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0091A -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 Google Patents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0091A
TW201820091A TW106128039A TW106128039A TW201820091A TW 201820091 A TW201820091 A TW 201820091A TW 106128039 A TW106128039 A TW 106128039A TW 106128039 A TW106128039 A TW 106128039A TW 201820091 A TW201820091 A TW 2018200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sensor
display panel
panel unit
senso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重明
三和義治
內田宏之
田中宏明
藤澤泰
濱田聖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0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09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鑒於下述情況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具備該觸碰感測器構件之觸碰感測器、及具備該觸碰感測器之顯示器面板單元。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具備基材2、及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上述基材2係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3包含線寬為25 μm以下之金屬線3y。

Description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廣泛使用藉由用手指觸碰顯示器而使器件作動之顯示器面板單元。尤其是,作為器件,廣泛使用將目的地顯示於顯示器而對車輛之騎乘者進行引導之導航裝置。 例如,專利文獻1之顯示器面板單元以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顯示器面板單元之監視器顯示部包含導航裝置之導航畫面、影音裝置之影音操作畫面、及空調裝置之空調操作畫面,且以可同時顯示之方式配置。關於構成該等畫面之監視器顯示部,其整個面為觸碰面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10723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之顯示器面板單元係以於單一平面內,複數個操作畫面排列於上下方向之狀態下,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因此,例如,存在難以看到配置於最下方之空調操作畫面,或難以進行操作之情形。 因此,只要可將該顯示器面板單元構成為平緩之凹面狀,則可解決如上所述之問題。然而,一般而言,因觸碰面板之剛性較高,故難以將具備觸碰面板之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構成為曲面狀等顯示器面板單元中之設計上之制約較多。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構成為曲面狀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具備該觸碰感測器構件之觸碰感測器、及具備該觸碰感測器之顯示器面板單元。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具備基材、及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上述基材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包含線寬為25 μm以下之金屬線。 根據此種構成,可將觸碰感測器構件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等各種形狀。由此,即便觸碰感測器構件相對較大,亦可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進而,與感測器電路配線由氧化物透明導電膜構成之情形相比,感測器電路配線不易自基材剝離,或者配線不易發生斷線。因此,即便將觸碰感測器構件構成為曲面狀,亦無感測器電路配線自基材剝離,或者發生斷線之虞。由以上可知,即便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以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亦能夠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從而能夠在不降低視認性或操作性之情況下,減少設計上之制約。 又,於上述觸碰感測器構件中,較佳為,具備大致矩形之基材、及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上述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分別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相隔之複數個區域,於上述基材之橫向或縱向上,感測器電路配線之非形成區域呈帶狀遍及全長而形成。 根據此種構成,於觸碰感測器構件中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之非形成區域中,易使觸碰感測器構件更容易地變形為曲面狀。因此,即便將使用其之顯示器面板單元以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亦能夠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從而能夠在不降低視認性或操作性之情況下,減少設計上之制約。 本發明之觸碰感測器具備上述所記載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及以覆蓋上述觸碰感測器構件之方式設置之觸碰操作面材,上述觸碰操作面材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 根據此種構成,與觸碰感測器構件同樣地,觸碰操作面材亦能夠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等各種形狀。因此,即便將使用該觸碰感測器之顯示器面板單元以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亦能夠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從而能夠在不降低視認性或操作性之情況下,減少設計上之制約。又,由於作為觸碰感測器之感度亦較高,故而操作者僅將手指靠近觸碰操作面材便可容易地進行操作。 又,於上述觸碰感測器中,較佳為,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之上述觸碰操作面材側為黑色。 根據此種構成,於將該觸碰感測器用於顯示器裝置之情形時,顯示器畫面之對比度提高。又,可抑制操作者於顯示器畫面上視認到電極,或者發生圖像之泛黑等現象之情況。即,根據此種構成,可提高顯示器畫面之視認性。 本發明之顯示器面板單元具備上述所記載之觸碰感測器,該顯示器面板單元係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為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之顯示器面板單元,於上述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之對應之位置且上述觸碰操作面材之相反側具備顯示裝置。 根據此種構成,即便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以於上下方向較大且較長之方式構成,亦能夠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從而能夠在不降低視認性或操作性之情況下,減少設計上之制約。 又,於上述顯示器面板單元中,較佳為,具備上述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與上述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不同之感測器電路配線為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於上述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之對應之位置且與上述觸碰操作面材為相反之側具備發光元件。 根據此種構成,可使發光元件之光高效率地透過觸碰操作面材側。因此,觸碰開關之視認性提高。 又,於上述顯示器面板單元中,較佳為,具備上述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之觸碰感測器構成為曲面狀。 根據此種構成,顯示器面板單元之設計性提高。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將顯示器面板單元之形狀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狀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具備該觸碰感測器構件之觸碰感測器、及具備該觸碰感測器之顯示器面板單元。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基於業者之通常之知識,對以下之實施形態加以適當變更、改良等而成者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觸碰感測器構件)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之立體圖。 觸碰感測器構件1具備基材2及形成於基材2上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作為主要之構成。該感測器電路配線3係用作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 基材2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由於具有可撓性,故而能夠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等各種形狀。再者,玻璃膜之厚度越小,可撓性越高,故而玻璃膜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最佳為50 μm以下。另一方面,若玻璃膜之厚度過小,則耐衝擊性較低,故而玻璃膜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最佳為30 μm以上。 再者,玻璃膜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鈉鈣玻璃、無鹼玻璃、鋁矽酸鹽玻璃等。於鋁矽酸鹽玻璃為含有鹼金屬之鋁矽酸鹽玻璃之情形時,基材2亦可為經化學強化之玻璃膜。 雖並無特別限定,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材2之形狀為矩形。除此以外,基材2例如亦可為對角部進行圓形加工而成之大致矩形。 感測器電路配線3具有於圖1中之上下方向延伸之複數條粗實線3x。並且,如圖2所示,各粗實線3包含平行地等間隔地形成之複數條細線3y、及與上述細線3y以特定之角度θ(於圖2中,θ=90°)交叉且平行地等間隔地形成之複數條細線3y。即,粗實線3x由形成為格子狀之細線3y構成。該等細線3y係由金屬構成之所謂金屬線,線寬為25 μm以下。又,於細線3y之交叉點,2條細線3y彼此相連,且電性導通。 金屬線與例如氧化物透明導電膜(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FTO(F-doped Tin Oxide,摻氟氧化錫)相比,電阻更低。因此,即便於將金屬線之線寬設為25 μm以下之情形時,亦可充分地進行通電。此外,此種較細之金屬線之柔軟性優異。因此,如圖1所示,可將觸碰感測器構件1構成為曲面狀,即便將其設為曲面狀,亦無感測器電路配線3斷線或者自基材2剝離之虞。 金屬線之線寬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下,最佳為5 μm以下。藉由設為上述線寬,於將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用於顯示器面板單元之情形時,畫面之視認性提高。 如圖3所示,細線3y包含形成於基材2上之具有金屬光澤之金屬光澤層3ya、及形成於金屬光澤層3ya之上之不具有金屬光澤且外觀呈黑色之黑化層3yb。此種感測器電路配線3自與基材2為相反之側(圖3之上方)觀察時為黑色。金屬光澤層3ya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由銅、鎳、金等金屬構成。銅或鎳就能夠進行微細蝕刻之金屬材料之觀點而言較佳。關於銅,其電阻較低,在無電解電鍍之情況下,膜之均勻性較好。又,鎳與銅相比,反射率更低,故而自與基材2為相反之側觀察時呈濃黑色。 金屬線之厚度(於圖3中,為金屬光澤層3ya與黑化層3yb之厚度之和)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最佳為5 μm以下。藉由設為上述厚度,金屬線之柔軟性更優異。又,金屬線之厚度較佳為0.1 μm以上,更佳為0.5 μm以上,最佳為1 μm以上。藉由設為上述厚度,可進行通電。 藉由使其為黑色,於將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用於顯示器面板單元之情形時,畫面之對比度提高。又,可抑制操作者視認到電極,或者發生圖像之泛黑等現象。因此,可提高畫面之視認性。 感測器電路配線3例如可藉由如下所示之方法而形成。 首先,於基材2上形成金屬膜。金屬膜例如可藉由無電解電鍍處理、電鍍處理等鍍覆處理、濺鍍、真空蒸鍍等而形成於基材2上。又,亦可藉由於基材2上貼附金屬箔而形成金屬膜。 其次,例如,藉由鍍黑處理,而於金屬層上形成黑色層。 最後,對金屬膜及黑色層進行蝕刻。首先,利用丙酮等對金屬膜之表面進行超音波清洗,並進行乾燥。其次,將光阻劑旋轉塗佈於金屬膜之表面。塗佈光阻劑之後,於100℃左右進行預烘烤。其次,藉由曝光機而進行遮罩圖案曝光。顯影係例如使用東京應化製造之NMD-3之TMAH(Tetra-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氫氧化四甲基銨)鹼溶液進行。然後,將鹼溶液水洗,乾燥後於120℃左右進行後烘烤,藉此完成作為蝕刻遮罩之抗蝕圖案。 蝕刻例如可藉由包含無機酸、有機酸等酸、及過氧化氫等氧化劑等之水溶液而進行。將形成有金屬膜及抗蝕圖案之基材2浸漬於該溶液,而進行蝕刻。 如圖1所示,感測器電路配線3具備引出線4。引出線4形成於基材2上,以將由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粗實線3x產生之信號傳輸至未圖示之中央處理裝置(CPU)。引出線4由與粗實線3x相同數量之引出細線4a構成,且延伸至基材2之端邊附近。各粗實線3x經由引出細線4a而連接於CPU。引出線4例如由與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細線3y相同之材質構成。若引出線4之線寬較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細線3y更粗,則會抑制引出線4之斷線。因此,可抑制因引出線4之斷線引起之電阻上升,故而較佳。引出線4之線寬較佳為10 μm以上,若為20 μm以上則更佳。 圖4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立體圖。再者,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省略說明。 觸碰感測器構件11具有3個感測器電路配線3(3a、3b、3c)。並且,各感測器電路配線3分別具有引出線4(4a、4b、4c)。 如圖4所示,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於縱向(圖3中為上下方向)上相隔而形成於基材2上。 為了將由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之粗實線3x產生之信號傳輸至未圖示之CPU,引出線4a、4b、4c分別形成於基材2上。 並且,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分別形成於1片基板3上之相隔之3個區域2a、2b、2c,故而如圖4所示,形成有於橫向(於圖4中,為左右方向)延伸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之橫向非形成區域BW。又,於基材2上之左側之區域2d形成有於縱向(圖4中為上下方向)延伸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之縱向非形成區域BL。 感測器電路配線之縱向非形成區域BL及感測器電路配線之橫向非形成區域BW並無包含金屬線(細線y)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故而於感測器電路配線之縱向非形成區域BL或感測器電路配線之橫向非形成區域BW中,可使觸碰感測器構件11容易地變形為曲面狀。又,只要使感測器電路配線之縱向非形成區域BL或感測器電路配線之橫向非形成區域BW大幅變形,並縮小形成有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之區域2a、2b、2c中之變形,則不易對金屬線施加彎曲應力,因此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不易自基材2剝離,故較佳。 再者,關於引出線4,可配置於縱向非形成區域BL及橫向非形成區域BW。又,藉由將來自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之引出線4a、4b、4c以延伸至基材2中之任意一邊之端邊附近(圖4中為紙面右邊)之方式接近配置,可容易對CPU進行傳輸。 圖5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立體圖。再者,與上述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省略說明。 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與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同樣地,3個感測器電路配線於縱向上分別形成於1片基材2上之相隔之3個區域2a、2b、2c。與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不同在於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構成。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粗實線3x僅形成於基材2之單面,且於圖4中之上下方向延伸,但如圖5及圖6所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之粗實線3x形成於基材2之兩面,且形成於一面之粗實線3x於圖5中之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於另一面之粗實線3x於圖5中之左右方向延伸。再者,圖6中之粗實線3x分別如圖2所記載般,由形成為格子狀之複數條細線3y構成,但方便起見,以下所說明之粗實線3x均省略為剖面矩形狀而記載。 再者,於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中,構成各感測器電路配線3d、3e、3f之粗實線3x形成於基材2之兩面,但亦可為,例如於任一個、或兩個感測器電路配線中,僅於單面形成粗實線3x。 其次,對第四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進行說明。再者,與上述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省略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與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同樣地,3個感測器電路配線於縱向上分別形成於1片基材2上之相隔之3個區域2a、2b、2c。與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不同在於細線之構成。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細線3y自與基材2為相反之側觀察時為黑色,但第四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即便自基材2側觀察亦為黑色。 第四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感測器電路配線3可藉由如下所示之方法而形成。 首先,將基材2浸漬於包含錫、鋅、銅中之一種或複數種以上之溶液中,使該等金屬離子吸附於基材2之表面,繼而浸漬於包含鉑等貴金屬之水溶液中。藉此,根據離子化傾向之不同,吸附於基材2之表面之錫、鋅、銅等金屬離子被貴金屬離子取代,而於基材2之表面上形成以貴金屬或貴金屬化合物為主成分之膜。然後,將形成有該膜之基材2浸漬於還原性溶液中。藉此,將膜之表面附近之貴金屬還原,而成為具有無電解電鍍之觸媒作用之狀態。 其次,藉由電鍍或無電解電鍍,而於基材2上形成金屬膜。作為金屬膜,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銅、鎳、金等。銅或鎳就能夠進行微細蝕刻之金屬材料之觀點而言較佳。關於銅,其電阻較低,在無電解電鍍之情況下,膜之均勻性較好。又,鎳具有與銅相比反射率更低(更黑)之優點。 最後,對金屬膜進行蝕刻。蝕刻可利用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方法相同之方法進行。 以此方式形成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包含形成於基材2上之黑化層及黑化層上之金屬光澤膜,自基材2側觀察時為黑色。雖然基材2上形成有黑化層之理由並不明確,但是認為,貴金屬與金屬會發生反應而黑化。藉由為黑色,於將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用於顯示器面板單元之情形時,畫面之對比度提高。又,可抑制操作者視認到電極,或者發生圖像之泛黑等現象之情況。因此,可提高畫面之視認性。 再者,關於金屬膜,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例如亦可藉由濺鍍、真空蒸鍍等而於基材2上形成金屬膜。又,亦可於基材2上藉由貼附金屬箔而形成金屬膜。 (觸碰感測器) 圖7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之立體圖。 觸碰感測器21被用作觸碰面板,其具備上述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11a、11b)及觸碰操作面材12作為主要之構成。再者,於圖7中,為了簡化,而省略了引出線4。 觸碰操作面材12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例如,可藉由與上述基材2相同之材料、厚度之玻璃膜而構成。厚度為300 μm以下之玻璃膜由於具有可撓性,故而能夠容易地構成為曲面等各種形狀,並且可提高觸碰面板之感度。再者,厚度越小,可撓性或製成觸碰面板時之感度越高,故而玻璃膜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最佳為50 μm以下。另一方面,若玻璃膜之厚度過小,則耐衝擊性較低,故而玻璃膜之厚度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最佳為20 μm以上。 再者,觸碰操作面材12之尺寸可為與基材2相同之寬度及長度,亦可如圖7所示為較基材2更大之寬度及長度。 如圖8所示,觸碰感測器構件11a形成於觸碰操作面材12之一個主面上12a。再者,於圖7中,觸碰操作面材12配置於紙面近前側,觸碰感測器構件11a配置於紙面裏側。觸碰感測器構件11a經由未圖示之透明光學黏著膜等而接著於觸碰操作面材12。如上所述,形成於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自觸碰操作面材12側觀察時為黑色。於本實施形態中,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之感測器電路配線側與觸碰操作面材12被接著。 又,觸碰感測器構件11b形成於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上。觸碰感測器構件11b經由未圖示之透明光學黏著膜等而接著於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上。如上所述,形成於觸碰感測器構件11b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自觸碰操作面材12側觀察時為黑色。於本實施形態中,觸碰感測器構件11b之感測器電路配線側與觸碰感測器構件11a被接著。藉此,於自觸碰操作面材12側觀察觸碰感測器21之情形時,感測器電路配線3為黑色。因此,於將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用於顯示器面板單元之情形時,畫面之對比度提高。又,可抑制操作者視認到電極,或者發生圖像之泛黑等現象之情況。因此,可提高畫面之視認性。 再者,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中之粗實線3x於圖7之上下方向延伸,觸碰感測器構件11b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3c中之粗實線3x於圖7之左右方向延伸。又,觸碰感測器21於觸碰操作面材12側構成為凹面狀。 以下,對上述構成之觸碰感測器21之使用方法及其作用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係於操作者之手指與觸碰操作面材12接觸時,藉由觸碰感測器構件11a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及觸碰感測器構件11b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可檢測其接觸位置(接觸點)。藉由利用CPU對其信號進行處理,而識別操作者之觸碰操作。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自觸碰操作面材12側觀察觸碰感測器21之情形時,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顏色並無特別限制,但就提高視認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黑色。 圖9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6之立體圖。再者,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省略說明。 觸碰感測器26被用作觸碰面板,其具備上述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及觸碰操作面材12作為主要之構成。 如圖10所示,觸碰感測器構件16形成於觸碰操作面材12之一個主面上12a。再者,於圖9中,觸碰操作面材12配置於紙面近前側,觸碰感測器構件16配置於紙面裏側。觸碰感測器構件16經由未圖示之透明光學黏著膜等而接著於觸碰操作面材12。如上所述,形成於觸碰感測器構件16之感測器電路配線3自觸碰操作面材12側觀察時為黑色。觸碰感測器構件16於基材2之兩面形成有粗實線3x,故而可藉由1片觸碰感測器構件16而構成觸碰感測器26。 (顯示器面板單元) 圖1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31之立體圖。 顯示器面板單元31具備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及顯示板32作為主要之構成。再者,於圖11中,為了簡化,用單點虛線表示感測器電路配線3之形成區域,並省略感測器電路配線3。 顯示板32具備基底構件、安裝有基底構件之3個顯示器顯示裝置33(33a、33b、33c)、及2個開關34(34a、34b)。顯示器顯示裝置33係顯示任意之影像之裝置。關於顯示器顯示裝置33,例如可列舉: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顯示裝置、電子紙、螢光顯示管等。有機EL顯示裝置由於圖像清晰,消耗電力較少,顯示面易形成為曲面,故而較佳。如圖11所示,關於開關34,例如可列舉:增大(+)或減小(-)設定值之開關(34a)、打開、關閉電源之開關(34b)。開關34例如由用於以浮現出開關之位置或文字之方式使其等之位置發光之發光裝置構成。 觸碰感測器21與顯示板32被積層,其等經由未圖示之透明光學黏著膜等而被接著。如圖11所示,觸碰感測器21與顯示板32之尺寸大致相同。於圖11中,紙面近前側為觸碰感測器21,紙面裏側為顯示板32。於紙面之最近前側配置有觸碰感測器21之觸碰操作面材12。即,具備顯示器顯示裝置33及開關34之顯示板32配置於觸碰操作面材12之相反側。並且,操作者藉由觸摸觸碰操作面材12,而對顯示器面板單元31進行操作。 如圖11所示,上方之2個顯示器顯示裝置33a、33b以俯視下與感測器電路配線3a、3b重疊之方式配置。2個開關34a、34b於俯視下配置於感測器電路配線3c之區域內。 再者,於第一實施形態中,最上方之顯示器顯示裝置33a為導航裝置,導航裝置之下之顯示器顯示裝置33為影音裝置,影音裝置之下之顯示器顯示裝置33為空調裝置。其係於任一顯示器顯示裝置33上具備觸碰感測器21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之觸碰面板。又,2個開關34a、34b係用以對空調裝置進行操作之開關。該等開關係於發光裝置上具備觸碰感測器21之感測器電路配線之觸碰開關。 並且,顯示器面板單元31經由感測器電路配線3、引出細線4而連接於CPU。藉由操作者根據顯示於顯示器顯示裝置33a、33b之影像、圖像,由操作者觸摸觸碰操作面材12上之與顯示器顯示裝置33a、33b對應之部位,可對導航裝置及影音裝置進行操作。又,藉由操作者觸摸觸碰操作面材12上之與開關34a、34b對應之部位,可對空調裝置進行操作。進而,顯示器面板單元31係以觸碰操作面材12側成為凹面之方式構成,故而視認性、操作性、設計性優異。 將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41示於圖12及圖13中。 顯示器面板單元41具備觸碰感測器42及顯示板43作為主要之構成。 觸碰感測器42具備2片觸碰感測器構件44、45、及觸碰操作面材46作為主要之構成。再者,於圖12中,為了簡化,省略了引出線。 觸碰感測器構件44於具有100 μm之厚度之玻璃膜上形成有感測器電路配線51。再者,感測器電路配線51之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相同。於本實施形態中,細線3y之線寬為8 μm,厚度為2 μm。 觸碰感測器構件45於具有100 μm之厚度之玻璃膜上形成有感測器電路配線52、53a、53b。 並且,觸碰操作面材46由具有100 μm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且具有與觸碰感測器構件45大致相同之形狀且相同之尺寸。於觸碰操作面材46上積層有觸碰感測器構件45,於觸碰感測器構件45上積層有觸碰感測器構件44。此時之感測器電路配線51之形成區域與感測器電路配線52之形成區域係以重疊之方式配置。 顯示板43具備安裝於基底構件43a之顯示器顯示裝置54、及發光裝置53b、55b。顯示器顯示裝置54例如為液晶顯示器顯示裝置。如圖12所示,發光裝置53b、55b設置於顯示板43之曲面部分。於顯示板43之上積層有觸碰感測器42。再者,顯示板43係以與觸碰感測器42之觸碰感測器構件44側相接之方式積層。又,顯示器顯示裝置54係以與感測器電路配線51之形成區域及感測器電路配線52之形成區域重疊之方式配置。進而,發光裝置53b、55b係以分別與感測器電路配線53a、55a之形成區域重疊之方式配置。觸碰開關53、55係由觸碰操作面材46、感測器電路配線53a、55a、發光裝置53b、55b、及未圖示之控制裝置等構成。 並且,如圖13所示,於顯示器面板單元41中,藉由根據顯示於顯示器顯示裝置54之影像、圖像,由操作者觸摸觸碰感測器42(觸碰操作面材46)上之與顯示器顯示裝置54對應之部位,可對裝置進行操作。又,藉由操作者觸摸觸碰操作面材46上之與開關53a、53b對應之部位,可對裝置進行操作。又,顯示器面板單元41於觸碰開關用感測器電路配線53a、55a之形成區域中,以觸碰操作面材46側成為凸面之方式構成。再者,於圖13中,方便起見,用單點虛線表示形成有感測器電路配線52、53a、53b之區域。 將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61示於圖14中。再者,與上述第二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省略說明。 顯示器面板單元61具備觸碰感測器47及顯示板43作為主要之構成。 觸碰感測器47具備1片觸碰感測器構件48及觸碰操作面材46作為主要之構成。 觸碰感測器構件47於具有100 μm之厚度之玻璃膜上形成有感測器電路配線53a、53b、56。如圖14所示,感測器電路配線56於觸碰感測器構件47之兩面形成有粗實線3x。觸碰感測器構件47於基材之兩面形成有粗實線3x,故而可藉由1片觸碰感測器構件48而構成顯示器面板單元61。於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基材之兩面之細線3y之線寬為8 μm,厚度為2 μm。 再者,作為其他實施形態,於第二及第三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41、61中,亦可於醱酵裝置53b、55b之位置設置顯示器顯示裝置。 進而,作為其他實施形態,可於第一~第三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31、41、61之觸碰操作面材12、4b連接配置振動產生元件。於操作者觸摸導航裝置及影音裝置中之與開關對應之部位而對機器裝置進行操作時,可藉由自振動產生元件產生振動,而確認已進行了操作。由於本實施形態之觸碰操作面材12係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故而驅動振動產生元件使其產生振動所需之電力較少即可,並且可應對敏銳之振動變化。作為振動產生元件,可從偏心馬達、線性共振致動器、壓電致動器等中,從振動信號規格、驅動力及元件尺寸等觀點出發而選擇較佳者。又,藉由按照顯示器面板單元之複數個觸碰操作面而設置複數個振動產生元件,可個別地產生符合各個觸碰操作面中之觸碰動作之振動,故而更佳。
1‧‧‧觸碰感測器構件
2‧‧‧基材
2a、2b、2c‧‧‧區域
2d‧‧‧區域
3‧‧‧感測器電路配線
3a、3b、3c‧‧‧感測器電路配線
3d、3e、3f‧‧‧感測器電路配線
3x‧‧‧粗實線
3y‧‧‧細線
3ya‧‧‧金屬光澤層
3yb‧‧‧黑化層
4‧‧‧引出線
4a、4b、4c‧‧‧引出線
11‧‧‧觸碰感測器構件
11a、11b‧‧‧觸碰感測器構件
12‧‧‧觸碰操作面材
12a‧‧‧主面
16‧‧‧觸碰感測器構件
21‧‧‧觸碰感測器
26‧‧‧觸碰感測器
31‧‧‧顯示器面板單元
32‧‧‧顯示板
33‧‧‧顯示器顯示裝置
33a、33b、33c‧‧‧顯示器顯示裝置
34‧‧‧開關
34a、34b‧‧‧開關
41‧‧‧顯示器面板單元
42‧‧‧觸碰感測器
43‧‧‧顯示板
43a‧‧‧基底構件
44‧‧‧觸碰感測器構件
45‧‧‧觸碰感測器構件
46‧‧‧觸碰操作面材
47‧‧‧觸碰感測器
48‧‧‧觸碰感測器構件
51‧‧‧感測器電路配線
52‧‧‧感測器電路配線
53‧‧‧觸碰開關
53a‧‧‧感測器電路配線
53b‧‧‧發光裝置
54‧‧‧顯示器顯示裝置
55‧‧‧觸碰開關
55a‧‧‧感測器電路配線
55b‧‧‧發光裝置
56‧‧‧感測器電路配線
61‧‧‧顯示器面板單元
BL‧‧‧感測器電路配線之縱向非形成區域
BW‧‧‧感測器電路配線之橫向非形成區域
θ‧‧‧角度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之立體圖。 圖2係將圖1之圓X放大之放大圖。 圖3係包含第一實施形態之細線3y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之剖視圖。 圖4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1之立體圖。 圖5係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之立體圖。 圖6係第三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構件16之A-A剖視圖。 圖7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之立體圖。 圖8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1之B-B剖視圖。 圖9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6之立體圖。 圖10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觸碰感測器26之C-C剖視圖。 圖1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31之立體圖。 圖12係第二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41之分解圖。 圖13係第二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41之立體圖。 圖14係第三實施形態之顯示器面板單元61之分解圖。

Claims (7)

  1. 一種觸碰感測器構件,其具備: 基材;及 感測器電路配線,其形成於上述基材上; 上述基材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 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包含線寬為25 μm以下之金屬線。
  2. 如請求項1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其具備: 大致矩形之基材;及 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其等形成於上述基材上; 上述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分別形成於上述基材上之相隔之複數個區域, 於上述基材之橫向或縱向上,感測器電路配線之非形成區域呈帶狀遍及全長而形成。
  3. 一種觸碰感測器,其具備: 如請求項1或2之觸碰感測器構件;及 觸碰操作面材,其以覆蓋上述觸碰感測器構件之方式設置; 上述觸碰操作面材由具有300 μm以下之厚度之玻璃膜構成。
  4. 如請求項3之觸碰感測器,其中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之上述觸碰操作面材側為黑色。
  5. 一種顯示器面板單元,其具備如請求項3或4之觸碰感測器, 該顯示器面板單元係上述感測器電路配線為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之顯示器面板單元, 於上述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之對應之位置且上述觸碰操作面材之相反側具備顯示裝置。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器面板單元,其具備上述複數個感測器電路配線, 與上述觸碰面板用電路配線不同之感測器電路配線為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 於上述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之對應之位置且與上述觸碰操作面材為相反之側具備發光元件。
  7. 如請求項6之顯示器面板單元,其中具備上述觸碰開關用電路配線之觸碰感測器構成為曲面狀。
TW106128039A 2016-08-19 2017-08-18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TW2018200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1082 2016-08-19
JP2016161082 2016-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091A true TW201820091A (zh) 2018-06-01

Family

ID=6119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039A TW201820091A (zh) 2016-08-19 2017-08-18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79442A1 (zh)
JP (1) JPWO2018034324A1 (zh)
KR (1) KR20190039953A (zh)
CN (1) CN109643185A (zh)
TW (1) TW201820091A (zh)
WO (1) WO20180343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842B (zh) * 2018-10-17 2024-02-11 美商高通公司 具有可撓性基板之超音波指紋感測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5729A (ja) * 2003-10-09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8107238A (ja) 2006-10-26 2008-05-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KR101558885B1 (ko) * 2008-03-06 2015-10-15 미래나노텍(주) 단일의 다층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WO2011156447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sitional touch sensor with force measurement
JP5500032B2 (ja) * 2010-10-05 2014-05-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エステル複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645581B2 (ja) * 2010-10-05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DE102011014748B4 (de) * 2011-03-22 2022-10-27 Polyic Gmbh & Co. Kg Schichtkörp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azu
KR20120138287A (ko) * 2011-06-14 2012-1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24203B1 (ja) * 2012-07-11 2013-07-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3077305A (ja) * 2012-11-15 2013-04-25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069808B1 (ko) * 2013-05-16 2020-0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JP2015099588A (ja) * 2013-10-18 2015-05-2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付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18737A (ja) * 2013-12-16 2015-06-25 株式会社翔栄 タッチスイッチ、タッチパネル
KR102187680B1 (ko) * 2014-02-13 2020-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JP6009488B2 (ja) * 2014-03-28 2016-10-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導電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タッチパネル
JP6518133B2 (ja) * 2014-05-30 2019-05-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入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842B (zh) * 2018-10-17 2024-02-11 美商高通公司 具有可撓性基板之超音波指紋感測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34324A1 (ja) 2019-06-20
US20190179442A1 (en) 2019-06-13
CN109643185A (zh) 2019-04-16
WO2018034324A1 (ja) 2018-02-22
KR20190039953A (ko)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53114A1 (en) Touch pa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717333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panel
US9772727B2 (en) Touch panel
JP537094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614403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type input device
JP6216167B2 (ja) 端子接続構造及びタッチセンサ内蔵表示装置
JP623307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を備える入出力装置
JP2008009921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45813A1 (en) Touch panel
WO2013118314A1 (ja) 入力装置
JP2015069440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JP2013149196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WO201300867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2017151575A (ja) タッチセンサ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5032214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102187705B1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820091A (zh) 觸碰感測器構件、觸碰感測器、及顯示器面板單元
JP2014194720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620599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US10304855B2 (en) Display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wire structure
JPWO2019211931A1 (ja) タッチ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2343598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1113382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50554A (ko) 터치 디바이스
JP2013210732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