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8629A - 單軸旋轉致動器 - Google Patents

單軸旋轉致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8629A
TW201638629A TW105111740A TW105111740A TW201638629A TW 201638629 A TW201638629 A TW 201638629A TW 105111740 A TW105111740 A TW 105111740A TW 105111740 A TW105111740 A TW 105111740A TW 201638629 A TW201638629 A TW 2016386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diffraction grating
coil
actuator
yo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9764B (zh
Inventor
齊藤政大
Original Assignee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8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9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97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02Details
    • G01J3/06Scann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order-se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12Generating the spectrum; Monochromators
    • G01J3/18Generating the spectrum; Monochromators using diffraction elements, e.g. g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致動器100包括:固持器50,具有安裝繞射光柵1的載置面與旋轉軸52;固定部20,具有軸承21a,該軸承21a保持固持器50的旋轉軸52;彈性構件(板片彈簧30),包含固定於固定部20的外周部31、固定於固持器50的內周部32、及連接外周部31與內周部32且具有彈性的臂部33;以及驅動部,具有設置於固持器50的線圈40及設置於固定部20的磁鐵10。

Description

單軸旋轉致動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以向單軸方向旋轉驅動例如繞射光柵等光學元件的單軸旋轉致動器。
在單色器(monochromator)中,利用致動器來旋轉驅動繞射光柵,藉此,使到達狹縫(slit)的光的波長發生變化。大多使用步進馬達(stepping motor)或正弦規(sine bar)機構等作為所述致動器。
而且,作為驅動光學元件的致動器,例如已有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致動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小型反射鏡傾斜致動器(mirror tilt actuator),該小型反射鏡傾斜致動器使用線圈(coil)、磁鐵及磁軛(york)對經由板片彈簧(flat spring)而保持於基座(base)的反射鏡(mirror)進行磁驅動,藉此,能夠高精度地驅動反射鏡。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11/007628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使用有步進馬達或正弦規機構等的以往的單色器並不適合於小型化。即,步進馬達較大,而且在步進馬達的旋轉分解性能不滿足單色器的分光性能的情況下需要減速器(齒輪(gear)),因此會更加大型化。同樣地,正弦規機構需要導螺桿(lead screw),因此會大型化而不適合於小型化。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的致動器由於組裝的零件數多,故而組裝會相應地複雜化,而且若組裝精度不佳,則驅動精度亦會變差,因此,認為需要高精度的組裝精度。即,需要大量的用以高精度地組裝零件的工夫與時間。而且,專利文獻1的致動器採用如下構成:雖亦能夠向單軸方向進行驅動,但基本上亦設想了雙軸方向的驅動,因此認為與單軸方向專用的致動器相比較,更容易產生抖動等。
本發明是考慮了以上的方面而成的發明,提供適合於向單軸方向旋轉驅動繞射光柵等光學元件的小型且高精度的單軸旋轉致動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單軸旋轉致動器的一個形態包括: 固持器(holder),包括安裝光學元件的載置面與旋轉軸; 固定部,包括軸承,該軸承保持所述固持器的所述旋轉軸; 彈性構件,包含固定於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部、固定於所述固持器的內周部、及連接所述外周部與所述內周部且具有彈性的臂部;以及 驅動部,包括設置於所述固持器的線圈、及設置於所述固定部的磁鐵。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適合於向單軸方向旋轉驅動繞射光柵等光學元件的小型且高精度的單軸旋轉致動器。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地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單軸旋轉致動器100(以下僅稱為「致動器」)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圖2是致動器100的分解立體圖。致動器100向單軸方向旋轉驅動繞射光柵1,藉此,使經由繞射光柵1到達狹縫(未圖示)的光的波長對應於繞射光柵1的旋轉角度而發生變化。而且,於下文中使用圖19對將圖1所示的致動器100應用於分光器的應用例進行敘述。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繞射光柵1的反射面的方向設為表面方向,將反射面的相反側的方向設為背面方向。
根據圖2可知致動器100包括:固定角材(angle)2、基座3、磁鐵10、固定部20、板片彈簧30、線圈40、固持器50、間隔件(spacer)60、外罩(cover)70、光學感測器(sensor)80及可撓性印刷基板90。
固定角材2呈大致L字狀的剖面形狀,在前表面安裝致動器100的各零件,並且下表面固定於規定的固定面。藉此,致動器100經由固定角材2而安裝於規定的面。
固定部20包含框體21與保持磁鐵10的磁軛22。在框體21中形成有保持固持器50的旋轉軸52的凹陷形狀的軸承21a。磁軛22呈U字狀的剖面形狀,且以保持著磁鐵10的狀態而嵌合於框體21。固定部20經由基座3而安裝於固定角材2。
磁鐵10包含:兩個磁鐵11、12,其隔開規定間隔地安裝於磁軛22的底面;以及兩個磁鐵13、14,其相向地安裝於磁軛22的側面。圖3表示磁鐵10安裝於磁軛22的安裝狀態。磁鐵11、12是以S極朝向磁軛22側且N極朝向表面側的方式安裝於磁軛22。磁鐵13、14是以N極朝向磁軛側且S極朝向表面側的方式,即以S極彼此相向的方式安裝於磁軛22。再者,N極及S極亦可與圖3完全相反。即,磁鐵11、12亦可以N極朝向磁軛22側且S極朝向表面側的方式安裝於磁軛22,磁鐵13、14亦可以S極朝向磁軛側且N極朝向表面側的方式,即以N極彼此相向的方式安裝於磁軛22。
框體21的外形呈大致正方形狀,在框體21的緣部安裝有板片彈簧30。而且,在框體21的中空部分配置固持器50及固定於固持器50的線圈40。
根據圖4,顯然板片彈簧30包含固定於固定部20的框體21的外周部31、固定於固持器50的內周部32、及連接外周部31與內周部32且具有彈性的臂部33。
固持器50包括:固持器本體51,外形呈大致正方形狀;旋轉軸52,從固持器本體51向上下方向突出;以及反射板53,安裝於旋轉軸52。在固持器本體51的表面側形成有用以載置繞射光柵1的載置面,繞射光柵1藉由黏著而固定於該載置面。實際上,繞射光柵1是以嵌入至間隔件60的開口61而被定位的狀態,與間隔件60一併黏著於固持器本體51的載置面。反射板53以如下方式配置,即,主面存在於將固持器本體51的主面延長而成的面上。
圖4表示將板片彈簧30及固持器50安裝於框體21的狀態。根據圖可知板片彈簧30的外周部31固定於框體21的緣部。固持器本體51配置於框體21的中空部分。在所述狀態下,旋轉軸52由框體21的軸承21a支撐,藉此,固持器50以旋轉軸52為中心而自如旋轉。而且,固持器50的突起54嵌合於板片彈簧30的內周部32。藉此,固持器50以旋轉軸52為旋轉中心而自如旋轉,並且以恢復至如圖4所示的中立位置的方式,由板片彈簧30施力。
在固持器本體51的背面側安裝有線圈40。圖5表示該狀態。在固持器本體51的背面,隔開規定間隔地固定有兩個空芯線圈41、42。如圖中的箭頭所示,在各線圈41、42中流動有彼此反向的電流。具體而言,於圖5中,在線圈41中流動有順時針方向的電流,在線圈42中流動有逆時針方向的電流。
板片彈簧30包含金屬等導電性良好的材料,經由板片彈簧30向線圈40供電。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可撓性印刷基板90的供電部(未圖示)連接於板片彈簧30的外周部31,並且線圈41、42的端子40a、40b連接於板片彈簧30的內周部32。實際上,內周部32與端子40a、40b被焊接。藉此,能夠從可撓性印刷基板90經由板片彈簧30對作為可動部的線圈40供電。如此,板片彈簧30亦兼具有供電功能,藉此,能夠簡化供電系統,從而能夠促進裝置的小型化。
圖6是沿著通過繞射光柵1的中心的線切開而成的圖1及圖2(組裝時)的A-A'剖面。根據圖6亦可知在長方體形狀的磁鐵11的上方配置空芯線圈41,並且在長方體形狀的磁鐵12的上方配置空芯線圈42。而且,在線圈41的側方配置磁鐵13,並且在線圈42的側方配置磁鐵14。此處,根據後述的圖9A、圖9B、圖9C亦可知,固持器50旋轉之後,磁鐵11、12會交替地進入至空芯線圈41、42的空芯部分。此時,為了不使磁鐵11、12與線圈41、42發生碰撞,在圖6所示的旋轉角為0°的狀態下,從空芯線圈41、42的空芯部分的中央稍向旋轉軸側偏移地配置各磁鐵11、12。
圖7表示致動器100所產生的磁力M0的方向、電流的方向、洛侖茲力L0的方向、旋轉力矩(moment)M1。從磁軛22底面的磁鐵11向磁軛22側面的磁鐵13產生磁力M0,並且從磁軛22底面的磁鐵12向磁軛22側面的磁鐵14產生磁力M0。而且,從各磁鐵11、12向磁軛22的中央方向產生磁力M0。對應於該些磁力M0與在線圈41、42中流動的電流的方向,在線圈41、42中產生洛侖茲力L0。具體而言,若使圖所示的方向的電流在各線圈41、42中流動,則會在線圈41中產生向上的洛侖茲力L0,在線圈42中產生向下的洛侖茲力L0。結果,箭頭所示的旋轉力矩M1施加至固持器本體51,固持器50及固定於該固持器50的繞射光柵1旋轉。再者,若使與圖所示的方向相反的電流在各線圈41、42中流動,則會在線圈41中產生向下的洛侖茲力L0,在線圈42中產生向上的洛侖茲力L0。結果,方向與箭頭相反的旋轉力矩M1施加至固持器本體51,固持器50及固定於該固持器50的繞射光柵1向與箭頭相反的方向旋轉。
此處,藉由在磁軛22側面設置磁鐵13、14,能夠使磁流(magnetic flux)集中於線圈41、42,結果能夠提高扭矩(torque)及減少消耗電力。而且,藉由在磁軛22側面設置磁鐵13、14,特別能夠在遠離旋轉軸的位置產生強磁力,藉此,線圈41、42能夠在遠離旋轉軸的位置獲得強洛侖茲力L0。結果,能夠有效地獲得大旋轉力矩M1。然而,亦可採用不設置磁鐵13、14的構成。如此,與設置有磁鐵13、14的情況相比較,雖存在扭矩降低且消耗電力增大的缺點,但由於尺寸減小,故而存在能夠小型化的優點。
圖8表示流入至各線圈41、42的電流值、與固持器50(繞射光柵1)的旋轉角的關係。固持器50(繞射光柵1)旋轉至旋轉力矩與板片彈簧30所施加的力平衡的位置為止,所述旋轉力矩對應於流入至矩線圈41、42的電流值。接著,達到某旋轉角(在圖8的例子中為6.5°)之後,固持器50的突起55碰撞外罩70的背面,固持器50停止旋轉。如此,利用外罩70對固持器50的旋轉進行限制,藉此,不僅能夠以電方式控制旋轉,而且亦能夠機械地限制旋轉,因此,能夠確實地防止超過規定範圍的旋轉。而且,旋轉軸52由外罩70覆蓋(圖1),因此,亦能夠防止固持器50的脫落等。
圖9A、圖9B、圖9C是表示固持器50(繞射光柵1)的旋轉狀態的圖。圖9A表示未使電流流入至線圈41、42的狀態,固持器50(繞射光柵1)處於因板片彈簧30所施加的力而中立(即旋轉角度為0°)的狀態。圖9B表示使圖7所示的方向的電流流入至各線圈41、42後的狀態,固持器50(繞射光柵1)處於向圖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狀態。圖9C表示使方向與圖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電流流入至各線圈41、42後的狀態,固持器50(繞射光柵1)處於向圖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狀態。如此,固持器50(繞射光柵1)藉由改變供應至線圈41、42的電流的方向,能夠以圖9A的中立位置為旋轉中心而向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
固持器50(繞射光柵1)的旋轉位置是由安裝於固定角材2的光學感測器80偵測,偵測結果經由可撓性印刷基板90而被送出至控制部(未圖示)。控制部將對應於偵測結果的電流值經由可撓性印刷基板90而供給至線圈41、42,藉此,對固持器50(繞射光柵1)的旋轉進行控制。
實際上,如圖10A、圖10B、圖10C所示,光學感測器80向反射板53照射光,且對反射光的光量進行檢測,藉此偵測旋轉位置。即,從光學感測器80至反射板53為止的距離越近,則反射光的光量越大,因此,能夠基於該光量求出旋轉位置。
圖11A表示光學感測器80的構成例。光學感測器80藉由發光二極體81而射出光,且藉由光電晶體(phototransistor)82而接收來自反射板的反射光,從而獲得對應於反射光量的輸出電流。圖11B是表示從光學感測器80至反射板53為止的距離與輸出電流比(將獲得最大光量時的輸出電流設為100%的輸出電流比)的關係的曲線圖。
再者,在實施形態中,藉由一個光學感測器80來檢測旋轉位置,但亦可如圖12A、圖12B、圖12C所示,在以旋轉軸52為中心的左右兩側的位置設置光學感測器80、180。而且,如圖13所示,藉由取得所述光學感測器80、180所獲得的感測器輸出L80、L180的差分,能夠獲得線性的感測器輸出L1。
圖14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所產生的扭矩的曲線圖。圖14表示特別在供給有如圖7所示的方向的電流時所產生的扭矩。旋轉角越大,則向遠離磁鐵11的方向旋轉的線圈41的扭矩越小,另一方面,旋轉角越大,則向靠近磁鐵12的方向旋轉的線圈42的扭矩越大。藉此,因向靠近磁鐵12的方向旋轉的線圈42的扭矩增加,向遠離磁鐵11的方向旋轉的線圈41的扭矩的減少量被彌補。結果,即使旋轉角增大,合計扭矩亦不會極端地減少,而是大致恆定(flat)。特別在本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中,固持器50(繞射光柵1)的可旋轉範圍被設為-6.5°~+6.5°,在該可旋轉範圍中能夠產生大致恆定的扭矩。當然,可旋轉範圍不限於此,亦可採用旋轉±6.5°以上的構成。例如若使固持器50的突起55降低,則會更大幅度地旋轉。
圖15表示使光柵間距(pitch)為1.5 μm的繞射光柵1旋轉而對白色光進行了分光時的光譜。根據圖15可知只要能夠使繞射光柵1旋轉10.3°以上,則能繞射整個可見光區域。本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能使繞射光柵1在-6.5°~+6.5°的範圍旋轉,即旋轉13°,因此,能繞射整個可見光區域。
如以上的說明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設置固持器50、固定部20、彈性構件(板片彈簧30)及驅動部,能夠實現適合於向單軸方向旋轉驅動繞射光柵1等光學元件的小型且高精度的單軸旋轉致動器100,所述固持器50具有安裝繞射光柵1的載置面與旋轉軸52,所述固定部20具有軸承21a,該軸承21a保持固持器50的旋轉軸52,所述彈性構件(板片彈簧30)包含固定於固定部20的外周部31、固定於固持器50的內周部32、及連接外周部31與內周部32且具有彈性的臂部33,所述驅動部具有設置於固持器50的線圈40與設置於固定部20的磁鐵10。
而且,由於能夠以任意角度使繞射光柵1停止,故而能夠取出入射光中的任意的波長成分。即,若入射光為白色,則能夠對應於使繞射光柵1停止的角度而取出藍色、綠色、紅色等成分,因此,亦能夠用作波長可變光源。
而且,由於採用如下構成,即,以收納於固持器50的背面的方式配置空芯雙連線圈41、42,進而使磁鐵11、12進入至線圈41、42的空芯部分,因此,能夠實現磁效率高且XY尺寸小的單軸旋轉致動器100。
而且,關於繞射光柵1的安裝,只須安裝於固持器50的載置面便能夠進行,因此,能夠容易地應用各種形狀的繞射光柵1。實際上,藉由使用形成有與繞射光柵1的形狀相對應的開口61的間隔件60,能夠容易地對應於各種尺寸及形狀的繞射光柵1。
而且,藉由採用所謂的動圈(moving coil)方式,能夠利用小扭矩來進行響應性良好的旋轉動作,所謂的動圈(moving coil)方式是指重量重的磁鐵10不旋轉,而重量輕的線圈41、42旋轉。進而,若將旋轉軸52的樹脂材料與該旋轉軸52的軸承21a的樹脂材料設為不同的材料,則能夠改善滑動性,因此,能夠利用更小的扭矩來進行響應性良好的旋轉動作。
而且,使用光學感測器80與反射板53來偵測旋轉角,藉此,與使用旋轉編碼器(rotary encoder)等的情況相比較,能夠使裝置小型化。然而,用以檢測角度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可使用旋轉編碼器,可使用霍爾元件(Hall element),亦可利用分路電阻器(shunt resistor)來檢測驅動電流,藉此檢測角度。進而,亦可藉由對線圈41、42的電感(inductance)進行測量來檢測角度。即,若旋轉角度發生變化,則貫穿線圈41、42的磁流會發生變化,從而電感變動,因此,能夠藉由測量該電感來檢測角度。進而,除了設置驅動用線圈之外,亦可設置檢測用線圈,對該檢測用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induced electromotive force)進行測量,藉此檢測旋轉角度。進而,亦可將光學感測器容納配置於致動器的內部。
再者,在所述實施形態中敍述了例如如圖3所示,將磁軛22設為剖面呈U字狀的形狀的情況,但磁軛的形狀不限於此。磁軛的形狀例如亦可為如圖16所示的形狀。即,磁軛122亦可設為在中央部具有凸部的形狀。藉此,能夠增強凸部附近的磁流,因此,能夠產生更大的旋轉扭矩。
而且,線圈、磁軛及磁鐵的構成不限於所述實施形態的構成,例如亦可為如圖17所示的構成。在圖17的構成中,在固持器50的背面側設置有一個空芯線圈140,且以包夾該空芯線圈140的方式設置有第1磁軛222-1及第2磁軛222-2。在第1磁軛222-1及第2磁軛222-2分別設置有磁鐵13、14。藉此,能夠藉由使電流流入至線圈140而使固持器50(繞射光柵1)旋轉。
再者,安裝於固持器50的繞射光柵1的光柵槽的形狀可為矩形形狀、鋸齒形狀、正弦波形狀等。而且,安裝於固持器50的繞射光柵1的反射面亦可為凹面形狀。藉由使用此種繞射光柵,即使不設置聚光透鏡系統,亦能夠使藉由繞射光柵而繞射的光射入至狹縫。
進而,亦可使用透射型的繞射光柵作為繞射光柵1。在該情況下,只要在固持器50或磁軛22中,形成用以供透過繞射光柵1後的光通過的開口或缺口即可。
而且,在所述實施形態中敍述了如下情況,即,使固持器50的旋轉軸52保持於固定部20的凹陷形狀的軸承21a,藉此實現單軸旋轉,但軸承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如圖18所示,在成為固持器50的旋轉軸的位置的下側(背面側)設置支點構件152,以對抗板片彈簧30所施加的力而抬起固持器50的方式,藉由該支點構件152來保持所述固持器50。如此,能夠使固持器50以支點構件152為旋轉軸而旋轉。
圖19是表示使用有所述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的分光器200的構成的平面圖。從未圖示的光學單元射出的光L1經由反射鏡201而射入至安裝於致動器100的繞射光柵1。藉由繞射光柵1而繞射的光經由反射鏡202,射向設置有未圖示的狹縫的狹縫部203。接著,因通過狹縫而經過分光後的光從光出口204射出。該經過分光後的光能夠用作例如用以對尿液成分或血液成分等活體資訊進行測量的光。根據實驗,所述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能夠旋轉驅動繞射光柵1而不會在70 Hz~80 Hz下共振,因此,能夠實現適於在短時間內對尿液成分或血液成分等活體資訊進行測量的分光性能。
進而,安裝於固持器50的光學元件不限於繞射光柵1,例如亦可安裝反射鏡等。而且,所述實施形態的致動器100不限於分光器的致動器,例如亦能夠用作用以使汽車用頭燈(head light)的配光發生變化的旋轉機構等的致動器。
所述實施形態僅表示了實施本發明時的具體化的一例,不應根據所述實施形態來限定性地對本發明的技術範圍進行解釋。即,本發明能夠在不脫離其宗旨或其主要特徵的範圍內,以各種形式實施。
2015年4月17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5-085056的日本申請案中所含的說明書、圖式及發明摘要的公開內容均引用至本申請案。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單軸旋轉致動器例如能夠用作旋轉驅動分光器的繞射光柵的致動器。
1‧‧‧繞射光柵
2‧‧‧固定角材
3‧‧‧基座
10、11、12、13、14‧‧‧磁鐵
20‧‧‧固定部
21‧‧‧框體
21a‧‧‧軸承
22、122、222-1、222-2‧‧‧磁軛
30‧‧‧板片彈簧
31‧‧‧外周部
32‧‧‧內周部
33‧‧‧臂部
40、41、42、140‧‧‧空芯線圈
40a、40b‧‧‧端子
50‧‧‧固持器
51‧‧‧固持器本體
52‧‧‧旋轉軸
53‧‧‧反射板
54、55‧‧‧突起
60‧‧‧間隔件
61‧‧‧開口
70‧‧‧外罩
80、180‧‧‧光學感測器
81‧‧‧發光二極體
82‧‧‧光電晶體
90‧‧‧可撓性印刷基板
100‧‧‧致動器
152‧‧‧支點構件
200‧‧‧分光器
201、202‧‧‧反射鏡
203‧‧‧狹縫部
204‧‧‧光出口
L0‧‧‧洛侖茲力
L1‧‧‧光
L80、L180‧‧‧感測器輸出
M0‧‧‧磁力
M1‧‧‧旋轉力矩
VCC‧‧‧電壓
圖1是表示實施形態的單軸旋轉致動器的整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2是致動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表示磁鐵安裝於磁軛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將板片彈簧及固持器安裝於框體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線圈安裝於固持器背面側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6是圖1及圖2的A-A'剖面圖。 圖7是用以對致動器所產生的磁力的方向、電流的方向、洛侖茲力(Lorentz force)的方向、旋轉力矩進行說明的圖。 圖8是表示流入至各線圈的電流值與固持器(繞射光柵)的旋轉角的關係的圖。 圖9A、圖9B、圖9C是表示固持器(繞射光柵)的旋轉狀態的圖,圖9A是表示未使電流流入至線圈的狀態的圖,圖9B是表示使圖7所示的方向的電流流入至線圈後的狀態的圖,圖9C是表示使方向與圖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電流流入至線圈後的狀態的圖。 圖10A、圖10B、圖10C是用以對使用有光學感測器與反射板的旋轉位置檢測進行說明的圖。 圖11A是表示光學感測器的構成例的圖,圖11B是表示從光學感測器至反射板為止的距離與輸出電流比的關係的曲線圖。 圖12A、圖12B、圖12C是用以對設置有兩個光學感測器時的使用有光學感測器與反射板的旋轉位置檢測進行說明的圖。 圖13是表示設置有兩個光學感測器時的旋轉角與感測器輸出的關係的圖。 圖14是表示實施形態的致動器所產生的扭矩的曲線圖。 圖15是表示使光柵間距為1.5 μm的繞射光柵旋轉而對白色光進行了分光時的光譜的圖。 圖16是表示另一實施形態的磁軛的形狀例的立體圖。 圖17是表示另一實施形態的線圈、磁軛及磁鐵的構成例的剖面圖。 圖18是表示另一實施形態的軸承的構成例的剖面圖。 圖19是表示使用有實施形態的致動器的分光器的構成例的平面圖。
1‧‧‧繞射光柵
2‧‧‧固定角材
3‧‧‧基座
10、11、12、13、14‧‧‧磁鐵
20‧‧‧固定部
21‧‧‧框體
21a‧‧‧軸承
22‧‧‧磁軛
30‧‧‧板片彈簧
31‧‧‧外周部
32‧‧‧內周部
33‧‧‧臂部
40、41、42‧‧‧線圈
40a‧‧‧端子
50‧‧‧固持器
51‧‧‧固持器本體
52‧‧‧旋轉軸
53‧‧‧反射板
60‧‧‧間隔件
61‧‧‧開口
70‧‧‧外罩
80‧‧‧光學感測器
90‧‧‧可撓性印刷基板
100‧‧‧致動器

Claims (4)

  1. 一種單軸旋轉致動器,包括: 固持器,包括安裝光學元件的載置面與旋轉軸; 固定部,包括軸承,所述軸承保持所述固持器的所述旋轉軸; 彈性構件,包含固定於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部、固定於所述固持器的內周部、及連接所述外周部與所述內周部且具有彈性的臂部;以及 驅動部,包括設置於所述固持器的線圈、及設置於所述固定部的磁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單軸旋轉致動器,其中 所述線圈設置於所述光學元件的所述載置面的背面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單軸旋轉致動器,其中 所述彈性構件包含具有導電性的材料,所述線圈經由所述彈性構件而被供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單軸旋轉致動器,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具有所述軸承的框體、及保持所述磁鐵的磁軛。
TW105111740A 2015-04-17 2016-04-15 單軸旋轉致動器 TWI709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5056A JP5900682B1 (ja) 2015-04-17 2015-04-17 1軸回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JP2015-085056 2015-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629A true TW201638629A (zh) 2016-11-01
TWI709764B TWI709764B (zh) 2020-11-11

Family

ID=5564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740A TWI709764B (zh) 2015-04-17 2016-04-15 單軸旋轉致動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00682B1 (zh)
TW (1) TWI709764B (zh)
WO (1) WO20161669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248B (zh) * 2017-05-08 2020-01-01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翻滾用磁驅動單元及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1427A1 (en) 2018-08-20 2021-06-30 Optotune AG Optical device for enhancing resolution of an image or for reducing speckle noi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5391A (ja) * 1991-04-22 1993-06-01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の精密角度変位機構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3505282B2 (ja) * 1995-07-31 2004-03-08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EP1923985A4 (en) * 2005-09-07 2016-09-21 Alps Electric Co Ltd ACTUATOR AND HOLOGRAPH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458383A (zh) * 2007-12-11 2009-06-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及其光学致动器
JP2010146621A (ja) * 2008-12-17 2010-07-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564471B2 (ja) * 2011-07-25 2014-07-30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焦点が可変なミラー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6090015B2 (ja) * 2012-07-12 2017-03-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248B (zh) * 2017-05-08 2020-01-01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翻滾用磁驅動單元及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US10809542B2 (en) 2017-05-08 2020-10-20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Rolling magnetic driving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0682B1 (ja) 2016-04-06
WO2016166980A1 (ja) 2016-10-20
JP2016206298A (ja) 2016-12-08
TWI709764B (zh) 202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1846B2 (en) Single-axis rotary actuator
US11977210B2 (en) Rotational ball-guided voice coil motor
US9488829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US20230168350A1 (en) Optical module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device
US9684224B2 (en) Light adju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stance between substrates of light adjusting apparatus
TW201638629A (zh) 單軸旋轉致動器
JP6830698B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物体検出装置
EP0905587A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mechanical timepiece
WO2021117863A1 (ja) 光走査装置
JP6561878B2 (ja) 1軸回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JP2020126243A (ja) 1軸回転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CN104340072A (zh) 具有装备磁体的指针的车辆仪表板
WO2017183629A1 (ja) 分光器および測定装置
JP7113631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9102752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153606A (ja) フォトセンサ、移動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カメラ
JPH03261350A (ja) モータエンコーダ
JPH10260451A (ja) 外部光量絞り装置
JP200633791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1118397A1 (ja) テラヘルツ光受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テラヘルツ光の偏光制御方法
JP2006214811A (ja) 車載用監視装置
JPH0530767U (ja) サーボ加速度計
JP2007174802A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光学絞り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