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7480A - 投射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投射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7480A
TW201807480A TW106124260A TW106124260A TW201807480A TW 201807480 A TW201807480 A TW 201807480A TW 106124260 A TW106124260 A TW 106124260A TW 106124260 A TW106124260 A TW 106124260A TW 201807480 A TW201807480 A TW 2018074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display device
cool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4360B (zh
Inventor
目黑弘行
石毛正裕
楠井亮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3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8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ctru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具備:光源光學系統,其具有光源部、將來自光源部之出射光轉換成波長區域與出射光之波長區域不同之光之光轉換部及使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及外部殼體,其收容光源光學系統,並且具有形成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之吸氣口及排氣口;光源部及光轉換部配置於空氣流路上,且冷卻部配置於自空氣流路上偏移之位置。

Description

投射型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光轉換部及其冷卻部之投射型顯示裝置。
於設置於牆壁附近或桌子等而投射影像之短焦點投影儀中,其商品外形呈橫寬之長方體狀之情形較多。又,作為製品內部之零件佈局,將投射透鏡配置於中央部之情形較多。於此種短焦點投影儀中,為了提高製品內部之空間之利用效率,例如有效的是如專利文獻1中之正面投射型液晶顯示裝置般,將自光源燈部至投射透鏡部之光學單元配置成U字狀。 於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短焦點投影儀中,光學單元中之發熱量係越靠近光源越大,越靠近投射透鏡越小。因此,光源中設置有光源用之冷卻風扇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90811號公報
且說,於短焦點投影儀中,存在與光源分開地設置有將自光源出射之光轉換成不同波長之光轉換部者。於此種短焦點投影儀中,藉由將來自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LD)等光源之光照射至螢光體,而提取作為螢光之白色光,光學單元例如具備:激發用光源(光源部),其出射使螢光體激發之激發光;及螢光體輪(光轉換部),其具有接收激發光並發出與激發光不同之波長光之螢光體層。於此種光學單元中,例如,來自光轉換部之發熱量僅次於光源部而較多。因此,要求提高包括螢光體輪附近在內之冷卻效率。 期待提供一種可提高冷卻效率之投射型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具備:光源光學系統,其具有光源部、將來自光源部之出射光轉換成波長區域與出射光之波長區域不同之光之光轉換部及使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及外部殼體,其收容光源光學系統,並且具有形成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之吸氣口及排氣口;光源部及光轉換部配置於空氣流路上,且冷卻部配置於自空氣流路上偏移之位置。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中,將光源部及光轉換部配置於由設置於外部殼體之吸氣口及排氣口形成之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上,將使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配置於自空氣流路偏移之位置。藉此,可減少冷卻部之壓力損失。又,可藉由自吸氣口吸入之空氣效率良好地進行光轉換部之排熱。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將光源部及光轉換部配置於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上,將使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配置於自空氣流路偏移之位置,因此,冷卻部之壓力損失減少。又,可藉由自吸氣口吸入之空氣實現效率良好之光轉換部之排熱。因此,可提高冷卻效率。 再者,此處記載之效果未必受到限定,可為本發明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說明係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 1.實施形態(將螢光體輪用之冷卻風扇配置於自空氣流路偏移之位置之例) 1-1.主要部分之構成 1-2.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 1-3.作用、效果 2.變化例 2-1.變化例1(於冷卻風扇設置有散熱片之例) 2-2.變化例2(冷卻風扇之一部分自殼體露出之例) <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投影儀1)之整體構成者。該投影儀1係對壁面等屏幕2(被投射面)投影影像(影像光)之投射型顯示裝置,且具有光源光學系統10、圖像產生系統20、投射光學系統30、電源單元40、及收容該等之殼體50。光源光學系統10例如包含光源部11、光轉換部12、及使光轉換部12冷卻之冷卻部13而構成。 (1-1.主要部分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之投影儀1中,於殼體50設置有吸入用以使殼體50之內部冷卻之空氣之吸氣口51、及將殼體50內部之空氣排出之排氣口52。吸氣口51設置於與屏幕2正對之面(背面S1、後側),排氣口52設置於與背面S1對向之面(正面S2、前側),且吸氣口51與排氣口52以相互對向之方式配設。藉此,於殼體50之內部形成朝向X軸方向(自背面S1朝向正面S2)直進之空氣之流動(流路F(空氣流路))。 於投影儀1中,光源光學系統10、圖像產生系統20及投射光學系統30配置成U字狀。即,光源光學系統10之光源部11與投射光學系統30係以靠近之方式配置。又,自投射光學系統30投射之圖像IMG具有與自構成光源光學系統10之光源部11出射之光大致相同之方向。 構成光源光學系統10之光源部11及光轉換部12於對向配置之吸氣口51與排氣口52之間,自吸氣口51側以光轉換部12及光源部11之順序配置。使光轉換部12冷卻之冷卻部13配置於自流路F偏移之位置。具體而言,冷卻部13係以流路F上之光轉換部12為基準向與投射光學系統30相反之側偏移而配置。即,靠近殼體50之側面S3設置而配置。又,冷卻部13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l1,且以該長度方向l1與流路F成為大致平行之方式配置。 以下,對光轉換部12及冷卻部13之構成詳細地進行說明。 光轉換部12例如具有:螢光體輪120,其將自光源部11出射之光轉換成不同之波長區域之光;及聚光透鏡124A、124B,其等使自光源部11出射之光聚光於螢光體輪120之特定位置(發光點X)(參照圖2A、圖2B及圖4)。 圖2A係表示螢光體輪120之平面構成者,圖2B係表示圖2A所示之I-I線上之螢光體輪120之剖面構成者。螢光體輪120例如具有圓盤形狀之基體部121,且於該基體部121上設置有螢光體層122。於基體部121經由軸123連接有馬達124,藉由該馬達124而基體部121可以通過基體部121之中心之旋轉軸O為中心向箭頭C方向旋轉。 螢光體層122係被自光源部11照射之光激發而發出具有與該光之波長區域不同之波長區域之螢光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螢光體層122包含被具有約445 nm之中心波長之藍色光Lb(藍色雷射光)激發而發出螢光之螢光物質,將自光源部11照射之藍色雷射光Lb例如轉換成黃色光Ly並出射至基體部121之背面側(照明光學系統21側)。 作為螢光體層122中所包含之螢光物質,例如使用YAG(釔・鋁・石榴石)系螢光體。再者,螢光物質之種類、被激發之光之波長區域、及藉由激發而產生之可見光之波長區域不受限定。 自螢光體層122出射之黃色光Ly透過基體部121出射至照明光學系統21(具體而言,折回反射鏡211)。 冷卻部13具有使光轉換部12、具體而言螢光體輪120之發光點X冷卻之冷卻風扇130。作為冷卻風扇130,例如較佳為使用於相對於旋轉軸正交之方向上出風之多葉風扇。 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光轉換部12之螢光體輪120及聚光透鏡124A、124B與構成冷卻部13之冷卻風扇130分別較佳為如圖3A及圖3B所示般收容於殼體125(第1內部殼體)及殼體132(第2內部殼體)。殼體125及殼體132分別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且分別以殼體125之長度方向l2與殼體132之長度方向l1相互正交之方式連接。換言之,係以構成光轉換部12之螢光體輪120之基體部121之平面方向(長度方向l2)與構成冷卻部13之冷卻風扇130之長度方向l1彼此呈大致直角之方式配置。 收容螢光體輪120及聚光透鏡124A、124B之殼體125於其一個側面具有與殼體132連接之開口125A及開口125B。殼體132具有由間隔壁132A隔開之2個空間133、134,於空間133收容有冷卻風扇130。於空間134設置有與殼體125連接之2個開口(吹出口134A及吸入口134B),而成為用以經由吸入口134B將於螢光體輪120上之發光點X被加熱之空氣(暖風)輸送至冷卻風扇130之吸氣口131之送風路。 即,於本實施形態中,殼體125之開口125A與殼體132之吹出口134A接合,殼體125之開口125B與殼體132之吸入口134B接合。藉此,將光轉換部12及冷卻部13收容於密閉空間。即,光轉換部12之冷卻成為密閉循環冷卻。 該密閉空間內之空氣之流動如下所述。於冷卻部13,自冷卻風扇130之送風口135送風之空氣(冷風)如圖3A及圖3B所示般,通過殼體132之吹出口134A及連接於其之開口125A被輸送至殼體125內,而使螢光體輪120上之發光點冷卻。於螢光體輪120上之發光點X被加熱之空氣(暖風)通過殼體125之開口125B及連接於其之吸入口134B被吸入至冷卻風扇130之吸氣口131。 再者,殼體132之吹出口134A及連接於其之殼體125之開口125A較佳為以位於螢光體輪120之發光點X之附近之方式形成。藉此,發光點X之冷卻效率提高。又,殼體125之開口125B及連接於其之殼體132之吸入口134B較佳為以螢光體輪120之發光點X為基準而形成於螢光體輪120之旋轉方向之下游側,例如於螢光體輪120沿圖3A所示之箭頭C方向旋轉之情形時,形成於殼體132之吹出口134A及殼體125之開口125A之上側。藉此,殼體125內之排熱效率提高。 又,收容有冷卻部13之殼體132較佳為長度方向l1自光轉換部12朝向吸氣口51延伸。換言之,殼體132較佳為配置於殼體50之側面S3附近。藉此,可有效地利用殼體50內之空間,從而可使投影儀1小型化。 進而,收容光轉換部12之殼體125較佳為以殼體125之長度方向l2與流路F正交之方式配置於對向配置之吸氣口51與排氣口52之間、即流路F上,殼體132較佳為以其長度方向l1與殼體50之側面S3及流路F成為大致平行之方式配置。藉此,自吸氣口51吸入之空氣不會受到冷卻部13之阻礙而可使光轉換部12冷卻,從而冷卻效率提高。 再者,於殼體125,於與螢光體輪120之發光點X正對之光源部11側及照明光學系統21側之面分別設置有供自光源部11出射之光通過之開口(未圖示),且於該開口嵌入有例如聚光透鏡等。 (1-2.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4係表示構成投影儀1之各光學系統之構成之一例的概略圖。本實施形態之投影儀1如上所述,具有光源光學系統10、圖像產生系統20、及投射光學系統30。圖像產生系統20具有:圖像產生元件23,其基於所照射之光產生圖像;及照明光學系統21,其將自光源光學系統10出射之光照射至圖像產生元件23。投射光學系統30投射藉由圖像產生元件23而產生之圖像。 光源部11例如具有:光源111,其具備複數個LD;以及作為光學系統之聚光鏡112A、112B及聚光鏡113,其等用以使自光源111出射之光聚光至螢光體輪120。又,雖於圖4中並未圖示,但例如具有出射用以與自光轉換部12出射之光(黃色光Ly)合成而形成白色光(Lw)之藍色雷射光Lb之藍色光源等。 光源111例如係可使於400 nm~500 nm之波長範圍內具有發光強度之峰值波長之藍色雷射光Lb振盪之藍色LD。除LD以外,光源111亦可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其他光源。又,波長範圍亦不限定於在上述400 nm~500 nm具有發光強度之峰值波長之藍色雷射光Lb。 聚光鏡112A、112B具有使自配置於光源111之複數個LD出射之光之光束大致平行並且集中於聚光鏡113之凹面反射面。聚光鏡113用以使藉由聚光鏡112A、112B而集中之光向螢光體輪120反射。 再者,光源部11收容於殼體(未圖示),且於收容有該光源部11之殼體連接有例如收容有螢光體輪120等之殼體125。 光轉換部12如上所述,具有螢光體輪120、及使自光源部11入射之光聚光於螢光體輪120之特定位置之聚光透鏡124A、124B。該等螢光體輪120及聚光透鏡124A、124B例如收容於殼體125。 自光源部11入射之光藉由聚光透鏡124A、124B而被照射至螢光體輪120上之螢光體層122之特定位置(發光點X)。螢光體層122被自光源部11照射之光激發而發出具有與該光(例如藍色雷射光Lb)之波長區域不同之波長區域之螢光(例如黃色光Ly)。即,螢光體層122將自光源部11照射之藍色雷射光Lb轉換成黃色光Ly並出射至照明光學系統21側。再者,該黃色光Ly與自上述藍色光源出射之藍色雷射光Lb合成後形成白色光(Lw)並出射至照明光學系統21側。 照明光學系統21如圖4所示,例如具有折回反射鏡211、積分器元件214、偏振轉換元件215、及聚光透鏡216。積分器元件214包含:第1複眼透鏡212,其具有二維排列之複數個微透鏡;及第2複眼透鏡213,其具有以與上述各微透鏡一一對應之方式排列之複數個微透鏡。 自光源光學系統10入射至積分器元件214之光(平行光)藉由第1複眼透鏡212之微透鏡而分割成複數個光束,並分別成像於第2複眼透鏡213中之對應之微透鏡。第2複眼透鏡213之各個微透鏡係作為二次光源發揮功能,將亮度一致之複數個平行光作為入射光照射至偏振轉換元件215。 積分器元件214整體具有將自光源光學系統10照射至偏振轉換元件215之入射光調整為均勻之亮度分佈之功能。 偏振轉換元件215具有使經由積分器元件214等而入射之入射光之偏振狀態一致之功能。該偏振轉換元件215例如經由配置於光源光學系統10之出射側之聚光透鏡216等而出射包含藍色光B、綠色光G及紅色光R之出射光。 照明光學系統21包含分色鏡217、218、反射鏡219、220、221、中繼透鏡223、224、場透鏡222R、222G、222B、作為圖像產生元件之液晶光閥231R、231G、231B、雙色稜鏡232。 分色鏡217、218具有選擇性地反射特定波長區域之色光並使除此以外之波長區域之光透過的性質。參照圖4,例如,分色鏡217選擇性地反射紅色光R(Lr)。分色鏡218選擇性地反射已透過分色鏡217之綠色光G及藍色光B中之綠色光G(Lg)。剩下之藍色光B(Lb)透過分色鏡218。藉此,自光源光學系統10出射之光(白色光Lw)被分離成顏色不同之複數個色光。 經分離之紅色光Lr由反射鏡219反射,並藉由通過場透鏡222R而平行化後入射至紅色光之調變用之液晶光閥231R。綠色光Lg藉由通過場透鏡222G而平行化後入射至綠色光之調變用之液晶光閥231G。藍色雷射光Lb通過中繼透鏡223後由反射鏡220反射,進而通過中繼透鏡224後由反射鏡221反射。由反射鏡221反射後之藍色雷射光Lb藉由通過場透鏡222B而平行化後入射至藍色雷射光Lb之調變用之液晶光閥231B。 液晶光閥231R、231G、231B與供給包含圖像資訊之圖像信號之未圖示之信號源(例如PC(pe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電性連接。液晶光閥231R、231G、231B基於所供給之各色之圖像信號,對入射光針對每一像素進行調變,並分別產生紅色圖像、綠色圖像及藍色圖像。經調變之各色之光(所形成之圖像)入射至雙色稜鏡232後被合成。雙色稜鏡232將自3個方向入射之各色之光重合後合成,並朝向投射光學系統30出射。 圖5係表示投射光學系統30之構成者。投射光學系統30例如自入射側依序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投射用之透鏡312與凹面鏡311,利用入射光將圖像IMG投影至例如壁面WS。再者,該壁面WS例如相當於圖1中之配置於投影儀1之背面S1側之屏幕2。 透鏡312係配置於同一中心軸S上之對稱光學系統,例如收容於鏡筒313。透鏡312係用以將經圖像產生元件23調變之照明光(影像光)投影(放大投影)至壁面WS之透鏡。透鏡312於凹面鏡311之近前形成中間成像M。中間成像M之形成位置只要為凹面鏡311之近前,則可為透鏡312與凹面鏡311之間,或者亦可為透鏡312之內部。 投射光學系統30進而於由凹面鏡311反射之光之光路上具有由玻璃等構成之透明平板315。投射光學系統30例如收容於殼體50。再者,凹面鏡311亦可與透鏡312一起收容於鏡筒313。殼體50於由凹面鏡311反射之光之光路上具有開口53,且以將該開口53密封之方式無間隙地設置有透明平板315。 透明平板315可與透鏡312之中心軸S實質上平行地延伸。又,透明平板315中之入射側之通過光束重心位置及出射側之通過光束重心位置較理想為分別配置於距透鏡312之中心軸S為投射光學系統30之焦距f之4.6倍以下之距離。 於本實施形態之投射光學系統30中,針對來自凹面鏡311之光,將圖像IMG投射至作為與殼體50之設置面交叉之投影面(例如與殼體50之覆蓋區垂直之投影面)之壁面WS(例如屏幕2)。 電源單元40係由複數個元件構成。該等元件例如內置於金屬製之屏蔽盒(未圖示)之內部,而防止所產生之電雜訊及磁雜訊洩漏至外部。該電源單元40例如係沿著殼體50內之左右任一側面(於圖1中為側面S4)配置,例如藉由間隔板54將光源光學系統10、圖像產生系統20、投射光學系統30與電源單元40隔開。再者,該間隔板54將殼體50內劃分成配置電源單元40之區域與配置上述光學系統之區域。間隔板54如圖1所示,例如可於其兩端與背面S1及正面S2之間存在空間,亦可為間隔板54之兩端與背面S1及正面S2相接而將殼體50內之空間完全分割。 殼體50例如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例如具有與屏幕2正對之背面S1、與背面S1對向之正面S2、及以對向之方式配置於該背面S1與正面S2之間之側面S3、S4。再者,此處,將使藉由投影儀1投影之圖像IMG面向視聽者側之面設為正面S2(前側),將投影有圖像IMG之側設為背面S1(後側)。如上所述,於背面S1設置有吸氣口51,於正面S2之與吸氣口51對向之位置設置有排氣口52。 再者,該吸氣口51及排氣口52設置於自殼體50之中央部分偏移之位置。具體而言,吸氣口51及排氣口52設置於如下位置,該位置係於收容有上述光源光學系統10、圖像產生系統20、投射光學系統30及電源單元40時,於吸氣口51與排氣口52之間配置有光源光學系統10之光源部11及光轉換部12。又,吸氣口51及排氣口52只要可形成自後側(背面S1)朝向前側(正面S2)流動之直線狀之流路F即可,亦可不設置於完全對向之位置。 於光源部11與排氣口52之間例如設置有排氣風扇61。於投影儀1中,藉由該排氣風扇61自吸氣口51抽吸空氣,而使光轉換部12及光源部11冷卻。又,於投影儀1中,藉由該排氣風扇61而於殼體50內,將因光轉換部12及光源部11等而被加熱之空氣經由排氣口52向外部排出。 再者,並非必須將吸氣口51設置於背面S1且將排氣口52設置於正面S2,亦可將吸氣口51設置於正面S2,且將排氣口52設置於背面S1。但是,於將排氣口52設置於背面S1側之情形時,有因自排氣口52排出之空氣而導致所投影之圖像IMG產生錯亂之虞。因此,流路F較佳為自後側朝向前側流動,較佳為如圖1所示般,將吸氣口51設置於背面S1且將排氣口52設置於正面S2。 (1-3.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於例如具備出射使螢光體激發之激發光之激發用光源(光源部)、及具有接收激發光並發出與激發光不同之波長光之螢光體層之螢光體輪(光轉換部)作為光學單元的投射型顯示裝置中,光源部之發熱量最多,來自光轉換部之發熱量第二多。因此,要求提高包括螢光體輪附近在內之冷卻效率。 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之投影儀1中,於連結設置於殼體50之吸氣口51與排氣口52之直線狀之流路F上配置光源部11及光轉換部12,且於自該流路F偏移之位置配置使光轉換部12冷卻之冷卻部13。藉此,可減少冷卻部13之壓力損失。又,可藉由自吸氣口51吸入之空氣效率良好地進行光轉換部12之排熱。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形成於殼體50內之直線狀之流路F上配置光源部11及光轉換部12。進而,於自該流路F偏移之位置配置使光轉換部12冷卻之冷卻部13。藉此,冷卻部13之壓力損失減少,又,藉由自吸氣口51吸入之空氣效率良好地進行光轉換部12之排熱。因此,可提高冷卻效率。 <2.變化例> 繼而,對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變化例1、2)進行說明。以下,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其說明。 (2-1.變化例1) 圖6係模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之變化例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投影儀1)之冷卻部73之外觀者。冷卻部73例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將冷卻風扇730收容於殼體132。再者,此處,殼體132例如僅示出圖3A中之空間133。本變化例之冷卻部73如圖6所示,於殼體132之外側之與送風口735之近前之導管730D對應之位置設置有複數個散熱片736、737,該方面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冷卻風扇130不同。散熱片736、737例如較佳為以沿著流經殼體50內之流路F延伸之方式形成。藉此,藉由散熱片736、737效率良好地進行殼體132之內部之散熱,而冷卻風扇730之冷卻性能提高。因此,光轉換部12之冷卻效率提高,而可使上述實施形態之投影儀1中之冷卻效率進一步提高。 (2-2.變化例2)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構成本發明之變化例2之投射型顯示裝置(投影儀1)之冷卻部83之外觀者。冷卻部83例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將冷卻風扇130收容於殼體832。再者,此處,殼體832例如僅示出圖3A中之空間133。於本變化例之冷卻部83中,於殼體832設置有開口836,且藉由該開口836使冷卻風扇130之一部分、例如如圖7所示般與吸氣口131側為相反側之面自殼體832露出,該方面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如此,藉由使冷卻風扇130之一部分露出至外部,而冷卻風扇130之冷卻性能提高,從而光轉換部12之冷卻效率提高。即,可使上述實施形態之投影儀1中之冷卻效率進一步提高。 再者,亦可於藉由冷卻風扇130之開口836而露出之露出部130X安裝例如散熱器等散熱構件。藉此,可進一步提高冷卻風扇130之冷卻性能。 以上,列舉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說明,但本技術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等,可進行各種變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具體地列舉了各光學系統之構成要素而進行了說明,但無須具備所有構成要素,又,亦可進而具備其他構成要素。 例如,於圖3所示之投影儀1中,記載了使用透過型液晶面板而構成之圖像產生系統20,但亦可設為使用反射型液晶面板之圖像產生系統。亦可使用數位微鏡裝置(DMD)等作為圖像產生元件。進而,亦可使用偏振分光鏡(PBS)或對RGB各色之影像信號進行合成之色合成稜鏡、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全反射)稜鏡等代替雙色稜鏡232。 進而,作為本技術之投射型顯示裝置,亦可構成上述投影儀以外之裝置。 再者,本技術亦可採取如下構成。 (1) 一種投射型顯示裝置,其具備: 光源光學系統,其具有光源部、將來自上述光源部之出射光轉換成波長區域與上述出射光之波長區域不同之光之光轉換部及使上述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及 外部殼體,其收容上述光源光學系統,並且具有形成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之吸氣口及排氣口; 上述光源部及上述光轉換部配置於上述空氣流路上,且 上述冷卻部配置於自上述空氣流路上偏移之位置。 (2) 如上述(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冷卻部之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空氣流路大致平行。 (3) 如上述(1)或(2)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光轉換部之上述長度方向相對於上述空氣流路正交。 (4) 如上述(2)或(3)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光轉換部及上述冷卻部係以各自之上述長度方向呈大致直角之方式配置。 (5) 如上述(2)至(4)中任一項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連接於上述光轉換部,且 上述冷卻部之上述長度方向自上述光轉換部朝向上述吸氣口延伸。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外部殼體進而收容有:圖像產生系統,其基於自上述光源光學系統照射之光而產生圖像;及投射光學系統,其對上述圖像產生系統中產生之圖像光進行投射。 (7) 如上述(6)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源光學系統之上述光源部與上述投射光學系統靠近配置。 (8) 如上述(6)或(7)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源部之光出射方向與上述投射光學系統之上述圖像光之投射方向彼此相同。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收容於第1內部殼體,上述冷卻部收容於第2內部殼體,且 上述第1內部殼體與上述第2內部殼體連接。 (10) 如上述(9)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於上述第2內部殼體設置有沿著上述空氣流路延伸之複數個散熱片。 (11) 如上述(10)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之一部分自上述第2內部殼體露出。 (12) 如上述(1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於自上述第2內部殼體露出之部位具有散熱構件。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係包含多葉風扇而構成。 本申請案係以於日本專利廳在2016年8月30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號2016-167894號為基礎而主張優先權者,並藉由參照而將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若為業者,則可根據設計上之要件或其他因素而想到各種修正、組合、次組合、及變更,但應理解為該等包含於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範圍內。
1‧‧‧投影儀
2‧‧‧屏幕
10‧‧‧光源光學系統
11‧‧‧光源部
12‧‧‧光轉換部
13‧‧‧冷卻部
20‧‧‧圖像產生系統
21‧‧‧照明光學系統
23‧‧‧圖像產生元件
30‧‧‧投射光學系統
40‧‧‧電源單元
50‧‧‧殼體
51‧‧‧吸氣口
52‧‧‧排氣口
53‧‧‧開口
54‧‧‧間隔板
61‧‧‧排氣風扇
73‧‧‧冷卻部
83‧‧‧冷卻部
111‧‧‧光源
112A‧‧‧聚光鏡
112B‧‧‧聚光鏡
113‧‧‧聚光鏡
120‧‧‧螢光體輪
121‧‧‧基體部
122‧‧‧螢光體層
123‧‧‧軸
124‧‧‧馬達
124A‧‧‧聚光透鏡
124B‧‧‧聚光透鏡
125‧‧‧殼體
125A‧‧‧開口
125B‧‧‧開口
130‧‧‧冷卻風扇
130X‧‧‧露出部
131‧‧‧吸氣口
132‧‧‧殼體
133‧‧‧空間
134‧‧‧空間
134A‧‧‧吹出口
134B‧‧‧吸入口
211‧‧‧折回反射鏡
212‧‧‧第1複眼透鏡
213‧‧‧第2複眼透鏡
214‧‧‧積分器元件
215‧‧‧偏振轉換元件
216‧‧‧聚光透鏡
217‧‧‧分色鏡
218‧‧‧分色鏡
219‧‧‧反射鏡
220‧‧‧反射鏡
221‧‧‧反射鏡
222B‧‧‧場透鏡
222G‧‧‧場透鏡
222R‧‧‧場透鏡
224‧‧‧中繼透鏡
231B‧‧‧液晶光閥
231G‧‧‧液晶光閥
231R‧‧‧液晶光閥
232‧‧‧雙色稜鏡
311‧‧‧凹面鏡
312‧‧‧透鏡
313‧‧‧鏡筒
315‧‧‧透明平板
730‧‧‧冷卻風扇
730D‧‧‧導管
735‧‧‧送風口
736‧‧‧散熱片
737‧‧‧散熱片
832‧‧‧殼體
836‧‧‧開口
B‧‧‧藍色光
C‧‧‧箭頭
F、F1、F2‧‧‧流路
G‧‧‧綠色光
IMG‧‧‧圖像
l1‧‧‧長度方向
l2‧‧‧長度方向
Lb‧‧‧藍色雷射光
Lg‧‧‧綠色光
Lr‧‧‧紅色光
Lw‧‧‧白色光
Ly‧‧‧黃色光
M‧‧‧中間成像
O‧‧‧旋轉軸
R‧‧‧紅色光
S‧‧‧中心軸
S1‧‧‧背面
S2‧‧‧正面
S3‧‧‧側面
S4‧‧‧側面
WS‧‧‧壁面
X‧‧‧發光點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投影儀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2A係螢光體輪之俯視模式圖。 圖2B係圖2A所示之螢光體輪之剖視模式圖。 圖3A係對螢光體輪及冷卻風扇之收容部內之空氣之流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3B係對螢光體輪及冷卻風扇之收容部內之空氣之流動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投影儀之構成之一例之概略圖。 圖5係表示投射光學系統30之構成之一例之概略部。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化例1之冷卻風扇之另一例之模式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化例2之冷卻風扇之另一例之模式圖。
1‧‧‧投影儀
2‧‧‧屏幕
10‧‧‧光源光學系統
11‧‧‧光源部
12‧‧‧光轉換部
13‧‧‧冷卻部
20‧‧‧圖像產生系統
21‧‧‧照明光學系統
23‧‧‧圖像產生元件
30‧‧‧投射光學系統
40‧‧‧電源單元
50‧‧‧殼體
51‧‧‧吸氣口
52‧‧‧排氣口
54‧‧‧間隔板
61‧‧‧排氣風扇
F‧‧‧流路
11‧‧‧長度方向
12‧‧‧長度方向
S1‧‧‧背面
S2‧‧‧正面
S3‧‧‧側面
S4‧‧‧側面

Claims (13)

  1. 一種投射型顯示裝置,其具備: 光源光學系統,其具有光源部、將來自上述光源部之出射光轉換成波長區域與上述出射光之波長區域不同之光之光轉換部及使上述光轉換部冷卻之冷卻部;及 外部殼體,其收容上述光源光學系統,並且具有形成直線狀之空氣流路之吸氣口及排氣口; 上述光源部及上述光轉換部配置於上述空氣流路上,且 上述冷卻部配置於自上述空氣流路上偏移之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冷卻部之上述長度方向與上述空氣流路大致平行。
  3. 如請求項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光轉換部之上述長度方向相對於上述空氣流路正交。
  4. 如請求項2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於俯視下具有長度方向,且 上述光轉換部及上述冷卻部係以各自之長度方向呈大致直角之方式配置。
  5. 如請求項2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連接於上述光轉換部,且 上述冷卻部之上述長度方向自上述光轉換部朝向上述吸氣口延伸。
  6. 如請求項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外部殼體進而收容有:圖像產生系統,其基於自上述光源光學系統照射之光而產生圖像;及投射光學系統,其對上述圖像產生系統中產生之圖像光進行投射。
  7. 如請求項6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源光學系統之上述光源部與上述投射光學系統靠近配置。
  8. 如請求項6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源部之光出射方向與上述投射光學系統之上述圖像光之投射方向彼此相同。
  9. 如請求項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轉換部收容於第1內部殼體,上述冷卻部收容於第2內部殼體,且 上述第1內部殼體與上述第2內部殼體連接。
  10. 如請求項9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於上述第2內部殼體設置有沿著上述空氣流路延伸之複數個散熱片。
  11. 如請求項10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之一部分自上述第2內部殼體露出。
  12. 如請求項1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於自上述第2內部殼體露出之部位具有散熱構件。
  13. 如請求項1之投射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冷卻部係包含多葉風扇而構成。
TW106124260A 2016-08-30 2017-07-20 投射型顯示裝置 TWI744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7894 2016-08-30
JP2016167894 2016-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480A true TW201807480A (zh) 2018-03-01
TWI744360B TWI744360B (zh) 2021-11-01

Family

ID=6130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260A TWI744360B (zh) 2016-08-30 2017-07-20 投射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4328B2 (zh)
EP (1) EP3508914B1 (zh)
JP (1) JP6881460B2 (zh)
CN (1) CN109643049B (zh)
TW (1) TWI744360B (zh)
WO (1) WO2018042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864A (zh) * 2018-07-10 2018-12-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机及其光机
WO2020262025A1 (ja) 2019-06-28 2020-12-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射装置
KR102697243B1 (ko) * 2023-11-14 2024-08-23 대한민국(방위사업청장) 모듈형 전자 광학 탑재체가 탑재된 위성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018B2 (ja) 1996-09-12 2003-0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前面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EP1644117A4 (en) 2003-06-02 2010-09-08 Seiko Epson Corp FAN SYSTEM
JP4265315B2 (ja) * 2003-07-07 2009-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7003627A (ja) * 2005-06-21 2007-01-11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JP2007316319A (ja) * 2006-05-25 2007-12-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JP5150987B2 (ja) 2009-03-30 2013-02-2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4873276B2 (ja) 2009-10-28 2012-0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EP2516923B1 (en) * 2009-12-21 2022-09-21 Harman Professional Denmark ApS Cooling module for multiple light source projecting device
JP5767444B2 (ja) * 2010-06-16 2015-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画像投影装置
JP5429079B2 (ja) 2010-06-30 2014-02-2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WO2012063322A1 (ja) * 2010-11-09 2012-05-18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2181309A (ja) 2011-03-01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回転ホイール光学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985865B1 (ja) * 2011-05-31 2012-07-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25249A (ja) * 2011-07-25 2013-02-04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119183B2 (ja) * 2012-10-19 2017-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4092599A (ja) * 2012-11-01 2014-05-19 Panasonic Corp 光変換装置及び光変換装置を備えた投写表示装置
JP2014115360A (ja) * 2012-12-07 2014-06-26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4211462A (ja) 2013-04-17 2014-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6233687B2 (ja) * 2013-08-12 2017-1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投射装置
JP2015166787A (ja) * 2014-03-04 2015-09-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WO2016028933A1 (en) * 2014-08-19 2016-02-25 Stempora Jeffrey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underwriting risk, risk score, or price of insurance using sensor information
JP6617274B2 (ja) * 2014-09-17 2019-12-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蛍光体ホイール装置、蛍光体ホイール装置収納筐体、およ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20180011392A1 (en) * 2015-01-28 2018-01-11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Cooling device,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cooling method
CN104676492B (zh) * 2015-01-31 2016-08-17 杨毅 波长转换装置和发光装置
JP6493739B2 (ja) * 2015-02-12 2019-04-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CN105842968B (zh) * 2016-05-25 2017-12-01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
JP6237831B2 (ja) 2016-06-23 2017-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動画像復号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84328B2 (en) 2021-01-05
WO2018042849A1 (ja) 2018-03-08
JP6881460B2 (ja) 2021-06-02
CN109643049A (zh) 2019-04-16
JPWO2018042849A1 (ja) 2019-06-24
EP3508914A4 (en) 2019-08-14
CN109643049B (zh) 2021-10-08
EP3508914A1 (en) 2019-07-10
TWI744360B (zh) 2021-11-01
US20200033705A1 (en) 2020-01-30
EP3508914B1 (en)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7059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0413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777075B2 (ja) 光変換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ならびに投影型表示装置
US11190740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257873A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20180135816A1 (en) Illuminating unit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6200656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2126696A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TWI744360B (zh) 投射型顯示裝置
JP6701732B2 (ja)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11512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6482921A (zh) 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图像投影装置和波长转换装置
JP710735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81311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047982B1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7459631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307367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053445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02237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