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7929A -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7929A
TW201637929A TW105111083A TW105111083A TW201637929A TW 201637929 A TW201637929 A TW 201637929A TW 105111083 A TW105111083 A TW 105111083A TW 105111083 A TW105111083 A TW 105111083A TW 201637929 A TW201637929 A TW 2016379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mode
controll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9890B (zh
Inventor
渡会悅義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7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7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8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20Cycle computers as cycle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1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 B62J45/413Rotation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2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 B62J45/421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t the pedal cran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致動器、致動控制器、及模式控制器。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Description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本發明相關於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被電動操作的自行車電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致動器、致動控制器、及模式控制器。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 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移動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移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休眠模式包含使致動控制器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二自行車部份包含可移動構件。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的底座構件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鏈條籠總成。鏈條籠總成包含滑輪及滑輪支撐構件。滑輪被建構成與自行車鏈條接合。滑輪支撐構件被建構成可旋轉地支撐滑輪。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將鏈條籠總成支撐在可移動構件上。致動器被建構成移動可移動構件以將自行車鏈條移位。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滑輪相對於滑 輪支撐構件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旋轉的車輪。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車輪相對於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自行車鏈條。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自行車鏈條相對於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旋轉的曲柄總成。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曲柄總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旋轉的曲柄總成。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施加於曲柄總成的踩踏力以獲得移動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振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 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致動器、致動控制器、及模式控制器。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從第三自行車部份獲得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上的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三自行車部份包含懸吊裝置。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懸吊裝置內壓力的改變成為騎車者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第三自行車部份包含座柱。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座柱內壓力的改變成為騎車者資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振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騎車者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騎車者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休眠模式包含使致動控制器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操作資訊獲得裝置、致動器、致動控制器、及模式控制器。操作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的輸入部件的操作資訊,且被建構成將操作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操作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操作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振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 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操作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操作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被建構成使得休眠模式包含使致動控制器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1‧‧‧自行車
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12a‧‧‧無線發送器
12b‧‧‧電池
14‧‧‧模式控制器
14a‧‧‧偵測器電路
14b‧‧‧處理器
14c‧‧‧記憶體
16‧‧‧致動控制器
16b‧‧‧處理器
16c‧‧‧記憶體
16d‧‧‧位置感測器
16e‧‧‧驅動器單元
18‧‧‧致動器
20‧‧‧第一自行車部份
22‧‧‧第二自行車部份
23‧‧‧操作裝置
23a‧‧‧升檔開關,輸入部件
23b‧‧‧降檔開關,輸入部件
24‧‧‧鏈條籠總成
24a‧‧‧滑輪
24b‧‧‧滑輪
24c‧‧‧滑輪支撐構件
24cp‧‧‧鏈條籠板件
26‧‧‧底座構件
28‧‧‧可移動構件
100‧‧‧控制系統
200‧‧‧控制系統
2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220‧‧‧第一自行車部份
300‧‧‧控制系統
3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320‧‧‧第一自行車部份
400‧‧‧控制系統
4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420‧‧‧第一自行車部份
500‧‧‧控制系統
5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600‧‧‧控制系統
610‧‧‧振動資訊獲得裝置
610a‧‧‧無線發送器
610b‧‧‧電池
610s‧‧‧振動感測器
700‧‧‧控制系統
712‧‧‧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
712a‧‧‧無線發送器
712b‧‧‧電池
712c‧‧‧第一壓力感測器
714‧‧‧模式控制器
714a‧‧‧偵測器電路
714b‧‧‧處理器
714c‧‧‧記憶體
720‧‧‧第三自行車部份
720A‧‧‧懸吊裝置
720t‧‧‧管狀元件
800‧‧‧控制系統
812‧‧‧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
812c‧‧‧第二壓力感測器
820‧‧‧第三自行車部份
900‧‧‧控制系統
1000‧‧‧控制系統
1012‧‧‧操作資訊獲得裝置
1012a‧‧‧無線發送器
1012b‧‧‧電池
1014‧‧‧模式控制器
1014a‧‧‧偵測器電路
1014b‧‧‧處理器
1014c‧‧‧記憶體
1023‧‧‧操作裝置
1100‧‧‧控制系統
A1‧‧‧旋轉軸線
B1‧‧‧自行車車架
B1b‧‧‧鏈撐
B1c‧‧‧座管
B1d‧‧‧後端部份
B1e‧‧‧撥鏈器懸架
B1f‧‧‧前叉
B2‧‧‧車把
B3f‧‧‧前車輪
B3r‧‧‧後車輪
B4‧‧‧曲柄總成
B4a‧‧‧曲柄臂
B4b‧‧‧踏板
B4c‧‧‧曲柄軸
B5‧‧‧自行車鏈條
B6‧‧‧換檔裝置
B7‧‧‧座柱
B7a‧‧‧流體容室
B8‧‧‧鞍座
B9‧‧‧前鏈輪
B10‧‧‧後鏈輪
B11f‧‧‧前輪胎
B11r‧‧‧後輪胎
BT1‧‧‧電池
Ma‧‧‧第一磁化部件
Mb‧‧‧第二磁化部件
Mc‧‧‧第三磁化部件
Md‧‧‧第四磁化部件
S1~S10‧‧‧步驟
S14‧‧‧步驟
S17‧‧‧步驟
S20‧‧‧步驟
S24‧‧‧步驟
S27‧‧‧步驟
S30‧‧‧步驟
Sa‧‧‧第一感測器
Sb‧‧‧第二感測器
Sc‧‧‧第三感測器
Sd‧‧‧第四感測器
Se‧‧‧轉矩感測器
T1‧‧‧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
T21‧‧‧第一預定時間週期
T22‧‧‧第二預定時間週期
SW‧‧‧電力開關
WR‧‧‧無線接收器
圖1為自行車的側視圖。
圖2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3為顯示模式控制器及致動控制器的組態的放大方塊圖。
圖4為後鏈輪及換檔裝置的放大視圖。
圖5為從前方觀看的鏈條籠總成的放大視 圖。
圖6為從上方觀看的車把的放大視圖。
圖7為用來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8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9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0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1為顯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2為從上方觀看的曲柄總成的放大視圖。
圖13為顯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4為顯示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5為顯示模式控制器及致動控制器的組態的放大方塊圖。
圖16為顯示懸吊裝置的前視圖。
圖17為用來說明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18為顯示根據第八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19為顯示座柱的側視圖。
圖20為顯示根據第九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21為顯示根據第十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22為顯示模式控制器及致動控制器的組態的組態的放大方塊圖。
圖23為用來說明根據第十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24為顯示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的組態的方塊圖。
圖25為後鏈輪及換檔裝置的放大視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實施例
圖1為自行車1的側視圖。
如圖1所示,自行車1包含自行車車架B1、車把B2、後車輪及前車輪B3r及B3f、曲柄總成B4、自行車鏈條B5、換檔裝置B6、座柱(seatpost)B7、及鞍座B8。
車把B2被安裝在自行車車架B1上。後車輪 及前車輪B3r及B3f的每一個被可旋轉地附接於自行車車架B1。後輪胎及前輪胎B11r及B11f被分別附接於後車輪及前車輪B3r及B3f。曲柄總成B4被建構成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自行車1包含前鏈輪B9及後鏈輪B10。自行車鏈條B5被設置在前鏈輪B9與後鏈輪B10之間。換檔裝置B6被建構成藉著將自行車鏈條B5移位而將自行車鏈條B5選擇性地與多個檔位中的一個接合而變換檔位。座柱B7被設置在自行車車架B1上。鞍座B8被安裝在座柱B7上。
在本案中,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1的鞍座B8上面向車把B2的使用者(例如,騎車者)而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組件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該等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1在處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時所使用者被解讀。
圖2為顯示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組態的方塊圖。自行車1配備有控制系統100。
如圖2所示,控制系統100包含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模式控制器14、致動控制器16、及致動器18。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4。模式控制器14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致動控制器16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致動器18。明確地說,移 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4。模式控制器14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致動控制器16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致動器18。
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建構成獲得移動資訊。移動資訊係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無線地輸出。
致動器18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22。
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wake mode)。致動控制器16也具有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suspended)的休眠模式(sleep mode)。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休眠模式包含使致動控制器16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light)休眠模式、及使致動控制器16被關閉的深(deep)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中的電力消耗比淺休眠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從深休眠模式至喚醒模式的切換時間比從淺休眠模式至喚醒模式的切換時間短。
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建構成無線地傳輸載波(carrier wave)至模式控制器14。明確地說,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包含無 線發送器12a,此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載波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載波包含移動資訊。如圖3所示,模式控制器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14a。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移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無線發送器12a(圖2)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
模式控制器14在模式控制器14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接收到移動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4在偵測器電路14a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偵測到載波中所包含的移動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
如在圖3中所見的,模式控制器14被構成為微電腦且包含處理器14b及記憶體14c。處理器14b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記憶體14c包含僅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舉例而言,儲存於記憶體14c中的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14b內,並且藉此使模式控制器14的功能被實施。
類似地,致動控制器16被構成為微電腦且包含處理器16b及記憶體16c。處理器16b包含CPU。記憶體16c包含ROM及RAM。舉例而言,儲存於記憶體16c中的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16b內,並且藉此使致動控制器 16的功能被實施。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4及致動控制器16被彼此分開地設置。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模式控制器14及致動控制器16可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控制器。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致動控制器16包含位置感測器16d及驅動器單元16e。位置感測器16d被建構成感測致動器18的目前位置。驅動器單元16e被建構成根據來自處理器16b的命令訊號及由位置感測器16d所感測的目前位置而控制致動器18。
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2中所見的,換檔裝置B6為自行車後撥鏈器。換檔裝置B6包含第一自行車部份20及第二自行車部份22。模式控制器14、致動控制器16、及致動器18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
圖4為後鏈輪B10及換檔裝置B6的放大視圖。在圖4中,自行車鏈條B5為簡化起見是以兩點鏈線顯示。如圖4所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0包含鏈條籠(chain cage)總成24。鏈條籠總成24包含被建構成與自行車鏈條B5接合的滑輪。鏈條籠總成24也包含被建構成可旋轉地支撐滑輪的滑輪支撐構件。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鏈條籠總成24包含被建構成與自行車鏈條B5接合的滑輪24a及24b。鏈條籠總成24也包含被建構成可旋轉地支撐滑輪24a及24b的滑輪支撐構件24c。
圖5為鏈條籠總成24的放大前視圖。如圖 所示,滑輪支撐構件24c包含一對鏈條籠板件24cp。滑輪24a及24b被設置在該對鏈條籠板件24cp之間。
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4中所見的,換檔裝置B6包含底座構件26。自行車車架B1包含後端部份B1d,而後車輪B3r(圖1)被可旋轉地附接於後端部份B1d。如圖4所示,底座構件26被建構成被附接於形成在後端部份B1d中的一個上的撥鏈器懸架B1e。底座構件26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B1。第二自行車部份22包含可移動構件28。可移動構件28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26移動。可移動構件28被建構成將鏈條籠總成24支撐在可移動構件28上。可移動構件28被耦接於底座構件26且可相對於底座構件26移動。可移動構件28支撐鏈條籠總成24。鏈條籠總成24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可移動構件28。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建構成感測滑輪24b相對於滑輪支撐構件24c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可被建構成感測滑輪24a相對於滑輪支撐構件24c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被附接於滑輪支撐構件24c以感測滑輪24b相對於滑輪支撐構件24c的旋轉。
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包含第一磁化部件Ma及第一感測器Sa。第一磁化部件Ma的例子包括永久磁鐵。第一感測器Sa的例子包括磁性感測器。如 圖4所示,第一磁化部件Ma被附接於滑輪24b。第一感測器Sa被附接於滑輪支撐構件24c。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滑輪24b相對於滑輪支撐構件24c旋轉。第一磁化部件Ma藉著滑輪24b的每一次旋轉而經過第一感測器Sa的感測區域,使得第一感測器Sa感測到滑輪24b的旋轉。亦即,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第一感測器Sa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一部份(亦即,滑輪24b)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由第一感測器Sa所感測的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致動控制器16及致動器18被設置於底座構件26的內部。致動器18被建構成移動可移動構件28以將自行車鏈條B5移位。更明確地說,致動器18被建構成在致動控制器16的控制之下將可移動構件28及鏈條籠總成24相對於底座構件26橫向移動以將自行車鏈條B5移位。致動器18的例子包括直流馬達及步進馬達(stepper motor)。
如在圖2中所見的,控制系統100還包含操作裝置23,此操作裝置23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且被建構成回應輸入操作而將輸入訊號無線地傳輸至換檔裝置B6。
圖6為從上方觀看的車把B2的放大視圖。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6中所見的,操作裝置23被附接於車把B2。操作裝置23包含升檔開關23a及降檔開關23b。操作裝置23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經由升檔開關 23a的升檔操作。操作裝置23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經由降檔開關23b的降檔操作。
如在圖2中所見的,換檔裝置B6包含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的無線接收器WR。操作裝置23被建構成回應升檔操作而無線地傳輸升檔訊號至無線接收器WR。操作裝置23被建構成回應降檔操作而無線地傳輸降檔訊號斥無線接收器WR。無線接收器WR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無線接收器WR被建構成將輸入訊號(例如,升檔訊號及降檔訊號)傳輸至致動控制器16。
在喚醒模式中,致動控制器16被建構成根據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例如,升檔訊號及降檔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以致動第二自行車部份22。在休眠模式中,致動控制器16被建構成不回應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例如,升檔訊號及降檔訊號)。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4隨著致動控制器16而將無線接收器WR在喚醒模式與休眠模式之間切換。雖然致動控制器16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被無線地連接於操作裝置23,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致動控制器16可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操作裝置23。
如在圖2中所見的,控制系統100還包含電池BT1。電池BT1被建構成供應電力至致動器18、致動控制器16、模式控制器14、及無線接收器WR的每一個。電池BT1的例子包括可充電電池,例如鋰離子電 池,電池BT1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電池BT1的電力消耗可在休眠模式(淺及深休眠模式)中被降低。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包含與電池BT1分開地設置的電池12b。
如在圖2中所見的,控制系統100還包含電力開關SW,以供使用者經由電力開關SW而打開及關閉控制系統100。當控制系統100經由電力開關SW而被打開時,從電池BT1的電力供應被啟動。當控制系統100經由電力開關SW而被關閉時,從電池BT1的電力供應被停止。如果需要及/或想要,電力開關SW可從控制系統100被省略。
以下參考圖7敘述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圖7為顯示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的流程圖。
當控制系統100經由電力開關SW而被打開時,喚醒模式被應用於致動控制器16(步驟S1)。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的內部計時器在模式控制器14內被重新設定(步驟S2)。模式控制器14的內部計時器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步驟S3)。
模式控制器14判定模式控制器14是否接收到來自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移動資訊(步驟S4)。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在此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感測滑輪24b的旋轉以獲得指示滑輪24b相對於滑輪支撐構件24c 的旋轉的移動資訊。當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獲得移動資訊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將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當模式控制器14在喚醒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來自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重新設定內部計時器且重新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步驟S2及S3)。當模式控制器14未接收到來自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做比較(步驟S4及S5)。
當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相比為相等或較短時,模式控制器14保持監視移動資訊(步驟S4及S5)。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被儲存於模式控制器14的記憶體14c(圖3)內。
當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相比為較長時,模式控制器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淺休眠模式(步驟S6)。在淺休眠模式中,不論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如何,致動控制器16在較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且不控制致動器18。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 驟S1及S7)。模式控制器14重新設定內部計時器且重新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步驟S2及S3)。在喚醒模式中,致動控制器16根據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以致動第二自行車部份22。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比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長並且被儲存於模式控制器14的記憶體14c(圖3)內。當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相比為相等或較短時,模式控制器14保持監視移動資訊(步驟S7及S8)。
當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相比為較長時,模式控制器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淺休眠模式切換至深休眠模式(步驟S9)。在深休眠模式中,不論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如何,致動控制器16被關閉且不控制致動器18。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保持監視移動資訊(步驟S10)。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移動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10)。模式控制器14重新設定內部計時器且重新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步驟S2及S3)。在喚醒模式中,當致動控制 器16接收到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時,致動控制器16根據來自操作裝置23的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以致動第二自行車部份22。
舉例而言,在喚醒模式中,當致動控制器16接收到來自操作裝置23的升檔訊號時,致動控制器16控制致動器18以將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底座構件26於升檔方向移動。在喚醒模式中,當致動控制器16接收到來自操作裝置23的降檔訊號時,致動控制器16控制致動器18以將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底座構件26於降檔方向移動。屆時,致動控制器16在喚醒模式中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使得致動器18移動可移動構件28以將自行車鏈條B5移位。
雖然休眠模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包含淺休眠模式及深休眠模式,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淺休眠模式及深休眠模式中的一個可從休眠模式被省略。舉例而言,在深休眠模式從休眠模式被省略的情況中,步驟S7至S9從圖7的流程圖被省略,並且步驟S10跟隨步驟S6。另外,休眠模式可在除了淺休眠模式及深休眠模式之外還包含具有與淺休眠模式及深休眠模式的特徵不同的特徵的至少一個另外的休眠模式。
以控制系統1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 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二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8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控制系統200。控制系統200除了相應於第一自行車部份20及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8中所見的,控制系統200包含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的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自行車部份2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的車輪。車輪可為前車輪B3f及後車輪B3r中的至少一個。在以下的敘述中,第一自行車部份2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後端部份B1d旋轉的後車輪B3r。
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具有與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組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被建構成感測後車輪B3r及/ 或前車輪B3f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在以下的敘述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感測後車輪B3r相對於鏈撐(chainstay)B1b的旋轉。
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包含第二磁化部件Mb及第二感測器Sb。第二磁化部件Mb的例子包括永久磁鐵。第二感測器Sb的例子包括磁性感測器。如圖1所示,第二磁化部件Mb被附接於後車輪B3r的輻條。第二感測器Sb被附接於鏈撐B1b中的一個。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後車輪B3r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明確地說,鏈撐B1b中的一個)旋轉。第二磁化部件Mb藉著後車輪B3r的每一次旋轉而經過第二感測器Sb的感測區域,使得第二感測器Sb感測到後車輪B3r的旋轉。亦即,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的第二感測器Sb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220的一部份(亦即,後車輪B3r)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由第二感測器Sb所感測的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2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見圖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感測後車輪B3r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亦即,在圖7的步驟S4、S7、及S10中,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感測後車輪B3r的旋轉以獲得指示後車輪B3r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的移動資訊。當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獲得移動資 訊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212將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以控制系統2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2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三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9敘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控制系統300。控制系統300除了相應於第一自行車部份20及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9中所見的,控制系統300包含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3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的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自行車部份3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的自行車鏈條B5。在以下的敘述中, 第一自行車部份3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座管(seat tube)B1c旋轉的自行車鏈條B5。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車架B1包含座管B1c,而座柱B7被附接於座管B1c。
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具有與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組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被建構成感測自行車鏈條B5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在以下的敘述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感測自行車鏈條B5相對於座管B1c的旋轉。
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包含第三磁化部件Mc及第三感測器Sc。第三磁化部件Mc的例子包括永久磁鐵。第三感測器Sc的例子包括磁性感測器。如圖1及4所示,第三磁化部件Mc被附接於自行車鏈條B5。第三磁化部件Mc可為自行車鏈條B5的被磁化的鏈節板件(link plate)。第三感測器Sc被附接於座管B1c。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自行車鏈條B5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明確地說,座管B1c)旋轉。第三磁化部件Mc藉著自行車鏈條B5的每一次旋轉而經過第三感測器Sc的感測區域,使得第三感測器Sc感測到自行車鏈條B5的旋轉。亦即,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的第三感測器Sc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320的一部份(亦即,自行車鏈條B5)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由第三感測器Sc所感測的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 模式控制器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3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見圖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感測自行車鏈條B5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亦即,在圖7的步驟S4、S7、及S10中,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感測自行車鏈條B5的旋轉以獲得指示自行車鏈條B5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的移動資訊。當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獲得移動資訊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312將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以控制系統3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3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四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0敘述根據第四實施例的控制系統400。控制系統400除了相應於第一自行車部份20及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實質 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10中所見的,控制系統400包含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的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自行車部份4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的曲柄總成B4。在以下的敘述中,第一自行車部份4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座管B1c旋轉的曲柄總成B4。
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具有與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組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被建構成感測曲柄總成B4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在以下的敘述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感測曲柄總成B4相對於座管B1c的旋轉。
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包含第四磁化部件Md及第四感測器Sd。第四磁化部件Md的例子包括永久磁鐵。第四感測器Sd的例子包括磁性感測器。如圖1所示,第四磁化部件Md被附接於曲柄總成B4。如圖1所示,曲柄總成B4包含曲柄臂B4a。第四磁化部件Md被附接於曲柄臂B4a中的一個。第四感測器Sd被附接於座管B1c。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曲柄總成B4 (明確地說,曲柄臂B4a)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明確地說,座管B1c)旋轉。第四磁化部件Md藉著曲柄臂B4a的每一次旋轉而經過第四感測器Sd的感測區域,使得第四感測器Sd感測到曲柄總成B4的旋轉。亦即,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的第四感測器Sd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一部份(亦即,曲柄總成B4)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由第四感測器Sd所感測的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4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見圖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感測曲柄總成B4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以獲得移動資訊。亦即,在圖7的步驟S4、S7、及S10中,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感測曲柄總成B4的旋轉以獲得指示曲柄總成B4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的移動資訊。當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獲得移動資訊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將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
以控制系統4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至 少一部份的移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五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1敘述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控制系統500。控制系統500除了相應於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4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四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控制系統500包含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的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第一自行車部份420包含自行車車架B1及可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的曲柄總成B4。
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具有與移動資訊獲得裝置412的組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被建構成感測施加於曲柄總成B4的踩踏力(pedaling force)以獲得移動資訊。
圖12為曲柄總成B4的示意圖。曲柄總成B4包含曲柄臂B4a、踏板B4b、及曲柄軸B4c。曲柄軸B4c沿著曲柄總成B4的旋轉軸線A1延伸。曲柄軸B4c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被可旋轉地支撐。曲柄臂B4a被分別固定於曲柄軸B4c的軸向端部。踏板B4b被分別可旋轉地 附接於曲柄臂B4a。
舉例而言,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包含轉矩感測器Se。如圖12所示,轉矩感測器Se被附接於曲柄軸B4c。舉例而言,轉矩感測器Se包含被附接於曲柄軸B4c的應變計(strain gauge)。轉矩感測器Se可為其他的感測器,例如磁致伸縮(magnetrostrictive)感測器。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曲柄總成B4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旋轉,並且踩踏力施加於曲柄總成B4。換句話說,踩踏轉矩由於曲柄總成B4的踩踏力而施加於曲柄軸B4c。因此,轉矩感測器Se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一部份(亦即,曲柄總成B4)的移動的移動資訊。無線發送器12a被建構成將由轉矩感測器Se所感測的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無線發送器12a可例如與轉矩感測器Se一起被附接於曲柄軸B4c。轉矩感測器Se可被附接於曲柄臂B4a及踏板B4b。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5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見圖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感測施加於曲柄總成B4的踩踏力以獲得移動資訊。亦即,在圖7的步驟S4、S7、及S10中,當使用者踩踏自行車1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感測施加於曲柄總成B4的踩踏力以獲得指示曲柄總成B4相對於自行車車架B1的旋轉的移動資訊。當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獲得移動資訊時,移動資訊獲得裝置512將移動資訊無線地傳輸 至模式控制器14。
以控制系統5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420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六實施例
圖13為顯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控制系統600的組態的方塊圖。如圖13所示,控制系統600進一步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如從圖2與圖13的比較可見的,控制系統600除了額外設置有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的組態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4。明確地說,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4。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建構成獲得振動資訊。振動資訊包含自行車1的振動。振動資訊獲得裝置 610包含被建構成感測自行車1的振動的振動感測器610s。因此,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經由振動感測器610s而偵測自行車1的振動以獲得振動資訊。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安裝在自行車1上。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可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舉例而言,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建構成無線地傳輸載波至模式控制器14。明確地說,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包含被建構成將載波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4的無線發送器610a。載波包含振動資訊。如圖3所示,模式控制器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14a。模式控制器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振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無線發送器610a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可經由訊號線例如導線及纜線而被電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4。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包含與電池BT1分開地設置的電池610b。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6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的操作(見圖7)實質上相 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圖7的步驟S7及S10具有以下的操作。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4根據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7)。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
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4保持監視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步驟S10)。當模式控制器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移動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10)。
以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600,可容易地藉著偵測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所述部份的移動及自行車1上的振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在以上的敘述中,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是被額外地設置於控制系統100。但是,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也可被額外地設置於控制系統200、300、400、及500。
第七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4敘述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控制系統700。控制系統700除了相應於模式控制器14、第一自行車部份20、及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圖14所示,控制系統700包含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及模式控制器714。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714。模式控制器714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明確地說,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714。模式控制器714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
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建構成獲得騎車者資訊。騎車者資訊係從第三自行車部份720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建構成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輸出。
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騎車者資訊。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舉例而言,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建構成無線地傳輸載波至模式控制器714。明確地說,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包含無線發 送器712a,此無線發送器712a被建構成將載波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714。載波包含騎車者資訊。如圖15所示,模式控制器7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714a。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騎車者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7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無線發送器712a(圖14)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
模式控制器714在模式控制器714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接收到騎車者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714在偵測器電路714a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偵測到載波中所包含的騎車者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
如在圖15中所見的,模式控制器714被構成為微電腦且包含處理器714b及記憶體714c。處理器714b包含CPU。記憶體714c包含ROM及RAM。舉例而言,儲存於記憶體714c中的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714b內,並且藉此使模式控制器714的功能被實施。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714及致動控制器16被彼此分開地設置。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模式控制器714及致動控制器16可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控制器。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14中所見的,模式控制器714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
在此實施例中,第三自行車部份720包含懸吊裝置720A。如圖1所示,前叉B1f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B1。前車輪B3f被可旋轉地附接於前叉B1f。懸吊裝置720A被設置於前叉B1f內。圖16為顯示懸吊裝置720A的前視圖。懸吊裝置720A被建構成使用彈力來緩衝前車輪B3f的振動(或吸收前車輪B3f的陡震)。懸吊裝置720A的例子包括液氣壓(hydro-pneumatic)懸吊裝置。
在此實施例中,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被建構成獲得懸吊裝置720A內壓力的改變成為騎車者資訊。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包含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被建構成感測懸吊裝置720A內壓力的改變。亦即,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經由使用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的偵測結果而獲得騎車者資訊。
舉例而言,懸吊裝置720A為液氣壓懸吊裝置。如圖16所示,懸吊裝置720A具有管狀元件720t。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被設置於管狀元件720t中的一個的內部(在圖16中,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是以虛線被顯示)。更明確地說,作為一個例子,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被設置於懸吊裝置720A的空氣彈簧容室(air spring chamber)的內部。
當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時,騎車者的重量施加於自行車1(包括懸吊裝置720A)。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感測懸吊裝置720A內壓力的改變。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藉著使用 第一壓力感測器712c感測懸吊裝置720A內壓力的改變而獲得騎車者資訊。屆時,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714。
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包含與電池BT1分開地設置的電池712b。
以下參考圖17敘述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700的操作。圖17為顯示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700的操作的流程圖。
如從比較圖7與圖17可見的,除了步驟S4、S7、及S10外,控制系統700具有與控制系統100的操作相同的操作。因此,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再詳細敘述步驟S1、S2、S3、S5、S6、S8、及S9。
模式控制器714判定模式控制器714是否接收到來自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騎車者資訊(步驟S14)。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從第三自行車部份720獲得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的騎車者資訊。在此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當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時,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感測懸吊裝置720A內壓力的改變以獲得騎車者資訊。當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獲得騎車者資訊時,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714。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喚醒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來自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重新設定內部計時器且重新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 週期(步驟S2及S3)。當模式控制器714未接收到來自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做比較(步驟S14及S5)。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根據騎車者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17)。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保持監視騎車者資訊(步驟S20)。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騎車者資訊時,模式控制器7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20)。
以控制系統7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經由第三自行車部份720偵測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 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八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8敘述根據第八實施例的控制系統800。控制系統800除了相應於第三自行車部份720及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7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七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圖18所示,控制系統800包含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此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被建構成從第三自行車部份820獲得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的騎車者資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三自行車部份820包含座柱B7。
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具有與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712的組態實質上相同的組態。但是,在此實施例中,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被建構成獲得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成為騎車者資訊。
舉例而言,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包含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被設置於座柱B7內。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被建構成感測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亦即,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經由使用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的偵測結果而獲得騎車者資訊。
舉例而言,座柱B7為可調整的座柱,其經由座柱調整裝置(未顯示)而被液壓式地操作以調整鞍座B8的高度。圖19為顯示座柱B7的側視圖。如圖19所示,座柱B7具有流體容室B7a。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被設置於流體容室B7a的內部(在圖19中,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是以虛線被顯示)。
當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時,騎車者的重量施加於自行車1(經由鞍座B8而包括座柱B7)。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如圖19所示,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感測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藉著使用第二壓力感測器812c感測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而獲得騎車者資訊。屆時,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7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8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控制系統700的操作(見圖1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獲得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成為騎車者資訊。亦即,在圖17的步驟S14、S17、及S20中,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感測座柱B7內壓力的改變以從座柱B7獲得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的騎車者資訊。當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獲得騎車者資訊時,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812將騎車者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714。
以控制系統8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 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經由第三自行車部份820偵測騎車者在自行車1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九實施例
圖20為顯示根據第九實施例的控制系統900的組態的方塊圖。如圖20所示,控制系統900進一步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如從圖14與圖20的比較可見的,控制系統900除了額外設置有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外具有與控制系統700的組態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七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714。明確地說,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714。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建構成獲得振動資訊。振動資訊指示自行車1的振動。根據此實施例的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組態與根據第六實施例的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組態相同。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無 線地接收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根據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如圖15所示,模式控制器7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714a。模式控制器7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振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7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無線發送器610a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可經由訊號線例如導線及纜線而被電連接於模式控制器7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9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控制系統700的操作(見圖17)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圖17的步驟S17及S20具有以下的操作。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714根據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17)。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7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
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 到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714保持監視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步驟S20)。當模式控制器7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騎車者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7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20)。
以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900,可容易地藉著經由第三自行車部份720偵測在自行車1上的騎車者及自行車1上的振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在以上的敘述中,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是被額外地設置於控制系統700。但是,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也可被額外地設置於根據第八實施例的控制系統800。
第十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21敘述根據第十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0。控制系統1000除了相應於模式控制器14、移動資訊獲得裝置12、及操作裝置23的一些元件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在圖21中,第一自行車部份20的顯示為簡潔起見被省略。
如圖21所示,控制系統1000包含操作資訊 獲得裝置1012及模式控制器1014。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014。模式控制器1014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明確地說,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014。模式控制器1014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致動控制器16。
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建構成獲得操作資訊。操作資訊係指示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1023的輸入部件。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建構成將操作資訊無線地輸出。
控制系統1000還包含操作裝置1023。操作裝置1023被安裝在自行車1上。操作裝置1023為行使相關於自行車1的各種不同功能的裝置。操作裝置1023經由訊號線而被電連接於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且被無線地連接於無線接收器WR。操作裝置1023可為自行車碼錶(cycle computer)、觸控面板裝置、切換裝置(包括實體開關,例如機械開關)。
在此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23如同第一實施例中所敘述的接收來自使用者的檔位變換操作(參見操作裝置23的敘述)。操作裝置1023具有接收使用者的操作的輸入部件。如在圖21中所見的,操作裝置1023包含升檔開關23a及降檔開關23b。升檔開關23a也可被稱為輸入部件23a。降檔開關23b也可被稱為輸入部件23b。如在圖21中所見的,操作裝置1023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且被建構成回應輸入操作而將輸入訊號無 線地傳輸至換檔裝置B6。
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操作資訊。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根據操作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舉例而言,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建構成無線地傳輸載波至模式控制器1014。明確地說,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包含無線發送器1012a,此無線發送器1012a被建構成將載波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014。載波包含操作資訊。如圖22所示,模式控制器10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1014a。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操作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10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的無線發送器1012a(圖21)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
模式控制器1014在模式控制器1014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接收到操作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014在偵測器電路1014a歷經預定時間週期並未偵測到載波中所包含的操作資訊時將致動控制器16從喚醒模式切換至休眠模式。
如在圖22中所見的,模式控制器1014被構成為微電腦且包含處理器1014b及記憶體1014c。處理器1014b包含CPU。記憶體1014c包含ROM及RAM。舉例而言,儲存於記憶體1014c中的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 1014b內,並且藉此使模式控制器1014的功能被實施。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014及致動控制器16被彼此分開地設置。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模式控制器1014及致動控制器16可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控制器。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21中所見的,模式控制器1014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
在此實施例中,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被建構成監視使用者在操作裝置1023的輸入部件23a及23b上的操作以獲得操作資訊。當輸入部件23a及23b中的一個接收到使用者的操作時,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偵測到使用者的操作且獲得操作資訊。屆時,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將操作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014。
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包含與電池BT1分開地設置的電池1012b。
以下參考圖23敘述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0的操作。圖23為顯示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0的操作的流程圖。
如在圖23中所見的,除了圖7的步驟S4、S7、及S10外,控制系統1000具有與控制系統100的操作相同的操作。因此,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再詳細敘述步驟S1、S2、S3、S5、S6、S8、及S9。
模式控制器1014判定模式控制器1014是否接收到來自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的操作資訊(步驟S24)。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獲得指示使用者操作操作 裝置1023的輸入部件23a及23b中的一個的操作資訊。在此實施例中,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週期性地感測使用者在輸入部件23a及23b中的一個上的操作,以在輸入部件23a、23b接收到使用者的操作時獲得操作資訊。當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獲得操作資訊時,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將操作資訊無線地傳輸至模式控制器1014。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喚醒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來自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的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重新設定內部計時器且重新開始計算未使用時間週期(步驟S2及S3)。當模式控制器1014未接收到來自操作資訊獲得裝置1012的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一預定時間週期T21做比較(步驟S24及S5)。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根據操作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27)。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保持監視操作資訊(步驟S30)。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操作資訊時,模式控制器10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 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30)。
以控制系統1000,致動控制器16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致動器18的喚醒模式、及在比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操作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操作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因此,可容易地藉著偵測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1023的輸入部件23a及23b中的一個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第十一實施例
圖24為顯示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100的組態的方塊圖。如圖24所示,控制系統1100進一步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如在圖24中所見的,控制系統1100除了額外設置有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外具有與控制系統1000的組態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十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操作性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014。明確地說,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無線地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014。
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被建構成獲得振動資 訊。振動資訊指示自行車1的振動。根據此實施例的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組態與根據第六實施例的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組態相同。
在此實施例中,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根據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
如圖22所示,模式控制器1014包含被建構成偵測載波的偵測器電路1014a。模式控制器1014被建構成回應載波中所包含的振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偵測器電路1014a作用成為被建構成建立與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的無線發送器610a的無線通訊的無線接收器。振動資訊獲得裝置610可經由訊號線例如導線及纜線而被電連接於模式控制器1014。
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100的操作為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000的操作(見圖23)實質上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此實施例中,圖23的步驟S27及S30具有以下的操作。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淺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014根據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淺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27)。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淺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 到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014將計算所得的未使用時間週期T1與第二預定時間週期T22做比較(步驟S8)。
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深休眠模式中並未接收到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014保持監視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步驟S30)。當模式控制器1014在深休眠模式中無線地接收到操作資訊及振動資訊兩者時,模式控制器1014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深休眠模式)切換至喚醒模式(步驟S1及S30)。
以根據此實施例的控制系統1100,可容易地藉著偵測使用者在操作裝置1023上的操作及自行車1上的振動而將致動控制器16從休眠模式改變至喚醒模式。
雖然無線接收器WR在圖2、4、8至11、13、14、18、20、21、及24中被設置於換檔裝置B6內,但是無線接收器WR可被設置於其他位置。舉例而言,如在圖25中所見的,無線接收器WR可成為與換檔裝置B6分開的單元而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B1(例如,鏈撐B1b中的一個)。
雖然換檔裝置B6為自行車後撥鏈器,但是換檔裝置可為自行車前撥鏈器。雖然第二自行車部份22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包含換檔裝置B6的可移動構件28,但是第二自行車部份22可包含可調整的座柱B7及懸吊裝置720A的閥。
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 明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上述實施例的構造可彼此被至少部份地組合。
在本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部份、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此處所使用來敘述裝置的組件、部份、區段、或部件的術語「被建構」包含被建造及/或被程式化來執行所想要的功能的硬體及/或軟體。所想要的功能可藉著硬體、軟體、或硬體與軟體的組合而被執行。
本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或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12‧‧‧移動資訊獲得裝置
12a‧‧‧無線發送器
12b‧‧‧電池
14‧‧‧模式控制器
16‧‧‧致動控制器
18‧‧‧致動器
20‧‧‧第一自行車部份
22‧‧‧第二自行車部份
23‧‧‧操作裝置
24‧‧‧鏈條籠總成
28‧‧‧可移動構件
100‧‧‧控制系統
B6‧‧‧換檔裝置
BT1‧‧‧電池
Ma‧‧‧第一磁化部件
Sa‧‧‧第一感測器
SW‧‧‧電力開關
WR‧‧‧無線接收器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移動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獲得指示第一自行車部份的至少一部份的移動的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將該移動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其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其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該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及模式控制器,其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該移動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該移動資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該移動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該載波中所包含的該移動資訊的偵測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休眠模式包含使該致動控制器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該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 統,其中該第二自行車部份包含可移動構件,且該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架的底座構件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鏈條籠總成,該鏈條籠總成包含:被建構成與自行車鏈條接合的至少一個滑輪;及被建構成可旋轉地支撐該至少一個滑輪的滑輪支撐構件,該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將該鏈條籠總成支撐在該可移動構件上,該致動器被建構成移動該可移動構件以將該自行車鏈條移位,且該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該至少一個滑輪相對於該滑輪支撐構件的旋轉以獲得該移動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旋轉的車輪,且該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該車輪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該移動資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 統,其中該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自行車鏈條,且該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該自行車鏈條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該移動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旋轉的曲柄總成,且該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該曲柄總成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的旋轉以獲得該移動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自行車部份包含自行車車架、及可相對於該自行車車架旋轉的曲柄總成,且該移動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感測施加於該曲柄總成的踩踏力以獲得該移動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其中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移動資訊及該振動資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1. 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從第三自行車部份 獲得指示騎車者在自行車上的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將該騎車者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其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其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該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及模式控制器,其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該騎車者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該騎車者資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三自行車部份包含懸吊裝置,且該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該懸吊裝置內壓力的改變成為該騎車者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三自行車部份包含座柱,且該騎車者資訊獲得裝置被建構成獲得該座柱內壓力的改變成為該騎車者資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該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其中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騎車者資訊及該振動資 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該騎車者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該載波中所包含的該騎車者資訊的偵測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休眠模式包含使該致動控制器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該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17. 一種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包含:操作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獲得指示使用者操作操作裝置的輸入部件的操作資訊,且被建構成將該操作資訊無線地輸出;致動器,其被建構成致動至少第二自行車部份;致動控制器,其具有用以根據輸入訊號而控制該致動器的喚醒模式、及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休眠模式;及模式控制器,其被建構成無線地接收該操作資訊,且被建構成根據該操作資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 系統,還包含:振動資訊獲得裝置,其被建構成獲得指示自行車的振動的振動資訊,其中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操作資訊及該振動資訊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模式控制器包含被建構成偵測包含該操作資訊的載波的偵測器電路,且該模式控制器被建構成回應該載波中所包含的該操作資訊的偵測而將該致動控制器從該休眠模式切換至該喚醒模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其中該休眠模式包含使該致動控制器在比該喚醒模式中的電力消耗低的電力消耗之下被暫停的淺休眠模式、及使該致動控制器被關閉的深休眠模式。
TW105111083A 2015-04-21 2016-04-08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TWI6598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92,685 US9919616B2 (en) 2015-04-21 2015-04-21 Control system for bicycle
US14/692,685 2015-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7929A true TW201637929A (zh) 2016-11-01
TWI659890B TWI659890B (zh) 2019-05-21

Family

ID=5711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230A TWI733090B (zh) 2015-04-21 2016-04-08 自行車換檔裝置
TW105111083A TWI659890B (zh) 2015-04-21 2016-04-08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230A TWI733090B (zh) 2015-04-21 2016-04-08 自行車換檔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19616B2 (zh)
CN (1) CN106064663B (zh)
DE (1) DE102016003001A1 (zh)
TW (2) TWI7330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617B (zh) * 2017-10-24 2022-04-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煞車系統
TWI769232B (zh) * 2017-04-06 2022-07-0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手動控制裝置及包括自行車手動控制裝置的自行車電子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7350B2 (en) * 2015-04-27 2019-10-29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JP6553440B2 (ja) * 2015-07-29 2019-07-31 株式会社シマノ 操作制御装置および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NO342777B1 (no) * 2016-04-29 2018-08-06 Bikefinder As Sykkelramme omfattende en antenne
US10313445B2 (en) * 2016-07-07 2019-06-04 Rolf Østergaard ApS Sensor device for a bicycle
IT201600081324A1 (it) * 2016-08-02 2018-02-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T201600131281A1 (it) 2016-12-27 2018-06-27 Campagnolo Srl Rilevatore per bicicletta
IT201600131314A1 (it) * 2016-12-27 2018-06-27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onico wireless di bicicletta
CN108263553B (zh) * 2017-01-04 2019-12-06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变速器的作动方法
US10597116B2 (en) 2017-03-24 2020-03-24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US10773773B2 (en) * 2017-06-07 2020-09-15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derailleur
US10363986B2 (en) * 2017-07-10 2019-07-30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CN107516379B (zh) * 2017-07-13 2020-07-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0377444B2 (en) * 2017-07-31 2019-08-13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component
JP6885844B2 (ja) * 2017-10-24 2021-06-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10913507B2 (en) * 2017-10-24 2021-02-09 Shimano Inc. Controller, human-powered vehicl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JP6875254B2 (ja) * 2017-11-02 2021-05-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09808825B (zh) * 2017-11-22 2020-09-15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变速器的电源控制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TWI663492B (zh) * 2017-11-22 2019-06-21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可調整通訊週期的控制裝置及調整通訊週期的方法
CN107993359B (zh) * 2017-11-23 2021-01-1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端对端自行车共享系统及方法
US20190170243A1 (en) * 2017-12-05 2019-06-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assive lubricant management system
TWM562816U (zh) * 2018-04-03 2018-07-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變速器總成
US11661139B2 (en) * 2018-04-11 2023-05-30 Sram, Llc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for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of a bicycle
US10807671B2 (en) * 2018-04-16 2020-10-20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IT201800005299A1 (it) 2018-05-11 2019-11-11 Componente di bicicletta dotato di sensore di sforzi/deformazioni compensato in temperatura
IT201800005294A1 (it) 2018-05-11 2019-11-11 Componente di bicicletta in materiale composito e relativo processo di fabbricazione
IT201800005297A1 (it) 2018-05-11 2019-11-11 Pedivella di bicicletta e relativa guarnitura
IT201800005302A1 (it) 2018-05-11 2019-11-11 Pedivella di bicicletta dal lato trasmissione, dotata di rilevatore di sforzi/deformazioni per un misuratore di coppia o di potenza, nonche' metodi correlati
TWI804619B (zh) 2018-05-11 2023-06-1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設有電氣/電子系統的自行車曲柄臂
JP6921783B2 (ja) * 2018-05-25 2021-08-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US11498643B2 (en) * 2019-02-26 2022-11-15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derailleur
US11608139B2 (en) * 2019-05-13 2023-03-2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11407475B2 (en) * 2019-12-06 2022-08-09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IT202000009193A1 (it) * 2020-04-28 2021-10-28 Campagnolo Srl Componente di bicicletta dotato di dispositivo elettronico
US11414150B2 (en) 2020-05-01 2022-08-16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KR102392691B1 (ko) * 2021-01-29 2022-04-29 울산과학기술원 개인용 이동 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TWI817835B (zh) * 2022-11-18 2023-10-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助力載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50390A1 (en) * 1994-11-15 2011-03-03 Denison William D Electronic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anagement System
US7095336B2 (en) * 2003-09-23 2006-08-22 Optimu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edestrian alerts
JP4141453B2 (ja) * 2005-03-16 2008-08-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電源装置
US20090088934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7761212B2 (en) * 2008-03-24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5479291B2 (ja) * 2010-09-30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の制御装置
US10220913B2 (en) 2011-06-17 2019-03-0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tensioner device
US8721495B2 (en) * 2011-06-17 2014-05-13 Shimano Inc. Rear derailleur and gear shift system
JP5607003B2 (ja) * 2011-08-29 2014-10-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センサの制御装置、自転車用センサの制御方法
US8900078B2 (en) * 2011-10-05 2014-12-02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8909424B2 (en) * 2012-10-11 2014-12-0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191038B2 (en) * 2013-12-24 2015-11-17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232B (zh) * 2017-04-06 2022-07-0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手動控制裝置及包括自行車手動控制裝置的自行車電子系統
TWI761617B (zh) * 2017-10-24 2022-04-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煞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3090B (zh) 2021-07-11
US9919616B2 (en) 2018-03-20
TWI659890B (zh) 2019-05-21
CN106064663A (zh) 2016-11-02
TW201938446A (zh) 2019-10-01
US20160311491A1 (en) 2016-10-27
DE102016003001A1 (de) 2016-10-27
CN106064663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890B (zh)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CN107651095B (zh) 电力辅助自行车及其驱动系统
TWI785530B (zh) 自行車電懸吊裝置
US8825322B1 (en)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ling apparatus
TWI669243B (zh) 自行車傳動器控制裝置
CN110316310B (zh) 人力驱动车用控制装置
TWI823965B (zh) 人力驅動車之變速控制系統
US11702167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2023082212A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JP7454606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US10940909B2 (en) Wireless receiving device for human powered vehicle
JP2019188995A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US11840310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40611B2 (en)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046392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2021107227A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7386127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制御装置
JP2020050084A (ja) 人力駆動車用制御装置
US11753108B2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US20230083520A1 (en)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2023137688A (ja) 制御装置
JP2023137484A (ja) 制御装置
JP2022013862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変速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