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6861A -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6861A
TW201726861A TW105131651A TW105131651A TW201726861A TW 201726861 A TW201726861 A TW 201726861A TW 105131651 A TW105131651 A TW 105131651A TW 105131651 A TW105131651 A TW 105131651A TW 201726861 A TW201726861 A TW 2017268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film
compound
adhesive composition
meth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1275B (zh
Inventor
Ryo Kanno
Tatsuya Yamasaki
Yuto Saruhashi
Ryuta Tomoyose
Takeshi Saito
Tetsuro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6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6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2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discrete sheets or panels only
    • B32B37/18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discrete sheets or panels only one or more of the layers being 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8Electrical discharge treatment, e.g. corona, plasma treatment;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2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dialcohols, e.g.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r 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2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mides or imides
    • C09J133/2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amide or methacryl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72Cured, e.g. vulcanised, cross-link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10/00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 B32B2310/08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32B2310/0806Treatment by energy or chemical effects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29/00Polyvinylalcohol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ldehydes, polyvinylketones or polyvinylketals
    • B32B2329/04Polyvinylalcoh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6Esters of polycondensation macromers
    • C08F222/1063Esters of polycondensation macromers of alcohol terminated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use of ir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液體安定性優良、使用期限長而生產性亦優良,且其所形成的接著劑層可讓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性良好,即便在結露環境等嚴苛條件下耐水性依然優良。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Description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係於透過接著劑層將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積層而成之偏光薄膜中,用以形成前述接著劑層。又,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使用了前述接著劑層之偏光薄膜。該偏光薄膜可單獨或是以將其積層為光學薄膜的形式來形成液晶顯示裝置(LCD)、有機EL顯示裝置、CRT、PDP等影像顯示裝置。
發明背景 液晶顯示裝置於時鐘、行動電話、PDA、筆記型電腦、電腦用顯示器、DVD播放器、TV等用途上的市場正急速地擴張。液晶顯示裝置是經由液晶之切換(Switching)使偏光狀態可視化,基於其顯示原理會使用偏光件。特別是在TV等用途上,益趨追求高亮度、高對比、廣視角,而益趨追求偏光薄膜之高穿透率、高偏光度、高色再現性等。
作為偏光件,因具有高穿透率、高偏光度,故碘系偏光件最普遍廣為使用,其係例如令聚乙烯醇(以下亦簡稱「PVA」)吸附碘並延伸而成之結構。一般而言偏光薄膜是使用藉由所謂水系接著劑在偏光件兩面貼合透明保護薄膜而成之物,而該水系接著劑是將聚乙烯醇系材料溶於水而成者(下述專利文獻1)。透明保護薄膜是使用透濕度高的三醋酸纖維素等。使用前述水系接著劑時(即所謂濕式積層),在將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後需要乾燥步驟。
另一方面,已提出一種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以取代前述水系接著劑。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製造偏光薄膜時,因不需乾燥步驟,故能提升偏光薄膜之生產性。例如,已提出使用N-取代醯胺系單體作為硬化性成分的自由基聚合型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下述專利文獻2)。該接著劑組成物可在高濕度下及高溫下之嚴苛環境下發揮優良的耐久性,但在市場上,實際情況是仍持續需要能更進一步提升接著性及/或耐水性的接著劑組成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案第2006-2207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案第2008-287207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人等針對開發可提升接著劑層之接著性及耐水性的接著劑組成物精心探究的結果,終至下述結論:接著劑層之接著性及耐水性的改良與作為其原料之組成物的液體安定性之間存在相反的關係,要解決此二者之問題尚需要進一步想方設法。而後,為解決此課題,深入之下發現特定有機金屬化合物與聚合性化合物的組合極為有效。
本發明乃有鑑於上述實情研發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液體安定性優良、使用期限長而生產性亦優良,且所形成的接著劑層可讓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性良好,即便在結露環境等嚴苛條件下耐水性依然優良。
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薄膜,其係藉由使用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形成之接著劑層讓透明保護薄膜設置於偏光件上;再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了前述偏光薄膜的光學薄膜,更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了前述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而精心探究的結果,發現可藉由下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來達成上述目的,終至解決本發明之課題。
即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特徵在於其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有機金屬化合物(A)之金屬宜為鈦。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宜含有前述金屬烷氧化物以作為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且前述金屬烷氧化物所具有的有機基之碳數宜為3以上。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宜含有前述金屬螯合物以作為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且前述金屬螯合物所具有的有機基之碳數宜為4以上。
以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總量為100重量%時,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比率宜為0.05~15重量%。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的分子量宜為100(g/mol)以上。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宜為隔著可含氧之碳數1~20的有機基而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
就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而言,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以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總量為α(mol)時,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宜為0.25α(mol)以上。
就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而言,在將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浸漬於23℃純水中24小時的情況下,下式所示之總體(bulk)吸水率宜為10重量%以下, 式︰{(M2-M1)/M1}×100(%) 惟,M1︰浸漬前之硬化物重量;M2︰浸漬後之硬化物重量。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宜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宜含有(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前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宜含有多官能性化合物,該多官能性化合物具有至少2個具自由基聚合性之官能基。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宜進一步含有光聚合引發劑。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宜進一步含有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宜進一步含有光酸產生劑。
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使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宜為1.0×107 Pa以上。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任一前述所記載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第1混合步驟,混合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獲得混合硬化性成分;及第2混合步驟,於前述混合硬化性成分中混合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其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再者,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任一前述記載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第1混合步驟,混合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而獲得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及第2混合步驟,於前述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中混合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
又,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在偏光件之至少一面隔著接著劑層設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其特徵在於前述接著劑層是由任一前述記載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所形成。
前述偏光薄膜中,前述接著劑層的厚度宜為0.1~3μm,且前述接著劑層浸漬於23℃純水中24小時的情形下,以下式表示之總體吸水率宜為10重量%以下: 式︰{(M2-M1)/M1}×100(%) 惟,M1︰浸漬前之硬化物重量;M2︰浸漬後之硬化物重量, 並且,前述接著劑層於25℃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宜為1.0×107 Pa以上。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係任一前述記載之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塗佈步驟,將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塗佈在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中之至少一面;貼合步驟,將前述偏光件與前述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及接著步驟,透過接著劑層將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接著,其中該接著劑層係藉由從前述偏光件面側或前述透明保護薄膜面側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而得。
再者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薄膜,特徵在於其積層有至少1層前述記載之偏光薄膜;又亦有關於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特徵在於其使用了前述記載之偏光薄膜或前述記載之光學薄膜。 發明效果
透過接著劑層於偏光件積層透明保護薄膜而成的偏光薄膜,在暴露於結露環境下時,特別會在接著劑層與偏光件之間發生接著剝離,就其發生機制可推測如下。首先,滲透保護薄膜的水分會於接著劑層中擴散,且該水分擴散到偏光件之界面側。在此,以習知偏光薄膜來說,氫鍵結及/或離子鍵結對接著劑層與偏光件間的接著力貢獻度高,然而擴散至偏光件界面側的水分會讓界面上的氫鍵結及離子鍵結解離,結果導致接著劑層與偏光件之接著力降低。因此,在結露環境下會有接著劑層與偏光件間發生接著剝離的狀況。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有機金屬化合物(A)。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會因夾雜水分而成為活性之金屬種,結果有機金屬化合物(A)會與偏光件及構成接著劑層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兩方強固地相互作用。藉此,即便偏光件與接著劑層之界面有水分存在,其等仍透過有機金屬化合物(A)強固地相互作用,故偏光件與接著劑層之間的接著耐水性會飛躍性地提升。
如前所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對本發明課題之一的接著劑層接著性・耐水性提升方面大有助益,但含有該化合物的組成物因液體安定性會變得不安定,導致有使用期限變短、生產性惡化的傾向。推測其原因之一是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反應性高,其與組成物中微量含有的水分接觸將引發水解反應與自縮合反應,結果會自體凝集而讓組成物液白濁化(產生凝集物、相分離、沈澱)。然而本發明於組成物中同時含有有機金屬化合物(A)和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故抑制了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水解反應與自縮合反應,而能使組成物中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液體安定性飛躍性地提升。獲得所述效果的理由雖不甚清楚,但可推測是以下的理由(1)~(2)。
(1)聚合性化合物(B)所具有的羧基與有機金屬化合物(A)所具有之金屬會強固地鍵結及/或配位,使金屬的電子密度上升,而可降低對水分子等其他配位子的吸引力。 (2)具有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還具有聚合性官能基而較為龐大,故聚合性化合物(B)透過羧基與有機金屬化合物(A)鍵結/及配位後,其他配位子會難以靠近金屬。
此外,本發明之組成物不僅是提升了液體安定性,在硬化形成接著劑層的過程中,於聚合性化合物(B)存在下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機能仍不減損,即偏光件與構成接著劑層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兩者會強固地相互作用。就結果而言,本發明可兼顧組成物之液體安定性的提升及其硬化物之接著性耐水性的提升。
就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而言,該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的總體吸水率宜在10重量%以下。該總體吸水率顯示出由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得之硬化物層在將其用於形成接著劑層時吸水性非常低。因此,於偏光件上隔著前述硬化物層所構成之接著劑層設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其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層之接著性良好,且在高溫高濕下之嚴苛環境下的光學耐久性能滿足更高的水準。
例如,具有使用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形成之硬化物層(接著劑層)的偏光薄膜,在嚴苛的加濕環境下(例如85℃×85%RH)光學耐久性(加濕耐久性試驗)亦良好。因此,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即便處於前述嚴苛的加濕環境下,仍可壓低偏光薄膜之穿透率及偏光度的下降程度(變化)。又,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即便在如浸漬於水中這類嚴苛環境下仍能抑制接著力的降低,就算在與水之接觸環境很嚴峻的條件下,仍能將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間(偏光件與接著劑層間)之接著力的下降程度壓低。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有機金屬化合物(A)> 金屬烷氧化物是至少一個以上作為有機基之烷氧基與金屬鍵結而成的化合物,而金屬螯合物是有機基隔著氧原子與金屬鍵結或配位而成的化合物。作為金屬,以鈦、鋁、鋯為佳。其中,鋁及鋯的反應性比鈦更快速,而會有接著劑組成物之使用期限縮短、且接著耐水性之提升效果降低的情況。因此,從提升接著劑層的接著耐水性之觀點來看,有機金屬化合物之金屬是以鈦較佳。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金屬烷氧化物以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時,宜使用金屬烷氧化物所具有之有機基碳數在3以上者,較佳為4以上。碳數若為2以下,會有接著劑組成物之使用期限變短、且接著耐水性之提升效果變低的情況。碳數4以上之有機基可舉例如丁氧基,相當適合使用。作為適合之金屬烷氧化物,可舉例如四異丙基鈦酸酯、四正丁基鈦酸酯、丁基鈦酸酯二聚物、四辛基鈦酸酯、三級戊基鈦酸酯、四三級丁基鈦酸酯、四硬脂醯基鈦酸酯、四異丙氧基鋯、四正丁氧基鋯、四辛氧基鋯、四三級丁氧基鋯、四丙氧基鋯、二級丁醇鋁、乙醇鋁、異丙醇鋁、丁醇鋁、二異丙醇鋁單二級丁醇、單二級丁氧基二異丙醇鋁等。其中,以四丁基鈦酸酯為佳。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金屬螯合物以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時,宜使用金屬螯合物所具有之有機基碳數在4以上者。碳數一旦在3以下,就會有接著劑組成物之使用期限縮短、而且接著耐水性之提升效果降低的情況。作為碳數為4以上之有機基可舉例如乙醯丙酮基、乙醯乙酸乙酯基、異硬脂酸酯基、辛二醇酸酯/鹽基等。其中,從提升接著劑層之接著耐水性的觀點來看,有機基是以乙醯丙酮基或乙醯乙酸乙酯基為佳。作為適合的金屬螯合物的例子,可舉例如乙醯丙酮鈦、辛二醇酸鈦、四乙醯丙酮鈦、乙醯乙酸乙酯鈦、聚羥基硬脂酸鈦、二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雙(辛二醇酸)二丁氧基鈦、雙(乙醯乙酸乙酯)二丙氧基鈦、乳酸鈦、二乙醇胺化鈦、三乙醇胺化鈦、二丙氧基雙(乳酸)鈦、二丙氧基鈦雙(三乙醇胺化物)、二正丁氧基鈦雙(三乙醇胺化物)、三正丁氧基單硬脂酸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乙酸酯)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鈦、磷酸鈦化合物、乳酸鈦銨鹽、1,3-丙烷二氧雙(乙醯乙酸乙酯)鈦、十二基苯磺酸鈦化合物、胺乙胺基乙酮鈦、四乙醯丙酮鋯、單乙醯丙酮鋯、雙乙醯丙酮鋯、雙乙醯乙酸乙酯乙醯丙酮鋯、鋯乙酸酯、三正丁氧基乙醯乙酸乙酯鋯、二正丁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鋯、正丁氧基參(乙醯乙酸乙酯)鋯、肆(正丙基乙醯乙酸)鋯、肆(乙醯基乙醯乙酸酯)鋯、肆(乙醯乙酸乙酯)鋯、乙醯乙酸乙酯鋁、乙醯丙酮鋁、雙乙醯乙酸乙酯乙醯丙酮鋁、二異丙氧基乙醯乙酸乙酯鋁、二異丙氧基乙醯丙酮鋁、異丙氧基雙(乙醯乙酸乙酯)鋁、異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鋁、參(乙醯乙酸乙酯)鋁、參(乙醯丙酮)鋁、單乙醯丙酮・雙(乙醯乙酸乙酯)鋁。其中以乙醯丙酮鈦、乙醯乙酸乙酯鈦為佳。
作為在本發明能夠使用的有機金屬化合物,除了上述以外,亦可舉出辛酸鋅、月桂酸鋅、硬脂酸鋅、辛酸錫等有機羧酸金屬鹽、乙醯丙酮鋅螯合物、苯甲醯基丙酮鋅螯合物、二苯甲醯基甲烷鋅螯合物、乙醯乙酸乙酯鋅螯合物等鋅螯合物化合物等。
本發明中,以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總量為100重量%時,有機金屬化合物(A)之比率以0.05~15重量%為佳,0.1~10重量%較佳。蓋因在摻混量超過15重量%的情況下,會有接著劑組成物之儲存安定性惡化、用以接著於偏光件或保護薄膜之成分的比率相對不足而接著性降低之虞。而且在未滿0.05重量%的情況下,接著耐水性之效果會無法充分發揮。
<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 聚合性化合物(B)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所含有之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無論何者均可為一個亦可為兩個以上。
聚合性官能基並無特別限制,可舉如含碳-碳雙鍵之基、環氧基、氧呾基、乙烯醚基等。
聚合性官能基尤宜為下列通式(I)或式(II)所示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 H2 C=C(R1 )-COO- (I) (式中,R1 表示氫或碳數1~20之有機基), H2 C=C(R2 )-R3 - (II) (式中,R1 表示氫或碳數1~20之有機基,R3 表示直接鍵結或碳數1~20之有機基),尤其以R1 或R2 為氫或甲基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尤佳。
聚合性化合物(B)中羧基的鍵結位置沒有特別限定,但從提升有機金屬化合物(A)在組成物中之液體安定性的觀點來看,比起直接結合了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而成的(甲基)丙烯酸,適宜的是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隔著可含氧之碳數1~20有機基而與羧基鍵結而成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又,從提升有機金屬化合物(A)在組成物中之液體安定性的觀點來看,適宜的是聚合性化合物(B)的分子量高,鍵結及/或配位於有機金屬化合物(A)時很龐大,而在其他配位子要配位時形成立體障礙。因著聚合性化合物(B)形成立體障礙,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配位子交換反應及水解反應或縮合反應等的反應速度會降低,有機金屬化合物就會安定化。因此,聚合性化合物(B)的分子量以100(g/mol)以上為佳,125(g/mol)以上較佳,150(g/mol)以上更佳,200(g/mol)以上尤佳,250(g/mol)以上最佳。聚合性化合物(B)之分子量上限沒有特別限定,以400(g/mol)以下為佳,350(g/mol)以下較佳。
又,從提升有機金屬化合物(A)在組成物中之液體安定性的觀點來看,聚合性化合物(B)是以隔著可含氧之碳數1~20之有機基而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為佳。此種有機基可舉例如烷基、烯基、炔基、亞烷基、脂環基、不飽和脂環基、烷酯基、芳香族酯基、醯基、羥烷基、環氧烷基,可單獨抑或結合多個相同有機基,亦可結合多個相異有機基。聚合性化合物(B)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丙烯酸β‐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甲基丙烯酸β‐羧乙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丁二酸單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單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單酯、ω‐羧基‐聚己內酯單丙烯酸酯、2‐丙烯醯氧基乙基四氫苯二甲酸單酯、2‐丙烯醯氧基丙基氧基苯二甲酸單酯、2‐丙烯醯氧基丙基四氫苯二甲酸單酯、2‐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單酯、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單酯、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單酯、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四氫苯二甲酸單酯、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單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氧基苯二甲酸單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四氫苯二甲酸單酯、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單酯等。
從提升有機金屬化合物(A)在組成物中的液體安定性之觀點來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以有機金屬化合物(A)之總量為α(mol)時,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以0.25α(mol)以上為佳,0.35α(mol)以上較佳,0.5α(mol)以上更佳,1α(mol)以上尤佳。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一旦過低,就會有有機金屬化合物(A)安定化不足、易於進行水解反應與自縮合反應而使用期限縮短的狀況。此外,相對於有機金屬化合物(A)之總量α(mol),聚合性化合物(B)含量的上限以未滿200α(mol)為佳,且未滿100α(mol)較佳,未滿20α(mol)更佳,未滿6α(mol)尤佳,未滿2α(mol)最佳。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一旦過多,有機金屬化合物就會過度安定化,而偏光件與接著劑層的反應就變得容易受阻,其結果為有接著性或耐水性差的狀況。
<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為同時混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有機金屬化合物(A)及聚合性化合物(B)而得者,亦可為先製造包含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將其與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混合而獲得者。
如前述般,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聚合性化合物(B)所具有之羧基,與有機金屬化合物(A)所具有之金屬強固地鍵結及/或配位,藉此使有機金屬化合物(A)安定化。在此,於不存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等之情況下,若預先將有機金屬化合物(A)與聚合性化合物(B)混合‧反應,其等之反應率及/或配位率會飛躍性地提高,所獲得的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會含有高濃度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與聚合性化合物(B)之反應物及/或配位物。因此,所獲得的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會有極高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安定性,含有其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有機金屬化合物(A)安定性亦同樣會變高。本發明中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於後詳述。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以作為硬化性成分。
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可適宜使用電子束硬化型、紫外線硬化型、可見光線硬化型等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進而,紫外線硬化型及可見光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區分為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與陽離子聚合型接著劑組成物。本發明中,將波長範圍10nm~未滿380nm之活性能量線記為紫外線、將波長範圍380nm~800nm之活性能量線記為可見光線。
<1︰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 作為前述硬化性成分,可舉例如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使用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如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含碳-碳雙鍵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該等硬化性成分可使用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或雙官能以上之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任一種。又,該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該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化合物為合宜。此外,本發明中,所謂(甲基)丙烯醯基意指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以下「(甲基)」同義。
≪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醯胺基之(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在確保與偏光件及各種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性上、還有就聚合速度快且生產性優良的觀點來看都甚為理想。作為(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己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N-烷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N-丙烷(甲基)丙烯醯胺等含N-羥烷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N-胺烷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N-甲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氧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N-烷氧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氫硫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氫硫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N-氫硫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等等。又,(甲基)丙烯醯胺基之氮原子形成了雜環的含雜環之(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可舉例如N-丙烯醯基嗎啉、N-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丙烯醯基吡咯啶等。
前述(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當中,從與偏光件及各種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性的觀點來看,以含N-羥烷基之(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為佳,尤以N-羥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為佳。
此外,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各種(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具體而言,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2-甲基-2-硝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第三戊酯、3-戊基(甲基)丙烯酸酯、2,2-二甲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4-甲基-2-丙基戊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酯等(甲基)丙烯酸(碳數1-20)烷基酯類。
又,前述(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等(甲基)丙烯酸環烷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芳烷酯;(甲基)丙烯酸-2-異莰酯、(甲基)丙烯酸-2-降莰基甲酯、(甲基)丙烯酸-5-降莰烯-2-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2-降莰基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等多環式(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乙基卡必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烷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烷氧基或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等。
又,作為前述(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可舉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環己烷二甲醇一(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等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環氧丙醚等含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羥基丙酯等含鹵素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胺基烷酯;(甲基)丙烯酸-3-氧環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氧環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環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丁基-氧環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己基-氧環丁基甲酯等含氧環丁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丁內酯等具有雜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甲基)丙烯酸對苯基苯酚酯等等。
又,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伊康酸、馬來酸、延胡索酸、巴豆酸、異巴豆酸等含有羧基之單體。
又,作為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ε-己內醯胺、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等內醯胺系乙烯基單體;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㗁唑、乙烯基嗎啉等具有含氮雜環之乙烯系單體等等。
又,作為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在末端或分子中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等活性雙鍵基且具有活性亞甲基之化合物。作為活性亞甲基,可舉例如乙醯乙醯基、烷氧丙二醯基、或氰乙醯基等。前述活性亞甲基係以乙醯乙醯基為佳。舉例言之,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如2-乙醯乙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醯乙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醯乙醯氧基-1-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乙醯乙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氧基丙二醯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氰基乙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2-氰基乙醯氧基乙基)丙烯醯胺、N-(2-丙醯基乙醯氧基丁基)丙烯醯胺、N-(4-乙醯乙醯氧基甲基苄基)丙烯醯胺、N-(2-乙醯乙醯基胺基乙基)丙烯醯胺等。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以乙醯乙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為佳。
≪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又,作為雙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之N,N’-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2-乙基-2-丁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環氧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環氧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環氧丙醚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甲縮醛(甲基)丙烯酸酯、二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與多元醇的酯化物、9,9-雙[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茀。作為具體例,係以ARONIX M-220(東亞合成公司製)、LIGHT-ACRYLATE 1,9ND-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IGHT-ACRYLATE DGE-4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IGHT-ACRYLATE DCP-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SR-531(Sartomer公司製)、CD-536(Sartomer公司製)等為佳。此外因應需要,可舉如各種環氧基(甲基)丙烯酸酯、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各種(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等。此外,多官能(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之聚合速度快且生產性優異,加上樹脂組成物作成硬化物時之交聯性優異,故宜含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
就控制上述硬化物之吸水率方面、又就滿足偏光薄膜在嚴苛之加濕環境下之光學耐久性方面,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含有前述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為佳。前述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當中,以後述之logPow值較高者為佳。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是以辛醇/水分配係數(以下稱logPow值)較高者為佳。logPow值是表示物質親油性的指標,意指辛醇/水之分配係數的對數值。logPow高代表親油性,即意味著吸水率低。logPow值雖可測定(JIS-Z-7260記載之燒瓶浸透法),惟亦可經由計算求出。本說明書中是使用藉由Cambridgesoft公司製ChemDraw Ultra所計算出的logPow値。又,接著劑組成物之logPow值可由下式計算。 接著劑組成物之logPow=Σ(logPowi×Wi) logPowi︰組成物各成分之logPow值 Wi︰(i成分之莫耳數)/(接著劑組成物之總莫耳數) 本發明之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logPow值宜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最佳為3以上。
logPow値較高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3.05)、(甲基)丙烯酸異莰酯(logPow=3.27)等脂環(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3.68)、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logPow=4.10)等長鏈脂肪族(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甲基)丙烯酸加成物(logPow=3.35)、2-乙基-2-丁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3.92)等的多分枝(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5.46)、雙酚A環氧乙烷4莫耳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5.15)、雙酚A環氧丙烷2莫耳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6.10)、雙酚A環氧丙烷4莫耳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logPow=6.43)、9,9-雙[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茀(logPow=7.48)、(甲基)丙烯酸對苯基苯酚酯(logPow=3.98)等含有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從兼具與偏光件和各種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性、以及在嚴酷的環境下之光學耐久性的觀點而言,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係以併用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為佳。通常來說,相對於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100重量%,以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3~80重量%與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20~97重量%之比例併用為佳。
<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態樣>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在將硬化性成分作成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來使用的情況下,可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來使用。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在使用電子束等作為活性能量線時,該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並不需含有光聚合引發劑;但在使用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作為活性能量線時,則宜含有光聚合引發劑。
≪光聚合引發劑≫ 在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時,光聚合引發劑可依據活性能量線來作適當選擇。在藉由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使其硬化的情形下,係使用以紫外線或可見光線裂解的光聚合引發劑。作為前述光聚合引發劑,可舉例如二苯基乙二酮(benzil)、二苯基酮、苯甲醯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基酮等二苯基酮系化合物;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α-羥基-α,α’-二甲基苯乙酮、2-甲基-2-羥基苯丙酮、α-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等芳香族酮化合物;甲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丙烷-1等的苯乙酮系化合物;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苯偶姻丁醚、茴香偶姻甲醚等的苯偶姻醚系化合物;苄基二甲縮酮等芳香族縮酮系化合物;2-萘磺醯氯等芳香族磺醯氯系化合物;1-苯酮-1,1-丙二酮-2-(鄰乙氧基羰基)肟等的光活性肟系化合物;9-氧硫 (thioxanthone)、2-氯9-氧硫 、2-甲硫基酮、2,4-二甲硫基酮、異丙基-9-氧硫 、2,4-二氯-9-氧硫 、2,4-二乙基-9-氧硫 、2,4-二異丙基-9-氧硫 、十二基-9-氧硫 等的9-氧硫 系化合物;樟腦醌;鹵化酮;醯基氧化膦;醯基膦酸酯等。光聚合引發劑當中,以logPow值較高者為佳。光聚合引發劑之logPow值宜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最佳為4以上。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總量,前述光聚合引發劑之摻混量為20重量份以下。光聚合引發劑之摻混量宜為0.01~20重量份,更宜為0.05~10重量份,更宜為0.1~5重量份。
又,在將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作成可見光線硬化型(其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作為硬化性成分)來使用時,尤宜使用對380nm以上之光有高感度之光聚合引發劑。對380nm以上之光線有高感度的光聚合引發劑係於後詳述。
作為前述光聚合引發劑,宜單獨使用下列通式(1)所示化合物、或併用通式(1)所示化合物與後述之對380nm以上光線有高感度的光聚合引發劑, 【化1】(式中,R1 及R2 表示-H、-CH2 CH3 、-iPr或Cl,R1 及R2 可為相同或相異)。在使用通式(1)所示化合物時,接著性優於單獨使用對380nm以上光線有高感度之光聚合引發劑。通式(1)所示化合物當中,尤佳的是R1 及R2 為-CH2 CH3 時的二乙基-9-氧硫 。接著劑組成物中,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之總量,通式(1)所示化合物之組成比率以0.1~5重量份為佳,以0.5~4重量份為較佳,以0.9~3重量份為更佳。
又宜因應需要而添加聚合起始助劑。聚合引發助劑可舉如三乙胺、二乙胺、N-甲基二乙醇胺、乙醇胺、4-二甲胺苯甲酸、4-二甲胺苯甲酸甲酯、4-二甲胺苯甲酸乙酯、4-二甲胺苯甲酸異戊酯等,尤宜為4-二甲胺苯甲酸乙酯。使用聚合起始助劑時,其添加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通常為0~5重量份,並以0~4重量份為佳,0~3重量份為最佳。
又,因應需要可併用周知之光聚合引發劑。有UV吸收能的透明保護薄膜不會穿透380nm以下的光線,因此光聚合引發劑,宜使用對380nm以上之光線有高感度的光聚合引發劑。具體而言,可舉如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丙-1-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苯基)-丁-1-酮、2-(二甲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雙(η5-2,4-環戊二烯-1-基)-雙(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鈦等。
尤其,光聚合引發劑除了通式(1)的光聚合引發劑以外,宜進一步使用下述通式(2)所示化合物: 【化2】(式中,R3 、R4 及R5 表示-H、-CH3 、-CH2 CH3 、-iPr或Cl,且R3 、R4 及R5 可相同或相異)。通式(2)所示化合物可適合使用亦有市售品的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丙-1-酮(商品名:IRGACURE907,製造者:BASF)。除此之外,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苯基)-丁-1-酮(商品名:IRGACURE369,製造者:BASF)、2-(二甲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商品名:IRGACURE379,製造者:BASF)由於感度高,因此較為理想。
<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及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使用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來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時,宜與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組合使用。藉由前述結構,則特別是即便剛從高濕度環境或水中取出(非乾燥狀態),偏光薄膜所具有的接著劑層之接著性仍有顯著提升。該理由並未究明,但可推測為以下原因。即,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一邊與構成接著劑層之其他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一起聚合,一邊被納入接著劑層中基底聚合物的主鏈及/或支鏈,形成接著劑層。於前述聚合過程中,一旦存在具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就會一邊形成構成接著劑層之基底聚合物、一邊從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奪氫,而在亞甲基產生自由基。於是,產生自由基之亞甲基會與PVA等偏光件之羥基反應,而在接著劑層與偏光件之間形成共價鍵。就其結果可推知特別是即便在非乾燥狀態下,偏光薄膜所具有之接著劑層之接著性仍會明顯提升。
於本發明中,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可舉例如噻噸酮系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二苯基酮系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等。前述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是以噻噸酮系自由基聚合引發劑為佳。作為噻噸酮系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舉例如上述通式(1)所示化合物。通式(1)所示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例如:9-氧硫 、二甲基-9-氧硫 、二乙基-9-氧硫 、異丙基-9-氧硫 、氯-9-氧硫 等。通式(1)所示化合物當中,尤佳的是R1 及R2 為-CH2 CH3 時的二乙基-9-氧硫
在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含有具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及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時,將硬化性成分的總量設為100重量%時,以含有1~50重量%之前述具有活性亞甲基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及相對於硬化性成分的總量100重量份,以含有0.1~10重量份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為佳。
如前述,於本發明中,在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存在下,於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之亞甲基產生自由基,而前述亞甲基與PVA等偏光件之羥基反應形成共價鍵。因此,為了在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之亞甲基產生自由基、並充分地形成前述共價鍵,在將硬化性成分之總量作成100重量%時,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以含有1~50重量%為佳,進而以含有3~30重量%較佳。為使耐水性充份提升並增進非乾燥狀態下之接著性,具有活性亞甲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1)宜作成1重量%以上。另一方面,一旦超過50重量%,就會出現接著劑層硬化不良的情況。此外,具有奪氫作用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係以含有0.1~10重量份為佳,更以含有0.3~9重量份較佳。為使奪氫反應充分地進行,宜使用0.1重量份以上的自由基聚合引發劑(a2)。另一方面,一旦超過10重量份,就會有未完全溶解於組成物中的情況。
<2︰陽離子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 作為在陽離子聚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使用的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可分為在分子內具有1個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的單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及在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的多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單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液體黏度相對較低,使之含於樹脂組成物中,便能降低樹脂組成物的液體黏度。又,單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能表現各種機能之官能基的情況較多,使之含有於樹脂組成物中,便能使樹脂組成物及/或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表現各種機能。多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因能使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產生3維交聯,故宜使之含於樹脂組成物中。單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與多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之比,係宜相對於100重量份之單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以10重量份至1000重量份之範圍混合多官能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作為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可舉如環氧基和氧環丁基、乙烯醚基。作為具環氧基之化合物,可舉出脂肪族環氧化合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芳香族環氧化合物,本發明之陽離子聚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含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尤佳,因其硬化性和接著性優異。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可舉如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的己內酯改性物、三甲基己內酯改性物、戊內酯改性物等,具體而言,可舉出CELLOXIDE 2021、CELLOXIDE 2021A、CELLOXIDE 2021P、CELLOXIDE 2081、CELLOXIDE 2083、CELLOXIDE 2085(以上,DAICEL化學工業(股)製)、Cyracure UVR-6105、Cyracure UVR-6107、Cyracure 30、R-6110(以上,DOW CHEMICAL日本(股)製)等。具氧環丁基之化合物有改善本發明之陽離子聚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性、降該組成物之液體黏度等效果,故宜含有該化合物。作為具有氧環丁基之化合物,可舉如3-乙基-3-羥基甲基氧環丁烷、1,4-雙[(3-乙基-3-氧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環丁烷、二[(3-乙基-3-氧環丁基)甲基]醚、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環丁烷、苯酚酚醛清漆氧環丁烷等、及市售之ARON OXETANE OXT-101、ARON OXETANE OXT-121、ARON OXETANE OXT-211、ARON OXETANE OXT-221、ARON OXETANE OXT-212(以上,東亞合成公司製)等。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有改善本發明之陽離子聚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性、降低該組成物之液體黏度等效果,故宜含有該化合物。作為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可舉如2-羥乙基乙烯醚、二乙二醇一乙烯醚、4-羥丁基乙烯醚、二乙二醇一乙烯醚、三乙二醇二乙烯醚、環己烷二甲醇二乙烯醚、環己烷二甲醇一乙烯醚、三環癸烷乙烯醚、環己基乙烯醚、甲氧基乙基乙烯醚、乙氧基乙基乙烯醚、新戊四醇型四乙烯醚等。
<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 陽離子聚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選自於以上所述之具環氧基的化合物、具氧環丁基的化合物、具乙烯醚基的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化合物以作為硬化性成分,其等任一種均可經由陽離子聚合而硬化,所以搭配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該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藉由可見光線、紫外線、X射線、電子束等活性能量線之照射,產生陽離子物質或路易士酸,引發環氧基與氧環丁基的聚合反應。作為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適合使用後述之光酸產生劑。又,本發明所使用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要採用可見光線硬化性者時,宜使用特別對380nm以上光線具有高感度的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但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通常是在300nm附近或比其更短的波長區域顯示極大吸收值的化合物,所以可藉由摻混對較長之波長區域(具體而言為比380nm更長的波長)的光線顯示極大吸收值之光敏化劑,來感應在其附近波長的光線,而促進源自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之陽離子種或酸的產生。作為光敏化劑,可舉例如蒽化合物、芘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硫化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偶氮及重氮化合物、鹵化合物、光還原性色素等,其等亦可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尤其蒽化合物因光敏化效果優異而甚為理想,具體而言,可舉如ANTHRACURE UVS-1331、ANTHRACURE UVS-1221(川崎化成公司製)。光敏化劑的含量以0.1重量%~5重量%為佳,0.5重量%~3重量%較佳。
<其它成分> 本發明之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宜含有下述成分。
<丙烯酸系寡聚物(A)> 本發明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除了前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硬化性成分以外,還可含有(甲基)丙烯醯單體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寡聚物(A)。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因含有(A)成分,在對該組成物照射活性能量線並使其硬化時的硬化收縮會降低,而可降低與接著劑、偏光件及透明保護薄膜等被黏著物之界面應力。其結果,可抑制接著劑層與被黏著物之接著性的降低。為能充分抑制硬化物層(接著劑層)的硬化收縮,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丙烯酸系寡聚物(A)的含量以20重量份以下為佳,15重量份以下較佳。接著劑組成物中丙烯酸系寡聚物(A)的含量一旦過多,在對該組成物照射活性能量線時的反應速度會急遽降低,而有變成硬化不良的情況。另一方面,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丙烯酸系寡聚物(A)以含有3重量份以上為佳,含有5重量份以上較佳。
考慮塗佈時的作業性和均勻性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係以低黏度為佳,所以(甲基)丙烯醯單體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寡聚物(A)亦以低黏度為佳。作為低黏度並可防止接著劑層硬化收縮的丙烯酸系寡聚物,以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15000以下者為佳,而10000以下更佳,5000以下最佳。另一方面,為能充分抑制硬化物層(接著劑層)之硬化收縮,丙烯酸系寡聚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於500以上為佳,1000以上更佳,1500以上特佳。作為構成丙烯酸系寡聚物(A)之(甲基)丙烯醯基單體,具體而言,係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硝基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S-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第三戊酯、(甲基)丙烯酸-3-戊酯、(甲基)丙烯酸-2,2-二甲基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4-甲基-2-丙基戊酯、N-十八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碳數1-20)烷酯類;以及例如環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等)、(甲基)丙烯酸芳烷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多環式(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異莰酯、(甲基)丙烯酸-2-降莰基甲酯、(甲基)丙烯酸-5-降莰烯-2-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2-降莰基甲酯等)、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例如(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2,3-二羥丙基甲基-丁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或含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乙基卡必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含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例如,(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含鹵素的(甲基)丙烯酸酯類(例如(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胺基烷酯(例如二甲基胺基乙(甲基)丙烯酸酯等)等。該等(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併用。作為丙烯酸系寡聚物(A)之具體例,可舉出東亞合成公司製「ARUFON」、綜研化學公司製「ACTFLOW」、BASF JAPAN公司製「JONCRYL」等。(甲基)丙烯醯單體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寡聚物(A)當中,以logPow值高者為佳。(甲基)丙烯醯單體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寡聚物(A)之logPow值宜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最佳為4以上。
<光酸產生劑(B)>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可含有光酸產生劑(B)。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含有光酸產生劑時,相較於不含光酸產生劑之情況,接著劑層之耐水性及耐久性有飛躍性的提升。光酸產生劑(B)可以下述通式(3)顯示。
通式(3) 【化3】(惟L 表示任意的鎓陽離子。又,X 表示選自於由PF66 、SbF6 、AsF6 、SbCl6 、BiCl5 、SnCl6 、ClO4 、二硫胺基甲酸酯陰離子、SCN-所構成群組中的相對陰離子。)
上述所例示之陰離子當中,特別適合作為通式(3)中之相對陰離子X- 者可舉如PF6 - 、SbF6 - 及AsF6 - ,尤佳的是PF6 - 、SbF6 -
因而,構成本發明的光酸產生劑(B)之適宜鎓鹽的具體例,可舉如「Cyracure -UVI-6992」、「Cyracure -UVI-6974」(以上為DOW CHEMICAL日本股份公司製)、「ADEKA OPTOMER SP150」、「ADEKA OPTOMER SP152」、「ADEKA OPTOMER SP170」、「ADEKA OPTOMER SP172」(以上為ADEKA股份公司製)、「IRGACURE250」(CIBA.SPECIALTY.CHEMICALS公司製)、「CI-5102」、「CI-2855」(以上為日本曹達公司製)、「SANEIDO SI-60L」、「SANEIDO SI-80L」、「SANEIDO SI-100L」、「SANEIDO SI-110L」、「SANEIDO SI-180L」(以上為三新化學公司製)、「CPI-100P」、「CPI-100A」(以上為SAN-APRO股份公司製)、「WPI-069」、「WPI-113」、「WPI-116」、「WPI-041」、「WPI-044」、「WPI-054」、「WPI-055」、「WPAG-281」、「WPAG-567」、「WPAG-596」(以上為和光純藥公司製)作為本發明之光酸產生劑(B)的較佳具體例。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光酸產生劑(B)之含量為10重量份以下,並以0.01~10重量份為佳,0.05~5重量份較佳,0.1~3重量份尤佳。
<含有烷氧基、環氧基中任一者之化合物(C)> 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當中,於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可併用光酸產生劑(B)與化合物(C)其含有烷氧基及環氧基中任一者。
(具環氧基之化合物及高分子)(C) 使用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環氧基之化合物或者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高分子(環氧樹脂)時,亦可併用分子內具有二個以上與環氧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的化合物。此處所謂與環氧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可舉如羧基、酚性羥基、巰基、1級或2級芳香族胺基等。考慮到3維硬化性,該等官能基是以在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尤佳。
作為在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的環氧基之高分子,可舉例如環氧樹脂,由雙酚A與表氯醇所衍生之雙酚A型環氧樹脂、由雙酚F與表氯醇所衍生之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F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脂環式環氧樹脂、二苯基醚型環氧樹脂、氫醌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茀型環氧樹脂、3官能型環氧樹脂、4官能型環氧樹脂等多官能型環氧樹脂、環氧丙基酯型環氧樹脂、環氧丙基胺型環氧樹脂、海因(hydantoin)型環氧樹脂、異三聚氰酸酯型環氧樹脂、脂肪族鏈狀環氧樹脂等,該等環氧樹脂亦可被鹵化,亦可被氫化。市售的環氧樹脂製品,可舉例如Japan Epoxy Resins股份公司製的JER COAT828、1001、801N、806、807、152、604、630、871、YX8000、YX8034、YX4000、DIC股份公司製的Epiclon 830、EXA835LV、HP4032D、HP820、股份公司ADEKA製的EP4100系列、EP4000系列、EPU系列、DAICEL化學股份公司製的CELLOXIDE 系列(2021、2021P、2083、2085、3000等)、EPOLEAD系列、EHPE系列、新日鐵化學公司製的YD系列、YDF系列、YDCN系列、YDB系列、苯氧基樹脂(為由雙酚類及表氯醇所合成之聚羥基聚醚並在兩末端具有環氧基;YP系列等)、NAGASE CHEMTEX公司製的DENACOL系列、共榮社化學公司製的Epolite系列等,惟不限於此。該等環氧基樹脂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外,在計算接著劑層之玻璃轉移溫度Tg時,不將具環氧基之化合物及高分子(C)納入計算。
(具烷氧基之化合物及高分子)(C)作為分子內具有烷氧基之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之烷氧基者就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周知之物。此種化合物,可舉如三聚氰胺化合物、胺基樹脂、矽烷偶合劑等作為代表。此外,在計算接著劑層之玻璃轉移溫度Tg時,不將具烷氧基之化合物及高分子(C)納入計算。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含烷氧基與環氧基中任一者之化合物(C)的摻混量通常為30重量份以下,組成物中化合物(C)的含量若過多,接著性就會降低,對於落下試驗之耐衝擊性會有惡化的狀況。組成物中化合物(C)的含量是以20重量份以下較佳。另一方面,從耐水性之觀點來看,組成物中,化合物(C)宜含有2重量份以上,而含有5重量份以上較佳。
<矽烷偶合劑(D)> 在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是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硬化型的情形下,矽烷偶合劑(D)宜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化合物,但即便不是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亦能夠賦予同樣的耐水性。
矽烷偶合劑(D)的具體例方面,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化合物可舉如乙烯基三氯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對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適宜的是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不屬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之矽烷偶合劑的具體例方面,則以具有胺基之矽烷偶合劑(D1)為佳。具有胺基之矽烷偶合劑(D1)的具體例,可舉如γ-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γ-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γ-(2-(2-胺乙基)胺乙基)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6-胺己基)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N-乙胺基)-2-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脲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脲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苄基-γ-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烯基苄基-γ-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環己基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N-環己基胺甲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N-苯基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2-胺乙基)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N,N’-雙[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乙二胺等含胺基的矽烷類;N-(1,3-二甲基亞丁基)-3-(三乙氧基矽烷基)-1-丙烷胺等酮亞胺(ketimine)型矽烷類。
具有胺基之矽烷偶合劑(D1)可僅使用1種,亦可將多種組合使用。其等之中,為了確保良好的接著性,係以γ-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2-胺乙基)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N-(1,3-二甲基亞丁基)-3-(三乙氧基矽烷基)-1-丙烷胺為佳。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矽烷偶合劑(D)之摻混量以0.01~20重量份之範圍為佳,0.05~15重量份較佳,0.1~10重量份更佳。因為摻混量超過20重量份時,接著劑組成物之儲存安定性會惡化,而未滿0.1重量份時則會無法充分發揮接著耐水性之效果。此外,在計算接著劑層之玻璃轉移溫度Tg時,不將矽烷偶合劑(D)納入計算。
上述以外非屬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矽烷偶合劑之具體例,可舉如3-脲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氫硫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雙(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四硫醚、3-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咪唑矽烷等。
<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E)>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在含有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E)時,偏光件與接著劑層之接著耐水性會提升,故甚為理想。獲得該效果之理由雖尚不明朗,但可推測出理由之一是由於化合物(E)所具有之乙烯醚基與偏光件相互作用,而提高了偏光件與接著劑層之接著力。為能使偏光件與接著劑層之接著耐水性進一步提高,化合物(E)宜為具乙烯醚基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此外,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化合物(E)之含量以含有0.1~19重量份為佳。
<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F)>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可含有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例如,在含有交聯劑之接著劑組成物中或在可搭配交聯劑使用之接著劑組成物中,可適於採用包含上述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的態樣。藉此,在摻混有機金屬化合物後接著劑組成物的黏度過度上升或膠化現象、以及微凝膠物的生成會受到抑制,而能實現延長該組成物之使用期限的效果。
上述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F),可使用各種β-二羰基化合物。具體例可舉如乙醯丙酮、2,4-己二酮、3,5-庚二酮、2-甲基己-3,5-二酮、6-甲基庚-2,4-二酮、2,6-二甲基庚-3,5-二酮等的β-二酮類;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乙醯乙酸異丙酯、乙醯乙酸第三丁酯等乙醯乙酸酯類;丙醯基乙酸乙酯、丙醯基乙酸乙酯、丙醯基乙酸異丙酯、丙醯基乙酸第三丁酯等丙醯基乙酸酯類;異丁醯基乙酸乙酯、異丁醯基乙酸異丙酯、異丁醯基乙酸第三丁酯等異丁醯基乙酸酯類;丙二酸甲酯、丙二酸乙酯等丙二酸酯類等。其中適宜的化合物可舉如乙醯丙酮及乙醯乙酸酯類。所述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F)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會產生酮-烯醇互變異構性之化合物的使用量,係例如相對於1重量份之有機金屬化合物為0.05重量份~10重量份,較佳為0.2重量份~3重量份(例如0.3重量份~2重量份)。上述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1重量份之有機金屬化合物若未滿0.05重量份,就會有難以發揮充分使用效果的情形。另一方面,該化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1重量份之有機金屬化合物若超過10重量份,就會對有機金屬化合物有過剩的相互作用,而作為目的之耐水性會有難以表現之情況。
<上述以外的添加劑> 又,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在不損及本發明之目的及效果的範圍內,摻混各種添加劑作為其他任意成分。作為此種添加劑,可舉如環氧樹脂、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胺甲酸酯、聚丁二烯、聚氯丁二烯、聚醚、聚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石油樹脂、二甲苯樹脂、酮樹脂、纖維素樹脂、氟系寡聚物、聚矽氧系寡聚物、聚硫醚系寡聚物等聚合物或寡聚物;啡噻嗪、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等聚合抑制劑;聚合引發助劑;調平劑;濕潤性改良劑;界面活性劑;可塑劑;紫外線吸收劑;無機填充劑;顏料;染料等。各種添加劑當中,以logPow值較高者為佳。各種添加劑之logPow值宜為2以上,較佳為3以上,最佳為4以上。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硬化性成分總量,上述添加劑通常為0~10重量份,並宜為0~5重量份,最佳為0~3重量份為。
<接著劑組成物的黏度>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含有前述硬化性成分,而由塗佈性之觀點來看,該接著劑組成物之黏度在25℃下宜為100cp以下。另一方面,當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在25℃下超過100cp時,亦可在塗佈時控制接著劑組成物之溫度,調整成100cp以下來使用。黏度的較佳範圍為1~80cp,最佳為10~50cp。黏度是使用東機產業公司製之E型黏度計TVE22LT來測定。
又,從安全性之觀點來看,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是以使用皮膚刺激較低之材料作為前述硬化性成分為佳。皮膚刺激性可用P.I.I指標來判斷。P.I.I是廣泛使用之表示皮膚損害程度的指標,以崔氏試驗(Draize法)測定。測定值是以0~8的範圍表示,值越小則判定為刺激性越低,然而測定值之誤差大,故作為參考值就好。P.I.I宜為4以下,較佳為3以下,最佳為2以下。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利用具有下述步驟的製造方法來製造:第1混合步驟,混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獲得混合硬化性成分;及第2混合步驟,於該混合硬化性成分中混合有機金屬化合物(A),其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X)、(A)及(B)以外的其他成分,可在第1混合步驟及第2混合步驟的任一階段混合。
再者,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亦可利用具有下述步驟的製造方法來製造:第1混合步驟,混合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獲得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及第2混合步驟,於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中混合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依照所述製造方法,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中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安定性會飛躍性提高,結果所得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安定性亦同樣提高,故甚為理想。又,(X)、(A)及(B)以外的其他成分,雖可在第1混合步驟及第2混合步驟的任何階段進行混合,惟從拉高有機金屬化合物(A)與聚合性化合物(B)的反應率及/或配位率而提高有機金屬化合物安定性的觀點來看,其他成分宜於第1混合步驟後進行混合。
<整體吸水率>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當中,前述所記載之總體吸水率宜為10重量%以下,其係將該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浸漬於23℃純水24小時進行測定。偏光薄膜處於嚴苛的高溫高濕(85℃/85%RH等)環境下時,滲透了透明保護薄膜與接著劑層的水份會侵入偏光件而交聯結構會水解,從而導致2色性色素的配向混亂,引起穿透率上升、偏光度降低等光學耐久性的劣化現象。藉由將接著劑層之總體吸水率設為10重量%以下,則偏光薄膜置於嚴苛的高溫高濕環境下時,水朝向偏光件之移動就受到抑制,而能抑制偏光件的穿透率上升和偏光度的降低。從偏光薄膜之接著劑層在高溫嚴苛環境下之光學耐久性變得更好的觀點來看,前述總體吸水率宜為5重量%以下,更以3重量%以下為佳,1重量%以下最佳。另一方面,在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貼合之際,偏光件已保有一定量之水分,故該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與偏光件所含水分接觸時,會產生不均、氣泡等外觀不良。為能抑制外觀不良,該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宜可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更具體而言,總體吸水率宜為0.01重量%以上,更宜為0.05重量%以上。前述整體吸水率具體上是使用在JISK 7209所記載的吸水率試驗方法來測定。
<硬化收縮率> 又,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因具有硬化性成分,將該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時,通常會發生硬化收縮。硬化收縮率,是表示由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形成接著劑層時硬化收縮比例的指標。接著劑層之硬化收縮率若變大,則在將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並形成接著劑層時,會發生界面變形而出現接著不良的情形,故宜將其抑制。由上述觀點來看,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其上述硬化收縮率宜為10%以下。前述硬化收縮率宜低,前述硬化收縮率是以8%以下為佳,更以5%以下為佳。前述硬化收縮率是以日本專利公開案第2013-104869號所記載之方法來測定,具體而言是以利用Sentech公司製硬化收縮感測器之方法來測定。
<偏光薄膜>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是在偏光件之至少單面上透過上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硬化物層所形成之接著劑層貼合有透明保護薄膜。作為前述硬化物層的接著劑層係如上述般,總體吸水率宜為10重量%以下。
<接著劑層> 上述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所形成之接著劑層的厚度宜控制成0.1~3μm。接著劑層的厚度是以0.3~2μm較佳,以0.5~1.5μm更佳。對發生因接著劑層之凝集力所致的接著不良、以及在積層時發生外觀不良(氣泡)等情形,將接著劑層的厚度設為0.1μm以上就抑制該等情形而言是適宜的。另一方面,接著劑層若變得比3μm更厚,偏光薄膜就會有無法滿足耐久性之虞。
此外,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宜以所形成之接著劑層的Tg在60℃以上之方式來作選擇,更宜為70℃以上,更宜為75℃以上,更宜為100℃以上,更宜為120℃以上。另一方面,接著劑層的Tg若變得過高,偏光薄膜之可撓性就會降低,故接著劑層的Tg宜為300℃以下,更宜為240℃以下,更宜為180℃以下。Tg<玻璃轉移溫度>是使用TA INSTRUMENTS製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SAIII並依下列測定條件進行測定。 樣本尺寸︰寬10mm、長30mm, 鉗夾距離20mm, 測定模式︰拉伸,頻率︰1Hz,升溫速度︰5℃/分鐘,進行動態黏彈性測定,採用作為tanδ之峰頂的溫度Tg。
此外,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經前述而形成之接著劑層的儲存彈性模數在25℃下宜為1.0×107 Pa以上,而1.0×108 Pa以上較佳。又,黏著劑層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3 Pa~1.0×106 Pa,與接著劑層的儲存彈性模數相異。接著劑層的儲存彈性模數會影響到對偏光薄膜實施熱循環(從-40℃~80℃等)時的偏光件裂痕,儲存彈性模數低時,就容易產生偏光件裂痕之不良狀況。具有高儲存彈性模數之溫度區域是以80℃以下較佳,90℃以下最佳。儲存彈性模數是與Tg<玻璃轉移溫度>同時使用TA INSTRUMENTS製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SAIII依相同測定條件進行測定。進行動態黏彈性之測定,而採用儲存模數模數(Eˊ’)之值。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可依包含下述步驟之製造方法來製造︰ 塗佈步驟,將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塗佈在偏光件及透明保護薄膜中的至少一面;貼合步驟,將偏光件及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及接著步驟,透過接著劑層使偏光件及透明保護薄膜接著,其中該接著劑層係藉由從偏光件面側或透明保護薄膜面側照射活性能量線,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而得。該製造方法中,貼合步驟中偏光件之含水率以8~19%為佳。
偏光件、透明保護薄膜可在塗佈上述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前實施表面改質處理。具體的處理方式可舉如利用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皂化處理之處理方式等。
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塗佈方式可依據組成物之黏度與作為目的之厚度來作適當選擇。作為塗佈方式之例,可舉例如逆轉式塗佈機、凹版塗佈機(直接、逆轉或平版)、棒逆轉式塗佈機、輥塗佈機、鑄模塗佈機、棒塗佈機、刮棒式塗佈機等。除此之外,在塗佈上尚可適當使用浸塗法等方式。
透過如上述塗佈後之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使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相貼合。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之貼合可使用輥壓積層器來進行。
<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可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能以電子束硬化型、紫外線硬化型、可見光線硬化型之態樣使用。前述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態樣由生產性之觀點來看,是以可見光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為佳。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 關於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是在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後,照射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形成接著劑層。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之照射方向可從任意之適當方向進行照射。較佳為從透明保護薄膜之側照射。若從偏光件之側照射,偏光件會有因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產生劣化之虞。
≪電子束硬化型≫ 關於電子束硬化型,電子束之照射條件若為可將上述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之條件,即可採用任意的適當條件。例如,電子束照射時,加速電壓宜為5kV~300kV,更宜為10kV~250kV。在加速電壓未滿5kV時,電子束會有無法到達接著劑導致硬化不足之虞;而若加速電壓超過300kV,通過試料之穿透力會過強,有傷害到透明保護薄膜或偏光件之虞。照射線量為5~100kGy,更佳為10~75kGy。照射線量未滿5kGy時,接著劑會硬化不足,而若超過100kGy,就會對透明保護薄膜或偏光件造成傷害,使機械強度降低或產生黃變,無法獲得預定的光學特性。
電子束的照射通常是在惰性氣體中進行,若有必要亦可在大氣中或者導入些許氧氣的條件下進行。雖因透明保護薄膜的材料而定,藉由適當導入氧氣可在電子束最初接觸的透明保護薄膜面上特意地產生氧阻障,防止透明保護薄膜受傷害,並能有效率地只對接著劑照射電子束。
≪紫外線硬化型、可見光線硬化型≫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中,活性能量線以使用包含有波長範圍380nm~450nm之可見光線的射線為佳,特別是以使用波長範圍380nm~450nm之可見光線的照射量最多之活性能量線為佳。紫外線硬化型、可見光線硬化型當中,若使用賦予了紫外線吸收能之透明保護薄膜(紫外線不穿透型透明保護薄膜)時,因會吸收波長比約380nm短之光,波長比380nm短之光無法到達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對其聚合反應沒有幫助。此外,被透明保護薄膜吸收之波長比380nm短之光會轉換成熱,透明保護薄膜本身會發熱,成為偏光薄膜之彎曲、皺紋等不良之原因。因此,採用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可見光線硬化型時,作為活性能量線產生裝置,是以使用不發出波長比380nm短之光的裝置為佳,更具體來說,以波長範圍380~440nm之積算照度與波長範圍250~370nm之積算照度的比宜為100︰0至100︰50,較佳為100︰0至100︰40。作為本發明之活性能量線,宜為封入鎵之金屬鹵素燈、發出波長範圍380~440nm之LED光源。或者,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白熱燈泡、氙燈、鹵素燈、碳弧燈、金屬鹵素燈、螢光燈、鎢絲燈、鎵燈、準分子雷射或太陽光等包含紫外線與可見光線之光源,亦可用帶通濾波器將波長比380nm短之紫外線遮蔽來使用。為了提高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之間之接著劑層的接著性能,同時防止偏光薄膜捲曲,宜使用採用鎵封入鹵化金屬燈並透過可遮斷低於380nm波長之光線的帶通濾波器而得到的活性能量線、或使用LED光源而得到之波長405nm的活性能量線。
關於紫外線硬化型或可見光線硬化型,較佳為在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之前將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加溫(照射前加溫),此時以加溫至40℃以上為佳,加溫至50℃以上較佳。此外,在照射紫外線或可見光線之後將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加溫(照射後加溫)亦適宜,此時以加溫至40℃以上為佳,加溫至50℃以上較佳。
本發明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尤其可適用於形成可將偏光件與波長365nm之光線穿透率未滿5%之透明保護薄膜接著的接著劑層。此時,本發明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藉由含有上述通式(1)之光聚合引發劑,穿越具有UV吸收能之透明保護薄膜而照射紫外線時,能夠硬化形成接著劑層。因此,即便對於在偏光件兩面積層了具有UV吸收能之透明保護薄膜而成的偏光薄膜,亦能使接著劑層硬化。而理所當然,對於積層了不具有UV吸收能之透明保護薄膜而成的偏光薄膜,亦能使接著劑層硬化。此外,所謂具有UV吸收能之透明保護薄膜,意指對於380nm之光的穿透率未滿10%的透明保護薄膜。
作為對透明保護薄膜賦予UV吸收能之方法,可舉如使紫外線吸收劑含於透明保護薄膜中之方法,與在透明保護薄膜表面積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表面處理層之方法。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周知之氧二苯基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柳酸酯系化合物、二苯基酮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鎳錯合鹽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等。
在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後,照射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形成接著劑層。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之照射方向可從任意之適當方向進行照射。較佳為從透明保護薄膜之側照射。若從偏光件之側照射,偏光件會有因活性能量線(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線等)產生劣化之虞。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在連續生產線上製造時,線速度依據接著劑組成物之硬化時間而定,惟以1~500m/min為佳,並以5~300m/min較佳,10~100m/min更佳。生產線速度過低時,會缺乏生產性,或對於透明保護薄膜造成過大傷害,無法製作出可承受耐久性試驗等的偏光薄膜。線速度過高時,接著劑組成物之硬化會不足,而有無法獲得作為目的之接著性的情況。
此外,本發明之偏光薄膜,是透過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硬化物層所形成的接著劑層來貼合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惟在透明保護薄膜與接著劑層之間可設置易接著層。易接著層可由具有例如下述骨架的各種樹脂所形成: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胺甲酸酯骨架、聚矽氧系、聚醯胺骨架、聚醯亞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該等聚合物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又,在易接著層的形成上亦可添加其他的添加劑。具體而言亦可進一步使用黏著賦予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耐熱安定劑等安定劑等等。
易接著層通常是先設置於透明保護薄膜上,再藉由接著劑層將該透明保護薄膜之易接著層之側與偏光件相貼合。易接著層的形成,是經由將易接著層的形成材以習知技術塗佈在保護薄膜上並進行乾燥來實施。易接著層的形成材,通常會經過調整,考量乾燥後的厚度、塗佈的圓滑性等而稀釋成適當濃度的溶液。易接著層乾燥後的厚度,宜為0.01~5μm,更宜為0.02~2μm,更宜為0.05~1μm。此外,易接著層可設置多層,惟此情形時仍宜使易接著層的總厚度在上述範圍內。
<偏光件> 偏光件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各種偏光件。作為偏光件,可舉例如使聚乙烯醇系薄膜、部份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系部份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之二色性材料並進行單軸延伸而成者,及聚乙烯醇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薄膜等。其等之中,又以由聚乙烯醇系薄膜與碘等二色性物質所構成之偏光件為佳。該等偏光件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而言約為80μm以下。
將聚乙烯醇系薄膜以碘染色再單軸延伸而成之偏光件舉例來說可以下述方式製作:藉由將聚乙烯醇薄膜浸漬於碘之水溶液中進行染色,再延伸成原長之3~7倍。亦可視需要浸漬於硼酸、碘化鉀等的水溶液中。進一步亦可視需要在染色前將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藉由水洗聚乙烯醇系薄膜,可洗淨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的污垢及抗結塊劑,除此以外會使聚乙烯醇系薄膜膨潤從而亦有防止染色參差等不均的效果。延伸可在碘染色之後進行,亦可邊染色邊進行延伸,亦或先延伸再進行碘染色。亦可於硼酸或碘化鉀等水溶液中或水浴中進行延伸。
又,關於本發明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若使用厚度10μm以下之薄型的偏光件作為偏光件時,可顯著發揮其效果(在高溫高濕下之嚴苛環境中滿足光學耐久性)。上述厚度10μm以下之偏光件相較於厚度超過10μm之偏光件,相對來說水分之影響變大,高溫高濕下之環境中的光學耐久性不夠充分,容易引起穿透率上升或偏光度降低。因而,在使用由含有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有機金屬化合物的本發明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所構成的接著劑層、進而是以整體吸水率為10重量%以下的接著劑層將上述10μm以下的偏光件予以積層的情形時,在嚴酷的高溫高濕下的環境水往偏光件的移動會受到抑制,從而能夠顯著抑制如偏光薄膜的穿透率上升及偏光度低落等光學耐久性的劣化。偏光件之厚度從薄型化之觀點來看,是以1~7μm為佳。此種薄型之偏光件的厚度不均情況較少,視辨性優異,且尺寸變化少,而且作成偏光薄膜的厚度亦可謀求薄型化,由此觀點來看甚為理想。
作為薄型的偏光件,代表性而言,可舉如日本專利公開案昭51-069644號公報及日本專利公開案第2000-338329號公報、WO2010/100917說明書、PCT/JP2010/001460說明書,或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269002號說明書及第2010-263692號說明書中所記載之薄型偏光膜。此等薄型偏光件可藉由包含下述步驟之製法來製得:使聚乙烯醇系樹脂(以下亦稱為PVA系樹脂)層與延伸用樹脂基材於積層體狀態下進行延伸之步驟以及染色步驟。若為此種製法,即使PVA系樹脂層很薄,仍可以延伸用樹脂基材支撐,藉此可在免於發生延伸所致斷裂等不良情況下進行延伸。
作為前述薄型偏光膜,在包含以積層體狀態進行延伸之步驟與染色步驟的製法中,就可高倍率延伸並可提升偏光性能此點而言,宜為如WO2010/100917說明書、PCT/JP2010/001460說明書、或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269002號說明書、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263692號說明書所記載般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步驟的製法所得者,尤其宜為經由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269002號說明書、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263692號說明書所記載之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延伸前進行輔助性空中延伸步驟的製法所獲得者。
<透明保護薄膜> 作為形成在上述偏光件之單面或兩面所設置之透明保護薄膜之材料,宜為透明性、機械強度、熱安定性、水分遮蔽性、等方性等優異者。可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醋酸纖維素及三醋酸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醯系聚合物;聚苯乙烯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以及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又,作為形成上述保護薄膜之聚合物之例,亦可舉如下述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狀系乃至降莰烯結構之聚烯烴、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聚合物、氯化乙烯系聚合物、尼龍及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伸苯硫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氯化亞乙烯系聚合物、乙烯縮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之摻合物等。透明保護薄膜中亦可含有1種以上之任選的適當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舉例如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潤滑劑、塑化劑、離型劑、著色防止劑、難燃劑、核劑、抗靜電劑、顔料、著色劑等。保護薄膜中之上述熱可塑性樹脂含量係宜為50~100重量%,較佳為50~99重量%,更佳為60~98重量%,尤佳為70~97重量%。透明保護薄膜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含量在50重量%以下時,熱可塑性樹脂會有無法充分展現其原本具有的高透明性等之虞。
又,作為透明保護薄膜,可舉如日本專利公開案第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所記載的聚合物薄膜,例如含有下述成分的樹脂組成物:(A)在側鏈具有取代及/或未取代之醯亞胺基的熱可塑性樹脂;及(B)在側鏈具有取代及/或未取代之苯基及腈基的熱可塑性樹脂。作為具體例,可舉如含有異丁烯與N-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所構成之交互共聚物以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成物的薄膜。薄膜係可使用由樹脂組成物的混合擠製物等所構成之薄膜。該等薄膜之相位差小、光彈性係數小,故能解決偏光薄膜之扭曲造成的不均等不良情形,且透濕度低故加濕耐久性優異。
上述偏光薄膜中,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之透濕度是以150g/m2 /24h以下為佳。藉由上述結構,空氣中的水分就難以進入偏光薄膜中,而可抑制偏光薄膜本身的含水率變化。其結果,能抑制儲存環境所造成之偏光薄膜的彎曲與尺寸變化。
設於前述偏光件之單面或兩面之透明保護薄膜的形成材料宜為透明性、機械強度、熱安定性、水分阻斷性、等向性等優異之材料,尤其以透濕度為150g/m2 /24h以下者較佳,140g/m2 /24h以下尤佳,120g/m2 /24h以下更佳。透濕度可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求得。
作為滿足前述低透濕度之透明保護薄膜的形成材料,可使用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芳香酯系樹脂;耐綸、芳香族聚醯胺等的醯亞胺系樹脂;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的聚烯烴系聚合物、具有環系或降莰烯結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或該等的混合物。前述樹脂當中,以聚碳酸酯樹脂、環聚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佳,特別是以環聚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為佳。
透明保護薄膜之厚度可適當決定,一般而言從強度與操作性等之作業性、薄層性等之觀點來看,約為1~100μm左右。特別是以1~80μm為佳,以3~60μm較佳。
此外,若在偏光件之兩面設置透明保護薄膜,其表裏可使用由同種聚合物材料構成之透明保護薄膜,亦可使用相異之聚合物材料構成之透明保護薄膜。
前述保護薄膜在不與偏光件接著的面上可設置硬塗層、抗反射層、防黏層、擴散層及抗眩層等機能層。此外,上述硬塗層、抗反射層、抗黏層、擴散層及抗眩層等機能層除了可設在保護薄膜本身以外,亦可與保護薄膜分設而另為其他個體。
<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在供實際使用時,可作為與其他光學層積層而成之光學薄膜來使用。該光學層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1層或2層以上之諸如反射板及半穿透板、相位差板(包含1/2及1/4等波長板)、視角補償薄膜等曾用於形成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光學層。尤佳的是於本發明之偏光薄膜上再積層反射板或半穿透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光薄膜或半穿透型偏光薄膜,於偏光薄膜上再積層相位差板而成的橢圓偏光薄膜或圓偏光薄膜、於偏光薄膜上再積層視角補償薄膜而成的廣視角偏光薄膜,或於偏光薄膜上再積層增亮薄膜而成的偏光薄膜。
於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積層了上述光學層而成之光學薄膜,亦可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製造過程中以依序各別積層之方式形成,但預先積層成光學薄膜者在品質安定性與組裝作業等方面較具優勢,有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製程的優點。可使用黏著層等適當的接著手段進行積層。上述偏光薄膜及其他光學層在接著時,其等之光學軸可因應作為目的之相位差特性等製成適當的配置角度。
在前述之偏光薄膜、或積層有至少1層偏光薄膜之光學薄膜上,亦可設置用於與液晶單元等其他部件接著之黏著層。形成黏著層之黏著劑並無特別限制,可適當選擇並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聚酯、聚胺基甲酸酯、聚醯胺、聚醚、氟系與橡膠系等聚合物作為基底聚合物。尤佳的是可使用如同丙烯酸系黏著劑般地顯示出優異光學透明性以及適度濡濕性、凝集性與接著性等之黏著特性並且具有優異耐候性及耐熱性等之物。
黏著層能以不同組成或種類等之層的重疊層形式設置於偏光薄膜、光學薄膜之單面或兩面。又,在設置於兩面之情形下,於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之表裏亦可作成組成或種類或厚度等相異的黏著層。黏著層之厚度可因應使用目的與接著力等來作適宜決定,一般為1~500μm,宜為1~200μm,尤宜為1~100μm。
對於黏著層之露出面,在供實際使用為止之間,以防止其受污染為目的,可用分離件(separator)暫時貼附並覆蓋。藉此,能防止在一般操作狀態下接觸到黏著層。作為分離件,除了上述厚度條件外,可使用依循習知之適宜物品,例如可使用將塑膠薄膜、橡膠薄片、紙、布、不織布、網、發泡薄片或金屬箔、及該等之積層體等適宜的薄片物因應需要以聚矽氧系或長鏈烷系、氟系或硫化鉬等適宜的剝離劑進行塗佈處理而成者。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可適宜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各種裝置的形成等等。液晶顯示裝置的形成,可依據習知技藝來實施。即,液晶顯示裝置一般係藉由將液晶單元與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及因應需求的照明系統等構成零件適當組裝並安裝驅動電路等而形成,在本發明中,除使用本發明之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此點以外無特別限定,可依習知為準。關於液晶單元,可使用TN型或STN型、π型等任意型式。
可形成液晶單元之單側或兩側配置了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而成的液晶顯示裝置、或是使用了背光或反射板作為照明系統等適當的液晶顯示裝置。此時,本發明之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可配置於液晶單元之單側或兩側。於兩側配置偏光薄膜或光學薄膜時,其等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此外,在形成液晶顯示裝置時,可以將例如擴散板、抗眩層、抗反射膜、保護板、稜鏡陣列、透鏡陣列片材、光擴散板、背光等適當的零件在適當位置配置1層或2層以上。 實施例
以下記載本發明之實施例,惟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不受限於此。
<偏光件的製作> 將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莫耳%之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薄膜浸漬在30℃溫水中60秒使其膨潤。接著,浸漬於碘/碘化鉀(重量比=0.5/8)濃度0.3%之水溶液中,一邊使其延伸到3.5倍一邊將薄膜染色。其後,在65℃之硼酸酯水溶液中,以總延伸倍率成為6倍之方式進行延伸。延伸後,以40℃烘箱進行3分鐘的乾燥,獲得PVA系偏光件(厚度23μm)。
<透明保護薄膜> 透明保護薄膜:使用對厚度23μm之COP薄膜(ZF14,日本ZEON公司製)施以電暈處理而成之物。
<整體吸水率> 使用各例當中所用的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以隔出100μm間隔之2片玻璃挾住,在與實施例同樣的活性能量條件下硬化而調製出厚度100μm之接著劑層(硬化物)。將其作為試樣。將樣本之重量設作(M1)g。將樣本M1g於23℃純水中浸漬24小時。其後,從純水取出並以乾布擦拭後,於1分鐘以內再度測定樣本之重量(M2)g。由此結果,以下式 式︰{(M2-M1)/M1}×100(%) 算出總體吸水率。
<儲存彈性模數> 儲存彈性模數是使用TA INSTRUMENTS製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SAIII依下列測定條件來測定。 樣本尺寸︰寬10mm、長30mm, 鉗夾距離20mm, 測定模式:拉伸,頻率:1Hz,升溫速度:5℃/分 進行動態黏彈性之測定,作為儲存彈性模數在25℃下的測定值。
<活性能量線> 活性能量線係使用可見光線(鎵封入金屬鹵素燈),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 Inc公司製的Light HAMMER10,燈泡:V燈泡,峰照度:1600mW/cm2 ,累積照射量1000/mJ/cm2(波長380~440nm)。此外,可見光線之照度係使用Solatell公司製Sola-Check系統來測得。
實施例1~27及比較例1~19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調製) 按照表1~4記載的摻混表,調製有機金屬化合物(A)除外之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等之組成物,經充份混合後,添加表1~4所記載之有機金屬化合物(A),再經充份混合後,靜置30分鐘。經30分鐘靜置後,將接著劑組成物液呈透明而液體安定性優良者評為〇,變成半透明者評為△,呈白濁或有沈澱物出現者評為×(此安定性評價亦稱為「摻混後初期評價」)。進一步將靜置24小時後的接著劑組成物液安定性依上述基準進行評價(此安定性評價亦稱為「摻混後24h評價」)。茲將結果示於表1~4。
同樣地,按照表1~4所記載之摻混表,調製有機金屬化合物(A)除外之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等之組成物,經充份混合後,添加表1~4所記載之有機金屬化合物(A),經充份混合後靜置30分鐘,在其中混合相對於該組成物為1重量%的水分,經充份混合後靜置30分鐘,依上述基準評價接著劑組成物液的安定性(此安定性評價亦稱為「水摻混後初期評價」)。進一步將靜置24小時後的接著劑組成物液安定性依上述基準進行評價(此安定性評價亦稱為「水摻混後24h評價」)。茲將結果示於表1~4。
表1~4中,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表示為: HEAA: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公司製; ACMO:丙烯醯基嗎福林,興人公司製; M-220:聚丙二醇(n≒3)二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製;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表示為: HOA-MS:2‐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單酯,分子量216.19g/mol,共榮社化學公司製; HOA-HH:2‐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單酯,分子量270.27g/mol,共榮社化學公司製; M-5400:2‐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單酯,分子量 264.25g/mol,東亞合成公司製; M-5300:ω‐羧基‐聚己內酯(n≒2)單丙烯酸酯,分子量300.16g/mol,東亞合成公司製; 有機金屬化合物(A)表示為: TA-10︰異丙氧基鈦(有機基之碳數3),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製; TA-21︰丁氧基鈦(有機基之碳數4),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製; TA-30:辛氧基鈦(有機基之碳數8),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製; TC-100:乙醯丙酮鈦(有機基之碳數5),Matsumoto Fine Chemical公司製; 接著劑組成物之其他成分係表示為︰ UP-1190︰東亞合成公司製 Irg.907:IRGACURE907(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丙-1-酮,BASF公司製); DETX-S:KAYACURE-DETX-S(2,4-二乙基-9-氧硫 ;日本化藥公司製), 不具羧基並可金屬配位的化合物係表示為: AAEM:2‐乙醯乙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分子量214.22 g/mol,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 βー二酮:乙醯丙酮,分子量100.117 g/mol,Daicel 化學工業公司製。
使用「摻混後24h評價」中評為〇或△的接著劑組成物,將其使用MCD塗佈機(富士機械公司製)(單胞形狀:蜂巢狀,凹版輥線數:1000支/inch,旋轉速度140%/成對線速)在上述透明保護薄膜上塗佈成厚度0.7μm,並以輥壓機貼合至上述偏光件的兩面。其後,從經貼合之透明保護薄膜之側(兩側)用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將上述可見光線照射於兩面、並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硬化,然後在70℃下經3分鐘熱風乾燥,獲得偏光件兩側具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
<接著力評價(摻混後24h)> 將上述所得之偏光薄膜切出與偏光件之延伸方向平行為200mm、直行方向為15mm的大小,並貼合於玻璃板。其次將透明保護薄膜(丙烯酸型或TAC)與偏光件之間用裁切刀劃出切痕,使用Tensilon試驗機,朝90度方向將保護薄膜與偏光件以剝離速度1000mm/min剝離,測定其剝離強度(N/15mm)。將剝離強度1N/15mm以上者判定為○,將小於1N/15mm者判定為×。茲將結果示於表1~4。
使用「水摻混後24h評價」中評為〇或△的接著劑組成物(相對於組成物含有1重量%的水分),使用MCD塗佈機(富士機械公司製)(單胞形狀:蜂巢狀,凹版輥線數:1000支/inch,旋轉速度140%/成對線速)在上述透明保護薄膜上將其塗佈成厚度0.7μm,並以輥壓機貼合至上述偏光件的兩面。其後,從經貼合之透明保護薄膜之側(兩側)用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將上述可見光線照射於兩面、並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硬化,然後在70℃下經3分鐘熱風乾燥,獲得偏光件兩側具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
<接著力評價(水摻混後24h)> 將上述所得之偏光薄膜切出與偏光件之延伸方向平行為200mm、直行方向為15mm的大小,並貼合於玻璃板。其次將透明保護薄膜與偏光件之間用裁切刀劃出切痕,使用Tensilon試驗機,朝90度方向將保護薄膜與偏光件以剝離速度1000mm/min剝離,測定其剝離強度(N/15mm)。測定其剝離強度(N/15mm)。將剝離強度1N/15mm以上者判定為○,未 滿1N/15mm且在0.5N/15mm以上者判定為△,未滿0.5N/15mm者判定為×。茲將結果示於表1~4。
<加濕耐久性試驗> 對使用「水配合後24h評價」中評為〇或△的接著劑組成物所得的偏光薄膜,將其切出與偏光件之延伸方向平行為200mm、直行方向為15mm的大小,將所述偏光薄膜投入加濕環境試驗機(20℃, 98%RH)240小時,取出並於10分鐘以內將(非乾燥狀態下)偏光薄膜貼合於玻璃板。其次將透明保護薄膜與偏光件之間用裁切刀劃出切痕,使用Tensilon試驗機,朝90度方向將保護薄膜與偏光件以剝離速度300mm/min剝離,測定其剝離強度(N/15mm)。將剝離強度1N/15mm以上者判定為◎,未滿1N/15mm且在0.8/15mm以上者判定為○,未滿0.8N/15mm未滿0.5N/15mm者判定為×。茲將結果示於表1~4。
[表1]
[表2]
[表3]
[表4]

Claims (26)

  1. 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特徵在於其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B),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2. 如請求項1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金屬為鈦。
  3. 如請求項1或2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含有前述金屬烷氧化物以作為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且前述金屬烷氧化物所具有之有機基的碳數為3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含有前述金屬螯合物以作為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且前述金屬螯合物所具有之有機基的碳數為4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以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總量為100重量%時,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的比率為0.05~15重量%。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聚合性化合物(B)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的分子量為100(g/mol)以上。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是隔著可含氧之碳數1~20的有機基而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中,以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之總量為α(mol)時,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的含量為0.25α(mol)以上。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在將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浸漬於23℃純水中24小時之情況下,下式所示之總體吸水率為10重量%以下: 式︰{(M2-M1)/M1}×100(%) 惟,M1︰浸漬前之硬化物重量;M2︰浸漬後之硬化物重量。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12. 如請求項11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含有多官能性化合物,該多官能性化合物具有至少2個以上具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基。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光聚合引發劑。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具乙烯醚基之化合物。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光酸產生劑。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7 Pa以上。
  18. 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 第1混合步驟,混合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X)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獲得混合硬化性成分;及 第2混合步驟,於前述混合硬化性成分中混合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其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19. 一種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 第1混合步驟,混合前述有機金屬化合物(A)以及具有聚合性官能基及羧基之前述聚合性化合物(B)而獲得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金屬化合物(A)係選自於由金屬烷氧化物及金屬螯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及 第2混合步驟,於前述含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成物中混合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
  20. 一種偏光薄膜,特徵在於:該偏光薄膜係於偏光件之至少一面隔著接著劑層設有透明保護薄膜,且 前述接著劑層是利用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所形成。
  21. 如請求項20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接著劑層的厚度為0.1~3μm。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接著劑層浸漬於23℃純水中24小時之情況下,下式所示之總體吸水率為10重量%以下: 式︰{(M2-M1)/M1}×100(%) 惟,M1︰浸漬前之硬化物重量;M2︰浸漬後之硬化物重量。
  23. 如請求項20至22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接著劑層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7 Pa以上。
  24. 一種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 塗佈步驟,在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中之至少一面塗佈前述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 貼合步驟,將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及 接著步驟,由前述偏光件面之側或前述透明保護薄膜面之側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硬化而得到前述接著劑層,並透過前述接著劑層使前述偏光件及前述透明保護薄膜接著。
  25. 一種光學薄膜,特徵在於其積層有至少一層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
  26.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特徵在於其使用了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偏光薄膜、或如請求項25之光學薄膜。
TW105131651A 2015-10-02 2016-09-30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71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6962 2015-10-02
JP2015196962 2015-10-02
JP2016-187165 2016-09-26
JP2016187165A JP6786328B2 (ja) 2015-10-02 2016-09-26 偏光フィルム用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6861A true TW201726861A (zh) 2017-08-01
TWI771275B TWI771275B (zh) 2022-07-21

Family

ID=5849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1651A TWI771275B (zh) 2015-10-02 2016-09-30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55432A1 (zh)
JP (1) JP6786328B2 (zh)
KR (1) KR102516913B1 (zh)
CN (1) CN108027471B (zh)
TW (1) TWI7712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1629B2 (ja) * 2015-10-02 2021-03-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金属化合物含有組成物
CN111630131A (zh) * 2018-04-12 2020-09-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剂
WO2020129331A1 (ja) * 2018-12-17 2020-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14588A (zh) * 2019-03-13 2021-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偏光板以及该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40465B (es) * 2002-01-22 2016-07-08 Ashland Licensing & Ip Llc Material de empaque flexible, laminado, curado por radiación y composición adhesiva curable por radiación.
JP2004115612A (ja) * 2002-09-25 2004-04-15 Hitachi Chem Co Ltd 接着剤組成物
CN1290953C (zh) * 2003-07-01 2006-12-20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偏光片保护膜层压的uv光固化胶粘剂
JP2006220732A (ja) 2005-02-08 2006-08-24 Nitto Denko Corp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171887A (ja) * 2005-12-22 2007-07-05 Jsr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44496B2 (ja) 2007-04-16 2011-08-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343288B2 (ja) * 2007-07-11 2013-11-13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粘着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
KR101023843B1 (ko) * 2008-01-11 2011-03-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점착제 조성물, 상기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131437A (ko) * 2008-03-03 2010-12-15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컬러 필터
JP5528677B2 (ja) * 2008-03-31 2014-06-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組成物、固体撮像素子用遮光性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用遮光性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5688014B2 (ja) * 2009-05-29 2015-03-25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系保護膜を有する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2527887B1 (en) * 2010-02-26 2014-11-26 LG Chem, Ltd.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CN102212317A (zh) * 2010-04-02 2011-10-12 素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的胶粘剂和使用该胶粘剂的偏光片制备方法
JP5610307B2 (ja) * 2010-09-20 2014-10-22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偏光板用接着剤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偏光板及び光学素子
JP5712665B2 (ja) * 2011-02-18 2015-05-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接着剤
JP6175717B2 (ja) * 2011-08-19 2017-08-09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偏光板
JP5425258B2 (ja) * 2012-04-16 2014-0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180B2 (ja) * 2012-06-08 2017-09-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31355B1 (ko) * 2013-06-21 2016-06-1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접착필름, 이를 위한 접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CN105229099B (zh) * 2013-08-12 2018-01-05 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剂组合物、偏振板用粘接剂组合物、偏振板用粘接剂及使用其的偏振板
JP6273879B2 (ja) * 2014-02-12 2018-02-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重合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471B (zh) 2021-04-09
KR20180063064A (ko) 2018-06-11
CN108027471A (zh) 2018-05-11
JP6786328B2 (ja) 2020-11-18
JP2017068256A (ja) 2017-04-06
TWI771275B (zh) 2022-07-21
US20190055432A1 (en) 2019-02-21
KR102516913B1 (ko)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207B (zh) 積層樹脂薄膜及其製造方法、積層光學薄膜、影像顯示裝置以及易接著處理樹脂薄膜
TWI785089B (zh) 積層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29067B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05893B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TW201641633A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634465A (zh) 交聯劑及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741382A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741698A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726861A (zh)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31116B (zh) 附黏著層之偏光薄膜及該附黏著層之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
JP7379310B2 (ja) 偏光フィルム用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TW201825580A (zh) 光學薄膜用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KR102398844B1 (ko) 편광 필름용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 필름,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1710422A (zh)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710440A (zh)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57231B (zh)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842099A (zh) 偏光薄膜用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6712846B2 (ja) 偏光フィルム用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008443A1 (ja) 粘着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該粘着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8026196B (zh) 含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合物
WO2017057617A1 (ja) 有機金属化合物含有組成物
TW202112545A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以及影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