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6207A - 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 Google Patents
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16207A TW201816207A TW106135820A TW106135820A TW201816207A TW 201816207 A TW201816207 A TW 201816207A TW 106135820 A TW106135820 A TW 106135820A TW 106135820 A TW106135820 A TW 106135820A TW 201816207 A TW201816207 A TW 20181620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movable base
- state
- connector
- coupl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7/00—Collecting the newly-spun produ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5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adjustable; allowing movement of the parts join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56—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在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間即使水平方向的偏離發生的情況,也可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連接。具備:固定底座(42)、及從固定底座(42)朝下方伸出的定位螺栓(45)、及可動底座(43),可動底座(43)可位於:藉由定位螺栓(45)被定位於規定位置的定位狀態、及藉由比規定位置更上方移動而在水平方向可移動的可動狀態,固定有凸型連接器(73)(83)。成為連接狀態時,凹型連接器(74)(84)是藉由從相對地下方與凸型連接器(73)(83)接觸,使可動底座(43)與凸型連接器(73)(83)一起朝上方移動,從定位狀態成為可動狀態。
Description
[0001] 本發明有關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0002]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安裝有第1接頭(例如凸型連接器)的第1安裝板、及安裝有第2接頭(例如凹型連接器)的第2安裝板,是藉由導引銷進行水平方向的位置對合的方式構成的耦合裝置。依據此耦合裝置的話,藉由將第1安裝板或是第2安裝板沿著導引銷朝上下方向移動,就可以將第1接頭及第2接頭連接。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3]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5939046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0004] 在專利文獻1的耦合裝置中,第1接頭的軸心及第2接頭的軸心是一致的情況時,可以無問題地將第1接頭及第2接頭連接。但是,例如因為在水平方向在導引銷及各接頭的位置關係誤差產生的理由,而在第1接頭及第2接頭之間水平方向的偏離產生的情況時,無法修正此偏離,具有無法將第1接頭及第2接頭連接的可能。 [0005]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的課題,其目的是對於藉由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中至少任一方朝上下方向移動,而使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成為連接狀態的耦合裝置,在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間即使水平方向的偏離發生的情況,也可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連接。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6] 本發明的耦合裝置,是藉由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中至少任一方朝上下方向移動,而使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成為連接狀態的耦合裝置,具備:固定底座、及從前述固定底座朝下方伸出的定位構件、及可動底座,可動底座,可成為:藉由前述定位構件而被定位於規定位置的定位狀態、及藉由比前述規定位置更朝上方移動而可朝水平方向移動的可動狀態,固定有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之中一方的連接器,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可動底座是與前述一方的連接器朝上方移動,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 [0007] 在本發明中,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連接時,可動底座是藉由與一方的連接器一起朝上方移動,使可動底座成為可朝水平方向移動的可動狀態。藉此,一方的連接器也成為可朝水平方向移動。因此,在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間即使水平方向的偏離產生的情況,一方的連接器是藉由朝水平方向移動就可以修正偏離,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的連接成為可能。 [0008]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之中另一方的連接器是藉由從相對地下方與前述一方的連接器接觸,使前述可動底座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較佳。 [0009] 如此,藉由連接器彼此的接觸使可動底座成為可動狀態,就可以由簡易的構成將偏離修正。 [0010]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還具備:被安裝於前述可動底座的導引筒、及與另一方的連接器一起一體移動地設置,將插入前述導引筒的銷構件,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銷構件是藉由與前述導引筒邊接觸邊被插入,前述可動底座是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較佳。 [0011] 如此,藉由銷構件及導引筒的接觸而使可動底座成為可動狀態,就可以將偏離的修正更確實地進行。 [0012]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前述連接狀態被解除的話,前述可動底座是藉由自重而朝下方移動,從前述可動狀態成為前述定位狀態較佳。 [0013]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在連接狀態的解除後,一方的連接器也與可動底座一起返回至規定位置。因此,接著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連接時,也可以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間的水平方向的偏離良好地修正。 [0014]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在前述定位構件,設有朝水平方向突出的定位部,並且在前述可動底座,形成有可與前述定位部卡合的定位孔,前述定位孔是藉由從上方卡合於前述定位部而成為前述定位狀態較佳。 [0015]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藉由將可動底座朝下方移動,就可以簡單地將可動底座成為定位狀態。 [0016]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前述定位部,是構成愈朝向下方徑愈大的圓錐狀,前述定位孔,是具有沿著前述圓錐狀的定位部的外形的錐面較佳。 [0017] 依據這種構成的話,可動底座是藉由沿著圓錐狀的定位部朝下方移動,就可以將可動底座時常圓滑地定位於相同位置。 [0018]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在前述固定底座及前述可動底座之間設有樹脂製的薄片構件較佳。 [0019] 如此的話,可以迴避固定底座的下面及可動底座的上面直接接觸,藉由樹脂製的薄片構件被夾著,而可動底座就容易對於固定底座朝水平方向移動。 [0020]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2個前述定位構件是在俯視下設置在不同處較佳。 [0021] 定位構件是1個的話,可動底座有可能以其1個定位構件為中心朝水平方向旋轉。且,定位構件是3個以上的話,可動底座成為容易嚙入其中任一的定位構件,可動底座的動作有可能被阻礙。其點,定位構件是2個的話,因為可動底座的定位可良好地進行,且不會阻礙可動底座的動作所以最佳。 [0022]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在前述固定底座及前述可動底座之間,在俯視下在將前述2個定位構件連接的線上以外處,設有將前述可動底座朝下方施力的彈簧較佳。 [0023] 定位構件是2個情況時,可動底座有可能以將2個定位構件連接的線作為軸擺動。在此,藉由設置如上述彈簧,就可以抑制可動底座的擺動,可以將可動底座更良好地定位。 [0024] 且對於本發明的耦合裝置,前述彈簧,是在俯視下夾著連接前述2個定位構件的線設置在兩側較佳。 [0025] 藉由如此配置彈簧,就可以更有效地抑制上述的可動底座的擺動。 [0026] 且本發明的紡絲牽引設備,是具備:紡絲牽引裝置、及具有藉由壓縮流體被供給所發生的負壓可吸引保持絲線的吸引保持構件,邊由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保持絲線,邊對於前述紡絲牽引裝置進行生頭作業的生頭機械手、及朝前述生頭機械手供給壓縮流體的壓縮流體供給部;從前述壓縮流體供給部至前述吸引保持構件的壓縮流體的供給路徑,具有:從前述壓縮流體供給部至前述紡絲牽引裝置為止延伸的設備側供給管、及與前述吸引保持構件連接的機械手側供給管,在前述機械手側供給管及前述設備側供給管之間,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 [0027] 在本發明中,因為在機械手側供給管及設備側供給管之間設有上述其中任一的耦合裝置,所以可以將機械手側供給管及設備側供給管更確實地連接。 [0028] 且本發明的紡絲牽引設備,是具備:紡絲牽引裝置、及具有可吸引保持絲線的吸引保持構件,邊由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保持絲線,邊對於前述紡絲牽引裝置進行生頭作業的生頭機械手、及用於廢棄被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的絲線的絲線廢棄部;從前述吸引保持構件至前述絲線廢棄部的絲線的排出路徑,具有:與前述吸引保持構件連接的機械手側排出管、及從前述紡絲牽引裝置至前述絲線廢棄部為止延伸的設備側排出管,在前述機械手側排出管及前述設備側排出管之間,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 [0029] 在本發明中,因為在機械手側排出管及設備側排出管之間設有上述其中任一的耦合裝置,所以可以將機械手側排出管及設備側排出管更確實地連接。
[0031] 下面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32] (紡絲牽引設備的整體結構) 圖1為本實施方式相關的紡絲牽引設備的概略結構圖。本實施方式相關的紡絲牽引設備1具有:沿水平的一個方向排列的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對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進行生頭作業的生頭機械手3,控制各紡絲牽引裝置2、生頭機械手3的動作的集中控制裝置4,給生頭機械手3提供壓縮空氣(壓縮流體的一例)的壓縮空氣供給部5,以及廢棄來自生頭機械手3的絲線的廢絲箱6。本實施方式中,對設置在紡絲牽引設備1中的全部紡絲牽引裝置2設置1台生頭機械手3、壓縮空氣供給部5和廢絲箱6各1個。另外,圖1中為了避免圖變得複雜,省略了絲線的圖示。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排列的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將水平且與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 [0033] (紡絲牽引裝置) 對紡絲牽引裝置2的詳情進行說明。圖2為紡絲牽引裝置2和生頭機械手3的主視圖,圖3為紡絲牽引裝置2和生頭機械手3的側視圖。並且,圖4為表示紡絲牽引設備1的電氣結構的方框圖。 [0034] 紡絲牽引裝置2卷取從未圖示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Y,分別捲繞到多個筒管B上來形成多個卷裝P。更具體為,紡絲牽引裝置2利用第1導絲輥11和第2導絲輥12將從未圖示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Y向捲繞單元13輸送,利用捲繞單元13將多根絲線Y分別捲繞到多個筒管B上,來形成多個卷裝P。 [0035] 第1導絲輥11為軸向與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輥,配置在捲繞單元13前端部的上方。第1導絲輥11由第1導絲輥電動機111(參照圖4)旋轉驅動。 [0036] 第2導絲輥12為軸向與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輥,配置在比第1導絲輥11靠上方並且後方的位置。第2導絲輥12由第2導絲輥電動機112(參照圖4)旋轉驅動。並且,第2導絲輥12能夠移動地支承在導軌14上。導軌14以越向後方越位於上方的方式傾斜延伸。第2導絲輥12構成為能夠利用汽缸113(參照圖4)沿導軌14移動。由此,第2導絲輥12能夠在進行絲線Y的捲繞時的捲繞位置(參照圖3的實線)與靠近第1導絲輥11配置、進行生頭時的生頭位置(參照圖3的點劃線)之間移動。 [0037] 紡絲牽引裝置2還具有抽吸器15和絲線限制引導器16。抽吸器15在生頭機械手3進行生頭作業前預先吸引保持從紡絲裝置紡出來的多根絲線Y。抽吸器15沿著左右方向延伸,在其右端部形成有吸引絲線Y的吸引口15a。為了使吸引口15a位於多根絲線Y附近,抽吸器15配置在比第1導絲輥11稍微靠上方。 [0038] 絲線限制引導器1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第1導絲輥11與抽吸器15之間。絲線限制引導器16為例如眾所周知的梳齒形導絲器,當懸掛多根絲線Y時,規定相鄰的絲線Y之間的間隔。並且,絲線限制引導器16構成為能夠被汽缸114(參照圖4)沿左右方向(第1導絲輥11的軸向)移動。由此,絲線限制引導器16在左右方向上能夠在比第1導絲輥11的頂端部突出的突出位置與收斂在配置有第1導絲輥11的範圍內的退避位置之間移動。 [0039] 捲繞單元13具備多個支點導絲器21、多個橫動導絲器22、轉檯23、2根筒管支架24和接觸輥25。 [0040] 多個支點導絲器21對多根絲線Y單獨地設置,沿前後方向排列。多個橫動導絲器22對多根絲線Y單獨設置,沿前後方向排列。多個橫動導絲器22由共同的橫動電動機116(參照圖4)驅動,沿前後方向往復移動。由此,懸掛在橫動導絲器22上的絲線Y以支點導絲器21為中心橫動。 [0041] 轉檯23為軸向與前後方向大致平行的圓板狀構件。轉檯23由轉檯電動機117(參照圖4)旋轉驅動。2根筒管支架24軸向分別與前後方向大致平行,旋轉自由地支承在轉檯2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各筒管支架24上沿前後方向排列安裝有對多根絲線Y單獨設置的多個筒管B。並且,2個筒管支架24分別由單獨的捲繞電動機118(參照圖4)旋轉驅動。 [0042] 當旋轉驅動上側的筒管支架24時,被橫動導絲器22往復移動的絲線Y捲繞到筒管B上形成卷裝P。並且,當卷裝P變成滿卷時,藉由使轉檯23旋轉來交換2根筒管支架24的上下位置。由此,之前位於下側的筒管支架24移動到上側,能夠將絲線Y捲繞到安裝在該筒管支架24上的筒管B上形成卷裝P。並且,之前位於上側的筒管支架24移動到下側,由未圖示的卷裝回收裝置回收卷裝P。 [0043] 接觸輥25為軸向與前後方向大致平行的輥,配置在緊挨上側筒管支架24的上方。接觸輥25藉由與支承在上側的筒管支架24上的多個卷裝P的表面接觸,給捲繞中的卷裝P的表面賦予接觸壓力,梳理卷裝P的形狀。 [0044] (生頭機械手) 下面對生頭機械手3進行說明。生頭機械手3具有主體部31、機械手臂32和生頭單元33。 [0045] 主體部31構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在內部搭載有用來控制機械手臂32、生頭單元33的動作的機械手控制裝置102(參照圖4)等。主體部31懸掛在2根導軌35上,能夠沿2根導軌35左右方向移動。2根導軌35在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的前方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配置,橫跨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分別沿左右方向延伸。即,生頭機械手3構成為能夠在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的前方沿左右方向移動。 [0046] 在主體部31的上端部設置有4個車輪36。並且,這4個車輪36中的每2個配置在各導軌35的上表面。並且,4個車輪36由移動電動機121(參照圖4)旋轉驅動,藉由4個車輪36旋轉,主體部31沿著2條導軌35沿左右方向移動。另外,為了掌握生頭機械手3在左右方向上位於哪個位置,在生頭機械手3上設置有檢測生頭機械手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編碼器123(參照圖4)。 [0047] 機械手臂32安裝在主體部31的下表面。機械手臂32具有多個臂32a和將臂32a互相連接的多個關節部32b。在各關節部32b中內置有臂電動機122(參照圖4),當驅動臂電動機122時,臂32a以關節部32b為中心擺動。由此,能夠使機械手臂32三維地動作。 [0048] 生頭單元33安裝在機械手臂32的頂端部。在生頭單元33中設置有用來吸引並保持絲線Y的抽吸管37和用來切斷絲線Y的切斷器38。 [0049] 圖5為抽吸管37的剖視圖。抽吸管37具有沿直線延伸的吸引管37a和一體地連接在吸引管37a的中途部分上的壓縮空氣管37b。吸引管37a的一端部成為吸引絲線Y的吸引口37c,吸引管37a的另一端部連接有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並且,壓縮空氣管37b的一端部經由通孔37d與吸引管37a連通,壓縮空氣管37b的另一端部連接有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通孔37d以越靠近吸引管37a越位於吸引管37a的另一端側的方式相對於吸引管37a傾斜地形成。 [0050] 在這樣構成的抽吸管37中,像圖5中利用箭頭表示的那樣,從壓縮空氣管37b流入吸引管37a的壓縮空氣從吸引管37a的一端側向另一端側流動。利用該氣流在吸引口37c處產生負壓,能夠從吸引口37c吸引絲線Y。從吸引口37c吸引來的絲線Y原封不動地被吸引管37a內的空氣流向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排出。生頭機械手3邊用抽吸管37吸引保持絲線Y邊進行生頭作業。 [0051] 而且,生頭機械手3具有構成後述的耦合裝置一部分的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對於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後面進行說明。 [0052] (壓縮空氣供給路徑和廢絲路徑) 在紡絲牽引設備1中設置有圖1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的、從壓縮空氣供給部5給生頭機械手3的抽吸管37提供壓縮空氣用的壓縮空氣供給路徑7和圖1中用單點劃線表示、用來從抽吸管37向廢絲箱6廢棄絲線Y的廢絲路徑8。 [0053] 壓縮空氣供給路徑7分為從壓縮空氣供給部5延伸到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的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和配設在生頭機械手3上的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同樣,廢絲路徑8分為從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延伸到廢絲箱6的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和配設在生頭機械手3上的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並且,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與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的拆裝和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與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的拆裝,藉由由設備側連接單元40和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構成的耦合裝置9來進行。有關耦合裝置9後面詳細地進行說明。 [0054] 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由連接在壓縮空氣供給部5上的主軟管71a和從主軟管71a向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分支的多個副軟管71b構成。在各副軟管71b的下游端設置有設備側連接單元40,在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的上游端設置有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並且,在各副軟管71b的中途設置有能夠由集中控制裝置4控制的開閉閥75。 [0055] 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由連接在廢絲箱6上的主軟管81a和從主軟管81a向多個紡絲牽引裝置2分支的多根副軟管81b構成。在各副軟管81b的上游端設置有設備側連接單元40,在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的下游端設置有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 [0056] 當設置在生頭機械手3上的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與設置在各紡絲牽引裝置2中的設備側連接單元40中的某一個連接(詳細意為後述連接器之間的連接)時,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與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連接,同時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與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連接。由此,不僅能夠從壓縮空氣供給部5給抽吸管37提供壓縮空氣,還能夠從抽吸管37向廢絲箱6廢棄絲線Y。另外,在各紡絲牽引裝置2中還設置有檢測各設備側連接單元40變成了與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連接狀態的連接感測器76。 [0057] (耦合裝置) 接著對耦合裝置9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耦合裝置9被構成為:具有設備側連接單元40和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設備側連接單元40與各紡絲牽引裝置2相對應地設置有多個。各設備側連接單元40配置在各紡絲牽引裝置2附近。更詳細為,各設備側連接單元40在各紡絲牽引裝置2的捲繞單元13的上方、在配置在前後2根導軌35之間的狀態下固定在導軌35上。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位於比設備側連接單元40靠下方地安裝在生頭機械手3的主體部31的上表面(參照圖3)。 [0058] 圖6為耦合裝置9的側視圖。在設備側連接單元40中設置有連接著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的凸型連接器73和連接著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的凸型連接器83。另一方面,在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中設置有連接著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的凹型連接器74和連接著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的凹型連接器84。並且,藉由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連接,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與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連接。並且,藉由凸型連接器83與凹型連接器84連接,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與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連接。 [0059] 設備側連接單元40具有:分別固定在導軌35上的2個固定構件41,橫跨在2個固定構件41之間大致水平地設置、固定在固定構件41上的板狀固定底座42,大致水平地設置在固定底座42下方的板狀可動底座43,安裝在可動底座43上的兩個導筒44,以及固定在可動底座43上的2個凸型連接器73、83。如後面詳細地進行說明的那樣,藉由凸型連接器73、83安裝在可動底座43上,能夠實現修正連接器之間的位置偏差。 [0060] 凸型連接器73、83為了使各自的軸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平行而在插入形成在可動底座43上的未圖示的安裝孔中的狀態下固定。凸型連接器73、83中的從可動底座43突出到下方的部分為分別插入凹型連接器74、84中並連接的部分。凸型連接器73、83中從固定底座42突出到上方的部分為分別連接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副軟管71b)和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副軟管81b)的部分。 [0061] 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具有:固定在生頭機械手3的主體部31上表面的板狀底座構件51,從底座構件51延伸設置到上方的2根棒狀引導構件52,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地嵌套到2根引導構件52上的2個滑動構件53,大致水平地固定在2個滑動構件53上的板狀第1支承構件54,從第1支承構件54延伸設置到上方的2根銷構件55,大致水平地固定在2根銷構件55上的板狀第2支承構件56,以及安裝在第1支承構件54下表面的汽缸57。 [0062] 凹型連接器74、84為了使各自的軸向與上下方向大致平行而在插入形成在第2支承構件56上的未圖示的安裝孔中的狀態下固定。凹型連接器74、84中的從第2支承構件56突出到上方的部分為分別插入凸型連接器73、83並連接的部分。凹型連接器74、84中從第2支承構件56突出到下方的部分為分別連接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和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的部分。 [0063] 並且,在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互相相對,並且凸型連接器83與凹型連接器84互相相對的狀態下,如果用汽缸57使第1支承構件54移動到上方,則固定在第2支承構件56上的凹型連接器74、84與第1支承構件54一體移動到上方,凸型連接器73、83相對地插入凹型連接器74、84。結果,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連接,同時凸型連接器83與凹型連接器84連接。另外,藉由銷構件55插入導筒44中被引導,能夠抑制凹型連接器74、84相對於上下方向傾斜。 [0064] (位置偏差修正功能) 下面對設備側連接單元40所具有的位置偏差修正功能進行說明。在凸型連接器73(83)的軸心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軸心一致的情況下,毫無問題能夠將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但是,當例如由於編碼器123的誤差等使生頭機械手3的停止位置偏離本來的位置時,凸型連接器73(83)的軸心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軸心在水平方向上偏離了,存在給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連接帶來障礙的擔憂。為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使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設備側連接單元40具有用來修正上述偏差的位置偏差修正功能。 [0065] 圖7為設備側連接單元40的仰視圖,圖8為圖7的Ⅷ-Ⅷ剖面的向視圖。如上所述,設備側連接單元40具有橫跨在2個固定構件41之間大致水平地設置的固定底座42和大致水平地設置在固定底座42下方的可動底座43。固定底座42和可動底座43都是俯視為矩形的形狀。並且,凸型連接器73、83固定在可動底座43上。 [0066] 固定底座42上固定有2個定位螺栓45和2個保持螺栓46。2個定位螺栓45分別配置在矩形固定底座42中的互相成為對角的2個拐角部。2個保持螺栓46分別配置在矩形固定底座42中互相成為對角的2個拐角部、且為沒有設置定位螺栓45的2個拐角部。即,在俯視下,2個保持螺栓46夾著連接2個定位螺栓45的線L設置在兩側。 [0067] 定位螺栓45從固定底座42延伸到下方地設置,具有螺紋連接在固定底座42上的軸部45a和設置在軸部45a下方的定位部45b。定位部45b形成為越向下方直徑越大的圓錐形。在可動底座43上形成有直徑比軸部45a的直徑大、比定位部45b的最大直徑小,插入定位螺栓45的定位孔43a。在定位孔43a的內周面的下端部,形成有沿著定位部45b外形的錐形面43b。利用該結構,可動底座43在被定位螺栓45的定位部45b定位的狀態下由定位螺栓45保持。 [0068] 保持螺栓46從固定底座42延伸到下方地設置,具有螺紋連接到固定底座42上的軸部46a和設置在軸部46a下方的保持部46b。保持部46b形成為直徑比軸部46a大的圓板形。保持部46b在載置有外徑比保持部46b的直徑大的保持墊圈47的狀態下設置。在可動底座43上形成有直徑比軸部46a的直徑大、比保持墊圈47的外徑小,插入保持螺栓46的保持孔43c。利用該結構,可動底座43經由保持墊圈47由保持螺栓46保持。 [0069] 並且,在設備側連接單元40中設置有對可動底座43朝下方施力的2個彈簧48。2個彈簧48在前後方向上與保持螺栓46排列地靠近保持螺栓46的內側設置。即,在俯視下,2個彈簧48夾著連接2個定位螺栓45的線L而設置在兩側。 [0070] 在固定底座42和可動底座43上分別形成有用來收容彈簧48的收容孔42a、43d。收容孔42a的上表面和收容孔43d的下表面分別利用蓋構件49封閉。收容在收容孔42a、43d中的彈簧48並不是固定在上下蓋構件49上。收容孔42a直徑大致與彈簧48的直徑相同,限制固定底座42與彈簧48在水平方向上相對移動。另一方面,收容孔43d直徑比彈簧48的直徑大,允許可動底座43與彈簧48在水平方向上相對移動。 [0071] 並且,在固定底座42與可動底座43之間設置有樹脂製的薄片構件50。薄片構件50優選摩擦係數比固定底座42、可動底座43小的材料,只要採用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甲醛(POM)、聚醯胺(PA6/尼龍6)、聚四氟乙烯(PTFE/特氟綸)等樹脂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或者,也可以用摩擦係數為0.5以下的非鐵金屬材料構成薄片構件50。另外,在薄片構件50的適當地方形成能夠插入上述定位螺栓45、保持螺栓46、彈簧48等的孔。 [0072] 如圖8(a)所示,在凸型連接器73、83沒有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的待機狀態下,可動底座43在自重、彈簧48產生的施力的作用下與定位螺栓45卡合(錐形面43b與定位部45b卡合),由此變成位置被確定的定位狀態。此時,藉由不僅用2個定位螺栓45,還用2個保持螺栓46(保持墊圈47)保持可動底座43,能夠穩定地維持定位狀態。並且,藉由用2個彈簧48對可動底座43施力,能夠抑制可動底座43的一部分從定位螺栓45、保持螺栓46(保持墊圈47)抬起,能夠抑制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 [0073] 圖8(b)表示凸型連接器73、83藉由沿水平方向移動距離d修正了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軸心偏離的狀態。當凹型連接器74、84移動到上方時,如圖8(b)所示,凹型連接器74、84從下方與凸型連接器73、83接觸,凸型連接器73、83移動到上方。結果,固定有凸型連接器73、83的可動底座43也移動到上方,解除可動底座43與定位螺栓45的卡合。由此,變成了可動底座43能夠在定位螺栓45的軸部45a的直徑與可動底座43的定位孔43a的內徑之差的範圍內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可動狀態。因此,即使假設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軸心在水平方向上偏離了,藉由凸型連接器73(83)沿水平方向移動,也能夠修正偏差,能夠使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另外,為了當可動底座43為可動狀態時不妨礙固定在可動底座43上的凸型連接器73、83和導筒44沿水平方向移動,在固定底座42上形成有繞凸型連接器73、83和導筒44的周圍切開的切口42b。 [0074] (連接器的具體結構) 接著對只要將凸型連接器73(83)相對地插入凹型連接器74(84)中就能夠連接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另外,雖然尺寸、形狀稍微有些不同,但凸型連接器83基本上是與凸型連接器73相同的結構,凹型連接器74基本上是與凹型連接器84相同的結構。因此,下面對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 [0075] 圖9為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的剖視圖,圖10為表示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拆裝動作的剖視圖。另外,在圖9和圖10中,省略了連接在各連接器上的各軟管的圖示。 [0076] 凸型連接器73固定在設備側連接單元40的可動底座43上,構成為圓筒形狀。在凸型連接器7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嵌入O型環80的環形槽73a和能夠卡合後述的鎖定球94的環形溝槽狀的卡合部73b。 [0077] 凹型連接器74具有:固定在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的第2支承構件56上的外筒構件91,設置在外筒構件91內側的內筒構件92,對內筒構件92朝凹型連接器74的頂端側施力的彈簧93,以及設置在內筒構件92中的多個鎖定球94。內筒構件92具有頂端側的大徑部92a、內徑比大徑部92a小的基端側的小徑部92b、以及形成在大徑部92a與小徑部92b邊界處的階梯部92c。凸型連接器73能夠插入大徑部92a,但不能夠插入小徑部92b。即,當將凸型連接器73插入大徑部92a時,凸型連接器73的頂端與階梯部92c接觸,能夠借助凸型連接器73將內筒構件92擠入基端側。 [0078] 在內筒構件92的大徑部92a沿周向形成有多個收容孔92d,鎖定球94收容到各收容孔92d中。另外,收容到收容孔92d中的鎖定球94構成為,至少一部分能夠從收容孔92d突出到徑向內側和徑向外側。並且,在外筒構件91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其頂端部被切成環形的凹型退避部91a,在比退避部91a靠近基端部的一側,形成有內周面比退避部91a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凸出部91b。當內筒構件92沒被擠入基端側時,鎖定球94的至少一部分能夠退避到退避部91a。 [0079] 對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拆裝動作進行說明。當拆裝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之際,只要驅動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的汽缸57,使凹型連接器74沿上下方向移動就可以。下面將像圖10(a)所示那樣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沒有連接的待機狀態下凹型連接器74的位置稱為初始位置,將像圖10(c)所示那樣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連接的連接狀態下凹型連接器74的位置稱為連接位置。 [0080] 當使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連接之際,驅動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的汽缸57,使凹型連接器74從初始位置移動到上方。結果,凸型連接器73相對地插入凹型連接器74。如圖10(b)所示,在凸型連接器73的頂端與內筒構件92的階梯部92c接觸的狀態下,凸型連接器73的卡合部73b來到與鎖定球94相對置的位置。如果從該狀態開始像圖10(c)所示那樣使凹型連接器74繼續移動到上方的連接位置,則凸型連接器73克服彈簧93的施力而將內筒構件92擠入到凹型連接器74的基端側,變成連接狀態。此時,鎖定球94被凸出部91b的內周面擠出到徑向方向內側,由此鎖定球94與凸型連接器73的卡合部73b卡合,變成凸型連接器73與內筒構件92卡合的狀態。並且利用O型環80維持氣密狀態。 [0081] 另外,使凸型連接器73的內徑與凹型連接器74的小徑部92b的內徑大致相同(例如1英寸),使在連接狀態下不會在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邊界處產生階梯。並且,如從圖10(c)明白的那樣,當凹型連接器74位於連接位置時,彈簧93沒有完全收縮,確保了凸型連接器73能夠將內筒構件92繼續擠入凹型連接器74的基端側的空間。 [0082] 其中,以往的耦合裝置中,藉由操作設置在凹型連接器上的套筒使閉鎖球動作,但由於凸型連接器不與該套筒接觸,因此需要與將凸型連接器插入凹型連接器中的動作分開地另外操作套筒。另一方面,本實施方式中,像上述那樣採用在內筒構件92中設置有鎖定球94,當凸型連接器73相對地插入凹型連接器74時,內筒構件92被擠入,鎖定球94動作的結構。因此,只要將凸型連接器73相對地插入凹型連接器74或從中拔出,就能夠拆裝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 [0083] 當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處於連接狀態時,在進行生頭作業期間,汽缸57將凹型連接器74維持在連接位置。由此,借助彈簧93的施力維持內筒構件92與凸型連接器73接觸的狀態,維持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連接狀態。 [0084] 在對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連接狀態進行解除之際,驅動汽缸57使凹型連接器74從連接位置移動到下方。結果,像圖10(b)所示那樣,外筒構件91相對於內筒構件92相對地移動到下方,外筒構件91的退避部91a來到與鎖定球94相對置的位置。這樣一來,鎖定球94從凸型連接器73的卡合部73b拔出,退避到退避部91a,解除凸型連接器73與內筒構件92的卡合。當從該狀態開始像圖10(a)所示那樣使凹型連接器74繼續回到下方的初始位置時,凸型連接器73與凹型連接器74的連接狀態被解除。 [0085] 其中,由於像上述那樣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汽缸57將凹型連接器74維持在連接位置來維持連接狀態,因此即使沒有鎖定球94也基本上能夠維持連接狀態。但是,如已經說明過的那樣,由於成為了連接狀態的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中流過壓縮空氣,因此作用有高的內壓(例如1.0MPa左右)。因此,在假設沒有鎖定球94的情況下,存在內壓使內筒構件92離開凸型連接器73地移動到凹型連接器74的基端側,連接狀態被解除的擔憂。另一方面,如果設置了鎖定球94的話,則由於處於連接狀態時凸型連接器73與內筒構件92卡合,因此即使作用有高的內壓,內筒構件92也不會離開凸型連接器73地移動到凹型連接器74的基端側,連接狀態被穩固地維持。另外,由於設置在廢絲路徑8中的凸型連接器83和凹型連接器84不會作用特別高的內壓,因此在凹型連接器84中可以不設置鎖定球94。 [0086] (紡絲牽引設備的電氣結構) 下面對紡絲牽引設備1的電氣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紡絲牽引設備1具有進行整個設備的控制用的集中控制裝置4。集中控制裝置4具有操作者用來進行各種設定的操作部4a和對描繪輔助設定的畫面、各部分的狀態的畫面進行顯示的顯示部4b。並且,如圖4所示,在各紡絲牽引裝置2中設置有捲繞控制裝置101,捲繞控制裝置101控制紡絲牽引裝置2中設置的各驅動部的動作。並且,在生頭機械手3中設置有機械手控制裝置102,機械手控制裝置102控制生頭機械手3中設置的各驅動部的動作。 [0087] 集中控制裝置4能夠藉由無線或有線進行通信地與各捲繞控制裝置101和機械手控制裝置102連接。並且,來自生頭機械手3中設置的編碼器123的檢測信號和來自與各紡絲牽引裝置2相對應設置的連接感測器76的檢測信號被輸入集中控制裝置4中。並且,集中控制裝置4控制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的各副軟管71b中設置的開閉閥75的開閉。 [0088] (有關生頭作業的一連串動作) 當某個紡絲牽引裝置2處需要生頭時,從該紡絲牽引裝置2的捲繞控制裝置101給集中控制裝置4輸送表示具有生頭要求的信號。這樣一來,為使該紡絲牽引裝置2能夠重新開始絲線Y的捲繞,使生頭機械手3執行對該紡絲牽引裝置2的生頭作業。另外,當生頭機械手3沒進行生頭作業時,各開閉閥75關閉。 [0089] 圖11為表示有關生頭作業的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集中控制裝置4使生頭機械手3移動到成為生頭作業的物件的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前方(步驟S1)。此時,機械手控制裝置102邊參照編碼器123的檢測信號邊控制移動電動機121,藉由這樣,以使設置在生頭機械手3上的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與同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相對應設置的設備側連接單元40相對置的方式使生頭機械手3停止。 [0090] 當生頭機械手3向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的移動結束時,機械手控制裝置102藉由驅動設置在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中的汽缸57使凹型連接器74、84從初始位置上升到連接位置(步驟S2)。結果,與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相對應的預定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變成連接狀態,同時與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相對應的預定凸型連接器83和凹型連接器84變成連接狀態。 [0091] 當表示預定的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處於連接狀態的信號從與預定的凸型連接器73相對應的連接感測器76發送來時(步驟S3),集中控制裝置4接著將與預定的凸型連接器73相對應的開閉閥75打開(步驟S4)。這樣一來,連通從壓縮空氣供給部5經由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1、凸型連接器73、凹型連接器74和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72到達生頭機械手3的抽吸管37的壓縮空氣供給路徑7。另外,由於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中沒有設置開閉閥,因此只要連接預定凸型連接器83和凹型連接器84,就連通了從抽吸管37經由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82、凹型連接器84、凸型連接器83和設備側廢絲用軟管81到達廢絲箱6的廢絲路徑8。 [0092] 這樣,在生頭機械手3的抽吸管37的吸引口37c產生負壓,當變成能夠利用抽吸管37吸引保持絲線Y的狀態時,機械手控制裝置102藉由適當地驅動生頭單元33、臂電動機122,進行對預定的紡絲牽引裝置2的生頭作業(步驟S5)。當生頭作業結束時,在利用集中控制裝置4關閉開閉閥75(步驟S6)後,機械手控制裝置102藉由驅動汽缸57使凹型連接器74、84從連接位置下降到初始位置(步驟S7)。由此,預定的凸型連接器73和凹型連接器74的連接狀態被解除,同時預定的凸型連接器83和凹型連接器84的連接狀態被解除。然後,重新開始預定紡絲牽引裝置2處的絲線Y的捲繞(步驟S8)。 [0093] (效果) 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將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時,可動底座43是藉由與凸型連接器73(83)一起朝上方移動,使可動底座43成為可朝水平方向移動的可動狀態。藉此,凸型連接器73(83)也成為可朝水平方向移動。因此,在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之間即使水平方向的偏離產生的情況下,凸型連接器73(83)是藉由朝水平方向移動就可以修正偏離,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的連接成為可能。 [0094]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將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時,凹型連接器74(84)是藉由相對地從下方與凸型連接器73(83)接觸,使可動底座43從定位狀態成為可動狀態。如此,藉由連接器彼此的接觸而使可動底座43成為可動狀態,可以由簡易的構成將偏離修正。 [0095]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連接狀態被解除的話,可動底座43是藉由自重而朝下方移動,從可動狀態成為定位狀態。即,在連接狀態的解除後,凹型連接器74(84)也與可動底座43一起返回至規定位置。因此,接著將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時,也可以將凸型連接器73(83)及凹型連接器74(84)之間的水平方向的偏離良好地修正。 [0096]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在定位螺栓45(定位構件),在水平方向設有突出了的定位部45b,並且在可動底座43,形成有可與定位部45b卡合的定位孔43a,定位孔43a是藉由從上方卡合於定位部45b而成為定位狀態。因此,藉由使可動底座43朝下方移動,就可以簡單地將可動底座43成為定位狀態。 [0097]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定位部45b,是愈朝向下方徑愈大的圓錐狀,定位孔43a,是具有沿著圓錐狀的定位部45b的外形的錐面43b。因此,可動底座43是藉由沿著圓錐狀的定位部45b朝下方移動,就可以將可動底座43時常圓滑地定位於相同位置。 [0098]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在固定底座42及可動底座43之間設有樹脂製的薄片構件50較佳。如此的話,可以迴避固定底座42的下表面及可動底座43的上表面直接接觸,藉由使樹脂製的薄片構件50被夾著,而使可動底座43容易對於固定底座42朝水平方向移動。 [0099]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2個定位螺栓45是在俯視下設置在不同處。定位螺栓45是1個的話,可動底座43有可能以其1個定位螺栓45為中心朝水平方向旋轉。且定位螺栓45是3個以上的話,可動底座43成為容易嚙入其中任一的定位螺栓45,可動底座43的動作有可能被阻礙。其點,定位螺栓45是2個的話,因為可將可動底座43的定位良好地進行,且不會阻礙可動底座43的動作所以最佳。 [0100]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在固定底座42及可動底座43之間,是在俯視下在將2個定位螺栓45連接的線L上以外處,設有將可動底座43朝下方施力的彈簧48。定位螺栓45是2個情況時,可動底座43有可能以將2個定位螺栓45連接的線L作為軸擺動。在此,如上述,藉由設置彈簧48,可以抑制可動底座43的擺動,可以將可動底座43更良好地定位。 [0101] 且在本實施例的耦合裝置9中,彈簧48,是在俯視下在俯視下夾著連接2個定位螺栓45的線L設置在兩側。如此藉由配置彈簧48,可以更有效地抑制上述的可動底座43的擺動。 [0102] 且在本實施例的紡絲牽引設備1中,因為在機械手側壓空用軟管72(機械手側供給管)及設備側壓空用軟管71(設備側供給管)之間設有耦合裝置9,所以可以將機械手側壓空用軟管72及設備側壓空用軟管71更確實地連接。 [0103] 且在本實施例的紡絲牽引設備1中,因為在機械手側廢絲線用軟管82(機械手側排出管)及設備側廢絲線用軟管81(設備側排出管)之間設有耦合裝置9,所以可以將機械手側廢絲線用軟管82及設備側廢絲線用軟管81更確實地連接。 [0104] (其他實施方式) 雖然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能夠應用本發明的方式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像以下舉例說明的那樣在不超出本發明宗旨的範圍內施加適當變更。 [0105] 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中使設備側設置的連接部為凸型連接器73、83,使機械手側設置的連接部為凹型連接器74、84。但是,也可以使設備側設置的連接部為凹型連接器,使機械手側設置的連接部為凸型連接器。 [0106]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藉由使機械手側的凹型連接器74(84)移動來進行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拆裝。但是,也可以藉由使設備側的凸型連接器73、83移動來進行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拆裝。 [0107]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藉由機械手側的凹型連接器74(84)移動到上方使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但是,也可以藉由使設備側的凸型連接器73(83)移動到下方來使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連接。或者,還可以使凸型連接器73(83)移動到上方、同時使凹型連接器74(84)移動到下方。 [0108]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設備側連接單元40配置在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的上方,使設備側連接單元40具有位置偏差修正功能。但是,也可以將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配置在設備側連接單元40的上方,使機械手側連接單元34具有位置偏差修正功能。 [0109]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使定位螺栓45起定位構件的作用。但是,定位構件的具體形態並不局限於螺栓。例如,定位構件也可以藉由焊接等固定在固定底座42上。 [0110]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提高可動底座43的滑動性,在固定底座42與可動底座43之間設置了薄片構件50。但是,也可以取代設置薄片構件50而在固定底座42的下表面或可動底座43的上表面塗敷摩擦係數小的材料或者施行提高滑動性的加工。但是,在滑動性因磨損等而下降的情況下,如果是上述實施方式那樣另外設置薄片構件50的結構的話,則只要更換薄片構件50就可以了,比較理想。 [0111]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機械手側的凹型連接器74、84安裝在共同的第2支承構件56上。但是,不是必須將凹型連接器74、84安裝在共同的構件上,也可以使凹型連接器74、84分別單獨地移動。 [0112]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將設備側連接單元40固定在生頭機械手3用的導軌35上,但固定設備側連接單元40的場所並不局限於此。 [0113]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對於紡絲牽引設備1中設置的全部紡絲牽引裝置2,壓縮空氣供給部5和廢絲箱6各設置一個。但是,既可以分別對各紡絲牽引裝置2設置壓縮空氣供給部5或廢絲箱6,也可以對每預定數量的紡絲牽引裝置2設置壓縮空氣供給部5或廢絲箱6。 [0114]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紡絲牽引設備1中設置的全部紡絲牽引裝置2設置1台生頭機械手3。但是,也可以對每預定數量的紡絲牽引裝置2設置生頭機械手3。 [0115]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有關生頭作業的一連串動作全部由生頭機械手3、集中控制裝置4自動地進行。但是,也可以使操作者進行一部分動作。例如,可以使操作者進行凸型連接器73(83)與凹型連接器74(84)的拆裝,或者使操作者進行開閉閥75的開閉。 [0116]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凸型連接器73的上游側設置了開閉閥75。但是,也可以採用取代設置開閉閥75而使用內置閥門式的凹型連接器74、連接時自動地打開閥門的結構。 [0117] 並且,集中控制裝置4的控制物件和機械手控制裝置102的控制物件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敘述的物件。例如,集中控制裝置4也可以控制到生頭機械手3的具體動作地構成。並且,機械手控制裝置102也可以進行開閉閥75的控制,或者接收來自連接感測器76的檢測信號。 [0118] 並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設備側供給管”、“機械手側供給管”、“設備側排出管”及“機械手側排出管”分別由軟管構成。但是,也可以不用軟管而用金屬制的管線等構成這些各管。 [0119]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生頭機械手3為懸掛在導軌35上的懸掛式,但生頭機械手3並不局限於懸掛式。例如,生頭機械手3也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地構成。 [0120] 並且,上述實施方式中在連接凸型連接器73(83)和凹型連接器74(84)之際,藉由凹型連接器74(84)相對地從下方與凸型連接器73(83)接觸來使可動底座43從定位狀態變成可動狀態。但是,也可以藉由圖6所示的銷構件55邊與導筒44接觸邊插入來使可動底座43從定位狀態變成可動狀態。這樣,藉由借助銷構件55與導筒44的接觸,使可動底座43變成可動狀態,能夠更穩固地進行偏差修正。
[0121]
1‧‧‧紡絲牽引設備
2‧‧‧紡絲牽引裝置
3‧‧‧生頭機械手
4‧‧‧集中控制裝置
4a‧‧‧操作部
4b‧‧‧顯示部
5‧‧‧壓縮空氣供給部(壓縮流體供給部)
6‧‧‧廢絲箱(絲線廢棄部)
7‧‧‧壓縮空氣供給路徑(壓縮流體的供給路徑)
8‧‧‧廢絲路徑(絲線排出路徑)
9‧‧‧耦合裝置
11‧‧‧第1導絲輥
12‧‧‧第2導絲輥
13‧‧‧捲繞單元
14‧‧‧導軌
15‧‧‧抽吸器
15a‧‧‧吸引口
16‧‧‧絲線限制引導器
21‧‧‧支點導絲器
22‧‧‧橫動導絲器
23‧‧‧轉檯
24‧‧‧筒管支架
25‧‧‧接觸輥
31‧‧‧主體部
32‧‧‧機械手臂
32a‧‧‧臂
32b‧‧‧關節部
33‧‧‧生頭單元
34‧‧‧機械手側連接單元
35‧‧‧導軌
36‧‧‧車輪
37‧‧‧抽吸管
37a‧‧‧吸引管(吸引保持構件)
37b‧‧‧壓縮空氣管
37c‧‧‧吸引口
37d‧‧‧通孔
38‧‧‧切斷器
40‧‧‧設備側連接單元
41‧‧‧固定構件
42‧‧‧固定底座
42a‧‧‧收容孔
43‧‧‧可動底座
43a‧‧‧定位孔
43b‧‧‧錐形面
43c‧‧‧保持孔
43d‧‧‧收容孔
44‧‧‧導筒
45‧‧‧定位螺栓(定位構件)
45a‧‧‧軸部
45b‧‧‧定位部
46‧‧‧保持螺栓
46a‧‧‧軸部
46b‧‧‧保持部
47‧‧‧保持墊圈
48‧‧‧彈簧
49‧‧‧蓋構件
50‧‧‧薄片構件
51‧‧‧底座構件
52‧‧‧引導構件
53‧‧‧滑動構件
54‧‧‧第1支承構件
55‧‧‧銷構件
56‧‧‧第2支承構件
57‧‧‧汽缸
71‧‧‧設備側壓縮空氣用軟管(設備側供給管)
71a‧‧‧主軟管
71b‧‧‧副軟管
72‧‧‧機械手側壓縮空氣用軟管(機械手側供給管)
73‧‧‧凸型連接器
73a‧‧‧環形槽
73b‧‧‧卡合部
74‧‧‧凹型連接器
75‧‧‧開閉閥
76‧‧‧連接感測器
80‧‧‧O型環
81‧‧‧設備側廢絲用軟管(設備側排出管)
81a‧‧‧主軟管
81b‧‧‧副軟管
82‧‧‧機械手側廢絲用軟管(機械手側排出管)
83‧‧‧凸型連接器
84‧‧‧凹型連接器
91‧‧‧外筒構件
91a‧‧‧退避部
91b‧‧‧凸出部
92‧‧‧內筒構件
92a‧‧‧大徑部
92b‧‧‧小徑部
92c‧‧‧階梯部
92d‧‧‧收容孔
93‧‧‧彈簧
94‧‧‧鎖定球
101‧‧‧捲繞控制裝置
102‧‧‧機械手控制裝置
111‧‧‧第1導絲輥電動機
Y‧‧‧絲線
[0030] 圖1為本實施方式相關的紡絲牽引設備的概略結構圖; 圖2為紡絲牽引裝置及生頭機械手的主視圖; 圖3為紡絲牽引裝置及生頭機械手的側視圖; 圖4為表示紡絲牽引設備的電氣結構的方框圖; 圖5為抽吸管的剖視圖; 圖6為耦合裝置的側視圖; 圖7為支承單元的仰視圖; 圖8為圖7的Ⅷ-Ⅷ剖面的向視圖; 圖9為凸型連接器和凹型連接器的剖視圖; 圖10(a)~(c)為表示凸型連接器與凹型連接器的拆裝動作的剖視圖; 圖11為表示與生頭作業有關的一連串動作的流程圖。
Claims (12)
- 一種耦合裝置, 是藉由將凸型連接器及凹型連接器之中至少任一方朝上下方向移動,而使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成為連接狀態,其特徵為,具備: 固定底座、及 從前述固定底座朝下方伸出的定位構件、及 可動底座, 前述可動底座可位於:藉由前述定位構件而在規定位置被定位的定位狀態、及藉由比前述規定位置更朝上方移動而可朝水平方向移動的可動狀態,固定有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之中一方的連接器, 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可動底座是與前述一方的連接器一起朝上方移動,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凸型連接器及前述凹型連接器之中另一方的連接器是藉由從相對地下方與前述一方的連接器接觸,使前述可動底座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耦合裝置,其中,還具備: 被安裝於前述可動底座的導引筒、及 與另一方的連接器一起一體移動地設置且插入前述導引筒的銷構件, 成為前述連接狀態時,前述銷構件是藉由與前述導引筒邊接觸邊被插入,前述可動底座是從前述定位狀態成為前述可動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前述連接狀態被解除的話,前述可動底座是藉由自重而朝下方移動,從前述可動狀態成為前述定位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在前述定位構件,設有朝水平方向突出的定位部,並且在前述可動底座,形成有可與前述定位部卡合的定位孔,前述定位孔是藉由從上方卡合於前述定位部而成為前述定位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前述定位部,是構成愈朝向下方徑愈大的圓錐狀,前述定位孔,是具有沿著前述圓錐狀的定位部的外形的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在前述固定底座及前述可動底座之間設有樹脂製的薄片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2個前述定位構件是在俯視下設置在不同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在前述固定底座及前述可動底座之間,是在俯視下在將前述2個定位構件連接的線上以外處,設有將前述可動底座朝下方施力的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耦合裝置,其中, 前述彈簧,是在俯視下夾著連接前述2個定位構件的線設置在兩側。
- 一種紡絲牽引設備,具備: 紡絲牽引裝置、及 具有藉由壓縮流體被供給所發生的負壓而可吸引保持絲線的吸引保持構件,邊由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保持絲線,邊對於前述紡絲牽引裝置進行生頭作業的生頭機械手、及 朝前述生頭機械手供給壓縮流體的壓縮流體供給部, 從前述壓縮流體供給部至前述吸引保持構件的壓縮流體的供給路徑,具有: 從前述壓縮流體供給部至前述紡絲牽引裝置為止延伸的設備側供給管、及 與前述吸引保持構件連接的機械手側供給管, 在前述機械手側供給管及前述設備側供給管之間,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
- 一種紡絲牽引設備,具備: 紡絲牽引裝置、及 具有可吸引保持絲線的吸引保持構件,邊由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保持絲線,邊對於前述紡絲牽引裝置進行生頭作業的生頭機械手、及 用於廢棄被前述吸引保持構件吸引的絲線的絲線廢棄部, 從前述吸引保持構件至前述絲線廢棄部的絲線的排出路徑,具有: 與前述吸引保持構件連接的機械手側排出管、及 從前述紡絲牽引裝置至前述絲線廢棄部為止延伸的設備側排出管, 在前述機械手側排出管及前述設備側排出管之間,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的耦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5899 | 2016-10-20 | ||
JP2016205899A JP2018066443A (ja) | 2016-10-20 | 2016-10-20 |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紡糸引取設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6207A true TW201816207A (zh) | 2018-05-01 |
Family
ID=6201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5820A TW201816207A (zh) | 2016-10-20 | 2017-10-19 | 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066443A (zh) |
TW (1) | TW201816207A (zh) |
WO (1) | WO20180741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53429B2 (ja) * | 2019-04-08 | 2023-04-06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紡糸引取設備 |
JP7402703B2 (ja) * | 2020-02-03 | 2023-12-2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処理設備、自動糸掛け装置、ティーチング方法及びティーチング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91394B2 (ja) * | 1991-12-26 | 1997-03-19 | 日立プラント建設株式会社 | 配管の接続装置 |
JP2005344808A (ja) * | 2004-06-02 | 2005-12-15 | Nissan Motor Co Ltd | 配管接続方法及び配管接続装置 |
WO2009056139A1 (en) * | 2007-10-30 | 2009-05-07 | Danfoss A/S | Non-drip coupling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fluid |
EP2457799B1 (de) * | 2010-11-12 | 2019-01-09 | Stäubli Tec-Systems GmbH | Multikupplung |
JP5939046B2 (ja) * | 2012-06-08 | 2016-06-2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オート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オートカップリング方法 |
CA2896454C (en) * | 2014-07-08 | 2021-12-07 | Staubli Faverges | Connecting plug, cooling circuit equipped with such a connecting plug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such a cooling circuit and a cold plate |
-
2016
- 2016-10-20 JP JP2016205899A patent/JP2018066443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9-13 WO PCT/JP2017/032961 patent/WO20180741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0-19 TW TW106135820A patent/TW201816207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74108A1 (ja) | 2018-04-26 |
JP2018066443A (ja) | 2018-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816208A (zh) | 紡絲牽引設備及生頭機械手 | |
TWI694964B (zh) | 掛紗機械手 | |
KR101919264B1 (ko) | 볼 베어링의 조립 방법 및 조립 장치, 그리고 그 조립 방법으로 제조한 볼 베어링 | |
TW201816207A (zh) | 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 |
JP2013039644A (ja) | 物品保持装置 | |
JP4007784B2 (ja) | Oリング搬送取付装置 | |
TW201816209A (zh) | 耦合裝置及紡絲牽引設備 | |
JP7348041B2 (ja) | ワーク取出装置 | |
KR101761375B1 (ko) | 로봇팔용 진공 흡착장치 | |
TWI815000B (zh) | 聯軸裝置以及紡絲牽引設備 | |
ES2972630T3 (es) | Un robot de servicio para una máquina de hilado anillos, una máquina de hilado anillos y un método de funcionamiento de un robot de servicio | |
KR101369184B1 (ko) | 차량용 부품 이송장치 | |
JP7465742B2 (ja) |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 |
EP4382466A1 (en) | Spun yarn take-up system and yarn threading robot | |
JP6442972B2 (ja) | ビードセパレータの搬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