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975A - 旋轉編織機 - Google Patents

旋轉編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975A
TW201739975A TW105143949A TW105143949A TW201739975A TW 201739975 A TW201739975 A TW 201739975A TW 105143949 A TW105143949 A TW 105143949A TW 105143949 A TW105143949 A TW 105143949A TW 201739975 A TW201739975 A TW 2017399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arm
arm
adjuster
cam
cr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0458B (zh
Inventor
馬克 果金斯基
麥克 卡格
Original Assignee
卡格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卡格公司 filed Critical 卡格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0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04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3/0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 D04C3/4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for making tubular braids by circulating strand supplies around braiding centre at equal distances
    • D04C3/42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for making tubular braids by circulating strand supplies around braiding centre at equal distances with means for forming sheds by controlling guid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7/00Connecting-rods or like links pivoted at both ends;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ng-rod heads
    • F16C7/06Adjustable connecting-r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在一個方面中,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是針對一種旋轉編織機,其能夠圍繞電纜、軟管、心軸或其它類似項目編織線,具有比常規可用旋轉編織系統中找到的那些機構更簡單的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且所述各種實施例包含用於精細調諧轉移臂的停留定時的機構。在另一方面中,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是針對一種用於藉由調整所述致動器臂機構的長度而控制旋轉編織機中的轉移臂的停留定時的方法。

Description

旋轉編織機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關於一種旋轉編織機。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關於一種具有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的用於編織線的旋轉編織機。
旋轉編織機是此項技術中眾所周知的,且尤其已經用以圍繞例如軟管或電纜等襯底編織例如鋼、不鏽鋼、青銅、聚酯、尼龍、芳綸、碳纖維和類似材料等材料的股束,且已經特定用於形成耐壓力液壓軟管中。在各種配置中,這些旋轉編織機器特徵在於兩組線軸載體沿著同一軸線在相反方向上旋轉,且從一組線軸載體放出的股束圍繞另一組線軸中的一或多者移動以形成編帶。
尤其當用以編織金屬股束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旋轉編織機存在許多顯著缺陷。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旋轉編織機是過度複合的且複雜的。此複雜性使得難以保持所述機器經恰當地調整而使它們可在較高速度下操作且同時維持高質量編帶。此外,許多現有技術設計使得難以和 /或不可能做出對於機器尤其在較高速度下有效操作所必要的小的定時調整。
因此,此項技術中所需的是能夠圍繞電纜、軟管或其它類似項目編織線的旋轉編織機,其比常規可用的旋轉編織系統更簡單且更快。
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編織機,其能夠圍繞電纜、軟管、心軸或其它類似項目編織線,具有比常規可用旋轉編織系統更簡單的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且可被精細調諧以用於更快且更有效的編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是針對一種用於控制旋轉編織機中的轉移臂的停留定時的設備,其包括:曲柄;凸輪,其用於移動旋轉編織機的轉移臂;致動器臂機構,其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曲柄和所述凸輪,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包括:第一致動器臂,其具有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曲柄的曲柄末端以及具有帶螺紋開口的調節器末端,所述帶螺紋開口具有經定向以在第一方向上旋轉的螺紋;第二致動器臂,其具有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凸輪的凸輪末端以及具有帶螺紋開口的調節器末端,所述帶螺紋開口具有經定向以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轉的螺紋;致動臂調節器,其連接到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和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以用於控制所述致動器臂機構的長度。
在這些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中,所述致動臂調節器包括:第一帶螺紋末端,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內,且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一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經配置以與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的所述螺紋嚙合;第二帶螺紋末端,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的所述帶螺紋開口內,且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二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經配置以與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的所述螺紋嚙合;以及中央部分,其經配置以與用於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工具配合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致動臂調節器進一步包括:第一保持螺母,其具有經配置以與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一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嚙合的螺紋;以及第二保持螺母,其具有經配置以與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二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嚙合的螺紋。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具有可藉由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而調整的停留定時。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具有可藉由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而調整的停留定時。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經由臂樞軸連接到所述曲柄,其中所述臂樞軸包括曲柄末端,所述曲柄末端具有用於接納所述曲柄上的偏移柱的開口以及用於接納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的分叉末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曲柄上的所述偏移柱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一平面中自由旋轉,且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二平面中自由旋轉,所述第二平面從所述第一平面偏移大約90度。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經由臂樞軸連接到所述凸輪,其中所述臂樞軸包括凸輪末端,所述凸輪末端具有用於接納所述凸輪上的柱的開口以及用於接納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的分叉末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凸輪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一平面中自由旋轉,且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二平面中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從所述第二平面偏移大約90度。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設備可包含以上參考的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其中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進一步包括具有軸線的大體上圓柱形開口,且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進一步包括具有垂直於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 述曲柄末端中的所述大體上圓柱形開口的所述軸線的軸線的大體上圓柱形開口。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是針對一種使用上述設備調整所述停留定時的方法,其包括使用致動臂調節器來改變所述致動臂的長度。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是針對一種使用上述設備調整所述停留定時的方法,其包括:將工具緊固到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中央部分;使用所述工具旋轉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中央部分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且調整所述停留定時。
10‧‧‧旋轉編織機
12‧‧‧金屬框架
14‧‧‧板
16‧‧‧內部環形齒輪
18‧‧‧外部環形齒輪
20‧‧‧馬達
21‧‧‧起重軸桿
22‧‧‧驅動滑輪
23‧‧‧第二滑輪
24‧‧‧第一帶
25‧‧‧中間軸桿
26‧‧‧第一滑輪
27‧‧‧帶
28‧‧‧第三滑輪
29‧‧‧第四滑輪
30‧‧‧帶
31‧‧‧外部軸桿滑輪
32‧‧‧內部軸桿
33‧‧‧中心開口
34‧‧‧外部軸桿
35‧‧‧第五滑輪
36‧‧‧後表面
37‧‧‧帶
38‧‧‧前表面
39‧‧‧內部軸桿滑輪
40‧‧‧外邊緣表面
41‧‧‧軌道區段
42‧‧‧厚度
43‧‧‧中心點
44‧‧‧狹槽
45‧‧‧狹槽輥
46‧‧‧前部載運軌道
47‧‧‧上部軌道
48‧‧‧內壁
49‧‧‧下部軌道
50‧‧‧軌道底部
51‧‧‧內壁
52‧‧‧軌道深度
53‧‧‧下部軌道底部
54‧‧‧上部軌道寬度
55‧‧‧深度
56‧‧‧彎曲板
57‧‧‧寬度
58‧‧‧外壁
59‧‧‧外壁
60‧‧‧後部載體
61‧‧‧前表面
62‧‧‧前部載體
64‧‧‧上部輥
65‧‧‧下部輥
67‧‧‧上部部分
68‧‧‧行星齒輪
69‧‧‧下部部分
70‧‧‧致動器臂機構
71‧‧‧弓狀上部邊緣
73‧‧‧弓狀下部邊緣
74‧‧‧螺栓
75‧‧‧螺栓
76‧‧‧驅動組合件
78‧‧‧行星齒輪
79‧‧‧線軸
80‧‧‧曲柄
82‧‧‧外部柱
83‧‧‧小車
84‧‧‧外部板
85‧‧‧安裝平台
86‧‧‧內部柱
87‧‧‧機架
88‧‧‧內部板
89‧‧‧柱
90‧‧‧偏移柱
92‧‧‧外表面
93‧‧‧螺栓
94‧‧‧開口
96‧‧‧內表面
98‧‧‧開口
100‧‧‧曲柄襯套
106‧‧‧上部部分
108‧‧‧下部部分
110‧‧‧內表面
112‧‧‧外表面
114‧‧‧上部部分
116‧‧‧下部部分
130‧‧‧臂樞軸末端
132‧‧‧圓柱形開口
134‧‧‧致動器臂組合件
136‧‧‧凸輪樞軸組合件
138‧‧‧臂樞軸
140‧‧‧長致動臂
142‧‧‧短致動臂
144‧‧‧致動臂調節器
148‧‧‧滾針軸承
152‧‧‧分叉末端
154‧‧‧上部叉狀物
156‧‧‧下部叉狀物
158‧‧‧狹槽
160‧‧‧經對準開口
162‧‧‧經對準開口
164‧‧‧第一末端
166‧‧‧開口
168‧‧‧軸承
174‧‧‧樞軸銷
180‧‧‧第二末端
182‧‧‧帶螺紋內部開口
186‧‧‧第一帶螺紋部分
188‧‧‧第一末端
190‧‧‧帶螺紋內部開口
192‧‧‧端面
194‧‧‧第二末端
196‧‧‧第二帶螺紋部分
198‧‧‧狹槽
200‧‧‧分叉末端
202‧‧‧開口
204‧‧‧軸承
210‧‧‧第一叉狀物
212‧‧‧第二叉狀物
214‧‧‧經對準孔
216‧‧‧經對準孔
218‧‧‧第二末端
220‧‧‧開口
222‧‧‧樞軸銷
224‧‧‧墊圈
226‧‧‧保持環
228‧‧‧軸承
231‧‧‧第一保持螺母
232‧‧‧中央螺母
233‧‧‧第二保持螺母
234‧‧‧樞軸支座
236‧‧‧支座螺柱
238‧‧‧螺栓
240‧‧‧凸輪樞軸
242‧‧‧頂部表面
244‧‧‧帶螺紋開口
246‧‧‧升高環
254‧‧‧第一開口
258‧‧‧墊圈
260‧‧‧螺栓
264‧‧‧凸輪樞軸銷
266‧‧‧第二開口
268‧‧‧轉移臂組合件
270‧‧‧止推墊圈
276‧‧‧墊圈
278‧‧‧螺栓
280‧‧‧帶螺紋內部開口
282‧‧‧軸承
284‧‧‧後部樞軸組合件
286‧‧‧旋轉主軸
288‧‧‧轉移臂
290‧‧‧本體部分
292‧‧‧安裝柱部分
296‧‧‧軸承鎖定墊圈
298‧‧‧承鎖定螺母
300‧‧‧通路
302‧‧‧帶螺紋開口
304‧‧‧側面輥
306‧‧‧末端輥
308‧‧‧定位螺釘
310‧‧‧凹口
312‧‧‧槓桿臂樞軸
314‧‧‧旋轉支座
316‧‧‧頂部部分
318‧‧‧輥
320‧‧‧下部柱部分
322‧‧‧帶螺紋末端
324‧‧‧中央通路
326‧‧‧軸承
328‧‧‧軸承鎖定墊圈
330‧‧‧軸承鎖定螺母
332‧‧‧輥
334‧‧‧螺栓
為了更完整理解本發明的特徵和優點,現在參考本發明的詳細說明和附圖,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裝置的前正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裝置的部分橫截面的側面正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裝置的支撐和傳動元件的後正視圖。
圖4A到4C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裝置的主軸組合件的橫截面圖。圖4B到4C是沿著圖4A中所示的整個主軸組合件的外圍的軌道組合件的放大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裝置 的前正視圖,其中大多數前部載體和後部載體被移除。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小車的透視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後部載體組合件和致動器臂機構的透視圖。
圖8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驅動組合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8B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驅動組合件的透視圖。
圖9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致動臂組合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9B到9C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帶有(圖9C)和不帶有(圖9B)臂樞軸的致動臂組合件的透視圖。
圖10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凸輪樞軸組合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10B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凸輪樞軸組合件的透視圖。
圖1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轉移臂組合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11B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轉移臂組合件的透視圖。
圖12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後部樞軸組合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12B是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後部樞軸組合件的透視圖。
在一或多個方面中,本發明關於能夠圍繞電纜、軟管、心軸或其它類似項目編織線的旋轉編織機,其具有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軌道設計和驅動機構,且比常規可用的旋轉編織系統更簡單且更快。在各種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旋轉編織機尤其好地適合於編織由尖銳和/或研磨材料製成的股束,例如鋼絲、彈簧鋼、硬不鏽鋼、軟不鏽鋼、純銅、焊錫銅、鍍金銅、鋁、鎳、蒙乃爾合金或青銅,但也可以用於織物編織。
一般來說,包含本發明的那些的旋轉編織系統包含兩組載體,每一組載體含有固持待編織的線或其它材料的線軸,所述兩組載體在相反方向上被驅動以圍繞電纜、軟管、心軸或其它類似項目形成所需編帶。後部一組載體安裝在一個具有外部軌道的圓形板的周邊周圍,前部一組載體擱置於所述外部軌道上。與每一後部載體配對的是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所述機構圍繞來自前部一組載體的線股束移動來自後部一組載體的線股束以在編織點形成編帶,所述編織點一般沿著所述兩組載體的旋轉軸線且在前部一組載體的前方。
現參看圖1和2,展示一般由標號10指示的旋轉編織機。旋轉編織機10包含金屬框架12,其經配置 以支撐板14、內部環形齒輪16和外部環形齒輪18。馬達20經配置以在第一方向上以兩種不同速度驅動板14和外部環形齒輪18。馬達20在相同的方向上以不同速度驅動控制板14和外部環形齒輪18所借助的機構不受特別限制,且可包含帶、滑輪、鏈、機械傳動裝置、齒輪和/或齒條。
圖2、3和4A中展示用於旋轉編織機10的代表性驅動機構。在圖2和3中最佳所示的實施例中,馬達20驅動了驅動滑輪22,所述驅動滑輪藉由第一帶24連接到位於起重軸桿21上的第一滑輪26。在起重軸桿21旋轉時,起重軸桿21上的第二滑輪23借助於運行到第三滑輪28的帶27而驅動中間軸桿25。中間軸桿25藉由第四滑輪29和帶30連接到外部軸桿滑輪31且驅動中空的外部軸桿34,所述外部軸桿連接到板14且驅動所述板。中間軸桿25同樣藉由第五滑輪35和帶37連接到內部軸桿滑輪39,且驅動中空的內部軸桿32。中空的內部軸桿32穿過中空的外部軸桿34且驅動外部環形齒輪18。中空的內部軸桿32進一步包含中心開口33。在這些實施例中,連接到中空的外部軸桿34的外部軸桿滑輪31將具有比附接或緊固到中空的內部軸桿32的內部軸桿滑輪39大的直徑。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瞭解,在這種配置中,馬達20使驅動滑輪22旋轉將致使控制板14和外部環形齒輪18在相同的方向上以不同速度旋轉。同樣應瞭 解,在這些實施例中,控制板14與外部環形齒輪18之間的旋轉速度的差異將取決於第四滑輪29、第五滑輪35、外部軸桿滑輪31和內部軸桿滑輪39的相對直徑。編織所需要的控制板14和外部環形齒輪18的這些相對速度是眾所周知的,且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能夠選擇具有必要直徑的第四滑輪29、第五滑輪35、外部軸桿滑輪31和內部軸桿滑輪39來產生編織所需要的板14與外部環形齒輪18之間的所需比率或旋轉速度。
圖4A和5中可以看出,控制板14是大體圓形且具有後表面36、前表面38和外邊緣表面40、厚度42和中心點43。控制板14的厚度42不受特別限制,前提是控制板14足夠厚以防止編織過程期間的彎曲或變形。控制板14具有一系列狹槽44,其從外邊緣表面40朝向控制板14的中心點43徑向向內延伸,所述狹槽周圍控制板14的圓周以規則的間隔定位。狹槽44的長度將取決於旋轉編織機10的大小和操作,且不受特別限制,前提是狹槽44足夠長以准許如下所述的編織。在一些實施例中,狹槽44是從大約5英寸到大約15英寸長。
預期板14將具有至少與其具有的工作後部載體一樣多的狹槽44。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大約4個到大約10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大約4個到大約8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4個到6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 有從4個到2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10個到10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30個到10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50個到10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從70個到100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大約24個狹槽。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板14可具有大約36個狹槽。鄰近於且與狹槽44中的每一者的向內末端成直線的是狹槽輥45。
圖4A-C和5中可以看出,在控制板14的周邊周圍以及狹槽44之間附接在前表面38上的是多個軌道區段41,其一起形成前部載運軌道46,所述前部載運軌道具有徑向向外面向的上部軌道47、徑向向內面向的下部軌道49以及正面61。軌道區段41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常規構件緊固到控制板14,包含(不限於)螺釘和/或螺栓。前部載運軌道46的上部軌道47具有內壁48和軌道底部50,它們連同彎曲板56一起形成上部軌道深度52和上部軌道寬度54。
下部軌道49從軌道區段41朝向中心點43徑向向內面向,且具有圍繞控制板14的圓周沿著軌道區段41的下側延伸的內壁51和下部軌道底部53。下部軌道49具有由內壁51、下部軌道底部53和彎曲板56界定的深度55和寬度57。雖然情況不需要是這樣且其它實施例是可能的,但下部軌道49優選地以此方式形成以使得下 部軌道49的僅下部軌道內壁51和下部軌道底部53由軌道區段41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部軌道47和下部軌道49的長度和寬度可為相同的。
在這些實施例中,彎曲板56沿著外邊緣表面40且在狹槽44之間以可裝卸方式緊固到軌道區段41的前表面61。這些彎曲板56具有徑向向外延伸超出上部軌道底部50的上部部分67以及徑向向內延伸超出下部軌道底部53的下部部分69,進而形成用於上部軌道47的外壁58和用於下部軌道49的外壁59。彎曲板進一步包含大體上平行的弓狀上部邊緣71和弓狀下部邊緣73。在一些實施例中,弓狀上部邊緣71和弓狀下部邊緣73大體上平行於控制板14的周邊。彎曲板56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構件以可裝卸方式緊固到軌道區段41的前表面61,包含(不限於)螺釘和/或螺栓。在一些實施例中,彎曲板56使用接納於前表面61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帶螺紋開口中的螺栓75以可裝卸方式緊固到軌道區段41的前表面61。另外,可移除彎曲板56以使得前部載體62能夠安裝在前部載體軌道46上或移除以用於維護。
以規則間隔緊固到後表面36且在控制板14的外圍周圍的是一組後部載體60。後部載體60的數目不受特別限制,但必須存在至少足夠的後部載體60以形成既定織帶且正使用的全部後部載體60必須配合在控制板14的外圍周圍。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4個到大約 100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4個到大約60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4個到大約20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10個到大約50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12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24個後部載體60。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36個後部載體60。
此項技術中已知適用於旋轉編織機的任何常規線軸載體可經配置以充當後部載體60。後部載體60各自含有以待編織的合適材料捲繞的線軸79,以及用於調節離開後部載體60的線或其它材料上的張力的張緊機構48。張緊機構48不受特別限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使用任何合適的張力機構。用於使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旋轉編織機進行編織的合適的材料包含(不限於)包括鋼絲、彈簧鋼、硬不鏽鋼、軟不鏽鋼、純銅、焊錫銅、鍍金銅、鋁、鎳、蒙乃爾合金、青銅或各種紡織物的股束,所述紡織物包含(不限於)棉、聚酯、尼龍和/或人造絲。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瞭解,一般來說後部載體60且具體來說線軸79和張緊機構48必須適合於待編織的特定材料,且具體來說,當由鋼絲、彈簧鋼、硬不鏽鋼、軟不鏽鋼、純銅、焊錫銅、鍍金銅、鋁、鎳、蒙乃爾合金、青銅和/或其它尖銳或研磨材料製成的股束將編織時,應使用經配置以與這些材料一起使用的後部載體60。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能夠選擇供用作後部載體60的載體而無需過度實驗。
對應一組前部載體62安裝在小車83上,所述小車圍繞控制板14的外圍以規則間隔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運行。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瞭解,將存在與後部載體60相同數目的前部載體62。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4個到大約100個前部載體62安裝在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運行的小車8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6個到大約60個前部載體62安裝在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運行的小車8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大約10個到大約40個前部載體62安裝在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運行的小車83上。
如同後部載體60,此項技術中已知適用於旋轉編織機的任何常規線軸載體可經配置以充當前部載體62。前部載體62中的每一者含有以待編織的材料捲繞的線軸81,以及用於調節離開載體62的線或其它材料上的張力的張緊機構48。再次,張緊機構48不受特別限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使用任何合適的張力機構。用於使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旋轉編織機進行編織的合適的材料包含(不限於)包括鋼絲、彈簧鋼、硬不鏽鋼、軟不鏽鋼、純銅、焊錫銅、鍍金銅、鋁、鎳、蒙乃爾合金、青銅或各種紡織物的股束,所述紡織物包含(不限於)棉、聚酯、尼龍和/或人造絲。如同後部載體60,一般來說前部載體62且具體來說線軸81和張緊機構48必須適合於待編織的特定材料,且具體來說,當由鋼絲、彈簧鋼、硬不鏽鋼、軟不鏽鋼、純銅、焊錫銅、鍍金銅、 鋁、鎳、蒙乃爾合金、青銅和/或其它尖銳或研磨材料製成的股束將編織時,應使用經配置以與這些材料一起使用的前部載體62。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能夠選擇供用作前部載體62的載體而無需過度實驗。
圖6中可以看出,小車83包括:多個上部輥64,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上部軌道47內;多個下部輥65,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下部軌道49內;安裝平台85,其緊固到上部輥64和下部輥65;以及機架87,其在下部輥65下方緊固到小車83中的每一者,如圖6中所示。雖然不受特定限制,但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小車83具有2個到10個上部輥64以及2個到10個下部輥65。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小車83具有四個上部輥64和三個下部輥65。上部輥64和下部輥65可藉由任何合適的構件緊固到安裝平台85,前提是上部輥64和下部輥65自由旋轉。用於將上部輥64緊固到安裝平台85的合適的方法可包含(不限於)螺釘、螺栓、鉚釘和/或搭扣環。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部輥64借助於螺柱或螺栓93緊固到安裝平台85。同樣,機架87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構件在下部輥65下方緊固到小車83中的每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機架87可藉由具有帶螺紋末端的伸長螺柱或螺栓在下部輥65下方緊固到小車83,所述螺柱或螺栓延伸穿過安裝平台85和下部輥65且接納於機架87的頂部表面中的帶螺紋開口(未圖示)中。
圖1和5中可以看出,多個行星齒輪68安裝 在前表面38上和控制板14的外圍周圍。行星齒輪68經配置以在小車83圍繞前部軌道46移動時與徑向向內側上的外部環形齒輪18且與徑向向外側上的齒條87嚙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行星齒輪68圍繞柱89旋轉,所述柱位於控制板14中的開口中的軸承(未圖示)組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一組12個前部載體62,其在板14的外圍周圍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以規則的間隔定位。如上文所闡述的,本發明的旋轉編織機將具有與後部載體60相同數目的前部載體62。
鄰近於後部載體60中的每一者緊固到板14的後表面36的是新穎且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70。圖7到12中展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改進的致動器臂機構。圖7中所示的致動器臂機構70包含外殼72,其藉由螺栓74緊固到板14且容納驅動組合件76。雖然在圖7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外殼72藉由螺栓74以可裝卸方式緊固到板14,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外殼72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構件緊固到板14。
圖8A到8B中展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驅動組合件76。驅動組合件76包含操作性地連接到曲柄80的行星齒輪78。致動器臂外殼72以一方式緊固到板14的後表面36以使得驅動組合件76的行星齒輪78位於內部環形齒輪16內且與其齒嚙合,所述內部環形齒輪如上文所闡述是靜止的。行星齒輪78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 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構件操作性地連接到曲柄80,前提是任何此類機構防止行星齒輪78相對於曲柄80的旋轉移動,或反之亦然。
圖8A中可以看出,曲柄80包含外部柱82、外部板84、內部柱86、內部板88和偏移柱90。外部柱82從外部板84的外表面92向外(即遠離板14)延伸且由致動器臂外殼72中的開口94接納。內部柱86從內部板88的內表面96向內(即朝向板14)延伸通過行星齒輪78中的開口98和曲柄襯套100,且由配合在板14中的開口(未圖示)內的軸承(未圖示)接納。在圖8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內部柱86具有: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區域的上部部分106和具有圓形橫截面區域的下部部分108。在這些實施例中,行星齒輪78中的開口98將具有對應正方形形狀,其經配置以與內部柱86的上部部分106配合以防止行星齒輪78與曲柄80的內部柱86之間的旋轉移動。然而應瞭解,雖然在圖8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內部柱86的上部部分106的橫截面形狀以及行星齒輪78的開口98的形狀都是正方形,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內部柱86的上部部分106和行星齒輪78的開口98可具有將互鎖的任何形狀以防止行星齒輪78與曲柄80的內部柱86之間的旋轉移動。內部柱86的下部部分108經配置以與板14中的開口中的軸承組配合(未圖示)。
如應瞭解,內部柱86和外部柱82具有共同軸線,曲柄80將圍繞其旋轉。在曲柄80旋轉時,偏移柱 90在外部板84的內表面110與內部板88的外表面112之間運行且將在大體圓形路徑中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曲柄80可構造為兩部分。在這些實施例中,曲柄80可包括含有外部柱82、外部板84和偏移柱90的上部部分114,以及含有內部柱86和內部板88的下部部分116。曲柄80的上部部分114和下部部分116接著可藉由任何常規構件而接合,包含使用螺釘、墊圈和鎖緊墊圈。此外,在這些實施例中,必須謹慎防止曲柄80的上部部分114與下部部分116之間的旋轉移動。用以防止曲柄80的上部部分114與下部部分116之間的旋轉移動的機構不受特別限制,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合適的機構。
現在轉向圖9A到9C,偏移柱90穿過臂樞軸末端132中的圓柱形開口130,進而將曲柄80連接到致動臂組合件134。圖9A到9C描繪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致動器臂組合件134。致動器臂組合件134形成曲柄80與凸輪樞軸組合件136之間的柔性且通常線性聯動裝置,且具有可調整的長度。在這些實施例中,致動器臂組合件134包含臂樞軸末端132、臂樞軸138、長致動臂140、短致動臂142和致動臂調節器144。如上文所闡述,在一個末端,臂樞軸末端130包含圓柱形開口132,曲柄80的偏移柱90穿過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圓柱形開口130還可包含滾針軸承,其可藉由一或多個止推墊圈保持在適當的位置,但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 置可用以減少在曲柄80轉動時偏移柱90與臂樞軸末端132之間的摩擦。在一些實施例中,滾針軸承148可借助於潤滑脂配件而潤滑。
臂樞軸末端132進一步包含分叉末端152,其經配置以接納長致動臂140。分叉末端152包含上部叉狀物154、下部叉狀物156、狹槽158和經對準開口160、162。圖9A中可以看出,上部叉狀物154、下部叉狀物156、狹槽158和經對準開口160、162沿著垂直於偏移柱90在圓柱形開口130內的旋轉軸線的軸線而定向。長致動臂140具有第一末端164,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到上部叉狀物154與下部叉狀物156之間的狹槽158中且包含開口166,所述開口經配置以與臂樞軸末端132的上部叉狀物154和下部叉狀物156中的經對準開口160、162對準。如圖9A的實施例中所示,長致動臂140中的開口166可配備有軸承168,且借助於潤滑脂配件而潤滑。再次,應理解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置可用以減少臂樞軸末端132與長致動臂140之間的摩擦。在圖9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臂樞軸末端132藉由插入穿過經對準開口160、162的樞軸銷174而緊固到長致動臂140,且藉由墊圈176和保持環178而緊固。然而應理解,樞軸銷174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構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包含但不限於扁銷、螺母或搭扣環。
長致動臂140的第二末端180具有帶螺紋內 部開口182,其沿著長致動臂140的縱向軸線從長致動臂140的端面184朝向長致動臂140的第一末端164延伸。帶螺紋內部開口182經配置以接納致動臂調節器144的第一帶螺紋部分186。
再次轉向圖9A,致動器臂組合件134包含具有第一末端188的短致動臂142,所述第一末端包含帶螺紋內部開口190,其沿著短致動臂142的軸線從短致動臂142的端面192朝向短致動臂142的第二末端194延伸。帶螺紋內部開口190經配置以接納致動臂調節器144的第二帶螺紋部分196。短致動臂142的第二末端194經配置以配合在臂樞軸138的分叉末端200中的狹槽198內且由其接納,且具有開口202。如圖9A的實施例中所示,短致動臂142中的開口200可配備有軸承204且借助於潤滑脂配件而潤滑。再次,應理解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置可用以減少臂樞軸138與短致動臂142之間的摩擦。在一些實施例中,短致動臂142經定向以使得開口202的軸線相對於臂樞軸末端132從長致動臂140的旋轉軸線旋轉90度,如圖9A到9C中所示。
如上文所闡述,臂樞軸138包含具有第一叉狀物210、第二叉狀物212、經對準孔214、216和狹槽198的分叉末端200,以及包含開口220的第二末端218。在圖9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臂樞軸138藉由插入穿過經對準開口214、216的樞軸銷222而緊固到短致動臂142,且藉由墊圈224和保持環226而緊固。然而應理 解,樞軸銷222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所述目的的任何構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包含(但不限於)扁銷、螺母、搭扣環、螺母或其它類似緊固件。如圖9A的實施例中所示,樞軸臂138中的開口220可配備有軸承228且借助於潤滑脂配件而潤滑。再次,應理解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置。
致動臂調節器144連接到如上文所描述的長致動臂140和短致動臂142,且可用以改變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致動臂調節器144在圖9A到9C中展示,且包含中央螺母232、第一帶螺紋部分186、第二帶螺紋部分196、第一保持螺母231和第二保持螺母233。在圖9A到9C中,中央螺母232具有六邊形輪廓,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且中央螺母232可具有能夠以一方式與工具介接以便准許致動臂調節器144轉動的任何配置。
第一帶螺紋部分186的螺紋(並且因此長致動臂140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82的螺紋)和第二帶螺紋部分196的螺紋(並且因此短致動臂142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90的螺紋)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因此,如果中央螺母132在一個方向上轉動,那麼第一帶螺紋部分186將移動進一步進入長致動臂40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82中,且第二帶螺紋部分196將同時移動進一步進入短致動臂142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90中,進而將長和短致動器臂拉動更接近在一起且減少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然而如果中 央螺母132在相反方向上轉動,那麼第一帶螺紋部分186將移動進一步退出長致動臂140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82,且第二帶螺紋部分196將同時移動進一步退出短致動臂142的帶螺紋內部開口190,進而推動長和短致動器臂進一步分開且增加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第一保持螺母231和第二保持螺母233可上緊以保證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所需長度。
在圖7和9A到9C中所示的實施例中,連接到臂樞軸末端132的致動器臂(長致動器臂140)的部分長於連接到臂樞軸138的致動器臂(短致動器臂142)的部分,以准許藉由將致動臂調節器144移動進一步退出致動器臂外殼72且更接近機器的邊緣而更容易接達所述致動臂調節器。雖然此佈置是優選的,但本發明不受此限制,且其它實施例是可能的。
現在轉向圖10A到10B,致動器臂組合件134連接到凸輪樞軸組合件136。圖10A到10B中可以看出,凸輪樞軸組合件136包含具有支座螺柱236的樞軸支座234以及凸輪樞軸240,且藉由由樞軸支座234的底部中的對應帶螺紋開口(未圖示)接納的螺栓238而螺栓連接到致動器臂外殼72。樞軸支座234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構件緊固到致動器臂機構外殼72,包含(但不限於)螺栓、螺釘、鉚釘、焊接或其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凸輪樞軸240可附接到樞軸支座234,如圖10A中所示。在這些實施例 中,樞軸支座234的頂部表面242包含支座螺柱236,其從樞軸支座234的頂部表面242的中心延伸出且含有帶螺紋開口244,所述開口從支座螺柱236的末端延伸回到支座螺柱236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樞軸支座234的頂部表面242可進一步包含與支座螺柱236同心但與其分離的升高環246,從而界定凹部,一或多個止推墊圈和止推軸承可放置於所述凹部中。凸輪樞軸240隨後安置於樞軸支座234上以使得支座螺柱236穿過凸輪樞軸240中的可放置軸承的第一開口254,且借助於墊圈258和螺栓260而緊固,所述螺栓接納到帶螺紋開口244中。再次應理解,本發明不受限於此軸承佈置,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置。同樣,用於將凸輪樞軸240連接到樞軸支座234的機構不受特別限制,且可包含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它合適的機構。在這些實施例中的一些實施例中,可借助於潤滑脂配件而應用潤滑。
凸輪樞軸240具有由第一開口254(接納支座螺柱236)、第二開口266(接納轉移臂組合件268)和凸輪樞軸銷264(由臂樞軸138的開口220接納)形成和/或在其周圍的三個活化點,且可具有圖7和10A到10B中所示的大體三角形形狀。第一開口254、第二開口266和凸輪樞軸銷264以三角形佈置定向,其中凸輪樞軸銷264從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偏移。在圖7和10A到10B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一般來說彼此對準且與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縱向軸線對 準,且凸輪樞軸銷264位於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上方且大體位於其之間。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一般來說彼此對準且與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縱向軸線對準,且凸輪樞軸銷264位於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下方且大體位於其之間。凸輪樞軸240的實際形狀不受特別限制,前提是第一開口254、第二開口266和凸輪樞軸銷264以三角形佈置定向,其中凸輪樞軸銷264從第一開口254和第二開口266偏移,且凸輪樞軸240圍繞支座螺柱236自由旋轉而在編織期間無堵塞。
如上文所闡述,在圖7和10A到10B的實施例中所示,凸輪樞軸240可描述為具有三個活化點的三角形凸輪。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瞭解,第一活化點是主樞軸點,位於第一開口254處,其中凸輪樞軸240圍繞樞軸支座234的支座螺柱236樞轉。第二活化點是由位於第二開口266處/周圍的第二樞軸點形成,其接納且移動轉移臂組合件268且與第一開口254大體成直線,如上文所闡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開口266與安裝在第二開口266的任一側上的兩個軸承282配合且保持和幫助致動轉移臂組合件268。再次應理解,本發明不受此軸承佈置限制,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軸承佈置。第三活化點是位於凸輪樞軸銷264處/周圍的第三樞軸點,其從前兩個開口偏移。如上文所闡述,致動器臂組合件134藉由開口220安裝到凸輪樞軸銷264,且此交互致動 了凸輪。
凸輪樞軸銷264是大體圓柱形形狀且至少足夠長以適應臂樞軸138的第二末端218的厚度。在圖10A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止推墊圈270和止推軸承(未圖示)配合在凸輪樞軸銷264上方,且可由圍繞凸輪樞軸銷264的凹部接納。在這些實施例中,凸輪樞軸銷240隨後插入穿過臂樞軸138的開口220且由墊圈276和螺栓278緊固。螺栓278接納到凸輪樞軸銷264中的帶螺紋內部開口280中。如將瞭解,臂樞軸138以一方式緊固到凸輪樞軸銷236以便允許在凸輪樞軸組合件136由致動器臂組合件134驅動時臂樞軸138圍繞凸輪樞軸銷236的旋轉移動。
圖11A到11B中可以看出,致動器臂機構70進一步包含轉移臂組合件268和後部樞軸組合件284。圖11B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看出,轉移臂組合件268包括旋轉主軸286和轉移臂288。轉到圖11A可見,旋轉主軸286具有本體部分290和安裝柱部分292,所述安裝柱部分的末端帶螺紋。旋轉主軸286的安裝柱部分292插入藉由凸輪樞軸240中的第二開口266且藉由軸承鎖定墊圈296和軸承鎖定螺母298而緊固到所述第二開口。旋轉主軸286的本體部分290包含經配置以准許轉移臂288插入通過旋轉主軸286的通路300,以及從旋轉主軸286的本體部分290的外部延伸到通路300的一或多個帶螺紋開口302。配合到旋轉主軸286的側面的是側面輥304,且配合到轉移臂288的一個末端的是末端輥306。轉移臂288 的另一末端與後部樞軸組合件284介接。轉移臂288可借助於插入通過帶螺紋開口302的一或多個定位螺釘308而保持在通路300中,且抵靠著轉移臂288而上緊。在一些實施例中,轉移臂288可具有一系列凹口310以准許定位螺釘更好地將轉移臂288緊固在適當的位置。
圖12A到12B中可以看出,後部樞軸組合件284包含槓桿臂樞軸312和旋轉支座314。在圖12A到12B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槓桿臂樞軸312具有:大體上平坦的頂部部分316,其具有經設定大小以在其之間接納轉移臂288的多個小輥318;以及下部柱部分320,其具有帶螺紋末端322。在這些實施例中,旋轉支座314具有含有兩個或更多個帶螺紋開口(未圖示)的底部表面和經配置以接收槓桿臂樞軸312的下部柱部分320的中央通路324,以及軸承326。槓桿臂樞軸312的下部柱部分320可借助於軸承鎖定墊圈328和軸承鎖定螺母330而緊固到旋轉支座314。大的輥332緊固到槓桿臂樞軸312的大體平坦頂部部分316的邊緣,如圖12A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旋轉支座314可藉由螺栓334安裝到致動器臂外殼72,所述螺栓由旋轉支座314的底部表面中的兩個或更多個帶螺紋開口(未圖示)接納。
在一般操作中,本發明的旋轉編織機可如下起作用。如上文所闡述,馬達20在第一方向上以兩種不同速度驅動控制板14和外部環形齒輪18。一組後部載體60和致動器臂機構70附接到控制板14且將在第一方向 上與控制板14一起旋轉。一組前部載體62安裝在一組小車83上,所述小車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運行以使得其機架87與行星齒輪68嚙合,所述行星齒輪環繞外部環形齒輪18且由其驅動。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瞭解,外部環形齒輪18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將致使行星齒輪68相對於外部環形齒輪18、控制板14、後部載體60和致動器臂機構70在相反方向上沿著前部載體軌道46驅動載運前部載體62的小車83。為了准許有效編織,此齒輪傳動經配置以使得後部載體60和前部載體62的旋轉速度將是相同的。
電纜、軟管或股束將編織於其上的其它襯底是以預定速度從編織機10的後部饋送通過中央通路33到達編織點(未圖示)。電纜、軟管或其它襯底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的構件饋送到編織點。在一些實施例中,電纜、軟管或其它襯底可借助於常規履帶牽引設備而饋送到編織點。
在所述組前部載體62旋轉時,待編織的股束藉由張緊機構66從前部載體62的線軸81放出且到達編織點。同時,股束藉由張緊機構48從後部載體60的線軸79放出且到達致動器臂機構70,其在到達編織點之前移動通過大的輥332、側面輥304和末端輥306。在板14旋轉時,沿著靜止內部環形齒輪16拉動驅動組合件76的行星齒輪78,從而致使它們轉動,進而使曲柄80旋轉。
如上文所闡述,曲柄80連接到凸輪136上的 凸輪樞軸銷264。因此,在曲柄80旋轉時,其致使凸輪136圍繞附接到外殼72的樞軸支座234的支座螺柱236旋轉。轉移臂組合件268藉由旋轉主軸286附接到凸輪136。因此,凸輪136的移動致使轉移臂288圍繞後部樞軸組合件284樞轉,從而沿著板14的外邊緣表面40上的弧在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末端輥306並且因此移動股束。為了形成編帶,轉移臂288將相關聯後部股束移動到板14中的多個狹槽44中的一者內的第一位置以允許前部載體中的一或多者及其相關聯股束在後部股束上方經過。在一些實施例中,轉移臂288將相關聯後部股束拉動為與狹槽輥45接觸,但情況不需要是這樣,前提是後部股束充分位於狹槽44內以確保前部載體62及其相關聯股束可在後部股束上方經過。轉移臂及與其相關聯的後部股束隨後移動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充分向前以便允許前部載體62中的一或多者及相關聯前部股束在後部股束下方經過。針對全部致動器臂機構70重複此過程以用常規方式形成編帶。
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瞭解,旋轉編織機的編織速度大部分取決於且受限於編織機的各種移動部分之間的定時。具體來說,已發現轉移臂的移動相對於前部一組載體的移動的定時尤其重要。如上文所闡述,從外部載體放出的線需要在內部載體之間、下方和上方經過以形成編帶。在速度和張力增加時,需要一種方式來以確切時間對股束進行定時以在內部載體之間、下方和上方經過而 不干擾所述載體。在較高速度下,即使小的定時問題也可導致股束斷裂或機器損壞。藉由在股束在外部載體與內部載體之間一直到編織點行進時延緩和提前股束的定時來實現此目的。鑒於此,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旋轉編織機包含用於精細調諧槓桿臂的停留定時的機構。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停留”或“停留定時”指代轉移臂268在其行進路徑的頂部和底部處為了允許相反行進的內部載體通過而花費的時間長度。類似於大多數旋轉編制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旋轉編織機具有宏定時調整機構,其使用螺絲扣(未圖示)同時調整全部後部載體的旋轉位置以相對於狹槽44移動全部後部載體而提前或延遲定時。如上文所闡述,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旋轉編織機進一步包括每一槓桿臂模塊70上的微定時停留調整機構。此佈置允許對每一槓桿臂模塊70的定時的個別調整以幫助消除或至少減輕個別載體中的任何製造不規則性或其它差異的影響。藉由提供對停留定時的此水平的精確控制,本發明的旋轉編織機能夠以較少的斷裂股束較快地運行。
如上文所闡述,藉由旋轉致動臂調節器144的中央螺母132以增加或減小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可精細調諧每一槓桿臂模塊70的停留定時。在圖1到1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已發現,減小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藉由如上文所描述致動器臂組合件134與凸輪樞軸136的動態交互而增加了停留時間。相反已發現,增 加致動器臂組合件134的長度藉由如上文所描述致動器臂組合件134與凸輪樞軸136的動態交互而減小了停留時間。
此外,上述停留定時調整機構的設計的簡單性准許針對槓桿臂中的每一者容易調整停留定時而不會顯著增加致動器臂機構的複雜性。當相比於現有技術系統時,相信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致動器臂機構的總體簡單性將得到減少的維護成本和系統關閉時間。減少移動部分的數目以及用於致動臂機構的較線性聯動裝置的使用將同樣減少由各種移動部分上的磨損造成的機構的誤調節,且准許一致地較高的編織速度。
鑒於前述內容應瞭解,本發明藉由提供以許多方式在結構上和功能上改進的旋轉編織機而顯著提高了此項技術。雖然本文已經詳細公開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此,或進而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此將容易瞭解本發明的變化。應從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理解本發明的範圍。
10‧‧‧旋轉編織機
12‧‧‧金屬框架
14‧‧‧板
18‧‧‧外部環形齒輪
20‧‧‧馬達
44‧‧‧狹槽
45‧‧‧狹槽輥
56‧‧‧彎曲板
60‧‧‧後部載體
62‧‧‧前部載體
68‧‧‧行星齒輪
70‧‧‧致動器臂機構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控制旋轉編織機中的轉移臂的停留定時的設備,其包括:曲柄;凸輪,其用於移動旋轉編織機的轉移臂;致動器臂機構,其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曲柄和所述凸輪,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包括:第一致動器臂,其具有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曲柄的曲柄末端以及具有帶螺紋開口的調節器末端,所述帶螺紋開口具有經定向以在第一方向上旋轉的螺紋;第二致動器臂,其具有操作性地連接到所述凸輪的凸輪末端以及具有帶螺紋開口的調節器末端,所述帶螺紋開口具有經定向以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轉的螺紋;致動臂調節器,其連接到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和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以用於控制所述致動器臂機構的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致動臂調節器包括:第一帶螺紋末端,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內,且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一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經配置以與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的所述螺紋嚙合; 第二帶螺紋末端,其經設定大小以配合在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內,且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二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經配置以與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調節器末端中的所述帶螺紋開口的所述螺紋嚙合;以及中央部分,其經配置以與用於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工具配合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致動臂調節器進一步包括:第一保持螺母,其具有經配置以與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一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嚙合的螺紋;以及第二保持螺母,其具有經配置以與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第二帶螺紋末端的所述螺紋嚙合的螺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具有可藉由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而調整的停留定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具有可藉由轉動所述致動臂調節器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而調整的停留定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經由臂樞軸連接到所述曲柄,其中所述臂樞軸包括曲柄末端,所述曲柄末端具有用於接納所述曲柄上的偏移柱的開口以及用於接納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的分叉末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曲柄上的所述偏移柱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一平面中自由旋轉,且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二平面中自由旋轉,所述第二平面從所述第一平面偏移大約90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經由臂樞軸連接到所述凸輪,其中所述臂樞軸包括凸輪末端,所述凸輪末端具有用於接納所述凸輪上的柱的開口以及用於接納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的分叉末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凸輪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一平面中自由旋轉,且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相對於所述臂樞軸在第二平面中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從所述第二平面偏移大約90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進一步包括具有軸線的大體上圓柱形開口,且所述第二致動器臂的所述凸輪末端進一步包括具有垂直於所述第一致動器臂的所述曲柄末端中的所述大體上圓柱形開口的所述軸線的軸線的大體上圓柱形開口。
  11. 一種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調整所述停留定時的方法,其包括使用致動臂調節器來改變所述致動臂的長度。
  12. 一種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設備調整所述停留定時的方法,其包括:a.將工具緊固到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中央部分;b.使用所述工具旋轉所述致動臂調節器的所述中央部分以拉長或縮短所述致動器臂機構且調整所述停留定時。
TW105143949A 2016-01-27 2016-12-29 旋轉編織機 TWI650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6/015114 WO2017131663A1 (en) 2016-01-27 2016-01-27 Rotary braiding machine
US15/107,944 US9863072B2 (en) 2016-01-27 2016-01-27 Rotary braiding machine
??PCT/US16/15114 2016-01-27
US15/107,944 2016-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975A true TW201739975A (zh) 2017-11-16
TWI650458B TWI650458B (zh) 2019-02-11

Family

ID=5938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949A TWI650458B (zh) 2016-01-27 2016-12-29 旋轉編織機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863072B2 (zh)
EP (1) EP3215662B1 (zh)
JP (1) JP2019504930A (zh)
KR (1) KR20180102709A (zh)
CN (1) CN107614769A (zh)
AU (1) AU2016204483A1 (zh)
BR (1) BR112016020562A2 (zh)
CA (1) CA2937069A1 (zh)
MX (1) MX2016009360A (zh)
RU (1) RU2016137321A (zh)
TW (1) TWI650458B (zh)
WO (1) WO2017131663A1 (zh)
ZA (1) ZA2016066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4283A2 (en) 2004-03-25 2005-10-13 Hauser David L Vascular filter device
EP3821830A1 (en) 2012-09-24 2021-05-19 Inari Medical, Inc. Device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
US8784434B2 (en) 2012-11-20 2014-07-22 Inceptus Medic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embolism
WO2015061365A1 (en) 2013-10-21 2015-04-30 Inceptus Medical,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embolism
EP3094363A4 (en) 2014-06-09 2017-10-04 Inceptus Medical, LLC Retraction and aspiration device for treating embolis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5210581A1 (de) * 2015-06-10 2016-12-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lechtmaschine
FI3364891T3 (fi) 2015-10-23 2023-09-25 Inari Medical Inc Laite verisuonitukoksen suonensisäiseen hoitoon
US10342571B2 (en) 2015-10-23 2019-07-09 Inari Medical, Inc.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of vascular occlusion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700332B2 (en) 2015-10-23 2017-07-11 Inari Medical, Inc.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of vascular occlusion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8537229A (ja) 2015-12-18 2018-12-20 イナリ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カテーテルシャフト並びに関連する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3215721B (zh) 2016-10-14 2023-02-17 因赛普特斯医学有限责任公司 编织机器和使用方法
WO2018080590A1 (en) 2016-10-24 2018-05-03 Inari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
EP3554391A4 (en) 2017-02-24 2020-09-16 Inceptus Medical LLC VESSEL LOCKING DEVICES AND METHODS
JP7254775B2 (ja) 2017-09-06 2023-04-10 イナリ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止血弁および使用方法
CN107604530A (zh) * 2017-09-29 2018-01-19 青岛中亿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机外锭子
WO2019075444A1 (en) * 2017-10-14 2019-04-18 Inceptus Medical. Llc BRAZING MACHINE AND METHODS OF USE
US11154314B2 (en) 2018-01-26 2021-10-26 Inari Medical, Inc. Single insertion delivery system for treating embolism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9321256B2 (en) 2018-08-13 2023-06-22 Inari Medical, Inc. System for treating embolism and associ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536352B2 (en) * 2018-09-26 2022-12-27 The Boeing Company Drive train linkage and method therefor
EP4044938A4 (en) 2019-10-16 2023-11-15 Inari Medical,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S
DE102020108046B4 (de) * 2020-03-24 2023-12-28 Bizlink Industry Germany Gmbh Rotationsflechtmaschine
US11603609B2 (en) 2020-03-25 2023-03-14 Insource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braiding machine
KR20220001048U (ko) 2020-11-03 2022-05-11 성일산업주식회사 리니어부쉬를 활용한 크랭크가 부착된 엑츄에이터 레버가 구비된 편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889A (en) * 1904-03-23 1905-01-03 Arthur D Plowden Automatic take-up.
GB191224049A (en) * 1912-10-21 1913-01-02 Boston Machinery Company Braiding Machines.
US1473677A (en) * 1920-08-14 1923-11-13 Richard A Hoffmann Turnbuckle lock
US3051519A (en) * 1961-02-13 1962-08-28 Pilot Distributing Company Hold down and towing chain with tension cushioning turnbuckle
US3892161A (en) 1974-06-06 1975-07-01 Vincent Sokol Braiding machine wire control
US4012967A (en) * 1974-08-22 1977-03-22 Warren William H Adjustable drive rod system
US4034642A (en) * 1976-09-27 1977-07-1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Braiding machine
US4372191A (en) * 1982-03-12 1983-02-08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 Rotary braiding machine
US4535675A (en) * 1984-11-20 1985-08-20 James F. Kar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a set of carriers for a strand supply bobbin relative to moving strands from a set of contra-rotating carriers for a strand supply bobbin
US4641810A (en) * 1984-11-20 1987-02-10 Ott Vernon D Adjustable vibration dampening motor mount for motorcycles
US4729278A (en) 1987-05-04 1988-03-08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Vertical rotary braider
GB9002741D0 (en) * 1990-02-07 1990-04-04 Karg Limited Braiding machine
JPH06294055A (ja) * 1993-02-08 1994-10-21 Murata Mach Ltd 筒状組物構造体組成方法
JPH06294054A (ja) * 1993-03-23 1994-10-21 Murata Mach Ltd ブレイダー
US5429014A (en) * 1993-04-09 1995-07-04 Laue; Charles E. Adjustable pedal rod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505106A (en) * 1994-10-31 1996-04-09 Chrysle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tie-rod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5522281A (en) * 1994-10-31 1996-06-04 Chrysle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tie-rod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IT1289350B1 (it) 1995-12-22 1998-10-02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Macchina circolare per treccia
DE19853869A1 (de) 1998-11-23 2000-05-25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Vorrichtung zur Strangführung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Rundflechtmaschine
EP1052320B1 (de) 1999-04-01 2003-05-14 Schnellflechter Berlin GmbH Strangführungshebel für Flechtmaschinen
WO2001055493A1 (de) 2000-01-27 2001-08-02 Wolfgang Emmerich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fadenhebels einer flechtmaschine und flechtmaschine
US6966567B2 (en) * 2003-05-09 2005-11-22 The Pullman Company One end adjustable torque rod
US8534176B2 (en) * 2008-11-19 2013-09-17 Philadelphia Health & Educat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aiding micro strands
US9371603B2 (en) * 2013-02-28 2016-06-21 Nike, Inc. Feeder for knitting machine with friction reducing features
CN204803517U (zh) * 2015-04-23 2015-11-25 李江涛 导轨式恒距放线编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37069A1 (en) 2017-07-27
US9863072B2 (en) 2018-01-09
US20170233908A1 (en) 2017-08-17
MX2016009360A (es) 2018-03-06
JP2019504930A (ja) 2019-02-21
CN107614769A (zh) 2018-01-19
KR20180102709A (ko) 2018-09-18
BR112016020562A2 (pt) 2018-01-23
EP3215662A4 (en) 2018-02-21
RU2016137321A3 (zh) 2019-05-15
TWI650458B (zh) 2019-02-11
AU2016204483A1 (en) 2017-08-10
EP3215662B1 (en) 2019-04-17
ZA201606613B (en) 2018-05-30
RU2016137321A (ru) 2018-03-22
WO2017131663A1 (en) 2017-08-03
EP3215662A1 (en) 201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0458B (zh) 旋轉編織機
US5099744A (en) Braiding machine
EP0524185A1 (en) BRAID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IR PRODUCTION.
KR102028748B1 (ko) 스트랜딩 기계를 위한 스트랜딩 유닛 및 스트랜딩 유닛을 위한 바스켓
US4535674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moving strands from rotating strand supply bobbins
CN110923912B (zh) 一种纱线纺织张紧装置
US4620473A (en) Mechanism for timing strand movement relative to rotation of spool holders or carriers for strand supply spools or bobbins
US5931077A (en) Braiding machine eyelet tube support and drive mechanism
CN110468499B (zh) 用于生产针织管的针通机的送线单元及针通机
NO121577B (zh)
DE3824437C1 (zh)
GB2321065A (en) Rotary braider
US2983417A (en) Track-laying capstan
CN111020851B (zh) 一种大圆机的纱线张紧装置
CN115213325B (zh) 一种正拧六角网编织设备
KR101569873B1 (ko) 연사기의 백트위스트장치
CN215885911U (zh) 一种可调式焊丝盘转架
CN213318259U (zh) 一种等离子焊织链机的进料结构
CN220149789U (zh) 一种编织机送纱辊轴
JP5491429B2 (ja) メダル搬送ベルトコンベヤのベルト緊張装置
CN115213325A (zh) 一种正拧六角网编织设备
CN114134620A (zh) 一种织锦设备及其进给调整部件、织锦操作方法
CN105436237A (zh) 拉丝机阻尼式放线装置
US1160189A (en) Wire-drawing machine.
JP2004311330A (ja) 絶縁被覆シールド電線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