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5162A - 變速機 - Google Patents

變速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5162A
TW201715162A TW105133515A TW105133515A TW201715162A TW 201715162 A TW201715162 A TW 201715162A TW 105133515 A TW105133515 A TW 105133515A TW 105133515 A TW105133515 A TW 105133515A TW 201715162 A TW201715162 A TW 2017151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asing
bearing
rotating assembly
internal gear
planet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8487B (zh
Inventor
野津佳丈
矢野正博
中土井喜春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電產新寶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電產新寶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電產新寶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4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48Special means compensating for misalignment of axes, e.g. for equalising distribution of load on the face width of the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16H2001/32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with orbital gear sets comprising an internally toothed ring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變速機,其具有外殼;被外殼支承為能夠旋轉的第一旋轉組裝體;通過軸承被外殼支承為能夠旋轉,且在與第一旋轉組裝體之間進行旋轉力的傳遞的第二旋轉組裝體;以及在第二旋轉組裝體的徑向外側被固定於外殼的環狀的內齒輪。第一旋轉組裝體具有中心軸線位於中心的第一旋轉軸部件;以及在外殼內與第一旋轉軸部件一同旋轉的太陽齒輪。第二旋轉組裝體具有行星架;在外殼內沿周向配置在太陽齒輪的徑向外側,且分別被行星架支承為能夠以朝向沿中心軸線的方向的行星軸線為中心旋轉,且各自的外周齒與太陽齒輪的外周齒和內齒輪的內周齒卡合的多個行星齒輪;以及與行星架連接的第二旋轉軸部件。軸承與行星架的外周面和內齒輪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

Description

變速機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速機。
發明背景 以往,例如將日本公開公報第2012-47325號公報中所示的行星變速機利用為減速機或增速機。日本公開公報第2012-47325號公報的變速機具有第一太陽齒輪34、第一行星齒輪32、第一內齒輪33以及第一托架31。第一托架31的前端部以及後端部通過兩個軸承被框體4支承為自由旋轉。支承第一托架31的後端部的中間軸承7與第一內齒輪33的軸向端面接觸。
但是,在日本公開公報第2012-47325號公報的變速機中,由於中間軸承7與第一內齒輪33沒有在徑向上接觸,因此在組裝變速機時,不容易提高第一內齒輪33與第一托架31的同軸度。
發明概要 鑒於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高內齒輪與行星架的同軸度。
在本發明的例示性的一實施方式中,變速機具有:外殼;第一旋轉組裝體,其被外殼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第二旋轉組裝體,其通過軸承被外殼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且在與第一旋轉組裝體之間進行旋轉力的傳遞;以及環狀的內齒輪,其在第二旋轉組裝體的徑向外側被固定於外殼,第一旋轉組裝體具有:第一旋轉軸部件,中心軸線位於第一旋轉軸部件的中心;以及太陽齒輪,其在外殼內與第一旋轉軸部件一同旋轉,第二旋轉組裝體具有:行星架;多個行星齒輪,其在外殼內沿周向配置在太陽齒輪的徑向外側,且分別被行星架支承為能夠以朝向沿中心軸線的方向的行星軸線為中心旋轉,且行星齒輪的外周齒與太陽齒輪的外周齒以及內齒輪的內周齒卡合;以及第二旋轉軸部件,其與行星架連接,且中心軸線位於第二旋轉軸部件的中心,軸承與行星架的外周面以及內齒輪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
根據本申請的例示性的一實施方式,能夠提高內齒輪與行星架的同軸度。 參照附圖並通過以下對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的說明,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要素、特徵、步驟、特點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發明的例示性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變速機1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在圖1中,示出變速機1的被包括中心軸線J1的面剖切的截面。並且,圖2是示出變速機1的其他截面的縱剖視圖。圖2中的中心軸線J1的右側示出通過中心軸線J1和螺栓23的中心軸線的截面,中心軸線J1的左側示出通過中心軸線J1和銷527的中心軸線的截面。圖3是示出第一外殼21以及內齒輪5的平面圖。圖4是示出內齒輪5的平面圖。變速機1例如在精密加工機或3D測量裝置等中被利用為減速機或增速機。
變速機1包括外殼2、第一旋轉組裝體3、第二旋轉組裝體4以及內齒輪5。外殼2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第一旋轉組裝體3、第二旋轉組裝體4的一部分以及內齒輪5容納於外殼2的內部。第一旋轉組裝體3被外殼2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第二旋轉組裝體4也被外殼2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內齒輪5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環狀。內齒輪5在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徑向上,位於第二旋轉組裝體4的外側。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徑向簡稱為“徑向”。內齒輪5固定於外殼2。
外殼2包括第一外殼21和第二外殼22。第一外殼21呈以朝向圖1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第二外殼22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方便,將沿中心軸線J1的第一外殼21側作為上側,將第二外殼22側作為下側來進行說明,但中心軸線J1的方向不必一定與重力方向一致。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也將為中心軸線J1所朝向的方向的上下方向稱作“軸向”。
第二外殼22位於第一外殼21的下側,與第一外殼21軸向相向。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由多個螺栓23連接。多個螺栓23大致等角度間隔地配置在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周向上。各螺栓23與軸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各螺栓23是連接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的朝向軸向的連接部件。另外,在圖2中,僅圖示多個螺栓23中的一個螺栓23。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周向簡稱為“周向”。
第一外殼21將第一旋轉組裝體3容納於內部且將第一旋轉組裝體3支承為能夠旋轉。第二外殼22將第二旋轉組裝體4容納於內部且將第二旋轉組裝體4支承為能夠旋轉。第二外殼22還將內齒輪5容納於內部。
內齒輪5包括齒輪部51和軸承支承部52。齒輪部51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環狀。軸承支承部52也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環狀。齒輪部51位於軸承支承部52的下側。齒輪部51與軸承支承部52是一體的部件。軸承支承部52不必一定呈環狀,例如也可以是多個缺口部斷續地設置在周向上的周向上不連續的部位。換言之,軸承支承部52也可以是斷續地配置在周向上的多個支承要素部的集合。
齒輪部51的外周面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齒輪部51的外周面與外殼2的第二外殼22的內周面接觸。由此,內齒輪5固定於第二外殼22。例如通過過渡配合進行內齒輪5與第二外殼22的固定。換言之,在內齒輪5固定於第二外殼22之前的狀態下,在內齒輪5與第二外殼22接觸的預定部位,內齒輪5的外周面的直徑與第二外殼22的內周面的直徑大致相同。
齒輪部51的內周面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在齒輪部51的內周面設置有排列在周向上的多個齒。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齒輪部51的內周面的多個齒稱作“內周齒”。軸承支承部52的內周面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為內齒輪5的軸向端面的軸承支承部52的上端面位於比第二外殼22的為軸向端面的上端面稍微靠下側的位置。例如,軸承支承部52的上端面位於比第二外殼22的上端面靠下側0.5mm~1mm左右的位置。
軸承支承部52的外周面包括圓筒面部521、凸面部522以及平面部523。圓筒面部521是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圓筒面的一部分。凸面部522向比圓筒面部521向徑向外方突出。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軸承支承部52的外周面包括四個圓筒面部521、四個凸面部522以及四個平面部523。在軸承支承部52的外周面中,圓筒面部521、凸面部522以及平面部523按照該順序沿圖4中的順時針方向排列。
軸承支承部52的各凸面部522的徑向內側的部位是比齒輪部51的外周面向徑向外方突出的支承凸部525。支承凸部525與第二外殼22在軸向上接觸。在支承凸部525與第二外殼22的接觸部設置防轉部526,防轉部526是彼此卡合且朝向軸向的凹部以及凸部。換言之,防轉部526位於凸面部522的徑向內側。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四個支承凸部525以及四個防轉部526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間隔地配置。各防轉部526的周向位置與上述各螺栓23的周向位置不同。如圖3所示,各螺栓23位於軸承支承部52的圓筒面部521的徑向外側。
防轉部526的凸部例如是從第二外殼22的與軸向大致垂直的面向上突出的銷527。例如利用橫截面呈大致C字狀的彈簧銷作為銷527。防轉部526的凹部例如是設置在內齒輪5的支承凸部525的下表面的孔。並且,防轉部526的凸部例如也可以是從內齒輪5的支承凸部525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銷527。在該情況下,防轉部526的凹部例如是設置在第二外殼22的與軸向大致垂直的面的孔。通過銷527被插入上述的孔,防止內齒輪5的相對於外殼2的周向的相對移動,即內齒輪5的周向的偏移。
第一旋轉組裝體3包括第一旋轉軸部件31和太陽齒輪33。第一旋轉軸部件31呈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的大致圓筒狀或大致圓柱狀。太陽齒輪33呈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的大致圓筒狀或大致圓柱狀。換言之,第一旋轉軸部件31以及太陽齒輪33位於同軸上。在太陽齒輪33的外周面設置排列在周向上的多個齒。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太陽齒輪33的外周面的多個齒稱作“外周齒”。
第一旋轉軸部件31位於第一外殼21的內部。太陽齒輪33與從第一外殼21向下方突出的第一旋轉軸部件31的下端部連接。太陽齒輪33位於第二外殼22的內部。太陽齒輪33在外殼2內與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一同旋轉。另外,太陽齒輪33也可以通過其他部件與第一旋轉軸部件31間接地連接,還可以是與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一體的部件。
在第一旋轉軸部件31的外周面與第一外殼21的內周面之間設置第一軸承24。第一軸承24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第一軸承24位於第一旋轉軸部件31的徑向外側。第一旋轉組裝體3通過第一軸承24,被外殼2的第一外殼21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第一軸承24例如是球軸承。也可以利用球軸承以外的各種軸承作為第一軸承24。
第二旋轉組裝體4包括第二旋轉軸部件41、行星架42、多個行星軸部件43以及多個行星齒輪44。第二旋轉軸部件41呈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的大致圓筒狀或大致圓柱狀。第二旋轉軸部件41從第二外殼2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而向外殼2的外側突出。行星架42、多個行星軸部件43以及多個行星齒輪44位於第二外殼22內。
行星架42包括托架軸部421和行星支承部422。托架軸部421位於行星支承部422的下側。托架軸部421與行星支承部422是一體的部件。托架軸部421呈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的大致圓筒狀或大致圓柱狀。行星支承部422呈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的有底以及有蓋大致圓筒狀。在托架軸部421的下端部連接第二旋轉軸部件41。第二旋轉軸部件41與行星架42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位於同軸上。
行星支承部422包括支承下表面部423、支承側面部424以及支承上表面部425。支承下表面部423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板狀。支承側面部424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支承上表面部425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環板狀。支承側面部424從支承下表面部423的外周部向上方擴展。支承上表面部425從支承側面部424的上端部向徑向內側擴展。支承上表面部425與內齒輪5的軸承支承部52位於軸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第一旋轉軸部件31的下端部位於支承上表面部425的中央開口內。太陽齒輪33位於行星支承部422的內部。換言之,太陽齒輪33在支承下表面部423與支承上表面部425之間,位於支承側面部424的徑向內側。
多個行星軸部件43分別呈朝向沿中心軸線J1的方向的大致圓柱狀。多個行星軸部件43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相同的大小。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各行星軸部件43的中心軸線稱作“行星軸線J2”。上述的所謂的“沿中心軸線J1的方向”意思是與中心軸線J1朝向的軸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不必與軸向嚴格地平行。即,各行星軸部件43的行星軸線J2既可以與中心軸線J1平行,也可以相對於中心軸線J1傾斜較小的角度。
各行星軸部件43的下端部以及上端部分別固定於支承下表面部423以及支承上表面部425。由此,各行星軸部件43不能旋轉地固定於行星支承部422。多個行星軸部件43以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間隔的方式位於太陽齒輪33的徑向外側。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三個行星軸部件43以120°的間隔排列在周向上。在圖1中,僅圖示多個行星軸部件43中的一個行星軸部件43。對於行星齒輪44也相同。
多個行星齒輪44分別在外殼2內通過多個行星軸部件43被行星架42的行星支承部422支承。即,多個行星齒輪44在外殼2內沿周向配置在太陽齒輪33的徑向外側。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三個行星齒輪44通過三個行星軸部件43被行星架42支承。多個行星齒輪44與太陽齒輪33以及內齒輪5的齒輪部51位於軸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行星齒輪44以及行星軸部件43的數量以及配置也可以適當地變更。
各行星齒輪44呈位於行星軸部件43的周圍的大致圓筒狀。在各行星齒輪44的外周面設置沿周向排列的多個齒。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行星齒輪44的外周面的多個齒稱作“外周齒”。多個行星齒輪44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相同的大小。各行星齒輪44的外周齒的一部分從設置於支承側面部424的側部開口向徑向外方突出。換言之,各行星齒輪44的外周齒的一部分位於行星支承部422的徑向外側。多個行星齒輪44各自的外周齒與太陽齒輪33的外周齒以及內齒輪5的內周齒卡合。
在各行星齒輪44的內周面與行星軸部件43的外周面之間設置行星軸承45。行星軸承45例如是滾針軸承。也可以利用滾針軸承以外的各種軸承作為行星軸承45。各行星齒輪44通過行星軸承45,被行星軸部件43支承為能夠以行星軸部件43為中心旋轉。換言之,多個行星齒輪44分別被行星架42支承為能夠以朝向沿中心軸線J1的方向的行星軸線J2為中心旋轉。
在托架軸部421的外周面與第二外殼22的內周面之間設置第二下軸承251。第二下軸承251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第二下軸承251位於托架軸部421的徑向外側。第二下軸承251的內周面與托架軸部421的外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第二下軸承251的外周面與第二外殼22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由此,行星架42通過第二下軸承251被第二外殼22支承為能夠旋轉。第二下軸承251的下端面同第二外殼22的與中心軸線J1大致垂直的面在軸向上接觸。由此,在軸向上,行星架42相對於第二外殼22被定位。
在行星支承部422的支承上表面部425的外周面與內齒輪5的軸承支承部52的內周面之間設置第二上軸承252。第二上軸承252呈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第二上軸承252位於支承上表面部425的徑向外側。第二上軸承252的內周面與行星架42的支承上表面部425的外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與內齒輪5的軸承支承部52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由此,行星架42通過第二上軸承252被內齒輪5支承為能夠旋轉。如上所述,由於內齒輪5被固定於第二外殼22,因此行星架42通過第二上軸承252被第二外殼22支承為能夠旋轉。
即,第二旋轉組裝體4通過第二上軸承252以及第二下軸承251被外殼2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第二上軸承252以及第二下軸承251例如是球軸承。也可以利用球軸承以外的各種軸承作為第二上軸承252以及第二下軸承251。
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上軸承252的上部比行星架42的上端面以及內齒輪5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第二上軸承252的上部的外周面與第一外殼21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第一外殼21的為軸向端面的下端面與第二外殼22的上端面在軸向上的第二上軸承252的徑向外側接觸。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第一外殼21的下端面與第二外殼22的上端面的接觸部稱作“外殼邊界部26”。在外殼邊界部26,第一外殼21的下端面與第二外殼22的上端面通過嵌合結構緊貼。
外殼邊界部26在徑向上與第二上軸承252重疊。外殼邊界部26的軸向位置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另外,在外殼邊界部26,徑向內端緣在徑向上與第二上軸承252重疊,該徑向內端緣的軸向位置只要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即可。例如,外殼邊界部26的徑向外端緣不必一定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
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與外殼邊界部26的徑向內端緣之間的軸向距離的相對於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長度的比例,例如在20%以上80%以下。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外殼邊界部26位於比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靠上側的位置。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與外殼邊界部26的徑向內端緣之間的軸向距離的相對於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長度的比例是大約70%。
第二上軸承252還與為行星架42的軸向端面的行星架42的上端面在徑向上重疊。行星架42的上端面的軸向位置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另外,所謂的上述的行星架42的軸向端面是行星架42中與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的部位的軸向端面,例如,行星架42中比該部位靠徑向內側的部位的上端面不必一定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
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與行星架42的上述軸向端面之間的軸向距離的相對於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長度的比例,例如在20%以上80%以下。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行星架42的該軸向端面位於比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靠上側的位置。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與行星架42的該軸向端面之間的軸向距離的相對於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長度的比例大約是55%。
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例如同第二外殼22的與中心軸線J1大致垂直的面在軸向上接觸。並且,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同內齒輪5的與中心軸線J1大致垂直的面在軸向上接觸。另外,在第二上軸承252的下端面與第二外殼22的上述面以及內齒輪5的上述面之間也可以存在基於公差等的微小的間隙。第二上軸承252的上端面例如同第一外殼21的與中心軸線J1大致垂直的面在軸向上接觸。另外,在第二上軸承252的上端面與第一外殼21的上述面之間也可以存在基於公差等的微小的間隙。
上述的防轉部526位於比第二上軸承252靠徑向外側的位置。並且防轉部526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防轉部526的軸向的一部分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換言之,防轉部526的一部分與第二上軸承252在軸向上位於相同的位置。例如,防轉部526的上部、即銷527的上部以及內齒輪5的孔的上部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
在將變速機1利用為減速機的情況下,太陽齒輪33與為高速軸的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一同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換言之,第一旋轉組裝體3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通過太陽齒輪33的旋轉,與太陽齒輪33卡合的各行星齒輪44以行星軸線J2為中心旋轉。如上所述,由於各行星齒輪44也與固定於外殼2的內齒輪5卡合,因此多個行星齒輪44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各行星齒輪44的以行星軸線J2為中心的旋轉稱作“自轉”,將多個行星齒輪44的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旋轉稱作“公轉”。如上所述,行星架42通過多個行星軸部件43與多個行星齒輪44連接,為低速軸的第二旋轉軸部件41與行星架42連接。因此,隨著多個行星齒輪44的公轉,行星架42以及第二旋轉軸部件41也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即,第二旋轉組裝體4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
在將變速機1利用為增速機的情況下,與被利用為減速機的情況相反,第二旋轉組裝體4的第二旋轉軸部件41、行星架42以及多個行星齒輪44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各行星齒輪44如上所述,由於與內齒輪5卡合,因此以行星軸線J2為中心自轉。通過各行星齒輪44的自轉,與各行星齒輪44卡合的太陽齒輪33與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一同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
如此,變速機1無論是在被利用為減速機的情況下,還是在被利用為增速機的情況下,都在第一旋轉組裝體3與第二旋轉組裝體4之間進行旋轉力的傳遞。
在進行變速機1的組裝時,首先,將內齒輪5安裝於第二外殼22。例如,如上所述通過過渡配合進行將內齒輪5對於第二外殼22的安裝。並且,多個行星齒輪44通過多個行星軸部件43被安裝於行星架42。並且,第二旋轉軸部件41與行星架42連接。由此,形成第二旋轉組裝體4。
接下來,在行星架42的上部以及下部安裝第二上軸承252以及第二下軸承251。例如,通過將第二上軸承252壓入支承上表面部425來進行將第二上軸承252對於行星架42的安裝。例如,通過將第二下軸承251壓入託架軸部421來進行將第二下軸承251對於行星架42的安裝。
接下來,固定有第二上軸承252以及第二下軸承251的第二旋轉組裝體4被插入於固定有內齒輪5的第二外殼22內而被安裝。此時,通過第二下軸承251的外周面與第二外殼22的內周面接觸,第二下軸承251被固定於第二外殼22。例如,通過熱壓配合來進行將第二下軸承251對於第二外殼22的固定。
並且,通過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與內齒輪5的軸承支承部52的內周面接觸,第二上軸承252被固定於內齒輪5。例如,通過過渡配合來進行將第二上軸承252對於內齒輪5的固定。換言之,在第二上軸承252被固定於內齒輪5之前的狀態下,在內齒輪5的內周面與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接觸的預定部位,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的直徑與內齒輪5的內周面的直徑大致相同。
太陽齒輪33被安裝於第一旋轉軸部件31的組裝與將第二旋轉組裝體4對於第二外殼22的上述安裝同時進行,由此形成第一旋轉組裝體3。並且,在第一旋轉組裝體3安裝第一軸承24。例如,通過將第一軸承24壓入第一旋轉軸部件31來進行將第一軸承24對於第一旋轉組裝體3的安裝。
接下來,固定有第一軸承24的第一旋轉組裝體3被插入至第一外殼21內而被安裝。此時,通過第一軸承24的外周面與第一外殼21的內周面接觸,第一軸承24被固定於第一外殼21。例如,通過熱壓配合來進行將第一軸承24對於第一外殼21的固定。
之後,將第一外殼21安裝於第二外殼22。在將第一外殼21安裝於第二外殼22時,從第一外殼21向下方突出的太陽齒輪33被從行星架42的支承上表面部425的中央開口插入至行星支承部422的內部。並且,通過第一外殼21的下端部的內周面與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接觸,第一外殼21被固定於第二上軸承252。例如,通過過渡配合來進行將第一外殼21對於第二上軸承252的固定。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通過借助第二上軸承252的嵌合結構,彼此安裝。之後,通過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被螺栓23彼此固定,形成變速機1。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變速機1包括外殼2、第一旋轉組裝體3、第二旋轉組裝體4以及環狀的內齒輪5。第一旋轉組裝體3被外殼2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第二旋轉組裝體4通過第二上軸承252被外殼2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旋轉,且在與第一旋轉組裝體3之間進行旋轉力的傳遞。內齒輪5在第二旋轉組裝體4的徑向外側固定於外殼2。第一旋轉組裝體3包括第一旋轉軸部件31和太陽齒輪33。在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中,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太陽齒輪33在外殼2內與第一旋轉軸部件31一同旋轉。
第二旋轉組裝體4包括行星架42、多個行星齒輪44以及第二旋轉軸部件41。多個行星齒輪44在外殼2內沿周向配置在太陽齒輪33的徑向外側。多個行星齒輪44被行星架42支承為能夠以朝向沿中心軸線J1的方向的行星軸線J2為中心旋轉。多個行星齒輪44各自的外周齒與太陽齒輪33的外周齒以及內齒輪5的內周齒卡合。在第二旋轉軸部件41中,中心軸線J1位於中心。第二旋轉軸部件41與行星架42連接。第二上軸承252與行星架42的外周面以及內齒輪5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由此,在組裝變速機1時,能夠容易地提高行星架42與內齒輪5的同軸度。
並且,第二上軸承252與行星架42以及內齒輪5在軸向上接觸。由此,能夠精確地決定第二上軸承252相對於行星架42以及內齒輪5的軸向位置。
如上所述,外殼2包括第一外殼21和第二外殼22。第一外殼21將第一旋轉組裝體3容納於內部並支承第一旋轉組裝體3。第二外殼22與第一外殼21在軸向上相向。第二外殼22將第二旋轉組裝體4容納於內部並通過第二上軸承252支承第二旋轉組裝體4。第一外殼21的軸向端面與第二外殼22的軸向端面接觸的外殼邊界部26在徑向上與第二上軸承252重疊。外殼邊界部26的軸向位置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由此,能夠抑制第二上軸承252由於產生於外殼2應力而變形或破損。其結果是,能夠延長第二上軸承252的壽命。
並且,外殼2還包括為朝向軸向的連接部件的螺栓23。螺栓23連接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由此,能夠通過低成本且簡易的方法牢固地固定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
如上所述,行星架42的軸向端面在徑向上與第二上軸承252重疊。行星架42的軸向端面的軸向位置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由此,能夠通過來自行星架42的載荷抑制第二上軸承252變形或破損。其結果是,能夠延長第二上軸承252的壽命。
如上所述,變速機1還包括防轉部526。防轉部526是在內齒輪5與外殼2的接觸部彼此卡合且朝向軸向的凹部以及凸部。防轉部526位於比第二上軸承252靠徑向外側的位置。由此,能夠將防轉部526配置在從中心軸線J1分離的位置。其結果是,能夠防止內齒輪5相對於外殼2的相對旋轉。
並且,防轉部526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重疊。由此,能夠使外殼2在軸向上小型化。或能夠提高外殼2的防轉部526附近的部位的設計的自由度。如上所述,防轉部526的周向位置與上述的為連接部件的螺栓23的周向位置不同。由此,能夠將變速機1在徑向上小型化。
內齒輪5的外周面包括圓筒面部521和凸面部522。圓筒面部521是以中心軸線J1為中心的圓筒面的一部分。凸面部522比圓筒面部521向徑向外側突出。防轉部526位於凸面部522的徑向內側。上述的為連接部件的螺栓23位於圓筒面部521的徑向外側。由此,能夠將變速機1在徑向上小型化。
如上所述,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與內齒輪5的內周面接觸。並且,在第二上軸承252被固定於內齒輪5之前的狀態下,第二上軸承252的外周面的直徑與內齒輪5的內周面的直徑相同。由此,能夠抑制內齒輪5與第二上軸承252固定時的載荷對第二上軸承252產生不良影響,且能夠優選地固定內齒輪5與第二上軸承252彼此。
在上述的變速機1中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外殼邊界部26的軸向位置也可以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相同。並且,行星架42的軸向端面的軸向位置也可以與第二上軸承252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相同。
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也可以通過螺栓23以外的各種連接部件連接。並且,外殼2不必一定通過連接第一外殼21與第二外殼22這兩個部件而形成,例如也可以是一體的部件。
防轉部526例如也可以與第二上軸承252在徑向上位於大致相同的位置。並且,防轉部526例如也可以與上述的連接部件在周向上位於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變速機1中,也可以省略第二下軸承251。在該情況下,例如利用交叉滾子軸承作為第二上軸承252。第二上軸承252不必一定與外殼邊界部26在徑向上重疊。第二上軸承252例如也可以在比內齒輪5的齒輪部51以及行星齒輪44靠下方的位置與行星架42的外周面以及內齒輪5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
在變速機1中,內齒輪5和行星架42等各結構的形狀也可以進行各種變更。變速機1的各結構的安裝也可以通過上述以外的各種方法進行。並且,各結構的安裝也可以不直接地進行,也可以通過其他部件進行。
在圖1所示的變速機1中,在軸向相同的位置只包括一個為配置在周向上的多個行星齒輪44的集合的行星齒輪組,但變速機1也可以包括排列在軸向上的多個行星齒輪組。
上述實施方式以及各變形例的結構,只要彼此不產生矛盾,也可以適當地組合。
本發明所涉及的變速機1例如能夠在精密加工機或3D測量裝置等各種裝置中被利用為減速機或增速機。本發明所涉及的變速機還能夠利用為其他用途。
1‧‧‧變速機
2‧‧‧外殼
3‧‧‧第一旋轉組裝體
4‧‧‧第二旋轉組裝體
5‧‧‧內齒輪
21‧‧‧第一外殼
22‧‧‧第二外殼
23‧‧‧螺栓
24‧‧‧第一軸承
26‧‧‧外殼邊界部
31‧‧‧第一旋轉軸部件
33‧‧‧太陽齒輪
41‧‧‧第二旋轉軸部件
42‧‧‧行星架
43‧‧‧行星軸部件
44‧‧‧行星齒輪
45‧‧‧行星軸承
51‧‧‧齒輪部
52‧‧‧軸承支承部
251‧‧‧第二下軸承
252‧‧‧第二上軸承
421‧‧‧托架軸部
422‧‧‧行星支承部
423‧‧‧支承下表面部
424‧‧‧支承側面部
425‧‧‧支承上表面部
521‧‧‧圓筒面部
522‧‧‧凸面部
523‧‧‧平面部
525‧‧‧支承凸部
526‧‧‧防轉部
527‧‧‧銷
J1‧‧‧中心軸線
J2‧‧‧行星軸線
圖1是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變速機的縱剖視圖。 圖2是變速機的縱剖視圖。 圖3是第二外殼以及內齒輪的平面圖。 圖4是內齒輪的平面圖。
1‧‧‧變速機
2‧‧‧外殼
3‧‧‧第一旋轉組裝體
4‧‧‧第二旋轉組裝體
5‧‧‧內齒輪
21‧‧‧第一外殼
22‧‧‧第二外殼
24‧‧‧第一軸承
26‧‧‧外殼邊界部
31‧‧‧第一旋轉軸部件
33‧‧‧太陽齒輪
41‧‧‧第二旋轉軸部件
42‧‧‧行星架
43‧‧‧行星軸部件
44‧‧‧行星齒輪
45‧‧‧行星軸承
51‧‧‧齒輪部
52‧‧‧軸承支承部
251‧‧‧第二下軸承
252‧‧‧第二上軸承
421‧‧‧托架軸部
422‧‧‧行星支承部
423‧‧‧支承下表面部
424‧‧‧支承側面部
425‧‧‧支承上表面部
J1‧‧‧中心軸線
J2‧‧‧行星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變速機,其具有: 外殼; 第一旋轉組裝體,其被所述外殼支承為能夠以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 第二旋轉組裝體,其通過軸承被所述外殼支承為能夠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旋轉,且在與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之間進行旋轉力的傳遞;以及 環狀的內齒輪,其在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的徑向外側被固定於所述外殼, 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具有: 第一旋轉軸部件,所述中心軸線位於所述第一旋轉軸部件的中心;以及 太陽齒輪,其在所述外殼內與所述第一旋轉軸部件一同旋轉, 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具有: 行星架; 多個行星齒輪,其在所述外殼內沿周向配置在所述太陽齒輪的徑向外側,且分別被所述行星架支承為能夠以朝向沿所述中心軸線的方向的行星軸線為中心旋轉,且所述行星齒輪的外周齒與所述太陽齒輪的外周齒以及所述內齒輪的內周齒卡合;以及 第二旋轉軸部件,其與所述行星架連接,且所述中心軸線位於所述第二旋轉軸部件的中心, 所述變速機的特徵在於, 所述軸承與所述行星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內齒輪的內周面在徑向上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軸承與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內齒輪在軸向上接觸。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外殼具有: 第一外殼,其將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並支承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以及 第二外殼,其與所述第一外殼在軸向上相向,且將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並通過所述軸承支承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 所述第一外殼的軸向端面與所述第二外殼的軸向端面接觸的外殼邊界部在徑向上與所述軸承重疊,且所述外殼邊界部的軸向位置與所述軸承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外殼具有: 第一外殼,其將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且支承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 第二外殼,其與所述第一外殼在軸向上相向,且將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並通過所述軸承支承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以及 連接部件,其朝向軸向,連接所述第一外殼與所述第二外殼。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行星架的軸向端面在徑向上與所述軸承重疊,所述行星架的所述軸向端面的軸向位置與所述軸承的軸向中央部的軸向位置不同。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內齒輪與所述外殼的接觸部還具有防轉部,所述防轉部是彼此卡合且朝向軸向的凹部以及凸部, 所述防轉部位於比所述軸承靠徑向外側的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防轉部與所述軸承在徑向上重疊。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內齒輪與所述外殼的接觸部還具有防轉部,所述防轉部是彼此卡合且朝向軸向的凹部以及凸部, 所述外殼具有: 第一外殼,其將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且支承所述第一旋轉組裝體; 第二外殼,其與所述第一外殼在軸向上相向,且將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容納於內部並通過所述軸承支承所述第二旋轉組裝體;以及 連接部件,其朝向軸向,連接所述第一外殼與所述第二外殼, 所述防轉部的周向位置與所述連接部件的周向位置不同。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內齒輪的外周面具有: 圓筒面部,其是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的圓筒面的一部分;以及 凸面部,其比所述圓筒面部向徑向外方突出, 所述防轉部位於所述凸面部的徑向內側, 所述連接部件位於所述圓筒部的徑向外側。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變速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軸承的外周面與所述內齒輪的所述內周面接觸, 在所述軸承被固定於所述內齒輪之前的狀態下,所述軸承的所述外周面的直徑與所述內齒輪的所述內周面的直徑相同。
TW105133515A 2015-10-19 2016-10-18 變速機 TWI648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5174A JP6650724B2 (ja) 2015-10-19 2015-10-19 変速機
JP2015-205174 2015-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162A true TW201715162A (zh) 2017-05-01
TWI648487B TWI648487B (zh) 2019-01-21

Family

ID=5866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515A TWI648487B (zh) 2015-10-19 2016-10-18 變速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0724B2 (zh)
KR (1) KR101825443B1 (zh)
CN (1) CN106969100B (zh)
TW (1) TWI648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89224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Nidec Corporation Actuator
CN111212993B (zh) * 2017-10-18 2023-06-13 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变速器
FR3076336B1 (fr) * 2017-12-29 2020-09-04 Safran Trans Systems Porte-satellites pour un reducteur de vitesse a train epicycloid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0401A1 (de) * 1994-03-26 1995-09-28 Adolf Schnell Handgetriebe
JP5508197B2 (ja) * 2010-08-30 2014-05-28 日本電産シンポ株式会社 変速機
CN103382984A (zh) * 2013-07-04 2013-11-06 银川威力减速器有限公司 用于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跟踪驱动减速装置
JP2015064064A (ja) * 2013-09-25 2015-04-09 株式会社ニッセイ 遊星減速機及び遊星減速機におけるインターナルギヤの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8428A (ja) 2017-04-27
CN106969100A (zh) 2017-07-21
TWI648487B (zh) 2019-01-21
KR20170045737A (ko) 2017-04-27
JP6650724B2 (ja) 2020-02-19
KR101825443B1 (ko) 2018-02-05
CN106969100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6555B2 (ja) 車輪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10281007B2 (en) Speed reducer
JP5984606B2 (ja) 入力軸受付き波動歯車ユニット
TWI637117B (zh) Harmonic generator and harmonic gear device
JP3187367U (ja) カップ型波動歯車装置ユニット
TW201715162A (zh) 變速機
US20110275469A1 (en) Gear transmission
TWI605213B (zh) Gear transmission and crankshaft structure used therefor
CN110277877A (zh) 驱动装置
JP2017044319A (ja) 偏心揺動型の歯車装置および産業用ロボット
JP6491456B2 (ja) トラクション動力伝達装置
JP6194241B2 (ja) 歯車伝動装置
JP2015064064A (ja) 遊星減速機及び遊星減速機におけるインターナルギヤの固定方法
JP5918704B2 (ja) 減速装置
JP6220206B2 (ja) 遊星減速機
JP2018017342A (ja) 歯車装置
JP6372752B2 (ja) トラクション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190837A (ja) 歯車装置
CN104613148A (zh) 摩擦动力传递装置
CN109538696A (zh) 变速器
KR20170107899A (ko) 기어 장치
JP6459302B2 (ja) 摩擦ローラ式減速機
JP2022057875A (ja) 減速装置
JP2016098989A (ja) モータ一体型減速機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モータ一体型減速機
JP2019120337A (ja) トラクション動力伝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