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9536A -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9536A
TW201829536A TW106135612A TW106135612A TW201829536A TW 201829536 A TW201829536 A TW 201829536A TW 106135612 A TW106135612 A TW 106135612A TW 106135612 A TW106135612 A TW 106135612A TW 201829536 A TW201829536 A TW 2018295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resin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repeating unit
copoly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7886B (zh
Inventor
李琪載
朴正濬
洪武鎬
潘亨旼
黃英榮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8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 C08G64/226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and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38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77/382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or silicon
    • C08G77/398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or silicon containing boron or metal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能夠改良共聚碳酸酯的流動性,其中,聚矽氧烷結構係引至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中,並同時改良其流動性。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0002] 本發明係關於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能夠改良共聚碳酸酯的流動性,其中,聚矽氧烷結構係引至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中。
[0003] 聚碳酸酯樹脂係藉芳族二醇(如雙酚A)與碳酸酯先質(如光氣)之縮合-聚合反應製得並具有極佳的衝擊強度、尺寸安定性、耐熱性和透光性。因此,聚碳酸酯樹脂已用於廣泛的用途,如電力和電子產品的外部材料、汽車零件、建築材料、和光學組件。   [0004] 近來,為了將這些聚碳酸酯樹脂用於更廣泛的領域,進行許多研究以得到所欲的物理性質,此係藉由使得二或更多種彼此具不同結構的芳族二醇化合物共聚及將具有不同結構的單元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方式進行。   [0005] 特別地,已進行將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研究。但是,這些技術大多具有產製成本高的缺點,且當抗化學腐蝕性或耐衝擊強度(特別是低溫耐衝擊強度)獲改良時,其流動性等受損。   [0006] 據此,本發明者致力於儘可能在維持聚矽氧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之共聚碳酸酯之極佳的物理性質的同時提高流動性之方法之研究。結果,發現除了已引入聚矽氧烷結構的共聚碳酸酯以外,含有已引入癸二醯基(sebacoyl)結構的共聚碳酸酯之以下描述的聚碳酸酯組成物滿足以上要求。基於此發現而完成本發明。
技術問題   [0007]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能夠改良共聚碳酸酯的流動性,其中,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中。 技術手段   [0008] 本發明的一個例示具體實施例提出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包括:   第一共聚碳酸酯,其包含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和以下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和   第二共聚碳酸酯,其包含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和以下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其中,在化學式1中,   R1 至R4 各者獨立地為氫、C1-10 烷基、C1-10 烷氧基、或鹵素,且   Z1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C1-10 伸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10 烷基、O、S、SO、SO2 、或CO取代的C3-15 伸環烷基;其中,在化學式2中,   各個X1 獨立地為C1-10 伸烷基,   各個R5 獨立地為氫;未經取代或經環氧乙基(oxiranyl)取代的C1-15 烷基、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0 烷氧基、或C6-20 芳基;鹵素;C1-10 烷氧基;烯丙基;C1-10鹵烷基 ;或C6-20 芳基,且   n是10至200的整數,其中,在化學式3中,   各個X2 獨立地為C1-10 伸烷基,   各個Y1 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鹵素、羥基、C1-6 烷氧基、或C6-20 芳基,   各個R6 獨立地為氫;未經取代或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5 烷基、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0 烷氧基、或C6-20 芳基;鹵素;C1-10 烷氧基;烯丙基;C1-10鹵烷基 ;或C6-20 芳基;且   m是10至200的整數,其中,在化學式4中,   Z2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C1-10 伸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10 烷基、O、S、SO、SO2 或CO取代的C3-15 伸環烷基;且   l 是1至10的整數。   [0009] 聚碳酸酯樹脂係藉芳族二醇(如雙酚A)與碳酸酯先質(如光氣)之縮合-聚合反應製得並具有極佳的衝擊強度、尺寸安定性、耐熱性和透光性。   [0010] 因此,此聚碳酸酯樹脂的應用範圍廣泛,如電力和電子產品的外部材料、汽車組件、建築材料、和光學組件。為進一步改良聚碳酸酯的物理性質,可將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藉此改良各種物理性質。   [0011] 但是,具有引入的聚矽氧烷結構之聚碳酸酯的流動性減低,此成為降低加工性的因素。   [0012] 因此,作為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包括有癸二醯基結構引入的第二共聚碳酸酯及有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第一共聚碳酸酯,此能夠維持有聚矽氧烷結構引入的共聚碳酸酯的最大物理性質並同時改良熔融性質。   [0013] 下文中,將更詳細地描述根據本發明之特定具體實施例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0014] 第一共聚碳酸酯   [0015]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共聚碳酸酯是指有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之聚合物。   [0016] 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係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碳酸酯先質之反應而形成,特定言之,是指以上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   [0017] 化學式1中,較佳地,R1 至R4 各自獨立地為氫、甲基、氯、或溴。   [0018] 此外,較佳地,Z1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10 伸烷基,且更佳地,伸甲基、乙-1,1-二基、丙-2,2-二基、丁-2,2-二基、1-苯基乙-1,1-二基、或二苯基伸甲基。此外,較佳地,Z1 是環己-1,1-二基、O、S、SO、SO2 、或CO。   [0019] 較佳地,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可為衍生自選自由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酮、1,1-雙(4-羥基苯基)乙烷、雙酚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和α,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所組成群組中之一或多種芳族二醇化合物。   [0020] 文中所用的 '衍生自芳族二醇化合物' 是指芳族二醇化合物的羥基與碳酸酯先質反應以形成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   [0021] 例如,雙酚A(即,芳族二醇化合物)和三光氣(即,碳酸酯先質)聚合時,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可藉以下化學式1-1表示:。   [0022] 此處所用碳酸酯先質可包括選自由以下所組成之群組中之至少一者: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基)酯、碳酸二-間-甲苯酚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基)酯、光氣、三光氣、二光氣、溴光氣、和雙鹵甲酸酯。較佳地,使用三光氣或光氣。   [0023] 此外,聚矽氧烷結構是指藉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或藉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   [0024] 化學式2中,較佳地,各個X1 獨立地為C2-10 伸烷基,更佳地為C2-4 伸烷基,且最佳地為丙-1,3-二基。   [0025] 此外,較佳地,各個R5 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丙基、3-苯基丙基、2-苯基丙基、3-(環氧乙基甲氧基)丙基、氟、氯、溴、碘、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烯丙基、2,2,2-三氟乙基、3,3,3-三氟丙基、苯基或萘基。此外,較佳地,各個R5 獨立地為C1-10 烷基,更佳為C1-6 烷基,又更佳為C1-3 烷基,且最佳為甲基。   [0026] 此外,較佳地,n是10或更大,15或更大,20或更大,25或更大,30或更大,31或更大,或32或更大,且50或更小,45或更小,40或更小,39或更小,38或更小,或37或更小的整數。   [0027] 化學式3中,較佳地,各個X2 獨立地為C2-10 伸烷基,更佳地為C2-6 伸烷基,且最佳地為伸異丁基。   [0028] 此外,較佳地,Y1 是氫。   [0029] 此外,較佳地,各個R6 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丙基、3-苯基丙基、2-苯基丙基、3-(環氧乙基甲氧基)丙基、氟、氯、溴、碘、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烯丙基、2,2,2-三氟乙基、3,3,3-三氟丙基、苯基或萘基。此外,較佳地,各個R6 獨立地為C1-10 烷基,更佳地為C1-6 烷基,又更佳地為C1-3 烷基且最佳地為甲基。   [0030] 較佳地,m是30或更大,40或更大,45或更大,50或更大,53或更大,55或更大,56或更大,且70或更小,65或更小,63或更小,62或更小,61或更小,或60或更小的整數。   [0031] 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和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分別衍生自以下化學式2-1表示的矽氧烷化合物及以下化學式3-1表示的矽氧烷化合物:此外,在化學式2-1中,   X1 、R5 和n與先前定義者相同。此處,化學式3-1中,   X2 、Y1 、R6 和m與先前定義者相同。   [0032] 此處所謂'衍生自矽氧烷化合物'是指各矽氧烷化合物的羥基與碳酸酯先質反應以分別形成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和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此外,可用以形成化學式2和3表示的重複單元之碳酸酯先質之描述與關於可用以形成上述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之碳酸酯先質之描述相同。   [0033] 此外,第一共聚碳酸酯可控制各重複單元的量,藉此同時改良共聚碳酸酯的數種物理性質。介於重複單元之間的重量比可為1:99至99:1。較佳為3:97至97:3,且更佳為5:95至95:5。重複單元之間的重量比對應於矽氧烷化合物(例如,化學式2-1表示的矽氧烷化合物和化學式3-1表示的矽氧烷化合物)的重量比。   [0034] 較佳地,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可藉以下化學式2-2表示:[0035] 此處,化學式2-2中,R5 和n與先前定義者相同。較佳地,R5 是甲基。   [0036] 此外,較佳地,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以下化學式3-2表示:[0037] 此處,化學式3-2中,R6 和m與先前定義者相同。較佳地,R6 是甲基。   [0038] 此外,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對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和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的總重之重量比(化學式1:(化學式2和化學式3))為1:0.001至1:0.2,且較佳為1:0.01至1:0.1。重複單元的重量比對應於用以形成化學式2和3之重複單元之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矽氧烷化合物的重量比。   [0039] 第一共聚碳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g/mol)為1000至100,000,較佳為30,000至70,000,更佳為50,000至60,000。   [0040] 第二共聚碳酸酯   [0041] 第二共聚碳酸酯是已有癸二醯基結構引入的聚合物,並包括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和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   [0042] 化學式4中,較佳地,Z2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10 伸烷基,更佳地,伸甲基、乙-1,1-二基、丙-2,2-二基、丁-2,2-二基、1-苯基乙-1,1-二基、或二苯基伸甲基。此外,較佳地,Z2 是環己-1,1-二基、O、S、SO、SO2 或CO。   [0043] 較佳地,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藉以下的化學式4-1表示。[0044] 第二共聚碳酸酯可藉聚合包含以下化學式4-2表示的化合物、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碳酸先質之組成物而製得。此處,化學式4-2中,   R'是氫、OH、C1-10 烷基、或鹵素,l如先前定義者。   [0045] 此情況中,化學式4-2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可為0.001重量份或更高,0.01重量份或更高,或0.1重量份或更高,且10重量份或更低,5重量份或更低,或4重量份或更基,此基於100重量份的芳族二醇化合物。此聚合反應步驟中,可調整化學式4-2的含量,藉此調整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和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之重量比。   [0046] 此外,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碳酸酯先質之描述與可用以形成上述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之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碳酸酯先質之相關的描述相同。   [0047] 此聚合反應較佳地藉界面聚合反應進行。在界面聚合反應的期間內,聚合反應可於低溫在常壓下進行,因此容易控制分子量。   [0048] 聚合反應溫度可以較佳地為0至40℃,且反應時間可較佳地為10分鐘至5小時。此外,反應期間內,pH可以較佳地維持於9或更高,或11或更高。   [0049] 未特別限制聚合反應中可用的溶劑,只要其為聚碳酸酯之聚合反應中常用的溶劑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鹵化烴,如二氯甲烷、氯苯等。   [0050] 此外,聚合反應可以在酸黏合劑存在下進行。該酸黏合劑可包括,例如,鹼金屬氫氧化物(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或胺化合物(如,吡啶等)。   [0051] 為控制聚合反應期間內,共聚碳酸酯的分子量,所欲地在分子量修飾劑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作為分子量修飾劑,可使用C1-20 烷基酚。其特定例子包括對-三級丁酚、對-枯基酚、癸酚、十二烷基酚、十四烷基酚、十六烷基酚、十八烷基酚、二十烷基酚、二十二烷基酚、或三十烷基酚。   [0052] 分子量修飾劑可以在引發聚合反應劑之前、引發聚合反應的期間內、或引發聚合反應之後添加。分子量修飾劑的量可為,例如,0.01重量份或更高,0.1重量份或更高,或1重量份或更高,且10重量份或更低,6重量份或更低,或5重量份或更低,此基於100重量份芳族二醇化合物。在上述範圍內,可得到所欲分子量。   [0053] 此外,反應加速劑,例如,三級胺化合物(如,三乙胺、四正丁基溴化銨、四正丁基溴化鏻)之類,可進一步用以加速聚合反應。   [0054] 第二共聚碳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g/mol)為1000至100,000,較佳為30,000至70,000,更佳為50,000至60,000。   [0055]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0056]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包括上述第一共聚碳酸酯和第二共聚碳酸酯。   [0057] 可控制該第一共聚碳酸酯和該第二共聚碳酸酯之混合比,藉此調整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的熔融性質。較佳地,在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中,該第一共聚碳酸酯和該第二聚碳酸酯的重量比可為1:0.1至1:10,1:0.25至1:5,1:0.5至1:3,1:5至1:2.5,1:0.5至1:2,或1:1至1:2。   [0058] 即,在較佳的以上重量比範圍內,可同時改良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的機械性質和熔融性質(流動性)。但是,當重量比在以上範圍以外時,難同時改良組成物的機械性質和流動性。例如,當該第二共聚碳酸酯以過高的重量比含於該組成物中時,該組成物的低溫(例如,-30℃)耐衝擊強度會突然降低。   [0059] 此外,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g/mol)為1000至100,000,較佳為30,000至70000,更佳為40,000至60,000。   [0060] 此外,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的室溫耐衝擊強度為800至1100 J/m,此係於23℃根據ASTM D256(1/8吋, Notched Izod)測定。更佳地,室溫耐衝擊強度(J/m)是800或更高,或840或更高。室溫耐衝擊強度(J/m)的值越高越佳。因此,未限制其上限,但可為,例如,1050或更低,或1000或更低。   [0061] 此外,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碳酸酯的低溫耐衝擊強度為600至1000 J/m,此係於-30℃根據ASTM D256(1/8 吋, Notched Izod)測得。更佳地,低溫耐衝擊強度(J/m)是630或更高,或650或更高。低溫耐衝擊強度(J/m)的值越高越佳。因此,未限制其上限,但可為,例如,950或更低,或900或更低。   [0062] 此外,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碳酸酯的流動性為7至30 g/10 min,此係根據ASTM D1238 (在300 ℃和1.2 kg的條件下)測得。更佳地,流動性(g/10 min)是7.2或更高,7.3或更高,或7.4或更高,且18或更低,15或更低,或13或更低。   [0063] 此外,較佳地,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碳酸酯的抗化學腐蝕性為18至50分鐘,此係根據迷你夾具(Mini Jig)測定方法測得。更佳地,抗化學腐蝕性(分鐘)是19或更高,或20或更高,且40或更低,30或更低,或28或更低。   [0064] 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以另包括聚碳酸酯,且該聚碳酸酯之特徵在於聚矽氧烷結構未引至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中。   [0065] 較佳地,該聚碳酸酯包括藉化學式5表示的重複單元:其中,化學式5中,   R’1 至R’4 各者獨立地為氫、C1-10 烷基、C1-10 烷氧基、或鹵素,且   Z1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C1-10 伸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10 烷基、O、S、SO、SO2 、或CO取代的C3-15 伸環烷基。   [0066] 此外,較佳地,該聚碳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1000至100,000 g/mol,更佳為20,000至60,000 g/mol。   [0067] 藉化學式5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芳族二醇化合物和碳酸酯先質反應而形成。可用於此處的該芳族二醇化合物和該碳酸酯先質與關於上述藉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所述者相同。   [0068] 較佳地,化學式5中的R'1 至R'4 和Z'1 分別與化學式1中的R1 至R4 和Z1 相同。   [0069] 此外,較佳地,藉化學式5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以下的化學式5-1表示。。   [0070] 必要時,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以另包括選自由抗氧化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塑化劑、抗靜電劑、成核劑、阻燃劑、潤滑劑、耐衝擊強化劑、螢光白化劑、紫外光吸收劑、顏料、和染料所組成群組中之至少一者。   [0071] 此外,本發明提出一種包含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物件。較佳地,該物件是射出模製物件。   [0072] 製造該物件之方法可為藉由使用混合機,混合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和任意地,上述添加劑,將該混合物壓出模製成壓出物以製成粒,乾燥該粒,及將該經乾燥的粒射進入射模製機。 有利功效   [0073] 如前述者,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包括有癸二醯基結構引至其中的共聚碳酸酯、和有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共聚碳酸酯,可以使得共聚碳酸酯的極佳物理性質維持於最大且同時改良其熔融性質。
[0074] 將藉實例描述本發明。但是,以下實例僅用於說明且不欲將本發明之範圍限於彼。   [0075] 製備例1:AP-PDMS (n=34)[0076] 47.6 g (160 mmol)的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和2.40g (17.8 mmol)的四甲基二矽氧烷彼此混合之後,此混合物與1重量份的酸黏土(DC-A3) (基於100重量份的八甲基環四矽氧烷)置於3L瓶中並於60℃反應4小時。終止反應之後,混合物以乙酸乙酯稀釋並使用矽藻土(Celite)迅速過濾。經由1 H NMR證實上述得到之未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的重複單元數(n)為34。   [0077] 4.81 g(35.9 mmol)的2-烯丙基酚和0.01 g(50 ppm)的Karstedt鉑觸媒加至所得之終端未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中並於90℃反應3小時。在終止反應之後,在120℃和1托的條件下藉蒸發移除未反應的矽氧烷。將上述所得之終端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稱為AP-PDMS(n=34)。此AP-PDMS為淡黃色油,使用Varian 500 MHz經由1 H NMR證實重複單元數(n)是34,且不須進一步純化。   [0078] 製備例2:MBHB-PDMS (m=58)[0079] 47.60 g (160 mmol)的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和1.5g (11 mmol)的四甲基二矽氧烷彼此混合之後,此混合物與1重量份的酸黏土(DC-A3) (基於100重量份的八甲基環四矽氧烷)置於3L瓶中並於60℃反應4小時。終止反應之後,反應產物以乙酸乙酯稀釋並使用矽藻土迅速過濾。經由1 H NMR證實上述得到之終端未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的重複單元數(m)為58。   [0080] 6.13 g(29.7 mmol)的3-甲基丁-3-烯基4-羥基苯甲酸酯和0.01 g(50 ppm)的Karstedt鉑觸媒加至所得之終端未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中並於90℃反應3小時。在終止反應之後,在120℃和1托的條件下藉蒸發移除未反應的矽氧烷。將上述所得之終端經改質的聚有機矽氧烷稱為MBHB-PDMS(m=58)。此MBHB-PDMS為淡黃色油,使用Varian 500 MHz經由1 H NMR證實重複單元數(m)是58,且不須進一步純化。   [0081] 實例1:7 % PDMS (95:5):0.5 % SBC PC = 1:1)   [0082] i) PC-A 之製備   [0083] 620 g的H2 O、116.47 g的雙酚A(BPA)、11.66 g製備例1中製得的AP-PDMS、0.61 g製備例2中製得的MBHB-PDMS、102.5 g的NaOH、和200 ml的MeCl2 加至配備氮驅氣裝置和冷凝管的2 L主要反應器中,使用循環器維持室溫,之後攪拌數分鐘。   [0084] 終止氮驅氣,62 g的三光氣和120 g的MeCl2 置於1 L圓底瓶中,三光氣溶於其中,溶解的三光氣溶液緩慢地加至含有BPA溶液的主要反應器。完全添加之後,添加2.12 g的PTBP並攪拌10分鐘。攪拌完成之後,添加97 g的40 重量%NaOH含水溶液,及添加1.16 g的TEA作為偶合劑。此時,反應pH維持於11至13。   [0085] 反應溶液靜置達反應完全的指定時間,之後添加HCl以便將pH降至3-4,以完成反應。之後,停止攪拌,自含水層分離聚合物層,移除含水層,殘渣再度以純H2 O清洗,以上程序共重覆3至5次。   [0086] 完全清洗之後,僅萃取聚合物層,藉由使用甲醇的非溶劑、H2 O之類再沉澱,得到共聚碳酸酯晶體(PC-A)。   [0087] 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此共聚碳酸酯(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是55,000 g/mol。   [0088] ii) PC-B之製備   [0089] 620g的H2 O, 116.47g的BPA, 0.93 g的癸二醯氯、102.5g的NaOH、和200ml的MeCl2 加至配備氮驅氣裝置和冷凝管的2L主要反應器中,使用循環器維持室溫,之後攪拌數分鐘。   [0090] 終止氮驅氣,62g的三光氣和120g的MeCl2 置於1L圓底瓶中,三光氣溶於其中,溶解的三光氣溶液緩慢地加至含有BPA溶液的主要反應器。完全添加之後,添加2.12g的PTBP並攪拌10分鐘。攪拌完成之後,添加97g的40重量%NaOH含水溶液,及添加1.16g的TEA作為偶合劑。此時,反應pH維持於11至13。   [0091] 反應溶液靜置達反應完全的指定時間,添加HCl以便將pH降至3-4,以完成反應。之後,停止攪拌,自含水層分離聚合物層,移除含水層,殘渣再度以純H2 O清洗,以上程序共重覆3至5次。   [0092] 完全清洗之後,僅萃取聚合物層,藉由使用甲醇的非溶劑、H2 O之類再沉澱,得到共聚碳酸酯晶體(PC-B)。   [0093] 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此共聚碳酸酯(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是55,000 g/mol。   [0094] iii) PC-A和PC-B之混合   [0095]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1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096] 實例2:7% PDMS(95:5):1 % SBC PC=1:1   [0097]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分別製備PC-A和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g。   [0098]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此共聚碳酸酯(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200 g/mol。   [0099]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1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00] 實例3:7 % PDMS(95:5):3% SBC PC=1:1   [0101]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分別製備PC-A和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5.6 g。   [0102]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000 g/mol。   [0103]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1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04] 實例4:7% PDMS(90:10):1% SBC PC=1:1   [0105]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11.05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1.23 g。   [0106] 之後,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 g。   [0107]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300 g/mol,而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500 g/mol。   [0108]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1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09] 實例5:7% PDMS(90:10):3% SBC PC=1:2   [0110]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11.05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1.23 g。   [0111] 之後,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 g。   [0112]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300g/mol,而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500 g/mol。   [0113]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2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14] 實例6:7% PDMS(90:10):3% SBC PC=1:0.5   [0115]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11.05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1.23 g。   [0116] 之後,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 g。   [0117]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此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300 g/mol,而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500 g/mol。   [0118]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0.5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19] 比較例1:7 % PDMS(95:5):NPC= 1:1   [0120]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分別製備PC-A和PC-B,但在PC-B製備中未使用癸二醯氯。   [0121]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B(淨P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900 g/mol。   [0122]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1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23] 比較例2:3.5% PDMS (95:5)   [0124]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5.5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0.29 g。但未製備PC-B。   [0125]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200 g/mol。   [0126] 上述製得的PC-A經單獨壓出。   [0127] 比較例3:0.5 % SBC PC   [0128] 根據實例1之PC-B經單獨壓出。   [0129] 對照例1:7% PDMS(90:10):3% SBC PC= 1:3   [0130]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11.05 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1.23 g。   [0131] 之後,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 g。   [0132]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300g/mol,而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500g/mol。   [0133]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3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34] 對照例2:7% PDMS(90:10):3% SBC PC= 1:5   [0135] 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A,但在PC-A製備中之AP-PDMS的用量改為11.05g且MBHB-PDMS的用量改為1.23 g。   [0136] 之後,以與實例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PC-B,但在PC-B製備中之癸二醯氯的用量改為1.87 g。   [0137] 此處,使用GPC(40℃,THF,聚苯乙烯標準品)測得PC-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5,300 g/mol,而PC-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54,500 g/mol。   [0138] 上述製得的PC-A和PC-B以1:5的重量比混合並壓出。   [0139] 實驗例   [0140] 藉以下方法測定各樣品的物理性質,其結果示於以下的表1和2。   1) 重量平均分子量:藉GPC使用PC標準品使用 Agilent 1200系列測定   2) 室溫和低溫耐衝擊強度:於室溫和-30℃(低溫)根據ASTM D256 (1/8吋, Notched Izod)測定   3) 流動性(熔流指數:MI):根據ASTM D1238 (在300℃和1.2 kg的條件下)測定。   4) 抗化學腐蝕性(夾具試驗):尺寸為13mm * 64mm * 1/8吋的樣品緊密接合至迷你夾具(58.5 R)。5mm * 13 mm棉置於中心之後,0.5 ml的 Nivea Sun Spray置於其上。測定緊密接合的樣品產生間隙所須的時間。 [0141] 參照以上的表1和2,證實實例1至6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含有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共聚碳酸酯及已有癸二醯基結構引入的共聚碳酸酯,且相較於比較例2(其僅含有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共聚碳酸酯)和比較例1(聚矽氧烷結構引至聚碳酸酯主鏈中的共聚碳酸酯與通用的聚碳酸酯混合而得),實例1至6展現顯著優良的流動性和流度,同時展現相仿的室溫耐衝擊強度和低溫耐衝擊強度。

Claims (13)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包含:   第一共聚碳酸酯,其包含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以下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和以下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和   第二共聚碳酸酯,其包含以下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和以下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其中,在化學式1中,   R1 至R4 各者獨立地為氫、C1-10 烷基、C1-10 烷氧基、或鹵素,且   Z1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C1-10 伸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10 烷基、O、S、SO、SO2 、或CO取代的C3-15 伸環烷基;其中,在化學式2中,   各個X1 獨立地為C1-10 伸烷基,   各個R5 獨立地為氫;未經取代或經環氧乙基(oxiranyl)取代的C1-15 烷基、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0 烷氧基、或C6-20 芳基;鹵素;C1-10 烷氧基;烯丙基;C1-10 鹵烷基;或C6-20 芳基,且   n是10至200的整數,其中,在化學式3中,   各個X2 獨立地為C1-10 伸烷基,   各個Y1 獨立地為氫、C1-6 烷基、鹵素、羥基、C1-6 烷氧基、或C6-20 芳基,   各個R6 獨立地為氫;未經取代或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5 烷基、經環氧乙基取代的C1-10 烷氧基、或C6-20 芳基;鹵素;C1-10 烷氧基;烯丙基;C1-10 鹵烷基;或C6-20 芳基;且   m是10至200的整數,其中,在化學式4中,   Z2 是未經取代或經苯基取代的C1-10 伸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10 烷基、O、S、SO、SO2 或CO取代的C3-15 伸環烷基;且   l是1至10的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化學式1表示的重複單元可藉以下化學式1-1表示:
  3.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化學式2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以下化學式2-2表示:
  4. 如請求項3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R5 是甲基。
  5.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n是10至50的整數。
  6.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化學式3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以下化學式3-2表示:
  7. 如請求項6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R5 是甲基。
  8.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m是30至70的整數。
  9.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第一共聚碳酸酯具有1000至100,000 g/mol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10.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化學式4表示的重複單元係藉以下化學式4-2表示:
  11.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第二共聚碳酸酯具有1000至100,000 g/mol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1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第一共聚碳酸酯和該第二共聚碳酸酯的含量重量比為1:0.5至1:2。
  13.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另包含聚碳酸酯,其中聚矽氧烷結構未引至該聚碳酸酯的主鏈中。
TW106135612A 2016-10-20 2017-10-18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TWI707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36731 2016-10-20
??10-2016-0136731 2016-10-20
KR20160136731 2016-10-20
KR1020170134207A KR102030732B1 (ko) 2016-10-20 2017-10-16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2017-0134207 2017-10-16
??10-2017-0134207 2017-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536A true TW201829536A (zh) 2018-08-16
TWI707886B TWI707886B (zh) 2020-10-21

Family

ID=6208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5612A TWI707886B (zh) 2016-10-20 2017-10-18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7052B2 (zh)
EP (1) EP3381980B1 (zh)
JP (1) JP6676760B2 (zh)
KR (1) KR102030732B1 (zh)
CN (1) CN108603021A (zh)
PL (1) PL3381980T3 (zh)
TW (1) TWI7078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2752B1 (en) 1991-07-01 1998-04-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erpolymer having aliphatic polyester, polysiloxane and polycarbonate segments
EP0524731B1 (en) 1991-07-01 2002-03-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mer blends of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block copolymers with polycarbonates and polyestercarbonate copolymers
JP3457805B2 (ja) 1996-06-28 2003-10-20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JP2002069275A (ja) 2000-09-01 2002-03-08 Teijin Ltd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3128886A (ja) 2001-10-17 2003-05-08 Teijin Ltd 全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系溶融混合処理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US6486294B1 (en) 2002-02-19 2002-11-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co-ester) copolymers
US8084134B2 (en) * 2008-11-26 2011-12-2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having high flow and ductiliy, an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EP2850130B1 (en) * 2012-05-16 2018-01-1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9758670B2 (en) 2012-05-16 2017-09-12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US9018286B2 (en) * 2012-05-24 2015-04-2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40371360A1 (en) * 2013-05-24 2014-12-1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579618B1 (ko) * 2013-09-17 2015-12-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KR20160067714A (ko) 2014-12-04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WO2016089024A1 (ko) * 2014-12-04 2016-06-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WO2016089028A1 (ko) * 2014-12-04 2016-06-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1685665B1 (ko) 2014-12-04 2016-1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20180043685A (ko) 2016-10-20 2018-04-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1980A4 (en) 2019-01-02
US20190016891A1 (en) 2019-01-17
KR20180043740A (ko) 2018-04-30
KR102030732B1 (ko) 2019-10-11
TWI707886B (zh) 2020-10-21
EP3381980B1 (en) 2019-12-04
JP6676760B2 (ja) 2020-04-08
EP3381980A1 (en) 2018-10-03
CN108603021A (zh) 2018-09-28
PL3381980T3 (pl) 2020-06-01
US10767052B2 (en) 2020-09-08
JP2019500470A (ja) 2019-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048B (zh) 耐火性之以聚碳酸酯為基礎的樹脂組成物及其模製品
JP6554470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組成物
CN109563336B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和包含其的制品
JP6216882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組成物
KR102073254B1 (ko) 난연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성형품
TWI610966B (zh) 新穎聚有機矽氧烷、及使用其製得之共聚碳酸酯
JP2019515118A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KR102168679B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KR102234518B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TWI709596B (zh) 共聚碳酸酯及含彼的組成物
WO2016089135A2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물품
TWI707886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JP7090804B2 (ja)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WO2017078470A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102086051B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성형품
JP6498840B2 (ja) 新規な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KR20170004819A (ko) 신규한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WO2018074822A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WO2016089170A1 (ko) 난연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성형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