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472A -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472A
CN107407472A CN201580077172.1A CN201580077172A CN107407472A CN 107407472 A CN107407472 A CN 107407472A CN 201580077172 A CN201580077172 A CN 201580077172A CN 107407472 A CN107407472 A CN 107407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guide section
light guid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1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472B (zh
Inventor
重松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tli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tli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lite Corp filed Critical Patli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2/00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8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 F21S8/081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of low-built type, e.g. landscape light
    • F21S8/083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with a standard of low-built type, e.g. landscape light of bollard type, i.e. with lighting fixture integrated into the standard or mounted on top of it and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ame diame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21V19/003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 holders, e.g. of circuit boards or substrates holding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1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Abstract

透镜部件(7)将来自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21)而减少的配光特性的光源(6)的光进行分散。透镜部件(7)包括:光入射部(23),其供来自被配置在光源位置(P)的光源(6)的光入射;及多个导光部(24A~24I),其由光入射部(23)分歧,由光源位置(P)以放射状延伸。各导光部(24A~24I)包括:与光入射部(23)相结合的基端部;朝向远离光源(6)的外方出射光的出射端部;一边将入射至基端部的光作内面反射一边导引的导光反射面。光入射部(23)及多个导光部(24A~24I)构成光分散构造。光分散构造构成为:由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对光轴(21)形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相对应的比。

Description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部件及使用了该透镜部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厂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等中,设有信号显示灯(以下简称为信号灯)。信号灯是发光装置,将用于报知机械设备等的状态的发光信号发向周围。信号灯例如具有:光源和透镜部件,该透镜部件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导向周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的信号灯的透镜部件外形大致呈圆柱形状,具有配置成放射状的多个板状导光体。在透镜部件的轴方向的一端安装有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LED的光透过透镜部件而发向周围。
专利文献2的信号灯的透镜部件呈大致圆筒状。在透镜部件的中央孔内,纵向配置有基板,在该基板的两面安装有作为光源的LED。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89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254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信号灯中,在透镜部件的周围,配置有用于对对基板供电等的导电构件。该导电构件是为了该信号灯而特别设计及制造的专用部件,因此制造成本变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信号灯中,一般将具指向性的LED安装在纵向放置的基板上,因此从周围观看时视认性(视觉可识别性)容易发生不均。
这样的课题并不局限于信号灯,对于向周围发光的发光装置而言是共通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其使用了该发光装置的透镜部件,能够以廉价的结构来提高从周围观察时的视认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部件,其将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分散,该光源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少的配光特性。该透镜部件包括:光入射部,其具有入射面,来自配置在规定的光源位置的光源的光入射至所述入射面;多个导光部,所述多个导光部从所述光入射部分支,从所述光源位置延伸为放射状。各导光部包括:基端部,其与所述光入射部相结合;出射端部,其朝向远离所述光源的外方出射光;导光反射面,其对从所述光入射部入射至所述基端部的光进行内面反射,并且将其导引至所述出射端部。所述光入射部及所述多个导光部构成了光分散构造,该光分散构造构成为:在从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所述光轴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所述光源的所述配光特性中的对应的比。
该透镜部件能够在光源位置配置光源来使用,例如配置发光二极管(LED)来使用。即使光源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少的配光特性,透过透镜部件的光也可具有抑制远离光轴的方向的光的亮度降低的配光特性。即,由于通过透镜部件来修正光源的配光特性,因此在远离光轴的方向,也能够确保较大亮度。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该透镜部件的发光装置的视认性。而且,无关于光源的配光特性,均能够提高视认性,因此能够提高光源的配置自由度,进而能够减少使用该透镜部件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更具体而言,能够以使用通用品来进行电连接的方式设定光源的配置,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包括第1导光部和第2导光部;所述第2导光部,配置在比所述第1导光部更远离所述光轴的位置,从所述光源入射与向所述第1导光部入射的入射光量相等的光量。此时,能够使分别通过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的第1导光部及第2导光部的光的光量相互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在该结构中,也可以使所述第1导光部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分别具有一对导光反射面,所述第2导光部的所述一对导光反射面间的间隔,比所述第1导光部的所述一对导光反射面间的间隔大。通过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入射至第1导光部及第2导光部的光的光量相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射面包括多个入射区域;所述多个入射区域,分别与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基端部相向配置,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会聚或将其变换成平行光而入射至所对应的所述导光部。此时,来自光源的光,按照与从光源发出的方向对应的每个部分,通过所对应的入射区域,以之后的扩展被抑制的状态,被导引至所对应的导光部。由此,能够使入射至各入射区域的光可靠地入射至相对应的导光部。即,能够对多个导光部可靠地分配光。此外,通过入射区域,使光朝向所对应的导光部而被会聚或变换成平行光,因此,即使不加大导光部的基端部,也能够将入射至入射区域的光可靠地导引至导光部。因此,能够抑制导光部的基端部大型化,对应于此,能够提高导光部,甚至透镜部件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视认性的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在该结构中,所述多个入射区域也可以包括第1入射区域和第2入射区域;所述第2入射区域,配置在比所述第1入射区域更远离所述光轴的位置,并且比所述第1入射区域宽。由于光源的配光特性,在第2入射区域中,与第1入射区域相比,平均单位面积的光量会降低。因此,通过加宽第2入射区域,来增多对第2入射区域的入射光量。其结果,能够增多通过所对应的第2导光部的光的光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所述光源位置所面对的所述第2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比所述光源位置所面对的所述第1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宽。通过该结构,更容易将第2入射区域设计得比第1入射区域宽广。由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视认性的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包括至少一个特定的导光部;所述特定的导光部,使得从所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相对于所述光轴所成的角度,比该光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部时相对于所述光轴所成的角度大。此时,在通过该导光部的前后,光的方向变为远离光轴。因此,能够将光高效地导引至相对于光轴形成较大角度的方向,因此有助于实现光分散构造。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分别被配置在多个出射区域;所述多个出射区域被设定为,在沿着以所述光源位置为中心且包括所述光轴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均等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方式,相互分离。此时,能够将透镜部件的周方向的视认性不均抑制为较小,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此时,能够将透镜部件的周方向的视认性不均抑制为较小,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向多个出射方向分别出射光;所述多个出射方向,在沿着以所述光源位置为中心且包括所述光轴的平面的周方向,均等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此时,能够将透镜部件的周方向的视认性不均抑制为较小,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导光部,是与特定直线平行地延伸的板状,所述特定直线是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所述出射端部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以向远离所述光源位置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凸弯曲。此时,当以包括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的剖面观看时,形成出射端部朝外方突出的凸弯曲线,由此,出射端部具有会聚(聚光)功能。由此,在该剖面,从光源出射的光的方向即使以放射状扩展,也能够使其通过导光部来抑制该扩展。其结果,能够使光朝向特定方向放射,因此有助于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射端部,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出射平行光。此时,能够使从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的方向恒定。例如,如果在透镜部件的外侧设置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光学部件,则能够使从各导光部入射至光学部件的光的方向恒定,因此容易地设计光学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射端部,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此时,能够将从出射端部出射的光扩散,因此可更进一步提高从周围观看时的视认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所述透镜部件;配置在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位置的光源。在该发光装置中,能够与透镜部件相关联而得所述作用效果。
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透光性的罩,其配置在所述透镜部件的外方,且具有扩散部,该扩散部对从所述透镜部件入射来的光进行扩散。通过该结构,由透镜部件被出射的光透过罩后扩散地射向周围。因此,能够将从周围观看发光装置时的视认性不均抑制为较小。
此外,在该结构中,所述光入射部、所述多个导光部及所述扩散部构成光分散构造;该光分散构造构成为,在从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所述光轴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所述光源的所述配光特性中的对应的比。通过该结构,无关于光源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少的配光特性,与该配光特性相比较,对于透过透镜部件及罩的光,能够抑制远离光轴的方向的光的亮度的降低。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光源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因此能够以使用通用品来进行电连接的方式设定光源的配置,对应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因此,能够提高发光装置的视认性,而且,能够减少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该结构中,所述扩散部也可以包括多个扩散透镜部,用于使从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分别入射至所述多个扩散透镜部。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调整扩散透镜部的设计变量,来调整扩散情况或来自周围的观看方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在该结构中,所述扩散透镜部也可以包括:朝向所对应的所述出射端部而呈凸状的凸透镜面,或相对于所对应的所述出射端部而呈凹状的凹透镜面。通过该结构,能够用简单结构来使光扩散。
在该结构中,也可以使各出射端部与一个所述扩散透镜部相对应。通过该结构,出射端部与扩散透镜部以一对一相对应,因此容易设计用于提高视认性的发光装置。
此外,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使各出射端部与连续的多个所述扩散透镜部相对应。通过该结构,能够使来自一个出射端部的光,通过罩的多个扩散透镜部后以大范围扩散。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包括共有所述光轴且向彼此正相反的方向发光的一对光源。此时,能够提高来自全周的视认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具有一对主面的基板,所述一对主面分别安装有所述一对光源;所述透镜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光源对应的一对所述光源位置,且具有光源收纳部;该光源收纳部的外形为平行延伸的筒状,平行于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并且,所述光源收纳部将所述一对光源隔着所述基板而分别配置在一对所述光源位置。并且,优选所述多个导光部被设定为,分别包围各光源中的多个光源。此时,能够用实用的构造实现发光装置。例如,也能够沿着所述筒状的轴线而使基板成为纵向放置,因此易于简化用于供电至基板的构造。
在该结构中,
所述透镜部件也可以包括将所述筒状的外形在周方向分割成多个而成的分割体,多个分割体在所述周方向相互结合,由此形成筒状的外形。通过该结构,透镜部件的分割体与不分割的情形相比,形状被简化,因此容易制造。例如,在发光装置的某剖面中,可组合分别构成光源周围的半周左右(180度左右)的区域的一对透镜部件,进而构成包围光源周围的大致全周(360度左右)的区域的透镜部件。此外,能够使用较少种类的基本透镜部件,来构成可对应各种角度范围的透镜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部件,具有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筒状在周方向上形成部分切口的外形,该外形具有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超过180度的中心角,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平行于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此时,能够实现除了形成切口的部分之外的、从超出180度的大范围的周围观察时的高视认性。形成切口的空间也可以用于安装发光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部件,沿着所述筒状的轴线而能够连接多个;多个所述基板,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收纳部;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其将分别配置在相邻的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收纳部的所述基板彼此电连接。此时,可将多个透镜部件连接起来使用。此时,能够容易地用连接器来对基板进行电连接。更具体而言,透镜部件沿着筒状的轴线被连接,因此能够使要连接的一对透镜部件所具备的基板的端缘彼此相对置。因此,通过在一对基板的对置的端缘上分别配置能够相互嵌合的一对连接器,就能够将这一对基板电连接。对于这样的用于基板彼此连接的连接器,可使用通用品,因此能够减少发光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使所述一对主面沿着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筒状的轴线延伸的方向,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轴线相偏移;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一对主面中的接近所述轴线一侧的第1主面上。由此,从安装在所述第1主面上的所述光源到所述入射面的距离,比从在安装在所述一对主面中的远离所述轴线的一侧的第2主面上的所述光源到所述入射面为止的距离长。因此,在基板的第1主面侧能够确保比第2主面侧大的空间,可在该大的空间配置连接器。因此,对连接器的大小的限制变少,因此连接器的选择自由度提高,因此容易采用通用的连接器。由此,可达成更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其中,在本说明书中,“相等”的表现包括:相同及大致相同这两者。此外,对于“均等”的表现也是同样的。在此,相同包括在制造上的误差或公差的范围内的不同的情况,可同样作为惯例处理。此外,大致相同是指,除了所述相同的情形之外,可以包括值在可容许的误差范围内的相异的情况。此时,只要值在可容许的误差范围内,则就能够获得差异不大的效果。可容许的误差范围为±3%、±5%、±10%中的任意的误差,因发光装置的设计而异。例如,透镜部件的出射端部与罩的扩散部越远,则从透镜部件的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的方向的误差要件越严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号灯(层叠信号灯)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多层信号灯所具备的显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所述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4是所述显示单元的纵剖面图。
图5A~图5E是表示所述显示单元所具备的透镜部件的光的配光特性的横剖面图。
图6是将透镜部件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横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作为光源的LED的配光特性的例子的特性图。
图8是将表示罩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9A及图9B是表示透镜部件的出射端部的变形例的透镜部件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并且放大显示出导光部。
图10是表示透镜部件的导光部的出射端部与罩的对应关系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显示单元的透镜部件与罩被一体化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显示单元的透镜部件为剖面半圆形时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显示单元的透镜部件为剖面半圆形时的其他变形例的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显示单元的其他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图15是包括局部形成有切口的形状的显示单元的多层信号灯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透镜部件的另一个其他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图17是包括另一个其他变形例的透镜部件的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18是包括另一个其他变形例的透镜部件的显示单元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作为发光装置的多层信号灯及其所采用的透镜部件来进行说明,但透镜部件可广泛应用在以警示灯为代表的各种方式的发光装置中。能够例示出多层信号灯、显示灯、闪烁式警灯、旋转灯等,来作为警示灯。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层信号灯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多层信号灯1所具备的显示单元2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其横剖面图,图4是其纵剖面图。此外,图5A~图5E是表示显示单元2所具备的透镜部件7的重要部分的光的配光特性的横剖面图。此外,图6是将透镜部件7的重要部分与光源6等放大后的横剖面图。
参照图1,多层信号灯1在一个方向上呈长柱状的形状,被设置为在使其长度方向例如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多层信号灯1也可以设置为使其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多层信号灯1具有:发出光信号的多个显示单元2;为了对多个显示单元2供给电力而被配置在该多层信号灯1的基部的基部单元3;配置在该多层信号灯1的顶部的顶部罩4。显示单元2至少有一个即可,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有两个显示单元2的情形来进行说明。
多层信号灯1沿着其长度方向,由顶部罩4、多个显示单元2以及基部单元3在层叠状态下彼此连接而成。基部单元3的下侧的端部,构成为能够将多层信号灯1直接或经由支柱等安装构件(未图示)来安装在规定的安装部位(例如自动机械的主体部)。
多个显示单元2构成为彼此相同,响应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指令信号,来显示光信号。光信号在整个周围(全周)以放射状发出。控制装置可收纳在基部单元3内,也可设在多层信号灯1的外部。
参照图2及图3,显示单元2具有:发光的多个光源6;用于将来自多个光源6的光导向周围外方的筒状透镜部件7;支撑多个光源6的基板8;包围透镜部件7的透光性的剖面圆形的筒状罩9。
显示单元2的外形由罩9规定,呈剖面圆形的筒状。在罩9的内侧,透镜部件7以同心方式配置为套盒状。透镜部件7与罩9彼此以不同个体所形成,彼此对位。在透镜部件7的内部形成有光源收纳部11,在此,以纵向放置方式配置有基板8。“纵向放置”是指,以与显示单元2的轴线2a平行的方式配置基板8的主面。基板8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主面12。基板8的主面12呈长条的大致矩形,配置为其长边与罩9的轴线9a平行。罩9的轴线9a与显示单元2的轴线2a相一致。此外,基板8的重心被配置在透镜部件7的轴线7a(或罩9的轴线9a)上或其附近。
参照图2及图4,显示单元2构成为沿着轴线2a而能够与其他显示单元2连接。此外,显示单元2构成为能够与基部单元3连接。此外,显示单元2构成为能够与顶部罩4连接。以下按照将显示单元2彼此连接的情形来说明。
罩9在与轴线9a相关的两端部分别具有连接部14、15。透镜部件7在与该透镜部件7的轴线7a相关的两端部分别具有连接部16、17。由此,透镜部件7构成为能够沿着轴线7a连接多个。即,连接部16、17能够将沿着轴线7a相邻配置的两个透镜部件7相互连接。此外,设有一对连接器18、19,用于将分别配置在相邻的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内的基板8彼此电连接。
基板8是印刷配线板,在其主面上印刷有用于形成向光源6供电的电路的一部分的配线图案,配置为基板8的长度方向与透镜部件7的连接方向平行。在形成在基板8上的电路上,连接有一对连接器18、19。
连接器18被固定在与长度方向相关的基板8的一个端部上,能够与相邻于该端部的单元所具备的基板(未图示)的对应的连接器(未图示)电连接。连接器19被固定在与长度方向相关的基板8的另一端部,能够与相邻于该端部的单元所具备的基板(未图示)的对应的连接器(未图示)电连接。
在基板8的一个主面12上安装有多个光源6,例如安装两个光源6。此外,在基板8的相反侧的另一主面12上也安装有多个光源6,例如安装两个光源6(参照图4)。基板8的两面的光源6朝向彼此正相反的方向(基板8的两侧)发光。
光源6具体而言为发光二极管(以下也称为“LED”)。LED由发光元件芯片构成。光源6具有:规定的配光特性以及与该配光特性的中心轴相当的光轴21。光源6的光轴21与基板8的对应的主面12垂直。位于基板8的表面和背面的一对光源6(例如在图4中在上侧图示的2个光源6)的光轴21相一致,即处于同一直线上。与该对远离配置的另一对光源6的光轴21也彼此相一致。
在图7A中显示光源6的配光特性的一例。在该配光特性中,以沿着光轴21的一个方向(也称为“主发光方向”)的亮度为最高,随着远离主发光方向,亮度会减少,与主发光方向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主发光方向成90度以上的角度的方向的亮度,实质上为零。
该实施方式的透镜部件7,对这样的光源6的配光特性进行补偿,从而使来自光源6的光分散至更广的范围,在从整个周围(全周)观看时,能够获得均等的视认性。
下面按照上述例子来说明光源6及基板8的结构,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基板8的表面和背面的一对光源6的光轴21配置为不一致,也可以使光源6配置为朝向与基板8的主面12垂直以外的方向发光,也可以使用将光源6仅安装在单面的多个基板8,也可以废弃连接器18、19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就安装在基板8的一个表面上的光源6的个数而言,只要至少有一个即可。
此外,作为能够应用于透镜部件7的光源6,举例说明了如图7A所示那样随着远离光轴21(放射角度为0°的方向)而亮度单调减少的配光特性的LED,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图7B所示,也可以使用在相对于主发光方向(沿着光轴21的方向。放射角度0°的方向)而具有某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最高亮度的配光特性的LED,来作为光源6。作为光源6,只要具有随着远离光轴21而亮度减少的配光特性即可,更具体而言,只要具有如下配光特性即可,该配光特性是指,相对于光轴21而成规定角度(例如90度)的方向上的亮度,比光轴21的方向(主发光方向)上的亮小。图7A及图7B都是这样的配光特性的例子。
参照图3,透镜部件7具有:规定的光源位置P,用于配置光源6;光入射部23,用于形成与该光源位置P相对置的入射面22;多个导光部24A~24I,配置为从光入射部23分支,从光源位置P以放射状延伸而包围光源位置P。在该实施方式中,光源位置P有4个,按每个光源位置P,分别设有一个光入射部23和多个(例如9个)导光部24A~24I。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安装在基板8的共通主面12上的两个光源6相对应的两个光源位置P所对应的入射部23一体化,而且,与这两个光源位置P对应的多个导光部24A~24I分别一体化。
多个导光部24A~24I分别呈板状。更具体而言,导光部24A~24I呈与直线35平行地延伸的板状,该直线35与光轴21正交且通过光源位置P。直线35相当于与透镜部件7的轴线7a平行的直线,在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多个导光部24A~24I整体配置成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的放射状。在横切透镜部件7的剖面(图3所表示的剖面)中,多个导光部24A~24I沿着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的周方向R,配置为在夹着(相对于)光轴21而在两侧对称的形状。
导光部24A沿着光轴21配置。相对于导光部24A,以远离光轴21的方式,依次配置有导光部24B、24D、24F、24H,在与它们夹着光轴21的相反一侧,相对于导光部24A,以远离光轴21的方式,依次配置有导光部24C、24E、24G、24I。导光部24B及导光部24C具有夹着光轴21而彼此对称的形状及配置。导光部24D及导光部24E具有夹着(相对于)光轴21而彼此对称的形状及配置。导光部24F及导光部24G具有夹着(相对于)光轴21而彼此对称的形状及配置。导光部24H及导光部24I具有夹着(相对于)光轴21而彼此对称的形状及配置。针对这些处于对称关系的成对的导光部24B~24I,主要说明其中一方。
参照图5A~图5E,各导光部24A~24I具有:基端部25,与光入射部23相结合;出射端部26,向远离光源6的外方出射光;一对导光反射面27,将由光入射部23入射至基端部25的光进行内面反射,并且将其导向出射端部26。这些附图标记在图5A~图5E中仅标注导光部24A~24I中的一部分。
多个导光部24A~24I分别设计如下。即,在由光源6发出的光中,相对于光轴21的角度位于规定的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的光,分别透过与各自的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对应而决定的规定的导光部24A~24I。多个导光部24A~24I各自的形状或大小根据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而决定。下面有时将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的范围的各中央值称为“光源出射角度”。
具体而言,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的光通至导光部24A。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包括光轴21,是相对于光轴21对称设定的角度范围,与其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为0度。
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的光分别通至导光部24B、24C。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分别相邻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并夹着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彼此被配置在相反侧,且是大小相等的角度范围,其大小大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若将角度范围的大小以该角度范围的附图标记表示,则为28B=28C>28A的关系。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彼此相等,且是相对较小的锐角(不包括0度)。
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的光分别通至导光部24D、24E。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是在比光轴21更远的一侧分别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相邻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范围,其大小比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更大。若将角度范围的大小以其角度范围的附图标记表示,则有28D=28E>28B=28C的关系。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彼此相等,是比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B、28C的光源出射角度大的相对中程度的锐角。
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的光分别通至导光部24F、24G。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是在比光轴21更远的一侧分别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相邻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范围,其大小大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若将角度范围的大小以其角度范围的附图标记表示,则有28F=28G>28D=28E的关系。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彼此相等,是比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D、28E的光源出射角度大的相对大的锐角。
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G以及与它们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被按如下方式设定,即,使从光源6出射并朝向这些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G的光的光量彼此相等。
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28I的光分别通至导光部24H、24I。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28I,是在比光轴21更远的一侧分别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相邻配置的相等大小的角度范围。若将角度范围的大小以其角度范围的附图标记表示,则有28H=28I的关系。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28I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彼此相等,是比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的光源出射角度大的相对大的锐角。
此外,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28I的大小,被设定为大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F、28G的大小的一半。详细而言,以使得通过导光部24H、24I的光量成为通过导光部24F、24G的光量的约一半的方式,设定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28I的大小。与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H(或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I)对应的导光部24H(或导光部24I),与基板8的相反侧的导光部24H(或导光部24I)相邻。这相邻的两个导光部24H彼此(或2个导光部24I彼此)相互协同,向相同方向发光。因此,通过这些相邻的两个导光部24H的光的光量的合计,与通过其他各导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
光源位置P分别对应多个光源6而设,在该实施方式中设有4个。对应各光源位置P,由光入射部23与多个导光部24A~24I构成的组,合计设有4组,构成为彼此相同。它们分别对称地形成在透镜部件7的下述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由平面30和平面31划分而成的。平面30,包括多个光源位置P的中心位置P0,且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参照图3及图4);平面31,包括多个光源位置P的中心位置P0,且与基板8的主面12及透镜部件7的轴线7a正交(参照图4)。
此外,透镜部件7具有光源收纳部11,其收纳经由基板8而分别配置在多个光源位置P上的多个光源6。
光源收纳部11被4个光入射部23和一对连接部32划分,一对连接部32使相对于基板8而位于相反侧的光入射部23的缘部彼此连接。连接部32具有作为保持部的沟,该保持部用于保持基板8的长边缘部。光源收纳部11在透镜部件7的轴线7a上的两侧开放,从而能够在光源收纳部11内放入基板8,并且能够将连接器18、19与相邻的其他显示单元的对应的连接器连接。当基板8被收纳保持在光源收纳部11内时,该基板8的各光源6在透镜部件7的对应的光源位置P,朝向能够使光轴21通过导光部24A的规定方向配置。
下面基于4个中的1个光源位置P,说明透镜部件7。
参照图5及图6,光入射部23呈与光源位置P相对置的剖面大致半圆筒状。光入射部23具有与光源位置P侧相对置的凹陷的入射面22。来自被配置在光源位置P的光源6的光入射至该入射面22。
入射面22由多个(例如9个)入射区域34A~34I构成。这9个入射区域34A~34I互为相邻者彼此连续地连接,与9个导光部24A~24I对应地,设置为与导光部24A~24I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多个入射区域34A~34I各自形成为朝向光源位置P突出的凸弯曲形。多个入射区域34A~34I彼此连接的入射面22整体以从光源位置P向后退的方式呈凹陷的凹弯曲形。
入射区域34A以使光轴21通过的方式配置。以相对于入射区域34A而远离光轴21的方式,依次配置有入射区域34B、34D、34F、34H。在与它们相反的一侧,以相对于入射区域34A而远离光轴21的方式,依次配置有入射区域34C、34E、34G、34I。
入射区域34A~34I分别配置为面向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通过光源6所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的光,变换成平行光而入射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
例如,入射区域34A~34G随着远离光轴21而变宽。入射区域34H、34I虽然离光轴21最远,但是比相邻的靠近光轴21一侧的入射区域34F、34G小。
入射区域34A~34I的大小,在包括光轴21且横切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剖面(相当于图5)中,能够表示为从光源位置P面对的入射区域34的角度范围(也称为“中心角”)。具体而言,入射区域34A~34I的中心角与所述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一致。下面对中心角标注与所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多个入射区域34A~34I在透镜部件7的轴线7a延伸的方向上的大小相同,但是相对应的中心角28A~28I为不同。例如存在这样的关系:入射区域34A的中心角28A<入射区域34B的中心角28B=入射区域34C的中心角28C<入射区域34D的中心角28D=入射区域34E的中心角28E<入射区域34F的中心角28F=入射区域34G的中心角28G。
就导光部24A~24G而言,来自所对应的入射区域34A~34G的入射光量彼此相等,由此,通过该导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彼此相等。
导光部24A~24I的一对导光反射面27,由导光部24A~24I的相对置的一对板状主面形成,由导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延伸至出射端部26。在导光部24A~24G中,越是远离光轴21的导光部24A~24G,基端部25的一对导光反射面27间的间隔L1(参照图6)越宽。因此,导光部24B的该间隔L1比导光部24A的该间隔L1大,此外,导光部24D的该间隔L1比导光部24B的该间隔L1大,此外,导光部24F的该间隔L1比导光部24D的该间隔L1大。
此外,针对导光部24H、24I,设定如下。分别与彼此朝向相反侧发光的一对光源6对应的透镜部件7的导光部24H(或导光部24I)彼此相邻。这些彼此相邻的2个导光部24H(或2个导光部24I)相互协同,朝向相同方向发光。通过彼此相邻的2个导光部24H(或导光部24I)的光的光量的合计,与通过其他各导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射向彼此相邻的2个导光部24H(或导光部24I)的入射光量的合计,与射向其他各导光部24A~24G的入射光量相等。
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在包括光轴21的平面(相当于透镜部件7的横剖面)中,被分别配置在多个出射区域,这些出射区域被设定为,在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的周方向,以均等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方式相互分离。例如规定的角度范围是沿着光轴21的方向而位于中央的180度的角度范围。将包括两端的该角度范围,根据导光部24A~24I的数量来进行均等分割,从而相互分离地设定有9个出射区域。配置有这些出射区域的各自的规定位置,例如配置有与中央角度位置对应的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
多个导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
此外,针对导光部24H、24I,如前所述,来自分别与彼此朝向相反侧发光的一对光源6的对应的透镜部件7的2个导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的光量的合计,与来自其他各导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的光的光量相等。
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在包括光轴21且横切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剖面中呈直线,出射平行光(参照图5A~图5E的双点划线)。该平行光的方向设定如下。
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在包括光轴21的平面(相当于透镜部件7的横剖面)中,分别向多个出射方向A2出射光,所述多个出射方向A2是针对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的周方向R,将规定的角度范围均等分割而成的。例如,规定的角度范围,是沿着光轴21的方向而位于中央的180度的角度范围。将包括两端的该角度范围,根据导光部24A~24I的数量而进行均等分割,从而设定有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方向A2。出射方向A2,是沿着光轴21的方向(0度方向)、在该0度方向的两侧而相对于该0度方向成22.5度、45度、67.5度、90度的角度的多个方向。
多个导光部24B~24I的出射方向A2相对于光轴21所成的角度D2,比通过该导光部24A~24I的光入射至所对应的光入射部23的方向A1相对于光轴21所成角度D1(相当于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所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大。在图6中图示方向A1、A2及关于导光部24B的角度D1、D2。此外,在图5B~图5E中图示关于导光部24B、24D、24F、24H的角度D1、D2。
参照图4,就多个导光部24A~24I而言,出射端部26在与光轴21正交且通过光源位置P的直线35所延伸的方向((透镜部件7的轴线7a延伸的方向。相当于图4的纸面上下方向)上,具有中间部36及两端部37、38。其中,在图4中,仅图示出导光部24A。其中一个端部37位于透镜部件7的轴线方向的端部。另一个端部38位于透镜部件7的轴线方向的中央位置,与朝相同方向出射的另一个光源6所对应的透镜部件7的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端部38相邻。出射端部26,端部38具有沿着透镜部件7的轴线7a的直线状的轮廓部分,在从端部37至中间部36的区域,具有向远离光源位置P的方向突出的凸弯曲线状轮廓的弯曲部39。出射端部26的这种形状,具有将来自光源6的光变换成沿着水平方向(与透镜部件7的轴线7a正交的方向)的平行光的功能。
在图4所示的纵剖面中,光源6的光轴21沿着水平方向(与透镜部件7的轴线7a正交的方向)。来自光源6的光,以呈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而上下扩展的扇状的方式,以放射状发出。光通过导光部24A~24I且通过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从而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的平行光(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然后,该平行光透过罩9。
参照图3及图4,罩9呈剖面圆形的筒状,被配置在透镜部件7的外侧,作为套件(glove)来发挥功能。罩9具有多个扩散透镜部40,这些扩散透镜部40作为扩散部,将从透镜部件7的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入射来的光进行扩散。
扩散透镜部40也可具有相对于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而以一对一的关系而设的透镜部。即,来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平行光,也可分别入射至所对应的特定的1个扩散透镜部40。
具体而言,扩散透镜部40具有朝向所对应的出射端部26的凸状的凸透镜面41。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凸透镜面41形成在形成于罩9的内周面的剖面半圆形突条的表面,该突条与罩9的轴线9a平行地在整个罩9的轴方向的规定范围延伸。
图8将表示罩9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2的重要部分放大后的剖面图。
作为扩散透镜部40,也可取代凸透镜面41,而由相对于所对应的出射端部26呈凹状的凹透镜面42构成。凹透镜面42例如也可以是形成在罩9的内周面的剖面半圆形凹条的表面。此外,作为凸透镜面及凹透镜面,不限于突条及凹条的表面,例如也可以是点状的突起或凹陷形状的表面。此外,这些凸透镜面及凹透镜面双方也可形成在罩9上。
就罩9的扩散部而言,也可以取代扩散透镜部40,而具有在内部使光漫射的扩散构件(未图示),也可以具有能够扩散光的类似梨皮斑点的表面(未图示)。
在图3所示的例中,设在罩9的内面的突条数量比出射端部26的数量多。未与出射端部26对应的突条虽然具有与扩散透镜部40相同的结构,但是并未作为扩散透镜部40来发挥功能,而是虚拟的扩散透镜部。就虚拟的扩散透镜部而言,不易看到在透镜部件7中不参与发光的部分的内部,能够使显示单元2更为美观。
参照图3~图5E,在该实施方式中,由4个光源6沿着水平方向相互成为相反方向而使光以放射状发出。光入射至透镜部件7,被分开导引至多个导光部24A~24I。由此,光以成为彼此相等的光量的方式,被分配至在光源位置P周围以均等角度范围设定的多个方向,从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以平行光出射。更具体而言,从导光部24A~24G出射的光量彼此相等,从2个导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朝向相同方向出射的光量的和,与从其他各导光部24A~24G出射的光量相等。从透镜部件7出射的光在罩9的扩散透镜部40内被扩散而发至周围。这样的显示单元2,无论从周围哪个方向观看,由于能够以均等的亮度来看到发光部分,因此都能够实现较高视认性。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部件7的光入射部23以及透镜部件7的多个导光部24A~24I,构成光分散构造。此外,透镜部件7的光入射部23、透镜部件7的多个导光部24A~24I以及罩9的扩散部,构成光分散构造。该光分散构造构成为,在从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光轴21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的所对应的比。
具体而言,说明从一个光源6发出且从透镜部件7出射的光。通过导光部24A的光是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光,将该方向的亮度设为“1”。接着,通过导光部24H(也可以是导光部24I)的光是相对于光轴21呈作为规定角度的90度的方向的光,但是与导光部24A相比,光量为一半且出射端部26的面积大致相等。因此,相对于光轴21呈90度的方向的亮度为“0.5”。在从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光轴21成90度的方向的亮度“0.5”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1”的比为0.5。
与此相对,在光源6的配光特性(参照图7A)中,与光轴21成90度的方向的亮度“0”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1”的比为0。
因此,在从光分散构造(导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与光轴21成90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的比(0.5),大于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的所对应的比(0)。
此外,对于透镜部件7整体(4个光源6)也是同样的。即,针对光分散构造,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光是从2个光源6通过导光部24A的光。与光轴21成90度的方向的光,是从4个光源6通过4个导光部24H的光。
因此,在从4个光源6出射并且从光分散构造(导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与光轴21成90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2”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2”的比(1),大于4个光源6的配光特性中的所对应的比(0)。
此外,罩9的扩散部向特定方向出射光,该特定方向是使射向罩9的光的入射方向均等分散的方向。因此,在光分散构造(导光部24A、24H)包括罩9的扩散部时,在从光分散构造(导光部24A、24H)出射的光中,与光轴21成90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光轴21的方向的亮度的比与不包括罩9的扩散部时相同,成为与所述相同的结果。
此外,即使取代来自导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的光的出射方向,而针对沿着相对于光轴21呈锐角的方向的其他导光部24B~24G的导光方向(与导光反射面27平行的方向)的光进行考察,与光源6的配光特性之间的所述比例关系也成了。但是,在相对于光轴21呈最大角度的导光部24H、24I(来自其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或导光方向)的光中,如果所述比例关系成立,则最具效果。
这样一来,无关于光源6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21而减少的配光特性,与该配光特性相比,针对透过透镜部件7的光,能够抑制远离光轴21的方向的光的亮度的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多层信号灯1的显示单元2的视认性不均,提高视认性。而且,无关于光源6的配光特性,均能够提高视认性,因此能够提高光源6的配置自由度,进而能够降低显示单元2的制造成本。例如,通过将安装有光源6的基板8纵向放置,能够在基板8间的电连接中使用通用的连接器18、19,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使射向与离光轴21的距离互不相同的多个导光部24A~24G(例如导光部24A及导光部24B~24G)各自的入射光量彼此相等。由此,由于能够使通过这些导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彼此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为了这样使入射光量相等,使相距光轴21远的导光部24B~24G(第2导光部)的一对导光反射面27间的间隔L1(参照图6),大于相距光轴21近的导光部24A~24E(第1导光部)的一对导光反射面27间的间隔L1。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入射至这些导光部24A~24G的光的光量相等。
此外,入射面22分别与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对置,由多个入射区域34A~34I构成,这些入射区域34A~34I将来自光源6的光变换成平行光而入射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由此,来自光源6的光,按照每个与从光源6发出光的方向对应的部分,通过所对应的入射区域34A~34I,在抑制之后的扩展的状态下,被导引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
由此,能够使入射至各入射区域34A~34I的光可靠地入射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即,能够对多个导光部24A~24I可靠地分配光。此外,通过入射区域34A~34I,使光被变换成平行光儿朝向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I,因此,即使不增大导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也能够可靠地将入射至入射区域34A~34I的导引至导光部24A~24I。因此,能够抑制导光部24A~24I的基端部25的大型化,对应与此,能够提高导光部24A~24I、甚至透镜部件7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视认性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所述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入射面22整体将入射的光变换成平行光,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入射面22的一部分将入射的光变换成平行光,也能够获得所述效果。此外,入射面22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对入射的光进行会聚。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对相距光轴21的距离不同的2个入射区域34A~34G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接近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A~34E(第1入射区域)相比,使远离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B~34G(第2入射区域)更宽。由此,因光源6的配光特性,导致与接近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A~34E相比,能够向每单位面积的光量低的、远离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B~34G导入更多光量的光。其结果,能够增多通过与远离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B~34G对应的导光部24B~24G的光的光量。因此,能够获得高视认性。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针对从光源位置P面对的入射区域34A~34G的角度范围28A~28G,将远离光轴21的入射区域(第2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设为比更接近光轴21的入射区域(第1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更宽。由此,容易将远离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B~34G,设计得比接近光轴21的入射区域34A~34E更宽。由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视认性及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这样设计多个导光部24B~24I,即,使从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相对于光轴21所成的角度D2,比该光入射至光入射部23时相对于光轴21所成的角度D1更大。由此,在通过该导光部24A~24I的前后,光的朝向以远离光轴21的方式改变。因此,能够将光高效地导引至相对于光轴21而形成较大角度的方向,因此适于实现光分散构造。
此外,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被配置为,针对沿着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而包括光轴21的平面(横剖面)的周方向R,均等地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由此,能够抑制针对透镜部件7的周方向R的视认性不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多个导光部24A~24G的出射端部26,被设计成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由此,能够抑制针对透镜部件7的周方向R的视认性的不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来自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A2被设定为,针对沿着以光源位置P为中心而包括光轴21的平面(透镜部件7的横剖面)的周方向R,将规定的角度范围作均等分割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针对透镜部件7的周方向R的视认性不均,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在透镜部件7的纵剖面中,板状的多个导光部24A~24I具有呈凸弯曲的出射端部26,由此,具有聚光功能。由此,在该纵剖面中,即使从光源6出射的光的方向以放射状扩展,也能够使其通过导光部24A~24I来抑制其扩展。其结果,能够使光朝向特定方向放射,因此能够提高视认性。
此外,对于出射端部26,在透镜部件7的横剖面观看时,出射平行光。由此,可使由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的方向恒定。例如,容易设计出具有扩散功能的光学部件即罩9。
此外,通过设置具有对来自透镜部件7的光进行扩散的扩散部的透光性罩9,可抑制从周围观看显示单元2时的视认性不均。
此外,设有扩散透镜部40作为扩散部。由此,通过调整扩散透镜部40的设计变量,能够调整扩散情况或从周围观看的方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通过将该扩散透镜部40设为凸透镜面41或凹透镜面42,能够以简单结构来使光扩散。
此外,由于使出射端部26与扩散透镜部40一对一地对应,因此容易设计出用于提高视认性的显示单元2。
此外,设有共有光轴21并且以彼此正相反的方向发光的一对光源6。由此,能够提高从全周观察时的视认性。
此外,将这一对光源6分别安装在基板8的两面,将该基板8配置在筒状的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从而能够在被导光部24A~24I包围的光源位置P配置光源6。由此,能够用实用的构造来实现具有光分散构造的显示单元2。例如,能够纵向放置基板8,因此可易于简化用于对基板8供电的构造。
此外,就透镜部件7而言,能够沿着其轴线7a连接多个,多个基板8分别被配置在多个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接着,用连接器18、19对分别配置在相邻的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的基板8彼此进行电连接。由此,能够将多个透镜部件7连接来使用,而且,能够容易地用通用的连接器18、19来对基板8彼此进行连接。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如下变形。在以下说明中,以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其中,对于其他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
图9A及图9B是表示透镜部件7的出射端部26的变形例,放大显示导光部24A、24B、24D、24H的透镜部件7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包括光轴21且横切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剖面中,出射端部26呈直线(参照图3),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图9A所示,出射端部26A也可形成为向外方突出的凸状曲线的透镜面。或者,如图9B所示,出射端部26B也可形成为面向外方凹陷的凹状曲线的透镜面。在这些情况下,出射端部26A、26B构成扩散部。光透过出射端部26A、26B,从而成为非平行的扩散光而出射。
图10是表示透镜部件7的导光部24A~24I的出射端部26C与罩9的对应关系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2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在所述图3的实施方式中,来自出射端部26的光为平行光,出射端部26与罩9的扩散透镜部40一对一对应,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出射端部26C在包括光轴21且横切多个导光部24A~24I的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此时,出射端部26C能够扩散光,因此能够使视认性更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出射端部26C也可以具有作为扩散部的具有多个微小起伏部的类似梨皮斑点状的表面。
此外,从出射端部26扩散出来的光也入射至如下部位:所接近的多个(例如3个)扩散透镜部40,例如与出射端部26最近的罩9的内面的扩散透镜部40;以及与该扩散透镜部40的两侧相邻的扩散透镜部40。扩散的光所入射的扩散透镜部40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这样一来,通过使出射端部26C与连续的多个扩散透镜部40相对应,从而能够使来自一个出射端部26C的光,通过罩9的多个扩散透镜部40而扩散至大的范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认性。
此外,作为扩散部,除了可以是类似梨皮斑点状表面之外,也可以是例如图9A及图9B中示出的任意一种透镜面。
此外,也能够考虑如下变形例。即,也可以取代使具有扩散部的出射端部与连续的多个扩散透镜部40相对应的方式,而使具有扩散部的出射端部与一个扩散透镜部40相对应。此外,不具有扩散部的出射端部26也可以与连续的多个扩散透镜部40相对应。
图11是表示显示单元2的透镜部件7与罩9被一体化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2的横剖面图。
在所述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透镜部件7与罩9形成为互不相同的部件,彼此以不同个体形成,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图11所示,也可使用由透镜部件7与罩9以单一构件一体形成的一体成形品43。此时,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因此能够减少组装的工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例如,设有经由连接部32将透镜部件7与罩9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部44。一体形成有连接部32、44、透镜部件7、罩9。
图12是表示显示单元2的透镜部件7为剖面半圆形时的变形例的显示单元2的横剖面图。
透镜部件7及罩9的外形形成为剖面半圆形。此外,设有将透镜部件7与罩9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部45。一体成形品46一体形成有一对连接部45、透镜部件7、罩9。
此外,基板8安装在板状的安装构件47上。基板8与安装构件47被固定收纳在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内。
此外,如在图12中以双点划线图示,能够准备2个一体成形品46,使这些连接部45互相沿着彼此来结合,由此构成剖面圆形的显示单元。
图13是表示显示单元2的透镜部件7为剖面半圆形时的其他变形例的显示单元2的横剖面图。
透镜部件7及罩9的外形形成为剖面半圆形,彼此以不同个体所形成。此外,基板8安装在板状的安装构件47上。基板8在被收纳在透镜部件7的光源收纳部11内的状态下,经由安装构件47而被固定在透镜部件7上。经由安装构件47而使透镜部件7与罩9相互固定。
此外,如在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准备2个使安装构件47、透镜部件7、及罩9相互固定的组装品48,使这2个组装品48的安装构件47互相沿着彼此来结合,由此能够构成剖面圆形的显示单元。
如在图12及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透镜部件7也可以构成为在周方向将筒状外形分割成多个的分割体,多个分割体在周方向R上相互结合,由此形成筒状的外形。通过该结构,透镜部件的分割体与未分割的情形相比,形状被简化,因此容易制造。例如,在显示单元的某剖面中,能够对分别构成光源周围的半周程度(180度左右)的区域的一对透镜部件进行组合,来构成包围光源周围的大致全周(360度左右)的区域的透镜部件。此外,能够使用较少种类的基本透镜部件,构成能够对应各种角度范围的透镜部件。
图14是表示显示单元2的其他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透镜部件7以及罩9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剖面圆形及半圆形,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剖面矩形的筒状的外形。该筒状的角部以凸弯曲面形成。此外,在罩9的内面,与透镜部件7的多个导光部24A~24I对应地形成有扩散透镜部40(仅示出一部分)。其中,透镜部件7与图3所示的显示单元2中所用的为相同的结构。
图15是包括形成切口的形状的显示单元2的多层信号灯1的立体图,该形成切口的形状的显示单元2作为显示单元2的另外其他变形例。
该多层信号灯1、显示单元2、透镜部件7以及罩9,具有在筒状的周方向R上局部形成切口的外形,该筒沿着中心轴线2a延伸,该中心轴线2a平行于与光轴正交且通过光源位置的直线;该外形也可以具有在中心轴线2a的周围超过180度的中心角D3。这样形成切口的部分能够用于安装。能够例示出例如中心角D3为270度,在外形上形成切口的部分为90度的部分。若是这样外形的透镜部件7或显示单元2,则能够构成能够沿着切口部分设置的多层信号灯1,该切口部分是指,壁面60以90度来相互连接的角部上形成的切口的部分。
图16表示透镜部件7的另外其他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图16所示的显示单元2的透镜部件7,与图3所示的透镜部件7之间存在如下不同点,除此之外未说明的部分,构成为与图3所示的透镜部件7相同。此外,图16所示的光源6以及基板8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相同。此外,在图16中虽未示出罩9,但是同样能够使用图3所示的罩9。
透镜部件7具有剖面圆形的筒状的外形。透镜部件7具有将该外形以周方向R分割成多个(例如2个)而成的2个第1半部51以及第2半部52(分割体的一例),这2个半部51、52通过一对连接部32在周方向上相互结合,由此形成剖面大致圆形的筒状外形。即,透镜部件7包括:第1半部51,其配置在基板8的一个主面12侧;第2半部72,其配置在基板8的另一主面12侧;一对连接部32,其使它们在基板8的两侧部的外方相结合。在该实施方式中,它们形成为一体。
第1半部51与安装在基板8的一个主面12上的2个光源6相对置,第2半部52与安装在基板8的另一主面12上的2个光源6相对置。
以如下方式配置基板8,即,在横剖面图中,使基板8从透镜部件7的轴线7a,沿着安装在该基板8上的光源6的光轴21的方向,偏移(offset)规定距离L2。对应于此,2个第1及第2半部51、52的形状互不相同。
通过将基板8偏移配置,能够使得下述空间比不偏移时的该空间大,该空间是指,基板8的一个主面12(例如在图16中图示在上侧的主面12),和与相对置的透镜部件7的一个分割体即第1半部51的入射面22之间的空间。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基板8的一个主面12上配置有连接器18、19。换言之,在基板8的一对主面12中,在接近轴线7a一侧的主面12(第1主面)上安装有连接器18、19。从安装在该第1主面12的光源6到与其相对置的入射面22为止的距离,比从相反侧的主面12(远离轴线7a一侧的第2主面)到与其相对置的入射面22为止的距离更长。由此,能够为连接器18、19的配置而确保广阔空间,因此使得能够配置在第1主面12上的连接器18、19的选择自由度变高。其结果,由于对于连接器18、19容易应用通用品,因此有助于降低显示单元2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图3的实施例中,入射面22整体将来自光源6的光变换成平行光,但是与此相对,在图16的2个第1及第2半部51、52的入射面22中,一部分入射区域34B~34G对来自光源6的光进行会聚,将其导引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B~24G,剩余的入射区域34A、34H、34I将其变换成平行光而导引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A、24H、24I。
此外,第1半部51中的入射面22的多个入射区域34A~34I相距光源位置P的距离,与第2半部52中的入射面22的所对应的多个入射区域34A~34I相距光源位置P的距离,互不相同,但是光源出射角度范围28A~28I(参照图5A~图5E)以及所对应的光源出射角度,在第1及第2半部51、52之间设为彼此相等。
此外,在图3的实施例中,距离光轴21最远的导光部24H、24I沿着与光轴21正交的方向延伸,但是在图16的2个第1及第2半部51、52中,距离光轴21最远的导光部24H、24I在与光轴21不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在与光轴21呈锐角的方向上延伸,在该方向上导引光。导光部24H、24I的出射端部26向与光轴21垂直的方向出射光。
图16所示的透镜部件7的光入射部23以及导光部24A~24I构成所述光分散构造。在与光轴21成最大角度的导光板24H、24I中,不仅出射端部26的出射方向A2的光,连相对于光轴21呈锐角的导光方向的光,针对光分散构造的所述比例关系也成立。
此外,也考虑废弃罩9的扩散部的结构(未图示),或废弃罩9本身的结构(未图示)。在这些情况下,透镜部件7的光入射部23以及透镜部件7的多个导光部24A~24I也能够构成所述光分散构造,能够获得遍历周围全周的高视认性。
图17表示包括另外其他变形例的透镜部件的显示单元2的结构的横剖面图。在图17中,在图16所示的各部的对应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该变形例的透镜部件与图16所示的透镜部件相比,对第1半部51追加一对导光部24J、24K,而且变更了第2半部52所具备的导光部24H、24I的突出方向。追加在第1半部51上的一对导光部24J、24K,与基板12的主面大致平行地延伸,被配置在比一对导光部24H、24I更接近基板12的主面的位置。在光入射部23的入射面22上,设有与追加的导光部24J、24K对应的入射区域34J、34K。从光源6入射至入射区域34J、34K的光,在这些区域的入射面22被变换成平行光,入射至所对应的导光部24J、24K,进而从这些导光部24J、24K的出射端部26出射。导光部24J、24K的出射端部26,被设计为向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的方向出射平行光,在图17的结构中具有平坦的出射端面。
在图17的构成中,第2半部52的导光部24H、24I在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入射至光入射部23的入射面22中的入射区域34H、34I的光,被导引至这些导光部24H、24I。在导光部24H、24I的内部传播的光从这些出射端部26被出射。出射端部26被设计为向与基板8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出射光,在该结构例中,具有由平坦面构成的出射端面。
在该结构例中,在基板8的两侧部,设有向与基板8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各3个导光部24H、24J、24H与24I、24K、24I。由安装在基板8的两主面12的对应位置上的2个光源6发出而入射至各3个导光部24H、24J、24H与24I、24K、24I的光量总和,等于逐一入射至其他导光部24A~24G的光量。换言之,关于入射光量,以使如上所示的条件充分的方式,设计入射区域34A~34K。
在图16的结构例中,相对于基板8而被配置在互为相反一侧并且向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一对导光部24H、24H的间隔比较宽,因此,在从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的方向观看时,有可能产生亮度低的区域。与此相对,在图17的结构例中,向与基板8的主面平行的方向出射光的3个导光部24H、24J、24H与24I、24K、24I由于出射端部26的间隔狭窄,因此在从与基板8的主面12平行的方向观看时,不易产生暗的区域,能够提高来自该方向的视认性。
在图17所示的结构例中,配置在光轴21上的导光部24A成形为锥状,从结合在光入射部23上的基部开始,越接近出射端部26,该导光部24A的宽度(厚度)越窄。由此,在通过树脂成形来制作透镜部件7时,容易从模具脱模。此外,为了避免树脂成形时的缩痕,在第2半部52中,在与基板8的主面12相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凹处55。凹处55是沿着轴线7a延伸的凹条(沟),与轴线7a正交的剖面为长方形。凹处55位于入射面22的入射区域34H与导光部24H之间。从光源6入射至入射区域34H的光在通过光入射部23时,通过凹处55。凹处55的侧面被置为与来自入射区域34H的光的路径正交的平坦面,对该光不会造成实质影响。
图18表示另外其他变形例的剖面图。在图18中,对所述图17的各部的对应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该结构例与图17的结构例相比,为罩9的直径大的大径显示单元。光源6、基板8以及连接器18、19的结构与图17的结构例是共通的。因此,光入射部22的结构与图17的结构例是共通的。另一方面,导光部24A~24K形成得比图17的结构例长。由此,导光部的出射端部26接近罩9的内面。由此,能够减少从罩9的轴线方向两端漏出的光,而使从出射端部26出射的光的大部分入射至罩9。由此,能够减少漏出到相邻的显示单元2的光量,因此能够实现清楚的显示。另一方面,光源6、基板8以及连接器18、19等部件不依赖于显示单元2的直径大小,而是能够共享的,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所述多个变形例也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施行各种设计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多层信号灯(发光装置)
2 显示单元(发光装置)
6 光源
7 透镜部件
8 基板
9 罩
11 光源收纳部
12 主面
18、19 连接器
22 入射面
23 光入射部(光分散构造)
24A~24K 导光部(光分散构造)
25 基端部
26 出射端部
27 导光反射面
28A~28I 角度范围
34A~34K 入射区域
39 弯曲部
40 扩散透镜部(光分散构造、扩散部)
41 凸透镜面
42 凹透镜面
51 第1半部(分割体)
52 第2半部(分割体)
A1、A2 方向
D1、D2 角度
L1 间隔
P 光源位置

Claims (27)

1.一种透镜部件,其将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分散,该光源具有亮度随着远离光轴而减少的配光特性,所述透镜部件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入射部,其具有入射面,来自配置在规定的光源位置的光源的光入射至所述入射面,
多个导光部,所述多个导光部从所述光入射部分支,从所述光源位置延伸为放射状;
各导光部包括:
基端部,其与所述光入射部相结合,
出射端部,其朝向远离所述光源的外方出射光,
导光反射面,其对从所述光入射部入射至所述基端部的光进行内面反射,并且将其导引至所述出射端部;
所述光入射部及所述多个导光部构成了光分散构造,该光分散构造构成为:在从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所述光轴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所述光源的所述配光特性中的对应的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包括第1导光部和第2导光部,
所述第2导光部,配置在比所述第1导光部更远离所述光轴的位置,从所述光源入射与向所述第1导光部入射的入射光量相等的光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光部以及所述第2导光部分别具有一对导光反射面,所述第2导光部的所述一对导光反射面间的间隔,比所述第1导光部的所述一对导光反射面间的间隔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射面包括多个入射区域,
所述多个入射区域,分别与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基端部相向配置,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会聚或将其变换成平行光而入射至所对应的所述导光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入射区域包括第1入射区域和第2入射区域,
所述第2入射区域,配置在比所述第1入射区域更远离所述光轴的位置,并且比所述第1入射区域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所述光源位置所面对的所述第2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比所述光源位置所面对的所述第1入射区域的角度范围宽。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包括至少一个特定的导光部,
所述特定的导光部,使得从所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相对于所述光轴所成的角度,比该光入射至所述光入射部时相对于所述光轴所成的角度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分别被配置在多个出射区域,
所述多个出射区域被设定为,在沿着以所述光源位置为中心且包括所述光轴的平面的周方向,以均等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方式,相互分离。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以彼此相等的光量出射光。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向多个出射方向分别出射光,
所述多个出射方向,在沿着以所述光源位置为中心且包括所述光轴的平面的周方向,均等分割规定的角度范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光部,是与特定直线平行地延伸的板状,所述特定直线是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
所述出射端部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以向远离所述光源位置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凸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端部,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出射平行光。
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射端部,在包括所述光轴且横切所述多个导光部的剖面中,出射非平行光。
14.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部件,
配置在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位置的光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透光性的罩,其配置在所述透镜部件的外方,且具有扩散部,该扩散部对从所述透镜部件入射来的光进行扩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入射部、所述多个导光部及所述扩散部构成光分散构造,
该光分散构造构成为,在从该光分散构造出射的光中,与所述光轴成规定角度的规定方向的亮度相对于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的亮度的比,大于所述光源的所述配光特性中的对应的比。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部包括多个扩散透镜部,用于使从所述多个导光部的所述出射端部出射的光分别入射至所述多个扩散透镜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透镜部包括:朝向所对应的所述出射端部而呈凸状的凸透镜面,或相对于所对应的所述出射端部而呈凹状的凹透镜面。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出射端部与一个所述扩散透镜部相对应。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出射端部与连续的多个所述扩散透镜部相对应。
21.如权利要求14~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共有所述光轴且向彼此正相反的方向发光的一对光源。
22.如权利要求14~21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具有一对主面的基板,所述一对主面分别安装有所述一对光源,
所述透镜部件,具有与所述一对光源对应的一对所述光源位置,且具有光源收纳部,
该光源收纳部的外形为平行延伸的筒状,平行于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并且,所述光源收纳部将所述一对光源隔着所述基板而分别配置在一对所述光源位置,
所述多个导光部被设定为,分别包围各光源中的多个光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件,沿着所述筒状的轴线而能够连接多个,
多个所述基板,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收纳部,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连接器,其将分别配置在相邻的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光源收纳部的所述基板彼此电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使所述一对主面沿着所述透镜部件的所述筒状的轴线延伸的方向,并且配置为与所述轴线相偏移,
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一对主面中的接近所述轴线一侧的第1主面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安装在所述第1主面上的所述光源到所述入射面的距离,比从在安装在所述一对主面中的远离所述轴线的一侧的第2主面上的所述光源到所述入射面为止的距离长。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件包括将所述筒状的外形在周方向分割成多个而成的分割体,多个分割体在所述周方向相互结合,由此形成筒状的外形。
27.如权利要求14~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件,具有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筒状在周方向上形成部分切口的外形,该外形具有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围超过180度的中心角,所述中心轴线延伸平行于与所述光轴正交且通过所述光源位置的直线。
CN201580077172.1A 2015-08-05 2015-12-28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Active CN107407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5332 2015-08-05
JP2015155332 2015-08-05
PCT/JP2015/086480 WO2017022143A1 (ja) 2015-08-05 2015-12-28 レンズ部品および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472A true CN107407472A (zh) 2017-11-28
CN107407472B CN107407472B (zh) 2020-06-09

Family

ID=5794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172.1A Active CN107407472B (zh) 2015-08-05 2015-12-28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3820B2 (zh)
EP (2) EP3199866B1 (zh)
JP (1) JP6304575B2 (zh)
KR (1) KR102036524B1 (zh)
CN (1) CN107407472B (zh)
TW (1) TWI675987B (zh)
WO (1) WO20170221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574A (zh) * 2018-02-07 2019-08-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门开关
CN113228433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投影显示装置、光源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3685774A (zh) * 2020-05-18 2021-11-23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412623B2 (en) * 2016-06-28 2019-10-31 Siemens Mobility Inc. Optical system for a LED signal and wayside LED signal
EP3587898B1 (de) * 2018-06-26 2022-10-12 AUER Signal GmbH Gehäuse
KR102618190B1 (ko) * 2019-08-29 2023-1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파토라이토 표시등
US11781734B2 (en) 2020-09-16 2023-10-10 Patlite Corporation Lens component and signal display lamp
CN115943271A (zh) 2020-11-30 2023-04-07 株式会社派特莱 显示灯
DE102021102567A1 (de) 2021-02-04 2022-08-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WO2023277784A1 (en) * 2021-06-29 2023-01-05 Schneider Electric Asia Pte Ltd Tower signal module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4292A (ja) * 1989-09-06 1991-04-19 Sasaki Denki Seisakusho:Kk 信号灯等の表示灯
US5642933A (en) * 1993-12-29 1997-07-01 Patlite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structure for signal indication lamp
US6536921B1 (en) * 1993-01-21 2003-03-25 Jerome H. Simon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istributed from contained radially collimated light and compact efficient luminaires
US20060044814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Patlite Corporation Lens component, indicator unit for signal indicating light, and signal indicating light
CN101520570A (zh) * 2008-02-25 2009-09-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背光模组与平面显示器
CN101994989A (zh) * 2009-08-20 2011-03-3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及使用该光学透镜的照明器具
CN102472472A (zh) * 2009-08-19 2012-05-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和适合用于这种照明设备的透镜
CN202647588U (zh) * 2011-12-29 2013-01-02 胡斌 一种led导光透镜
CN103430056A (zh) * 2011-03-15 2013-12-04 Lg化学株式会社 微透镜阵列片以及包括所述微透镜阵列片的背光单元
WO2014184422A1 (en) * 2013-05-14 2014-11-20 Ledil Oy A light guide for modifying a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US8953926B1 (en) * 2009-04-16 2015-02-10 Fusion Optix, Inc. Spline optic and lighting device
WO2015049750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電気機器
CN104728764A (zh) * 2013-12-24 2015-06-24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分光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4681B (en) * 2001-05-03 2005-06-21 Au Optronics Corp A light guide for flat panel displays
TWI249257B (en) * 2004-09-24 2006-02-11 Epistar Corp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4114173B1 (ja) * 2007-05-15 2008-07-09 鈴木 優一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WO2012002163A1 (ja) 2010-06-30 2013-08-22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発光装置
CN202110668U (zh) * 2011-07-07 2012-01-11 保定维特瑞交通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能耗led图案显示的人行横道信号灯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4292A (ja) * 1989-09-06 1991-04-19 Sasaki Denki Seisakusho:Kk 信号灯等の表示灯
US6536921B1 (en) * 1993-01-21 2003-03-25 Jerome H. Simon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istributed from contained radially collimated light and compact efficient luminaires
US5642933A (en) * 1993-12-29 1997-07-01 Patlite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structure for signal indication lamp
US20060044814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Patlite Corporation Lens component, indicator unit for signal indicating light, and signal indicating light
CN1743725A (zh) * 2004-09-02 2006-03-08 株式会社派特莱 透镜部件、用于信号指示灯的指示器单元和信号指示灯
CN101520570A (zh) * 2008-02-25 2009-09-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背光模组与平面显示器
US8953926B1 (en) * 2009-04-16 2015-02-10 Fusion Optix, Inc. Spline optic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2472472A (zh) * 2009-08-19 2012-05-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和适合用于这种照明设备的透镜
CN101994989A (zh) * 2009-08-20 2011-03-3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及使用该光学透镜的照明器具
CN103430056A (zh) * 2011-03-15 2013-12-04 Lg化学株式会社 微透镜阵列片以及包括所述微透镜阵列片的背光单元
CN202647588U (zh) * 2011-12-29 2013-01-02 胡斌 一种led导光透镜
WO2014184422A1 (en) * 2013-05-14 2014-11-20 Ledil Oy A light guide for modifying a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WO2015049750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電気機器
CN104728764A (zh) * 2013-12-24 2015-06-24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分光接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赖丽萍 等: ""基于近场侧面均匀照明的LED投射器研究"", 《光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8574A (zh) * 2018-02-07 2019-08-1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门开关
CN113228433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投影显示装置、光源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3685774A (zh) * 2020-05-18 2021-11-23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22143A1 (ja) 2017-08-03
US20170276319A1 (en) 2017-09-28
EP3199866B1 (en) 2020-02-26
EP3450823A1 (en) 2019-03-06
CN107407472B (zh) 2020-06-09
EP3199866A4 (en) 2018-05-30
TW201706538A (zh) 2017-02-16
EP3450823B1 (en) 2020-04-29
WO2017022143A1 (ja) 2017-02-09
KR102036524B1 (ko) 2019-10-25
EP3199866A1 (en) 2017-08-02
US10323820B2 (en) 2019-06-18
KR20180035782A (ko) 2018-04-06
JP6304575B2 (ja) 2018-04-04
TWI675987B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472A (zh) 透镜部件及发光装置
CN112071828B (zh) 纤细线型led发光装置
CN102644895B (zh) 车辆用灯具
EP3526516B1 (en) Vehicle light assembly comprising flexible lighting strip
CN105202394B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US20160252226A1 (en) Vehicle lamp
TWI662224B (zh) Led車載線形發光模組
CN105593596B (zh) 模块化光导灯具
US7339157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N110260263B (zh) 车载双功能发光模块及车载双功能照明灯组
CN101839449B (zh) 双面发光照明装置
US10386056B2 (en) Illuminant with LEDs
JPH02201396A (ja) 発光ストリップ
CN105202439B (zh) 车辆用灯具
CN109790963B (zh) 具有漫射体的照明组件
WO2015007738A1 (en) Led retrofit lamp
US20110285268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40286040A1 (en) Lamp and Luminaire
WO2018061407A1 (ja) 光源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5008789B (zh) 具有led、电路板和光学元件的用于光输出的安排
EP3199868B1 (en) Luminaire
CN219655907U (zh) 车灯组件及车辆
CN103090210B (zh) 发光装置及其灯具的制作方法
JP7012413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該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10148542A1 (en) Output lenses for led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an output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