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298A - 無箱造模機 - Google Patents

無箱造模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298A
TW201900298A TW107115010A TW107115010A TW201900298A TW 201900298 A TW201900298 A TW 201900298A TW 107115010 A TW107115010 A TW 107115010A TW 107115010 A TW107115010 A TW 107115010A TW 201900298 A TW201900298 A TW 2019002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tank
pressure
pressure detector
making machine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部斗紀也
坂口功一
波多野豊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2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22C19/04Controlling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3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 B22C15/24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involving blowing devices in which the mould material is supplied in the form of loos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3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 B22C15/26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involving propulsion devices in which the mould material is supplied in the shape of a compacted column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8Compacting by different means acting simultaneously or successively, e.g. preliminary blowing and finally pr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無箱造模機具備:上鑄箱;下鑄箱;上砂槽;上板,其安裝於上砂槽之下端部;第1下砂槽;第2下砂槽,其儲存自第1下砂槽供給之鑄模砂;下板,其安裝於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且形成有自第2下砂槽向下鑄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中之至少1個槽之壓力;及控制部,其連接於壓力檢測器,且取得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

Description

無箱造模機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無箱造模機。
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造模不具有鑄箱之無箱式鑄模之無箱造模機。該造模機具備:一組上鑄箱及下鑄箱,其等夾持設置有模具之模型板;供給機構,其供給鑄模砂;及擠壓機構,其壓縮鑄模砂。造模機使下鑄箱向上鑄箱接近,並於上鑄箱及下鑄箱中夾入模型板。於該狀態下,造模機藉由使供給機構動作,而向由上鑄箱及下鑄箱形成之上下造模空間供給鑄模砂。造模機藉由使擠壓機構動作而壓縮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經過上述步驟同時造模上鑄模及下鑄模。
該造模機之供給機構使用壓縮空氣將鑄模砂供給至上下造模空間。供給機構具有:上砂槽,其與壓縮空氣源連通,且儲存鑄模砂;及上噴頭,其配置於上鑄箱之上部,且靜態地連接於上砂槽。自壓縮空氣源吹入之壓縮空氣將儲存於上砂槽之鑄模砂向上噴頭供給,並將上噴頭之鑄模砂向藉由上鑄箱劃分出之上造模空間供給。同樣地,供給機構具有:下砂槽,其與壓縮空氣源連通,且儲存鑄模砂;及下噴頭,其配置於下鑄箱之下部,上下移動,且於特定位置連接於下砂槽。自壓縮空氣源吹入之壓縮空氣將儲存於下砂槽之鑄模砂向下噴頭供給,並將下噴頭之鑄模砂向下鑄箱供給。
該無箱造模機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相向之上擠壓缸體及下擠壓缸體。上擠壓缸體對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向下之壓力,下擠壓缸體對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向上之壓力。藉此,鑄模砂之硬度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4-5193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專利文獻1記載之無箱造模機般,於使用壓縮空氣將鑄模砂供給至造模空間之裝置中,有砂槽內產生砂子阻塞之虞。然而,專利文獻1記載之無箱造模機無法掌握砂槽內之狀況。此種砂子阻塞對鑄模之造模性或鑄物製品之品質造成影響。於本技術領域中,期望造模優異之鑄模或鑄物製品之無箱造模機。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揭示一態樣之無箱造模機係對無鑄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進行造模者,且具備:上鑄箱;下鑄箱,其配置於上鑄箱之下方,且可與上鑄箱一起夾持模型板;上砂槽,其配置於上鑄箱之上方,連接於壓縮空氣源,其下端部開口,且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上板,其安裝於上砂槽之下端部,且形成有自上砂槽向上鑄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第1下砂槽,其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且具有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第2下砂槽,其配置於下鑄箱之下方,其上端部開口,具有可連接於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第2連接口,且儲存自第1下砂槽供給且向下鑄箱內供給之鑄模砂;下板,其安裝於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且形成有自第2下砂槽向下鑄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中之至少1個槽之壓力;及控制部,其連接於壓力檢測器,且取得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
於該無箱造模機中,藉由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中之至少1個槽之壓力。接著,藉由控制部取得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如此,由於藉由取得槽內之壓力而掌握砂槽內之狀況,故根據該裝置,作為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於一實施形態中,無箱造模機可具備:驅動部,其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並以上板及下板進行擠壓;及調整驅動部,其使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於藉由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而進行擠壓處理之裝置中,掌握砂槽內之狀況。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砂槽可具有:儲存室,其儲存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儲存室之側方,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可檢測上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將用以供給壓縮空氣之供給室利用於壓力檢測器之配置。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可包含:第1供給室,其位於較上砂槽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2供給室,其位於較上砂槽之中央更下端側。且,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可包含:第1壓力檢測器,其檢測第1供給室之壓力;及第2壓力檢測器,其檢測第2供給室之壓力。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檢測上砂槽之上下壓力,即上砂槽整體之壓力。因此,該裝置可掌握依存於上砂槽之檢測位置之壓力偏差。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砂槽之儲存室可具有:第1透過構件,其於內表面具有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且,上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可經由第1透過構件與上砂槽之儲存室連通。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檢測第1透過構件之阻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1下砂槽可具有:儲存室,其儲存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儲存室之側方,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可檢測第1下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將用以供給壓縮空氣之供給室利用於壓力檢測器之配置。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1下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可包含:第3供給室,其位於第1下砂槽之中央;第4供給室,其位於較第1下砂槽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5供給室,其位於較第1下砂槽之中央更下端側。且,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可包含:第3壓力檢測器,其檢測第3供給室之壓力;第4壓力檢測器,其檢測第4供給室之壓力;及第5壓力檢測器,其檢測第5供給室之壓力。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檢測第1下砂槽之上下壓力,即第1下砂槽整體之壓力。因此,該裝置可掌握依存於第1下砂槽之檢測位置之壓力偏差。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1下砂槽之儲存室可具有:第2透過構件,其於內表面具有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且,第3供給室及第4供給室經由第2透過構件與第1下砂槽之儲存室連通。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檢測第2透過構件之阻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5供給室設置於第1下砂槽之彎曲之下端部,且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第1下砂槽之儲存室連通。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於有容易產生透過構件之阻塞之傾向之第1下砂槽之下端部中檢測壓力。又,於第1下砂槽之彎曲之下端部中,因其形狀之故,配置於儲存室內之透過構件之磨耗與其他配置位置相比有增大之傾向。該裝置係於第1下砂槽之彎曲之下端部之儲存室內取代透過構件而使用複數個通氣孔。因此,該裝置可避免於第1下砂槽之彎曲之下端部中產生透過構件之堵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2下砂槽可具有:儲存室,其儲存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儲存室之底部,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可檢測第2下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將用以供給壓縮空氣之供給室利用於壓力檢測器之配置。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2下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可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第2下砂槽之儲存室連通。於第2下砂槽中,鑄模砂自下向上流動而向下鑄箱內供給。因此,第2下砂槽係配置於儲存室內之透過構件之磨耗與其他槽相比有增大之傾向。該裝置係於第2下砂槽之儲存室內,取代透過構件而使用複數個通氣孔。因此,該裝置可避免於第2下砂槽中產生透過構件之阻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無箱造模機可具備:顯示部,其連接於控制部,且顯示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向操作員報知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使表示壓力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作為檢測結果顯示於顯示部。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向操作員報知壓力之時間依存性。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使用以設定曝氣設定壓力與時間之設定畫面顯示於顯示部。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支援操作員之設定操作。
於一實施形態中,無箱造模機可具備:記憶部,其記憶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控制部可使記憶於記憶部之檢測結果、與檢測出之本次之檢測結果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對操作員報知以前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之差異。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具有:通信部,其將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經由通信網路發送。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將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不經由物理記憶媒體地發送至外部之電腦等。
於一實施形態中,無箱造模機可具備:顯示部,其連接於控制部,且顯示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且,控制部使上砂槽之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於該情形時,該裝置對操作員而言,可預測第1透過構件之阻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無箱造模機可具備:顯示部,其連接於控制部,且顯示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且,控制部使藉由第3壓力檢測器或第4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壓力、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於該情形時,該裝置對操作員而言,可預測第2透過構件之阻塞。
於一實施形態中,可於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各者、與壓縮空氣源之間,設置可根據控制信號而開閉之至少1個控制閥。且,控制部基於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將控制信號輸出至至少1個控制閥。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由於該裝置可就壓力進行例如反饋控制,故可適當地控制槽內之鑄模砂之流動。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於將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排氣時,以基於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使至少1個控制閥打開之方式輸出控制信號。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防止鑄模砂自儲存室向供給室逆流。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於將上砂槽、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排氣時,於藉由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壓力非為特定閾值以下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藉由如此構成,該裝置可向操作員警告排氣系統存在不良。
於一實施形態中,對應於上砂槽之控制閥可配置於上砂槽之側方,對應於第1下砂槽之控制閥可配置於第1下砂槽之側方。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由於槽至對應之控制閥之距離縮短,故該裝置可使壓縮空氣之供給之應答性提高。
於一實施形態中,控制部可於曝氣處理時,於特定之曝氣時間內藉由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延長曝氣時間。且,控制部可於延長後藉由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該裝置可於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時自動進行追加之曝氣。此外,該裝置於藉由追加之曝氣仍未改善狀況之情形時,可向操作員發出警報。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揭示之各種態樣及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造模優異之鑄模或鑄物製品之無箱造模機。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於各圖中對同一或相當部分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於以下,將水平方向設為X軸及Y軸方向,將鉛直方向(上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
[無箱造模機之概要]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面側之立體圖。無箱造模機1係造模無鑄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機。如圖1所示,無箱造模機1具備造模部A1及搬送部A2。造模部A1配置有可於上下方向(Z軸方向)動作之箱形狀之上鑄箱及下鑄箱。搬送部A2向造模部A1導入配置有模具之模型板。造模部A1之上鑄箱及下鑄箱以相互接近之方式移動,並夾持模型板。於上鑄箱內及下鑄箱內填充有鑄模砂。填充至上鑄箱內及下鑄箱內之鑄模砂藉由造模部A1具備之擠壓機構自上下方向加壓而同時形成上鑄模及下鑄模。隨後,分別自上鑄箱取出上鑄模,自下鑄箱取出下鑄模,並向裝置外搬出。如此,無箱造模機1造模無鑄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
[框架構造] 圖2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視圖。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如圖2及圖3所示,無箱造模機1具備:上框架10、下框架11、及連結上框架10與下框架11之4條引導件12。引導件12係其上端部連結於上框架10,其下端部連結於下框架11。藉由上框架10、下框架11、及4條引導件12構成上述之造模部A1之框架。
於造模部A1之框架之側方(X軸之負方向)配置有搬送部A2之支持框架13(圖2)。又,於造模部A1之框架之側方(Y軸之正方向)配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支持框架14(圖3)。支持框架14支持後述之第1下砂槽。
[上鑄箱及下鑄箱] 無箱造模機1具備上鑄箱15。上鑄箱15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箱體。上鑄箱15可移動地安裝於4條引導件12。上鑄箱15藉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上鑄箱缸體16支持,且根據上鑄箱缸體16之動作而沿著引導件12上下移動。
無箱造模機1具備配置於上鑄箱15之下方之下鑄箱17。下鑄箱17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箱體。下鑄箱17可移動地安裝於4條引導件12。下鑄箱17藉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2根下鑄箱缸體18(圖2)支持,且根據下鑄箱缸體18之動作而沿著引導件12上下移動。於以下,亦將由引導件12包圍之區域稱為造形位置。
於上鑄箱15與下鑄箱17之間,自搬送部A2導入模型板19(圖2)。模型板19係於其兩面配置有模具之板狀構件,且於上鑄箱15與下鑄箱17之間進退。作為具體之一例,於搬送部A2之支持框架13具備:軌條,其朝向造形位置;附輥之搬送板20,其配置於軌條上;及搬送缸體21,其使搬送板20動作。模型板19配置於搬送板20上,且藉由搬送缸體21之動作,而配置於造形位置即上鑄箱15與下鑄箱17之間。上鑄箱15及下鑄箱17可自上下方向夾持配置之模型板19。於以下,亦將支持框架13上之區域稱為退避位置。
[砂槽] 無箱造模機1具備配置於上鑄箱15之上方之上砂槽22。上砂槽22安裝於上框架10。更具體而言,上砂槽22靜態地固定於上框架10。上砂槽22於其內部具有儲存用以供給至上鑄箱15之鑄模砂之儲存室S1。上砂槽22係其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於上砂槽22之上端部設置有使板狀之遮蔽構件於水平方向(X軸之正負方向)滑動之滑動閘門23。藉由滑動閘門23之動作,上砂槽22之上端部構成為可開閉。又,於上砂槽22之上方固定配置有投入鑄模砂之鑄模砂投入滑槽24。關於鑄模砂投入滑槽24予以後述。於滑動閘門23為開狀態時,鑄模砂經由鑄模砂投入滑槽24向上砂槽22供給。
上砂槽22之下端部開口,於下端部之開口安裝有上板25(圖3)。上板25為板狀構件,且具有自上砂槽22向上鑄箱15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上砂槽22內之鑄模砂經由上板25之供給口供給至上鑄箱15內。上板25與上鑄箱15之開口大小大致相同。藉由上鑄箱15朝上方向移動,上板25進入至上鑄箱15內。藉由上鑄箱15朝下方向移動,上板25自上鑄箱15內退出。如此,上板25構成為可於上鑄箱15內進退。上板25之細節予以後述。
上砂槽22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未圖示)。作為具體之一例,上砂槽22連接有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80~83(圖2、圖5~7),且經由配管80~83與壓縮空氣源連接。於配管80~83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0~93(控制閥之一例,圖2、圖5~7)。電空比例閥92不僅切換壓縮空氣之供給及停止,亦根據輸出側之壓力自動調整閥門開度。因此,將特定壓力之壓縮空氣供給至上砂槽22。於滑動閘門23為閉狀態時,將壓縮空氣送入至上砂槽22內。上砂槽22內之鑄模砂與壓縮空氣一起經由上板25之供給口供給至上鑄箱15內。關於壓縮空氣之供給機構之細節予以後述。
又,上砂槽22之儲存室S1於其內表面具有含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之第1透過構件22a(圖3)。藉此,由於經由第1透過構件22a之整面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儲存室S1整體,故鑄模砂之流動性提高。第1透過構件22a可由多孔質材料形成。上砂槽22連接有排出壓縮空氣之配管29(圖2)。壓縮空氣於自配管29排出時通過第1透過構件22a。由於該第1透過構件22a不通過鑄模砂而使壓縮空氣透過,故可避免鑄模砂向上砂槽22外流出。
無箱造模機1具備儲存供給至下鑄箱17內之鑄模砂之下砂槽。作為一例,下砂槽分割成第1下砂槽30(圖3)及第2下砂槽31(圖3)。第1下砂槽30配置於上砂槽22之側方。第1下砂槽30於其內部具有儲存用以供給至下鑄箱17之鑄模砂之儲存室S2。
第1下砂槽30支持於支持框架14,且可移動地安裝於設置於支持框架14之上下延伸之引導件12A(圖1)。更具體而言,第1下砂槽30藉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下槽缸體(調整驅動部)32(圖3)支持,並根據下槽缸體32之動作沿著引導件12A上下移動。
第1下砂槽30係其上端部開口。於第1下砂槽30之上端部設置有使板狀之遮蔽構件於水平方向(X軸之正負方向)滑動之滑動閘門33(圖3)。藉由滑動閘門33之動作,第1下砂槽30之上端部構成為可開閉。又,於第1下砂槽30之上方固定配置有用以投入鑄模砂之料斗34(圖3)。關於料斗34與鑄模砂投入滑槽24之連接關係予以後述。於滑動閘門33為開狀態時,鑄模砂經由料斗34向第1下砂槽30供給。
第1下砂槽30之下端部朝水平方向(Y軸之負方向)彎曲,且於前端部形成有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35(圖3)。第1連接口35構成為可於特定之高度(連接位置)與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連接。鑄模砂經由第1連接口35向第2下砂槽31供給。又,於第1下砂槽30之前端部設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1閉塞板36(圖3)。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於未位於連接位置時藉由第1閉塞板36遮蔽。
第1下砂槽30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未圖示)。作為具體之一例,第1下砂槽30連接有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84~87(圖9),且經由配管84~87與壓縮空氣源連接。於配管84~87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4~97(圖9)。因此,將特定壓力之壓縮空氣供給至第1下砂槽30。於滑動閘門33為閉狀態時,且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位於連接位置之情形時,將壓縮空氣供給至第1下砂槽30內。第1下砂槽30內之鑄模砂與壓縮空氣一起經由第1連接口35被供給至第2下砂槽31內。關於壓縮空氣之供給機構之細節予以後述。
又,第1下砂槽30之儲存室S2於其內表面具有含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之第2透過構件30a(圖3)。藉此,由於經由第2透過構件30a之整面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儲存室S2整體,故鑄模砂之流動性提高。第2透過構件30a可由多孔質材料形成。第1下砂槽30於其側部連接有排出壓縮空氣之配管(未圖示)。壓縮空氣於自配管排出時通過第2透過構件30a。由於該第2透過構件30a不通過鑄模砂而使壓縮空氣透過,故可避免鑄模砂向第1下砂槽30外流出。
第2下砂槽31配置於下鑄箱17之下方。第2下砂槽31於其內部具有儲存用以供給至下鑄箱17之鑄模砂之儲存室S3。第2下砂槽31可移動地安裝於4條引導件12,且藉由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擠壓缸體(驅動部)37可上下移動地受支持。
於第2下砂槽31之側部形成有可連接於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35之第2連接口38(圖3)。第2連接口38構成為可於特定之高度(連接位置)與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連接。連接位置為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連接之高度,具體而言,係將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同軸配置之位置。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於沿著上下方向之連接面連接。
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藉由將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於特定之連接位置連接,而成相互連通之狀態。鑄模砂經由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自第1下砂槽30向第2下砂槽31供給。又,於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設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2閉塞板39(圖3)。於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兩側部設置有引導第2閉塞板39之導軌(未圖示)。藉由導軌引導第2閉塞板39,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相互無傾斜地被引導至連接位置。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於不位於連接位置時藉由第2閉塞板39遮蔽。
另,無箱造模機1可具備氣密地密封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之連接面之密封機構。例如,密封機構設置於第1連接口35側。
第2下砂槽31之上端部開口,且於上端部之開口安裝有下板40(圖3)。下板40係板狀構件,且具有自第2下砂槽31向下鑄箱17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第2下砂槽31內之鑄模砂經由下板40之供給口及後述之下填砂框供給至下鑄箱17內。
[下填砂框] 無箱造模機1作為一例具備下填砂框41。下填砂框41配置於下鑄箱17之下方。下填砂框41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箱體。下填砂框41之上端部開口與下鑄箱17之下端部開口連接。下填砂框41構成為可於其內部收納第2下砂槽31。下填砂框41藉由固定於第2下砂槽31之下填砂框缸體42可上下移動地受支持。下板40與下填砂框41及下鑄箱17之開口大小大致相同。另,可上下移動之下填砂框41係於其內部收納第2下砂槽31及下板40之位置為原位置(初始位置),且成為下降端。藉由下填砂框41朝上方向移動,下板40自下填砂框41內退出。藉由朝上方向移動之下填砂框41朝下方向移動,下板40進入至下填砂框41內。如此,下板40構成為可於下填砂框41內進退(可出入)。由於該無箱造模機1可藉由具備下填砂框41而縮短下鑄箱17之衝程,故與不具備下填砂框41之情形相比可設為裝置高度較低之無箱造模機。又,由於該無箱造模機1可藉由具備下填砂框41而縮短下鑄箱17之衝程,故可縮短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時間。
另,無箱造模機1亦可不具備下填砂框41。於該情形時,下板40構成為可於下鑄箱17內進退(可出入)。可上下移動之下鑄箱17係下降端為原位置(初始位置)。即,下板40藉由較朝上方向移動之下鑄箱17相對地更朝上方向移動而進入下鑄箱17內。下板40藉由較下鑄箱17相對地更朝下方向移動而自下鑄箱17內退出。
[造模空間及擠壓] 上鑄模之造模空間(上造模空間)由上板25、上鑄箱15及模型板19形成。下鑄模之造模空間(下造模空間)由下板40、下鑄箱17及模型板19形成。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於使上鑄箱缸體16、下鑄箱缸體18及擠壓缸體37動作,使得上鑄箱15及下鑄箱17於特定高度夾持模型板時形成。另,於無箱造模機1具備下填砂框41之情形時,下造模空間可由下板40、下鑄箱17、下填砂框41及模型板19形成。
於上造模空間填充有經由上板25儲存於上砂槽22之鑄模砂。於下造模空間填充有經由下板40儲存於第2下砂槽31之鑄模砂。填充時使用壓縮空氣。將一面使用壓縮空氣使鑄模砂流動,一面將鑄模砂填充至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處理稱為曝氣。圖4係曝氣處理時之無箱造模機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如圖4所示,於上鑄箱15及下鑄箱17於特定高度夾持模型板19時,藉由壓縮空氣將鑄模砂供給至造模空間。
填充至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之CB可於30%~42%之範圍內設定。又,填充至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之壓縮強度可於8 N/cm2 ~15 N/cm2 之範圍內設定。另,由於因模具形狀或鑄模砂之CB(Compactability:緊密性)而造模之鑄模之厚度變化,故第2下砂槽31之目標高度根據鑄模之厚度而變化。即,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變化。此時,藉由下槽缸體32將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調整至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連接位置。此種調整可藉由後述之控制裝置50(圖3)實現。
擠壓缸體37藉由以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填充有鑄模砂之狀態,使第2下砂槽31朝上方移動,而利用上板25及下板40進行擠壓。藉此,對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壓力而形成上鑄模。與此同時,對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壓力而形成下鑄模。
[鑄模砂投入滑槽] 鑄模砂投入滑槽24係上端部開口,且下端部分支成2個。於上端部設置有切換擋板43。切換擋板43以使鑄模砂下落至分支之下端部之任一者之方式變化傾斜方向。又,鑄模砂投入滑槽24之一下端部固定於上砂槽22之上部,鑄模砂投入滑槽24之另一下端部收納於料斗34內,且不固定。如此,因第1下砂槽30側之下端部不固定,故下槽缸體32可與上砂槽22獨立地控制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
[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 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各自具有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之至少1個供給室。「連接」意指可供氣體流通地連通。供給室可以包圍儲存室之方式配置。儲存室與供給室經由貫通孔連通。對供給室,自壓縮空氣源送入壓縮空氣,經由透過構件或複數個通氣孔自供給室將壓縮空氣送入至儲存室。
以下,對各槽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進行說明。首先對上砂槽22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進行說明。圖5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左側面側的概要圖。圖6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背面側的概要圖。圖7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上表面側的概要圖。
如圖5~圖7所示,作為一例,上砂槽22具有:第1供給室S4,其位於較上砂槽22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2供給室S5,其位於較上砂槽22之中央更下端側。上砂槽22之中央係上砂槽22之軸線方向之中央。第1供給室S4及第2供給室S5設置於儲存室S1之側方。第1供給室S4及第2供給室S5係以包圍儲存室S1之方式設置之空間。第1供給室S4劃分在儲存室S1之側壁22b、與設置於儲存室S1之側壁22b之外側之配管構件22c之間。第2供給室S5劃分在儲存室S1之側壁22b、與設置於儲存室S1之側壁22b之外側之配管構件22d之間。
於第1供給室S4連接有配管80、83。配管80、83連接於配管構件22c之相互對向之位置。配管80、83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0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0。於配管83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3。電空比例閥90、93配置於上砂槽22之側方。電空比例閥係連接於後述之控制裝置50,並基於控制裝置50之控制信號開閉之閥。第1供給室S4經由貫通孔(未圖示)與儲存室S1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0、93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0、83流通,並向第1供給室S4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1供給室S4經由貫通孔及第1透過構件22a向儲存室S1送入。另,貫通孔可於儲存室S1之側壁22b形成複數個。例如,複數個貫通孔可以包圍儲存室S1之方式形成。於該情形時,可朝儲存室S1自周方向均等地送入壓縮空氣。
於第2供給室S5連接有配管81、82。配管81、82連接於配管構件22d之1個側面。配管81、82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1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1。於配管82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2。電空比例閥91、92配置於上砂槽22之側方。第2供給室S5經由貫通孔(未圖示)與儲存室S1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1、92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1、82流通,並向第2供給室S5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2供給室S5經由貫通孔及第1透過構件22a向儲存室S1送入。另,貫通孔可於儲存室S1之側壁22b形成複數個。例如,複數個貫通孔可以包圍儲存室S1之方式形成。於該情形時,可朝儲存室S1自周方向均等地送入壓縮空氣。
接著,對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進行說明。圖8係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左側面側的概要圖。圖9係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背面側的概要圖。圖10係圖8之裝置下部之部分放大圖。
如圖8~10所示,作為一例,第1下砂槽30具有:第3供給室S6,其位於第1下砂槽30之中央;第4供給室S7,其位於較第1下砂槽30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5供給室S8,其位於較第1下砂槽30之中央更下端側。第1下砂槽30之中央係第1下砂槽30之軸線方向之中央。第3供給室S6及第4供給室S7設置於儲存室S2之側方。第5供給室S8設置於第1下砂槽30之彎曲之下端部。
第3供給室S6及第4供給室S7係以包圍儲存室S2之方式設置之空間。第3供給室S6劃分在儲存室S2之側壁30c、與設置於儲存室S2之側壁30c外側之配管構件30d之間。第4供給室S7劃分在儲存室S2之側壁30c、與設置於儲存室S2之側壁30c外側之配管構件30g之間。
於第3供給室S6連接有配管84a。配管84a連接於配管構件30d之1個側面。配管84a經由配管84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4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4。電空比例閥94配置於第1下砂槽30之側方。第3供給室S6經由貫通孔(未圖示)與儲存室S2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4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4、84a流通,並向第3供給室S6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3供給室S6經由貫通孔及第2透過構件30a向儲存室S2送入。另,貫通孔可於儲存室S2之側壁30c形成複數個。例如,複數個貫通孔可以包圍儲存室S2之方式形成。於該情形時,可朝儲存室S2自周方向均等地送入壓縮空氣。
於第4供給室S7連接有配管84b。配管84b連接於配管構件30g之1個側面。配管84b經由配管84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4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4。即,電空比例閥94控制配管84a、84b兩者之流量。電空比例閥94配置於第1下砂槽30之側方。第4供給室S7經由貫通孔(未圖示)與儲存室S2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4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4、84b流通,並向第4供給室S7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4供給室S7經由貫通孔及第2透過構件30a向儲存室S2送入。另,貫通孔可於儲存室S2之側壁30c形成複數個。例如,複數個貫通孔可以包圍儲存室S2之方式形成。於該情形時,可朝儲存室S2自周方向均等地送入壓縮空氣。
第5供給室S8形成於檢查門70之內部。檢查門70係於第1下砂槽30之保養時開閉之門。圖11係檢查門之剖視圖。如圖11所示,檢查門70係中空構件,且於其內部劃分有第5供給室S8。於檢查門70之外側面70a形成有與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85連接之供給口70b。於檢查門70之內側面70c,形成有用以將壓縮空氣向儲存室S2供給之貫通孔70d。貫通孔70d可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於貫通孔70d嵌入形成有狹縫之通氣孔70e。
如圖8~10所示,於第5供給室S8連接有配管85。配管85連接於供給口70b。配管85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5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5。電空比例閥95設置於第1下砂槽30之側方。第5供給室S8經由複數個通氣孔70e與儲存室S2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5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5流通,並向第5供給室S8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5供給室S8經由複數個通氣孔70e向儲存室S2送入。
於自第5供給室S8向儲存室S2輸送之流道未介隔著第2透過構件30a。於第1下砂槽30之彎曲之下端部中,因其形狀之故,配置於儲存室S2內之透過構件之磨耗與其他配置位置相比有增大之傾向。因此,於第1下砂槽30之彎曲之下端部之儲存室S2內,取代第2透過構件30a而使用複數個通氣孔70e。藉此,避免於第1下砂槽30之彎曲之下端部中產生透過構件之堵塞。
作為一例,第2下砂槽31具有位於儲存室S3之底部之第6供給室S9及第7供給室S10。第6供給室S9劃分在配管構件71之內部。配管構件71配置於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附近之底部。配管構件71形成有與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連接之供給口71a、與用以將壓縮空氣向儲存室S3供給之貫通孔71b。貫通孔71b可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於貫通孔71b嵌入形成有狹縫之通氣孔(未圖示)。配管構件72形成有與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連接之供給口72a、與用以將壓縮空氣向儲存室S3供給之貫通孔72b。貫通孔72b可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於貫通孔72b嵌入形成有狹縫之通氣孔(未圖示)。
於第6供給室S9連接有配管86。配管86連接於供給口71a。配管86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6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6。第6供給室S9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儲存室S3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6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6流通,並向第6供給室S9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6供給室S9經由複數個通氣孔向儲存室S3送入。
於第7供給室S10連接有配管87。配管87連接於供給口72a。配管87連接於與壓縮空氣源連接之主配管100。於配管87設置有電空比例閥97。第7供給室S10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儲存室S3連通。於將電空比例閥97打開時,壓縮空氣自主配管100於配管87流通,並向第7供給室S10供給。接著,壓縮空氣自第7供給室S10經由複數個通氣孔向儲存室S3送入。
於自第6供給室S9及第7供給室S10向儲存室S2輸送之流道未介隔著透過構件。第2下砂槽31係配置於儲存室內之透過構件之磨耗與其他槽相比有增大之傾向。因此,於第2下砂槽31之儲存室S3內,取代透過構件而使用複數個通氣孔。藉此,避免於第2下砂槽31中產生透過構件之堵塞。
[壓力檢測器] 無箱造模機1可具備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中之至少1個槽之壓力。作為一例,壓力檢測器具備:本體部;膜片,其收納於本體部且因壓力而變形;及應變計,其輸出對應於膜片之變形之信號。壓力檢測器可於本體部具備顯示器(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等。壓力檢測器之安裝方法可採用各種方法。例如,可安裝於儲存室之側壁,亦可安裝於與儲存室連通之空間之側壁。
以下,對各槽之壓力檢測器之配置進行說明。首先對上砂槽22之壓力檢測器之配置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於上砂槽22設置有第1壓力檢測器61及第2壓力檢測器62。第1壓力檢測器61檢測第1供給室S4之壓力。第2壓力檢測器62檢測第2供給室S5之壓力。如此,於上砂槽22中,檢測經由第1透過構件22a與儲存室S1連通之儲存室S1之外側空間(第1供給室S4、第2供給室S5)之壓力。
接著,對第1下砂槽30之壓力檢測器之配置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於第1下砂槽30設置有第3壓力檢測器63、第4壓力檢測器64及第5壓力檢測器65。第3壓力檢測器63檢測第3供給室S6及第4供給室S7之壓力。第4壓力檢測器64檢測儲存室S2之壓力。第5壓力檢測器65檢測第5供給室S8之壓力。如此,於第1下砂槽30中,直接檢測儲存室S2之壓力,同時檢測經由第2透過構件30a與儲存室S2連通之儲存室S2之外側空間(第3供給室S6、第4供給室S7、第5供給室S8)之壓力。另,藉由第4壓力檢測器64檢測出之儲存室S2之壓力利用為後述之排氣時之防逆流之基準壓力。
接著,對第2下砂槽31之壓力檢測器之配置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於第2下砂槽31設置有第6壓力檢測器66。第6壓力檢測器66檢測儲存室S3之壓力。另,第6壓力檢測器66可檢測經由通氣孔等與儲存室S3連通之儲存室S3之外側空間之壓力。
[壓力檢測器之安裝之細節] 對檢測儲存室外側空間之壓力之壓力檢測器(第1壓力檢測器61~第3壓力檢測器63、第5壓力檢測器65)之配置進行說明。由於該等壓力檢測器各者係連接形態相同,故以第3壓力檢測器63為代表進行說明。圖12係第3壓力檢測器之連接之一例。如圖12所示,於第1下砂槽30之側壁30c之內側,隔著橡膠構件30f安裝有第2透過構件30a。於側壁30c形成有貫通孔30e。於側壁30c之外側,於貫通孔30e所對應之位置,安裝有劃分第3供給室S6之配管構件30d。第3供給室S6經由貫通孔30e及第2透過構件30a與儲存室S2連通。於第3供給室S6設置有供給壓縮空氣之連接口(未圖示)。自連接口供給之壓縮空氣通過貫通孔30e及第2透過構件30a向第1下砂槽30之儲存室S2之內側供給。如此,第1壓力檢測器61~第3壓力檢測器63、第5壓力檢測器65檢測經由透過構件與儲存室連通之儲存室之外側空間之壓力。
[控制裝置] 無箱造模機1可具備控制裝置50(控制部之一例)。控制裝置50係具備處理器等之控制部、記憶體等之記憶部、輸入裝置、顯示裝置等之輸入輸出部、網卡等之通信部等之電腦,且控制無箱造模機1之各部,例如鑄模砂供給系統、壓縮空氣供給系統、驅動系統及電源系統等。於該控制裝置50中,操作者為了管理無箱造模機1,可使用輸入裝置進行指令之輸入操作等,又,可藉由顯示裝置將無箱造模機1之運轉狀況可視化地顯示。再者,於控制裝置50之記憶部儲存有用以藉由處理器控制無箱造模機1中執行之各種處理之控制程式、或用以使無箱造模機1之各構成部根據造模條件而執行處理之程式。
控制裝置50連接於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並取得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關於基於壓力檢測結果之控制係予以後述。
[造模處理] 對本實施形態之造模處理進行概要說明。圖13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造模處理之流程圖。圖13所示之造模處理係造模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處理。圖13所示之造模處理將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為原位置(初始位置)設為條件之一而自動啟動。於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非為原位置之情形時,手動使其動作而移動至原位置。若於圖3所示之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原位置),按壓自動啟動按鈕,則開始圖13所示之造模處理。
於開始造模處理之情形時,首先進行梭入處理(S12)。於梭入處理中,搬送缸體21使載置有模型板19之搬送板20向造模位置移動。
接著,進行箱設置處理(S14)。於箱設置處理中,上鑄箱缸體16、下鑄箱缸體18(圖2)、下填砂框缸體42及擠壓缸體37根據造模之鑄模之厚度而伸縮。藉此,上鑄箱15移動至特定位置,且下鑄箱17抵接於模型板19,其後,載置有模型板19之下鑄箱17移動至特定位置,而成為將模型板19夾持於上鑄箱15及下鑄箱17之間之狀態。接著,第2下砂槽31及下填砂框41上升,下填砂框41抵接於下鑄箱17。又,藉由下槽缸體32伸縮,使第1下砂槽30於上下方向移動,而成為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與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一致之狀態。此時,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成為由控制裝置50決定之狀態(高度)。
接著,進行曝氣處理(S16)。如圖4所示,於曝氣處理中,密封機構密封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與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接著,將上砂槽22之滑動閘門23、及第1下砂槽30之滑動閘門33關閉,藉由壓縮空氣源及電空比例閥90~97將壓縮空氣供給至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內。藉此,一面使鑄模砂流通,一面將鑄模砂填充至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作為一例,於滿足設定之壓力及時間之情形時,曝氣處理結束。另,於完成曝氣處理後,進行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內之排氣處理。
接著,進行擠壓處理(S18)。於擠壓處理中,將曝氣處理(S16)中動作之密封機構解除密封,擠壓缸體37進一步伸長,由此第2下砂槽31進一步上升。藉此,安裝於第2下砂槽31之下板40進入至下填砂框41內,壓縮下造模空間內之鑄模砂,同時上板25進入至上鑄箱15內,壓縮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於以油壓電路控制擠壓缸體37之情形時,例如於可判定為油壓電路之油壓與設定之油壓相等時,擠壓處理結束。另,於擠壓處理中,且以油壓電路控制上鑄箱缸體16、下鑄箱缸體18及下填砂框缸體42之情形時,將各缸體設定於閒置電路。藉此,各缸體受制於擠壓力而收縮。
接著,進行脫模處理(S20)。於脫模處理中,使下填砂框缸體42收縮而使下填砂框41下降。隨後,使擠壓缸體37收縮而使第2下砂槽31下降,接續於此,使載置有模型板19及搬送板20之下鑄箱17下降。接著,自上鑄箱15進行模具之脫模。於下鑄箱17下降至固定部(未圖示)時,模型板19及搬送板20支持於固定部。藉此,自下鑄箱17進行模具之脫模。
接著,進行梭出處理(S22)。於梭出處理中,藉由搬送缸體21收縮而使搬送板20向退避位置移動。若有需要則將內模配置於上鑄箱15或下鑄箱17。
接著,進行箱對準處理(S24)。於箱對準處理中,藉由使下鑄箱缸體18收縮,使擠壓缸體37伸長,而使下鑄箱17及第2下砂槽31上升並將框對準。
接著,進行脫箱處理(S26)。於脫箱處理中,藉由使上鑄箱缸體16及下鑄箱缸體18收縮而使上鑄箱15及下鑄箱17上升至上升端,而進行脫箱。
接著,進行第1箱分離處理(S28)。於第1箱分離處理中,於將鑄模載置於第2下砂槽31之下板40上之狀態,使擠壓缸體37收縮,而使第2下砂槽31下降。此時,使下鑄箱缸體18伸長,而使下鑄箱17下降,且使其於搬出鑄模時不會成為阻礙之位置停止。
接著,進行鑄模擠出處理(S30)。於鑄模擠出處理中,藉由使擠出缸體48(參照圖2)伸長,而將上鑄模及下鑄模向裝置外(例如造模線)搬出。
接著,進行第2箱分離處理(S32)。於第2箱分離處理中,使下鑄箱缸體18伸長,而使下鑄箱17恢復至原位置。
以上,結束造模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處理。
[砂槽內之壓力檢測] 圖14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功能方塊圖。如圖14所示,無箱造模機1具備: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控制裝置50、顯示部67、及電空比例閥90~97。
控制裝置50可連接於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並取得檢測結果。檢測結果係自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中之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輸出之壓力相關之資訊。
控制裝置50具備運算部51、通信部52及記憶部53。運算部51係進行壓力控制相關之各種運算之構成要素,藉由處理器及記憶體等實現。通信部52係將資訊向裝置外發送之構成要素,藉由網卡等實現。
通信部52基於運算部51之指令,根據通信規格處理資料,並向通信網路68輸出。通信網路68可為無線通信,亦可為有線通信。記憶部53係保存資料之構成要素,藉由記憶體等實現。
顯示部67係能以可視認之狀態顯示資訊之裝置。作為一例,顯示部67係顯示器裝置。顯示部67可固定於裝置,亦可與裝置分開。顯示部67基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控制信號而顯示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顯示部67可基於來自控制裝置50之控制信號而顯示警報資訊。顯示部67可由受理操作員之輸入操作之觸控面板等構成。顯示部67可將操作員之輸入操作向控制裝置50輸出。
以下,對控制裝置50之控制處理,與各構成要素對應地進行說明。 [第1資料顯示處理] 第1資料顯示處理係使圖13之造模處理執行中藉由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檢測出之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的處理。顯示之時序可為造模處理中,亦可為造模處理後。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使表示壓力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作為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運算部51可根據檢測結果使電空比例閥90~97之控制資訊顯示於顯示部67。控制資訊係與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相關之資訊。例如,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係基於特定之計算式將控制信號轉換成壓力之信號。此種轉換藉由運算部51執行。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使控制資訊與檢測結果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67。例如,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於相同時序畫面顯示控制資訊與檢測結果。作為一例,運算部51將比較之對象資料重疊顯示於同一圖表。運算部51可將比較之對象資料設為各個圖表而排列顯示於同一畫面內。另,可比較之態樣不限定於相同時序畫面顯示比較之對象資料之情形,亦可將比較之對象資料交替顯示於畫面。
圖15係顯示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及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之圖表的一例。圖15所示之圖表係上砂槽22之檢測結果,橫軸係時間,縱軸係壓力。於圖15中,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被轉換成壓力,並以虛線表示。即,圖中之虛線係目標壓力。虛線之波形之上升至下降之時間為曝氣時間T1。於圖15中,以實線顯示檢測結果。較粗之實線係第1壓力檢測器61之檢測結果,較細之實線係第2壓力檢測器62之檢測結果。操作員等可基於圖15所示之圖表確認控制之妥當性等。
作為一例,於圖15所示之圖表中,於曝氣時間T1之初期上砂槽22內之壓力上升。如圖中之時序E1所示,壓力之上升暫時結束。認為壓力之上升之結束係因上砂槽22內之鑄模砂流動而產生。隨後,如圖中之時序E2所示,壓力開始再次上升。認為壓力之再上升係因鑄模砂之填充已完成而產生。接著,當自時序E2起經過時間時,壓力稍微上升而成為固定值。操作員等可基於圖15所示之圖表而檢證曝氣時間T1之長度。操作員等可於後述之設定畫面設定曝氣時間T1之長度。例如,操作員等可以使曝氣時間T1之結束時序接近時序E2之方式調整曝氣時間T1。操作員等亦可以曝氣時間T1之結束時序接近自時序E2起經過裕度時間T2之時序之方式調整曝氣時間T1。裕度時間T2係基於實測而決定之值。裕度時間T2可為由操作員等適當設定之值。可藉由此種調整,而使循環時間縮短,且將消耗之空氣量最佳化。
[第2資料顯示處理] 第2資料顯示處理係使藉由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檢測出之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之處理。顯示之時序係檢查第1透過構件22a或第2透過構件30a之阻塞之時,例如保養時。作為一例,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使表示壓力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作為第1壓力檢測器61~第3壓力檢測器63中之至少1個檢測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由於第1壓力檢測器61~第3壓力檢測器63經由第1透過構件22a或第2透過構件30a連通於儲存室,故可根據第1壓力檢測器61~第3壓力檢測器63之壓力檢測結果而檢測第1透過構件22a或第2透過構件30a之阻塞。
由作業員等判斷透過構件之阻塞。為了相助作業員等之判斷,可與壓力檢測結果一起顯示閾值。例如,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可使上砂槽22之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第1壓力檢測器61、第2壓力檢測器62)之檢測結果、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67。或,運算部51可使藉由第1下砂槽30之第3壓力檢測器63檢測出之壓力、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67。預先設定之閾值可記憶於記憶部53。例如,可將自觀測到之異常值減去特定值後之值設定為閾值,並記憶於記憶部53。控制裝置50可經由觸控面板等取得閾值,並記憶於記憶部53。運算部51可根據檢測結果使電空比例閥90~94之控制資訊顯示於顯示部67。控制資訊係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相關之資訊。例如,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係基於特定之計算式將控制信號轉換成壓力之信號。此種轉換藉由運算部51執行。
圖16係顯示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與閾值之圖表之一例。圖16所示之圖表係上砂槽22之檢測結果,橫軸係時間,縱軸係壓力。於圖16中,較粗之實線係異常值,虛線係閾值,較細之實線係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於第1透過構件22a產生阻塞之情形時,壓力上升,且超過閾值。操作員等可基於圖16所示之圖表確認有無透過構件之阻塞。
[第3資料顯示處理] 第3資料顯示處理係使圖13之造模處理執行中藉由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檢測出之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的處理。顯示之時序可為造模處理中,亦可為造模處理後。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使表示壓力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作為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顯示於顯示部67。運算部51可根據檢測結果使電空比例閥90~97之控制資訊顯示於顯示部67。控制資訊係與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相關之資訊。例如,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係基於特定之計算式將控制信號轉換成壓力之信號。此種轉換藉由運算部51執行。
控制裝置50之運算部51將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於特定之時序記憶於記憶部53。接著,運算部51使記憶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67。例如,運算部51參照記憶部53取得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且自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取得本次之檢測結果。接著,運算部51於相同時序畫面顯示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作為一例,運算部51將比較之對象資料重疊顯示於同一圖表。運算部51可將比較之對象資料設為各個圖表而排列顯示於同一畫面內。另,可比較之態樣不限定於相同時序畫面顯示比較之對象資料之情形,亦可將比較之對象資料交替顯示於畫面。
圖17係比較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之一例。圖17所示之圖表係上砂槽22之檢測結果,橫軸係時間,縱軸係壓力。畫面例(A)係顯示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之圖表G1之畫面。畫面例(B)係將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之圖表G1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之圖表G2重疊顯示的畫面。操作員等可基於圖17所示之圖表而確認有無與以前之處理之不同點。
[設定畫面之顯示處理] 作為設定處理之一例,運算部51使設定畫面顯示於顯示部67。設定畫面係用以設定曝氣設定壓力與時間之畫面。接著,運算部51基於經由輸入部(未圖示)等受理到之操作員之輸入資訊,設定曝氣設定壓力與時間。作為一例,運算部51設定曝氣時間、壓力、閾值等。設定係例如設為目標值並記憶於記憶部53。
圖18係藉由顯示部顯示之畫面例。畫面例(A)係設定曝氣時間之設定畫面之一例。於畫面例(A)之上部,顯示有用以受理轉換頁面之輸入操作之圖標IC1。於畫面下部顯示有用以受理呼叫應用或各種功能之輸入操作之圖標IC2。於畫面中央顯示有設定對象與設定項目。設定對象之一例係電空比例閥。於畫面例(A)中,將電空比例閥90、93與電空比例閥90、93顯示為對象OB1、OB2。設定項目之一例係曝氣時間及壓力。於畫面例(A)中,將曝氣時間與壓力顯示為對象OB3~OB5。對象OB3~OB5係可藉由操作員等輸入之項目。
又,設定項目之一例係追加處理時之曝氣時間及壓力。追加處理於曝氣處理正常時不予以執行。追加處理係於判斷曝氣處理異常之前,為了延長曝氣時間而執行之處理。追加處理之細節予以後述。於畫面例(A)中,將追加處理時之曝氣時間與壓力顯示為對象OB6。對象OB6係可藉由操作員等輸入之項目。對象OB6中受理到之設定項目成為追加之曝氣時之設定值。操作員等可藉由將值輸入至對象OB3~OB6而進行曝氣相關之設定。
[警報處理] 控制裝置50於檢測出異常時進行警報。警報指對操作員等報知異常。作為警報處理之一例,控制裝置50將警報相關之畫面顯示於顯示部67。控制裝置50亦可取代顯示之警報,或與顯示之警報一起,於未圖示之揚聲器中輸出報警。
使用壓縮空氣進行之無箱造模機中設想之異常之一係漏氣異常。漏氣異常係「因下板40之各供給口之部分阻塞而產生不存在鑄模砂之部位,且該部位成為壓縮空氣之通道之現象」。不存在鑄模砂之部位係由於空氣阻力較少,故壓縮空氣僅吹過該部位。因此,於產生漏氣異常之情形時,壓力不會上升。控制裝置50於曝氣處理時判定為無法進行鑄模砂之正常填充時,延長曝氣時間(追加處理)。即,控制裝置50基於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將控制信號輸出至至少1個電空比例閥。作為更具體之一例,控制裝置50於曝氣處理時,於曝氣時間T1內藉由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判定為無法進行鑄模砂之正常填充。特定閾值係例如記憶於記憶部53。接著,控制裝置50例如基於使用圖18之畫面例(A)設定之值,將控制信號輸出至電空比例閥(延長曝氣時間之追加處理)。
控制裝置50於藉由追加處理消除漏氣異常之情形時,即,於追加曝氣時間內藉由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達到特定閾值之情形時,判定為鑄模砂之填充處理正常,而不進行警報。另一方面,控制裝置50於追加曝氣時間內藉由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警報資訊係警報相關之資料,於輸出至顯示部67之情形時係畫面資料,於輸出至揚聲器等之情形時係報警資料。控制裝置50可隨著警報資訊之輸出,停止無箱造模機1之運轉。圖18之畫面例(B)係警報之一例。控制裝置50使異常之內容、無箱造模機1之運轉狀態、處置(應對方法)、復位(復位方法)等顯示於顯示部67。
控制裝置50於曝氣時間T1結束時進行排氣處理。於排氣處理中,將上砂槽22內之壓縮空氣排出,使壓力降低。於排氣機構阻塞砂子之情形時,例如,如圖17之畫面例(B)之圖表G3所示,於排氣處理時間T3中,壓力之降低鈍化。控制裝置50於將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排氣時,於藉由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壓力經過特定時間後非為特定閾值以下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藉此,操作員等可辨識排氣之異常。
另,控制裝置50於排氣處理時,可以基於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使至少1個電空比例閥打開之方式輸出控制信號。由於藉由如此動作,供給室之壓力提高,故防止鑄模砂自填充室向供給室之逆流。鑄模砂之逆流容易於配置通氣孔之部位,即供給室S8~S10中產生。控制裝置50於排氣處理時,以基於排氣處理時成為基準之藉由第4壓力檢測器64檢測出之壓力,使電空比例閥95~97打開之方式輸出控制信號。控制裝置50可為了成為較藉由第4壓力檢測器64檢測出之壓力高出特定值之壓力,而將電空比例閥95~97打開(反饋處理)。
以上,於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中,藉由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檢測上砂槽22、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之壓力。接著,藉由控制裝置50取得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如此,根據無箱造模機1,由於藉由取得槽內之壓力而掌握砂槽內之狀況,故作為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根據無箱造模機1,於藉由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而進行擠壓處理之情形時,可適當地掌握砂槽內之狀況。
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將用以供給壓縮空氣之供給室S4~S10利用於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配置。又,無箱造模機1係無需於儲存鑄模砂之儲存室S1~S3設置用於壓力檢測之貫通孔等。因此,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減小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配置對造模處理造成之影響。
根據無箱造模機1,由於檢測上砂槽22之上下壓力,即上砂槽22整體之壓力,故可掌握依存於上砂槽22之檢測位置之壓力偏差。根據無箱造模機1,由於檢測第1下砂槽30之上下壓力,即第1下砂槽30整體之壓力,故可掌握依存於第1下砂槽30之檢測位置之壓力偏差。
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檢測第1透過構件22a、第2透過構件30a之阻塞。又,於無箱造模機1中,於第1下砂槽30之彎曲之下端部之儲存室S2內、或第2下砂槽31內,取代透過構件而使用複數個通氣孔。因此,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避免於容易產生透過構件之阻塞之部位產生透過構件之阻塞。
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將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報知操作員。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將壓力之時間依存性報知操作員。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藉由使設定畫面顯示於顯示部67而支援操作員之設定操作。又,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對操作員報知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之差異。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將第1壓力檢測器61~第6壓力檢測器66之檢測結果不經由物理記憶媒體而發送至外部之電腦等。
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使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顯示部。於該情形時,對操作員而言,可預測第1透過構件22a或第2透過構件30a之阻塞。
根據無箱造模機1,由於可基於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將控制信號輸出至電空比例閥,故例如可進行反饋控制。例如,於無箱造模機1中,於排氣時,以基於第3壓力檢測器63之檢測結果,使電空比例閥95~97打開之方式輸出控制信號。因此,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適當地控制槽內之鑄模砂之流動。更具體而言,無箱造模機1可防止鑄模砂自儲存室S2、S3向供給室S8~S10逆流。
根據無箱造模機1,可向操作員警告排氣系統存在不良。根據無箱造模機1,由於將電空比例閥90~97配置於砂槽之側方,故可使壓縮空氣之供給之應答性提高。
根據無箱造模機1,於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時可自動進行追加之曝氣。再者,根據無箱造模機1,於藉由追加之曝氣仍未改善狀況時可向操作員發出警報。
另,上述之實施形態係顯示本揭示之無箱造模機之一例者。本揭示之無箱造模機並非限定於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者,亦可為於不變更各申請專利項記載之主旨之範圍內,將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進行變化,或應用於其他者。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將上砂槽22固定於上框架10之例,但上砂槽22亦可構成為能移動。又,造模機之砂槽無需為3個,亦可為1個,又可為2個或4個以上。
1‧‧‧無箱造模機
10‧‧‧上框架
11‧‧‧下框架
12‧‧‧引導件
12A‧‧‧引導件
13‧‧‧支持框架
14‧‧‧支持框架
15‧‧‧上鑄箱
16‧‧‧上鑄箱缸體
17‧‧‧下鑄箱
18‧‧‧下鑄箱缸體
19‧‧‧模型板
20‧‧‧搬送板
21‧‧‧搬送缸體
22‧‧‧上砂槽
22a‧‧‧第1透過構件
22b‧‧‧側壁
22c‧‧‧配管構件
22d‧‧‧配管構件
23‧‧‧滑動閘門
24‧‧‧鑄模砂投入滑槽
25‧‧‧上板
29‧‧‧配管
30‧‧‧第1下砂槽
30a‧‧‧第2透過構件
30c‧‧‧側壁
30d‧‧‧配管構件
30e‧‧‧貫通孔
30f‧‧‧橡膠構件
30g‧‧‧配管構件
31‧‧‧第2下砂槽
32‧‧‧下槽缸體
33‧‧‧滑動閘門
34‧‧‧料斗
35‧‧‧第1連接口
36‧‧‧第1閉塞板
37‧‧‧擠壓缸體
38‧‧‧第2連接口
39‧‧‧第2閉塞板
40‧‧‧下板
41‧‧‧下填砂框
42‧‧‧下填砂框缸體
43‧‧‧切換擋板
48‧‧‧擠出缸體
50‧‧‧控制裝置
51‧‧‧運算部
52‧‧‧通信部
53‧‧‧記憶部
61‧‧‧第1壓力檢測器
62‧‧‧第2壓力檢測器
63‧‧‧第3壓力檢測器
64‧‧‧第4壓力檢測器
65‧‧‧第5壓力檢測器
66‧‧‧第6壓力檢測器
67‧‧‧顯示部
68‧‧‧通信網路
70‧‧‧檢查門
70a‧‧‧外側面
70b‧‧‧供給口
70c‧‧‧內側面
70d‧‧‧貫通孔
70e‧‧‧通氣孔
71‧‧‧配管構件
71a‧‧‧供給口
71b‧‧‧貫通孔
72‧‧‧配管構件
72a‧‧‧供給口
72b‧‧‧貫通孔
80~87‧‧‧配管
84a‧‧‧配管
84b‧‧‧配管
90~97‧‧‧電空比例閥
100‧‧‧主配管
A1‧‧‧造模部
A2‧‧‧搬送部
E1‧‧‧時序
E2‧‧‧時序
G1‧‧‧圖表
G2‧‧‧圖表
G3‧‧‧圖表
IC1‧‧‧圖標
OB1~OB7‧‧‧對象
S1~S3‧‧‧儲存室
S4‧‧‧第1供給室
S5‧‧‧第2供給室
S6‧‧‧第3供給室
S7‧‧‧第4供給室
S8‧‧‧第5供給室
S9‧‧‧第6供給室
S10‧‧‧第7供給室
S12~S32‧‧‧步驟
T1‧‧‧曝氣時間
T2‧‧‧裕度時間
T3‧‧‧排氣處理時間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面側之立體圖。 圖2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視圖。 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 圖4係曝氣處理時之無箱造模機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 圖5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左側面側的概要圖。 圖6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背面側的概要圖。 圖7係上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上表面側的概要圖。 圖8係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左側面側的概要圖。 圖9係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相關之壓縮空氣之供給構造之背面側的概要圖。 圖10係圖8之裝置下部之部分放大圖。 圖11係檢查門之剖視圖。 圖12係第3壓力檢測器之連接之一例。 圖13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造模處理之流程圖。 圖14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功能方塊圖。 圖15係顯示電空比例閥之控制信號及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之圖表的一例。 圖16係顯示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與閾值之圖表之一例。 圖17(A)、(B)係比較事前記憶之檢測結果與本次之檢測結果之一例。 圖18(A)、(B)係藉由顯示部顯示之畫面例。

Claims (23)

  1. 一種無箱造模機,其係對無鑄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進行造模者,且具備: 上鑄箱; 下鑄箱,其配置於上述上鑄箱之下方,且可與上述上鑄箱一起夾持模型板; 上砂槽,其配置於上述上鑄箱之上方,連接於壓縮空氣源,其下端部開口,且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 上板,其安裝於上述上砂槽之下端部,且形成有自上述上砂槽向上述上鑄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 第1下砂槽,其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且具有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 第2下砂槽,其配置於上述下鑄箱之下方,其上端部開口,具有可連接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第2連接口,且儲存自上述第1下砂槽供給且向上述下鑄箱內供給之鑄模砂; 下板,其安裝於上述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且形成有自上述第2下砂槽向上述下鑄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 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上砂槽、上述第1下砂槽及上述第2下砂槽中之至少1個槽之壓力;及 控制部,其連接於上述壓力檢測器,且取得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
  2. 如請求項1之無箱造模機,其具備: 驅動部,其使上述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並以上述上板及上述下板進行擠壓;及 調整驅動部,其使上述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
  3. 如請求項1或2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砂槽具有:儲存室,其儲存上述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上述儲存室之側方,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 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上述上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
  4. 如請求項3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包含:第1供給室,其位於較上述上砂槽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2供給室,其位於較上述上砂槽之中央更下端側;且 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包含:第1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第1供給室之壓力;及第2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第2供給室之壓力。
  5. 如請求項3或4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砂槽之儲存室具有:第1透過構件,其於內表面具有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且 上述上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經由上述第1透過構件與上述上砂槽之儲存室連通。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1下砂槽具有:儲存室,其儲存上述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上述儲存室之側方,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 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
  7. 如請求項6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包含:第3供給室,其位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中央;第4供給室,其位於較上述第1下砂槽之中央更上端側;及第5供給室,其位於較上述第1下砂槽之中央更下端側;且 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包含:第3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第3供給室之壓力;第4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第4供給室之壓力;及第5壓力檢測器,其檢測上述第5供給室之壓力。
  8. 如請求項7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儲存室具有:第2透過構件,其於內表面具有可供壓縮空氣流通之複數個孔;且 上述第3供給室及上述第4供給室經由上述第2透過構件與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儲存室連通。
  9. 如請求項7或8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5供給室設置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彎曲之下端部,且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儲存室連通。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2下砂槽具有:儲存室,其儲存上述鑄模砂;及至少1個供給室,其設置於上述儲存室之底部,且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 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上述第2下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室之壓力。
  11. 如請求項10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2下砂槽之至少1個供給室經由複數個通氣孔與上述第2下砂槽之上述儲存室連通。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具備顯示部,該顯示部連接於上述控制部,且顯示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
  13. 如請求項12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使表示壓力與時間之關係之圖表作為上述檢測結果而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使用以設定曝氣設定壓力與時間之設定畫面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15. 如請求項12至14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具備記憶部,該記憶部記憶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且 上述控制部使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檢測結果、與檢測出之本次之檢測結果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16.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具有通信部,該通信部將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經由通信網路發送。
  17. 如請求項5之無箱造模機,其具備顯示部,該顯示部連接於上述控制部,且顯示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且 上述控制部使上述上砂槽之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18. 如請求項8之無箱造模機,其具備顯示部,該顯示部連接於上述控制部,且顯示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且 上述控制部使藉由上述第3壓力檢測器或上述第4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壓力、與預先設定之閾值以可比較之態樣顯示於上述顯示部。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於上述上砂槽、上述第1下砂槽及上述第2下砂槽各者與壓縮空氣源之間,設置可根據控制信號而開閉之至少1個控制閥;且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將上述控制信號輸出至上述至少1個控制閥。
  20. 如請求項19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於將上述上砂槽、上述第1下砂槽及上述第2下砂槽排氣時,以基於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之檢測結果使上述至少1個控制閥打開之方式輸出上述控制信號。
  21. 如請求項19或20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於將上述上砂槽、上述第1下砂槽及上述第2下砂槽排氣時,於藉由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壓力非為特定閾值以下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
  22. 如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對應於上述上砂槽之上述控制閥配置於上述上砂槽之側方;且 對應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控制閥配置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側方。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控制部於曝氣處理時,於特定之曝氣時間內藉由上述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延長上述曝氣時間,且於延長後藉由上述至少1個壓力檢測器檢測出之最大壓力未達特定閾值之情形時,輸出警報資訊。
TW107115010A 2017-05-12 2018-05-03 無箱造模機 TW2019002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5852 2017-05-12
JP2017095852 2017-05-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298A true TW201900298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10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010A TW201900298A (zh) 2017-05-12 2018-05-03 無箱造模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61696A1 (zh)
EP (1) EP3586997A4 (zh)
JP (1) JP6973481B2 (zh)
KR (1) KR20200007002A (zh)
CN (1) CN110603110A (zh)
BR (1) BR112019019063A2 (zh)
MX (1) MX2019013052A (zh)
TW (1) TW201900298A (zh)
WO (1) WO20182076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5952B2 (en) * 2017-10-20 2020-11-17 Hunter Foundry Machiner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and molds via top and bottom pneumatic sand fill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attern plate
CN114453561B (zh) * 2022-02-11 2024-06-28 常州大学 一种具有内部渗压的三向等压柔性成型砂箱装置
JP2023136108A (ja) 2022-03-16 2023-09-2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造型システム及び造型方法
JP2023136107A (ja) 2022-03-16 2023-09-2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造型システム及び造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2820A (en) * 1975-09-08 1977-03-12 Sintokogio Ltd Mold forming device
JPS5451930A (en) 1977-10-01 1979-04-24 Sintokogio Ltd Mold making machine
JPS6034444Y2 (ja) * 1979-10-09 1985-10-1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機
DE3021592A1 (de) * 1979-10-09 1981-04-23 Sintokogio, Ltd., Nagoya, Aichi Formmaschine
JPS6034445Y2 (ja) * 1979-10-09 1985-10-1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機
JPH0214833Y2 (zh) * 1985-02-15 1990-04-23
JP2772859B2 (ja) * 1990-07-27 1998-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無枠鋳型造型機
JP3322387B2 (ja) * 1997-01-31 2002-09-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スクイズ式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ブロー用圧縮空気の供給方法
JP3415495B2 (ja) * 1999-07-05 2003-06-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上下鋳枠同時吹込み式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鋳物砂吹込み方法
US6957687B2 (en) * 2001-08-06 2005-10-25 Sintokogi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 molding machine
US7117924B2 (en) * 2004-12-06 2006-10-10 Hunter Automated Machinery Squeeze station for automated mold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207646A1 (ja) 2020-03-19
BR112019019063A2 (pt) 2020-04-22
WO2018207646A1 (ja) 2018-11-15
JP6973481B2 (ja) 2021-12-01
EP3586997A1 (en) 2020-01-01
MX2019013052A (es) 2019-12-11
KR20200007002A (ko) 2020-01-21
US20200061696A1 (en) 2020-02-27
CN110603110A (zh) 2019-12-20
EP3586997A4 (en)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00298A (zh) 無箱造模機
US20190100340A1 (en) Packaging machine having a process-controlled early start function
ITRM970067A1 (it) Metodo per dirigere e controllare il flusso di un materiale di plasti- ca in una cavita' di stampo per stampare un articolo di plastica.
CA1139521A (en) Molding apparatus
EP2826574B1 (en) Core sand filling method
CN109153069B (zh) 脱箱造型机
US7104310B2 (en) Mold making machine with separated safety work zones
JPS59174332A (ja) 射出工程の圧力監視装置
KR100246736B1 (ko) 공동압력을 감시하는 압력감시 시스템을 갖는 다이캐스팅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다이
JP2010247164A (ja)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装置
JP6536480B2 (ja) 抜枠造型機
JP2012218403A (ja) スクリーンチェンジャのスクリーン交換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チェンジャ
WO2017199338A1 (ja) 抜枠造型機
TW202000335A (zh) 鑄模造型裝置及鑄模造型裝置之控制方法
JP7388037B2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制御装置、制御パラメータの設定に用いられる指標値を取得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698295B (zh) 無箱造模機
WO2019012827A1 (ja) 油圧回路
CN112334249A (zh) 铸模成型装置、铸模质量评价装置及铸模质量评价方法
JP2023133760A (ja) 中子造型装置および中子造型方法
CN109571861A (zh) 气动推模装置
JP2000141393A (ja) 原料ビーズの充填方法
JP2012152927A (ja) 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並びに、成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