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1979A -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1979A
TW201741979A TW105123707A TW105123707A TW201741979A TW 201741979 A TW201741979 A TW 201741979A TW 105123707 A TW105123707 A TW 105123707A TW 105123707 A TW105123707 A TW 105123707A TW 201741979 A TW201741979 A TW 2017419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return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3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ki Kitamura
Kenji Minefuji
Ryo Otsuka
Kazushi Ot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4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9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具有一個以上之補充請求盒,一個以上之該補充請求盒係被投入記憶用以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的補充請求資訊之記憶媒體,並分別被指定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之至少任一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被配置於各補充請求盒,並在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補充請求盒時,從記憶媒體讀取補充請求資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係產生補充請求補足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被投入記憶媒體之補充請求盒的所指定之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的至少任一個。傳送部(140)係將補充請求資訊與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

Description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請求補充元件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為了使製品之組裝步驟高效率化,無過與不足且無延遲地調度生產所需的資材或元件係重要。作為高效率之元件調度的方法,有所謂的「看板方式」之調度方法。在「看板方式」,利用交貨時序指示卡(以下稱為「看板」)。在看板,記載全部之有關於元件調度的資訊。更具體而言,在看板,記載交貨指示對象(元件工廠)、交貨對象(生產工廠)、製品名稱、型號、看板週期、對元件箱之收容數等。看板係在元件工廠與生產工廠之間循環。
在組裝生產線,所調度之各元件係在從元件箱被取出後使消耗。附加在空之元件箱的看板係被拆下,並被裝入看板郵筒之看板係每隔設定之固定時間間隔被回收。從附在回收之看板的條碼讀入交貨指示對象、型號等的資訊等,並記憶所讀入的資訊。然後,合計各交貨指示對象及型號,並製作下單傳票,下單傳票係與看板一起被送至交貨指示對象(專利文獻1)。
又,有在製品之組裝步驟,可在不會增加作業員之負擔下請求補充元件的元件補充系統。在此元件補充系統,使 用具有投入口及排出口的盒,該投入口係投入被寫入特定元件之資訊的IC(Integrated Circuit)標籤,該排出口係排出IC標籤。
從投入口將IC標籤投入盒時,附設於盒之IC標籤讀取寫入部讀取IC標籤之資訊,並將所讀取的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專利文獻2)。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第3475794號公報
專利文獻2:專利第4891744號公報
在組裝步驟,需要補充之元件的個數係在各狀況相異。因此,在請求補充元件時,作業員需要特定補充個數。又,從製程管理的觀點,掌握元件之補充理由(不足、起始不良、損壞等)較佳。因此,在請求補充元件時,作業員係被要求特定補充理由。
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技術,作業員需要將元件之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寫入看板或IC標籤,而具有無法高效率地請求補充元件之課題。
本發明係將解決如上述所示之課問題作為主要的目的之一。即,本發明係將得到可高效率地請求補充元件的構成作為主要的目的。
本發明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係具有:一個以上之補充請求盒,係被投入記憶用以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的補充請求資訊之記憶媒體,並分別被指定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之至少任一個:一個以上之補充請求讀取部,係被配置於各補充請求盒,並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補充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該補充請求資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補充請求補足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是被投入該記憶媒體之補充請求盒的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的至少任一個:以及傳送部,係將藉被配置於該投入補充請求盒之補充請求讀取部所讀取的補充請求資訊、與藉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所產生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
若依據本發明,因為作業員不必將補充個數或/及補充理由寫入看板等,所以可高效率地請求補充元件。
10‧‧‧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11‧‧‧盒
12‧‧‧投入口
13‧‧‧盒值
14‧‧‧補充結束鈕
21‧‧‧卡
22‧‧‧IC標籤
30‧‧‧管理伺服器裝置
40‧‧‧顯示裝置
50‧‧‧資料庫
101‧‧‧處理器
102‧‧‧主記憶裝置
103‧‧‧顯示器
104‧‧‧通訊裝置
105‧‧‧RFID讀取器
106‧‧‧輔助記憶裝置
111‧‧‧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
112‧‧‧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
140‧‧‧傳送部
151‧‧‧補充請求讀取部
152‧‧‧退還請求讀取部
301‧‧‧處理器
302‧‧‧主記憶裝置
303‧‧‧通訊裝置
304‧‧‧輔助記憶裝置
401‧‧‧顯示器
402‧‧‧通訊裝置
501‧‧‧處理器
502‧‧‧主記憶裝置
503‧‧‧通訊裝置
504‧‧‧輔助記憶裝置
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元件補充管理系統的構成例的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管理伺服器裝置的構成例的 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的構成例的圖。
第5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庫的構成例的圖。
第6圖係表示被排列已指定補充理由之盒的補充請求終端裝置之例子的圖。
第7圖係表示被排列已指定補充理由之盒的補充請求終端裝置之例子的圖。
第8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第9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管理伺服器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第10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第1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管理伺服器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第12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以下,使用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第1實施形態。在以下之實施形態的說明及圖面,附加相同的符號者表示相同之部分或相當之部分。
第1實施形態
***構成的說明***
第1圖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元件補充管理系統。
本實施形態之元件補充管理系統係由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管理伺服器裝置30、顯示裝置40以及資料庫50所構成。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顯示裝置40以及資料庫50係分別與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連接。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顯示裝置40以及資料庫50係藉例如LAN(Local Area Network)等之有線網路或無線網路與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連接。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係向管理伺服器裝置30請求補充元件。
在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排列複數個盒11。各盒11具備投入口12。
藉作業員向複數個盒11中之任一個投入含有是記憶媒體之IC標籤22的卡21。
IC標籤22記憶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
在補充請求資訊,至少記述補充對象的元件。又,在退還請求資訊,至少記述退還對象的元件。
在不需要卡21時,作業員可拭除所寫入之資訊。又,為了作業員能以目視理解在IC標籤22所寫入之資訊,亦可將IC標籤22所寫入之資訊印刷於卡21。在IC標籤22,可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等之非接觸式之無線用IC標籤等。
將盒值13設置於各盒11。
在各盒11,作為盒值13,表示補充個數、退還個數、補充理由以及退還理由之任一個。
又,將補充結束鈕14設置於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作業 員係在收到請求補充之元件的情況或請求退還之元件被領取的情況,按下補充結束鈕14。藉由按下補充結束鈕14,從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對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通知補充之結束或退還之結束。
第6圖係表示作為盒值13,在各盒11表示補充個數或退還個數之例子。
在第6圖,「+1」~「+5」表示補充個數。即,作業員係在請求補充1個元件的情況,將卡21投入「+1」的盒11,而在請求補充5個元件的情況,將卡21投入「+5」的盒11。
將作為盒值13表示「+1」~「+5」的盒11a稱為補充請求盒。
又,在第6圖,「-1」~「-5」表示退還個數。即,作業員係在請求退還1個元件的情況,將卡21投入「-1」的盒11,而在請求退還5個元件的情況,將卡21投入「-5」的盒11。
將作為盒值13表示「-1」~「-5」的盒11b稱為退還請求盒。
依此方式,在第6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設置被指定補充個數之複數個補充請求盒11a、與被指定退還個數之複數個退還請求盒11b。
此外,在使用第6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情況,在卡21的IC標籤22,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或退還對象之元件、與補充理由或退還理由,作為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
第7圖係表示作為盒值13,在各盒11表示補充理由或退還理由之例子。
在第7圖,「不足」及「損壞」表示補充理由。「不足」意指因為對作業員所供給之元件的個數比組裝所需的個數更少,而需要補充元件。「損壞」意指在組裝作業因為元件損壞,而需要補充元件。
亦將作為盒值13表示「不足」之盒11c及作為盒值13表示「不足」之盒11e稱為補充請求盒。
又,在第7圖,「多餘」表示退還理由。「多餘」意指因為對作業員所供給之元件的個數比組裝所需的個數更多,而需要退還元件。
亦將作為盒值13表示「多餘」之盒11d稱為退還請求盒。
依此方式,在第7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設置被指定補充理由之複數個補充請求盒11c、11e、與被指定退還理由之複數個退還請求盒11d。
此外,在使用第7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情況,在卡21的IC標籤22,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或退還對象之元件、與補充個數或退還個數,作為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
將卡21投入任一個盒11時,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係從IC標籤22讀出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又,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產生記述在被投入卡21之盒11(以下稱為投入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退還個數、補充理由以及退還理由之任一個的補足資訊。然後,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與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
第2圖表示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構成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係包括處理器101、主記憶裝置102以及特性 106等的電腦。
RFID讀取器105被配置於各盒11。
RFID讀取器105係在卡21被投入所配置之盒11時,從卡21的IC標籤22讀取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
在RFID讀取器105被配置於補充請求盒的情況,RFID讀取器105係作為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來動作。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從卡21的IC標籤22讀取補充請求資訊。
另一方面,在RFID讀取器105被配置於退還請求盒的情況,RFID讀取器105係作為退還請求讀取部152來動作。退還請求讀取部152係從卡21的IC標籤22讀取退還請求資訊。
處理器101係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處理器101產生記述在被投入卡21之投入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退還個數、補充理由以及退還理由之任一個的補足資訊。
在投入盒是補充請求盒的情況,處理器101係作為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來動作。以下,將符合投入盒之補充請求盒稱為投入補充請求盒。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產生記述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第6圖的情況)或補充理由(第7圖的情況)的補足資訊(以下稱為補充請求補足資訊)。
另一方面,在投入盒是退還請求盒的情況,處理器101係作為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來動作。以下,將符合投入盒之退還請求盒稱為投入退還請求盒。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產生記述在投入退還請求盒所指定之退還個數(第6圖的情況)或退還理由(第7圖的情況)的補足資訊(以下稱為退還 請求補足資訊)。
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係藉程式所實現。即,藉由處理器101執行實現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之功能的程式,處理器101係作為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來動作。
實現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之功能的程式被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106。實現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之功能的程式係被下載至主記憶裝置102後,被處理器101讀入,並藉處理器101所執行。
主記憶裝置102係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又,輔助記憶裝置106係例如是快閃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
顯示器103顯示盒值13。
通訊裝置104係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與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通訊裝置104係作為傳送部140來動作。
傳送部140係將藉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所讀取的補充請求資訊、與藉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所產生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
又,通訊裝置104係將藉在投入退還請求盒所配置之退還請求讀取部152所讀取的退還請求資訊、與藉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所產生之退還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
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從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所傳送之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或退還請求補足資訊)。而且,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保管於資料庫50。又,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為了向擔任元件之管理及配發的元件管理者通知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而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顯示於顯示裝置40。
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如第3圖所示,包括處理器301、主記憶裝置302、通訊裝置303以及輔助記憶裝置304。
顯示裝置40接收從管理伺服器裝置30所傳送之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而且,顯示裝置40顯示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元件管理者係藉由參照顯示裝置40所顯示之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安排元件之補充或元件之退還。元件管理者係藉由將補充個數份量之被請求補充之元件搬運請求者的作業員,而可在不會降低生產效率下補充元件。又,元件管理者係藉由從請求者的作業員搬運退還個數份量之被請求退還之元件,而可在不會降低生產效率下退回元件。
此外,顯示裝置40係如第4圖所示,包括顯示器401及通訊裝置402。
資料庫50接收從管理伺服器裝置30所傳送之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而且,資料庫50儲存將補充請求資訊或退還請求資訊及補足資訊。
資料庫50係如第5圖所示,包括處理器501、主記憶裝置502、通訊裝置503以及輔助記憶裝置504。
***動作之說明***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動作例。
首先,說明第6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動作例。
在作業員請求補充元件的情況,使用第6圖所舉例表示的卡21a。另一方面,在作業員請求退還元件的情況,使用第6圖所舉例表示的卡21b。
在卡21a的IC標籤22a,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補充理由,作為補充請求資訊。又,亦可在卡21a未印刷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補充理由。
在卡21b的IC標籤22b,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與退還理由,作為退還請求資訊。又,亦可在卡21b未印刷退還對象之元件與退還理由。
在以下,說明作業員請求補充元件的例子。
作業員係藉由將卡21a投入與元件之補充個數對應的補充請求盒11a,請求補充元件。在作業員請求補充1個元件的情況,作業員係將卡21a投入「+1」之補充請求盒11a。
在以下,根據第8圖所示之流程圖,說明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請求補充元件時的動作例。
此外,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請求退還元件的動作係將在以下之說明中的「補充」改讀成「退還」即可。
在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在被投入卡21a之補充請求盒(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的補充請求讀取部151從卡21a的IC標籤22a讀取補充請求資訊(步驟S801)。又,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向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傳送可特定投入補充請求盒之資訊。例如,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將投入補充請求盒之盒值13傳送至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
接著,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係從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接收可特定投入補充請求盒的資訊。然後,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產生記述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的補充請求補足資訊(步驟S802)。
最後,傳送部140將在步驟S801所讀取的補充請求資訊與在步驟S802所產生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步驟S803)。
其次,說明第7圖所示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的動作例。
在作業員請求補充元件的情況,使用第7圖所舉例表示的卡21c。另一方面,在作業員請求退還元件的情況,使用第7圖所舉例表示的卡21d。
在卡21c的IC標籤22c,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補充個數,作為補充請求資訊。又,亦可在卡21c未印刷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補充個數。
在卡21d的IC標籤22d,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與退還個 數,作為退還請求資訊。又,亦可在卡21d未印刷退還對象之元件與退還個數。
在以下,說明作業員請求補充元件的例子。
作業員係藉由將卡21c投入與元件之補充理由對應的補充請求盒,請求補充元件。在補充理由係「不足」的情況,作業員係將卡21c投入「不足」之補充請求盒11c。
在以下,根據第12圖所示之流程圖,說明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請求補充元件時的動作例。
此外,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請求退還元件的動作係將在以下之說明中的「補充」改讀成「退還」即可。
在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在被投入卡21c之補充請求盒(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的補充請求讀取部151從卡21c的IC標籤22c讀取補充請求資訊(步驟S1201)。又,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向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傳送可特定投入補充請求盒之資訊。例如,補充請求讀取部151係將投入補充請求盒之盒值13傳送至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
接著,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係從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配置之補充請求讀取部151接收可特定投入補充請求盒的資訊。然後,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產生記述在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理由的補充請求補足資訊(步驟S1202)。
最後,傳送部140將在步驟S1201所讀取的補充請求資訊與在步驟S1202所產生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 管理伺服器裝置30(步驟S1203)。
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進行第9圖所示的動作。
在以下,說明管理伺服器裝置30從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接收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的情況之管理伺服器裝置30的動作例。
此外,管理伺服器裝置30從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接收退還請求資訊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的情況之管理伺服器裝置30的動作係將在以下之說明中的「補充」改讀成「退還」即可。
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從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接收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並將所接收之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儲存於主記憶裝置302或輔助記憶裝置304(步驟S901)。
接著,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將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顯示裝置40(步驟S902)。
顯示裝置40進行第10圖所示的動作。
在以下,說明顯示裝置40從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的情況之顯示裝置40的動作例。
此外,顯示裝置40從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退還請求資訊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的情況之顯示裝置40的動作係將在以下之說明中的「補充」改讀成「退還」即可。
顯示裝置40係從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並將所接收之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顯示於顯示器401(步驟S1001)。
在作業員收到請求補充之元件的情況或請求退還 之元件被領取的情況,作業員係按下補充結束鈕14。藉由按下補充結束鈕14,補充請求終端裝置10補充結束通知或退還結束通知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30。
在此時,管理伺服器裝置30進行第11圖所示的動作。
在以下,說明管理伺服器裝置30收到補充結束通知的情況之管理伺服器裝置30的動作例。
此外,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退還結束通知的情況之管理伺服器裝置30的動作係將在以下之說明中的「補充」改讀成「退還」即可。
管理伺服器裝置30接收補充結束通知(步驟S1101)。
接著,管理伺服器裝置30係將主記憶裝置302或輔助記憶裝置304所記憶之補充請求資訊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資料庫50(步驟S1102)。
元件管理者係藉由閱覽資料庫50,可掌握在組裝步驟所使用之元件的庫存況狀、補充履歷及退還履歷。
此外,在第6圖,表示作為盒值13,被指定「+1」~「+5」及「-1」~「-5」的例子,但是盒值13係不限定為「+1」~「+5」及「-1」~「-5」。又,亦可是設置一個補充請求盒(例如,僅「+1」之補充請求盒)的構成。進而亦可是設置一個退還請求盒(例如,僅「-1」之退還請求盒)的構成。
又,在第7圖,表示作為盒值13,被指定「不足」、「多餘」、「損壞」的例子,但是盒值13係不限定為「不足」、「多餘」、「損壞」。例如,作為表示補充理由之盒值13,亦 可追加意指根據元件的起始不良之元件的補充之「起始不良」。又,作為表示退還理由之盒值13,亦可追加意指根據製品組裝數的減少之元件的退還之「減少」。又,亦可是設置一個補充請求盒(例如,僅「不足」之補充請求盒)的構成。進而亦可是設置複數個退還請求盒(例如,「多餘」之退還請求盒與「減少」之退還請求盒)的構成。
又,亦可採用將第6圖之盒值13與第7圖之盒值13組合的盒值。具體而言,亦可補充請求盒的盒值13採用「不足、+1」~「不足、+5」及「損壞、+1」~「損壞、+5」。在此情況,只要在卡21的IC標籤22僅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作為補充請求資訊即可。而且,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1產生記述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一樣地,亦可補充請求盒的盒值13採用「多餘、-1」~「多餘、-5」。在此情況,只要在卡21的IC標籤22僅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作為退還請求資訊即可。而且,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112產生記述退還個數及退還理由之退還請求補足資訊。
***實施形態之效果的說明***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在製品之組裝步驟,可在不增加作業員及生產線管理者的負擔下請求補充元件或退還元件,而可提高生產效率。
又,若依據本實施形態,亦可管理補充理由或退還理由。
10‧‧‧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101‧‧‧處理器
102‧‧‧主記憶裝置
103‧‧‧顯示器
104‧‧‧通訊裝置
105‧‧‧RFID讀取器
106‧‧‧輔助記憶裝置
111‧‧‧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
112‧‧‧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
151‧‧‧補充請求讀取部
152‧‧‧退還請求讀取部

Claims (6)

  1. 一種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具有:一個以上之補充請求盒,係被投入記憶用以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的補充請求資訊之記憶媒體,並分別被指定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之至少任一個:一個以上之補充請求讀取部,係被配置於各補充請求盒,並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補充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該補充請求資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補充請求補足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是被投入該記憶媒體之補充請求盒的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及補充理由的至少任一個:以及傳送部,係將藉被配置於該投入補充請求盒之補充請求讀取部所讀取的補充請求資訊、與藉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所產生之補充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管理伺服器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其中在各個該補充請求盒,被指定補充個數:各個該補充請求讀取部係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補充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該元件之補充理由的補充請求資訊: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補充請求補足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該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個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其中在各個 該補充請求盒,被指定補充理由:各個該補充請求讀取部係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補充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記述補充對象之元件與該元件之補充個數的補充請求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補充請求補足資訊,該補充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該投入補充請求盒所指定之補充理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其中該補充請求終端裝置更具有:一個以上之退還請求盒,係被投入記憶用以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的退還請求資訊之記憶媒體,並分別被指定退還個數及退還理由之至少任一個:一個以上之退還請求讀取部,係被配置於各退還請求盒,並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退還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該退還請求資訊:以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退還請求補足資訊,該退還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是被投入該記憶媒體之退還請求盒的投入退還請求盒所指定之退還個數及退還理由的至少任一個:該傳送部係將藉被配置於該投入退還請求盒之退還請求讀取部所讀取的退還請求資訊、與藉該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所產生之退還請求補足資訊傳送至該管理伺服器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其中在各個 該退還請求盒,被指定退還個數:各個該退還請求讀取部係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退還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與該元件之退還理由的退還請求資訊: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退還請求補足資訊,該退還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該投入退還請求盒所指定之退還個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補充請求終端裝置,其中在各個該退還請求盒,被指定退還理由:各個該退還請求讀取部係在該記憶媒體被投入所配置之退還請求盒時,從該記憶媒體讀取記述退還對象之元件與該元件之退還個數的退還請求資訊:該退還請求補足資訊產生部係產生退還請求補足資訊,該退還請求補足資訊係記述在該投入退還請求盒所指定之退還理由。
TW105123707A 2016-05-23 2016-07-27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TW201741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196 WO2017203575A1 (ja) 2016-05-23 2016-05-23 補充依頼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979A true TW201741979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1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3707A TW201741979A (zh) 2016-05-23 2016-07-27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41979A (zh)
WO (1) WO20172035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8511A (ja) * 1998-12-28 2000-07-1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在庫物品補充指示システム
JP4891744B2 (ja) * 2006-11-30 2012-03-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部品補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補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3575A1 (ja)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1483B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suring order fulfillment
EP1416347A1 (en)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JP2010269867A (ja) 輸送計画立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輸送計画立案支援方法
JP2009070016A (ja) 在庫計画システム
US20220288854A1 (en) 3d printer fresh and recycled powder supply management
CN111260274A (zh) 用于二级库存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92054B (zh) 零件补充系统以及零件补充方法
US2018009341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lanning printing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JP6561742B2 (ja) 物資運用方法、物資運用装置、物資運用システムおよび物資運用プログラム
TW201741979A (zh) 補充請求終端裝置
JP2009067552A (ja) 商品供給システム、商品供給方法及び商品供給プログラム
US20060036499A1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4189484A (ja) 供給管理方法、供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供給管理装置
JP2002318840A (ja) 出荷量を予測して在庫を管理する在庫管理システム
JP2002328984A (ja) 情報提供方法及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2003216849A (ja) 部品管理装置、部品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128968B2 (ja) 在庫再引当装置及び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169826A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
JP6781104B2 (ja) 予測装置、予測方法、及び予測プログラム
JP2005501344A (ja) コンピュータ支援引き取りフロー生産管理方法
JP4001688B2 (ja) ロケーション管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2007182272A (ja) 棚管理装置及び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Zhang Operational improvement at a mass customizatio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facility through inventory consolidation
JP2022018158A (ja) 納期フォロー支援装置、機械学習装置、納期フォロー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911753A (zh) 一种物料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