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8187A -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玻璃成形設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玻璃成形設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8187A
TW201738187A TW106112514A TW106112514A TW201738187A TW 201738187 A TW201738187 A TW 201738187A TW 106112514 A TW106112514 A TW 106112514A TW 106112514 A TW106112514 A TW 106112514A TW 201738187 A TW201738187 A TW 2017381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ube
cooling
forming body
glass
heat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2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9115B (zh
Inventor
約翰麥克 費納蒂
維拉蒂斯萊夫俄耶維奇 哥雅亭
布倫特 柯卡圖倫
傑洛米華特 唐納
Original Assignee
康寧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寧公司 filed Critical 康寧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8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1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5Forming profiled, patterned or corrugated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2Forming molten glass coated with coloured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r layers; Forming molten glas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r inse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7Forming glass sheets combined with 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5/00Melting in furnaces; Furnac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 manufacture
    • C03B5/16Special features of the melting process; Auxilia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melting furnaces
    • C03B5/42Details of construction of furnace walls, e.g. to prevent corrosion; Use of materials for furnace walls
    • C03B5/44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furnac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5/10Muff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5/18Arrangement of controlling, monitoring, alarm or lik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5/00Muffle furnaces; Retort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is held completely isolated
    • F27B5/06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2005/062Cooling elements
    • F27B2005/064Cooling elements disposed in the furnace, around the chamber, e.g. c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具有經冷卻之蒙烰爐總成之玻璃成形設備以及使用該等玻璃成形設備來形成玻璃帶之方法。根據一實施例,熔融成形設備之蒙烰爐總成可包括蒙烰爐框架,該蒙烰爐框架包含後壁、與後壁相反之前壁,及在閉合迴路中將前壁連接至後壁的一對側壁。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可在閉合迴路中貫穿後壁及前壁。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在閉合迴路中貫穿後壁及前壁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間隔開並且平行。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玻璃成形設備及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2016年4月19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324613號之優先權權益,該申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本說明書總體上係關於玻璃成形設備並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與熔融成形過程諸如熔融過程及/或夾層物熔融過程一起使用之玻璃成形設備。
各種玻璃下拉過程可用於形成玻璃製品諸如玻璃片及/或夾層玻璃片。此等玻璃製品可用於各種應用包括但不限於在電子裝置諸如LCD顯示器、智慧型手機等中作為玻璃蓋。玻璃製品可藉由使熔融玻璃流向下流經一或多個成形主體並且使熔融玻璃流連接以形成連續玻璃帶來製造。其後,連續玻璃帶可分割成多個離散玻璃製品。此成形過程可被稱為熔融過程或夾層物熔融過程。
藉由熔融過程或夾層物熔融過程所產生的玻璃帶之各種性質可與熔融玻璃在流經成形主體時之溫度相關。舉例而言,玻璃之冷卻(或不存在冷卻)可改變穿過玻璃成形設備之玻璃流之體積。在藉由夾層物熔融過程來形成之夾層玻璃帶的情況下,形成夾層物之各個層之玻璃組合物之間之溫度差異可改變玻璃層之厚度之比率,使得很難製造具有確定厚度比率之層的玻璃帶。
因此,存在對於替代玻璃成形設備之需要,該等設備增強熔融玻璃在流經玻璃成形設備時之溫度之控制。
根據一實施例,熔融成形設備之蒙烰爐總成可包括蒙烰爐框架,該蒙烰爐框架包含後壁、與後壁相反之前壁,及在閉合迴路中將前壁連接至後壁的一對側壁。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可在閉合迴路中貫穿後壁及前壁。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在閉合迴路中貫穿後壁及前壁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間隔開並且平行。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用於形成玻璃帶之玻璃成形設備可包括成形主體,該成形主體包含在向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玻璃成形設備亦可包括蒙烰爐總成,該總成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成形主體可定位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長軸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長軸分別與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大致上平行。第一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一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耐熱材料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間之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第二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二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二耐熱材料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之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可形成相對於成形主體之垂直溫度梯度。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形成夾層玻璃帶之方法可包括引導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流經過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以使得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流在下部成形主體之根部會聚並融合,從而形成夾層玻璃帶之核心層。方法亦可包括引導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流經過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上方之上部成形主體的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以使得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流接觸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流,從而形成夾層玻璃帶之第一玻璃包覆層及第二包覆層。可使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來從流經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的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排出熱量,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大致上平行於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延伸,並且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大致上平行於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延伸。下部成形主體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第一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一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形成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遠離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第二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二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形成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遠離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延伸。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可形成上部成形主體與下部成形主體之間之垂直溫度梯度。
本文所述的玻璃成形設備之其他特徵及優勢將在以下詳述中闡述,且在部分程度上,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根據該描述而容易明白該等特徵及優勢,或藉由實踐本文(包括後續實施方式、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以及隨附圖式)所述的實施例來認識該等特徵及優勢。
應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及以下詳述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意欲提供用於理解所請求標的之性質及特徵的概述或框架。隨附圖式係納入來提供對各種實施例之進一步理解,且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圖式例示本文所述的各種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所請求標的之原理及操作。
現將詳細參考玻璃成形設備與使用該等設備之方法之實施例,該等實施例之實例例示在隨附圖式中。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整個圖式中將使用相同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相似部件。玻璃成形設備之一部分的一個實施例在第4圖中示意性地描繪。玻璃成形設備總體上包括成形主體,該成形主體包含在向下垂直方向上延伸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玻璃成形設備亦可包括蒙烰爐總成,該總成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成形主體可定位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長軸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長軸分別與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大致上平行。第一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一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一耐熱材料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間之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第二耐熱材料可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第二耐熱材料可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形成第二耐熱材料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之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可形成相對於成形主體之垂直溫度梯度。玻璃成形設備、玻璃成形設備之蒙烰爐總成,及使用該等元件之方法的各種實施例在本文中具體參考隨附圖式來描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方向性用詞——例如,上、下、右、左、前、後、頂部、底部、垂直、水平——僅係參考所繪製之圖式而言,且不意欲暗示絕對定向,除非另外明確說明。
除非另外明確地說明,否則絕不意欲將本文中所闡述的任何方法解釋為需要其步驟以特定順序進行,亦不意欲對於任何設備而言,需要特定定向。因此,當方法請求項實際上未敘述由其步驟遵循之順序,或任何設備請求項實際上未敘述個別部件之順序或定向時,或在申請專利範圍或說明書中未另外特定說明此等步驟限於特定順序,或未敘述設備之部件之特定順序或定向時,決不意欲在任何態樣推斷順序或定向。這適用於任何可能的用於解釋的非表達基礎,包括:相對於步驟或操作流程之佈置、部件之順序或部件之定向的邏輯事宜;自語法組織或標點符號得到的簡單意義;在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實施例的數量或類型。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定,否則本文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及「該」包括複數個參照物。因此,例如,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否則提及「一」部件包括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此等部件之態樣。
現在參看第1圖,夾層玻璃製品10在橫截面中示意性地描繪。夾層玻璃製品10總體上包含玻璃核心層12及一對玻璃包覆層14a、14b。玻璃核心層12總體上包含第一表面13a及與第一表面13a相對之第二表面13b。第一玻璃包覆層14a融合至玻璃核心層12之第一表面13a並且第二玻璃包覆層14b融合至玻璃核心層12之第二表面13b。玻璃包覆層14a、14b在沒有任何額外材料的情況下融合至玻璃核心層12,該等額外材料諸如安置在玻璃核心層12與玻璃包覆層14a、14b之間的黏著劑、塗層等。
在實施例中,夾層玻璃製品10之玻璃核心層12由具有平均核心熱膨脹係數CTE核心 之第一玻璃組合物形成並且玻璃包覆層14a、14b由具有平均熱膨脹係數CTE包覆 之第二、不同玻璃組合物形成。在此等實施例中,CTE核心 大於CTE包覆 ,導致玻璃包覆層14a、14b在沒有離子交換或熱回火的情況下受到壓縮性應力。
在替代實施例中,玻璃核心層12及玻璃包覆層14a、14b可由具有大約相同熱膨脹係數之玻璃組合物形成。在此等實施例中,與形成玻璃包覆層14a、14b之玻璃組合物相比,形成玻璃核心層12之玻璃組合物可具有不同化學及/或物理性質。
夾層玻璃製品10可藉由熔融夾疊過程來形成。玻璃成形設備100,尤其用於與熔融夾疊過程一起使用之熔融成形設備的一個實施例在第2圖中示意性地描繪。玻璃成形設備總體上包含核心玻璃遞送系統110、包覆玻璃遞送系統120及熔融成形設備200,該熔融成形設備包含上部成形主體210及下部成形主體220,兩者定位在罩殼230中。
核心玻璃遞送系統110總體上包括核心熔融容器101、核心澄清容器103、核心混合容器104、核心遞送容器108及核心進料管109,該核心進料管耦接至熔融成形設備200之下部成形主體220。包覆玻璃遞送系統120總體上包括包覆熔融容器121、包覆澄清容器123、包覆混合容器124、包覆遞送容器128及包覆進料管129,該包覆進料管耦接至上部成形主體210。
在操作中,如藉由箭頭2所指示,將核心玻璃分批材料引入核心熔融容器101中。核心玻璃分批材料在核心熔融容器101中熔融以形成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流動至核心澄清容器103中,該核心澄清容器具有高溫處理區域,該高溫處理區域接收來自核心熔融容器101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核心澄清容器103從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中移除氣泡。核心澄清容器103藉由核心連接管105流體耦接至核心混合容器104。亦即,自核心澄清容器103流動至核心混合容器104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流動穿過核心連接管105。核心混合容器104又藉由連接管107流體耦接至核心遞送容器108,以使得自核心混合容器104流動至核心遞送容器108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流動穿過連接管107。核心遞送容器108經由核心進料管109將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供應至下部成形主體220。
同時,如藉由箭頭122所指示,將包覆玻璃分批材料引入包覆熔融容器121中。包覆玻璃批料材料在包覆熔融容器121中熔融以形成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包覆澄清容器123具有高溫處理區域,該高溫處理區域接收來自包覆熔融容器121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包覆澄清容器123從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中移除氣泡。包覆澄清容器123藉由包覆連接管125流體耦接至包覆混合容器124。亦即,從包覆澄清容器123流動至包覆混合容器124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流動穿過包覆連接管125。包覆混合容器124又藉由連接管127流體耦接至包覆遞送容器128,以使得自包覆混合容器124流動至包覆遞送容器128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流動穿過連接管127。包覆遞送容器128經由包覆進料管129將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供應至上部成形主體210。
現在參看第2及3圖,第3圖示意性地描繪用於形成夾層玻璃製品,尤其夾層玻璃帶之熔融成形設備200之橫截面。熔融成形設備200包括上部成形主體210,該上部成形主體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上方。上部成形主體210包括凹槽211,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從包覆遞送容器128進給至該凹槽中(第2圖)。同樣地,下部成形主體220包括凹槽221,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從核心遞送容器108進給至該凹槽中(第2圖)。
當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填充凹槽221時,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之流從凹槽221中溢出並且被引導至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即,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上。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總體上在向下垂直方向(即,第3圖描繪之坐標軸之-Z方向)上從凹槽221之頂部延伸並且在根部240會聚。流經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根部240重新聚合並熔融,從而形成夾層玻璃帶201之玻璃核心層102。
同時,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之流從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中形成之凹槽211中溢出並且被引導至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外部成形表面212、213(即,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2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3)上,如同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該等外部成形表面212、213總體上在向下垂直方向上延伸。然而,不同於下部成形主體229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外部成形表面212、213不會聚,而是替代地大致上彼此平行。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之流圍繞下部成形主體220流動並且接觸流經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的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之相應流,融合至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並且形成圍繞玻璃核心層102之玻璃包覆層104a、104b。所得夾層玻璃帶201得以下拉(即,在第3圖描繪之坐標軸之-Z方向上),其中夾層玻璃帶得以進一步冷卻、固化及處理。
仍然參看第2及3圖,發現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之間的溫度梯度可有利於達成具有某些性質之夾層玻璃帶,該等性質例如像夾層玻璃帶之玻璃核心層與玻璃包覆層之間的某些厚度比率。具體而言,發現減少與下部成形主體220及/或上部成形主體210相鄰之加熱元件(未展示)之功率可能不足以對於某些玻璃配對產生溫度梯度。因此,發現額外冷卻可為有利的。然而,亦發現當所需實際溫度梯度大約為100℃或更大時,現有冷卻技術可僅產生約5℃之溫度梯度。同樣地,對於一些玻璃核心/玻璃包覆配對,可需要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之間建立負溫度梯度。本文所述玻璃成形設備之實施例包括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該等冷卻管可用於在上部及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達成所需溫度梯度。
現在參看第4圖,示意性地描繪熔融成形設備200之一個實施例之一部分的橫截面。熔融成形設備200包括上部成形主體210,該上部成形主體在向上垂直方向(即,第4圖描繪之坐標軸之+Z方向)上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上方並且與該下部成形主體間隔開,如在本文中相對於第3圖所描述。上部成形主體210及下部成形主體220定位在罩殼230中,如在上文中相對於第2圖所描述。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罩殼230之至少一部分包含蒙烰爐總成250。蒙烰爐總成250圍繞上部成形主體210及下部成形主體220中之至少一者安置並且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用於對從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及/或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附近之玻璃中排出熱量進行調控,從而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之間建立溫度梯度。
在第4圖描繪之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實施例中,蒙烰爐總成250圍繞下部成形主體220安置並且包括蒙烰爐框架280、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及多個耐熱材料270、272、274、276,該等多個耐熱材料安置在下部成形主體220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
參看第4及5圖,蒙烰爐框架280形成罩殼230之一部分並且總體上由承載材料例如像結構鋼等來構建。蒙烰爐框架280具有閉合迴路結構以使得蒙烰爐框架280圍繞下部成形主體220延伸。蒙烰爐框架280為罩殼230提供結構並且亦支援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各種其他部件,該等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於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及多個耐熱材料270、272、274、276。
在第5圖描繪之蒙烰爐框架280之實施例中,蒙烰爐框架280總體上包括後壁282、與後壁282相反之前壁(未展示),及一對側壁284、286,該等側壁將後壁282接合至前壁。後壁282、前壁及側壁284、286可總體上由結構鋼或類似結構材料之板形成。在實施例中,後壁282、前壁及側壁284、286可包括各種連接點283,諸如緊固孔等,該等連接點可用於將各種支撐托架(未展示)連接至蒙烰爐框架280。此等支撐托架可用於支撐例如多個耐熱材料270、272、274、276及/或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其他部分。
在實施例中,蒙烰爐框架280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結構構件288,該等結構構件連接至蒙烰爐框架280之後壁282、前壁及側壁284、286。在實施例中,結構構件288可形成為中空梁或管,該等中空梁或管為蒙烰爐框架280之後壁282、前壁及側壁284、286提供額外結構支援。如同後壁282、前壁及側壁284、286,結構構件288可由承載材料例如像結構鋼形成。
仍然參看第4及5圖,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貫穿蒙烰爐框架280之後壁282及前壁。同樣地,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貫穿蒙烰爐框架280之後壁282及前壁。更具體而言,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總體上在橫向方向上(即,在第4及5圖描繪之坐標軸+/-X方向上)橫穿蒙烰爐框架280延伸並且大致上與蒙烰爐框架280之側壁284平行。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在縱向方向上(即,在第4及5圖描繪之坐標軸之+/-Y方向上)與第二冷卻管間隔開並且總體上在側向方向上橫穿蒙烰爐框架280延伸並且大致上與蒙烰爐框架280之側壁286平行。因此,應瞭解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大致上彼此平行。在第5圖示出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相對側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之長軸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長軸分別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相對並且大致上平行。
在第4圖描繪之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相對於下部成形主體220在沿著+/-Z方向之升高狀態中定位,該升高狀態適合於從存在於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及/或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溢出並且開始沿著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向下流動的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熱量。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第二冷卻管265定位在此升高狀態下允許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中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之間達成溫度梯度。另外或替代地,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定位在此升高狀態下能夠在垂直方向下(即,在第4及5圖描繪之坐標軸之+/-Z方向下)實現罩殼230內之溫度梯度。
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可為第一多個冷卻管260、261、262。冷卻管260、261、262中之每一者可彼此平行定向,如第4及5圖描繪。同樣地,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為第二多個冷卻管265、266、267。冷卻管265、266、267中之每一者可彼此平行定向。儘管第4及5圖將第一多個冷卻管及第二多個冷卻管描述為分別包含三個冷卻管,應瞭解第一及第二多個冷卻管可具有多於或少於三個冷卻管。
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係中空管路,該等管路由適合於在較高溫度例如像超過1000℃之溫度下使用的材料形成。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由不銹鋼例如像並且不限於304不銹鋼或類似奧氏體不銹鋼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用高發射率塗層塗佈以有助於冷卻管之排熱效率。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用塗層塗佈,該塗層在熔融成形設備200之操作溫度下具有大於或等於0.9或甚至大於或等於0.95之發射率e。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用由Poughkeepsie,NY之Cetek, Inc.製造的M-720高發射率塗層來塗佈。然而,應瞭解其他高發射率塗層得以涵蓋並且係可能的。
再次參看第4圖,蒙烰爐總成250進一步包含耐熱材料272、274(即,第一耐熱材料272及第二耐熱材料274),該等耐熱材料定位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間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8之間。在實施例中,耐熱材料272、274可呈耐熱塊形式,該等耐熱塊連接至蒙烰爐框架280或以其他方式由該蒙烰爐框架支撐。在實施例中,耐熱材料272、274可為由ANH Refractories產生之NA-33 HF耐熱塊。然而,應瞭解其他耐熱材料得以涵蓋並且係可能的。
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第一耐熱材料272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間以使得第一耐熱材料272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直接接觸。因此,應瞭解第一耐熱材料272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260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間的蒙烰爐框架280之閉合迴路中。第一耐熱材料272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之間之直接接觸(即,在其之間沒有任何空氣間隙)在第一耐熱材料272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之間形成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即,在第4圖描繪之坐標軸之X-Y平面中)遠離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延伸。此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允許從包圍熔融成形設備200之罩殼230中有效地排出熱量,並且更具體而言,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有效地排出熱量。
以類似方式,第二耐熱材料274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之間以使得耐熱材料274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直接接觸。因此,應瞭解第二耐熱材料274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間的蒙烰爐框架280之閉合迴路中。第二耐熱材料274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間之直接接觸(即,在其之間沒有任何空氣間隙)在第二耐熱材料274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間形成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即,在第4圖描繪之坐標軸之X-Y平面中)遠離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延伸。此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允許從包圍熔融成形設備200之罩殼230中有效地排出熱量,並且更具體而言,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有效地排出熱量。
仍然參看第4圖,在一些實施例中,蒙烰爐總成250進一步包含耐熱材料270、276(即,第一耐熱材料270及第二耐熱材料276),該等耐熱材料定位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在實施例中,耐熱材料270、276可呈耐熱塊形式,該等耐熱塊連接至蒙烰爐框架280或以其他方式由該蒙烰爐框架支撐。在實施例中,耐熱材料270、276可為例如具有高熱導率之耐熱材料。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使用具有高熱導率之耐熱材料270、276進一步增強從包圍熔融成形設備200之罩殼230中排出熱量,並且更具體而言,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有效地排出熱量。亦即,具有高熱導率之耐熱材料270、276可有助於消散熱量,該熱量沿著第一及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從下部成形主體220運送至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在實施例中,耐熱材料270、276可為由ANH Refractories產生之Tamax耐熱塊。然而,應瞭解其他耐熱材料得以涵蓋並且係可能的。
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第一耐熱材料270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以使得耐熱材料270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直接接觸。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嵌入第一耐熱材料270及第一耐熱材料272中。第一耐熱材料270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之間之直接接觸(即,在其之間沒有任何空氣間隙)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與第一耐熱材料270之間形成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在大致上水平方向上遠離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延伸。此連續熱傳導通路允許消散熱量,該熱量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
以類似方式,第二耐熱材料276安置在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蒙烰爐框架280之間以使得第二耐熱材料274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直接接觸。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嵌入第二耐熱材料276及第二耐熱材料274中。第二耐熱材料276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之間之直接接觸(即,在其之間沒有任何空氣間隙)在第二耐熱材料276與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間形成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熱傳導通路遠離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延伸。此連續熱傳導通路允許消散熱量,該熱量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
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永久性連接至蒙烰爐框架280及/或耐熱材料270、272、274、276。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接合至對應耐熱材料270、272、274、276。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耐熱水泥例如像並且不限於Super 3000耐熱水泥,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可接合至耐熱材料272及耐熱材料270並且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接合至耐熱材料274及耐熱材料276。在此等實施例中,耐熱水泥形成耐熱材料270、272、274、276之一部分,因此成為耐熱材料270、272、274、276與對應冷卻管之間之連續熱傳導通路之一部分。或者或另外,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諸如藉由焊接等來固定至蒙烰爐框架280。
在替代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與蒙烰爐框架280及對應耐熱材料270、272、274、276可移除地嚙合以使得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從蒙烰爐總成250中移除以允許增加相對於從熔融成形設備200中排出熱量的靈活性。
現在參看第4及6圖,在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可流體耦接至流體循環系統400。流體循環系統400可用於調節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流量及/或溫度,進而調節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中排出之熱量。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總體上包括流體儲槽410、泵420、分配歧管430及熱交換器440。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可進一步包括電子控制裝置(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450及一或多個溫度感測器452、454、456、458。
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流體儲槽410係保護容器,該容器適合於儲存冷卻流體。在實施例中,冷卻流體可為液體、氣體或液體及氣體之組合。合適液體包括但不限於水及/或液體冷卻劑。合適氣體包括但不限於空氣、氦氣等。流體儲槽410流體耦接至熱交換器440並且進而耦接至泵420及分配歧管430。在實施例中,熱交換器440可為例如板-框架類型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從冷卻流體中排出熱量,從而在將冷卻流體泵送至冷卻管之前,將冷卻流體之溫度降低至指定目標溫度。
泵420經由分配歧管430將來自熱交換器440之冷卻流體泵送至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在實施例中,分配歧管430流體耦接至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以使得流經相鄰冷卻管之冷卻流體在相反方向上流動。舉例而言,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包含第一多個冷卻管260、261、262並且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包含第二多個冷卻管265、266、267的實施例中,如第6圖描繪,此佈置在成形主體之橫向方向上(即,在第4圖描繪之坐標軸之+/-X方向上)促進成形主體之均勻冷卻。
更具體而言,冷卻流體總體上在其進入冷卻管時具有較低溫度並且在其離開冷卻管時具有較高溫度,因為冷卻流體在其穿過冷卻管時從成形主體中排出熱量。因此,藉由佈置第一多個冷卻管260、261、262,第二多個冷卻管265、266、267及分配歧管430以使得流經相鄰冷卻管之冷卻流體在相反方向上流動,避免在成形主體之一個末端處之熱量之積聚並且提供在橫向方向上遍及成形主體之更均勻溫度分配。
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亦流體耦接至流體儲槽410以使得離開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被引導至流體儲槽410以便再循環。
在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可進一步包括電子控制裝置450。電子控制裝置450可包括處理器及記憶體,該記憶體儲存電腦可讀及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控制冷卻流體穿過流體循環系統400之流量。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控制裝置450可通信地耦接至泵420以使得電子控制裝置450調節泵送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體積,由此調節藉由冷卻管從成形主體中排出之熱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控制裝置450亦可通信地耦接至分配歧管430以使得電子控制裝置450調節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流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控制裝置450亦可通信地耦接至熱交換器440以使得電子控制裝置450調節冷卻流體之溫度,由此調節藉由冷卻管從成形主體中排出之熱量。
在本文所述之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可藉由閉合迴路控制方案來操作。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可進一步包括溫度感測器452、454、456、458,該等溫度感測器可通信地耦接至電子控制裝置450。溫度感測器452、454、456、458可在某些位置處定位在熔融成形設備200(第4圖)之罩殼230(第4圖)中,該等位置適合於量測成形主體及/或每個成形主體之凹槽附近之玻璃的溫度。
舉例而言,參看第4及6圖,在第4圖描繪之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實施例中,溫度感測器452可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接近於凹槽221之頂部附近,而溫度感測器454可定位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之接近於凹槽221之頂部附近。同樣地,溫度感測器456可定位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外部成形表面213之接近於凹槽211之頂部附近,而溫度感測器458可定位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外部成形表面212之接近於凹槽211之頂部附近。基於從溫度感測器452、454、456及458接收之溫度,電子控制裝置450可調節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流量以便達成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之間之預定溫度梯度。例如,基於從溫度感測器452、454、456及458接收之溫度,電子控制裝置450可:引導泵420來增加或減少流經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體積;藉由熱交換器440來增加或降低冷卻流體之溫度;藉由分配歧管430來限制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中之某些冷卻管之冷卻流體之流量;及/或其各種組合以便達成及/或保持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之間的所需溫度梯度。
再次參看第4圖,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中,第一耐熱材料272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間隔開並且第二耐熱材料274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間隔開。在此等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加熱元件可安置在第一耐熱材料272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間。同樣地,至少一個加熱元件可安置在第二耐熱材料274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之間。
舉例而言,熔融成形設備200可進一步包含定位在蒙烰爐總成250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間的第一多個加熱元件300、302、304,該等加熱元件300、302、304中之每一者佈置在沿著+/-Z方向之不同高度處。熔融成形設備200可進一步包含定位在蒙烰爐總成250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之間的第二多個加熱元件306、308、310,該等加熱元件306、308、310中之每一者佈置在沿著+/-Z方向之不同高度處。第一多個加熱元件300、302、304之加熱元件中之每一者及第二多個加熱元件306、308、310之加熱元件中之每一者總體上在側向方向(即,第4圖描繪之坐標軸之+/-X方向)上延伸以使得能夠加熱被引導至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上之熔融玻璃流。熱屏蔽320可佈置在第一多個加熱元件300、302、304及第二多個加熱元件306、308、310之垂直相鄰加熱元件之間以使垂直相鄰加熱元件彼此熱隔離。另外,導熱罩殼330可安置在第一多個加熱元件300、302、304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之間及第二多個加熱元件306、308、310與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之間。導熱罩殼330在實體上將加熱元件與被引導至下部成形主體220上之熔融玻璃隔離,同時仍然將來自加熱元件之熱量傳導至熔融玻璃。在實施例中,導熱罩殼330可由例如碳化矽或類似導熱材料形成。
現在參看第3-4及6圖,在操作中,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填充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並且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之流從凹槽221中溢出並且被引導至下部成形主體22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6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8上。流經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根部240重新聚合並熔融,從而形成夾層玻璃帶201之玻璃核心層102。
同時,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之流從在上部成形主體210中形成之凹槽211中溢出並且被引導至上部成形主體210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212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213上。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之流圍繞下部成形主體220流動並且接觸流經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之相應流,融合至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並且形成圍繞玻璃核心層102之玻璃包覆層104a、104b。
當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流經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並且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流經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外部成形表面212、213時,藉由流體循環系統400之泵420引導冷卻流體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以便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及流經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外部成形表面216、218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排出熱量。
具體而言,流經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分別在穿過第一耐熱材料272及第二耐熱材料274之水平方向上從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中汲取熱量。此熱量在橫向方向上藉由流經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從下部成形主體220中帶走,從而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與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21之間建立溫度梯度。在實施例中,藉由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中之冷卻流體帶走之熱量之一部分進一步藉由耐熱材料270、276消散,該等耐熱材料被定位成與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直接接觸。
在實施例中,流經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被傳遞至流體儲槽410,其中冷卻流體得以保持,並且隨後重新循環穿過流體循環系統400之熱交換器440,在該熱交換器中冷卻流體得以冷卻。其後,藉由泵420使冷卻流體重新循環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
在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可調節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與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之間之溫度梯度,該調節係藉由以下方法來實現的:藉由泵420來控制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流動速率及/或流動體積,藉由熱交換器440來控制流經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溫度,及/或選擇性引導冷卻流體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
例如但是無限制地,在實施例中,流體循環系統400之電子控制裝置450可以約5加侖(18.9升)/分鐘至約10加侖(37.9升)/分鐘之速率來引導穿過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中之每一者之冷卻流體之流量,並且流動速率在此範圍內變化以達成所需溫度梯度。或者或另外,流體循環系統400之電子控制裝置450可將泵送至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溫度保持在約30℃至約35℃之範圍內,並且溫度在此範圍內變化以達成所需溫度梯度。或者或另外,流體循環系統400之電子控制裝置450可藉由分配歧管430來選擇性控制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冷卻流體之流量以達成所需溫度梯度。如在上文中提及,溫度梯度之控制可至少部分地基於藉由電子控制裝置450從溫度感測器452、454、456及458接收之溫度反饋。
在第4圖描繪之熔融成形設備400之實施例中,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之蒙烰爐總成250可用於在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與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之間建立大於100℃之溫度梯度。亦即,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106可具有比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中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126之溫度小100℃的溫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成形主體220之凹槽221與上部成形主體210之凹槽211之間之溫度梯度可在大於或等於115℃或甚至120℃至小於或等於140℃之範圍內。
儘管第4圖描繪之熔融成形設備200之實施例示出具有圍繞下部成形主體220定位之冷卻管的蒙烰爐總成250,但是應瞭解其他實施例得以涵蓋並且係可能的。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未展示),熔融成形設備可被構建成使得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圍繞上部成形主體定位。在此實施例中,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可用於在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產生一負溫度梯度(即,蒙烰爐總成用於冷卻上部成形主體及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玻璃以使得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玻璃具有比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玻璃更低的溫度)。在此實施例中,蒙烰爐總成可用於在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建立大於60℃之負溫度梯度。亦即,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可具有比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之溫度大60℃的溫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之負溫度梯度可在大於或等於70℃至小於或等於100℃之範圍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熔融成形設備可被構建成使得具有冷卻管之第一蒙烰爐總成圍繞上部成形主體定位並且具有冷卻管之第二蒙烰爐總成圍繞下部成形主體定位。熔融成形設備之此組態可允許對於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之溫度梯度的增強控制。
儘管在本文中特定提及在熔融成形設備,尤其在熔融夾疊設備中使用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應瞭解類似蒙烰爐總成可結合僅利用單一成形主體之熔融成形設備,諸如用於產生非夾層玻璃製品之熔融成形設備來使用。此等熔融成形設備可例如如第3-4圖所示來組配,但是上部成形主體210從其中省去。在此等實施例中,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可圍繞單一成形主體定位並且用於調節成形主體之凹槽內之玻璃之溫度,例如,調節穿過系統之玻璃之流動速率及/或控制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根部之間流經成形主體之玻璃之溫度。
此外,儘管本文描述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之特定實例,但是應瞭解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建立及/或保持溫度梯度的其他技術得以涵蓋並且係可能的。舉例而言,尤其參看第4圖,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一多個加熱元件300、302、304及/或第二多個加熱元件306、308、310之一或多個加熱元件可移除地定位在蒙烰爐總成250內。此等加熱元件可在熔融成形設備200之操作期間移除並且置換成例如冷卻管,冷卻流體循環穿過該冷卻管以便達成所需溫度梯度。此實施例可結合藉由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提供之冷卻來使用或者,作為藉由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260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265提供之冷卻的替代方案。 實例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將藉由以下實例進一步闡明。
將如第4圖描繪的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之熔融成形設備加以數學建模以便判定溫度梯度,該溫度梯度可藉由用冷卻管來冷卻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在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達成。熔融成形設備藉由在96.5 lb/hr之速率下遞送至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的熔融包覆玻璃之流量及在150 lb/hr之速率下遞送至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的熔融核心玻璃之流量來建模。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玻璃之溫度在1159℃下建模並且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玻璃之溫度在1040℃下建模。建模結果基於在35℃之最初溫度及4加侖/min之流動速率下流經冷卻管(3個冷卻管,在成形主體之任一側平行定向,如第4圖描繪)之水。最接近於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的加熱元件使用遞送至加熱元件之約1.8 kW之功率在「接通」狀態下來建模。建模結果之熱圖在第7圖中圖形化描繪。
參看第7圖,在如上所述之條件下建模之熔融成形設備產生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與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的119℃之溫度梯度。亦即,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比上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中之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冷119℃。此資料指示具有冷卻管之蒙烰爐總成可有效地建立上部及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的較大溫度梯度。此資料亦指示上部及下部成形主體之凹槽之間的較大溫度梯度可在不斷開加熱元件之功率的情況下建立,進而允許藉由使用加熱元件以及冷卻管來改良熔融玻璃之溫度及黏度的控制。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的是,可在不脫離所請求標的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對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及變化。因此,本說明書意欲覆蓋本文所述的各種實施例之修改及變化,前提是此等修改及變化在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範疇內。
2‧‧‧箭頭 10‧‧‧夾層玻璃製品 12‧‧‧玻璃核心層 13a‧‧‧第一表面 13b‧‧‧第二表面 14a‧‧‧玻璃包覆層 14b‧‧‧玻璃包覆層 100‧‧‧玻璃成形設備 101‧‧‧核心熔融容器 102‧‧‧玻璃核心層 103‧‧‧核心澄清容器 104‧‧‧核心混合容器 104a‧‧‧玻璃包覆層 104b‧‧‧玻璃包覆層 105‧‧‧核心連接管 106‧‧‧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 107‧‧‧連接管 108‧‧‧核心遞送容器 109‧‧‧核心進料管 110‧‧‧核心玻璃遞送系統 120‧‧‧包覆玻璃遞送系統 121‧‧‧包覆熔融容器 122‧‧‧箭頭 123‧‧‧包覆澄清容器 124‧‧‧包覆混合容器 125‧‧‧包覆連接管 126‧‧‧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 128‧‧‧包覆遞送容器 129‧‧‧包覆進料管 200‧‧‧熔融成形設備 201‧‧‧夾層玻璃帶 210‧‧‧上部成形主體 211‧‧‧凹槽 212‧‧‧外部成形表面 213‧‧‧外部成形表面 216‧‧‧外部成形表面 218‧‧‧外部成形表面 220‧‧‧下部成形主體 221‧‧‧凹槽 229‧‧‧下部成形主體 230‧‧‧罩殼 240‧‧‧根部 250‧‧‧蒙烰爐總成 260‧‧‧第一冷卻管 261‧‧‧冷卻管 262‧‧‧冷卻管 265‧‧‧第二冷卻管 266‧‧‧冷卻管 267‧‧‧冷卻管 270‧‧‧耐熱材料 272‧‧‧耐熱材料 274‧‧‧耐熱材料 276‧‧‧耐熱材料 280‧‧‧蒙烰爐框架 282‧‧‧後壁 283‧‧‧連接點 284‧‧‧側壁 286‧‧‧側壁 288‧‧‧結構構件 300‧‧‧加熱元件 302‧‧‧加熱元件 304‧‧‧加熱元件 306‧‧‧加熱元件 308‧‧‧加熱元件 310‧‧‧加熱元件 320‧‧‧熱屏蔽 330‧‧‧導熱罩殼 400‧‧‧流體循環系統 410‧‧‧流體儲槽 420‧‧‧泵 430‧‧‧分配歧管 440‧‧‧熱交換器 450‧‧‧電子控制裝置(ECU) 452‧‧‧溫度感測器 454‧‧‧溫度感測器 456‧‧‧溫度感測器 458‧‧‧溫度感測器
第1圖示意性描繪根據本文所示及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夾層玻璃製品之橫截面;
第2圖示意性描繪用於形成第1圖之夾層玻璃製品的玻璃成形設備;
第3圖示意性描繪第2圖之玻璃成形設備之一部分的橫截面;
圖4示意性地描繪根據本文所示及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熔融成形設備之一部分的橫截面;
第5圖示意性描繪根據本文所示及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蒙烰爐框架之一部分的等距視圖;
第6圖示意性地描繪根據本文所示及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流體循環系統;及
第7圖係根據本文所示及所述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模擬熔融成形設備之熱圖形。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200‧‧‧熔融成形設備
210‧‧‧上部成形主體
211‧‧‧凹槽
212‧‧‧外部成形表面
213‧‧‧外部成形表面
216‧‧‧外部成形表面
218‧‧‧外部成形表面
220‧‧‧下部成形主體
221‧‧‧凹槽
230‧‧‧罩殼
250‧‧‧蒙烰爐總成
260‧‧‧第一冷卻管
261‧‧‧冷卻管
262‧‧‧冷卻管
265‧‧‧第二冷卻管
266‧‧‧冷卻管
267‧‧‧冷卻管
270‧‧‧耐熱材料
272‧‧‧耐熱材料
274‧‧‧耐熱材料
276‧‧‧耐熱材料
280‧‧‧蒙烰爐框架
284‧‧‧側壁
286‧‧‧側壁
288‧‧‧結構構件
300‧‧‧加熱元件
302‧‧‧加熱元件
304‧‧‧加熱元件
306‧‧‧加熱元件
308‧‧‧加熱元件
310‧‧‧加熱元件
320‧‧‧熱屏蔽
330‧‧‧導熱罩殼
452‧‧‧溫度感測器
454‧‧‧溫度感測器
456‧‧‧溫度感測器
458‧‧‧溫度感測器

Claims (30)

  1. 一種用於形成一玻璃帶之玻璃成形設備,該玻璃成形設備包含: 一成形主體,該成形主體包含一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一第二外部成形表面,該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該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在一向下垂直方向上延伸; 一蒙烰爐總成,該蒙烰爐總成包含: 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 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該成形主體定位在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以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一長軸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一長軸分別與該成形主體之該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該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大致上平行; 安置在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的一第一耐熱材料,該第一耐熱材料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一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在該第一耐熱材料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之間形成一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 安置在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的一第二耐熱材料,該第二耐熱材料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在該大致上水平方向上、在該第二耐熱材料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形成一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該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形成相對於該成形主體的一垂直溫度梯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 該第一耐熱材料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間隔開並且至少一個第一加熱元件安置在該第一耐熱材料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及 該第二耐熱材料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間隔開並且至少一個第二加熱元件安置在該第二耐熱材料與該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固定至該蒙烰爐總成之一蒙烰爐框架。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接合至該第一耐熱材料並且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接合至該第二耐熱材料。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可移除地與該第一耐熱材料嚙合並且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移除地與該第二耐熱材料嚙合。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塗有一塗層,該塗層具有大於或等於0.90之一發射率。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由不銹鋼形成。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成形主體係一夾層物熔融成形設備之一上部成形主體。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該成形主體係一夾層物熔融成形設備之一下部成形主體。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玻璃成形設備,該玻璃成形設備進一步包含流體耦接至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的一流體循環系統,該流體循環系統包含一流體儲槽,該流體儲槽含有一冷卻流體,該流體儲槽流體耦接至一泵、一熱交換器及一分配歧管。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玻璃成形設備,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包含一第一多個冷卻管,該等第一多個冷卻管彼此平行佈置;及 該分配歧管流體耦接至該第一多個冷卻管以便使流經相鄰冷卻管之冷卻流體在相反方向上流動。
  12. 一種用於形成一夾層玻璃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將一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之流引導至一下部成形主體之一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一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上以使得該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之該等流在該下部成形主體之一根部會聚並融合,從而形成該夾層玻璃帶之一核心層; 將一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之流引導至一上部成形主體的一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一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上以使得該熔融包覆玻璃組合物之該等流接觸該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之該等流,從而形成該夾層玻璃帶之一第一玻璃包覆層及一第二玻璃包覆層,該上部成形主體定位在該下部成形主體上方;及 使用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從流經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及第二外部成形表面的該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熱量,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大致上平行於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延伸,並且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大致上平行於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延伸,該下部成形主體安置在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間,其中: 一第一耐熱材料安置在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之間並且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形成一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在一大致上水平方向上遠離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一外部成形表面延伸;及 一第二耐熱材料安置在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該第二外部成形表面之間並且與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直接接觸,從而形成一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該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在該大致上水平方向上遠離該下部成形主體之第二外部成形表面延伸,該第一連續熱傳導通路及該第二連續熱傳導通路形成該上部成形主體與該下部成形主體之間之一垂直溫度梯度。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上部成形主體與該下部成形主體之間之該垂直溫度梯度大於或等於100℃。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上部成形主體與該下部成形主體之間之該垂直溫度梯度大於或等於120℃並且小於或等於140℃。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貫穿一蒙烰爐框架,該蒙烰爐框架圍繞該下部成形主體定位。
  16.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從該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熱量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使一冷卻流體流經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包含一第一多個冷卻管,該第一多個冷卻管彼此平行佈置;及 流經該第一多個冷卻管之相鄰冷卻管的冷卻流體在相反方向上流動。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方法,其中從該熔融核心玻璃組合物中排出熱量之步驟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中之至少一者:調節流經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該冷卻流體之一體積或調節流經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之該冷卻流體之一溫度。
  19.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移除地定位在該蒙烰爐總成中。
  20.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由不銹鋼形成並且塗有一塗層,該塗層具有大於或等於0.95之一發射率。
  21. 一種用於一熔融成形設備之蒙烰爐總成,該蒙烰爐總成包含: 一蒙烰爐框架,該蒙烰爐框架包含一後壁、與該後壁相反之一前壁,及一對側壁,該對側壁在一閉合迴路中將該前壁連接至該後壁; 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在該閉合迴路中貫穿該後壁及該前壁;及 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在該閉合迴路中貫穿該後壁及該前壁以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間隔開並且平行。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包含一第一多個冷卻管;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包含一第二多個冷卻管。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固定至該蒙烰爐框架;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固定至該蒙烰爐框架。
  2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塗有一塗層,該塗層具有大於或等於0.90之一發射率;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塗有一塗層,該塗層具有大於或等於0.90之一發射率。
  25.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嵌入定位在該閉合迴路內之耐熱材料中以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與該耐熱材料直接接觸;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嵌入定位在該閉合迴路內之耐熱材料中以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與該耐熱材料直接接觸。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接合至該耐熱材料;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接合至該耐熱材料。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可移除地與該耐熱材料嚙合;及 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可移除地與該耐熱材料嚙合。
  28. 如請求項21至24中任一項之蒙烰爐總成,該蒙烰爐總成進一步包含流體耦接至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的一流體循環系統,該流體循環系統包含一流體儲槽,該流體儲槽含有一冷卻流體,該流體儲槽流體耦接至一泵、一熱交換器及一分配歧管。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蒙烰爐總成,其中該流體循環系統進一步包含一電子控制裝置,該電子控制裝置可通信地耦接至該泵、該熱交換器及該分配歧管,該電子控制裝置用於調節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該冷卻流體之一溫度、該冷卻流體之一流動速率,及該冷卻流體在該至少一個第一冷卻管及該至少一個第二冷卻管中之一分配。
  30. 如請求項28所述之蒙烰爐總成,該蒙烰爐總成進一步包含多個溫度感測器,該等多個溫度感測器可通信地耦接至該電子控制裝置以便促進該流體循環系統之反饋控制。
TW106112514A 2016-04-19 2017-04-14 用於熔融成形設備的蒙烰爐總成、具有該蒙烰爐總成的玻璃成形設備、及使用該玻璃成形設備的玻璃成形方法 TWI729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24613P 2016-04-19 2016-04-19
US62/324,613 2016-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87A true TW201738187A (zh) 2017-11-01
TWI729115B TWI729115B (zh) 2021-06-01

Family

ID=5915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2514A TWI729115B (zh) 2016-04-19 2017-04-14 用於熔融成形設備的蒙烰爐總成、具有該蒙烰爐總成的玻璃成形設備、及使用該玻璃成形設備的玻璃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889520B2 (zh)
EP (1) EP3445726A2 (zh)
JP (1) JP2019515865A (zh)
KR (1) KR102405116B1 (zh)
CN (1) CN109071299B (zh)
TW (1) TWI729115B (zh)
WO (1) WO201718441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715B (zh) * 2016-12-21 2022-08-2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管理玻璃帶冷卻之方法及設備
TW202012321A (zh) * 2018-06-06 2020-04-0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玻璃製造操作的可重新配置的套筒殼體
WO2020033638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s
WO2020091979A1 (en) * 2018-10-31 2020-05-07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21003025A1 (en) * 2019-07-01 2021-01-07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devices and methods
WO2024044152A1 (en) * 2022-08-26 2024-02-29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glass ribbon
CN115650564B (zh) * 2022-12-13 2023-08-15 潍坊佳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板玻璃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7294A (en) 1970-08-28 1973-06-0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multi-layer laminated bodies
US3849097A (en) 1970-10-07 1974-11-19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hot forming strong laminated bodies
US3746526A (en) 1971-03-10 1973-07-17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forming subsurface fortified laminates
US3931438A (en) 1971-11-08 1976-01-06 Corning Glass Works Differential densification strengthening of glass-ceramics
US4102664A (en) 1977-05-18 1978-07-25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for making glass articles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US4214886A (en) 1979-04-05 1980-07-29 Corning Glass Works Forming laminated sheet glass
JPH04362034A (ja) 1991-06-05 1992-12-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ガラス微粒子堆積体の製造方法
US5559060A (en) 1992-05-22 1996-09-24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US5342426A (en) 1993-07-16 1994-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aking glass sheet with defect-free surfaces and alkali metal-free soluble glasses therefor
US7514149B2 (en) 2003-04-04 2009-04-07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strength laminated sheet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DE102004019014A1 (de) 2004-04-20 2005-11-24 Eglass Platinum Technology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bkühlung und Entspannung von dünnem Flachglas
US7201965B2 (en) 2004-12-13 2007-04-10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laminate substrate having enhanced impact and static loading resistance
EP1746076A1 (en) * 2005-07-21 2007-01-24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glass sheet using rapid cooling
US20070130994A1 (en) 2005-12-08 2007-06-14 Boratav Olus 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 low liquidus viscosity glass
US8007913B2 (en) 2006-02-10 2011-08-30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SI2068938T1 (sl) * 2006-09-22 2011-04-29 Novartis Ag Optimizacija zdravljenja Philadelphia-pozitivne levkemije z inhibitorjem Abl tirozin kinaze imatinibom
WO2008143981A1 (en) * 2007-05-18 2008-11-27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inclusions in a glass making process
US8397538B2 (en) * 2009-02-26 2013-03-19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awing a ribbon of glass
JP5366883B2 (ja) * 2009-05-21 2013-12-11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ガラス成形法における成形体からの輻射熱損失を低減するための装置
US8707737B2 (en) * 2009-11-30 2014-04-29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sure control of glass-making thickness-control zone
TWI540107B (zh) * 2010-01-19 2016-07-01 康寧公司 用於熔合曳引玻璃帶的設備與方法
US8397536B2 (en) * 2010-05-26 2013-03-19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ickness of a flowing ribbon of molten glass
US8141388B2 (en) 2010-05-26 2012-03-27 Corning Incorporated Radiation collimator for infrared heating and/or cooling of a moving glass sheet
US9090505B2 (en) * 2011-07-15 2015-07-28 Corning Incorporated Microwave-based glass laminate fabrication
US9796616B2 (en) * 2012-05-24 2017-10-24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
US9914657B2 (en) * 2013-04-30 2018-03-13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file control in an isopipe
TWI627141B (zh) * 2013-04-30 2018-06-21 康寧公司 用於沿等壓管堰控制熔融玻璃流的設備與方法
US9556051B2 (en) 2014-09-22 2017-01-31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thickness wedge in a glass ribbon
US11530153B2 (en) 2015-11-20 2022-12-20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ribb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36491A (ko) 2018-12-24
WO2017184417A3 (en) 2017-11-30
CN109071299A (zh) 2018-12-21
US10889520B2 (en) 2021-01-12
EP3445726A2 (en) 2019-02-27
CN109071299B (zh) 2022-05-31
KR102405116B1 (ko) 2022-06-07
US20210114916A1 (en) 2021-04-22
WO2017184417A2 (en) 2017-10-26
TWI729115B (zh) 2021-06-01
JP2019515865A (ja) 2019-06-13
US20190119140A1 (en) 2019-04-25
US11649184B2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8187A (zh)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玻璃成形設備及方法
JP5758612B2 (ja) 溶融ガラスを熱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414493B (zh) Glass plate making device and glass plate cooling method
KR102606261B1 (ko) 유리 시트의 두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44671B1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KR101643803B1 (ko) 유리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냉각기
JP6364021B2 (ja) 誘導加熱を用いてエッジ誘導部材上の失透を最小限に抑え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201033142A (en) Float bath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and cool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80370836A1 (en) Glas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ith cooling device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7771165B (zh) 热增强的玻璃制造设备和方法
KR101644670B1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113755A (ko) 유리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공급관의 예열 방법
JP6346485B2 (ja)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JP6034950B2 (ja) ガラス製造プロセスにおける成形本体の熱分離装置
TW201827362A (zh) 用於控制流入玻璃成形機之玻璃流的方法及設備
JP7085546B2 (ja) 成形本体の寸法変動を補償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433161B (zh) 包括热屏蔽的玻璃制造装置及方法
KR20220020802A (ko) 유리 이송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