使用的黏接著劑1~5,與上述<樹脂薄膜之作成>同樣地製作薄膜,與使用樹脂組成物所作成的樹脂薄膜同樣地,評價黏接著劑加工品之難燃性。
(初期黏著力)   準備面積25mm´100mm的略矩形之黏接著劑加工品,剝離剝離薄膜而使黏接著劑層露出。於由SUS304所構成的不銹鋼研磨板上,使黏接著劑層側之面相向,載置黏接著劑加工品,於23℃、相對濕度50%之條件下使2kg輥來回1次,而在不銹鋼研磨板貼合黏接著劑加工品。在貼合後20分鐘後,依據JIS Z 0237:2000中規定的黏著力之測定方法,測定180度剝離強度(N/cm),依照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 「基準」   ○(良):2.0N/cm以上   △(可):1.5N/cm以上~未達2.0N/cm   ´(不行):未達1.5N/cm
(耐熱保持力)   除了設為使貼合面積成為25mm´25mm之略正方形以外,與測定初期黏著力時同樣地,在不銹鋼研磨板貼合黏接著劑加工品。然後,依據JIS Z 0237中規定的保持力之測定方法,施加1kg的荷重,測定1小時以上不落下的溫度之上限值,依照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 「基準」   ○(良):150℃以上   △(可):100℃以上~未達150℃   ´(不行):未達100℃
如表12所示,實施例43~46之黏接著劑加工品皆為「○(良)」或「△(可)」之評價,難燃性、初期黏著力、耐熱保持力為良好。   相對於其,比較例12之黏接著劑加工品由於黏接著劑4不含來自(A)的構成成分,而難燃性不良。   又,於實施例43~46之中,不使用磷系化合物的聚磷酸銨作為難燃劑的實施例43~45之黏接著劑加工品,係尤其初期密著力及耐熱保持力之評價良好。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樹脂,其係難燃性優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   本發明之共聚物係難燃性優異,在作為加工品的材料使用時,可得到抗滲出性及抗黏連性良好之加工品。因此,包含本發明之共聚物的處理劑係適合作為紙處理劑、纖維處理劑、一般塗料、接著劑及黏著劑。
包含本發明之共聚物的處理劑係適合作為難燃性、抗滲出性、抗黏連性、硬挺性優異之加工品的材料。例如,作為基材是紙的加工品,可舉出壁紙、壁紙用襯底紙等之建築材料、汽車內部裝飾材料等。又,作為基材是纖維的加工品,可舉出窗簾等的內部裝飾材料、電子材料用緩衝材、家電用緩衝材、汽車內裝緩衝材、汽車椅墊等。
又,包含本發明之共聚物的塗料及黏接著劑,係可適用於製造一般加工品、黏接著劑加工品等的加工品之際。作為此等之加工品,例如可舉出接著膠帶、家電、電子零件、黏著膠帶、雙面膠帶、黏著標籤等之日用品、壁紙、地磚、地墊(緩衝地板)、地毯、天花板材料、窗用黏著片等之住宅用材料、汽車用製品、家電製品、電子零件等。

Claims (16)

  1. 一種共聚物,其係包含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共聚物,其特徵為:   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碳原子數及氧原子數之合計為4~10的主鏈之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且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來自具有碳數為1~4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b-2)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00~1.00質量%。
  2.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包含來自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的構成成分。
  3. 如請求項2之共聚物,其中前述具有磷酸基與亞磷酸基的任一者之單體(a-1)為酸性・膦醯氧基聚氧化烯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共聚物,其磷原子含量為0.1~10質量%。
  5.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前述不飽和羧酸單體(b-1)係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β-羧基乙基丙烯酸所選出的至少1種。
  6.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前述來自不飽和羧酸單體(b-1)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30~95質量%。
  7.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進一步包含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
  8. 如請求項7之共聚物,其中前述鏈轉移劑(C)為巰基烷基羧酸酯(c-1)。
  9. 如請求項7或8之共聚物,其中相對於前述來自含磷不飽和單體(A)的構成成分與前述來自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的構成成分之合計含量100質量份,前述來自鏈轉移劑(C)的構成成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份。
  10.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5000~70000。
  11.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酸價為300~800mgKOH/g。
  12.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共聚物。
  13. 如請求項12之樹脂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界面活性劑。
  14. 一種處理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共聚物。
  15. 一種加工品,其具有基材與附著於前述基材上的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共聚物。
  16. 一種加工品,其係在基材上附著有如請求項14之處理劑的固體成分之加工品,前述固體成分係對於前述加工品附著5~70質量%。
TW107119958A 2017-06-27 2018-06-11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TWI778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5089 2017-06-27
JP2017-125089 2017-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881A true TW201906881A (zh) 2019-02-16
TWI778076B TWI778076B (zh) 2022-09-21

Family

ID=6474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9958A TWI778076B (zh) 2017-06-27 2018-06-11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199351B2 (zh)
KR (1) KR102355314B1 (zh)
CN (1) CN110869401B (zh)
TW (1) TWI778076B (zh)
WO (1) WO2019003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255203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WO2022255204A1 (ja) * 2021-06-01 2022-12-08 デンカ株式会社 リン酸基又はリン酸エステル基を有するコポリマー、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組成物
CN114874393B (zh) * 2022-06-13 2024-04-16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型含磷丙烯酸盐核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8496A1 (de) * 1984-05-18 1985-11-21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ischpolymerisaten aus vinylphosphonsaeure und (meth-)acrylsaeure in waessriger loesung und ihre verwendung
JPS61151104A (ja) * 1984-12-25 1986-07-09 Tokuyama Soda Co Ltd 歯科用接着性被膜形成材
JPH03285944A (ja) * 1990-03-30 1991-12-17 Toyobo Co Ltd 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EP0563730A3 (en) * 1992-03-28 1994-07-27 Hoechst Ag Alkenylaminoalkylene phosphonic acid ester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polymers comprising alkenylaminoalkylene phosphonates and ethylen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JPH0718028A (ja) 1993-06-30 1995-01-20 Konishi Kk 難燃性共重合樹脂、その水性エマルジ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ッキング剤
US20030144399A1 (en) * 2001-10-31 2003-07-31 Matta Bruce L. Polymeric stabilizer for pigment dispersions
DE102004041127A1 (de) * 2004-08-24 2006-03-02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arboxylatreichen Copolymeren aus monoethylenisch ungesättigten Mono- und Dicarbonsäuren sowie carboxylatreiche Copolymere mit niedrigem Neutralisationsgrad
JP2007182531A (ja) * 2005-12-06 2007-07-19 Hitachi Chem Co Ltd リン含有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並びに、感光性フィルム、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669363B2 (ja) 2009-03-31 2015-02-1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で処理された紙又は繊維加工品
US8809444B2 (en) * 2009-12-23 2014-08-19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Network copolymer crosslinked emulsions and demulsify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15183150A (ja) * 2014-03-26 2015-10-22 貴和化学薬品株式会社 塑性加工用潤滑剤
US10407524B2 (en) * 2014-08-12 2019-09-10 Kuraray Co., Ltd. Copolymer and molded article
JP6768668B2 (ja) * 2014-12-30 2020-10-1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ハロゲンフリー難燃性感圧性接着剤及び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401A (zh) 2020-03-06
JP7199351B2 (ja) 2023-01-05
JPWO2019003814A1 (ja) 2020-04-23
TWI778076B (zh) 2022-09-21
KR20200020806A (ko) 2020-02-26
CN110869401B (zh) 2022-07-12
WO2019003814A1 (ja) 2019-01-03
KR102355314B1 (ko) 202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1447B2 (en) Internally incorporated phenolic resins in water-based (meth)acrylate adhesive compositions, pre-adhesive reaction mixtures, methods, and articles
CN101195730B (zh) 光屏蔽性压敏粘合剂片
TWI778076B (zh) 共聚物、樹脂組成物、處理劑及加工品
US11649378B2 (en) Internal incorporation of hydrocarbon tackifiers in water-based (meth)acrylate adhesive compositions, reaction mixtures, methods, and articles
US20170283669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ntaining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CN101654604A (zh) 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及包含该组合物的表面装饰材料
JP2009197125A (ja) 車両内装材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車両内装材
KR20160016869A (ko) 비할로겐 방염 중합체
CN110577803B (zh) 一种阻燃压敏胶粘合剂、阻燃压敏胶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84024A (ko) 수계 수지 분산체 및 도료
CN108884369A (zh) 包含疏水性无锑阻燃剂的水基聚合物分散体
JP2010209189A (ja) 粘着シート
TWI724154B (zh) 纖維處理劑、纖維加工品的製造方法及纖維加工品
US11384188B2 (en) Aqueous resin dispersion
JP2006008831A (ja) 水性粘着剤組成物
JP2010126650A (ja) マスキング用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CN114096624B (zh) 水基离型涂料以及由其制得的制品
TW202043415A (zh) 黏著片材及其利用
JP2006008833A (ja) 粘着剤用樹脂組成物水性分散体及び粘着剤組成物
JP2019167440A (ja) アクリル共重合体、剥離剤組成物及び剥離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