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4796A -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4796A
TW201714796A TW105115544A TW105115544A TW201714796A TW 201714796 A TW201714796 A TW 201714796A TW 105115544 A TW105115544 A TW 105115544A TW 105115544 A TW105115544 A TW 105115544A TW 201714796 A TW201714796 A TW 2017147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valve
check valve
bag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kio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Tanaka Techn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ka Techn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Tanaka Techn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14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7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5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5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7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 B31B70/85Applying patches or flexible valve inserts, e.g. applying film-like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25Pressure relief-valves incorporated in a container wall, e.g. valv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astic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6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with tongue-shaped lamin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謀求提供在順流時流體可良好開啟閥並通過的止回閥構造。特別是提供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該袋體的止回閥構造藉由將止回閥全體配置在密封袋的內部,在對止回閥的閥薄片之厚度方向施加壓力時,可配合薄片的變形。該袋體的止回閥構造係具備:構成袋體(2)的袋薄片(3);及固定於此的薄片製之止回閥(1)。止回閥(1)係具備閥薄片(51);流路構成薄片(21);及基礎薄片(31),必要時可包含過濾薄片(41)。對於閥薄片(51),使上端側由閥薄片固定部(71)固定,並且下端側朝厚度方向移動,而使閥得以開關。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側處設置流入口(11),並且在更靠下側處設置流出口(12)。構成止回閥(1)的薄片及袋薄片(3)係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游側,特別是在包含流入口(11)的部分,形成有薄片本身朝後方突出的變形部(81)。

Description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從以前即存在可將具備收納衣類或食品等物品的空間之物品收納部密封成氣密狀態的密封袋。在這個密封袋,為了將存在於物品收納部的空氣等各種氣體排出到袋體外部,並維持該狀態,而使用可通氣地連結物品收納部與袋外部的止回閥。又,在收納咖啡豆等穀物的袋體,為了將從已收納的穀物產生的氣體排出到袋體外部,而使用止回閥。
這個止回閥在排出上述氣體時,藉由使氣體通過的空間即氣流通過空間開放及關閉,而可容許一方向的氣流通過,並阻斷另一方向的氣流。
本發明之發明者進行了與止回閥相關的多個發明,其中一個過往實例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止回閥。這個止回閥係具備柔軟的樹脂製外裝薄片與複數個閥薄片,閥薄片係以上游側閥薄片與下游側閥薄片之至少2片為1組,並且黏接到一方側外裝薄片。上述上游側閥薄片係在上游側 黏接到上述一方側外裝薄片,而下游側則設為可對上述外裝薄片移動的可動部分。又,上述下游側閥薄片為在下游側進行上述黏接,而上游側則設為可對上述外裝薄片移動的可動部分。這個可動部分(也就是上述的上游側閥薄片下游側與上述下游側閥薄片的上游側)係設成可對另一方側外裝薄片密接分離。構成上述1組的各閥薄片係黏接到一方側外裝薄片,這個一方側外裝薄片的整個表面由具有通氣性的不織布構成。而且,這個止回閥係將具備不織布的部分作為往止回閥順流時的流入口而配置在密封袋的內部,並且將從止回閥的流出口配置在密封袋的外部而使用。
又,在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止回閥也使用具有通氣性的不織布,而且將具備這個不織布的部分設為順流時的流入口而配置在密封袋的內部,並且將止回閥的流出口配置在密封袋的外部,來安裝到密封袋。
這些專利文獻所揭示的止回閥如上述皆為橫跨密封袋的內外而加以安裝止回閥。特別是,以上述閥薄片的可動部分實質上位於密封袋的外部之方式,而將上述止回閥安裝到密封袋。
本發明的發明者試圖改良這些止回閥,並致力於開發可將止回閥的全體配置在密封袋之內部的止回閥。然而,將止回閥的全體配置在密封袋的內部時,會產生順流時止回閥無法正常運作的課題。詳細來說,當止回 閥實施為順流時密封袋之內部的壓力變高,使流體通過止回閥從密封袋的內部向外部流出,另一方面又抑制流體從密封袋的外部往內部流入時,當密封袋之內部的壓力變高的話,閥薄片等構成止回閥的各薄片會在厚度方向承受壓力,使止回閥全體被推壓到密封袋的袋薄片,導致止回閥無法開啟,進而使流體無法通過止回閥順利流出的情況產生。
鑒於上述情形,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順流時流體可良好開啟閥而通過的止回閥,來開發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止回閥。這個止回閥係在構成閥流路的閥薄片與重疊於閥薄片的薄片之至少一者,形成有朝厚度方向凹陷的流體導入凹部。這個流體導入凹部係在流路的上下方向被設在閥薄片的上游端之固定部或比這個固定部更靠上游側的位置。藉此,即使當閥薄片等構成止回閥的各薄片在厚度方向承受壓力,由於流體從流體導入凹部被導入,因此流體仍然可通過止回閥順利流出。
然而,這個專利文獻4的提案係在止回閥全體被推壓到密封袋的袋薄片時,以各薄片產生變形為前提,即使在變形產生的情況,流體也會從流體導入凹部被導入,因此並非著眼於各薄片的變形本身。又,流體導入凹部係藉由壓模而形成於薄片的其中一面,而難以使凹陷的程度大於薄片的厚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436925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691881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012968號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4761408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順流時流體可良好開啟閥並通過的止回閥構造。特別是目的在於提供藉由將止回閥全體配置在密封袋的內部,使得對止回閥的閥薄片之厚度方向施加壓力時,可配合薄片的變形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構成袋體的袋薄片及固定於前述袋薄片的薄片製之止回閥的袋體之止回閥構造。
前述薄片製之止回閥係至少具備:閥薄片;配置在前述閥薄片的前方之流路構成薄片;及配置在前述閥薄片的後方之基礎薄片。
前述閥薄片為上端側由閥薄片固定部所固定,下端側可朝厚度方向移動,在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處設有流入口,在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處設有流出口。
前述流路構成薄片係具備: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上游部分;及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下游部分。前述閥薄片係藉由朝其厚度方向移動而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下游部分接觸分離,進而使閥得以開關,並且藉由前述止回閥控制通過前述開口部而進行的前述袋體之內外的流體之流動。
於包含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前述上游部分之區域,在構成前述止回閥的薄片中至少1片薄片形成有變形部。這個變形部係其薄片本身比未產生變形的部分更靠後方突出,而且前述變形部的前面比未產生變形之部分的前面更靠後方凹陷,並且前述變形部的後面比未產生變形之部分的後面更靠後方突出。
在本發明的止回閥構造,即使對於止回閥朝其厚度方向施加壓力,也可藉由朝後方突出的前述變形部,以構成止回閥的上述薄片本身朝前方突出的方式抑制變形。
又,即使變形產生,由於薄片本身通常會不規則變形,因此容易在薄片彼此之間產生縫隙,而順流時的流體之流動會從縫隙間產生,故可開啟閥。
本發明可實施為:在從後方覆蓋至少前述流入口的位置配置過濾薄片,於包含前述流入口的區域,在構成前述止回閥的所有薄片及前述袋薄片形成有前述變形部。
前述變形部係至少其一部分可為比前述貼附密封件的 前面更靠後方凹陷。
又,本發明可實施為:在從後方覆蓋至少前述流入口的位置配置過濾薄片,並在包含前述流入口的區域,於構成前述止回閥的薄片中的至少前述過濾薄片形成有前述變形部。
又,前述變形部係可藉由配置在比前述過濾薄片更靠前方的變形保持構件,使至少前述過濾薄片向後方凹陷的方式而形成。
又,本發明可實施為:在前述袋薄片形成有開口部,並在從後方覆蓋前述開口部的位置藉由貼附密封件來固定前述止回閥,前述貼附密封件係在前述止回閥的整個周圍將前述袋薄片與前述止回閥密封,前述流入口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區域朝向後方開口。
前述流入口係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區域朝向前方開口,當前述袋內部的壓力變得比袋外部的壓力更高時,前述袋內部的流體從前述流入口向止回閥的內部流入,並通過前述流路構成薄片與前述閥薄片之間,再經由前述流出口從前述開口部向前述袋外部流出。
前述開口部係可配置在止回閥之前側的適當位置。此時,前述開口部的優點在於,藉由設成包含位在前述變形部的前方之上部開口部,而在製造時可藉由設置在基板之上的突出部,輕易形成前述變形部。尚且,開口部的數量 可為1,也可為2個以上。因此,可僅藉由前述上部開口部實施,也可僅藉由位在上述流出口之前方的下部開口部實施,另外也可設置兩個開口部。又,也可為在上下方向連續的開口部。
又,本發明係提供具備止回閥構造的袋體之製造方法。也就是說,對構成袋體的袋薄片固定薄片製的止回閥時,準備形成有開口部的前述袋薄片及前述止回閥。然後,具備固定工序,其在前述開口部的後方位置配置前述止回閥,再藉由貼附密封件將前述止回閥的整個周圍固定到前述袋體。
前述止回閥係可使用具備以下構件者:上端側由閥薄片固定部所固定,下端側可朝厚度方向移動的閥薄片;夾著前述閥薄片固定部,被設在上側的流入口與被設在下側的流出口;被配置在前述閥薄片之前方的流路構成薄片;及被配置在前述閥薄片之後方的基礎薄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係具備: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上游部分;及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下游部分。前述閥薄片係藉由朝其厚度方向移動而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下游部分接觸分離,進而使閥得以開關,並且藉由前述止回閥,可控制通過前述開口部而進行的前述袋體之內外的流體之流動。
前述固定工序為:藉由在基板之上設有突出部,使前述止回閥的至少比前述閥固定部更靠上側的部分位在前述突出部的前方,並且使前述止回閥的外周位在不 具前述突出部的前述基板之前方的方式,而將前述止回閥定位配置在前述基板之上,再於前述止回閥之上配置前述袋薄片。然後,從前述袋薄片之上密封前述止回閥的外周與前述袋薄片。藉此,於包含至少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上游部分之區域,形成有比前述貼附密封件更靠後方突出的變形部。
本發明係提供在順流時流體可良好開啟閥並通過的止回閥構造與具備該止回閥構造的袋體之製造方法。
1‧‧‧止回閥
2‧‧‧袋體
3‧‧‧袋薄片
4‧‧‧開口部(上部開口部)
5‧‧‧橫切線
6‧‧‧縱切線
7‧‧‧下部開口部
11‧‧‧流入口
12‧‧‧流出口
13‧‧‧閥流路
21‧‧‧流路構成薄片
22‧‧‧調整劑層
31‧‧‧基礎薄片
32‧‧‧檢測用標記
41‧‧‧過濾薄片
51‧‧‧閥薄片
61‧‧‧輔助薄片
71‧‧‧閥薄片固定部
72‧‧‧上部密封件
73‧‧‧下部密封件
74‧‧‧側密封件
75‧‧‧貼附密封件
81‧‧‧變形部
82‧‧‧變形保持構件
91‧‧‧基板
92‧‧‧突出部
93‧‧‧模具
第1圖(A)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所用的止回閥,為安裝於袋體之前的止回閥之前視圖,(B)為該中央縱剖面圖。
第2圖(A)為具備該實施形態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的袋體之主要構件前視圖,(B)為該袋體的中央縱剖面圖,(C)為(A)的主要構件橫剖面說明圖,(D)為(C)的袋體內之壓力升高的狀態之剖面說明圖。
第3圖表示該實施形態的袋體之製造工序,(A)為第1工序的說明圖,(B)為第2工序的說明圖,(C)為第3工序的說明圖。
第4圖(A)為具備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之袋體的主要構件前視圖,(B)為該袋體的主要構件中央縱剖面圖,(C)為表示(B)的變更例之袋體的主要構件中央縱剖面圖。
第5圖(A)為具備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之袋體的主要構件前視圖,(B)表示該實施形態的袋體之製造工序,為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3工序之工序的說明圖。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各圖的剖面圖,前方或前面的方向以箭頭f表示,後方或後面的方向以箭頭b表示。又,在各圖的剖面圖,為了以簡潔的方式顯示該構造,特別將薄片間的間隔或各薄片的厚度繪製成大於實際尺寸,並且實際上各薄片彼此重疊。尚且,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和說明書所記載之表示「前、後」「正、背」「上、下、左、右」「縱、橫」「一方、另一方」等位置或方向的用詞僅表示相對的位置關係,並未定義絕對的位置,因此不應理解成僅限定於這些態様。「上游、下游」的用詞係以正方向(使用止回閥時,允許流體通過的方向,也就是閥開啟時的流動方向)為基準者。
(全體構成之概略)
這個實施形態的袋體之止回閥構造為將第1圖所示的 止回閥1安裝在第2圖所示的袋體2之袋薄片3的構造。止回閥1為安裝於袋薄片3時形成有變形部81者,第1圖表示形成有變形部81之前的狀態之止回閥1,第2圖表示具備形成有變形部81之後的止回閥1之袋體1。
袋體2係在其全部或一部分包含具有柔軟性與氣密性的袋薄片3,藉由熔接或黏接劑的黏接等而形成為袋狀。在袋體2的內部收納咖啡豆等被收納物。由於氣體會從烘焙後的咖啡豆釋放,因此將咖啡豆收納於密封袋時,作為將產生的氣體排出到密封袋之外的手段,有時會使用止回閥。這個實施形態提出最適合作為這個咖啡袋用的薄片製之止回閥1的構造者。這個止回閥1係與袋體2的內側,更詳細而言,與設於袋薄片3的開口部4對齊,而被安裝在袋薄片3的內面側。具體而言,止回閥1的前面側(第2圖(B)的箭頭f之右側的面)在貼附密封件75以熔接或利用黏接劑的黏接等而被固定在袋薄片3的背面(袋體2之內側的面)。
這個止回閥1係如第2圖所示,藉由貼附密封件75將上下左右的止回閥1之整個周圍密封到袋薄片3而被安裝。
袋體2內的流體係從第2圖(B)的上部之後面側的流入口11流入,通過止回閥1內的閥流路13,經過下部的正面側之流出口12,再從開口部4向袋體2之外流出。尚且,在安裝於袋體2的狀態,以上游的流入口11為上,下游的流出口12為下的方式說明。
因此,在以下所有說明,只要未特別聲明,表示上、上方、上部等「上」的位置之辭彙皆可解讀成「上游」,表示下、下方、下部等「下」的位置之辭彙皆可解讀成「下游」。
(各薄片之概要)
在此,參照第1圖及第2圖說明各薄片的概要。這個止回閥1係具備流路構成薄片21、基礎薄片31、過濾薄片41及閥薄片51。再者,在此例中,雖然於閥薄片51的下方配置輔助薄片61,但也可不使用輔助薄片61即實施。這4片薄片(包含輔助薄片61共5片)的橫寬(第1圖(A)的左右寬)係設定成彼此相等。為了方便說明,在各剖面圖中雖然將各薄片的厚度及間隔繪製成比實際尺寸大,但實際上各薄片係在接觸的狀態下重疊,並且由合成樹脂薄膜等的薄質薄膜之單體或層積體或者不織布所構成。
在上述薄片之內,流路構成薄片21與基礎薄片31這2片由密閉性(使氣體等目標流體無法通過)合成樹脂薄膜的單體或複合體所構成。過濾薄片41係由不織布或織布等具有通氣性(可在厚度方向使目標流體通過)的薄片所構成。這個過濾薄片41係用於防止被收納物即咖啡豆之破片或微細粉末侵入止回閥1內,若被收納物不產生微細粉末,也可在實施時省略。
閥薄片51係可動地安裝以用於使閥開關,並且由合成樹脂薄膜的單體或複合體所構成。考慮到閥薄片 51會在其厚度方向移動使閥開關,較佳為使用比流路構成薄片21或基礎薄片31更薄且柔軟性更高者,但不應理解為限定於此。
除了上述4片薄片,也可在止回閥1的下端配置輔助薄片61。這個輔助薄片61係用於保持閥薄片51的形狀或厚度的平衡而設者,較佳為使用與閥薄片51相同材質並且相同厚度者,但不應理解為限定於此。輔助薄片61及閥薄片51係在製造過程中可採用同1片薄片而形成,或是切割或切除兩者之間而形成。
這些薄片可使用將合成樹脂製薄膜層積的薄片,但藉由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後面側與閥薄片51的前面側配置自黏性薄膜,可提高兩者的密接性,並且可強化防止閥流路13的流體逆流之逆流防止功能。
袋薄片3係可按照被收納物的種類等進行各種變更而實施,可使用合成樹脂薄膜的單體或層積體、金屬薄膜或紙等其他素材的複合材料製等各種材料。
(各薄片的位置關係與黏接狀態)
接者,說明這些薄片的位置關係與黏接狀態,在第1圖及第2圖,說明時將背面側稱為後側、將正面側稱為前側。
首先,在最後側、也就是在背面側(第1圖(B)及第2圖(B)的左側)配置基礎薄片31,並在其前方配置過濾薄片41。
在過濾薄片41的正面側,配置閥薄片51,必要時加 上輔助薄片61,然後,在該正面側配置流路構成薄片21,藉此構成止回閥1。在這個止回閥1的正面側配置袋薄片3的狀態,藉由貼附密封件75使止回閥1的整個周圍被密封到袋薄片3而安裝。
這些薄片的左右兩端係與這類形的其他止回閥同樣藉由側密封件74而互相接合。
這個接合較佳係藉由熱密封或超音波密封等熔接進行,但也可利用黏接劑進行(以下說明中,這個密封以外的其他密封也為同樣情況)。這個側密封件74也可兼作貼附密封件75。詳細來說,先設成安裝於袋體2之前不施用側密封件74的狀態,然後在安裝到袋薄片3時,再藉由施用貼附密封件75,而可兼作貼附密封件75與側密封件74。又,即使在分別設置側密封件74與貼附密封件75的情況,也可將側密封件74設成比貼附密封件75更細,然後在包含側密封件74的位置將貼附密封件75重疊而密封。又,可施用2條較細的密封件作為側密封件74,將這2條較細的側密封件之間設為不具有密封件的無密封件部分,再對無密封件部分施用貼附密封件75。尚且,第1圖表示將側密封件74設為形成於止回閥1者,並且在相同位置重疊形成貼附密封件75的狀態。
欲說明基礎薄片31與過濾薄片41之關係的話,過濾薄片41係配置成橫跨止回閥1的大致全長,而且在過濾薄片41的後面側配置基礎薄片31。這個基礎薄片31係如第2圖(B)所示設定成其上下長度比過濾薄片 41更短,在過濾薄片41的上部並未重疊基礎薄片31,使過濾薄片41露出。過濾薄片41如前述具有通氣性,這個露出的部分係為成為朝向止回閥1內部之流入口11的流體通過部。
基礎薄片31係被重疊在過濾薄片41的下部,基礎薄片31的上端係藉由閥薄片固定部71而被固定到過濾薄片41。這個閥薄片固定部71也與前述的側密封件74同樣,較佳為使用熱密封或超音波密封等熔接,但也可藉由黏接劑形成。閥薄片固定部71係形成為連結止回閥1的左右兩側(左邊的側密封件74與右邊的側密封件74之間),而且為流入口11與會開關的閥流路13之間的分界。又,在此例中,閥薄片固定部71係由1條密封件構成,但也可平行設置複數條密封件等。更且,也可藉由預先將比這個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部(下游側)的基礎薄片31之整個表面對過濾薄片41熱熔接等而密封,使止回閥1具有腰部。藉此,利用袋體2內的流體之壓力的變動,可抑制止回閥1朝向前方側(袋體2的外側)彎曲等現象發生。
基礎薄片31的下部對過濾薄片41的下部(使用輔助薄片61時,則對輔助薄片61也是如此)藉由下部密封件73而接合。這個下部密封件73係橫跨止回閥1的左右兩側(左右側密封件74之間)被密封。這個下部密封件73也可兼作貼附密封件75,可採用在前述的側密封件74所說明的各種實施形態。
基礎薄片31係被實施為覆蓋過濾薄片41之流入口11以外的部分,過濾薄片41在被覆蓋的部分不會發揮本身的作用。因此,雖然圖示省略,但可實施為在由基礎薄片31覆蓋的過濾薄片41之下部,不設置局部或全部過濾薄片41。換言之,可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部處僅設置過濾薄片41,而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部處僅設置基礎薄片31。尚且,也可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部處設置基礎薄片31,並且在其局部形成作為流入口11的開口。又,即使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部處也可在整個表面設置基礎薄片31,並且藉由局部不密封與流路構成薄片21之間,而將該未密封的部分設成流入口11,但在這個情況,則不得將貼附密封件75施用在該未密封的部分。
接著,說明閥薄片51。閥薄片51係其上部(較佳為最上端)藉由閥薄片固定部71而被密封到過濾薄片41及基礎薄片31。然而,可將閥薄片51與過濾薄片41的密封位置以及過濾薄片41與基礎薄片31的密封位置設在不同的位置。
閥薄片51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方的區域並未被黏接於過濾薄片41,而可朝閥薄片51的厚度方向移動。尚且,與以往的止回閥相同,雖然閥薄片51也包含其下方的區域,而且其兩側藉由前述側密封件74而固定,但其中央的大部分可朝厚度方向移動,並且藉由接觸遠離流路構成薄片21而使閥開關。
接著,說明輔助薄片61。輔助薄片61在與閥薄片51的關係中係為了在層積構造與密封件之間取得平衡而設置者,雖然無法發揮作為閥的功能,但如專利文獻3或4所示,可實施為藉由使其朝上方突出,而發揮作為閥的功能。
輔助薄片61係密封到基礎薄片31及過濾薄片41。在此例中,由沿著止回閥1的下邊之下部密封件73所固定。然而,也可將輔助薄片61與過濾薄片41的密封位置以及過濾薄片41與基礎薄片31的密封位置設在不同的位置。
這個下部密封件73係與前述側密封件74相同,可兼作貼附密封件75。詳細來說,先設成安裝於袋體2之前不施用下部密封件73的狀態,然後在安裝到袋薄片3時,再藉由施用貼附密封件75,而可兼作貼附密封件75與下部密封件73。又,即使在分別設置下部密封件73與貼附密封件75的情況,也可將下部密封件73設成比貼附密封件75更細,然後在包含下部密封件73的位置重疊貼附密封件75而密封。又,可施用2條較細的密封件作為下部密封件73,將這2條較細的側密封件之間設成不具有密封件的無密封件部分,再對無密封件部分施用貼附密封件75。
最後,說明流路構成薄片21。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上部係藉由上部密封件72而被密封在過濾薄片41的上部。這個上部密封件72也與下部密封件73相同,沿 著止回閥1的上邊形成為連結袋的左右兩側(左右的側密封件74之間)。又,上部密封件72在與前述的貼附密封件75之關係中也可設成與下部密封件73或側密封件74相同的構成。
在此針對貼附密封件75進行統整,貼附密封件75係將上下左右的止回閥1之整個周圍密封到袋薄片3者,可與前述的上部密封件72、下部密封件73及左右的側密封件74獨立地、共用地或重複地形成。對於藉由貼附密封件75而被貼附到袋薄片3的內面之止回閥1,袋體2內的流體會從上部的背面側之流入口11流入。這個流體會通過止回閥1內的閥流路13,經過下部的正面側之流出口12,再從開口部4往袋體2的外側流出。
(流體的流動)
在這個止回閥1,流路構成薄片21以及其對向的閥薄片51之間成為閥流路13。就閥流路13而言,通常流路構成薄片21與閥薄片51會重疊,但當袋體2內的壓力升高等而流體從流入口11流入的話,該流體會將閥薄片51移動到背面側,此時閥流路13會開啟使流體流出。即使流體欲朝反方向流動,由於使用閥薄片固定部71將閥薄片51的上部固定,因此相較於流入口11及基礎薄片31之間,閥薄片51與流路構成薄片21之間會成為負壓。結果,閥薄片51會密接於流路構成薄片21,使閥流路13關閉。因此,流路構成薄片21的長度係以能夠發揮上述閥功能為條件而設定,其下端係比閥薄片固定部71 更靠下方,設定成在可確保與閥薄片51的密接性之位置。在圖示的實例,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端係設定在比閥薄片51的下端更靠下方處,但也可為相同位置,也可比閥薄片51更靠上方。而且,這個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端被開放,而且這個開放處成為流出口12,但在此例,則如上述,止回閥1的外周藉由貼附密封件75被黏接到袋薄片3,因此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端以及下方的貼附密封件75(位在輔助薄片61的貼附密封件75)之間成為流出口12。尚且,也可將流路構成薄片21延長到止回閥1的下端並覆蓋止回閥1的整個表面。此時,只要在流路構成薄片21設置狹縫或開口孔而形成流出口12即可。
從流出口12流出的流體會從開口部4往袋體2外流出。在第2圖,雖然開口部4設置在與下方的流出口12大致相同的位置,但只要位在貼附密封件75的內側,則設在任何位置皆可。尚且,按照情況,可不設置流路構成薄片21而將袋薄片3兼作流路構成薄片21。此時,由於開口部4成為流出口12,因此開口部4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方,並且被設置在可確保閥薄片51與袋薄片3之密接性的位置。
(關於變形部81的說明)
以上構造的止回閥1係將整個周圍密封到袋薄片3,因此若袋體2的內壓變高的話,則會如第2圖(C)的箭頭所示,壓力會朝厚度方向施加到構成止回閥1的全薄片之全體。因此,流路構成薄片21與閥薄片51密接,並且 從流入口11流入的流體移動閥薄片51來開啟閥的開閥動作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會發生,使順流時的流體之流出性能降低。更且,在內壓變得極高的情況下,有時會以構成止回閥1的薄片朝袋體2的外側方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彎曲變形。設計者將構成止回閥1的薄片呈大致平面狀重疊設計成通常的使用狀態,但如上述產生彎曲的話,順流時流體的流出性能降低等的弊害會顯著發生。
因此,本發明係藉由以止回閥1及重疊於其前方的袋薄片3朝袋體2的內側方向(後方)突出的方式而變形,來避免產生該弊害。詳細而言,在包含流路構成薄片21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游部分的區域,分別使該區域的袋薄片3與構成止回閥1的薄片(過濾薄片41及流路構成薄片21)變形,使這些構件本身全體朝向後方突出。以下,將這個變形的部分稱為變形部81。
這個變形部81為各薄片彎曲或扭曲而變形者,該些薄片本身比未產生變形的部分更靠後方突出。因此,變形部81的前面比未產生變形的部分之前面更靠後方凹陷,並且變形部81的後面比未產生變形的部分之後面更靠後方突出。
在專利文獻4的止回閥,利用壓模形成流體導入凹部,因此難以使該凹陷的程度大於薄片的厚度,但這個變形部81在包含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游部分的區域,由於使薄片本身全體向後方突出,因此可比較自由地設定突出的程度(換言之,使變形部81的薄片之前面凹陷的 程度)。
對於使這個薄片本身突出的程度,只要為順流時的流體可從閥薄片固定部71向閥流路13內導入的程度,即使不大也可,但較佳為設成變形部81的中央部分等至少其中一部分比貼附密封件75的前面更靠後方凹陷。具體而言,凹陷深度較佳為只要比貼附密封件75的前面凹陷0.5~3.0mm左右即足夠,也就是10mm以下,更佳為5mm以下左右。凹陷深度過少的話,則有無法發揮變形效果之虞,凹陷深度過大的話,則有帶給止回閥的功能不良影響之虞,但在不產生上述問題的情況,可超過上述的數值範圍。
藉此,即使在內壓變得極高的情況,也能夠以構成止回閥1的薄片朝袋體2的外側方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使彎曲的情形緩和,即使再次產生變形,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游側也可將流體保持在易於流動的狀態。
更具體而言,從袋體2的內側方向(後方)施加流體的壓力時,止回閥1會密接到袋薄片3。然而,藉由設置變形部81,則會從第2圖(C)的狀態轉變成第2圖(D)所示的狀態,即不規則地變形成袋體2的外側方向(圖示中為上方)。藉此,在薄片彼此之間(特別是閥薄片51的閥薄片固定部71之周邊部分與流路構成薄片21之間)會形成間隙。結果,袋體2的內部之流體會通過這個間隙而被導入到閥流路13,使閥薄片51與流路構 成薄片21的下游側區域之間開啟,再從流出口12順利流出。尚且,這個間隙只要有些微程度即可。原因在於,一旦閥薄片51與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側區域之間有流體被導入的話,即使該流體的量不多,但閥薄片51與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側區域之間隔會由於持續流動的流體而逐漸開啟變大。
尚且,變形部81較佳為以流入口11為中心使薄片朝後方突出。欲改善順流時的流體之導入,較佳為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游側的流入口11之周邊解決,又,原因是對構成上游側的流入口11之下游側的閥流路13之流路構成薄片21及閥薄片51過度施加大幅度變形的話,會產生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功能降低之虞。誠然,由於止回閥1被要求小型化,加上流入口11的大小通常僅止於佔有較小面積,因此變形部81亦可延伸到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游側的區域。如此,變形部81的變形亦可延伸到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游側的區域等止回閥1的全體。然而,儘管對閥流路13施加局部變形等會損害所要求的逆流防止功能因而不適當,但只要該變形不損害止回閥功能,則也可施加變形。
(變形部81的製造例)
這個變形部81可採用2個方法來形成:將止回閥1貼附到袋薄片3時再形成的方法,及在止回閥1的製造過程中與袋薄片3分別形成的方法。
在第3圖的實例中,顯示在將止回閥1貼附到袋薄片 3的固定工序時再形成變形部81的方法,並且依序實行從第1工序到第3工序為止的各步驟。
(第1工序)
在這個固定工序中,首先,如第3圖(A)所示,按照常見的袋體2之製造方法,袋薄片3會被配置於基板91。這個袋薄片3也能夠以用於1個袋體2而個別分離的狀態被配置於基板91上,但在進行連續生產時,用於製造複數個袋體2的袋薄片3會以網狀被連續供給。這個袋薄片3按照通常方法會成為捲成筒狀的狀態,然後依序將其拉出,並進行必要的彎曲或貼合。尚且,在圖示中,僅描述1片袋薄片3,但在貼合2片薄片來製造袋體2時,則供給2片網狀物,並且在貼合止回閥1後予以重疊,而完成袋體2。誠然,也可藉由將1片袋薄片3彎曲貼合來使袋體2完成,此時,僅供給1片網狀物。此外,配合袋體2的形狀,袋薄片3的使用片數可按照貼合處等而有各種變更,作為貼附有止回閥1之對象的袋薄片3被供給至基板91上,並且藉由自動輸送裝置(未圖示)往網狀物的長邊方向間歇地運送。
這個基板91係按照袋體的製造裝置之常見方法,使用金屬或合成樹脂板或木質板等硬質不變形的素材來構成,該基板表面係以平滑的平板狀體構成以便順利進行網狀物的運送。
在這個基板91,形成有用於形成變形部81的突出部92。這個突出部92係可由與基板91相同的硬質不變形素 材所構成,也可由較為軟質且施加較強力量的話會變形的橡膠等具有彈性的素材所構成。
突出部92的大小係設成在俯視下小於開口部4為佳,又,從基板91算起的突出高度只要與前述的變形部81之凹陷深度為相同程度即足夠。然而,由於這個變形部81並不會使薄片本身完全塑性變形,因此可使變形部81的突出高度在加工後略為大於突出部92的高度及凹陷深度。
這個突出部92可完全固定在基板91上,也可配置成可安裝拆卸。又,可設成在基板91開孔,然後從這個孔配置伸縮式突出部92等,以便可調整其突出高度。也可將突出部92設成橫跨與止回閥1的左右寬度相同或以上的長度,此時,變形部81也會形成為向止回閥1的左右兩邊之間延伸的狀態。
(第2工序)
接著,如第3圖(B)所示,在袋薄片3,於到達突出部92以前,在安裝止回閥1的預定位置,開口部4會藉由刀具或模具形成。這個開口部4的加工係可在捲成筒狀之前或之後的任何階段進行,也可在同一基板91上突出部92的前方進行開口部4的加工。在開口部4與突出部92為規定的位置關係之安裝止回閥1的預定位置,袋薄片3的網狀物之運送會暫時停止。在該停止中或停止前,止回閥1會被供給到袋薄片3的上方位置。這個止回閥1設成複數個連續的網狀對於連續生產較有利,然後在 供給前或供給中,視情況可在供給後,利用刀具等切割成1個1個的止回閥1。
又,如第3圖(B)所示,較佳為預先在止回閥1的基礎薄片31,利用印刷等來施加藉由光電管檢測時所用的檢測用標記32,以便將止回閥1配置到袋薄片3之規定位置,特別是將袋薄片3的開口部4與止回閥1的位置關係正確設定。更且,可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後面側(在第3圖(B)中為上側),預先形成調整密接性的調整劑層22。這個調整劑層22係可藉由預先塗布油墨或聚矽氧烷樹脂等而形成。如前述,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後面側與閥薄片51的前面側配置自黏性的薄膜時,雖然防止逆流的逆流防止功能會增強,但順流時閥流路13的開啟卻會變差。因此,除了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上游側之部分形成調整劑層22來促進順流時閥流路13的開啟,也可藉由不將調整劑層22形成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側之部分,來有效發揮在與閥薄片51之間的逆流防止功能。針對調整劑層22,可使其僅形成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上游側處即可,也能夠以有效發揮在與閥薄片51之間的逆流防止功能為條件而形成於閥薄片固定部71的下游側。
尚且,在圖示中,雖然僅在第3圖(B)才顯示檢測用標記32與調整劑層22,但在其他圖式中同樣也可形成檢測用標記32與調整劑層22。
(第3工序)
最後,如第3圖(C)所示,前端面被加熱的模具93從止回閥1的上方降下而施加貼附密封件75。這個貼附密封件75為實施以往的止回閥之安裝方法時所用之熱密封用的一般密封件即可,按照通常方法,不僅可將止回閥1推壓到基板91,也可藉由該已加熱的前端面,將構成袋薄片3及止回閥1的各薄片熔接。此時,由於突出部92被定位到止回閥的變形部81之形成預定位置(具體而言為以開口部4為中心的位置),因此藉由使突出部92上推,在各薄片為變形的狀態下會形成貼附密封件75。這個變形並非對變形部81之處施加直接熱加工而成,而是僅在其周圍的貼附密封件75之位置進行熱密封,因此變形部81的各薄片(特別是流路構成薄片21及袋薄片3)會維持其柔軟性,而且在過濾薄片41也不會產生阻塞。尚且,依照突出部92的高度或大小,比開口部4以外的部分(具體而言為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游側處也會有產生緩慢傾斜的情況,但只要不損害止回閥的功能即無妨。
(與開口部4的位置關係)
針對止回閥1的流出口12與袋薄片3的開口部4之位置關係,只要來自流出口12的流體可從開口部4往外部流出即未特別限定,但在這個實施形態,開口部4係設置在比閥薄片固定部71更靠下游側處。特別是,在此例中,開口部4係形成為設有以朝止回閥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切線5之中央為起點向止回閥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縱切線 6之略T字狀,但橫切線5係設置在比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端及閥薄片51之下游端更靠下游側的位置,縱切線6係從橫切線5往上游側延伸並且到達比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端及閥薄片51的下游端更靠上游側處。這個開口部4為了在順流時流體通過閥流路13的時候,流路構成薄片21與閥薄片51之間的間隔容易擴展,故形成為T字狀。也就是說,間隔在擴展時,袋薄片3的縱切線6之兩側的部分會左右分開而擴展,藉此,流體較容易通過閥流路13,並且來自已擴展的開口部4之流體較容易被排出到外部。誠然,這個開口部4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此,作為開口部4的狹縫之形狀可適當變更,而且也可使用具有一定面積的穿透孔作為開口部4。更且,可將開口部4形成為具有多個點狀小孔者,並且以流體會通過的各種形狀而實施。
(其他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第4圖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先前的實施形態係藉由在基板91設置突出部92而形成變形部81,而這個實施形態係藉由在止回閥1設置變形保持構件82而形成變形部81。尚且,對於這個第2實施形態,由於止回閥1或袋薄片3的構成與先前的實施形態實質上相同,所以僅說明相異的部分,對於其他部分則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這個實施形態係如第4圖(B)所示,在設有流入口11的區域內,於過濾薄片41的前面與基礎薄片 31的後面之間配置變形保持構件82。這個變形保持構件82係可由在厚度方向具有一定高度的構件所構成,例如可使用合成樹脂製、合成纖維製、天然纖維製、木製、金屬製或這些的複合材料製之線或線材。這個變形保持構件82橫跨左右的側密封件74彼此之間且其兩端由側密封件固定。變形保持構件82係可藉由使用可熱熔接的合成樹脂或合成纖維,而施用側密封件74及貼附密封件75來加以固定,即使為無法熱熔接的素材,但由於藉由施用側密封件74及貼附密封件75而成為由密封部分夾持的狀態,故能夠以不移動的狀態配置。尚且,由於第4圖(B)將重疊的各薄片繪製成隔著間隔的狀態,因此變形保持構件82被描繪成楕圓形狀的剖面,但實際上為略圓形。然而,也能夠在剖面為楕圓形狀或多角形等其他形狀下實施。
在量產這個止回閥1時,通常會將各薄片製造成朝第4圖(A)所示之左右方向連續,此時,變形保持構件82也被製造成朝左右方向連續,然後施加規定的密封件,再分別切成1個1個止回閥。
這個止回閥1係藉由與先前的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來製造,表示製造工序的圖示係援用第3圖。具體而言,在基板91上配置袋薄片3,然後在其上配置止回閥1的狀態,藉由關閉模具93而施加貼附密封件75。此時,由於變形保持構件82之存在,在流入口11的位置,過濾薄片41會成為凹陷的狀態。結果,即使袋 體2內的壓力升高,仍可維持藉由閥薄片固定部71使上端被固定到過濾薄片41的閥薄片51與流路構成薄片21之間容易擴張的狀態,而且與先前的實施形態相同,仍可改善順流時的流體之流動。
接著,第4圖(C)係表示將變形保持構件82配置在流路構成薄片21的前面側之實例。此時也一樣,在基板91上配置袋薄片3,然後在其上配置止回閥1的狀態,藉由關閉模具93而施加貼附密封件75。此時,藉由變形保持構件82之存在,在流入口11的位置,過濾薄片41及流路構成薄片21會成為朝後方突出的狀態。結果,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在薄片彼此之間(特別是閥薄片51的閥薄片固定部71之周邊部分與流路構成薄片21之間)會形成有縫隙。結果,通過這個縫隙,袋體2之內部的流體會被導入到閥流路13,使閥薄片51與流路構成薄片21的下游側區域之間會被開啟,再從流出口12順暢地流出。
尚且,雖然省略圖示,但藉由在袋薄片3的前面側配置變形保持構件82,可發揮同樣的作用。
如此一來,在第4圖所示的各個實例,雖然將變形保持構件82設成往止回閥1的左右方向連續,但該形狀可適當變更,可變更成半球狀或多面體形狀等。又,可將變形保持構件82的條數設定成複數條。此時,可將複數個變形保持構件82全部配置在過濾薄片41的前面與基礎薄片31的後面之間,也可將其全部配置在流路 構成薄片21的前面側。又,也可將變形保持構件82配置在基礎薄片31的前面側與後面側的雙方之位置。
(另外其他的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第5圖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先前的2個實施形態係將開口部4設在流出口12的前方,但在這個實施形態,則在變形部81的前方也設有開口部(以下稱為上部開口部7)。尚且,由於這個第3實施形態係在袋薄片3的構成中對第1實施形態施加變更而得者,因此僅說明相異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則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在這個實施形態的袋薄片3,於變形部81的前方位置形成有上部開口部7。如第5圖(A)所示,除了先前的實施形態所示的開口部4(以下,在這個第3實施形態的說明,為了與上部開口部7區別而稱為下部開口部4),另設置這個上部開口部7,但也可不設置下部開口部4而僅藉由上部開口部7實施。這個上部開口部7係與下部開口部4呈上下對稱的形狀。具體而言,形成為設有以朝止回閥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切線5之中央為起點沿止回閥的長度方向往下方延伸的縱切線6之略T字狀。如此一來,如第5圖(B)所示,以突出部92形成變形部81時,突出部92會以開啟上部開口部7的方式進入,而可直接推壓流路構成薄片21。誠然,有可能出現突出部92完全無法從上部開口部7進入到內部的情況,但即使如此,由於袋薄片3變得容易開啟,因此突出部92推壓 流路構成薄片21等的力變得容易傳達,而可確實形成變形部81。特別是,袋薄片3在使用相較於構成止回閥1的各薄片,厚度更大且更難變形的素材時,設有下部開口部7而實施者為較佳。
(變更例)
本發明不應被理解為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
例如,可併用第1實施形態中藉由突出部92形成的變形部81以及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變形保持構件82形成的變形部81之這兩個形態的變形部81。
又,也可如同專利文獻3或專利文獻4所示的形態之止回閥,應用到將複數片的閥薄片配置到流體的流動方向者。更且,也可應用到將複數片的閥薄片配置在厚度方向者。又,也可如同專利文獻4所示的形態之止回閥,將在閥薄片固定部藉由壓模所致的導入凹部形成在流路構成薄片21與閥薄片51的至少一者。
更且,也可將止回閥1夾在構成袋體的2片袋薄片3之間而安裝。此時,在閥薄片固定部71的位置,在由2片袋薄片3夾持的狀態下以熱密封等而被固定。
又,雖然在先前的實施形態中,於袋體2的內側配置了止回閥1,但也可於袋體2的外側配置止回閥1。又,雖然將順流設定為從袋體2的內側流出到外側的方向,但也可將順流設定成從袋體2的外側流入內側的方向。
1‧‧‧止回閥
2‧‧‧袋體
3‧‧‧袋薄片
4‧‧‧開口部(上部開口部)
5‧‧‧橫切線
6‧‧‧縱切線
11‧‧‧流入口
12‧‧‧流出口
13‧‧‧閥流路
21‧‧‧流路構成薄片
31‧‧‧基礎薄片
41‧‧‧過濾薄片
51‧‧‧閥薄片
61‧‧‧輔助薄片
71‧‧‧閥薄片固定部
72‧‧‧上部密封件
73‧‧‧下部密封件
74‧‧‧側密封件
75‧‧‧貼附密封件
81‧‧‧變形部

Claims (7)

  1. 一種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特徵為:具備:構成袋體的袋薄片;及固定於前述袋薄片的薄片製之止回閥,前述薄片製之止回閥係具備:閥薄片;配置於前述閥薄片的前方之流路構成薄片;及配置於前述閥薄片的後方之基礎薄片,前述閥薄片為上端側由閥薄片固定部所固定,下端側可朝厚度方向移動,在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處具備流入口,在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處具備流出口,前述流路構成薄片係具備: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上游部分;及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下游部分,前述閥薄片係藉由朝其厚度方向移動而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下游部分接觸分離,進而使閥得以開關,在藉由前述止回閥而控制前述袋體的內外之流體的流動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於包含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前述上游部分之區域,在構成前述止回閥的薄片中至少1片薄片形成有變形部,前述變形部係其薄片本身比未產生變形的部分更靠後方突出,而且前述變形部的前面比未產生變形之部分的前面更靠後方凹陷,並且前述變形部的後面比未產生變形之部分的後 面更靠後方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中在從後方覆蓋至少前述流入口的位置配置過濾薄片,前述止回閥係藉由貼附密封件固定在前述袋薄片,在包含前述流入口的區域,構成前述止回閥的所有薄片及前述袋薄片具備前述變形部,前述變形部係至少其一部分比前述貼覆薄片的前面更靠後方凹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中在從後方覆蓋至少前述流入口的位置配置過濾薄片,在包含前述流入口的區域,構成前述止回閥的薄片中至少前述過濾薄片具備前述變形部,並且在較前述過濾薄片的前述變形部更靠前方處具備變形保持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中前述袋薄片具備開口部,在從後方覆蓋前述開口部的位置藉由貼附密封件來固定前述止回閥,前述袋薄片與前述止回閥在前述止回閥的整個周圍藉由前述貼附密封件而被密封,前述流入口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區域朝向後方開口,前述流入口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 下側的區域朝向前方開口,前述袋內部的壓力變得比袋外部的壓力更高時,前述袋內部的流體從前述流入口向止回閥的內部流入,並通過前述流路構成薄片與前述閥薄片之間,再經由前述流出口從前述開口部向前述袋外部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中前述袋薄片具備開口部,在從後方覆蓋前述開口部的位置藉由貼附密封件來固定前述止回閥,前述袋薄片與前述止回閥在前述止回閥的整個周圍藉由前述貼附密封件而被密封,前述流入口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區域朝向後方開口,前述流入口在比前述止回閥的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區域朝向前方開口,前述袋內部的壓力變得比袋外部的壓力更高時,前述袋內部的流體從前述流入口向止回閥的內部流入,並通過前述流路構成薄片與前述閥薄片之間,再經由前述流出口從前述開口部向前述袋外部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其中前述開口部包含位在前述變形部的前方之上部開口部。
  7. 一種具備止回閥構造的袋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當對構成袋體的袋薄片固定薄片製之止回閥時,準備形成 有開口部的前述袋薄片及前述止回閥,並且在前述開口部的後方配置前述止回閥,再藉由貼附密封件將前述止回閥的整個周圍固定到前述袋體之固定工序,前述止回閥係具備:上端側由閥薄片固定部所固定,下端側可朝厚度方向移動的閥薄片;夾著前述閥薄片固定部,被設在上側的流入口與被設在下側的流出口;被配置在前述閥薄片之前方的流路構成薄片;及被配置在前述閥薄片之後方的基礎薄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係具備: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上側的上游部分;及比前述閥薄片固定部更靠下側的下游部分,前述閥薄片係藉由朝其厚度方向移動而與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下游部分接觸分離,進而使閥得以開關,藉由前述止回閥,可控制通過前述開口部而成的前述袋體的內外之流體的流動,前述固定工序為:在基板之上設有突出部,藉由使前述止回閥的比至少前述閥固定部更靠上側的部分位在前述突出部的前方,並且使前述止回閥的外周位在不具前述突出部的前述基板之前方的方式,而將前述止回閥定位配置在前述基板之上,在前述止回閥之上配置前述袋薄片,藉由從前述袋薄片之上密封前述止回閥的外周與前述袋薄片,而在前述止回閥及重疊在其前方的前述袋薄片, 於包含至少前述流路構成薄片的前述上游部分之區域,形成有比前述貼附密封件更靠後方突出的變形部。
TW105115544A 2014-11-21 2016-05-19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147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6206A JP6407676B2 (ja) 2014-11-21 2014-11-21 袋体の逆止弁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5/080529 WO2016080171A1 (ja) 2014-11-21 2015-10-29 袋体の逆止弁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796A true TW201714796A (zh) 2017-05-01

Family

ID=5601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544A TW201714796A (zh) 2014-11-21 2016-05-19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35155A1 (zh)
JP (1) JP6407676B2 (zh)
AU (1) AU2015351239A1 (zh)
TW (1) TW201714796A (zh)
WO (1) WO2016080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3927A (zh) * 2020-10-29 2021-02-19 立兆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储存袋组件与真空储存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7317A1 (de) * 1975-08-21 1977-02-24 Hesser Ag Maschf Druckausgleichventil fuer einen verpackungsbehaelter
KR20130123422A (ko) * 2010-12-29 2013-11-12 유겐가이샤 다나카 테크니컬 역지 밸브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수납체
JP6020894B2 (ja) * 2012-07-31 2016-11-02 株式会社New IWASHO 逆止弁を備えた包装体と、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3927A (zh) * 2020-10-29 2021-02-19 立兆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储存袋组件与真空储存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35155A1 (en) 2018-11-22
JP2016098010A (ja) 2016-05-30
JP6407676B2 (ja) 2018-10-17
AU2015351239A1 (en) 2017-01-05
WO2016080171A1 (ja)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261344A (ja) チェックバルブ装置
US5295892A (en) Balloon having a self sealing valv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792035B2 (ja) 脱気弁及びこの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US20070006443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open/close valve in sealed body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body with open/close valve
KR20080104297A (ko) 에어-패킹 장치용의 체크 밸브의 구조체
JP4416738B2 (ja) 密封袋の通気路の構造及び密封袋及び密封袋の製造方法
EP3650367A1 (en) Closing valve made of sheet and bag with closing valve
JP4436925B1 (ja) 逆止弁及び密封袋、及び逆止弁と密封袋の製造方法
US8622089B2 (en) Check valve and storage body equipped therewith
TW201714796A (zh) 袋體的止回閥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JP6020894B2 (ja) 逆止弁を備えた包装体と、そ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28468A1 (en) Structure of air passage of sealable bag, sealable b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ealable bag
JP4445879B2 (ja) 逆止弁
CN112918385A (zh) 可充胀装置的掩模式制造
JP4673929B1 (ja) シート製の逆止弁構造
JP6083839B1 (ja) 逆止弁を備えた袋体の製造システム
JP4932950B1 (ja)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付き袋
KR20150005363A (ko) 공기배출구조를 갖는 사료용 포대
WO2019229928A1 (ja)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付パッケージ
JP6632109B1 (ja) 逆止弁付密閉用袋
JP2017030833A (ja) 弁構造と収納袋及びフィルム弁
JPWO2022067124A5 (zh)
US20050178446A1 (en) Valve mechanism of the bladders of an air packing bag
JP2012001278A (ja) シート製の逆止弁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