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777A -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777A
TW201904777A TW107118844A TW107118844A TW201904777A TW 201904777 A TW201904777 A TW 201904777A TW 107118844 A TW107118844 A TW 107118844A TW 107118844 A TW107118844 A TW 107118844A TW 201904777 A TW201904777 A TW 2019047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weight
bicycle
weight assembly
bicycle spo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豪辰 湛
金宏 鄺
Original Assignee
馬來西亞商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馬來西亞商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馬來西亞商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7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28Wheel-ballasting weights; Their attach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B60B1/003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32Correcting- or balancing-weights or equivalent means for balancing rotating bodies, e.g. vehicle wheels
    • F16F15/324Correcting- or balancing-weights or equivalent means for balancing rotating bodies, e.g. vehicle wheels the rotating body being a vehicle wheel
    • F16F15/326Correcting- or balancing-weights or equivalent means for balancing rotating bodies, e.g. vehicle wheels the rotating body being a vehicle whe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attachment to spo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其包括:一主體(7),其包含一配重接納部分(17)及一輪輻接納部分(27)。

Description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本文中所揭示之技術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一種自行車輪輻組件及一種自行車輪組件。
騎自行車正變成一種愈來愈流行的休閒形式以及一種交通工具(means of transportation)。此外,騎自行車已變成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非常流行的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是否用於休閒、交通或競技,自行車產業正不斷地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 一種已被廣泛再設計之自行車組件係一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係用於調整一自行車輪之配重不平衡。換言之,藉由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附接至一自行車輪而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包括一主體,該主體包含一配重接納部分及一輪輻接納部分。 使用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藉由包括主體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有效地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該主體包含配重接納部分及輪輻接納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中之一配重構件。 使用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有效地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經完全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中。 使用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防止配重構件自主體脫落。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藉由一體成形而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中。 使用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增強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生產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二態樣至第四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係由一金屬材料製成。 使用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設定至所期望配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金屬材料包含鐵。 使用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設定至所期望配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二態樣至第六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係單一的。 使用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增強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生產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二態樣至第六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包含複數個配重構件。 使用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對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配重進行微調。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二態樣至第八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具有一環形形狀。 使用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構件具有一管狀形狀。 使用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接納部分具有一非圓形形狀。 使用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一體地旋轉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及一輪輻螺紋接管(nipple),並藉由旋轉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或輪輻螺紋接管而調整一輪輻之一張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一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中之一輪輻螺紋接管。 使用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有效地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螺紋接管經構形以與主體一體地旋轉。 使用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一體地旋轉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及一輪輻螺紋接管,並藉由旋轉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或輪輻螺紋接管而調整輪輻之張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或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螺紋接管經完全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中。 使用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在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附接至輪輻之一狀態中縮短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及輪輻之總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至第十四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螺紋接管藉由一卡扣配合方式而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中。 使用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附接至輪輻,並容易地自輪輻移除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五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接納部分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縱向中心軸自輪輻接納部分徑向向外安置。 使用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六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接納部分具有經構形以軸向靠抵一輪輻以防止輪輻自主體脫落之一軸向抵靠部分。 使用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防止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輪輻脫落。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七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配重接納部分包含用以接納一配重構件於其中之一第一腔室。 使用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可靠地在配重接納部分中接納配重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第一腔室係一閉合腔室。 使用根據第十九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有效地防止配重構件自配重接納部分脫落。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樣,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第一腔室係一環形腔室。 使用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減小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輪輻接納部分包含用以接納一輪輻於其中之一第二腔室。 使用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可靠地在配重接納部分中接納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二態樣,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第二腔室係一敞開腔室。 使用根據第二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將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附接至主體,並容易地自主體移除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三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二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主體係由一彈性體製成。 使用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容易地將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附接至主體,並容易地自主體移除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四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主體係由一橡膠製成。 使用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容易地將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附接至主體,或容易地自主體移除輪輻(及/或輪輻螺紋接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五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四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經構形使得主體具有一工具接合部分。 使用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可能藉由用一工具旋轉主體而有效地調整輪輻之張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六態樣,一自行車輪輻組件包括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五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 使用自行車輪輻組件,可能有效地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七態樣,一自行車輪組件包括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自行車輪輻組件。 使用自行車輪組件,可能有效地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現將參考圖式來解釋本發明之選定實施例。熟悉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明白,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以下描述僅供說明且並非用於限制如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之等效物界定之本發明。 在此實施例中,以下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後」、「左」、「右」、「高」、「低」、「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基於在面向一自行車手把(未展示)的情況下坐於一自行車車座(未展示)上之一騎乘者所判定的彼等方向。實施例 如圖1及圖2中所示,一自行車輪組件1包括一自行車輪輻組件3。自行車輪輻組件3包括一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如圖3及圖6中所示,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包括一主體7,該主體7包含一配重接納部分17及一輪輻接納部分27。 如圖4及圖6中所示,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之一配重構件9。如圖5及圖6中所示,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之一輪輻螺紋接管11。 特定言之,如圖1及圖2中所示,自行車輪組件1包含一輪圈51、一輪轂61、自行車輪輻組件3。輪圈51經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一輪胎60經安裝至輪圈51。 如圖2中所示,輪圈51包含一第一側部分53、一第二側部分55、一連接部分57及一底部部分59。第一側部分53經形成為一環形形狀。第二側部分55經形成為一環形形狀。第二側部分55在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一中心軸C1之一軸向方向上與第一側部分53依一間隔安置。藉由第一側部分53及第二側部分55而限制輪胎60。 連接部分57經構形以將第一側部分53及第二側部分55彼此連接。連接部分57經形成為一環形形狀。連接部分57在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中心軸C1之一軸向方向上安置於第一側部分53與第二側部分55之間。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連接部分57與第一側部分53及第二側部分55一體地形成。 連接部分57包含一第一孔57a。一工具(未展示)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中心軸C1自連接部分57之一徑向外側朝向連接部分57之一徑向內側插入於第一孔57a中。在此狀態中,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係由工具操作。 底部部分59經形成為一環形形狀。底部部分59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中心軸C1自連接部分57徑向向內安置。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底部部分59與第一側部分53及第二側部分55一體地形成。 底部部分59包含一第二孔59a。第二孔59a經配置為在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中心軸C1之一徑向方向上面對第一孔57a。 如圖1及圖2中所示,輪轂61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一中心軸C1自輪圈51徑向向內安置。輪轂61經安裝至一自行車車架(未展示)。 自行車輪輻組件3經構形以將輪圈51連接至輪轂61。自行車輪輻組件3包含複數個輪輻4及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複數個輪輻4在相對於自行車輪組件1之中心軸C1之徑向方向上安置於輪圈51與輪轂61之間。輪輻4之一徑向內端4a經附接至輪轂61,且輪輻4之一徑向外端4b經附接至輪圈51。 例如,輪輻4之至少一者之徑向外端4b經由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而附接至輪圈51。在實施例中,四個輪輻14之徑向外端4b經由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而附接至輪圈51。 特定言之,如圖6中所示,四個輪輻14之各者包含一公螺紋部分14a。公螺紋部分14a經形成於四個輪輻14之各者之徑向外端4b上。公螺紋部分14a經螺合至輪輻螺紋接管11之一母螺紋部分11g(下文描述)中。除了四個輪輻14之外之輪輻4之徑向外端4b經由習知輪輻螺紋接管(未展示)而附接至輪圈51。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 如圖2中所示,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經構形以與輪輻14接合。再者,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經構形以與輪圈51接合。如圖3至圖6中所示,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包含主體7,並可進一步包含配重構件9及輪輻螺紋接管11之至少一者。 <主體> 主體7係由一彈性體製成。例如,主體7係由一橡膠製成。主體7可由一熱塑性彈性體製成。主體7可由一熱固性彈性體製成。然而,主體可由其他材料(諸如一金屬材料)製成。 如圖6及圖7中所示,主體7包含配重接納部分17及輪輻接納部分27。主體7可進一步具有一工具接合部分37 (參見圖3)。例如,主體7包含一本體部分8、配重接納部分17、輪輻接納部分27及一工具接合部分37。 如圖3中所示,本體部分8經形成為一實質上圓柱形狀。工具接合部分37經構形以由工具接合。工具接合部分37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一縱向中心軸C2之一軸向方向上自本體部分8突出。 工具接合部分37具有一非圓形形狀。特定言之,工具接合部分37之一外表面經形成為一非圓形形狀。例如,工具接合部分37之外表面經形成為一多邊形形狀(例如一實質上矩形形狀、一實質上六邊形形狀等)。 如圖6及圖7中所示,配重接納部分17經構形以接納配重構件9於其中。配重接納部分17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自輪輻接納部分27徑向向外安置。 配重接納部分17包含用以接納配重構件9於其中之一第一腔室S1。第一腔室S1係一閉合腔室。第一腔室S1係一環形腔室。例如,第一腔室S1經形成於本體部分8中。第一腔室S1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一圓周方向上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 如圖6及圖7中所示,輪輻接納部分27經構形以接納輪輻14於其中。較佳地,輪輻接納部分27經構形以經由輪輻螺紋接管11而接納輪輻14於其中。 輪輻接納部分27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自配重接納部分17徑向向內安置。 輪輻接納部分27包含用以接納輪輻14於其中之一第二腔室S2。第二腔室S2較佳係一敞開腔室。例如,第二腔室S2經形成於本體部分8中。第二腔室S2沿著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延伸。輪輻螺紋接管11經安置於第二腔室S2中。 輪輻接納部分27較佳具有一非圓形形狀。輪輻接納部分27具有經構形以軸向靠抵輪輻14以防止輪輻14自主體7脫落之一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一軸向抵靠部分之一實例)。 特定言之,輪輻接納部分27包含一第一中空部分27b、一第二中空部分27c及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第一中空部分27b、第二中空部分27c及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界定第二腔室S2。 第一中空部分27b經形成於本體部分8中。第一中空部分27b沿著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延伸。第一中空部分27b之一內表面經形成為非圓形形狀。特定言之,第一中空部分27b之內表面經形成為一多邊形形狀。 如圖7中所示,第一中空部分27b具有一第一距離D1。第一距離D1係由在垂直於縱向中心軸C2之一平面上之第一中空部分27b之徑向最外內表面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間之一距離界定。 如圖6及圖7中所示,第二中空部分27c經形成於本體部分8中。第二中空部分27c沿著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延伸。第二中空部分27c經由一錐形部分27d而與第一中空部分27b連通。第二中空部分27c之一內周邊表面經形成為一圓形形狀。 如圖7中所示,第二中空部分27c具有一第二距離D2。第二距離D2係由在垂直於縱向中心軸C2之一平面上之第二中空部分27c之徑向最外內周邊表面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間之一距離界定。第二距離D2大於第一距離D1。 如圖6及圖7中所示,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構形以防止輪輻14自主體7脫落。特定言之,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構形以防止輪輻14經由輪輻螺紋接管11自主體7脫落。例如,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軸向方向上靠抵輪輻螺紋接管11。 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形成於本體部分8中。特定言之,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形成於第二中空部分27c之內周邊表面上。 例如,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自第二中空部分27c之內周邊表面朝向一徑向內側突出。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圓周方向上形成為一環形形狀。 <配重構件> 如圖6及圖7中所示,配重構件9經至少部分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在實施例中,配重構件9經完全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 配重構件9藉由一體成形而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特定言之,配重構件9藉由一體成形而安置於第一腔室S1中。 如圖4中所示,配重構件9具有一環形形狀。特定言之,配重構件9具有一管狀形狀。配重構件9經配置以沿著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延伸。 配重構件9係單一的。特定言之,配重構件9係具有管狀形狀之一單一構件。在實施例中,配重構件9係由一金屬材料製成。例如,金屬材料包含鐵。然而,配重構件9亦可由一塑膠材料、一纖維增強塑膠材料、一橡膠材料及一木質材料等製成。 <輪輻螺紋接管> 如圖5至圖7中所示,輪輻螺紋接管11較佳經構形以與主體7一體地旋轉。輪輻螺紋接管11經至少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特定言之,輪輻螺紋接管11經至少部分安置於第二腔室S2中。 在實施例中,輪輻螺紋接管11經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輪輻螺紋接管11藉由一卡扣配合方式而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例如,輪輻螺紋接管11藉由一卡扣配合方式而部分安置於第二腔室S2中。 輪輻螺紋接管11與輪輻14分離地形成。輪輻螺紋接管11經附接至輪輻14。輪輻螺紋接管11經形成為一實質上管狀形狀(參見圖5)。 如圖5至圖7中所示,輪輻螺紋接管11包含一本體接合部分11a、一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一收縮部分11c及一輪圈接觸部分11d。 如圖5中所示,本體接合部分11a經形成為一管狀形狀。本體接合部分11a之一外表面經形成為一非圓形形狀。例如,本體接合部分11a之外表面經形成為一多邊形形狀。 如圖6及圖7中所示,本體接合部分11a與主體7接合,以與主體7一體地旋轉。特定言之,本體接合部分11a經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例如,第二腔室S2)中。本體接合部分11a之一外表面藉由一非圓形接合而與第一中空部分27b之內表面接合。非圓形接合使輪輻螺紋接管11能夠與主體7一體地旋轉。 如圖5至圖7中所示,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經構形以防止輪輻14自主體7脫落。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軸向方向上靠抵主體7(例如,輪輻接納部分27之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 如圖5中所示,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與本體接合部分11a一體地形成。如圖6及圖7中所示,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經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之一外徑大於外接於本體接合部分11a之外表面之一圓之一直徑。 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經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例如,第二腔室S2)中。特定言之,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軸向方向上安置於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與第一中空部分27b之間之第二中空部分27c中。 收縮部分11c經提供用於安置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於其上。如圖5中所示,收縮部分11c與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一體地形成。收縮部分11c經形成為一環形形狀。收縮部分11c之一外徑小於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之一外徑。 如圖6及圖7中所示,收縮部分11c自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徑向向內配置。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安置於收縮部分11c上。 如圖2中所示,輪圈接觸部分11d經構形以在自行車輪組件1之一經組裝狀態中接觸輪圈51。特定言之,輪圈接觸部分11d經構形以接觸輪圈51之底部部分59。 如圖5中所示,輪圈接觸部分11d與收縮部分11c一體地形成。如圖6及圖7中所示,輪圈接觸部分11d經形成為一實質上環形形狀。輪圈接觸部分11d之一外徑大於收縮部分11c之一外徑。輪圈接觸部分11d經安置於主體7之外部。 如圖6及圖7中所示,輪輻螺紋接管11進一步包含一第三中空部分11e及一第四中空部分11f。 第三中空部分11e係由輪輻螺紋接管11之一內周邊表面形成。第三中空部分11e包含母螺紋部分11g。母螺紋部分11g經形成於第三中空部分11e之內周邊表面上。輪輻14之公螺紋部分14a經螺合至母螺紋部分11中(參見圖6)。 第四中空部分11f係由輪輻螺紋接管11之一內周邊表面形成。第四中空部分11f與第三中空部分11e連通。第四中空部分11f之一內徑大於第三中空部分11e之一內徑。 第四中空部分11f之一內徑大於輪輻14之一外徑。換言之,第四中空部分11f之一內周邊表面在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縱向中心軸C2之一徑向方向上與輪輻14之一外周邊表面依一間隔配置。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操作>> 首先,在輪輻14之徑向內端4a經附接至輪轂61之一情況中,輪輻14之徑向外端4b穿過輪圈51之第二孔59a(例如底部部分59)。 其次,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透過輪圈51之第一孔57a(例如連接部分57)而附接至輪輻14之徑向外端4b。 特定言之,輪輻螺紋接管11之本體接合部分11a與主體7之輪輻接納部分27(例如第二腔室S2)中之第一中空部分27b接合。主體7包含配重構件9。 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經安置於主體7之輪輻接納部分27(例如第二腔室S2)中之第二中空部分27c中。在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經安置於輪輻螺紋接管11之收縮部分11c上之一狀態中,輪輻螺紋接管11之第二軸向抵靠部分11b靠抵輪輻接納部分27之第一軸向抵靠部分27a。 輪圈接觸部分11d接觸輪圈51之底部部分59及/或底部部分59之第二孔59a。輪輻14之徑向外端4b經螺合至輪輻螺紋接管11之第三中空部分11e中。 最終,當工具在一工具透過輪圈51之第一孔57a與主體7之工具接合部分37接合之一情況中旋轉時,主體7與輪輻螺紋接管11一體地旋轉。因此,藉由用工具旋轉主體7而調整輪輻14之張力。實施例之變動 作為實施例之一變動,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可如下文般構形。 (A)在實施例中,以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數目係四個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在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數目等於或小於輪輻4之數目之情況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之數目可經設定以變得大於或小於四個。 (B)在實施例中,以輪輻螺紋接管11經部分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如圖8中所示,輪輻螺紋接管111可經完全安置於輪輻接納部分27中。 (C)在實施例中,以配重構件9經完全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如圖9中所示,配重構件109可經部分安置於配重接納部分17中。 (D)在實施例中,以配重構件9係單一的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配重構件9可包含複數個配重構件。在此情況中,第一腔室S1包含複數個腔室。複數個配重構件9經各別地安置於複數個腔室中。 (E)在實施例中,以第一腔室S1係一閉合腔室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如圖9中所示,第一腔室S1可為一敞開腔室。在此情況中,配重構件9之至少一者經安裝於(若干)第一腔室S1中。例如,配重構件9之至少一者經壓配合於(若干)第一腔室S1中,或配重構件9之至少一者藉由黏著劑而固定地安置於(若干)第一腔室S1中。 (F)在實施例中,以輪輻螺紋接管11與輪輻14分離地形成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輪輻螺紋接管11可與輪輻14一體地形成。在此情況中,例如,輪輻螺紋接管11經提供於輪輻14之徑向外端4b上。 (G)在實施例中,以工具接合部分37自本體部分8突出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工具接合部分37可為一非圓形凹部(諸如一扳手與其接合之一多邊形孔)。 (H)在實施例中,以複數個輪輻螺紋接管11之各者具有相同配重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可藉由改變輪輻螺紋接管11之至少一者之配重而調整自行車輪之配重平衡。 (I)在實施例中,以配重構件9之內表面及外表面經形成為一圓形形狀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參見圖4)。代替此構形,如圖10中所示,配重構件19之內表面及外表面經形成為一多邊形形狀(例如,八邊形形狀)。 (J)在實施例中,以自行車輪組件1係一開口式外胎(clincher)輪作為一實例執行解釋。代替此構形,根據本發明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5亦可經應用於係一管狀輪及一無內胎輪之一自行車輪組件。術語之一般解譯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如本文所使用)意欲為開放性術語,其特指存在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上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用語,諸如「包含」、「具有」及其等之衍生詞之術語。此外,以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此外,如本文描述(若干)上述實施例時所使用,以下方向性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之彼等方向。因此,如用於描述本發明之此等術語應相對於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來解釋。 如本文中用於描述一裝置之一組件、區段或部件之術語「經構形」隱含用以實施一所期望功能之該裝置之其他未主張或未提及組件、區段、構件或部件的存在。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約」及「大致」)意謂經修飾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未顯著改變。 雖然已僅選擇選定實施例來繪示本發明,但熟悉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明白,可在不背離如附隨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對本文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例如,可根據需要及/或期望而變更各種組件之大小、形狀、位置或定向。圖中展示為彼此直接連接或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間之中間結構。一個元件之功能可由兩個元件執行,且反之亦然。一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可用於另一實施例中。未必在一特定實施例中同時存在所有優點。與先前技術不同之每一特徵(單獨地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亦應被視為申請人之其他發明之一單獨描述,其包含由此(等)特徵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上述描述僅為繪示而不為限制如藉由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之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而提供。
1‧‧‧自行車輪組件
3‧‧‧自行車輪輻組件
4‧‧‧輪輻
4a‧‧‧徑向內端
4b‧‧‧徑向外端
5‧‧‧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
7‧‧‧主體
8‧‧‧本體部分
9‧‧‧配重構件
11‧‧‧輪輻螺紋接管
11a‧‧‧輪輻螺紋接管
11b‧‧‧第二軸向抵靠部分
11c‧‧‧收縮部分
11d‧‧‧輪圈接觸部分
11e‧‧‧第三中空部分
11f‧‧‧第四中空部分
11g‧‧‧母螺紋部分
14‧‧‧輪輻
14a‧‧‧公螺紋部分
17‧‧‧配重接納部分
19‧‧‧配重構件
27‧‧‧輪輻接納部分
27a‧‧‧第一軸向抵靠部分
27b‧‧‧第一中空部分
27c‧‧‧第二中空部分
27d‧‧‧錐形部分
37‧‧‧工具接合部分
51‧‧‧輪圈
53‧‧‧第一側部分
55‧‧‧第二側部分
57‧‧‧連接部分
57a‧‧‧第一孔
59‧‧‧底部部分
59a‧‧‧第二孔
60‧‧‧輪胎
61‧‧‧輪轂
109‧‧‧配重構件
111‧‧‧輪輻螺紋接管
C1‧‧‧中心軸
C2‧‧‧縱向中心軸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S1‧‧‧第一腔室
S2‧‧‧第二腔室
現參考形成此原始發明之一部分之附圖: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輪組件之一側視圖; 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輪組件之一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主體之一透視圖;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配重構件之一透視圖;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輪輻螺紋接管之一透視圖; 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輪輻螺紋接管之一透視圖中之一截面圖;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截面圖; 圖8係作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變動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截面圖; 圖9係作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變動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截面圖;及 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配重構件之一透視圖。

Claims (27)

  1. 一種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包括: 一主體,其包含一配重接納部分及一輪輻接納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進一步包括: 一配重構件,其至少部分安置於該配重接納部分中。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經完全安置於該配重接納部分中。
  4.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藉由一體成形而安置於該配重接納部分中。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係由一金屬材料製成。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金屬材料包含鐵。
  7.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係單一的。
  8.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包含複數個配重構件。
  9.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具有一環形形狀。
  10.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構件具有一管狀形狀。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接納部分具有一非圓形形狀。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進一步包括: 一輪輻螺紋接管,其至少部分安置於該輪輻接納部分中。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螺紋接管經構形以與該主體一體地旋轉。
  14.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螺紋接管經完全安置於該輪輻接納部分中。
  15.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螺紋接管藉由一卡扣配合方式而安置於該輪輻接納部分中。
  1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接納部分相對於該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之一縱向中心軸自該輪輻接納部分徑向向外安置。
  1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接納部分具有經構形以軸向靠抵一輪輻以防止該輪輻自該主體脫落之一軸向抵靠部分。
  1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配重接納部分包含用以接納一配重構件於其中之一第一腔室。
  19.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第一腔室係一閉合腔室。
  20.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第一腔室係一環形腔室。
  2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輪輻接納部分包含用以接納一輪輻於其中之一第二腔室。
  22. 如請求項21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第二腔室係一敞開腔室。
  2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主體係由一彈性體製成。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主體係由一橡膠製成。
  2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其中 該主體具有一工具接合部分。
  26. 一種自行車輪輻組件,其包括: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輪輻配重組件。
  27. 一種自行車輪組件,其包括: 如請求項26之自行車輪輻組件。
TW107118844A 2017-06-14 2018-06-01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TW2019047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0079.6A DE102017210079A1 (de) 2017-06-14 2017-06-14 Fahrrad-speichengewicht-baueinheit, fahrrad-speichen-baueinheit und fahrradrad-baueinheit
??102017210079.6 2017-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777A true TW201904777A (zh) 2019-02-01

Family

ID=6445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844A TW201904777A (zh) 2017-06-14 2018-06-01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7210079A1 (zh)
TW (1) TW2019047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3996A (zh) * 2020-09-22 2020-12-25 业诺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平衡结构的超轻量化车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5635C (de) * 1952-09-05 1955-03-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Ausgleichgewicht fuer Drahtspeichenraeder von Kraftfahrzeugen
JP2002174299A (ja) * 2000-12-06 2002-06-21 Honda Motor Co Ltd 車輪用バランスウェイト
EP1892121A1 (en) * 2004-08-31 2008-02-27 Campagnolo S.R.L. Bicycle spoked wheel, components thereof and rela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20110109150A1 (en) * 2009-11-10 2011-05-12 Mcculloch Michael A Sized spoke weight
US20170051809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Kibblewhite Precision Machining, Inc. Vehicle Spoke Wheel Weigh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3996A (zh) * 2020-09-22 2020-12-25 业诺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平衡结构的超轻量化车轮
CN112123996B (zh) * 2020-09-22 2021-10-26 业诺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平衡结构的超轻量化车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10079A1 (de)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091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EP0786360B1 (en) Bicycle hub
US7090307B2 (en) Bicycle rim
TWI485076B (zh) 自行車輪緣
US6409278B1 (en) Spoke nipple for bicycle wheel
TWI604969B (zh) 自行車輪轂及自行車輪
US7374251B2 (en) Connection of Spokes to hub and rim in bicycle wheel
US10093389B2 (en) Bicycle front sprocket, bicycle crank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TWI638728B (zh) 自行車輪轂及自行車車輪總成
US10442496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EP2612765A2 (en) Rim assembly
JP2003182302A (ja) 自転車用リム
US6976791B2 (en) Bear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hub
EP3238953B1 (en) Tubeless spoked wheel structure
TWI483855B (zh) 腳踏車輪緣
TW201904777A (zh) 自行車輪輻配重組件,自行車輪輻組件及自行車輪組件
JP3878155B2 (ja) スポークによりリムとハブを連結した自転車用車輪
US20030173821A1 (en) Bicycle hub for mounting intersecting pairs of spokes
US1151847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TW201433475A (zh) 自行車輪圈和相應的自行車車輪
EP1846257A1 (en) Wheel for mounting tires of the tubeless type
JP6967572B2 (ja) 車輪構造
EP2586625B1 (en) Carbon fiber bicycle wheel
TW201827257A (zh) 自行車輪圈
JP2004359218A (ja) 自転車用リ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