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523A - 提升把手布置 - Google Patents

提升把手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523A
CN112041523A CN201980024044.9A CN201980024044A CN112041523A CN 112041523 A CN112041523 A CN 112041523A CN 201980024044 A CN201980024044 A CN 201980024044A CN 112041523 A CN112041523 A CN 112041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xis
housing
motion converter
handle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4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523B (zh
Inventor
丹尼尔·约翰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she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she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she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sher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1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00Handles completely let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 E05B5/006Handles completely let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essentially defining a completely closed surface together with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053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means providing a stable, i.e. indexed, position of lock parts
    • E05B15/006Spring-biased ball or roller entering a no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00Handles completely let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 E05B5/003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00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19/04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comprising a ra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002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locking the hand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3/0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 E05B13/10Devices preventing the key or the handle or both from being used formed by a lock arranged in the hand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31Lever operator, flu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披露提出了一种把手布置以及所述把手布置的用途。所述把手布置包括壳体、把手以及齿轮,该把手包括把手抓握部和联接部分,该把手能够围绕第一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该齿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二轴线旋转,该把手布置进一步包括运动转换器,该运动转换器包括与该齿轮相邻布置的齿条,该运动转换器齿条能够沿第三轴线相对于该齿轮线性移动,该运动转换器包括被配置成与该齿轮的相应嵌齿接合的切齿,其中,该运动转换器联接至该把手,使得该把手绕该第一轴线的旋转引起该运动转换器齿条沿该第三轴线移动,使得该齿轮绕该第二轴线旋转。

Description

提升把手布置
技术领域
本披露涉及一种提升把手布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紧凑型提升把手布置。
背景技术
为了利于打开门或窗,存在宽范围的把手布置。一种特定类型被称为提升把手布置,例如参见EP 0261266。这种把手布置包括纵向把手,该纵向把手的一个端部可枢转地联接至连接元件,以允许纵向把手相对于连接元件绕第一轴线旋转。连接元件可绕第二轴线旋转。连接元件可以联接至门或窗的闩锁构件,该闩锁构件将所述门或窗紧固在关闭位置。通过旋转连接元件,所述闩锁构件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闩锁位置中门被牢固地关闭,在解锁位置中所述门可被打开。为了解开或紧固所述门或窗,提升把手必须沿两个方向旋转,首先绕着连接元件处的枢转轴线背离或朝向门或窗表面旋转,然后围绕第二轴线旋转,以使连接元件绕第二轴线旋转。由于其设计,这种把手布置是用于帮助打开门或窗的常用把手布置。
但是,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要求把手在两个方向上旋转,以解开或紧固所述门或窗。由于把手的转动半径,这可能需要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当在紧凑的环境中使用时,这带来问题,在该紧凑的环境中,纵向提升把手在绕第二轴线旋转时可能会受到阻碍,从而阻碍了所述门或窗的打开。此外,把手被配置成直接联接至所述门或窗的闩锁机构。
因此,需要一种提升把手布置,该提升把手布置解决了在紧凑的环境中具有大的转动半径的问题,同时具有可以承受延长的压力并且高效利用把手布置壳体内有限的可用空间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披露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减轻了现有解决方案的上述缺点。此外,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开或紧固门的改进的解决方案,其中该解决方案是紧凑的并且足够牢固。本发明由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以及在所附从属权利要求中、在以下说明中和在附图中阐述的实施例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把手布置。所述把手布置包括壳体、把手以及齿轮,该把手包括把手抓握部和把手联接部分,该把手能够围绕第一轴线相对于壳体旋转,该齿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二轴线旋转,该把手布置进一步包括运动转换器,该运动转换器包括与该齿轮相邻布置的齿条,该运动转换器齿条能够沿第三轴线相对于该齿轮线性移动,该运动转换器包括被配置成与该齿轮的相应嵌齿接合的切齿,其中,该运动转换器联接至该把手,使得该把手绕该第一轴线的旋转引起该运动转换器齿条沿该第三轴线移动,使得该齿轮绕该第二轴线旋转。运动转换器设置有预偏置的弹簧,该预偏置的弹簧被配置成将抵接元件推向所述把手中的凹部,该凹部被配置成接纳该抵接元件使该把手保持在位在至少一个位置。
把手布置可以布置在任何可打开元件上。所谓可打开元件可以是指门、舱口、大门、窗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可移动元件,当所述可打开元件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可移动元件覆盖开口或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可打开元件的一个边界可以设置有铰链,用于与位于可打开元件框架上的铰链接合。可打开元件可以包括用于将可打开元件紧固在其关闭位置的闩锁装置,其中,该闩锁装置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使得其可以接合在布置在可打开元件框架的开口或间隙附近的捕获装置中。闩锁装置可以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闩锁位置中可打开元件被紧固,在解锁位置中可打开元件解开并且可移动。闩锁装置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通过联接元件(例如轴)的旋转来实现。
齿轮可以连接到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被配置成与所述连接元件联接。连接元件可以主要在总体方向上延伸,该方向限定了所述连接元件的延伸部的纵向方向。连接元件的纵向轴线可以是连接元件的预期旋转轴线。齿轮可以被连接成使得其预期的旋转轴线(即所述第二轴线)与连接元件的预期旋转轴线重合。齿轮和连接元件可以制造为两个单独的部件。齿轮和连接元件可以被制造为单个部件。齿轮和连接元件可以相对彼此固定以构成单个部件,可能通过将它们焊接在一起。
壳体可以具有前侧和后侧,其中,当处于关闭位置时,把手沿壳体的前侧布置。当把手布置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时,后侧被配置成面向所述可打开元件。把手布置可以设置有用于将壳体附接至可打开元件的附接装置。附接装置可以是螺钉,该螺钉被配置成通过壳体后侧的孔与可打开元件中的螺纹孔接合。螺钉可以通过螺母固定到可打开元件。壳体可以被配置成在壳体的后侧上具有开口,使得齿轮可通过连接元件被触及。壳体可以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使得连接元件突出穿过所述开口以联接至所述可打开元件的联接元件。
把手抓握部可以具有前侧和后侧,其中后侧被定义为当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面向壳体的一侧,并且其中前侧被定义为当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背向壳体的把手的把手抓握部侧。把手抓握部可以包括将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连接的边界。边界可以是边缘。边界可以是不同的侧表面。边界可以是一组不同的侧表面。把手联接部分可以布置在把手的后侧。当所述把手被布置并联接至所述壳体时,把手联接部分可以延伸至壳体中。把手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沿着基本垂直于把手的纵向轴线的第一轴线从把手联接部分伸出。突出部分可以从把手联接部分对称地延伸。突出部分可以沿第一轴线具有圆形截面。把手可以通过把手联接部分上的突出部分联接至壳体,使得把手可以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把手布置可以包括用于将把手紧固到壳体的第一闩锁机构。第一闩锁机构可以包括在壳体中的闩锁元件和布置在把手上的闩锁接纳元件。闩锁元件可以包括闩锁,当所述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闩锁可以移动到与闩锁接纳元件接合并抓住把手的位置。闩锁可以是钩的形状。闩锁接纳元件可以位于把手的后侧。闩锁接纳元件可以被定位在纵向端部附近,即相对于把手的更靠近与壳体的旋转联接部的端部的相反端部。闩锁接纳元件可以沿着把手抓握部的边界定位。闩锁接纳元件可以位于前表面。第一闩锁机构的闩锁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通过两者的组合而移动在位。
闩锁的运动可以由布置在把手布置上的锁定设备控制。壳体可以具有用于将这种锁定设备牢固地保持在位的腔体。锁定设备可以被配置成从壳体的前侧被触及。锁定设备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将遮板移位到壳体的前侧上被触及。遮板可以沿着壳体的纵向轴线移动。遮板可以被配置成可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壳体移动,并且可以使得可打开元件解开。所披露的把手布置允许把手仅间接地联接至门的联接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把手的任何压力都不会损坏门的联接元件或闩锁机构。同样,即使把手由于施加的压力而损坏,把手布置的内部机械结构仍然可以得到可靠的保护。
另一个优点是,所披露的把手布置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机械部件来构造。因此,减少了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把手布置发生故障的风险,这是因为可能损坏的部件较少。此外,由于更少的部件,可以更确定地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此外,由于必须为每个相应的把手布置生产更少的部件,因此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所披露的把手布置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壳体可以具有紧凑的形状因数。运动转换器和齿轮可以通过紧凑的壳体紧紧地紧固。壳体也可以紧凑的方式装配连接元件。壳体可以被设计为向运动转换器和齿轮提供保护,以使得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触及运动转换器和齿轮。此外,把手可以设计成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为运动转换器和齿轮提供进一步的保护。把手和壳体可以相互设计,以便在布置在门上时提供运动转换器和齿轮的完整封闭。这样的设计提供了对内部机械部件的充分保护的优点。该设计可以保护壳体的内部免受不期望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易于损坏机械部件。此类物质可能是例如污垢(其可能阻碍机械部件的运动并导致磨损增加),或者是可能引起腐蚀的液体。通过防止这些物质进入壳体的内部,可以增加和改善把手布置的耐用性和预期寿命。
可以将预偏置的弹簧布置在运动转换器的腔体中。抵接元件可以在预偏置的弹簧的影响下推动把手,从而将把手保持在由凹部在把手联接部分上的位置所限定的期望位置。例如,凹部可以定位在把手联接部分上,使得把手在完全旋转时保持在位,从而防止了把手的任何自由旋转。这样的优点在于,在可打开元件已经被适当地关闭之前,阻止了可打开元件的闩锁构件被意外地移动到闩锁位置。例如,如果可打开元件很重,则闩锁构件将可能必须吸收门的所有动能,从而可能破坏闩锁构件。因此,通过使把手保持在至少一个接合位置、更具体地处于打开位置,可以保护门的闩锁构件。当被推到把手上以便使把手移动时,抵接元件可以沿着把手上的凹部的表面移动。这样的运动可以是沿着把手上的凹部的表面的滑动运动。因此,当闩锁机构已经释放把手时,预偏置的弹簧和抵接元件可以通过将抵接元件推向被成形的把手上的凹部的表面以使得抵接元件沿着所述表面朝向所述凹部移动而将把手推至中间位置。把手的中间位置可以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位置。
此外,在把手的整个范围旋转运动过程中,与抵接元件接合的多个凹部可以沿着面向抵接元件的把手联接部分分布。因此,可以建立多个接合位置,在这些接合位置中,防止把手自由旋转。进一步地,可以沿着所述把手联接部分侧放置凹部,以使得当从壳体上解开时,把手直接处于接合位置。这样的优点是,可以省去闩锁机构,其中,当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通过与抵接元件接合的凹部将把手保持在位。可以通过按压把手抓握部将把手从此接合位置脱离接合。当被按压时,抵接元件可以从凹部脱离接合。预偏置的弹簧可以迫使抵接元件压在把手联接部分的接纳表面上,从而使其加速旋转。旋转可能足够快,使得抵接元件不能与凹部接合,从而使凹部通过。因此,把手可以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为了再次关闭把手,可以将把手压入其关闭位置,以使抵接元件与凹部接合,从而将把手保持在关闭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相互垂直。通过提供其中这些轴线相互垂直的把手布置,把手的运动可以更容易地转换为齿轮的旋转。此外,通过使这些轴线相互垂直,可以有利地以更紧凑的形式提供把手布置。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相互垂直地布置的另一优点在于,可以分别通过拉力或推力使把手旋转远离或朝向可打开元件旋转。操作把手布置的使用者可能更容易施加这样的力,例如通过假设他或她在施加这样的力时使用自己的体重的姿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可以分开一定距离以便不相交。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长的情况下,可以布置运动转换器。第三轴线由此可以在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延伸。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相互平行。通过提供其中这些轴线彼此平行的把手布置,把手的运动可以更容易地转换为齿轮的旋转。此外,通过使这些轴线相互平行,可以有利地以更紧凑的形式提供把手布置。将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布置成彼此平行的另一个优点是,把手可以沿着平行于可打开元件的表面的平面旋转。根据可打开元件的结构及其周围,这可能是优选的实施例。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通过设计把手布置,使运动转换器可以沿此方向移动,可以使把手布置更加紧凑。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长形槽,该长形槽被配置成引导所述运动转换器,使得该把手可以从紧固位置解开以旋转到中间位置,而无需沿该第三轴线平移所述运动转换器齿条。在此中间位置,把手的未联接端部充分地旋转离开壳体,从而在把手抓握部的后侧和壳体的前侧之间建立宽的空间。该空间可以足够大,以使得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将他或她的手的一部分插入其中以抓握把手。这样的优点是,把手可以轻松地移动到中间位置,而不必在运动转换器上施加任何实质的力。因此,把手可以方便地定位在此中间位置以进一步旋转以打开可打开元件。将把手释放到中间位置的另一优点是,当将这种锁定设备设置在把手布置中时,把手的这种运动可以指示把手布置已经被锁定设备解锁。由此可以在视觉上看到锁定设备被打开并且把手可以被操作。
根据又一实施例,所述运动转换器可以包括链接元件,该链接元件包括两个端部部分,其中一个端部部分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齿条,而另一个端部部分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把手。所述链接元件可以通过与所述齿条中的相应槽、凹部或孔接合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齿条,以允许绕第五轴线旋转。所述链接元件可以通过与把手、可能在把手联接部分中的相应槽、凹部或孔接合的轴可旋转地联接至把手。可以在链接元件和把手之间设置运动转换器和把手之间的轴线D处的旋转轴线。通过具有此链接元件,把手的旋转可以更方便地转换成齿条的线性运动。当把手旋转到中间位置时,由于长形槽,链接元件可以简单地不移动。当把手进一步旋转时,当整个运动转换器、链接元件和齿条朝着把手平移时,链接元件可以绕着与齿条的联接部绕所述第五轴线旋转。有利地,当齿条相对于连接元件齿轮平移时,这种实施例有利地导致从旋转运动容易地转换为线性运动,并最终再次转换为旋转运动。运动转换器的预偏置的弹簧和抵接元件可以设置在所述链接元件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运动转换器可以包括长形槽,当所述把手从所述紧固位置解开以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时,该长形槽引导所述抵接元件的运动。这样的优点是,防止了抵接元件在被推向把手时扭转。此外,长形槽可以设计成仅允许线性运动。可以将预偏置的弹簧布置成使其压缩和扩展的轴线与长形槽平行。于是,预偏置的弹簧可以将抵接元件直接推向把手联接部分,从而在沿引导槽移动时减小抵接元件的摩擦。运动转换器可以布置有多个引导槽,优选地,两个引导槽沿着运动转换器的腔体的内壁相对于抵接元件布置在相反侧上。抵接元件可以布置有用于每个引导槽与抵接元件相互作用的接合部分。接合部分可以从限定接合部分轴线的抵接元件的主体延伸出来。接合部分延伸部可以是圆柱形的,并且引导槽被构造为用于接纳所述接合部分延伸部。抵接元件可以被配置成绕接合部分轴线旋转,从而当与把手联接部分的接纳表面接触时,抵接元件可旋转到更合适的位置。接合部分表面和接触表面之间沿着引导槽的接口可以是低摩擦的,从而进一步利于预偏置的弹簧将抵接元件推向把手联接部分。抵接元件可以具有球形形状,接合部分从该球形形状延伸。抵接元件可以布置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被配置成在把手联接部分下方延伸以将把手的旋转引导到中间位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抵接元件与所述把手之间的接触接口可以相对于抵接元件与把手的接触方向倾斜。通过相对于接触方向具有倾斜接口,当从将把手紧固到壳体的闩锁机构释放时,抵接元件可以在弹簧的影响下自动将把手推入中间位置。倾斜的接触接口可以通过将把手联接部分的接纳表面布置成相对于把手抓握部的纵向轴线倾斜而建立。因此,当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接纳表面将在预偏置的弹簧的影响下相对于抵接元件与接纳表面的接触方向倾斜。这导致从壳体上引出的力使把手(如果未从壳体上解开)围绕第一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在抵接元件上设置具有倾斜表面的楔子来建立倾斜的接触接口。抵接元件可以被布置成使得楔子面对把手联接部分的接纳表面。抵接元件的楔子可以朝向接纳表面并沿着接纳表面被按压,并且在把手联接部分之后跟随接纳表面。可以至少部分地防止抵接元件围绕接合部分轴线旋转。因此,当与接纳表面接触时,抵接元件的楔子将导致从壳体上引出的力使把手(如果未从壳体上解开)绕第一轴线旋转。
这样的优点是,每当使用者从把手的闩锁接纳元件上解开闩锁时,把手就可以占据中间位置。使用者可能不必将把手撬离壳体。这样的另一个优点是,把手和壳体可以相互包围内部机械部件,从而减少了容易修补的裸露边缘的量,从而使把手布置更加受到保护和紧固。
根据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齿轮的嵌齿在运动转换器齿轮齿条面对侧上沿着齿轮的圆周的一部分分布。即,沿着齿轮圆周的一部分,可以不提供嵌齿。因此,嵌齿可以沿着齿轮的圆周的一部分仅在可能需要它们的地方分布。例如,如果齿轮仅需要旋转90度以使可打开元件的联接闩锁机构在闩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则嵌齿可以沿齿轮的整个圆周的四分之一分布。这样的优点是减少了材料量,使得把手布置甚至可以更加紧凑,并且降低了材料成本。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运动转换器包括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在相对于第一运动转换器齿条的相反侧上邻近于所述齿轮布置。这样的优点是第二齿条可以主要用作支撑齿条,以帮助齿轮与第一齿条完全啮合并保持其水平。如果第二齿条被构造为与第一齿条类似,则齿轮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齿轮的整个旋转范围内,没有齿轮的嵌齿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可以布置成不具有切齿,并且仅布置有主要用于支撑齿轮的嵌齿的引导槽。在这种情况下,齿轮可以沿齿轮的整个圆周设置有嵌齿。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把手布置包括置于齿轮和壳体之间的弹簧。弹簧可以放置在壳体内部的内壁和齿轮之间。弹簧可以被布置成预偏置以沿着第二轴线推动齿轮,以使其远离或朝向可打开元件的壳体所布置在的表面。这样的优点可以是提高了绕第二轴线旋转的能力。此外,弹簧还可以在齿轮上施加扭矩以抵消自参考取向的旋转。齿轮的参考取向既可以选择为其将把手紧固到壳体时的位置,或其完全打开把手时的位置。通过在齿轮上施加扭矩,可以基本上保护机械部件免于把手的抖动,否则可能导致内部机械部件的永久损坏。此外,当连接元件布置在齿轮上时,预偏置的弹簧可以被配置成抵接连接元件。预偏置的弹簧可以沿着第二轴线延伸穿过齿轮的开口进入连接元件的腔体中并且联接至连接元件的腔体的内部。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把手布置包括放置在齿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隔元件。间隔元件可以放置在壳体内部的内壁和齿轮之间。间隔元件可以被布置成使齿轮沿着第二轴线远离壳体的任何内壁移位。间隔元件可以设置有低摩擦表面,以利于齿轮绕第二轴线旋转。间隔元件可以设置成具有孔的盘形,通过该孔可以将间隔元件连接至齿轮。如果在齿轮和壳体之间还布置有弹簧以沿第二轴线支撑齿轮,则间隔元件可以相对于弹簧布置在齿轮的相反侧,使得弹簧和间隔元件将齿轮沿第二轴线夹在中间。如果将连接元件布置在齿轮上,则间隔元件可以被配置成抵接连接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把手包括布置在把手抓握部和把手联接部分之间的联接凹部,该联接凹部被配置成当把手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时接纳壳体的面向前的边缘。这样的优点是,在提供紧凑且牢固的把手布置的同时,可以为把手提供宽的旋转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紧凑环境中释放或紧固门的把手布置的用途。要打开的门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将该门紧固到门框的闩锁位置和释放该门的解锁位置,其中所述连接元件联接至该闩锁机构,使得该连接元件围绕所述第二轴线的旋转使该闩锁机构在该闩锁位置和该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布置分别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的透视图;
图2a至图2d分别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布置在布置在门上时在关闭和打开位置的透视图以及布置在门上时把手布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3至图5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布置的一些元件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关闭位置的把手布置的一些组装起来的元件的透视图;
图7是透视图,其中把手的一部分已被切掉以更清楚地披露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布置的一些组装起来的元件;
图8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打开位置的把手布置的一些元件的透视图;
图9a至图9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分别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的把手布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10a至图10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分别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的把手布置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运动转换器的放大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元件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13a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闩锁元件的透视图;
图13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闩锁元件的侧视图;
图14a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设备的透视图;
图14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设备的侧视图;
图15a至图15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锁定设备、闩锁元件、壳体支撑板和把手的组件分别处于紧固位置和释放位置的侧视图;
图16a、图17a、图18a、图19a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的不同的锁定设备的透视图;并且
图16b、图17b、图18b、图19b是根据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的不同的锁定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对本发明进行更充分地描述,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被实施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提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披露将是全面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同样的编号表示同样的元件。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披露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实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性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是用于限制的目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范围。
本披露的把手布置100包括壳体1和把手2,参见图1a和图1b。壳体1具有主要沿某个方向延伸的形状,该方向在下文中称为纵向方向或纵向轴线。壳体1具有后侧,该后侧基本为矩形形状、并且被配置成当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例如门)上时面向所述可打开元件。壳体1具有前侧,该前侧被配置成当壳体1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时背向可打开元件。把手2包括把手抓握部6和把手联接部分8。把手2经由把手联接部分8可旋转地连接至壳体1,并且当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把手布置被布置在位于壳体1的前侧的凹部中,参见图1a。把手2可以背离其在壳体1中的关闭位置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参见图1b。
锁定设备3可以通过滑动运动使遮板4移位而被触及,而遮板4沿着位于壳体1上的槽滑动。锁定设备3可以是柱形锁。锁定设备3被配置成与壳体1内部的闩锁元件34接合。闩锁元件34包括突出穿过壳体1的前侧的闩锁35,以闩锁到位于把手抓握部6的后侧上的闩锁接纳元件7上。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闩锁35与闩锁接纳元件7接合,使得把手2在闭合位置被保持在位。通过与锁定设备3相互作用以使其移动闩锁元件34,闩锁35可以与闩锁接纳元件7脱离接合,使得把手2被解开并且可以背离其关闭位置旋转。
此外,沿着壳体1的前侧的两个纵向端部都朝向壳体1的连接壳体1的前侧和后侧的侧面弯曲。由于壳体的锋利边缘的量减少,这可以使得对伤害试图与把手2相互作用的使用者的风险减小。
壳体1还包括位于壳体1的后侧上的外壳5。外壳5被设计成保护可能延伸超出壳体1的后侧的锁定设备3。把手布置100要布置在其上的可打开元件被配置成具有相应的腔体或开口,使得把手布置100可以适当地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锁定设备3可以被配置成也与可打开元件的闩锁装置直接联接,使得锁定设备可以控制把手布置100的第一闩锁机构和可打开元件的锁定装置两者。
把手布置100可以被布置在可打开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可打开元件是门200,参见图2a至图2b。门200经由铰链220可旋转地联接至门框210。门200包括闩锁装置240,闩锁装置被配置成与位于门框210中的捕获装置230接合以将门200紧固在关闭位置。在图2a中门处于关闭位置。在图2b中,把手布置100的把手2已经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使得门200已经从其紧固位置释放并且移动到打开状态。图2c至图2d分别示出了在图2a至图2b中标记的部分X和Y的放大图。
把手布置100的把手2基本是长形形状,主要沿着限定为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参见图3。把手2包括把手抓握部6和把手联接部分8。把手抓握部6具有前侧和后侧,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后侧朝向壳体1的前侧布置。当处于关闭位置时,把手抓握部的前侧背向壳体1的前侧。把手联接部分8位于把手抓握部6的后侧,并且布置在把手抓握部6的纵向端部附近。把手联接部分8被配置成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装配在壳体1的腔体中。把手联接部分8包括突出部分9,该突出部分从联接部分8在与把手抓握部6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具体地沿着第一轴线A对称地延伸。把手联接部分8还包括槽10。槽10沿着第四轴线D延伸穿过把手联接部分,所述第四轴线D与第一轴线A平行并且从第一轴线A偏移。槽10沿着把手联接部分8的侧面是长形的。槽10沿把手联接部分8的所述侧面弯曲。槽10具有弯曲的内壁,这些弯曲的内壁被配置成接纳圆柱形物体(比如轴)。这样的轴可以沿表面长形槽以滑动运动可移动。当这样的轴布置在所述槽10内时,长形槽10还可以允许这样的轴旋转。把手联接部分8以与后侧端部偏移的方式连接至把手抓握部6,使得在把手2的把手联接部分8与把手抓握部6之间设置了联接凹部12。联接凹部12被配置成接纳壳体1的前侧边缘19。此外,把手联接部分8弯曲成使得突出部分9更靠近由把手2的把手抓握部6的后侧限定的平面。这使得当布置在壳体1上时要绕第一轴线A旋转的把手2更近地固定到壳体1。
把手布置100进一步包括齿轮13,参见图4、图7和图12。连接元件15可以连接至齿轮13。连接元件15具有沿第二轴线B延伸的长形形状,其中连接元件的一部分(中央部分16)是圆柱形形状的。中央部分16沿第二轴线B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的。连接元件15的一个端部17被配置成与可打开元件的闩锁装置的联接元件联接。所述联接端部17可以是基本方形的。中央部分16和联接端部17之间的接口可以设置有嵌齿状结构,该嵌齿状结构具有嵌齿18,这些嵌齿沿着此接口沿着连接元件15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分布。此嵌齿状结构可以方便地与所述联接元件的对应的嵌齿状结构接合。齿轮13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元件15的联接端部17位于连接元件15的相反的纵向端部上。齿轮13沿着与第二轴线B垂直的平面布置。齿轮13包括沿着齿轮13的圆周的一部分、沿着圆周的大约90度的嵌齿14。连接元件15的腔体从围绕第二轴线B居中地放置在齿轮4的一侧上的开口延伸,并且延伸到连接元件15中一定深度。此腔体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把手布置100进一步包括运动转换器20,参见图5。运动转换器20包括沿第三轴线C延伸的一对齿条21a、21b。齿条21a、21b为基本长方体形状,且大小相同。齿条21a、21b经由轴25可旋转地联接至链接元件22。齿条21a、21b的彼此面对的内部设置有槽27,槽27的长度与第三轴线C平行地延伸,宽度限定槽27的与第三轴线C以及齿条链接元件联接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延伸,深度限定槽27的与第三轴线C垂直并且与齿条链接元件联接部的旋转轴线平行的延伸。每个槽27的宽度被配置成至少与齿轮嵌齿14的厚度一样宽,使得齿轮嵌齿14可以接合在所述槽27中。至少一个槽27设置有用于与齿轮嵌齿14接合的切齿28。相对的齿条21a、21b可以基本上仅具有支撑功能。
链接元件22也具有长形形状,更具体地为Y形形状。链接元件包括第一端部部分23和第二端部部分24,其中,一个端部部分23通过所述轴25可旋转地联接至齿条21a、21b。相反的端部部分24,即与Y的顶部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被配置成经由轴26可旋转地联接至把手2,该轴被配置成布置在把手联接部分8的槽10中。由于所述槽10是长形的,所以链接元件22可以相对于把手2平移和旋转。
在图6和图7中,运动转换器20、齿轮13、连接元件15和把手2被组装起来。图7具体地描绘了组装起来的部件,其中从视图中去除了把手2的一部分,以便更清楚地示出结构布置。在图6和图7中,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在此位置,运动转换器20基本上相对于把手2的把手抓握部6平行布置。运动转换器20和把手2经由把手联接部分8彼此联接。齿条21a、21b和链接元件22都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沿着第三轴线C并且垂直于第一轴线A布置。连接元件15被布置成使得第二轴线B基本垂直于第一轴线A和第三轴线C。齿条21a、21b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将齿轮13夹在中间,使得齿轮13的一部分搁置在齿条21a、21b的槽27内。进一步地,齿轮13被布置成使得齿轮13的嵌齿14与齿条21a上的切齿28接合。齿条21a、21b中的任一个齿条都可以包括切齿,并且齿轮13可以相应地布置,使得把手布置100的功能保持相同。
把手2可以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现在在图8中的此最大打开位置描绘与图6和图7描绘的相同组件。当把手2向此最大打开位置移动时,由于轴26与把手联接部分8的联接,运动转换器20跟随把手2。当运动转换器20跟随把手2时,其经由齿条21a、21b和链接元件22将把手2的旋转转换成连接元件15和齿轮14绕第二轴线B的旋转。
图9a和图9b描绘了根据实施例之一的把手布置的截面视图。具体地,图9a描绘了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把手布置100。图9b描绘了当把手2处于最大打开位置时的把手布置100。
在10a至图10b中描绘了运动转换器20。在图10a中,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把手2的抓握部分6的前侧表面与壳体1的面向前的边缘19接合,以在把手抓握部6和壳体1之间形成无缝且基本连续的边界。把手联接部分8完全位于壳体1的腔体内,特别是,把手联接部分凹部12位于壳体1的所述面向前的边缘19下方。此外,运动转换器20并且特别是链接元件22被布置成沿第三轴线C延伸。在此位置,将链接元件22的端部部分24联接至把手联接部分18的轴26被定位在长形槽10中、在更靠近把手抓握部6的顶侧表面的一个端部处。
在运动转换器20内有腔体29,以用于容纳预偏置的弹簧30和抵接元件31。在一些实施例中,此腔体29被具体地放置在链接元件22内。预偏置的弹簧30将抵接元件31朝向沿把手联接部分8的面向运动转换器20的一侧定位的接纳表面11推动。预偏置的弹簧30沿着运动转换器20的纵向延伸推动抵接元件31。接纳表面11包括第一接纳表面部分11a和第二接纳表面部分11b,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每个接纳表面部分11a、11b相对于第三轴线C倾斜。第一接纳表面部分11a相对于第三轴线C的倾斜小于第二接纳表面部分11b。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抵接元件31抵接第一接纳表面部分11a。当把手2从其关闭位置释放时,即,将把手2保持在位的闩锁35从把手抓握部分6的底侧上的闩锁接纳元件7上脱离接合时,则预偏置的弹簧30能够沿着接纳表面11a推动抵接元件31,使得把手2开始旋转。旋转保持直到抵接元件31被推入第一接纳表面部分11a与第二接纳部分11b之间的弯曲边界为止。把手2的旋转量取决于接纳表面部分11a、11b的倾斜和弹簧29中的弹力。当抵接元件31位于此处时,由于抵接元件31基本上被困在第一接纳部分11a与第二接纳部分11b之间,因此预偏置的弹簧30自身不能进一步推动抵接元件31。当将抵接元件31被置于在此处时,把手2已经旋转到中间位置。在此位置,在把手2的抓握部分6与壳体1的前侧之间形成了宽的空间,从而允许使用者抓住把手抓握部分6并使其进一步旋转。
特别地,在此中间位置,运动转换器20仅被部分地移动。齿条21a、21b尚未被迫相对于壳体1平移。此功能是槽10为长形的效果。在关闭位置,把手布置100的轴26位于长形槽10的一个端部处。当把手2移动到中间位置时,轴26沿着槽10朝着长形槽10的相反端部移动。只有通过使把手2从壳体1背离中间位置旋转,齿条21a、21b才会沿第三轴线C相对于壳体1平移,使得齿轮13开始旋转。如图10b所示,把手2可以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在此位置,齿条21a、21b已经平移,以使齿轮13完全旋转。此外,抵接元件31已经被推入抵接元件接纳表面11c中,该抵接元件接纳表面被配置成与抵接元件31接合并且将其保持在位。通过使此抵接元件31放置在抵接元件接纳表面11c内,把手2将被锁定在其相应的最大打开位置。通过在朝向壳体1的方向上在把手2上施加足够强的力使得抵消并超过弹簧力,可以使抵接元件31从此位置脱离接合。此外,当把手2处于最大打开位置时,壳体1的前侧边缘19位于把手联接部分凹部12内。在此位置,轴9附近的把手联接部分8完全抵接壳体1的内壁,从而防止了把手2进一步旋转。
在图11中进一步描绘了运动转换器20。当朝向把手联接部分8移动时,抵接元件31的运动由槽33引导,该槽被配置成在预偏置的弹簧30的影响下在端部部分24处联接至轴26。一组突出部分32被配置成与所述引导槽33接合。在其中运动转换器20包括链接元件22的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槽33位于链接元件22内。
图12描绘了当把手2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接元件15布置在壳体1内部时的放大截面视图。弹簧43插入到连接元件15的腔体中,该腔体向齿轮13的一侧敞开,使得弹簧43的一个纵向端部抵接连接元件15的内部,而弹簧43的相反的纵向端部抵接壳体1。弹簧43被预偏置地布置在壳体1的内部与连接元件15之间。弹簧43可以用作利于连接元件15和齿轮13旋转的装置。弹簧43被预偏置成使得齿轮13沿齿条槽各自的宽度尺寸基本接合在齿条槽27的中间。此外,弹簧43还可以被配置成当所述连接元件15背离其静止取向旋转时在连接元件15上施加扭矩。
间隔元件42在弹簧43沿着第二轴线B的相反侧插入在连接元件15与壳体1之间。所述间隔元件42沿着连接元件15的圆柱形表面的圆周延伸。间隔元件42和弹簧43相互保持连接元件15以利于齿轮13与齿条21a、21b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布置100还可以包括闩锁元件34,参见图13a和图13b。闩锁元件34包括闩锁35,闩锁被配置成闩锁在位于把手抓握部6的后侧上的闩锁接纳元件7上。闩锁元件34可以设置有基本圆柱形的空心或实心的主体,并且被配置成可绕第五轴线E旋转。闩锁元件34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凸缘36,该至少一个凸缘在面对锁定设备3的一侧上从闩锁元件34的主体突出。闩锁元件34可以被放置在壳体的合适的腔体中,以允许所述围绕第五轴线E的旋转。当布置在所述合适的腔体中时,闩锁元件34经由抵接侧38抵接壳体。抵接侧38是圆柱形形状的,并且壳体中的合适的腔体被配置成接纳并接合所述抵接侧38。当闩锁元件34绕第五轴线E旋转时,抵接侧38沿着合适的壳体腔体滑动。闩锁元件34还可以包括在闩锁元件主体的相对于锁定设备的反侧上的另一突起。所述突起可以设置有弹簧腔体37,该弹簧腔体被配置成包含预偏置的弹簧41,参见图9a至图9b(图13a至图13b中未示出)。弹簧41将闩锁元件34推向闩锁位置。
在图14a和图14b中描绘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把手布置的锁定设备3。锁定设备3设置有相互作用部分40和可绕第六轴线F旋转的抵接元件39。抵接元件被配置成可旋转地压在凸缘36上,从而使闩锁元件绕第五轴线E旋转。在图14a和14b的实施例中,相互作用部分40是钥匙锁芯。
图15a和图15b描绘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件,该组件包括锁定设备3、闩锁元件34、壳体抵接板43和把手2。在图15a中,当闩锁元件34的闩锁35与把手的相应闩锁接纳元件7接合时,把手处于关闭位置。通过与锁定设备的相互作用部分40相互作用,抵接元件39被压到凸缘36上,从而使闩锁元件绕第五轴线E旋转,使得闩锁35与把手的闩锁接纳部分7脱离接合,使得把手可以绕第一轴线A旋转,如前所述。
图16a至图16b、图17a至图17b、图18a至图18b和图19a至图19b分别以透视图和侧视图描绘了锁定设备3的不同变体。在图16a至图16b中,展示了柱形锁3a。柱形锁3a包括相互作用部分40a和抵接元件39a。通过将钥匙插入到相互作用部分40a中并围绕第六轴线F扭转所述钥匙,抵接元件39a也围绕第六轴线F旋转。当插入到把手布置100中时,钥匙在相互作用部分40内部的所述扭转使得抵接元件39a抵接并压在把手布置的闩锁元件34的凸缘36上。在相互作用部分40内扭转所述钥匙因此使闩锁35与把手2的闩锁接纳部分7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把手2从其关闭位置旋转。
在图17a至图17b中,展示了锁定设备3的不同实施例。锁定设备3b包括相互作用部分40b,在此情况下为按钮,该相互作用部分可沿第六轴线F移动。锁定设备3b进一步包括抵接元件39b、引导凸缘61b和置于按钮40b的腔体中的预偏置的弹簧60b。弹簧的一个纵向端部被布置成使得其压在按钮的内表面上,所述内表面垂直于轴线F布置。预偏置的弹簧60b的相反端部布置成压在固定于壳体的接纳板上(未示出)。壳体1进一步包括引导槽,引导凸缘61b被配置成放置在引导槽中。壳体还包括引导槽,在抵接元件39b上的一组引导部分62b插入引导槽中,用于在沿第六轴线F按压按钮40b时引导抵接元件39b的运动。当按下按钮时,抵接元件39b主要在垂直于第六轴线F的方向上被引导。当插入到把手布置100中时,对按钮40b的所述按压导致抵接元件39b抵接并按压到把手布置100的闩锁元件34的凸缘36上。因此,沿着第六轴线F按压所述按钮因此使闩锁35与把手2的闩锁接纳部分7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把手2从其关闭位置旋转。
在图18a至图18b中以及图19a至图19b中,展示了锁定设备3的两个不同的实施例。锁定设备3c、3d包括相互作用部40c、40d、抵接元件39c、39d和弹簧60c、60d。抵接元件39c、39d可绕第六轴线F旋转,该旋转通过与相互作用部分40c、40d相互作用而引起。弹簧60c、60d被布置成使得一个纵向端部抵接壳体并且相反端部抵接抵接元件39c、39d。当抵接元件39c、39d绕第六轴线F旋转时,弹簧60c、60d被偏置,从而在抵接元件39c、39d上施加扭矩以迫使其返回到静止位置。当插入到把手布置100中时,抵接元件39c、39d的所述旋转使得抵接元件39c、39d抵接并且压在把手布置100的闩锁元件34的凸缘36上。因此,所述旋转因此使闩锁35与把手2的闩锁接纳部分7脱离接合,从而允许把手2从其关闭位置旋转。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披露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实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性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是用于限制的目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把手布置(100),包括:
壳体(1);以及
把手(2),该把手包括把手抓握部(6)和把手联接部分(8),该把手能够围绕第一轴线(A)相对于该壳体(1)旋转,
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布置(100)进一步包括
齿轮(13),该齿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绕第二轴线(B)旋转,以及
运动转换器(20),该运动转换器包括与该齿轮(13)相邻布置的齿条(21a,21b),该运动转换器齿条能够沿第三轴线(C)相对于该齿轮线性移动,该运动转换器包括被配置成与该齿轮的相应嵌齿(14)接合的切齿(28),
其中,该运动转换器(20)联接至该把手(2),以使该把手绕该第一轴线(A)的旋转引起该运动转换器齿条(21a,21b)沿该第三轴线(C)移动,使得该齿轮(13)绕该第二轴线(B)旋转,
其中,该运动转换器(20)设置有预偏置的弹簧(30),该弹簧被配置成将抵接元件(31)推向所述把手(2)中的凹部(11a-c),该凹部被配置成接纳该抵接元件,使得该把手保持在位在至少一个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线(A)和所述第二轴线(B)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第一轴线(A)和所述第二轴线(B)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第三轴线(C)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A)和所述第二轴线(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把手(2)包括长形槽(10),该长形槽被配置成引导所述运动转换器(20),使得该把手能够从紧固位置解开以旋转到中间位置,而无需沿该第三轴线(C)平移所述运动转换器齿条(21a,21b)。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布置,所述运动转换器(20)包括链接元件(22),该链接元件包括两个端部部分(23、24),其中一个端部部分(23)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齿条(21a,21b),而另一个端部部分(24)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把手(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运动转换器(20)包括长形槽(33),当所述把手(2)从所述紧固位置解开以旋转到所述中间位置时,该长形槽引导所述抵接元件(31)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抵接元件(31)与所述把手(2)之间的接触接口相对于该抵接元件与该把手的接触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齿轮(13)的嵌齿(14)沿该齿轮的圆周的一部分在面向运动转换器齿条(21a)的一侧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其中,所述运动转换器(20)包括第二齿条(21b),该第二齿条在相对于该第一运动转换器齿条(21a)的相反侧上与所述齿轮(13)相邻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所述把手布置(100)包括置于该齿轮(13)与该壳体(1)之间的弹簧(4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所述把手布置(100)包括置于该齿轮(13)与该壳体(1)之间的间隔元件(4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布置,所述把手布置(100)包括布置在该把手抓握部(6)与该把手联接部分(8)之间的联接凹部(12),该联接凹部被配置成当该把手(2)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时接纳该壳体(1)的面向前的边缘(19)。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布置(100)用于释放或紧固门的用途,该门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将该门紧固到门框的闩锁位置和释放该门的解锁位置,其中,所述齿轮(13)联接至该闩锁机构,使得该齿轮(13)围绕所述第二轴线(B)的旋转使该闩锁机构在该闩锁位置和该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CN201980024044.9A 2018-05-16 2019-05-06 把手布置及其用途 Active CN112041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72631.6A EP3569798B1 (en) 2018-05-16 2018-05-16 Lift handle arrangement
EP18172631.6 2018-05-16
PCT/EP2019/061549 WO2019219431A1 (en) 2018-05-16 2019-05-06 Lift handle arrang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523A true CN112041523A (zh) 2020-12-04
CN112041523B CN112041523B (zh) 2021-10-08

Family

ID=62186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4044.9A Active CN112041523B (zh) 2018-05-16 2019-05-06 把手布置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6122B2 (zh)
EP (1) EP3569798B1 (zh)
CN (1) CN112041523B (zh)
BR (1) BR112020020654A2 (zh)
CA (1) CA3098527A1 (zh)
WO (1) WO20192194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3880U1 (ru) * 2020-12-22 2021-04-26 Руслан Рузилевич Зайнуллин Шарнирная ручка с защелко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0350A (en) * 2019-01-03 2020-07-22 Aanco Uk Ltd Handle assembly
US11396760B2 (en) * 2019-05-01 2022-07-26 Robert Renner Telescoping flush handle for lift and slide doors
DE102019133323A1 (de) * 2019-12-06 2021-06-10 Emka Beschlagteile Gmbh & Co. Kg Modulares Verschluss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6726A1 (de) * 2000-09-21 2002-04-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Türgriff, insbesondere a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01512084A (zh) * 2006-09-09 2009-08-19 帝拉克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定位保险式枢转杆把手的枢转杆操作装置
CN204357197U (zh) * 2014-11-28 2015-05-27 陈靖华 一种隐藏式安全执手锁
CN105008638A (zh) * 2013-02-20 2015-10-28 D&D集团有限公司 闩锁组件
CN205976747U (zh) * 2016-08-23 2017-02-22 宁波市鄞州五乡永恒电器锁具厂 一种传动门锁
CN206035100U (zh) * 2016-08-23 2017-03-22 宁波市鄞州五乡永恒电器锁具厂 一种传动型门锁
DE102017112497A1 (de) * 2016-06-07 2017-12-07 Fath Gmbh Sicherheitsgriff mit Hebelwirk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7386A (en) * 1944-06-05 1947-09-16 Bassick Co Door latch
GB2148377B (en) * 1983-10-22 1987-02-18 Hardware & Systems Patents Ltd Improvements in fasteners for doors, windows and the like
DE3407700C2 (de) * 1984-03-02 1986-10-30 Rittal-Werk Rudolf Loh Gmbh & Co Kg, 6348 Herborn Abschließbare Handhabe für Schaltschranktüren und dgl.
DE3673648D1 (de) * 1986-09-25 1990-09-27 Dieter Ramsauer Schwenkhebelstangenverschluss.
AT398453B (de) * 1992-10-06 1994-12-27 Roto Frank Eisenwaren Türdrückerbeschlagsgarnitur
US5301989A (en) * 1993-03-09 1994-04-12 Truth Hardware Corporation Tilt lock for double-hung windows
JP2504714B2 (ja) * 1993-04-07 1996-06-05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引出し回転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US5638709A (en) * 1994-04-25 1997-06-17 Clavin; Timothy J. Trigger latch
DE4425970C1 (de) * 1994-07-22 1995-11-16 Emka Beschlagteile Versenkbarer Verschluß für links- und rechts angeschlagene Schaltschranktüren
BR9808084A (pt) * 1997-03-27 2000-03-08 Emka Beschlagteile Fecho de alavanca
DE59805806D1 (de) * 1997-04-02 2002-11-07 Emka Beschlagteile Modularer stangenverschluss
DE19801721C1 (de) * 1998-01-19 1999-04-29 Loh Kg Rittal Werk Schubstangenverschluß
JP2969119B1 (ja) * 1998-12-22 1999-11-02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引き出し回転操作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3583383B2 (ja) * 2001-06-08 2004-11-04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符号合わせ錠組込み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JP2002371731A (ja) * 2001-06-15 2002-12-26 Takigen Mfg Co Ltd 扉用ロック機構の入力用ハンドル機構
DE10246441A1 (de) * 2002-10-04 2004-04-29 Burg Schließsysteme F.W. Lüling KG Schwenkgriff
US7159909B1 (en) * 2005-11-04 2007-01-09 Kuo-Chuan Hung Cabinet enclosure handle
DE202006014041U1 (de) * 2006-09-13 2006-11-23 Emka Beschlagteile Gmbh & Co. Kg Klapp-Hebelverschluss
DE502007005420D1 (de) * 2007-08-15 2010-12-02 Roto Frank Ag Drehhandhabe für einen Verschluss eines Flügels eines Fensters oder dergleichen sowie Verfahren zur Betätigung des Verschlusses
HK1150349A2 (en) * 2010-04-16 2011-12-09 Austin Hughes Electronics Ltd Door locking system
KR101198666B1 (ko) * 2010-08-31 2012-11-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일게이트의 인출식 아웃사이드 핸들
DE102012111095B4 (de) * 2012-11-19 2014-11-27 Emka Beschlagteile Gmbh & Co. Kg Schwenkhebelverschluss mit geringer Einbautiefe
US9683395B2 (en) * 2013-06-14 2017-06-20 B/E Aerospace, Inc. Advanced latch for emergency oxygen container deployment
FR3022938B1 (fr) * 2014-06-27 2018-11-23 Assa Abloy France Sas Ensemble de poignee pour le verrouillage/deverrouillage d'un ouvrant.
US11591821B2 (en) * 2017-04-21 2023-02-28 Dirak Dieter Ramsauer Konstruktionselemente Gmbh Modular closure device for different closure elements
US11492824B2 (en) * 2018-02-01 2022-11-08 Nifco America Corp. Latch assembly for glovebox
KR102621229B1 (ko) * 2018-08-31 2024-01-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6726A1 (de) * 2000-09-21 2002-04-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Türgriff, insbesondere a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01512084A (zh) * 2006-09-09 2009-08-19 帝拉克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定位保险式枢转杆把手的枢转杆操作装置
CN105008638A (zh) * 2013-02-20 2015-10-28 D&D集团有限公司 闩锁组件
CN204357197U (zh) * 2014-11-28 2015-05-27 陈靖华 一种隐藏式安全执手锁
DE102017112497A1 (de) * 2016-06-07 2017-12-07 Fath Gmbh Sicherheitsgriff mit Hebelwirkung
CN205976747U (zh) * 2016-08-23 2017-02-22 宁波市鄞州五乡永恒电器锁具厂 一种传动门锁
CN206035100U (zh) * 2016-08-23 2017-03-22 宁波市鄞州五乡永恒电器锁具厂 一种传动型门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3880U1 (ru) * 2020-12-22 2021-04-26 Руслан Рузилевич Зайнуллин Шарнирная ручка с защелко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0020654A2 (pt) 2021-01-12
CA3098527A1 (en) 2019-11-21
WO2019219431A1 (en) 2019-11-21
US20210164260A1 (en) 2021-06-03
EP3569798B1 (en) 2024-05-29
US11846122B2 (en) 2023-12-19
CN112041523B (zh) 2021-10-08
EP3569798A1 (en)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523B (zh) 把手布置及其用途
US8267442B2 (en) Outer operational device for panic exit door lock
US9435143B2 (en) Cylindrical lock with automatic electronic locking function
US20170009497A1 (en) Locking device
KR20090120132A (ko) 핸들중앙 비상키겸용 디지털 도어록용 클러치 모듈
US20050151380A1 (en) Push-pull latch bolt mechanism
KR200479683Y1 (ko) 초기 개폐 기능을 갖는 미닫이문용 잠금장치
US20020060456A1 (en) Spring-loaded camlock
JP4907489B2 (ja) シリンダ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解錠装置
KR100686609B1 (ko) 도어 록 장치
KR20180110404A (ko) 접이식 도어용 잠금장치
CN106988629B (zh) 双锁联动机构和车辆
KR102599754B1 (ko) 푸시풀 타입 도어락
KR200194176Y1 (ko) 도어 잠금 장치
KR200452139Y1 (ko) 미닫이창문용 잠금장치
KR101534108B1 (ko) 미닫이 창호용 잠금핸들장치
KR100713073B1 (ko) 도어락 장치용 락모듈
KR200210597Y1 (ko) 창문용 잠금장치
KR102061861B1 (ko) 문에 사용되는 잠금장치
JP4273552B2 (ja) 建具の施錠機構
KR102026579B1 (ko) 틸트형 창호 그립핸들
KR102654720B1 (ko) 자동잠금 작동 및 해제의 스위칭이 가능한 슬라이딩 창호의 핸들 조립체
GB2201448A (en) Security device
CN210989663U (zh) 锅盖组件与高压锅
EP1190151B1 (en) Handle mechanis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