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6851A - 加裝鏡頭用配件 - Google Patents

加裝鏡頭用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6851A
TW201716851A TW105118578A TW105118578A TW201716851A TW 201716851 A TW201716851 A TW 201716851A TW 105118578 A TW105118578 A TW 105118578A TW 105118578 A TW105118578 A TW 105118578A TW 201716851 A TW201716851 A TW 2017168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ttaching
attachment
objective lens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8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ya Suzuki
Shinji Aoki
Yuki Nagaoka
Kazuya Kimino
Original Assignee
Juraron Ind Inc
Kazuya Kimin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raron Ind Inc, Kazuya Kimino filed Critical Juraron Ind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716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8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02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changing, adding, or subtracting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e.g. convertible objective
    • G02B15/1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changing, adding, or subtracting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e.g. convertible objective by adding a part, e.g. close-up attach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裝鏡頭用配件,該加裝鏡頭用配件含有用來放大觀看觀察對象物的接物鏡,被安裝於攝像裝置使用,不會使攝像裝置的影子顯示(映入)顯示器,能觀看該觀察對象物之鮮明且清晰的放大影像。本發明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特徵為:至少具備「含有接物鏡部(15)、在接物鏡部(15)之周圍設成一體化的採光部(16),且由透明性材料所形成」的鏡頭組件(10)、用來將加裝鏡頭用配件(1)的本體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的安裝部(12)、用來支承鏡頭組件(10)及安裝部(12)的支承部(13),採光部(16)具有光射出面(21),當使接物鏡部(15)在大致同軸上面向攝像裝置的相機鏡頭而安裝於攝像裝置時,將光射出面(21)配置成面向觀察對象物。

Description

加裝鏡頭用配件
本發明關於加裝鏡頭用配件。
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所內建的攝像裝置,近年達成長足的進步,藉由大型化之攝像元件的搭載,有效像素的顯著增加等,能獲得足以匹敵高機能的小型數位相機等程度的高畫質影像。然而,只是使用行動電話或者智慧型手機之攝像裝置所具備的變焦功能(zoom function),放大影像的畫質劣化較顯著,觀看或者拍攝觀察對象物之清晰且鮮明的放大影像,多半是困難的。
傳統以來,為了獲得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而有許多「將接物鏡安裝於攝像裝置來使用」的提案。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透鏡,其具備:可供光透過的透鏡本體;在兩面塗裝有黏著劑的薄片狀黏著構件,是用來將該透鏡本體安裝於攝像裝置之相機鏡頭設置面的安裝手段;及為了不會遮住由相機鏡頭所收入的光,而設在安裝手段的孔。(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此外,專利文獻1也揭示了:利用夾子和彈簧等的彈推手段,而 可安裝於攝影裝置之相機鏡頭設置面的透鏡。(申請專利範圍第10、13項)
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輔助透鏡轉接裝置,其具備:輔助透鏡;從輔助透鏡的外周突出的抽離操作用突片;使輔助透鏡可抽離地黏著保持於攝像裝置之相機鏡頭的光入射口周緣前面的黏著構件。
專利文獻3揭示了一種微距(marco)用放大鏡(loupe),其具備:微距透鏡(marco lens);用來保持微距透鏡的透鏡承座;保持透鏡承座,並在透過透鏡承座與微距透鏡相對向的兩側,形成「將與微距透鏡的光軸交會的位置作為中心之圓形窗」的扁平形狀的框體;在該框體面向觀察對象物的表面,設於圓形窗的周圍,用來接觸於觀察對象物之大致平坦的接觸部;被設在該框體面向攝像裝置的表面,接(黏)著「用來接(黏)著於攝像裝置之雙面接著材」之大致平坦的固定部。
專利文獻4揭示一種:將含有非球面的單透鏡(single lens/simple lens)安裝於電子攝影機(electron camera)之透鏡面的超高倍率攝影系統。
專利文獻5揭示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形成有前端開口部的相機框體;被配置於相機框體內,將通過前端開口部的光予以集光而成像的接物鏡及成像透鏡;用來拍攝由接物鏡及成像透鏡所成像之像的攝像元件;朝外側延伸地安裝於相機框體的手持把手;可自由搖動地連結相機框體與手持把手的搖動連結部;使前端開口部抵接 於觀察對象物存在的觀察面,並將相機框體對觀察面保持預定角度,藉由接物鏡及成像透鏡使「前端開口部所抵接之觀察面的像」成像於攝像元件的攝像面而進行攝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0542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990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8677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129564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1-002585號公報
如同傳統一般,在相對於攝像裝置的相機鏡頭將接物鏡安裝於同軸上的場合中,由於接物鏡的焦點距離較短,為了獲得清晰且顯明的放大影像,必須使接物鏡靠近觀察對象物。然而,一旦接物鏡靠近觀察對象物,由於攝像裝置本身將妨礙光入射於觀察對象物的周圍,以致攝像裝置影子顯示於顯示器、或者使顯示器的周緣部變得較中央部更暗,而有難以清晰且鮮明地觀視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傾向。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和具有相機的行動電話,再加上其相機鏡頭的安裝位置偏向端部,上述的傾向 非常地顯著。
此外,在攝像裝置之中,有一些也安裝了「用來照亮視野的燈」,但即使將燈點亮,有時影子也不會完全消失。此外,有時因為燈的照明使得顯示器的中央部變得過亮,反而使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變得不鮮明。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裝鏡頭用配件,其包含用來放大觀看觀察對象物的接物鏡,且安裝於攝像裝置使用,不會使攝像裝置的影子顯示於顯示器,可觀看該觀察對象物之鮮明且清晰的放大影像。
本案的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反覆鑽研的結果,發現了將加裝鏡頭用配件安裝於攝像裝置的構造,該加裝鏡頭用配件,設有「含有接物鏡部、及一體化地設在接物鏡部的周圍,並且由透明性材料所形成」的鏡頭組件,並進一步將「對觀察對象物射出光之光射出面」設置於採光部。然後,本案的發明人,發現藉由採用前述構造,可達成「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中的光量增加」,故即使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之間變得狹小,攝像裝置的影子也不會顯示於顯示器,能看見觀察對象物之鮮明且清晰的放大影像,可簡便地將安裝了該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攝像裝置,作為「能放大觀看身旁之觀察對象物的顯微鏡」而使用,進而完成本發明。
換言之,本發明提供以下(1)~(10)的加裝鏡頭 用配件。
(1)一種加裝鏡頭用配件,是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的加裝鏡頭用配件,該攝像裝置具備:相機鏡頭、攝像元件及用來顯示相機鏡頭所捕捉之觀察對象物之影像的顯示器,其特徵為:至少具備鏡頭組件、安裝部及支承部;該鏡頭組件,是由透明性材料所形成,並且含有接物鏡部、及一體化地設在接物鏡部之周圍的採光部;該安裝部,是用來將加裝鏡頭用配件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該支承部,是用來支承鏡頭組件及安裝部,採光部具有光射出面,當將接物鏡部,在大致同軸(coaxial)上與相機鏡頭相對向地安裝於攝像裝置時,將光射出面配置成朝向觀察對象物。
根據本發明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可藉由鏡頭組件的接物鏡部,將觀察對象物放大10~300倍的程度來觀看,能將攝像裝置如同輕便的顯微鏡使用。在本發明中,當將接物鏡部,在大致同軸(coaxial)上與相機鏡頭相對向地安裝於攝像裝置時,藉由將具有「朝向觀察對象物配置之光射出面」的採光部,設在接物鏡部的周圍,即使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之間的距離變近,該空間內的光量也能顯著地增加,因此影子不會顯示於顯示器,並能清晰且鮮明地看見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
(2)如上述(1)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已將加裝鏡頭用配件安裝於攝像裝置時,採光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攝像裝置的外側且從不會被攝像裝置所遮蔽的位置突 出。
根據上述(2)的加裝鏡頭用配件,由於能不受攝像裝置妨礙地將周邊的光取入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之間的空間,因此能更進一步提高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畫質(清晰性及鮮明性)。
(3)如上述(1)或(2)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採光部具有:連續地或者間歇地環繞於接物鏡部周圍的溝部,溝部具有作為光射出面的第1內側面與第2內側面,相對於接物鏡部,該第1內側面位於相對較近的近距(proximal)側,而該第2內側面位於相對較遠的遠距(distance)側,第1、第2內側面,是對鏡頭組件之厚度方向具有傾斜角的斜面。
根據上述(3)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從接物鏡部的側面方向入射的光、和從觀察對象物所在的方向入射的光,主要是由溝部的第1及第2內側面所反射,而能朝向觀察對象物射出,因此能使觀察對象物與接物鏡部間之空間的光量顯著地增加。其結果,影子不會顯示於顯示器,且能觀看觀察對象物之清晰且鮮明的放大影像。
(4)如上述(3)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第1內側面的傾斜角形成:該第1內側面位在離接物鏡部越遠的遠距側,則越小。
根據上述(4)的加裝鏡頭用配件,能達成:更進一步提高採光部的光取入效率;及更進一步增加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特別是觀察對象物及其周圍的空間)內 的光量。
(5)如上述(3)或(4)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採光部具有複數個溝部,複數個溝部是將接物鏡部的軸心作為中心而設成大致同心圓狀。
根據上述(5)的加裝鏡頭用配件,藉由使複數個溝部保有規則性而設成大致同心圓狀,可在接物鏡部及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的整個領域,達成光量的一致化,能實現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畫質提升。
(6)如上述(1)~(5)之其中任一個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由支承部所支承的焦點調整部」,焦點調整部具有:其朝支承部安裝的面之相反側的面,從其周緣部朝向中心部平緩地突出的太鼓形狀。
根據上述(6)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在使「由支承部所支承之焦點調整部的太鼓形狀」的頂部(中心部),接觸於「載置著觀察對象物的面」的狀態下,將該頂部作為支點,使加裝鏡頭用配件朝向縱方向、橫方向及傾斜方向,形成上下移動及/或轉動的話,便能輕易地調整接物鏡部對觀察對象物的焦點。
(7)如上述(1)~(6)之其中任一個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保護蓋,該保護蓋被安裝成:覆蓋由支承部所支承的鏡頭組件、及安裝部、以及支承部的外表面。
根據上述(7)的加裝鏡頭用配件,當保存或攜帶加裝鏡頭用配件時,特別能防止鏡頭組件和安裝部的損傷,使 得加裝鏡頭用配件的長時間使用變得可能。
(8)如上述(1)~(7)之其中任一個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透過支承部將焦點調整部及安裝部支承成相對向,焦點調整部、支承部及安裝部的總厚度,與保護蓋的厚度大致相同。
根據上述(8)的加裝鏡頭用配件,當將「已從加裝鏡頭用配件卸除保護蓋」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安裝於攝像裝置時,在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對攝像裝置的安裝位置」分離的位置,將保護蓋配置於「載置著觀察對象物的面」與攝像裝置之間,可作為攝像裝置的放置台使用。由於保護蓋的厚度,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的最厚部分(焦點調整部、支承部及安裝部的總厚度)大致相同,因此因場合而異,不須執行接物鏡部的焦點調整,便能觀看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此外,由於保護蓋未被固定於攝像裝置,故在焦點調整部為太鼓形狀的場合中,容易實施焦點的微調整。
(9)如上述(1)~(8)之其中任一個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採光部,在將接物鏡部的軸心作為中心之內角60。以上的領域中具有:相當於與接物鏡部大致同軸上之大致圓形或者大致正多角形的平面形狀。
根據上述(9)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中光量,能達成更進一步的一致化。
(10)上述(1)~(9)之其中任一個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攝像裝置為:數位相機、數位靜態相機、數位攝 錄影機、具有相機的行動電話或者智慧型手機。
根據上述(10)的加裝鏡頭用配件,藉由將加裝鏡頭用配件安裝於如上述之可攜帶的攝像裝置,可作為「每個人能配合個人的喜好加以利用」的攜帶型顯微鏡來使用。
藉由將本發明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安裝於攝像裝置,無論是否為了放大觀看觀察對象物而採用接物鏡,皆不會有「攝像裝置的影子顯示於顯示器」的情形,能觀看該觀察對象物之鮮明且清晰的放大影像。
1、3、4‧‧‧加裝鏡頭用配件
2‧‧‧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
10、35‧‧‧鏡頭組件
10A、36‧‧‧光學系統部
10B‧‧‧嵌入部
11‧‧‧焦點調整部
12‧‧‧安裝部
13‧‧‧支承部
14、14A‧‧‧保護蓋
15‧‧‧接物鏡部
16、37‧‧‧採光部
17‧‧‧卡止部
20‧‧‧溝部
21‧‧‧光射出面
21x‧‧‧第1內側面
21y‧‧‧第2內側面
22‧‧‧焦點調整面
24‧‧‧頂部
25‧‧‧鏡頭組件支承部
26‧‧‧握持部
27a、27b‧‧‧卡止銷
28a、28b‧‧‧凸部
29a、29b‧‧‧卡合孔
30‧‧‧凹部
32‧‧‧隔壁
33‧‧‧透明板
40‧‧‧繫帶安裝孔
100‧‧‧攝像裝置
101‧‧‧觀察對象物
102‧‧‧載置面
第1圖:是顯示已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安裝於攝像裝置之狀態的側視圖。
第2圖:是示意地顯示「具備第1圖所示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的第一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示意地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a)是示意地顯示第1圖所示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的剖面圖,(b)是示意地顯示第2圖所示之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構造的剖面圖。
第5圖:是顯示鏡頭組件之構造的示意圖。
第6圖:是示意地顯示焦點調整部之焦點調整方法的側視圖。
第7圖:是用來說明保護蓋之其他利用方法的側視圖。
第8圖:是示意地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保護蓋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9圖:是示意地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構造的側視圖。
第10圖:是示意地顯示另一種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構造的側視圖。
以下,參考圖面詳細地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加裝鏡頭用配件1。第1圖,是顯示已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安裝於攝像裝置100之狀態的側視圖。而所謂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是指:已從加裝鏡頭用配件1卸除了後述保護蓋14之意。第2圖,是示意地顯示「具備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第一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1」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第3圖,是示意地顯示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構造的分解立體圖。第4圖(a),是示意地顯示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構造的剖面圖,第4圖(b),是示意地顯示加裝鏡頭用配件1之構造的剖面圖。在第4圖中,省略了隔壁32的圖示。
第一實施形態的加裝鏡頭用配件1,如第1圖 所示,就「已卸除了保護蓋14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而言,是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100,該攝像裝置100具備:相機鏡頭、攝像元件、及用來顯示相機鏡頭所捕捉之觀察對象物之影像的顯示器(圖面中皆未顯示)。更具體地說,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是採「使後述的接物鏡部15,在大致同軸上與攝像裝置100的相機鏡頭相對向」的方式,安裝於攝像裝置100。
在本文中,就攝像裝置100而言並無特殊的限定,最好是容易攜帶的攝像裝置100,舉例來說,譬如數位相機、數位靜態相機、數位攝錄影機、具有相機的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上述的各種裝置中,又以具有相機的行動電話和智慧型手機最合適。藉由將加裝鏡頭用配件1安裝於攜帶容易的攝像裝置100,在日常的各種場合中,能放大動植物、和各種機械類的內部構造等而加以觀看及攝影,能提高使用者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理解等。
如第2圖~第4圖所示,加裝鏡頭用配件1具備:鏡頭組件10;焦點調整部11;及安裝部12由支承部13所支承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被安裝於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保護蓋14。以下,針對構成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各構件,依序進行說明。
第5圖,是顯示鏡頭組件10之構造的示意圖。在第5圖中,(a)為立體圖,(b)為俯視圖、(c)為側視圖,(d)為剖面圖。鏡頭組件10是由透明性材料所形成,如第5圖所示,是「具有半圓形之平面形狀的光學系統部 10A」與「具有大致方形之平面形狀的嵌入部10B」,連設於鏡頭組件10之長度方向的板狀構件。在光學系統部10A設有:接物鏡部15、一體化形成於接物鏡部15周圍的採光部16,在嵌入部10B設有:從「離光學系統部10A最遠距側的邊緣10x的略中央」,朝鏡頭組件10的外側突出的卡止部17。
雖然在光學系統部10A中,就構成接物鏡部15的接物鏡而言並無特殊的限定,舉例來說,最好是採用兩面非球面透鏡。採用這樣的接物鏡,藉由適當地調整接物鏡的焦點距離,透鏡厚度、有效徑、作業距離(WD:working distance)、光圈(diaphragm)、攝像裝置100與接物鏡之間的距離等,並視需要利用攝像裝置100的數位變焦(digital zoom)功能,可輕易地觀看或者拍攝觀察對象物(圖面中未顯示)之10~300倍左右的放大影像。
此外,就構成接物鏡部15的透明性材料而言,最好是可視光領域之光透過性高的材料,舉例來說,譬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脂肪族環狀聚烯烴(aliphatic cyclic polyolefin;也稱為COP)及其共聚物(CO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接物鏡,也可以是具有可供特定波長範圍的光通過之濾光功能的透鏡。藉由具有該濾光功能,能選擇性地觀察紅外線影像等之可視光區域以外的影像。更具體地說,譬如在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安裝於攝像裝置100來執行建築物之外牆診斷的場合中,不僅能獲得表面的資訊,也能獲得內部的 資訊。
採光部16,與接物鏡部15形成一體化,並被設在接物鏡部15的周圍。本實施形態的採光部16,是由在接物鏡部15的周圍連續地環繞成圓環狀的複數個溝部20所形成。複數個溝部20,將接物鏡部15的軸心(光軸)作為中心而設成大致同心圓狀。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有複數個溝部20,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形成1個溝部20。此外,雖然複數個溝部20形成同心圓狀,亦即相鄰的溝部20間的距離成為大致一定,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相鄰的溝部20間的距離亦可局部地形成不同。此外,雖然溝部20形成連續性的圓環狀,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形成間歇狀也就是指虛線(Dashed line)狀。
溝部20的剖面視角呈現V字型,且具有第1內側面21x及第2內側面21y作為光射出面21,該第1內側面21x相對於接物鏡部15位於相對較近的近距(proximal)側,而該第2內側面21y相對於接物鏡部15位於相對較遠的遠距(distance)側。第1、第2內側面21x、21y皆成為:對鏡頭組件10的厚度方向具有傾斜角的傾斜面。第1、第2內側面21x、21y皆無特殊的限制,此外,第1內側面21x的傾斜角可以與第2內側面21y的傾斜角相同,亦可不同。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溝部20具有V字型的剖面形狀,但只要是具有「呈現傾斜面的內側面」的形狀,則無特殊的限制,就該形狀而言,舉例來 說,譬如剖面視角呈現梯形等形狀。
當將接物鏡部15相對於攝像裝置100的相機鏡頭對向配置於大致同軸上時,光射出面21被配置成朝向觀察對象物的方向,而構成:反射「從接物鏡部15的側面方向射入採光部16的光」、和「從觀察對象物所在的方向射入採光部16的光」,主要朝觀察對象物射出。因此,為了獲得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即使接物鏡部15靠近觀察對象物,藉由從光射出面21朝向觀察對象物反射的光,能顯著地增加接物鏡部15與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內的光量,可防止攝像裝置100的影子顯示於顯示器等,而獲得觀察對象物之清晰且鮮明的放大影像。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1內側面21x構成:越是位在從接物鏡部15起的遠距側,其傾斜角將越小,因此光容易朝觀察對象物及其附近射出,能獲得觀察對象物之更清晰且鮮明的放大影像。
雖然採光部16亦可與接物鏡部15相同由透明性材料構成,但在本實施形態中,是由機械強度或剛性較「構成接物鏡部15的透明性材料」更高的透明性材料所構成。
此外,採光部16最好是構成:在將接物鏡部15的軸心(光軸)作為中心之內角60°以上,最好是60°~360°的領域中,具有相當於與接物鏡部15大致同軸上之大致圓形或者大致正多角形的平面形狀。根據這樣的構造,能達成接物鏡部15與觀察對象物間之空間中光量的更進一 步一致化,可獲得觀察對象物之更清晰且鮮明又不具深淺不均的放大影像。
嵌入部10B,嵌入形成於後述支承部13的孔25a,其卡止部17是可自由裝卸地由「被設在孔25a內的卡止機構(圖面中未顯示)」所卡合,藉此使鏡頭組件10連結於支承部13而受到支承。
焦點調整部11,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支承部13形成一體化,其表面成為焦點調整面22,譬如用在:調整接物鏡部15對觀察對象物的焦點。焦點調整面22具有:從其周緣部朝向中心部平緩地突出,中心部成為頂部24的太鼓形狀。焦點調整部11,在已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安裝於攝像裝置100時,譬如配置成至少焦點調整面22的頂部24接觸於觀察對象物、或載置著觀察對象物的面來使用。
第6圖,是示意地顯示焦點調整部11之焦點調整方法的側視圖。如第6圖(a)所示,已被安裝於攝像裝置100的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焦點調整面22的頂部24,形成已接觸於觀察對象物101的載置面102。接著,如第6圖(b)所示,將接觸於載置面102的頂部24作為軸(支點)並如箭號103、104所示執行朝向上下左右的移動及/或轉動,來調整接物鏡部15與觀察對象物101之間的距離S,藉此能調整接物鏡部15對觀察對象物101的焦點。這樣的焦點調整,是反相(seesaw)型焦點調整手段的其中一例。
雖然藉由焦點調整部11,可在不會降低「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與觀察對象物101間之空間內的光量」的狀態下輕易地實施焦點調整,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藉由使已安裝著「未設有焦點調整部11之加裝鏡頭用配件」的攝像裝置100,對觀察對象物101形成接近、分離或轉動,以執行焦點調整。此外,亦可採用習知的焦點調整構件或者焦點調整機構才取代焦點調整部11。
焦點調整部11,可如本實施形態所示地與支承部13一體成形,此外,亦可使焦點調整部11成為獨立於支承部13之外的個別構件,並將焦點調整部11的安裝面(圖面中未顯示)設在支承部13,譬如利用黏著劑的黏著、或者熱熔著等的方法,將該安裝面、及焦點調整部11之焦點調整面22的相反側的面予以接(黏)著,藉此固定於支承部13。此外,雖然本實施形態的焦點調整部11,具有俯視略呈方形的平面形狀,但只要是具有「中心部成為頂部24之太鼓形狀」的焦點調整面22者,其平面形狀並無特殊的限制,可以是圓形、橢圓形、多角形、梯形、星形等任意的形狀。
安裝部12,是用來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100的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是隔著支承部13被安裝在與「焦點調整部11之設置位置」相對向的位置。本實施形態的安裝部12,是由可重複裝卸的可黏著薄片所構成。就這樣的黏著薄片而言,可採用各種市販品,就市販品而言,可列舉出「Gel tack sheet」、「clear tack sheet」(皆為商品名稱,胺甲酸乙酯製,為EXSEAL CORPORATION所製造)。安裝部12並不侷限於黏著薄片,亦可設置譬如利用彈簧之夾子型的安裝部。這樣的安裝部,對攝像裝置100的安裝及卸除容易。
支承部13,是用來支承鏡頭組件10、焦點調整部11及安裝部12的板狀構件。更具體地說,支承部13具有:用來支承鏡頭組件10的鏡頭組件支承部25;連接設置於鏡頭組件支承部25,用來支承焦點調整部11及安裝部12的握持部26;後述的保護蓋14朝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安裝時,用來防止保護蓋14脫落的卡止銷27a、27b。這些構件最好是一體成形。
鏡頭組件支承部25具有:被設在支承部13之長度方向的其中一側端部,可供鏡頭組件10的嵌入部10B嵌入的孔25a;被設於孔25a內部,可供嵌入部10B的卡止部17自由裝卸地卡合的卡止機構(圖面中未顯示)。鏡頭組件支承部25,藉由鏡頭組件10的嵌入部10B嵌入孔25a,且卡止部17與上述卡止機構形成卡合,而支承鏡頭組件10。
握持部26,在支承部13的長度方向上連接設置於鏡頭組件支承部25,在其中一側的表面形成有可供安裝部12嵌入固定的凹部30,由支承部13所一體化形成的焦點調整部11與安裝部12,是由格子狀的隔壁32所隔離。握持部26的寬度方向長度,較鏡頭組件支承部25更小。在焦點調整部11為獨立於支承部13以外的其 他構件的場合中,亦可設置「隔著隔壁32與凹部30相對向」的另一個凹部,將焦點調整部11嵌入固定於該凹部。當然,也可以使握持部26形成平坦的板狀,將焦點調整部11及安裝部12貼附於其兩側。
卡止銷27a、27b,從鏡頭組件支承部25的寬度方向兩端,沿著握持部26的寬度方向兩邊緣26a、26b並與該兩邊緣26a、26b隔離地下垂,延伸至握持部26之鏡頭組件支承部25的相反側的端部附近,而具有「俯視呈逆L字型」、及「俯視略呈L字型」的形狀。卡止銷27a、27b,將後述的保護蓋14固定於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防止其脫落。此外,在卡止銷27a、27b之各個側面的端部附近,設有凸部28a、28b。
保護蓋14,被安裝於該本體2而覆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外表面,是用來保護該本體2所具備之各構件的帽蓋狀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保護蓋14構成:其厚度方向之兩側的表面形狀,對應於鏡頭組件10的表面形狀。只要利用透明性材料製作保護蓋14,並且採用前述構造的話,在已安裝著保護蓋14的狀態下將加裝鏡頭用配件1重疊於攝像裝置100,可作為預覽用來觀視觀察對象物101的放大影像。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保護蓋14構成:覆蓋鏡頭組件10及安裝部12的外表面,並覆蓋支承部13之外表面的一部分。如此一來,保護蓋14藉由覆蓋除了焦點調整部11以外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外表面,保護 蓋14的厚度、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最大厚度(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焦點調整部11、支承部13及安裝部12的總厚度)可構成大致相同。根據上述構造所獲得的好處,根據第7圖進行說明。
第7圖,是用來說明當保護蓋14的厚度與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最大厚度大致相同的場合中,保護蓋14之利用方法的側視圖。安裝有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攝像裝置100,被配置成:焦點調整部11之焦點調整面22的頂部24接觸於觀察對象物101的載置面102。然後,在和「頂部24與載置面102之間的接觸部分」分離的位置,將保護蓋14配置於攝像裝置100與載置面102之間。亦即,將保護蓋14作為攝像裝置100的載置台使用。
倘若如以上所述地將保護蓋14作為載置台使用的話,因場合而異,不須執行接物鏡部15的焦點調整,便能在穩定的狀態下觀看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此外,由於保護蓋14未被固定於攝像裝置100及載置面102,故在焦點調整部11為太鼓形狀的場合中,容易實施焦點的微調整。不僅如此,根據這樣的構造,儘管焦點調整部11的外表面未受到保護,就整體而言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因此具有所謂「焦點調整部11外表面的損傷變少」的其他優點(好處)。
在保護蓋14的寬度方向兩側面,在與「支承部13之凸部28a、28b的形成位置」對應的位置設有卡止 孔29a、29b,藉由凸部28a、28b與卡止孔29a、29b的卡合,也能使保護蓋14固定於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
此外,雖然在「保護蓋14朝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安裝方向」的相反側的前端部,設有用來將加裝鏡頭用配件1從口袋、皮包等取出之繫帶安裝孔40,但該繫帶安裝孔40可有可無。
本實施形態的保護蓋14,雖然形成除了焦點調整部11之外覆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的外表面,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形成覆蓋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2之外表面的大略整體。
此外,在保護蓋14的表面,最好是表面端部刻印譬如10μm單位的刻度,當放大觀看觀察對象物101時,前述刻度部分與觀察對象物101一起顯示於顯示器,視需要使焦點對齊,藉此可實施放大倍率的確認、和測量觀察對象物101內部之細部構造的概略尺寸等。
第8圖,是示意地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保護蓋14A的構造的立體圖。保護蓋14A,除了厚度方向兩側的表面形狀為平坦面之外,具有與保護蓋14相同的構造。
列舉一個將加裝鏡頭用配件1用於觀察對象物之比例測量的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中,加裝鏡頭用配件1具有比例尺作為其附屬品。比例尺可以是印刷物,也可以是刻印或印刷有比例之尺狀的構造物。首先,利用與加裝鏡頭用配件1一起使用的攝像裝置100取得比例尺 的影像,藉此製作直尺(ruler),並作為透明影像預先保存於攝像裝置100。接著,當在顯示器上觀看觀察對象物的放大影像時,藉由將其放大影像重疊於直尺的透明影像後顯示,能輕易地實施觀察對象物的比例測量。
如此一來,藉由將包含「藉由比例尺影像的取得,將直尺作為透明影像取得並保存」的步驟、及「讀出直尺的透明影像,在顯示器上重疊於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步驟的應用程式,預先搭載於攝像裝置100,可明確地確認觀察對象物的比例。
第9圖,是示意地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3的構造的側視圖。針對加裝鏡頭用配件3與加裝鏡頭用配件1共通的構件,標示與加裝鏡頭用配件1相同的圖號,並省略其說明。加裝鏡頭用配件3的特徵為具有鏡頭組件35,該鏡頭組件35是由「具有半圓形之平面形狀的光學系統部36」與「具有大致方形之平面形狀的嵌入部10B」形成一體化的板狀構件。光學系統部36的特徵為:包含接物鏡部(圖面中未顯示)、及在接物鏡部的周圍形成一體化的採光部37,採光部37與採光部16相同,具有在接物鏡部的周圍彼此分離並圍繞成略同心圓狀的複數個溝部(圖面中未顯示),採光部37較採光部16更大徑,且構成至少一部分較攝像裝置100更朝外側突出。
藉由具有上述的採光部37,在從上面觀看「安裝有加裝鏡頭用配件3之本體的攝像裝置100」的場合中,形成採光部37的至少一部分較攝像裝置100更朝長 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突出的狀態。亦即,形成採光部37的一部分,朝向攝像裝置100的外側且從不會被攝像裝置100所遮蔽的位置突出的狀態。如此一來,藉由採光部37較攝像裝置100更朝外側突出,由於能不受攝像裝置100妨礙地將周邊的光取入接物鏡部與觀察對象物之間的空間,因此能更進一步提高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畫質(清晰性及鮮明性)。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構成採光部37的一部分朝攝像裝置100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突出,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亦可構成僅向長度方向或者寬度方向突出。
第10圖,是示意地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加裝鏡頭用配件4的構造的側視圖。加裝鏡頭用配件4的特徵為:除了加裝鏡頭用配件1的構造之外,在焦點調整部11之焦點調整面22的頂部24,安裝有透明板33。透明板33構成:其中一側的端部33a,映入顯示器上的觀察對象物之放大影像的周緣部。然後,在透明板33之一端部33a面向觀察對象物側的表面,為了與顯示器上的放大影像對應,於透明板33的長度方向及/或寬度方向上設有刻度34。透明板33,譬如是由透明性的塑膠等所製作。只要構成上述的說明,由於能大略正確且極容易地測量觀察對象物的比例,因此本發明的加裝鏡頭用配件,不僅能用於單純的顯微鏡用途,還能作為基礎性的預備研究機器使用。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當然能對上述的實施形態進行適當的變更。
1‧‧‧加裝鏡頭用配件
2‧‧‧加裝鏡頭用配件本體
10‧‧‧鏡頭組件
10A‧‧‧光學系統部
12‧‧‧安裝部
13‧‧‧支承部
14A‧‧‧保護蓋
15‧‧‧接物鏡部
16‧‧‧採光部
20‧‧‧溝部
25‧‧‧鏡頭組件支承部
27a、27b‧‧‧卡止銷
28a‧‧‧凸部
29a‧‧‧卡合孔
40‧‧‧繫帶安裝孔

Claims (10)

  1. 一種加裝鏡頭用配件,是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攝像裝置的加裝鏡頭用配件,該攝像裝置具備:相機鏡頭、攝像元件、及用來顯示前述相機鏡頭所捕捉之觀察對象物之影像的顯示器,其特徵為:至少具備鏡頭組件、安裝部及支承部,該鏡頭組件,是由透明性材料所形成,並且含有接物鏡部、及一體化地設在前述接物鏡部之周圍的採光部,該安裝部,是用來將前述加裝鏡頭用配件可自由裝卸地安裝於前述攝像裝置,該支承部,是用來支承前述鏡頭組件及前述安裝部,前述採光部具有光射出面,當將前述接物鏡部,在大致同軸(coaxial)上與前述相機鏡頭相對向地安裝於前述攝像裝置時,將前述光射出面配置成朝向前述觀察對象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已將前述加裝鏡頭用配件安裝於前述攝像裝置時,前述採光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前述攝像裝置的外側且從不會被前述攝像裝置所遮蔽的位置突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前述採光部具有:連續地或者間歇地環繞於前述接物鏡部周圍的溝部,前述溝部具有作為前述光射出面的第1內側面與第2內側面,相對於前述接物鏡部,該第1內側面位於相對較近的近距(proximal)側,而該第2內側面位於相對較遠的遠距(distance)側,前述第1、第2內側 面,是對前述鏡頭組件之厚度方向具有傾斜角的斜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前述第1內側面的前述傾斜角形成:該第1內側面位在離前述接物鏡部越遠的遠距側,則越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前述採光部具有複數個前述溝部,複數個前述溝部是將前述接物鏡部的軸心作為中心而設成大致同心圓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由前述支承部所支承的焦點調整部,前述焦點調整部具有:其朝前述支承部安裝的面之相反側的面,從其周緣部朝向中心部平緩地突出的太鼓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保護蓋,該保護蓋被安裝成:覆蓋由前述支承部所支承的前述鏡頭組件、及前述安裝部、以及前述支承部的外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透過前述支承部將前述焦點調整部及前述安裝部支承成相對向,前述焦點調整部、前述支承部及前述安裝部的總厚度,與前述保護蓋的厚度大致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 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前述採光部,在將前述接物鏡部的軸心作為中心之內角60°以上的領域中具有:相當於與前述接物鏡部大致同軸上之大致圓形或者大致正多角形的平面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加裝鏡頭用配件,其中前述攝像裝置為:數位相機、數位靜態相機、數位攝錄影機、具有相機的行動電話或者智慧型手機。
TW105118578A 2015-06-15 2016-06-14 加裝鏡頭用配件 TW201716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0035A JP2017003898A (ja) 2015-06-15 2015-06-15 レンズアタッチメン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851A true TW201716851A (zh) 2017-05-16

Family

ID=5761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578A TW201716851A (zh) 2015-06-15 2016-06-14 加裝鏡頭用配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03898A (zh)
KR (1) KR20160147668A (zh)
CN (1) CN106249514A (zh)
TW (1) TW2017168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8242A1 (en) * 2020-06-09 2021-12-16 Metaoptima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n optical accessory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4212A (ja) 2002-05-27 2004-02-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
JP2004199014A (ja) 2002-10-21 2004-07-15 Yoshio Fukaishi カメラ機器用補助レンズアダプタ装置
JP2004286776A (ja) 2003-03-19 2004-10-14 Mitsui & Associates Telepark Corp 接写用ルーペ、接写用デジタルカメラ、携帯電話装置及び肌診断用サーバ
JP2008129564A (ja) 2006-11-21 2008-06-05 Hideaki Ishizuki 電子カメラ取付け超高倍率非球面レンズ
JP2011002585A (ja) 2009-06-17 2011-01-06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3898A (ja) 2017-01-05
KR20160147668A (ko) 2016-12-23
CN106249514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9712B2 (en) Magnification-purpose external optical module external to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amera, and magnification image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906697B2 (en) Apparatus for taking close-up picture using mobi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camera, and exterior optical module for taking close-up picture
US10495863B2 (en) Portable microscope device
CN107045191B (zh) 样品黏着件、样品承载组件及可携式显微镜装置
US20160147057A1 (en) Lens unit and transmission compound microscope
US8905543B2 (en) Slit lamp adaptor for portable camera
JP2004184687A (ja) フレアストッパ
CA2917551C (en) Optical system for imaging an object
JP4216523B2 (ja) ユニット
JP2001251541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を備えたカメラ
JP6321632B2 (ja) パーソナル通信デバイス用の刻印された宝石のビューア
CN109313175A (zh) 精子简易检测试剂盒、装置及实施精子的简易检测的方法
US8059087B2 (en) Digital picture frame with light-shielding carrying portion
TW201716851A (zh) 加裝鏡頭用配件
TW201605456A (zh) 顯微鏡裝置及其應用
US20170227758A1 (en) Reflecting microscope module and reflecting microscope device
JP2001255472A (ja) ファインダー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KR101480249B1 (ko) 확대촬상용 유닛
JP2004054212A (ja) レンズ
JP3671911B2 (ja) 表示装置
CN109445088B (zh) 一种便携微观成像装置的安装使用方法
TWI231888B (en) Photographic device
JP3217259U (ja) スマートデバイス用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透過型複式顕微鏡装置
KR20170014726A (ko) 휴대폰 접사 촬영용 액세서리를 이용한 응용 프로그램 및 이를 이용한 길이 측정방법
JP6744875B2 (ja) パーソナル通信機器用宝石刻銘ビューワ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