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8240A - 加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加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8240A
TW201808240A TW106125391A TW106125391A TW201808240A TW 201808240 A TW201808240 A TW 201808240A TW 106125391 A TW106125391 A TW 106125391A TW 106125391 A TW106125391 A TW 106125391A TW 201808240 A TW201808240 A TW 2018082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temperature
heater
roller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9107B (zh
Inventor
小林賢司
佐藤誉之
Original Assignee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8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1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12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 B26D1/1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circular cutting member, e.g. disc cutter
    • B26D1/143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circular cutting member, e.g. disc cutter rotating about a stationary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6Means for mounting or adjusting the cutting member;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troke of the cutting memb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加工裝置具備:一對第1軸承,其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及一對第2軸承,其等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且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該加工裝置具備溫度控制器,其係將具備上述溫度感測器及上述加熱器之軸承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基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之溫度指示上述加熱器進行軸承之加熱。

Description

加工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之加工裝置。
先前,於拋棄式尿布或經期衛生棉等衛生用品之製造中,係使用熱軋進行2片片材間之接合(密封)、或片材或彈性構件之切斷。例如,於具備加熱器之加工輥與砧輥之間夾持加工物,進行加壓、加熱處理、切斷處理。此時,理想為加工輥與砧輥之間隔固定。 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發明中記載有以下技術:為了調整加工輥與砧輥之間隔,對與加工輥分別地與砧輥接觸並旋動之支持輥進行溫度調整。以使支持輥之溫度變為特定之溫度之方式進行調節,藉此將支持輥與砧輥之間隔維持在特定之尺寸。 又,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測定砧輥之外周部之輥軸方向的溫度,並基於該測定溫度進行砧輥之溫度控制之技術。藉此,維持圖案輥與砧輥之間隙固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22695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131833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工裝置,其具備:一對第1軸承,其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及 一對第2軸承,其等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且 於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 該加工裝置具備溫度控制器,其係將具備上述溫度感測器及上述加熱器之軸承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者,基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之溫度指示上述加熱器進行軸承之加熱。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工方法,其利用具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1軸承、及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2軸承,且於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的加工裝置,於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之間夾持被加工物,使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旋動,藉此加工上述被加工物, 以將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各者之溫度維持在高於不進行加熱而運轉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時之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即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適當參照隨附之圖式並根據下述記載當可更明瞭。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工裝置及加工方法,即便運轉圖案輥(加工輥)與砧輥經過一段時間,亦可抑制圖案輥之軸與砧輥之軸之間隔的變動,維持正常加工。 參照圖1及圖2對本發明之加工裝置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圖1及圖2中,將於水平面內與下述各旋動軸之軸心平行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於水平面內與各旋動軸之軸心正交之方向設為Y方向,將於水平面內與各旋動軸之鉛直方向設為Z方向。 如圖1及圖2所示,加工裝置10具有圖案輥20及砧輥30。圖案輥20之第1旋動軸21夾持圖案輥20,旋動自如地支持於一對第1軸承41(41A、41B)。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夾持砧輥30,旋動自如地支持於一對第2軸承61(61A、61B)。第1、第2旋動軸21、31之各者之一端連接有未圖示之驅動軸。 旋動自如地支持於上述各軸承,使圖案輥20之第1旋動軸21與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平行,且使圖案輥20之周面與砧輥30之周面的距離維持固定。 各對向之第1軸承41與第2軸承61之間具備輥間調整塊81(81A、81B)。具體而言,第1軸承41與支持固定有第2軸承61之支持體下部111之上表面111S之間夾持有輥間調整塊81。上表面111S水平且平滑。關於支持體110之詳細內容將在後文進行說明。於該情形時,輥間調整塊81之下表面81D與支持體下部111之上表面111S接觸。輥間調整塊81可配置於1對第1、第2軸承41、61中任一側之第1、第2軸承41、61間,若配置於兩側之第1、第2軸承41、61間,輥間之微調整進而變得容易。再者,於第2軸承61之第2外殼64之上表面比支持體下部111之上表面111S更露出之情形時,使用第2外殼64之上表面。於該情形時,第2外殼64之上表面水平且平滑。 於第1軸承41之各者配置有測定其溫度之第1溫度感測器51(51A、51B)。同樣地,於第2軸承61之各者配置有測定其溫度之第2溫度感測器71(71A、71B)。 又,於第1軸承41配置有分別加熱第1軸承41之第1加熱器52(52A、52B)。同樣地,於第2軸承61配置有分別加熱第2軸承61之第2加熱器72(72A、72B)。 上述溫度感測器及加熱器可僅為第1溫度感測器51與第1加熱器52、及第2溫度感測器71與第2加熱器72中任一者,更佳為如上所述具有兩者。 進而,具備將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溫度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之溫度控制器101。該溫度控制器101係基於藉由第1溫度感測器51(51A、51B)所測定之第1軸承41之各者之溫度指示第1加熱器52(52A、52B)進行第1軸承41之加熱。並且,基於藉由第2溫度感測器71(71A、71B)所測定之第2軸承61之各者之溫度指示第2加熱器72(72A、72B)進行第2軸承61之加熱。 具體而言,溫度控制器101接受第1、第2溫度感測器51、71之溫度測定信號,並與加熱設定溫度進行比較。於溫度測定信號低於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將對測定溫度較低之軸承的加熱器(第1、第2加熱器51、71之任一者或兩者)供給電力之未圖示之電源設為ON狀態,加熱軸承。於溫度測定信號高於加熱設定溫度,但電源開啟之情形時,將電源設為OFF狀態。另一方面,於電源為OFF狀態之情形時,除溫度測定信號低於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之外維持OFF狀態。自溫度感測器至溫度控制器之溫度測定信號之傳遞可為無線,亦可為有線。又,對加熱器之電源之指示可為有線,亦可為無線。於圖示例中,第1溫度感測器51、第1加熱器52、第2溫度感測器71、第2加熱器72之各者與溫度控制器101係利用配線102、103、104、105連接。再者,較佳為溫度控制器101內包括供給用以加熱加熱器之電力之電源。於該情形時,於溫度控制器101內指示電源ON、OFF。 以下,對上述構成構件進行具體說明。 圖案輥20係例如用於2片片材間之接合(密封)、或片材或彈性構件之切斷之加工輥。該加工輥係輥周面配置有例如壓紋圖案或切斷圖案之輥,由例如碳鋼、合金鋼、不鏽鋼等構成。 砧輥30係輥周面由平滑之圓周面構成之輥,與圖案輥20對向配置,由 例如碳鋼、合金鋼、不鏽鋼等構成。 圖案輥20之第1旋動軸21於圖案輥20之兩側旋動自如地支持於一對第1軸承41A、41B。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於砧輥30之兩側旋動自如地支持於一對第2軸承61A、61B。 第1軸承41具有:第1軸承本體43、及配置於第1軸承本體43之周圍之第1外殼44。第2軸承61亦形成與第1軸承41相同之構成,具有第2軸承本體63、及配置於第2軸承本體63之周圍之第2外殼64。第1、第2外殼44、64為了使第1、第2軸承本體43、63安裝容易,較佳為於YZ面均分割成2個部分(參照圖5)。再者,第1、第2外殼44、64於安裝第1、第2軸承本體43、63後,藉由利用螺栓緊固、焊接、壓入之固定等成為一體。 如圖3所示,第1軸承本體43為滾動軸承,由外側軌道輪45、內側軌道輪46、保持器47及包括複數個滾珠或滾子之滾動體48構成。同樣地,如圖4所示,第2軸承本體63亦為滾動軸承,由外側軌道輪65、內側軌道輪66、保持器67及包括複數個滾珠或滾子之滾動體68構成。再者,支承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之第2軸承61承受大於第1軸承41之徑向負載,因此亦較佳為使用將滾動體68排列成複數行(圖示例中為2行)者。 通常,軸承之各軌道輪使用高碳鉻軸承鋼。例如,可列舉SUJ2(JIS G4805:2008 高碳鉻軸承鋼鋼材)。高碳鉻軸承鋼之熱導率為46 W/mK,熱導性良好。 又,如圖1及圖2所示,第1外殼44係固定第1軸承本體43之外側軌道輪45之殼體。例如,較佳為於第1外殼44之內側藉由固定機構固定有外側軌道輪45。作為該固定機構,可列舉利用收縮配合之固定、利用螺栓緊固之固定等。 又,第1外殼44相對於包含配置於豎立設置並固定於台座100之支持體110之兩側部之2根平行軌道的導軌120而升降自如地配置。具體而言,於與安裝於第1軸承41之第1旋動軸21正交之第1外殼44的兩面,一體配置有用以使第1外殼44沿導軌120升降自如地滑動之凸緣狀之導件49(49A、49B)(亦一併參照圖5)。於該導件49配置有用以能使第1旋動軸21可動插入地通過之開口部50。並且,為了於導件49之對向之兩端邊側夾入各導軌120,第1外殼44可於上升方向(箭頭A方向)及下降方向(箭頭B方向)滑動。因此,導軌120之側面之3面於對向配置之導件49之對向面及其間之第1外殼44之1面上滑動,故而可不晃動地穩定滑動。再者,如果第1外殼44不晃動地穩定升降,則第1外殼44之升降動作亦可不為滑動。 如此,由於可利用第1外殼44之穩定地滑動進行升降動作,故而於第1外殼44之升降動作中不產生橫向偏差。因此,藉由利用輥間調整塊81之微調整,亦能於穩定之狀態下進行細微升降,故而可精度較高地進行輥間隔之微調整。 上述支持體110係固定於台座100上,包括固定有第2軸承61之支持體下部111及配置於其上部之框體112,於框體之內側之兩側部配置有導軌120者。或,亦可框體112本身為構成導軌120者。如此,上述導軌120可與上述支持體110構成為一體,亦可為不同體。又,導軌120並非限定於四角柱狀,只要為可升降上述第1外殼44者,亦可為剖面H形之柱狀體、圓柱狀體、多角柱狀體等。 進而,就提高支持體110之剛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支持體下部111與框體112構成為一體。 第2外殼64係固定第2軸承本體63之外側軌道輪65之殼體。例如,較佳為於第2外殼64之內側藉由固定機構固定外側軌道輪65。作為該固定機構,可列舉利用收縮配合之固定、利用螺栓緊固之固定等。 又,第2外殼64安裝並固定於被固定於台座100之支持體下部111上。即,第2外殼64經由支持體下部111固定於台座100上。較佳為於第2外殼64上配置有用以將第2外殼64容易地安裝於支持體下部111之凸緣69。即,第2外殼64內固定有第2軸承本體63,藉由固定於第2外殼64之一面之凸緣69固定於支持體下部111。作為於第2外殼64固定凸緣69之方式,有利用螺栓緊固、焊接、壓入之固定等。當然亦可將第2外殼64與凸緣69構成為一體。又,作為將凸緣69固定於支持體下部111之方式,有利用螺栓緊固、焊接、壓入之固定等。再者,第2外殼64亦可直接固定於台座100。又,固定有第2外殼64之支持體下部111亦構成於第2外殼64上。即,第2外殼64以貫通支持體下部111之方式,經由凸緣69固定於支持體下部111。 上述第1外殼44上具備朝第2外殼64(第2軸承61)方向、即朝下方以固定之壓力按壓第1外殼44(第1軸承41)之加壓部130。較佳為加壓部130朝箭頭P方向對被加工物施加可實施所需之加工之壓力。例如,於將圓筒直徑設為80 mm之情形時,該壓力為0.1 MPa以上,較佳為1.0 MPa以上,更佳為2.0 MPa以上。且為10.0 MPa以下,較佳為8.0 MPa以下,更佳為5.0 MPa以下。具體而言,為0.1 MPa以上且10.0 MPa以下,較佳為1.0 MPa以上且8.0 MPa以下,更佳為2.0 MPa以上且5.0 MPa以下。藉由加壓部130之加壓力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可進行充分之加工。又,藉由加壓部130之加壓力為上述上限值以下,無被加工物產生切痕或破損之虞。 第1旋動軸21構成為安裝有圖案輥20之側較安裝有各第1軸承41之側粗。於其階差部22與各第1軸承41之間之第1旋動軸21分別安裝有相對於圖案輥20定位各第1軸承41之間隔件23。該間隔件23係防止各第1外殼44與第1旋動軸21直接接觸者。第1軸承本體43藉由間隔件23決定距離圖案輥20之位置,固定在第1旋動軸21之特定之位置。 同樣地,第2旋動軸31構成為安裝有砧輥30之側較安裝有各第2軸承61之側粗。於其階差部32與各第2軸承61之間之第2旋動軸31分別安裝有相對於砧輥30定位各第2軸承61之間隔件33。該間隔件33係防止各第2外殼64與第2旋動軸31直接接觸者。第2軸承本體63藉由間隔件33決定距離砧輥30之位置,固定在第2旋動軸31之特定之位置。 第1溫度感測器51藉由壓入設置於配置有第1加熱器52之第1軸承41之第1外殼44的未圖示之孔內或螺栓固定而配置。第1溫度感測器51較佳為配置於第1外殼44之下部,即靠近第2軸承61。同樣地,第2溫度感測器71藉由壓入設置於配置有第2加熱器72之第2軸承61之第2外殼64的未圖示之孔內或螺栓固定而配置。第2溫度感測器71較佳為配置於第2外殼64之上部,即靠近第1軸承41。或,第1溫度感測器51亦可貼附於配置有第1加熱器52之第1軸承41之第1外殼44的下部表面而配置。同樣地,第2溫度感測器71亦可貼附於配置有第2加熱器72之第2軸承61之第2外殼64的上部表面而配置。作為第1、第2溫度感測器51、71,可列舉Chromel(註冊商標)-Alumel(註冊商標)熱電偶、銅-康銅熱電偶等。又,可列舉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熱敏電阻等。尤其是ChromelAlumel熱電偶自-200℃至1000℃左右間,熱電動勢相對於溫度具有線性,故而較佳。將第1、第2溫度感測器51、71貼附於外殼之情形時,貼附可使用熱導性接著劑、膠帶等。又,較佳為溫度感測器之感測部分由隔熱材料被覆。由隔熱材料被覆,藉此可排除外部環境之溫度之影響,更準確地測定軸承之溫度。 進而,於第1外殼44,與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平行地,且自該軸心X1以等距離於軸心X1周圍等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孔53。各孔53內嵌裝有第1加熱器52。即,第1加熱器52於第1外殼44內配置有複數個。 同樣地,於第2外殼64,與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平行地,且自該軸心X2以等距離於軸心X2周圍等間隔地配置有複數個孔73。各孔73內嵌裝有第2加熱器72。即,第2加熱器72於第2外殼64內配置有複數個。 較佳為第1、第2加熱器52、72由插裝式加熱器構成。作為插裝式加熱器之一例,有於金屬製之外管內之中央配置電阻加熱之發熱體,該發熱體連接有導線者。又,於發熱體之兩側埋設有耐熱性之絕緣物,外管之兩端由頂蓋密封。再者,第1、第2加熱器52、72除插裝式加熱器之外,亦可使用線圈加熱器。只要為能夠插入孔內加熱外殼者,可使用各種形態之加熱器。 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加熱設定溫度係與不利用第1、第2加熱器52、72進行加熱而運轉圖案輥20與砧輥30時之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最高到達溫度大致相等、或高於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 加熱設定溫度高於最高到達溫度1℃以上,較佳為高5℃以上,更佳為高10℃以上。又,高出最高到達溫度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30℃以下之範圍。具體而言,高出最高到達溫度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5℃以上且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10℃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 此處,對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進行說明。所謂最高到達溫度,意指軸承之發熱量與散熱量變成平衡狀態時之溫度。 通常,軸承由沿旋動軸傳遞而來之熱及軸承本身之發熱而加熱。具體而言,上述第1軸承41、第2軸承61主要由運轉圖案輥20與砧輥30時之軸承之滾動體於滾動時所產生之摩擦熱等加熱。又,於圖案輥20、砧輥30被加熱至一定溫度並運轉之情形時,軸承由自輥沿旋動軸傳遞而來之熱加熱。如圖6所示,於不使用加熱器加熱軸承之先前之情形,裝置開始運轉時,圖案輥OP側、DR側、砧輥OP側、DR側之各軸承之溫度上升。且軸心間距離Dx變大。並且若經過固定時間,該等加熱量與向軸承周囲之環境散熱之熱量達到平衡狀態,軸承之溫度不再上升。此時之軸承之溫度為最高到達溫度Tm。最高到達溫度Tm因各軸承而不同。伴隨於此軸心間距離Dx之變動量亦變小。 第1、第2旋動軸21、31於軸之任一側連接有未圖示之驅動軸。因此,沿旋動軸傳遞之熱於驅動軸側(DR側)容易散去,故而有驅動軸側之軸承之溫度變低之傾向。換言之,未連接有驅動軸之側(OR側)之軸承之溫度由於熱難以散去,故而有高於驅動軸側之傾向。又,圖案輥20與砧輥30有形狀不同,且材質亦不同之情況。於材質不同之情形時,熱導率不同。於此種情形時,第1軸承41與第2軸承61有最高到達溫度Tm不同之情況。 如上所述,於因各軸承而最高到達溫度Tm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對全部軸承將加熱設定溫度T0設定為與最高到達溫度Tm幾乎相等、或高於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以進行溫度控制。再者,加熱設定溫度T0可設定為相同溫度,若滿足上述溫度條件亦可對各軸承設定不同溫度,但較佳為各軸承均設定為相同溫度。其原因在於:若軸承間加熱設定溫度不同,則於軸承間產生因加熱設定溫度差所導致之熱流,溫度控制變得複雜。 進而,如圖6所示,於本發明之加工裝置中,圖案輥20及砧輥30之各者之DR側及OR側的第1、第2軸承41、61均設定加熱設定溫度T0為例如70℃。並且於加熱第1、第2軸承41、61至加熱設定溫度T0之狀態下裝置開始運轉。運轉開始時,停止第1、第2加熱器5272之加熱。因此,來自第1、第2外殼44、64之散熱量超過由第1、第2軸承41、61之運轉所產生之發熱量,第1、第2軸承41、61之溫度低於加熱設定溫度T0。其原因在於:軸承本體之熱被外殼奪去,並自外殼散熱。因此,第1、第2加熱器52、72必須為產生較自來自外殼之散熱量減去軸承之發熱量所得之熱量多之熱量的加熱器。 裝置開始運轉後亦藉由第1、第2溫度感測器51、71測定各第1、第2軸承41、61之軸承溫度。若軸承之測定溫度低於加熱設定溫度T0,則溫度控制器101將與低於加熱設定溫度T0之軸承對應之第1、第2加熱器52、72之電源設為ON狀態。並且藉由電源設為ON狀態之加熱器加熱軸承,使軸承之溫度上升。之後亦進行軸承之溫度測定,若軸承之溫度變為加熱設定溫度T0,再次將加熱器之電源設為OFF。如此,藉由比較各軸承之測定溫度與加熱設定溫度T0,反覆進行與軸承對應之加熱器之電源之ON、OFF,藉此將第1、第2軸承41、61之溫度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T0。將軸承溫度控制在加熱設定溫度T0,藉此軸心間距離Dx幾乎沒有變動,大致固定。因此,可於使軸心間距離Dx穩定之狀態下,使加工裝置10運轉。再者,軸心間距離Dx藉由以軸承運轉前之軸心間距離、各軸承之直徑為基準,以各軸承之熱膨脹係數、軸承之溫度為參數之模擬求得。 進而,如圖1及圖2所示,一對第1軸承41相對於第1旋動軸21,較佳為例如,將一對之一側第1軸承41A之內側軌道輪46設為過盈配合,將另一側第1軸承41B之內側軌道輪46設為轉動配合。設為轉動配合者較佳為第1旋動軸21之自由端,即,未與另一軸連接之側。 第2軸承61係具有與第1軸承41相同之構成之滾動軸承。因此,一對第2軸承61相對於第2旋動軸31,較佳為將一對之一側第2軸承61A之內側之軌道輪設為過盈配合,將另一側第2軸承61B之內側之軌道輪設為轉動配合。設為轉動配合者較佳為第2旋動軸31之自由端,即,未與另一軸連接之側。 如上所述,藉由將支持旋動軸之一側之軸承之內側軌道輪設為轉動配合,即便旋動軸於軸方向膨脹而產生推力負載,其推力負載亦不影響軸承。因此,可防止因推力負載所造成之軸承之損傷。 再者,雖未圖示,軸承之內側軌道輪與嵌入其中之旋動軸之間嵌裝有套筒並固定內側軌道輪與旋動軸,從而代替過盈配合。並且亦可使配置於套筒之錐形之表面的螺紋與螺母螺合將套筒緊固在旋動軸並固定。 圖案輥20之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與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較佳為平行配置。藉由平行配置軸心X1、X2,維持圖案輥20之周面與砧輥30之周面的距離固定。平行地調整軸心X1、X2時,係移動配置於第1軸承41與第2軸承61之間之輥間調整塊81而進行。以下對輥間調整塊81進行說明。 各者相互對向之第1軸承41與第2軸承61之間具備輥間調整塊81(81A、81B)。該輥間調整塊81具有六面體之塊形狀,即具有作為第1軸承41側之面之上表面81S、作為第2軸承61側之面之下表面81D、及四個側面。輥間調整塊81如圖2所示,上表面81S於Y方向相對於水平面具有斜度。即,若以圖2進行說明,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81S之左側之位置高於右側之位置。另一方面,關於X方向,上表面81S與水平面平行。第1軸承41之第1外殼44之下表面41S側、即輥間調整塊81側之面亦同樣係對應於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81S,於Y方向相對於水平面具有斜度之面。換言之,第1軸承41之第1外殼44之下表面41S與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81S為平行之面。 上述輥間調整塊81之斜度為相對於水平面0.1°以上,較佳為0.2°以上,更佳為0.3°以上。並且,為相對於水平面10°以下,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2°以下。具體而言,為0.1°以上且10°以下,較佳為0.2°以上且5°以下,更佳為0.3°以上且2°以下。藉由斜度大於上述下限值,則充分獲取軸心間距離之調整寬度,可充分調整軸心間距離。另一方面,藉由斜度為上述上限值以內,軸心間距離之調整寬度不會過大,可容易地進行微小之調整。 輥間調整塊81使用機械構造用碳鋼(例如S45C)。S45C係於尤其需要強度之情形時所選擇之鋼材,切削、研削加工性優異。因此,機械構造用碳鋼係適用於滑動自如地配置於第1外殼44與第2外殼64之間之輥間調整塊81的材料。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之與第1、第2外殼44、64的滑動面為了防止固著或燒付,較佳為例如將平坦度設為100 μm以下,且表面具有深度為數μm左右之多數凹部。例如較佳為藉由刮削加工修平面之刮削加工面。同樣地,第1、第2外殼44、64之與輥間調整塊81之滑動面相接觸之面亦較佳為藉由刮削加工修平面之刮削加工面。藉由形成刮削加工面,面彼此之密接性降低,變得容易滑動。又,潤滑油亦容易進入滑動面。因此,於使輥間調整塊81微動之情形時,由於輥間調整塊81開始滑動之最初無需非常大之力,故而容易進行微調整。又,輥間調整塊81之滑動面亦可配置未圖示之槽,於該滑動面滑動之外殼側之面配置與槽對應之形狀之未圖示之凸條部。例如,將槽設為V字型剖面之槽,將凸條部設為可於該V字型剖面之槽內滑動自如地移動之倒V字型剖面之凸條部。如此,將槽與凸條部組合,藉此使輥間調整塊81移動時,可無橫向偏差地使其準確移動。 另一方面,輥間調整塊81之下表面81D與支持體下部111之上表面111S為相對於水平面而平行之面。即,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81S與下表面81D不平行。並且,亦可於輥間調整塊81之下表面81D與第2外殼64之滑動面配置如上述般未圖示之槽與凸條部。又,將該等滑動面製成刮削加工面亦較佳。 上述輥間調整塊81之移動係藉由螺紋之旋動。具體而言,於支持體110以與第1、第2旋動軸21、31成直角方向之方式切削未圖示之母螺紋,與該母螺紋螺合之公螺紋82以旋動自如地支持於輥間調整塊81之側面之大致中央之方式配置。該公螺紋82較佳為於水平方向旋動而前進。因此,於支持體110以公螺紋82於水平方向旋動之方式切削上述母螺紋。 因此,藉由使公螺紋82旋動,輥間調整塊81於水平面內相對於第1、第2旋動軸21、31沿直角方向即Y方向移動。例如,藉由使公螺紋82正向旋轉,可使輥間調整塊81於箭頭C方向移動,藉由使公螺紋82反向旋轉,可使輥間調整塊81於箭頭D方向移動。藉由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81S與下表面81D為不平行及輥間調整塊81可於水平方向移動,可調整軸心間距離。 再者,作為輥間調整塊81之移動方法,亦可使用滾珠螺桿。藉由使用滾珠螺桿,輥間調整塊81之移動變得更加平滑。 較佳為於輥間調整塊81包括測定其溫度之未圖示之第3溫度感測器與第3加熱器。並且,較佳為上述溫度控制器101亦兼有將輥間調整塊81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之功能。即,溫度控制器101亦係基於第3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輥間調整塊81之溫度指示第3加熱器進行輥間調整塊81之加熱。 上述第3溫度感測器可使用與第1溫度感測器51相同者,例如,貼附於輥間調整塊81之側面中央。該貼附方法與上述第1溫度感測器51相同。再者,貼附第3溫度感測器之位置只要為可測定輥間調整塊81之溫度之位置,則不限定於上述位置。 輥間調整塊81較佳為與正交於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之方向平行地、例如等間隔地配置有未圖示之複數個孔。各孔內嵌裝有第3加熱器。即,第3加熱器配置於輥間調整塊81內。較佳為上述第3加熱器由插裝式加熱器構成。作為插裝式加熱器,使用有與第1加熱器52相同之上述者。再者,只要為可插入孔內並加熱輥間調整塊81者,可使用如線圈加熱器般各種形態之加熱器。 對本發明之加工方法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參照圖1及圖2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加工方法中,例如,使用上述加工裝置10。即,具有以下者:一對第1軸承41,其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20之旋動軸21;及一對第2軸承61,其等配置於與一對第1軸承41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30之旋動軸31。進而,於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第1軸承41具備第1溫度感測器51及第1加熱器71,第2軸承61具備第2溫度感測器52及第2加熱器72。 並且,利用加工裝置10,於圖案輥20與砧輥30之間夾持作為被加工物之不織布片材200,藉由旋動圖案輥20與砧輥30進行加工。 此時,以將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各者之溫度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利用溫度控制器101進行溫度控制。加熱設定溫度係高於不進行加熱而運轉圖案輥20與砧輥30時之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 對溫度控制器101之具體溫度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作為一例,對第1軸承41A之溫度控制進行說明。 運轉圖案輥20與砧輥30。隨著兩輥運轉,第1軸承41A之溫度上升。並且設第1軸承41A之最高到達溫度為Tm。此時第1軸承41A之加熱設定溫度T0高於最高到達溫度1℃以上,較佳為高5℃以上,更佳為10℃以上。又,高出最高到達溫度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30℃以下之範圍。具體而言,設為較最高到達溫度Tm高出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5℃以上且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10℃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之溫度。 並且,以第1軸承41A之溫度成為加熱設定溫度T0之方式進行以下之操作。 利用設置於第1外殼44之第1溫度感測器51測定第1軸承41A之溫度T1。利用溫度控制器101判定溫度T1是否為加熱設定溫度T0以下。因此,於溫度控制器101預先設定各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T0。於第1溫度感測器51所測定之溫度T1低於加熱設定溫度T0之情形時,利用溫度控制器101向第1加熱器52發出加熱指示,運轉第1加熱器52加熱第1軸承41A。再者,關於對第1加熱器52進行加熱指示之情形及不進行加熱指示之情形,係藉由如上述般向對第1加熱器52供給電力之未圖示之電源之ON、OFF指示而進行。 其後亦利用第1溫度感測器51進行第1軸承41A之溫度T1之測定。並且與上述同樣地,比較溫度T1與加熱設定溫度T0。於第1溫度感測器51所測定之溫度T1超過加熱設定溫度T0前進行該一系列測定作業。並且,當第1溫度感測器51所測定之溫度T1超過加熱設定溫度T0時,利用溫度控制器101,停止第1加熱器52之加熱。即,將對第1加熱器52供給電力之電源設為OFF狀態。 並且,停止第1加熱器52之加熱後亦進行溫度T1之測定,於溫度T1為加熱設定溫度T0以下時,再次利用第1加熱器52加熱第1軸承41。 如上所述,可以加熱設定溫度T0為基準,以使第1軸承41A之溫度T1始終為加熱設定溫度T0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第1軸承41B、第2軸承61A、61B亦可與第1軸承41A同樣地控制溫度。此時,基於最高到達溫度Tm對各軸承設定加熱設定溫度T0。將第1軸承41之加熱設定溫度T0與第2軸承61之加熱設定溫度T0設定為相同溫度。以此方式對各軸承設定之加熱設定溫度T0就溫度容易控制而言較佳為相同溫度。 通常各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Tm不同。其係起因於各旋動軸之設置位置之溫度環境、與驅動軸之連接狀況之差異等。因此,有以下情況:加熱設定溫度T0下,由對向之第1軸承41A與第2軸承61A分別支承之旋動軸之軸心間距離Dx1、與由另一對向之第1軸承41B與第2軸承61B分別支承之旋動軸之軸心間距離Dx2不同。於此種情形時,利用輥間調整塊81以軸心間距離Dx1與Dx2相等之方式進行微調整。 此時,由於支承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之第2軸承61固定於支持體下部111,故而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之位置可保持水平並不移動。因此,軸心間距離之調整係利用輥間調整塊81,一面使軸心X1保持水平一面調整軸心X1之高度。即,以軸心間距離Dx1=軸心間距離Dx2之方式,旋動公螺紋82並移動輥間調整塊81,藉此進行調整。再者,較佳為相對於公螺紋82之旋動量,預先測定第1軸承41之升降方向之移動量,即軸心X1之移動量。 利用上述溫度控制器101之軸承之溫度控制係對第1軸承41A、41B及第2軸承61A、61B四個軸承進行。即便僅對第1軸承41或第2軸承61之任一者進行上述溫度控制,雖然精度降低,但可固定維持第1旋動軸21與第2旋動軸31之軸心間距離。於該情形時,與上述同樣地,利用輥間調整塊81,對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相對於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之高度方向之位置進行微調整。 旋動自如地支持於第2軸承61之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保持水平。於該狀態下調整旋動自如地支持於第1軸承41之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相對於上述軸心X2平行。平行之調整係於運轉第1、第2旋動軸21、31,第1軸承41及第2軸承61之溫度上升並分別達最高到達溫度Tm後進行。並且,平行之調整係藉由公螺紋82之旋動動作使輥間調整塊81移動,利用輥間調整塊81之上表面之斜度抬起第1軸承21使其上升,或藉由自重及加壓部130之壓力使其下降。此時,以必要之旋動量使公螺紋82旋動,藉此使第1軸承41上升或下降,從而調整軸心間距離Dx(Dx1、Dx2)。該軸心間距離Dx1係第1軸承41A與第2軸承61A之間之軸心間距離,軸心間距離Dx2係第1軸承41B與第2軸承61B之間的軸心間距離。因此,藉由調整輥間調整塊81之位置,可調整各軸心間距離Dx1、Dx2。 藉由上述加工裝置10,可利用溫度控制器101進行第1、第2軸承41、61之溫度控制,故而即便於輥運轉中,亦可將圖案輥20之第1旋動軸21與砧輥30之第2旋動軸31的軸心間距離Dx維持在固定距離。又,藉由加工方法,即便運轉圖案輥20與砧輥30經過一段時間,亦可抑制第1旋動軸21與第2旋動軸31之間隔之變動,維持被加工物之正常之加工。 藉此,例如於箭頭M方向運轉圖案輥20,例如於箭頭N方向運轉砧輥30加工作為被加工物之例如不織布片材200之情形時,可防止不織布彼此之接合加工不良、或不織布之切斷加工不良。因此,可確實地進行不織布彼此之接合或不織布之切斷。 又,於加工裝置10中,由於第2軸承61固定於支持體下部111,故而即便第2軸承61被加熱,其一部分熱向支持體下部111側散熱。因此,抑制第2軸承61之熱膨脹。因此抑制旋動自如地支持於第1軸承41之第1旋動軸21之軸心X1與旋動自如地支持於第2軸承61之第2旋動軸31之軸心X2的軸心間距離Dx之變動。但為了精度較高地控制軸心間距離Dx,較佳為如上所述,亦於第2軸承61側配置第2溫度感測器71與第2加熱器72。藉此,可對軸心間距離Dx進行精度較高之控制。 由上述加工裝置10所加工之較佳被加工物可列舉複合片材,其包括:2片片材、及於該等兩片材間以伸長狀態配置且單向延伸之複數根彈性構件。作為2片片材,可使用各種不織布或膜等,尤其可較佳使用不織布。2片片材可為相互同類者,亦可為不同種類者。不織布例如可使用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水刺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等。亦可使用該等不織布之任意2種以上之積層體。 根據利用上述加工裝置10之上述加工方法,可穩定地進行由於不容易進行穩定搬送而於加工成片材時容易產生廢品、尤其是荷重2 N/50 mm時之MD方向之伸度為0.5~5%左右的易延伸之片材之加工。藉由精度較高地微調整上述加工裝置10之輥間隔,可較佳地用於具有上述伸度之易延伸之片材之例如聚丙烯纖維之不織布之加工。所謂上述MD係Machine Direction之略稱。 作為上述加工,有2片片材之接合(例如,利用壓紋加工之接合)、上述複合片材之彈性構件之切斷等。尤其適合不切斷具有上述伸度之較薄片材,而切斷配置於該較薄片材間之彈性構件(例如橡膠線)。 上述複合片材適用於吸收性物品等,較佳用作例如配置於短褲型拋棄式尿布中之吸收性本體之外面側的外裝體。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有以下加工裝置及加工方法。 <1> 一種加工裝置,其具備:一對第1軸承,其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及 一對第2軸承,其等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且 於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 該加工裝置具備溫度控制器,其係將具備上述溫度感測器及上述加熱器之軸承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者,基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之溫度指示上述加熱器進行軸承之加熱。 <2> 如<1>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溫度控制器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低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運轉上述加熱器加熱該軸承,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高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停止上述加熱器之運轉,藉此將該軸承之溫度維持在上述加熱設定溫度。 <3> 如<1>或<2>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溫度感測器包括:第1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第1軸承之溫度;及第2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第2軸承之溫度;且 上述加熱器包括:第1加熱器,其加熱上述第1軸承;及第2加熱器,其加熱上述第2軸承。 <4> 如<3>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軸承具有第1軸承本體、及配置於該第1軸承本體之周圍之第1外殼, 上述第2軸承具有第2軸承本體、及配置於該第2軸承本體之周圍之第2外殼, 上述第1加熱器配置於上述第1外殼, 上述第2加熱器配置於上述第2外殼。 <5> 如<4>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外殼內具有與上述圖案輥之旋動軸之軸心平行,且配置於該軸心周圍之孔, 於上述孔內具有上述第1加熱器。 <6> 如<4>或<5>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外殼內具有與上述砧輥之旋動軸之軸心平行,且配置於該軸心周圍之孔, 於上述孔內具有上述第2加熱器。 <7> 如<4>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外殼固定於台座, 上述第1外殼升降自如地沿固定於上述台座之導軌而配置。 <8> 如<4>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溫度感測器配置於設置於上述第1外殼之孔內。 <9> 如<4>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溫度感測器配置於設置於上述第2外殼之孔內。 <10> 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器包括插裝式加熱器。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係高於不進行上述加熱器之加熱而運轉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時之上述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 <12> 如<11>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高出上述最高到達溫度1℃以上,較佳為高出5℃以上,更佳為高出10℃以上,又,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30℃以下之範圍,具體而言,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5℃以上且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10℃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 <13> 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將上述第1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與上述第2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設定為相同溫度。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具備輥間調整塊,其配置於上述第1軸承與上述第2軸承之間,並調整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之軸心間距離。 <15> 如<14>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具備:第3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溫度;及 第3加熱器,其配置於上述輥間調整塊;且 上述溫度控制器將上述輥間調整塊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係基於上述第3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溫度指示上述第3加熱器進行上述輥間調整塊之加熱。 <16> 如<14>或<15>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具有六面體之塊形狀,即具有作為上述第1軸承側之面之上表面、作為上述第2軸承側之面之下表面、及四個側面。 <17> 如<16>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之上表面與下表面為不平行。 <18> 如<16>或<17>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上表面相對於水平面具有斜度。 <19> 如<18>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斜度為相對於水平面0.1°以上,較佳為0.2°以上,更佳為0.3°以上,並且,為相對於水平面10°以下,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2°以下,具體而言,為0.1°以上且10°以下,較佳為0.2°以上且5°以下,更佳為0.3°以上且2°以下。 <20> 如<14>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可於水平方向移動。 <21> 如<1>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裝置,其具有朝上述第2軸承方向加壓上述第1軸承之加壓部。 <22> 一種加工方法,其係利用具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1軸承、及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2軸承,且於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的加工裝置,於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之間夾持被加工物,藉由使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旋動而加工上述被加工物, 以將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各者之溫度,維持在高於不進行加熱而運轉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時之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即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23> 如<22>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以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低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運轉上述加熱器加熱軸承,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測定之軸承高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停止利用上述加熱器之加熱,藉此以將上述軸承之溫度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24> 如<23>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高出上述最高到達溫度1℃以上,較佳為高出5℃以上,更佳為高出10℃以上,又,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30℃以下之範圍。具體而言,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高出5℃以上且40℃以下之範圍,更佳為高出10℃以上且30℃以下之範圍。 <25> 如<22>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將上述第1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與上述第2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設定為相同溫度。 <26> 如<22>至<2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被加工物係包含2片片材、及於該等2片片材間以伸長狀態配置且單向延伸之複數根彈性構件之複合片材。 <27> 如<26>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工為上述2片片材之接合。 <28> 如<26>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工為上述彈性構件之切斷。 <29> 如<26>至<2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2片片材為不織布。 雖對本發明與其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一併進行了說明,應認識到只要未進行特別指定,說明之任何細節均不限定本發明,應不違反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所示之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地廣泛地理解。 本案係主張基於在2016年8月8日於日本提出專利申請之特願2016-155751及在2017年7月24日於日本提出專利申請之特願2017-142546之優先權者,此處參照該等申請並將其等之內容作為本說明書之部分記載併入。
10‧‧‧加工裝置
20‧‧‧圖案輥
21‧‧‧第1旋動軸
22、32‧‧‧階差部
23、33‧‧‧間隔件
30‧‧‧砧輥
31‧‧‧第2旋動軸
41、41A、41B‧‧‧第1軸承
41S‧‧‧第1軸承之下表面
43‧‧‧第1軸承本體
44‧‧‧第1外殼
45、65‧‧‧外側軌道輪
46、66‧‧‧內側軌道輪
47、67‧‧‧保持器
48、68‧‧‧滾動體
49、49A、49B‧‧‧導件
50‧‧‧開口部
51、51A、51B‧‧‧第1溫度感測器
52、52A、52B‧‧‧第1加熱器
53、73‧‧‧孔
61、61A、61B‧‧‧第2軸承
63‧‧‧第2軸承本體
64‧‧‧第2外殼
69‧‧‧凸緣
71、71A、71B‧‧‧第2溫度感測器
72、72A、72B‧‧‧第2加熱器
81、81A、81B‧‧‧輥間調整塊
81D‧‧‧(輥間調整塊之)下表面
81S‧‧‧(輥間調整塊之)上表面
82‧‧‧公螺紋
100‧‧‧台座
101‧‧‧溫度控制器
102、103、104、105‧‧‧配線
110‧‧‧支持體
111‧‧‧支持體下部
111S‧‧‧(支持體下部之)上表面
112‧‧‧框體
120‧‧‧導軌
130‧‧‧加壓部
Dx‧‧‧軸心間距離
X1、X2‧‧‧軸心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加工裝置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的軸承及輥間調整塊之主要部分剖視圖。再者,支持體之圖示省略。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加工裝置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的側視圖。 圖3係第1軸承本體之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4係第2軸承本體之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5係導件與導軌之放大剖視圖。 圖6係表示軸承溫度與運轉時間及軸心間距離與運轉時間之關係之圖表。
10‧‧‧加工裝置
20‧‧‧圖案輥
21‧‧‧第1旋動軸
22、32‧‧‧階差部
23、33‧‧‧間隔件
30‧‧‧砧輥
31‧‧‧第2旋動軸
41、41A、41B‧‧‧第1軸承
41S‧‧‧第1軸承之下表面
43‧‧‧第1軸承本體
44‧‧‧第1外殼
45、65‧‧‧外側軌道輪
46、66‧‧‧內側軌道輪
48、68‧‧‧滾動體
51、51A、51B‧‧‧第1溫度感測器
52、52A、52B‧‧‧第1加熱器
53、73‧‧‧孔
61、61A、61B‧‧‧第2軸承
63‧‧‧第2軸承本體
64‧‧‧第2外殼
69‧‧‧凸緣
71、71A、71B‧‧‧第2溫度感測器
72、72A、72B‧‧‧第2加熱器
81、81A、81B‧‧‧輥間調整塊
101‧‧‧溫度控制器
102、103、104、105‧‧‧配線
Dx‧‧‧軸心間距離
X1、X2‧‧‧軸心

Claims (29)

  1. 一種加工裝置,其具備: 一對第1軸承,其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及 一對第2軸承,其等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且 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 該加工裝置具備溫度控制器,其係將具備上述溫度感測器及上述加熱器之軸承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者,基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之溫度指示上述加熱器進行軸承之加熱。
  2. 如請求項1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溫度控制器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低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運轉上述加熱器加熱該軸承,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高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停止上述加熱器之運轉,藉此將該軸承之溫度維持在上述加熱設定溫度。
  3. 如請求項1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溫度感測器包括:第1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第1軸承之溫度;及第2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第2軸承之溫度;且 上述加熱器包括:第1加熱器,其加熱上述第1軸承;及第2加熱器,其加熱上述第2軸承。
  4. 如請求項3之加工裝置,其將上述第1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及上述第2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設定為相同溫度。
  5. 如請求項3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軸承具有第1軸承本體、及配置於該第1軸承本體之周圍之第1外殼, 上述第2軸承具有第2軸承本體、及配置於該第2軸承本體之周圍之第2外殼, 上述第1加熱器配置於上述第1外殼, 上述第2加熱器配置於上述第2外殼。
  6. 如請求項5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外殼內具有與上述圖案輥之旋動軸之軸心平行且配置於該軸心周圍之孔, 於上述孔內具有上述第1加熱器。
  7. 如請求項5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外殼內具有與上述砧輥之旋動軸之軸心平行且配置於該軸心周圍之孔, 於上述孔內具有上述第2加熱器。
  8. 如請求項5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外殼固定於台座, 上述第1外殼沿固定於上述台座之導軌升降自如地配置。
  9. 如請求項5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溫度感測器配置於設置於上述第1外殼之孔內。
  10. 如請求項5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溫度感測器配置於設置於上述第2外殼之孔內。
  11. 如請求項1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器包括插裝式加熱器。
  12. 如請求項1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係高於不進行上述加熱器之加熱而運轉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時之上述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
  13. 如請求項11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
  14. 如請求項1之加工裝置,其包括輥間調整塊,其配置於上述第1軸承與上述第2軸承之間,調整上述圖案輥及上述砧輥之軸心間距離。
  15. 如請求項14之加工裝置,其包括: 第3溫度感測器,其測定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溫度;及 第3加熱器,其配置於上述輥間調整塊;且 上述溫度控制器係將上述輥間調整塊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者,基於上述第3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溫度,指示上述第3加熱器進行上述輥間調整塊之加熱。
  16. 如請求項14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具有六面體之塊形狀,即具有作為上述第1軸承側之面之上表面、作為上述第2軸承側之面之下表面、及四個側面。
  17. 如請求項16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之上表面與下表面不平行。
  18. 如請求項16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上表面相對於水平面具有斜度。
  19. 如請求項18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之斜度為相對於水平面0.1°以上且10°以下。
  20. 如請求項14之加工裝置,其中上述輥間調整塊可於水平方向移動。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加工裝置,其具有朝上述第2軸承方向加壓上述第1軸承之加壓部。
  22. 一種加工方法,其係使用具有旋動自如地支持圖案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1軸承、及配置於與上述一對第1軸承對向之位置並旋動自如地支持砧輥之旋動軸之一對第2軸承,且於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至少一者具備溫度感測器與加熱器的加工裝置,於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之間夾持被加工物,藉由使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旋動而加工上述被加工物, 以將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各者之溫度,維持在高於不進行加熱而運轉上述圖案輥與上述砧輥時之上述第1軸承及上述第2軸承之最高到達溫度之溫度即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23. 如請求項22之加工方法,其中以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低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運轉上述加熱器加熱軸承,於上述溫度感測器所測定之軸承高於上述加熱設定溫度之情形時,停止利用上述加熱器之加熱,藉此以將上述軸承之溫度維持在加熱設定溫度之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24. 如請求項23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熱設定溫度較上述最高到達溫度高出1℃以上且50℃以下之範圍。
  25. 如請求項22之加工方法,其將上述第1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與上述第2軸承之加熱設定溫度設定為相同溫度。
  26. 如請求項22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被加工物係包含2片片材、及於該等2片片材間以伸長狀態配置且單向延伸之複數根彈性構件之複合片材。
  27. 如請求項26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工為上述2片片材之接合。
  28. 如請求項26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加工為上述彈性構件之切斷。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加工方法,其中上述2片片材為不織布。
TW106125391A 2016-08-08 2017-07-28 加工裝置與加工方法 TWI669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5751 2016-08-08
JP??2016-155751 2016-08-08
JP2017142546A JP6330091B2 (ja) 2016-08-08 2017-07-24 加工装置
JP??2017-142546 2017-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240A true TW201808240A (zh) 2018-03-16
TWI669107B TWI669107B (zh) 2019-08-21

Family

ID=6119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391A TWI669107B (zh) 2016-08-08 2017-07-28 加工裝置與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30091B2 (zh)
CN (1) CN109562526A (zh)
RU (1) RU2712459C1 (zh)
TW (1) TWI669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8634B (zh) * 2020-06-20 2021-05-04 山东华业无纺布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加工设备的铺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5440A (zh) * 1971-03-29 1972-11-25
JP3868101B2 (ja) * 1998-03-17 2007-01-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ダイカッタ
JP5250406B2 (ja) * 2008-12-03 2013-07-31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US8940116B2 (en) * 2009-12-30 2015-01-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for making disposable absorbent garments to reduce absorbent bunching
JP5523147B2 (ja) * 2010-03-03 2014-06-18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8480387B2 (en) * 2010-08-12 2013-07-09 Johnson & Johnson Do Brasil Industria E Comercio Produtos Para Saude Ltda. Apparatus for making a fibrous article having a three dimensional profile
CN102287609A (zh) * 2011-07-12 2011-12-21 江苏金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低温旋转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KR101905087B1 (ko) * 2012-10-16 2018-10-08 두산공작기계 주식회사 볼스크류를 구비한 공작기계의 열변위 방지장치 및 열변위 방지방법
CN103273535B (zh) * 2013-04-26 2015-06-24 三明市普诺维机械有限公司 纸蚊香片模切机
JP2015100831A (ja) * 2013-11-27 2015-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ロールプレス機
JP6363877B2 (ja) * 2014-06-02 2018-07-25 株式会社瑞光 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12459C1 (ru) 2020-01-29
JP6330091B2 (ja) 2018-05-23
TWI669107B (zh) 2019-08-21
JP2018024088A (ja) 2018-02-15
CN109562526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43858A1 (en) Bea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earing system
TWI669107B (zh) 加工裝置與加工方法
KR102069347B1 (ko) Lm 가이드
KR101484838B1 (ko) 타이어 시험기의 다분력 계측 스핀들 유닛
ATE449266T1 (de) Konisches rollenlager mit abnehmbarer rippe
JP5910331B2 (ja) 位置決め装置
US20200298548A1 (en) Closed loop feedback press
US10775329B2 (en)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Meier et al. Incremental sheet metal forming with direct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two moving tools
WO2018030183A1 (ja) 加工装置
US20150137403A1 (en) Deformation-based micro surface texturing system
CN113385885B (zh) 一种智能实时监测转台过盈装配的装置及装配方法
JP2014042922A (ja) 加熱ロール及びロールプレス機、ロールプレス方法
Lee et al.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3D printed ball bearing: Feasibility study
JP6363877B2 (ja) 加工装置
JP5671371B2 (ja) 連続プレス装置
JP2002054629A (ja) 転がり軸受の予圧調整装置
WO2019044764A1 (ja) 冷間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冷間プレス成形方法
CN209738305U (zh) 一种加工装置
CN209878528U (zh) 一种材料的非均匀温度场磨损试验装置
JP2012132733A (ja) 安全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温荷重装置
JP2012061513A (ja) プレスロール装置およびプレス方法
JP5983625B2 (ja) 軸受ユニット、この軸受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プレス装置及び積層接合体製造装置
KR102056370B1 (ko) 필름 부착 장치
JP6966170B2 (ja) ねじ送り機構の診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