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6538A -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6538A
TW201706538A TW105114142A TW105114142A TW201706538A TW 201706538 A TW201706538 A TW 201706538A TW 105114142 A TW105114142 A TW 105114142A TW 105114142 A TW105114142 A TW 105114142A TW 201706538 A TW201706538 A TW 2017065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incident
lens component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5987B (zh
Inventor
Daisuke Shigematsu
Original Assignee
Patli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lite Corp filed Critical Patlite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6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6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9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2/00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8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 F21S8/081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of low-built type, e.g. landscape light
    • F21S8/083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of low-built type, e.g. landscape light of bollard type, i.e. with lighting fixture integrated into the standard or mounted on top of it and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ame diame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21V19/003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 holders, e.g. of circuit boards or substrates holding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1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透鏡零件(7)係將來自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21)而減少的配光特性的光源(6)的光進行分散。透鏡零件(7)係包含:光入射部(23),其係供來自被配置在光源位置(P)的光源(6)的光入射;及複數導光部(24A~24I),其係由光入射部(23)分歧,由光源位置(P)以放射狀延伸。各導光部(24A~24I)包含:與光入射部(23)相結合的基端部;朝向遠離光源(6)的外方出射光的出射端部;及一邊將入射至基端部的光作內面反射一邊導引的導光反射面。光入射部(23)及複數導光部(24A~24I)構成光分散構造。光分散構造係構成為:由該光分散構造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形成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的比大於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

Description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透鏡零件、及使用其之發光裝置。
自以往以來,在工廠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等設有信號顯示燈。信號顯示燈係將用以報知機械設備等的狀態的發光信號放出至周圍的發光裝置。信號顯示燈係具有例如:光源、及用以將來自光源的光朝向周圍導引的透鏡零件(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的信號顯示燈的透鏡零件係呈大致圓柱形狀的外形,具有被配置成放射狀的多數板狀導光體。在透鏡零件的軸方向的一端安裝有基板,在該基板構裝有作為光源的發光二極體(LED)。LED的光係通過透鏡零件而發出至周圍。
專利文獻2的信號顯示燈的透鏡零件係呈大致圓筒形狀。在透鏡零件的中央孔以縱向放置配置有基板,在該基板的兩面構裝有作為光源的LED。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896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225480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信號顯示燈中,係供對基板供電等之用的導電構件被配置在透鏡零件的周圍。該導電構件係供該信號顯示燈之用為特別設計及製造的專用零件,因此製造成本變高。
此外,在專利文獻2的信號顯示燈中,一般而言將具指向性的LED構裝在縱向放置的基板,因此容易在由周圍觀看時的視認性發生不均。
如上所示之課題並不侷限於信號顯示燈,在對周圍放出光的發光裝置為共通的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可以廉價的構成提升來自周圍的視認性的發光裝置及其所使用的透鏡零件。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將來自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而減少的配光特性的光源的光進行分散的透鏡零件。該透鏡零件係包含:光入射部,其係具有入射面,以供來 自被配置在預定之光源位置的光源的光進行入射;及複數導光部,其係由前述光入射部分歧,由前述光源位置以放射狀延伸。各導光部包含:與前述光入射部相結合的基端部;朝向遠離前述光源的外方出射光的出射端部;及一邊將由前述光入射部入射至前述基端部的光作內面反射一邊導引至前述出射端部的導光反射面。前述光入射部及前述複數導光部構成光分散構造。該光分散構造係構成為:由該光分散構造出射的光中對前述光軸呈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向的光度的比,大於前述光源的前述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
該透鏡零件係可在光源位置配置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LED)來使用。即使光源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而減少的配光特性,透過透鏡零件的光亦可具有抑制遠離光軸的方向的光的光度降低的配光特性。亦即,由於藉由透鏡零件來補正光源的配光特性,因此在遠離光軸的方向,亦可確保較大光度。因此,可提高使用該透鏡零件的發光裝置的視認性。而且,無關於光源的配光特性,均可提高視認性,因此可提高光源的配置自由度,進而可減低使用該透鏡零件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成本。更具體而言,可以可利用通用品,俾以作電性連接的方式,設定光源的配置,因此可減低製造成本。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包含:第1導光部;及相較於前述第1導光部較遠離前述光軸作配置,與對前述第1導光部的入射光量相 等的光量的光由前述光源入射的第2導光部。此時,可使分別通過位於相互不同的位置的第1導光部及第2導光部的光的光量相互相等,因此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在該構成中,亦可前述第1導光部及前述第2導光部係分別具有一對導光反射面,前述一對導光反射面間的間隔係相較於前述第1導光部,前述第2導光部為較大。藉由該構成,可使入射至第1導光部及第2導光部的光的光量輕易地相等。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入射面係包含:與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基端部分別對向配置,且將來自前述光源的光集光或變換成平行光而入射至相對應的前述導光部的複數入射區域。此時,來自光源的光係按對應由光源發出的方向的每個部分,通過相對應的入射區域,一邊抑制之後的擴展,一邊被導引至相對應的導光部。藉此,可使入射至各入射區域的光確實地入射至相對應的導光部。亦即,可對複數導光部確實地分配光。此外,藉由入射區域,朝向相對應的導光部,光被集光或變換成平行光,因此即使未加大導光部的基端部,亦可將入射至入射區域的光確實地導引至導光部。因此,可抑制導光部的基端部大型化,對應此,可提高導光部,甚至透鏡零件的設計自由度,因此可有助於視認性的提升及製造成本的低減。
在該構成中,亦可前述複數入射區域係包含:第1入射區域;及相較於前述第1入射區域較遠離前 述光軸作配置,比前述第1入射區域為更寬的第2入射區域。由於光源的配光特性,在第2入射區域中,與第1入射區域相比,平均單位面積的光量會降低。因此,藉由加寬第2入射區域,來增多對第2入射區域的入射光量。結果,可增多通過相對應的第2導光部的光的光量。因此,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更具體而言,亦可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由前述光源位置面對的前述第2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比由前述光源位置面對的前述第1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為更寬。藉由該構成,使第2入射區域比第1入射區域更為寬廣的設計變得較為容易。藉此,可有助於視認性的提升及製造成本的低減。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包含:由前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相對前述光軸所成角度比該光入射至前述光入射部時相對前述光軸所成角度為更大的至少一個導光部。此時,在通過該導光部的前後,以光的方向遠離光軸的方式改變。因此,可將光有效率地導引至相對光軸形成較大角度的方向,因此有助於實現光分散構造。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分別被配置在:關於沿著以前述光源位置為中心且包含前述光軸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均等分割的方式相互分離而作設定的複數出射區域。此時,可將關於透鏡零件的周方向的視認性不均 抑制為較小,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此時,可將關於透鏡零件的周方向的視認性不均抑制為較小,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關於沿著以前述光源位置為中心且包含前述光軸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均等分割的複數出射方向分別出射光。此時,可將關於透鏡零件的周方向的視認性不均抑制為較小,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以和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地延伸的板狀,前述出射端部係具有以遠離前述光源位置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呈凸彎曲的彎曲部。此時,當以包含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的剖面觀看時,形成出射端部朝外方突出的凸彎曲線,藉此,出射端部係具有集光功能。藉此,在該剖面,由光源出射的光的方向即使以放射狀擴展,亦藉由通過導光部,抑制該擴展。結果,可使光朝向特定方向放射,因此有助於視認性提升。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出射端部係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出射平行光。此時,可使由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的方向 為一定。例如,若在透鏡零件的外側設置具有光擴散功能的光學零件,可使由各導光部入射至光學零件的光的方向成為一定,因此輕易設計光學零件。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出射端部係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此時,可將由出射端部被出射的光擴散,因此可更進一步提升由周圍觀看時的視認性。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其係包含:前述透鏡零件;及被配置在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位置的光源。在該發光裝置中,係可與透鏡零件相關連而得前述作用效果。
發光裝置亦可另外包含透光性罩蓋,其係被配置在前述透鏡零件的外方,且具有將由前述透鏡零件被入射的光進行擴散的擴散部。藉由該構成,由透鏡零件被出射的光係透過罩蓋而擴散而朝周圍發出。因此,可將由周圍觀看發光裝置時的視認性不均抑制為較小。
此外,在該構成中,前述光入射部、前述複數導光部及前述擴散部構成光分散構造,該光分散構造係以由該光分散構造出射的光中對前述光軸呈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向的光度的比,大於前述光源的前述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的方式所構成。藉由該構成,無關於光源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而減少的配光特性,與該配光特性相比較,關於透過透鏡零件及罩蓋的光,抑制遠離光軸的方向的光的光度的降低。此外,如 前所述,由於光源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因此可以可利用通用品俾以作電性連接的方式設定光源的配置,對應此,可減低製造成本。因此,可提高發光裝置的視認性,而且,可減低發光裝置的製造成本。
此外,在該構成中,亦可前述擴散部係包含複數擴散透鏡部,以供由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被出射的光分別入射。藉由該構成,可藉由調整擴散透鏡部的設計變數,來調整擴散情況或來自周圍的觀看方式。因此,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在該構成中,亦可前述擴散透鏡部係包含:朝向相對應的前述出射端部呈凸狀的凸透鏡面、或相對相對應的前述出射端部呈凹狀的凹透鏡面。藉由該構成,可以簡單構成來使光擴散。
在該構成中,亦可各出射端部係與一個前述擴散透鏡部相對應。藉由該構成,出射端部與擴散透鏡部係以一對一相對應,因此輕易設計用以提高視認性的發光裝置。
此外,在前述構成中,亦可各出射端部係與連續的複數前述擴散透鏡部相對應。藉由該構成,可使來自一個出射端部的光,通過罩蓋的複數擴散透鏡部而以大範圍擴散。結果,可使視認性更加提升。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光源係包含共有前述光軸且以彼此正相反的方向發光的一對光源。此時,可提高來自全周的視認性。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另外包含:具有分別構裝有前述一對光源的一對主面的基板。此時,較佳為前述透鏡零件係具有對應前述一對光源的一對前述光源位置,且具有光源收容部,該光源收容部係具有以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地延伸的筒形狀的外形,並且將前述一對光源以透過前述基板而分別配置在一對前述光源位置的方式進行收容。接著,較佳為前述複數導光部係以對各光源,各包圍複數個的方式而設。此時,可以實用的構造實現發光裝置。例如,亦可沿著前述筒形狀的軸線而使基板成為縱向放置,因此易於簡化用以供電至基板的構造。
在該構成中,亦可前述透鏡零件係包含將前述筒形狀的外形以周方向分割成複數個的分割體,複數個分割體以前述周方向相互結合,藉此形成筒形狀的外形。藉由該構成,透鏡零件的分割體與不分割的情形相比,形狀被簡化,因此容易製造。例如,在發光裝置的某切剖面中,可組合分別構成光源周圍的半周左右(180度左右)的區域的一對透鏡零件,來構成包圍光源周圍的大致全周(360度左右)的區域的透鏡零件。此外,可使用較少種類的基本透鏡零件,來構成可對應各種角度範圍的透鏡零件。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透鏡零件係具有將沿著以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的中心軸線延伸的筒形狀,以周方向部分 形成切口的外形,該外形係具有在前述中心軸線的周圍超過180度的中心角。此時,可實現除了形成切口的部分之外的超出180度的大範圍之來自周圍的高視認性。形成切口的空間亦可利用在用以安裝發光裝置。
此外,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透鏡零件係可沿著前述筒形狀的軸線連結複數個,複數前述基板分別被配置在複數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收容部,另外包含連接器,其係將分別被配置在鄰接的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收容部的前述基板彼此作電性連接。此時,可將複數透鏡零件連結加以利用。此時,可將基板以連接器相互輕易作電性連接。更具體而言,透鏡零件沿著筒形狀的軸線被連結,因此可使分別被配備在相連結的一對透鏡零件的基板的端緣彼此相對向。因此,藉由在一對基板相對向的端緣分別配置可相互嵌合的一對連接器,可將該等一對基板作電性連接。在如上所示之供基板彼此相連接之用的連接器係可使用通用品,因此可減低發光裝置的製造成本。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前述基板使前述一對主面沿著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筒形狀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而且由前述軸線偏位作配置,前述連接器被構裝在前述一對主面之中接近前述軸線之側的第1主面。藉此,由被構裝在前述第1主面的前述光源至前述入射面的距離係由被構裝在前述一對主面之中遠離前述軸線之側的第2主面的前述光源至前述入射面的距離為更長。因此,在基板 的第1主面側係可確保比第2主面側為較大的空間,可在該較大的空間配置連接器。因此,對連接器的大小的限制變少,因此連接器的選擇自由度提高,因此容易採用通用品的連接器。藉此,可達成更進一步的成本降低。
其中,在本說明書中,「相等」的表現係包含:相同及大致相同之雙方涵義者。此外,關於「均等」的表現亦同。在此,相同係包含有在製造上的誤差或公差的範圍內的不同的情形者,為慣例作為相同者來處理的情形。此外,大致相同係除了前述相同的情形之外,為包含值在可容許的誤差範圍內為不同的情形者。此時,若值在可容許的誤差的範圍內,被設為可得沒有大差異的效果的情形。可容許的誤差的範圍為±3%、±5%、±10%的任一者,依發光裝置的設計而異。例如,透鏡零件的出射端部與罩蓋的擴散部愈為遠離,關於由透鏡零件的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的方向的誤差要件愈為嚴謹。
1‧‧‧積層信號燈(發光裝置)
2‧‧‧顯示單元(發光裝置)
2a‧‧‧軸線
3‧‧‧基部單元
4‧‧‧頂部罩蓋
6‧‧‧光源
7‧‧‧透鏡零件
7a‧‧‧軸線
8‧‧‧基板
9‧‧‧罩蓋
9a‧‧‧軸線
11‧‧‧光源收容部
12‧‧‧主面
14、15、16、17‧‧‧連結部
18、19‧‧‧連接器
21‧‧‧光軸
22‧‧‧入射面
23‧‧‧光入射部(光分散構造)
24A~24K‧‧‧導光部(光分散構造)
25‧‧‧基端部
26‧‧‧出射端部
26A、26B、26C‧‧‧出射端部
27‧‧‧導光反射面
28A~28I‧‧‧角度範圍
30、31‧‧‧平面
32、44‧‧‧連接部
34A~34K‧‧‧入射區域
35‧‧‧直線
36‧‧‧中間部
37、38‧‧‧兩端部
39‧‧‧彎曲部
40‧‧‧擴散透鏡部(光分散構造、擴散部)
41‧‧‧凸透鏡面
42‧‧‧凹透鏡面
43‧‧‧一體成形品
45‧‧‧連接部
46‧‧‧一體成形品
47‧‧‧安裝構件
48‧‧‧組裝品
51‧‧‧第1半部(分割體)
52‧‧‧第2半部(分割體)
55‧‧‧凹處
A1、A2‧‧‧方向
D1、D2‧‧‧角度
D3‧‧‧中心角
L1‧‧‧間隔
L2‧‧‧預定距離
P‧‧‧光源位置
P0‧‧‧中心位置
R‧‧‧周方向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積層信號燈的概略構成的斜視圖。
圖2係前述積層信號燈所配備的顯示單元的分解斜視圖。
圖3係前述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圖4係前述顯示單元的縱剖面圖。
圖5A~圖5E係表示前述顯示單元所配備的透鏡零件的光的配光特性的橫剖面圖。
圖6係將透鏡零件的要部放大的橫剖面圖。
圖7A及圖7B係表示作為光源的LED的配光特性之例的特性圖。
圖8係將表示罩蓋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的要部放大的剖面圖。
圖9A及圖9B係表示透鏡零件的出射端部的變形例的透鏡零件的要部的橫剖面圖,放大顯示導光部。
圖10係透鏡零件的導光部的出射端部與罩蓋的對應關係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的要部的橫剖面圖。
圖11係表示顯示單元的透鏡零件與罩蓋被一體化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圖12係表示顯示單元的透鏡零件為剖面半圓形時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圖13係表示顯示單元的透鏡零件為剖面半圓形時的其他變形例的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圖14係表示顯示單元的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圖15係包含局部形成有切口的形狀的顯示單元的積層信號燈的斜視圖。
圖16係表示透鏡零件的另外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圖17係包含另外其他變形例之透鏡零件的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圖18係包含另外其他變形例之透鏡零件的顯示單元的橫剖面圖。
以下參照所附圖示,詳加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按照作為發光裝置的積層信號燈、及其所使用的透鏡零件來進行說明,惟透鏡零件係可廣泛適用在以警告燈為代表之各種形態的發光裝置。可例示積層信號燈、顯示燈、散光式警光燈、旋轉燈等,作為警告燈。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積層信號燈1的概略構成的斜視圖。此外,圖2係積層信號燈1所配備的顯示單元2的分解斜視圖,圖3係其橫剖面圖,圖4係其縱剖面圖。此外,圖5A~圖5E係表示顯示單元2所配備的透鏡零件7的要部的光的配光特性的橫剖面圖。此外,圖6係將透鏡零件7的要部與光源6等放大的橫剖面圖。
參照圖1,積層信號燈1係在單一方向呈長形的柱狀形狀,在使其長邊方向例如沿著上下方向的狀態下作設置。積層信號燈1亦可使其長邊方向沿著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作設置。
積層信號燈1係具有:發出光信號的複數顯示單元2;為了對複數顯示單元2供給電力而被配置在該積層信號燈1的基部的基部單元3;及被配置在該積層信 號燈1的頂部的頂部罩蓋4。顯示單元2若有至少一個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按照有2個顯示單元2的情形來進行說明。
積層信號燈1係沿著其長邊方向,將頂部罩蓋4、複數顯示單元2、及基部單元3,在積層狀態下彼此相連結而成。基部單元3的下側的端部係構成為將積層信號燈1直接或透過支柱等安裝構件(未圖示),安裝在預定之安裝處(例如自動機械的本體部)。
複數顯示單元2係構成為彼此相同,響應來自未圖示的控制裝置的指令信號,顯示光信號。光信號係跨遍周圍全周而以放射狀發出。控制裝置係可收容在基部單元3,亦可設在積層信號燈1的外部。
參照圖2及圖3,顯示單元2係具有:發光的複數光源6;用以將來自複數光源6的光導引至周圍外方的筒狀透鏡零件7;支持複數光源6的基板8;包圍透鏡零件7的透光性的剖面圓形的筒狀罩蓋9。
顯示單元2的外形係藉由罩蓋9予以規定,呈剖面圓形的筒形狀。在罩蓋9的內側以巢套狀同心配置有透鏡零件7。透鏡零件7與罩蓋9係彼此以不同個體所形成,彼此對位。在透鏡零件7的內部係形成有光源收容部11,在此,以縱向放置配置有基板8。「縱向放置」在此係指以與顯示單元2的軸線2a呈平行地配置基板8的主面。基板8係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對主面12。基板8的主面12係呈長形的大致矩形,其長邊與罩蓋9的軸線9a 呈平行來作配置。罩蓋9的軸線9a係與顯示單元2的軸線2a相一致。此外,基板8的重心係被配置在透鏡零件7的軸線7a(或罩蓋9的軸線9a)上或其近傍。
參照圖2及圖4,顯示單元2係構成為可沿著軸線2a而與其他顯示單元2相連結。此外,顯示單元2係構成為可與基部單元3相連結。此外,顯示單元2係構成為可與頂部罩蓋4相連結。以下係按照將顯示單元2彼此相連結的情形來說明。
罩蓋9係在關於軸線9a的兩端部分別具有連結部14、15。透鏡零件7係在關於該透鏡零件7的軸線7a的兩端部分別具有連結部16、17。藉此,透鏡零件7係構成為可沿著軸線7a連結複數個。亦即,連結部16、17係可將沿著軸線7a鄰接配置的2個透鏡零件7彼此相連結。此外,設有將分別被配置在鄰接的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的基板8彼此作電性連接的一對連接器18、19。
基板8係在主面印刷有形成供電至光源6的電路的一部分的配線圖案的印刷配線板,以基板8的長邊方向與透鏡零件7的連結方向呈平行的方式作配置。在形成在基板8上的電路連接有一對連接器18、19。
連接器18係被固定在關於長邊方向的基板8的其中一方端部,可與鄰接該端部的單元所配備的基板(未圖示)相對應的連接器(未圖示)作電性連接。連接器19係被固定在關於長邊方向的基板8的另一方端部, 可與鄰接該端部的單元所配備的基板(未圖示)相對應的連接器(未圖示)作電性連接。
在基板8的其中一方主面12係構裝有複數,例如2個光源6。此外,在基板8的相反側的另一方主面12亦構裝有複數,例如2個光源6(參照圖4)。基板8的兩面的光源6朝向彼此正好相反的方向(基板8的兩側)發光。
光源6具體而言為發光二極體(以下亦稱為「LED」)。LED係由發光元件晶片所成。光源6係具有:預定之配光特性、及相當於該配光特性的中心軸的光軸21。光源6的光軸21係與基板8所對應的主面12呈垂直。位於基板8的表背的其中一方一對光源6(例如在圖4中在上側圖示的2個光源6)的光軸21係相一致,亦即處於同一直線狀。與該對遠離配置之另一方一對光源6的光軸21亦彼此相一致。
在圖7A中顯示光源6的配光特性的一例。在該配光特性中,係以沿著光軸21之其中一方方向(亦稱為「主發光方向」)的光度為最高,隨著遠離主發光方向,光度會減少,與主發光方向呈正交的方向或相對主發光方向呈90度以上的角度的方向的光度係實質上為零。
該實施形態的透鏡零件7係藉由彌補如上所示之光源6的配光特性,將來自光源6的光分散至更寬的範圍,當由周圍全周觀看時,可得均等的視認性。
以下針對光源6及基板8的構成,按照前述 之例來進行說明,惟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可為使基板8的表背的一對光源6的光軸21不相一致的配置,亦可為光源6相對基板8的主面12以垂直以外的方向發光的配置,亦可使用將光源6僅構裝在單面的複數基板8,亦可為將連接器18、19的至少一方廢止的構成。此外,構裝在基板8的其中一方表面的光源6的數量若有至少一個即可。
此外,以可適用於透鏡零件7的光源6而言,以如圖7A所示之具有隨著遠離光軸21(放射角度為0°的方向),光度單調減少的配光特性的LED為例進行說明,惟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圖7B所示,亦可使用以相對主發光方向(沿著光軸21的方向。放射角度0°的方向)具有某角度的方向具有最高光度的配光特性的LED作為光源6。以光源6而言,若具有隨著遠離光軸21,光度會減少的配光特性即可,更具體而言,若具有相較於光軸21的方向(主發光方向)的光度,相對光軸21為預定角度(例如90度)的方向的光度為較小的配光特性即可。圖7A及圖7B均為如上所示之配光特性之例。
參照圖3,透鏡零件7係包含有:配置光源6之預定之光源位置P;形成與該光源位置P相對向的入射面22的光入射部23;及以由光入射部23分歧而由光源位置P以放射狀延伸而包圍光源位置P的方式作配置的複數導光部24A~24I。在該實施形態中,光源位置P有4個,按每個光源位置P設有:一個光入射部23;及複 數,例如9個導光部24A~24I。但是,在該實施形態中,與被構裝在基板8的共通主面12上的2個光源6相對應的2個光源位置P所對應的入射部23係一體化,而且,對應該等2個光源位置P的複數導光部24A~24I係分別一體化。
複數導光部24A~24I係分別呈板狀。更具體而言,導光部24A~24I係呈以與和光軸21呈正交且通過光源位置P的直線35呈平行地延伸的板狀。直線35係相當於與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呈平行的直線,以圖3的紙面垂直方向延伸。複數導光部24A~24I以全體而言,係配置成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的放射狀。複數導光部24A~24I係在橫跨透鏡零件7的剖面(圖3所表示的剖面)中,沿著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的周方向R,以在夾著光軸21的兩側形成對稱形的方式作配置。
導光部24A係以沿著光軸21的方式作配置。相對導光部24A,以遠離光軸21的方式,依序配置有導光部24B、24D、24F、24H,在與該等為夾著光軸21的相反側,相對導光部24A,以遠離光軸21的方式,依序配置有導光部24C、24E、24G、24I。導光部24B及導光部24C係具有夾著光軸21彼此對稱的形狀及配置。導光部24D及導光部24E係具有夾著光軸21彼此對稱的形狀及配置。導光部24F及導光部24G係具有夾著光軸21彼此對稱的形狀及配置。導光部24H及導光部24I係具有夾著光軸21彼此對稱的形狀及配置。關於處於該等對稱形 關係的一對導光部24B~24I,係主要針對其中一方進行說明。
參照圖5A~圖5E,各導光部24A~24I係具有:與光入射部23相結合的基端部25;將光出射至遠離光源6的外方的出射端部26;及一邊將由光入射部23入射至基端部25的光進行內面反射一邊導引至出射端部26的一對導光反射面27。該等符號在圖5A~圖5E中,僅標註導光部24A~24I之中的一部分。
複數導光部24A~24I係分別設計如下。亦即,在由光源6發出的光之中,相對光軸21的角度位於預定的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的光係分別透過對應各自的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而決定之預定的導光部24A~24I。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各自的形狀或大小係依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而定。以下係有將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的範圍的各中央值稱為「光源出射角度」的情形。
具體而言,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的光通至導光部24A。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係包含光軸21,相對光軸21呈對稱地被設定的角度範圍,對應此的光源出射角度為0度。
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的光分別通至導光部24B、24C。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係分別鄰接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而夾著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彼此被配置在相反側的相等大小的角度範圍,其大小係大 於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若將角度範圍的大小以該角度範圍的符號表示,為28B=28C>28A的關係。對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的光源出射角度係彼此相等且相對較小的銳角(並不包含0度)。
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的光分別通至導光部24D、24E。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係在比光軸21為更遠之側分別鄰接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而被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範圍,其大小係比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為更大。若將角度範圍的大小以其角度範圍的符號表示,有28D=28E>28B=28C的關係。對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的光源出射角度係彼此相等,相較於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B、28C的光源出射角度為較大之相對中程度的銳角。
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的光分別通至導光部24F、24G。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係在比光軸21為更遠之側分別鄰接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而被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範圍,其大小係大於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若將角度範圍的大小以其角度範圍的符號表示,有28F=28G>28D=28E的關係。對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的光源出射角度係彼此相等,比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D、28E的光源出射角度為較大之相對大的銳角。
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G及對應該等的光源出射角度係以朝向該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G由光源6 被出射的光的光量成為彼此相等的方式作設定。
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28I的光分別通至導光部24H、24I。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28I係在比光軸21為更遠之側分別鄰接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而被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範圍。若將角度範圍的大小以其角度範圍的符號表示,有28H=28I的關係。對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28I的光源出射角度係彼此相等,比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的光源出射角度為較大之相對大的銳角。
此外,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28I的大小係以比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F、28G的大小的一半為更大的方式作設定。詳言之,以通過導光部24H、24I的光量成為通過導光部24F、24G的光量的約一半的方式設定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28I的大小。對應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H(或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I)的導光部24H(或導光部24I)係與基板8之相反側的導光部24H(或導光部24I)相鄰接。該等相互鄰接的2個導光部24H彼此(或2個導光部24I彼此)係相互協同,以相同方向發光。因此,通過該等相互鄰接的2個導光部24H的光的光量的合計係與通過其他各導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
光源位置P係分別對應複數光源6而設,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設有4個。對應各光源位置P,光入射部23與複數導光部24A~24I的成組合計設有4組,構成為彼此相同。該等係以分別成為對稱形的方式形成在以:包 含複數光源位置P的中心位置P0的平面且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平面30(參照圖3及圖4)、及包含複數光源位置P的中心位置P0且與基板8的主面12及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呈正交的平面31(參照圖4)予以區劃的透鏡零件7的4個部分。
此外,透鏡零件7係具有收容透過基板8分別配置在複數光源位置P的複數光源6的光源收容部11。
光源收容部11係以:4個光入射部23;及將相對基板8位於相反側的光入射部23的緣部彼此相連接的一對連接部32予以區劃。連接部32係具有作為保持基板8之長邊緣部的保持部的溝。光源收容部11係在關於透鏡零件7的軸線7a的兩側被開放,可在光源收容部11內放入基板8,並且可將連接器18、19與鄰接的其他顯示單元所對應的連接器相連接。當基板8被收容在光源收容部11予以保持時,該基板8的各光源6係在透鏡零件7所對應的光源位置P,以朝向光軸21通過導光部24A的預定方向的方式作配置。
對應複數光源位置P的4組光入射部23與複數導光部24A~24I係藉由透光性構件而一體形成。以透光性構件而言,可利用例如甲基丙烯酸樹脂、玻璃等。此外,此與一對連結部16、17及一對連接部30係以同材料一體形成。如上所示所形成的透鏡零件7係其外形的概略形狀亦即基本外形為以與光軸21呈正交且通過光源位置 P的直線呈平行地延伸的剖面圓形的筒形狀。
以下根據4個之中的1個光源位置P,說明透鏡零件7。
參照圖5及圖6,光入射部23係呈與光源位置P相對向的剖面大致半圓筒形狀。光入射部23係具有與光源位置P側相對向而凹陷的入射面22。在該入射面22係入射來自被配置在光源位置P的光源6的光。
入射面22係由複數,例如9個入射區域34A~34I所構成。該等9個入射區域34A~34I係互為相鄰者彼此連續相連,對應9個導光部24A~24I,以與導光部24A~24I的數量為相同數量而設。複數入射區域34A~34I的各個係形成為朝向光源位置P突出的凸彎曲形。複數入射區域34A~34I彼此相連的入射面22係以全體而言形成以由光源位置P後退的方式呈凹陷的凹彎曲形。
入射區域34A係以供光軸21通過的方式作配置。以相對入射區域34A為遠離光軸21的方式,依序配置有入射區域34B、34D、34F、34H。在與該等為相反側,以相對入射區域34A為遠離光軸21的方式,依序配置有入射區域34C、34E、34G、34I。
入射區域34A~34I係分別對向配置在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通過光源6所對應的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的光,變換成平行光而入射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
例如,入射區域34A~34G係隨著遠離光軸 21而變寬。入射區域34H、34I雖然離光軸21最遠,但是比鄰接接近光軸21之側的入射區域34F、34G為較小。
入射區域34A~34I的大小係在包含光軸21且橫斷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切剖面(相當於圖5)中,可表示為由光源位置P面對的入射區域34的角度範圍(亦稱為「中心角」)。入射區域34A~34I的中心角具體而言係與前述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相一致。以下在中心角係標註與相對應的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為相同的符號來進行說明。
複數入射區域34A~34I係針對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延伸的方向為相同的大小,但是相對應的中心角28A~28I為不同。例如有入射區域34A的中心角28A<入射區域34B的中心角28B=入射區域34C的中心角28C<入射區域34D的中心角28D=入射區域34E的中心角28E<入射區域34F的中心角28F=入射區域34G的中心角28G的關係。
導光部24A~24G係來自相對應的入射區域34A~34G的入射光量為彼此相等,藉此,通過該導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彼此相等。
導光部24A~24I的一對導光反射面27係藉由導光部24A~24I的板形狀相對向的一對主面所形成,由導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延伸至出射端部26。在導光部24A~24G中,如遠離光軸21的導光部24A~24G 般,基端部25的一對導光反射面27間的間隔L1(參照圖6)被加寬。因此,導光部24B的該間隔L1比導光部24A的該間隔L1為更大,此外,導光部24D的該間隔L1比該間隔L1為更大,此外,相較於該間隔L1,導光部24F的該間隔L1被加大。
此外,關於導光部24H、24I,係設定如下。與彼此朝向相反側發光的一對光源6的各個相對應的透鏡零件7的導光部24H(或導光部24I)係相互鄰接。該等相互鄰接的2個導光部24H彼此(或2個導光部24I彼此)係相互協同以相同方向發光。通過相互鄰接的2個導光部24H(或導光部24I)的光的光量的合計係與通過其他各導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對相互鄰接的2個導光部24H(或導光部24I)的入射光量的合計係與對其他各導光部24A~24G的入射光量相等。
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係在包含光軸21的平面(相當於透鏡零件7的橫剖面)中,被分別配置在關於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的周方向,以均等分割預定之角度範圍的方式相互分離作設定的複數出射區域。例如預定的角度範圍係沿著光軸21的方向位於中央的180度的角度範圍。將該角度範圍,包含兩端而對應導光部24A~24I的數量作均等分割,相互分離設定有9個出射區域。配置有該等出射區域的各自的預定位置,例如中央角度位置所對應的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
複數導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係以彼 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
此外,關於導光部24H、24I,如前所述,來自與彼此朝向相反側發光的一對光源6的各個相對應的透鏡零件7的2個導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的光量的合計,係與來自其他各導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的光的光量相等。
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係在包含光軸21且橫斷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切剖面中呈直線,出射平行光(參照圖5A~圖5E的二點鏈線)。該平行光的方向係設定如下。
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係在包含光軸21的平面(相當於透鏡零件7的橫剖面)中,關於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的周方向R,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均等分割的複數出射方向A2分別出射光。例如,預定之角度範圍係沿著光軸21的方向位於中央的180度的角度範圍。將該角度範圍,包含兩端而對應導光部24A~24I的數量作均等分割,設定有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方向A2。出射方向A2係沿著光軸21的方向(0度方向)、及在該0度方向的兩側相對該0度方向形成22.5度、45度、67.5度、90度的角度的複數方向。
複數導光部24B~24I的出射方向A2相對光軸21所成角度D2係比通過該導光部24A~24I的光入射至相對應的光入射部23的方向A1相對光軸21所成角度D1(相當於相對應的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所對應 的光源出射角度)為更大。在圖6中圖示方向A1、A2及關於導光部24B的角度D1、D2。此外,在圖5B~圖5E中圖示關於導光部24B、24D、24F、24H的角度D1、D2。
參照圖4,關於複數導光部24A~24I,出射端部26係關於與光軸21呈正交且通過光源位置P的直線35所延伸的方向((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延伸的方向。相當於圖4的紙面上下方向),具有中間部36及兩端部37、38。其中,在圖4中,僅針對導光部24A加以圖示。其中一方端部37係位於透鏡零件7的軸線方向的端部。另一方端部38係位於透鏡零件7的軸線方向的中央位置,與對應朝相同方向出射的另一方光源6的透鏡零件7的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端部38相鄰接。出射端部26在端部38中係具有沿著透鏡零件7的軸線7a的直線狀輪廓的部分,在由端部37至中間部36的區域,具有以遠離光源位置P的方向呈突出的凸彎曲線狀輪廓的彎曲部39。出射端部26之如上所示之形狀係具有將來自光源6的光變換成沿著水平方向(與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呈正交的方向)的平行光的功能。
在圖4所示之縱剖面中,光源6的光軸21係沿著水平方向(與透鏡零件7的軸線7a呈正交的方向)。來自光源6的光係以呈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而以上下擴展的扇狀的方式以放射狀發出。光係藉由通過導光部24A~24I且通過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形成為 沿著水平方向的平行光(參照圖4的二點鏈線)。該平行光係之後透過罩蓋9。
參照圖3及圖4,罩蓋9係呈剖面圓形的筒形狀,被配置在透鏡零件7的外方,作為套件(glove)來發揮功能。罩蓋9係具有作為將由透鏡零件7的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被入射的光擴散的擴散部的複數擴散透鏡部40。
擴散透鏡部40亦可具有對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以一對一的關係而設的透鏡部。亦即,來自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平行光亦可分別入射至相對應的特定的1個擴散透鏡部40。
具體而言,擴散透鏡部40係具有朝向相對應的出射端部26的凸狀的凸透鏡面41。該凸透鏡面41在該實施形態中,係形成在形成於罩蓋9的內周面的剖面半圓形突條的表面,該突條係與罩蓋9的軸線9a呈平行地跨遍罩蓋9的軸方向的預定範圍延伸。
圖8係將表示罩蓋9之變形例的顯示單元2的要部放大的剖面圖。
以擴散透鏡部40而言,亦可取代凸透鏡面41,而藉由對相對應的出射端部26呈凹狀的凹透鏡面42所構成。凹透鏡面42亦可為例如形成在罩蓋9的內周面的剖面半圓形凹條的表面。此外,以凸透鏡面及凹透鏡面而言,不限於突條及凹條的表面,亦可為例如點狀的突起或凹陷形狀的表面。此外,該等凸透鏡面及凹透鏡面之雙 方亦可形成在罩蓋9。
罩蓋9的擴散部亦可取代擴散透鏡部40,而具有在內部使光漫射的擴散材(未圖示),亦可具有可將光擴散的類似梨皮斑點表面(未圖示)。
在圖3所示之例中,設在罩蓋9的內面的突條數量係比出射端部26的數量為更多。未對應出射端部26的突條雖然具有與擴散透鏡部40相同的構成,但是並未作為擴散透鏡部40來發揮功能,為虛擬的擴散透鏡部。虛擬的擴散透鏡部係不易看到在透鏡零件7中不參與發光的部分的內部,可使顯示單元2更為美觀。
參照圖3~圖5E,在該實施形態中,由4個光源6沿著水平方向相互成為相反方向地使光以放射狀發出。光係入射至透鏡零件7,被分開導引至複數導光部24A~24I。藉此,光係以成為彼此相等的光量的方式,被分配在光源位置P的周圍以均等的角度範圍作設定的複數方向,由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以平行光被出射。更具體而言,由導光部24A~24G被出射的光量彼此相等,由2個導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朝向相同方向被出射的光量的和係與由其他各導光部24A~24G被出射的光量為相等。由透鏡零件7被出射的光係在罩蓋9的擴散透鏡部40被擴散而發至周圍。如上所示之顯示單元2係即使由周圍的任何方向觀看,亦由於可以均等的明亮度觀看發光部分,因此可實現較高的視認性。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透鏡零件7的光 入射部23、及透鏡零件7的複數導光部24A~24I構成光分散構造。此外,透鏡零件7的光入射部23、透鏡零件7的複數導光部24A~24I、及罩蓋9的擴散部構成光分散構造。該光分散構造係構成為由該光分散構造所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呈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的比,係大於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
具體而言,說明由一個光源6被發出且由透鏡零件7所出射的光。通過導光部24A的光係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將該方向的光度設為「1」。接著,通過導光部24H(亦可為導光部24I)的光係對光軸21呈作為預定角度的90度的方向的光,但是與導光部24A相比,光量為一半且出射端部26的面積為大致相等。因此,對光軸21呈90度的方向的光度為「0.5」。由光分散構造被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呈90度的方向的光度「0.5」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1」的比為0.5。
相對於此,在光源6的配光特性(參照圖7A)中,對光軸21呈90度的方向的光度「0」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1」的比為0。
因此,由光分散構造(導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呈90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的比(0.5)係大於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0)。
此外,關於透鏡零件7全體(4個光源6)亦 同。亦即,關於光分散構造,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為由2個光源6通過導光部24A的光。對光軸21呈90度的方向的光係由4個光源6通過4個導光部24H的光。
因此,由4個光源6由光分散構造(導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呈90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2」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2」的比(1)係大於4個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0)。
此外,罩蓋9的擴散部係以使對罩蓋9的光的入射方向均等分散的方向出射光。因此,由包含罩蓋9的擴散部時的光分散構造(導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對光軸21呈90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光軸21的方向的光度的比係與不包含罩蓋9的擴散部時相同,成為與前述相同的結果。
其中,取代來自導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的光的出射方向,即使針對沿著相對光軸21呈銳角的方向的其他導光部24B~24G的導光方向(與導光反射面27呈平行的方向)的光加以考察,亦在與光源6的配光特性之間成立前述比例關係。但是,在對光軸21呈最大角度的導光部24H、24I(來自其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或導光方向)的光中,若成立前述比例關係,最具效果。
如上所示,無關於光源6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21而減少的配光特性,與該配光特性相比較,關於透過透鏡零件7的光,抑制遠離光軸21的方向的光的光 度的降低。因此,可抑制積層信號燈1的顯示單元2的視認性不均,且可提高視認性。而且,無關於光源6的配光特性,均可提高視認性,因此可提高光源6的配置自由度,進而可減低顯示單元2的製造成本。例如,藉由使構裝有光源6的基板8成為縱向放置,可在基板8間的電性連接使用通用的連接器18、19,且可達成成本減低。
此外,使對離光軸21的距離彼此不同的複數導光部24A~24G(例如導光部24A及導光部24B~24G)的各個的入射光量彼此相等。藉此,可使通過該等導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彼此相等,因此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如上所示為使入射光量相等,相較於接近光軸21的導光部24A~24E(第1導光部)的一對導光反射面27間的間隔L1,加大遠離光軸21的導光部24B~24G(第2導光部)的一對導光反射面27間的間隔L1(參照圖6)。藉此,可輕易地使入射至該等導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
此外,入射面22係以與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分別對向配置,且將來自光源6的光變換成平行光而入射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的複數入射區域34A~34I所構成。藉此,來自光源6的光係按對應由光源6發出的方向的每個部分,通過相對應的入射區域34A~34I,一邊抑制之後的擴展,一邊導引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
藉此,可使入射至各入射區域34A~34I的光確實地入射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亦即,可對複數導光部24A~24I確實地分配光。此外,藉由入射區域34A~34I,光朝向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I被變換成平行光,因此即使未加大導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亦可將入射至入射區域34A~34I的光確實地導引至導光部24A~24I。因此,可抑制導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的大型化,且對應此,可加高導光部24A~24I、甚至透鏡零件7的設計自由度,因此可有助於視認性的提升及製造成本的低減。
其中,在前述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入射面22的全體係將入射的光變換成平行光,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入射面22的一部分亦可將入射的光變換成平行光,亦可得前述效果。此外,入射面22的至少一部分亦可將入射的光進行集光。
此外,在該實施形態中,若將離光軸21的距離不同的2個入射區域34A~34G進行比較,相較於接近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A~34E(第1入射區域),較為加寬遠離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B~34G(第2入射區域)。藉此,因光源6的配光特性,與接近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A~34E相比,可對平均單位面積的光量降低之遠離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B~34G導入更多光量的光。結果,可增多通過與遠離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B~34G相對應的導光部24B~24G的光的光量。因此,可得較高的視認 性。
此外,在該實施形態中,關於由光源位置P面對的入射區域34A~34G的角度範圍28A~28G,將遠離光軸21的入射區域(第2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比更為接近光軸21的入射區域(第1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更為寬廣。藉此,使遠離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B~34G比接近光軸21的入射區域34A~34E為更寬的設計變得較為容易。藉此,可有助於視認性提升及製造成本低減。
此外,複數導光部24B~24I係以由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對光軸21所成角度D2比當該光入射至光入射部23時對光軸21所成角度D1為更大的方式作設計。藉此,在通過該導光部24A~24I的前後,以光的方向遠離光軸21的方式改變。因此,可將光有效率地導引至相對光軸21形成較大角度的方向,因此適於實現光分散構造。
此外,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係關於沿著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而包含光軸21的平面(橫剖面)的周方向R,以均等分割預定之角度範圍的方式作配置。藉此,可抑制針對透鏡零件7的周方向R的視認性不均,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複數導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係設計成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藉此,可抑制關於透鏡零件7的周方向R的視認性的不均,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來自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A2係關於沿著以光源位置P為中心而包含光軸21的平面(透鏡零件7的橫剖面)的周方向R,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作均等分割的方向作設定。藉此,可抑制關於透鏡零件7的周方向R的視認性不均,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此外,板狀的複數導光部24A~24I係在透鏡零件7的縱剖面中,具有呈凸彎曲的出射端部26,藉此,具有集光功能。藉此,在該縱剖面中由光源6出射的光的方向即使以放射狀擴展,亦藉由通過導光部24A~24I來抑制其擴展。結果,可使光朝向特定方向放射,因此可提升視認性。
此外,出射端部26係當以透鏡零件7的橫剖面觀看時出射平行光。藉此,可使由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的方向為一定。例如,具有擴散功能的光學零件亦即罩蓋9的設計變得較為容易。
此外,藉由設置具有將來自透鏡零件7的光擴散的擴散部的透光性罩蓋9,可抑制當由周圍觀看顯示單元2時的視認性不均。
此外,設有擴散透鏡部40作為擴散部。藉此,藉由調整擴散透鏡部40的設計變數,可調整擴散情況或來自周圍的觀看方式。因此,可更加提高視認性。
藉由將該擴散透鏡部40形成為凸透鏡面41或凹透鏡 面42,可以簡單構成來使光擴散。
此外,由於使出射端部26及擴散透鏡部40以一對一相對應,因此容易設計用以提高視認性的顯示單元2。
此外,設有共有光軸21且以彼此正相反的方向發光的一對光源6。藉此,可提高來自全周的視認性。
此外,將該等一對光源6分別構裝在基板8的兩面,將該基板8配置在筒形狀的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藉此可在由導光部24A~24I所包圍的光源位置P配置光源6。藉此,可以實用的構造來實現具有光分散構造的顯示單元2。例如,可使基板8成為縱向放置,因此可易於簡化用以對基板8供電的構造。
此外,透鏡零件7係可沿著其軸線7a連結複數個,複數基板8分別被配置在複數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接著,將分別被配置在鄰接的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的基板8彼此以連接器18、19作電性連接。藉此,可將複數透鏡零件7連結加以利用,而且,可將基板8以通用品的連接器18、19彼此輕易作電性連接。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可進行如以下所示之變形。在以下說明中,以與前述實施形態為不同之處為中心進行說明。其中,關於其他構成,係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
圖9A及圖9B係表示透鏡零件7的出射端部26的變形例的透鏡零件7的要部的橫剖面圖,放大顯示 導光部24A、24B、24D、24H。
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在包含光軸21且橫斷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切剖面中,出射端部26係呈直線(參照圖3),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圖9A所示,出射端部26A亦可形成呈朝向外方突出的凸狀曲線的透鏡面。或者,如圖9B所示,出射端部26B亦可形成朝向外方凹陷的凹狀曲線的透鏡面。在該等情形下,出射端部26A、26B係構成擴散部。光係藉由透過出射端部26A、26B,形成為非平行的擴散光而被出射。
圖10係表示透鏡零件7的導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C與罩蓋9的對應關係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2的要部的橫剖面圖。
在前述圖3的實施形態中,來自出射端部26的光為平行光,出射端部26與罩蓋9的擴散透鏡部40係一對一相對應,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例如圖10所示,出射端部26C係在包含光軸21且橫斷複數導光部24A~24I的切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此時,出射端部26C係可擴散光,因此可使視認性更進一步提升。具體而言,出射端部26C亦可具有作為擴散部之具有多數微小起伏部的類似梨皮斑點狀的表面。
此外,由出射端部26擴散的光係亦入射至:近接的複數(例如3個)擴散透鏡部40,例如最為接近出射端部26的罩蓋9的內面的擴散透鏡部40;及與該擴散透鏡部40的兩側相鄰接的擴散透鏡部40。擴散的光所 入射的擴散透鏡部40可為2個,亦可為4個以上。
如上所示,出射端部26C藉由與連續的複數擴散透鏡部40相對應,可使來自一個出射端部26C的光,通過罩蓋9的複數擴散透鏡部40而以大範圍擴散。結果,可使視認性更加提升。
此外,以擴散部而言,除了類似梨皮斑點狀表面之外,亦可為例如圖9A及圖9B之任一者所示之透鏡面。
此外,亦考慮以下之變形例。亦即,具有擴散部的出射端部亦可與一個擴散透鏡部40相對應,來取代與連續的複數擴散透鏡部40相對應。此外,未具有擴散部的出射端部26亦可與連續的複數擴散透鏡部40相對應。
圖11係表示顯示單元2的透鏡零件7與罩蓋9被一體化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2的橫剖面圖。
在前述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中,透鏡零件7與罩蓋9係彼此形成為不同零件,彼此以不同個體形成,但是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圖11所示,亦可使用透鏡零件7與罩蓋9以單一構件一體形成而成的一體成形品43。此時,可刪減零件個數,因此可減低組裝的勞力,有助於製造成本的低減。
例如設有將透鏡零件7與罩蓋9透過連接部32而彼此相連接的一對連接部44。一體形成有連接部32、44、透鏡零件7、及罩蓋9。
圖12係表示顯示單元2的透鏡零件7為剖面半圓形時的變形例的顯示單元2的橫剖面圖。
透鏡零件7及罩蓋9的外形係形成為剖面半圓形。此外,設有將透鏡零件7與罩蓋9彼此相連接的一對連接部45。一體成形品46係一體形成有一對連接部45、透鏡零件7、及罩蓋9。
此外,基板8係被安裝在板狀的安裝構件47。基板8與安裝構件47係被收容在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予以固定。
此外,如在圖12中以二點鏈線圖示,可準備2個一體成形品46,使該等連接部45彼此相互順沿而相互結合,藉此構成剖面圓形的顯示單元。
圖13係表示顯示單元2的透鏡零件7為剖面半圓形時的其他變形例的顯示單元2的橫剖面圖。
透鏡零件7及罩蓋9的外形係形成為剖面半圓形,彼此以不同個體所形成。此外,基板8係被安裝在板狀的安裝構件47。基板8係在被收容在透鏡零件7的光源收容部11的狀態下,透過安裝構件47被固定在透鏡零件7。透鏡零件7與罩蓋9係透過安裝構件47而彼此固定。
此外,如在圖13中以二點鏈線圖示,準備2個使安裝構件47、透鏡零件7、及罩蓋9相互被固定的組裝品48,使該等2個組裝品48的安裝構件47彼此相互順沿,相互結合,藉此可構成剖面圓形的顯示單元。
如在圖12及圖13中以二點鏈線圖示,亦可透鏡零件7構成將筒形狀外形以周方向分割成複數個的分割體,複數個分割體以周方向R相互結合,藉此形成筒形狀的外形。藉由該構成,透鏡零件的分割體與未分割的情形相比,形狀被簡化,因此容易製造。例如,在顯示單元的某切剖面中,可組合分別構成光源周圍的半周程度(180度左右)的區域的一對透鏡零件,而構成包圍光源周圍的大致全周(360度左右)的區域的透鏡零件。此外,可使用較少種類的基本透鏡零件,構成可對應各種角度範圍的透鏡零件。
圖14係表示顯示單元2的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透鏡零件7及罩蓋9的形狀並不侷限於剖面圓形及半圓形,亦可形成為其他形狀,例如具有剖面矩形的筒形狀的外形。該筒形狀的角部係以凸彎曲面形成。此外,在罩蓋9的內面係對應透鏡零件7的複數導光部24A~24I形成有擴散透鏡部40(僅圖示一部分)。其中,透鏡零件7係與在圖3所示之顯示單元2中所使用者為相同的構成。
圖15係包含作為顯示單元2之另外其他變形例之部分形成切口的形狀的顯示單元2的積層信號燈1的斜視圖。
該積層信號燈1、顯示單元2、透鏡零件7、及罩蓋9係具有將沿著以與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光源位置的 直線呈平行的中心軸線2a延伸的筒形狀,以周方向R局部形成切口的外形,該外形亦可具有在中心軸線2a的周圍超過180度的中心角D3。如上所示之形成切口的部分係可利用在供安裝之用。可例示例如中心角D3為270度,在外形形成切口的部分係呈90度的部分。若為如上所示之外形的透鏡零件7或顯示單元2,可構成可使在壁面60以90度相互連接的角部形成切口的部分順沿而作設置的積層信號燈1。
圖16係表示透鏡零件7的另外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圖16所示之顯示單元2的透鏡零件7係與圖3所示之透鏡零件7在以下之處為不同,關於除此之外之未說明事項,係構成為與圖3所示之透鏡零件7相同。此外,圖16所示之光源6及基板8係構成為與圖3所示者相同。此外,在圖16雖未圖示罩蓋9,但是同樣地利用圖3所示者。
透鏡零件7係具有剖面圓形的筒形狀的外形。透鏡零件7係具有將該外形以周方向R分割成複數個,例如2個的2個第1半部51及第2半部52(分割體之一例),該等2個半部51、52藉由一對連接部32以周方向相互結合,藉此形成剖面大致圓形的筒形狀的外形。亦即,透鏡零件7係包含:配置在基板8的其中一方主面12側的第1半部51;配置在基板8的另一方主面12側的第2半部72;及將該等在基板8的兩側部的外方相結合 的一對連接部32,在該實施形態中,該等被一體成形。
第1半部51係與被構裝在基板8的其中一方主面12的2個光源6相對向,第2半部52係與被構裝在基板8的另一方主面12的2個光源6相對向。
基板8係在橫剖面圖中,以由透鏡零件7的軸線7a沿著被構裝在該基板8的光源6的光軸21的方向以預定距離L2被偏位(offset)作配置。對應此,2個第1及第2半部51、52的形狀係相互不同。
藉由將基板8偏位配置,可使基板8的其中一方主面12(例如在圖16中圖示在上側的主面12)與和其相對向的透鏡零件7的其中一方分割體亦即第1半部51的入射面22之間的空間,與不偏位的情形相比,為較寬。因此,在該實施形態中,在基板8的其中一方主面12配置有連接器18、19。換言之,在基板8的一對主面12之中,在接近軸線7a之側的主面12(第1主面)構裝有連接器18、19。由被構裝在該第1主面12的光源6至與其相對向的入射面22為止的距離係比由相反側的主面12(遠離軸線7a之側的第2主面)至與其相對向的入射面22為止的距離為更長。藉此,為供連接器18、19的配置之用而確保寬廣的空間,因此可配置在第1主面12的連接器18、19的選擇自由度變高。結果,由於在連接器18、19容易適用通用品,因此有助於顯示單元2的製造成本的低減。
此外,在圖3的實施例中,入射面22的全體 將來自光源6的光變換成平行光,但是相對於此,在圖16的2個第1及第2半部51、52的入射面22中,係一部分入射區域34B~34G將來自光源6的光集光,且導引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B~24G,剩餘的入射區域34A、34H、34I係變換成平行光而導引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A、24H、24I。
此外,關於第1半部51中的入射面22的複數入射區域34A~34I之離光源位置P的距離、與關於第2半部52中的入射面22的相對應的複數入射區域34A~34I之離光源位置P的距離係相互不同,但是光源出射角度範圍28A~28I(參照圖5A~圖5E)及相對應的光源出射角度係第1及第2半部51、52彼此設定為相等。
此外,在圖3的實施例中,離光軸21最遠的導光部24H、24I係沿著與光軸21呈正交的方向延伸,但是在圖16的2個第1及第2半部51、52中,離光軸21最遠的導光部24H、24I係以與光軸21不呈正交的方向,具體而言,與光軸21呈銳角的方向延伸,以該方向導引光。導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係以與光軸21呈垂直的方向出射光。
圖16所示之透鏡零件7的光入射部23及導光部24A~24I係構成前述光分散構造。在呈離光軸21為最大角度的導光板24H、24I中,除了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A2的光之外,關於對光軸21呈銳角的導光方向的光,亦成立關於光分散構造的前述比例關係。
此外,亦考慮將罩蓋9的擴散部廢止的構成(未圖示)、或將罩蓋9本身廢止的構成(未圖示)。在該等情形下,亦為透鏡零件7的光入射部23、及透鏡零件7的複數導光部24A~24I構成前述光分散構造,可得遍及周圍全周的較高視認性。
圖17係表示包含另外其他變形例之透鏡零件的顯示單元2的構成的橫剖面圖。在圖17中,在圖16所示之各部的對應部分標註相同元件符號。該變形例之透鏡零件若與圖16所示之透鏡零件相比較,在第1半部51追加一對導光部24J、24K,而且變更第2半部52所配備的導光部24H、24I的突出方向。被追加在第1半部51的一對導光部24J、24K係以與基板12的主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被配置在比一對導光部24H、24I更為接近基板12的主面的位置。在光入射部23的入射面22係設有對應被追加的導光部24J、24K的入射區域34J、34K。由光源6入射至入射區域34J、34K的光係在該等區域的入射面22被變換成平行光,入射至相對應的導光部24J、24K,由該等導光部24J、24K的出射端部26出射。導光部24J、24K的出射端部26係以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方向出射平行光的方式作設計,在圖17的構成中係具有平坦的出射端面。
第2半部52的導光部24H、24I係在圖17的構成中,以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方向延伸。在該等導光部24H、24I係被導引入射至光入射部23的入射面 22中的入射區域34H、34I的光。在導光部24H、24I的內部被導光的光係由該等出射端部26被出射。出射端部26係以與基板8的主面呈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方式作設計,在該構成例中係具有由平坦面所成之出射端面。
該構成例係在基板8的兩側部,設有以與基板8的主面呈平行的方向出射光之各3個導光部24H、24J、24H;24I、24K、24I。由被構裝在基板8的兩主面12所對應的位置的2個光源6發出而入射至各3個導光部24H、24J、24H;24I、24K、24I的光量總和係等於入射至其他導光部24A~24G的各一個的光量。換言之,關於入射光量,以如上所示之條件充足的方式設計入射區域34A~34K。
在圖16的構成例中,相對基板8被配置在相反側而以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一對導光部24H、24H的間隔比較寬,因此當由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方向觀看時,會有產生光度低的區域之虞。相對於此,在圖17的構成例中,以與基板8的主面呈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3個導光部24H、24J、24H;24I、24K、24I由於出射端部26的間隔狹窄,因此當由與基板8的主面12呈平行的方向觀看時,不易產生暗的區域,可提升來自該方向的視認性。
在圖17所示之構成例中,配置在光軸21上的導光部24A係成形為隨著由被結合在光入射部23的基部朝向出射端部26,寬幅(厚度)變窄的錐形狀。藉 此,當以樹脂成形製作透鏡零件7時,容易由模具脫模。此外,為避免樹脂成形時的縮痕,在第2半部52中與基板8的主面12相對向的位置係形成有凹處55。凹處55係沿著軸線7a延伸的凹條(溝),與軸線7a呈正交的剖面為長方形。凹處55係位於入射面22的入射區域34H與導光部24H之間。由光源6入射至入射區域34H的光係在通過光入射部23時,通過凹處55。凹處55的側面係被形成為與來自入射區域34H的光的路徑呈正交的平坦面,對該光不會造成實質上的影響。
圖18係表示另外其他變形例的剖面圖。在圖18中,對前述圖17之各部的對應部分標註相同元件符號。該構成例與圖17的構成例相比較,為罩蓋9的直徑大且大徑的顯示單元。光源6、基板8及連接器18、19的構成係與圖17的構成例為共通。因此,光入射部22的構成係與圖17的構成例為共通。另一方面,導光部24A~24K係與圖17的構成例相比較為形成為較長。藉此,導光部的出射端部26接近罩蓋9的內面。藉此,可減少由罩蓋9的軸線方向兩端漏出的光,而使由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的大部分入射至罩蓋9。藉此,可減少漏出至鄰接的顯示單元2的光量,因此可實現明瞭的顯示。另一方面,光源6、基板8、及連接器18、19等零件係可共用而不依存於顯示單元2的直徑大小,因此可刪減製造成本。
其中,前述複數變形例亦可相互組合。
可以其他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事項的範圍 施行各種設計變更。
2‧‧‧顯示單元(發光裝置)
2a‧‧‧軸線
6‧‧‧光源
7‧‧‧透鏡零件
7a‧‧‧軸線
8‧‧‧基板
9‧‧‧罩蓋
9a‧‧‧軸線
11‧‧‧光源收容部
12‧‧‧主面
21‧‧‧光軸
22‧‧‧入射面
23‧‧‧光入射部(光分散構造)
24A~24I‧‧‧導光部(光分散構造)
30‧‧‧平面
32‧‧‧連接部
35‧‧‧直線
40‧‧‧擴散透鏡部(光分散構造、擴散部)
41‧‧‧凸透鏡面
P‧‧‧光源位置
P0‧‧‧中心位置
R‧‧‧周方向

Claims (26)

  1. 一種透鏡零件,其係將來自具有光度隨著遠離光軸而減少的配光特性的光源的光進行分散的透鏡零件,其包含:光入射部,其係具有入射面,以供來自被配置在預定之光源位置的光源的光進行入射;及複數導光部,其係由前述光入射部分歧,由前述光源位置以放射狀延伸,各導光部包含:與前述光入射部相結合的基端部;朝向遠離前述光源的外方出射光的出射端部;及一邊將由前述光入射部入射至前述基端部的光作內面反射一邊導引至前述出射端部的導光反射面,前述光入射部及前述複數導光部構成光分散構造,該光分散構造係構成為:由該光分散構造出射的光中對前述光軸呈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向的光度的比,大於前述光源的前述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前述入射面係包含:與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基端部分別對向配置,且將來自前述光源的光集光或變換成平行光而入射至相對應的前述導光部的複數入射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包含:第1導光部;及相較於前述第1導光部較遠離前述光軸作配置,與對前述第1導光部的入射光量相等的光量的光由前述光源入射的第2導光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第1導光部及前述第2導光部係分別具有一對導光反射面,前述一對導光反射面間的間隔係相較於前述第1導光部,前述第2導光部為較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入射區域係包含:第1入射區域;及相較於前述第1入射區域較遠離前述光軸作配置,比前述第1入射區域為更寬的第2入射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由前述光源位置面對的前述第2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比由前述光源位置面對的前述第1入射區域的角度範圍為更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包含:由前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相對前述光軸所成角度比該光入射至前述光入射部時相對前述光軸所成角度為更大的至少一個導光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分別被配置在:關於沿著以前述光源位置為中心且包含前述光軸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均等分割的方式相互分離而作設定的複數出射區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 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係關於沿著以前述光源位置為中心且包含前述光軸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將預定之角度範圍均等分割的複數出射方向分別出射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複數導光部係以和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地延伸的板狀,前述出射端部係具有以遠離前述光源位置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呈凸彎曲的彎曲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出射端部係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出射平行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之透鏡零件,其中,前述出射端部係在包含前述光軸且橫斷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切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
  13. 一種發光裝置,其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一項之透鏡零件;及被配置在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位置的光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另外包含透光性罩蓋,其係被配置在前述透鏡零件的外方,且具有將由前述透鏡零件被入射的光進行擴散的擴散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光入射部、前述複數導光部及前述擴散部構成光分散構造,該光分散構造係以由該光分散構造出射的光中對前述光軸呈預定角度的預定方向的光度相對沿著前述光軸的方 向的光度的比,大於前述光源的前述配光特性中相對應的比的方式所構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擴散部係包含複數擴散透鏡部,以供由前述複數導光部的前述出射端部被出射的光分別入射。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擴散透鏡部係包含:朝向相對應的前述出射端部呈凸狀的凸透鏡面、或相對相對應的前述出射端部呈凹狀的凹透鏡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各出射端部係與一個前述擴散透鏡部相對應。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各出射端部係與連續的複數前述擴散透鏡部相對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光源係包含共有前述光軸且以彼此正相反的方向發光的一對光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另外包含:具有分別構裝有前述一對光源的一對主面的基板,前述透鏡零件係具有對應前述一對光源的一對前述光源位置,且具有光源收容部,該光源收容部係具有以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地延伸的筒形狀的外形,並且將前述一對光源以透過前述基板而分別配置在一對前述光源位置的方式進行收容,前述複數導 光部係以對各光源,各包圍複數個的方式而設。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透鏡零件係可沿著前述筒形狀的軸線連結複數個,複數前述基板分別被配置在複數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收容部,另外包含連接器,其係將分別被配置在鄰接的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光源收容部的前述基板彼此作電性連接。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基板使前述一對主面沿著前述透鏡零件的前述筒形狀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而且由前述軸線偏位作配置,前述連接器被構裝在前述一對主面之中接近前述軸線之側的第1主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光裝置,其中,由被構裝在前述第1主面的前述光源至前述入射面的距離比由被構裝在前述一對主面之中遠離前述軸線之側的第2主面的前述光源至前述入射面為止的距離為更長。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透鏡零件係包含將前述筒形狀的外形以周方向分割成複數個的分割體,複數個分割體以前述周方向相互結合,藉此形成筒形狀的外形。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透鏡零件係具有將沿著以與前述光軸呈正交且通過前述光源位置的直線呈平行的中心軸線延伸的筒形狀,以周方向部分形成切口的外形,該外形係具有 在前述中心軸線的周圍超過180度的中心角。
TW105114142A 2015-08-05 2016-05-06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TWI675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5332 2015-08-05
JP2015155332 2015-08-05
PCT/JP2015/086480 WO2017022143A1 (ja) 2015-08-05 2015-12-28 レンズ部品および発光装置
WOPCT/JP2015/086480 201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6538A true TW201706538A (zh) 2017-02-16
TWI675987B TWI675987B (zh) 2019-11-01

Family

ID=5794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142A TWI675987B (zh) 2015-08-05 2016-05-06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3820B2 (zh)
EP (2) EP3450823B1 (zh)
JP (1) JP6304575B2 (zh)
KR (1) KR102036524B1 (zh)
CN (1) CN107407472B (zh)
TW (1) TWI675987B (zh)
WO (1) WO2017022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4534A1 (en) * 2016-06-28 2018-01-04 Siemens Industry, Inc. Optical system for a led signal and wayside led signal
JP6915559B2 (ja) * 2018-02-07 2021-08-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ドアスイッチ
EP3587898B1 (de) * 2018-06-26 2022-10-12 AUER Signal GmbH Gehäuse
JP7237578B2 (ja) * 2018-12-28 2023-03-1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投影表示装置、光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21038809A1 (ja) * 2019-08-29 2021-03-04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表示灯
JP7316533B2 (ja) 2020-09-16 2023-07-28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レンズ部品及び信号表示灯
EP4202294A4 (en) * 2020-11-30 2024-05-01 Patlite Corp INDICATOR LIGHT
DE102021102567A1 (de) 2021-02-04 2022-08-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EP4179511A4 (en) * 2021-06-29 2024-03-06 Schneider Electric Asia Pte Ltd TOWER SIGNAL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33B2 (ja) * 1989-09-06 1995-03-29 株式会社佐々木電機製作所 信号灯等の表示灯
US6536921B1 (en) * 1993-01-21 2003-03-25 Jerome H. Simon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istributed from contained radially collimated light and compact efficient luminaires
JPH07201210A (ja) * 1993-12-29 1995-08-04 Patoraito:Kk 信号表示灯の光源構造
TWI234681B (en) * 2001-05-03 2005-06-21 Au Optronics Corp A light guide for flat panel displays
JP4089692B2 (ja) * 2004-09-02 2008-05-28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レンズ部品、信号表示灯用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信号表示灯
TWI249257B (en) * 2004-09-24 2006-02-11 Epistar Corp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4114173B1 (ja) * 2007-05-15 2008-07-09 鈴木 優一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1520570A (zh) * 2008-02-25 2009-09-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背光模组与平面显示器
US8953926B1 (en) * 2009-04-16 2015-02-10 Fusion Optix, Inc. Spline optic and lighting device
US9423101B2 (en) 2009-08-19 2016-08-2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ighting device having a len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terconnected elongated light-guiding elements
JP2011044315A (ja) * 2009-08-20 2011-03-0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光学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EP2589855A4 (en) 2010-06-30 2013-12-04 Patlite Corp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KR101265312B1 (ko) * 2011-03-15 2013-05-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2110668U (zh) * 2011-07-07 2012-01-11 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能耗led图案显示的人行横道信号灯
CN202647588U (zh) * 2011-12-29 2013-01-02 胡斌 一种led导光透镜
MX2015015657A (es) * 2013-05-14 2016-07-20 Ledil Oy Guia de luz para modificar un patron de distribucion de la luz.
WO2015049750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電気機器
CN104728764A (zh) * 2013-12-24 2015-06-24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分光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9866A4 (en) 2018-05-30
CN107407472A (zh) 2017-11-28
CN107407472B (zh) 2020-06-09
EP3450823A1 (en) 2019-03-06
KR20180035782A (ko) 2018-04-06
EP3450823B1 (en) 2020-04-29
JPWO2017022143A1 (ja) 2017-08-03
WO2017022143A1 (ja) 2017-02-09
US10323820B2 (en) 2019-06-18
TWI675987B (zh) 2019-11-01
KR102036524B1 (ko) 2019-10-25
JP6304575B2 (ja) 2018-04-04
EP3199866A1 (en) 2017-08-02
US20170276319A1 (en) 2017-09-28
EP3199866B1 (en)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5987B (zh) 透鏡零件及發光裝置
JP6733545B2 (ja) 電球型光源装置
US20140029246A1 (en) Lighting device
JP6351881B1 (ja) 複数のledからの光を組み合わせた発光装置
JP2015506546A (ja) 反射器装置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JP6339092B2 (ja) 光ガイドを用いた発光アレンジメント
WO2018032463A1 (zh) 透镜结构及使用该透镜结构的灯具、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
JP2015118907A (ja) 導光装置
JP5766044B2 (ja) 光束制御部材、この光束制御部材を備えた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の発光装置を備えた面光源装置
EP3105495A1 (en) Lighting device
US9683717B1 (en) Asymmetric area lens for low-profile lighting system
KR20150137959A (ko) 보조 광학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US20130088877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JP2018006128A (ja) 光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12204085A (ja) 照明器具
TW201641999A (zh) 反射元件、背光模組,及具有該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JP6121728B2 (ja) 照明装置
JP5760177B2 (ja) 照明器具
KR20110122938A (ko) 조명장치
JP2017103161A (ja) 照明装置
WO2014030504A1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装置
JP2020191256A (ja) 照明器具
TWI539113B (zh) 透鏡及發光裝置
JP6241601B2 (ja) 照明装置
JP7001993B2 (ja) 光学部材及び照明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