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2137A -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2137A
TW201732137A TW106107465A TW106107465A TW201732137A TW 201732137 A TW201732137 A TW 201732137A TW 106107465 A TW106107465 A TW 106107465A TW 106107465 A TW106107465 A TW 106107465A TW 201732137 A TW201732137 A TW 2017321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lock body
thickness direction
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7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寺慶太
中村明弘
西康雄
筒井亮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松下電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2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1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05B9/02Casings of latch-bolt or deadbolt 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閂鎖裝置10,設有閂構件30及鎖定機構40;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之一端部31可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自如,而可在組裝至門體2的鎖體11、21突出沒入;該鎖定機構係於上鎖狀態下,抑制原本設為突出狀態之該閂構件朝向沒入方向移動;該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在該突出狀態中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的另一端部32、與該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鎖體的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18、28之間,配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位移自如、且已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45,而設為該上鎖狀態;該鎖體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彼此卡合而組成,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該鎖定機構而加以保持;並且具備防落隔板29,而在該等第1鎖體與第2鎖體變形,以使該鎖定機構之保持受到解除之際,抑制該鎖定機構朝向下方側之移動。

Description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組裝至門體之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於習知技術,已知一種閂鎖裝置,其所設置之閂構件(閂鎖螺栓),係藉由把手操作等而在門寬方向上位移,並使一端部之鎖舌在鎖體突出沒入,該鎖體係以埋入狀地設於門體之門緣側端部。習知之一般閂鎖裝置的鎖體,係由在門厚方向分割之金屬製的外框及蓋構件所構成;其係於內部組裝各種構件之狀態,以螺釘等的扣接元件而結合一體化之結構,有著構件個數為多的問題。 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揭露了一種鎖,其係在使樹脂製之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彼此的卡合部加以卡合而組立之鎖體內,組裝著上鎖構件,而可切換至限制閂鎖螺栓、或此閂鎖螺栓之移動的上鎖態勢。此鎖係構成為:在閂鎖螺栓、與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後面側立壁部之間,設有往下方側移動後之上鎖構件的上鎖用插入構件;而藉由此上鎖用插入構件以防止閂鎖螺栓之退避,以成為上鎖狀態。再者,此鎖係構成為:於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後面側立壁部的裡側,設有朝向裡側突出之突出部;而為了在上鎖時可以在這些突出部重疊之狀態下插入,故在上鎖用插入構件之後端部,隔著間隔地設有上鎖用卡合片。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0551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於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之鎖,可以藉由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卡合部彼此之卡合、或是藉由這些突出部及上鎖用插入構件之上鎖用卡合片間的卡合,而抑制第1鎖體及第2鎖體朝門厚方向分解。然而,例如於上鎖時,若使閂鎖螺栓朝向退入之方向而過度(異常)地操作把手,則會因閂鎖螺栓而使上鎖用插入構件被推到鎖體之後面側立壁部,導致鎖體發生破損或變形。其結果可以想見,將門厚方向兩側保持在鎖體上的上鎖構件會錯位、或是難以進行上鎖或解鎖等等的動作不良;因而期待更進一步的改善。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實情所為,其目的係提供一種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於謀求省構件化之同時,抑制動作不良。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閂鎖裝置,設有閂構件及鎖定機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之一端部可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自如,而可在組裝至門體的鎖體突出沒入;該鎖定機構係於上鎖狀態下,抑制原本設為突出狀態之該閂構件朝向沒入方向移動;該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在該突出狀態中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的另一端部、與該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鎖體的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之間,配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位移自如、且已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而設為該上鎖狀態;該鎖體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與第2鎖體,彼此卡合而組成,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該鎖定機構而加以保持;並且具備防落隔板,而在該等第1鎖體與第2鎖體變形,以使該鎖定機構之保持受到解除之際,抑制該鎖定機構朝向下方側之移動。
再者,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閂鎖裝置,設有閂構件及鎖定機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之一端部可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自如,而可在組裝至門體的鎖體突出沒入;該鎖定機構係於上鎖狀態下,抑制原本設為突出狀態之該閂構件朝向沒入方向移動;該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在該突出狀態中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的另一端部、與該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鎖體的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之間,配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位移自如、且已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而設為該上鎖狀態;該鎖體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與第2鎖體,彼此卡合而組成,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鎖定機構而將之加以保持;並且在該等第1鎖體及第2鎖體中,該閂構件之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裡側內壁上,分別設有朝向門緣側突出之突部;於該鎖定片部設有承接凹處,而於該上鎖狀態下,承接該等突部,以抑制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之該突部,朝向門厚方向移動;該鎖定片部之承接凹處在門寬方向上之深度尺寸,係大於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之該突部在門寬方向上之突出尺寸。
再者,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門裝置,具備本發明之閂鎖裝置、以及門體;該門體係於門緣側端部設有收容凹處,以組裝該閂鎖裝置。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藉由設為上述之結構,而可在謀求省構件化之同時,抑制動作不良。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基於圖式進行說明。 圖1~圖7係示意性繪示本實施形態之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之一例的圖式。 又,於部分圖式中,省略了標註在其他圖式之一部分的詳細符號。 再者,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係以將閂鎖裝置組裝至門體的狀態為基準,說明門寬方向及門厚方向;再者,以組裝有閂鎖裝置之門體在裝設後之狀態為基準,說明上下方向等的方向。
本實施形態之閂鎖裝置10,如圖1及圖2所示,其結構係在組裝至門體2的鎖體11、21中,設有閂構件30,該閂構件30係在門寬方向位移自如,且在門寬方向上的一端部(閂頭部)31會突出沒入。再者,閂鎖裝置10構成為在鎖體11、21中,設有鎖定機構40,用以在上鎖狀態下,抑制突出狀態之閂構件30往沒入方向移動。 本實施形態之門裝置1,如圖7所示,具備本實施形態之閂鎖裝置10、及門體2,該門體2係在門緣側端部,設置用以組裝此閂鎖裝置10之收容凹處3。再者,門裝置1具備在開閉門體2之際所操作的把手6、6。
此門裝置1之門體2,係裝設在貫通設置於住居等建築物之壁體而構成出入口的開口。再者,門體2構成為推開門,其連結側端部藉由鉸鏈等,而連結在設置來區隔出入口的門框之連結側縱框上,並且可繞著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自如。再者,於門框上,設有門擋等,以抑制關閉狀態下的門體2,更進一步地朝關閉側(反開啟側)旋轉。再者,構成門體2之自由端側的門緣側端部上所設置之閂鎖裝置10的閂頭部31,插入設在門框之門緣側縱框的鎖扣盒(門扣裝置),而使門體2維持在關閉狀態。另一方面,若使閂頭部31沒入,則會解除與鎖扣盒間的卡合,而可以開啟門體2。又,亦可以將裝設有門體2之門框包含在內,皆視作為門裝置1。
此門體2,係構成為於上下方向較長之大致矩形平板狀,並在門緣側邊緣面有開口以設置收容凹處3。此收容凹處3,係形成為在門寬方向上之凹鑿狀,並且其形狀係對應閂鎖裝置10之外廓形狀。於圖例中,係繪示使門緣側之開口側部位3a沿著上下方向之尺寸及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大於裡側部位3b;並使開口側部位3a沿著門寬方向之尺寸(深度尺寸),小於裡側部位3b之例。也就是說,收容凹處3係開口側部位3a的內徑大於裡側部位3b的階梯式孔穴。 再者,於門體2設有「把手裝設開口4、4」(於圖7中,其中一個未圖示),其連通至此收容凹處3,並且在門厚方向之兩面開口。這些把手裝設開口4、4係設置成:在組裝有閂鎖裝置10之狀態下,在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與閂鎖裝置10之後述軸插通孔35重疊之位置。
把手6、6,係設在門體2之門緣側端部的門厚方向之兩側,並係在要使閂鎖裝置10之閂頭部31沒入之際進行操作。於本實施形態,這些把手6、6係構成為繞著門厚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自如,而隨著這些旋轉操作以使閂頭部31沒入。再者,這些把手6、6係設為握部為細長棒狀的槓桿型把手。再者,於這些把手6、6,設有作為槓桿部之旋轉支點的略呈圓柱狀之旋轉基部,這些旋轉基部係嵌入把手裝設開口4、4而裝設。再者,於這些把手6、6之中,在其中一邊之把手6A的旋轉基部,設有連結軸7,其在門厚方向上延伸,且插通至閂鎖裝置10之軸插通孔35。在另一邊之把手6B的旋轉基部,則設有嵌合凹處8,其在門厚方向上開口,以供該連結軸7之前端部嵌入。
其中一邊之把手6A的連結軸7,係四方柱狀;另一邊之把手6B的嵌合凹處8,係對應此連結軸7,而在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大致方形之四方孔狀。 這些把手6、6,亦可如下構成:在插通至閂鎖裝置10的軸插通孔35、而嵌入另一邊之把手6B的嵌合凹處8的其中一邊之把手6A的連結軸7之前端部,係藉由隔著另一邊之把手6B的基部而固定(螺固)之螺絲等的固定件而組裝。 再者,亦可構成為具備承接這些把手6、6之旋轉基部、且固定於門體2之門厚方向的兩面上的把手用台座(安裝座)。在此情況下,亦可構成為後述之上鎖解鎖構件9亦安裝在把手用台座上。又,就把手6、6而言,並不限定於槓桿把手,亦可為喇叭鎖(球形把手)等,其他形狀之把手。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門裝置1具備上鎖解鎖構件9,其使閂鎖裝置10之鎖定機構40處於上鎖狀態(鎖定狀態)及解鎖狀態(解除鎖定狀態)。就如此之上鎖解鎖構件9而言,亦可係具有接受鑰匙操作之鑰匙孔者、具有用以進行旋轉操作之旋鈕部(槓桿部)者、具備以適當治具操作之緊急解鎖操作部者。於圖例中,係構成為使門厚方向之一邊的上鎖解鎖構件9,具有旋鈕部,而閂鎖裝置10則具備所謂分隔鎖的功能。在此情況下,在門厚方向之另一邊,亦可係設置構成緊急解鎖操作部之上鎖解鎖構件的結構;再者,亦可設置標示上鎖狀態及解鎖狀態的指示部,使閂鎖裝置10發揮所謂指示鎖之功能。 於門體2,設有安裝著門厚方向兩側之上鎖解鎖構件9、9(於圖7中,其中一個未圖示)的上鎖解鎖構件安裝開口5、5(於圖7中,其中一個未圖示),並使其與收容凹處3連通,且係在門厚方向之兩面設置開口。這些上鎖解鎖構件安裝開口5、5,在組裝有閂鎖裝置10的狀態下,設置成從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與閂鎖裝置10之後述之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重疊之位置。
閂鎖裝置10,如圖4、圖6(a)及圖7所示,係構成為在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較小的薄型盒狀之鎖體11、21內,組裝了閂構件(閂鎖螺栓)30及鎖定機構40。再者,閂鎖裝置10構成為在鎖體11、21內組裝轂構件34,其構成為與把手6、6連結,並使閂構件30進退之作動部。再者,閂鎖裝置10具備鎖面板20,其嵌入開口側部位3a,以覆蓋門體2之收容凹處3的開口側部位3a。
鎖面板20係以其厚度方向沿著門寬方向而配置之薄板狀。此鎖面板20埋入門體2,發揮作為在門體2之門緣側邊緣面露出之閂鎖裝置10的裝飾構件之功能。再者,於該鎖面板20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於圖例,係在上下方向之大致中央部位),設有閂插通孔20a,以使閂構件30的閂頭部31以貫通板厚方向(門寬方向)的形式插通於該閂插通孔20a。再者,在該鎖面板20之上下方向的兩端,設有固定於(螺固於)門體2之螺絲等固定件之插通孔。再者,此鎖面板20構成為:朝向門緣側之面(門緣側面(表面)),係以與門體2之門緣側邊緣面為大致同一平面狀的形式,而安裝於門體2。該鎖面板20與後述之鎖體11、21相同,可為樹脂製,亦可為不鏽鋼等的金屬製。
鎖體11、21的結構,係由在門厚方向分割為二之樹脂製的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互相卡合而組成,該第1鎖體11與該第2鎖體21將鎖定機構40從門厚方向的兩側包夾保持。再者,鎖體11、21具備防落隔板29(參照圖5(b)及圖6(b)),在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變形而解除了鎖定機構40之保持之際,抑制鎖定機構40往下方側移動。再者,在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中,於閂構件30之另一端部32所相向之裡側內壁18、28,構成為分別設有朝向門緣側突出之突部18a、28a(參照圖3(b))。
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係由聚縮醛(POM)、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等的合成樹脂材料而分別一體形成。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亦可係射出成型之樹脂成型品。 再者,於門厚方向分割為二的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係薄型盒狀,朝向沿著門厚方向之方向而係相互面對的方向開口,這些內部空間就構成閂構件30及轂構件34、鎖定機構40等等後述之各種構件的容納空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使第1鎖體11在門厚方向上之尺寸(深度尺寸),大於第2鎖體21。
再者,於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設有相互卡合以抑制該等分解之複數的卡合部14b、15a、16a、17a、24、25a、26a、27a。於本實施形態,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構成為並非使用螺絲等的扣接元件,而是藉由使彼此之卡合部14b、15a、16a、17a、24、25a、26a、27a卡合而組裝。 再者,這些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將容納空間在門厚方向上區隔成兩側,並具備其厚度方向係沿著門厚方向而配置之薄板狀之基座板部12、22。後述之閂構件30及轂構件34、鎖定機構40,係藉由這些門厚方向兩側之基座板部12、22,而從門厚方向之兩側包夾而加以保持。這些基座板部12、22,在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大致方形。
再者,第1鎖體11構成為在基座板部12之四周,設置:區隔門緣側之前壁部14、區隔上側之頂壁部15、區隔下側之底壁部16、以及區隔連結側(裡側)之裡側壁部17。這些前壁部14、頂壁部15、底壁部16及裡側壁部17,係設置成由基座板部12的四個周緣部朝向門厚方向突出之連串狀。 於本實施形態,此第1鎖體11之前壁部14,也發揮作為第2鎖體21之前壁部的功能。也就是說,於第2鎖體21,並不設置前壁部,而是構成為在基座板部22之上下及裡側邊緣部,設置:區隔上側之頂壁部25、區隔下側之底壁部26、以及區隔連結側(裡側)之裡側壁部27。這些頂壁部25、底壁部26及裡側壁部27,係設置成由基座板部22的上緣部、下緣部及裡側邊緣部,朝向門厚方向突出之連串狀。這些鎖體11、21之頂壁部15、25雙方,底壁部16、26雙方,及裡側壁部17、27雙方,在鎖體11、21經組裝之狀態下,係突出方向之前端邊緣面雙方會大致整圈都彼此對接(抵接)。
第1鎖體11之前壁部14,係以其厚度方向沿著門厚方向而配置之薄板狀。此前壁部14,在組裝有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之狀態下,具有凸緣狀部,其係從大致直方體盒狀之鎖體本體部之門緣側端部的四個邊緣,凸緣狀突出而形成;其構成為容納在門體2之收容凹處3的開口側部位3a。上述之鎖面板20,係以重疊至此前壁部14之朝向門緣側的面的形式,而安裝於門體2。 再者,在前壁部14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於圖例,係在上下方向之大致中央部位),以整合至鎖面板20之閂插通孔20a的形式,設有閂插通孔14a,以使閂構件30的閂頭部31在板厚方向(門寬方向)上貫通。再者,在該前壁部14之上下方向的兩端,設有貫通板厚方向的插通孔,而分別整合至鎖面板20之上下的插通孔。
再者,在該前壁部14之閂插通孔14a的上下兩側,設有構成卡合部的卡合凹部14b、14b。這些卡合凹部14b、14b,係設置成朝向連結側(裡側)開口。於圖例,係繪示使這些卡合凹部14b、14b,設置為由開口方向觀察下(由前壁部14之板厚方向觀察下),係於上下較長的大致矩形的例子。又,這些卡合凹部14b、14b,亦可設置為在板厚方向貫通前壁部14。 於第2鎖體21之基座板部22的門緣側端部,設有構成卡合部的插入片部24、24。這些插入片部24、24,係設置成由基座板部22之門緣側邊緣面朝向門緣側突出,並且可插入第1鎖體11之前壁部14的卡合凹部14b、14b。藉由將此第2鎖體21之基座板部22之門緣側端部的插入片部24、24,插入第1鎖體11之前壁部14的卡合凹部14b、14b,以抑制這些鎖體11、21之門緣側端部雙方在門厚方向上分解。
再者,於第1鎖體11之頂壁部15、底壁部16及裡側壁部17,設有構成卡合部之卡止突起15a、16a、17a。於圖例,係繪示於頂壁部15之門緣側部位的外側面,設置朝向上方突出之卡止突起15a,並於底壁部16之門緣側部位的外側面,設置朝向下方突出之卡止突起16a的例子。再者,此處之例示,係在裡側壁部17之上下兩側部位的外側面,設置朝向連結側突出之卡止突起17a、17a。 於第2鎖體21之頂壁部25、底壁部26及裡側壁部27,設有構成卡合部之卡止凹部25a、26a、27a、27a。這些卡止凹部25a、26a、27a、27a,為了分別得以卡止於設在第1鎖體11之卡止突起15a、16a、17a、17a,而設置於分別對應該等卡止突起15a、16a、17a、17a之位置。
也就是說,此處之例示,係在頂壁部25之門緣側部位,設置朝向下方開口之卡止凹部25a,並在底壁部26之門緣側部位,設置朝向上方開口之卡止凹部26a。再者,此處之例示,係裡側壁部27之上下兩側的部位,設置朝向門緣側開口的卡止凹部27a、27a。再者,於圖例,係繪示於第2鎖體21之頂壁部25及底壁部26之門緣側部位、以及裡側壁部27之上下兩側的部位,設置在門厚方向上突出之薄板狀的突片部,並設置使這些突片部貫通的卡止凹部25a、26a、27a、27a的例子。 藉由使這些第1鎖體11之卡止突起15a、16a、17a、17a與第2鎖體21之卡止凹部25a、26a、27a、27a相互卡止,而抑制鎖體11、21之上端部雙方、下端部雙方、及連結側端部雙方在門厚方向上分解。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第1鎖體11之裡側壁部17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及第2鎖體21之裡側壁部27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設置卡合凹部17b及卡合突起27b,以作為在門厚方向上卡合之卡合部。於圖例,係繪示在第1鎖體11之裡側壁部17的對接面,設置朝向門厚方向開口之卡合凹部17b,並在第2鎖體21之裡側壁部27的對接,設置朝向門厚方向突出之卡合突起27b的例子。藉由使這些17b與卡合突起27b卡合,而抑制鎖體11、21之裡側壁部17、27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彼此在與門厚方向之兩面平行之方向上錯位等等。
再者,於這些第1鎖體11之裡側壁部17及第2鎖體21之裡側壁部27朝向門緣側之裡側內壁18、28,如圖3(b)所示,分別設置朝向門緣側突出的突部18a、28a。 這些突部18a、28a,雖可設置成橫亙在裡側內壁18、28之上下方向的整體,但在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僅設在裡側內壁18、28之上下方向之中途部位(於圖例,係在上下方向之大致中央部位)。這些突部18a、28a,係設置成位在後述之閂構件30之另一端部32的連結側。也就是說,這些突部18a、28a,由門寬方向觀察下,係設置在與閂構件30之另一端部32重疊之位置。 再者,這些突部18a、28a係構成為設置在作為各裡側壁部17、27之對接側的前端部。也就是說,這些突部18a、28a之設置,係構成為用以在與基座板部12、22之間,設置沿著門厚方向之間隙。亦即,藉由這些突部18a及28a、基座板部12及22、以及裡側壁部17及27,而將朝向門緣側開口之卡合凹處加以區隔。
再者,係構成為在各裡側壁部17、27對接之狀態下,使突部18a、28a之朝向門厚方向而相向之側面,彼此對接(抵接)。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使各鎖體11、21之裡側壁部17、27中設有突部18a、28a之部位,自基座板部12、22起算之沿著門厚方向的尺寸,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也就是說,如圖4所示,係使第1鎖體11之裡側壁部17之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小於其上下兩側部位;並使第2鎖體21之裡側壁部27之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著門厚方向之尺寸,大於其上下兩側部位。 再者,於各鎖體11、21之裡側壁部17、27,設有突部18a、28a之部位的厚度尺寸,係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而比基座板部12、22之厚度尺寸還要大。
再者,作為各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中之突部18a、28a之附近部位的連結側端部之上下方向之大致中央部的厚度尺寸,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並且比基座板部12、22之其他部位還要大。於圖例,係繪示各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的連結側端部之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比起其他部位,更為朝向門厚方向外側而突梯狀地突出,而設為厚度比其他部位還要大的例子。再者,構成為於各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的連結側端部之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設置在厚度方向上貫通之貫通孔。這些貫通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上下方向較長之大致矩形孔狀,並設置成與各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重疊。又,亦可不設置此種貫通孔。
再者,這些突部18a、28a朝向門緣側突出之方向前端面,係設為與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狀。再者,各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其沿著門寬方向之突出尺寸D1,係設為彼此大致相同之尺寸。也就是說,這些突部18a、28a的突出方向前端面,在組裝有鎖體11、21之狀態下,係構成為彼此大致同一平面狀。 再者,這些突部18a、28a之門厚方向的兩個側面,係設為大致平行於門體2之門厚方向之兩面的平坦面狀。再者,各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在沿著門厚方向之寬度尺寸,係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再者,各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上下尺寸,係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這些突部18a、28a之突出尺寸D1、寬度尺寸及上下尺寸,亦可基於其本身之強度或相對於後述之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之卡合強度等的觀點、謀求薄型化的觀點等,而設為適當之尺寸。
藉由這些突部18a、28a,而在各突部18a、28a之基座板部12、22側,形成沿著門厚方向之寬度尺寸係彼此大致相同尺寸、沿著門寬方向之深度尺寸(D1)係彼此大致相同尺寸的卡合凹處。構成各鎖體11、21之卡合凹處之底面的裡側內壁18、28,係大致平行於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的平坦面狀,且在組裝有鎖體11、21之狀態下,係構成為彼此大致同一平面狀。 又,於圖例,係繪示將這些突部18a、28a之下端側,連串狀地設置於厚度大於其他部位之設有卡合凹部17b及卡合突起27b之部位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 再者,關於各鎖體11、21中之後述之閂構件30及轂構件34、鎖定機構40之其他具體結構,會與該等之說明一併於後文敍述。
閂構件30係門寬方向較長,而門寬方向上之一端部係設為閂頭部(鎖舌)31,門寬方向上之另一端部則係設為與轂構件34卡合之被卡合部32。閂頭部31,其朝向門體2之開啟方向前側(非門擋側)之面,設為相對於門體2之門厚方向之兩面為大致平行之平坦面狀之卡止面。又,閂頭部31朝向門體2之開啟方向後側(門擋側)之面,係設為引導面(順滑面),隨著越朝向門體2之門寬方向外方側,則越朝卡止面側傾斜、或彎曲(亦參照圖1(b)等)。
被卡合部32係凸緣狀(圓板狀)地設置於:設於閂頭部31之基端側(連結側)而在門寬方向上延伸之棒狀部的連結側端部。此被卡合部32朝向連結側之面,係設為大致平行於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的平坦面狀。 再者,於閂鎖裝置10,設有閂賦能構件33,推動該閂構件30朝向突出方向。於圖例,係將閂賦能構件33設置為壓縮線圈彈簧,外裝在閂頭部31之基端側的棒狀部上。鎖體11、21設有抵接壁部12e、22e,一方面承接閂構件30之棒狀部之插通,另一方面抑制閂賦能構件33朝向連結側端部之連結側移動(亦參照圖1等)。如此這般地朝向連結側之移動受到抑制的閂賦能構件33,係構成為其門緣側端部抵接至閂頭部31之基端側,而對閂構件30賦能,以使閂頭部31朝向突出方向。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使此閂構件30構成為:在鎖體11、21之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設置成可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自如。 再者,閂構件30如圖1所示,突出狀態下之閂頭部31的卡止面,構成為卡止於門緣側縱框之鎖扣盒的內壁,而抑制朝向門體2之開啟側的旋轉。 再者,閂構件30構成為:在把手6、6旋轉至開啟側、或有朝向沒入方向之外力等的作用下,則如圖2所示,會對抗閂賦能構件33之賦能(伴隨著壓縮變形)而使閂頭部31沒入。於圖例,係繪示在沒入狀態下,閂頭部31之前端部從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些微突出的例子;但亦可構成為使閂頭部31之整體皆沒入。再者,亦可將此閂構件30設為:藉由使閂構件30繞著長邊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而可變更卡止面之方向。
轂構件34,構成為隨著把手6、6之旋轉操作,而將閂構件30沒入。於此轂構件34,設有在門厚方向上貫通之軸插通孔35,以供把手6、6的連結軸7插通。此軸插通孔35,對應於連結軸7,而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大致方形之四方孔狀。再者,轂構件34之設有軸插通孔35的部位,如圖1(a)及圖4所示,由門厚方向觀察時之外廓形狀係大致圓形,並設為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側突出的突梯狀,而構成為在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的兩面露出。於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設有轂保持孔12a、22a,其嵌入有轂構件34之門厚方向兩側的突梯狀部位,並保持著轂構件34,以使其繞著門厚方向上延伸之軸線而旋轉自如。這些轂保持孔12a、22a,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各基座板部12、22,並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彼此重疊之位置。
再者,轂構件34,除了在門厚方向兩側之突梯狀部位以外之基部的門厚方向尺寸,係設為對應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個內面間之尺寸。藉由此種結構,轂構件34構成為:以鎖體11、21從門厚方向兩側包夾而加以保持。 再者,於轂構件34,設有卡合部36,卡合至閂構件30之被卡合部32。卡合部36為了承接閂構件30之棒狀部,而設置成在門厚方向上隔著間隔以成對,並卡合至設為凸緣狀之閂構件30的被卡合部32,而構成為使此被卡合部32位移至朝連結側的退入方向。於圖例,係繪示將卡合部36設為如下設置之臂狀結構:從設置成位於閂構件30之下方側之轂構件34的軸插通孔35的設置部位(基部),朝向上方側突出。
再者,於閂鎖裝置10,設有歸位賦能構件39,對於旋轉至使閂構件30朝向沒入方向之轂構件34(把手6、6),加以賦能以使其朝向歸位至平常狀態(被卡合部32位於門緣側之狀態)之方向。於圖例,係繪示將歸位賦能構件39,設為在閂構件30之下方側、且係延著門寬方向伸縮之壓縮線圈彈簧。此歸位賦能構件39之門緣側端部受到鎖體11、21之前壁部14之抵接,而抑制住朝向門緣側之移動。於鎖體11、21設有適當的保持部,以保持該歸位賦能構件39之門緣側端部,而使該此歸位賦能構件39伸縮自如。再者,於該歸位賦能構件39之連結側端部,安裝有能在門寬方向上位移自如的滑動體38。於此滑動體38,設有凹處,其朝向門緣側開口,並承接歸位賦能構件39的連結側端部。
再者,於滑動體38之門厚方向的兩側,設有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側突出的突梯部38a、38a。在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設有長條形的引導溝槽12c、22c,其在門寬方向上延伸,而承接滑動體38之門厚方向兩側的突梯部38a、38a,以使其在門寬方向上滑動自如。這些引導溝槽12c、22c係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各基座板部12、22,並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彼此重疊之位置。再者,滑動體38中,除了突梯部38a、38a之部位以外而沿著門厚方向的尺寸,係設為對應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個內面間之尺寸。再者,於鎖體11、21,設有引導壁部,其抵接或靠近滑動體38之上下兩個側面。於圖例,係繪示採用第1鎖體11之底壁部16來作為下側之引導壁部的例子。
再者,於轂構件34,設有承受部37,其受到該滑動體38之抵接,而推向連結側。承受部37係設為:從轂構件34設置軸插通孔35之部位(基部),朝向下方側突出。此承受部37受到區隔鎖體11、21之連結側的裡側壁部17、27之抵接,而抑制住朝向連結側之移動。轂構件34,係以此承受部37受到裡側壁部17、27抵接之狀態為平常狀態;在此狀態下,承受部37會是由以下機構包夾之狀態:因歸位賦能構件39而推向連結側之滑動體38、以及裡側壁部17、27。另一方面,係構成為若隨著把手6、6之旋轉而使轂構件34旋轉,則會對抗歸位賦能構件39之賦能(伴隨著壓縮變形),而承受部37及受其推押之滑動體38,會朝向門緣側移動而位移。又,除了藉由對於承受部37之裡側壁部17、27之抵接,亦可再加上藉由卡合部36抵接於抵接壁部12e、22e,而使轂構件34(把手6、6)維持在平常狀態;也就是說,設為抑制把手6、6更進一步地朝向反開啟側旋轉。
鎖定機構40具備鎖定片部45,其可在上下方向位移自如。再者,鎖定機構40如圖3(a)所示,係在突出狀態中之閂構件30之被卡合部32,與該被卡合部32所相向之「鎖體11、21之中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18、28」之間,配置有朝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45,而可構成上鎖狀態。此鎖定機構40,如圖1(a)所示,係配置成如下結構:在解鎖狀態下係位於閂構件30之上方側。於此解鎖狀態下,在閂構件30之被卡合部32與鎖體11、21之裡側內壁18、28(突部18a、28a之前端面)之間,形成容許閂構件30朝向沒入方向移動之空間。 再者,於鎖定機構40上,設有使鎖定片部45在上下方向位移之上鎖解鎖部41。於本實施形態,上鎖解鎖部41與鎖定片部45係分開的兩個構件。再者,係構成為上鎖解鎖部41繞著門厚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而鎖定片部45則在上下方向位移。
上鎖解鎖部41如圖1(a)及圖3(a)所示,係構成為配置在轂構件34之上方側;並連結於上述上鎖解鎖構件9,而隨著上鎖解鎖構件9之操作,繞著門厚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亦參照圖7)。於此上鎖解鎖部41,如圖4及圖5所示,設有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係朝門厚方向之兩側突梯狀地突出,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大致圓形。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係旋轉自如地保持於鎖體11、21上,並構成上鎖解鎖部41沿著門厚方向的軸部。再者,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係構成為在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的兩面露出。於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設有上鎖解鎖部保持孔12b、22b,其嵌入有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並保持上鎖解鎖部41以使其繞著門厚方向上延伸之軸線旋轉自如。這些上鎖解鎖部保持孔12b、22b,發揮鎖定機構40之保持部的功能。再者,這些上鎖解鎖部保持孔12b、22b,係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各基座板部12、22,並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彼此重疊之位置。
再者,設為直徑大於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之大致圓柱狀的上鎖解鎖部41的基部,沿門厚方向的尺寸(除了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以外之部位的尺寸),係設為對應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個內面間之尺寸的尺寸。藉由此種結構,上鎖解鎖部41構成為:以鎖體11、21從門厚方向兩側包夾而加以保持。 再者,於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設有連結著上鎖解鎖構件9之連結凹處。 又,可以使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構成為與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的兩面係大致同一平面狀,亦可構成為設置成比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兩面稍微往門厚方向外側突出。再者,於圖例係繪示使這些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設置成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位在轂構件34之軸插通孔35的大致正上方。
再者,於上鎖解鎖部41,設有鎖定保持片部,連結於鎖定片部45之上端側,並保持鎖定片部45而使其旋轉自如。此鎖定保持片部,係設置為從上鎖解鎖部41之大致圓柱狀之基部,朝向直徑方向突出。 此鎖定保持片部,如圖1(a)所示,在解鎖狀態下,係構成為從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朝向連結側突出配置。如此這般,若上鎖解鎖部41處在解鎖狀態,則構成為鎖定保持片部會定位在鎖體11、21內的上端、且係連結側之內角部。再者,鎖定保持片部如圖3(a)所示,於上鎖狀態下,係構成為由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朝向下方側突出而配置。也就是說,若上鎖解鎖部41由解鎖狀態改為上鎖狀態,則此鎖定保持片部會由鎖體11、21內的上端、且係連結側之內角部,朝向門緣側之斜下方側,繞著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呈圓弧線地位移。
再者,如圖4及圖5(a)所示,此處之例示,係使鎖定保持片部設置成由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的門厚方向之一邊的部位,朝向直徑方向突出而設置。 再者,上鎖解鎖部41與鎖定片部45,雖亦可設為藉由分開的兩個軸構件而旋轉自如地連結彼此,但於本實施形態係設為以下結構:於其中一方,一體性地設置連結軸部46,並於另一方設置承接該連結軸部46的軸承孔43。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上鎖解鎖部41的鎖定保持片部設置軸承孔43,於該軸承孔43插通著設於後述之鎖定片部45的連結軸部46,並使其旋轉自如。再者,如圖5(a)所示,係構成為將此軸承孔43,設置成在門厚方向上貫通鎖定保持片部;而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設為大致圓孔狀。再者,係構成為於此軸承孔43之內周壁,橫亙軸承孔43之軸方向的整體,皆設有在門厚方向上延伸之鑰匙槽狀的細凹槽43a,並使其朝向軸心(孔中心)側開口。
再者,閂鎖裝置10如圖1(a)及圖3(a)所示,具備態勢維持構件19,以使設為上鎖狀態及解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維持在各自的狀態(態勢)。於本實施形態,係使態勢維持構件19,其中一邊之臂體端連結於鎖體11、21而旋轉自如,另一邊之臂體端則設為旋轉自如地連結至上鎖解鎖部41的螺旋線圈彈簧(扭力彈簧)。於鎖體11、21,設有朝向門厚方向突出之連結突起12d,其係插通於設在態勢維持構件19之其中一邊之臂體端、並在門厚方向上貫通的插通孔(亦參照圖4)。於圖例,係繪示將此連結突起12d設置成位於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之門緣側的斜下方側的例子。再者,於圖例係繪示將此連結突起12d,設置成從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的內面,朝向門厚方向突出的例子。再者,此處所示之例,係於此連結突起12d之前端部,設置係小徑狀之卡合突部。再者,此處所示之例,係於第2鎖體21之基座板部22,設置卡合凹部22d,以供此連結突起12d之卡合突部嵌入(參照圖4)。此卡合凹部22d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設置於與連結突起12d之卡合突部重疊之位置。再者,於圖例係繪示將此卡合凹部22d,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基座板部22的例子。
再者,於上鎖解鎖部41,設有彈簧連結片部,其連結著態勢維持構件19之另一邊之臂體端。此彈簧連結片部係設置為:由上鎖解鎖部41之大致圓柱狀的基部朝向直徑方向突出,並且於圓周方向上係位在與上述之鎖定保持片部不同之位置。於圖例係繪示將彈簧連結片部與鎖定保持片部設置成:在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於圓周方向上大致錯開90度之位置的例子。 此彈簧連結片部如圖1(a)所示,於解鎖狀態下,係構成為由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朝向下方側突出而配置。再者,彈簧連結片部如圖3(a)所示,於上鎖狀態下,係構成為由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朝向門緣側突出而配置。若如此這般地使上鎖解鎖部41設為上鎖狀態,則彈簧連結片部就會構成為:定位於鎖體11、21內的上端。也就是說,若上鎖解鎖部41由解鎖狀態改為上鎖狀態,則此彈簧連結片部就會由上鎖解鎖部41之基部的下方側位置,朝向門緣側之斜上方側,繞著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呈圓弧線地位移。
再者,於上鎖解鎖部41之彈簧連結片部,如圖5(b)所示,設有朝門厚方向突出之連結突起44,其插通於在門厚方向上貫通設置於態勢維持構件19之另一邊之臂體端的插通孔。此連結突起44係設置成:由上鎖解鎖部41之彈簧連結片部,朝向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側突出。於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設有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形成為圓弧狀之引導溝槽,其承接此彈簧連結片部之連結突起44,而引導上述般呈圓弧線位移之彈簧連結片部的連結突起44。於圖例係繪示於基座板部12之內面側,設置凹槽狀之引導溝槽的例子。 如上所述,連結於鎖體11、21及上鎖解鎖部41之態勢維持構件19,如圖1(a)所示,係構成為使上鎖解鎖部41之彈簧連結片部朝向大致連結側的方向而賦能,以使設為解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維持在解鎖狀態。再者,態勢維持構件19,如圖3(a)所示,係構成為使上鎖解鎖部41之彈簧連結片部朝向大致上方側的方向而賦能,以使設為上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維持在上鎖狀態。
又,此態勢維持構件19,亦可在對於操作至解鎖狀態及上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進行操作之際,構成為帶有調節感(卡嗒感)。 再者,亦可取代在態勢維持構件19之兩個臂體端設置插通有鎖體11、21及上鎖解鎖部41之連結突起12d、44之插通孔的態樣,而改採在態勢維持構件19之兩臂體端,設置朝向門厚方向突出之連結突起的態樣。在此情況下,亦可構成為在鎖體11、21及上鎖解鎖部41,設置插通凹部或插通孔等。再者,就態勢維持構件19而言,並不限定於螺旋線圈彈簧,亦可係平板彈簧等其他彈簧構件;或者不限定於彈簧構件,而由可彈性變形之其他構件構成。
鎖定片部45係構成為於上端側設有連結軸部46,以作為與上鎖解鎖部41間的連結部。此連結軸部46係設置成朝向門厚方向之一邊突出。再者,於此連結軸部46之突出方向前端部,設有朝向直徑方向突出之止轉突起46a,其可插入上述上鎖解鎖部41之軸承孔43的細凹槽43a。若將此止轉突起46a整合至細凹槽43a,連結軸部46就可插通至軸承孔43。再者,若使連結軸部46插通軸承孔43,而使前端部朝軸承孔43門厚方向之一邊露出,而使止轉突起46a以不整合於細凹槽43a的形式,以使鎖定片部45與上鎖解鎖部41繞著連結軸部46而相對地旋轉,則止轉突起46a會發揮止轉的功用。也就是說,止轉突起46a係卡止於上鎖解鎖部41當中設有軸承孔43之細凹槽43a之部位以外的孔緣,而抑制連結軸部46相對於軸承孔43,朝向門厚方向之另一方側移動。
再者,如上所述,在以止轉突起46a進行止轉之狀態下,係構成為以下兩面抵接或接近:鎖定片部45之上端部中,連結軸部46周圍之朝向門厚方向之一邊的面,以及上鎖解鎖部41之鎖定保持片部朝向門厚方向之另一邊的面。藉由此種結構,鎖定片部45之上端部與上鎖解鎖部41之鎖定保持片部,會在抑制彼此朝向門厚方向之移動的狀態下,旋轉自如地連結。 再者,此鎖定片部45之連結軸部46的止轉突起46a、與上鎖解鎖部41之軸承孔43的細凹槽43a,在鎖定機構40於解鎖狀態與上鎖狀態之間位移之際,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設置為不會整合(參照圖1(a)及圖3(a))。 再者,從作為鎖定片部45之連結軸部46的門厚方向一邊之側面的前端面,到鎖定片部45之上端部的門厚方向之另一邊之側面為止之門厚方向上的尺寸,係設為對應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個內面間之尺寸的尺寸。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鎖定片部45之門厚方向的兩側,設置朝向門厚方向外側突出之卡合突起47、47。再者,構成為於鎖定片部45之下端部在門寬方向大致中央部之門厚方向兩側,設置卡合突起47、47。再者,這些卡合突起47、47,係設置成在門厚方向上彼此重疊之位置;而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大致圓柱狀。包含這些卡合突起47、47之周圍的鎖定片部45之下方側部位在門厚方向上的尺寸,係設為對應鎖體11、21之基座板部12、22朝向門厚方向之兩個內面間之尺寸的尺寸。於鎖體11、21,設有引導溝槽13、23,其承接該鎖定片部45之各卡合突起47、47,以引導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之鎖定片部45。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鎖體11、21之各引導溝槽13、23,設置連串狀之承接溝槽13a、23a,而容許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的各卡合突起47、47,朝向裡側內壁18、28側移動。
這些引導溝槽13、23,係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鎖體11、21之各基座板部12、22,並且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位在彼此重疊之位置。鎖定片部45之卡合突起47、47,構成為插通於引導溝槽13、23,並在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之兩面露出;該引導溝槽13、23係形成為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各基座板部12、22。這些卡合突起47、47之突出尺寸,亦可係設為不從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之兩面大幅突出之適當尺寸。於圖例係繪示使卡合突起47、47之突出尺寸,設為卡合突起47、47由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兩面些微突出之尺寸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 再者,這些引導溝槽13、23,係設置成於上下方向延伸,而在上下方向引導鎖定片部45之卡合突起47、47。這些引導溝槽13、23之凹槽寬度(設有承接溝槽13a、23a之部位以外,沿著門寬方向之尺寸),係設為對應鎖定片部45的卡合突起47、47之直徑的尺寸。
再者,這些引導溝槽13、23沿著上下方向之尺寸,如圖1(a)及圖3(a)所示,亦可設為適當之尺寸,以引導在解鎖狀態與上鎖狀態之間、於上下方向移動之鎖定片部45。於圖例係繪示使這些引導溝槽13、23設置成:該等之上端,與設為解鎖狀態(上方側位置)之鎖定片部45的卡合突起47、47為相同高度的例子。再者,例示將這些引導溝槽13、23設置成:該等之下端,與設為上鎖狀態(下方側位置)之鎖定片部45的卡合突起47、47為相同高度的例子。 再者,這些引導溝槽13、23之承接溝槽13a、23a,係設置成位處在與設為上鎖狀態(下方側位置)之鎖定片部45的卡合突起47、47為相同高度(圖3(a)參照)。也就是說,這些承接溝槽13a、23a,係在各引導溝槽13、23下端,連串狀地設置。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使這些引導溝槽13、23之承接溝槽13a、23a,設置成與閂構件30之軸心,在上下方向係大致一致之位置。再者,係構成為使這些引導溝槽13、23之承接溝槽13a、23a,設置成與裡側內壁18、28之突部18a、28a在上下方向係大致一致之位置。
再者,這些承接溝槽13a、23a,係設置成使各引導溝槽13、23之下端部朝向連結側延伸出去。這些承接溝槽13a、23a係設置成在引導溝槽13、23之下端部,朝向門緣側開口。再者,這些承接溝槽13a、23a,係設置成其沿著上下方向之凹槽寬度尺寸,對應鎖定片部45之卡合突起47、47的直徑,而可以接收鎖定片部45之卡合突起47、47。這些承接溝槽13a、23a朝向連結側之伸出尺寸,亦可基於以下觀點而設置為適當之尺寸:當有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外力,作用於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的情況下,要抑制卡合突起47、47之破損等的觀點。又,亦可取代將包含承接溝槽13a、23a之引導溝槽13、23,設置成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各基座板部12、22的態樣,而改採在各基座板部12、22之彼此相向之內面側,設置成凹槽狀。
藉由上述般的結構,相同於上鎖解鎖部41的鎖定保持片部,鎖定片部45之上端側隨著上述之上鎖解鎖部41之旋轉,會一邊繞著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而呈圓弧線地位移(揺動),下端側之卡合突起47、47會一邊沿著引導溝槽13、23以受其引導而上下位移。再者,若設為上鎖狀態,則如圖3所示,鎖定片部45朝向門緣側的面,會與設為突出狀態之閂構件30之被卡合部32之中朝向連結側的面,抵接或接近而相向。再者,於此上鎖狀態,鎖定片部45中相向於裡側內壁18、28的部位,會與裡側內壁18、28抵接或接近而相向。藉此,會抑制閂構件30朝退入方向(連結側)移動,也就是說會抑制把手6、6朝開啟側操作,而成為上鎖狀態。 於圖例係繪示使鎖定片部45朝向門緣側之面的大致整體,設為於上鎖狀態下,係與閂構件30之被卡合部32朝向連結側之面大致平行之平坦面狀的例子。再者,例示了將鎖定片部45朝向連結側之面(除了設有後述之突片部48、48之部位的面)之大致整體,設為在解鎖狀態下,係與該等所相向之裡側內壁18、28大致平行之平坦面狀的例子(參照圖1(a))。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如圖3所示,係構成為於鎖定片部45,設置接受突部18a、28a的承接凹處49,俾使於上鎖狀態下,抑制鎖體11、21之該等突部18a、28a朝向門厚方向移動。再者,係使此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沿著門寬方向之深度尺寸D2,大於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突出尺寸D1。也就是說,使得承接凹處49之深度尺寸D2大於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突出尺寸D1,俾使突部18a、28a的前端面,不會抵接於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的承接凹處49朝向連結側之凹底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鎖定片部45之下端部,設置承接凹處49,其係朝向連結側及上下方向兩側開口。再者,構成為在鎖定片部45之下端部,設置突片部48、48,以區隔此承接凹處49之門厚方向兩側。也就是說,這些突片部48、48沿著門寬方向之突出尺寸,就會是承接凹處49之深度尺寸D2;而要使這些突片部48、48之突出尺寸(D2),大於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突出尺寸D1。 這些突片部48、48係彼此在門厚方向上隔著間隔而設置,以從鎖定片部45之下端部朝向連結側突出,並且形成承接凹處49。再者,係構成為只要鎖定片部45設為上鎖狀態,則這些突片部48、48會分別嵌入上述之設於各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之基座板部12、22側的卡合凹處而插入。也就是說,若鎖定片部45設為上鎖狀態,則藉由這些突片部48、48,會抑制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朝向彼此分離之方向——亦即門厚方向外側移動。
再者,這些突片部48、48之朝向門厚方向而彼此相向的相向面,也就是說,承接凹處49之門厚方向的兩側內面,係大致平行於門體2之門厚方向兩面的平坦面狀。再者,突片部48、48中朝向門厚方向外側之面,係在鎖定片部45之下方側部位的門厚方向兩面,連串狀地設置。再者,這些突片部48、48沿著門厚方向之寬度尺寸,係設為彼此大致相同尺寸,與上述之鎖體11、21之卡合凹處沿著門厚方向之寬度尺寸係大致相同尺寸。 再者,這些突片部48、48之突出方向的前端面48a、48a,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係設為大致平行於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的平坦面狀。若鎖定片部45設為上鎖狀態,則這些突片部48、48之前端面48a、48a,會抵接或接近至構成各鎖體11、21之卡合凹處之底面的裡側內壁18、28而相向。於圖例係繪示於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在突片部48、48之前端面48a、48a的上端部,設置朝向連結側之斜上方側的倒角部的例子。
再者,構成承接凹處49之凹底面,亦即鎖定片部45下端部之突片部48、48之間而朝向連結側之面,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係設為大致平行於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的平坦面狀。也就是說,承接凹處49之凹底面與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前端面,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係構成為彼此大致平行狀、且接近而相向。此承接凹處49之深度尺寸D2及鎖體11、21之突部18a、28a的突出尺寸D1,亦可設為適當尺寸,以使突部18a、28a之前端面,不會抵接至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凹底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鎖定片部45中,相向於裡側內壁18、28之部位48a、48a與裡側內壁18、28彼此抵接,俾使在有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外力作用於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之際,抑制鎖定片部45朝向下方側之移動。於本實施形態,係使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的前端面48a、48a,與構成卡合凹處之底面的裡側內壁18、28,設為彼此相向之部位。再者,係使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之前端面48a、48a,與該等所抵接之裡側內壁18、28,設為於上鎖狀態下,係大致平行於鎖面板20之門緣側面的平坦面狀。藉此,設為彼此抵接之結構,俾使在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外力作用於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之際,抑制鎖定片部45朝向下方側移動。
也就是說,若是使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的前端面48a、48a,設為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會朝向連結側之斜上方側的傾斜面、或是使裡側內壁18、28設為朝向門緣側之斜下方側的傾斜面,則在有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外力作用於上鎖狀態下的鎖定片部45時,就會產生使鎖定片部45朝向下壓方向的分力。若藉由上述結構,則彼此抵接之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的前端面48a、48a,與裡側內壁18、28彼此間的反作用力會是沿著門寬方向(水平方向)之方向,而抑制鎖定片部45朝向下方側之移動。又,亦可取代上述這樣的態樣,而使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的前端面48a、48a,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設為朝向連結側斜下方側的傾斜面,或使裡側內壁18、28設為朝向門緣側斜上方側的傾斜面。
鎖體11、21的防落隔板29,如圖5(b)及圖6(b)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係設置來抑制上鎖解鎖部41往下方側之移動。再者,防落隔板29係構成為如圖1(a)及圖3(a)所示,設在位於解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的彈簧連結片部之下方側、並且位於設為上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的鎖定保持片部之下方側。此防落隔板29係設置成不會干涉設為解鎖狀態及上鎖狀態之上鎖解鎖部41及鎖定片部45。再者,此防落隔板29係設置成不會抑制閂構件30在下述情況下朝向退入方向移動:上鎖解鎖部41非刻意地朝向下方側移動,而鎖定片部45連帶朝向下方側移動,因此而導致之閂構件30朝向退入方向之移動。此防落隔板29亦可構成為:當對於設為解鎖狀態之鎖定機構40,鎖體11、21所為之保持受到解除,而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際,會支持上鎖解鎖部41,以使鎖定片部45不會成為上鎖狀態。再者,亦可將此防落隔板29構成為:當對於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機構40,鎖體11、21所為之保持受到解除,而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際,會支持上鎖解鎖部41,以避免會移動到無法解鎖之程度。
再者,此防落隔板29係設置成:由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及第2鎖體21之基座板部22的雙方或單方,朝向門厚方向突出。於本實施形態,如圖1、圖4及圖5(b)所示,係構成為不在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側設置防落隔板,而是在第2鎖體21之基座板部22設置防落隔板29。又,亦可取代此種態樣、或是更進一步追加,在第1鎖體11之基座板部12設置防落隔板之態樣。 再者,於圖例係繪示將此防落隔板29設為由門厚方向觀察下,係於門寬方向較長的大致矩形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再者,於圖例係繪示於防落隔板29之連結側端部的上下兩個側邊,設置朝向連結側突出之突部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再者,於圖例係繪示將此防落隔板29設為大致四方筒狀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
再者,此防落隔板29在門厚方向上的尺寸、或在門寬方向上的尺寸,如上所述,亦可設為支持住朝向下方側移動之上鎖解鎖部41,而可抑制其更進一步地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適當尺寸。 又,上述之閂構件30或轂構件34、滑動體38、鎖定機構40,可為樹脂製,亦可為金屬製,亦可為組合樹脂與金屬之結構。再者,如上所述,將分開的兩個構件旋轉自如地連結而成之鎖定機構40的上鎖解鎖部41及鎖定片部45,亦可分別為樹脂成型品。
本實施形態之閂鎖裝置10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1,藉由設為上述般的結構,而可在謀求省構件化之同時,抑制動作不良。 也就是說,係使鎖體11、21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彼此卡合而組成;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鎖定機構40而將之加以保持。因此,相較於設為金屬製之鎖體的情況,係不需要那麼多的扣接元件,就可以組合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而可以減少構件個數,又可以謀求輕量化。再者,由於具備鎖定機構40,因此可以上鎖。再者,如上所述,若設為不使用扣接元件而組裝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之結構,就可以更進一步地謀求省構件化。又,亦可取代此種態樣,而設為使用輔助性的螺釘等扣接元件,以組裝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的結構。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設置成於鎖體11、21設置防落隔板29,俾使在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變形而解除了鎖定機構40之保持之際,抑制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之移動。因此,例如即使在過度(異常)地操作把手6、6,而使保持鎖定機構40之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朝向門厚方向變形,而解除了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對鎖定機構40之保持的情況下,亦得以抑制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之移動。藉此而可以抑制變得無法解鎖而鎖死的情形。也就是說,由於鎖體11、21係樹脂製,因此相較於金屬製的鎖體的情形,雖然第1鎖體11與第2鎖體21較容易在門厚方向上擴張而變形,但藉由設置防落隔板29,而可以抑制導致非刻意之上鎖、或無法解鎖狀態的情形。 再者,雖說只要如上所述般,使上鎖解鎖構件9連結至上鎖解鎖部41的上鎖解鎖連結部42、42,鎖定機構40就會難以朝向下方側移動,但即使在隨著鎖體11、21等的變形而使連結解除之情況下,也可以抑制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之移動。再者,一般料想在例如將該閂鎖裝置10組裝至不設置上鎖解鎖構件9的門體2的情況下,只要鎖體11、21一變形,鎖定機構40之保持就會更輕易地解除;但本發明仍可抑制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之移動。也就是說,即使例如將閂鎖裝置10組裝至具有上鎖功能之門體2的情況、以及組裝至不具上鎖功能之門體2情況下,係採共通之構件,仍可抑制鎖定機構40朝向下方側之移動。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在上鎖狀態下,承接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之裡側內壁18、28之突部18a、28a的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深度尺寸D2,係設成大於突部18a、28a之突出尺寸D1。因此,相較於將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深度尺寸D2,設為小於突部18a、28a之突出尺寸D1的情形,而可以抑制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之裡側壁部17、27的破損或變形。藉此,可以抑制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之連結側部位朝門厚方向擴張,而可以抑制由該等所保持之鎖定機構40無法發揮功能的情形。也就是說,在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深度尺寸D2,設置為小於突部18a、28a之突出尺寸D1的情形,若於上鎖狀態下,過度地將把手6、6朝開啟側進行操作,則承接凹處49之凹底面會推押在各突部18a、28a上。另一方面,若設置為本實施形態之結構,而於上鎖狀態下,過度地將把手6、6朝開啟側進行操作,則區隔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門厚方向兩側之突片部48、48,會朝突部18a、28a之門厚方向外側的裡側內壁18、28推押。藉此,相較於承接凹處49之凹底面推押至各突部18a、28a的結構,而可以降低施加於「構成鎖體11、21之門厚方向兩側的基座板部12、22的連結側端部」的負載(力矩)。其結果,可以有效地抑制各鎖體11、21之連結側端部之破損或變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在承接鎖定片部45之各卡合突起47、47之各鎖體11、21的引導溝槽13、23,連串狀地設置承接溝槽13a、23a,以容許設為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的各卡合突起47、47,朝向裡側內壁18、28側移動。因此,即使於上鎖狀態下,過度地朝開啟側操作把手6、6,而使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外力作用於鎖定片部45之際,各卡合突起47、47仍會由承接溝槽13a、23a所承接,並可朝向裡側內壁18、28側移動。藉此,相較於未設置此種承接溝槽13a、23a者,而可以降低對鎖定片部45之各卡合突起47、47所施加的負載,可以抑制這些卡合突起47、47之破損或變形。藉此,可以抑制於上下方向上位移之鎖定片部45的動作不良。又,亦可不在引導溝槽13、23設置此種承接溝槽13a、23a。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當有外力作用而使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際,為抑制鎖定片部45朝向下方側之移動,而構成為使鎖定片部45相向於裡側內壁18、28之部位(前端面)48a、48a,與裡側內壁18、28彼此抵接。因此,在有外力作用而使上鎖狀態之鎖定片部45推向裡側內壁18、28側之際,相較於在彼此的抵接部位上的反作用力包含使鎖定片部45朝向下方側移動之分力而彼此抵接者,可以抑制鎖定片部45更進一步朝向下方側移動。藉此,對於鎖定片部45及使其在上下方向位移之與上鎖解鎖部41間的連結部(43、46)、以及保持鎖定機構40之各鎖體11、21的保持部12b、22b,可以抑制其破損或變形,而可以抑制鎖定機構40之動作不良。又,亦可取代此種態樣,而將鎖定片部45之突片部48、48的前端面48a、48a,在鎖定片部45係上鎖狀態下,設為朝向連結側之斜上方側的傾斜面、或是使裡側內壁18、28設為朝向門緣側之斜下方側的傾斜面。
再者,亦可使把手6、6設為:在過度操作把手6、6而使鎖體11、21產生破損或變形前,就會產生變形之強度。例如可以設為:在過度操作把手6、6而使鎖體11、21產生破損或變形前,其中一邊之把手6A的連結軸7就會產生變形之強度。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採用設置防落隔板29之結構、使鎖定片部45之承接凹處49的深度尺寸D2大於突部18a、28a之突出尺寸D1之結構,但亦可只採用其中一種結構。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係例示為在第1鎖體11及第2鎖體21之雙方,設置頂壁部15、25及底壁部16、26,但並不限定於此種態樣。例如,亦可不在第2鎖體21設置頂壁部25及底壁部26,而將第2鎖體21設蓋狀。再者,鎖體11及21、組裝至此的閂構件30及轂構件34、鎖定機構40等的具體結構,並不限定於上述態樣,可以為其他種種變形。
1‧‧‧門裝置
2‧‧‧門體
3‧‧‧收容凹處
3a‧‧‧開口側部位
3b‧‧‧裡側部位
4‧‧‧把手裝設開口
5‧‧‧上鎖解鎖構件安裝開口
6‧‧‧把手
6A‧‧‧(其中一邊之)把手
6B‧‧‧(另一邊之)把手
7‧‧‧連結軸
8‧‧‧嵌合凹處
10‧‧‧閂鎖裝置
11‧‧‧第1鎖體(鎖體)
12‧‧‧基座板部
12a‧‧‧轂保持孔
12b‧‧‧上鎖解鎖部保持孔
12c‧‧‧引導溝槽
12d‧‧‧連結突起
12e‧‧‧抵接壁部
13‧‧‧引導溝槽
13a‧‧‧承接溝槽
14‧‧‧前壁部
14a‧‧‧閂插通孔
14b‧‧‧卡合凹部
15‧‧‧頂壁部
15a‧‧‧卡止突起
16‧‧‧底壁部
16a‧‧‧卡止突起
17‧‧‧裡側壁部
17a‧‧‧卡止突起
17b‧‧‧卡合凹部
18‧‧‧裡側內壁
18a‧‧‧突部
19‧‧‧態勢維持構件
20‧‧‧鎖面板
20a‧‧‧閂插通孔
21‧‧‧第2鎖體(鎖體)
22‧‧‧基座板部
22a‧‧‧轂保持孔
22b‧‧‧上鎖解鎖部保持孔
22c‧‧‧引導溝槽
22d‧‧‧卡合凹部
22e‧‧‧抵接壁部
23‧‧‧引導溝槽
23a‧‧‧承接溝槽
24‧‧‧插入片部
25‧‧‧頂壁部
25a‧‧‧卡止凹部
26‧‧‧底壁部
26a‧‧‧卡止凹部
27‧‧‧裡側壁部
27a‧‧‧卡止凹部
27b‧‧‧卡合突起
28‧‧‧裡側內壁
28a‧‧‧突部
29‧‧‧防落隔板
30‧‧‧閂構件
31‧‧‧閂頭部(門寬方向上的一端部)
32‧‧‧被卡合部(門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33‧‧‧閂賦能構件
34‧‧‧轂構件
35‧‧‧軸插通孔
36‧‧‧卡合部
37‧‧‧承受部
38‧‧‧滑動體
38a‧‧‧突梯部
39‧‧‧歸位賦能構件
40‧‧‧鎖定機構
41‧‧‧上鎖解鎖部
42‧‧‧上鎖解鎖連結部
43‧‧‧軸承孔
43a‧‧‧細凹槽
44‧‧‧連結突起
45‧‧‧鎖定片部
46‧‧‧連結軸部
46a‧‧‧止轉突起
47‧‧‧卡合突起
48‧‧‧突片部
48a‧‧‧前端面
49‧‧‧承接凹處
48a‧‧‧前端面(於鎖定片部中,相向於裡側內壁之部位)
49‧‧‧承接凹處
D1‧‧‧突出尺寸(突部沿著門寬方向之突出尺寸)
D2‧‧‧深度尺寸(鎖定片部之承接凹處沿著門寬方向之深度尺寸)
【圖1】示意性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閂鎖裝置之一例,(a)係省略局部之概略側面圖,(b)係對應(a)中之X1-X1線箭號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2】(a)係該閂鎖裝置省略局部之概略側面圖,(b)係對應(a)中之X2-X2線箭號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3】(a)係該閂鎖裝置省略局部之概略側面圖,(b)係對應(a)中之X3-X3線箭號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4】省略該閂鎖裝置之局部之概略分解立體圖。 【圖5】(a)、(b)係省略該閂鎖裝置之局部之概略立體圖。 【圖6】(a)係該閂鎖裝置之概略立體圖,(b)係示意性繪示構成該閂鎖裝置之一構件之一例的概略側視(裡側面)圖。 【圖7】示意性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門裝置之一例的局部剖視概略分解立體圖。
1‧‧‧門裝置
2‧‧‧門體
10‧‧‧閂鎖裝置
11‧‧‧第1鎖體(鎖體)
12‧‧‧基座板部
12a‧‧‧轂保持孔
12b‧‧‧上鎖解鎖部保持孔
12c‧‧‧引導溝槽
12d‧‧‧連結突起
12e‧‧‧抵接壁部
13‧‧‧引導溝槽
13a‧‧‧承接溝槽
14‧‧‧前壁部
14a‧‧‧閂插通孔
15‧‧‧頂壁部
15a‧‧‧卡止突起
16‧‧‧底壁部
16a‧‧‧卡止突起
17‧‧‧裡側壁部
17a‧‧‧卡止突起
17b‧‧‧卡合凹部
18a‧‧‧突部
19‧‧‧態勢維持構件
20‧‧‧鎖面板
20a‧‧‧閂插通孔
21‧‧‧第2鎖體(鎖體)
22‧‧‧基座板部
22e‧‧‧抵接壁部
23‧‧‧引導溝槽
23a‧‧‧承接溝槽
25‧‧‧頂壁部
25a‧‧‧卡止凹部
26a‧‧‧卡止凹部
27‧‧‧裡側壁部
27a‧‧‧卡止凹部
28a‧‧‧突部
29‧‧‧防落隔板
30‧‧‧閂構件
31‧‧‧閂頭部(門寬方向上的一端部)
32‧‧‧被卡合部(門寬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33‧‧‧閂賦能構件
34‧‧‧轂構件
35‧‧‧軸插通孔
36‧‧‧卡合部
37‧‧‧承受部
38‧‧‧滑動體
38a‧‧‧突梯部
39‧‧‧歸位賦能構件
40‧‧‧鎖定機構
41‧‧‧上鎖解鎖部
42‧‧‧上鎖解鎖連結部
43‧‧‧軸承孔
44‧‧‧連結突起
45‧‧‧鎖定片部
46‧‧‧連結軸部
47‧‧‧卡合突起
48‧‧‧突片部
49‧‧‧承接凹處

Claims (6)

  1. 一種閂鎖裝置,於組裝至門體的鎖體中設有閂構件及鎖定機構;該閂構件係可在門寬方向上自由位移,且其在門寬方向之一端部可在鎖體突出沒入;該鎖定機構係於上鎖狀態下,抑制原本設為突出狀態之該閂構件朝向沒入方向移動;該閂鎖裝置之特徵在於: 該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在該突出狀態中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的另一端部、與該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鎖體的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之間,配置有可在上下方向自由位移、且已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而設為該上鎖狀態; 該鎖體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與第2鎖體,彼此卡合而組合,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該鎖定機構而加以保持;並且具備防落隔板,而在該等第1鎖體與第2鎖體變形,以使該鎖定機構之保持受到解除之際,抑制該鎖定機構朝向下方側之移動。
  2. 一種閂鎖裝置,於組裝至門體的鎖體中設有閂構件及鎖定機構;該閂構件係可在門寬方向上自由位移,且其在門寬方向之一端部可在鎖體突出沒入;該鎖定機構係於上鎖狀態下,抑制原本設為突出狀態之該閂構件朝向沒入方向移動;該閂鎖裝置之特徵在於: 該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在該突出狀態中之該閂構件之門寬方向的另一端部、與該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鎖體的朝向門緣側的裡側內壁之間,配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位移自如、且已朝向下方側移動之鎖定片部,而設為該上鎖狀態; 該鎖體構成為使在門厚方向上分割開來的樹脂製之第1鎖體與第2鎖體,彼此卡合而組合,並由門厚方向兩側包夾鎖定機構而將之加以保持;並且在該等第1鎖體及第2鎖體中,該閂構件之另一端部所相向之該裡側內壁上,分別設有朝向門緣側突出之突部; 於該鎖定片部設有承接凹處,而於該上鎖狀態下,承接該等突部,以抑制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之該突部,朝向門厚方向移動;該鎖定片部之承接凹處在門寬方向上之深度尺寸,係大於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之該突部在門寬方向上之突出尺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閂鎖裝置,其中, 於該鎖定片部之門厚方向兩側,設有朝向門厚方向外側突出之卡合突起;於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設有引導溝槽,以承接該鎖定片部之各卡合突起,而引導在上下方向位移之該鎖定片部; 於該等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引導溝槽,連串狀地設有承接溝槽,以容許該設為上鎖狀態之該鎖定片部的各卡合突起朝向該裡側內壁側之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閂鎖裝置,其中, 於該鎖定片部之門厚方向兩側,設有朝向門厚方向外側突出之卡合突起;於該第1鎖體及該第2鎖體,設有引導溝槽,以承接該鎖定片部之各卡合突起,而引導在上下方向位移之該鎖定片部; 於該等第1鎖體及第2鎖體之引導溝槽,連串狀地設有承接溝槽,以容許該設為上鎖狀態之該鎖定片部的各卡合突起朝向該裡側內壁側之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閂鎖裝置,其中, 為了在有推向該裡側內壁側之外力作用於該設為上鎖狀態之該鎖定片部之際,抑制該鎖定片部朝向下方側之移動,而使該鎖定片部中與該裡側內壁相向之部位、與該裡側內壁,彼此抵接。
  6. 一種門裝置,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閂鎖裝置;以及 門體,於門緣側端部設有收容凹處,以組裝該閂鎖裝置。
TW106107465A 2016-03-11 2017-03-08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TW2017321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7727A JP6738620B2 (ja) 2016-03-11 2016-03-11 ラッチ錠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137A true TW201732137A (zh) 2017-09-16

Family

ID=5978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465A TW201732137A (zh) 2016-03-11 2017-03-08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38620B2 (zh)
TW (1) TW201732137A (zh)
WO (1) WO2017154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34126A1 (en) * 2018-12-03 2022-02-03 Assa Abloy New Zealand Limited Lock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5865B2 (ja) * 2001-06-21 2004-11-04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扉錠
JP6095339B2 (ja) * 2012-11-28 2017-03-15 株式会社WEST in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60723A (ja) 2017-09-14
WO2017154704A1 (ja) 2017-09-14
JP6738620B2 (ja)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5541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5729970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5255544B2 (ja) 鍵穴隠れ式解錠装置およびその鍵
US20150218851A1 (en) Pin clutch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nti-panic gear box
JP2009121040A (ja) テント用ロック装置
JP5164592B2 (ja) 開閉ロック装置
JP2017066819A (ja) ドアストッパー
CN112041523A (zh) 提升把手布置
TW201732137A (zh) 閂鎖裝置及具有該閂鎖裝置的門裝置
JP2009102955A (ja) シリンダ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解錠装置
US20220064996A1 (en) Lock
JP4418020B1 (ja) ロック装置
JP2017160724A (ja) ラッチ錠
KR101941589B1 (ko) 레버 타입 dls 창호용 손잡이
JP4550637B2 (ja) サムターン装置
JP4434877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16061130A (ja) 家具用扉のロック装置
KR101512327B1 (ko) 패닉 기능과 평면형 손잡이를 가지는 도어록
JP5133825B2 (ja) 錠装置の消音機構
JP6148047B2 (ja) 車両用ロックユニット
JPH1096351A (ja) 揺動式施錠装置
JP5581155B2 (ja) 角芯の固定構造、並びに、ドアハンドル
JP3733173B2 (ja) 扉の係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両開き扉の係止装置
JP4693630B2 (ja) 扉閉止具
JP2001248345A (ja) 扉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