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2858A -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2858A
TW201732858A TW105142477A TW105142477A TW201732858A TW 201732858 A TW201732858 A TW 201732858A TW 105142477 A TW105142477 A TW 105142477A TW 105142477 A TW105142477 A TW 105142477A TW 201732858 A TW201732858 A TW 2017328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beam
columns
column
beam columns
fie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0636B (zh
Inventor
伯納多 凱斯川普
喬納斯 凱瑟尼斯 哈伯特斯 馬肯斯
丹 柏林克 瑪瑞斯 亞特 凡
喬茲夫 佩勒斯 韓瑞卡 班斯洽普
厄文 保羅 史莫克曼
塔瑪拉 卓吉妮雅
柯恩 艾德瑞安納斯 凡斯庫瑞恩
Original Assignee
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6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61Details
    • H01J37/263Contrast, resolution or power of pene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23Means for mechanically adjusting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01J37/15External mechanical adjustment of electron or ion opt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2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2Details
    • H01J2237/024Moving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J2237/0245Moving whole optical system relatively to obj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1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01J2237/2817Pattern insp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括: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及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括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Description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本描述係關於用於檢測之方法及設備。
微影設備為將所要圖案施加至基板上(通常施加至基板之目標部分上)之機器。微影設備可用於(例如)積體電路(IC)製造中。在彼情況下,圖案化器件(其被替代地稱作光罩或倍縮光罩)可用以產生待形成於IC之個別層上之電路圖案。此圖案可轉印至基板(例如,矽晶圓)上之目標部分(例如,包括晶粒之一部分、一個晶粒或若干晶粒)上。通常經由成像至提供於基板上之輻射敏感材料(抗蝕劑)層上而進行圖案之轉印。一般而言,單一基板將含有經順次地圖案化之鄰近目標部分之網路。已知微影設備包括:所謂的步進器,其中藉由一次性將整個圖案曝光至目標部分上來輻照每一目標部分;及所謂的掃描器,其中藉由在給定方向(「掃描」方向)上經由輻射光束而掃描圖案同時平行或反平行於此方向而同步地掃描基板來輻照每一目標部分。亦有可能藉由將圖案壓印至基板上而將圖案自圖案化器件轉印至基板。
製造器件(諸如半導體器件)通常涉及使用數個製造程序來處理基板(例如,半導體晶圓)以形成該等器件之各種特徵及多個層。通常使用(例如)沈積、微影、蝕刻、化學機械拋光及離子植入來製造及處理此等層及特徵。可在一基板上之複數個晶粒上製作多個器件,且接著將該等器件分離成個別器件。此器件製造程序可被認為係圖案化程序。圖案化程序涉及圖案化步驟,諸如使用微影設備之光學及/或奈米壓印微影,以在基板上提供圖案且通常但(視情況)涉及一或多個相關圖案處理步驟,諸如藉由顯影設備之抗蝕劑顯影、使用烘烤工具烘烤基板、使用蝕刻設備使用圖案進行蝕刻等等。此外,在圖案化程序中通常涉及一或多個度量衡程序。 在圖案化程序之各個階段使用度量衡程序以設定、監視及/或控制該程序。舉例而言,度量衡程序係用於量測:基板之一或多個特性,諸如在圖案化程序期間形成於該基板上之特徵之相對部位(例如,對齊、疊對、對準等等)或尺寸(例如,線寬、臨界尺寸(CD)、厚度等等);及/或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之一或多個特性,諸如相對部位(例如,對齊誤差)或尺寸(例如,線寬、臨界尺寸(CD)等等)。在使用該一或多個特性的情況下,可判定圖案化程序之設定、效能等等。若該一或多個特性為不可接受的(例如,在用於特性之預定範圍之外),則該一或多個特性之量測可用於變更圖案化程序之一或多個參數,使得藉由該圖案化程序製造之基板具有可接受的特性。 幾十年來,隨著微影及其他圖案化程序技術之推進,功能性元件之尺寸已不斷地縮減,而每器件功能性元件(諸如電晶體)之量已穩定地增加。同時,對在疊對、臨界尺寸(CD)、等等方面之準確度要求已變得愈來愈嚴格。諸如疊對誤差、CD誤差、對齊誤差等等之誤差將不可避免地作為整個圖案化程序之部分而產生。舉例而言,可自光學像差、圖案化器件加熱、圖案化器件誤差及/或基板加熱產生成像誤差,且可依據(例如)疊對誤差、CD誤差等等來特性化成像誤差。另外或替代地,誤差可藉由蝕刻程序、藉由顯影程序、藉由烘烤程序等等在圖案化程序之其他部分中(諸如在圖案化器件中)引入,且相似地,可依據諸如對齊誤差、疊對誤差、CD誤差等等之參數特性化誤差。該等誤差可直接造成在器件之功能方面之問題,包括器件運行之故障,或運行器件之一或多個電氣問題。 如上文所提及,在圖案化程序中,需要頻繁地對(例如)用於程序控制及驗證之所使用或產生之結構進行量測。通常量測或判定該等結構之一或多個參數,例如,結構之臨界尺寸、形成於基板中或上之連續層之間的疊對誤差,等等。存在用於對在圖案化程序中使用或形成之微觀結構進行量測之各種技術。已知進行此等量測之各種工具,包括但不限於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其常常用於量測臨界尺寸(CD)。SEM具有高解析率且能夠解析約為30奈米或更小、20奈米或更小、10奈米或更小,或5奈米或更小之特徵。半導體器件之SEM影像常常用於半導體製造中以觀測器件位階處正在發生什麼。 結構之SEM影像中所含有的資訊可用於程序模型化、現有模型校準(包括再校準)、缺陷偵測、估計、特性化或分類、良率估計、程序控制或監視,等等。此等SEM影像可經處理以提取描述物件之邊緣之輪廓,該等輪廓在影像中表示器件結構(無論在圖案化器件上或形成於基板上)。接著經由量度(諸如CD)在使用者定義之切割線處量化此等輪廓。因此,通常,經由量度(諸如在經提取輪廓上量測之邊緣間距離(CD)或影像之間的簡單像素差)比較且量化器件結構之影像。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以檢測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一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及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其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對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一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造成該物件與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使用一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一態樣中,提供一種製造器件之方法,其中使用一圖案化程序將一器件圖案施加至一系列基板,該方法包括使用本文中所描述之一方法評估使用該圖案化程序形成之一經圖案化結構及根據該方法之結果控制用於該等基板中之一或多者之該圖案化程序。在一實施例中,該經圖案化結構係形成於該等基板中之至少一者上且該方法包含根據該方法之結果控制用於稍後基板之該圖案化程序。 在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經組態以使一處理器造成本文中所描述之一方法之執行的機器可讀指令。 在一態樣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系統。該系統包括:如本文中所描述之一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及一分析引擎,其包含如本文中所描述之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在一實施例中,該系統進一步包含一微影設備,該微影設備包含:一支撐結構,其經組態以固持用以調變一輻射光束之一圖案化器件;及一投影光學系統,其經配置以將該經調變輻射光束投影至一輻射敏感基板上。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及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使用一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圖案化器件修復設備,其包含:複數個光束柱,每一光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輻射光束,每一光束柱經配置以使用該各別輻射光束修復與該光束柱相關聯之一圖案化器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光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光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詳細地描述實施例之前,有指導性的是呈現可供實施實施例之實例環境。 圖1示意性地描繪微影設備LA。該設備包含: -    照明系統(照明器) IL,其經組態以調節輻射光束B (例如,DUV輻射或EUV輻射); -    支撐結構(例如,光罩台) MT,其經建構以支撐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且連接至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參數來準確地定位該圖案化器件之第一定位器PM; -    基板台(例如,晶圓台) WTa,其經建構以固持基板(例如,抗蝕劑塗佈晶圓) W,且連接至經組態以根據某些參數而準確地定位該基板之第二定位器PW;及 -    投影系統(例如,折射投影透鏡系統) PS,其經組態以將由圖案化器件MA賦予至輻射光束B之圖案投影至基板W之目標部分C (例如,包含一或多個晶粒)上。 照明系統可包括用於導向、塑形或控制輻射之各種類型之光學組件,諸如折射、反射、磁性、電磁、靜電或其他類型之光學組件,或其任何組合。 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以取決於圖案化器件之定向、微影設備之設計及其他條件(諸如,圖案化器件是否被固持在真空環境中)之方式來固持圖案化器件。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可使用機械、真空、靜電或其他夾持技術以固持圖案化器件。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可為(例如)框架或台,其可視需要而經固定或可移動。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可確保圖案化器件(例如)相對於投影系統處於所要位置。可認為本文中對術語「倍縮光罩」或「光罩」之任何使用皆與更一般術語「圖案化器件」同義。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圖案化器件」應被廣泛地解譯為係指可用於在輻射光束之橫截面中向輻射光束賦予圖案以便在基板之目標部分中產生圖案的任何器件。應注意,舉例而言,若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包括相移特徵或所謂的輔助特徵,則該圖案可不確切地對應於基板之目標部分中之所要圖案。通常,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將對應於目標部分中所產生之器件(諸如,積體電路)中之特定功能層。 圖案化器件可為透射的或反射的。圖案化器件之實例包括光罩、可程式化鏡面陣列,及可程式化LCD面板。光罩在微影中為吾人所熟知,且包括諸如二元、交變相移及衰減相移之光罩類型,以及各種混合光罩類型。可程式化鏡面陣列之實例使用小鏡面之矩陣配置,該等小鏡面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傾斜以便使入射輻射光束在不同方向上反射。傾斜鏡面在由鏡面矩陣反射之輻射光束中賦予圖案。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投影系統」應被廣泛地解釋為涵蓋適於所使用之曝光輻射或適於諸如浸潤液體之使用或真空之使用之其他因素的任何類型之投影系統,包括折射、反射、反射折射、磁性、電磁及靜電光學系統,或其任何組合。可認為本文中對術語「投影透鏡」之任何使用皆與更一般術語「投影系統」同義。 如此處所描繪,設備屬於透射類型(例如,使用透射光罩)。替代地,設備可屬於反射類型(例如,使用上文所提及之類型之可程式化鏡面陣列,或使用反射光罩)。 微影設備可屬於具有兩個(雙載物台)或多於兩個台(例如,兩個或多於兩個基板台、兩個或多於兩個圖案化器件支撐結構,或基板台及度量衡台)之類型。在此等「多載物台」機器中,可並行地使用額外台,或可對一或多個台進行預備步驟,同時將一或多個其他台用於圖案轉印。 微影設備亦可屬於如下類型:其中基板之至少一部分可由具有相對高折射率之液體(例如,水)覆蓋,以便填充投影系統與基板之間的空間。亦可將浸潤液體施加於微影設備中之其他空間,例如,光罩與投影系統之間的空間。浸潤技術在此項技術中被熟知用於增加投影系統之數值孔徑。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浸潤」並不意謂諸如基板之結構必須浸沒於液體中,而是僅意謂液體在曝光期間位於投影系統與基板之間。 參看圖1,照明器IL自輻射源SO接收輻射光束。舉例而言,當源為準分子雷射時,源及微影設備可為分離的實體。在此等狀況下,不認為源形成微影設備之部分,且輻射光束係憑藉包括(例如)合適導向鏡面及/或光束擴展器之光束遞送系統BD而自源SO傳遞至照明器IL。在其他狀況下,舉例而言,當源為水銀燈時,源可為微影設備之整體部分。源SO及照明器IL連同光束遞送系統BD(在需要時)可被稱作輻射系統。 照明器IL可包括用於調整輻射光束之角強度分佈的調整器AD。通常,可調整照明器之光瞳平面中之強度分佈之至少外部徑向範圍及/或內部徑向範圍(通常分別被稱作σ外部及σ內部)。另外,照明器IL可包括各種其他組件,諸如積光器IN及聚光器CO。照明器可用以調節輻射光束,以在其橫截面中具有所要均一性及強度分佈。 輻射光束B入射於被固持於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MT)上之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上,且由該圖案化器件圖案化。在已橫穿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的情況下,輻射光束B傳遞通過投影系統PS,該投影系統PS將該光束聚焦至基板W之目標部分C上。憑藉第二定位器PW及位置感測器IF (例如,干涉量測器件、線性編碼器、2D編碼器或電容式感測器),可準確地移動基板台WTa,例如,以便使不同目標部分C定位於輻射光束B之路徑中。相似地,第一定位器PM及另一位置感測器(其未在圖1中被明確地描繪)可用以(例如)在自光罩庫之機械擷取之後或在掃描期間相對於輻射光束B之路徑來準確地定位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一般而言,可憑藉形成第一定位器PM之部分之長衝程模組(粗略定位)及短衝程模組(精細定位)來實現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之移動。相似地,可使用形成第二定位器PW之部分之長衝程模組及短衝程模組來實現基板台WTa之移動。在步進器(相對於掃描器)之狀況下,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可僅連接至短衝程致動器,或可固定。 可使用光罩對準標記M1、M2及基板對準標記P1、P2來對準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及基板W。儘管如所說明之基板對準標記佔據專用目標部分,但該等標記可位於目標部分之間的空間中(此等標記被稱為切割道對準標記)。相似地,在多於一個晶粒提供於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 MA上之情形中,光罩對準標記可位於該等晶粒之間。小對準標記亦可包括於該等器件特徵當中之晶粒內,在此狀況下,需要使標記儘可能地小且無需與鄰近特徵不同的任何圖案化或其他程序條件。下文進一步描述偵測對準標記之對準系統之實施例。 所描繪之設備可用於以下模式中之至少一者中: -    在步進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整個圖案一次性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使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及基板台WTa保持基本上靜止(亦即,單次靜態曝光)。接著,使基板台WTa在X及/或Y方向上移位,使得可曝光不同目標部分C。在步進模式中,曝光場之最大大小限制單次靜態曝光中所成像之目標部分C之大小。 -    在掃描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同步地掃描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及基板台WTa (亦即,單次動態曝光)。可藉由投影系統PS之放大率(縮小率)及影像反轉特性來判定基板台WTa相對於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之速度及方向。在掃描模式中,曝光場之最大大小限制單次動態曝光中之目標部分的寬度(在非掃描方向上),而掃描運動之長度判定目標部分之高度(在掃描方向上)。 -    在另一模式中,在將被賦予至輻射光束之圖案投影至目標部分C上時,使圖案化器件支撐件(例如,光罩台) MT保持基本上靜止,從而固持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且移動或掃描基板台WTa。在此模式中,通常採用脈衝式輻射源,且在基板台WTa之每一移動之後或在掃描期間的順次輻射脈衝之間視需要而更新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此操作模式可易於應用於利用可程式化圖案化器件(諸如,上文所提及之類型之可程式化鏡面陣列)之無光罩微影。 亦可使用對上文所描述之使用模式之組合及/或變化或完全不同的使用模式。 微影設備LA屬於所謂的雙載物台類型,其具有兩個台WTa、WTb (例如,兩個基板台)及兩個站—曝光站及量測站—在該兩個站之間可交換該等台。舉例而言,在曝光站處曝光一個台上之一基板的同時,可在量測站處將另一基板裝載至另一基板台上且進行各種預備步驟。預備步驟可包括使用位階感測器LS來映射基板之表面控制,及使用對準感測器AS來量測基板上之對準標記之位置,兩個感測器皆由參考框架RF支撐。若位置感測器IF在台處於量測站以及處於曝光站時不能夠量測台之位置,則可提供第二位置感測器以使能夠在兩個站處追蹤台之位置。作為另一實例,在曝光站處曝光一個台上之基板時,不具有基板之另一台可在量測站處等待(其中視情況可發生量測活動)。此另一台具有一或多個量測器件且可視情況具有其他工具(例如,清潔設備)。當基板已完成曝光時,不具有基板之台移動至曝光站以執行(例如)量測,且具有基板之台移動至卸載該基板且裝載另一基板所處之部位(例如,量測站)。此等多台配置實現設備之產出率之相當大增加。 如圖2中所展示,微影設備LA可形成微影製造單元LC (有時亦被稱作微影製造單元(lithocell)或叢集)之部分,微影製造單元LC亦包括用以對基板執行一或多個圖案轉印前程序及圖案轉印後程序之設備。習知地,此等設備包括用以沈積抗蝕劑層之一或多個旋塗器SC、用以顯影經圖案化抗蝕劑之一或多個顯影器DE、一或多個冷卻板CH及一或多個烘烤板BK。基板處置器或機器人RO自輸入/輸出通口I/O1、I/O2拾取基板、在不同程序器件之間移動基板,且將基板遞送至微影設備之裝載匣LB。常常被集體地稱為塗佈顯影系統(track)之此等器件係在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TCU之控制下,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TCU自身受到監督控制系統SCS控制,監督控制系統SCS亦經由微影控制單元LACU而控制微影設備。因此,不同設備可經操作以使產出率及處理效率最大化。 此外,常常需要模型化圖案化程序,使得該圖案化程序(例如)可予以設計、控制、監視等等。因此,可提供描述圖案化程序之一或多個步驟(通常包括圖案轉印步驟)之一或多個數學模型。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一或多個數學模型來執行圖案化程序之模擬以模擬圖案化程序如何使用由圖案化器件提供之經量測或設計圖案形成經圖案化基板。圖13中說明用於在微影投影設備中模型化及/或模擬微影之例示性流程圖。如將瞭解,該等模型可表示不同圖案化程序且無需包含下文所描述之所有模型。源模型1300表示圖案化器件之照明之光學特性(包括輻射強度分佈、頻寬及/或相位分佈)。源模型1300可表示照明之光學特性,該等光學特性包括但不限於數值孔徑設定、照明均方偏差(σ)設定以及任何特定照明形狀(例如,離軸輻射形狀,諸如環形、四極、偶極等等)。投影光學件模型1310表示投影光學件之光學特性(包括由投影光學件造成的對輻射強度分佈及/或相位分佈之改變)。投影光學件模型1310可表示投影光學件之光學特性,該等光學特性包括像差、失真、一或多個折射率、一或多個實體大小、一或多個實體尺寸,等等。設計佈局模型1320表示設計佈局之光學特性(包括由給定設計佈局造成的對輻射強度分佈及/或相位分佈之改變),該設計佈局為在圖案化器件上或由圖案化器件形成之特徵之配置的表示。設計佈局模型1320可表示實體圖案化器件之一或多個物理屬性,如(例如)在美國專利第7,587,704號中所描述,該美國專利之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由於可改變用於微影投影設備中之圖案化器件,所以需要使圖案化器件之光學屬性與至少包括照明及投影光學件的微影投影設備之其餘部分之光學屬性分離。 可自源模型1300、投影光學件模型1310及設計佈局模型1320模擬空中影像1330。空中影像(AI)為在基板位階處之輻射強度分佈。微影投影設備之光學屬性(例如,照明、圖案化器件及投影光學件之屬性)規定空中影像。 基板上之抗蝕劑層係由空中影像曝光,且該空中影像經轉印至抗蝕劑層而作為其中之潛伏「抗蝕劑影像」(RI)。可將抗蝕劑影像(RI)定義為抗蝕劑層中之抗蝕劑的溶解度之空間分佈。可使用抗蝕劑模型1340自空中影像1330模擬抗蝕劑影像1350。可使用抗蝕劑模型以自空中影像計算抗蝕劑影像,可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US 2009-0157360號中找到此情形之實例,該公開案之全部揭露內容特此以引用方式併入。抗蝕劑模型通常僅與抗蝕劑層之屬性(例如,在曝光、曝光後烘烤及顯影期間發生的化學程序之效應)相關。 微影之模擬可(例如)預測抗蝕劑影像中之輪廓及/或CD。因此,該模擬之目的為準確地預測(例如)經印刷圖案之邊緣置放,及/或空中影像強度斜率,及/或CD等等。可將此等值與預期設計比較以(例如)校正圖案化程序,識別預測出現缺陷之地點等等。預期設計通常被定義為可以諸如GDSII或OASIS之標準化數位檔案格式或其他檔案格式而提供之預OPC設計佈局。 自該設計佈局,可識別被稱作「剪輯(clip)」之一或多個部分。在一實施例中,提取剪輯之集合,其表示設計佈局中之複雜圖案(例如,約500至800,000個剪輯,但可使用任何數目個剪輯)。此等圖案或剪輯表示設計之小部分(亦即,電路、胞元或圖案),且更具體而言,該等剪輯通常表示需要特定注意及/或驗證的小部分。換言之,剪輯可為設計佈局之部分,或可為相似的或具有設計佈局之部分的相似行為,其中一或多個臨界特徵藉由體驗(包括由客戶提供之剪輯)、藉由試誤法或藉由執行全晶片模擬予以識別。剪輯可含有一或多個測試圖案或量規圖案。在被印刷時被預測具有缺陷之彼等剪輯被稱為熱點。 可由(例如)客戶基於設計佈局中需要特定注意之一或多個已知臨界特徵區域而先驗地提供初始較大剪輯集合。替代地,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藉由使用識別該一或多個臨界特徵區域之某種自動(諸如機器視覺)或手動演算法自整個設計佈局提取初始較大剪輯集合。 此外,為了正確地且一致地處理由微影設備處理(例如,曝光)之基板,需要檢測經處理基板以量測一或多個屬性,諸如後續層之間的疊對誤差、線厚度、臨界尺寸(CD),等等。若偵測到誤差,則可對一或多個後續基板之處理進行調整。舉例而言,此在可不久且足夠快速地進行檢測以使得同一批量之另一基板仍待處理的情況下可特別有用。此外,可剝離及重工已經處理基板(以改良良率)或捨棄已經處理基板,藉此避免對已知有缺陷之基板執行圖案轉印。在基板之僅一些目標部分有缺陷之狀況下,可僅對良好的彼等目標部分執行另一圖案轉印。另一可能性係調適後續程序步驟之設定以補償誤差,例如,可調整修整蝕刻步驟之時間以補償由微影程序步驟引起的基板間CD變化。 以相似方式,可檢測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以判定圖案化器件上之圖案中是否存在任何誤差。此檢測可判定圖案化器件上之圖案之特徵的對齊誤差(例如,如「寫」在圖案化器件上之圖案之一部分相較於經設計置放之置放的差)及/或尺寸(例如,特徵寬度、特徵長度等等)。 檢測設備係用於判定基板之一或多個屬性,且尤其判定不同基板或同一基板之不同層之一或多個屬性如何如在不同層間及/或跨越基板及/或跨越不同基板(例如,在不同基板間)變化。檢測設備可整合至微影設備LA或微影製造單元LC中,或可為單機器件。為了實現最快速量測,需要檢測設備緊接在圖案轉印之後量測經圖案化抗蝕劑層中之一或多個屬性。然而,抗蝕劑中之潛伏圖案可具有極低對比度—例如,已曝光於輻射之抗蝕劑之部分與尚未曝光於輻射之抗蝕劑之部分之間僅存在極小折射率差—且並非所有檢測設備具有充分敏感度以對潛伏圖案進行有用的量測。因此,可在曝光後烘烤步驟(PEB)之後採取量測,曝光後烘烤步驟(PEB)通常為對經圖案化基板進行之第一步驟且增加(例如)抗蝕劑之經曝光部分與未經曝光部分之間的對比度。在此階段,抗蝕劑中之圖案可被稱為半潛影(semi-latent)。亦有可能進行對經顯影抗蝕劑影像之量測—此時,例如,抗蝕劑之經曝光部分或未經曝光部分已被移除—或在諸如蝕刻之圖案轉印步驟之後進行經顯影抗蝕劑影像之量測。後一可能性限制有缺陷基板之重工之可能性,但(例如)出於程序控制之目的仍可提供有用資訊。 用以判定物件(諸如半導體基板、圖案化器件等等)之一或多個屬性之檢測設備可採用各種不同形式。舉例而言,檢測設備可使用光子電磁輻射以照明該物件且偵測由該物件重新導向之輻射;此等檢測設備可被稱作亮場檢測設備。亮場檢測設備可使用具有在(例如) 150奈米至900奈米之範圍內之波長的輻射。檢測設備可為以影像為基礎的(亦即,拍攝該物件之影像),及/或以繞射為基礎的(亦即,量測繞射輻射之強度)。檢測設備可檢測產品特徵(例如,待使用基板形成之積體電路之特徵或光罩之特徵)及/或檢測特定量測目標(例如,疊對目標、焦點/劑量目標、CD量規圖案,等等)。 多半運用以光學件為基礎之次解析工具完成(例如)半導體晶圓之檢測(亮場檢測)。但,在一些狀況下,待量測之某些特徵過小而實際上不能使用亮場檢測加以量測。舉例而言,半導體器件之特徵中之缺陷的亮場檢測可具有挑戰性。此外,隨著時間推移,使用圖案化程序製作之特徵(例如,使用微影製作之半導體特徵)變得愈來愈小,且在許多狀況下,特徵之密度亦逐漸增加。因此,未來的半導體節點挑戰用於量測小缺陷(例如,圖案形狀缺陷、電氣缺陷,等等)之當前光學檢測之可擴展性,且歸因於亮場檢測之解析度限制而量測彼等節點之較小及/或較緻密特徵。此外,亮場檢測可具有相對較低捕捉率及/或逐漸增加之多餘速率(用於給定捕捉率),從而可導致使用亮場檢測所花費之時間及成本增加。 因此,使用且需要較高解析度檢測技術。實例檢測技術為電子射束檢測。電子射束檢測涉及將電子射束聚焦在待檢測之物件上之小光點上。一影像藉由以下操作形成:遍及經檢測之物件之區域提供射束與物件之間之相對移動(在下文中被稱作使該電子射束掃描);及運用電子偵測器收集二次及/或反向散射電子。接著處理該影像資料以(例如)識別缺陷。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檢測設備可為電子射束檢測設備(例如,與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相同或相似),該電子射束檢測設備產生物件上之結構(例如,器件(諸如積體電路)之一些或所有結構)之影像。圖3描繪電子射束檢測設備200之一實施例。自電子源201發射之初級電子射束202係由聚光器透鏡203會聚且接著傳遞通過光束偏轉器204、E x B偏轉器205及物鏡206以按一焦點將物件100輻照於台101上。 當運用電子射束202照射物件100時,自物件100生成二次電子。 該等二次電子(例如)由E x B偏轉器205偏轉且由二次電子偵測器207偵測。二維電子射束影像可藉由以下操作獲得:偵測自樣本產生之電子,且與(例如)電子射束藉由光束偏轉器204之二維掃描同步或與電子射束202藉由光束偏轉器204在X或Y方向上之重複掃描同步,以及該物件100藉由台101在X或Y方向中之另一者上之連續移動。因此,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具有用於由角程界定之電子射束之視場,電子射束可由電子射束檢測設備提供至該角程(例如,偏轉器204可藉以提供電子射束202之角程)中。因此,該視場之空間範圍為電子射束之角程可照射在表面上所達之空間範圍(其中該表面可為靜止的或可相對於該場移動)。 由二次電子偵測器207偵測到之信號由類比/數位(A/D)轉換器208轉換為數位信號,且該數位信號被發送至影像處理系統300。在一實施例中,影像處理系統300可具有用以儲存以供處理單元304處理之全部或部分數位影像之記憶體303。處理單元304 (例如,經專門設計之硬體或硬體與軟體之組合)經組態以將數位影像轉換成或處理成表示數位影像之資料集。此外,影像處理系統300可具有經組態以將數位影像及對應資料集儲存於參考資料庫中之儲存媒體301。顯示器件302可與影像處理系統300連接,以使得業者可藉助於圖形使用者介面進行設備之必要操作。 圖3中所描繪之設備為單個電子射束柱檢測系統之實例;其具有產生、控制且偵測單個電子射束之單個電子射束柱。但,單個電子射束柱檢測系統可花費長時間來檢測物件,諸如300毫米標準晶圓。此情形可由需要量測較小缺陷及/或特徵進一步加劇,該等較小缺陷及/或特徵需要較小射束大小。使用較小射束或像素大小以偵測較小缺陷及/或特徵可導致雜訊及產出率之損失(例如,歸因於縮減電子流以限制對物件之任何損害)。經增加電子流可增加產出率但對解析度具有影響。 因此,單個電子射束柱檢測系統可在產出率方面(例如,每單位時間之檢測區域)受到顯著限制且當前對於大容量製造過於緩慢。舉例而言,在單個電子射束柱檢測系統與亮場檢測之間可存在約~3至4個數量級之產出率間隙。因此,需要提供具有高產出率之高解析度檢測。在一實施例中,提供產出率與基於亮場之檢測相當之基於電子射束之檢測。 在一實施例中,可藉由自特定電子射束柱(在下文中被稱作多射束柱)提供複數個電子射束來增加產出率。因此,電子射束檢測設備之視場可藉由以陣列/矩陣方式並排添加多個射束來予以延伸以產生有效視場,該有效視場為個別射束之個別視場的倍數。舉例而言,射束可具備形成(例如)射束(每一射束在物件處具有10 × 10微米之視場)之10×10矩陣及100 × 100微米之經組合視場的10微米之節距。接著,此射束陣列掃描物件可比具有10×10微米之視場之單個射束快100倍。但,即使此增益可能亦不足夠。 參看圖4,在物件100 (例如,半導體晶圓、光罩等等)之內容背景中之多束柱電子射束檢測系統之多個射束的實施之實例。在此狀況下,物件100包含複數個場或晶粒120,該複數個場或晶粒120藉由其各別邊界125識別(該等邊界125可不實體地存在於該物件上而是為「虛」邊界)。在一實施例中,晶粒對應於變為個別器件之物件之一部分。亦即,在該物件為半導體晶圓的情況下,該物件被切割成對應於晶粒之零件,每一晶粒變為(例如)半導體器件。在一實施例中,場對應於用於圖案化基板之微影設備之曝光場的大小。舉例而言,在圖案化器件提供包含複數個晶粒之圖案的情況下,場可包含複數個晶粒。圖4中之物件為高度示意性的且通常將具有比所展示多得多之晶粒/場。雖然描繪了圓形物件,但其可為不同形狀。物件之寬度(例如,直徑)可不同。舉例而言,寬度可為300奈米或450奈米。在一實施例中,物件將具有約3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4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5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6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7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8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9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0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1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2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3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4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5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6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7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8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19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20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220或更多個晶粒/場、約240或更多個晶粒/場,或約260或更多個晶粒/場。 如圖4中所展示,多個射束呈現經組合視場400,其中射束檢測物件100。在此實例中,存在四個射束,每一射束自身具有經組合視場之視場且該各別視場無需為相同的。在此狀況下,每一射束具有經組合視場400之相同視場,該相同視場由圖4中之四個區段表示。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經組合視場400與物件100之間之相對移動,以便射束可檢測物件(包括缺陷410)之不同部分(例如,場/晶粒120或其部分)。在一實施例中,若射束中之每一者具有對應於經組合視場400之其各別視場之寬度,則射束可在大體上固定之定向上且使該物件相對於該等射束移動以檢測該物件。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在電子射束與物件之間存在相對移動以提供具有其各別視場之射束在經組合視場400內之掃描。在一實施例中,該物件在大體上固定之定向上且使該等射束相對於該物件移動(例如,傾斜)以使得該等射束在其各別視場內掃描。在一實施例中,可存在射束與物件之經組合移動以造成具有其各別視場之射束之掃描。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藉由經組合視場400與物件之間的相對移動,可將複數個射束提供至該物件之不同部分,諸如複數個場/晶粒120或其部分,且一旦在該物件之一部分處,則提供電子射束與物件之間之相對移動以提供具有經組合視場400之其各別場之射束之掃描以成像該物件(包括缺陷410)。 經組合視場400及對應於各別射束之其個別視場部分可具有與如圖4中所展示不同之形狀如上文所提及,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射束光點之邊界與其視場400之部分共同延伸。在一實施例中,射束光點小於射束之視場之部分,且因此實際上提供射束與其視場400之部分之間之相對運動,使得射束可檢測對應於其視場之部分之區。在此實施例中,可使得射束移動(例如,傾斜)以便提供射束與其視場400之部分之間之相對移動,且可使得該物件移動以提供視場400與該物件之間之相對移動。可視需要提供移動之不同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產出率及/或量測較小特徵之能力可藉由提供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予以改良,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在下文中被稱作多柱系統)中之每一者提供至少單個電子射束。亦即,每一柱提供至少單個電子射束(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為多束柱)且具有偵測器以量測由入射在物件上之柱之電子射束引起的二次及/或反向散射電子。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中之每一者或選自電子射束柱之複數個電子射束檢測與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射束柱平行之物件。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射束可具有用於較佳解析度之相對小流,但多個電子射束柱總共提供相對高總流以實現較快檢測。此外,相較於單個電子射束柱,藉由使用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平行影像之獲取實現產出率的顯著增加。 參看圖5,展示在物件100之內容背景中之多柱電子射束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之多個射束之實施的高度示意性實例。在此狀況下,物件100包含複數個場或晶粒120,該複數個場或晶粒120藉由其各別邊界125識別(該等邊界125可不實體地存在於該物件上而是為「虛」邊界)。在一實施例中,場或晶粒中之每一者具有經分配至其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集合中之每一集合具有經分配至其之電子射束柱,每一集合包含複數個場或晶粒。在一實施例中,以一維陣列提供複數個電子射束柱,理想地,一維陣列具有足夠電子射束柱以跨越物件之最寬部分延伸。在一實施例中,一維陣列實際上藉由陣列與物件之間的在正交於陣列之延長之方向的方向上之相對移動跨越該物件掃描。在一實施例中,以二維陣列配置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二維陣列跨越物件之寬度/長度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跨越該物件之寬度/長度在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延伸。在一實施例中,二維陣列為矩形陣列。在一實施例中,二維陣列具有匹配物件之形狀之形狀。因此,對於圓形物件,該陣列可為在經移除以製作大體上圓形之陣列的隅角處具有陣列元件之矩形陣列或可為菱形形狀。 在一實施例中,物件將具有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3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4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5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6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7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8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9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0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1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2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3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4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5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6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7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8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19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20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22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24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或經分配至該物件之約26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圖5中之物件為高度示意性的且通常將具有比所展示多得多之晶粒/場。雖然描繪了圓形物件,但其可為不同形狀。該物件之寬度(例如,直徑)可不同。 如圖5中所展示,該複數個射束中之每一射束具有各別視場500,其中射束檢測物件100。在此實例中,存在五個射束,每一射束具有其自身視場500。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在射束與物件之間之相對移動,以便射束檢測物件(包括缺陷410)之不同部分,該相對移動實際上造成視場500與物件100之間的相對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視場500中之每一者實際上專用於各別場或晶粒。亦即,在一實施例中,運用複數個視場500中之僅單個視場500來檢測大多數晶粒或場。在一實施例中,用於晶粒或場之每一視場500檢測鄰近晶粒或場的不到大多數,包括無一者。在一實施例中,視場500不檢測晶粒或場,除了視場500與之相關聯之晶粒或場以外。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視場500與物件100之間之相對移動,使得每一視場500檢測其相關聯晶粒或場之不同部分。在一實施例中,視場500在大體上固定之定向上且使該物件相對於視場500移動以將視場500置放在其各別場或晶粒之其各別部分處。 一旦視場500中之每一者位於其各別晶粒或場之其各別部分處,則各別射束中之每一者接著檢測其與其他射束平行之晶粒或場之其各別部分。在一實施例中,在視場500對應於電子射束光點之大小的情況下,該射束在大體上固定之定向上且使該物件相對於該射束移動以使得該射束在各別場或晶粒中掃描。更通常地,在一實施例中,該物件在大體上固定之定向上且使各別射束相對於該物件移動(例如,傾斜)以使得該等射束在各別場或晶粒中之其各別視場內掃描。在一實施例中,可存在射束與該物件之經組合移動以造成該等射束之掃描。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藉由視場500與物件100之間的相對移動,該等射束(其在視場500中操作)中之每一者經分別步進至其各別場/晶粒120之不同部分以成像彼等不同部分(通常藉由各別射束之掃描,該掃描藉由射束之移動及/或物件之移動),彼等不同部分包括實際或疑似缺陷410。此外,為了實現產出率改良,藉由射束在其各別視場500中並行地檢測不同場/晶粒120之部分,亦即,將複數個射束同時投影在該物件處,使得每一射束檢測其各別場或晶粒。 在一實施例中,對應於各別射束之視場500可具有與如圖4中所展示不同之形狀。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射束光點之邊界與其視場500共同延伸。在一實施例中,射束光點小於射束之視場,且因此實際上提供射束與其視場500之間之相對運動,使得該射束可檢測對應於視場500之區。在此實施例中,可使得射束移動(例如,傾斜)以便提供射束與其視場之間之相對移動,且可使得該物件移動以提供視場500與該物件之間之相對移動。可視需要提供移動之不同組合。 圖6為包含電子射束柱600之陣列之多柱電子射束檢測系統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表示,每一電子射束柱對應於物件100上之至少一個晶粒或場。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小型電子射束柱以陣列(例如,實質上水平陣列)—在此狀況下,為二維陣列—配置。舉例而言,可在二維陣列中提供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或160或更多個光學柱。在一實施例中,光學柱之數目至少對應於物件100上之場或晶粒之數目。電子射束柱之陣列並行地實現交叉物件檢測,亦即,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檢測該物件之一部分的同時,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另一者檢測該物件之另一部分。 每一電子射束柱為小型的(例如,200平方毫米或更小、170平方毫米或更小、150平方毫米或更小、120平方毫米或更小、100平方毫米或更小、80平方毫米或更小、60平方毫米或更小,諸如在任一尺寸或兩個尺寸上為10 × 10毫米或更小)。此外,每一電子射束柱提供至少一個電子射束且具有至少一個偵測器。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實際上為獨立電子射束系統。如上文所提及,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柱置放於匹配物件100上之每一場或晶粒之位置的圖案中。在物件(例如,300毫米直徑之半導體基板)之100個晶粒或場的情況下,將提供(例如) 100個分離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以1至30毫米與另一者間隔開(如與單個柱多束檢測系統中之多個射束之間的很少的微米空間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中之每一者獨立地可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且可在基本上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之一或多個群組可相對於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每一群組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舉例而言,電子射束柱之一行或一列可相對於電子射束柱之另一各別行或列移動。 參看圖6,呈現用於移動電子射束柱之致動器系統之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結構610上,另外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一另外結構610上,且視需要諸如此類。致動器系統之致動器620使得結構610中之至少一者在第一方向640上移動以改變至少一個結構610相對於另一結構610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620經配置以改變結構610 (且因此電子射束柱600)在方向640上之節距,且因此均一地改變結構610之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節距之改變使得節距自結構610當中之第一均一節距改變為結構610當中之第二不同均一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620經組態以獨立地移動結構610中之每一者,使得可提供結構610之間之幾乎任何間距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620包含線性馬達、壓電致動器及/或皮帶系統。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62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結構610。 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在第二方向630 (在一實施例中,其基本上正交於第一方向640)上移動電子射束柱。將關於圖8及圖9描述用以在方向630上移動電子射束柱600之致動器之實施例的細節。 圖7為關於圖6描述之類型之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透視圖。如圖7中可看出,電子射束柱600跨越物件100之寬度/長度延伸。雖然電子射束柱600在圖7及圖8中經展示為自結構610延伸,但電子射束柱600可在結構610之內部整合(例如,結構610大體上為U形狀以容納呈U形狀之電子射束柱)。 圖8為電子射束柱600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側視圖。電子射束柱包括電子射束光學件800、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視情況選用的感測器820、致動器部分840及視情況選用的致動器860。圖9為圖8之電子射束柱600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俯視圖或仰視圖。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光學件800包含用以產生電子射束805之電子射束源。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光學件800包含用以朝向該物件聚焦且導向電子射束之一或多個光學元件(出於方便起見此處未展示)。 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包含經組態以自該物件感測二次及/或反向散射電子之偵測器,由來自電子射束光學件800之射束引起之二次及/或反向散射電子入射在該物件上。因此,電子射束柱充當電子射束之經整合供應器及偵測器以檢測該物件之特定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視情況包含經組態以造成射束之移動(例如,使射束傾斜)之光學件/結構。因此,在此狀況下,電子射束柱具有比射束自身之寬度寬之視場。此等光學件/結構可在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內移動射束(例如,具有1奈米至30奈米之光點大小),例如,掃描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在一實施例中,光學件/結構為靜電的。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之光學件/結構(若存在)及電子射束光學件800可皆為靜電的,亦即,不存在用於在電子射束發射之後且在電子射束入射在物件上之前處理電子射束之磁性元件。此配置使得小電子射束柱能夠視情況快速偏轉。替代地,在另一實施例中,與靜電元件組合之永久性磁性元件可實現小柱之替代性實施例。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視情況包含電子柱控制系統。電子柱控制系統實現對以下各者之控制:電子光學件800;經組態以造成射束之移動之視情況選用的光學件/結構;偵測器;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及/或視情況選用的致動器860。在一實施例中,電子柱控制系統包含中央處理單元及本端資料儲存器以藉由電子射束柱實現個別控制且因此實際上實現獨立電子射束檢測。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具有相同或幾乎相同之資料路徑。因此,當使電子射束遍及物件掃描時,由每一電子射束柱之偵測器收集來自每一電子射束柱之影像,且將該影像資料傳送至電子柱之控制系統。在每一柱處之並行的偵測及處理有助於避免瓶頸且實現高資料量及速率。 在一實施例中,(包括致動器620之致動器系統之)致動器部分840使得電子射束柱600能夠在第二方向630上移動以改變電子射束柱600相對於另一電子射束柱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與位於結構610中或上之致動器部分850協作,電子射束柱600附接至結構610。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可包含線圈或磁體且致動器部分850可為協作的磁體或線圈。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850形成線性馬達。在一實施例中,可僅提供致動器部分840,例如,壓電致動器。在一實施例中,僅提供結構610中或上之致動器部分850 (例如,機械馬達或皮帶系統)以移動電子射束柱600。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50沿著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例如,結構610之長度)延伸或包含沿著對應於每一電子射束柱600之結構610之部分。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經配置以改變結構610上之電子射束柱600在方向630上之節距,且因此均一地改變電子射束柱600之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節距之改變使得節距自電子射束柱600當中之第一均一節距改變為電子射束柱600當中之第二不同均一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經組態以獨立地移動電子射束柱600中之每一者,使得可在電子射束柱600之間沿著結構610提供幾乎任何間距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包含線性馬達、壓電致動器及/或皮帶系統。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電子射束柱。 圖14為包含電子射束柱600之陣列之多柱電子射束檢測系統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表示,每一電子射束柱對應於物件100上之至少一個晶粒或場。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小型電子射束柱以陣列(例如,實質上水平陣列)—在此狀況下,為二維陣列—配置。電子射束柱之陣列並行地實現交叉物件檢測,亦即,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檢測該物件之一部分的同時,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另一者檢測該物件之另一部分。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且可在基本上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之一或多個群組可相對於一或多個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每一群組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舉例而言,電子射束柱之一行或一列可相對於電子射束柱之另一各別行或列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提供長衝程及短衝程定位單元之組合以在物件上之掃描場內定位每一電子射束柱。對於長衝程移動,提供結構之柵格以在兩個大體上正交之方向上(例如,X或在Y上)獨立地移動電子射束柱之群集,如在圖14之俯視圖及仰視圖中示意性地展示。下文將關於圖15描述短衝程定位單元,且短衝程定位單元包括用於個別電子射束柱之二維短衝程致動器。物件上之掃描場之典型數目為100,因此(例如) 10 × 10電子射束柱之柵格涉及沿著X方向之10個結構及沿著Y方向之10個結構。圖14之示意性實例展示沿著X方向之4行及沿著Y方向之3列。在一實施例中,該柵格包含基本上與另一複數個結構垂直的複數個結構,但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結構無需為垂直的。 參看圖14,呈現用於移動電子射束柱之長衝程致動器系統之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結構1300上,另外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一另外結構1300上,且視需要諸如此類。致動器系統之致動器1310使得結構1300中之至少一者在第一方向1320上移動以改變至少一個結構1300相對於另一結構1300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經配置以改變結構1300 (且因此電子射束柱600)在方向1320上之節距,且因此均一地改變結構1300之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節距之改變使得節距自結構1300當中之第一均一節距改變為結構1300當中之第二不同均一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經組態以獨立地移動結構1300中之每一者,使得可提供結構1300之間之幾乎任何間距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結構1300中之每一者或其組合。 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結構1330上,另外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安裝在一另外結構1330上,且視需要諸如此類。在一實施例中,經安裝至結構1330之電子射束柱為經安裝至結構1300之電子射束柱。致動器系統之致動器1340使得結構1330中之至少一者在第二方向1350 (在一實施例中,其基本上與第一方向1320正交)上移動以改變至少一個結構1330相對於另一結構1330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40經配置以改變結構1330 (且因此電子射束柱600)在方向1350上之節距,且因此均一地改變結構1330之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節距之改變使得節距自結構1330當中之第一均一節距改變為結構1330當中之第二不同均一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40經組態以獨立地移動結構1330中之每一者,使得可提供結構1330之間之幾乎任何間距配置。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4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結構1330中之每一者或其組合。 在圖14中(且在圖15中展示),結構1330與結構1300重疊。雖然結構1330經展示為上覆結構1300,但其無需如此。舉例而言,結構1300可上覆結構1330。作為另一實例,結構1300與1330可實際上交織,使得結構1300之部分係在鄰近結構1330之間(或反之亦然)。作為另一實例,結構1300可使用一或多個適當狹槽傳遞通過結構1330之本體(或反之亦然)。 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及/或致動器1340包含線性馬達、壓電致動器及/或皮帶系統。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結構1300及/或致動器134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結構1330。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及/或致動器1340可在高達200毫米/秒(例如,高達50毫米/秒,高達100毫米/秒,高達150毫米/秒)下提供(例如)高達200毫米之範圍(例如,高達50毫米之範圍,高達100毫米之範圍,高達150毫米之範圍)用於長衝程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310及/或致動器1340提供在10微米至100微米之範圍內之側向準確度。 在一實施例中,用於長衝程移動及/或用於短衝程移動之馬達中之一或多者未受電場及/或磁場顯著影響(且理想地,不應提供影響電子射束柱600之電場及/或磁場)。在一實施例中,用於長衝程移動及/或用於短衝程移動之馬達為壓電馬達。壓電馬達通常對電場及/或磁場不敏感。在一實施例中,壓電馬達基本上不提供電場及/或磁場。壓電馬達(例如,線性壓電馬達、行走壓電馬達、六腳壓電馬達等等)可提供用於各別長衝程移動及/或用於短衝程移動之範圍及/或速度。 參看圖15,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方向1320及第二方向1350上之獨立長衝程移動藉由應用(例如)齒輪箱類型構造而達成。圖15為用於並行的電子射束柱600之長衝程移動之雙結構齒輪箱類型機構之實施例的高度示意性側視圖,其中可使用結構1300、1330將電子射束柱600置放在(例如)長衝程定位單元下方。提供結構1400 (例如,棒或桿),短衝程致動器1410附接至該結構1400上。電子射束柱600附接至短衝程致動器1410上。 在一實施例中,短衝程致動器1410實現電子射束柱600在(例如)高達6個自由度(包括(例如)第一方向1320及第二方向1350)上之精細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410包含線性馬達、壓電致動器及/或皮帶系統。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410包含壓電馬達。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410可提供(例如)用於精細衝程移動之高達20毫米之範圍(例如,高達5毫米之範圍、高達10毫米之範圍、高達15毫米之範圍)。如將瞭解,致動器1410之範圍通常將小於致動器1310、1340之範圍。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410具有在物件上之單個掃描場之大小內之尺寸以防止電子射束柱600彼此妨礙。 結構1400可沿著結構1330在第一方向1320上移動(該結構1330可藉由致動器1340在第二方向1350上移動)且沿著結構1300在第二方向1350上移動(該結構1300可藉由致動器1310 (圖15中未展示)在第一方向1320上移動)。在一實施例中,結構1400 (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經導引以藉由附接至結構1400之軸承1420沿著結構1330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軸承1420係由結構1330之內部表面(如圖15中所展示)或外部表面導引。在一實施例中,結構1400 (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經導引以藉由附接至結構1400之軸承1430沿著結構1300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軸承1430係由結構1300之內部表面(如圖15中所展示)或外部表面導引。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1410允許在每一特定掃描場內之在2微米側向準確度內之短衝程定位。 此外,提供分離的制動器1440、1450以允許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第一方向1320及第二方向1350上之分離移動。在一實施例中,分別藉由致動器1460、1470致動制動器以使其關閉或開通。若針對結構1330關閉制動器1440,則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結構1330上固定在適當位置(且因此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制動器1440關閉時無法相對於結構1330移動,且因此,在一實施例中,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制動器1440關閉時無法在第一方向1320上以長衝程方式移動)。然而,在圖15中,制動器1440經展示為開通的,且因此當結構1300在第一方向1320上移動時,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可沿著結構1330移動。為藉由結構1300實現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第一方向1320上之移動,如圖15中所展示,關閉制動器1450,使得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在結構1300上固定在適當位置。為了使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沿著結構1300在第二方向1350上移動,將開通制動器1450且關閉制動器1440,且接著結構1330將藉由致動器1340在第二方向1350上移動。因此,藉由致動器1460、1470使制動器1440、1450選擇性地開通及關閉,結合結構1300、1330之移動,可使結構1400及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移動至所要位置。如將瞭解,可提供複數個結構1400及各別經附接電子射束柱600,每一結構1400具有制動器1440、1450之各別集合。在一實施例中,可向兩個制動器1440、1450提供單個致動器。在一實施例中,手動地操作制動器1440、1450。 參看圖16A,電子射束柱600中之一或多者可置放於包含重疊結構1300、1330之柵格的長衝程系統下方(或上方),如圖2及圖3中所展示。因此,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600中之所有位於最低結構1300、1330下方(或位於最高結構1300、1330上方)。在圖2及圖16A之實例中,電子射束柱600中之每一者部分地位於結構1300與結構1330之相交之中心的下部(或上方)。如將瞭解,該相交為虛擬部位,重疊結構在該虛擬部位處交叉。圖17A展示完全位於最低結構1300、1330下方(或位於最高結構1300、1330上方)及/或部分地位於結構1300與結構1330之相交之中心下部(或上方)的電子射束柱600之實例。 參看圖16B,為了節省在Z方向上之空間及/或為了添加機械穩定性,可將電子射束柱600中之一或多者置放至鄰近結構1300及/或鄰近結構1330之側,例如,置放至每一相交之側,如圖16B中所展示。因此,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600中之一或多者不位於結構1300及/或結構1330下部(或上方)。圖17B展示經定位至鄰近結構1300及/或鄰近結構1330之側及/或不位於結構1300及/或結構1330下部(或上方)之電子射束柱600的實例。如圖17B中所展示,電子射束柱600可至少部分地位於鄰近結構1300/1330之間的間隙中,且因此致動器1410及/或電子射束柱600位於鄰近結構1300/1330之底部表面上方(或頂部表面下方)。在此實施例中,制動器1440及/或制動器1450相對於其各別結構1300、1330之側操作。因此,在此實施例中,結構1400可彎曲以在該間隙中容納電子射束柱600之部位。舉例而言,結構1400可自結構1300 (如在圖17B中所見)之側延伸及/或可自結構1330 (如在圖17B中所見)之側延伸。圖16B及圖17B之實施例以其他方式使用移動電子射束柱600 (例如,使用制動器1440、1450及結構1300、1330之移動)之相同原理。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600及/或結構1400中之一或多者可具有度量衡模組1480 (例如輻射源(例如,雷射)及感測器)以量測距一或多個相鄰電子射束柱600及/或結構1400之距離以便判定其相對於物件掃描場之確切位置(例如,以便在其相關聯晶粒或場內有效地及/或準確地檢測)。替代或另外地,度量衡模組1480可量測電子射束柱600與長衝程系統之一或多個結構1300、1330之間的距離以便判定其相對於物件掃描場之確切位置。另外或替代地,度量衡模組1480 (例如,呈如下文所描述之感測器820之形式)可使用物件上(例如,每一晶粒或場上)之一或多個標記來量測電子射束柱600相對於物件掃描場之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精細定位,結構1300、1330可以第一、相對低的解析度模式移動以使得電子射束柱600中之一或多者遍及相對大掃描區域(例如,大於1平方微米且高達200平方微米)掃描。在一實施例中,一或多種技術(諸如圖案辨識)可用於準確地定位所關注區(例如,缺陷區域)。在第二步驟中,使用(例如)結構1300、1330及/或致動器1410以高準確度將複數個電子射束柱600移動至其檢測位置,且接著之後為遍及(理想地圍封所關注區之)小區域(諸如大於0.1平方微米且高達2平方微米之區域)之高解析度掃描。在一實施例中,針對第二步驟,不以物理方式移動電子射束柱600,而是僅使物件離心移動以執行小區域掃描,或使電子射束柱600與物件兩者移動以執行小區域掃描。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長衝程系統,其包含使用(例如)用以獨立地在兩個不同方向上(例如,在X及Y方向上)移動電子射束柱之齒輪箱類型的構造將電子射束柱固持在其各別掃描場上方之重疊結構。在一實施例中,可提供壓電長衝程及短衝程馬達以用於準確定位及/或無電/磁性干擾定位。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將短衝程致動器及/或電子射束柱定位在長衝程結構之側上之可能性。 因此,藉由本文中所描述之致動器系統,電子射束柱可經配置以與不同物件大小一致。此外,致動器系統可經配置以就場或晶粒之不同大小、場或晶粒之不同節距、場或晶粒之不同形狀等等而言與場或晶粒之不同配置一致。進行調整,使得電子射束柱各自與不同場或晶粒匹配,且因此僅調整在(例如)電子射束柱之X及/或Y上之一般節距以便將電子射束柱與各別場或晶粒部位匹配。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射束係呈為場或晶粒節距/間距之整數倍之節距。因此,在一實施例中,為了允許晶粒或場大小或間距為可變的,致動器系統使得射束在X及/或Y上移動場或晶粒節距一半之距離。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被間隔開至少比該節距之2倍大之距離,以便實現該等柱之移動範圍。 雖然一實施例已描述使用可移動結構610,但可以不同方式實施電子射束柱600之移動。舉例而言,電子射束柱中之每一者可相對於大體上平面的結構在X及Y方向上個別地移動。舉例而言,每一電子射束柱可具有與線圈與磁體之平面配置(類似於平面馬達)協作之線圈或磁體。此外,雖然在圖中將該物件描繪為在電子射束柱下部,但實情為該物件可位於電子射束柱上方。 在一實施例中,在檢測期間,電子射束柱為實質上靜止的。因此,在檢測之前,在X及/或Y上調整電子射束柱以匹配場或晶粒位置/大小,且接著電子射束柱在檢測期間為實質上固定的。在檢測期間,僅該物件可相對於經預定位電子射束柱移動。視情況,可偏轉射束以實現電子射束在如上文所論述之檢測期間之掃描。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參看圖10,可使用致動器860稍微調整1000、1010至少電子射束光學件(其可包括多達整個電子射束柱)使其在適當位置(例如,水平位置或傾斜)。當在處理整個物件以用於檢測期間使該物件相對於電子射束柱移動時,可出現此調整;舉例而言,當移動該物件以將新檢測區域置放在晶粒或場內或置放在相關聯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內時,至少電子射束光學件位置可在該週期期間改變。在一實施例中,該調整可說明電子射束柱或其電子射束光學件之部位之誤差,該等誤差可能起因於藉由(例如)致動器620及/或致動器840、850之移動。在彼狀況下,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860可(例如)在方向1010上移動電子射束光學件,以將電子射束光學件放在所要位置。在一實施例中,(例如)在方向1000上之調整可說明與具有如下文所描述之疑似缺陷之區域的未對準。 相似地,可使用致動器840、850稍微調整1000、1010電子射束柱600,使其在適當位置(例如,水平位置或傾斜)。當在處理整個物件以用於檢測期間使移動該物件相對於電子射束柱時,可出現此調整;舉例而言,當移動該物件以將新檢測區域置放在晶粒或場內或置放在相關聯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內時,可在該週期期間改變個別電子射束柱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該調整可說明電子射束柱之部位之誤差,該等誤差可能起因於藉由(例如)致動器620及/或致動器840、850之移動。在彼狀況下,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840、850可(例如)在方向1010上移動電子射束柱,以將電子射束柱(及其電子射束光學件)放在所要位置。在一實施例中,(例如)在方向1000上之調整可說明與具有如下文所描述之疑似缺陷之區域的未對準。 如上文所描述之調整可基於如下文所描述之感測器資料及/或基於其他經量測資料,諸如對準、疊對及光罩對齊資料,該資料有助於定位圖案之圖案特徵在物件處之對應的晶粒或場中位於何處,亦即,在計算上預測圖案特徵在物件上之移位。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視情況包含用以移動電子射束光學件800及/或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之致動器860。相較於由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提供之相對粗略移動,該致動器860可實現精細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860包含線性馬達及/或壓電致動器。在一實施例中,致動器860可在高達並包括6個自由度中移動電子射束光學件800及/或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 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包含視情況選用的感測器820。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820提供輻射830 (例如,光)以判定電子射束柱相對於該物件之位置。舉例而言,感測器820可判定自電子射束柱至物件之距離及/或判定電子射束柱與物件之間的傾斜。另外或替代地,在一實施例中,感測器820量測物件上之對準標記或其他目標以判定電子射束柱與物件上之部位之間的相對位置。此資訊可經供應至用於移動電子射束柱之致動器系統(例如,致動器部分840及/或850)及/或電子射束光學件(例如,致動器860)以分別實現對電子射束柱及/或電子射束光學件之位置之控制,及/或經供應至用於移動射束之電子射束處理裝備810之光學件/結構以實現對電子射束之位置之控制。 較小視場減小像素大小,從而實現對較小圖案漂移之偵測,但需要較準確對準。因此,倘若該等柱藉由高精確度機械電子或藉由使用(例如)感測器而予以很好地對準,則可使用較小視場,從而產生較高解析度及較高檢測速度。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使用經配置在如上文所論述之晶粒或場處之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來提供計算缺陷預測與並行檢測之協同組合,以藉由檢測小於各別晶粒或場之整個區域的區域來實現經增加產出率、準確度及/或效率。舉例而言,計算缺陷預測可將待檢測之區域之大小縮減約2至3級,且因此相較於單束電子射束檢測設備或多束電子射束檢測設備,提供顯著較快之檢測以識別物件上之潛在地有缺陷之特徵舉例而言,單束電子射束設備將花費大量時間來掃描晶粒或場,更不用說物件上之所有晶粒或場,且此外,花費大多數時間來檢測精細的圖案特徵。此外,多束電子射束設備將具有跨越若干射束之相對大、經組合視場。但,有可能出現缺陷的區域(約0.5平方微米至3平方微米)已經小於單個射束之視場(約100平方微米),更不用說10,000平方微米之經組合視場(例如,射束之10 × 10陣列)。因此,僅一個或一對所預期缺陷將屬於經組合視場內,且因此多束電子射束設備將不顯著加速缺陷之檢測。 由於洞悉許多缺陷(例如,在半導體晶圓上)為系統性的且圖案相依的,因此可達成(例如)產出率之改良,且因此計算缺陷預測將識別每一晶粒或場中之相同或相似位置(可能除半導體晶圓之邊緣之外)中之缺陷的可能性係相當高。因此,若電子射束柱與晶粒或場預對準,則電子射束柱之群組與物件之間的單個相對移動將使具有一或多個經預測缺陷之各別區域置放在所有、大多數或許多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內,從而實現並行檢測。換言之,電子射束柱可在檢測期間且在檢測之間相對於彼此保持基本上靜止,使得電子射束柱之集合與物件之間的相對移動可將每一電子射束之撞擊點並行地定位在具有一或多個潛在缺陷之每一晶粒或場中之各別區域處。以此方式,電子射束可快速平行地位於潛在地有缺陷之區域處。此外,將需要運用電子射束來檢測小於每一晶粒或場之整個區域的區域,以便達成相當大速度及產出率增益。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小型電子射束柱之二維陣列,其中每物件晶粒或場具有至少一個柱,該等小型電子射束柱基於對潛在地具有一或多個缺陷之各別晶粒或場中之一或多個區域之識別檢測小於每一各別晶粒或場之整個區域的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藉由(例如)模擬在計算上預測一或多個缺陷。在一實施例中,可就節距在至少X及/或Y方向上調整電子射束柱以實現與晶粒或場之對準。 如上文所提及,在一實施例中,不檢測物件之整個晶粒或場。在一實施例中,不檢測物件之晶粒或場中之大多數。在一實施例中,不檢測物件之整個經圖案化部分。在一實施例中,具有潛在缺陷之區域可被稱為熱點。熱點為包含一或多個圖案特徵之區域,該一或多個圖案特徵可具有在其圖案化中具有缺陷之趨勢。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檢測系統可檢測晶粒或場內之離散熱點。在一實施例中,熱點區域量測2平方微米或更小(例如,1.41微米×1.41微米、1微米×1微米或0.77微米×0.77微米)。晶粒或場可具有複數個熱點區域。在許多狀況下,熱點區域在晶粒或場內將為離散的。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熱點區域可定位成彼此鄰近,使得其重疊或連接,從而形成熱點區域之相連群組。因此,藉由僅檢測熱點,電子射束物件檢測產出率可增加約兩個數量級(約100倍)。 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任何合適之方法自圖案(例如,圖案化器件或用於圖案化器件之圖案)識別經預測缺陷之區域(例如,熱點)。舉例而言,可藉由使用經驗模型或計算模型分析圖案之至少一部分來識別經預測缺陷之區域。在經驗模型中,不模擬圖案之影像(例如,抗蝕劑影像、光學影像、蝕刻影像);取而代之,經驗模型基於處理參數、圖案之參數與缺陷之間的相關性來預測缺陷或缺陷機率。舉例而言,經驗模型可為分類模型或有缺陷傾向之圖案之資料庫。在計算模型中,計算或模擬經印刷圖案之一部分或一特性,且基於該部分或該特性來識別缺陷。舉例而言,可藉由發現與其所要部位相距太遠之線端來識別線拉回缺陷;可藉由發現兩條線不當接合之部位來識別橋接缺陷;可藉由發現分離層上之兩個特徵不當重疊或不當不重疊來識別重疊缺陷。在另一實例中,可以實驗方式(諸如)藉由焦點曝光矩陣基板檢核或合適度量衡工具來判定經預測缺陷之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基於設計規則檢查判定包含一或多個經預測缺陷之一或多個區域。設計規則可包括兩個特徵之間的最小間距、特徵之最少尺寸等等之規格。因此,可出於與設計規則之符合性來檢查待印刷之圖案,且可識別(且藉由基板之圖案化以實驗方式測試)未能符合或接近於未能符合設計規則之圖案之彼等部分。此等部分可被視為注意區域,該等注意區域為對程序漂移具有較高敏感度(且因此很可能具有缺陷)之圖案(晶粒)之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基於一或多個圖案化程序數學模型在標稱條件下判定包含一或多個經預測缺陷之一或多個區域(此情形可針對全圖案(全晶片)或針對已知問題圖案特徵之庫)。可識別即使在標稱條件下打印不佳(且因此很可能具有缺陷)之圖案(或圖案特徵)之部分。此等部分可被視為注意圖案。 在一實施例中,藉由使用一或多個圖案化程序數學模型進行之模擬來判定包含一或多個經預測缺陷之一或多個區域,該一或多個圖案化程序數學模型使用圖案之設計資料及來自圖案化程序之資料。舉例而言,關於圖13所描述之程序可用於導出經預測缺陷之區域之存在以及判定其在各別場或晶粒中之部位。在一實施例中,可執行關於圖13所描述之模擬程序以用於使自標稱條件之不同漂移不同以識別對程序漂移具有較高敏感度(且因此很有可能具有缺陷)之彼等圖案(熱點)。視情況,可運用用於或來自藉由圖案曝光之一或多個基板之經量測資料來進一步擴增模擬。舉例而言,用於一或多個基板之經量測焦點映像可識別用於晶粒或場(或其部分)之焦點,且基於該焦點映像,僅檢測具有超過一臨限值之散焦之彼等晶粒或場(或其部分);然而,此可產生較低捕捉率,此係由於其不將檢查跨越所有晶粒或場之所有有可能敏感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可藉由評估圖案之區中之特徵的程序窗來識別熱點。用於圖案之特徵之程序窗為處理參數(例如,劑量及焦點)之空間,在該等處理參數下,將在基板上於規格內產生特徵。關於潛在缺陷之圖案規格之實例包括檢查頸縮、線拉回、線薄化、CD、邊緣置放、重疊、抗蝕劑頂部損耗、抗蝕劑底切及橋接。在圖案之區中之各個特徵可具有不同程序窗。該區中之所有特徵的經組合程序窗可藉由合併(例如,重疊)彼區中之每一個別特徵之程序窗來獲得。所有特徵之程序窗之邊界含有個別特徵中之一些之程序窗之邊界。換言之,此等個別特徵限制該區中之所有特徵之經組合程序窗。此等特徵可被稱作「熱點」。因此,當評估將檢測物件之哪些區域時,聚焦在實際上為彼等圖案特徵之熱點上係可能的且經濟的,彼等圖案特徵不屬於特定區之經組合程序窗內。當經印刷在該基板上之區中之熱點無缺陷時,最有可能該區中之所有特徵無缺陷。有可能基於個別熱點之熱點部位及程序窗而判定熱點之程序窗及/或將熱點之程序窗編譯成映像—亦即,判定依據部位而變化之程序窗。此程序窗映像可特性化圖案之佈局特定敏感度及處理裕度。在一實施例中,ASML超光速粒子(Tachyon) FEM模型軟體可用於識別熱點。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本文中所描述之多電子射束柱設備僅檢測一或多個注意區域、注意圖案或每晶粒或場之熱點。在一實施例中,注意區域、注意圖案或熱點小於電子射束柱之視場。在一實施例中,注意區域、注意圖案或熱點具有在0.05平方微米至10平方微米之間、在0.1平方微米至5平方微米之間或在0.5平方微米至2平方微米之間的區域。 參看圖11A、圖11B及圖11C,使用注意區域1100高度示意性地展示使用亮場檢測之技術之一實施例。在圖11A中,已針對物件100之每一場或晶粒120判定注意區域1100。可如上文所描述來判定注意區域1100。接著,參看圖11B,亮場檢測係用於檢測注意區域以識別疑似缺陷410。通常藉由提供物件與亮場射束之間之相對移動來檢測注意區域,使得會檢測所有注意區域。亮場檢測可能不能夠確定地識別疑似缺陷410是否為實際缺陷,此係因為特徵或缺陷可能太小。接著在圖11C處執行電子射束缺陷檢查以識別疑似缺陷410中之哪些為實際缺陷且視情況特性化缺陷(例如,提供CD值)。如此實例中所展示,圖11C中之實際缺陷之數目小於圖11B中之疑似缺陷之數目。如可看出,此程序可(例如)相當耗時。 參看圖12A及圖12B,高度示意性地說明使用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及經預測熱點之電子射束檢測之實施例。在圖12A中,使用如上文所描述之技術判定用於物件100上之每一場或晶粒120之一或多個熱點410。通常,將存在每場或晶粒複數個熱點。此外,如圖12A中所展示,許多熱點可在每一場或晶粒中之相同或相似部位中出現。在一實施例中,可將裕度添加至每一經識別熱點部位以幫助確保各別電子射束具有檢測熱點是否具有經預測缺陷之高度可能性。此外,相比於用於控制圖案化程序、設計圖案化程序等等,用於識別熱點之臨限值針對缺陷檢測可較小。此使得甚至評估「邊際」熱點以幫助確保較多完整性。舉例而言,為針對不準確模擬之風險平衡適當捕捉率,在一實施例中,將存在比亮場經識別疑似缺陷多之經預測熱點。 此外,如圖12A中所展示,展示每場或晶粒之電子射束柱600之視場500。在此實例中,視場500中之每一者與具有一或多個熱點之區域對準。若彼等視場500中之一或多者不與具有一或多個熱點之區域對準,則該程序仍可繼續進行,除彼等視場將非「富有成效」之外,且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測以涵蓋可不由電子射束中之所有或大多數同時檢測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可對不與具有如關於圖10所描述之一或多個熱點之區域對準的彼等一或多個視場500進行稍微調整。 接著,於圖12A及圖12B處在電子射束柱與物件之間執行相對運動,使得各別視場在所有熱點區域上對準,以使得可執行電子射束檢測。隨後或並行地,評估電子射束檢測之結果以識別熱點是否有缺陷,且視情況特性化缺陷(例如,提供CD值)。如此實例中所展示,圖12B中之實際缺陷之數目小於圖12A中之熱點之數目。 雖然關於熱點來描述圖12A及圖12B,但注意區域及/或注意圖案可使用同一程序。然而,注意區域及/或注意圖案在區域上可大於熱點,且因此檢測起來可較耗時,但相較於圖11A至圖11C之程序,使用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檢測注意區域及/或注意圖案將存在產出率之增加。 因此,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替代亮場檢測,包括在程序期間之斜坡且包括使用經預測缺陷之經計算區域(諸如注意區域或注意圖案)之亮場。為實現高產出率,經預測熱點之全部區域可比經估計以用於亮場檢測之全部注意區域小約2至3級。此外,經配置以並行量測之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檢測所有經預測熱點可比單個電子射束缺陷檢查識別如圖11C中所展示之實際缺陷快約1至2級。30、40、60、70、80、90、100、110或更多個電子射束柱將實現此加速。 可以各種方式使用檢測之結果。舉例而言,與經識別為有缺陷之熱點相關聯之圖案特徵可(例如)在設計程序中予以移除或校正,藉由改變程序參數來補償其圖案化,等等。經識別為無缺陷之熱點可用於調諧模型。熱點(無論是否有缺陷)之輪廓可用於校準模型,亦即,由該模型產生之輪廓可與經量測輪廓比較,且接著相應地更新該模型。 雖然以上論述主要地專注於呈(例如)半導體晶圓形式之基板之檢測,但本文中之設備及方法可應用於圖案化器件(例如,光罩或倍縮光罩)。亦即,經檢測物件可為圖案化器件。因此,可適當地選擇電子射束柱之數目。 在一實施例中,基於自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參數藉由電子射束柱校正圖案化器件。在一實施例中,進行該校正,其中經檢測物件為圖案化器件自身或圖案化器件之相似版本或複製物。在一實施例中,進行該校正,其中經檢測物件為基板(例如,半導體基板),圖案經轉印至該基板上。在一實施例中, 在一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及方法經調適以另外或替代地實現圖案化器件修復。亦即,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在多個晶粒或場處並行地實現修復之多個電子射束柱設備。由電子射束柱提供之電子射束可實現修復(且視情況可用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偵測)。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實現材料自圖案化器件之移除。若電子射束柱實現量測,則可在量測與修復之間調整電子射束之功率。在一實施例中,為實現修復,可提供材料以與電子射束相互作用。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出口700以供應前驅體流體(例如,氣體)。該流體可在與電子射束組合地使用時實現材料之沈積。在一實施例中,離子供應器件替代電子射束柱加以使用,或與電子射束柱組合地使用,以實現修復。在一實施例中,離子供應器件經組態以提供金屬離子。可在(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4-0151991號及美國專利第7,916,930號中發現圖案化器件之修復之細節中,該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及該美國專利之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此外,雖然以上論述主要地專注於使用電子射束柱之檢測,但與電子射束柱不同之檢測設備可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及方法中。亦即,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中之每一者可由不同檢測設備替換或藉由不同檢測設備補充。除了檢測設備之類型之差異以外,本文中所描述之設備及方法將基本上相同,除該等方法及設備經修改以適應不同檢測設備之外。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以檢測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及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之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經識別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判定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藉由模擬識別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二維陣列配置且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使得複數個電子射束同時照射其各別場或晶粒之各別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其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及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二維陣列配置,且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電子射束柱在第一方向上及在實質上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機器可讀指令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經識別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包含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判定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之機器可讀指令。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包含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藉由模擬識別熱點之機器可讀指令。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對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造成該物件與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之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經識別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判定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模擬識別該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二維陣列配置且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致動器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該物件包含圖案化器件或半導體晶圓。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參數修復該物件或圖案化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及使用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改變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節距。在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二維陣列配置且改變電子射束柱在第一方向上及在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之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經識別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判定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模擬識別該熱點。在一實施例中,該物件包含圖案化器件或半導體晶圓。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參數修復該物件或圖案化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及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及/或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電子射束柱連接至柱結構,該柱結構具有:其第一組件,其以物理方式且可移動地與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一可移動結構嚙合;及其第二組件,其以物理方式且可移動地與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二可移動結構嚙合。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組件位於第一可移動結構內及/或第二組件位於第二可移動結構內。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第一制動器,其經組態以與第一可移動結構嚙合以便相對於第一可移動結構將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及/或第二制動器,其經組態以與第二可移動結構嚙合以便相對於第二可移動結構將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包含第一制動器及第二制動器,且進一步包含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使得在第二制動器脫嚙時嚙合第一制動器以允許第二可移動結構移動柱結構之電子射束柱;且使得在第一制動器脫嚙時嚙合第二制動器以允許第一可移動結構移動柱結構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定位至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第二可移動結構之側且經定位在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鄰近第二可移動結構之間的間隙中。在一實施例中,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連接至短衝程致動器,該短衝程致動器具有小於第一及第二可移動結構之移動範圍的移動範圍。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複數個感測器,每一感測器經組態以量測一距離以使得能夠判定相關聯電子射束柱相對於鄰近電子射束柱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物件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設備進一步包含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之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使用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使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及/或使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在一實施例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電子射束柱連接至柱結構,該柱結構具有:其第一組件及其第二組件,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第一組件與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一可移動結構物理嚙合時移動該第一組件且在該第二組件與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二可移動結構物理嚙合時移動該第二組件。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組件位於第一可移動結構內及/或第二組件位於第二可移動結構內。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嚙合第一制動器與第一可移動結構以便相對於第一可移動結構將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及/或嚙合第二制動器與第二可移動結構以便相對於第二可移動結構將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使得在第二制動器脫嚙時嚙合第一制動器以允許第二可移動結構移動柱結構之電子射束柱;及使得在第一制動器脫嚙時嚙合第二制動器以允許第一可移動結構移動柱結構之電子射束柱。在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電子射束柱經定位至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第二可移動結構之側且經定位在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鄰近第二可移動結構之間的間隙中。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短衝程致動器移動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該短衝程致動器具有小於第一及第二可移動結構之移動範圍的移動範圍。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複數個感測器,每一感測器量測一距離以使得能夠判定相關聯電子射束柱相對於鄰近電子射束柱之位置。在一實施例中,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物件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之該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物件包含圖案化器件或半導體晶圓。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參數修復該物件或圖案化器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圖案化器件修復設備,其包含:複數個光束柱,每一光束柱經組態以提供輻射光束,每一光束柱經配置以使用該各別輻射光束修復與該光束柱相關聯之圖案化器件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及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光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光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光束柱中之每一者經進一步組態以自圖案化器件偵測散射或二次電子。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光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光束柱相關聯之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區域。在一實施例中,該等光束柱分別經組態以提供電子射束。在一實施例中,光束柱分別經組態以提供離子射束。 與諸如SEM之成像設備相關聯,一實施例可包括含有機器可讀指令之一或多個序列之電腦程式,該等機器可讀指令實現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之實踐。舉例而言,此電腦程式可與圖3之成像設備一起被包括或包括於該成像設備內,及/或與圖2之控制單元LACU一起被包括或包括於該控制單元LACU內。亦可提供其中經儲存有此電腦程式之資料儲存媒體(例如,半導體記憶體,磁碟或光碟)。在(例如)屬於圖1至圖3中所展示之類型之現有設備已經在生產中及/或在使用中的情況下,可藉由供應經更新電腦程式產品以使得設備之處理器執行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來實施實施例。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採取如下形式:電腦程式,其含有描述如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的機器可讀指令之一或多個序列;或資料儲存媒體(例如,半導體記憶體、磁碟或光碟),其具有儲存於其中之此電腦程式。此外,可以兩個或多於兩個電腦程式體現機器可讀指令。該兩個或多於兩個電腦程式可儲存於一或多個不同記憶體及/或資料儲存媒體上。 本文中所描述之任何控制器可在一或多個電腦程式由位於微影設備之至少一個組件內之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讀取時各自或組合地可操作。該等控制器可各自或組合地具有用於接收、處理及發送信號之任何合適組態。一或多個處理器經組態以與該等控制器中之至少一者通信。舉例而言,每一控制器可包括用於執行包括用於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之機器可讀指令的電腦程式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該等控制器可包括用於儲存此等電腦程式之資料儲存媒體,及/或用以收納此媒體之硬體。因此,該等控制器可根據一或多個電腦程式之機器可讀指令而操作。 儘管上文可特定地參考在光學微影之內容背景中對實施例之使用,但應瞭解,本發明之實施例可用於其他應用(例如,壓印微影)中,且在內容背景允許的情況下不限於光學微影。在壓印微影中,圖案化器件中之構形界定在基板上產生之圖案。可將圖案化器件之構形壓入被供應至基板之抗蝕劑層中,在基板上,抗蝕劑係藉由施加電磁輻射、熱、壓力或其組合而固化。在抗蝕劑固化之後,將圖案化器件移出抗蝕劑,從而在其中留下圖案。 此外,儘管在本文中可特定地參考微影設備在IC製造中之使用,但應理解,本文中所描述之微影設備可具有其他應用,諸如製造整合式光學系統、用於磁疇記憶體之導引及偵測圖案、平板顯示器、液晶顯示器(LCD)、薄膜磁頭等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此等替代應用之內容背景中,可認為本文中對術語「晶圓」或「晶粒」之任何使用分別與更一般術語「基板」或「目標部分」同義。可在曝光之前或之後在(例如)塗佈顯影系統(通常將抗蝕劑層施加至基板且顯影經曝光抗蝕劑之工具)、度量衡工具及/或檢測工具中處理本文所提及之基板。在適用的情況下,可將本文中之揭示內容應用於此等及其他基板處理工具。另外,可將基板處理多於一次,(例如)以便產生多層IC,使得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基板」亦可指已含有多個經處理層之基板。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輻射」及「光束」涵蓋所有類型之電磁輻射,包括紫外線(UV)輻射(例如,具有為或為約365奈米、355奈米、248奈米、193奈米、157奈米或126奈米之波長)及極紫外線(EUV)輻射(例如,具有在5奈米至20奈米之範圍內之波長);以及粒子射束(諸如,離子射束或電子射束)。 術語「透鏡」在內容背景允許時可指各種類型之光學組件中之任一者或其組合,包括折射、反射、磁性、電磁及靜電光學組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最佳化(optimizing/optimization)」係指或意謂調整圖案化程序設備、圖案化程序之一或多個步驟等等,使得圖案化之結果及/或程序具有更合乎需要之特性,諸如設計佈局在基板上之轉印之較高準確度、較大程序窗等等。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最佳化(optimizing/optimization)」係指或意謂識別用於一或多個參數之一或多個值的程序,該一或多個值相較於用於彼等一或多個參數之一或多個值之初始集合提供在至少一個相關度量方面的改良,例如局部最佳。應相應地解釋「最佳」及其他相關術語。在一實施例中,最佳化步驟可反覆應用,以提供一或多個量度之進一步改良。 可使用以下條項進一步描述本發明: 1.    一種用以檢測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一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 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及 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2.    如條項1之設備,其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經識別熱點。 3.    如條項2之設備,其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判定該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 4.    如條項2或條項3之設備,其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藉由模擬識別該熱點。 5.    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一二維陣列配置且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 6.    如條項1至5中任一項之設備,其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之一致動器系統移動。 7.    如條項1至6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使得複數個該等電子射束在同一時間照射其各別場或晶粒之各別區域。 8.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其包含: 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 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9.    如條項8之設備,其中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一節距。 10.  如條項8或條項9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一二維陣列配置,且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一電子射束柱在一第一方向上及在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之一位置。 11.   如條項8至10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 12.  如條項8至1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 13.  如條項8至1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機器可讀指令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14.  如條項8至13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經識別熱點。 15.  如條項14之設備,其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判定該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之機器可讀指令。 16.  如條項14或條項15之設備,其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藉由模擬識別該熱點之機器可讀指令。 17.  一種對包含複數個晶粒或場之一物件之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 造成該物件與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 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18.  如條項17之方法,其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經識別熱點。 19.  如條項1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一電腦判定該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 20.  如條項18或條項1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模擬識別該熱點。 21.  如條項17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一二維陣列配置且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 22.  如條項17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一致動器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23.  如條項17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物件包含一圖案化器件或一半導體晶圓。 24.  如條項17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該等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一參數修復該物件或一圖案化器件。 25.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該物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 使用一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26.  如條項25之方法,其包含改變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一節距。 27.  如條項25或條項26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一二維陣列配置且改變一電子射束柱在一第一方向上及在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之一位置。 28.  如條25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 29.  如條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 30.  如條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31.  如條項25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經識別熱點。 32.  如條項3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一電腦判定該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 33.  如條項31或條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電腦模擬識別該熱點。 34.  如條項25至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物件包含一圖案化器件或一半導體晶圓。 35.  如條項25至3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該等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一參數修復該物件或一圖案化器件。 36.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 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及 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37.  如條項36之設備,其中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及/或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38.  如條項36或條項37之設備,其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電子射束柱連接至一柱結構,該柱結構具有:其一第一組件,其以物理方式且可移動地與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一可移動結構嚙合;及其一第二組件,其以物理方式且可移動地與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二可移動結構嚙合。 39.  如條項3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組件位於該第一可移動結構內,及/或該第二組件位於該第二可移動結構內。 40.  如條項38或條項39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制動器,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一可移動結構嚙合以便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結構將該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及/或一第二制動器,其經組態以與該第二可移動結構嚙合以便相對於該第二可移動結構將該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 41.  如條項40之設備,其包含該第一制動器及該第二制動器,且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經組態以使得在該第二制動器脫嚙時嚙合該第一制動器以允許該第二可移動結構移動該柱結構之該電子射束柱;且使得在該第一制動器脫嚙時嚙合該第二制動器以允許該第一可移動結構移動該柱結構之該電子射束柱。 42.  如條項36至4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一或多個該等電子射束柱經定位至一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第二可移動結構之一側且經定位在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鄰近第二可移動結構之間的一間隙中。 43.  如條項36至4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連接至一短衝程致動器,該短衝程致動器具有小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之一移動範圍的一移動範圍。 44.  如條項36至43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感測器,每一感測器經組態以量測一距離以使得能夠判定一相關聯電子射束柱相對於一鄰近電子射束柱之一位置。 45.  如條項36至44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該物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46.  如條項45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指令中之至少一些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47.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使用一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將該等電子射束自該等電子射束柱提供至該物件上;及 使用該等電子射束柱偵測來自該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48.  如條項47之方法,其包含使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及/或使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49.  如條項47或條項48之方法,其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電子射束柱連接至一柱結構,該柱結構具有其一第一組件及其一第二組件,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在該第一組件與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一可移動結構物理嚙合時移動該第一組件且在該第二組件與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中之一第二可移動結構物理嚙合時移動該第二組件。 50.  如條項49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組件位於該第一可移動結構內,及/或該第二組件位於該第二可移動結構內。 51.  如條項49或條項5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嚙合一第一制動器與該第一可移動結構以便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結構將該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及/或嚙合一第二制動器與該第二可移動結構以便相對於該第二可移動結構將該柱結構固持在固定位置。 52.  如條項51之方法,其包含使得在該第二制動器脫嚙時嚙合該第一制動器以允許該第二可移動結構移動該柱結構之該電子射束柱,且使得在該第一制動器脫嚙時嚙合該第二制動器以允許該第一可移動結構移動該柱結構之該電子射束柱。 53.  如條項47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一或多個該等電子射束柱經定位至一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第二可移動結構之一側且經定位在鄰近第一可移動結構及/或鄰近第二可移動結構之間的一間隙中。 54.  如條項47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一短衝程致動器移動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該短衝程致動器具有小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之一移動範圍的一移動範圍。 55.  如條項47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複數個感測器,每一感測器量測一距離以使得能夠判定一相關聯電子射束柱相對於一鄰近電子射束柱之一位置。 56.  如條項47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該物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57.  如條項5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58.  如條項47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物件包含一圖案化器件或一半導體晶圓。 59.  如條項47至5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自來自該物件之該等所偵測到之電子導出之一參數修復該物件或一圖案化器件。 60.  一種圖案化器件修復設備,其包含: 複數個光束柱,每一光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輻射光束,每一光束柱經配置以使用該各別輻射光束修復與該光束柱相關聯之一圖案化器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光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光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61.  如條項60之設備,其中該等光束柱中之每一者經進一步組態以偵測來自該圖案化器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 62.  如條項61之設備,其中每一光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光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63.  如條項60至6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等光束柱分別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 64.  如條項60至6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等光束柱分別經組態以提供一離子射束。 以上描述意欲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顯而易見,可在不脫離下文所闡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之情況下對所描述之本發明進行修改。舉例而言,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可在適當時與一或多個其他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組合或由一或多個其他實施例之一或多個態樣取代。因此,基於本文中所呈現之教示及指導,此等調適及修改意欲在所揭示實施例之等效者的涵義及範圍內。應理解,本文中之措辭或術語係出於藉由實例進行描述而非限制之目的,使得本說明書之術語或措辭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鑒於該等教示及該指導進行解譯。本發明之廣度及範疇不應由上述例示性實施例中之任一者限制,而應僅根據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者進行界定。
100‧‧‧物件
101‧‧‧台
120‧‧‧場或晶粒
125‧‧‧邊界
200‧‧‧電子射束檢測設備
201‧‧‧電子源
202‧‧‧初級電子射束
203‧‧‧聚光器透鏡
204‧‧‧光束偏轉器
205‧‧‧ExB偏轉器
206‧‧‧物鏡
207‧‧‧二次電子偵測器
208‧‧‧類比/數位(A/D)轉換器
300‧‧‧影像處理系統
301‧‧‧儲存媒體
302‧‧‧顯示器件
303‧‧‧記憶體
304‧‧‧處理單元
400‧‧‧經組合視場
410‧‧‧缺陷/熱點
500‧‧‧視場
600‧‧‧電子射束柱
610‧‧‧結構
620‧‧‧致動器
630‧‧‧第二方向
640‧‧‧第一方向
700‧‧‧出口
800‧‧‧電子射束光學件/電子光學件
805‧‧‧電子射束
810‧‧‧電子射束處理裝備
820‧‧‧感測器
830‧‧‧輻射
840‧‧‧致動器部分/致動器
850‧‧‧致動器部分/致動器
860‧‧‧致動器
1000‧‧‧方向
1010‧‧‧方向
1100‧‧‧注意區域
1300‧‧‧源模型/結構
1310‧‧‧投影光學件模型/致動器
1320‧‧‧設計佈局模型(圖13)/第一方向(圖14)
1330‧‧‧空中影像/結構
1340‧‧‧抗蝕劑模型/致動器
1350‧‧‧抗蝕劑影像(圖13)/第二方向(圖14)
1400‧‧‧結構
1410‧‧‧短衝程致動器
1420‧‧‧軸承
1430‧‧‧軸承
1440‧‧‧制動器
1450‧‧‧制動器
1460‧‧‧致動器
1470‧‧‧致動器
1480‧‧‧度量衡模組
AD‧‧‧調整器
AS‧‧‧對準感測器
B‧‧‧輻射光束
BD‧‧‧光束遞送系統
BK‧‧‧烘烤板
C‧‧‧目標部分
CH‧‧‧冷卻板
CO‧‧‧聚光器
DE‧‧‧顯影器
I/O1‧‧‧輸入/輸出通口
I/O2‧‧‧輸入/輸出通口
IF‧‧‧位置感測器
IL‧‧‧照明系統/照明器
IN‧‧‧積光器
LA‧‧‧微影設備
LACU‧‧‧微影控制單元
LB‧‧‧裝載匣
LC‧‧‧微影製造單元
LS‧‧‧位階感測器
M1‧‧‧光罩對準標記
M2‧‧‧光罩對準標記
MA‧‧‧圖案化器件
MT‧‧‧支撐結構/圖案化器件支撐件/光罩台
P1‧‧‧基板對準標記
P2‧‧‧基板對準標記
PM‧‧‧第一定位器
PS‧‧‧投影系統
PW‧‧‧第二定位器
RF‧‧‧參考框架
RO‧‧‧基板處置器或機器人
SC‧‧‧旋塗器
SCS‧‧‧監督控制系統
SO‧‧‧輻射源
TCU‧‧‧塗佈顯影系統控制單元
W‧‧‧基板
WTa‧‧‧基板台/台
WTb‧‧‧基板台/台
現將參看附圖而僅作為實例來描述實施例,在該等圖式中: 圖1示意性地描繪微影設備之一實施例; 圖2示意性地描繪微影製造單元或叢集之一實施例; 圖3示意性地描繪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一實施例; 圖4示意性地描繪一物件之多束電子射束處理之一實施例; 圖5示意性地描繪一物件之多柱電子射束處理之一實施例; 圖6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一實施例之俯視圖或仰視圖; 圖7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一實施例之透視圖; 圖8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柱之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9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柱之一實施例的俯視圖或仰視圖; 圖10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某些柱之調整的一實施例; 圖11A、圖11B及圖11C示意性地描繪處理一物件以識別缺陷之方法之一實施例; 圖12A及圖12B示意性地描繪處理一物件以識別缺陷之方法之一實施例; 圖13描繪用於在微影投影設備中模型化及/或模擬微影之實例流程圖; 圖14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一實施例之俯視圖或仰視圖; 圖15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柱之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6A及圖16B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一實施例之俯視圖或仰視圖;且 圖17A及圖17B示意性地描繪多柱電子射束設備之柱之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100‧‧‧物件
120‧‧‧場或晶粒
410‧‧‧缺陷/熱點
500‧‧‧視場
1000‧‧‧方向
1010‧‧‧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其包含: 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 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一節距。
  3.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以一二維陣列配置,且該致動器系統經組態以改變一電子射束柱在一第一方向上及在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之一位置。
  4.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
  5.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包含至少30個電子射束柱。
  6.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機器可讀指令,該等機器可讀指令經組態以造成該物件與該等電子射束柱之間的相對移動,使得該等電子射束中之每一者檢測小於其各別場或晶粒之整個區域的該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
  7.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等區域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經識別熱點。
  8. 如請求項7之設備,其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判定該熱點之存在及/或部位之機器可讀指令。
  9. 如請求項7之設備,其包含一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該非暫時性電腦程式產品包含經組態以藉由模擬識別該熱點之機器可讀指令。
  10.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具有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且每一電子射束柱經配置以檢測與該電子射束柱相關聯之該物件之一不同各別場或晶粒之一區域;及 使用一致動器系統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包含改變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之一節距。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每一電子射束柱可獨立於其他電子射束柱移動。
  13. 一種電子射束檢測設備,該設備包含: 複數個電子射束柱,每一電子射束柱經組態以提供一電子射束且偵測來自一物件之散射或二次電子;及 一致動器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一或多者相對於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另一或多者移動,該致動器系統包含與複數個第二可移動結構至少部分地重疊之複數個第一可移動結構,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支撐該複數個電子射束柱。
  14. 如請求項13之設備,其中該等電子射束柱中之至少一者連接至一短衝程致動器,該短衝程致動器具有小於該等第一可移動結構及該等第二可移動結構之一移動範圍的一移動範圍。
  15. 如請求項13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感測器,每一感測器經組態以量測一距離以使得能夠判定一相關聯電子射束柱相對於一鄰近電子射束柱之一位置。
TW105142477A 2015-12-24 2016-12-21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TWI630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202676 2015-12-24
??15202676.1 2015-12-24
EP16166550 2016-04-22
??16166550.0 2016-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858A true TW201732858A (zh) 2017-09-16
TWI630636B TWI630636B (zh) 2018-07-21

Family

ID=5748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477A TWI630636B (zh) 2015-12-24 2016-12-21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094502B2 (zh)
JP (1) JP6880032B2 (zh)
KR (1) KR102182011B1 (zh)
CN (1) CN108701576B (zh)
TW (1) TWI630636B (zh)
WO (1) WO20171084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169B (zh) * 2016-11-10 2021-05-01 美商克萊譚克公司 用於偵測一倍縮光罩上之缺陷之系統、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及電腦實施方法
TWI784396B (zh) * 2018-02-14 2022-11-2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電子束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729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Asml Netherlands B.V.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 process window boundary
WO2019161899A1 (en) * 2018-02-22 2019-08-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automated critical dimension measurement on a substrate for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specting a large area substrate for display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a large area substrate for display manufactur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reof
WO2019162280A1 (en) * 2018-02-23 2019-08-29 Asml Netherlands B.V. Guided patterning device inspection
US10818001B2 (en) * 2018-09-07 2020-10-27 Kla-Tencor Corporation Using stochastic failure metrics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WO2020117361A1 (en) * 2018-12-03 2020-06-11 Kla Corporation Single cell in-die metrology targe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JP7176131B2 (ja) * 2019-10-30 2022-11-21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粒子線の垂直性を較正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製造プロセスに適用されるシステム
US11899375B2 (en) 2020-11-20 2024-02-13 Kla Corporation Massive overlay metrology sampling with multiple measurement columns
DE102021116969B3 (de) 2021-07-01 2022-09-22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r bereichsweisen Probeninspektion mittels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e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 zur Halbleiterprobeninspektion
EP4123683A1 (en) 2021-07-20 2023-01-25 ASML Netherlands B.V.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4509923B (zh) * 2022-01-28 2023-11-24 复旦大学 一种深紫外物镜设计中的调焦调平装置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438A (en) * 1998-03-20 2000-11-14 Berglund; C. Nei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writing of semiconductor die using microcolumn array
US6465783B1 (en) * 1999-06-24 2002-10-15 Nikon Corporation High-throughput specimen-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tilizing multiple parallel charged particle beams and an array of multiple secondary-electron-detectors
JP2001308154A (ja) * 2000-04-24 2001-11-02 Nikon Corp 電子線検査装置、電子線検査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WO2001060456A1 (en) * 2000-02-19 2001-08-23 Ion Diagnostics, Inc. Multi-beam multi-column electron beam inspection system
WO2002037526A1 (fr) * 2000-11-02 2002-05-10 Ebara Corporation Appareil a faisceau electron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a semi-conducteur comprenant ledit appareil
US7504182B2 (en) 2002-09-18 2009-03-17 Fei Company Photolithography mask repair
US7928404B2 (en) 2003-10-07 2011-04-19 Multibeam Corporation Variable-ratio double-deflection beam blanker
US7617477B2 (en) 2005-09-09 2009-11-10 B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optimizing exposure tool using an individual mask error model
TWI407260B (zh) * 2005-09-15 2013-09-0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微影系統,感測器及測量方法
JP4851253B2 (ja) * 2006-07-05 2012-01-11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装置におけるエラー検出方法
DE102006043874B4 (de) 2006-09-15 2020-07-09 Carl Zeiss Sm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paratur von Photolithographiemasken
NL1036189A1 (nl) 2007-12-05 2009-06-08 Brion Tech In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Lithography Process Window Simulation.
US9710903B2 (en) * 2008-06-11 2017-07-18 Kla-Tencor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esign and process defects on a wafer using process monitoring features
US8106358B2 (en) * 2009-03-04 2012-01-3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Layered scanning charged particle microscope with differential pumping aperture
CN102687073B (zh) * 2009-10-13 2014-08-27 Asml荷兰有限公司 检验方法和设备
NL2009666A (en) * 2011-11-22 2013-05-23 Asml Netherlands Bv Reticle assembly, a lithographic apparatus, the use in a lithographic process, and a method to project two or more image fields in a single scanning movement of a lithographic process.
KR101914231B1 (ko) 2012-05-30 2018-11-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주사 전자 현미경을 이용한 검사 시스템
US9778186B2 (en) 2014-04-15 2017-10-03 Kla-Tencor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 beam detection
WO2015189026A2 (en) * 2014-06-10 2015-12-17 Asml Netherlands B.V. Computational wafer inspection
KR102119930B1 (ko) * 2014-08-31 2020-06-08 케이엘에이 코포레이션 복수의 이동가능한 빔 칼럼을 갖는 이미징 장치 및 실질적으로 일치하도록 의도된 기판의 복수의 영역을 검사하는 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169B (zh) * 2016-11-10 2021-05-01 美商克萊譚克公司 用於偵測一倍縮光罩上之缺陷之系統、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及電腦實施方法
TWI784396B (zh) * 2018-02-14 2022-11-2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電子束設備
US11621142B2 (en) 2018-02-14 2023-04-04 Asml Netherlands B.V. Substrate positioning device and electron beam inspection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98340A (ko) 2018-09-03
US11094502B2 (en) 2021-08-17
US11875966B2 (en) 2024-01-16
US20190006147A1 (en) 2019-01-03
CN108701576A (zh) 2018-10-23
JP2019502952A (ja) 2019-01-31
US20210375581A1 (en) 2021-12-02
CN108701576B (zh) 2021-06-15
WO2017108444A1 (en) 2017-06-29
KR102182011B1 (ko) 2020-11-24
TWI630636B (zh) 2018-07-21
JP6880032B2 (ja)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0636B (zh) 用於檢測的方法和設備
TWI691803B (zh) 量測方法及裝置
TWI628696B (zh) 製程窗優化器
TWI599853B (zh) 判定聚焦的方法、檢驗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US10331043B2 (en) Optimization of target arrangement and associated target
TWI616716B (zh) 用於調適圖案化器件之設計的方法
JP2020038384A (ja) 計測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製品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251386B2 (ja) クリティカルディメンション関連特性を決定する方法、検査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201617740A (zh) 用於判定一微影製程之製程窗之方法、相關設備及一電腦程式
KR102585099B1 (ko)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TW201812474A (zh) 預測由疊對誤差造成之圖案化缺陷之方法
TW201945864A (zh) 度量衡方法及裝置及相關電腦產品
TW201921179A (zh) 用於在小度量衡目標上對準之拍頻圖案
KR20190129988A (ko) 구조체의 비대칭 모니터링
TW202032283A (zh) 測量圖案化製程之參數的方法、度量衡裝置與目標
KR102444721B1 (ko) 변동을 측정하는 방법, 검사 시스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 시스템
TW202004360A (zh) 度量衡方法、裝置及電腦程式
IL280370B1 (en) Metrological method, purpose and substrate
KR20220025851A (ko) 타겟 구조물에 대한 정보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70594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ubstrate shape
TW201910923A (zh) 量測所關注參數之方法、器件製造方法、度量衡設備及微影系統
EP39613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contamination in a semiconductor f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