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0637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0637A
TW201740637A TW105113725A TW105113725A TW201740637A TW 201740637 A TW201740637 A TW 201740637A TW 105113725 A TW105113725 A TW 105113725A TW 105113725 A TW105113725 A TW 105113725A TW 201740637 A TW201740637 A TW 2017406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erminals
transmission conductors
exposed
conducto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8317B (zh
Inventor
鐘軒禾
許志銘
林昱宏
李信廷
Original Assignee
廣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3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83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0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31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基座、第一傳輸導體組、第二傳輸導體組、隔離隔板、內屏蔽殼體及外屏蔽殼體。第一傳輸導體組及第二傳輸導體組設置於絕緣基體中,隔離板體設置於第一傳輸導體組及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內屏蔽殼體包覆於絕緣基體外,外屏蔽殼體包覆於內屏蔽殼體外。隔離隔板與第一傳輸導體組及第二傳輸導體組的接地端子相接觸,且隔離隔板與內屏蔽殼體的接地彈臂相接觸。藉此,可有效降低電磁波干擾及射頻干擾的問題。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一種USB TYPE-C的電連接器。
由於USB TYPE-C電連接器具有可不依循特定方向進行插接的特性,因此,近年來成為各家電連接器廠商爭相進行生產製造的其中一種電連接器規格。然,由於USB TYPE-C電連接器的相關規格限制與先前的USB電連接器不相同,因此,USB電連接器的相關抗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及抗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的相關設計皆須重新規劃設計。是以,如何設計USB TYPE-C電連接器的各構件之間的連接關係,以使其可具有較佳的抗電磁波干擾及抗射頻干擾的能力,乃成為了相關業者所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緣此,本發明人乃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本發明。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用以有效解決USB TYPE-C電連接器的電磁波干擾及射頻干擾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傳輸導體組、一第二傳輸導體組、一隔離隔板、一內屏蔽殼體及一外屏蔽殼體。基座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第一傳輸導體組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 兩端分別外露於插接端及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第二傳輸導體組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插接端及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隔離隔板設置於基座中,且位於第一傳輸導體組及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插接端。內屏蔽殼體包覆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插接端的隔離隔板。外屏蔽殼體包覆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其中,外露於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焊接端的每四個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焊接端的每四個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透過內屏蔽殼體之接地彈臂與隔離隔板的接地接觸,以及內屏蔽殼體及外屏蔽殼體的雙層包覆,可以有效降低電磁波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及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的問題。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00、200‧‧‧電連接器
1‧‧‧基座
10‧‧‧卡合部
11‧‧‧定位槽
12‧‧‧隔離槽
13‧‧‧鏤空部
131‧‧‧第一區段
132‧‧‧第二區段
1a‧‧‧插接端
1b‧‧‧焊接端
2‧‧‧第一傳輸導體組
20、20’、20”、20'''‧‧‧第一傳輸導體
201‧‧‧連接部
202‧‧‧卡固部
20A‧‧‧接地端子
20B‧‧‧高頻差分訊號端子
20C‧‧‧電源端子
20D‧‧‧訊號偵測端子
20E‧‧‧低頻差分訊號端子
3‧‧‧第二傳輸導體組
30、30’、30”、30'''‧‧‧第二傳輸導體
301‧‧‧連接部
302‧‧‧卡固部
30A‧‧‧接地端子
30B‧‧‧高頻差分訊號端子
30C‧‧‧電源端子
30D‧‧‧訊號偵測端子
30E‧‧‧低頻差分訊號端子
4‧‧‧隔離隔板
40‧‧‧接地端子
41‧‧‧固定件
5‧‧‧內屏蔽殼體
50‧‧‧接地彈臂
51‧‧‧定位彈臂
52‧‧‧遮罩部
53‧‧‧插接部
6‧‧‧外屏蔽殼體
7‧‧‧絕緣套件
70‧‧‧卡合結構
71‧‧‧卡固槽
72‧‧‧開口
圖1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4、5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基座及絕緣套件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基座及絕緣套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一傳輸導體組、第二傳輸導體組及隔離隔板的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俯視局部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基座及絕緣套件的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閱圖1、圖2、圖4及圖6,電連接器100包含有一基座1、一第一傳輸導體組2、一第二傳輸導體組3、一隔離隔板4、一內屏蔽殼體5、一外屏蔽殼體6及一絕緣套件7。基座1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傳輸導體組2、第二傳輸導體組3及隔離隔板4,基座1的一端則連接有絕緣套件7,且基座1及絕緣套件7的外部包覆有內屏蔽殼體5,而內屏蔽殼體5的至少一部份包覆有外屏蔽殼體6。
如圖4至圖6所示,基座1的兩端定義為一插接端1a及一焊接端1b,基座1的插接端1a連接有絕緣套件7,基座1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傳輸導體組2、第二傳輸導體組3及隔離隔板4,且隔離隔板4對應位於第一傳輸導體組2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之間。於實際應用中,基座1可以是由塑膠等絕緣材料所製成;基座1的插接端1a可以具有一卡合部10,而絕緣套件7可以具有相對應的 卡合結構70,藉此絕緣套件7可以透過卡合結構70與基座1的卡合部11相互卡合,從而更穩固地連接設置於基座1的一端。
第一傳輸導體組2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20,第二傳輸導體30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30;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可以是由金屬材料製成;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的兩端分別外露於基座1的插接端1a及焊接端1b,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的兩端分別外露於基座1的插接端1a及焊接端1b;外露於插接端1a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彼此間隔地並排成一列,而外露於插接端1a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同樣彼此間隔地並排成一列,且外露於插接端1a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彼此相對地設置,且外露於插接端1a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對應位於絕緣套件7中。其中,隔離隔板4的至少一部份亦對應外露於基座1的插接端1a,且隔離隔板4對應位於並排成一列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絕緣套件7內部可以包含有數個卡固槽71,而外露於插接端1a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則可以對應固定設置於該些卡固槽71中;絕緣套件7的兩個相對的側壁更可以具有一開口72,而能對應使外露於插接端1a的隔離隔板4露出。於實際應用中,外露於插接端1a且對應設置於卡固槽71中的各第一傳輸導體20及各第二傳輸導體30可以具有一連接部201、301及一卡固部202、302,各連接部201、301用以與另一連接器的相對應的端子接觸,而各第一傳輸導體20及各第二傳輸導體30的卡固部202、302則用以對應卡合於絕緣套件7的卡固槽71中,以強化各第一傳輸導體20及各第二傳輸導體30與絕緣套件7之連接強度。
如圖5及圖7所示,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可以是兩個接地端子20A、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兩個電源端子20C、兩個訊 號偵測端子20D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可以是兩個接地端子30A、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兩個電源端子30C、兩個訊號偵測端子30D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其中,外露於焊接端1b的每四個第一傳輸導體20彼此鄰近設置而成為一群組20’、20”、20''',外露於焊接端1b的每四個第二傳輸導體30彼此鄰近設置而成為一群組30’、30”、30''',且該些群組20’、20”、20'''與該些群組30’、30”、30'''彼此交錯並排成一列設置。
承上,如圖4及圖7所示,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群組20’的兩側分別為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而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群組20”的兩側則分別為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30'''。而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群組20'''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則分別位於電連接器100的最外兩側邊設置。其中,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群組20’、20'''中分別包含有一個接地端子20A、一個電源端子20C及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且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彼此相鄰設置,而接地端子20A及電源端子20C則設置於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的兩側;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群組20”中包含有兩個訊號偵測端子20D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且兩個訊號偵測端子20D相鄰設置,且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分別設置於兩個訊號偵測端子20D的兩側。其中,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30'''中分別包含有一個接地端子30A、一個電源端子30C及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且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彼此相鄰設置,而接地端子30A及電源端子30C則設置於兩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的兩側;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群組30”中包含有兩個訊號偵測端子30D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且兩個訊號偵測端子30D相鄰設置,且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分別設置於兩個訊號偵測端子30D的兩側。
在其他的實施態樣中,第一傳輸導體組2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可以是不包含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30B,而僅包含有接地端子20A、30A、電源端子20C、30C、訊號偵測端子20D、30D及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30E;在另一實施態樣中,第一傳輸導體20及第二傳輸導體30可以是不包含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30B及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30E,而僅包含有接地端子20A、30A、電源端子20C、30C及訊號偵測端子20D、30D。
特別說明的是,隔離隔板4可以是金屬板体,且其一端是外露於基座1的插接端1a,而另一端具有四個接地端子40,隔離隔板4的四個接地端子40則分別與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兩個接地端子20A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兩個接地端子30A相接觸。
請復參圖1至圖4,內屏蔽殼體5包覆基座1及絕緣套件7的外圍設置,且內屏蔽殼體5鄰近於基座1的插接端1a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50及一定位彈臂51,而內屏蔽殼體5鄰近於基座1的焊接端1b的一端具有一遮罩部52,遮罩部52對應遮蔽外露於焊接端1b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組2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組3,且遮罩部52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與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接地端子20A及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接地端子30A相接觸。外屏蔽殼體6則是包覆位於基座1的插接端1a的內屏蔽殼體5的外圍設置。配合圖8(電連接器100的俯視局部剖視示意圖)所示,外露於基座1一端的隔離隔板4,與包覆於基座1外的內屏蔽殼體5的接地彈臂50相接觸。
承上,透過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接地端子20A與隔離隔板4及內屏蔽殼體5的遮罩部52相接觸、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接地端子20A與隔離隔板4及內屏蔽殼體5的遮罩部52相接觸,以及隔離隔板4與內屏蔽殼體5的接地彈臂50相接觸的設計,可有效提升電連接器100抗電磁波干擾及射頻干擾的能力。
如圖5所示,基座1鄰近於焊接端1b的位置(可以是如圖5所示位於基座1的底面),更可以具有數個隔離槽12,且該些隔離槽12對應位於其中,該基座1的鄰近於該焊接端1b具有數個隔離槽12,且該些隔離槽12位於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20B、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20E、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的兩側。另外,基座1的底面更可以包含有數個鏤空部13,各該鏤空部13包含有一第一區段131及一第二區段132,該些第一區段131能使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的至少一部份及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基座1,且該些第二區段132對應位於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組3的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的兩側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的兩側。藉此,可大幅提升該些第二傳輸導體30抗電磁波干擾及射頻干擾的能力。
如圖4所示,相同地,基座1的頂面可以是具有數個鏤空部13,各該鏤空部13包含有一第一區段131及一第二區段132,該些第一區段131能使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的至少一部份及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基座1,且該些第二區段132對應位於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組2的高頻差分訊號端子30B的兩側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30E的兩側。藉此,可大幅提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20抗電磁波干擾及射頻干擾的能力。
如圖8所示,值得一提的是,為使內屏蔽殼體5可以更穩固地與基座1相互固定,於實際應用中,基座1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可以分別具有一定位槽11,而內屏蔽殼體5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可以是對應形成有一定位彈臂51,而內屏蔽殼體5包覆設置於基座1及絕緣套件7的外圍時,內屏蔽殼體5的兩個定位彈臂51則可以對應與兩個定位槽11相互卡合,從而達到輔助卡 固的功效。
另外,請復參圖3,內屏蔽殼體5鄰近於基座1的焊接端1b(如圖4所示)的位置更可以具有數個插接部53(圖中以兩個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該些插接部53用以固定設置於電路板上,且可與電路板的相關接地結構相接觸,從而使內屏蔽殼體5整體接地。當然,在插接部53的設置位置及其外型可以依據需求加以變化,不侷限於圖中所示。
[第二實施例]
請一併參閱圖9及圖10,其為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內屏蔽殼體5可以是不具有插接部53,而隔離隔板4具有接地端子40(如圖7所示)的一端,可以是具有兩個固定件41(圖中以兩個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該些固定件41則可以插接於電路板上,並與電路板的相關接地結構相接觸,從而使隔離隔板4整體接地,並據以使內屏蔽殼體5整體接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基座
11‧‧‧定位槽
13‧‧‧鏤空部
131‧‧‧第一區段
132‧‧‧第二區段
2‧‧‧第一傳輸導體組
20B‧‧‧高頻差分訊號端子
20E‧‧‧低頻差分訊號端子
4‧‧‧隔離隔板
5‧‧‧內屏蔽殼體
50‧‧‧接地彈臂
51‧‧‧定位彈臂
6‧‧‧外屏蔽殼體
7‧‧‧絕緣套件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 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2.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該隔離隔板鄰近於該焊接端具有四個接地端子,該隔離隔板的其中兩個接地端子與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接地端子相接觸,且該隔離隔板的另外兩個接地端子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兩個接地端子相接觸;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 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3.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該基座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定位槽;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 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定位彈臂,該些定位彈臂能對應與該些定位槽相互卡合;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4.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 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該內屏蔽殼體鄰近於該焊接端具有一遮罩部,該遮罩部對應遮蔽外露於該焊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且該遮罩部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接觸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其中一個接地端子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其中一個接地端子;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 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5.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該基座鄰近於該插接端具有兩個卡合部;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絕緣套件,其一端與該些卡合部相互卡合,而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對應位於該絕緣套件中;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 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6.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 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其中,該基座的鄰近於該焊接端具有數個隔離槽,且該些隔離槽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的兩側。
  7.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 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其中,該基座的兩個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數個鏤空部,該第 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的部分區段對應外露於該基座的其中一該側壁的該些鏤空部,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的部分區段對應外露於該基座的另一該側壁的該些鏤空部。
  8.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 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其中,該基座的兩個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數個鏤空部,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鄰近於該連接端的部分區段對應外露於該基座的其中一該側壁的該些鏤空部,且該些鏤空部對應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的兩側、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的兩側及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訊號偵測端子的兩側;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及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鄰近於該連接端的部分區段對應外露於該基座的其中一該側壁的該些鏤空部,且該些鏤空部對應位於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高頻差分訊號端子的兩側、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低頻差分訊號端子的兩側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訊號偵測端子的兩側。
  9.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 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 其中,該內屏蔽殼體鄰近於該焊接端具有至少兩個插接部。
  10.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其兩端分別定義為一插接端及一焊接端;一第一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一傳輸導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一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第二傳輸導體組,其包含有數個第二傳輸導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且該些第二傳輸導體與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相對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的兩端分別外露於該插接端及該焊接端;其中,該些第二傳輸導體為兩個接地端子、四個高頻差分訊號端子、兩個電源端子、兩個訊號偵測端子及兩個低頻差分訊號端子;一隔離隔板,其設置於該基座中,且位於該第一傳輸導體組及該第二傳輸導體組之間,該隔離隔板的至少一部份外露於該插接端;一內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基座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內屏蔽殼體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側壁分別具有一接地彈臂,該些接地彈臂對應接觸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隔離隔板;以及一外屏蔽殼體,其包覆該內屏蔽殼體的至少一部份設置,該外屏蔽殼體;其中,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外露於該插接端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間隔地排列成一列設置,且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一傳輸導體及排列成一列設置的該些第二傳輸導體彼此相對地 設置;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一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外露於該焊接端的每四個該第二傳輸導體形成為一群組,且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與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該些群組彼此交錯排列成一列,而每個該第一傳輸導體組的兩個群組之間對應有一個該第二傳輸導體組的群組;其中,該隔離隔板鄰近該焊接端具有兩個固定件。
TW105113725A 2016-05-03 2016-05-03 電連接器 TWI618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25A TWI618317B (zh) 2016-05-03 2016-05-03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25A TWI618317B (zh) 2016-05-03 2016-05-03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637A true TW201740637A (zh) 2017-11-16
TWI618317B TWI618317B (zh) 2018-03-11

Family

ID=6102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725A TWI618317B (zh) 2016-05-03 2016-05-03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83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924B (zh) * 2018-04-13 2019-01-2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C female connector
TWI712232B (zh) * 2019-10-09 2020-12-0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三)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209B (zh) * 2021-10-29 2023-06-21 富佳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3943U (en) * 2008-06-11 2008-11-01 Niketech Electronic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TWM482191U (zh) * 2014-03-14 2014-07-11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微型連接器之結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924B (zh) * 2018-04-13 2019-01-2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C female connector
TWI712232B (zh) * 2019-10-09 2020-12-01 維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8317B (zh) 2018-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0840B2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I565159B (zh) 電連接器
TWI568105B (zh) 電連接器
TWI648917B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WO2020052318A1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及插座
TWI586048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841439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M53491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513124B (zh) Socket connector
TWM54287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9147979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0401074A (zh) 多极连接器
TWI648919B (zh) 插座連接器及移動設備
TWM535340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618317B (zh) 電連接器
TWM517932U (zh) 連續接地改善串音的高頻連接器
CN205790742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5790632U (zh) 电连接器
US10424881B2 (en) Receptac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55078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696324B (zh) 一體成型的連接器接地結構
TWI614954B (zh) 電連接器結構
TWI635678B (zh) Usb連接器
JP7100168B2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I666832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