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3905A -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 Google Patents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3905A
TW201713905A TW104132525A TW104132525A TW201713905A TW 201713905 A TW201713905 A TW 201713905A TW 104132525 A TW104132525 A TW 104132525A TW 104132525 A TW104132525 A TW 104132525A TW 201713905 A TW201713905 A TW 2017139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assembly hole
fan
ai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5202B (zh
Inventor
洪銀樹
李明聰
蔡期琮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2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5202B/zh
Priority to CN201510669448.7A priority patent/CN1065606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2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3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9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用以提升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的實用性,該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包含:一分隔件、一第一風扇、一第二風扇及一導熱件。上述分隔件於一縱向方向上之二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分隔件設有貫通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一第一組裝孔、一第二組裝孔及一容置槽。上述第一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一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一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一組裝孔中。上述第二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二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二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二組裝孔中。上述導熱件設置於上述容置槽中。

Description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尤其是一種可以使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達到循環通風功能之氣流交換裝置的氣流交換組件。
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揭示一種習知氣流交換裝置9,該氣流交換裝置9可供安裝於如建築物之外牆或電子產品的機殼等。該氣流交換裝置9包含一導風管體91及一氣流交換組件92,該氣流交換組件92設置於該導風管體91內部。該導風管體91二端分別形成一第一端部911及一第二端部912,該第一端部911及該第二端部912可以分別設置於一室外空間及一室內空間中。該氣流交換組件92包含一分隔件921及二風扇922,該分隔件921能夠將該導風管體91內部分隔為二個導流空間,並且於各該導流空間中設置一風扇922。藉此,該分隔件921與各該風扇922所組成之氣流交換組件92用以在該氣流交換裝置9中提供氣流交換功能,使該室外空間與該室內空間中的空氣能夠相互流通。
一般而言,由於風扇的驅風效果與其扇輪尺寸概呈正相關,該習用氣流交換裝置9之氣流交換組件92傾向於選用尺寸較大的風扇922,以提供較佳的導流通風效果。然而,各該風扇922係設置於該分隔件921二側的表面上,當選用尺寸較大的風扇922時,該導風管體91的 管徑勢必需對應擴大。
再者,在部分習用氣流交換裝置中,其氣流交換組件可以另設置一導熱件(例如:散熱鰭片),該導熱件可以貫穿該氣流交換組件之分隔件,使得該導熱件之二端分別形成於該二導流空間。藉此,該導熱件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二導流空間的溫度差。惟,為了提供較佳的溫度傳導效果,廠商傾向使用尺寸較大的導熱件,同樣須擴大該導風管體91的管徑。
換言之,若習用氣流交換裝置9欲取得較佳的導流通風效果與溫度傳導效果,使用者必須於牆面或天花板等位置開設孔徑較大的通孔供該導風管體91安裝,導致相關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較低。
除此之外,由於該二導流空間中的風扇922必須經由導線電性連接外部電源,因此該導風管體91內部必須另外預留所述導線的走線空間,以供容置該二風扇922所連接的導線。然而如上所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已必須對應尺寸較大的風扇922或導熱件擴大該導風管體91的管徑,若該導風管體91還必須預留走線空間,將需進一步擴大該導風管體91的管徑,造成習用氣流交換裝置的尺寸、成本與實用性明顯不符合市場需求。
有鑑於此,亟需提供一種進一步改良之氣流交換裝置的氣流交換組件,以縮減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的導風管體尺寸,進而提升氣流交換裝置的實用性。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該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設有組裝孔以供容置風扇,且另設有容置槽供容置導熱件,以縮減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的導風管體尺寸。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包含:一分隔件,該分隔件於一縱向方向上之二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分隔件設有貫通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一第一組裝孔、一第二組裝孔及一容置槽;一第一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一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一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一組裝孔中;一第二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二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二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二組裝孔中;及一導熱件,該導熱件設置於上述容置槽中。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組裝孔與上述第二組裝孔於該縱向方向上具有一高度差。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表面於該縱向方向上位於上述第二表面上方,上述第一組裝孔於該縱向方向上位於上述第二組裝孔下方。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於上述第一組裝孔的位置,上述分隔件之第一表面與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一距離,該分隔件之第二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於上述第二組裝孔的位置,該第一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三距離,該第二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四距離,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四距離。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分隔件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之一長軸方向,上述第一組裝孔、容置槽及第二組裝孔沿該長軸方向排列設置於該分隔件,該容置槽位於該第一組裝孔與該第二組裝孔之間。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分隔件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及該長軸方向之一橫向方向,該分隔件另設有一線 槽,該線槽設置於該分隔件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該線槽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且該線槽位於該分隔件於該橫向方向上之一側。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線槽在上述第一組裝孔、第二組裝孔或容置槽或於該橫向方向上之一側設有一限位件,該限位件設置於上述分隔件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該限位件沿著該縱向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線槽鄰近上述第一組裝孔或第二組裝孔之一端設有一固線部,該固線部供至少一導線穿過,且該固線部結合一壓塊以固定該至少一導線。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風扇之框座封閉上述第一組裝孔,上述第二風扇之框座封閉上述第二組裝孔。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導熱件包含一基板及數個鰭片,該基板係封閉上述容置槽,所述數個鰭片分別設於該基板二側。
如上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該氣流交換組件用以容置於一導風管體內部,且上述分隔件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第一風扇之一扇輪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中,上述第二風扇之一扇輪設於該第二導流空間中。
藉由上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上述分隔件可以利用其第一組裝孔、第二組裝孔及容置槽供容置上述第一風扇、第二風扇與導熱件,使得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可以在不擴大一導風管體之管徑的前提下,供尺寸較大的第一風扇、第二風扇及導熱件設置,具有提升氣流交換裝置的實用性之功效。
〔本發明〕
1‧‧‧分隔件
1a‧‧‧第一表面
1b‧‧‧第二表面
11‧‧‧第一組裝孔
12‧‧‧第二組裝孔
13‧‧‧容置槽
14‧‧‧線槽
141‧‧‧限位件
142‧‧‧固線部
143‧‧‧壓塊
21‧‧‧第一風扇
211‧‧‧框座
212‧‧‧扇輪
22‧‧‧第二風扇
221‧‧‧框座
222‧‧‧扇輪
3‧‧‧導熱件
31‧‧‧基板
32‧‧‧鰭片
4‧‧‧導風管體
4a‧‧‧第一導流空間
4b‧‧‧第二導流空間
41‧‧‧第一開口
411‧‧‧第一入風口
412‧‧‧第一出風口
42‧‧‧第二開口
421‧‧‧第二入風口
422‧‧‧第二出風口
X‧‧‧縱向方向
Y‧‧‧長軸方向
H‧‧‧高度差
Z‧‧‧橫向方向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第四距離
〔習知〕
9‧‧‧氣流交換裝置
91‧‧‧導風管體
911‧‧‧第一端部
912‧‧‧第二端部
92‧‧‧氣流交換組件
921‧‧‧分隔件
922‧‧‧風扇
第1圖:為一種習知氣流交換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安裝於一導風管體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於一橫向方向上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2及3圖所示,係本發明一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包含一分隔件1、一第一風扇21、一第二風扇22及一導熱件3。該第一風扇21、該第二風扇22及該導熱件3分別結合於該分隔件1。
上述分隔件1可以為金屬、塑膠或其他材質製成之板件,該分隔件1於一縱向方向X上之二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1a及一第二表面1b,該分隔件1設有貫通該第一表面1a與第二表面1b之一第一組裝孔11、一第二組裝孔12及一容置槽13。此外,該分隔件1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X之一長軸方向Y,該第一組裝孔11、該容置槽13及該第二組裝孔12沿該長軸方向Y排列設置於該分隔件1,且該容置槽13位於該第一組裝孔11與該第二組裝孔12之間。
上述第一風扇21可以設置於上述分隔件1具有上述第一表 面1a之一側。該第一風扇21具有一框座211及一扇輪212,該扇輪212設於該框座211。該框座211容置於上述第一組裝孔11中,且該框座211能夠封閉該第一組裝孔11。該扇輪212位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一表面1a之一側。
上述第二風扇22可以設置於上述分隔件1具有上述第二表面1b之一側。該第二風扇22亦具有一框座221及一扇輪222,該扇輪222設於該框座221。該框座221容置於上述第二組裝孔12中,且該框座221能夠封閉該第二組裝孔12。該扇輪222位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二表面1b之一側。
上述導熱件3可以設置於上述容置槽13中。該導熱件3包含一基板31及數個鰭片32,所述鰭片32可以與該基板31一體成形。該基板31之尺寸及形狀與該容置槽13相對應,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該基板31與該容置槽13均呈矩形,使該基板31能夠容置於該容置槽13中,並且封閉該容置槽13。所述數個鰭片32分別設於該基板31二側,使得部分鰭片32位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一表面1a之一側,另一部分的鰭片32則位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二表面1b之一側。
其中,上述第一組裝孔11與上述第二組裝孔12於該縱向方向X上具有一高度差H。詳言之,當該第一表面1a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該第二表面1b上方時(依圖面而言),該第一組裝孔11將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該第二組裝孔12下方(依圖面而言)。反之,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當該第一表面1a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該第二表面1b下方時,該第一組裝孔11將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該第二組裝孔12上方。
藉由上述結構,請參照第4圖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實際使用時,可供安裝於一導風管體4內部。該導 風管體4二端分別為一第一開口41及一第二開口42,且該第一開口41設有一第一入風口411及一第一出風口412,該第二開口42設有一第二入風口421及一第二出風口422,以供導入及導出氣流。該實施例之氣流交換組件的分隔件1將該導風管體4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4a及一第二導流空間4b,該第一導流空間4a連通該第一入風口411及該第二入風口421,該第二導流空間4b連通該第一出風口412及該第二出風口42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風扇21之框座211係容置於上述第一組裝孔11中,上述第二風扇22之框座221係容置於上述第二組裝孔12中,且上述導熱件3之基板31係容置於上述容置槽13中。據此,相較前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9係於各該導流空間中設置風扇922,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風扇21與第二風扇22的框座211、221均容置於上述分隔件1所開設的組裝孔中,因此該第一風扇21與該第二風扇22得以選用尺寸較大的風扇,風扇體積增加的部分可以容置於該分隔件1所開設的組裝孔,無須對應擴大該導風管體4的管徑。此外,相較前述部分習用氣流交換裝置係設置貫穿該分隔件921之導熱件,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導熱件3的基板31容置於該分隔件1所開設的容置槽13,因此該導熱件3的整體體積可以有效增加,且無須擴大該導風管體4的管徑。
其中,上述第一風扇21之扇輪212係設於上述導風管體4之第一導流空間4a中,用以在該第一導流空間4a中導引氣流;上述第二風扇22之扇輪222係設於上述導風管體4之第二導流空間4b中,用以在該第二導流空間4b中導引氣流。相對地,上述導熱件3之數個鰭片32分別設於該基板31二側,使得所述數個鰭片32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導流空間4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4b中,因此該導熱件3能夠提供均溫效果,以縮小該第一導流空間4a與該第二導流空間4b的溫度差。
再者,如第3及4圖所示,由於上述第一組裝孔11與上述第二組裝孔12於該縱向方向X上具有一高度差H,使得上述第一表面1a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上述第二表面1b上方時,該第一組裝孔11將於該縱向方向X上位於該第二組裝孔12下方。據此,於該第一組裝孔11的位置,上述分隔件1之第一表面1a與上述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一距離D1,該分隔件1之第二表面1b與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二距離D2。詳言之,該第一距離D1為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朝向該第一表面1a的一側與該第一表面1a的距離;該第二距離D2為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朝向該第二表面1b的一側與該第二表面1b的距離。該第一距離D1將大於該第二距離D2,因此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與該第一表面1a間可提供較大的空間供上述第一風扇21設置,使得設置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一表面1a之一側的第一風扇21尺寸可以進一步提升;相對地,於該第二組裝孔12的位置,該第一表面1a與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三距離D3,該第二表面1b與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具有一第四距離D4。同理,該第三距離D3為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朝向該第一表面1a的一側與該第一表面1a的距離;該第四距離D4為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朝向該第二表面1b的一側與該第二表面1b的距離。該第三距離D3將小於該第四距離D4,因此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與該第二表面1b間可提供較大的空間供上述第二風扇22設置,使得設置於該分隔件1具有該第二表面1b之一側的第二風扇22尺寸可以進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請參照第2及5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分隔件1還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X及該長軸方向Y之一橫向方向Z,該分隔件1另設有一線槽14,該線槽14可以設置於該分隔件1之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線槽14即設置於該第一表面1a。該線槽14沿著該長軸方向Y延伸,且該線槽14位於該分隔件 1於該橫向方向Z上之一側。該線槽14可供容置至少一導線。該至少一導線係電性連接上述第一風扇21及第二風扇22。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雖然可以設有該線槽14,惟,由於該線槽14係設置於該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該線槽14並不會增加該分隔件1在該橫向方向Z上的寬度,因此該氣流交換組件安裝於上述導風管體4時,無須對應擴大該導風管體4的管徑。
更詳言之,上述線槽14在上述第一組裝孔11、第二組裝孔12或容置槽13於該橫向方向Z上之一側設有一限位件141,該限位件141可以設置於上述分隔件1之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且該限位件141可以沿著該縱向方向X延伸。藉此,該限位件141可以隔離該線槽14與該第一組裝孔11、第二組裝孔12或容置槽13,以避免容置於該線槽14中的至少一導線接觸上述第一風扇21、第二風扇22或導熱件3。
另一方面,上述線槽14鄰近上述第一組裝孔11或第二組裝孔12之一端還可以設有一固線部142,該固線部142可供至少一導線穿過,且該固線部142結合一壓塊143以固定該至少一導線。藉此,利用該固線部142與該壓塊143可以固定容置於該線槽14中的至少一導線的出線方向,進而簡化該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的配線設計。
藉由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揭示的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可以利用上述分隔件1之第一組裝孔11、第二組裝孔12及容置槽13供容置上述第一風扇21、第二風扇22與導熱件3。相較前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9係於各該導流空間中設置風扇922,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風扇21與第二風扇22有部分容置於上述分隔件1所開設的組裝孔中,因此可以在不擴大一導風管體4之管徑的前提下,選用尺寸較大的風扇。類似地,較前述部分習用氣流交換裝置係設置貫穿該氣流交換組件92之導熱件,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之導熱件3有部分容置於該分隔件1所開設的容置槽 13,可以在不擴大一導風管體4之管徑的前提下,有效增加該導熱件3的整體體積。
再者,由於上述第一組裝孔11與上述第二組裝孔12於該縱向方向X上具有一高度差H,使得上述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與該第一表面1a間將可提供較大的空間供上述第一風扇21設置,且該導風管體4之內周壁與該第二表面1b間將可提供較大的空間供上述第二風扇22設置,因此該第一風扇21與該第二風扇22的尺寸均可進一步提升。
由此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可以在不擴大一導風管體4之管徑的前提下,供尺寸較大的第一風扇21、第二風扇22及導熱件3設置,使得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的氣流交換裝置能夠取得較佳的導流通風效果與溫度傳導效果,且使用者無須於牆面或天花板等位置開設孔徑較大的通孔供該導風管體4安裝,確實具有提升氣流交換裝置的實用性之功效。
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可另設有一線槽14,以供容置至少一導線,該線槽14係設置於上述分隔件1之第一表面1a或第二表面1b,因此該線槽14並不會增加該分隔件1在該橫向方向Z上的寬度,使得該氣流交換組件安裝於上述導風管體4時,無須對應擴大該導風管體4的管徑。相較前述習用氣流交換裝置9之導風管體91內部必須另外預留所述導線的走線空間,而需進一步擴大該導風管體91的管徑,本發明實施例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確實能夠縮減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的導風管體尺寸。
綜上所述,本發明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藉由提供設有第一組裝孔11、第二組裝孔12及容置槽13的分隔件1,確可縮減採用該氣流交換組件之氣流交換裝置的導風管體尺寸,進而達到提升氣流交換裝置的實用性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分隔件
1a‧‧‧第一表面
1b‧‧‧第二表面
11‧‧‧第一組裝孔
12‧‧‧第二組裝孔
13‧‧‧容置槽
14‧‧‧線槽
141‧‧‧限位件
142‧‧‧固線部
143‧‧‧壓塊
21‧‧‧第一風扇
211‧‧‧框座
212‧‧‧扇輪
22‧‧‧第二風扇
221‧‧‧框座
222‧‧‧扇輪
3‧‧‧導熱件
31‧‧‧基板
32‧‧‧鰭片
X‧‧‧縱向方向
Y‧‧‧長軸方向
Z‧‧‧橫向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包含:一分隔件,該分隔件於一縱向方向上之二側分別為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分隔件設有貫通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一第一組裝孔、一第二組裝孔及一容置槽;一第一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一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一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一組裝孔中;一第二風扇,設置於上述分隔件具有上述第二表面之一側,且該第二風扇之一框座容置於上述第二組裝孔中;及一導熱件,該導熱件設置於上述容置槽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組裝孔與上述第二組裝孔於該縱向方向上具有一高度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表面於該縱向方向上位於上述第二表面上方,上述第一組裝孔於該縱向方向上位於上述第二組裝孔下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於上述第一組裝孔的位置,上述分隔件之第一表面與上述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一距離,該分隔件之第二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二距離,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於上述第二組裝孔的位置,該第一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三距離,該第二表面與該導風管體之內周壁具有一第四距離,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四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分隔件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之一長軸方向,上述第一組裝孔、容置槽及第二組裝孔沿該長軸方向排列設置於該分隔件,該容置槽位於該 第一組裝孔與該第二組裝孔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分隔件具有垂直該縱向方向及該長軸方向之一橫向方向,該分隔件另設有一線槽,該線槽設置於該分隔件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該線槽沿著該長軸方向延伸,且該線槽位於該分隔件於該橫向方向上之一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線槽在上述第一組裝孔、第二組裝孔或容置槽或於該橫向方向上之一側設有一限位件,該限位件設置於上述分隔件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且該限位件沿著該縱向方向延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線槽鄰近上述第一組裝孔或第二組裝孔之一端設有一固線部,該固線部供至少一導線穿過,且該固線部結合一壓塊以固定該至少一導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第一風扇之框座封閉上述第一組裝孔,上述第二風扇之框座封閉上述第二組裝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上述導熱件包含一基板及數個鰭片,該基板係封閉上述容置槽,所述數個鰭片分別設於該基板二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任一項所述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其中,該氣流交換組件用以容置於一導風管體內部,且上述分隔件將該導風管體內部分隔出一第一導流空間及一第二導流空間,上述第一風扇之一扇輪設於該第一導流空間中,上述第二風扇之一扇輪設於該第二導流空間中。
TW104132525A 2015-10-02 2015-10-02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TWI575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2525A TWI575202B (zh) 2015-10-02 2015-10-02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CN201510669448.7A CN106560662B (zh) 2015-10-02 2015-10-13 气流交换装置的气流交换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2525A TWI575202B (zh) 2015-10-02 2015-10-02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5202B TWI575202B (zh) 2017-03-21
TW201713905A true TW201713905A (zh) 2017-04-16

Family

ID=5848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525A TWI575202B (zh) 2015-10-02 2015-10-02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60662B (zh)
TW (1) TWI5752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8208B (zh) * 2019-01-07 2022-03-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具有其的吊扇、空气净化吸顶灯及吊扇灯
CN111089415B (zh) * 2019-12-13 2023-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75739U (zh) * 2009-11-04 2010-09-08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导件
CN103512105B (zh) * 2012-06-27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包括该电器盒的空调
CN104515243A (zh) * 2013-09-26 2015-04-15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TWI534403B (zh) * 2013-12-10 2016-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熱交換管
CN204313690U (zh) * 2014-08-19 2015-05-0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0662B (zh) 2019-08-30
CN106560662A (zh) 2017-04-12
TWI575202B (zh)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68572A1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防水壳体及具有其的防水舞台灯
WO2021129443A1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7357375B (zh) 一种密封型机箱的高效散热装置及密封型机箱
JP201313715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7278467B2 (en) Liquid-cooled heat radiator kit
WO2016086855A2 (zh) 一种电子终端
CN113885274B (zh) 一种影视灯
TWI575202B (zh) 氣流交換裝置之氣流交換組件
WO2020000189A1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电路板组件、无人飞行器
TW201304667A (zh) 電子裝置散熱系統
CN210120760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TW2015380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風扇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102026520A (zh) 散热装置
WO2017187898A1 (ja)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筐体
JP201907428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11085709B2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closed electrical apparatus
JP5897478B2 (ja) 電子機器筺体
CN208402330U (zh) 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CN112543581A (zh) 一种散热装置
JP2005150539A (ja) 電子機器
CN107588478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调器
CN113395866A (zh) 散热装置
JP2003008274A (ja) 電子機器装置
JP4985390B2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