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1922A - 填充密封裝置及填充密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填充密封裝置及填充密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1922A
TW201711922A TW105126960A TW105126960A TW201711922A TW 201711922 A TW201711922 A TW 201711922A TW 105126960 A TW105126960 A TW 105126960A TW 105126960 A TW105126960 A TW 105126960A TW 201711922 A TW201711922 A TW 2017119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hamber
filling
replacement gas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4996B (zh
Inventor
Hidehiko Yuse
Kazuyuki Kurosawa
Yukio Takada
Shinji Ishikura
Norio Inukai
Katsumi Sembon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Food &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Toyo Seik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Food &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Toyo Seik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Food &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1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9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1/00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der special atmospheric or gaseous conditions; Adding propellants to aerosol containers
    • B65B31/02Filling, closing, or filling and closing, containers or wrappers in chambers maintained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containing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 B65B31/025Filling, closing, or filling and closing, containers or wrappers in chambers maintained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containing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67C3/02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 B67C3/06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using counterpressure, i.e. filling while the container is under pressure
    • B67C3/1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using counterpressure, i.e. filling while the container is under pressure preliminary filling with inert gases, e.g. 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3/00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Filling casks or barrel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 B67C3/02Bottl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Filling jars or cans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using bottling or like apparatus
    • B67C3/22Details
    • B67C3/24Device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bott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7/00Concurrent cleaning, filling, and closing of bottles; Processes or devices for at least two of these operations
    • B67C7/0006Conveying; Synchronising
    • B67C7/0013Synchroni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1/00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der special atmospheric or gaseous conditions; Adding propellants to aerosol containers
    • B65B31/04Evacuating, pressurising or gasifying filled containers or wrappers by means of nozzles through which air or other gas, e.g. an inert gas, is withdrawn or suppl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7/00Concurrent cleaning, filling, and closing of bottles; Processes or devices for at least two of these operations
    • B67C7/0006Conveying; Synchronising
    • B67C2007/006Devic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ntainer f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7/00Concurrent cleaning, filling, and closing of bottles; Processes or devices for at least two of these operations
    • B67C7/0006Conveying; Synchronising
    • B67C2007/0066Devic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ntainer clo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acuum Packaging (AREA)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削減用於與容器內之空氣進行置換之置換氣體之使用量的填充密封裝置及填充密封方法。填充密封裝置10包括:填充機11,其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1內;密封機12,其以蓋2密封自填充機11輸送之容器1;腔室13,其覆蓋填充機11及密封機12;吹氣系統16,其於腔室13內,藉由導入自儲罐27供給之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而將容器1內之氣體置換為二氧化碳;及預吹氣系統17,其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之前,以包含二氧化碳之滯留於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1內之氣體。

Description

填充密封裝置及填充密封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飲料等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並進行密封之填充密封裝置及其方法。
向罐體等容器填充飲料等內容液之飲料之製造設備係於腔室之內部具備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之填充機。為了防止因容器內之空氣中所包含之氧氣導致內容液之品質受損,而於填充機中,進行將自作為供給源之儲罐供給之置換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吹入至容器內之吹氣(例如,專利文獻1)。該吹氣可將非密封吹氣與密封吹氣組合而進行,該非密封吹氣係藉由不堵塞容器之開口向容器內吹入二氧化碳而將容器內之空氣趕出至容器外,該密封吹氣係藉由填充機之噴嘴將容器之開口堵塞,於噴嘴確保排氣路徑後,自噴嘴向容器內吹出二氧化碳。藉由吹氣將容器內之空氣置換為二氧化碳後向容器內填充內容液。 填充有內容液之容器係被輸送至安裝蓋而將容器密封之密封機。於該密封機中,進行將二氧化碳吹入至蓋與容器之間而將存在於較液面更靠上之容器內之空間即頂部空間的空氣吹散至容器外之二氧化碳吹氣(under cover gassing)後將容器密封(例如,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738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1/151902號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先前之飲料製造設備中之填充機及密封機係設置於處於大氣氛圍下之室內。 因此,即便藉由填充機中之吹氣將容器內之空氣置換為二氧化碳,於自填充機向密封機輸送容器之期間,容器內之二氧化碳之一部分亦會漏出至大氣中,從而相應量之空氣會進入至容器內。預見該問題而將增量之二氧化碳用於填充機及密封機中之吹氣,藉此實現所要求之氧氣濃度。 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般自填充機向密封機輸送容器之期間,於非密封吹氣或二氧化碳吹氣時,多餘之二氧化碳亦會漏出至大氣中。又,於向容器內填充內容液時之排氣步驟中,頂部空間壓力差量之二氧化碳漏出至大氣中。 亦即,自供給源供給較為了將殘存於所要求之容器內之氧氣之濃度保持於一定水準以下而所需之量更多量之二氧化碳,並用於吹氣。不僅自二氧化碳所需之成本之觀點而言,而且亦自作業環境之安全性或自然環境保護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削減二氧化碳之使用量。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削減與容器內之空氣之置換所需之自供給源供給之置換氣體之使用量的填充密封裝置及填充密封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如上所述般,於吹氣時、或填充內容液時之排氣步驟時、或自填充機向密封機之輸送過程中,自容器內漏出之置換氣體滯留於腔室內之例如容器之周邊或遠離容器之區域。若能夠收集該置換氣體並吹入至容器內,則能夠削減自供給源供給之置換氣體之使用量。 基於上述構想而完成之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填充機,其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密封機,其將自填充機輸送之容器密封;腔室,其覆蓋填充機及密封機;吹氣系統,其於腔室內,以基於自腔室之外部之供給源之供給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氣體;及預吹氣系統,其於利用吹氣系統進行之處理之前,以包含第2置換氣體之滯留於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氣體。 於本發明中,將對供給至腔室內之容器於利用吹氣系統進行之處理之前導入腔室內之氣體的情況稱為「預吹氣」。 「腔室內之第2氣體」係其第1置換氣體之濃度較大氣更高。 由於填充機及密封機由腔室覆蓋,故藉由吹氣系統而被吹入至容器內之第2置換氣體之多餘量、或者於排氣步驟時或自填充機向密封機之輸送過程中自容器內漏出至容器外之第2置換氣體係只要不被強制性地排出,則於腔室內成為第1置換氣體而滯留。 於本發明中,該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係於利用吹氣系統進行之處理之前,藉由預吹氣系統被導入至容器內。如此一來,容器內之二氧化碳之濃度變得高於大氣,故與僅將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充滿大氣之容器內之情形相比,即便為少量之第2置換氣體,亦能夠使殘存於容器內之氧氣之濃度成為一定水準以下。 於利用吹氣系統進行之處理後,即使第1置換氣體自容器內漏出,而使得相應量之腔室內之第2置換氣體進入至容器內,但因第2置換氣體之第1置換氣體之濃度仍高於大氣,故能夠抑制容器內之第1置換氣體濃度之下降。 在由密封機密封之前已自容器漏出之第2置換氣體滯留於腔室內並且與之前滯留於腔室內之氣體混合而成為第1置換氣體,且藉由預吹氣系統被吹入至容器內。 藉由本發明中之吹氣系統,可於內容液之填充前及填充後之任意時點進行1次以上之任意次數之吹氣。例如,可首先進行非密封吹氣,其次進行密封吹氣。於複數次吹氣中首先進行之吹氣之前,藉由預吹氣系統將滯留於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內,而提高容器內之第1置換氣體之濃度,藉此,能夠削減自供給源供給之置換氣體之使用量。 根據本發明,可將暫時導入至容器且漏出至容器外之第2置換氣體之幾乎全部回收至腔室內,並再次導入至容器,故能夠一方面大幅地削減自供給源供給之置換氣體之使用量,另一方面實現特定之殘存氧氣濃度。 並且,腔室內係藉由自吹氣系統被吹出第2置換氣體,而相對於大氣成為正壓,故能夠防止來自外部之異物侵入至腔室內。 於本發明中之吹氣系統中所使用之第2置換氣體既可為自供給源以氣相之形式被供給者,亦可為自供給源以液相之形式被供給者。 於前者之情形時,藉由被導入至容器內之第2置換氣體直接滯留於容器內,而將容器內之氣體置換為第2置換氣體,相對於此,於後者之情形時,藉由以液相之形式被導入至容器內之置換液體於容器內氣化,而將容器內之氣體置換為第2置換氣體。作為後者,可例示氮氣(N2 )。若將液相狀態之置換氣體即置換液體噴霧或者滴下至容器內,則伴隨著置換液體之氣化所引起之體積膨脹將容器內之氣體去除至容器外。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預吹氣系統可包括:鼓風機,其抽吸滯留於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及噴嘴,其將由鼓風機送出之第1置換氣體送入至容器內。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預吹氣系統可於容器連續地被搬入至腔室內之部位,將腔室內之氣體導入至容器內。 如此一來,於容器被搬入至腔室內時以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空氣,故能夠抑制經由所搬入之容器而進入至腔室內之空氣之量。由此,能夠減少為了將腔室內維持為一定之第2置換氣體之濃度而使用之第2置換氣體之量,故能夠更進一步削減第2置換氣體之使用量。 進而,預吹氣系統較佳為於容器被搬入至腔室內之部位,亦對在搬入方向上相鄰之容器與容器之間導入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其原因在於:能夠阻止容器與容器之間之空氣一直滯留於此處並伴隨著容器之搬入而進入至腔室內。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吹氣較佳為若第1置換氣體中所包含之第2置換氣體達到特定之濃度,則預充氣系統以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氣體。 又,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第1置換氣體可包含於吹氣系統中供於置換之第2置換氣體。 又,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可具備供於腔室內被鼓風機抽吸之第1置換氣體於腔室之外部迂迴而流至噴嘴之流路。 進而,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腔室可設為覆蓋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之兩者之形態,或亦能設為個別地覆蓋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之形態。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中,較佳為包括蓋導入部吹氣系統,該蓋導入部吹氣系統係向密封容器之蓋被搬入至腔室內之部位導入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 如此一來,於將蓋搬入至腔室內時,存在於蓋搬入部位之空氣被置換為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故能夠抑制腔室外之空氣進入至腔室內。 本發明之填充密封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填充機,其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密封機,其以蓋密封自填充機輸送之容器;腔室,其覆蓋填充機及密封機;吹氣系統,其於腔室內,以基於腔室外部之供給源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氣體;及蓋導入部吹氣系統,其向密封容器之蓋被搬入至腔室內之部位導入包含第2置換氣體之第1置換氣體。 根據本發明,於將蓋搬入至腔室內時,存在於蓋搬入部位之空氣被置換為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故能夠抑制腔室外之空氣伴隨著蓋之搬入而進入至腔室內。由此,為了將腔室內維持為一定之置換氣體濃度而自供給源供給之第2置換氣體之量變少,故能夠更進一步地削減第2置換氣體之使用量。 又,本發明之填充密封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且將填充後之容器密封者,且進行:第1步驟,其係向所覆蓋之空間即被搬入至腔室內之容器內導入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第2步驟,其係於腔室內,以基於腔室之外部之供給源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容器內之氣體;第3步驟,其係於腔室內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及第4步驟,其係於腔室內將容器密封。 作為將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內之第2步驟,可選擇性地進行非密封吹氣及密封吹氣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方法中,較佳為對藉由第3步驟而經填充內容液之容器,於第4步驟之前,將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內,或者一面進行第4步驟一面將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內。 於本發明之填充密封方法中,若重複進行第1步驟、第2步驟、第3步驟及第4步驟,則第1步驟中之第1置換氣體包含先進行之第2步驟中所導入之第2置換氣體之一部分、且自容器洩漏之第2置換氣體。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削減與容器內之空氣之置換所需之自供給源供給之置換氣體的使用量。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及圖2所示之填充密封裝置10一面搬送容器1,一面進行內容液向容器1內之填充及容器1之密封。 填充密封裝置10包括:填充機11(裝填機)、密封機12(封口機)、覆蓋填充機11及密封機12之腔室13、支持填充機11及密封機12之基座15、吹氣系統16(圖2)、及預吹氣系統17(圖2)。 填充機11具備:旋轉式之搬送裝置,其包含旋轉體18;及填充噴嘴(未圖示),其將內容液填充至保持於旋轉體18之容器1內。填充噴嘴連接於填料桶14內貯存有內容液之液相部14A。 容器1係筒狀且有底之罐體,且以使開口朝向上之直立姿勢保持於以一定間距設置於旋轉體18之外周部之凹槽20(圖2)。旋轉體18係藉由未圖示之驅動裝置而旋轉。 密封機12係包含升降機21之旋轉式之搬送裝置,藉由將蓋2(圖2)旋緊至保持於升降機21之容器1而將容器1密封。 填充密封裝置10之搬送裝置包含上述旋轉體18、升降機21、對填充機11供給容器1之供給星形輪22、自填充機11接收容器1且將其輸送至密封機12之輸送星形輪23、及自密封機12排出容器1之排出星形輪24。 該搬送裝置之構成僅為一例,星形輪之數量及配置等可適當地設定。 構成搬送裝置之各星形輪係以滿足填充及密封之特定之處理能力、且內容液不會因離心力而自容器1之開口外溢之方式,設定為適當之直徑。 填充密封裝置10之搬送裝置係受支持於共通之基座15,且填充密封裝置10之整體係一體地構成。基座15於此處係俯視時形成為矩形狀,且設置於建築物之地板。 如圖1及圖2所示,腔室13係以覆蓋平穩地配置於基座15上之填充密封裝置10之搬送裝置(旋轉體18、星形輪22、23、24、升降機21)之整體之方式形成為箱狀,且設置於基座15。 腔室13內包有遍及填充機11及密封機12而連續之空間。將腔室13之內側之空間稱為腔室13內。可於腔室13之一部分設置透明之窗,以能夠觀察腔室13內。 向腔室13內,藉由供給輸送帶25導入於前步驟中已完成洗淨之容器1。 供給輸送帶25通過形成於腔室13之入口而貫通腔室13之內外。保持於供給輸送帶25上之容器1係穿過腔室13之入口而被交付給供給星形輪22。 於腔室13內一面藉由旋轉體18、升降機21等搬送一面完成填充及密封後之容器1係藉由排出輸送帶26而排出至腔室13外。 排出輸送帶26亦通過形成於腔室13之出口而貫通腔室13之內外。保持於排出輸送帶26上之容器1係穿過腔室13之出口後,被移送至檢測或貼附標籤、捆包等後續步驟。 於腔室13設置有容器1之入口、容器1之出口、及用以供將蓋2搬入至腔室13內之蓋供給口之3個開口。腔室13除該等開口以外被密閉。 為了提高腔室13內之密閉度,亦能夠藉由液體(例如水)或氣體(例如空氣、二氧化碳等置換氣體、腔室13內氣體)之流動而堵塞腔室13之開口。作為液體,例如可使用水,又,作為氣體,例如可使用二氧化碳等第2置換氣體、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或空氣。若為了堵塞腔室13之開口而使用水,則可利用水將搬入至腔室13內之容器1或蓋2洗淨。 例如,圖3所示之腔室13之出口141係藉由簾幕狀之水W之流動而被堵塞。藉由自位於較容器1更靠上方之噴出口朝向下方連續地噴出之水W,而遍及出口141之區域整體形成沿著與容器1之搬送方向正交之鉛垂方向之水W之流動。水W係自於供給輸送帶25之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排列之複數個噴出口、或者沿著該寬度方向延伸之狹縫被噴出。供給輸送帶25之寬度方向與圖中之左右方向一致。 由於在出口141容器1之開口被密封,故水W不會流入至容器1內。 亦能夠與圖3所示之情況同樣地,藉由形成為簾幕狀之空氣流堵塞出口141。 腔室13之入口可藉由簾幕狀之空氣流堵塞,亦能夠藉由簾幕狀之水W之流動而堵塞。進入至容器1內之水W係例如藉由使容器1倒立而排出至容器1外即可。 關於為了堵塞腔室13之開口而使用液體、氣體中之哪一者,可亦考慮是否進行通過該開口之容器1之封口而適當地選擇。 且說,若於在容器1內存在空氣之狀態下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1內,則有容器1內之空氣中所包含之氧氣溶入內容液,因與氧氣之接觸而導致內容液之品質受損之虞。又,於保持在較液面更靠上之空間即頂部空間1A(圖4)殘存有空氣之狀態將容器1密封之情形時,亦因氧氣接觸於內容液而同樣有上述之虞。 因此,於進行填充、密封時,較為有效的是藉由吹氣系統16將容器1內之空氣置換為對內容液呈惰性之置換氣體,而將容器1內之氧氣去除至特定之濃度以下。尤其是於內容液為啤酒或發泡酒等啤酒飲料之情形時,由於品質易因氧氣而受損,故強烈要求抑制容器1內之氧氣濃度。 作為置換氣體,典型而言係使用二氧化碳(CO2 ),但可使用氮氣(N2 )或水蒸氣(H2 O)。該置換氣體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置換氣體。 作為具體例,可例舉為了防止無氣體飲料之氧化而以氮氣置換頂部空間之例、或於將無氣體飲料填充至罐容器之情形時以水蒸氣或氮氣與水蒸氣之混合氣進行置換之例。 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二氧化碳作為第2置換氣體。 於填充密封裝置10中,如圖2所示,作為二氧化碳之供給源,具備填充有液相之二氧化碳、亦即液化二氧化碳之儲罐27,自該儲罐27經由填料桶14供給之二氧化碳係藉由吹氣系統16被吹入至容器1內。儲罐27連接於填料桶14內之氣相部14B,液化二氧化碳於被導入至氣相部14B之時點成為氣相之二氧化碳。 吹氣系統16(圖2)具備:吹入噴嘴,其吹送自儲罐27供給之二氧化碳;及閥,其使吹入噴嘴之流路開閉。省略該等噴嘴及閥之圖示。可將該等噴嘴及閥一體地設置於填充機11之填充噴嘴。 於如啤酒般包含二氧化碳之內容液之情形時,進行於填充時對容器1內進行加壓之計數處理、或於自液體拔出填充噴嘴時為了使容器1內之壓力下降而進行排氣之排氣處理。該等處理所需之路徑或閥亦能夠一體地設置於填充噴嘴。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填充機11中,藉由吹氣系統16依序進行非密封吹氣及密封吹氣。非密封吹氣係於不堵塞容器1之開口之狀態下進行,密封吹氣係於藉由填充機11之填充噴嘴將容器1之開口堵塞之狀態下進行。 於藉由非密封吹氣使容器1內之氧氣濃度迅速下降後,藉由密封吹氣使容器1內之氧氣濃度更充分地下降,藉此,能利用二氧化碳有效率地對容器1內進行置換。 進而,於密封機12中,進行向蓋2與容器1之間吹入二氧化碳而以二氧化碳對容器1內之頂部空間1A進行置換之二氧化碳吹氣。 非密封吹氣、密封吹氣及二氧化碳吹氣可藉由吹氣系統16根據液體種類選擇性地進行。 吹氣系統16之配管之構成可適當地設定。 藉由吹氣系統16而導入至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例如於自填充機11向密封機12輸送容器1之期間自容器1內漏出。由於漏出之二氧化碳滯留於腔室13內,故腔室13內之二氧化碳之濃度高於大氣。該濃度係繼續填充密封裝置10之運轉之時間越長則越高。 本實施形態之填充密封裝置10之主要特徵在於:藉由預吹氣系統17,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之前,將二氧化碳濃度高於大氣之腔室13內之氣體作為本發明之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1。該預吹氣係對搬入至腔室13內之容器1進行。 假如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之後,藉由預吹氣系統17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1內,藉此,藉由吹氣系統16而吹入有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之容器1內以第1置換氣體置換,若如此,則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之濃度會下降。或者,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之後,於搬送期間容器1內已經被置換為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之情形時,無需進行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1之預吹氣。 因此,預吹氣係先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最初之處理、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之非密封吹氣而進行。 預吹氣系統17(圖2)於藉由吹氣系統16導入二氧化碳之前,將包含由自容器1內漏出且滯留於腔室13內之二氧化碳構成之第2置換氣體之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容器1內。 因此,預吹氣系統17具備鼓風機28、及未圖示之吹入噴嘴。 鼓風機28係配置於腔室13內,抽吸周圍之氣體並進行加壓。 吹入噴嘴將由鼓風機28送出之第1置換氣體送入至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處理前之容器1內。 於本實施形態中,預吹氣系統17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送入至保持於供給星形輪22之凹槽20之容器1內。 預吹氣系統17於藉由吹氣系統16進行最初之處理之前之任意時點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吹入至被搬入至腔室13內之容器1。若為藉由吹氣系統16進行最初之處理之前,則亦可對保持於填充機11之旋轉體18之容器1吹入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 其次,參照圖2及圖4,對利用填充密封裝置10進行之填充及密封之處理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之凡例般,以四邊形包圍之箭頭概念性地表示藉由各處理使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濃度變化之情況。 首先,對藉由供給輸送帶25將容器1搬入至腔室13內之時進行說明。 由於腔室13之周圍為向大氣開放之空間,故於容器1內充滿空氣(圖4)。該容器1由供給輸送帶25搬入至腔室13內,且交付給供給星形輪22。 對藉由供給星形輪22搬送之容器1內,預吹氣系統17吹入藉由鼓風機28及吹入噴嘴自腔室13內收集到之第1置換氣體(步驟S1:預吹氣)。 如此一來,容器1內之空氣被置換為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向容器1內導入包含所含之二氧化碳(CO2 )之第1置換氣體(圖4)。 於經由供給星形輪22接收容器1之填充機11中,進行以下之處理。 再者,省略針對於內容液包含二氧化碳之情形時所進行之計數處理及排氣處理之說明。 向保持於填充機11之旋轉體18之容器1內,藉由吹氣系統16,將自儲罐27供給之第2置換氣體即二氧化碳吹入至開口未被堵塞之容器1之內部(步驟S2:非密封吹氣)。容器1內之氣體因吹入之二氧化碳之流動而自容器1之開口漏出,並且吹入之二氧化碳之一部分亦自容器1之開口漏出。 藉由該非密封吹氣而將容器1內以二氧化碳迅速置換,從而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濃度上升。 繼而,藉由填充噴嘴堵塞容器1之開口,且於填充噴嘴確保放氣路徑,並且藉由吹氣系統16向容器1內吹出二氧化碳(步驟S3:密封吹氣)。放氣路徑朝腔室13內開放。 藉由該密封吹氣進一步進行二氧化碳對容器1內之置換,從而更充分地去除容器1內之氧氣。 向藉由以上步驟而去除氧氣之容器1內,藉由填充噴嘴填充內容液(步驟S4:內容液之填充)。 此時,若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1內,則相當於內容液之容積之二氧化碳返回至填料桶14內之氣相部14B,但頂部空間1A之二氧化碳之排氣量通過填充噴嘴之放氣路徑而漏出至腔室13內。如此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被置換為內容液。 填充有內容液之容器1係自填充機11之旋轉體18經由輸送星形輪23而交付給密封機12之升降機21(步驟S5:向密封機輸送)。 於自填充機11向密封機12輸送之期間,若存在於容器1內之頂部空間1A之二氧化碳自容器1之開口漏出,則與漏出之量相應地,頂部空間1A內之二氧化碳被置換為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於圖4之例中,表示因該輸送時之漏出而導致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濃度略微減少之情況。 此處,於腔室13內,因自容器1漏出之二氧化碳而使二氧化碳濃度高於大氣,故可抑制因自容器1內漏出而導致之頂部空間1A內之二氧化碳之濃度下降。因此,於二氧化碳殘存於容器1內之狀態下將容器1供給至密封機12。 於密封機12中,進行以下所示之處理。 將供給至腔室13內之蓋2以與容器1之開口對向之方式配置,且藉由吹氣系統16向蓋2與容器1之間之間隙吹入二氧化碳(步驟S6:二氧化碳吹氣)。如此一來,藉由二氧化碳之流動將頂部空間1A內之氣體吹散而置換為二氧化碳。 於二氧化碳吹氣之後立刻藉由對由升降機21提昇之容器1以蓋2進行雙重旋緊而將容器1密封,或者一面進行二氧化碳吹氣,一面藉由對由升降機21提昇之容器1以蓋2進行雙重旋緊而將容器1密封(步驟S7:旋緊)。 於以上所說明之填充及密封之過程中,自儲罐27供給且藉由吹氣系統16被暫時導入至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漏出至容器1之周圍之腔室13內。 作為漏出至腔室13內之二氧化碳,例如有於非密封吹氣(步驟S2)時被吹入至容器1內而流出至容器1外之二氧化碳之多餘量、或於密封吹氣(步驟S3)時來自放氣路徑之排氣。 藉由非密封吹氣及密封吹氣而導入至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於填充(步驟S4)時之排氣處理時、或輸送(步驟S5)時漏出至腔室13內。而且,於二氧化碳吹氣(步驟S6)時,被吹出之二氧化碳之多數漏出至腔室13內。 亦即,於填充密封裝置10中之容器1之搬送路徑之周邊存在二氧化碳,包含該二氧化碳之第1置換氣體滯留於腔室13內。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自容器1內漏出且滯留於腔室13內之二氧化碳藉由預吹氣系統17吹入至容器1內(步驟S1)。藉由該預吹氣,從而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濃度變得高於大氣,故相應地能夠抑制下一吹氣之步驟S2及步驟S3中自儲罐27供給之二氧化碳之供給量。亦即,於步驟S2及步驟S3中,只要將對於要獲得特定之容器1內之二氧化碳濃度所不足之量之二氧化碳導入至容器1內即可。 而且,即便於自填充機11向密封機12輸送時將容器1之頂部空間1A內之二氧化碳之一部分與腔室13內之氣體進行置換,由於腔室13內之二氧化碳濃度高於大氣,故頂部空間1A內之二氧化碳濃度亦變高。與該二氧化碳之濃度較高之部分相應地,可於二氧化碳吹氣之步驟S6中抑制吹氣系統16對二氧化碳之使用量。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腔室13內,滯留自容器1內漏出之二氧化碳之幾乎全部,且先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而進行將腔室13內之氣體吹入至容器1之預吹氣。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一方面大幅地削減自儲罐27供給之二氧化碳之使用量,一方面效率良好地對容器1內進行置換而充分地減低容器1內之空間及內容液中之氧氣濃度。藉由削減二氧化碳之使用量,可降低製造成本,並且能夠有助於作業環境之安全性及自然環境保護。 並且,於大致被密閉之腔室13內藉由吹氣系統16吹出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藉此,腔室13內相對於大氣壓即腔室13外成為正壓,故可避免塵埃或蟲等異物自外部侵入至腔室13內。 因此,無需為了設置填充密封裝置10而準備衛生管理特別澈底之房間,故能夠抑制設備投資,並且變更生產線之裝置構成時之自由度較高。 於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之前所進行之預吹氣係以於腔室13內之氣體中包含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濃度相對於大氣較高作為前提而進行。 因此,於最初藉由填充密封裝置10開始填充及密封之操作時,由於腔室13內由大氣充滿,故不進行預吹氣,等待腔室13內達到特定之二氧化碳濃度而開始預吹氣即可。 又,亦可於開始操作時,預先將二氧化碳導入至腔室13內而將腔室13內設為二氧化碳濃度高於大氣之狀態,從而自操作最初便進行預吹氣。 任一種方法均於如下方面一致,即,當第1置換氣體中所包含之第2置換氣體達到特定之濃度時,以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1內之氣體。 且說,於將腔室13內之氣體導入至容器1內之預吹氣時,並非必須使用鼓風機28。 圖5所示之例中之預吹氣系統17具有將腔室13內隔開之壁5、及使壁5之兩側連通之流路51。 壁5係隔開進行利用預吹氣系統17進行之處理之預吹氣室R1、與進行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內容液之填充及容器之密封之填充密封室R2。 於填充密封室R2中,如上所述,於吹氣處理或排氣處理時,且於向密封機12輸送容器1時自容器1內漏出二氧化碳。因此,即便於腔室13內,亦係填充密封室R2內之壓力相對較高,預吹氣室R1內之壓力相對較低。並且,由於大氣氛圍即腔室13外之空氣係以內在於容器1之狀態與容器1一併被帶入至預吹氣室R1內,故就該方面而言,預吹氣室R1內之壓力亦相對較低。 基於如此之壓力差,填充密封室R2內之氣體通過流路51被送入至預吹氣室R1內。流路51對進行吹氣處理前之容器1導入填充密封室R2內之氣體。 與壓力同樣地,關於二氧化碳濃度,亦係於填充密封室R2內相對較高,於預吹氣室R1中相對較低,故包含較多二氧化碳之填充密封室R2內之氣體被效率良好地送入至預吹氣室R1內之容器1。 圖5所示之流路51包含:孔51A,其於厚度方向上貫通壁5;及噴嘴51B,其連通於孔51A。 並不限定於該例,可由適當之導管或噴嘴構成流路51。流路51之一部分亦可位於腔室13外。例如,亦可為流路51具有位於填充密封室R2內之始端及位於預吹氣室R1內之終端,且於始端及終端之間,存在於腔室13外延伸之區間。於該情形時,無需壁5之孔51A。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6,說明本發明之變化例。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對以充滿空氣之狀態導入至腔室13內之容器1,藉由預吹氣系統17於腔室13內吹入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相對於此,於圖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中,於將容器1導入至腔室13內之部位一面將二氧化碳吹入至容器1內一面導入至腔室13內。 圖6所示之填充密封裝置30所具備之預吹氣系統37係於腔室13之入口142之位置,向直立於供給輸送帶25上之容器1內、及容器1與容器1之間吹入腔室13內之氣體。 入口142將腔室13內與腔室13外連通,且相當於將容器1導入至腔室13內之部位。 預吹氣系統37包括:鼓風機28,其抽吸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並將其送出;及複數個吹入噴嘴29(圖7),其等經由未圖示之導管而連接於鼓風機28。 如圖7所示,配置於入口142之吹入噴嘴29包括複數個第1噴嘴291與複數個第2噴嘴292。第1噴嘴291朝向容器1內且自上方向下方送入第1置換氣體。第2噴嘴292朝向供給輸送帶25上之沿搬送方向排列之容器1與容器1之間之間隙,自供給輸送帶25之寬度方向之兩側送入第1置換氣體。藉由該等吹入噴嘴29(第1噴嘴291、第2噴嘴292)而呈簾幕狀形成氣體流39F。 藉由自該等吹入噴嘴29連續地吹出之第1置換氣體,而遍及入口142之區域整體形成有氣體流39F。 藉由氣體流39F抑制腔室13內之氣體自入口142漏出至腔室13外,故可提高腔室13內之密閉度。因此,可藉由設置於腔室13內之鼓風機28與吹入噴嘴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確實地導入至容器1內,從而能夠確實地將腔室13內維持為正壓。 於容器1被導入至腔室13內時,藉由自預吹氣系統37之吹入噴嘴吹入之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容器1內之空氣,並且亦置換於搬送方向上相鄰之容器1、1間之空氣。 因此,能夠抑制伴隨著容器1向腔室13內之導入而將空氣帶入至腔室13內。藉此,用以將腔室13內維持為一定之二氧化碳濃度之二氧化碳、亦即第2置換氣體之使用量較少即可,故能夠更進一步削減自儲罐27供給之二氧化碳之量。 作為預吹氣系統37之吹入噴嘴29,雖亦能夠僅設置自上方朝向下方吹出氣體之第1噴嘴291,但藉由組合自上方朝向下方吹出之第1噴嘴291與自供給輸送帶25之寬度方向之兩側吹出之第2噴嘴292,能夠將氣體更確實地亦吹入至容器1、1間。再者,關於第2噴嘴292,亦可僅設置於寬度方向之一側。又,來自吹入噴嘴29之第1置換氣體並不限定於連續性之吹入,亦可間歇性地吹入。 再者,於藉由預吹氣系統37將腔室13內之氣體僅吹入至容器1內之情形時,由於帶入至腔室13內之空氣之量減少搬入至腔室13內之各容器1之容積之量,故亦有助於削減二氧化碳之使用量。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8,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3實施形態之特徵在於:於將蓋2導入至腔室13內之部位,實施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之吹入。 於圖8所示之填充密封裝置60中,具備向腔室13內供給蓋2之蓋供給部61(蓋吹射機)。該蓋供給部61相當於將蓋2導入至腔室13內之部位。 於蓋供給部61,設置有將重合並以密接狀態搬送之蓋2制動之制動器62、及用以向藉由被制動而於蓋2與蓋2之間空出之空隙吹入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之噴嘴63。 噴嘴63將由設置於腔室13內之鼓風機64送入之第1置換氣體自蓋2之側方導入至蓋2與蓋2之間。 由噴嘴63及鼓風機64構成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 藉由包含自噴嘴63吹出之第1置換氣體之氣體流,而抑制腔室13內之氣體自蓋供給部61漏出至腔室13外,故可提高腔室13內之密閉度。因此,可藉由鼓風機64與噴嘴63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確實地導入至蓋2之導入部位,從而能夠將腔室13內確實地維持為正壓。 而且,由於藉由自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之噴嘴63吹出之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蓋2、2間之空氣,故能夠抑制伴隨著蓋2向腔室13內之供給而將空氣帶入至腔室13內。藉此,用以將腔室13內維持為一定之二氧化碳濃度之二氧化碳之使用量變少,故能夠更進一步削減自儲罐27供給之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之使用量。 於圖8所示之例中,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與預吹氣系統17分別具有用以導入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之獨立之流路,但其等之流路亦可於一部分之區間合併。例如,亦可為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與預吹氣系統17共用鼓風機28,自鼓風機28送出之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通過噴嘴281對容器1內進行預吹氣,並且通過噴嘴63被吹入至蓋供給部61。 第3實施形態即便不具備預吹氣系統17而僅具備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亦藉由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將二氧化碳導入至蓋供給部61,藉此,能夠抑制二氧化碳之使用量。 於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吹入至蓋供給部61時,並非必須使用鼓風機64。雖省略圖示,但於腔室13內藉由壁隔開供配置蓋供給部61之蓋供給室及進行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處理、內容液之填充及容器之密封之填充密封室,可基於該等房間之壓力差,將填充密封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送出至蓋供給室內。 此係與圖5所示之情況相同之想法,此處所提及之蓋供給室相當於圖5之預吹氣室R1,填充密封室相當於圖5之填充密封室R2。而且,可由將腔室13內隔開之壁、及使壁之兩側連通之流路構成蓋導入部吹氣系統65。 圖9表示本發明之變化例。 本發明中之預吹氣系統亦可如圖9所示般為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暫時吸出至腔室13外而送入至容器1者。 圖9所示之預吹氣系統47包括:流路48,其連接於腔室13;鼓風機28,其設置於流路48內;及未圖示之吹入噴嘴,其連接於流路48。流路48於腔室13之外部迂迴而連接於吹入噴嘴。 若使鼓風機28作動,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被吸出至流路48並送至吹入噴嘴,且自吹入噴嘴導入至容器1內。 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吸出之流路48之一端48A與將第1置換氣體送入至容器1內之吹入噴嘴係分離配置,以使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通過流路48循環。於在腔室13內具有二氧化碳濃度之梯度之情形時,二氧化碳容易積存於腔室13內,藉由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之位置設置流路48之一端48A,能夠提高藉由預吹氣之容器1內向二氧化碳之置換率。 本發明中之腔室13並不限定於覆蓋填充密封裝置之搬送裝置之整體者,只要為遍及至少自利用吹氣系統16進行之最初之吹氣(非密封吹氣)至將容器1密封為止之過程覆蓋容器1及其周邊者即足夠。 腔室13之形狀並不限定於箱狀,可適當地設定。 圖10所示之腔室13包含:腔室部131,其覆蓋填充機11;腔室部132,其覆蓋密封機12;及腔室部133,其覆蓋自填充機11向密封機12輸送容器1之輸送帶33。腔室部131與腔室部132通過腔室部133連通,於腔室部131、133、132之內側形成有連續之空間。 於整體上覆蓋填充機11及密封機12之腔室13內,在填充及密封之過程之任何階段自容器1漏出之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滯留,故可藉由預吹氣系統回收該二氧化碳,用於與容器1內之空氣之置換。 除上述以外,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則亦能夠取捨選擇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之構成,或適當變更為其他構成。 本發明中之容器並不限定於罐體,亦可為PET瓶或玻璃瓶。該等容器係以適合於各自之方法密封。 用以密封容器之蓋既可為一體地設置於填充前之容器(容器本體)而與容器本體一併被供給至腔室內者,亦可為與容器本體分開而供給至腔室內者。 於蓋與容器本體為不同體之情形時,如圖8所示,可藉由在蓋供給部61中將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吹入至蓋供給部61,而提昇腔室13內之密閉度,且減少自腔室13外帶入至腔室13內之空氣之量,故能夠不浪費地使用滯留於腔室13內之第1置換氣體中所包含之作為第2置換氣體之二氧化碳。 作為蓋2、亦即用以密封容器1之包裝材料,除罐體之蓋以外,還可例示瓶之蓋、或密封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膜狀者。蓋供給部61之構造根據蓋2之種類而變化。於在蓋供給部61設置有將蓋2逐片切出之隔板之情形時,通過噴嘴63將腔室13內之氣體送入至藉由隔板而於蓋2與蓋2之間形成之空隙即可。 又,關於瓶之蓋,通過噴嘴63將腔室13內之氣體送入至將蓋搬入至腔室13內之蓋吹射機之內部即可。 作為填充至容器1之內容液,並不限定於啤酒、啤酒類飲料,可例示日本酒、西洋酒、咖啡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等全部之酒類、飲料。對於避忌氧化之類的酒類、飲料,能夠應用本發明。 又,填充至容器之內容液並不限定於飲料,可為需要藉由置換氣體之使用而保持品質之任意之內容液。
1‧‧‧容器
1A‧‧‧頂部空間
2‧‧‧蓋
5‧‧‧壁
10‧‧‧填充密封裝置
11‧‧‧填充機
12‧‧‧密封機
13‧‧‧腔室
14‧‧‧填料桶
14A‧‧‧液相部
14B‧‧‧氣相部
15‧‧‧基座
16‧‧‧吹氣系統
17‧‧‧預吹氣系統
18‧‧‧旋轉體
20‧‧‧凹槽
21‧‧‧升降機
22‧‧‧供給星形輪
23‧‧‧輸送星形輪
24‧‧‧排出星形輪
25‧‧‧供給輸送帶
26‧‧‧排出輸送帶
27‧‧‧儲罐(供給源)
28‧‧‧鼓風機
29‧‧‧吹入噴嘴
30‧‧‧填充密封裝置
33‧‧‧輸送帶
37‧‧‧預吹氣系統
39F‧‧‧氣體流
40‧‧‧填充密封裝置
47‧‧‧預吹氣系統
48‧‧‧流路
48A‧‧‧流路48之一端
51‧‧‧流路
51A‧‧‧孔
51B‧‧‧噴嘴
60‧‧‧填充密封裝置
61‧‧‧蓋供給部
62‧‧‧制動器
63‧‧‧噴嘴
64‧‧‧鼓風機
65‧‧‧蓋導入部吹氣系統
131‧‧‧腔室部
132‧‧‧腔室部
133‧‧‧腔室部
141‧‧‧出口
142‧‧‧入口
281‧‧‧噴嘴
291‧‧‧第1噴嘴
292‧‧‧第2噴嘴
R1‧‧‧預吹氣室
R2‧‧‧填充密封室
S1‧‧‧步驟(第1步驟)
S2‧‧‧步驟(第2步驟)
S3‧‧‧步驟(第2步驟)
S4‧‧‧步驟(第3步驟)
S5‧‧‧步驟
S6‧‧‧步驟(第4步驟)
S7‧‧‧步驟
W‧‧‧水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填充密封裝置的俯視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所示之填充密封裝置之側視圖。 圖3係表示自腔室內排出容器之出口之圖。 圖4係表示填充及密封之處理步驟之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填充密封裝置之側視圖。 圖6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填充密封裝置之側視圖。 圖7係表示將容器搬入至腔室內之入口之圖。 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填充密封裝置之側視圖。 圖9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變化例之填充密封裝置之側視圖。 圖10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另一變化例之填充密封裝置之俯視圖。
1‧‧‧容器
2‧‧‧蓋
10‧‧‧填充密封裝置
11‧‧‧填充機
12‧‧‧密封機
13‧‧‧腔室
14‧‧‧填料桶
14A‧‧‧液相部
14B‧‧‧氣相部
15‧‧‧基座
16‧‧‧吹氣系統
17‧‧‧預吹氣系統
18‧‧‧旋轉體
20‧‧‧凹槽
21‧‧‧升降機
22‧‧‧供給星形輪
23‧‧‧輸送星形輪
24‧‧‧排出星形輪
25‧‧‧供給輸送帶
26‧‧‧排出輸送帶
27‧‧‧儲罐(供給源)
28‧‧‧鼓風機
S1‧‧‧步驟(第1步驟)
S2‧‧‧步驟(第2步驟)
S3‧‧‧步驟(第2步驟)
S4‧‧‧步驟(第3步驟)
S5‧‧‧步驟
S6‧‧‧步驟(第4步驟)
S7‧‧‧步驟

Claims (13)

  1. 一種填充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填充機,其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 密封機,其將自上述填充機輸送之上述容器密封; 腔室,其覆蓋上述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 吹氣系統,其於上述腔室內,以基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之供給源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上述容器內之氣體;及 預吹氣系統,其於利用上述吹氣系統進行之處理之前,以包含上述第2置換氣體之滯留於上述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置換上述容器內之氣體。
  2. 如請求項1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上述預吹氣系統包括: 鼓風機,其抽吸滯留於上述腔室內之上述第1置換氣體;及 噴嘴,其將由上述鼓風機送出之上述第1置換氣體向上述容器內送入。
  3. 如請求項1或2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上述預吹氣系統係於複數個上述容器連續地被搬入至上述腔室內之部位,將上述第1置換氣體導入至上述容器內。
  4. 如請求項3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上述預吹氣系統係於上述容器被搬入至上述腔室內之部位,亦對在搬入方向上相鄰之上述容器與上述容器之間導入上述第1置換氣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吹氣若包含於上述第1置換氣體之上述第2置換氣體達到特定之濃度,則上述預充氣系統以上述第1置換氣體置換上述容器內之氣體。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上述第1置換氣體包含在上述吹氣系統中供於上述置換之上述第2置換氣體。
  7. 如請求項2之填充密封裝置,其具備供於上述腔室內被上述鼓風機抽吸之上述第1置換氣體於上述腔室之外部迂迴而流至上述噴嘴之流路。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填充密封裝置,其中 上述腔室係覆蓋上述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之兩者,或 個別地覆蓋上述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填充密封裝置,其進而包括蓋導入部吹氣系統,該蓋導入部吹氣系統係向密封上述容器之蓋被搬入至上述腔室內之部位導入上述第1置換氣體。
  10. 一種填充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填充機,其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 密封機,其以蓋密封自上述填充機輸送之上述容器; 腔室,其覆蓋上述填充機及上述密封機; 吹氣系統,其於上述腔室內,以基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之供給源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上述容器內之氣體;及 蓋導入部吹氣系統,其向密封上述容器之蓋被搬入至上述腔室內之部位,導入包含上述第2置換氣體之上述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
  11. 一種填充密封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將內容液填充至容器內且將填充後之上述容器密封者,且進行: 第1步驟,其係向被覆蓋之空間即被搬入至腔室內之上述容器內導入上述腔室內之第1置換氣體; 第2步驟,其係於上述腔室內,以基於上述腔室之外部之供給源之第2置換氣體置換上述容器內之氣體; 第3步驟,其係於上述腔室內將上述內容液填充至上述容器內;及 第4步驟,其係於上述腔室內將上述容器密封。
  12. 如請求項11之填充密封方法,其中 對藉由上述第3步驟而經填充上述內容液之上述容器, 於上述第4步驟之前,將上述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上述容器內,或者一面進行上述第4步驟,一面將上述第2置換氣體導入至上述容器內。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填充密封方法,其係重複進行上述第1步驟、上述第2步驟、上述第3步驟及上述第4步驟,且 上述第1步驟中之上述第1置換氣體包含於先進行之上述第2步驟中所導入之上述第2置換氣體之一部分、且自上述容器洩漏之上述第2置換氣體。
TW105126960A 2015-08-24 2016-08-23 Fill seal and fill seal method TWI604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5227A JP6266570B2 (ja) 2015-08-24 2015-08-24 充填密封装置および充填密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922A true TW201711922A (zh) 2017-04-01
TWI604996B TWI604996B (zh) 2017-11-11

Family

ID=58099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960A TWI604996B (zh) 2015-08-24 2016-08-23 Fill seal and fill seal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1029B2 (zh)
EP (1) EP3342748A4 (zh)
JP (1) JP6266570B2 (zh)
CN (1) CN108025898B (zh)
TW (1) TWI604996B (zh)
WO (1) WO2017033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21411B1 (en) * 2017-06-30 2021-11-10 Sidel Participations Filling unit for filling an article with a pourable product
JP7013815B2 (ja) * 2017-11-24 2022-02-0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容器処理装置および容器処理方法
CN110787493A (zh) * 2019-12-02 2020-02-14 江西纳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硅密封胶出料脱空气装置
CN113060334B (zh) * 2021-04-28 2022-07-12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包装袋内气体置换装置
CN113060336B (zh) * 2021-04-28 2022-07-19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置换松散物料包装袋内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7192A (en) * 1967-03-02 1969-11-11 American Cyanamid Co Container filling process
JPS5433186A (en) * 1977-08-17 1979-03-10 Daido Oxyg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cking by sealing together with inert gas
JPS5717714A (en) * 1980-07-08 1982-01-29 Daiwa Can Co Ltd Manufacture of canned provision under nitrogen gas atmosphere
GB2086834B (en) * 1980-11-11 1984-07-18 Abbott Lab Packag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an inert atmosphere
JPH0577810A (ja) * 1991-09-13 1993-03-30 Kanebo Ltd 瓶詰飲料の製造方法
EP0597097A4 (en) * 1992-05-20 1995-07-05 Hachiku Shoji Kk DEVICE FOR PREPARING VOB HOLDABLE FOODSTUFFS IN CAN AND FOOD CAN FOR THIS.
JPH05330515A (ja) * 1992-05-25 1993-1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充填密封容器ヘッドスペースのガス置換方法
JPH09323793A (ja) 1996-06-05 1997-12-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密閉室への物品搬出入装置
JP3468999B2 (ja) 1996-08-16 2003-1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密閉室の容器搬送装置
DE19817735C1 (de) * 1998-04-21 1999-11-11 Fehland Engineering Gmbh Getränkeabfüllvorrichtung
ATE396952T1 (de) * 2005-11-16 2008-06-15 Arol Spa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schliessen von behältern
JP4868987B2 (ja) * 2006-08-31 2012-02-01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容器蓋の異物除去装置
JP4737467B2 (ja) * 2009-02-27 2011-08-0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炭酸ガス入り内容液の無菌充填方法
KR101584165B1 (ko) 2010-06-02 2016-01-11 도요세이칸 그룹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용기의 가스 치환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90263B (zh) * 2011-06-09 2012-10-10 南京乐惠轻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含汽饮料、啤酒易拉罐灌装阀
JP2014073855A (ja) 2012-10-04 2014-04-2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Food &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飲料充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43370A (ja) 2017-03-02
TWI604996B (zh) 2017-11-11
EP3342748A4 (en) 2019-04-24
US10941029B2 (en) 2021-03-09
CN108025898B (zh) 2021-02-19
CN108025898A (zh) 2018-05-11
JP6266570B2 (ja) 2018-01-24
EP3342748A1 (en) 2018-07-04
US20180215600A1 (en) 2018-08-02
WO2017033453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996B (zh) Fill seal and fill seal method
TWI636921B (zh) 氣體置換系統與氣體置換方法
JP5331712B2 (ja) 背圧下においてボトル等の容器に液状充填物を充填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充填機械
JP6830755B2 (ja) 炭酸入り充填物を容器に充填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572858B (zh) 容器的真空提取和密封
JP2002512156A (ja) 飲料充填装置
JP6075535B2 (ja) 充填密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0018850A1 (ja) 炭酸飲料用無菌充填装置
JP2002512156A5 (zh)
ITMI952066A1 (it) Apparto per il riempimento di una bottiglia con bevanda gassata e per l'applicazione del tappo alla stessa
JP4498016B2 (ja) 液体充填機
JP2010006429A (ja) 充填装置の洗浄方法および充填装置
JP2007320616A (ja) ロータリー式充填装置
DE10341965A1 (de) Behälterbehandlungsmaschine
NZ762923B2 (en) Vacuum extraction and sealing of containers
NZ762923A (en) Vacuum extraction and sealing of containers
JP2000318794A (ja) 飲料充填装置及びその充填方法
JPH0749313B2 (ja) ガス詰め充▲填▼機における破損片混入容器の除去方法
JPH06345192A (ja) 充填装置及び方法
ITMI20090037A1 (it) Macchina per il lavaggio di inserti in b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