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6922A -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6922A
TW201706922A TW105118026A TW105118026A TW201706922A TW 201706922 A TW201706922 A TW 201706922A TW 105118026 A TW105118026 A TW 105118026A TW 105118026 A TW105118026 A TW 105118026A TW 201706922 A TW201706922 A TW 2017069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product
unique
transmiss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8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shi Namiki
Takahiro TAMBARA
Original Assignee
Fast Reta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t Reta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st Retai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692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配送捆包物時,可容易地進行發送處理及收取處理之配送管理系統及方法。 一種配送管理方法,其讀取捆包物P2之所有製品M之固有ID編碼53,由倉庫終端30A發送包含發送明細之發送信號,由管理裝置10使用發送明細內之固有ID編碼53,檢索商品資料庫70,特定出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之組並附加固有之發送資訊,讀取捆包物P2內之任意製品M之固有ID編碼53,由店鋪終端40A發送收取信號,由管理裝置10使用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特定出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進而,使用發送資訊進行檢索,特定出包含相同發送資訊之製品資訊72,附加固有之收取資訊並進行更新。

Description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特別係關於用於配送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之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先前以來,於收取包含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時,藉由讀取被貼附於捆包物之一個條碼而進行捆包物之收取確認。然而,存在實際構成捆包物之製品組合與預收取之製品組合不一致之情形(亦即,訂購製品與交付製品不同)。因此,必須對照訂購製品明細確認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收取作業需要較長之時間。
另一方面,亦提出對所有製品貼附記憶製品ID編碼之RFID標籤,配送包含該等製品之捆包物,於收取時,利用RFID讀取器讀取捆包物全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因若使用RFID標籤,則可利用RFID讀取器,以非接觸方式,自各製品之RFID標籤讀取製品ID編碼,故可期待使捆包物之收取作業容易化。
然而,位於捆包物內不利於RFID標籤讀取之位置之一部分製品於收取時,存在無法利用RFID讀取器讀取製品ID編碼之虞的問題。因此,於專利文獻1中,事先取得捆包物所包含之複數個製品之製品ID編碼之發送明細,藉由對照發送明細確認實際無法讀取之製品之製品ID編碼而特定出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又,於引用文獻1中,以於具有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之製品滿足特定之補全條件之情形時, 利用發送明細內之製品ID編碼補全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之方式構成。
於引用文獻1中,作為補全條件,使用捆包物內之製品位置。因此,捆包物內之各製品之位置已被事先登錄。具體而言,於具有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之製品配置於難以讀取之位置之情形時,判定該製品實際上不存在,而利用發送明細內之製品ID編碼補全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如此,於引用文獻1中,藉由利用實際所讀取之製品ID編碼及已補全之製品ID編碼,確認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製品ID編碼,可使收取作業簡易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97086號公報
然而,於引用文獻1中,基本上,必須以讀取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製品ID編碼作為收取作業之前提。因此,如上述,必須進行事先取得訂購明細、對照訂購明細特定出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事先登錄捆包物內之製品之位置、及判定無法讀取之製品ID編碼是否滿足補全條件等之處理,而使發送作業及收取作業趨複雜化。
又,於引用文獻1中,為事先取得發送明細,例如於發送側,必須對捆包物貼附記憶捆包ID編碼之捆包用之其他RFID標籤,預先登錄構成捆包物之複數個製品之製品ID編碼與捆包ID編碼之對應關係。又,於受取側,必須於捆包物之收取時先讀取捆包ID編碼,並自所讀取之捆包ID編碼,取得與其建立關連之製品ID編碼之發送明細。進而,於引用文獻1中,存在產生將製品ID編碼與誤認之捆包編碼建立關連,或貼附誤認之捆包用之RFID標籤之人為錯誤之虞。於此種情 形時,基於所讀取之捆包編碼所取得之發送明細與捆包物內之製品之製品編碼完全不一致。
又,於引用文獻1中,因上述發送明細係使用輸入機構(鍵盤等)所製作之二維資訊,故正確性不足。進而,於引用文獻1中,存在利用發送明細之製品ID編碼所特定之製品實際上並未被收容於捆包物內而發送之虞。亦即,即便製品ID編碼不同,但因無法僅憑外觀區分相同種類之製品,故於捆包作業中,存在不應發送之相同種類之其他製品被混裝於捆包物內之虞。
因此,於引用文獻1中,發送明細之製作處理及取得處理需要花費時間,且容易產生人為錯誤。又,於引用文獻1中,由於所取得之發送明細之可靠性較低,導致實際上最終必須讀取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製品ID編碼,且必須對照發送明細進行確認。因此,於引用文獻1中,捆包物之收取處理依然耗費時間。
本發明係為解決此種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配送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時,可容易地進行發送處理及收取處理之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配送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發送側裝置,其配置於發送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之發送場所;受取側裝置,其配置於收取捆包物之收取場所;及管理裝置,其係經由通信線路與發送側裝置及受取側裝置進行通信;且複數個製品之各者具備記憶固有ID編碼之RFID標籤,管理裝置具備製品資料庫,該製品資料庫係就複數個製品,包含固有ID編碼及與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發送側裝置具備自RFID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發送側RFID讀取器、及自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固有ID編碼且與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發送側終端;受取側裝置具備自RFID 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受取側RFID讀取器、及自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固有ID編碼且與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受取側終端;發送側終端係構成為製作包含由發送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發送明細,並將包含發送明細之發送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係構成為若自發送側終端接收發送信號,則使用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發送資訊,並更新製品資料庫;受取側終端係構成為將包含由受取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係構成為若自受取側終端接收收取信號,則使用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進而,使用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所包含之發送資訊,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包含相同之發送資訊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收取資訊,並更新製品資料庫。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於捆包物之發送階段,將包含由發送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發送明細製作成主要資訊,將該發送明細與發送信號一起自發送側裝置發送至管理裝置。又,管理裝置若接收到發送信號,則更新與發送明細內之固有ID編碼對應之製品資料庫內之製品資訊。具體而言,對製品資訊附加固有之發送資訊。藉此,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係藉由相同之發送資訊而自動建立關連。如此,於本發明中,於捆包物之發送階段,自藉由發送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固有ID編碼,直接製作發送明細,並基於該發送明細,更新管理裝置內之製品資料庫。因此,於本發明中,可提高發送明細之可靠性。
又,於本發明中,於製品資料庫中,發送明細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係自動藉由固有之發送資訊而建立關連。因此,本發明可使發送處理變簡單,且可就整個供應鏈,僅利用1個屬性之編碼(固有ID編碼)管理所有製品。再者,於本發明中,無需如先前般對捆包物另外貼附RFID標籤。因此,於本發明中,不會產生因另外RFID標籤之貼附而引起之錯誤發生。
又,於本發明中,於捆包物之收取階段,將包含由受取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內之任意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若接收到收取信號,則自收取信號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於製品資料庫中特定出藉由發送資訊而建立關連之所有製品,對所特定出之製品的製品資訊附加固有之收取資訊。
於本發明中,因發送明細之可靠性較高,故於捆包物之收取階段,操作者無需自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讀取固有ID編碼,而只要讀取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即可完成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收取。亦即,於製品資料庫中,可容易地特定出對於所讀取之製品之固有ID編碼以同一發送資訊建立關連之所有製品,且可於製品資料庫上完成收取處理。此外,用於讀取固有ID編碼之製品可為捆包物內之任一者。例如,操作者只要自位於捆包物內最易於讀取之場所之製品讀取製品ID編碼即可。因此,於本發明中,收取處理變簡單,且可於極短時間內完成捆包物之收取作業。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製品資料庫之製品資訊包含特定出製品所存在之場所的場所資訊,管理裝置對收取信號之接收做出響應,於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中,將場所資訊更新為受取側裝置之場所。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可藉由收取信號之發送,於製品資料庫中,自動更新製品之存在場所。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管理裝置係將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 發送至受取側終端。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於受取側終端,可容易地取得捆包物所包含之製品明細。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發送側RFID讀取器係構成為於捆包物之狀態下,可自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RFID標籤一次讀取固有ID編碼之方式,對捆包物全體照射讀取用之電磁波。
根據如此構成之本發明,因於捆包物之狀態下一次讀取捆包物內之複數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故捆包物內所包含之複數個製品與發送明細之複數個製品完全一致。因此,於本發明中,可極為提高發送明細之可靠性。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受取側RFID讀取器係用於自各製品之RFID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手持式器件。
根據本發明,只要於收取場所,自捆包物內之任意製品讀取固有ID編碼即可。因此,於本發明中,可藉由使用手持式器件之形式之受取側RFID讀取器,更迅速地進行收取作業。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製品係衣料品,發送場所係保管製品之倉庫,收取場所係銷售製品之店鋪。
又,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配送管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之配送管理方法,且複數個製品之各者具備記憶固有ID編碼之RFID標籤,管理裝置具備就複數個製品,包含固有ID編碼及與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之製品資料庫;配置於發送場所之發送側裝置具備自RFID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發送側RFID讀取器、及自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固有ID編碼且與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發送側終端;配置於收取場所之受取側裝置具備自RFID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受取側RFID讀取器、及自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固有ID編碼且與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 受取側終端;該捆包物之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發送側RFID讀取器將由發送側RFDI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發送至發送側終端;發送側終端製作包含自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到之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發送明細,發送側終端將包含發送明細之發送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使用自發送側終端接收到之發送信號所包含之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組,並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發送資訊,並更新製品資料庫;受取側RFID讀取器將由受取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捆包物內之任意之至少一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發送至受取側終端;受取側終端將自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到之包含捆包物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管理裝置使用自受取側終端接收到之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進而,使用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所包含之發送資訊,檢索製品資料庫,特定出包含相同發送資訊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收取資訊,並更新製品資料庫。
根據本發明之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於配送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時,可容易地進行發送處理及收取處理。
1‧‧‧本部
2‧‧‧工廠
3‧‧‧倉庫
4‧‧‧店鋪
4a‧‧‧店鋪
4b‧‧‧店鋪
4B‧‧‧賣場
4c‧‧‧店鋪
5‧‧‧通信線路
6a‧‧‧路徑
6b‧‧‧路徑
10‧‧‧管理裝置
11‧‧‧控制部
12‧‧‧記憶部
13‧‧‧通信部
14‧‧‧顯示部
15‧‧‧輸入部
20‧‧‧工廠裝置
20A‧‧‧工廠終端
20B‧‧‧RFID讀取器
21‧‧‧控制部
22‧‧‧記憶部
23a‧‧‧通信部
23b‧‧‧通信部
24‧‧‧顯示部
25‧‧‧輸入部
30‧‧‧倉庫裝置
30A‧‧‧倉庫終端
30B‧‧‧RFID讀取器
30C‧‧‧RFID讀取器
31‧‧‧控制部
32‧‧‧記憶部
33a‧‧‧通信部
33b‧‧‧通信部
34‧‧‧顯示部
35‧‧‧輸入部
40‧‧‧店鋪裝置
40A‧‧‧店鋪終端
40B‧‧‧RFID讀取器
40C‧‧‧RFID讀取器
41‧‧‧控制部
41a‧‧‧天線
41b‧‧‧天線
42‧‧‧記憶部
43a‧‧‧通信部
43b‧‧‧通信部
44‧‧‧顯示部
45‧‧‧輸入部
50‧‧‧RFID標籤
51‧‧‧天線
52‧‧‧IC晶片
53‧‧‧固有ID編碼
54‧‧‧二維條碼
55‧‧‧製品編碼
70‧‧‧製品資料庫
72‧‧‧製品資訊
72a‧‧‧狀態
72b‧‧‧場所(場所資訊)
73‧‧‧處理事項
73a‧‧‧處理事項
73b‧‧‧處理事項
73i‧‧‧處理事項
73k‧‧‧處理事項
75‧‧‧發送明細
M‧‧‧製品
P1‧‧‧捆包物
P2‧‧‧捆包物
S‧‧‧配送管理系統
S10~S12‧‧‧步驟
S20~S23‧‧‧步驟
S30‧‧‧步驟
S31‧‧‧步驟
S40~S44‧‧‧步驟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配送管理系統之構成圖。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RFID標籤之說明圖。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構成圖。
圖4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製品資料庫之說明圖。
圖5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工廠裝置之構成圖。
圖6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倉庫裝置之構成圖。
圖7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店鋪裝置之構成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店鋪內之RFID讀取器之天線配置之說明圖。
圖9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送場所之裝置之發送處理流程之說明圖。
圖10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送明細之說明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發送處理流程之說明圖。
圖1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收取場所之裝置之收取處理流程之說明圖。
圖1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收取處理流程之說明圖。
以下,參照附加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圖8,就本實施形態之配送管理系統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配送管理系統之構成圖、圖2係RFID標籤之說明圖、圖3係管理裝置之構成圖、圖4係製品資料庫之說明圖、圖5係工廠裝置之構成圖、圖6係倉庫裝置之構成圖、圖7係店鋪裝置之構成圖、圖8係表示店鋪內之RFID讀取器之天線配置之說明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配送管理系統S具備配置於本部1之管理裝置10、配置於工廠2之工廠裝置20、配置於倉庫3之倉庫裝置30、及分別配置於複數個店鋪4(4a、4b、4c)之店鋪裝置40。管理裝置10、工廠裝置20、倉庫裝置30及店鋪裝置40係以可經由通信線路5(例如,網際網路)相互通信地構成。
製品M係於工廠2中製造。於工廠2中,對所有製品M貼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標籤50(參照圖2)。將多個製品M收容於捆包容器內而形成捆包物P1。捆包物P1係自工廠2發送至倉庫3,被收取並保管於倉庫3中。於倉庫3中,基於來自本部1之發送指令,形成捆包物P2,捆包物P2係分別向店鋪4a~4c發送。若於店鋪4收取捆包物P2,則捆包物P2內之複數個製品M將被暫時保管於店內倉庫4A中,隨後被陳列於賣場4B予以銷售(參照圖8)。管理裝置10係就所有製品M,管理從工廠2之發送至店鋪4內之銷售之流通。再者,RFID標籤50係可藉由利用繩帶安裝於製品M、嵌入製品M、接著於製品M之收納箱等而安裝於製品M。
如圖2所示,於RFID標籤50中,於標籤本體中嵌入天線51與IC晶片52,於標籤本體之表面,以二維條碼54之形態,印刷有製品M之製品編碼(例如,JAN編碼)。於IC晶片52中,記憶有標籤編碼。標籤編碼包含用於特定各個RFID標籤50之固有識別編碼(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參照圖4、圖10)。例如,於以16位數字表示標籤編碼之情形時,前半部分之8位數字表示固有ID編碼53,後半部分之8位數字表示製品編碼55。再者,標籤編碼未必包含製品編碼55。
RFID標籤50係構成為藉由自後述之RFID讀取器放射讀取用之電磁波而接受電力供給,自天線51輸出包含IC晶片52內所記憶之標籤編碼之響應信號。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製品M係以不易屏蔽讀取用之電磁波之材料形成之製品,例如衣料品。但,製品M不限於衣料品,而亦可為其他工業製品或食品等。
如圖3所示,管理裝置10具備控制部11、記憶處理程式或各種資料等之記憶部12、用於經由通信線路5與外部裝置進行通信之通信部13、監視器即顯示部14、及包含滑鼠及鍵盤之輸入部15。管理裝置10例如可由個人電腦構成。於記憶部12中,記憶有處理程式或各種資料。
記憶部12所記憶之資料中包含製品M之製品種類資料或製品資料庫。於製品種類資料中,按每一製品種類,登錄有表示製品M之種類之製品編碼55、及與製品編碼55建立關連之製品屬性資料(製品名稱、尺寸、顏色等)。例如,製品編碼55為「11111111」之製品M係製品名稱為「T恤#20」、尺寸為「Large」、顏色為「黑色」。因此,對製品種類相同之製品M,作為共通編碼而賦予相同之製品編碼55。可藉由參照製品種類資料,自製品編碼55特定出製品屬性資料。
又,如圖4所示,於製品資料庫70中,就所有製品,登錄有固有ID編碼53、及與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製品資訊72中包含製品編碼55、狀態72a、場所72b、處理事項73(73a、73b、...)等資訊。具有相同之製品編碼55之複數個製品M係藉由固有ID編碼53予以區分。狀態72a係表示製品M之當前狀況之資料。場所72b係表示製品M所存在之場所之資料。處理事項73係表示對製品M所進行之處理之資料。於對製品M進行複數個處理事項之情形時,各處理事項(73a、73b、…73k、…)之資料被依序追加至製品資訊72。
如圖5所示,工廠裝置20具備工廠終端20A與RFID讀取器20B。工廠終端20A具備控制部21、記憶部22、用於藉由通信線路5與外部裝置進行通信之通信部23a、用於以無線或有線與RFID讀取器20B進行通信之通信部23b、監視器即顯示部24、包含滑鼠及鍵盤之輸入部25。工廠裝置20例如可由個人電腦構成。於記憶部12中,記憶有處理程式或各種資料等。再者,通信部23b係以與複數個RFID讀取器20B進行通信之方式構成。
RFID讀取器20B係手持式器件,具有具備操作部之殼體、配置於殼體內部之天線及驅動控制電路。若操作者對製品M操作RFID讀取器20B,則自天線朝局部且狹小之範圍內放射讀取用之電磁波。被照射讀取用電磁波之製品M之RFID標籤50輸出包含標籤編碼之響應信號。 RFID讀取器20B可藉由以天線接收該響應信號而讀取標籤編碼。如此,RFID讀取器20B可自複數個製品M之RFID標籤50連續讀取複數個標籤編碼,可將所讀取之複數個標籤編碼發送至工廠終端20A。工廠終端20A若接收複數個標籤編碼,則將其暫時保存於記憶部22,並進行處理。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RFID讀取器20B為手持式器件,但其亦可為如後述之RFID讀取器30C般之具有門狀之天線之固定之器件。
如圖6所示,倉庫裝置30具備倉庫終端30A、及RFID讀取器30B、30C。倉庫終端30A具備控制部31、記憶部32、用於經由通信線路5與外部裝置進行通信之通信部33a、用於與RFID讀取器30B、30C以無線或有線進行通信之通信部33b、監視器即顯示部34、包含滑鼠及鍵盤之輸入部35。倉庫裝置30例如可由個人電腦構成。於記憶部32中,記憶有處理程式或各種資料。再者,通信部33b亦可構成為與複數個RFID讀取器30B及複數個RFID讀取器30C進行通信。
RFID讀取器30B係與RFID讀取器20B相同之手持式器件。RFID讀取器30B可自捆包物P1、P2之製品M之RFID標籤50讀取標籤編碼,並可將所讀取之標籤編碼發送至倉庫終端30A。倉庫終端30A若接收標籤編碼,則將其暫時保存於記憶部32,並進行處理。
另一方面,RFID讀取器30C係被固定之器件,具備門狀之天線、操作部、及驅動控制電路。又,RFID讀取器30C亦可具備用於使捆包物P2移動而使之通過天線內之移動裝置。移動裝置係可自動或以手動驅動之裝置(例如,環形帶、複數個旋轉輥軸之排列)。RFID讀取器30C係於包含複數個製品M之捆包物P2通過門狀之天線時,自天線對捆包物P2全體放射讀取用之電磁波,自捆包物P2內之所有製品M之RFID標籤50一次讀出標籤編碼,並將所讀出之複數個標籤編碼發送至倉庫終端30A。倉庫終端30A若接收到複數個標籤編碼,則將其暫 時保存於記憶部32,並進行處理。
如圖7所示,店鋪裝置40具備店鋪終端40A、及RFID讀取器40B、40C。店鋪終端40A具備控制部41、記憶部42、用於經由通信線路5與外部裝置進行通信之通信部43a、用於與RFID讀取器40B、40C以無線或有線進行通信之通信部43b、監視器即顯示部44、包含滑鼠及鍵盤之輸入部45。店鋪裝置40例如可由個人電腦構成。於記憶部42中,記憶有處理程式或各種資料。
RFID讀取器40B係與RFID讀取器20B相同之手持式器件。RFID讀取器40B可自製品M之RFID標籤50讀取標籤編碼,並將所讀取之標籤編碼發送至店鋪終端40A。於店鋪4中,具備複數個RFID讀取器40B,通信部43b係以可與複數個RFID讀取器40B通信之方式構成。
複數個RFID讀取器40B係藉由各自所固有之識別編碼予以區分。又,各RFID讀取器40B被分配於供進行發送處理、收取處理、銷售處理及盤點處理中之一個處理之專用器件。因此,各RFID讀取器40B係藉由固有之識別碼特定所執行之處理。又,各RFID讀取器40B亦可具備用以可切換地執行上述處理之選擇按鈕。於該情形時,RFID讀取器40B係構成為將表示已選擇任一選擇按鈕之資料發送至店鋪終端40A。藉此,店鋪終端40A可特定各RFID讀取器40B所執行之處理。
另一方面,RFID讀取器40C係被固定之器件,具備2個面板狀之天線41a、41b、操作部、及驅動控制電路。如圖8所示,天線41a、41b分別配置於設於店鋪4內之店內倉庫4A與賣場4B之間之路徑6a、6b。RFID讀取器40C係於將製品M自店內倉庫4A經由路徑6a帶至賣場4B時,藉由天線41a讀取製品M之標籤編碼,並將標籤編碼發送至店鋪終端40A。另一方面,RFID讀取器40C係於將製品M自賣場4B經由路徑6b帶回至店內倉庫4A時,藉由天線41b讀取製品M之標籤編碼,並將標籤編碼發送至店鋪終端40A。店鋪終端40A若自RFID讀取器 40B、40C接收標籤編碼,則將其暫時保存於記憶部42,並進行處理。
其次,就本實施形態之配送管理系統S之作用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9~圖13,就自工廠2向倉庫3發送包含複數個製品M之捆包物P1時之發送處理,及於倉庫3收取捆包物P1時之收取處理進行說明。亦即,就發送場所為工廠,收取場所為倉庫之情形時之處理進行說明。圖9係發送場所之裝置之發送處理流程之說明圖,圖10係發送明細之說明圖,圖11係管理裝置10之發送處理流程之說明圖,圖12係收取場所之裝置之收取處理流程之說明圖,圖13係管理裝置10之收取處理流程之說明圖。
於工廠2中,基於來自本部1之製造指示製造複數個製品M,將特定數n(n>1)之製品M收容於捆包容器,形成捆包物P1。又,於工廠2中,使用RFID讀取器20B,於捆包物P1之狀態下,自所有製品M讀取標籤編碼(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亦即,藉由對構成捆包物P1之所有製品M之RFID標籤50,依序自RFID讀取器20B照射讀取用之電磁波而由RFID讀取器20B讀取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再者,該讀取處理亦可於將製品M納入至捆包容器時,對各製品M個別進行。
對捆包物P1內之所有製品M之讀取處理係藉由RFID讀取器20B檢測到所讀取之標籤編碼之數目達到預設數目(n)時完成。再者,於RFID標籤50出現損傷之情形時,自捆包物P1讀取之標籤編碼之數目(p)較容器內所收容之製品M之個數(n)少(p<n)。於該情形時,操作者係藉由RFID讀取器20B特定出具有被損傷之RFID標籤50之製品M,以具有正常之RFID標籤50之製品M替代特定之製品M,重新形成捆包物P1。藉此,可於流通過程之初期階段檢測出RFID標籤50之損傷。
若藉由RFID讀取器20B讀取捆包物P1內之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則RFID讀取器20B將包含所讀取之n個標籤編碼之讀取信號,發 送至工廠終端20A。工廠終端20A若接收讀取信號,則記憶讀取信號中所包含之n個標籤編碼,藉此結束所有標籤編碼之讀取(圖9之步驟S10)。接著,工廠終端20A係自所記憶之n個標籤編碼,擷取n個固有ID編碼53、及與該等固有ID編碼對應之n個製品編碼55,製作包含n個固有ID編碼53及n個製品編碼55之發送明細(圖9之步驟S11)。針對1個捆包物P1,產生1個發送明細75。
再者,於本例中,於RFID讀取器20B完成捆包物P1之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之讀取後,發送包含所有標籤編碼之讀取信號,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於RFID讀取器20B每次自1個製品M讀取標籤編碼時,發送包含1個標籤編碼之個別讀取信號。於該情形時,工廠終端20A可於所接收之個別讀取信號之數目與預設之特定數n一致時,判斷已完成所有製品M之讀取。
如圖10所示,發送明細75包含n個固有ID編碼53、及n個製品編碼55。工廠終端20A係於製作發送明細75後,進而產生發送信號,將該發送信號經由通信線路5發送至管理裝置10(圖9之步驟S12)。發送信號中包含發送編碼、發送場所編碼、收取場所編碼、發送明細75等。再者,發送編碼係可區分各發送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且由工廠終端20A獨自設定。又,亦可為,工廠終端20A於發送信號發送前,發送徵詢信號,管理裝置10對此做出響應,設定發送編碼,並發送至工廠終端20A。為易於識別發送編碼,發送編碼之第1位數例如設定為「1」。發送場所編碼係對發送捆包物P1之場所(「工廠2」)所分配之識別碼。收取場所編碼係對收取捆包物P1之場所(「倉庫3」)分配之識別碼。
管理裝置10若自工廠終端20A接收發送信號(圖11之步驟S20),則自發送信號中所包含之發送明細75,擷取所有固有ID編碼53,使用所擷取之所有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圖11之步驟S21)。於 製品資料庫70中已包含所擷取之固有ID編碼53之情形時(圖11之步驟S21;是),進行至步驟S23之處理。
另一方面,於製品資料庫70中不包含所擷取之固有ID編碼53之情形時(圖11之步驟S21;否),管理裝置10將n個製品M登錄於製品資料庫70(圖11之步驟S22)。具體而言,管理裝置10對製品資料庫70追加發送明細75內之n個固有ID編碼53,且分別使製品資訊72與所追加之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再者,此時,製品資訊72中不包含實質資訊。
其次,管理裝置10更新分別與發送明細75內之n個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圖11之步驟S23)。於管理裝置10自工廠終端20A接收發送信號之時點,因發送明細75內之固有ID編碼53未被登錄於製品資料庫70,故對製品資料庫70新登錄n個製品M(步驟S22)。又,接著,對製品資訊72,登錄發送明細75所包含之製品編碼55、狀態72a(「發送」)、場所72b(「工廠2」)、處理事項73a(參照圖4之固有ID編碼53a之「處理事項1」)(步驟S23)。狀態72a係因接收發送編碼而被設定為「發送」。場所72b係登錄有發送信號中所包含之發送場所編碼。
處理事項73a係基於接收發送信號而追加。處理事項73a包含發送編碼、發送場所、收取場所、更新日期。作為發送場所(自發送場所編碼被特定)係登錄「工廠2」,作為收取場所(自收取場所編碼被特定)係登錄「倉庫3」,作為更新日期係登錄接收發送信號之日期。登錄於處理事項73a(固有ID編碼53a之「處理事項1」)之資料(特別是發送編碼)相當於發送資訊。
於倉庫3中,若捆包物P1送達,則藉由手持式RFID讀取器30B,自捆包物P1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M之RFID標籤50讀取標籤編碼,並將所讀取之標籤編碼發送至倉庫終端30A(圖12之步驟S30)。此時, 無需讀取捆包物P1內之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無需判斷是否已完成所有製品M之讀取。因此,操作者只要朝捆包物P1之任意之部分,瞬間操作RFID讀取器30B即可。又,操作者可無需確認被收容於捆包物P1內之製品M之個數或捆包物P1之發送明細,亦無需將捆包物P1中所包含之製品M之個數或捆包物P1之發送明細事先登錄於倉庫裝置30。
倉庫終端30A若自RFID讀取器30B接收標籤編碼,則基於所接收之至少1個標籤編碼,產生收取信號,並將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10(圖12之步驟S31)。收取信號包含收取編碼、收取場所編碼、及自標籤編碼擷取之固有ID編碼53等。再者,收取編碼係為可區分各收取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藉由倉庫終端30A獨自設定。又,亦可為,倉庫終端30A於發送信號之發送前,發送徵詢信號,管理裝置10對此做出響應而設定收取編碼,並發送至倉庫終端30A。為易於識別收取編碼,收取編碼之第1位數例如設定為「2」。收取場所編碼係對收取捆包物P1之場所(「倉庫3」)所分配之識別碼。
管理裝置10若自倉庫終端30A接收收取信號(圖13之步驟S40),則使用收取信號中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圖13之步驟S41),自與該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之1個或複數個處理事項73,擷取更新日期為最新之發送編碼(圖13之步驟S42)。
進而,管理裝置10擷取被與所擷取之發送編碼相同之發送編碼產生關連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53(圖13之步驟S43)。藉此,特定出捆包物P1內所包含之所有製品M。又,管理裝置10更新與所擷取之所有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圖13之步驟S44)。
於管理裝置10自倉庫終端30A接收收取信號之時點,製品資訊72之狀態72a被更新為「庫存」,場所72b被更新為「倉庫3」,對製品資訊72追加處理事項73b(參照圖4之固有ID編碼53b之「處理事項2」)。狀態72a係藉由接收收取編碼而被設定為「庫存」。場所72b係自收取 信號中所包含之收取場所編碼被特定。處理事項73b包含收取編碼、收取場所、更新日期。作為收取場所(自收取場所編碼被特定)係記錄「倉庫3」,作為更新日期係記錄收取信號之接收日期。記錄於處理事項73b(固有ID編碼53b之「處理事項2」)之資料(特別是收取編碼)相當於收取資訊。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構成為管理裝置10針對響應收取信號之接收其製品資訊72被更新之製品M,將包含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等之收取確認明細之收取確認信號,回傳至倉庫終端30A。藉此,於倉庫終端30A,可容易地取得所收取之捆包物P1中所包含之製品M之明細。
操作者可使用管理裝置10、工廠終端20A、倉庫終端30A、店鋪終端40A,對製品資料庫70進行存取,藉由特定場所、製品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70,可就所期望之製品種類(項目),容易地確認各場所(工廠2、倉庫3、店鋪4)之庫存數。
其次,就將包含複數個製品M之捆包物P2自倉庫3向店鋪4a發送之發送處理,及於店鋪4a收取捆包物P2時之收取處理進行說明。亦即,就發送場所為倉庫,收取場所為店鋪之情形時之處理進行說明。該處理係與將捆包物P1自工廠2向倉庫3發送直至於倉庫3收取之處理就主要之點為相同,參照圖9~圖13進行說明。
若基於來自本部1或店鋪4a之要求,自本部1向倉庫3發出發送指示,則於倉庫3,基於發送指示,將複數個(m個)製品M收容於捆包容器,形成捆包物P2。於倉庫3,使用RFID讀取器30C讀取構成該捆包物P2之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圖9之步驟S10)。
具體而言,於捆包物P2通過RFID讀取器30C之門狀之天線時,自門狀之天線朝捆包物P2全體照射讀取用之電磁波,藉此,自被激發之製品M之RFID標籤50輸出包含標籤編碼之響應信號。如此,藉由捆包 物P2全體通過門狀之天線,可一次讀取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RFID讀取器30C係藉由讀取信號而將所讀取之m個標籤編碼個別或一次發送至倉庫終端30A。
倉庫終端30A若接收到m個標籤編碼,則自m個標籤編碼擷取m個固有ID編碼53及m個製品編碼55,製作包含m個固有ID編碼53及m個製品編碼55之發送明細75(圖9之步驟S11)。倉庫終端30A係於製作發送明細75後,進而產生發送信號,將該發送信號經由通信線路5發送至管理裝置10(圖9之步驟S12)。發送信號包含發送編碼、發送場所編碼、收取場所編碼、及發送明細75等。於該情形時,發送編碼係為可區分各發送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且如上述般由發送場所之裝置(倉庫終端30A)或管理裝置10設定。發送場所編碼係對發送捆包物P2之場所(「倉庫3」)分配之識別碼。收取場所編碼係對收取捆包物P2之場所(「店鋪4a」)分配之識別碼。
管理裝置10若自倉庫終端30A接收發送信號,則執行參照圖11所說明之處理。再者,於該情形時,因發送明細中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已被登錄,故不執行新登錄處理(步驟S22)。又,於製品資訊72中,狀態72a被更新為「發送」,場所72b被更新為「倉庫3」。又,對製品資訊72追加與處理事項73a相同之處理事項73。於處理事項73中,記錄發送編碼、發送場所(「倉庫3」)、收取場所(「店鋪4a」)、更新日期。記錄於處理事項73之資料相當於發送資訊。
於店鋪4a中,若捆包物P2送達,則藉由被分配為收取處理之手持式RFID讀取器40B,自捆包物P2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M之RFID標籤50讀出標籤編碼,並發送至店鋪終端40A(圖12之步驟S30)。此時,無需讀取捆包物P2內之所有製品M之標籤編碼,且無需判斷是否已完成所有製品M之讀取。因此,操作者只要朝捆包物P2之任意部分瞬間操作RFID讀取器40B即可。又,操作者可無需確認被收容於捆包 物P2內之製品M之個數或捆包物P2之發送明細,亦無需將捆包物P2中所包含之製品M之個數或捆包物P2之發送明細事先登錄於店鋪裝置40。
倉庫終端40A若自收取處理用所分配之RFID讀取器40B接收標籤編碼,則基於所接收之至少1個標籤編碼產生收取信號,並將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10(圖12之步驟S31)。收取信號包含收取編碼、收取場所編碼、及自標籤編碼擷取之固有ID編碼53等。收取編碼係可區分各收取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且如上述般,由收取場所之裝置(店鋪終端40A)或管理裝置10獨自設定。收取場所編碼係對接收捆包物P2之場所(「店鋪4a」)分配之識別碼。
管理裝置10若自店鋪終端40A接收收取信號,則執行參照圖13所說明之處理。製品資訊72係將狀態72a更新為「庫存」,將場所72b更新為「店鋪4a」,對製品資訊72追加與處理事項73b相同之處理事項73(包含收取編碼、收取場所、更新日期)。狀態72a係藉由收取編碼之接收而被設定為「庫存」。場所72b係自收取信號所包含之收取編碼被特定。作為收取場所(自收取場所編碼被特定)係記錄「店鋪4a」,作為更新日期係記錄收取信號之接收日期。記錄於處理事項73之資料相當於收取資訊。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構成為管理裝置10就響應收取信號之接收而其製品資訊72被更新之製品M,將包含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等之收取確認明細之收取確認信號,回傳至店鋪終端40A。藉此,於店鋪終端40A,可容易地取得所收取之捆包物P2中所包含之製品M之明細。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自工廠2至倉庫3,及自倉庫3至店鋪4發送捆包物P1、P2時,由管理裝置10、工廠裝置20及倉庫裝置30執行之處理,但於自店鋪4至倉庫3,及自店鋪4至不同之店鋪4發 送捆包物時,亦同樣地執行該等處理。亦即,於發送捆包物時,於發送場所之裝置(發送側裝置),進行圖9之處理,管理裝置10係進行圖11之處理。又,於收取捆包物時,於收取場所之裝置(受取側裝置)進行圖12之處理,管理裝置10係進行圖13之處理。又,於自店鋪4發送時,使用發送處理用所分配之RFID讀取器40B。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發送場所中,利用RFID讀取器自捆包物之所有製品M讀取標籤編碼,基於該等標籤編碼,製作發送明細75,並將該發送明細75發送至管理裝置10。又,管理裝置10若接收發送明細75,則為反映該發送明細而更新製品資料庫70。亦即,將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M之狀態72a更新為「發送」,且賦予共通之發送資訊。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捆包物之發送階段,自藉由RFID讀取器讀取之標籤編碼(包含固有ID編碼),直接製作發送明細。因此,發送明細之可靠性較高。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製品資料庫70中,可自動利用固有之發送資訊,使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M建立關連。因此,無需如先前般,對捆包物另外貼附RFID標籤,僅利用1個屬性(固有ID編碼)即可管理所有製品M。
又,於收取場所,利用RFID讀取器,讀取捆包物之至少1個製品M之標籤編碼,基於該標籤編碼,將包含至少1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管理裝置10。管理裝置10若接收收取信號,則自收取信號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特定出捆包物所包含之所有製品M,更新製品資料庫。亦即,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M之狀態72a被更新為「庫存」,場所被更新為收取場所。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因發送明細之可靠性較高,故於收取捆包物之階段,操作者只要使用手持式RFID讀取器,讀取位於捆包物內之任意場所之一部分製品M之標籤編碼(包含固有ID編碼),即可 確認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M之收取。而且,用於讀取標籤編碼之製品M可為捆包物內之任一者。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於極短之時間內完成捆包物之收取作業。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操作者可藉由使用終端檢索製品資料庫70,容易地掌握被保管於各場所之製品M之庫存數。
其次,就於店鋪4中,於店內倉庫4A與賣場4B之間移動製品M之情形時之處理,及於賣場4B中銷售製品M之情形時之處理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例如,於店鋪4a中,於製品M被店員自店內倉庫4A帶向賣場4B時,製品M將通過設置有天線41a之路徑6a。又,於製品M自賣場4B返回至店內倉庫4A時,製品M通過設置有天線41b之路徑6b。如此,於製品M通過路徑6a、6b時,藉由RFID讀取器40C讀取標籤資料,所讀取之標籤資料被發送至店鋪終端40A。
店鋪終端40A於若使用天線41a接收所讀取之標籤資料,則製作移動信號,並發送至管理裝置10。移動信號包含移動編碼、店鋪編碼、店鋪賣場編碼、所讀取之標籤資料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移動編碼係與上述同樣地,由管理裝置10對店鋪終端40A或徵詢信號作出響應而設定。店鋪賣場編碼例如為對店鋪4a之賣場4B分配之識別碼。
管理裝置10於若自店鋪終端40A接收移動信號,則使用移動信號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更新與該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具體而言,狀態72a被設定為「庫存」,場所72b被設定為「店鋪4a之賣場4B」。場所72b係自移動信號所包含之店鋪賣場編碼被特定。又,追加新處理事項73i(參照圖4之固有ID編碼53c之「處理事項i」)。於該處理事項73i中,記錄移動編碼、及作為更新日期之接收移動信號之日期。
另一方面,店鋪終端40A於若使用天線41b接收所讀出之標籤資 料,則製作返回信號,並發送至管理裝置10。返回信號包含返回編碼、店鋪編碼、店鋪賣場編碼、所讀出之標籤資料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返回編碼係與上述同樣地,由管理裝置10對店鋪終端40A或徵詢信號做出響應而設定。
管理裝置10於若自店鋪終端40A接收返回信號,則使用返回信號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更新與該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具體而言,狀態72a被設定為「庫存」,場所72b被設定為「店鋪4a」。場所72b係自返回信號所包含之店鋪編碼被特定。又,追加新處理事項73k(參照圖4之固有ID編碼53d之「處理事項k」)。於該處理事項73k中,記錄返回編碼、及作為更新日期之接收返回信號之日期。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置2個天線41a、41b而區分製品M之移動方向(自店內倉庫至賣場,或自賣場至店內倉庫),但亦可設為使用1個天線之構成。於該情形時,可構成為於店員通過配置有1個天線之路徑時,於操作面板上指定移動方向(「至賣場」或「至店內倉庫」)。
若顧客為了購買陳列於賣場4B之陳列架之製品M而將製品M帶至收銀台,則店員使用銷售處理用所分配之RFID讀取器40B,讀取製品M之標籤編碼進行銷售處理。店鋪終端40A於若自銷售處理用所分配之RFID讀取器40B接收所讀取之標籤編碼,則製作銷售信號,並發送至管理裝置10。銷售信號包含銷售編碼、店鋪銷售編碼、所讀取之標籤資料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及製品編碼55。銷售編碼與上述同樣地,由管理裝置10對店鋪終端40A或徵詢信號做出響應而設定。
管理裝置10若自店鋪終端40A接收銷售信號,則使用銷售信號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檢索製品資料庫70,更新與該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具體而言,狀態72a被設定為「售完」,場所 72b被設定為「無」。又,追加新處理事項73(包含銷售編碼、銷售場所、更新日期)。作為銷售場所(自店鋪賣場編碼被特定)係記錄「店鋪4a之賣場4B」。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製品資料庫70係即時反映各店鋪之店內倉庫與賣場之庫存狀況。又,店鋪終端40A係構成為定期製作庫存確認信號(庫存確認編碼、店鋪編碼、店鋪賣場編碼、製品編碼明細),並發送至管理裝置10。庫存確認信號係特定庫存確認處理之固有編碼。製品編碼明細係包含事先登錄於店鋪終端40A之複數個製品編碼55之明細。
管理裝置10於若接收庫存確認信號,則使用庫存確認信號所包含之店鋪編碼、店鋪賣場編碼、製品編碼明細所包含之各製品編碼55,檢索製品資料庫70。例如,於就某一製品編碼(例如,「22222222」)之製品M,檢索店鋪4a之店內倉庫4A之庫存數之情形時,管理裝置10計數狀態72a與「庫存」、場所72b與「店鋪4a」、製品編碼55與「222222222」一致之固有ID編碼53之數量。又,於就某一製品編碼(例如,「22222222」)之製品M,檢索店鋪4a之賣場4B之庫存數(陳列數)之情形時,管理裝置10計數狀態72a與「庫存」、場所72b與「店鋪4a之賣場4B」、製品編碼55與「222222222」一致之固有ID編碼53之數量。
管理裝置10若藉由上述處理,分別取得各製品編碼之製品M之店內倉庫4A及賣場4B之庫存數,則將庫存結果信號(包含庫存結果編碼、店鋪編碼、庫存結果明細)發送至店鋪裝置40。庫存結果編碼係可區分各庫存確認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由管理裝置10獨自設定。庫存結果明細係關於各製品編碼之製品M之店內倉庫之庫存數與賣場之庫存數之明細。
店鋪裝置40若接收庫存結果明細,則將關於各製品編碼之製品M 之店內倉庫4A之庫存數與賣場4B之庫存數顯示於顯示部44。又,店鋪終端40A可就各製品編碼,將陳列設定數登錄於記憶部42。又,店鋪終端40A係就各製品編碼,比較自庫存結果明細獲得之賣場4B之庫存數與陳列設定數,於賣場4B之庫存數低於陳列設定數之情形時,於顯示部44顯示賣場4B之庫存數低於陳列設定數。店鋪終端40A係例如於顯示部44以不同顏色顯示賣場4B之庫存數,或進行閃爍顯示。
店員可藉由瀏覽顯示部44而及時地特定出賣場4B之陳列數較陳列設定數少之製品M,及該製品M之店內倉庫4A之庫存數。因此,店員可迅速地自店內倉庫4A將製品移動至賣場4B之陳列架。藉此,可抑制銷售機會之流失。
其次,就使用盤點處理用所分配之RFID讀取器40B之簡易盤點處理進行說明。如上述般,製品資料庫70即時反映就各製品種類資料,店內倉庫4A及賣場4B之庫存狀況。然而,因某種原因(例如發生盜竊),關於特定之製品種類之製品M,可能出現存在於店內倉庫4A及賣場4B之實數與製品資料庫70上之數量不同之情形。因此,必須進行定期盤點作業。
於本實施形態中,店員可使用盤點處理用所分配之手持式RFID讀取器40B,簡易地進行盤點作業。具體而言,店員使用RFID讀取器40B,自被保管於店內倉庫4A之庫存架或賣場4B之陳列架之多個製品M,依序讀取標籤編碼。店鋪終端40A自RFID讀取器40B接收多個標籤編碼,製作盤點確認信號,並發送至管理裝置10。盤點確認信號包含盤點確認編碼、場所編碼、及盤點明細。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店內倉庫4A或賣場4B之壁面係由金屬箔(例如,鋁箔)被覆。藉此,因可屏蔽店內倉庫4A與賣場4B之間,自RFID讀取器40B照射之讀取用之電磁波,故可防止於店內倉庫4A內之製品M之讀取處理中,誤讀取賣場4B之製品M,及可防止相反 之狀況。
盤點確認編碼係可區分各盤點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由店鋪終端40A獨自設定。又,成為進行盤點之對象之場所係藉由場所編碼而被特定。於該情形時,成為進行盤點之對象之場所係店鋪4a之店內倉庫4A,或店鋪4a之賣場4B。盤點明細係基於自RFID讀取器40B接收之多個標籤編碼,由店鋪終端40A製作而成。盤點明細包含標籤編碼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與製品編碼55之明細。
管理裝置10若接收盤點確認信號,則基於盤點明細所包含之固有ID編碼53及場所編碼,檢索製品資料庫70。具體而言,管理裝置10係於製品資料庫70特定固有ID編碼53,確認與所特定之固有ID編碼53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72內之狀態72a是否為「庫存」,且場所與場所編碼(「店鋪4a之店內倉庫4A」或「店鋪4a之賣場4B」)是否一致。管理裝置10製作包含狀態及/或場所不一致之固有ID編碼53、及所對應之製品編碼55之不一致明細,將盤點結果信號發送至店鋪裝置40。盤點結果信號包含盤點結果編碼、場所編碼、及不一致明細。盤點結果編碼係可區分各盤點確認處理而設定之固有編碼,由管理裝置10獨自設定。
店鋪裝置40若接收盤點結果信號,則將不一致明細顯示於顯示部44。於店鋪4a可基於不一致明細,特定出製品資料庫70之庫存數與實數之間產生差之原因。可基於該原因之特定,藉由自店鋪終端40A對管理裝置10發送修正信號而修正製品資料庫70。
1‧‧‧本部
2‧‧‧工廠
3‧‧‧倉庫
4‧‧‧店鋪
4a‧‧‧店鋪
4b‧‧‧店鋪
4c‧‧‧店鋪
5‧‧‧通信線路
10‧‧‧管理裝置
20‧‧‧工廠裝置
30‧‧‧倉庫裝置
40‧‧‧店鋪裝置
M‧‧‧製品
P1‧‧‧捆包物
P2‧‧‧捆包物
S‧‧‧配送管理系統

Claims (7)

  1. 一種配送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發送側裝置,其配置於發送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之發送場所;受取側裝置,其配置於收取上述捆包物之收取場所;及管理裝置,其係經由通信線路與上述發送側裝置及上述受取側裝置進行通信;且上述複數個製品之各者具備記憶固有ID編碼之RFID標籤;上述管理裝置具備製品資料庫,該製品資料庫係就上述複數個製品,包含上述固有ID編碼及與上述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上述發送側裝置具備自上述RFID標籤讀取上述固有ID編碼之發送側RFID讀取器、及自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上述固有ID編碼且與上述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發送側終端;上述受取側裝置具備自上述RFID標籤讀取上述固有ID編碼之受取側RFID讀取器、及自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上述固有ID編碼且與上述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受取側終端;上述發送側終端係構成為製作包含由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所讀取之上述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發送明細,並將包含上述發送明細之發送信號發送至上述管理裝置;上述管理裝置係構成為若自上述發送側終端接收上述發送信號,則使用上述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上述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發送資訊,並更新上述製品資料庫; 上述受取側終端係構成為將包含由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上述捆包物內之任意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上述管理裝置;且上述管理裝置係構成為若自上述受取側終端接收上述收取信號,則使用上述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上述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進而,使用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所包含之上述發送資訊,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包含相同之發送資訊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收取資訊,並更新上述製品資料庫。
  2. 如請求項1之配送管理系統,其中上述製品資料庫之製品資訊包含特定出上述製品所存在之場所之場所資訊;且上述管理裝置係對上述收取信號之接收做出響應,於上述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中,將上述場所資訊更新為上述受取側裝置之場所。
  3. 如請求項1之配送管理系統,其中上述管理裝置係將上述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發送至上述受取側終端。
  4. 如請求項1之配送管理系統,其中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係構成為於上述捆包物之狀態下,以自上述捆包物內之所有製品之RFID標籤一次讀取固有ID編碼之方式,可對上述捆包物全體照射讀取用之電磁波。
  5. 如請求項1之配送管理系統,其中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係用於自各個製品之RFID標籤讀取固有ID編碼之手持式器件。
  6. 如請求項1之配送管理系統,其中上述製品係衣料品,上述發送場所係保管上述製品之倉庫,上述收取場所係銷售上述製品之 店鋪。
  7. 一種配送管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捆包有複數個製品之捆包物之配送管理方法,且上述複數個製品之各者具備記憶固有ID編碼之RFID標籤;管理裝置具備製品資料庫,該製品資料庫係就上述複數個製品,包含上述固有ID編碼及與上述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配置於發送場所之發送側裝置具備自上述RFID標籤讀取上述固有ID編碼之發送側RFID讀取器、及自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上述固有ID編碼且與上述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發送側終端;配置於收取場所之受取側裝置具備自上述RFID標籤讀取上述固有ID編碼之受取側RFID讀取器、及自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所讀取之上述固有ID編碼且與上述管理裝置進行通信之受取側終端;且該配送管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將由上述發送側RFDI讀取器讀取之上述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發送至上述發送側終端;上述發送側終端製作包含自上述發送側RFID讀取器接收到之上述捆包物之所有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發送明細,上述發送側終端將包含上述發送明細之發送信號發送至上述管理裝置;上述管理裝置使用自上述發送側終端接收到之上述發送信號所包含之上述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上述發送明細內之複數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組,並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發送資訊,並更新上述製品資料庫; 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將由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讀取之上述捆包物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發送至上述受取側終端;上述受取側終端將包含自上述受取側RFID讀取器接收到之上述捆包物內之任意之至少1個製品之固有ID編碼之收取信號,發送至上述管理裝置;且上述管理裝置使用自上述受取側終端接收到之上述收取信號所包含之一個固有ID編碼,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與上述收取信號所包含之1個固有ID編碼建立關連之製品資訊,進而使用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所包含之上述發送資訊,檢索上述製品資料庫,特定出包含相同發送資訊之製品資訊組,對所特定出之製品資訊組分別附加固有且相同之收取資訊,並更新上述製品資料庫。
TW105118026A 2015-08-10 2016-06-07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TW201706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8270A JP5878262B1 (ja) 2015-08-10 2015-08-10 配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配送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6922A true TW201706922A (zh) 2017-02-16

Family

ID=5544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026A TW201706922A (zh) 2015-08-10 2016-06-07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78262B1 (zh)
TW (1) TW201706922A (zh)
WO (1) WO2017026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0509B1 (ja) * 2016-10-11 2017-08-30 日本瓦斯株式会社 ガスボンベ管理システム
CN106651028B (zh) * 2016-12-21 2020-05-05 武汉市龙腾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多仓库自适应仓储管理方法及装置
JP6406489B1 (ja) * 2017-01-17 2018-10-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クリーニ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US11488456B2 (en) 2018-05-31 2022-11-01 Nec Corporation Article management system, article management apparatus, arti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7280481B2 (ja) * 2019-03-14 2023-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管理システム
JP2021015576A (ja) * 2019-07-16 2021-02-12 小西医療器株式会社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物品管理方法
WO2022244438A1 (ja) * 2021-05-18 2022-11-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1121A (ja) * 2000-03-16 2001-09-26 Hitac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入出庫物品自動登録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3327331A (ja) * 2002-05-09 2003-11-19 Fuji Electric Co Ltd 入出荷登録処理システム
JP2004345753A (ja) * 2003-05-20 2004-12-09 Le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出荷明細作成システム
JP4870335B2 (ja) * 2004-01-27 2012-02-08 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 流通管理システム
CN1918055B (zh) * 2004-05-31 2010-09-29 Tdk兰达株式会社 产品管理系统
JP2006103929A (ja) * 2004-10-08 2006-04-20 Sato Corp 入出荷検品システム
JP5082596B2 (ja) * 2007-06-01 2012-1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d読取装置、id読取方法、id読取プログラム及び検品装置
JP5170838B2 (ja) * 2007-11-12 2013-03-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対応付け方法、タグ移動方向検知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8262B1 (ja) 2016-03-08
JP2017036123A (ja) 2017-02-16
WO2017026142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06922A (zh) 配送管理系統及配送管理方法
US8082192B2 (en) Automated pass-through surgical instrument tray reader
JP6487553B2 (ja) 注文照合システム
US7411500B2 (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items or material from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N106575212B (zh) 激光移动安置墙
WO20161095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reshness information
CN104794507A (zh)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药品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5761088A (zh) 一种基于rfid和二维码的食品溯源系统
EP1342203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 retail operations
JP5669921B2 (ja) 所在管理システム
KR20160067807A (ko) 실시간 재고 파악이 가능한 스마트 물류관리 시스템
JP2019112231A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物品管理モジュール
Paul et al. Study of smart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US11526839B2 (en) RFID enterprise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6290617A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物品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15305A (ja) 所在管理システム
US10940997B2 (en) Movement path management system, movement path managemen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480200B2 (ja) 無線表示システム
JP2010277364A (ja) 電子棚札システム
KR101140585B1 (ko) 워크플로우를 이용한 물류관리 시스템
KR101594919B1 (ko) Rfid 태그 인코딩 방법, 시스템 및 테이블탑 형태의 rfid 태그 인코딩 장치
KR101738899B1 (ko) 식품의 위해성 평가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178326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ing visualizations
KR101424162B1 (ko) 개별 식별이 가능한 무선인식기술을 이용한 이동형 재고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9050426A (ja) 商品管理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