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0396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0396A
TW201720396A TW105136790A TW105136790A TW201720396A TW 201720396 A TW201720396 A TW 201720396A TW 105136790 A TW105136790 A TW 105136790A TW 105136790 A TW105136790 A TW 105136790A TW 201720396 A TW201720396 A TW 2017203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portion
absorbent article
sheet
portions
conv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3628B (zh
Inventor
Takeshi Suzuki
Mina Tomita
Akihito Akutagawa
Ayuka Minamizaki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3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36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 A61F2013/5118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being formed of multiple layers with non-continuous bo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1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with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於吸收性物品中配置於吸收體之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2)包含第1片材(20)與第2片材(21)之積層體,分別具有複數個兩片材(20、21)、及第1片材(20)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23),且滿足下述[1]~[4]之全部。[1]凸部23之高度為0.5 mm以上且10 mm以下。[2]存在於自正面片材(2)任意地選擇縱10 mm、橫15 mm之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區域而得之任意區域內的接合部22之總數為10個以上且30個以下。[3]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接合部22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之比率為12%以上且35%以下。[4]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且70 N以下。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
吸收性物品通常具備包含紙漿及吸水性聚合物等之吸收體、以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與穿著者之肌膚最貼近者係正面片材,故而正面片材係對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感帶來較大影響之構成構件之一。先前,作為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已知有如下片材:於面向穿著者之肌膚側之肌膚對向面,藉由壓紋加工等擠壓處理而形成有凹凸形狀。又,亦已知有如下技術:藉由於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形成凹凸形狀,而於與穿著者之肌膚之間形成空間,使由排泄出之尿或經血產生之濕氣散逸。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立體片材,該立體片材係將第1不織布與第2不織布局部熱熔合而形成接合部,第1不織布係於被該接合部包圍之非接合部朝遠離第2不織布之方向突出,且內部形成有多個中空之凸部。又,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就提高防液體滲漏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凸部之高度較佳為1~10 mm。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疏水性之多孔性正面片材、非透液性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於該多孔性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之間介置有親水性片材,並且藉由複數個壓紋而使該多孔性正面片材與該親水性片材之一部分或整個面接合,根據專利文獻2之圖式,該複數個壓紋係俯視時呈圓形狀且形成為分散狀。又,於專利文獻2中,亦記載有如下內容:就提高尿等排泄液之吸收速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中之與穿著者之排泄部對向配置之部位,使壓紋面積率為7%以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7423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49697號公報
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具有立體形狀之正面片材,即,利用複數個接合部使2片不織布相互接合且於非接合部形成有凸部之正面片材具有吸收性物品對穿著者之肌膚之摩擦較少且質地良好之優點,但實際情況係對該等特性要求更高之水準。然而,若為了響應此種要求而以改良肌膚觸感或質地等為目的,對凸部之形狀等進行各種變更,則凸部與穿著者之肌膚之摩擦之相關情況產生變化。作為其結果,以上述接合部為起點,利用該接合部相互接合之2片不織布產生剝離,其結果,有構成正面片材之肌膚側之不織布隆起,且隆起之不織布與穿著者之肌膚緊貼等,而導致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感降低之虞。尚未提供實現兼顧柔軟性與防隆起性之正面片材。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縱向正交之橫向。上述正面片材包含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積層體,於該積層體中兩片材局部接合而形成複數個接合部,該第1片材於該接合部以外之部位朝遠離該第2片材之方向突出而形成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複數個凸部,且滿足下述(1)~(4)之全部。 (1)上述凸部之高度為0.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存在於自上述正面片材任意地選擇縱10 mm、橫15 mm之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區域而得之任意區域內的上述接合部之總數為10個以上且30個以下 (3)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的比率為12%以上且35%以下 (4)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且70 N以下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之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正面片材柔軟且穿著時不易隆起。 以下,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圖1及圖2中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尿布1具有穿著時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部1F、配置於背側之背側部1R、以及位於其等之間之胯下部1M,並且具有自腹側部1F經由胯下部1M朝背側部1R延伸且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X、及與縱向正交之橫向Y。胯下部1M具有穿著尿布1時與穿著者之陰莖等排泄部對向配置之排泄部對向部,該排泄部對向部通常位於尿布1之縱向X之中央部或其附近。 如圖1及圖2所示,尿布1具備吸收體4、配置於該吸收體4之肌膚對向面側且穿著時能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的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2、及配置於該吸收體4之非肌膚對向面側之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之背面片材3,且於如圖1所示之俯視時,形成為位於胯下部1M之縱向X之中央部朝內側收縮且沿一方向即縱向X較長的縱長之沙漏狀。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別具有較介置於兩片材2、3間之吸收體4大之尺寸。背面片材3具有較正面片材2大之尺寸,且自吸收體4之周緣朝外側延出,形成如圖1所示之展開且伸長狀態之尿布1之外形。作為背面片材3,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用於此種吸收性物品之各種片材,可使用樹脂膜、樹脂膜與不織布等之層壓品等。 本說明書中,「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例如正面片材2)中之於穿著吸收性物品時面向穿著者之肌膚側之面、即相對而言靠近穿著者之肌膚之側,「非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中之於穿著吸收性物品時面向與肌膚側為相反側(穿衣側)之面、即相對而言遠離穿著者之肌膚之側。再者,此處所言之「穿著時」意指維持通常之適當之穿著位置、即該吸收性物品之正確之穿著位置之狀態,不包含吸收性物品處於自該穿著位置偏移之狀態之情形。 吸收體4於如圖1所示之俯視時形成為沿縱向X較長之形狀,且自腹側部1F遍及背側部1R延伸。吸收體4包含如下構件而構成: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40,其包含吸收性材料;以及包芯片材41,其被覆該吸收性芯體40之肌膚對向面及非肌膚對向面。吸收性芯體40與包芯片材41之間係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接合。 吸收性芯體40為單層構造,且於如圖1所示之俯視時,形成為長邊方向即縱向X之中央部朝內側收縮之沙漏狀。吸收性芯體40係由包含吸收性材料之芯體形成材料纖維堆積而成。作為吸收性材料,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通常用作此種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者,例如可列舉木漿、利用親水化劑加以處理而得之合成纖維等親水性纖維或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即,吸收性芯體40可為親水性纖維之纖維堆積體、或使該纖維堆積體擔載吸水性聚合物粒子而得者。 作為包芯片材41,可使用透水性之薄片材,例如可使用紙、不織布等。於本實施形態之尿布1中,包芯片材41係具有吸收性芯體40之橫向Y之長度之2倍以上且3倍以下之寬度的1片連續包芯片材41,如圖2所示,該1片包芯片材41被覆吸收性芯體40之肌膚對向面之整個區域,且自吸收性芯體40之沿縱向X之兩側緣朝橫向Y之外側延出,該延出部朝吸收性芯體40之下方捲下,被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非肌膚對向面之整個區域。再者,包芯片材41之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包含被覆吸收性芯體40之肌膚對向面之肌膚側包芯片材、及被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非肌膚對向面之非肌膚側包芯片材,且兩片材亦可分別為不同之片材。 又,於尿布1之正面片材2側之沿縱向X之左右兩側,分別配置有側部片材5。側部片材5具有沿縱向X之內側緣部、及位於較該內側緣部更靠橫向Y之外側且沿縱向X之外側緣部,於如圖1所示之俯視時,該內側緣部與吸收體4重疊,如圖2所示,該外側緣部自吸收體4之沿縱向X之側緣朝橫向Y之外側延出並與背面片材3接合。於配置於穿著者之腿圍之左右腿部之側部片材5與背面片材3之間,線狀之彈性構件50沿縱向X以伸長狀態固定,藉此,於尿布1之穿著時之腿部,藉由彈性構件50之收縮而形成有一對腿皺褶。又,於側部片材5之內側緣部,線狀之彈性構件51沿縱向X以伸長狀態固定,藉此,於尿布1之穿著時,藉由彈性構件51之收縮,至少於胯下部1M,側部片材5之內側緣部側以與背面片材3之接合部為起點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形成防漏翻邊。該防漏翻邊可防止尿等排泄液朝橫向Y之外側流出、即所謂之側漏。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吸收體4、側部片材5及彈性構件50、51係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 尿布1係所謂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如圖1所示,於尿布1之背側部1R之沿縱向X之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黏扣帶6、6。於黏扣帶6,安裝有包含機械性面扣結件之公構件的未圖示之固定部。又,於尿布1之腹側部1F之非肌膚對向面,形成有包含機械性面扣結件之母構件之被固定區域7。被固定區域7係於形成腹側部1F之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片材3之非肌膚對向面,利用公知之接合手段、例如接著劑或熱封等而接合固定並形成有機械性面扣結件之母構件,且可將黏扣帶6之上述固定部裝卸自如地固定。 以下,對正面片材2進行詳細說明。於圖3~圖5中,將正面片材2之一部分放大表示。正面片材2包含第1片材20與第2片材21之積層體,於該積層體藉由壓紋加工使兩片材20、21局部接合而形成複數個接合部22,第1片材20於接合部22以外之部位朝遠離第2片材21之方向突出而形成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複數個凸部23。 即,正面片材2具有位於靠近穿著者之肌膚之側之第1片材20、及位於遠離穿著者之肌膚之側之第2片材21,兩片材20、21係藉由局部地形成之多個接合部22而於厚度方向一體化,第1片材20中之位於複數個接合部22彼此間之部分呈凸狀隆起,形成肌膚對向面側之凸部23。關於正面片材2,非肌膚對向面(與吸收體4之對向面)大致平坦,於肌膚對向面形成有起伏較大之凹凸。作為將兩片材20、21接合而形成接合部22之壓紋加工,可利用伴隨熱或不伴隨熱之壓紋加工、超音波壓紋加工等公知之壓紋加工。 作為正面片材2,於片材之面內具有第1方向X及與此正交之第2方向Y,於組入尿布1之狀態下,第1方向X與尿布1之長邊方向亦即縱向X一致,第2方向Y與尿布1之寬度方向亦即橫向Y一致。 又,一般而言,多數情況下,正面片材2之第1方向X與第1片材20及第2片材21之原片之捲出方向、以及正面片材2製造時之搬送方向(MD)一致。又,一般而言,於第1片材20及第2片材21為例如不織布之情形時,多數情況下,正面片材2之第1方向X與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主要纖維配向方向一致。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正面片材2,作為接合部22,分別形成有複數個俯視時呈正方形形狀之第1接合部22A、及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第2接合部22B。第2接合部22B與第1接合部22A相比面積較大,且其長邊方向與第1方向X一致。於接合部22(22A、22B),藉由壓紋加工將第1片材20與第2片材21一體地加壓,故而與未實施壓紋加工之其他部位相比而高密度化,較佳為,藉由兩片材20、21之一者或兩者之構成樹脂之熔融及其後之固化而使兩片材20、21間熱熔合。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接合部22A及第2接合部22B形成為鋸齒狀。即,於正面片材2,如圖4所示,複數個第1接合部22A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與複數個第2接合部22B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係沿縱向X交替地配置,且於橫向Y,相鄰之各個該接合部行中之第1接合部22A與第2接合部22B相互偏移。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正面片材2,作為凸部23,形成有俯視時呈圓形狀之第1凸部23A、及俯視時呈橢圓形狀之第2凸部23B,第2凸部23B之長軸方向與第2方向Y一致。第2凸部23B與第1凸部23A相比面積較大。兩凸部23A、23B係分別形成於被複數個接合部22(凹部)包圍之區域內,因而係亦可稱作「壓紋區域內凸部」之凸部,且具有於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之任一方向上之剖面均具有頂部之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第2凸部23B為中空,又,雖未圖示,但第1凸部23A亦為中空,凸部23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此,兩凸部23A、23B亦可並非為中空構造,而為於內部填充有正面片材2之形成材料之實心構造。 關於第2凸部23B,與第1凸部23A相比高度H(參照圖5)較高,於正面片材2中之所有凸部23A、23B中高度最大。於本說明書中,「凸部之高度」係凸部23(23A、23B)中第1片材20朝距離第2片材21最遠之方向突出之部位上之、第1片材20之肌膚對向面與第2片材21之非肌膚對向面之相隔距離、即該部位之外觀厚度。再者,於圖5中僅圖示第2凸部23B,未圖示第1凸部23A,關於第1凸部23A之高度亦相同。第2凸部23B之高度相對於第1凸部23A之高度之比率,即,前者/後者較佳為1.1以上,進而較佳為1.3以上,而且,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 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第1凸部23A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構成凸部行。又,複數個第2凸部23B亦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構成凸部行。而且,由複數個第1凸部23A形成之凸部行與由複數個第2凸部23B形成之凸部行係沿縱向X交替地配置,2個第1凸部23A、23A與1個第2凸部23B於橫向Y上形成於相同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接合部22(22A、22B)如圖4所示於俯視時形成為分散狀。即,複數個接合部22遍及正面片材2之整個區域呈分散狀規則地分散配置,藉此,複數個凸部23(23A、23B)分別由複數個接合部22包圍,包圍各凸部23之複數個接合部22間歇性地配置於該凸部23之周圍。就使凸部23之突出進一步明顯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凸部23由3個以上之接合部22包圍,於此情形時,較佳為凸部23之由複數個接合部22包圍之區域之大致中央部具有頂部。於本實施形態中,俯視時呈圓形狀之第1凸部23A被沿縱向X配置之2個第1接合部22A及沿橫向Y配置之2個第2接合部22B之合計4個接合部22包圍,又,俯視時呈橢圓形狀之第2凸部23B被6個第1接合部22A包圍。 關於接合部22(22A、22B),藉由壓紋加工使正面片材2之形成材料壓密化,故而為與周邊部相比密度高並且剛性較高且較硬之部位,此種相對較硬之複數個接合部22如圖4所示於俯視時形成為分散狀,藉此,由接合部22形成之較硬之部位並非遍及各凸部23(23A、23A)之整個周圍連續,因此,凸部23之柔軟性進一步提高,並且凸部23之形狀之自由度提昇。相對於此,例如,於複數個接合部22分別形成為俯視時呈線狀且該等俯視時呈線狀之接合部22藉由相互交叉而形成為格子狀之形態中,於由該接合部22形成之格子之眼之位置配置有凸部23,故而由俯視時呈線狀之接合部22形成之較硬之部位遍及凸部23之整個周圍連續,因此,就凸部23之柔軟性、形狀自由度之方面而言,劣於接合部22於俯視時形成為分散狀之形態。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2之主要特徵之一,可列舉滿足下述(1)~(4)之全部之方面。下述(1)~(4)係用於獲得柔軟且使用中不易隆起,可大幅地提高如尿布1之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感之正面片材的必需構成要素。尤其是,藉由採用下述(1)及(2),將尺寸相對較大之凸部與數量相對較少之接合部(被壓紋加工部)組合,而確保凸部之變形之容易性、柔軟性,並且亦可藉由採用下述(3)及(4),將正面片材中存在之接合部之比率及正面片材之剪切強度分別設定於特定範圍,而確保柔軟性,進而抑制正面片材之隆起。 (1)凸部23之高度H(參照圖5)為0.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於自正面片材2任意選擇縱10 mm、橫15 mm之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區域之情形時,該任意區域內存在之接合部22之總數(第1接合部22A之總數與第2接合部22B之總數之合計值)為10個以上且30個以下 (3) 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接合部22之總面積(第1接合部22A之總面積與第2接合部22B之總面積之合計值)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之比率(以下,亦稱為「接合部面積率」)為12%以上且35%以下 (4)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且70 N以下 上述(1)係主要為了提高正面片材2之變形之容易性、柔軟性而採用者。於在正面片材2中凸部23之高度H為0.5 mm以上時,可達成該目的,於凸部23之高度H為10 mm以下之情形時,凸部23不易與肌膚摩擦,造成不快感之虞減少。凸部23之高度H較佳為0.6 mm以上,而且,較佳為5 mm以下。凸部23之高度H係以如下方式測定。 <凸部之高度之測定方法> 一面利用顯微鏡觀察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之沿厚度方向之剖面,一面測定該正面片材所具有之凸部之高度。更具體而言,使用KEYENCE製造之數位顯微鏡VHX-1000,使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中之凸部及其周邊部充分地進入視野並放大至可測定之大小(10~100倍),測定進入該測定視野之凸部之高度、即相當於圖5所示之凸部23(第2凸部23B)之高度H之高度,即,測定「凸部23中朝構成正面片材之2片片材20、21相互距離最遠之方向突出之部位之、第1片材20之肌膚對向面與第2片材21之非肌膚對向面之相隔距離(該部位之外觀厚度)」。 上述(2)係主要為了如下目的而採用者,即,提高凸部23(23A、23B)之形狀之自由度,於使用正面片材2時凸部23因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而容易變形,可與上述(1)一併地,於數量相對較少之接合部22形成尺寸相對較大之凸部23。於正面片材2中之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接合部22之總數未達10個時,有使用中正面片材2(第1片材20)容易產生隆起之虞,若該總數超過30個,則有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降低之虞。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接合部22之總數較佳為15個以上,進而較佳為20個以上,而且,較佳為28個以下,進而較佳為25個以下。 上述(3)係主要為了防止接合部22(22A、22B)中之第1片材20剝離(掉毛)、及其引起之正面片材2之隆起而採用者。於正面片材2中接合部面積率為12%以上時,可達成該目的,又,藉由使接合部面積率為35%以下,可提高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接合部面積率較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而且,較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25%以下。 上述(4)係主要為了與上述(3)相同之目的而採用者。於正面片材2之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時,可達成該目的,又,藉由使剪切強度為70 N以下,可提高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剪切強度較佳為23 N以上,進而較佳為24 N以上,特佳為26.5 N以上,而且,較佳為40 N以下,進而較佳為30 N以下,特佳為28 N以下。一般而言,正面片材2之剪切強度受到接合部22之配置圖案、接合部22之接合強度、正面片材2之構成纖維之種類等之影響,故而可通過適當調整該等而將正面片材2之剪切強度調整為上述特定範圍。剪切強度係以如下方式測定。 <正面片材之剪切強度之測定方法> 自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切下縱向長度50 mm及橫向長度30 mm之俯視時呈矩形形狀作為試驗片。其次,使與試驗片相同形狀、相同尺寸之膠帶(日東電工(股)製造,商品名「No.500」)與PET膜((股)STAR商務、商品名「STAROHP膜」)重疊而製作積層體(A),使試驗片之非凸部側重疊至該積層體(A)上之膠帶側而獲得積層體(B),使1 kg之輥於積層體(B)上往返5次,使積層體(B)中之膠帶與試驗片壓接。又,作為被黏著片,準備可被覆整個試驗片之形狀、尺寸之機械扣結件之公構件(3M(股)製造,商品名「1600PPI」),使積層體(B)上之試驗片之凸部側經由該被黏著片上之刺毛材料以1.5 kPa荷重壓接而獲得測定試樣。將該測定試樣安裝於拉伸試驗機((股)島津製作所製造之Autograph AG-X)之夾頭間(夾頭間距離為150 mm),進行測定試樣之180度剝離。該180度剝離係藉由如下方式進行:將測定試樣之縱向一端之積層體(B)與另一端之被黏著片分別夾於拉伸試驗機之夾頭,朝180度之相反方向拉伸。拉伸速度係設為300 mm/min,記錄此時之拉伸荷重之最大值。測定部位係自一片尿布中抽取尿布長邊方向之腹、背側各自之尿布短邊方向之左、右、中央的共計6個部位作為試驗片,測定合計3片尿布,將其等之平均值設為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之剪切強度(單位:N)。 於本實施形態之尿布1中,正面片材2除上述(1)~(4)外還具備以下特徵。即,於正面片材2中,如上所述,正面片材2中之所有凸部23A、23B中高度最高之凸部係第2凸部23B,於該最大凸部即第2凸部23B,如圖5所示,第2凸部23B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第2方向)Y之長度23Ly與第2凸部23B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第1方向)X之長度23Lx相比較長。於尿布1之穿著時,穿著者與尿布1之間產生之摩擦主要為縱向X上之摩擦,藉由該構成,於尿布1之穿著時,第2凸部23B(最大凸部)更容易變形,藉此,可更提高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 就更進一步確實地發揮該作用效果之觀點而言,於第2凸部23B(最大凸部)中,沿著其外周面之橫向長度23Ly相對於縱向長度23Lx之比率,即,橫向長度23Ly/縱向長度23Lx較佳為1.1以上,進而較佳為1.2以上,而且,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 第2凸部23B(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23Lx較佳為1.5 m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 mm以下。 第2凸部23B(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23Ly較佳為2.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2.5 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 mm以下。 凸部23之沿著外周面之長度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 <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長度之測定方法> 一面利用顯微鏡觀察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之沿厚度方向之剖面,一面測定該正面片材所具有之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長度。更具體而言,使用KEYENCE製造之數位顯微鏡VHX-1000,使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中之凸部及其周邊部充分地進入視野並放大至可測定之大小(10~100倍),測定進入該測定視野之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特定方向長度、即圖5所示之相當於凸部23(第2凸部23B)之縱向長度23Lx之長度、或相當於凸部23之橫向長度Ly之長度。此處,如圖5(b)所示,所謂「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係指以第2片材21中之位於2個接合部22、22間之部位為基準,朝遠離該基準之方向突出之部位之凸部23的外周距離,上述2個接合部22、22係以於縱向X夾著凸部23之方式配置。又,如圖5(a)所示,所謂「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係指以第2片材21中之位於2個接合部22、22間之部位為基準,朝遠離該基準之方向突出之部位之凸部23之外周距離,上述2個接合部22、22係以於橫向Y夾著凸部23之方式配置。 若對正面片材2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則構成正面片材2之第1片材20及第2片材21包含薄片材料。作為薄片材料,可使用例如不織布、織布及針織布等纖維片材、或膜等,就肌膚觸感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纖維片材,特佳為使用不織布。關於第1片材20與第2片材21,構成其等之薄片材料之種類可相同、或亦可不同,就使兩片材20、21之接合部22之接合強度更進一步牢固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相同種類之片材。 作為構成兩片材20、21之不織布,例如可列舉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水刺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樹脂黏合不織布、針刺不織布等。亦可使用使2種以上之該等不織布組合而得之積層體、或使該等不織布與膜等組合而得之積層體。該等中尤其較佳為使用熱風不織布或紡黏不織布。尤其是,於尿布1之穿著狀態下位於與穿著者之肌膚對向之側之片材即第1片材20較佳為熱風不織布。不織布之基重較佳為10 g/m2 以上,進而較佳為10 g/m2 以上,而且,較佳為10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30 g/m2 以下。 作為構成兩片材20、21之不織布之構成纖維,可使用包含各種熱塑性樹脂之纖維(熱熔合纖維)。作為熱塑性樹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尼龍6、尼龍66等聚醯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熱熔合性纖維可為短纖維亦可為長纖維,可為親水性亦可為撥水性。又,亦可使用芯鞘型或並列型之複合纖維、分割纖維、異形截面纖維、熱收縮纖維等。該等纖維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兩片材20、21組成上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此處,所謂組成上相同意指兩者之形成材料及其含量相同,並不管各部之尺寸、俯視形狀等外觀性要素之異同。 作為構成兩片材20、21之不織布之較佳之一例,可列舉包含包括2種以上之樹脂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之1種或2種以上作為構成纖維之不織布。作為該不織布,例如可列舉包含2種芯鞘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之不織布。較佳為,該2種芯鞘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之不同點係如下方面:1)鞘成分之樹脂之種類互不相同;或2)芯成分及鞘成分之樹脂之種類相互相同,但芯成分與鞘成分之樹脂之容積比互不相同。 又,較佳為,於正面片材2形成有多個作為構成纖維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較佳為芯鞘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交點,於該等多個交點之至少一部分,該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熱熔合。於正面片材2形成有多個此種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熱熔合點,藉此,可通過控制該熱熔合點之數量及熱熔合點之纖維間之熔合強度,而控制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等各特性,從而可更進一步提高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等特性。 而且,就如此於正面片材2形成多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熱熔合點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正面片材2包含2種以上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作為構成纖維。尤其是,於構成正面片材2之第1片材20及第2片材21為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之不織布之情形時,當使用2種以上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作為兩片材20、21之構成纖維時,因構成纖維間之熔合之容易性根據構成纖維之組合而有所不同,故而更容易控制構成纖維(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熱熔合點之數量及熱熔合點之纖維間之熔合強度,可使得正面片材2之柔軟性進一步提高,上述方式係對利用梳棉機而獲得之棉網實施熱風方式等之熱風處理,藉由該熱風處理使構成纖維彼此之交點熱熔合。熱熔合性複合纖維(較佳為芯鞘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可包含於構成正面片材2之兩片材20、21之任一者或兩者中,較佳為至少包含於位於相對而言靠近穿著者之肌膚之側且柔軟性受到重視之第1片材20。 兩片材20、21亦可包含顯現捲縮之潛在捲縮性之熱熔合性纖維作為熱熔合性纖維。作為潛在捲縮性之熱熔合性纖維,可列舉例如以收縮率不同之2種熱塑性聚合物材料為成分之偏心芯鞘型複合纖維或並列型複合纖維等。作為收縮率不同之2種熱塑性聚合物材料之較佳之一例,可列舉例如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EP)與聚丙烯(PP)之組合。 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正面片材2可依據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5-11234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複合片材之製造方法而製造。具體而言,例如藉由如下方式獲得:將帶狀之第1片材20供給至周面成為相互嚙合之形狀之第1輥與第2輥之間,使第1片材20變形為凹凸形狀之後,且使第1片材20沿著第1輥之周面部自嚙合部分移動之後,以與第1片材20重疊之方式供給第2片材21,並於加熱下將兩片材20、21夾壓於第1輥之凸部與熱軋輥之間而使其等局部地接合,此時,於第1片材20之中央部與側部,使第1輥及第2輥之凹凸形狀、及利用第1輥與熱軋輥形成之接合部之圖案不同。較佳為於使第1片材20咬入第1輥與第2輥之嚙合部而變形為凹凸形狀時,將第1片材20朝輥內部方向吸引,促進第1片材20變形為凹凸形狀。 於圖6中表示作為本發明之正面片材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2A。再者,關於圖6所示之正面片材2A,以與上述正面片材2(參照圖3~圖5)不同之構成部分為主進行說明,相同構成部分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關於正面片材2A未特別說明之構成部分適當應用關於正面片材2之說明。 如圖6所示,於正面片材2A中,非壓紋區域N與壓紋區域E係沿第1方向X即組入尿布1之情形時之縱向X交替地形成,該非壓紋區域N係沿第2方向Y即組入尿布1之情形時之橫向Y延伸、沿橫向Y連續且不具有接合部22,該壓紋區域E係沿橫向Y延伸、且以規則之圖案形成有接合部22。 於壓紋區域E,作為藉由壓紋加工將積層之第1片材20及第2片材21局部地接合而形成之接合部22(凹部),分別形成有複數個俯視時呈正方形形狀之第1接合部22A、及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第2接合部22B,並且於被該等接合部22A、22B包圍之複數個區域內分別形成有俯視時呈圓形狀之中空之壓紋區域內凸部23A作為凸部23。複數個壓紋區域內凸部23A係非連續地形成,該複數個壓紋區域內凸部23A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構成凸部行。此種正面片材2A中之壓紋區域E之構成與正面片材2中之由複數個第1凸部23A形成之沿橫向Y延伸之凸部行及該凸部行附近之接合部22A、22B之配置部位之構成(參照圖4等)實質上相同。 另一方面,於非壓紋區域N,作為凸部23,形成有沿橫向Y連續地延伸之連續凸部23C。如圖6及圖7所示,連續凸部23C係複數個小凸部24A、24B相互連結而形成。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凸部連結」係指相鄰之2個凸部(小凸部)未由接合部22隔開,而一凸部之一部分形成另一凸部之一部分,且另一凸部之一部分形成一凸部之一部分。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連續凸部23C係高度不同之2種小凸部24A、24B沿橫向Y交替地連結而形成。小凸部24A相對而言高度較高,小凸部24B相對而言高度較低。因此,連續凸部23C之高度按照上述「凸部之高度」之定義而言,為小凸部24A之高度,即,小凸部24A中第1片材20朝距離第2片材21最遠之方向突出之部位之兩片材20、21之相隔距離。兩凸部24A、24B於俯視時均形成為大致圓形狀,又,具有於縱向X及橫向Y之任一方向上之剖面均具有頂部之形狀。又,連續凸部23C為中空,該中空部230遍及連續凸部23C之橫向Y之大致全長連續地延伸。連續凸部23C可遍及正面片材2A之橫向Y之全長連續,或,複數個連續凸部23C亦可沿橫向Y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於後者之情形時,於沿橫向Y鄰接之連續凸部23C、23C間存在接合部22。 以上,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變更。例如,為了防止排泄液自吸收性芯體40移行至穿著者之肌膚側(所謂之回液),亦可於正面片材2與吸收體4(包芯片材41)之間,介置亦被稱作次層等之液體透過性之防體液逆流層。又,接合部22之俯視形狀為如圖4及圖6所示之四邊形形狀,但接合部22之俯視形狀並不限定於此,可單獨使用圓形、三角形、六邊形等多邊形、橢圓形、十字形等之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接合部22之形成圖案亦不限定於如圖4所示之鋸齒狀配置,可適當變更。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不限定於如上述實施形態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廣泛包含用於吸收自人體排出之體液(尿、經血、軟便、汗等)之物品,亦包含短褲型拋棄式尿布、經期衛生棉、經期短褲等。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而揭示以下附註。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縱向正交之橫向, 上述正面片材包含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積層體,於該積層體中兩片材局部接合而形成複數個接合部,該第1片材於該接合部以外之部位朝遠離該第2片材之方向突出而形成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複數個凸部,且滿足下述(1)~(4)之全部。 (1)上述凸部之高度為0.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存在於自上述正面片材任意地選擇縱10 mm、橫15 mm之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區域而得之任意區域內的上述接合部之總數為10個以上且30個以下 (3)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的比率為12%以上且35%以下 (4)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且70 N以下 <2> 如上述<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中複數個上述接合部於俯視時形成為分散狀。 <3> 如上述<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接合部遍及上述正面片材之整個區域呈分散狀規則地分散配置複數個,藉此,上述複數個凸部分別被複數個該接合部包圍,包圍各該凸部之複數個該接合部間歇性地配置於該凸部之周圍。 <4> 如上述<2>或<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由3個以上之複數個上述接合部包圍,該凸部之由該複數個接合部包圍之區域之大致中央部具有頂部。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之高度為0.6 mm以上且5 mm以下。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數較佳為15個以上,進而較佳為20個以上,而且,較佳為28個以下,進而較佳為25個以下。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之比率較佳為15%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而且,較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25%以下。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剪切強度較佳為23 N以上,進而較佳為24 N以上,特佳為26.5 N以上,而且,較佳為40 N以下,進而較佳為30 N以下,特佳為28 N以下。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材包含包括2種以上之樹脂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作為構成纖維,於該正面片材形成有多個該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交點,於該等多個交點之至少一部分,該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熱熔合。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作為上述接合部,分別形成有複數個俯視時呈正方形形狀之第1接合部、及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第2接合部。 <11> 如上述<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接合部與上述第1接合部相比面積較大,且該第2接合部之長邊方向與縱向一致。 <12> 如上述<10>或<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中,複數個上述第1接合部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與複數個上述第2接合部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沿縱向交替地配置,且於橫向上,鄰接之各個該接合部行中之該第1接合部與該第2接合部相互偏移。 <13> 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作為上述凸部,形成有俯視時呈圓形狀之第1凸部、及俯視時呈橢圓形狀之第2凸部,該第2凸部之長軸方向與橫向一致,該第2凸部與該第1凸部相比面積較大。 <14> 如上述<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凸部與上述第1凸部相比高度較高,於上述正面片材中之所有上述凸部中高度最大。 <15> 如上述<13>或<1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凸部之高度相對於上述第1凸部之高度之比率以前者/後者計,較佳為1.1以上,進而較佳為1.3以上,而且,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 <16> 如上述<13>至<1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1凸部及上述第2凸部各自之複數個凸部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構成凸部行,由該複數個第1凸部形成之凸部行與由複數個第2凸部形成之凸部行沿縱向交替地配置,且構成該凸部行之2個第1凸部與1個第2凸部於橫向上形成於相同位置。 <17> 如上述<13>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1凸部被沿縱向配置之2個上述第1接合部與沿橫向配置之2個上述第2接合部之合計4個上述接合部包圍,又,被上述第2凸部、6個上述第1接合部包圍。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關於上述正面片材中之所有上述凸部中高度最大之最大凸部,該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與該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相比較長。 <19> 如上述<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最大凸部中,該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相對於縱向長度之比率以前者/後者計,較佳為1.1以上,進而較佳為1.2以上,而且,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 <20> 如上述<18>或<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較佳為1.5 m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 mm以下。 <21> 如上述<18>至<2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較佳為2.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2.5 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6 mm以下。 <22> 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或形成其主體之吸收性芯體為單層構造,且俯視時形成為縱向之中央部朝內側收縮之沙漏狀。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例。 (實施例1~3) 製作具有與圖1及圖2所示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1相同之基本構成的拋棄式尿布。作為正面片材,使用藉由下述方法製造之正面片材。作為背面片材,使用基重為20 g/m2 之透濕性膜。作為吸收體,使用使基重210 g/m2 之紙漿纖維之纖維堆積體保持基重190 g/m2 之吸水性聚合物(CAW101:日本觸媒(股)製造)而得之吸收性芯體,將利用包括基重14 g/m2 之吸收紙之包芯片材覆蓋該吸收性芯體之整個面而得者用作吸收體。吸收體之大小為長邊方向(縱向)360 mm、寬度方向(橫向)110 mm。 <實施例中使用之正面片材之製造方法> 使用第1片材及第2片材該2片片材,依據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15-11234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複合片材之製造方法,藉由壓紋加工將兩片材接合一體化而製作正面片材。兩片材之接合部(凸部)之形成圖案如下述表1所示於各實施例中互不相同。第1片材即相對而言靠近穿著者之肌膚之側之片材包括熱風不織布(基重18 g/m2 ),第2片材即相對而言遠離穿著者之肌膚之側之片材亦包括熱風不織布(基重18 g/m2 )。構成第1片材之熱風不織布包括上層(相對而言靠近穿著者之肌膚之層)及下層(相對而言遠離穿著者之肌膚之層)之2層構造,該上層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之芯鞘型複合纖維(樹脂質量比5/5、2.3 dtex、芯鞘直徑比1.57),該下層包括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芯鞘型複合纖維(樹脂質量比5/5、2.3 dtex、芯鞘直徑比1.57)與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芯鞘型複合纖維(樹脂質量比2/8、2.2 dtex、芯鞘直徑比1.42)之質量比為70∶30之混綿。又,構成第2片材之熱風不織布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之芯鞘型複合纖維(樹脂質量比5/5、2.3 dtex)。 實施例1及2中使用之正面片材均具有類似於正面片材2A之接合部(凸部)之形成圖案(參照圖6)。即,於實施例1及2中使用之正面片材中,沿縱向X交替地形成有沿橫向延伸之非壓紋區域及壓紋區域,於該壓紋區域形成有複數個被複數個接合部包圍之區域,於被該複數個接合部包圍之區域內,形成有非連續之中空之壓紋區域內凸部,又,於該非壓紋區域,複數個小凸部相互連結而形成之連續凸部遍及正面片材之橫向之全長連續地延伸。 另一方面,實施例3中使用之正面片材具有類似於正面片材2之接合部(凸部)之形成圖案(參照圖4)。即,於實施例3中使用之正面片材中,作為凸部,不存在連續凸部,僅存在形成於被複數個接合部包圍之區域內之非連續之中空之壓紋區域內凸部,複數個該壓紋區域內凸部遍及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之整個區域呈分散狀規則地分散配置,包圍該壓紋區域內凸部之複數個接合部間歇性地配置於該壓紋區域內凸部之周圍。 (比較例1及2) 將市售之拋棄式尿布(大王製紙(股)製造,商品名「Goo.n」2015年製造)作為比較例1之試樣。 又,將市售之拋棄式尿布(王子製紙(股)製造,商品名「Genki!」2015年製造)作為比較例2之試樣。 (評估試驗) 關於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正面片材,藉由上述方法測定剪切強度,並且藉由下述方法分別測定MMD值(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及微小壓縮值。 MMD值成為測定對象物即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之表面粗糙度之指標,且MMD值越小,與穿著者之肌膚之摩擦越少,評價越高。又,微小壓縮值之值越小,表示測定對象物即正面片材越柔軟。因此,根據MMD值及微小壓縮值該兩測定值,可對評估對象之正面片材之柔軟性、進而組入有該正面片材之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感加以評估。 <MMD值之測定方法> 使用市售之測定機器(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ES-FB4表面試驗機),對於測定對象之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凹凸面),於SENS:2×5、荷重50 gf/cm2 之條件下,測定拋棄式尿布之縱向(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方向)上之MMD值。MMD值成為測定對象物之表面粗糙度之指標,且MMD值越小,與穿著者之肌膚之摩擦越少,評價越高。 <微小壓縮值之測定方法> 使用市售之測定機器(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ES-FB3壓縮試驗機),測定評估對象之正面片材之微小壓縮值。測定條件係設為壓縮速度0.02 mm/s、壓縮荷重10 gf/cm2 、測定距離0.8 mm。微小壓縮值之值越小,表示測定對象物越柔軟。 <正面片材之隆起之評估方法> 自評估對象之正面片材切下俯視時呈四邊形形狀部分作為試驗片,將該試驗片之凸部側設為評估面,以評估面成為外表面之方式將試驗片載置於評估用平板之平坦之上表面,利用紙膠帶將試驗片之四邊固定於平板,使試驗片之非凸部側之整個區域密接於平板上表面。於該密接狀態下,試驗片未自平板隆起。將捲繞有海綿(Moltplane MF-30)之摩擦板設於試驗片上。海綿之荷重為240 g。將正轉3次、反轉3次設為1組旋轉操作,使摩擦板於試驗片上旋轉。進行15組該旋轉操作。旋轉1次之速度設為3秒。15組旋轉操作結束後,目視觀察試驗片自平板上表面隆起之程度,於在試驗片之一部分亦可確認出隆起之情形時,設為「產生隆起」。 再次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自相同之正面片材取樣另一試驗片,對該另一試驗片評估是否產生隆起。 重複複數次以上操作,根據下述式算出表面材隆起產生率,將該產生率為0%之情形設為A(未發現正面片材之隆起。最高評價。),將未達5%之情形設為B,將5%以上且20%以下之情形設為C,將21%以上且50%以下之情形設為D,將51%以下之情形設為E。 表面材隆起產生率=(表面材隆起產生面積÷形成1片尿布之正面片材之整個面積)×100 [表1] 如表1所示,各實施例之展開型拋棄式尿布之正面片材均滿足上述(1)~(4)之全部,因此,可知正面片材之隆起之評估結果為B以上,即表面材隆起產生率未達5%,於穿著時正面片材不易隆起。又,可知各實施例之尿布之正面片材之MMD值及微小壓縮值均充分小,故而正面片材柔軟且與穿著者之肌膚之摩擦較少,穿著感優異。尤其是實施例1之尿布與其他實施例相比,評估結果優異,故而可知關於上述(1)~(4)中規定之數值範圍,特佳為包含實施例1中採用之數值之更小之範圍。 比較例1之尿布滿足上述(2)及(3),但不滿足上述(1)及(4),因此關於正面片材之隆起之評估,與各實施例相比評價較低。又,比較例2之尿布不滿足上述(1)~(4)之全部,故而關於正面片材之隆起之評估,成為較比較例1低之評價。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正面片材柔軟且穿著時不易隆起之吸收性物品。
1‧‧‧尿布
1F‧‧‧腹側部
1M‧‧‧胯下部
1R‧‧‧背側部
2‧‧‧正面片材
2A‧‧‧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5‧‧‧側部片材
6‧‧‧黏扣帶
7‧‧‧被固定區域
20‧‧‧第1片材
21‧‧‧第2片材
22‧‧‧接合部
22A‧‧‧第1接合部
22B‧‧‧第2接合部
23‧‧‧凸部
23A‧‧‧第1凸部
23B‧‧‧第2凸部
23C‧‧‧連續凸部
23Lx‧‧‧縱向長度
23Ly‧‧‧橫向長度
24A、24B‧‧‧小凸部
40‧‧‧吸收性芯體
41‧‧‧包芯片材
50、51‧‧‧彈性構件
230‧‧‧中空部
E‧‧‧壓紋區域
H‧‧‧高度
N‧‧‧非壓紋區域
X‧‧‧縱向
Y‧‧‧橫向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的拋棄式尿布之肌膚對向面即正面片材側之俯視圖,且係使各部之彈性構件伸長並擴展成平面狀之展開狀態下之俯視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之I-I線截面之橫截面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配置於圖1所示之尿布之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側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配置於圖1所示之尿布之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之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5(a)係模式性地表示圖4之Vy-Vy線截面之橫截面圖,圖5(b)係模式性地表示圖4之Vx-Vx線截面之縱截面圖。 圖6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正面片材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之肌膚對向面之一部分的俯視圖(相當於圖4之圖)。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圖6之Vy-Vy線截面之橫截面圖。
2‧‧‧正面片材
20‧‧‧第1片材
21‧‧‧第2片材
22‧‧‧接合部
22A‧‧‧第1接合部
22B‧‧‧第2接合部
23‧‧‧凸部
23A‧‧‧第1凸部
23B‧‧‧第2凸部
X‧‧‧縱向
Y‧‧‧橫向

Claims (22)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備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肌膚對向面側之正面片材,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縱向正交之橫向,上述正面片材包含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積層體,於該積層體中兩片材局部接合而形成複數個接合部,該第1片材於該接合部以外之部位朝遠離該第2片材之方向突出而形成朝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複數個凸部,且滿足下述(1)~(4)之全部。 (1)上述凸部之高度為0.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存在於自上述正面片材任意地選擇縱10 mm、橫15 mm之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區域而得之任意區域內的上述接合部之總數為10個以上且30個以下 (3)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的比率為12%以上且35%以下 (4)剪切強度為21 N以上且70 N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中,複數個上述接合部於俯視時形成為分散狀。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個上述接合部遍及上述正面片材之整個區域呈分散狀規則地分散配置複數個,藉此,上述複數個凸部分別被複數個該接合部包圍,包圍各該凸部之複數個該接合部間歇性地配置於該凸部之周圍。
  4.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由3個以上之複數個上述接合部包圍,該凸部之由該複數個接合部包圍之區域之大致中央部具有頂部。
  5.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凸部之高度為0.6 mm以上且5 mm以下。
  6.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數為15個以上且28個以下。
  7.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上述任意區域內存在之上述接合部之總面積相對於該任意區域之整個面積之比率為15%以上且30%以下。
  8.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剪切強度為23 N以上且40 N以下。
  9.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材包含包括2種以上之樹脂之熱熔合性複合纖維作為構成纖維,於該正面片材形成有多個該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之交點,於該等多個交點之至少一部分,該熱熔合性複合纖維彼此熱熔合。
  10.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作為上述接合部,分別形成有複數個俯視時呈正方形形狀之第1接合部、及俯視時呈長方形形狀之第2接合部。
  11. 如請求項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接合部與上述第1接合部相比面積較大,且該第2接合部之長邊方向與縱向一致。
  12. 如請求項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中,複數個上述第1接合部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與複數個上述第2接合部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成之接合部行沿縱向交替地配置,且於橫向上,鄰接之各個該接合部行中之該第1接合部與該第2接合部相互偏移。
  13. 如請求項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作為上述凸部,形成有俯視時呈圓形狀之第1凸部、及俯視時呈橢圓形狀之第2凸部,該第2凸部之長軸方向與橫向一致,該第2凸部與該第1凸部相比面積較大。
  14.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凸部與上述第1凸部相比高度較高,於上述正面片材中之所有上述凸部中高度最大。
  15.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2凸部之高度相對於上述第1凸部之高度之比率以前者/後者計,為1.1以上且5.0以下。
  16.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1凸部及上述第2凸部各自之複數個凸部係沿橫向隔開特定間隔直線地呈行狀配置而構成凸部行,由該複數個第1凸部形成之凸部行與由複數個第2凸部形成之凸部行沿縱向交替地配置,且構成該凸部行之2個第1凸部與1個第2凸部於橫向上形成於相同位置。
  17. 如請求項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第1凸部被沿縱向配置之2個上述第1接合部與沿橫向配置之2個上述第2接合部之合計4個上述接合部包圍,又,被上述第2凸部、6個上述第1接合部包圍。
  18.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關於上述正面片材中之所有上述凸部中高度最大之最大凸部,該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與該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相比較長。
  19. 如請求項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最大凸部中,該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相對於縱向長度之比率以前者/後者計,為1.1以上且5.0以下。
  20. 如請求項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縱向長度為1.5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1. 如請求項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最大凸部之沿著外周面之橫向長度為2.0 mm以上且10 mm以下。
  2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或形成其主體之吸收性芯體為單層構造,且俯視時形成為縱向之中央部朝內側收縮之沙漏狀。
TW105136790A 2015-12-01 2016-11-11 吸收性物品 TWI713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4411 2015-12-01
JP2015234411 2015-12-01
JP??2016-201197 2016-10-12
JP2016201197A JP6220032B2 (ja) 2015-12-01 2016-10-12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396A true TW201720396A (zh) 2017-06-16
TWI713628B TWI713628B (zh) 2020-12-21

Family

ID=5905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790A TWI713628B (zh) 2015-12-01 2016-11-11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44538A1 (zh)
JP (1) JP6220032B2 (zh)
CN (1) CN108348375B (zh)
DE (1) DE112016005493T5 (zh)
GB (1) GB2559703B (zh)
RU (1) RU2692030C1 (zh)
TW (1) TWI713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4370B2 (ja) * 2018-09-18 2022-11-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20049084A (ja) * 2018-09-28 2020-04-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22101999A1 (ja) * 2020-11-10 2022-05-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KR102346897B1 (ko) * 2021-04-08 2022-01-03 손규보 기능성 의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9647B2 (ja) 2002-07-23 2009-11-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3880502B2 (ja) * 2002-10-11 2007-02-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4090420B2 (ja) 2002-11-13 2008-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5329806B2 (ja) * 2007-12-28 2013-10-3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1131044A (ja) * 2009-11-24 2011-07-0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6172808B2 (ja) * 2013-11-29 2017-08-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6247923B2 (ja) 2013-12-12 2017-12-13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5918795B2 (ja) * 2014-03-27 2016-05-1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310294B2 (ja) * 2014-03-27 2018-04-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0032B2 (ja) 2017-10-25
CN108348375A (zh) 2018-07-31
TWI713628B (zh) 2020-12-21
CN108348375B (zh) 2020-12-08
RU2692030C1 (ru) 2019-06-19
DE112016005493T5 (de) 2018-09-27
GB2559703B (en) 2021-02-10
GB2559703A (en) 2018-08-15
GB201808420D0 (en) 2018-07-11
US20180344538A1 (en) 2018-12-06
JP2017104501A (ja)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366B (zh) 吸收性物品
JP600501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1459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255440B2 (ja) 立体シート
CN109152679B (zh) 吸收性物品
US20030181882A1 (en) Absorbent article
TWI713628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4129924A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KR102245108B1 (ko) 흡수성 물품
TWI727998B (zh) 吸收性物品
JP630142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8895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368297B2 (ja) 立体シート
JP506028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6221237A (ja) 吸収性物品
JP3998626B2 (ja) 吸収性物品
US1161769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JP6331190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7094409A1 (ja) 吸収性物品
RU2772181C2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3176871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47591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9085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58042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055841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