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5407A -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 Google Patents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5407A
TW201835407A TW106110142A TW106110142A TW201835407A TW 201835407 A TW201835407 A TW 201835407A TW 106110142 A TW106110142 A TW 106110142A TW 106110142 A TW106110142 A TW 106110142A TW 201835407 A TW201835407 A TW 2018354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cutting
cutting device
needle
op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托瑞 隆那汀
法斯托 隆那汀
安德利亞 隆那汀
Original Assignee
聖東尼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聖東尼公司 filed Critical 聖東尼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0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3540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5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5407A/zh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基盤、針織頭及用於針織織物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針織頭配備有針保持元件,該針保持元件具有圍繞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第一有效針及最後有效針在該第一有效針與該最後有效針之間劃界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死區,及成形為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操作區。該針織頭配備有控制構件,該控制構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餵料方向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該針織機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針織織物。

Description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較佳地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在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上生產織物之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方法。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軟體或電腦程式。
發明背景 圓形針織機配備有一或多個系列的針沿圓形路徑(圓形針床)配置在其上的至少一針保持元件(針筒及/或針板),且配備有傾向於控制針之移動以用於針織織物形成的裝置。
已知其中針沿完整圓形路徑展開且傾向於形成圓筒狀針織織物的圓形針織機,該等圓筒狀針織織物隨後使用機器配備有的適合構件沿縱向線切割,且經打開以便藉助於針織織物卸下及收集總成或僅收集總成以單層纏繞至輥子上。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可擴展(或打開)由機器生產為切割針織管的針織織物且通過藉由將該針織織物纏繞至收集輥子上來以單層收集該針織織物。來自針保持元件且藉由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收集的單層織物係藉由擴展(或「打開」)已經切割的圓筒狀針織織物獲得。換言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收集單層織物(藉由將該單層織物纏繞至輥子上):單層織物經成形為具有特定寬度之連續帶且作為已經切割且打開的圓筒狀針織織物來自機器。此等機器被定義為開放式圓形針織機。此等機器有時可僅包含收集總成,即無卸下功能:此發生在例如其中卸下功能直接實行於針床上(例如僅在針保持滾筒下方)的機器中。在此狀況下,藉由針保持元件生產的針織織物降低至收集總成,該收集總成通常藉助於捲取裝置將該針織織物纏繞至輥子上。在任何狀況下,開放式機器可被定義為圓形針織機,其中所生產的織物藉由將該所生產的織物纏繞至收集輥子上來「以開放模式」,亦即並非作為管而是單層收集。公開文件WO 2005100659揭示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支撐框架,滾筒,其與支撐框架相關聯且將以第一角速度圍繞中心旋轉軸線以旋轉方式致動以便生產圓筒狀針織織物;卸下及收集總成,其操作性地與支撐框架相關聯且以不同於第一角速度的第二角速度圍繞中心旋轉軸線以旋轉方式致動;切割構件,其操作性地與卸下及收集總成相關聯以便沿預定義切割軌跡漸進地切割圓筒狀針織織物,其中切割構件與卸下及收集總成成整體且傾向於沿相對於中心旋轉軸線的傾斜軌跡切割織物。卸下及收集總成進一步包含擴展構件,該擴展構件具備兩個擴展輥子,該兩個擴展輥子傾向於打開切割織物及用於開放織物的返回輥子。
進一步已知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其中針沿成形為圓弧(小於360°)的路徑串聯地展開,且該等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傾向於形成具有部分圓筒狀圓周展開的針織織物(或織帶) (直接以開放模式的織物生產)。換言之,此等機器之針筒及/或針板具有無針區(稱為「死區」)。在織物形成期間,此等機器如在生產圓筒狀織物時連續地旋轉,但配備有在每一迴轉時允許在第一針(成形為圓弧的系列中之第一針)上開始紗線餵料且在最後操作針上中斷餵料的適合裝置;在「死區」中不生產織物(因為針不存在)。因此,機器生產織物,該織物具有部分圓筒狀展開但已開放,且因此一旦該織物已自針保持元件下來或出來,則已由具有特定寬度之連續織物帶組成。
藉由針織機連續地生產的織物帶(或織帶)在織物寬度或高度上之兩個(右及左)邊緣或末端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該織物寬度或高度藉由有效針之數目,亦即藉由死區之延伸界定。有效針之數目愈大,死區之延伸愈小且所生產的織物之寬度愈大。
兩個側邊緣(所生產的織物織帶之右邊緣及左邊緣)中每一個組成在紡織工業之技術俗語中被稱為「織邊」的部分。在用於直接開放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架構中,作為分別在較少針的「死區」之開始時及在該較少針的「死區」之結束時發生的細紗之中斷及捲起之結果,織邊因此為在圓形機器之每一旋轉時創造的織物之兩個側部分,亦即,邊緣。織邊已切割且撕破細紗且通常不規則地展開。
出於此原因,當織物用來生產例如衣服物品的紡織物品時,在製造期間,織邊經移除,因此該等織邊無法使用。
文件IT01244605揭示用於開放織物生產的圓形針織機,該圓形針織機具備針筒且具備具有無針區段的板,且其中紗線捏縮及切割裝置配置在此區段附近。進一步已知用於開放織物生產的圓形針織機,該等圓形針織機具備用於形成中之織物的卸下總成。關於此,已知文件EP0893527揭示用於卸下用於生產具有開放展開的圓筒狀織物的圓形機器中之針織織物的裝置。裝置包含多個張力輥子,該等多個張力輥子之軸線以多邊形形狀配置在針筒內側且可以獨立方式致動。
進一步已知用於開放式生產的圓形針織機(具備死區),其中有效針之數目及因此以上提及的圓弧之延伸可變化。因此可能在相同機器上生產具有不同織物寬度或高度的織物。此等機器亦被稱為可變寬度織帶機器。已知可變寬度織帶機器配備有裝置,該等裝置能夠變化操作針之數目,自最後針開始減少機器上的有效針之數目(亦即,變化死區之延伸、成形為圓弧的路徑之延伸及所生產的織物之寬度)。
在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之架構中,申請人已發現一些缺點。
首先,卸下直接以開放模式生產的織物涉及一些困難,因為織物傾向於以不均勻方式捲起至收集輥子上。特定而言,組成所生產的織物之外邊緣的兩個織邊由於切割細紗及其不規則展開之存在而傾向於以不均勻方式捲起至收集輥子上,且在每一輥子旋轉時堆積,因此在收集輥子之兩側上創造較高織物厚度。
此外,由於織物之彈性,織邊傾向於捲曲且堆積,因此防止織物在收集輥子上正確地伸展。所收集織物之輥子因此具有不均勻外邊緣,該等不均勻外邊緣未經正確地伸展且相對於輥子之中間部分為相當厚的。此使得難以對織物輥子進行隨後操作,特定而言用於製造紡織物品的處理步驟。
另外,歸因於織邊的不均勻織物收集不允許充分地利用由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提供的機會。事實上,工作針之數目之變化能夠改變織物織帶之寬度(亦即織邊之間的距離)且收集直接具有此寬度的開放織帶:然而,堆積在邊緣上的織邊不允許將織物配置在該織物之總寬度上,且在使用該織物時使得必須伸展該織物,以便移除歸因於織邊的不均勻性。
此外,申請人已發現形成中的織物相對於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角位置在有效針之數目變化時改變。特定而言,若如以上所描述,機器僅允許自最後針開始變化形成中的針之數目,則死區之中線(意味含有針筒之主軸線的死區之對稱平面)以及藉由該等有效針界定的成形為圓弧的路徑之中線及因此形成中的織物之中線不固定,但在有效針變化時移動。
申請人已進一步觀察到,此現象影響在織物形成區域下游執行的卸下及/或收集操作,及因此所生產的織物之品質。特定而言,申請人已觀察到,此現象影響卸下力在織物中之分佈,及收拾區域中的織物堆積模式。
此外,申請人已注意到,若卸下及/或收集元件具有其自有對稱性,則此對稱性較佳地應亦關於形成中的織物加以維持,以便確保卸下及收集操作之正確執行。
發明概要 在此等情況下,在本發明中之各種態樣及/或實施例中的本發明之目標將提供具有相較於技術現狀下之品質的較好品質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本發明之特定目標將提議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允許無論使用的有效針之數目如何及因此對於每一織物織帶寬度正確地卸下形成中的織帶。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將提議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允許以單層正確地收集形成中的織帶,因此防止織物堆積且獲得良好伸展的均勻織物輥子。
本發明之特定目標將提議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允許無論使用的有效針之數目如何及因此對於每一織帶寬度以單層正確地收集形成中的織帶。
將自以下描述較好地顯現的此等及其他可能目標基本上藉由根據所附請求項中一或多項且根據以下亦與上述請求項不同地組合的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具有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及/或藉由方法及/或軟體達成。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態樣在其涉及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機器的情況下因此特定地識別具有以上所描述之特性的針織機,該等特性以清楚及明確方式在參考領域內識別且界定此類型,且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清楚地理解。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且在態樣中使用的術語因此應根據關於參考技術領域的此資訊正確地解釋。特定而言,本發明之機器據此為開放式的特性對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必須被理解為精確技術特性,該等精確技術特性為限制性的且不應被理解為大量現有類型中的針織機之唯一實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及/或在態樣中揭示的其他技術特性可整合至該機器中。
以下列表本發明之一些態樣。
在一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 -基盤; -針織頭,其安裝至該基盤上且包含: 至少一針保持元件,其具有圍繞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該等多個中之第一有效針及最後有效針在該第一有效針與該最後有效針之間劃界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死區,及成形為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操作區; 控制構件,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至少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附近。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之餵料方向緊接地配置在該等針的下游。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置放在屬於該針保持元件的針保持滾筒中,亦即定位在藉由該針保持滾筒之圓周界定的體積內側。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在一態樣中,修整該織物包含僅且至少部分地切割/平滑自該織物自身突出的細紗。
申請人已發現將該至少一個切割裝置安置於該針保持滾筒中及緊接地安置在針的下游,能夠以極高準確度切割或修整剛生產的織物之邊緣或數個邊緣。特定而言,此解決方案允許設定僅、完全地或部分地切割自邊緣或亦自邊緣之一部分突出的細紗,且準確地設定將要切割的細紗之長度或帶之寬度。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在織物自身之生產期間與該織物一起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第一有效針附近及/或在該最後有效針附近,以便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第一切割裝置,其定位在該第一有效針附近且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第一織邊;以及第二切割裝置,其定位在該最後有效針附近且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第二織邊。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手動的或自動的調整元件,該等調整元件操作性地與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該第二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該第一有效針及/或相對於該最後有效針變化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第二切割裝置之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元件經組配來用於沿與該中心軸線同軸的圓形路徑移動及阻擋該切割裝置。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吸入裝置,該吸入裝置操作性地與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移除得自切割操作之較佳地為紗線的廢料。
在一態樣中,該吸入裝置具有吸入開口,該吸入開口置放在該至少一切割裝置之該切割元件附近。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包含支撐主體,該支撐主體攜帶該切割元件,其中該吸入開口經構造至該支撐主體中。
在一態樣中,該吸入裝置包含:吸入元件,其相對於該基盤固定;旋轉歧管,其定位在該針織頭下方;第一管,其與該至少一切割裝置之該吸入開口且與該旋轉歧管呈流體連通;第二管,其與該旋轉歧管且與該吸入元件呈流體連通。
在一態樣中,穿孔槽沿線置放在該等第一管及/或第二管上以用於收集切割廢料。
在一態樣中,該針織機進一步包含用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餵料方向而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等第一管安裝至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上且該旋轉歧管定位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下方。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第一織邊,使得該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該第一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第一織邊的織物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裝置或切刀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成整體且在該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裝置包含切割元件,該切割元件經組配來用於切割藉由該針織機生產的織物。在一態樣中,該切割元件為刀片或剪刀或超聲波切割元件或加熱切割元件。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裝置包含卸下輥子,該卸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該切割元件切割的織邊,用於將該織邊帶離該切割元件自身且用於維持該織邊伸展。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 -擴展裝置,其經組配來用於以單層打開且伸展藉由該針織頭生產的該針織織物,且包含至少一擴展棒; -堆積裝置,其用於堆積伸展的該針織織物,該等堆積裝置包含至少一收集輥子。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裝置配置在該收集輥子上游,較佳地直接上游。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第一安裝元件,該等第一安裝元件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切割裝置至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中之定位及安裝。
在一態樣中,該等安裝元件包含直線導引器,該直線導引器平行於該收集輥子之展開軸線而展開,且經組配來用於容置該切割裝置且選擇性地將該切割裝置相對於藉由該針織機生產的織物及/或相對於該收集輥子置放於給定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該等安裝元件包含掛鉤裝置,該掛鉤裝置與該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切割裝置沿該導引器在給定位置中至該直線導引器之手動、可逆安裝,該給定位置可基於具備有效針的該操作區之寬度、及/或基於該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經劃分成該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來加以選擇。
在為額外態樣或先前態樣之替選方案的一態樣中,該等安裝元件包含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作用於該切割裝置上,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切割裝置沿該直線導引器之自動位置選擇,該自動位置選擇較佳地基於具備有效針的該操作區之寬度及/或基於該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經劃分成該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用於變化該操作區中之有效針之數目以便調整該針織織物之寬度的裝置。
在一態樣中,該定位裝置包含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馬達,該馬達經組配來用於沿該導引器移動該切割裝置,且其中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有效針之該數目作為輸入,基於對應於有效針之該數目的該織物寬度計算該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收集輥子之正確位置,且用於提供切割裝置之該正確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於控制該馬達且沿該導引器直接地調整該切割裝置之該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第一打開裝置或邊撐,該第一打開裝置或邊撐置放在該第一切割裝置上且在該第一切割裝置上游,該打開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該針保持元件生產的織物且至少在將要切割的該第一織邊上保持打開該織物,以便一旦該織邊為均勻的且較好地伸展,使該切割元件作用於該織邊上。
在一態樣中,該打開裝置包含具備多個鉚釘的滾筒或接腳,該等多個鉚釘經組配來用於嚙合該織邊且在進入切割元件時保持該織邊打開且伸展。在一態樣中,該滾筒或接腳可自由地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進一步包含第二切割裝置,該第二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使得作為藉由該第一切割裝置且藉由該第二切割裝置進行的切割操作之結果,該生產的織物經劃分成三個或三個以上相異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第二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組成與該第一織邊之該側邊緣相對的該織物之側邊緣的第二織邊,使得該三個或三個以上相異織帶至少對應於該第一織邊,對應於該第二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第一織邊及該第二織邊的織物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第二切割裝置對應於該第一切割裝置且包含針對該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的上述技術特徵中之一或多個。
根據進一步態樣,該第二切割裝置或切刀: -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成整體且在該織物之生產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 -包含各別切割元件,該各別切割元件經組配來用於切割該第二織邊; -包含各別卸下輥子,該各別卸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該第二切割裝置之該切割元件切割的該織邊,用於將該織邊帶離該切割元件自身且用於維持該織邊伸展; -配置在該收集輥子上游,較佳地直接上游。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第二安裝元件,該等第二安裝元件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第二切割裝置至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中之定位及安裝。
在一態樣中,該等第二安裝元件包含各別直線導引器,該各別直線導引器平行於該收集輥子之展開軸線而展開,且經組配來用於容置該第二切割裝置且選擇性地將該第二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收集輥子置放於給定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該等第二安裝元件可包含各別掛鉤裝置,類似於以上針對該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的一掛鉤裝置。
較佳地,針對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的元件之所有技術特徵亦可存在於第二切割裝置之對應元件中。
在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中,該針織機包含用於圍繞中心軸線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之該死區調整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的裝置。換言之,根據本發明的機器具備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在織物生產期間相對於針保持元件且相對於死區處於固定角位置(圍繞主軸線)中,但是當機器空閒時,可在一製造週期與隨後一製造週期之間移動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藉由相對於針保持元件旋轉且阻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懸掛於該針織頭下方,且該等調整裝置操作性地置放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該針織頭之間。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具有手動調整類型或包含至少一馬達,該至少一馬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移動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用於變化該操作區中之有效針之數目以便調整該針織織物之寬度的裝置;其中該等調整裝置包含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馬達,該馬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移動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其中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有效針之該數目作為輸入,計算對應於有效針之該數目的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位置,且用於提供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該馬達且直接地調整該角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用於該所生產的針織織物的卸下元件,其中該等卸下元件包含至少一卸下輥子,該至少一卸下輥子較佳地置放在該針保持元件與該收集輥子之間。
在又一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生產織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配置用於該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 -基盤; -針織頭,其安裝至該基盤上且包含: 至少一針保持元件,其具有圍繞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該等多個中之第一有效針及最後有效針在該第一有效針與該最後有效針之間劃界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死區,及成形為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操作區; 控制構件,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藉助於該第一切割裝置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附近。
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之餵料方向緊接地配置在該等針的下游。
在一態樣中,兩個側邊緣為織物之兩個織邊。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包含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在一態樣中,修整包含僅且至少部分地切割自該織物突出的細紗。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係與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且同步的方式進行。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定位在該第一有效針附近的第一切割裝置,及定位在最後有效針附近的第二切割裝置。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包含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第一織邊,修整包含僅且至少部分地切割/平滑自該織物突出的細紗。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 -在該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之中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該操作區之該寬度; -根據該操作區之該寬度相對於該第一有效針及/或相對於該最後有效針調整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第二切割裝置之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用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餵料方向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係以與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同時或同步的方式進行。
在一態樣中,在該針織步驟期間,該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第一織邊,使得上述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該第一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織邊的織物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上述第二切割裝置,且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助於該第二切割裝置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作為藉由該第一切割裝置且藉由該第二切割裝置進行的切割操作之結果,該所生產的織物經劃分成三個或三個以上相異織帶。在一態樣中,在藉助於該第二切割裝置的該切割步驟中,該第二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組成與該第一織邊之側邊緣相對的該織物之側邊緣的第二織邊,以便獲得三個或三個以上織帶,該三個或三個以上織帶至少對應於該第一織邊,對應於該第二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第一織邊及該第二織邊的織物織帶。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 -擴展裝置,其經組配來用於以單層打開且伸展藉由該針織頭生產的該針織織物,且包含至少一擴展棒; -堆積裝置,其用於堆積伸展的該針織織物,該等堆積裝置包含至少一收集輥子; 其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該所生產的織物連續地收集至該收集輥子上。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係在該織物生產步驟下游且在該織物收集步驟上游執行。
在又一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針織機的卸下及/或收集機組,該卸下及/或收集機組包含:支撐框架,其將堅固地連接至該針織頭且/或連接至圓形機器之基盤;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其藉由該支撐框架支撐;至少一切割裝置,其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織物之織邊。該卸下及收集機組亦可安置於具有可變寬度之織帶的已存在的機器上,以便改良所生產的織物之品質(改造)。
在又一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調整在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上生產的針織織物之寬度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設定該機器之針保持元件之死區之寬度,該死區藉由至少多個有效針中之第一有效針且藉由最後有效針劃界,該等至少多個有效針沿成形為圍繞中心軸線展開的圓弧的操作區佈置;相對於該死區調整該機器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換言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之位置係基於用於織物形成的針之數目且因此基於形成中的織物之位置加以校正。
在一態樣中,上述調整該角位置之步驟包括: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且圍繞該中心軸線旋轉及隨後阻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
在一態樣中,該調整角位置之腳步包含相對於該死區有角度地對該機器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定中心。
在一態樣中,設定該死區之該寬度之該步驟包含:自該第一有效針及/或自該最後有效針開始啟動或禁用該等多個針中之至少一針。
在又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在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上生產織物的方法,該方法藉助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請求及/或一或多個所列表態樣中描述的圓形針織機實行且/或藉助於所列表態樣中之一或多個中描述的卸下及/或收集機組實行。
申請人已發現,本發明在其態樣中之一或多個中允許解決與使用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生產的織物織帶之織邊有關的問題。
此外,申請人已發現,本發明在其態樣中之一或多個中允許以精確且可重複方式相對於成形為圓弧的具備有效針的操作區且因此相對於形成中的織物選擇且設定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該角位置隨後在製造週期期間保持不改變),以便最佳化織物卸下及/或收集操作且因此確保產品品質。特定而言,申請人已發現,本發明允許確保卸下力在自針保持元件下降的織物上之正確分佈。申請人亦已發現,本發明允許以整齊方式且/或無折疊或缺陷地收集所形成的織物。申請人已進一步發現,本發明允許根據有效針之數目(及因此根據死區之寬度),亦即根據機器上的形成中的織物之寬度選擇且設定該最佳化角位置。
應另外指出,在本描述中且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死區」一詞意味針保持元件(延伸為圓弧)的不參與織物形成之區,因為該區無針或因為該區具備無效針或因為該區部分地無針且部分地具備無效針。此死區藉由互補操作區劃界,該互補操作區成形為圓弧且具備有效針,亦即進入與紗線接觸且參與織物形成的針。
根據本發明的圓形針織機在其各種態樣中可為單針床的(具有僅一針筒)或雙針床的(具有針筒及針板)。 根據本發明的圓形針織機在其各種態樣中可為具有旋轉針保持元件(具有不旋轉針控制構件及在織物生產期間與針保持元件一起旋轉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或具有固定針保持元件(在織物生產期間具有旋轉針控制構件及固定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類型。
以下列表本發明之進一步態樣。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懸掛在該針織頭下方。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懸掛至該針保持元件且藉由該針保持元件支撐。在此等情況下,調整較佳地藉由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針織頭的預定義角度之旋轉執行,同時此總成較佳地保持懸掛。
在一不同態樣中,卸下及/或收集總成靜置於地面上或基盤上且堅固地連接至針保持元件。
在一態樣中,若針保持元件具有旋轉類型,則卸下及收集總成在織物生產期間藉由該針保持元件之旋轉以旋轉方式拖曳,且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地旋轉,亦即無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的任何相對旋轉。移動針保持元件及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馬達因此可為僅一個,因此降低總尺寸及成本。
在一態樣中,若針保持元件具有固定類型,則卸下及收集總成為固定的,亦即無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的任何相對旋轉。
在一態樣中,調整裝置操作性地置放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該針織頭之間。在一態樣中,調整裝置操作性地置放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該基盤之間。
在一態樣中,支撐框架為/可堅固地連接至該針織頭且/或連接至該基盤且支撐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等調整裝置整合至該支撐框架中。包括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及上述框架的機組因此可容易地安裝於已存在的機器上且亦經拆卸。
在一態樣中,調整角位置包括: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且圍繞該中心軸線旋轉且隨後阻擋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具有手動調整類型。位置調整若需要,則藉助於專用工具藉由操作者之手動干預進行。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包含至少一馬達,該至少一馬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移動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在此狀況下,調整藉由馬達作為操作者之命令之結果或作為其他調整之結果自動地進行。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包含較佳地具有電子類型的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該馬達且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該角位置有關的至少一資料且用於相應地控制該馬達。操作者可例如藉助於輸入裝置(鍵盤、觸控螢幕、滑鼠等)將角值插入控制單元中,且控制單元控制馬達,使得該馬達相應地移動卸下及/或收集總成。
在一態樣中,該機器包含用於變化操作區中之有效針之數目(及因此死區之寬度)以便調整針織織物之寬度的裝置。在一態樣中,設定該死區之該寬度包含:自該第一有效針及/或自該最後有效針開始啟動或禁用該等多個針中之至少一針。在一態樣中,設定該死區之該寬度包含:自該第一有效針及/或自該最後有效針開始間隔開或移近該等多個針中之至少一針。在一態樣中,設定該死區之該寬度包含:自該第一有效針及/或自該最後有效針拆卸該等多個針中之至少一針,或將該等多個針中之至少一針安裝至該第一有效針及/或至該最後有效針。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包含較佳地具有電子類型的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死區之寬度有關的至少一資料且用於提供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馬達且直接地調整該角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等調整裝置包含較佳地具有電子類型之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針織織物之寬度有關的至少一資料,以便藉由啟動或禁用給定數目的針來相應地調整死區之寬度,且用於提供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馬達有直接地調整該角位置。
在一態樣中,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有效針之數目作為輸入,計算對應於有效針之該數目的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位置,且用於提供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馬達且直接地調整該角位置。
針數目之變化可包括死區之中線及因此操作區(或中心軸線所在的死區之對稱平面)之變化,此可需要角位置之調整。若可自死區之僅一末端開始(通常自操作區之最後針開始)啟動或禁用針,則中線之此變化為不可避免的。
在一態樣中,調整角位置包含相對於死區有角度地對該機器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定中心。因為卸下及/或收集總成通常但不一定具有其自有對稱平面(中心軸線位於該對稱平面處),且因為對於形成(卸下及/或收集)中的織物之正確管理,該對稱平面必須與死區之中線一致,所以以上所描述的定中心步驟在生產期間為重要的。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僅包含收集裝置。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僅包含卸下裝置。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卸下裝置及收集裝置兩者。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基本上相對於含有中心軸線的對稱平面呈對稱。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擴展裝置,該擴展裝置經組配來用於以單層打開且伸展藉由針織頭生產的針織織物。自針織頭下來的作為部分開放管的所形成織物進入與擴展裝置接觸且經打開,直至該所形成織物位於單層中且位於平面中。
在一態樣中,擴展裝置具有一個相對於含有中心軸線的對稱平面的對稱圖案。擴展裝置之對稱性能夠以對稱移動(相對於織物之開放區,亦即針保持元件之死區)打開織物。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用於堆積伸展織物的裝置。在一態樣中,該等堆積裝置包含至少一收集輥子。在一態樣中,該收集輥子具有直線軸線。在一態樣中,收集輥子之軸線正交於擴展棒之對稱平面。織物較佳地在藉由越過擴展棒打開之後作為紗管且以單層纏繞至收集輥子上。
在一態樣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用於所生產的織物的卸下元件。在一態樣中,卸下元件包含至少一卸下輥子,較佳地至少一對卸下輥子。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卸下輥子具有直線軸線。在一態樣中,該至少一卸下輥子平行於該收集輥子。
在一態樣中,堆積裝置及擴展裝置,及必要時卸下元件,在調整期間彼此成整體。
在本發明之又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生產織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根據態樣中之一或多個配置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在該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之中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該操作區之該寬度; -界定一給定的針織編織物或針織結構,其用於將要藉助於操作區之有效針來生產的織物; -藉助於該操作區之該等有效針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自動地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置放該切割裝置; -藉助於該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在一態樣中,根據最後態樣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考慮或偵測有效針之數目或操作區之寬度; -藉助於控制單元計算對應於有效針之該數目或該操作區之該寬度的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位置; -決定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或相應地控制作用於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上的馬達,且自動地調整該角位置。
根據先前態樣的步驟較佳地藉助於控制單元執行。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所生產的織物收集至較佳地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收集輥子上,
在一態樣中,該切割步驟係與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且同步的方式進行。
在一態樣中,在該針織步驟期間,該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第一織邊,使得該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該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織邊的織物織帶。
在本發明之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涉及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的軟體或電腦程式,該軟體或電腦程式經組配來用於執行上述方法中之一或多個,且更一般地,根據以上態樣及/或請求項中之任何一或多個的方法。
在本發明之一獨立態樣中,本發明涉及一種軟體,該軟體經組配來用於實行以下方法: -根據以上態樣中之一或多個配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怕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在該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之中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該操作區之該寬度; -界定一給定的針織編織物或針織結構,其用於將要藉助於操作區之有效針來生產的織物; -若卸下及收集總成存在,則根據有效針之數目或操作區之寬度選擇或計算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角位置,且手動地或自動地(藉助於控制單元及驅動)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定位於此正確角位置中; -藉助於該操作區之該等有效針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基於織物必須經切割(較佳地在織邊上)及/或邊緣必須經修整所在的位置,自動地相對於所生產的織物定位該切割裝置; -藉助於該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在一態樣中,該圓形針織機包含控制單元(例如控制器或電腦),該控制單元具備(例如在其資料儲存單元內側)根據以上態樣及/或請求項中之任何一或多個的軟體。
進一步特性及優點將自一些實施例之詳細描述更顯而易見,其中根據本發明的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的卸下及/或收集機組、用於藉助於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生產針織織物的方法的較佳實施例另外為示範性的,但並非排他性的。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參考以上提及的諸圖,數字1整體地指代根據本發明的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此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卸下及/或收集機組整體上以數字100指代。在圖4中,示意性地展示的總成2為卸下及收集總成,因為該總成亦具備卸下元件60。在以下揭示之實例中,僅進行卸下功能的總成未經詳述,但該等總成屬於本發明之範疇。
圓形針織機1包含(圖1):基盤3,其為機器1之支撐結構;以及針織頭4,其安裝至基盤3上且具備針保持元件5,其中多個針6、7可移動地安裝至針保持元件(5),其中控制構件(因為具有已知類型而未示出,例如控制凸輪)傾向於選擇性地致動該等多個針以便賦能針織織物「T」之生產。所示的機器1為具有旋轉針保持元件5及非旋轉控制構件的類型。
如圖2中較好地所示,針保持元件5包含針筒8,該針筒具備第一多個針6,該等第一多個針具有置放在針筒8之上邊緣上的終點末端。針保持元件5進一步包含針板9,該針板具備第二多個針7,該等第二多個針具有置放在該板9之徑向周邊邊緣上的終點末端。針6、7之該等終點末端經導向操作區10 (圖2),針織織物「T」之形成發生於該操作區中,且隨後降低至針筒8中。
根據本發明所示之機器1具有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之類型。事實上,針6、7沿成形為小於360°之圓弧的各別路徑串聯地配置在針保持元件5上(特定而言,配置於針筒8上且配置於針板9上),如可在圖5、圖6及圖7中示意性地看出的。換言之,操作區10為圓弧。第一多個針6中之第一針6a及最後針6b在無針的區11中間劃界。在所示之實施例(圖5)中,此無針區11展開在約40°之角度「α」上。類似地,針板9之第二多個針7中之第一針7a及最後針7b在置放於針筒8之無針區11上的無針區中間劃界。針保持元件5之整個圓周因此經劃分成織物「T」形成於其中的成形為圓弧的操作區10,且經劃分成織物「T」不形成於其中的被稱為「死區」的互補區11。因此形成的織物「T」因此具有帶有部分圓周展開的滾筒之形狀,亦即在死區上開放。
機器1進一步包含裝置(自身已知且未示出),該等裝置用於變化針筒8及針板9兩者之有效針6、7之數目以便加寬死區11且因此減少操作區10且以此方式變化所生產的針織織物「T」之寬度。可使針6、7為無效的,例如不致動該等針及/或移動該等針遠離操作區10及/或拆卸該等針。可自最後針6b (圖5、圖6及圖7)開始使針6、7為無效的。在圖6中,死區具有寬度「α」且織物「T」因此形成於藉由最後針6b、7b與第一針6a、7a之間的圓弧界定的操作區10上。在圖7中所示之實例中,在圖6中具有寬度「α」的死區藉由自最後針6b開始減少有效針之數目加寬,直至達成寬度「β」(圖7)。在圖7中,最後有效針6b’不再為接近於無針11的最後針6b。使介於以數字6b’指代的一針與最後針6b之間的所有針6為無效的。織物「T」因此形成於藉由最後有效針6b’、7b’與第一針6a、7a之間的圓弧界定的操作區10上。
在針織織物「T」之形成期間,機器1之針保持元件5圍繞中心軸線「X-X」連續地旋轉,且適合裝置(自身已知且未示出)允許在每一迴轉時開始第一有效針6a、7a (操作區10之第一有效針)上的紗線餵料,且中斷最後有效針(6b或6b’)上的餵料。
基盤3包含上環或支撐元件12 (圖1及圖2),針織頭4安裝至該上環或支撐元件上,使得針保持元件5可圍繞該中心軸線「X-X」相對於該上支持元件12旋轉,且該基盤包含下基底13或十字接頭,該下基底或十字接頭經設計以放置至地面上。上支持元件12及針保持元件5與中心軸線「X-X」同軸。基盤3進一步包含兩個支撐腳14。未示出的馬達在旋轉針保持元件5中移動。
在上環12與下基底13之間,界定無基盤3之元件的收集空間,該收集空間經設計來容置用於藉由機器1生產的織物的收集總成2。
所示的收集總成2懸掛至針保持元件5且藉由該針保持元件支撐。在織物「T」之生產期間,該收集總成與收集空間中的針保持元件4整體地旋轉。在未示出的其他實施例中,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未懸掛至但靜置於地面或基盤3上,且無論如何操作性地連接至針保持元件5,以便在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地旋轉。
未示出的收集總成2 (其可在圖4及圖5中較好地看出)包含支撐結構15,該支撐結構藉由橫樑16且藉由兩個側板17、19界定,該等兩個側板自橫樑16之相對末端展開且正交於該橫樑。側板17、18為平行的且彼此相對。橫樑16垂直於中心軸線「X-X」地展開。收集總成2為相對於含有中心軸線「X-X」的對稱平面「P」(圖5、圖6及圖7)呈對稱的。
支撐結構15支撐經組配來用於以單層打開且伸展藉由針織頭4生產的針織織物「T」的擴展裝置19,及一旦伸展用於堆積針織織物「T」的裝置20。
擴展裝置(圖3及圖4)包含擴展棒21,該擴展棒較佳地以固定方式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且經組配來用於使織物「T」之兩個側邊緣藉由漸進地移動遠離彼此來打開。擴展棒21在其兩個終點末端22、23之間縱向地延伸,每一中終點末端堅固地連接至支撐結構15之各別側板17、18。擴展棒21置放成與橫樑16相對,且基本上在該橫樑16之整個長度上延伸。所示的擴展棒21具有藉由中心部分24且藉由兩個側部分25、26界定的彎曲形狀。兩個側部分25、26漸進地移動遠離橫樑16且朝中心部分24靠攏,該中心部分具有距橫樑16的最大距離且傾向於在下降時導引針織織物「T」的中心部分。擴展棒21較佳地具有如圓緣「V」的整體形狀,亦即該擴展棒之中心部分24為彎曲的,例如作為圓弧,且該擴展棒之兩個部分25、26為直線的。擴展棒21為相對於含有針保持元件5之中心軸線「X-X」的垂直對稱平面「P」基本上呈對稱的,且配置於水平平面中。擴展棒21例如藉助於置放的滑件及終點末端22、23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調整中心部分24距橫樑16之距離。
支撐結構15亦支撐用於堆積伸展的針織織物「T」的裝置20,該等裝置置放在擴展裝置19以下,亦即相對於來自針織頭4的織物「T」之餵料方向的擴展裝置19的下游。堆積裝置19藉由具有直線軸線(圖1、圖3及圖4)的收集輥子27 (或織物輥筒)界定。收集輥子27可轉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圍繞各別的基本上水平旋轉軸線自由地旋轉。收集輥子27經設計來將藉由機器1生產的針織織物「T」收集為紗管,從而將該針織織物纏繞於該紗管上且以單個連續層纏繞。收集輥子27在其兩個終點末端之間延伸,在該等終點末端上,該收集輥子可轉動地連接至上述側板17及18。收集輥子27之旋轉軸線較佳地定向成平行於橫樑16之縱向展開,亦即正交於擴展棒21之對稱平面。
堆積裝置20包含第一纏繞輥筒28及第二纏繞輥筒29,該第一纏繞輥筒及該第二纏繞輥筒可轉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圍繞基本上水平的各別旋轉軸線旋轉且藉由各別馬達28a、29a (圖3及圖4)以旋轉方式移動。纏繞輥子29在其兩個縱向末端之間延伸,在該等縱向末端上,該等纏繞輥子可轉動至連接至上述側板17及18。纏繞輥子28、29之旋轉軸線定向成平行於橫樑16之縱向展開。第一纏繞輥子28及第二纏繞輥子29置放在收集輥子27下方,且兩者沿各別接觸線作用於作為紗管纏繞至收集輥子上的織物上,以便將旋轉給予該收集輥子且使針織織物「T」將經連續地纏繞至收集輥子27上。纏繞輥子28、29無法移動,而收集輥子27在專用導引器上自由地垂直移動。收集輥子27靜置於纏繞輥子28、29上,且在收集所生產的織物時,當紗管直徑增加時,在導引器內垂直地移動。
收集總成2包含第一攤開輥子30,該第一攤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與朝收集輥子27移動的織物「T」相互作用,以便藉由使該織物朝向第一攤開輥子30之兩個側末端擴展來水平地伸展該織物。第一攤開輥子30安裝在纏繞輥子28、29上方且置放成接近於橫樑16。第一攤開輥子30可轉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圍繞各別的基本上水平旋轉軸線自由地旋轉。第一攤開輥子30在其兩個終點末端之間延伸,在該兩個終點末端上,該第一攤開輥子可轉動地連接至上述側板17及18。第一攤開輥子30之旋轉軸線定向成平行於橫樑16之縱向展開。參考織物「T」在生產期間之路徑,第一攤開輥子30置放在擴展棒21下游且在纏繞輥子28、29上游。
第二攤開輥子31定位成接近於第一纏繞輥子28。第二攤開輥子31可轉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圍繞各別的基本上水平旋轉軸線自由地旋轉。第二攤開輥子31在其兩個終點末端之間延伸,在該兩個終點末端上,該第二攤開輥子可轉動地連接至上述側板17及18。第二攤開輥子31之旋轉軸線定向成平行於橫樑16之縱向展開。參考織物「T」在生產期間之路徑,第二攤開輥子31置放在第一攤開輥子30下游且在纏繞輥子28、29上游。
收集總成進一步包含導引環32,該導引環較佳地以固定方式在擴展棒21上方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導引環32配置於基本上水平平面中且經組配來用於在直接作為單層自針保持元件5朝向擴展棒21下降時導引藉由機器1生產的織物「T」。導引環32向內劃界通道,該織物「T」在該通道中降低,在該導引環32之徑向內表面上滑動。導引環32傾向於導引且攤開織物「T」。導引環32自擴展棒21亦自其側向地延伸的橫樑16之相同前側側向地延伸,且該導引環部分地重疊該擴展棒21。導引環32具有基本上圓形形狀且基本上與針保持元件5同軸。導引環32固定於橫樑16之中心部分上。在所示之實施例中,導引環32不界定完整圓,而是藉由末端堅固地連接至橫樑16的彎曲棒形成。
來自針保持元件5之操作區10的針織織物「T」降低至成形成為不完全管的針保持元件8中,穿過作為不完全管的導引環32且隨後到打開且攤開針織織物自身的擴展棒21。隨後,現在以單層完全開放的針織織物「T」部分地纏繞至第一攤開輥子30上且達到第二攤開輥子31,該針織織物藉由到達該第二攤開輥子下方部分地纏繞至該第二攤開輥子上。最終,針織織物「T」由於纏繞輥子28、29之旋轉而作為紗管纏繞至收集輥子27上。
支撐框架33堅固地連接至支撐結構15且將收集總成2連接至針保持元件5,尤其與針筒8 (圖3及圖4)連接。在所示之實施例中,支撐框架33具有例如藉助於螺釘或螺栓可移除地接合至針筒8或焊接至該針筒的箱形結構。
在支撐框架33與收集總成2之支撐結構15之間操作性地置放有用於圍繞中心軸線「X-X」(圖1、圖3及圖4)相對於針保持元件5調整收集總成2之角位置的裝置34。
在一實施例中,圖4中示意性地所示,總成2為卸下及收集總成且可進一步包含卸下元件60,該等卸下元件使針織織物「T」在張力下降低至收集空間中。在所示之實例中,卸下元件60包含彼此串聯置放的若干卸下輥子,從而作用於織物「T」上,以便推動該織物朝向收集輥子27的前進。圖9藉由實例之方式展示三個卸下輥子61、62及63,該三個卸下輥子彼此串聯地置放且織物「T」順序地穿過該三個卸下輥子。卸下輥子61、62、63相對於織物「T」之前進方向置放在第一擴展輥子30與第二擴展輥子31之間。收集輥子61、62、63可轉動地安裝至支撐結構15上,以便圍繞各別旋轉軸線自由地旋轉,該等各別旋轉軸線為基本上直線的、水平的且平行於收集輥子。卸下輥子61、62、63中每一個在其兩個縱向末端之間延伸,在該等縱向末端上,該卸下輥子可轉動地連接至上述側板17及18。堆積裝置20、擴展裝置19及卸下元件60在圍繞中心軸線「X-X」之旋轉中(在調整期間且在生產期間)彼此成整體。
機器1進一步包含用於管理其操作的電子控制單元,未示出。
在調整裝置34經馬達驅動的一實施例中,電子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裝置34之馬達或數個馬達,且經組配來用於基於與收集總成2之所要角位置有關的輸入資料控制該馬達或該等馬達。操作者可例如藉助於輸入裝置(鍵盤、觸控螢幕、滑鼠等)將所要角值插入控制單元中,且控制單元控制馬達,使得該馬達相應地移動收集總成。在實施例之一變體中,電子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所要織物寬度有關的諸如死區之寬度或有效針之數目或禁用針之數目的值而非所要角值作為輸入,且用於相應地控制馬達或數個馬達,使得該馬達相應地移動/該等馬達相應地移動收集總成。
在實施例之另一變體中,電子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用於變化有效針之數目的裝置,且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所要織物寬度有關的值作為輸入,用於計算獲得此寬度所需要的有效針之數目,用於控制用於變化有效針之數目的裝置使得該等裝置啟動所需要的針,且用於控制馬達或數個馬達,使得該馬達相應地移動/該等馬達相應地移動收集總成。
在調整裝置34為手動的實施例之另一變體中,電子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用於變化有效針之數目的裝置,且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與所要織物寬度有關的值作為輸入,用於計算獲得此寬度所需要的有效針之數目,用於控制用於變化有效針之數目的裝置使得該等裝置啟動所需要的針,且用於提供收集總成(其隨後經手動地調整)之角位置作為輸出(例如,螢幕上)。
收集總成2、調整裝置34及支撐框架33構成根據本發明的收集機組,該收集機組可堅固地連接至圓形機器之針織頭,即使已存在(改造)。
在使用期間,機器1經預先設定以便生產具有預定義寬度的織物「T」。為此目的,操作者藉由啟動或禁用給定數目之針6、7來設定操作區10 (及因此死區11)之寬度。隨後,藉由根據以上描述作用於調整裝置34,該調整裝置相應地調整收集總成2之角位置,以便相對於死區11 (亦即相對於操作區10)對收集總成2有角度地定中心。自其中存在的所有針6為有效的且收集總成2之對稱平面「P」相對於無針區11 (且因此相對於操作區10且相對於所生產的針織織物「T」)定中心的圖6中所示之情形開始,操作者禁用多個針6,該等多個針自鄰近於無針區11的最後針6b開始直至在圖7中以數字6b’指代的針。圖7之死區(由無針區且由無效針組成)因此比圖6中之死區更寬。為再次相對於新死區11對收集總成2定中心,操作者使該收集群組2旋轉角度「γ」。現在,操作者可開始生產。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圖8至圖15中所示,圓形針織機1包含用於生產中的針織織物T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織物T之餵料方向配置在針織頭4下游。
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經組配來用於在針織織物T之生產期間與上述針保持元件5整體地或以協調方式旋轉。藉由實例之方式展示的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此實施例不同於圖1至圖7中之實施例,但具有在需要的情況下以相同數字指代的類似組件。
在此實施例中,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之特徵在於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70,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操作性地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換言之,切割裝置作用於以開放模式生產的織物上,且基於切割裝置相對於織物自身的位置將該織物劃分成各自具有各別寬度的兩個相異織帶。
在可能的尤其有關的應用中,第一切割裝置70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開放針織織物之第一織邊,使得上述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第一織邊且對應於無第一織邊的織物織帶。在此狀況下,所生產的織物在其邊緣上經切割,且兩個相異織帶因此由織邊及整個剩餘織物組成。
通常,切割裝置70或「切刀」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整體且在織物T之生產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
切割裝置70包含切割元件71,該切割元件經組配來用於切割針織織物(較佳地,但未必用於切割第一織邊)。此切割元件71較佳地為刀片或剪刀(如在藉由諸圖中之實例之方式所示的實施例中)或超聲波切割元件或加熱切割元件,亦或能夠切割織邊的不同元件。
較佳地,切割裝置70包含卸下輥子72,該卸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切割元件71切割的織邊,用於將該織邊帶離切割元件自身且用於維持該織邊伸展。
卸下輥子可與切割裝置成整體或共同地製作,或(如在諸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中)該卸下輥子可為相異的且與該切割裝置稍微間隔,但經組配來用於接收切割織邊且使該切割織邊伸展。
如藉由圖15中之實例之方式所示,卸下輥子72可包含一對輥子,其中第一輥子(以73指代)藉助於旋轉馬達74 (例如電動馬達或氣動馬達)致動,且第二輥子75可自由地旋轉。較佳地,兩個輥子具有平行軸線且一個在另一個旁邊以便在該兩個輥子之間界定用於切割織邊的細通道。較佳地,第二輥子藉由第一輥子經由由上述通道中之織邊產生的接觸設定成旋轉。
較佳地,如諸圖中所示,切割裝置70配置在收集輥子27上游,較佳地直接上游。
因此,切割裝置70在織物纏繞至收集輥子27上之前攔截織物,且切割織邊(該織邊經較佳地藉助於卸下輥子帶走)。一旦織邊經切割,織物可前進得更遠且達到收集輥子,該織物以整齊且均勻方式纏繞至該收集輥子上。
較佳地,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包含第一安裝元件80,該第一安裝元件經組配來用於賦能第一切割裝置70至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自身中之定位及安裝。
安裝元件80包含直線導引器81 (圖10、圖11、圖12、圖13及圖14),該直線導引器平行於收集輥子27之展開軸線而展開,且經組配來用於容置切割裝置且選擇性地將該切割裝置相對於藉由針織機生產的織物(且因此相對於收集輥子)置放於給定位置中。較佳地,切割裝置之給定位置之選擇藉由平行於收集輥子移動後者(沿導引器)且在後者旁邊移動(如可在例如圖4、圖5及圖6中看出)發生。
安裝元件80包含掛鉤裝置82,該掛鉤裝置與切割裝置70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切割裝置沿導引器以給定位置至直線導引器81的手動、可逆安裝,該給定位置可基於具備有效針的操作區之寬度,亦即基於生產中的織物織帶之寬度,或更一般地,基於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經劃分成上述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加以選擇。因此,基於界定織物T之寬度的有效針之數目,或基於織物需要經劃分成的織帶之大小,切割裝置可經準確地定位以便正確地切割針織織物以用於移除織邊或用於構成兩個織帶。
在未示出的可能實施例中,除掛鉤裝置之外或作為掛鉤裝置之替選方案,安裝元件可包含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作用於切割裝置上,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切割裝置沿直線導引器之自動位置選擇,該自動位置選擇較佳地基於具備有效針的該操作區之寬度(及因此基於織物之寬度)或更一般地基於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經劃分成上述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
較佳地,如以上已描述之針織機包含用於變化操作區中的有效針之數目以便調整針織織物之寬度的裝置。在此等情況下,上述定位裝置可包含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馬達,該馬達經組配來用於沿導引器移動切割裝置;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有效針之數目作為輸入,基於對應於有效針之數目的織物寬度來計算切割裝置相對於收集輥子之正確位置,且用於提供切割裝置之正確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馬達且沿導引器直接地調整切割裝置之位置。
較佳地,如圖8、圖11及圖14中特定地所示,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包含置放在第一切割裝置上(例如安裝至該第一切割裝置)且置放在第一切割裝置自身上游的第一打開裝置85或邊撐。打開裝置85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針保持元件生產的織物且至少在將要切割(且尚未切割)的第一織邊上保持打開該織物,以便一旦織邊為均勻的且較好地伸展,使切割元件作用於織邊上。
較佳地,打開裝置85包含具備多個鉚釘86的滾筒或接腳,該等多個鉚釘經組配來用於嚙合織邊且在進入切割元件時保持該織邊開放及伸展。
較佳地,滾筒或接腳可在其軸線上自由地旋轉以便匹配織物前進。
基本上,「邊撐」保持織邊寬度恆定且防止織邊回至針織織物T之中心。
在未示出的可能實施例中,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第一偵測裝置,該第一偵測裝置經組配來用於自動地偵測組成將要切割的織邊的織物之邊緣,以便致動切割元件且/或沿導引器自動地定位切割裝置。偵測裝置可包含可偵測邊緣或參考標記的光電管或光學或雷射偵測裝置,或掃描儀或光學圖像讀取器。偵測裝置(特定而言掃描儀)可遵循織物上的參考標記且準確地導引藉由切割裝置進行的切割。
較佳地,偵測裝置作用於上述定位裝置上,以便基於給定參考標記或基於織邊之邊緣之位置(亦即基於所生產的織物之寬度且因此基於有效針之數目)直接地且自動地調整切割裝置沿導引器之位置。
較佳地,偵測裝置定位在第一切割裝置上游且定位於針織織物上。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切割裝置包含膠分配器,該膠分配器定位在切割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將一膠量分配於作為織邊切割之結果獲得的織物之邊緣上。一旦織邊已經切割,膠分配器能夠固定且穩定化針織織物之邊緣,因此避免跳紗或捲曲。
在如諸圖中所示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亦包含第二切割裝置90,該第二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織物自身作為藉由第一切割裝置且藉由第二切割裝置進行的切割操作之結果而經劃分成三個相異織帶。換言之,織物上(藉由兩個切割裝置)的兩個切割之執行將織物自身劃分成各自具有藉由兩個切刀之位置界定的各別寬度之三個相異織帶。
較佳地,第二切割裝置90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開放針織織物之組成與第一織邊之側邊緣相對的織物之側邊緣的第二織邊,使得上述三個相異織帶對應於第一織邊、對應於第二織邊且對應於無兩個織邊的「中心」織物織帶。第二切割裝置90有利地對應於第一切割裝置70且包含針對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的上述技術特徵中之一或個。
置放在生產中的織物之兩側上的兩個相異切割裝置之存在以明顯有利的方式允許移除織物之兩側上的兩個織邊(藉由切割該等織邊),以便獲得正確地收集於收集輥子上的無織邊織物。
進一步詳細地,另外,第二切割裝置90或切刀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成整體且在織物之生產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
此外,第二切割裝置90包含經組配來用於切割第二織邊的各別切割元件。
較佳地,第二切割裝置90包含各別卸下輥子,該各別卸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接收由第二切割裝置之切割元件切割的織邊,用於將該織邊帶離切割元件自身且用於維持該織邊伸展。
較佳地,第二切割裝置90配置在收集輥子上游,較佳地直接上游。
第二切割裝置90較佳地相對於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中線,且相對於死區之中線,相對於第一切割裝置70對稱地配置。
較佳地,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包含第二安裝元件98,該等第二安裝元件經組配來用於賦能第二切割裝置至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中之定位及安裝。
第二安裝元件98包含各別直線導引器99,該各別直線導引器平行於收集輥子之展開軸線而展開,且經組配來用於容置第二切割裝置90且選擇性地將該第二切割裝置相對於收集輥子置放於給定位置中。
第二安裝元件可包含各別掛鉤裝置,類似於以上針對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之一掛鉤裝置。
第二安裝元件可包含各別定位裝置,類似於以上針對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之一定位裝置。
上述控制單元可經組配來用於亦沿各別導引器移動第二切割裝置,用於基於對應於有效針之數目的織物寬度來相對於收集輥子調整切割裝置之正位置;作為一替選方案,第二切割裝置之定位裝置可配備有其自有的控制單元。
卸下及/或收集輥子2較佳地包含定位於第二切割上且定位在該第二切割上游的第二打開裝置95或邊撐。第二打開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針保持元件生產的織物且至少在將要切割的第二織邊上保持打開該織物,以便一旦該織邊為均勻的且較好地伸展,使切割元件作用於該織邊上。
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可包含第二偵測裝置,該第二偵測裝置經組配來用於自動地偵測組成將要切割的第二織邊的織物之邊緣,以便致動切割元件且較佳地沿各別導引器自動地定位切割裝置。第二偵測裝置較佳地類似於第一偵測裝置。
第二切割裝置包含各別膠分配器,該各別膠分配器定位在切割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將一膠量分配於作為切割第二織邊之結果獲得的織物之邊緣上。
根據進一步實施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可包含將要沿織物獨立地定要的多個切割裝置。此能夠將所生產的織物裝置成具有任何所要寬度之多個相異帶。通常,藉由使用N個切割裝置,可獲得至多N+1個相異織物帶(或織帶)。
通常,包括若干切割裝置的解決方案有利地允許將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若干相異帶。此能夠,例如,生產極寬的織帶且隨後將該極寬的織帶劃分成若干帶,因此最大化紡織製造。或有可能生產具有並排帶的寬織物,該等並排帶以各種編織物為特徵且藉由設計來被切割的內條紋(或「中間」)織邊彼此劃分開。在此狀況下,切割裝置定位(若需要,則自動地藉助於可偵測中間織邊的偵測裝置)於中間織邊上,以便進行切割且創造相異織物帶。
織物可劃分成的織帶或帶可一個在另一個旁邊地收集於相同收集輥子上,或該等織帶或帶可經發送至相異收集輥子。
本發明之切割裝置可經組配來用於基於藉由切割裝置相對於織物採用的位置來執行直線切割,或動態地執行——亦即直接在製造期間——基於給定切割程式藉由控制單元控制的彎曲切割。
本發明亦包括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針織機的軟體或電腦程式,該軟體或電腦程式可在針織機之控制單元上執行以上所描述之方法中一或多個。特定而言,軟體經組配來用於實行以下演算法: -根據以上詳細描述佈置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在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間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操作區之寬度; -界定一給定的針織編織物或針織結構,其用於將要藉助於操作區之有效針生產的織物; -根據有效針之數目或操作區之寬度選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角位置,且手動地或自動地(藉助於控制單元及驅動)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定位於此正確角位置中; -藉助於操作區之有效針生產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 -基於織物必須經切割成兩個織帶(較佳地在織邊上)所在的位置,相對於所生產的織物自動地定位切割裝置; -藉助於該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基本上,軟體接收以下各項作為輸入: -關於針保持元件之操作區之資訊(亦即有效針之數目或操作區之寬度); -關於細紗編織物之資訊(將要生產的織物之針織結構);且提供以下各項作為輸入: -至馬達之命令,該馬達致動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以便「使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操作區同步」,亦即以便有角度地旋轉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且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將要生產的織物之中線對準; -至切割裝置之定位裝置的命令,以便相對於生產中的織物將該切割裝置置放於正確位置中,例如以便切割織邊或以便將織物劃分成兩個相異織帶。
此外,軟體可經組配來用於管理多個不同切割裝置,若存在於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中。
圖16至圖21展示以上所描述之機器、軟體及方法之不同實施例。
根據此不同實施例的機器與以上所描述(且展示於圖1至圖15中)之一機器相同,除安裝於卸下及收集總成2上的切割裝置70’、70’’之外或作為一替選方案,此機器1包含安置在針保持元件5內側的第一及第二切割裝置70’、70’’且分別在第一有效針6a、7a附近及在最後有效針6b、7b、、6b’、7b’ 附近(此等針展示於亦表示在此描述之實施例的圖5、圖6及圖7中)。
藉由比較圖2及圖16,可容易地推斷哪一個為位於滾筒8內側且在針保持板9下方的第一切割裝置70’及第二切割裝置70’’之位置。
第一切割裝置70’及第二切割裝置70’’在織物之生產期間與織物一起旋轉,且緊接地置放在針的下游(相對於向下的針織織物「T」之餵料方向)。此等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修整織物之邊緣且特定而言用於僅切割自剛生產的開放織物「T」之織邊突出的細紗。
兩個切割裝置70’、70’’基本上具有對稱結構,使得將描述該兩個切割裝置中僅一個,亦即第一切割裝置70’,詳細地展示於圖20及圖21中。
第一切割裝置70’包含箱形支撐主體200,該箱形支撐主體攜帶固定刀片201及樞軸連接至支撐主體200的可移動刀片202。支撐主體200含有未示出的氣動致動器,該氣動致動器旋轉通過可移動刀片202中之狹槽的軸桿。氣動致動器藉助於聯接器203連接至壓縮空氣源。軸桿之旋轉引起由固定刀片201及可移動刀片202 (剪刀)組成的切割元件71之打開/關閉移動。未示出的吸入管道獲得於支撐主體中且藉助於管205’、205’’(展示於圖19中)及置放在支撐件主體上的各別聯接器206連接至固定吸入元件204。吸入管道以吸入開口207結束,該吸入開口構造至支撐主體中且在切割元件71附近打開。
固定吸入元件204、管205’、205’’、吸氣管道及吸入開口207為較好地展示於圖19中的吸入裝置之部分,該吸入裝置之功能用以移除切割細紗。
吸入裝置進一步包含旋轉歧管208,該旋轉歧管由牢固地連接至基盤3的固定部分209及可轉動地與固定部分209聯接且安裝在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下方的旋轉部分210組成。旋轉部分210堅固地連接至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以便在機器1之操作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
第一管205’將吸入開口207連接至旋轉部分210。第一管205’通過由針保持滾筒8劃界的體積,藉由橫樑16且藉由卸下及/或收集總成2之側板17、18支撐,且在旋轉歧管208上結束。第二管205’’藉助於穿孔槽20將旋轉歧管208之固定部分209連接至固定吸入元件204,該穿孔槽20充當過濾器且經組配來用於收集吸入的細紗。
所示之機器1進一步包含手動類型之調整元件,該等調整元件操作性地與第一切割裝置70’及第二切割裝置70’’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第一有效針6a、7a且相對於最後有效針6b、7b、6b’、7b’變化該第一切割裝置70’及第二切割裝置70’’之位置。
調整元件經組配來用於沿與中心軸線同軸的圓形路徑移動及阻擋切割裝置70’、70’’。在選擇操作區10之寬度,亦即該等多個有效針之後,該等切割裝置之位置較佳地在操作週期期間經設定。
在所示之實施例中,調整元件包含堅固地連接至第一切割裝置70’的第一臂211及堅固地連接至第二切割裝置70’’的第二臂212。兩個臂211、212為彎曲的,一個朝向另一個延伸(圖16)且具有置放在末端處的各別眼孔213、214。
該等末端堅固地連接至罩215 (展示於圖17中),該罩關閉無針區11上的針保持板9。為此目的,罩215配備有第一刻度狹縫216且配備有第二刻度狹縫217,該第一刻度狹縫及該第二刻度狹縫相繼地展現為中心處於中心軸線「X-X」中的弧。
插入狹縫216、217且插入兩個眼孔213、214中每一個中的未示出之接腳及/或螺釘允許將兩個臂211、212及因此切割裝置70’、70’’扣接至罩215。藉由鬆弛螺釘,眼孔213、214及臂211、212可經移動,從而拖曳切割裝置70’、70’’,以便隨後在新的選擇位置阻擋該等切割裝置。在此調整移動期間,切割裝置70’、70’’在狹槽218、219內側滑動,該等狹槽獲得於安裝於滾筒8中的導引環220中(圖16)。
如可注意到的,第二臂212、第二狹縫217及第二狹槽219分別比第一臂211、第一狹縫216及第一狹槽218長。因此,第二切割裝置70’’之調整移動之寬度大於第一切割裝置70’之調整寬度。第二切割裝置70’’隨後可根據自最後針6b、7b開始的禁用針6之數目正確地定位。第一切割裝置70’之移動更受限制,因為第一有效針6a、7a始終為相同的。
因此構想的本發明可經受各種改變及變體,該等改變及變體中之全部屬於本發明思想之範疇,且在此提及之組件可由其他技術上等效的元件替代。
本發明可在新機器上且在現有機器上使用,在後者狀況下,用於增添新功能及實行上述方法。
本發明達成重要優點。首先,本發明允許克服已知技術之缺點中之至少一些。
本發明允許獲得可使用開放式針織技術,亦即使用直接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來在織物之生產中解決與織邊上升有關的問題的圓形針織機。事實上,本發明之針織機可直接在針保持滾筒及/或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內側移除(藉由切割)織邊及/或僅自所生產的織物之邊緣突出的細紗,使得所收集織物無此類織邊或細紗。此為極大的優點,因為細紗及/或織邊構成不能用於製造紡織及衣服物品且無論如何必須移除且/或拒絕的織物部分。為本發明之基礎的解決方案允許直接在機器中,亦即在織物生產及收集期間移除織邊及/或細紗。因此可能避免相當複雜的操作,該相當複雜的操作在先前技術中在後來進行,通常在自織物開始的製造紡織物品時。此允許減少與整個週期有關的時間及總成本,該整個週期包括織物之生產及例如衣服物品的紡織物品之製造。
此外,本發明之針織機可以高準確度移除僅細紗及/或織邊,因為此操作藉助於切割裝置直接在離開針織頭的織物織帶上且在該織物織帶收集於輥子上之前進行。
另外,本發明之針織機能夠消除在目前技術水平(無織邊切割)下典型的問題,該問題與織物由於織邊捲曲且以不均勻方式重疊而堆積於收集輥子之邊緣上有關。使用本發明獲得的結果為以單層正確地收集形成中的織帶之可能性,因此獲得較好地伸展且均勻的織物輥子。
允許將直接在開放模式中生產的織物捲起至收集輥子上的本發明進一步能夠充分地利用藉由涉及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紡織技術提供的機會。事實上,選擇性地將切割裝置定位在針保持滾筒及/或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內側之可能性允許針對所生產的織帶之任何寬度(亦即針對有效針之每一數目)切割細紗及/或織邊;切割裝置可針對每一針織週期精確地定位於織邊上。基本上,根據本發明的機器組合細紗及/或織邊切割與直接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
若針織機包含用於相對於針保持元件之死區,亦即基於有效針之數目調整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角位置的裝置,則本發明提供特定優點。事實上,在此狀況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所生產的織物之中線始終處於中心,且因此切割裝置亦如此(因為該等切割裝置在該等針附近安裝於針保持滾筒上且/或與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成整體)。另外,藉由在導引環之狹槽中滑動切割裝置及/或藉由平行於收集輥子移動來調整切割裝置之位置的可能性允許針對每一織物寬度(該織物寬度精確地隨有效針之數目而變)有效地切割細紗及/或織邊。
本發明之針織機因此能夠切割在形成中的織物織帶之細紗及/或織邊,且無論所使用的有效針之數目為何且因此針對所有織帶寬度,能夠將該織物織帶正確地收集成單層。
通常,開放式且具有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之根據本發明之針織機具有相較於先前技術之解決方案的較高品質。
α‧‧‧角度/寬度
β、γ‧‧‧寬度
X-X‧‧‧中心軸線
P‧‧‧對稱平面
T‧‧‧針織織物
1‧‧‧圓形針織機/機器
2‧‧‧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收集總成
3‧‧‧基盤
4‧‧‧針織頭
5‧‧‧針保持元件
6、7‧‧‧針
6a、7a‧‧‧第一針
6b、7b‧‧‧最後針
6b’、7b’‧‧‧最後有效針
8‧‧‧針筒
9‧‧‧針板/針保持板
10‧‧‧操作區
11‧‧‧無針區/互補區/死區
12‧‧‧上支持元件/上環
13‧‧‧下基底
14‧‧‧支撐腳
15‧‧‧支撐結構
16‧‧‧橫樑
17、18‧‧‧側板
19‧‧‧擴展裝置
20‧‧‧堆積裝置
21‧‧‧擴展棒
22、23‧‧‧終點末端
24‧‧‧中心部分
25、26‧‧‧側部分
27‧‧‧收集輥子
28‧‧‧第一纏繞輥筒
29‧‧‧第二纏繞輥筒
28a、29a‧‧‧馬達
30‧‧‧第一攤開輥子/第一擴展輥子
31‧‧‧第二攤開輥子/第二擴展輥子
32、220‧‧‧導引環
33‧‧‧支撐框架
34‧‧‧裝置/調整裝置
60‧‧‧卸下元件
61、62、63、72‧‧‧卸下輥子
70、70’‧‧‧第一切割裝置
90、70’’‧‧‧第二切割裝置
71‧‧‧切割元件
73‧‧‧第一輥子
74‧‧‧旋轉馬達
75‧‧‧第二輥子
80‧‧‧第一安裝元件
81、99‧‧‧直線導引器
82‧‧‧掛鉤裝置
85‧‧‧第一打開裝置
86‧‧‧鉚釘
95‧‧‧第二打開裝置
98‧‧‧第二安裝元件
100‧‧‧卸下及/或收集機組
200‧‧‧箱形支撐主體
201‧‧‧固定刀片
202‧‧‧可移動刀片
203、206‧‧‧聯接器
204‧‧‧固定吸入元件
205’、205’’‧‧‧管
207‧‧‧吸入開口
208‧‧‧旋轉歧管
209‧‧‧固定部分
210‧‧‧旋轉部分
211‧‧‧第一臂
212‧‧‧第二臂
213、214‧‧‧眼孔
215‧‧‧罩
216‧‧‧第一刻度狹縫
217‧‧‧第二刻度狹縫
218‧‧‧第一狹槽
219‧‧‧第二狹槽
以下將參考用僅指示性及因此非限制性目的之伴隨圖式進行本描述,在圖式中: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針織織物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的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圖2展示圖1之機器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3展示與屬於圖1之機器的針保持元件相關聯的收集機組的透視圖; -圖4為如圖2及圖3中之機組在一些部分移除以用於較好地展示其他部分的情況下的側視圖; -圖5為如圖3中之機組的俯視圖; -圖6及圖7示意性地展示在機組處於各別操作位置中的情況下的圖5的視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圓形針織機之切割裝置之可能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9為圖8之切割裝置在一些部分移除的情況下的又一透視圖; -圖10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圓形針織機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可能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11為圖10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2為圖10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在一些部分移除的情況下的自上方的平面圖; -圖13為圖10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一部分的又一放大視圖; -圖14為圖10之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又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5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圓形針織機之切割裝置之卸下輥子之可能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16展示在一些部分移除以較好地展示其他部分的根據本發明的根據圓形機器之不同實施例的滾筒; -圖17展示將要置放於圖2之針保持板上的覆蓋罩; -圖18為圖16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9為根據不同實施例的圓形機器之一些部分的高位視圖; -圖20展示使用於圖16至圖19之實施例中的切割裝置; -圖21自另一角度展示圖20之切割裝置。

Claims (26)

  1. 一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 -一基盤; -一針織頭,其安裝至該基盤上且包含: -至少一針保持元件,其具有圍繞一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該等多個針中之一第一有效針及一最後有效針在其間劃界出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一死區,及成形為一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一操作區; -控制構件,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至少一切割裝置,其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2. 如請求項1之機器,其包含: -用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的一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一餵料方向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
  3. 如請求項1至2之機器,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4. 如請求項1至3之機器,其中該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織物之一第一織邊,使得該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該第一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第一織邊的一織物織帶;且/或其中該切割裝置或「切刀」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係呈整體且在該織物之該生產期間與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一起旋轉;且/或其中該切割裝置包含一切割元件,該切割元件經組配來用於切割藉由該針織機生產的該織物,該切割元件為一刀片或一剪刀或一超聲波切割元件或一加熱切割元件。
  5. 如請求項3或4之機器,其中該切割裝置包含一卸下輥子,該卸下輥子經組配來用於接收藉由該切割元件切割的該織邊,用於將該織邊帶離該切割元件自身且用於維持該織邊伸展;且/或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 -擴展裝置,其經組配來用於以一單層打開且伸展藉由該針織頭生產的該針織織物,且包含至少一擴展棒; -堆積裝置,其用於堆積經伸展的該針織織物,該等堆積裝置包含至少一收集輥子; 且其中該切割裝置配置在該收集輥子上游。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機器,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第一安裝元件,該第一安裝元件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第一切割裝置至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中之定位及安裝;且/或其中該安裝元件包含一直線導引器,該直線導引器平行於該收集輥子之一展開軸線展開,且經組配來用於容置該切割裝置且選擇性地將該切割裝置相對於藉由該針織機生產的該織物、及/或相對於該收集輥子而置放於一給定位置中。
  7. 如請求項1至6之機器,其中該等安裝元件包含一掛鉤裝置,該掛鉤裝置與該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切割裝置沿該導引器在一給定位置中至該直線導引器之一手動、可逆安裝,該給定位置係基於具備有效針的該操作區之寬度、及/或基於該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被劃分成該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來加以選擇;且/或其中該等安裝元件包含一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作用於該切割裝置上,且經組配來用於賦能該切割裝置沿該直線導引器之一自動位置選擇,該自動位置選擇係較佳地基於具備有效針的該操作區之該寬度及/或基於該所生產的織物必須經切割以便經劃分成該兩個相異織帶所在的位置。
  8. 如請求項3至7中任一項之機器,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一第一偵測裝置,例如一光電管或一掃描儀或一光學圖像讀取器,該第一偵測裝置經組配來用於自動地偵測該織物中之係組成將要經切割之織邊的邊緣,以便致動該切割元件且/或自動地沿該導引器定位該切割裝置;且/或其中該切割裝置包含一膠分配器,該膠分配器置放在該切割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將一膠量分配於作為切割該第一織邊之結果而獲得的織物邊緣上。
  9. 如請求項3至8中任一項之機器,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二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二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使得作為藉由該第一切割裝置且藉由該第二切割裝置進行的切割操作之結果的該所生產的織物被劃分成三個或三個以上相異織帶;且/或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中之係組成與該第一織邊之側邊緣相對的織物側邊緣的一第二織邊,使得該三個或三個以上相異織帶至少對應於該第一織邊、該第二織邊、以及無該第一織邊及該第二織邊的一織物織帶;且/或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切割裝置對應於該第一切割裝置且包含針對該第一切割裝置所描述的該等上述技術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10. 如請求項3至9中任一項之機器,其包含調整裝置,該等調整裝置用於調整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圍繞該中心軸線且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之該死區的角位置;且/或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懸掛在該針織頭下方,且其中該等調整裝置操作性地置放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與該針織頭之間;且/或其中該等調整裝置具有手動調整類型或包含至少一馬達,該至少一馬達經組配來用於使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來移動;且/或其中:該機器包含變化裝置,該等變化裝置用於變化該操作區中之有效針的數目,以便調整該針織織物之高度,且該等調整裝置包含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操作性地連接至一馬達,該馬達經組配來用於使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該針保持元件來移動,且該控制單元經組配來用於接收有效針之數目作為輸入,計算對應於有效針之該數目的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正確位置,且用於提供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之該角位置作為輸出,或用於相應地控制該馬達且直接地調整該角位置。
  11. 如請求項1或2之機器,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附近,且/或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之一餵料方向配置在該等針下游;且/或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且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在該織物之生產期間與該織物一起旋轉,且該至少一切割裝置包含一切割元件,且/或該切割元件較佳地為一刀片或一剪刀或一超聲波切割元件或一加熱切割元件。
  12. 如請求項1至11之機器,其包含:一第一切割裝置,其定位在該第一有效針附近且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一第一織邊;以及一第二切割裝置,其定位在該最後有效針附近且經組配來用於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一第二織邊。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機器,其包含較佳地為手動類型之調整元件,該等調整元件操作性地與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該第二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相對於該第一有效針及/或相對於該最後有效針來變化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第二切割裝置的位置;且/或其中該等調整元件經組配來用於沿與該中心軸線同軸的一圓形路徑來移動及阻擋該等切割裝置。
  14. 如請求項1至13之機器,其包含一吸入裝置,該吸入裝置操作性地與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關聯,且經組配來用於移除得自該切割操作之較佳地為紗線的廢料;且/或其中該吸入裝置具有一吸入開口,其置放在該至少一切割裝置之切割元件附近;且/或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包含攜帶該切割元件的一支撐主體,其中該吸入開口構造至該支撐主體中。
  15. 如請求項1至14之機器,其中該吸入裝置包含:一吸入元件,其相對於該基盤固定;一旋轉歧管,其定位在該針織頭下方;數個第一管,其與該至少一切割裝置之吸入開口且與該旋轉歧管呈流體連通;數個第二管,其與該旋轉歧管且與該吸入元件呈流體連通;其中一穿孔槽較佳地沿線置放在該等第一管及/或第二管上以用於收集切割廢料。
  16. 如請求項1至15之機器,當請求項11從屬於請求項2時,其中該等第一管安裝至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上,且該旋轉歧管定位在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下方。
  17. 一種用於生產一針織織物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配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至少: -一基盤; -一針織頭,其安裝至該基盤上且包含: -至少一針保持元件,其具有圍繞一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該等多個針中之一第一有效針及一最後有效針在其間劃界出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一死區,及成形為一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一操作區; -控制構件,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至少一切割裝置,其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藉助於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圓形針織機包含: 用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的一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一餵料方向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方法,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其中該兩個側邊緣為該織物之兩個織邊; 其中該所生產的織物經切割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兩個相異織帶; 其中該切割步驟係以與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且同步的一方式進行, 且/或其中在該針織步驟期間,該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開放針織織物之一第一織邊,使得該兩個相異織帶對應於該織邊且對應於無該織邊的一織物織帶。
  20. 如請求項17或18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附近,且/或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之一餵料方向緊接地配置在該等針的下游;且/或其中該切割步驟包含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且/或其中修整包含僅切割且至少部分地切割自該織物突出的細紗,其中該切割步驟係以與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且同步的一方式進行。
  21. 如請求項17至20之方法,其包含定位在該第一有效針附近的一第一切割裝置,及定位在該最後有效針附近的一第二切割裝置;其中該切割步驟包含:切割及/或修整該開放織物之一第一織邊,其中修整包含僅切割且至少部分地切割自該織物突出的細紗。
  22. 如請求項17至21中每一項之方法,其包含: -在該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之中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該操作區之寬度; -根據該操作區之該寬度相對於該第一有效針且/或相對於該最後有效針來調整該第一切割裝置及/或第二切割裝置之位置。
  23. 一種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針織機的軟體,該軟體經組配來用於實現根據前述請求項17至22之方法,且/或經組配來用於實行以下方法: -配置用於該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一開放式圓形針織機,該開放式圓形針織機包含: -一基盤; -一針織頭,其安裝至該基盤上且包含: -至少一針保持元件,其具有圍繞一中心軸線配置的至少多個針;該等多個針中之一第一有效針及一最後有效針在其間劃界出該針保持元件之無針及/或無有效針的一死區,及成形為一圓弧且具備有效針的一操作區; -控制構件,其至少操作性地連接至該等有效針,以便選擇性地致動該等有效針以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至少一切割裝置,其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下游且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及/或修整該所生產的織物; -在該針保持元件之該等多個針之中選擇多個有效針,亦即選擇該操作區之寬度; -界定一給定的針織編織物或針織結構,其用於將要藉助於該操作區之該等有效針來生產的織物; -藉助於該操作區之該等有效針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該開放針織織物在組成該針織織物之兩個織邊的兩個側邊緣之間以一連續方式縱向地延伸; -藉助於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
  24. 如請求項23之軟體,其中該圓形針織機包含: -用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的一卸下及/或收集總成,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相對於生產中的該針織織物之一餵料方向配置在該針織頭下游,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經組配來用於在該針織織物之生產期間與該針保持元件整體或協調旋轉。
  25. 如請求項23或24之軟體,其中該卸下及/或收集總成包含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該至少一第一切割裝置經組配來用於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其中該兩個側邊緣為該織物之兩個織邊; 其中該軟體經組配來用於: -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自動地將該切割裝置置放於一所要位置中; -藉助於該第一切割裝置漸進地切割該所生產的織物,以便將該所生產的織物劃分成至少兩個相異織帶。
  26. 如請求項23或24之軟體,其中該至少一切割裝置配置在該針保持元件附近;且/或該至少一切割裝置相對於該所生產的織物之一餵料方向緊接地佈置在該等針的下游; 其中該兩個側邊緣為該織物之兩個織邊; 其中該軟體經組配來用於修整該開放織物之至少一織邊,其中修整較佳地包含僅切割且至少部分地切割自該織物突出的細紗;其中該切割步驟係以與生產一開放針織織物之至少一部分的該步驟連續且同步的一方式進行。
TW106110142A 2017-03-27 2017-03-27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TW201835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0142A TW201835407A (zh) 2017-03-27 2017-03-27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0142A TW201835407A (zh) 2017-03-27 2017-03-27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5407A true TW201835407A (zh) 2018-10-01

Family

ID=6479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142A TW201835407A (zh) 2017-03-27 2017-03-27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354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189A (zh) * 2021-03-15 2021-06-25 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智能化三线卫衣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189A (zh) * 2021-03-15 2021-06-25 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智能化三线卫衣机
CN113026189B (zh) * 2021-03-15 2022-07-05 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三线卫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1735B2 (en) Stitchbonded fabric with a substrate having diverse regional properties
EP2937452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knitwear, hosiery or seamless textile items with variable compression
TWI473917B (zh) 在針織機上製造編織物的方法及針織機
JPS58126349A (ja) カツトパイル製造用丸編機
TWI479058B (zh) 圓編機及在圓編機上製造編織物的方法
US10876233B2 (en) Open-type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open and width-variable web production
TW201835407A (zh) 用於開放及可變寬度之織帶生產的開放式圓形針織機
KR102460133B1 (ko) 편직물 테이크-다운 및/또는 수거 조립체를 가진 개방 및 폭-가변식 웹 제작을 위한 개방형 환편기
JP2002371454A (ja) 丸編み機
US232101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abrics
JP2000314060A (ja) 横編機
KR20140119426A (ko) 환편기용 원단 적출장치
US20170260663A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JP2018503000A5 (zh)
US3670528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litting fabric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5239845A (en) Device for changing and controlling the yarn feeds in a double-cylinde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JP3933726B2 (ja) 生地端位置制御装置
JP2003514137A (ja) ラベ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224361A (en) Thread cutter for double-cylinde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JP2005139574A (ja) 編地端部除去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丸編機
JP3557045B2 (ja) 環状ゴムの縫着装置
US383419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itting fabric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GB2077306A (en) Production of webs of knitted fabric with combed-in fibres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A1037273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17306160A (zh) 一种剖布机及其剖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