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6667A -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6667A
TW201836667A TW107110848A TW107110848A TW201836667A TW 201836667 A TW201836667 A TW 201836667A TW 107110848 A TW107110848 A TW 107110848A TW 107110848 A TW107110848 A TW 107110848A TW 201836667 A TW201836667 A TW 2018366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ture therapy
neutron capture
patient
bed
neutr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3682B (zh
Inventor
楠岡新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6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6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患者容易維持姿勢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除了具備載置患者(S)之載置部(42)以外,還具備框架(43A、43B)及安裝於框架(43A、43B)之按壓部(47)。安裝於框架(43A、43B)之按壓部(47)能夠按壓患者(S)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因此,按壓部(47)依據載置於載置部(42)之患者(S)的姿勢,能夠按壓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如此,不僅將患者(S)載置於載置部(42),而且按壓身體的部位中能夠降低維持姿勢時的負擔之部位,使患者(S)容易維持姿勢。

Description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本申請主張基於2017年3月3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7-070918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所有內容藉由參閱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作為利用放射線之治療方法,已知有照射中子束滅殺癌細胞之中子捕獲療法亦即硼中子捕獲療法(BNCT: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硼中子捕獲療法中,對預先被癌細胞吸收之硼照射中子束,藉此藉由產生之重帶電粒子的飛散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該種中子捕獲療法中,通常為對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患者照射中子束。作為用於該種中子捕獲療法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內容中已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2016-083288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中子捕獲療法中,與其他放射線治療比較,對患者照射放射線(中子捕獲療法的情況為中子束)的時間長。具體而言,相對於其他放射線治療中放射線的照射時間係幾分鐘左右,在中子捕獲療法中,中子束的照射時間係1小時左右。因此,因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患者的姿勢,產生患者長時間持續不合理的姿勢之必要性。因此,需要患者容易維持姿勢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患者容易維持姿勢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具備該床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係載置被照射中子束之患者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其具備:載置部,設置於基座上,載置患者;框架,設置於基座上;及按壓部,安裝於框架,按壓患者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   本發明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除了具備載置患者之載置部以外,還具備框架及安裝於框架之按壓部。安裝於框架之按壓部能夠按壓患者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因此,按壓部依據載置於載置部之患者的姿勢,能夠按壓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如此,不僅將患者載置於載置部,而且按壓身體的部位中能夠降低維持姿勢時的負擔之部位,使患者容易維持姿勢。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亦還可以具備能夠移動地支撐按壓部之臂。藉此,對應患者的姿勢,能夠藉由臂細微地調整按壓部的位置。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中,設置一對框架,在一對框架之間設置垂直壁,垂直壁上亦可以形成貫通孔。沿著照射室的壁配置設置於框架之間之垂直壁,藉此能夠使患者接近中子束的射出口附近。此時,使射出口的位置與形成於垂直壁之貫通孔對準,藉此能夠經由該貫通孔,使患者的患部附近鄰近射出口。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中,垂直壁亦可以具有使面對載置部的面朝向遠離載置部之方向凹陷之凹部。即使就座於載置部之患者的臉成為向垂直壁伸出之狀態(前屈狀態)之情況下,亦能夠將患者的腳容納於凹部內,並能夠抑制患者的腳與垂直壁的干擾。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具備:覆蓋到遮蔽壁之照射室;上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在照射室內對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患者照射中子束之中子束照射部。而且,該中子捕獲療法系統中,中子束照射部具有形成有能夠插入用於限定中子束的照射視場之準直器之孔部之壁體,中子捕獲療法用床的貫通孔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與壁體的孔部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貫通孔的位置與孔部的位置相同,因此通過孔部內之中子束能夠適當地進入貫通孔側。   中子捕獲療法系統中,中子捕獲療法用床的貫通孔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與壁體的孔部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相同。貫通孔的中心的位置與孔部的中心的位置相同,因此通過孔部內之中子束能夠進一步適當地進入到貫通孔側。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患者容易維持姿勢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具備該床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進行說明。另外,於各圖中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首先,利用圖1及圖2,對具備本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的概要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2所示,進行使用硼中子捕獲療法之癌治療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係對投予了含有硼(10 B)之藥劑之患者S(被照射體)的蓄積有硼之部位照射中子束癌治療之系統。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具有照射室2,該照射室2對束縛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患者S照射中子束N而進行患者S的癌治療。   將患者S束縛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等的準備作業在照射室2外的準備室(未圖示)實施,束縛患者S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從準備室移動到照射室2。之後,對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設置於照射室2的射出口之前面的特定的位置。對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結構的詳細內容待留後述。又,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具備載置患者S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產生治療用中子束N之中子束產生部10、在照射室2內對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患者S照射中子束N之中子束照射部20。另外,照射室2被遮蔽壁W覆蓋,但是為了供患者或工作人員等通過,設置有通路及門45。   中子束產生部10具備加速帶電粒子而射出帶電粒子束L之加速器11、輸送由加速器11射出之帶電粒子束L之射束輸送路12、掃描帶電粒子束L而進行對靶8的帶電粒子束L的照射位置的控制之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3、藉由照射帶電粒子束L來引起核反應而產生中子束N之靶8、測量帶電粒子束L的電流之電流監視器16。加速器11及射束輸送路12配置於呈大致長方形狀之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的室內,該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係被混凝土製遮蔽壁W覆蓋之空間。另外,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中設置有供為了維修的工作人員通過的通路及門49。另外,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不限定於大致長方形狀,亦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從加速器到靶的路徑為L字狀的情況下,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亦可以為L字狀。又,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3例如控制對帶電粒子束L的靶8之照射位置,電流監視器16測量照射到靶8之帶電粒子束L的電流。   加速器11加速質子等帶電粒子而生成質子射線等的帶電粒子束L。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加速器11採用迴旋加速器。另外,作為加速器11,亦可以使用其他圓形加速器(例如,同步加速器)線性加速器或靜電加速器等其他加速器來代替迴旋加速器。   射束輸送路12的一端(上游側的端部)與加速器11連接。射束輸送路12具備調整帶電粒子束L之射束調整部15。射束調整部15具有:調整帶電粒子束L的軸之水平型轉向電磁鐵及水平垂直型轉向電磁鐵、抑制帶電粒子束L的發散之四極電磁鐵、整形帶電粒子束L之四方縫隙等。另外,射束輸送路12可以具有輸送帶電粒子束L之功能,亦可以沒有射束調整部15。   藉由射束輸送路12輸送之帶電粒子束L,係藉由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3控制照射位置而照射到靶8。另外,省略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3,而始終對靶8的相同的部位照射帶電粒子束L亦可。   靶8藉由照射帶電粒子束L產生中子束N。靶8例如由鈹(Be)、鋰(Li)、鉭(Ta)或鎢(W)構成,呈板狀。但是,靶不限於板狀,可以係液態等。由靶8產生之中子束N,係藉由中子束照射部20朝向照射室2內的患者S照射。   中子束照射部20具備:對從靶8射出之中子束N進行減速之減速材料21;及遮蔽中子束N及γ射線等放射線以免其向外部放出之遮蔽體22,並由該減速材料21和遮蔽體22構成調整器。   減速材料21設為例如由不同之複數個材料構成之疊層結構,減速材料21的材料係藉由帶電粒子束L的能量等諸多條件來適當選擇。具體而言,例如來自加速器11的輸出為30MeV的質子束且作為靶8使用鈹靶之情況下,減速材料21的材料能夠設為鉛、鐵、鋁或氟化鈣。   遮蔽體22設置成圍繞減速材料21,並具有遮蔽中子束N及伴隨中子束N的產生而生成之γ射線等放射線以免其向遮蔽體22的外部放出之功能。遮蔽體22在隔開帶電粒子束生成室14和照射室2之壁W1上埋設至少其一部分,亦可以不埋設。又,在照射室2與遮蔽體22之間設置有成為照射室2的側壁面的一部分之壁體23。壁體23亦能夠視為遮蔽體22的一部分。壁體23中設置有成為中子束N的輸出口之準直器安裝部(孔部)23a。該準直器安裝部23a上固定有用於限定中子束N的照射視場之準直器31。亦即,壁部23中形成有能夠插入準直器31的孔部23a。另外,未在壁體23設置準直器安裝部23a,而在後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安裝準直器31亦可。該種情況下,在壁部23的孔部23a插入(安裝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準直器31。   以上的中子束照射部20中,帶電粒子束L照射到靶8,伴隨此,靶8產生中子束N。藉由靶8產生之中子束N在通過減速材料21內時被減速,從減速材料21射出之中子束N通過準直器31照射到被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患者S。其中,作為中子束N,能夠使用相對能量較低之熱中子束或超熱中子束。   另外,為了說明結構,如圖2所示,對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設定XYZ座標。Y軸方向表示中子束N的照射方向(從靶8朝向準直器安裝部23a之方向)。又,Y軸方向中,將中子束N的照射方向上的下游側設為“負”,將上游側設為“正”。X軸方向表示在與地面水平的面內垂直於Y軸的方向。將該X軸方向的一側設為“負”,將另一側設為“正”。Z軸方向表示與地面垂直的方向。Z軸方向中,將上側設為“正”,將下側設為“負”。   接著,參閱圖3~圖5,對本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圖3係從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圖4係沿著圖3所示之IV-IV線之剖面圖。圖5係從Y軸方向的負側觀察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另外,圖3及圖4中,示出了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患者S。圖5中,為了說明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結構,省略了患者S。又,圖5中,為了說明結構,省略了框架。   如圖3~圖5所示,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具備:基座41、載置部42、一對框架43A、43B、支架44、臂46、按壓部47。   基座41係配置於照射室2的底面F上之構件,係用於從下方支撐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各構成要件者。基座41呈扁平的長方體狀,上表面41a設置有各構成要件。基座41的下面亦可以設置有車輪(未圖示)等行走機構。基座41藉由該行走機構,能夠在底面F上移動。   載置部42設置於基座41上,係載置患者S之構件。載置部42具備:用於患者S就座的椅子51、支撐椅子51之支撐部52、用於使椅子51及支撐部52向Y軸方向移動之導向部53。   導向部53配置於基座41的上表面41a中的X軸方向的中央位置。導向部53在該位置沿Y軸方向延伸。導向部53延伸至基座41的Y軸方向的正側的端部附近。導向部53的Y軸方向的負側的端部延伸至基座41的Y軸方向的負側的端部附近。支撐部52配置於導向部53的上表面。支撐部52的Y軸方向上的長度比導向部53短。支撐部52及導向部53的X軸方向上的寬度設定成就座於椅子51之狀態的患者S能夠跨出之程度的寬度。支撐部52藉由導向部53導引,能夠沿Y軸方向往復移動。   在支撐部52的上表面側設置椅子51。椅子51能夠繞Z軸旋轉。例如,如圖4所示,以患者S的身體朝向Y軸方向的正側之狀態為基準之情況下,患者S的身體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時,能夠使椅子51向X軸方向的正側旋轉90°(參閱圖8)。或者,患者S的身體朝向Y軸方向的負側時,能夠使椅子51朝向Y軸方向的負側旋轉180°(參閱圖9)。   一對框架43A、43B設置於基座41上,沿Z軸方向亦即上下方向延伸。具體而言,框架43A、43B設置於基座41的上表面41a中Y軸方向的正側的端部。又,框架43A配置於基座41的上表面41a中X軸方向的負側的端部。框架43B配置於基座41的上表面41a中X軸方向的正側的端部。框架43A、43B具有在X軸方向上彼此對置之側面43Aa、43Ba。   在一對框架43A、43B之間設置有垂直壁56。另外,垂直壁56配置成與照射室2的壁體23接觸或相鄰。又,在垂直壁56形成貫通孔57。貫通孔57形成於壁體23中與準直器31的開口部對應之位置。亦即,形成為貫通孔57的中心軸線CL與準直器31的中心軸線CL一致。貫通孔57的中心線CL亦能夠稱為與壁體23的孔部23A的中心線CL一致。亦能夠稱為貫通孔57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與壁體23的孔部23A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另外,貫通孔57的中心線CL亦可以不與壁體23的孔部23A的中心線CL一致。例如,貫通孔57的直徑大於孔部23A的直徑之情況下,貫通孔57的上端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亦能夠與孔部23A的上端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又,在垂直壁56形成有使面對載置部42的面朝向遠離載置部42之方向而凹陷之凹部56A。凹部56A形成為使就座於椅子51之患者S能夠放入其腳部。凹部56A的上端形成至比載置部42的上部(亦即,椅子51的上部)更高的垂直方向的位置。   又,在框架43A的上端部與框架43B的上端部之間設置沿X軸方向延伸並連結各上端部彼此之上部框架62。在框架43A、43B的上端部設置有沿Y軸方向延伸之上部框架61。又,形成有從上部框架61的Y軸方向的負側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之後部框架63。在該後部框架63,例如亦可以適當設置扶手等。   支架44設置於框架43A、43B的側面43Aa、43Ba。支架44沿著該側面43Aa、43Ba能夠向Z軸方向亦即上下滑動。又,支架44設置有用於能夠拆卸地將臂46連結之機構。另外,臂46亦可以具有用於能夠拆卸地將按壓部47連結之支架。   具體而言,作為支架44,對框架43A、43B從上依次設置有支架71A、71B、支架72A、72B、支架73A、73B及支架74A、74B。另外,框架43A、43B的側面43Aa、43Ba能夠沿Y軸方向排列兩份支架44。具體而言,支架71A、71B及支架72A、72A設置於側面43Aa、43Ba中的Y軸方向的負側,支架73A、73B及支架74A、74B設置於側面43Aa、43Ba中的Y軸方向的正側(參閱圖6)。藉此,支架71A、71B、72A、72B與支架73A、73B、74A、74B沿上下方向移動時互不干擾,因此能夠變更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關係。亦即,圖4及圖5中,支架71A、71B、72A、72B配置於比支架73A、73B、74A、74B還上側,但是亦可以移動,以便配置於下側。   按壓部47經由臂46安裝於框架43A、43B,係按壓患者S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之構件。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按壓部47,設置有: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按壓顎之按壓部82、按壓肘之按壓部83、按壓背部或腰之按壓部84。各按壓部81、83、84由沿X軸方向延伸之樹脂材料等構成。按壓顎之按壓部82由載置顎的部分之樹脂材料等構成。各按壓部81、82、83、84在接觸面與患者S接觸。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按壓”為可以支撐身體的部位即可,無需積極地按壓。例如,按壓顎之按壓部82能夠支撐顎即可,無需積極地向顎施加壓力。   臂46係能夠移動地支撐按壓部47之構件。臂46的一端部安裝於支架44,臂46的另一端部安裝有按壓部47。又,臂46的一端部能夠調整相對於支架44之安裝角度。臂46的另一端部能夠調整按壓部47的安裝角度。藉此,臂藉由調整各安裝角度來使按壓部47移動,並能夠調整相對於患者S之按壓部47的位置及方向。又,臂46本身亦可以設置伸縮機構、彎曲機構等。又,作為臂46,亦可以適用柔性臂或帶等、變形自如的構件。   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臂46,設置有:支撐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之臂91A、91B、支撐按壓顎之按壓部82之臂92、支撐按壓肘之按壓部83之臂93A、93B、支撐按壓背部或腰之按壓部84之臂94A、94B。臂91A、91B的一端部安裝於支架71A、71B。臂91A、91B的另一端部安裝有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的端部。臂92的一端部安裝於支架72A、72B中的任一個。臂92的另一端部安裝有按壓顎之按壓部82。臂93A、93B的一端部安裝於支架73A、73B。臂93A、93B的另一端部安裝有按壓肘之按壓部83的端部。臂94A、94B的一端部安裝於支架74A、74B。臂94A、94B的另一端部安裝有按壓背部或腰之按壓部84的端部。另外,各臂的形狀、長度、彎曲態樣依據安裝之按壓部的形狀或尺寸各有不同,但是並不特別限定於圖中所示者。   接著,對按照患者S的姿勢之按壓部47的位置等進行說明。   例如,如圖3及圖4所示,對使患者S就座於椅子51且身體及頭朝向Y軸方向的正負側之情況進行說明。該狀態中,患者S的臉配置於垂直壁56的貫通孔57的正前方亦即在中子束N的射出口之準直器31的開口部分的正前方。因此,患者的身體亦以前屈之狀態維持在與垂直壁56接近之位置。此時,載置部42中,配合患者S的體格,調整椅子51的Y軸方向的位置及高度。   按壓顎之按壓部82配置於貫通孔57的下側的邊緣部附近,藉由按壓顎,進行患者S的頭的定位(依據圖6來參閱)。此時,以按壓顎之按壓部82配置於所期望的位置的方式,調整支架72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及臂92的長度或角度。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與貫通孔57對應,且依據患者S的頭的大小,從該貫通孔57向Y軸方向的負側分開。藉此,按壓部81按壓患者S的後頭部,防止患者S的頭向各方向移動。此時,以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配置於所期望的位置的方式,調整支架71A、71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及臂91的長度或角度。   其中,參閱圖6,對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如圖6所示,按壓部81具備:支撐於臂91A、91B,並沿X軸方向延伸之導軌構件81a、沿著導軌構件81a能夠向X軸方向移動的支架81b、按壓後頭部之墊片81c、與支架81b連接而進行墊片81c的位置調整之臂81d。又,支架81b、墊片81c及臂81d的組合係設置一對。藉此,從X軸方向上的正側及負側之雙方來能夠以夾持患者S的後頭部的方式按壓。另外,按壓部81的結構亦不限於圖6所示的結構,例如在導軌構件81a設置進一步向Y軸方向延伸之導軌構件,並沿著該導軌構件使墊片81c移動。   返回到圖3及圖4,按壓肘之按壓部83配置於從貫通孔57向特定距離、下側分開之位置。又,按壓部83的接觸面朝向上側。藉此,按壓部83按壓患者S的肘,使患者S能夠支撐體重。又,患者S的肘藉由按壓部83按壓,而將成為前屈時的體重支撐於按壓部。此時,按壓肘之按壓部83以配置於所期望的位置的方式,調整支架73A、73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及臂93A、93B的長度或角度。   按壓背部或腰之按壓部84(在此按壓腰)依據患者S的體格配置於從椅子51向上方分開之位置。又,依據成為前屈之患者S的腰的彎曲態樣,調整接觸面的角度。藉此,按壓部84按壓患者S的腰,防止患者S的身體向各方向移動。此時,按壓腰之按壓部84以配置於所期望的位置的方式,調整支架74A、74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及臂94A、94B的長度或角度。另外,患者S就座於椅子51之後,藉由臂94A、94B來連接支架74A、74B與按壓部84。此時,亦可以使用帶等來代替臂94A、94B。   例如,如圖8所示,對患者S就座於椅子51並將身體及臉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之情況進行說明。該狀態中,患者S的側頭部配置於垂直壁56的貫通孔57的正前方亦即在中子束N的射出口之準直器31的開口部分的正前方。因此,患者的身體亦在朝向X軸方向之狀態下,維持以朝向垂直壁56使身體整體傾斜之狀態。此時,載置部42中,椅子51的方向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並且調整Y軸方向的位置及高度。該狀態中,依據患者S的姿勢,調整按壓顎之按壓部82、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及按壓肘之按壓部83的位置。另外,按壓腰之按壓部84可拆卸。另外,拆卸任一個按壓部之情況下,可以連臂一起從支架拆除,亦可以將臂留在支架上,亦可以從框架拆除臂及支架。   又,如圖7所示,患者S的臉朝向X軸方向的正側。因此,一對墊片81c按壓患者S的側頭部附近。又,顎的按壓部82的位置亦可微調整。另外,患者S的臉亦可以藉由袋狀的構件95覆蓋而固定。具體而言,藉由袋狀的構件95覆蓋頭整體及貫通孔57,並將袋狀的構件95的邊緣部固定於貫通孔57附近的垂直壁56。此時,亦可以從袋狀的構件95的外部藉由按壓部82按壓患者S的顎。   另外,如圖7所示,可以將臉的方向設為X軸方向的正側,如圖4所示,亦可以將身體的方向設為Y軸方向的正側。此時,可以對患者S的頭部適用圖7的按壓結構,亦可以對身體適用圖4的按壓結構。   例如,如圖9所示,對患者S就座於椅子51並將身體及臉朝向Y軸方向的負側之情況進行說明。該狀態中,患者S的後頭部配置於垂直壁56的貫通孔57的正前方亦即在中子束N的射出口之準直器31的開口部分的正前方。因此,患者S的上體成為就座於椅子51的同時作為整體依靠在背部側之姿勢。此時,載置部42中,椅子51的方向朝向Y軸方向的負側,並且調整Y軸方向的位置及高度。又,亦可以使用用於載置患者S的腳的支撐台96。支撐台96能夠移動地被支撐在設置於導向部53的側面之臂97。該狀態中,依據患者S的姿勢,調整按壓後頭部之按壓部81及按壓背部之按壓部84的位置。另外,按壓顎之按壓部81及按壓肘之按壓部83可拆卸。   接著,對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的作用及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除了具備載置患者S之載置部42,還具備框架43A、43B及安裝於框架43A、43B之按壓部47。安裝於框架43A、43B之按壓部47能夠按壓患者S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因此,按壓部47依據載置於載置部42之患者S的姿勢,能夠按壓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如此,不僅將患者S載置於載置部42,而且按壓身體的部位中能夠降低維持姿勢時的負擔之部位,使患者S容易維持姿勢。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還具備能夠移動地支撐按壓部47之臂46。藉此,依據患者S的姿勢,能夠藉由臂46微細地調整按壓部47的位置。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中,設置有一對框架43A、43B,在一對框架43A、43B之間設置有垂直壁56,在垂直壁56形成有貫通孔57。沿著照射室2的壁體23配置有設置於框架43A、43B之間之垂直壁56,藉此能夠使患者S接近中子束N的射出口亦即準直器31附近。此時,藉由對準形成於垂直壁56之貫通孔57與射出口亦即準直器31的位置,能夠經由該貫通孔57使患者S的患部附近與射出口亦即準直器31接近。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中,垂直壁56具有使面對載置部42的面朝向遠離載置部42之方向凹陷之凹部56A。即使將就座於載置部42(椅子51)之患者S的臉設為向垂直壁56側伸出之狀態(前屈狀態)之情況下,亦能夠將患者S的腳容納於凹部56A內,並能夠抑制患者S的腳與垂直壁56的干擾。   本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具備:被遮蔽壁W覆蓋之照射室2、上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在照射室2內對載置於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之患者S照射中子束N之中子束照射部20。而且,該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中,中子束照射部20具有形成有能夠插入用於限定中子束N的照射視場的準直器31之孔部23a之壁體23,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貫通孔57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與壁體23的孔部23a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貫通孔57的位置與孔部23a的位置相同,因此通過孔部23a內之中子束N能夠適當地進入到貫通孔57側。   中子捕獲療法系統1中,中子捕獲療法用床3的貫通孔57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與壁體23的孔部23a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相同。貫通孔57的中心的位置與孔部23a的中心的位置相同,因此通過孔部23a內之中子束N能夠進一步適當地進入到貫通孔57側。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並不限定於上述,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具備複數個按壓部。但是,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亦可以僅具有一個能夠按壓患者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按壓部。   又,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各按壓部及臂的結構僅僅係一例,只要按壓患者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並能夠維持姿勢,則結構可以適當變更。又,按壓部相對於框架能夠移動,但是亦可以不移動。
1‧‧‧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2‧‧‧照射室
3‧‧‧中子捕獲療法用床
20‧‧‧中子束照射部
23‧‧‧壁體
23a‧‧‧孔部(準直器安裝部)
41‧‧‧基座
42‧‧‧載置部
43A、43B‧‧‧框架
46‧‧‧臂
47‧‧‧按壓部
56‧‧‧垂直壁
57‧‧‧貫通孔
S‧‧‧患者
N‧‧‧中子束
W‧‧‧遮蔽壁
圖1係表示具備本實施方式的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的結構之圖。   圖2係表示圖1的中子捕獲療法系統中的中子束照射部附近之圖。   圖3係從Y軸方向的負側觀察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   圖4係沿著圖3所示之IV-IV線之剖面圖。   圖5係從Y軸方向的正側觀察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   圖6係從Z軸方向的正側觀察後頭部的按壓部之圖。   圖7係從Z軸方向的正側觀察後頭部的按壓部之圖。   圖8係表示與圖3的患者的姿勢不同之情況的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   圖9係表示與圖4的患者的姿勢不同之情況的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圖。

Claims (6)

  1. 一種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其載置被照射中子束之患者,所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具備:   載置部,設置於基座上,並載置前述患者;   框架,設置於前述基座上;及   按壓部,安裝於前述框架,按壓前述患者的後頭部、顎、背部及腰中的至少任一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其還具備臂,能夠移動地支撐前述按壓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其中,   設置有一對前述框架,   在一對前述框架之間設置有垂直壁,   在前述垂直壁形成有貫通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其中,   前述垂直壁具有使面對前述載置部的面朝向遠離前述載置部之方向凹陷之凹部。
  5. 一種中子捕獲療法系統,其對患者照射中子束,其特徵為,具備:   照射室,覆蓋到遮蔽壁;   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中所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   中子束照射部,在前述照射室內對載置於前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之前述患者照射前述中子束,   前述中子束照射部具有形成有能夠插入用於限定前述中子束的照射視場之準直器之孔部之壁體,   前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的前述貫通孔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與前述壁體的前述孔部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中子捕獲療法系統,其中,   前述中子捕獲療法用床的前述貫通孔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與前述壁體的前述孔部的垂直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相同。
TW107110848A 2017-03-31 2018-03-29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TWI683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0918 2017-03-31
JP2017070918A JP2020092725A (ja) 2017-03-31 2017-03-31 中性子捕捉療法用寝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667A true TW201836667A (zh) 2018-10-16
TWI683682B TWI683682B (zh) 2020-02-01

Family

ID=6367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848A TWI683682B (zh) 2017-03-31 2018-03-29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92725A (zh)
TW (1) TWI683682B (zh)
WO (1) WO2018181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6109A (ja) * 2019-03-11 2020-09-1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中性子捕捉療法用の固定装置、走行装置用天板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施設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2644A (ja) * 1991-04-23 1992-11-12 Tokai Rika Co Ltd 放射線治療用定位脳装置
KR101316438B1 (ko) * 2009-03-04 2013-10-08 자크리토에 악치오네르노에 오브쉐스트보 프로톰 다중-필드 하전 입자 암 치료 방법 및 장치
JP2015084808A (ja) * 2013-10-28 2015-05-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中性子捕捉療法装置
TWI571254B (zh) * 2016-01-08 2017-02-21 誠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放射治療用之醫療輔助裝置
CN205672355U (zh) * 2016-04-25 2016-11-0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兼容磁共振检查的放疗用定位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2725A (ja) 2020-06-18
WO2018181773A1 (ja) 2018-10-04
TWI683682B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1436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KR101788675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JP6223882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
TWI558435B (zh)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and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s
WO2017146205A1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装置、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ターゲット
JP5968804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載置台
TWI636772B (zh) 輻射線照射系統及用於輻射線照射系統的定位組件
TWI683682B (zh) 中子捕獲療法用床及中子捕獲療法系統
WO2019116678A1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中性子捕捉療法用患者載置台、患者姿勢確認システム、および患者姿勢確認方法
US20200001113A1 (e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JP7008162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載置台
US20100138997A1 (en) Patient transport unit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patient
JP2007089928A (ja) 放射線治療用患者保持装置
US20140343346A1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irradiation device
JP6282562B2 (ja) 中性子線捕捉療法システム
JP2015084808A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装置
JP6510794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治療台
JP2020146109A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用の固定装置、走行装置用天板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施設
WO2021082846A1 (zh) 辐射线治疗系统及其定位装置的工作步骤
JP7036601B2 (ja) 治療計画システム
KR102274044B1 (ko) 환자 치료위치를 고려한 감속집합체
TWI825631B (zh) 治療準備裝置及治療設備
JP7479176B2 (ja) 位置決め支援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JP2021027849A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用患者載置台、患者姿勢確認システム、および患者姿勢確認方法
Sansone An in vivo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ly Fractionated Radi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PD-1 Blockade Immun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