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0459A -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0459A
TW201630459A TW104132836A TW104132836A TW201630459A TW 201630459 A TW201630459 A TW 201630459A TW 104132836 A TW104132836 A TW 104132836A TW 104132836 A TW104132836 A TW 104132836A TW 201630459 A TW201630459 A TW 2016304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685B (zh
Inventor
Tomoya Yamaura
Takeshi Itagak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0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6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有效率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 資訊處理裝置是具備通訊部及控制部。此通訊部是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並且,該控制部是變更檢測臨界值,該檢測臨界值是用以在發送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並且,該控制部是在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的情況含有預定資訊時,根據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預定資訊來對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機器發現應答訊號。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技術是有關資訊處理裝置。詳細是有關利用無線通訊來進行資訊的交流之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使該方法實行於電腦的程式。
以往,存在利用無線通訊來進行資訊的交流之無線通訊技術。例如,可利用無線通訊在接近的資訊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流。然而,當複數的資訊處理裝置利用同一的無線資源(頻率及時間)來進行資料發送時,彼此的資料會起衝突而干擾,會有在接收側資料接收失敗的情形。因此,當使用同一頻率的資訊處理裝置複數存在時,迴避資料的衝突為重要。
於是,例如有利用載波感應來迴避衝突的技術被提案。例如有測定所使用的頻道的接收電力,將該被測定的接收電力予以臨界值(載波感應水準)判定,至確認無線資源的空出為止抑制發送,藉此迴避資料的衝突的技術被提案。
又,例如,提案藉由暫時性地變更載波感應 水準,有效率地進行媒體存取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34905號公報
上述的以往技術是藉由使載波感應水準變化,可有效率地進行媒體存取。
在此,例如假想進行資料通訊的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的距離比較離開的情況。此情況,估計經由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來間接地進行無線通訊,要比在2個的資訊處理裝置間進行機器間直接通訊,更能有效率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於是,考慮資訊處理裝置的位置或使用狀態來有效率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為重要。
本技術是有鑑於如此的狀況而產生者,以有效率地進行無線通訊資源為目的。
本技術是為了解除上述的問題點而研發者,其第1形態係具備通訊部及控制部的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使該方法實行於電腦的程式,該通訊部係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 該控制部係於發送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藉此,帶來:在發送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檢測臨界值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於進行從在上述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上述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藉此,帶來:在進行從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在發送用以發現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第2臨界值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在設定上述第2臨界值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在上述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上述第1臨界值。藉此,帶來:在設定第2臨界值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在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第1臨界值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使用IEEE802.11(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規格作為上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作為進行與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將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設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將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設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藉此,帶來: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作為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作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設定根據進行無線通訊時的接收電力而求取的上述第2臨界值,該無線通訊係使用可利用在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無線通訊的資料率(Data Rate)或以此作為基準而求取的資料率。藉此,帶來:設定根據進行無線通訊時的接收電力而求取的第2臨界值之作用,該無線通訊係使用可利用在資訊處理裝置及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無線通訊的資料率(Data Rate)或以此作為基準而求取的資料率。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亦可設定比前述第1臨界值更大的值作為前述第2臨界值時,在設定有前述第2臨界值的期間,將不接收無線通訊訊號的情形通知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帶來:設定比第1臨界值更大的值作為第2臨界值時,在設定有第2臨 界值的期間,將不接收無線通訊訊號的情形通知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亦可於接收來自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後,在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上述第1臨界值及上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在切斷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時機,設定上述第1臨界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藉此,帶來:在接收來自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後,在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第1臨界值及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檢測臨界值,在切斷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時機,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檢測臨界值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亦可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上述第1臨界值及上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時,在保持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在保持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藉此,帶來:在資訊處理裝置及 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第1臨界值及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檢測臨界值時,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及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的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在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關在求取上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physical layer)前言(preamble)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的至少1個。藉此,帶來:在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該等的資訊之中的至少1個來發送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於包含指定上述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來發送時,包含指定在上述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中可以最低的接收電力來接收的PHY前言之資訊。藉此,帶來:在包含指定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來發送時,包含指定在資訊處理裝置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中可以最低的接收電力來接收的PHY 前言之資訊的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根據從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的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在與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中所被分配的第1時間及頻隙,發送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且在上述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之中,比上述第1時間及頻隙更時間上後面被配置的第2時間及頻隙,進行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藉此,帶來:根據從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的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在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中所被分配的第1時間及頻隙,發送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且在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之中,比第1時間及頻隙更時間上後面被配置的第2時間及頻隙,進行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1形態中,亦可將上述資訊處理裝置設為可在維持與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無線通訊之狀態下進行與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之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帶來:在維持與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無線通訊之狀態下進行與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之作用。
又,本技術的第2形態,係具備控制部的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使該方法實行電腦的程式,該控制部係於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 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帶來:在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當含有該等的資訊之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該資訊來發送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2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上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將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設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將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設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藉此,帶來: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作為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作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作用。
並且,在此第2形態中,上述控制部,亦可 於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關於在求取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但在未含指定使用於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時,根據有關在求取上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利用可在上述無線通訊中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的1個來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藉此,帶來:在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關於在求取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但在未含指定使用於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時,根據有關在求取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利用可在無線通訊中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的1個來發送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作用。
又,本技術的第3形態,係通訊系統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使該方法實行電腦的程式,其係具備: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於進行從在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存取點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上述第1 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上述檢測臨界值,且在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包含:有關在求取上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在對應於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的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上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從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接收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根據上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資訊來發送上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上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藉此,帶來:第1資訊處理裝置在進行從存取點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在發送用以發現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第2臨界值,且在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該等的資訊之中的至少1個來發送,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從第1資訊處理裝置接收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根據在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資訊來發送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作用。
若根據本技術,則可取得能夠有效率地利用 無線通訊資源之優越的效果。另外,並非一定限於在此記載的效果,亦可為本案中記載的任一效果。
10、30‧‧‧通訊系統
100、200、210‧‧‧資訊處理裝置
110‧‧‧資料處理部
120‧‧‧傳送處理部
130‧‧‧調變解調部
140‧‧‧無線介面部
141‧‧‧天線
150‧‧‧控制部
160‧‧‧記憶體
300、310‧‧‧存取點
700‧‧‧通訊系統
710‧‧‧資訊處理裝置(BS)
711~713‧‧‧資訊處理裝置(UE)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存儲器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攝影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喇叭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汽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喇叭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
圖2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機能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3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4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3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
圖5是以時間序列來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30之各資訊處理裝置間的封包送收處理及發送抑制處理的一例的圖。
圖6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7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8是模式性地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的位置與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的封包檢測範圍的關係的圖。
圖9是表示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 100之通訊處理的處理程序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10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11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12是表示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間被交流的frame的構成例的圖。
圖13是表示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間被交流的frame的構成例的圖。
圖14是表示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間被交流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的圖。
圖15是表示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的圖。
圖16是表示本技術的第6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70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
圖17是表示藉由本技術的第6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BS)710所被發送的資源‧分配‧地圖的一例的圖。
圖18是表示智慧型手機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19是表示汽車導航裝置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
圖20是表示無線存取點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 塊圖。
以下,說明有關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以下稱為實施形態)。說明是依據以下的順序來進行。
1.第1實施形態(在發送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之後的時機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之例)
2.第2實施形態(存取點積蓄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後的資訊處理裝置對象的資料之例)
3.第3實施形態(在TDLS通訊中資訊處理裝置適當地接收來自存取點的封包之例)
4.第4實施形態(迴避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之例)
5.第5實施形態(在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時從複數的PHY前言選擇使用之例)
6.第6實施形態(利用以3GPP所定義的D2D來進行無線通訊之例)
7.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通訊系統的構成例〕
圖1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
通訊系統10是具備:資訊處理裝置100、資 訊處理裝置200、及存取點300。
資訊處理裝置100、200是例如具備無線通訊機能的攜帶型的資訊處理裝置。在此,攜帶型的資訊處理裝置是例如智慧型手機、攜帶電話、平板電腦等的資訊處理裝置。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200是例如設為具備依照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802.11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規格之通訊機能者。例如可使用Wi-Fi(Wireless Fidelity)、Wi-Fi Direct、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技術規格書名:Wi-Fi Display),作為此無線LAN。又,亦可進行利用其他的通訊方式的無線通訊。
在此,IEEE802.11規格是定義有不經由母機(無線母機、無線母台),可在與子機(無線子機、無線子台)間進行直接資料通訊的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其中,含有機器發現要求封包(機器發現要求訊號)及機器發現應答封包(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作為在用以發現直接連接的子機的協定使用的frame。具體而言,機器發現要求封包是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又,機器發現應答封包是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例如,參照IEEE802.11-2012)。
圖1是說明有關以存取點300作為母機,以資訊處理裝置100、200作為對應於TDLS的子機的情況。例如,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會經由存取點300來將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 的情況(21、22)。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必要的場(field)膠囊化成Data frame而發送。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指定接收位址及對象位址。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指定交結(association)完了的存取點300的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作為接收位址。又,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指定資訊處理裝置200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位址,作為對象位址。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各場膠囊化成Data frame而經由存取點300來發送。
另外,有關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構成例是顯示於圖12、圖14。亦即,在圖14的order「1」乃至「5」所示的各資訊會被膠囊化成Data frame,含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中發送。
並且,在資訊處理裝置200接收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時(22),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將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直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23)。亦即,資訊處理裝置200是不經由存取點300,將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23)。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在維持與存取點300的無線通訊之狀態下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直接無線通訊。
在此,如圖1所示般,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距離比較離開的情況。此情況, 即使判斷成資訊處理裝置100會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機器間直接通訊為可能,也未必可提高與資訊處理裝置200之無線通訊的資料率。例如,當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距離比較近時,與從資訊處理裝置100經由存取點300來對資訊處理裝置200進行資料通訊時作比較,未必可提高無線通訊的資料率。同樣,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及存取點300間的距離比較近時,與從資訊處理裝置200經由存取點300來對資訊處理裝置100進行資料通訊時作比較,未必可提高無線通訊的資料率。如此,無法提高無線通訊的資料率時,恐有無法最適當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之虞。
如此的情況是無法以使用TDLS的機器間的直接通訊來提高效率。並且,進行TDLS的Link Setup之封包交換順序會被實行,恐有浪費無線通訊資源之虞。例如,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進行從TDLS連接到切斷的情況,恐有TDLS direct-link確立或TDLS direct-link切斷成為浪費之虞。
於是,本技術的實施形態是表示可有效率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的通訊系統的例子。
〔資訊處理裝置的構成例〕
圖2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機能構成例的方塊圖。另外,有關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200、存取點300的機能構成(有關無線通訊的 機能構成)是與資訊處理裝置100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在此的說明。
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具備:資料處理部110、傳送處理部120、調變解調部130、無線介面部140、天線141、控制部150、及記憶體160。
資料處理部110是根據控制部150的控制來處理各種資料。例如,資料處理部110是作成各種資料框架(data frame)、資料封包等的本文。例如,在進行發送動作時,資料處理部110是按照來自上位層的要求,作成各種資料框架、資料封包,供給至傳送處理部120。並且,例如在進行接收動作時,資料處理部110是處理從傳送處理部120供給的各種資料框架、資料封包來解析。
傳送處理部120是根據控制部150的控制來進行各種傳送處理。例如,在進行發送動作時,傳送處理部120是對於藉由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的封包,進行媒體存取控制用的標頭的附加或錯誤檢測符號的附加等的處理。例如,傳送處理部120是對於藉由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的封包,進行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用的MAC標頭的附加或錯誤檢測符號的附加等的處理。然後,傳送處理部120是將該處理後的資料供給至調變解調部130。
並且,在使用載波感應時,傳送處理部120是進行附加的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的計算。在此,載波感應是封包衝突回避用的調停的構成的一 例,在無線封包的內容記述發送抑制時間,在接收該封包的資訊處理裝置中設定發送抑制。並且,NAV是意思其發送抑制時間。
又,例如在進行接收動作時,傳送處理部120是對於從調變解調部130供給的位元列,進行與發送動作時相反的處理(例如,封包錯誤檢測、MAC標頭的解析、除去)。然後,傳送處理部120是一旦根據錯誤檢測符號來確認資料框架無錯誤,則將各種資料框架供給至資料處理部110。
並且,傳送處理部120是進行虛擬載波感應的處理。此情況,傳送處理部120是在接收的封包的標頭中設定有NAV而施以發送抑制時,將該意旨通知控制部150。
調變解調部130是根據控制部150的控制來進行調變解調處理等者。例如,進行發送動作時,調變解調部130是對於來自傳送處理部120的輸入位元列,根據藉由控制部150所設定的編碼(coding)、調變設計(scheme)來進行編碼(encode)、交錯(interleave)、調變、PLCP標頭、PLCP前言的附加。然後,調變解調部130產生資料符號(symbol)列而供給至無線介面部140。
又,例如在進行接收動作時,調變解調部130是對於來自無線介面部140的輸入,進行與發送動作時相反的處理,將其結果供給至傳送處理部120。又,調變解 調部130是進行載波感應的處理。此情況,調變解調部130是在測得臨界值以上的接收電力時,或測得預定的輸出以上的前言相關的值時,判定成無線為忙線狀態,將該意旨通知控制部150。
無線介面部140是用以和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連接而送收各種資訊的介面。例如,在進行發送動作時,無線介面部140是將來自調變解調部130的輸入轉換成類比訊號,而進行放大、過濾及頻率變換,使從天線141作為無線訊號發送。又,例如,在進行接收動作時,無線介面部140是對於來自天線141的輸入,進行與發送動作時相反的處理,將其結果供給至調變解調部130。另外,無線介面部140是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通訊部的一例。
控制部150是控制資料處理部110、傳送處理部120、調變解調部130及無線介面部140的各接收動作及發送動作。例如,控制部150是進行各部間的資訊的交接或通訊參數的設定、傳送處理部120的封包的調度。又,例如,控制部150是一旦受理來自調變解調部130、傳送處理部120的載波感應結果的通知,則根據該通知來進行有關發送抑制的設定或其解除的各處理。
又,例如,控制部150是在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封包檢測臨界值)。例如,控制部150是在進行從存取點300發送的無 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封包檢測臨界值th1)作為檢測臨界值,該存取點300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被連接。另一方面,控制部150是在發送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之後的時機設定與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作為檢測臨界值,該機器發現要求封包是用以發現在與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間可直接進行無線通訊的資訊處理裝置200。
此情況,例如,控制部150是在設定第2臨界值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200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檢測等待,在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第1臨界值。該等的情況,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直接無線通訊。
記憶體160是具有作為控制部150之資料處理的作業領域之任務、或作為保持各種資料的記憶媒體之機能。例如可使用非揮發性記憶體、磁碟、光碟、MO(Magneto Optical)碟片等的記憶媒體,作為記憶體160。另外,例如可使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又,例如可使用硬碟、圓盤型磁性體碟片,作為磁碟。又,例如可使用CD(Compact Disc)、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BD(Blu-Ray Disc(註冊商標)), 作為光碟。
〔通訊例〕
圖3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的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圖3是表示資訊處理裝置100、200、存取點300交換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情況的順序圖。
並且,通常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從存取點300接收的封包的檢測臨界值(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th1。而且,封包檢測臨界值th1亦可根據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的品質來動態地控制,或設為固定值。
最初,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將以資訊處理裝置200作為對象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存取點300(401)。當可分別正確進行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檢測、接收、解碼時,存取點300會將ACK(ACKnowledgement)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02)。
接著,存取點300會將接收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404)。當可分別正確進行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檢測、接收、解碼時,資訊處理裝置200會將ACK發送至存取點300(405)。
接著,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將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直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06)。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存取點300(401),從存取點300接收ACK之後(402),僅預定的時間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403)。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從資訊處理裝置200變更成用以直接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封包檢測臨界值th2(403)。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是進行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之封包的檢測等待。
在此,說明有關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時所被設定的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設定例。
例如,假想從資訊處理裝置100往存取點300的平均通訊速率為m[Mbps]的情況。此情況,例如假想存取點3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無線傳播狀況為良好,使出現超過m[Mbps]的資料率,作為在PHY(physical layer:實體層)的傳送速率。此情況,雖可減少發送所必要的時間,但從資訊處理裝置100往存取點300的資料到達每單位時間的量只不過是m[Mbps]。因此,無法以更高的平均速率來發送。
並且,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側,亦可假想無法掌握在資訊處理裝置200側對應的送收速率或空間串流 數。因此,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送收能力、或資訊處理裝置200及存取點300間的傳送路特性假定成與資訊處理裝置100者同等。
而且,當經由存取點300的資料傳送的情況與使用TDLS來進行資料傳送的情況的傳送效率相等時,使用TDLS時,可根據不最低限損的條件來決定封包檢測臨界值。
另外,經由存取點300的資料傳送是例如使用1個為m[Mbps]的連結2個(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連結、資訊處理裝置2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連結)的資料傳送。此情況,總計使用2倍的時間。
例如,對於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往存取點300之無線通訊的發送使用的平均資料率,求取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進行使用大概一半程度的平均資料率的通訊時所必要被估計的接收電力。然後,可設定根據該接收電力(接收訊號電力)而求取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th2。
又,亦可使持有其2倍程度的無線通訊資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對於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往存取點300之無線通訊的發送使用的平均資料率,求取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進行使用同程度的平均資料率的通訊時所必要被估計的接收電力。然後,可設定根據該接收電力(接收訊號電力)而求取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th2。藉此,可使無線通訊資源的利用效率更為 改善。
如此,控制部150可根據能夠使用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無線通訊之資料率(例如平均資料率)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例如,控制部150可根據進行使用該資料率或以此為基準求取的資料率(例如,其一半程度的平均資料率)的無線通訊時的接收電力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th2。
以上,根據接收訊號電力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的例子。但,亦可利用其他的資訊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
例如,亦可使用利用賦予接收封包的既知式樣的訓練序列(training sequence)的週期性之自己相關檢測器的輸出值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例如,亦可組合其輸出值及接收訊號電力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
又,亦可利用賦予接收封包的既知式樣的訓練序列與根據該訓練序列波形的參照訊號之彼此相關輸出值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而且,亦可組合賦予接收封包的既知式樣的訓練序列與根據該訓練序列波形的參照訊號之彼此相關輸出值及接收訊號電力來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
藉由如此組合,可作為天線端子輸入換算的接收電力值進行計算、管理。
並且,在可分別正確進行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檢測、接收、解 碼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ACK直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407)。
如此,在發送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之後的時機,將封包檢測臨界值從th1變更成th2。並且,在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資訊處理裝置200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檢測等待,在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
藉此,例如,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距離比較離開之類的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不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防止比較離開的資訊處理裝置200進入進行使用TDLS的直接通訊之候補。藉此,有助於無線通訊資源的削減,可有效活用無線通訊資源。
〔通訊系統的構成例〕
圖4是表示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3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
通訊系統30是具備:資訊處理裝置100、資訊處理裝置200、資訊處理裝置210、存取點300、及存取點310。另外,通訊系統30是在圖1所示的通訊系統10中,追加資訊處理裝置210及存取點310的通訊系統。又,資訊處理裝置210是與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同樣的資訊處理裝置。又,存取 點310是與圖1所示的存取點300同樣的存取點。
並且,在圖4是以點線的圓31來模式性地顯示根據被設定於存取點310的封包檢測臨界值之封包檢測範圍(訊號檢測範圍)。同樣,以點線的圓32來模式性地顯示根據被設定於存取點300的封包檢測臨界值之封包檢測範圍。
而且,以點線的圓33來模式性地顯示根據被設定於資訊處理裝置100的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之封包檢測範圍。例如,在根據被設定於資訊處理裝置100的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之封包檢測範圍(點線的圓33)中含有資訊處理裝置200及存取點300,但資訊處理裝置210及存取點310是未含。
〔封包送收處理例及發送抑制處理例〕
圖5是以時間序列來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30的各資訊處理裝置間的封包送收處理及發送抑制處理的一例的圖。在圖5的a及b,橫軸是表示時間軸。
圖5的a是表示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情況的例子。
圖5的b是表示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不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情況的例子。亦即,圖5的b是表示不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th1來使用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情況的例子。並且,封包檢測臨界值th1是設為檢測出 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的程度的值。而且,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的封包檢測範圍是設為比圖4所示的點線的圓33(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封包檢測範圍)更廣,含有資訊處理裝置210及存取點310。因此,設定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1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設為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點線的直線44)者。另外,即使是設定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1時,資訊處理裝置200也設為不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點線的直線43)者。
在此,如圖4所示般,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以外的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210存在的情況。此情況,例如在資訊處理裝置100的附近存在資訊處理裝置200,且存在來自交結於存取點310的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的情況。
如圖4所示般,當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距離比較近時,藉由使用TDLS,可最適合利用無線通訊資源。
在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有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以外的資訊處理裝置(例如交結於存取點310的資訊處理裝置210)之Data frame的可能性。
例如,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資訊處理裝置200對象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情況。此情況,如圖5的b所示般,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對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423)。然而,亦可假想比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更先,資訊處理裝置210對存取點310對象發送Data frame(421)。
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可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Data frame。因此,由於該接收的開始,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被設定發送抑制,且資訊處理裝置100變成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訊號(422)。另一方面,因為資訊處理裝置200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Data frame,所有未被設定發送抑制。因此,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對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423)。
然而,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已經開始接收非希望波(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Data frame)。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接收希望波(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422)。
並且,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或存取點310之發送訊號的接收終了為止的期間,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接收其他的訊號,發送抑制會被原封不動設定(424、425)。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立即接收來自需要確立TDLS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之TDLS Discovery Response(425、426)。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在不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時,重複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426、427)。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在符合預定條件的時機,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428)。在此,符合預定條件的時機是例如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或存取點310之發送訊號的接收終了,且資訊處理裝置200成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時間之時機。
而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428),對資訊處理裝置200對象發送ACK(429)。並且,資訊處理裝置200是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430)。
另外,例如亦可假想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等待back-off為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中或來自存取點300的ACK發送中。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再度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重複進行傳送,因此機器發現的時間會更長。
因為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用以發現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機器發現處理的時間會變長。於是,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是設定資訊處理裝置100不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的程度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th2。藉此,可防止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的檢測出。
例如,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將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對象的 情況。此情況,如圖5的a所示般,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對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413)。在此,亦被假想比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更先,資訊處理裝置210對存取點310對象發送Data frame(411)。
此情況也是因為資訊處理裝置100設定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所以無法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Data frame。因此,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發送抑制未被設定。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412)。
而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之後(412),對資訊處理裝置200對象發送ACK(414)。並且,資訊處理裝置200是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415)。
另外,在資訊處理裝置210及存取點310間是進行Data frame或ACK的交流(411、416)。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藉由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可防止發送抑制的設定或非希望波的接收。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無視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10的發送訊號。又,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只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而接收。
亦即,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只正確地檢測 出存在於附近的TDLS之對象機器。藉此,可將封包的衝突或發送抑制所造成的遲延或無線通訊資源的浪費形成最小限度。
<2.第2實施形態>
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是顯示存取點積蓄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資訊處理裝置對象的資料之例。另外,有關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的各裝置的構成是與圖1、圖2等所示的各裝置大致相同。因此,有關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是附上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該等的說明的一部分。
〔通訊例〕
圖6及圖7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在圖6及圖7顯示利用power save資訊來將資訊處理裝置100無法接收封包的意旨通知存取點300的情況的順序圖。
圖6是表示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以外的訊框來通知被儲存於MAC標頭的frame control之PM(power management)=1的例子。
圖7是表示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來通知被儲存於MAC標頭的frame control之PM=1的例子。
如上述般,封包檢測臨界值th1是可檢測出來 自存取點300的接收訊號(封包)之臨界值。又,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是用以檢測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臨界值。
並且,假想封包檢測臨界值th1、th2的關係為th2>th1的情況。此情況,在設定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時間帶(k[秒]),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檢測出有關從存取點300發送的封包之中不超過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封包。因此,亦被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無法全部檢測出來自存取點300的封包,無法接收的情形。
在此,於設定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時間帶(k[秒]),假想存取點300發送資料至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的情況。此情況,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或Block ACK)未返回時,恐有取點300連續發出再送而浪費無線通訊資源之虞。又,例如,當設有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時間帶(k[秒])長時,也恐有存取點300判斷成資訊處理裝置100不存在而切斷連接之虞。
於是,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是至接收相對於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ACK之後經過預定時間的期間,資訊處理裝置100會通知存取點300不收封包的意旨。在此,不接收封包的時間是可設為h[秒](k[秒]以上的值)。
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般,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存取點300(441)。又,存取點300是將相對於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ACK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42)。又,存取點300是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443)。又,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將相對於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ACK發送至存取點300(444)。
在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被儲存於Data frame的MAC標頭的frame control之PMbit設定成1,而發送至存取點300(445)。藉由此發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本身裝置為power save中,可將無法接收封包的意旨通知存取點300。
另外,當作為Data frame發送的資料不存在於資訊處理裝置100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用Data frame的次型態來指定Null Function。
並且,存取點300是將相對於該Data frame的ACK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46)。而且,存取點300是在從其他的裝置接收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的資料時,將該資料僅積蓄h[秒](448)。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在從存取點300接收相對於Data frame的ACK之後(446),將封包檢測臨界值從th1變更成th2(447)。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將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直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49)。在可分別正確進行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檢測、接收、解碼時, 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ACK直接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450)。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封包檢測臨界值從th1變更成th2之後經過k[秒]之後,使封包檢測臨界值從th2回到th1(451)。
接著,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將被儲存於Data frame的MAC標頭的frame control之PMbit予以設定成0而發送至存取點300(452)。此發送是發送將PMbit設定成1的Data frame之後經過h[秒]之後進行(452)。藉由此發送,資訊處理裝置100可解除本身裝置的power save而將能夠接收封包的意旨通知存取點300。
另外,作為Data frame發送的資料不存在於資訊處理裝置100時,資訊處理裝置100是能以Data frame的次型態指定Null Function。
又,存取點300是將相對於該Data frame的ACK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453)。又,存取點300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的資料被積蓄時,將該被積蓄的資料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
以上是顯示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以外的訊框來通知PM=1的例子。但,亦可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來通知PM=1。此情況,可省略設定成PM bit=1之Data frame的發送。將此例顯示於圖7。
在此,圖7是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來通知PM=1的點(461)、及省略Data frame、ACK的發送(圖6所示的445、446)的點與圖6不同。另外,有關該等以外的點是與圖6大致同樣,因此省略在此的詳細說明。
但,資訊處理裝置100是無法預知存取點300將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對象時(463、464)所要的時間。因此,圖7所示的例子是比圖6所示的例子更拉長設定k[秒]為理想。
以上是顯示利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或除此以外的訊框來進行PM=1的通知,利用Data frame來通知PM=0的例子。但,不被限定於該等。
例如,自power save脫離時,亦可取代對MAC標頭中的PM bit發送設定0的Data frame,而發送PS(Power Save)-Poll frame。
又,例如,亦可定義新的協定。例如,因為資訊處理裝置100只預定時間不接收封包,所以亦可從資訊處理裝置100通知存取點300指定,而使能夠在存取點300側積蓄資訊處理裝置100對象的資料。
又,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所連接的無線通訊母台不是存取點300,而是Wi-Fi Direct的Group Owner的情況。此情況,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Notice Of Absence,可通知資訊處理裝置100無法接收來自Group Owner的封包之意旨。有關此Notice Of Absence的發送是例如可參照「Wi-Fi Dir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如此,控制部150是在設定比封包檢測臨界值th1更大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時,可在封包檢測臨界值th2被設定的期間,將不接收無線通訊訊號的情形通知存取點300。
<3.第3實施形態>
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是顯示在TDLS通訊中,資訊處理裝置適當地接收來自存取點的封包之例。另外,有關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的各裝置的構成是與圖1、圖2等所示的各裝置大致相同。因此,有關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是附上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該等的說明的一部分。
〔封包檢測臨界值的設定例〕
圖8是模式性地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之各裝置的位置與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的封包檢測範圍的關係的圖。具體而言,顯示在TDLS通訊中利用min{th1、th2}時的封包檢測範圍。
在圖8的a是顯示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封包檢測範圍51與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的封包檢測範圍52的關係。
圖8的b是顯示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的封包檢測範圍53與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封包檢測範 圍54的關係。
如上述般,資訊處理裝置100可在等待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接收之期間,僅預定時間,將往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發送資料積蓄於存取點300的緩衝器。
在此,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利用TDLS來設定direct-link,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直接送收資料的狀態。此情況,例如,僅資訊處理裝置100使對於資訊處理裝置200應發送的資料產生,判定成該發送資料只在某程度受限的時間發生的情況。此情況,在等待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可思考利用與將無法接收封包的意旨通知存取點300的方法相同的通訊方法。亦即,有關從存取點300往資訊處理裝置100的發送資料是可思考利用一邊緩衝於存取點300,一邊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在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th2的狀態下進行TDLS通訊的通訊方法。
在此,假想在上位層進行利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的通訊的情況。此情況是從資訊處理裝置200對於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TCP ACK,在IEEE802.11上作為Data frame。並且,其發送時機對於資訊處理裝置100而言是成為不定。如此的情況是不一定符合上述的條件。
於是,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是設定TDLS的direct-link之後切斷為止的期間,選擇th1及th2的任 一小的方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藉由如此設定,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周邊的干擾封包的比例增加。然而,資訊處理裝置100可適當進行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發送封包、及來自存取點300的發送封包的檢測、接收。
例如圖8的a所示般,當th1<th2時,在TDLS通訊中設定有th1(=min{th1、th2})。又,例如圖8的b所示般,當th2<th1時,在TDLS通訊中設定有th2(=min{th1、th2})。
〔資訊處理裝置的動作例〕
圖9是表示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通訊處理的處理程序的一例的流程圖。圖9是表示在TDLS通訊中設定min{th1、th2}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的例子。
最初,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是開始與存取點的連接處理(步驟S801)。接著,控制部150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th1而開始與存取點的通訊(步驟S802)。
接著,控制部150判斷尋找TDLS連接可能的對象之設定是否被執行(步驟S803)。當尋找TDLS連接可能的對象之設定未被執行時(步驟S803),回到步驟S802。尋找TDLS連接可能的對象之設定是例如按照使用者操作來設定。又,亦可自動設定。
當尋找TDLS連接可能的對象之設定被執行時(步驟S803),控制部150為了尋找TDLS連接可能的對象,而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步驟S804)。接著,控制部150設定計時器(步驟S805)。
接著,控制部150設定th2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步驟S806)。另外,步驟S806是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控制程序(變更檢測臨界值的控制程序)之一例。
接著,控制部150判斷是否接收到TDLS Discovery Respose frame(步驟S807)。當未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se frame時(步驟S807),控制部150判斷是否超時(步驟S808)。而且,成為超時時(步驟S808),回到步驟S802。另一方面,未成為超時時(步驟S808),回到步驟S807。
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se frame時(步驟S807),控制部150判斷與發現之TDLS可能的對象機器進行TDLS通訊的設定是否被執行(步驟S809)。與發現之TDLS可能的對象機器進行TDLS通訊的設定是例如按照使用者操作來設定。又,亦可自動設定。而且,在與發現之TDLS可能的對象機器進行TDLS通訊的設定未被執行時(步驟S809),回到步驟S802。
並且,在與發現之TDLS可能的對象機器進行TDLS通訊的設定時(步驟S809),控制部150是設定min{th1,th2}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步驟S810)。接著,控制部150是在與發現之TDLS可能的對象機器之間 進行TDLS direct-link確立(3-way)(步驟S811)。
接著,控制部150是在與TDLS對象機器或存取點之間進行通訊(步驟S812)。接著,控制部150判斷是否切斷TDLS direct-link(步驟S813)。例如,當切斷用的使用者操作被進行時,應通訊的資料的交流終了時,可判斷切斷TDLS direct-link。
在不切斷TDLS direct-link時(步驟S813),是回到步驟S812。另一方面,在切斷TDLS direct-link時(步驟S813),控制部150是進行TDLS direct-link切斷(3-way)(步驟S814)。接著,控制部150是設定th1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繼續與存取點的通訊(步驟S815)。
如此,控制部150是在接收來自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應答封包之後,在與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可設定th1及th2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並且,控制部150是在切斷與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間的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時機,可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
〔發送電力的控制例〕
如上述般,連接TDLS link的期間,可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min{th1,th2}。但,此情況,對於位在min{th1,th2}與max{th1,th2}之間所被檢測出的封包發送範圍之其他的裝置(例如,資訊處理裝置、存取點), 有發送波成為妨礙的可能性。
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在對資訊處理裝置200進行發送時,最好是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在對存取點300進行發送時,最好是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發送電力控制。
在此,被保持各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是意思可在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1的封包檢測範圍與根據封包檢測臨界值th2的封包檢測範圍之間確保預定的資料率的範圍。此範圍是例如可根據能夠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觀測的值(例如通訊品質的參數)來算出。在此,通訊品質的參數是例如訊號強度與訊號強度的雜音成分(例如雜音電力)的比,推定路徑損失、被容許的再送次數。另外,訊號強度與訊號強度的雜音成分的比是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Ratio)。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是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觀測(測定)。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根據藉由該觀測所取得的值,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決定發送電力。
同樣,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 通訊品質是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中觀測(測定)。而且,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根據藉由該觀測所取得的值,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決定發送電力。如此,可在保持各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發送電力控制。
〔根據在其他的裝置中被觀測的通訊品質之發送電力的控制例〕
以上是以本身裝置觀測各裝置間的通訊品質而取得的例子。但,亦可取得藉由其他的裝置所觀測的各裝置間的通訊品質來使用。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會觀察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將有關其觀測結果的資訊(觀測結果資訊)含在無線通訊封包內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此情況,接收其觀測結果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根據該接收的觀測結果資訊來按每個對象決定發送電力。
又,例如,存取點300會觀察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將其觀測結果資訊含在無線通訊封包內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此情況,接收其觀測結果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根據該接收的觀測結果資訊來按每個對象決定發送電力。
又,例如,亦可根據藉由其他的裝置所觀測的各裝置間的通訊品質,其他的裝置決定發送電力,根據 此被決定的發送電力,資訊處理裝置100按每個對象控制發送電力。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會觀測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根據其觀測結果,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決定發送電力。然後,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將有關該被決定的發送電力的控制資訊(發送電力控制資訊)含在無線通訊封包內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此情況,接收該發送電力控制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根據該接收的發送電力資訊來按每個對象決定發送電力。
又,例如,存取點300是觀測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根據其觀測結果,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決定發送電力。然後,存取點300是將有關該被決定的發送電力的控制資訊(發送電力控制資訊)含在無線通訊封包內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100。此情況,接收該發送電力控制資訊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是根據該接收的發送電力資訊來按每個對象決定發送電力。
如此,控制部150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th1及th2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時,可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例如,控制部150是可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發送電力控制,該發送電力控制是用以進行往資訊處理裝置 200的發送。又,例如,控制部150是可在保持資訊處理裝置100及存取點300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發送電力控制,該發送電力控制是用以進行往存取點300的發送。
<4.第4實施形態>
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是表示迴避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的例子。另外,有關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的構成是與圖1、圖2等所示的各裝置大致相同。因此,有關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是附上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該等的說明的一部分。
〔迴避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的例子〕
圖10及圖11是表示構成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的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順序圖。
圖10是表示資訊處理裝置200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僅預先被設定的次數,再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例子。圖11是表示資訊處理裝置200不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時的例子。
另外,圖10所示的各處理(475乃至480)是對應於圖3所示的各處理(401乃至406),因此省略在此的詳細說明。
如上述般,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之往存取點300的發送、ACK的接收後(475、476),僅預定的時間,將封包檢測臨界值從th1變更成th2(479)。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進行封包檢測臨界值th2之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封包檢測等待。
在此,假想封包檢測臨界值th2被設定比較大的值,且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距離比較離開的情況。此情況,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封包檢測等待的期間,有可能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接收電力不足。如此,若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接收電力不足,則有可能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不會被檢測出(481、483、485)。如此,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200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未被檢測出時(481、483、485),ACK不會從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至資訊處理裝置200。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200是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因此在資訊處理裝置200中僅預先被設定的次數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482、484)。另外,圖10為了容易說明,顯示2次重複再送的例子。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200不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時,資訊處理裝置200是重複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此情況,形成徒 勞無益的浪費無線通訊資源。
因此,迴避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的重複所造成無線通訊資源的徒勞無益的浪費成為重要的事。
於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時,可思考包含顯示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的資訊來發送。在圖14中顯示成為此情況的發送対象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
〔frame的構成例〕
圖12及圖13是表示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間所被交流的frame的構成例的圖。
圖12是表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構成例。圖13是表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構成例。
圖14是表示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的各裝置間所被交流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的圖。另外,order「1」乃至「4」所示的各資訊是與以往的IEEE802.11規格同樣。
如圖14所示般,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中,追加information element(order「5」)(圖12所示的點線的矩形601內的資訊)。
例如,設定現在形成reserved的值(例如 222)作為Element ID(1byte)。又,設定3作為Length(1byte)。並且,儲存有: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的封包檢測臨界值(1byte)、及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的時間長(1byte)、及ACK控制用的資訊ACK Control(1byte)。
例如,可使用表示到達的封包的接收訊號電力強度的值,作為指定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的封包檢測臨界值的場中儲存的資訊。例如,可使用dBm單位且使符號反轉的值,作為表示到達的封包的接收訊號電力強度的值。例如,若到達的封包的接收訊號電力強度為-70dBm以上的訊號強度,則檢測出封包,若為未滿-70dBm的訊號強度,則在通知不檢測出封包的意旨時,在該場以10進位設定70。
又,例如,可使用表示時間的值,作為指定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的時間長的場中儲存的資訊。例如,為了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之後檢測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可以msec單位且10進法來指定變更臨界值的時間。
並且,在ACK control場中是儲存有0或1。例如,在ACK control場中儲存有1時,予以接收的資訊處理裝置是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Action No ACK frame。
又,例如,在ACK control場中儲存有0時,予以接收的資訊處理裝置是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未使用Action No ACK frame。亦即,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通常的Action frame。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是至對應於彼之ACK被接收為止的期間,或至到達預先被設定的最大再送次數為止的期間,對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進行再送。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包含指定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的封包檢測臨界值之資訊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同樣,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包含指定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的時間長之資訊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
在接收該等之中的至少1個資訊時,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可掌握資訊處理裝置100在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時變更封包檢測臨界值的情形。因此,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即使相對於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ACK不從資訊處理裝置100返回,還是可掌握因封包檢測臨界值的變更而有未被檢測出的可能性。藉此,可防止資訊處理裝置200重複因ACK沒來而造成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或,資訊處理裝置200可利用Action No ACK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又,亦可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內包含以能夠利用Action No ACK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方式指定的資訊(圖11所示的491、493)。此情況,例如圖13的點線的矩形602所示般,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利用Action No ACK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圖11所示的496)。藉此,資訊處理裝置200可迴避因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沒來而造成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另外,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程序(圖11所示的496)是發送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控制程序的一例。
並且,假想資訊處理裝置100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中含指定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檢測等待的時間長的資訊而發送的情況。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200是當無法接收相對於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ACK時,在該被指定的範圍的期間,進行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另一方面,資訊處理裝置200是當超過該被指定的範圍也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100的ACK時,停止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再送。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可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包含有關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時使用的接收電力的資訊(例如表示到達的封包的接收訊號電力強度的值)來發送。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 150可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包含有關進行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的資訊來發送。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可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包含指定使用資訊處理裝置200在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的資訊來發送。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可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包含該等的各資訊之中的至少1個來發送。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是在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接收機器發現要求封包時,含有該等的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資訊時,根據該資訊來對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
以上是資訊處理裝置100會將有關是否應期待相對於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的ACK之資訊含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中而發送之例。但,亦可藉由其他的方法來將如此的資訊通知資訊處理裝置200。例如,藉由先在無線通訊的協定上決定預定規則(例如,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是一定使用Action No ACK),藉此可省略上述各資訊的發送。
<5.第5實施形態>
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是表示在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時從複數的PHY前言選擇使用的例子。另外,有關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的各裝置的構成是與圖1、圖2等所示的各裝置大致相同。因此,有關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 態共通的部分是附上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同一符號而省略該等的說明的一部分。
例如,亦可思考按照機器間的無線訊號品質來從複數的候補之中選擇使用PHY前言之通訊系統的構成。例如,在通訊系統中,在資訊處理裝置100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時,可包含指定對應於期待的接收訊號水準的PHY前言之資訊來發送。在圖15中顯示用以將該資訊含在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內之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
〔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
圖15是表示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Action field的構成例的圖。另外,圖15是圖14的變形例,在order「5」所示的各資訊中設置Preamble pattern副場的點不同。
Preamble pattern副場是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用以指定附加於此frame的PHY前言的種類之副場。亦即,在接收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可指定附加於此frame的PHY前言的種類。
如此,利用Preamble pattern副場,資訊處理裝置可指定檢測、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期待的PHY前言的種類。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亦可指定在通訊系統所被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即使是最低的接收電力也可檢測出的PHY前言。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是可將指定使用於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含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而發送。此情況,控制部150是可在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的直接無線通訊中包含指定能以最低的接收電力接收的PHY前言之資訊。
並且,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150可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包含指定使用於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所示的各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是在從資訊處理裝置100接收機器發現要求封包時,當含有該等的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該資訊來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至資訊處理裝置100。在此,假想在機器發現要求封包中含有關於在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時使用的接收電力的資訊,但未含指定使用於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PHY前言的種類的資訊的情況。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可根據有關在求取封包檢測臨界值th2時使用的接收電力的資訊,利用可在無線通訊中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的其中1個來發送機器發現應答封包。
又,亦可形成不發現存在於遠距離的資訊處 理裝置,只發現存在於比較近距離的資訊處理裝置。此情況是指定被使用在通訊系統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可只在最強的接收電力時檢測出的PHY前言。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可發送包含Preamble pattern副場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並且,接收該frame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附加以Preamble pattern副場所指定的PHY前言來發送。
以上是表示利用Preamble pattern副場來指定PHY前言之例。但,亦可利用其他的資訊來指定PHY前言。
例如,假想可從複數的PHY前言之中選擇1個來使用的無線通訊系統規格的情況。此情況,資訊處理裝置100是包含相當於接收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時使用的封包檢測臨界值之資訊來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者。
接收此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資訊處理裝置是選擇1個假想以該封包檢測臨界值來最適地檢測出之PHY前言。然後,該資訊處理裝置是藉由該被選擇的PHY前言來構成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而發送。亦即,接收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的資訊處理裝置是即使在該frame之中未含指定PHY前言的資訊時,還是可適當地選擇PHY前言。
<6.第6實施形態>
本技術的第6實施形態是利用以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所定義的D2D(Device to Device)來進行無線通訊的例子。
〔通訊系統的構成例〕
圖16是表示本技術的第6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700的系統構成例的圖。圖16是表示利用以3GPP所定義的D2D來進行無線通訊時的網路構成(系統構成)之一例。在此網路構成中,無線通訊母台是被稱為BS(Base Station),資訊處理裝置(移動體)是被稱為UE(User Equipment)。
通訊系統700是具備:資訊處理裝置(BS)710、資訊處理裝置(UE)711、資訊處理裝置(UE)712、及資訊處理裝置(UE)713。另外,資訊處理裝置(UE)711乃至713是對應於圖1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的資訊處理裝置。又,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對應於圖1所示的存取點300的資訊處理裝置。
〔資源‧分配‧地圖的例〕
圖17是表示藉由本技術的第6實施形態的資訊處理裝置(BS)710來發送的資源‧分配‧地圖的一例的圖。資源‧分配‧地圖是表示頻率-時間的無線通訊資源的分 配的資訊。另外,在圖17中,為了說明容易,使資源‧分配‧地圖的一部分簡略化顯示。
在此,說明有關D2D Discovery的動作。
最初,說明有關資訊處理裝置(UE)711經由資訊處理裝置(BS)710來進行通訊的情況。例如,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在電源投入後,進行資訊處理裝置(BS)710的檢索。
在此,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發送頻率-時間之中,被配置於在系統所定義的位置之實體廣播‧通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721。
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最初接收同步通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而進行與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時刻同步。然後,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在該時刻同步後接收PBCH。
在此,在PBCH內所被傳送的廣播‧通道(BCH:Broadcast Channel)中含有顯示頻率-時間的無線通訊資源的分配之資源‧分配‧地圖(或其一部分)。
另外,亦存在在BCH中未含有資源‧分配‧地圖全體的情況。此情況,接收在此被指定時間‧頻率位置的實體下共享‧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所被傳送的下行共享‧通道(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藉此,資訊處理裝置(UE)711可取得完全的資源‧分配‧地圖。
如此取得資源‧分配‧地圖的資訊處理裝置 (UE)711是在此被指定時間‧頻率位置的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中發送隨機‧存取‧前言。然後,予以接收的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在DL-SCH中發送隨機‧存取‧應答。
並且,接收隨機‧存取‧應答的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在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中發送終端裝置識別資訊等。予以接收的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將在DL-SCH中終端裝置識別完了的情形通知資訊處理裝置(UE)711。在此階段,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與資訊處理裝置(BS)710的資料送收為可能。
其次,說明有關資訊處理裝置(UE)711不經由資訊處理裝置(BS)710利用D2D通訊來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UE)直接通訊的情況。
最初,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在圖17所示的資源‧分配‧地圖之中,作為D2D Discovery Type-1被指定的資源‧分配‧地圖中,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圖17是以粗線的矩形722、723來表示D2D Discovery Type-1。並且,在D2D Discovery封包中含本身裝置的識別符、及資源‧區塊(RB:Resource Block)為理想。在此,資源‧區塊(RB)是作為D2D Discovery Type-1被指定的資源‧分配‧地圖之中,比本身裝置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的時機更時間上後面期待本身裝置應答的資源‧區塊。
又,資訊處理裝置(UE)711在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時,是亦可以比發送封包至資訊處理裝置(BS)710對象的情況更低的電力來發送,減少對周邊基地台的干擾。
又,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D2D Discovery封包的其他資訊處理裝置(UE)是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中被指定的RB中相對於D2D Discovery封包的應答封包。在此應答封包中是包含應答的資訊處理裝置(UE)的識別符、及發送應答的D2D Discovery封包的資訊處理裝置(UE)的識別符為理想。
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在等待來自相對於D2D Discovery封包的其他資訊處理裝置(UE)的應答封包的RB,可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比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BS)的封包時的臨界值更高。藉此,可使不檢測出來自存在於遠方的資訊處理裝置(UE)的應答封包。因此,可將在使用成為發現的對象的資訊處理裝置(UE)及D2D來進行直接通訊時必要的無線通訊資源形成最小限度,進行有效率的無線通訊。
例如圖16所示的例子,資訊處理裝置(UE)712是存在於離資訊處理裝置(UE)711比較近的位置,資訊處理裝置(UE)713是存在於離資訊處理裝置(UE)711比較遠的位置。如此的情況,藉由提高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封包檢測臨界值,可將發送檢測可能的封包的其他資訊處理裝置(UE)的位置限制於封包檢 測範圍701。因此,資訊處理裝置(UE)711是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2的應答封包,但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3的應答封包是不檢測出。藉此,可防止資訊處理裝置(UE)711比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2的應答封包更先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3的應答封包而檢測出,開始根據此的接收。亦即,可降低有損檢測出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2的應答封包而接收的可能性。
又,如上述般,資訊處理裝置(UE)711亦可在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時降低發送電力來發送。此情況是將來自相稱於該封包假想成可檢測‧接收的位置之範圍的應答封包設定成可檢測‧接收那樣的封包檢測臨界值為理想。
例如圖16所示的例子是以存在於離資訊處理裝置(UE)711遠方的資訊處理裝置(UE)713的場所無法接收那樣的發送電力來發送。藉此,資訊處理裝置(UE)713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D2D Discovery封包。因此,來自資訊處理裝置(UE)713的應答封包也不產生,所以可降低對於其他通訊的干擾。
又,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同樣,可設定封包檢測臨界值。例如,D2D Discovery完了後,實際進行D2D通訊時,使用min{th1,th2}作為封包檢測臨界值,可一邊保持與資訊處理裝置(BS)的通訊,一邊進行D2D通訊。
又,例如,為了降低對其他資訊處理裝置(UE)的干擾的影響,資訊處理裝置(UE)711在與資訊處理裝置(UE)712進行D2D通訊時,可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設定成th2。此情況,在進行該設定前對於資訊處理裝置(BS)710進行UE-BS間通訊,將無法接收來自資訊處理裝置(BS)710的封包之時間帶通知資訊處理裝置(BS)710側為理想。藉此,可在資訊處理裝置(BS)710側積蓄資料。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控制部是可根據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在與資訊處理裝置(UE)712的直接無線通訊中所被分配的第1時間及頻隙發送D2D Discovery封包。另外,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是從資訊處理裝置(BS)710通知的資源‧分配‧地圖(顯示於圖17)。又,D2D Discovery封包是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的一例。並且,資訊處理裝置(UE)711的控制部是其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之中,比第1時間及頻隙更時間上後面配置的第2時間及頻隙進行應答封包(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
如此,本技術的實施形態是不經由無線通訊母台來發現可直接機器間通訊的對象機器時,變更檢測出相對於發現要求封包的發現應答封包之封包檢測臨界值。亦即,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封包後,等待機器發現應答封包的期間是使用與等待來自無線通訊母台的封包的期間不同的臨界值作為封包檢測臨界 值。藉此,與經由無線通訊母台來通訊的情況作比較時,可只檢測、接收來自存在於附近的對象機器之應答封包,其係成為適於消耗更少的無線通訊資源的機器間直接通訊之對象機器候補。因此,可降低無線通訊資源的消耗,進而能夠實現低消耗電力化。亦即,可有效率地利用無線通訊資源。
又,由於設定成不檢測出來自遠方的干擾訊號,因此可降低封包的衝突所造成應答封包的接收失敗的機率,所以可更短時間完成機器發現處理。因此,可更降低無線通訊資源的消耗。又,由於不進行未滿封包檢測臨界值的到達封包的檢測、接收,因此可使消耗電力降低。
並且,在實際開始機器間直接通訊時,也控制成使用在維持與無線通訊母台的資料送收的狀態下機器間直接通訊可能的封包檢測臨界值,藉此可降低與無線母台的資料送收之延遲(latency)或變動(Jitter)。
並且,在實際開始機器間直接通訊後,控制成使用對機器間直接通訊最適化的封包檢測臨界值時,也可對於無線通訊母台預先通知不檢測出來自無線通訊母台的封包的期間。藉此,雖與無線通訊母台的資料送收的延遲會變動增加,但可迴避無線通訊母台的封包的毀棄,且對於來自周邊的資訊處理裝置的干擾,可進行健全的接收。並且,此時,可降低發送電力,使能夠在與可直接通訊的對象機器之間通訊,該可直接通訊的對象機器是存在於按照可接收的區域之範圍,該可接收的區域是依據封包 檢測臨界值而定。藉此,對其他基地台的干擾也可降低,連帶提升系統全體的處理能力的同時,可使本身基地台的消耗電力降低。
<7.應用例>
本案的技術是可應用至各種的製品。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200、210、資訊處理裝置(UE)711乃至713是亦可作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機或數位攝影機等的移動終端裝置、電視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網路存儲器等的固定終端裝置、或汽車導航裝置等的車載終端裝置實現。又,資訊處理裝置100、200、210、資訊處理裝置(UE)711乃至713是亦可作為智慧型電表(Smart Meter)、自動販賣機、遠隔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裝置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裝置(亦可稱為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裝置)實現。而且,資訊處理裝置100、200、210、資訊處理裝置(UE)711乃至713是亦可為搭載於該等終端裝置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的晶片(die)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存取點300、310、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亦可作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為無線基地台)實現。又,存取點300、310、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亦可作 為移動無線LAN路由器實現。而且,存取點300、310、資訊處理裝置(BS)710是亦可為搭載於該等裝置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的晶片(die)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7-1.第1應用例〕
圖18是表示本案的技術所能被適用的智慧型手機900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智慧型手機900是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存儲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喇叭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是例如可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的層的機能。記憶體902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藉由處理器901所實行的程式及資料。儲存器903是可包含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的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是用以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的外置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介面。
攝影機906是例如具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的攝像元件,產生攝像畫像。感測器907是例如可包含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氣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的感測器群。麥克風908是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變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是例如包含檢測出對顯示裝置910的畫面上的碰觸之碰觸感測器、輔助鍵盤、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是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的畫面,顯示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畫像。喇叭911是將從智慧型手機900輸出的聲音訊號變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是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的無線LAN標準之中的1個以上,實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是在主從式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中,可經由無線LAN存取點來與其他的裝置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是在對等式模式(Ad-Hoc mode)或Wi-Fi Direct等的直接通訊模式中,可與其他的裝置直接性地通訊。另外,Wi-Fi Direct是與對等式模式(Ad-Hoc mode)不同,2個終端裝置的一方會作為存取點動作,但通訊是在該等終端裝置間直接地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是可典型地包含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是亦可為集合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實行該程式的處理器及關聯的電路之單片的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是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 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式通訊方式等的其他種類的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是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的複數的電路(例如,相異的無線通訊方式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端。天線915是具有單一或複數的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的天線元件),為了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的發送及接收而被使用。
另外,不限於圖18的例子,智慧型手機900是亦可具備複數的天線(例如,無線LAN用的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的天線等)。該情況,天線開關914是亦可從智慧型手機900的構成省略。
匯流排917是互相連接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攝影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喇叭911、無線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電池918是經由圖中以虛線所部分地顯示的給電線來供給電力至圖1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的各區塊。輔助控制器919是例如在睡眠模式中,使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最低限度的機能動作。
在圖18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利用圖2說明的控制部150是亦可安裝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並且,該等機能的至少一部分是亦可安裝在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
另外,智慧型手機900是亦可藉由處理器901 在應用層次實行存取點機能,作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7-2.第2應用例〕
圖19是表示本案的技術所能被適用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汽車導航裝置920是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喇叭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是例如CPU或SoC即可、控制汽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的機能。記憶體922是包含RAM及ROM、記憶藉由處理器921來實行的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是利用從GPS衛星接收的GPS訊號來測定汽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是例如可包含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氣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的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是例如經由未圖示的端子來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在車速資料等的車輛側所產生的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是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 以再生。輸入裝置929是例如包含檢測出對顯示裝置930的畫面上的碰觸之碰觸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是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的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的內容的畫像。喇叭931是輸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的內容的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33是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的無線LAN標準之中的1個以上,實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在主從式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中,可經由無線LAN存取點來與其他的裝置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在對等式模式(Ad-Hoc mode)或Wi-Fi Direct等的直接通訊模式中,可與其他的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是可典型地包含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是亦可為集合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實行該程式的處理器及關聯的電路之單片的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是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式通訊方式等的其他種類的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是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的複數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端。天線935是具有單一或複數的天線元件,為了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的發送及接收而被使用。
另外,不限於圖19的例子,汽車導航裝置920是亦可具備複數的天線。該情況,天線開關934是亦 可從汽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省略。
電池938是經由圖中以虛線所部分地顯示的給電線來將電力供給至圖19所示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各區塊。並且,電池938是積蓄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在圖19所示的汽車導航裝置920中,利用圖2說明的控制部150是亦可安裝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該等機能的至少一部分是亦可安裝在處理器921中。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是亦可作為上述存取點300、310、資訊處理裝置(BS)710動作,對乘坐於車輛的使用者所具有的終端裝置提供無線連接。
又,本案的技術是亦可作為包含上述汽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的區塊、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之車載系統(或車輛)940實現。車輛側模組942是產生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的車輛側資料,將產生的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7-3.第3應用例〕
圖20是表示與本案的技術所能被適用的資訊處理裝置進行通訊的無線存取點950的概略性的構成的一例的方塊圖。無線存取點950是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是例如可為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使、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更上位層的各種的機能(例如,存取限制、路由選擇、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動作。記憶體952是包含RAM及ROM,記憶藉由控制器951所實行的程式、及各種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裝置目錄、路由選擇表、加密鍵、保全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是例如包含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是包含LED燈等,表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是用以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是亦可具有複數的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是亦可為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的LAN,或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是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的無線LAN標準之中的1個以上,作為存取點往近旁的終端裝置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是可典型地包含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是亦可為集聚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實行該程式的處理器及關聯的電路之單片的模組。天線開關964是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的複數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端。天線965是具有單一或複數的天線元件,為了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的發送及接收而被使用。
在圖20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利用圖2 來說明的控制部150是亦可安裝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並且,該等機能的至少一部分是亦可安裝在控制器951中。
另外,上述的實施形態是顯示用以具體實現本技術的一例,實施形態的事項與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特定事項是分別具有對應關係。同樣,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特定事項與予以附上同一名稱的本技術的實施形態的事項是分別具有對應關係。但,本技術並非限於實施形態,亦可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中對於實施形態實施各種的變形而具體實現。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的處理程序是亦可作為具有該等一連串的程序之方法掌握,或作為用以使該等一連串的程序實行於電腦的程式乃至記憶該程式的記録媒體掌握。此記録媒體,例如可使用CD(Compact Disc)、MD(Mini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記憶體卡、藍光光碟(Blu-ray(註冊商標)Disc)等。
另外,本說明書記載的效果只不過是舉例說明,並非限定者,亦可為其他的效果。
另外,本技術是亦可取如以下般的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其係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及控制部,其係於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2)如前述(1)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進行從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前述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
(3)如前述(2)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設定前述第2臨界值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在前述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
(4)如前述(1)~(3)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用IEEE802.11(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規格作為前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作為進行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5)如前述(2)或(3)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設定根據進行無線通訊時的接收電力 而求取的前述第2臨界值,該無線通訊係使用可利用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無線通訊的資料率或以此作為基準而求取的資料率。
(6)如前述(2)、(3)、(5)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設定比前述第1臨界值更大的值作為前述第2臨界值時,在設定有前述第2臨界值的期間,將不接收無線通訊訊號的情形通知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7)如前述(2)、(3)、(5)、(6)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接收來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後,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及前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在切斷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時機,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
(8)如前述(7)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及前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時,在保持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在保持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前述第1資 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
(9)如前述(2)、(3)、(5)~(8)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包含:有關在求取前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physical layer)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
(10)如前述(9)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包含指定前述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來發送時,包含指定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中可以最低的接收電力來接收的PHY前言之資訊。
(11)如前述(1)~(3)、(5)~(10)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從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的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在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中所被分配的第1時間及頻隙,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且在前述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之中,比前述第1時間及頻隙更時間上後面被配置的第2時間及頻隙,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
(12)如前述(1)~(11)任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 置,其中,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可在維持與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無線通訊之狀態下進行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之資訊處理裝置。
(13)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控制部,其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14)如前述(13)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前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15)如前述(13)或(14)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關於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但在未含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時,根據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利用可在前述無線通訊中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的1個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
(16)一種通訊系統,其特徵係具備: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於進行從在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存取點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前述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且在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包含:有關在求取前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在對應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的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 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從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17)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係於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18)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19)一種程式,其係使控制程序實行於電腦,該控制程序係於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 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20)一種程式,其特徵係使控制程序實行於電腦,該控制程序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100、200‧‧‧資訊處理裝置
300‧‧‧存取點
403‧‧‧將封包檢測臨界值變更成th2

Claims (20)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通訊部,其係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及控制部,其係於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進行從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第1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前述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設定前述第2臨界值之後預定時間的期間,進行從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發送的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在前述預定時間的經過後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用IEEE802.11(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規格作為前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作為進行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的協定, 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設定根據進行無線通訊時的接收電力而求取的前述第2臨界值,該無線通訊係使用可利用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無線通訊的資料率或以此作為基準而求取的資料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設定比前述第1臨界值更大的值作為前述第2臨界值時,在設定有前述第2臨界值的期間,將不接收無線通訊訊號的情形通知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接收來自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之後,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及前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在切斷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時機,設定前述第1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確立直接無線通訊連結的期間,設定前述第1臨界 值及前述第2臨界值之中的小的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時,在保持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的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在保持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間的通訊品質範圍進行用以進行往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發送之發送電力控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包含:有關在求取前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physical layer)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包含指定前述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來發送時,包含指定在前述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間的直接無線通訊中可以最低的接收電力來接收的PHY前言之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從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通知的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在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中所被分配的第1時間及頻隙,發送前述機器發現 要求訊號,且在前述無線通訊資源分配資訊之中,比前述第1時間及頻隙更時間上後面被配置的第2時間及頻隙,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係可在維持與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的無線通訊之狀態下進行與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之資訊處理裝置。
  13.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控制部,其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用IEEE802.11規格作為前述無線通訊的協定,使用TDLS作為進行與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直接無線通訊, 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quest frame,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為TDLS Discovery Response frame。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關於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但在未含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時,根據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利用可在前述無線通訊中使用的複數的PHY前言之中的1個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
  16. 一種通訊系統,其特徵係具備:第1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於進行從在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與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間接性地進行無線通訊時所被連接的存取點發送的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等待時,設定第1臨界值作為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且在發送用以發現可在與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直接無線通訊的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設定與前述第1臨界值不同的第2臨界值作為前述檢測臨界值,且在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包含:有關在求取前述第2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在對應於前述機器發 現要求訊號的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第2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來發送;及第2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係從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第1資訊處理裝置。
  17.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在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18.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在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 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19. 一種程式,其特徵係使控制程序實行於電腦,該控制程序係於發送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的時機變更用以檢測出無線通訊訊號的檢測臨界值。
  20. 一種程式,其特徵係使控制程序實行於電腦,該控制程序係於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含有:從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用以進行機器間直接無線通訊的機器發現要求訊號時,有關在求取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檢測出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使用的檢測臨界值時使用的接收電力之資訊、及指定使用於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PHY前言的種類之資訊、及有關在該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之後進行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的檢測等待的時間帶之資訊、及指定使用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在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時不進行接收確認的訊號之資訊的其中至少1個的資訊時,根據前述機器發現要求訊號中所含的該資訊來發送前述機器發現應答訊號至前述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
TW104132836A 2014-10-16 2015-10-06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I680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306A JP6507556B2 (ja) 2014-10-16 2014-10-16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211306 2014-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459A true TW201630459A (zh) 2016-08-16
TWI680685B TWI680685B (zh) 2019-12-21

Family

ID=5574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836A TWI680685B (zh) 2014-10-16 2015-10-06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5435B2 (zh)
EP (1) EP3209042B1 (zh)
JP (1) JP6507556B2 (zh)
TW (1) TWI680685B (zh)
WO (1) WO2016059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125016A (ko) * 2015-03-06 2017-11-13 소니 주식회사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JP6900249B2 (ja) * 2017-06-14 2021-07-07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US11184832B2 (en) * 2020-01-30 2021-11-23 Mage Networks Inc. Rout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ad-hoc networks
US20220286844A1 (en) * 2021-03-04 2022-09-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lan multi-link tdls key deriv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3150A (ja) * 2004-05-10 2005-1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情報通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親局
JP4253321B2 (ja) 2005-11-09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90240381A1 (en) * 2006-03-24 2009-09-24 Rtp Control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JP2007329570A (ja) * 2006-06-06 2007-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近距離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20110104524A (ko) * 2008-12-15 2011-09-22 엔트로픽 커뮤니케이션즈, 인크. 수신기 결정 프로브
JP5379529B2 (ja) * 2009-03-25 2013-12-25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親ノード探索方法
JP5313758B2 (ja) * 2009-04-27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経路選択方法
US8812657B2 (en) *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KR101730422B1 (ko) * 2010-11-15 2017-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기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9271136B2 (en) * 2010-11-19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US8781496B2 (en) * 2011-01-19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 location determination
JP5269925B2 (ja) 2011-01-31 2013-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463419B2 (ja) * 2011-02-16 2014-04-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5999606B2 (ja) 2011-06-08 2016-09-28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バイスの発見中に、発見プロトコルの設定パラメータを動的に調節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3073915A1 (ko) * 2011-11-18 2013-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 요청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30166759A1 (en) 2011-12-22 201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p address discovery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KR102580089B1 (ko) * 2012-08-23 2023-09-1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디바이스간 탐색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936848A1 (en) * 2012-12-21 2015-10-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fficient signaling in a system supporting d2d over the air discovery
WO2014139072A1 (zh) * 2013-03-11 2014-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D2d发现序列的检测方法、d2d数据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14195160A (ja) * 2013-03-28 2014-10-0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79491B2 (en) * 2013-05-24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device for teaching learning devices
CN109510697B (zh) * 2013-07-04 2021-07-06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处理无线电链路故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09042A4 (en) 2018-04-18
EP3209042B1 (en) 2020-08-05
US10165435B2 (en) 2018-12-25
EP3209042A1 (en) 2017-08-23
WO2016059868A1 (ja) 2016-04-21
JP2016082367A (ja) 2016-05-16
JP6507556B2 (ja) 2019-05-08
TWI680685B (zh) 2019-12-21
US20170311143A1 (en)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61867A1 (zh) 终端直通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JP639872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46511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36116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679111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8029039B (zh)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TWI680685B (zh) 資訊處理裝置、通訊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JP687211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90641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7833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RU27633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WO201614323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1714550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8472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WO201609840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無線通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81150B1 (ko) 기기 간 직접 통신에서 통신하는 단말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US1141254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