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3708A -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 Google Patents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3708A
TW201733708A TW105140879A TW105140879A TW201733708A TW 201733708 A TW201733708 A TW 201733708A TW 105140879 A TW105140879 A TW 105140879A TW 105140879 A TW105140879 A TW 105140879A TW 201733708 A TW201733708 A TW 2017337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andrel
model
mold frame
self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8247B (zh
Inventor
堤一之
高川優作
Original Assignee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3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2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7/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the pattern from the mould or for turning over the flask or the pattern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3/00Moulding machines for making moulds or cores of particular shapes
    • B22C13/12Moulding machines for making moulds or cores of particular shapes for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22C19/06Devices for rapping or loosening th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7/00Patterns; Manufacture thereof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2C7/06Core 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10Cores; Manufacture or installation of core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升作業性,同時可將形狀良好的芯模造模。在沿著上下方向將芯模模型(4)配置在上方呈開放之模框(2)內後,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從模框(2)的上方填塞於模框(2)內並使其硬化。然後,一面以芯模模型(4)的軸為中心使芯模模型(4)與模框(2)相對地旋轉,一面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

Description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芯模模型,將如螺桿壓縮機的公轉子或母轉子般之具有扭轉形狀之製品的鑄造時所需之複雜形狀的芯模(砂模)造模之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如螺桿壓縮機的公轉子或母轉子般之具有扭轉形狀之製品,係鑄造並製作出近淨形化後(可減少加工費用,並接近於最終製品形狀)的鑄件,並進行精整加工而製得。
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一種使用芯模模型,將鑄造出近淨形化後的鑄件所需之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方法。此外,專利文獻1中,係將沿著水平方向配置在模框內之芯模模型,一面以該軸為中心旋轉,一面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中,將芯模模型朝水平方向脫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15-12879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中,係具有下列問題。亦即,將芯模模型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在模框內,並從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時,必須將填塞自硬化性砂之模框橫向放倒,隨著重量的增加而使作業性惡化。此外,為了將使芯模模型旋轉之馬達與芯模模型進行軸對準,必須調整放倒之模框的位置,隨著重量的增加而使作業性惡化。
另一方面,將芯模模型沿著水平方向配置在模框內,並從橫側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時,不須改變模框的姿勢。因此可預先進行馬達與芯模模型之軸對準。然而,從橫側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時,由於難以將自硬化性砂填充於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模型的谷部,所以造模後之芯模容易產生形狀不良。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升作業性,同時可將形狀良好的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本發明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係使用芯模模型將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方法,其特徵為具 有:在沿著上下方向將前述芯模模型配置在上方呈開放之模框內後,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從前述模框的上方填塞於前述模框內並使其硬化之硬化製程;以及一面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前述芯模模型與前述模框相對地旋轉,一面從前述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之脫模製程。
此外,本發明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係使用芯模模型將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裝置,其特徵為具有:上方呈開放,並於內部沿著上下方向配置有前述芯模模型,同時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從上方填塞於內部而硬化之模框;以及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前述芯模模型與前述模框相對地旋轉,藉此從前述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之旋轉驅動裝置。
根據本發明,係將芯模模型沿著上下方向預先配置在模框內,並從模框的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並使其硬化。然後,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中,將芯模模型朝上下方向脫模。由於將沿著上下方向配置之芯模模型朝上下方向脫模,所以不需改變模框的姿勢。因此,可預先進行馬達相對於芯模模型之軸對準。藉此可提升作業性。此外,由於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的上方 填塞於模框內,所以可將自硬化性砂充分地填充於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模型的谷部。藉此可將形狀良好的芯模造模。
1、201、301‧‧‧芯模造模裝置
2‧‧‧模框
2a‧‧‧底板
2b、2c‧‧‧凹部
3‧‧‧模框台
3a‧‧‧側板
4‧‧‧芯模模型
4a‧‧‧軸
5‧‧‧軸保持具
6‧‧‧旋轉驅動裝置
7‧‧‧馬達
8‧‧‧電源
9‧‧‧反相器
10‧‧‧馬達固定具
11‧‧‧架台
12‧‧‧軌道
13‧‧‧拉曳裝置
14‧‧‧纜線
15‧‧‧芯模
21‧‧‧砝碼
22‧‧‧纜線
23、24‧‧‧滑輪
第1圖為顯示芯模造模裝置的構成之側視圖。
第2圖為模框之側視圖。
第3圖為模框之側視圖。
第4圖為顯示芯模造模裝置的構成之側視圖。
第5圖為顯示芯模造模裝置的構成之側視圖。
第6A圖為去除裝置之側視圖。
第6B圖為去除裝置之俯視圖。
第7圖為去除裝置之俯視圖。
第8圖為去除裝置之俯視圖。
第9A圖為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
第9B圖為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
第9C圖為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
第10圖為去除裝置之側視圖。
第11A圖為去除裝置之側視圖。
第11B圖為去除裝置之俯視圖。
以下係參考圖面來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 態。
[第1實施形態]
(芯模造模方法)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係使用芯模模型,將如螺桿壓縮機的公轉子或母轉子般之具有扭轉形狀之製品的鑄造時所需之複雜形狀的芯模(砂模)造模之方法。此芯模造模方法,係具有硬化製程及脫模製程。
(硬化製程)
硬化製程,係在將具有扭轉形狀之木製或金屬製、或是樹脂製的芯模模型配置在模框內後,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並使其硬化之製程。
本實施形態中,係沿著上下方向將芯模模型配置在上方呈開放之模框內。然後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的上方填塞於模框內並使其硬化。
自硬化性砂所使用之砂,形狀為多角形狀或球狀,且粒度為AFS130以下之新砂或再生砂。此外,作為黏結劑使用在自硬化性砂之樹脂,係含有糠醇之酸硬化性的呋喃樹脂,且相對於砂之添加量為0.8%。此外,作為硬化觸媒使用在自硬化性砂之樹脂,係混合二甲苯磺酸系硬化劑及硫酸系硬化劑之呋喃樹脂用的硬化劑,且相對於呋喃樹脂之添加量為40%。藉由將如此的砂或樹脂、硬 化劑使用在自硬化性砂,可將芯模較佳地造模。
砂與樹脂與硬化劑之混練,較佳係首先混練砂與硬化劑,然後加入樹脂再進一步混練。混練,可較佳地使用泛用的家庭用混合機。家庭用混合機,係混練砂與硬化劑45秒,然後加入樹脂再進一步混練45秒,而得到自硬化性砂。從芯模模型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在內部之木製或金屬製、或是樹脂製的模框內,來填塞此自硬化性砂。此時,一面使自硬化性砂振動,一面沿著芯模模型的軸向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使樹脂與硬化劑引起不可逆的脫水縮合反應,隨著時間的經過,自硬化性砂硬化而收縮。
(脫模製程)
脫模製程,係一面以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芯模模型與模框相對地旋轉,一面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中,將芯模模型脫模之製程。經過既定的硬化時間後,以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芯模模型與模框相對地旋轉,藉此從芯模中將芯模模型朝上下方向脫模。在此,硬化時間,為從砂與樹脂與硬化劑之混練結束開始的經過時間。
本實施形態中,係預先固定使芯模模型不會旋轉,並將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此外,一面以芯模模型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芯模模型朝上方向拉曳,一面使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藉由使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使螺桿形狀的芯模模型從芯模中朝上下方向拉出。此時,以使芯模 模型從上方向拉出之方式來設定模框的旋轉方向,藉此從芯模中將芯模模型朝上方向脫模。
(芯模造模裝置)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裝置,為進行上述芯模造模方法之裝置。芯模造模裝置1,如側視圖的第1圖所示,係具有上方呈開放之木製或金屬製、或是樹脂製的模框2。模框2,係載置於模框台3上。於模框2的內部,沿著上下方向配置有螺桿形狀的芯模模型4。芯模模型4的軸4a,係藉由軸保持具5被保持為無法旋轉。於模框2的內部,從上方填塞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
模框台3,相對於模框2之4個側面的各側面,具備相對於模框2可朝水平方向進退之側板3a。藉由使側板3a分別抵接於載置在模框台3上之模框2的4個側面,而將模框2固定在模框台3上。此時,以使模框2的中心軸與後述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之方式,將模框2固定在模框台3上。
保持芯模模型4的軸4a之軸保持具5,可沿著軌道12朝上下方向移動,該軌道12係沿著上下方向被鋪設在架台11的側面。
此外,芯模造模裝置1,具有以芯模模型4的軸為中心使芯模模型4與模框2相對地旋轉之旋轉驅動裝置6。旋轉驅動裝置6,具備馬達7、電源8與反相器9。 馬達7係夾隔著馬達固定具10被固定在架台11。
馬達7,係夾隔著反相器9而電連接於電源8。馬達7的轉速藉由反相器9來調整。
此外,芯模造模裝置1具有拉曳裝置13。此拉曳裝置13,係將連接於軸保持具5之纜線14拉曳而捲取。拉曳裝置13,以芯模模型4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軸保持具5以及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拉曳。具體而言,拉曳裝置13,係以和芯模模型4與軸保持具5與纜線14之合計荷重為同等或同等以上的張力,將軸保持具5朝上方向拉曳。本實施形態中,拉曳裝置13為平衡器。
馬達7,使模框台3朝水平方向旋轉。藉此使固定在模框台3上之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在此,係以使芯模模型4從芯模15中朝上方向拉出之方式來設定模框2的旋轉方向。
在此,如模框2的側視圖之第2圖所示,於模框2的底板2a上,設置有芯模模型4的圓柱狀軸4a所嵌入之圓柱狀的凹部2b。芯模模型4的圓柱狀軸4a與底板2a的凹部2b,係構成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一致之調整機構。在將芯模模型4配置在模框2的內部時,藉由將芯模模型4的軸4a嵌入於凹部2b,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一致。因此,在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時,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與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
如模框2的側視圖之第3圖所示,當芯模模 型4之軸4a的端部為圓錐狀時,可將圓錐狀的凹部2c設置在模框2的底板2a並嵌合。
於此構成中,如第1圖所示,首先將上方呈開放之模框2載置於模框台3上,並將側板3a抵接於模框2的側面,藉此將模框2固定在模框台3上。此時,使模框2的中心軸與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
接著將芯模模型4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在模框2的內部,並以軸保持具5來保持芯模模型4的軸4a。此時,藉由將芯模模型4的軸4a嵌入於凹部2b,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一致。藉此,由於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在藉由馬達7使模框2旋轉時,可將芯模15與芯模模型4之間所產生之摩擦力的磨擦係數降低至最小。藉此,由於可穩定地旋轉芯模15,所以可將內部無破損且形狀變動小之芯模15造模。
接著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2的上方投入於模框2的內部。然後,一面以榔頭敲打模框2的各側面以使自硬化性砂振動,一面將自硬化性砂沿著芯模模型4的軸向填塞於模框2內。
在經過既定的硬化時間後,藉由馬達7使模框台3朝水平方向旋轉,藉此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模框2的旋轉,係藉由拉曳裝置13,以芯模模型4之荷重以上的張力一面將軸保持具5朝上方向拉曳一面進行。一面使芯模模型4不旋轉一面使模框2旋轉,藉此使螺桿 形狀的芯模模型4從芯模15中沿著上下方向拉出。在此,係以使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拉出之方式來設定模框2的旋轉方向。因此,芯模模型4從芯模15中朝上方向脫模。脫模中,軸保持具5沿著軌道12朝上方向移動,纜線14被捲取於拉曳裝置13。如此,當芯模模型4從芯模15中完全脫模時,芯模模型4係以懸掛於軸保持具5之狀態,於芯模15的上方停止。
如此,沿著上下方向將芯模模型4預先配置在模框2內,並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2的上方填塞於模框2內並使其硬化。然後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由於將沿著上下方向所配置之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所以不需改變模框2的姿勢。因此,可預先進行馬達7相對於芯模模型4之軸對準。藉此可提升作業性。此外,由於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2的上方填塞於模框2內,所以可將自硬化性砂充分地填充於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模型4的谷部。藉此可將形狀良好的芯模15造模。
此外,藉由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在使芯模模型4朝水平方向旋轉時,由於芯模模型4相對於芯模15朝上下方向移動,所以需將使芯模模型4旋轉之馬達朝上下方向移動,必須具有使馬達移動之機構或使馬達退避之空間,所以導致裝置的複雜化與大型化。因此,藉由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可在不使模框2朝上下方向移動下, 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脫模。藉此,由於不須具有使馬達7移動之機構或使馬達7退避之空間,所以可使裝置達到單純化與小型化。
此外,一面以芯模模型4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拉曳,一面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脫模。藉此,於芯模模型4的脫模中或脫模後,芯模模型4不會朝下方向移動,所以可防止芯模模型4的荷重作用於芯模15而使芯模15朝軸向變形之情形。
此外,在將芯模模型4配置在模框2內時,藉由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一致,在使芯模模型4與模框2相對地旋轉時,可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與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
(變形例)
此外,並不限定於藉由拉曳裝置13,以芯模模型4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拉曳之構成。如側視圖之第4圖所示,芯模造模裝置201,係具有以纜線22連接於芯模模型4的軸4a之砝碼21,並以砝碼21的張力作用於模型4的軸4a之方式,以滑輪23、24來支撐纜線22之構成。砝碼21的張力,係和芯模模型4與纜線22之合計荷重為同等或同等以上。此構成中,於芯模模型4的脫模中或脫模後,芯模模型4亦不會朝下方向移動。
(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係將芯模模型4沿著上下方向預先配置在模框2內,並從模框2的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2內並使其硬化。然後,從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由於將沿著上下方向配置之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所以不需改變模框2的姿勢。因此,可預先進行馬達7相對於芯模模型4之軸對準。藉此可提升作業性。此外,由於將自硬化性砂從模框2的上方填塞於模框2內,所以可將自硬化性砂充分地填充於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模型4的谷部。藉此可將形狀良好的芯模15造模。
此外,藉由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朝上下方向脫模。在使芯模模型4朝水平方向旋轉時,由於芯模模型4相對於芯模15朝上下方向移動,所以需將使芯模模型4旋轉之馬達朝上下方向移動,必須具有使馬達移動之機構或使馬達退避之空間,所以導致裝置的複雜化與大型化。因此,藉由使模框2朝水平方向旋轉,可在不使模框2朝上下方向移動下,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型4脫模。藉此,由於不須具有使馬達7移動之機構或使馬達7退避之空間,所以可使裝置達到單純化與小型化。
此外,一面以芯模模型4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芯模模型4朝上方向拉曳,一面從芯模15中將芯模模 型4朝上方向脫模。藉此,於芯模模型4的脫模中或脫模後,芯模模型4不會朝下方向移動,所以可防止芯模模型4的荷重作用於芯模15而使芯模15朝軸向變形之情形。
此外,在將芯模模型4配置在模框2內時,藉由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一致,在使芯模模型4與模框2相對地旋轉時,可使芯模模型4的中心軸與模框2的中心軸與馬達7的中心軸一致。
[第2實施形態]
(芯模造模方法)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對於與上述構成要素為相同之構成要素,係附加相同參考圖號並省略該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與第1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的不同處,係於硬化製程中,在將會從模框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內後,將會從模框溢出之自硬化性砂去除,使模框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之點。
(硬化製程)
在從模框的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內時,由於自硬化性砂的裝填密度等變化,模框內的自硬化性砂有時會不足。因此,於硬化製程中,係將會從模框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內。藉此,雖然自硬化性砂不會不足,但會從模框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若直接硬化時,芯模的 上端面變得不平坦,將芯模設置在主模時,會有產生形狀誤差之疑慮。因此,在進行脫模製程前,藉由去除會從模框溢出之自硬化性砂,以使模框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藉此可精度佳地形成芯模的上端面。
可考量在事前掌握自硬化性砂的適當投入量,並測量該量而投入於模框內。然而,由於自硬化性砂的裝填密度等變化,會有產生不必要的部分或不足之風險。因此,在將會從模框溢出之充分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內後,再去除會從模框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者乃為合理。
不必要之自硬化性砂的去除,若在進行脫模製程前,則可在自硬化性砂的硬化中進行,或是在自硬化性砂的硬化後進行。於芯模模型的脫模後,在欲使芯模的上端面熟化時,於拉出芯模模型後之開孔的周圍等之局部厚度較薄的部分,容易產生損傷。因此,於拉出芯模模型前,使模框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此外,較佳係以即使是些微的外力亦不會產生損傷之方式,使自硬化性砂顯現某種程度的強度後,再使模框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
不必要之自硬化性砂的去除,係藉由下端接觸於配置在模框內之芯模模型的上端面之去除裝置來進行。以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去除裝置旋轉,並藉由去除裝置所具有之刮刀狀部件來削除會從模框溢出之自硬化性砂。
(芯模造模裝置)
第2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裝置,為進行上述芯模造模方法之裝置。芯模造模裝置301,如側視圖之第5圖所示,係具有去除裝置31。會從模框2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被投入於模框2內。
去除裝置31,被安裝於芯模模型4的軸4a。去除裝置31,係可以芯模模型4的軸4a為中心旋轉。
如去除裝置31的側視圖之第6A圖以及去除裝置31的俯視圖之第6B圖所示,去除裝置31,具有:芯模模型4的軸4a插通內部之筒狀的筒部件31a、以及安裝於筒部件31a的外周面之刮刀狀的去除部件31b。筒部件31a的內徑,較芯模模型4之軸4a的外徑更大。去除部件31b,當去除裝置31旋轉時,削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去除部件31b,於筒部件31a的周方向上,以180度的間隔設置有2個。去除部件31b的長度,係設為去除部件31b的端部位於模框2的內側之長度。
如去除裝置31的俯視圖之第7圖所示,去除裝置31亦可為1個。此外,如去除裝置31的俯視圖之第8圖所示,去除部件31b,可於筒部件31a的周方向上,例如以120度的間隔設置有3個。當然亦可設置4個以上。
如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之第9A圖所示,去除部件31b的厚度,從上端涵蓋至下端為一致。 如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之第9A圖所示,去除部件31b的厚度,亦可從上端涵蓋至下端遞減。如此,藉由薄化下端側的厚度,可提升削除自硬化性砂之能力。此外,如從A方向觀看第6A圖之側視圖之第9C圖所示,去除部件31b,該下端部可朝與旋轉方向(箭頭方向)為相反側傾斜或彎曲。藉此亦可提升削除自硬化性砂之能力。
如第5圖的實線所示,去除裝置31,於自硬化性砂的投入時,係以不會阻礙投入之方式退避於模框2的上方。於自硬化性砂的投入後,如第5圖的虛線所示,使去除裝置31的下端接觸於芯模模型4的上端面而配置。然後,以手動來旋轉去除裝置31,可藉由去除部件31b來削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去除裝置31,亦可於自硬化性砂的投入時,從芯模模型4的軸4a卸下,並於自硬化性砂的投入後,再安裝於芯模模型4的軸4a而構成。
在從模框2的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2內時,由於自硬化性砂的裝填密度等變化,模框2內的自硬化性砂有時會不足。因此,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會從模框2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2內。藉此,雖然自硬化性砂不會不足,但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若直接硬化時,芯模15的上端面變得不平坦,將芯模15設置在主模時,會有產生形狀誤差之疑慮。因此,在將芯模模型4脫模前,藉由去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 以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藉此可精度佳地形成芯模15的上端面。
以芯模模型4的軸4a為中心使去除裝置31旋轉,藉此,可藉由去除裝置31所具有之去除部件31b,來削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藉此可較佳地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
此外,如去除裝置31的側視圖之第10圖所示,去除裝置31亦可具有毛刷31c來取代刮刀狀的去除部件31b。藉由毛刷31c的複數根毛來削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可較佳地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此外,若使用毛刷31c,則可降低對模框2內的自硬化性砂之負荷。
此外,如去除裝置31的側視圖之第11A圖以及去除裝置31的俯視圖之第11B圖所示,去除裝置31,亦可具有圓盤狀的板部件31d,並且於板部件31d形成複數個切口部。切口部,係從板部件31d所切開,並彎折為使前端位於下方。因此,在形成有切口部之處,於板部件31d上開孔。由切口部所削取之自硬化性砂,係通過孔而朝板部件31d的上面移動,並以手動從板部件31d中去除。該構成中,亦可較佳地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板部件31d並不限定於圓盤狀,亦可為扇狀。
(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在將會從模框2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2內後,藉由下端接觸於配置在模框2內之芯模模型4的上端面之去除裝置31,將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去除,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在從模框2的上方將自硬化性砂填塞於模框2內時,由於自硬化性砂的裝填密度等變化,模框2內的自硬化性砂有時會不足。因此,將會從模框2溢出之量的自硬化性砂投入於模框2內。藉此,雖然自硬化性砂不會不足,但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若直接硬化時,芯模15的上端面變得不平坦,將芯模15設置在主模時,會有產生形狀誤差之疑慮。因此,在將芯模模型4脫模前,藉由去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以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藉此可精度佳地形成芯模15的上端面。
此外,以芯模模型4的軸4a為中心使去除裝置31旋轉,並藉由去除裝置31所具有之刮刀狀的去除部件31b來削除會從模框2溢出之自硬化性砂。藉此可較佳地使模框2內之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
以上係已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僅止於例示出具體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具體的構成等,可適當地進行設計變更。此外,記載於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僅止於列舉出本發明所產生之最佳的作用及效果,本發明之作用及效果,並不限定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記載者。
本申請案係根據2015年12月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國特許出願(日本特願2015-240504)及2016年5月17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國特許出願(日本特願2016-098736),並在此納入該內容作為參考。
1‧‧‧芯模造模裝置
2‧‧‧模框
2a‧‧‧底板
3‧‧‧模框台
3a‧‧‧側板
4‧‧‧芯模模型
4a‧‧‧軸
5‧‧‧軸保持具
6‧‧‧旋轉驅動裝置
7‧‧‧馬達
8‧‧‧電源
9‧‧‧反相器
10‧‧‧馬達固定具
11‧‧‧架台
12‧‧‧軌道
13‧‧‧拉曳裝置
14‧‧‧纜線
15‧‧‧芯模

Claims (16)

  1. 一種芯模造模方法,其係使用芯模模型將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在沿著上下方向將前述芯模模型配置在上方呈開放之模框內後,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從前述模框的上方填塞於前述模框內並使其硬化之硬化製程;以及一面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前述芯模模型與前述模框相對地旋轉,一面從前述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之脫模製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脫模製程中,藉由使前述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從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脫模製程中,一面以前述芯模模型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前述芯模模型朝上方向拉曳,一面使前述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藉此從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方向脫模。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硬化製程中,在將前述芯模模型配置在前述模框內時,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硬化製程中,在將前述芯模模型配置在前述模框內時,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硬化製程中,在將前述芯模模型配置在前述模框內時,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於前述硬化製程中,在將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量的前述自硬化性砂投入於前述模框內後,藉由下端接觸於配置在前述模框內之前述芯模模型的上端面之去除裝置,將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前述自硬化性砂去除,使前述模框內之前述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芯模造模方法,其中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前述去除裝置旋轉,並藉由前述去除裝置所具有之刮刀狀部件來削除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前述自硬化性砂。
  9. 一種芯模造模裝置,其係使用芯模模型將具有扭轉形狀之芯模造模之芯模造模裝置,其特徵為具有:上方呈開放,並於內部沿著上下方向配置有前述芯模模型,同時將砂與樹脂與硬化劑混練而成之自硬化性砂,從上方填塞於內部而硬化之模框;以及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使前述芯模模型與前述模框相對地旋轉,藉此從前述自硬化性砂所硬化而成之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之旋轉驅動裝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驅動裝置,藉由使前述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從前述芯模 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下方向脫模。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以前述芯模模型之荷重以上的張力將前述芯模模型朝上方向拉曳之拉曳裝置;前述旋轉驅動裝置,使前述模框朝水平方向旋轉,藉此從前述芯模中將前述芯模模型朝前述上方向脫模。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之調整機構。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之調整機構。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使前述芯模模型的中心軸與前述模框的中心軸一致之調整機構。
  15. 如請求項9~14中任一項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將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量的前述自硬化性砂投入於前述模框內;並且進一步具有:下端接觸於配置在前述模框內之前述芯模模型的上端面,並將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前述自硬化性砂去除,使前述模框內之前述自硬化性砂的上端面平坦化之去除裝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芯模造模裝置,其中前述去除裝置,能夠以前述芯模模型的軸為中心旋轉, 前述去除裝置,具有削除會從前述模框溢出之前述自硬化性砂之刮刀狀部件。
TW105140879A 2015-12-09 2016-12-09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TWI678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0504 2015-12-09
JP2015-240504 2015-12-09
JP2016098736A JP6616239B2 (ja) 2015-12-09 2016-05-17 中子造型方法および中子造型装置
JP2016-098736 2016-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708A true TW201733708A (zh) 2017-10-01
TWI678247B TWI678247B (zh) 2019-12-01

Family

ID=5905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879A TWI678247B (zh) 2015-12-09 2016-12-09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7317B2 (zh)
JP (1) JP6616239B2 (zh)
KR (1) KR102074186B1 (zh)
CN (1) CN108290208B (zh)
DE (1) DE112016005670T5 (zh)
TW (1) TWI6782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9309B2 (ja) * 2016-09-07 2019-12-1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鋳型造型方法
CN107377897A (zh) * 2017-09-05 2017-11-24 福建新佳鑫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空压机的模具砂芯旋转退料装置
CN114682742A (zh) * 2022-04-09 2022-07-01 李�荣 一种砂芯模具及制备砂芯模具的铸造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64303A (en) * 1966-09-26 1969-09-17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Apparatus for Making Threaded Moulds.
GB1294323A (en) * 1969-03-26 1972-10-25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Uk Improvements in metal casting
JPS52147518A (en) * 1976-06-04 1977-12-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Production method of metal cylinder with spiral blades
DE3528589A1 (de) 1985-08-09 1987-02-19 Thyssen Industrie 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von ungeteilten kernen oder formen aus sand fuer gussstuecke, die ein gewinde aufweisen
CN1046442C (zh) * 1994-07-27 1999-11-17 毕彻致冷机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生产带有对称螺旋外形零件的方法和铸造装置
CN101342576A (zh) * 2008-08-11 2009-01-14 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螺旋转子铸造中螺旋部砂模成型方法
JP5839582B2 (ja) * 2011-09-27 2016-01-0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鋳型設計方法および鋳型
CN202762976U (zh) * 2012-09-04 2013-03-06 桐乡合德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压缩机转子的砂芯自动脱模机构
CN102909321B (zh) * 2012-09-04 2015-01-28 桐乡合德机械有限公司 螺杆压缩机转子的砂芯自动脱模机构及脱模方法
JP6208093B2 (ja) 2013-12-05 2017-10-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中子造型方法および中子造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0208B (zh) 2020-06-09
JP6616239B2 (ja) 2019-12-04
KR102074186B1 (ko) 2020-02-06
US20180361468A1 (en) 2018-12-20
US10737317B2 (en) 2020-08-11
JP2017104900A (ja) 2017-06-15
DE112016005670T5 (de) 2018-08-23
CN108290208A (zh) 2018-07-17
KR20180081552A (ko) 2018-07-16
TWI678247B (zh) 2019-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3708A (zh) 芯模造模方法及芯模造模裝置
CN105792963B (zh) 型芯造型方法以及型芯造型装置
CN113333686A (zh) 一种不破坏底砂的消失模铸造工艺用填砂装置
CN105382195B (zh) 上下对称铸件节省木模的施工方法
WO2014161111A1 (zh) 砂芯成型方法
KR100942924B1 (ko) 사형 주조용 주형 제작 방법 및 장치
US8225841B1 (en) Central sprue for investment casting
WO2017099040A1 (ja) 中子造型方法および中子造型装置
JP5767139B2 (ja) 砂型造型装置及び砂型の造型方法
JP5536290B1 (ja) 硫黄固化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硫黄固化体の製造装置
TWI649138B (zh) 鑄模之造模方法
CN220154065U (zh) 一种混凝土试件制样模具
CN106111897B (zh) 一种立式填砂、多边形定位的蝶阀芯盒
JP6753506B2 (ja) 混練方法
JP6753505B2 (ja) 混練方法
RU250817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бразцов из литьевых отверждающихся смол
CN106514831B (zh) 浮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TWI551375B (zh) 具有缺槽之鑄件組樹蠟模的成型方法
JP6624236B2 (ja) 混練装置
JP2011147971A (ja) 遠心鋳造用中子の造型方法
DE102019103842A1 (de) Gießverfahren
JP2003251622A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7335785A (zh) 一种全自动砂芯制造机的加砂装置
JPH0447903A (ja) 吹付コンクリートのコア作成方法
KR20070034298A (ko) 레진콘크리트 원심력관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