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6720A -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6720A
TW201636720A TW105109975A TW105109975A TW201636720A TW 201636720 A TW201636720 A TW 201636720A TW 105109975 A TW105109975 A TW 105109975A TW 105109975 A TW105109975 A TW 105109975A TW 201636720 A TW201636720 A TW 2016367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correction
coil
autofocus
magnet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9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芳明
大坂智彦
Original Assignee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6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67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鏡頭驅動裝置包括抖動修正用驅動部,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包括抖動修正用磁鐵部、抖動修正用線圈部、以及相對於包含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對包含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進行支撐的支撐部,且利用包含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及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抖動修正固定部包含與抖動修正可動部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的底座。底座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所述多層印刷配線構造包括積層有多個絕緣基材的積層基板、以及立體地形成於積層基板的表層以及層間的配線圖案。

Description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對焦用的鏡頭驅動裝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通常,在智慧型電話(smartphone)等行動終端中,搭載有小型的相機模組。在此種相機模組中,應用具有在拍攝被攝體時自動進行對焦的自動對焦功能(以下稱作「AF功能」,AF:Auto Focus)以及對拍攝時所產生的抖動(振動)進行修正而減輕圖像的模糊的抖動修正功能(以下稱作「OIS功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鏡頭驅動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
具有自動對焦功能以及抖動修正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包括:自動對焦用驅動部(以下稱作「AF用驅動部」),用以使鏡頭部沿光軸方向移動;以及抖動修正用驅動部(以下稱作「OIS用驅動部」),用以使鏡頭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
AF用驅動部包括:自動對焦用線圈部(以下稱作「AF用線圈部」),例如配置在鏡頭部的周圍;自動對焦用磁鐵(magnet)部(以下稱作「AF用磁鐵部」),與AF用線圈部在徑向上隔開地配置;以及彈性支撐部(例如板彈簧),例如相對於包含AF用磁鐵部的自動對焦固定部(以下稱作「AF固定部」)對包含鏡頭部及AF用線圈部的自動對焦可動部(以下稱作「AF可動部」)進行彈性支撐。利用包含AF用線圈部及AF用磁鐵部的語音線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的驅動力,使AF可動部相對於AF固定部沿光軸方向移動,藉此自動地進行對焦。再者,亦存在AF固定部包含AF用線圈部,AF可動部包含AF用磁鐵部的情況。
OIS用驅動部包括:抖動修正用磁鐵部(以下稱作「OIS用磁鐵部」),例如配置在AF用驅動部;抖動修正用線圈部(以下稱作「OIS用線圈部」),與OIS用磁鐵部隔開地配置;以及支撐部(例如懸線(suspension wire)),相對於包含OIS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以下稱作「OIS固定部」)對包含AF用驅動部及OIS用磁鐵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以下稱作「OIS可動部」)進行支撐。利用包含OIS用磁鐵部及OIS用線圈部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OIS可動部相對於OIS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所謂的鏡筒移位(barrel shift)方式)。OIS用磁鐵部亦可設為兼用作AF用磁鐵部,此時,可實現鏡頭驅動裝置的小型化、低背化。
在鏡頭驅動裝置中,為了對OIS用線圈部以及AF用線圈部進行供電,在OIS固定部上設置有供電用配線。供電用配線與封裝有攝像元件等的感測器基板電性連接。先前是例如在獨立於構成OIS固定部的底座的另外的構件即印刷配線基板上形成供電用配線,將所述印刷配線基板安裝在底座。又,例如,亦有時在底座內部裝配極簡單的形狀的金屬端子作為供電用配線。
對OIS用線圈部的供電是藉由將配置有OIS用線圈部的線圈基板與底座的供電用配線加以電性連接來進行。又,對AF用線圈部的供電是藉由將連結OIS固定部與OIS可動部的支撐部和底座的供電用配線加以電性連接,而經由支撐部來進行。又,當封裝對與光軸正交的面(以下稱作「光軸正交面」)上的OIS可動部的位置進行檢測的位置檢測部(例如霍爾元件(Hall element))時,在底座上設置有針對位置檢測部的供電用配線以及信號輸入輸出用配線。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21055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伴隨著行動終端的薄型化,期望相機模組進一步小型化、輕量化。就OIS固定部而言,例如,利用嵌入成形將供電用配線形成於樹脂製的底座內,而省略印刷配線基板,藉此可實現相機模組的小型化、輕量化。但是,難以利用嵌入成形在底座內形成複雜的配線,從而亦無法應對伴隨著相機模組的高功能化而配線複雜化、高密度化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應對需要複雜的配線的情況,並且可實現小型化、輕量化的鏡頭驅動裝置、包括所述鏡頭驅動裝置的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反映本發明的第1方面的鏡頭驅動裝置包括: 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包括:抖動修正用磁鐵部,配置在鏡頭部的周圍;抖動修正用線圈部,與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隔開地配置;以及支撐部,相對於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對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進行支撐;且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利用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及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所述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且 所述抖動修正固定部包括與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的底座, 所述底座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所述多層印刷配線構造包括積層有多個絕緣基材的積層基板、以及立體地形成於所述積層基板的表層以及層間的配線圖案。
反映本發明的第2方面的相機模組包括: 所述鏡頭驅動裝置; 鏡頭部,安裝在所述自動對焦可動部上;以及 攝像部,對藉由所述鏡頭部而成像的被攝體像進行拍攝。
反映本發明的第3方面的相機搭載裝置是資訊設備或運輸設備,包括所述相機模組。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底座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故而不需要如先前般的印刷配線基板。因此,可削減零件個數,從而可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又,亦可容易地應對伴隨著相機模組的高功能化而配線複雜化、高密度化的情況。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圖1A及圖1B是表示搭載有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相機模組A的智慧型電話M(相機搭載裝置)的圖。圖1A是智慧型電話M的前視圖,圖1B是智慧型電話M的後視圖。
智慧型電話M例如搭載相機模組A作為背面相機OC。相機模組A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以及抖動修正功能,在拍攝被攝體時進行自動對焦,並且對拍攝時產生的抖動(振動)進行修正而拍攝無像模糊的圖像。
圖2是相機模組A的外觀立體圖。圖3是相機模組A的分解立體圖。如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正交座標系(X,Y,Z)進行說明。在後述圖中亦是以共同的正交座標系(X,Y,Z)來表示。相機模組A是以當利用智慧型電話M實際進行拍攝時,X方向成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成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成為前後方向的方式進行搭載。即,Z方向為光軸方向,圖中上側成為光軸方向光接收側(亦稱作「微距位置側」),下側成為光軸方向成像側(亦稱作「無限遠位置側」)。又,將與Z軸正交的X方向以及Y方向稱作「光軸正交方向」。
相機模組A包括:將鏡頭收容於圓筒形狀的鏡頭鏡筒(lens barrel)而成的鏡頭部2、AF用及OIS用的鏡頭驅動裝置1、對藉由鏡頭部2而成像的被攝體像進行拍攝的攝像部(省略圖示)、以及覆蓋整體的殼體(cover)3等。
殼體3是自光軸方向觀察的俯視時為正方形形狀的有蓋四方筒體,在上表面具有圓形的開口3a。鏡頭部2自所述開口3a面向外部。殼體3固定於鏡頭驅動裝置1的OIS固定部20的底座(base)22(參照圖6)。再者,殼體3亦可設為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形成,經由OIS固定部20而接地。
攝像部(省略圖示)包含攝像元件(省略圖示),配置在鏡頭驅動裝置1的光軸方向成像側,即OIS固定部20的光軸方向成像側。攝像元件(省略圖示)例如包含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型影像感測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型影像感測器等。攝像元件(省略圖示)對藉由鏡頭部2而成像的被攝體像進行拍攝。
圖4是鏡頭驅動裝置1的分解立體圖。如圖4所示,鏡頭驅動裝置1包括OIS可動部10、OIS固定部20以及支撐部30等。
OIS可動部10是包含構成OIS用語音線圈馬達的OIS用磁鐵部的、在抖動修正時在與光軸正交的光軸正交面內進行擺動的部分。OIS固定部20是包含OIS用線圈部的部分。OIS可動部10包含AF用驅動部。
OIS可動部10與OIS固定部20隔開地配置在光軸方向光接收側,藉由支撐部30而與OIS固定部20連結。具體而言,支撐部30包含沿Z方向延伸的4條懸線(以下稱作「懸線30」)。懸線30的一端(上端)固定於OIS可動部10(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參照圖5),另一端(下端)固定於OIS固定部20(底座22,參照圖6)。OIS可動部10藉由懸線30,而在XY平面內可擺動地受到支撐。4條懸線30之中的2條是用作針對AF用線圈部112(參照圖5)的供電路徑。再者,懸線30的條數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多於4條。
圖5是OIS可動部1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5所示,OIS可動部10包括AF可動部11、AF固定部12、上側彈性支撐部13、以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等。AF可動部11與AF固定部12隔開地配置在徑向內側,藉由上側彈性支撐部13以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而與AF固定部12連結。
AF可動部11是包含構成AF用語音線圈馬達的線圈部的、在對焦時沿光軸方向移動的部分。AF固定部12是包含構成AF用語音線圈馬達的磁鐵部的部分。即,在鏡頭驅動裝置1的AF用驅動部中,採用動圈(moving coil)方式。
AF可動部11包含鏡頭架111以及AF用線圈部112。
鏡頭架111是四方筒形狀的構件,藉由黏接或螺合而將鏡頭部2固定於圓筒狀的鏡頭收容部111a。鏡頭架111在鏡頭收容部111a的周面,具有上側凸緣(flange)部111b以及下側凸緣部111c。在夾於上側凸緣部111b與下側凸緣部111c之間的部分(以下稱作「線圈繞線部」),纏繞有AF用線圈部112。
上側凸緣部111b的四個角部是較周圍的基準面(上表面)更進一步凹陷而形成。上側凸緣部111b在沿Y方向延伸的周緣的大致中央,具有缺口部111d。上側凸緣部111b在鏡頭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具有在X方向上相對向的兩個突出部111e。又,上側凸緣部111b在鏡頭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具有在Y方向上相對向的兩個突出部111f。突出部111e、突出部111f成為用以固定上側彈性支撐部13的上彈簧固定部(以下稱作「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彈簧固定部111f」)。又,一組上彈簧固定部111e的外側端部向下方(光軸方向成像側)彎折,而位於缺口部111d。
下側凸緣部111c的四個角部是較周圍的基準面(線圈抵接面)更進一步凹陷而形成。下側凸緣部111c在鏡頭收容部111a的下部外周,具有在X方向上相對向的兩個突出部111g。又,下側凸緣部111c在鏡頭收容部111a的下部外周,具有在Y方向上相對向的兩個突出部111h。突出部111g、突出部111h的下表面與下側凸緣部111c的四個角部的下表面為同一水平面。突出部111g、突出部111h成為用以固定下側彈性支撐部14的下彈簧固定部(以下稱作「下彈簧固定部111g」「下彈簧固定部111h」)。
AF用線圈部112是對焦時被通電的空芯線圈,纏繞在鏡頭架111的線圈繞線部的外周面。AF用線圈部112的兩端被捆紮在鏡頭架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彈簧固定部111e。
AF固定部12包含磁鐵架121以及磁鐵部122。磁鐵架121在俯視時具有正方形的四方筒形狀。磁鐵架121在四個角部,具有朝徑向內側凹陷而形成的圓弧槽部121a。在所述圓弧槽部121a上配置有懸線30。
磁鐵架121在上部的四個角部,具有固定上側彈性支撐部13的上彈簧固定部121b。上彈簧固定部121b是朝徑向內側突出而形成,當AF可動部11移動至光軸方向光接收側時,藉由抵接於鏡頭架111的四個角部,而限制AF可動部11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磁鐵架121在上部的各邊的大致中央,具有突出至上方(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的突出部121c。
在磁鐵架121的下表面121d,固定有下側彈性支撐部14(以下稱作「下彈簧固定部121d」)。磁鐵架121在四個側壁,具有四方形狀的開口121e。在所述開口121e內,收容有磁鐵部122(以下稱作「磁鐵收容部121e」)。
磁鐵部122包含四個長方體狀的永久磁石122A~永久磁石122D。永久磁石122A~永久磁石122D分別配置於磁鐵架121的磁鐵收容部121e。將永久磁石122A、永久磁石122B在X方向上相對向地配置,將永久磁石122C、永久磁石122D在Y方向上相對向地配置。永久磁石122A~永久磁石122D是以在AF用線圈部112形成沿徑向橫切的磁場的方式而被磁化。例如,永久磁石122A~永久磁石122D的內周側被磁化成N極,外周側被磁化成S極。利用磁鐵部122以及AF用線圈部112,構成AF用語音線圈馬達。
上側彈性支撐部13為包含例如鈹銅、鎳銅、不鏽鋼等的板彈簧,作為整體而俯視時具有正方形形狀。上側彈性支撐部13相對於AF固定部12對AF可動部11進行彈性支撐。此處,上側彈性支撐部13包含點對稱地配置的兩個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例如是藉由將一塊金屬板打穿並加以切斷而成形。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具有相同的構成,因此省略關於上側板彈簧132的說明。
上側板彈簧131包含:鏡頭架固定部131a、鏡頭架固定部131b,磁鐵架固定部131c、磁鐵架固定部131d,以及臂部131e、臂部131f。鏡頭架固定部131a、鏡頭架固定部131b藉由沿鏡頭架111的鏡頭收容部111a的上表面的內緣部131g而連結。磁鐵架固定部131c、磁鐵架固定部131d藉由沿磁鐵架121的突出部121c的外緣部131h而連結。
鏡頭架固定部131a、鏡頭架固定部131b具有與鏡頭架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彈簧固定部111f相對應的形狀。藉由將鏡頭架固定部131a、鏡頭架固定部131b的固定孔131j嵌插至鏡頭架111的定位凸台111j,而相對於鏡頭架111對上側板彈簧131進行定位,且藉由在定位凸台111j上塗佈黏接劑或對定位凸台111j進行熱鉚接而加以固定。其中一個鏡頭架固定部131a固定於鏡頭架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且與捆紮在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的AF用線圈部112電性連接。
磁鐵架固定部131c、磁鐵架固定部131d具有與磁鐵架121的上彈簧固定部121b相對應的形狀。藉由將磁鐵架固定部131c、磁鐵架固定部131d的固定孔131k嵌插至磁鐵架121的定位凸台121k,而相對於磁鐵架121對上側板彈簧131進行定位,且藉由在定位凸台121k上塗佈黏接劑或對定位凸台121k進行熱鉚接而加以固定。又,磁鐵架固定部131c、磁鐵架固定部131d的頂角部131i成為連接懸線30的線連接部(以下稱作「線連接部131i」)。
線連接部131i位於磁鐵架121的圓弧槽部121a的光軸方向光接收側。在將上側板彈簧131安裝於磁鐵架121的狀態下,在線連接部131i與圓弧槽部121a之間形成有間隙。在所述間隙內配置減震材料。又,線連接部131i具有容易彈性變形的形狀。藉由線連接部131i與懸線30的撓曲,來吸收落下時的衝擊。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因落下衝擊而使懸線30產生塑性變形或斷裂的情況。
臂部131e、臂部131f分別將鏡頭架固定部131a與磁鐵架固定部131c、鏡頭架固定部131b與磁鐵架固定部131d加以連結。臂部131e、臂部131f具有曲折形狀,當AF可動部11進行移動時產生彈性變形。
下側彈性支撐部14具有與上側彈性支撐部13大致相同的構成。即,下側彈性支撐部14是包含例如鈹銅、鎳銅、不鏽鋼等的板彈簧,作為整體而俯視時具有正方形形狀。下側彈性支撐部14相對於AF固定部12對AF可動部11進行彈性支撐。此處,下側彈性支撐部14包含點對稱地配置的兩個下側板彈簧141、下側板彈簧142。下側板彈簧141、下側板彈簧142例如是藉由將一塊金屬板打穿並加以切斷而成形。下側板彈簧141、下側板彈簧142具有同樣的構成,因此省略關於下側板彈簧142的說明。
下側板彈簧141包含:鏡頭架固定部141a、鏡頭架固定部141b,磁鐵架固定部141c、磁鐵架固定部141d,以及臂部141e、臂部141f。鏡頭架固定部141a、鏡頭架固定部141b是藉由沿鏡頭架111的鏡頭收容部111a的下表面的內緣部141g而連結。
鏡頭架固定部141a、鏡頭架固定部141b具有與鏡頭架111的下彈簧固定部111g、下彈簧固定部111h相對應的形狀。藉由將鏡頭架固定部141a、鏡頭架固定部141b的固定孔141m嵌插至鏡頭架111的定位凸台(省略圖式),而相對於鏡頭架111對下側板彈簧141進行定位,且藉由在定位凸台上塗佈黏接劑或對定位凸台進行熱鉚接而加以固定。當AF可動部11沿光軸方向移動時,鏡頭架固定部141a、鏡頭架固定部141b與AF可動部11一併進行位移。
磁鐵架固定部141c、磁鐵架固定部141d具有與磁鐵架121的下彈簧固定部121d相對應的形狀。藉由將磁鐵架固定部141c、磁鐵架固定部141d的固定孔141n嵌插至磁鐵架121的定位凸台(省略圖式),而相對於磁鐵架121對下側板彈簧141進行定位,且藉由在定位凸台上塗佈黏接劑或對定位凸台進行熱鉚接而加以固定。
臂部141e、臂部141f分別將鏡頭架固定部141a與磁鐵架固定部141c、鏡頭架固定部141b與磁鐵架固定部141d加以連結。臂部141e、臂部141f具有曲折形狀,當AF可動部11進行移動時產生彈性變形。
當組裝OIS可動部10時,首先,將磁鐵部122收容於磁鐵架121的磁鐵收容部121e,在上彈簧固定部121b上安裝上側彈性支撐部13。其次,在鏡頭架111的下彈簧固定部111g、下彈簧固定部111h上安裝下側板彈簧14,在所述狀態下,將鏡頭架111自光軸方向成像側嵌插至磁鐵架121。然後,將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安裝在鏡頭架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彈簧固定部111f。又,在磁鐵架121的下彈簧固定部121d上安裝下側板彈簧141、下側板彈簧142。
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的鏡頭架固定部131a、鏡頭架固定部132a分別焊接於捆紮在鏡頭架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彈簧固定部111e上的AF用線圈部112的端部,而加以電性連接。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組裝OIS可動部10(AF用驅動部)。
圖6是OIS固定部2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6所示,OIS固定部20包括線圈基板21、底座22以及位置檢測部23等。
線圈基板21是在中央具有八邊形狀的開口21a且俯視時為正方形的框狀基板,線圈基板21的外形較底座22的外形小一圈,以使底座22的線固定孔21b露出(參照圖3)。
線圈基板21在光軸方向上與磁鐵部122相對向的位置處具有OIS用線圈部211。OIS用線圈部211包含與磁鐵部122相對應的四個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OIS線圈211A以及OIS線圈211C分別包含兩個分割線圈。
以自磁鐵部122的底面輻射的磁場沿Z方向橫切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的各自的長邊部分的方式,設定OIS用線圈部211以及磁鐵部122的大小及配置。利用磁鐵部122及OIS用線圈部211,構成OIS用語音線圈馬達。
底座22是具有經倒角的矩形形狀的開口22a且俯視時為正方形的框體。底座22在相鄰的兩個框部的各個上,在與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C的分割線圈間相對應的部分,即在長度方向大致中央,具有霍爾元件收容部22b。底座22在四個角部,具有用以固定懸線30的線固定孔22c。
位置檢測部23例如包含利用霍爾效應對磁場進行檢測的霍爾元件23A、霍爾元件23B(磁性感測器)。霍爾元件23A、霍爾元件23B配置在底座22的霍爾元件收容部22b。利用霍爾元件23A、霍爾元件23B對由磁鐵部122形成的磁場進行檢測,藉此可確定XY平面上的OIS可動部10的位置。再者,亦可設為獨立於磁鐵部122而另外地將位置檢測用磁石配置在OIS可動部10。
在本實施形態中,底座22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所述多層印刷配線構造包括積層有6塊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的積層基板25、以及立體地形成於積層基板25的表層及層間的配線圖案26(參照圖7A及圖7B)。再者,底座22的多層印刷配線構造為一例,積層基板25的積層數或配線圖案26的配置等並無特別限定。
在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及第2層的絕緣基材252的沿X方向的側面上形成有凹坑(以下稱作「齒形結構(castellation)」,省略符號)。在所述凹坑內,配置齒形結構電極27。齒形結構電極27包含配置於底座22的背面側的端子襯墊(terminal pad)。將所述端子襯墊與構成攝像部(省略圖式)的感測器基板加以電性連接。
藉由將底座22設為多層印刷配線構造,而可利用局部地去除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的簡單方法,將齒形結構(省略符號)、霍爾元件收容部22b以及線固定孔22c容易地形成為所需的形狀。
作為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的材料,較佳為陶瓷(例如氧化鋁系陶瓷)。藉由應用陶瓷材料作為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可確保底座22所要求的強度、剛性、耐熱性等機械特性。又,當固定於底座22上的殼體3為陶瓷製時,由於熱膨脹係數相一致,故而可減輕因熱膨脹或熱收縮而引起的應變。又,亦可實現藉由回流焊(reflow)的焊接。
或者,作為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的材料,亦可應用絕緣性樹脂材料(例如環氧樹脂)。藉由應用絕緣性樹脂材料作為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由於底座22的彈性升高,故而耐衝擊性提高。而且,可廉價地製作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的底座22。此時,較佳為在包含絕緣性樹脂材料的底座樹脂中混入玻璃纖維等強化材料。由此,可確保底座22所要求的強度、剛性。
圖7A及圖7B是表示配線圖案26的一例的圖。圖8~圖11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25的表層以及層間的配線圖案26的圖。如圖7A及圖7B所示,配線圖案26包含第1配線261~第6配線266。各個配線261~配線266包括含有銅箔的一對導體圖案。
第1配線261是針對OIS用線圈部211的供電用配線。第1配線261的主配線部261a及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1b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主配線部261a及端子襯墊261c經由形成於第2層至第5層的絕緣基材252~絕緣基材265上的通孔(through hole)261d而連接。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1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1c與線圈基板21連接。
第2配線262是針對AF用線圈部112的供電用配線。第2配線262的主配線部262a以及端子襯墊262b、端子襯墊262c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2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2c與懸線30連接。
第3配線263是針對霍爾元件23A的供電用配線。第3配線263的主配線部263a形成於第3層的絕緣基材253上(參照圖10)。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3b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另一個端子襯墊263c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參照圖11)。主配線部263a與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3b是經由形成於第2層的絕緣基材252上的通孔263d而連接,主配線部263a與另一個端子襯墊263c是經由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的通孔263e而連接。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3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3c與霍爾元件23A的電源端子連接。
第4配線264是針對霍爾元件23B的供電用配線。第4配線264的主配線部264a形成於第3層的絕緣基材253上(參照圖10)。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4b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另一個端子襯墊264c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參照圖11)。主配線部264a與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4b是經由形成於第2層的絕緣基材252上的通孔264d而連接,主配線部263a與另一個端子襯墊263c是經由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的通孔264e而連接。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4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4c與霍爾元件23B的電源端子連接。
第5配線265是霍爾元件23A的信號輸入輸出用配線。第5配線265的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5b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主配線部265a以及另一個端子襯墊265c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參照圖11)。主配線部263a與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3b是經由形成於第2層~第4層的絕緣基材252~絕緣基材254上的通孔265d而連接。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5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5c與霍爾元件23A的信號端子連接。
第6配線266是霍爾元件23B的信號輸入輸出用配線。第6配線266的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6b形成於第1層的絕緣基材251上(參照圖8)。主配線部266a以及另一個端子襯墊266c形成於第4層的絕緣基材254上(參照圖11)。主配線部266a與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6b是經由形成於第2層~第4層的絕緣基材252~絕緣基材254上的通孔266d而連接。其中一個端子襯墊266b與齒形結構電極27連接,另一個端子襯墊266c與霍爾元件23B的信號端子連接。
在OIS固定部20中,將線圈基板21安裝在底座22上。此時,對線圈基板21的端子襯墊(省略圖式)與第1配線261的端子襯墊261c進行焊接。由此,將OIS用線圈部211與第1配線261加以電性連接。
霍爾元件23A封裝在底座22的霍爾元件收容部22b內。此時,對霍爾元件23A的電源端子(省略圖式)與第3配線263的端子襯墊263c進行焊接,並且對信號端子(省略圖式)與第5配線265的端子襯墊265c進行焊接。由此,將霍爾元件23A與第3配線263及第5配線265加以電性連接。
霍爾元件23B封裝在底座22的霍爾元件收容部22b內。此時,對霍爾元件23B的電源端子(省略圖式)與第4配線264的端子襯墊264c進行焊接,並且對信號端子(省略圖式)與第6配線266的端子襯墊266c進行焊接。由此,將霍爾元件23B與第4配線264及第6配線266加以電性連接。
當組裝鏡頭驅動裝置1時,將懸線30的一端分別插通至AF用驅動部10的上側板彈簧131、上側板彈簧132的線連接部131i、線連接部132i,且藉由焊接而加以固定。又,將懸線30的另一端(下端)插通至底座22的線固定孔22c,且藉由焊接而固定於第2配線262的端子襯墊232c。經由懸線30及上側彈性支撐部13,對AF用線圈部112進行供電。
在形成於上側彈性支撐部13的線連接部131i、線連接部132i與磁鐵架121的圓弧槽部121a之間的間隙內,以包圍懸線30的方式,配置有減震材料(省略圖式)。減震材料介於上側彈性支撐部13與磁鐵架121之間。藉由使減震材料介於上側彈性支撐部13與磁鐵架121之間,而使多餘共振(高次共振模式)的產生得到抑制,因此可確保動作的穩定性。減震材料可使用分配器(dispenser)而容易地塗佈。又,作為減震材料,例如可應用紫外線硬化性的矽氧凝膠(silicone gel)。
在鏡頭驅動裝置1中,當對OIS用線圈部211進行通電後,藉由磁鐵部122的磁場與OIS用線圈部211中流動的電流的相互作用,而在OIS用線圈部211中產生勞侖茲力(Lorentz force)(弗萊明左手定則(Fleming's left-hand rule))。勞侖茲力的方向是與磁場的方向(Z方向)及OIS用線圈部211的長邊部分中流動的電流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OIS用線圈部211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會作用至磁鐵部122。所述反作用力成為OIS用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包含磁鐵部122的OIS可動部10在XY平面內擺動,來進行抖動修正。
又,在鏡頭驅動裝置1中,當對AF用線圈部112進行通電後,藉由磁鐵部122的磁場與AF用線圈部112中流動的電流的相互作用,而在AF用線圈部112內產生勞侖茲力。勞侖茲力的方向是與磁場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及AF用線圈部112中流動的電流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磁鐵部122被固定,因此反作用力會作用至AF用線圈部112。所述反作用力成為AF用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包含AF用線圈部112的AF可動部11沿光軸方向移動,來進行對焦。
在不進行對焦的無通電時,AF可動部11例如是以藉由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而懸掛在無限遠位置與微距位置之間的狀態(以下稱作「基準狀態」)受到保持。即,在OIS可動部10中,AF可動部11(鏡頭架111)藉由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在相對於AF固定部12(磁鐵架121)而定位的狀態下,可位移地彈性支撐在Z方向兩側。當進行對焦時,對應於使AF可動部11自基準狀態向微距位置側移動、或向無限遠位置側移動,來對電流的方向進行控制。又,對應於AF可動部11的移動距離,來控制電流的大小。
如上所述,鏡頭驅動裝置1包括:磁鐵部122(抖動修正用磁鐵部),配置在鏡頭部2的周圍;OIS用線圈部211(抖動修正用線圈部),與磁鐵部122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以及支撐部30,相對於包含OIS用線圈部211的OIS固定部20(抖動修正固定部)對包含磁鐵部122的OIS可動部10(抖動修正可動部)進行支撐;且利用包含OIS用線圈部211及磁鐵部122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OIS可動部10相對於OIS固定部20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OIS固定部20包含與OIS可動部10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的底座22,底座22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所述多層印刷配線構造包括積層有多個絕緣基材251~絕緣基材256的積層基板25、以及立體地形成於積層基板25的表層以及層間的配線圖案26。
根據鏡頭驅動裝置1,底座22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故而不需要如先前般的印刷配線基板。因此,可削減零件個數,從而可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又,不需要在底座上安裝印刷配線基板的操作,故而組裝操作變得容易。
此外,在伴隨著相機模組A的高功能化而配線複雜化、高密度化的情況下,亦可增加積層基板25的積層數等來容易地應對。例如,當設置有用以對AF可動部11的光軸方向的位置進行檢測的位置檢測部時,雖需要所述位置檢測部用的配線,但可容易地形成於底座22上。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對本發明者所開發的發明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而可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
例如,在實施形態中,對具有AF功能以及OIS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可應用於具有OIS功能的鏡頭驅動裝置,即,可應用於與抖動修正可動部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有底座,且在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配線的情況。
又,在實施形態的鏡頭驅動裝置1中,亦可設為在底座22上安裝有金屬端子或電氣零件(例如電阻、電容器等)。又,亦可將高導熱率的金屬材料埋入至底座22,使底座22具有散熱功能。
此外,亦可設為在底座22上形成有OIS用線圈部的配線圖案。此時,不需要線圈基板21,從而可削減零件個數,因此可實現進一步的小型化、輕量化。
在實施形態中,是舉出帶相機的行動終端即智慧型電話作為包含相機模組A的相機搭載裝置的一例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作為資訊設備或運輸設備的相機搭載裝置。作為資訊設備的相機搭載裝置,是指包含相機模組以及對由相機模組獲得的圖像資訊進行處理的控制部的資訊設備,例如包括帶相機的行動電話、筆記型個人電腦(note personal computer)、平板終端(tablet terminator)、可攜式遊戲機、網路(web)相機、帶相機的車載裝置(例如,後方監視器(back monitor)裝置、行車記錄器(drive recorder)裝置)。又,作為運輸設備的相機搭載裝置,是指包含相機模組以及對由相機模組獲得的圖像進行處理的控制部的運輸設備,例如包括汽車。
圖14A及圖14B是表示作為搭載有相機模組VC(Vehicle Camera)的相機搭載裝置的汽車C的圖。圖14A是汽車C的前視圖,圖14B是汽車C的後方立體圖。汽車C搭載有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機模組A作為車載用相機模組VC。如圖14A及圖14B所示,車載用相機模組VC例如朝向前方而安裝在前面玻璃(front glass),或朝向後方而安裝在後門(rear gate)。所述車載用相機模組VC可用作後監視器用、行車記錄器用、防撞控制用、無人駕駛控制用等。
應認為此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在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不具有限制性。本發明的範圍是由申請專利範圍而非所述說明來表示,且意圖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同等的含義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2015年3月31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5-072397的日本申請案中所包含的說明書、圖式以及摘要的揭示內容全部被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1‧‧‧鏡頭驅動裝置
2‧‧‧鏡頭部
3‧‧‧殼體
10‧‧‧OIS可動部(抖動修正可動部)
11‧‧‧AF可動部(自動對焦可動部)
12‧‧‧AF固定部(自動對焦固定部)
13‧‧‧上側彈性支撐部(彈性支撐部)
14‧‧‧下側彈性支撐部(彈性支撐部)
20‧‧‧OIS固定部
21‧‧‧線圈基板
22‧‧‧底座
23‧‧‧位置檢測部
23A、23B‧‧‧霍爾元件
25‧‧‧積層基板
26‧‧‧配線圖案
27‧‧‧齒形結構電極
30‧‧‧支撐部、懸線
111‧‧‧鏡頭架
112‧‧‧AF用線圈部(自動對焦用線圈部)
122‧‧‧磁鐵部(抖動修正用磁鐵部、自動對焦用磁鐵部)
122A~122D‧‧‧永久磁石
131、132‧‧‧上側板彈簧
211‧‧‧OIS用線圈部(抖動修正用線圈部)
251~256‧‧‧絕緣基材
261~266‧‧‧配線
A‧‧‧相機模組
M‧‧‧智慧型電話(相機搭載裝置)
圖1A及圖1B是表示搭載有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相機模組的智慧型電話的圖。 圖2是相機模組的外觀立體圖。 圖3是相機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鏡頭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OIS可動部(AF用驅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OIS固定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7A及圖7B是表示配線圖案的一例的圖。 圖8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1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9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2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10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3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11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4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12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5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13是表示形成於積層基板的第6層(最上層)上的配線圖案的圖。 圖14A及圖14B是表示作為搭載有車載用相機模組的相機搭載裝置的汽車的圖。
20‧‧‧OIS固定部
21‧‧‧線圈基板
21a、22a‧‧‧開口
22‧‧‧底座
22b‧‧‧霍爾元件收容部
22c‧‧‧線固定孔
23‧‧‧位置檢測部
23A、23B‧‧‧霍爾元件
25‧‧‧積層基板
27‧‧‧齒形結構電極
211‧‧‧OIS用線圈部(抖動修正用線圈部)
211A~211D‧‧‧OIS線圈
251~256‧‧‧絕緣基材

Claims (8)

  1. 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包括:抖動修正用磁鐵部,配置在鏡頭部的周圍;抖動修正用線圈部,與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隔開地配置;以及支撐部,相對於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對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進行支撐;且所述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利用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及所述抖動修正用磁鐵部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所述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 所述抖動修正固定部包括與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在光軸方向上隔開地配置的底座, 所述底座具有多層印刷配線構造,所述多層印刷配線構造包括積層有多個絕緣基材的積層基板、以及立體地形成於所述積層基板的表層以及層間的配線圖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中所述配線圖案包含針對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供電用配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包括: 位置檢測部,對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在光軸正交面內的位置進行檢測;且 所述配線圖案包含針對所述位置檢測部的供電用配線以及所述位置檢測部的信號輸入輸出用配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中所述位置檢測部包括利用霍爾效應對磁場進行檢測的霍爾元件,且基於所述霍爾元件的檢測結果對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的位置進行檢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中 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包括自動對焦用驅動部,所述自動對焦用驅動部包括:自動對焦用線圈部,配置在所述鏡頭部的周圍;自動對焦用磁鐵部,與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在徑向上隔開地配置;以及彈性支撐部,相對於包含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及所述自動對焦用磁鐵部中的任意一個的自動對焦固定部對包含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及所述自動對焦用磁鐵部中的任意另一個的自動對焦可動部進行彈性支撐;且所述自動對焦用驅動部利用包含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及所述自動對焦用磁鐵部的語音線圈馬達的驅動力,使所述自動對焦可動部相對於所述自動對焦固定部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藉此自動地進行對焦, 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是經由所述支撐部而被供電, 所述配線圖案包含針對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的供電用配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中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是由所述配線圖案形成。
  7. 一種相機模組,其特徵在於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 鏡頭部,安裝在所述鏡頭驅動裝置上;以及 攝像部,對藉由所述鏡頭部而成像的被攝體像進行拍攝。
  8. 一種相機搭載裝置,是資訊設備或運輸設備,其特徵在於: 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05109975A 2015-03-31 2016-03-30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2016367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2397A JP2016191849A (ja) 2015-03-31 2015-03-31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6720A true TW201636720A (zh) 2016-10-16

Family

ID=5700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9975A TW201636720A (zh) 2015-03-31 2016-03-30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91849A (zh)
TW (1) TW201636720A (zh)
WO (1) WO201615788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4059B (zh) * 2016-12-08 2017-08-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TWI668554B (zh) * 2017-12-26 2019-08-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裝置
CN110140083A (zh) * 2016-12-28 2019-08-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224105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TWI750358B (zh) * 2017-09-12 2021-12-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TWI777032B (zh) * 2018-02-06 2022-09-1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用致動器、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783388B (zh) * 2021-02-26 2022-11-1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TWI789489B (zh) * 2018-02-06 2023-01-1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用致動器、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9630B (zh) * 2015-11-20 2017-04-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
JP6722061B2 (ja) * 2016-07-29 2020-07-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該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49595B (zh) * 2017-02-08 2019-02-01 日商阿爾普士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驅動裝置
JP6882675B2 (ja) * 2017-06-19 2021-06-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9021764A1 (ja) 2017-07-24 2019-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089149B2 (ja) * 2017-07-31 2022-06-2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9026819A1 (ja) * 2017-08-02 2019-02-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9656975U (zh) * 2018-01-25 2019-1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模块及其驱动机构
KR102549849B1 (ko) * 2018-08-13 2023-06-29 미니스뷔스 에스에이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2022165647A (ja) * 2021-04-20 2022-11-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4510A (ja) * 1997-12-11 1999-07-02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4706105B2 (ja) * 2001-01-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装置
JP2002229090A (ja) * 2001-02-07 200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2011128556A (ja) * 2009-12-21 2011-06-3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3491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EP3021158B1 (en) * 2014-11-14 2018-04-18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4059B (zh) * 2016-12-08 2017-08-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US10620397B2 (en) 2016-12-08 2020-04-14 Tdk Taiwan Corp. Camera module
CN110140083A (zh) * 2016-12-28 2019-08-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140083B (zh) * 2016-12-28 2021-06-1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TWI750358B (zh) * 2017-09-12 2021-12-2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
TWI668554B (zh) * 2017-12-26 2019-08-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裝置
US10951798B2 (en) 2017-12-26 2021-03-16 Triple Win Technology(Shen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arrangement for miniaturized camera device
TWI777032B (zh) * 2018-02-06 2022-09-1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用致動器、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789489B (zh) * 2018-02-06 2023-01-1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用致動器、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CN112241056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112241056B (zh) * 2019-07-19 2023-09-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TWI783388B (zh) * 2021-02-26 2022-11-1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1849A (ja) 2016-11-10
WO2016157885A1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6720A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JP689261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127525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US11880126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which include same
JP666653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45950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49265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88267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08914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6006239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WO2016103701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00755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4796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10297596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apparatus
JPWO2017138041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479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WO2018100646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8975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1283974B2 (en)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